中小学计算机教育论文

2022-04-21

[摘要]目前中小学计算机教育在课程设计上存在的问题直接影响了其教育效果,主要问题在于不断更新的互联网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如果计算机课程不与之同步改革及发展,其教育效果则无法实现与时代的同步。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中小学计算机教育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中小学计算机教育论文 篇1:

谈我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发展的方针和任务

我国的中小学计算机教育始于70年代末期,当时的主要形式是课外小组活动。1982年原教育部正式发文在五所大学的附属中学进行计算机选修课的试验。此后,在教育行政部门积极组织指导下,:在社会的关心支持下,中小学计算机教育不断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至今已初具规模,为今后发展打下了一定基础。随着经济、科技的加快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深化,90年代我国的中小学计算机教育必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为了使我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在新时期中健康地发展,必须制订正确的发展方针和明确任务。

国家教委教基【1992】22号文指出:“根据已有的发展经验、我国基础教育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近阶段中小学计算机教育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从实际出发,注重实效,巩固现有成绩,积极创造条件,分层次、有步骤、有重点地发展。”这个指导思想实际上就是90年代我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的发展方针。这个发展方针指示我们:发展中小学计算机教育,一要有积极的态度;二要有实事求是的精神。

之所以要有积极的态度,是因为国家要发展,民族要振兴,必须有高度发达的科学技术,尤其要有高水平的电子信息技术,而发展教育是科技进步的基础。为了迎接世界经济、科技的挑战,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我们必须在下大力气发展教育的同时,下大力气发晨计算机教育,努力培养多层次的计算机人才和普及计算机知识,这是一个非常重要而又非常紧迫的问题。认为我国目前经济还不够发达,有些地区的学校连常规仪器配置都有问题,现在不适宜发展计算机教育,这是缺乏远见的。我们必须站在迎接世界经济、科技挑战的高度来认识发展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的问题,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以积极的态度、强烈的紧迫感,努力创造条件去发展中小学计算机教育,之所以要有实事求是的精神,是因为我国经济还不够发达,各地经济、文化发展很不平衡,我们不能不顾条件盲目发展i中小学计算机教育,要针对不同地区、不同条件,采取;相应措施,有计划、有步骤、分层次、有重点地发展。对不同地区来说,速度可快可慢,规模可大可小,层次可高可低;要珍惜财力、物力,讲求实效,力求以最少的投入取得最大的成效。

90年代我国的中小学教育将进入旨在“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深层次的改革阶段,中小学计算机教育应为完成中小学教育的整体目标服务,为培养各级各类计算机人才打基础,为我国21世纪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的发展打基础。为完成上述任务,90年代我国的中小学计算机教育必须槁好如下几项基本建设。

第一,做好统筹规划。国家教委正在制订90年代我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的发展规划,一个地区或学校,也要根据本地区、本单位的具体情况制订切实可行的发展规划。不仅对发展的速度和规模要做出规划,对点和面的分布,机型的选择配套,设备的维修使用,计算机学科教学和辅助教学、辅助管理的安排,师资队伍建设,软件研制、试验,教育理论研究等都要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统一进行规划。就全国现有情况看,由于没有科学的统筹规划,有的地方计算机教育的发展出现了盲目性,在投资分配上,只考虑第一次购置硬件设备的款项,追求机器数量,不留用于扩展机器的功能和维修机器的后续资金,更不考虑用于进行教学所必需的师资培训、资料购置、软件开发和研究工作的经费。一些地方由于软件的研制和师资培训跟不上,使得师资队伍的数量和质量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辅助教学和辅助管理无法进行,机器的使用率极低,不少学校的计算机平均每天开机不到一小时。更有少数学校由于没有教师,计算机买来后只当作“装饰品”,或干脆长期闲置于仓库之中,造成极大的浪费。因此,制订科学的合理的发展规划,对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的各个方面提出明确的目标和要求,使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的发展有实效、有后劲,是至关重要的。

第二,抓紧师资队伍建设。发展中小学计算机教育,教师是关键。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统筹规划,有计划地培养、培训计算机学科教师,辅助教学的教师、教育管理人员和机房管理人员,不断提高他们的政治和业务水平。由于不少主管部门注重设备投资,轻视师资队伍建设,使得计算机数量的发展与师资队伍建设不同步,现有教师数量远远不能适应现有机器应用于教学的需要。因此,师资队伍建设要作为一项重要内容纳入计算机教育发展的整体规划之中,要走在购置硬件设备的前面、最低限度也要做到两者同步。

第三,加强课程教材建设。中小学计鲸机教育的目的和任务是什么?世界各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发展的趋势和我国的计鲸机教育实践说明。计算机教育应从单一的程序语言教学转向计算机作为一种T具以应用计算机为主。对大多数学生来说,主要是把计算机作为一种工具来掌握。而计算机在中小学教育中的应用,可以考虑如下几个方面:1计算机教育、讲授初步的计算机原理和程序设计语言以及简单的程序设计,使学生学握计兑机的初步知识,学会操作、使,用计外机。:2计算机辅助教学。利用计钟机对各科教学实行白动化控制,进行模拟仿真、改善教学效果,提高课堂效氧。3计外機辅助管理,利用计算机使教育、教学管理及行政管理手段现代化,如图书资料的管理,教改方案的对比分析,命题、阅卷、评分和成绩分析,敦师档案和学生档案管理,课程安排以及学校预算、上资管理等。1;计算机辅助教育科研和教改实验,应用计算机分析处理教育科研和1教改实验的数据,评价科研和实验成果。明确上述方向和内容是搞好中小学计算机课程教材建设所必需。我们要加强调查研究,努力实践,用到hi年时间建立起符合我国情的中小学计算机课程教材体系。

第四,加强软件研制,建立完善的软件研制、试验、评审、推广应用系统。要实现计算机辅助教学、辅助管理、辅助教育科研和教改实验、就必须拥有足够数於和高质计的软件,因此,加强软件研制是发展中小学计外机教育的关键之·。当前、软件的研制开发工作比较薄弱,一方面重视不够。数堑少:另一方而制作:技术和手段落后,缺之组织,I作重复、不成系统。因此。必须制订统,规划,加强齐种类型的教学过程(这是重点)、教育教学管理、教育科研所需软件的研制开发和试验工作。努力创造条件,克服困难。从组织上、政策上、技术设备上、经费上给f保证,逐渐建立起完善的软件研制、试验、评审、推广应川系统。

第h、加强研究和试验当前随若教育改革的深化与发胜,新情况、新间题会不断出现,这就需嬰接受新思想、研究新问题。需要加强学习和研究。加强实践。计舜机教育是随着经济、科技的发展面向未来的现代化教育。国内外可借鉴的现成经验不多、因此,更需要加强研究和试验、当前,讣机教育的日的、任务和教学内容、费求:计许机课程对学生智力开发及对其它课程学习的影响;操作计算机对学生生理、心埋健康的影响;机房配置和机型的选扑、研制;辅助教学,辅助管理软件的研制、试验等问题都亟待解决,我们要结合上:实践积极进行研究和探索。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而解决好这些问题。这是提高我国中小学计织机教育质竹。使我国中小学计外机教育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保证。

作者:邓立言

中小学计算机教育论文 篇2:

中小学计算机教育课程改革与发展研究

[摘 要]目前中小学计算机教育在课程设计上存在的问题直接影响了其教育效果,主要问题在于不断更新的互联网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如果计算机课程不与之同步改革及发展,其教育效果则无法实现与时代的同步。本文首先针对计算机教育课程改革与发展的重要性进行了论述,然后分析了当前课程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向,最后针对其改革提出了发展策略,以期能够对有效提升中小学计算机教育课程的质量与水平起到有效推动作用。

[关键词]中小学;计算机;课程;改革;发展

计算机教育在我国中小学教育中的加入已经经历了二十多年的时间,无论是教学模式还是教学方法都经历了不断的改进与变革,当前我国的信息技术水平也得到了不断发展,计算机技术更是突飞猛进,几乎所有行业都与计算机密切相关,因此中小学基础教育对计算机教育的关注度也不断增加。只有探寻新时期的计算机教育创新方法及模式,才能更好地将计算机教育在中小学教育中的作用全面发挥,实现对中小学生计算机技能的稳定提升。

一、计算机课程改革与发展的重要性

计算机课程改革与发展一直是与时代同步的任务,而且中小学生在接收学校教育之前,大部分就已经接触过计算机技术和操作,可以说这些已经与计算机有过接触的中小学生无论是在中小学教育之前,还是在中小学教育阶段,都与计算机的学习活动密切相关,除了在课堂上接收计算机的操作学习与训练之外,日常生活与计算机的联系更为密切,如果在教学过程中不能让中小学生塑造出正确的计算机使用习惯和技巧,那么必然会影响到其计算机应用水平的有效提升,因此只有针对当前的计算机技术形势实施一定的课程改革,才能更好地将中小学计算机教学的质量有效提升。

二、中小学计算机课程安排现状

(一)缺少与实践教学的密切关联

实践教学是计算机教育的基本要求,如果仅仅以大量的理论教学作为主要教学手段,而缺少实质性的能够与计算机操作相关的实践教学,必然会无法使计算机教学取得应有的效果。目前我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的课程设计上,仍然存在着大量的理论教学,而这些理论内容往往缺少与实践操作的密切相关性,使理论在操作中的实践价值较低,而且教师的教学活动又没有针对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展开,更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严重脱节,极大的影响了中小学生计算机能力的综合提升。

(二)课程设置的动态性不足

计算机课程的最大特点就是面临着不断更新的技术与不断发展的功能,要实现计算机教学效果的有效提升,制定与计算机技术同步发展的动态性课程计划是必要的,只有将课程与技术发展动态性连接起来,才能使计算机教学取得实质性效果。目前我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课程在设置上的动态性不足,主要是由教师对教材的调整能力较弱决定的,由于缺少能够实施动态性的课程规划,学生接收的计算机教育也往往无法实现与时代技术的同步更新和发展。

(三)课程设置不利于差异性教学

计算机在中小学生中的影响仍然是极不均等的,有的学生偏爱计算机操作,对计算机强大的功能充满着兴趣与开发欲望,这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往往较高,但对于教学课程的兴趣差异也比较明显;有的学生在计算机的操作兴趣上相对较低,但对于教育所学课程也能够均衡接收,这些具有不同教育需求的学生无法在当前统一的课程安排模式下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三、中小学计算机课程改革与发展策略

(一)创新计算机课程

计算机课程的创新是当前时代背景下的必然要求,由于计算机技术水平不断发展,课程安排也只有不断创新才能与技术发展水平相同步。对于传统教学模式来说计算机课程的设置缺少创新性,大部分以教材为核心的教学模式已经完全不适合计算机教学的需求,因此要实现计算机课程的改革与发展就必然能够与技术的创新同步,实施一定的课程创新。例如在学习基本软件的操作时,学生应当得到一定的自主性选择空间,在软件操作上不必以过于严格的标准来要求学生的实践行为,而是给以足够的自由发挥机会,以布置一个特定任务的形式,让学生自行寻找解决的途径,不同学生寻求的不同解决途径,将会成为创新能力培养主要手段。此外关注不同学生的需求实施动态性教学课程的创新也是极为必要的,对学生布置的实践操作或课后练习任务可设置为两个或几个选择,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和計算机使用习惯进行自主选择,既保留了对学生自主性的尊重,又能够为学生提供选择适合自身计算机实践练习需求的机会。

(二)提高对计算机课程本身的关注度

在网络化技术的支持下计算机的功能得以更大发挥,如果学生的计算机教育不能与网络技术有效结合,其教学效果也必然是无法完善的。根据当前计算机教学中对课程本身设计安排的习惯,建立起新的教学模式,提高对计算机课程本身的关注度,使之能够多元化发展,将能够与计算机能力相关的技术能力和实践能力作为培养对象,必然能够使中小学计算机课程改革实现对教育效果的有效推动。例如运用网络化手段开拓计算机教学课程内容,使学生在网络资源的学习与影响下,实现对计算机操作能力的不断发展,这样才能培养学生更具实践性的能力。

(三)提高与课程与学生的互动性

计算机课程与学生的互动性具有极大关联,教师应当通过互动性手段为学生实施课程设计,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扮演学习者的角色,而非被教育者的角色。例如运用问题引导的方式,激发学生的自主思维能力和开发能力,学生能够通过问题引导及时提出个人的见解,最终在讨论的过程中实现问题的解决。

三、结语

计算机课程设置直接关系着教学效果,作为一种新时代背景下的科技产物,计算机技术有着极快的发展速度,因此对于中小学的基础教育阶段来说,也只有根据技术水平的发展不断调整和更新教育课程,才能保证教学内容与时代技术密切相关,使中小学接收的计算机教育能够具有实质性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黄鑫.论计算机教育与创新教育[J].才智,2015,25:186.

[2]李冰.中小学计算机教学的实践思考[J].才智,2015,27:105.

[3]唐光伟.试论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应用发展性教学评价的相关措施[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10:231.

作者:肖飞燕

中小学计算机教育论文 篇3:

全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工作综述

计算机的问世,标志着人类社会科学技术发展进入到了一个新阶段。在其45年的发展歷程中,已由采用电子管元件,仅能用于科学计算的第一代计算机发展到了今天采用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及其它新物理器件为主要元件,具有处理声音、文字、图象和其它非数值数据,并有推理、联想、学习、智能会话和使用智能库等功能的信息处理机。计算机的应用范圈巳遍及人类社会生活和生产的各个领域、部门及家庭。

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计算机对科学技术、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所发挥的巨大作用受到了全世界的重视。不仅发达国家,而且许多发展中国家,都拨出巨款,投资到计算机硬件研制、软件开发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尽管世界各国在社会制度、经济发展水平和教育体制各方面有所不同,但对计算机教育的发展都采取了积极扶持的政策。

1981年,世界第三次计算机教育会议以后,计算机教育的中心议题巳从高等教育逐步移至基础教育领域。计算机与基础教育相结合,是教育改革的一大趋势,这是信息社会对今天的中小学教育的要求,计算机教育巳成为当代青少年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是一项面向未来的现代化教育。

我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发展状况

进入80年代以来,以计算机科学为主导的信息科学技术,在世界范圈内掀起了一场新技术革命浪潮。为了迎接世界新技术革命的挑战,我国在加强计算机技术开发与应用的同时,于1982年开始了中学计算机教育试验。原教育部于1983年、1984年先后两次召开了中学计算机教育工作会议,建立了“全国中学计算机敏育试验中心”,确定了中学开展计算机教育工作的方钟,制订了《普通中学计算机选修课教学大纲》(试行)。

1984年,邓小平同志提出了“计算机的普及要从娃娃做起”,我国中小学开展计算机教育的工作由少量试点转向逐步发展的新阶段。1986年,国家教委召开了全国中学计算机教育第三次工作会议,总结了我国前阶段计算机教育工作的经验,提出了“七五”计划的设想和安排,将原来的“全国中学计算机教育试验中心”改为“全国中学计算机教育研究中心”,以加强中学计算机教育工作的研究、组织与协调。近几年来,我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开始走上了积极、稳步、健康发展的道路。

1、开展计算机教育的学校数量逐年增多,一支从事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的教师队伍正在壮大。据不完全统计,截止到1990年初,开展计算机教育的中学已达7000余所,拥有计算机70000余台,约有300多万中小学生接受了计算机教育。目前,我国中小学已有专职计算机教师4000余人,兼职教师和机房管理人员约5000多人。此外,有约6000余名其他学科的教师,经培训后,能够使用计算机进行辅助教学。

2、中学计算机课程教学逐步规范,教材建设有较快发展。1986年全国计算机教育工作会议后,按照“一纲多本”的原则,各地编写了适用于本地区或本学校的不同类型的计算机教材近百种,一些省、直辖市还编写了与教材配套的教学参考书、学生上机操作手册、学生练习册等。

3、一些有条件的地区和学校开始进行计算机辅助教学和计算机辅助管理的试验。据不完全统计,全国约有3000余所学校已开始进行计算机辅助其他学科教学和在学校管理中使用计算机。

4、教育软件的研制、开发、评价与推广取得了一定进展。近4年来,评审合格的教育软件达150个,涉及中小学数、理、化、语、外、生、史、地等学科。

我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的主要经验

虽然我国各地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的发展也不平衡,但从1986年以来,我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有较大发展,取得了许多宝贵经验。

一、因地制宜,建设中心,促进计算机教育的普及与提高。

发展计算机教育,不但在经费上需要较大的投入,还存在师资、教材、机房等一系列问题。安徽省芜湖市排不上经济发达的地区之列,教育经费一直比较紧张。1983年,全市仅有省配给的5台PZ80微机,条件很差,但计算机却以高新技术的魅力和其独特、浓厚的时代气息吸引了广大师生,不少学校自发;地在没有机器的条件下开始计算机课外教学活动。面对这一情况,芜湖市教育局认真分析了社会发展对教育的高要求,与目前教育办学条件低投入之间的一些矛盾,认为开展计算机教育要从实际出发,要积极稳妥,量力而行,不能一哄而起。他们受当时全省推广农村实验中心的经验启发,决定按实验中心的模式,集中全市有限的财力、物力,定点建立电脑中心,开展中小学计算机普及教育活动。

1985年,芜湖市教委选择芜湖一中筹建电脑中心。为把中心建设好、管理好,面向全市真正发挥中心的作用,市教委责成市教委仪器站与一中共同负责筹建、开放和管理筝事项。在中心机房的建设上,由一中提供机房,市教委拨款,一中按规定组织施工。机房的内部设备和机器由市教委配备,产权归市教委所有。教仪站与一中双方签定协议,对中心的活动安排、活动经费、机器维修等作出了一系列规定。如:中心的日常教学活动由一中教师负责,遇全市性活动,由市教仪站统一聘请教师和拨给专项活动经费;外校到中心活动要提前填写预约单,有计划安排,原则上要求校内让校外,部分让全体;为本市中小学开放一律免费,中心的机器维修、添置、更新等费用由教仪站解决……

由于芜湖市教委为建设电脑中心主动承担了责任,和义务,又有了协约形式的保证措施,使电脑中心建成后,就立即投入了使用,为全市中小学开展计算机教育提供了活动基地,促进了全市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的普及与提高。

几年来的实践证明,芜湖市定点建立电脑中心,符合少花钱、多办事、办好事的原则,闯出了一条经济不发达地区开展计算机教育的新路。

二、发挥计算机优势,研制、开发教育软件,提高教学质量和学校管理水平。

中小学计算机教育仅仅局限于计算机课程的开设;计算机理论知识的学习是远远不够的生研制和开发软件,发挥计算机在教学和管理中的输助作用,开拓计算机在中小学的应用领域,同样是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天河一中自1983年开设计算机课后,一直重视学用结合,让学生在学习用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的方法中得到現代科学思维方法的训练。他们从一开始就注意如何把计算机教学和其他学科教学结合起来,一方面把计算机作为辅助其他学科教学的一种现代化手段,使教学媒体增多,提高教学效率;另一方面其他学科的教学又为计算机的应用提供了课题,在解决最些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8年来,天津一中共编制了辅助数学、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地理等学科的教学软件16个,并一直坚持使用。近几年,天津一中开始研究在学校管理中应用计算机的控制功能,他们应用数据库系统先后实现了工资、人事、团籍、学风评比、学生成绩统计、阅卷和学校行政文件管理。目前,用计算机辅助学校行政管理已显示出极大的优越性,提高了管理的效率和科学化水平。计算机教育已在天津一中教育教学现代化改革实验中,发挥了先导和基础作用。

近三年来,广西柳州钢铁厂”三小和柳州铁路五小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进行了计算机辅助教学实验。他们将计算机这一现代教育设备应用到数学教学之中,使现代化教学手段与传统的教学方法有机结合,形成了一种新的数学教学模式。他们将计算机辅助教学分为引入型、复习型、活动型三种模式:引入型:教师运用微机(有时配以投影或实物教具)进行演示,并结合演示内容进行必要的讲授。基本知识讲清后,学生在微机上进行巩固性练习。新课结束前在微机上进行小测试,检查本堂课的教学效果。复习型:主要让学生在微机上进行强化性练习,以巩固知,识。此课型的辅助软件能同时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练习的需要,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掸适合自己能力的题目进行练习,解决了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个别教学问题。活动型:主要引导学生做一些既有趣味性,又有知识性的计算机游戏。活动时,教师只提供条件或进行个别指导,学生可以自由发挥,以拓宽学生视野,促进知识迁移。

这两所小学经过三年的实验,取得了明显的教学效果:1、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计算机图、文、声、情并茂,形象、生动、直观地传递教学内容,不但使学生的注意力比较集中,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而且增加了教学容量,加大了训练密度。虽然每:课时训练习题达四五十题之多,但由于计算机传递信息快捷,反馈及时,学生对训练多不以为苦,反以为乐。2、减轻了师生负担。计算机辅助教学题库迅速地、有步骤、有计划地向学生提出问题,学生只需通过键盘输入就可进行练习,节省了时间,学生的作业基本上在课内完成,计算机又完成了作业批改,减轻了教师的负担。3、促进了学生智力、能力的发展。学生利用计算机解决向题时,必须眼、手、脑并用,并快速反应,使学生的口算、笔算、速算能力和思维能力得到充分发晨,提高了教学质量。

目前一些中小学对计算机教育软件的研究和应用只是处于开发、利用计算机功能的初级阶段。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我们对计算机教育功能认识的不断深入,开发和研制教育软件的前景是广阔的。当然,计算机教育软件的开发、研制应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以避免研制工作在低水平上的重复,使教育软件的质稳步提高,功能逐渐完善。

三、根据计算机发展趋势,改革教学内容,重视教材建设,

教材建设是计算机教育的核心问题。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教育不断深入、广泛地开展,计算机技术的高度发展,计算机的使用越来越方便,因此,中学计算机的教育内容也由单一的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教学逐步趋向于包括计算机基础知识、计算机应用知识等更充实的内容。

上海市非常1视计算机教育的教材建设。他们根,据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对初中计算机教学要求做了研究和改进,教材从应用软件着手,不讲任何语言,使学生在游戏、唱歌、商图、写字、计算之中了解计算机概貌,学会一些简单的计算机基本操作,学会一些简单的应用软件的使用方法。修改后的教材共六章,有走进电脑天地,从计算机的应用著手介绍计算机的基本知识;有趣的程序和软件,从游戏、音乐软件着手,引导学生操作计算机,熟悉键盘;海龟绘画,介绍几个简单的LOGO作图命令;学做电脑小画家,通过《“苗苗”绘画软件》,学生可以画、拼、编辑、着色图案;汉字与计算机,学习使用软件进行文字处理;电脑管家,利用软件进行数据处理。整套教材将计算机知识寓于游戏之中,受到了广大师生的喜爱。

随着课程教材改革方案在上海开始试点,高中的计算机教材也有较大改革,教材中将有1/3以上的内害是计算机应用知识,改变了过去重计算机语言知识、轻计算机应用知识的状况。

几年来,我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有较大发展,成绩显着的关键是由于领导重视,加强和健全了管理机构。除了上述所列举的一些基本经验外,还有各地重视教师队伍建设,通过各种渠道,采取多种方式培训师资,建立了一支专兼职相结合的教师队伍,建立考核与竞赛制度,等等。

我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存在,的问题和今后工作的重点

1986年以来,我国中学计算机教育有一定的发展,中学计算机师资队伍建设、教材建设、机器的配置和软件的研制等都已初见成效。小学计算机教育在一些地方也已有了良好的开端,但是,就全国范围来看,发展是不平衡的,也存在不少问题和困难。如:

1、一些地方的教育行政部门对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重视不够,有些地方投入不足,有些地方对现有的设备无人过问,没有充分利用,影响了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的发展。

2、管理体制尚未落实和理顺,有些地方计算机教育至今无专人管理,有些地方虽是几家分担管理,但彼此联系松散,缺乏协调。

3、对中小学计算机教师队伍的巩固和发展缺乏必要的政策保证。如,没有编制;工作量未明确规定;职称评定问题没有妥善解决,等等。

4、对中小学计算机硬件设备配置指导不够,利用率不高,维修跟不上。

5、辅助教学软件数量不足,质量不高,推广应用渠道不畅。

为了使我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在现有的基础上于“八五”期间得到进一步发展,去年10月全国第四次中小学计算机教育工作会议提出:

1、进一步明确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的工作方针,积极、稳妥,从实际出发,加强领导,加强研究,注重实效,在已有基础上,分层次逐步扩大。

2、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要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强对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的领导。在尚未成立专门的管理机构之前,有关的各项具体工作在一位委主任领导下,可由普(中)教处、教研室、电教馆等部门分工合作,共同管理。

3、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应根据各自的经济和教育发展水平,从实际出发,制定适应本地区的中小学计算机教育发展规划,对今后5至10年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的发展速度、规模,对辅助教学的研究,教育软件的研制与开发、教师培训、教材编写等作出规划。

4、必须保证投入必要的经费。经费可以采取由地方政府或教育行政部门投入专项经费和各渠道集资的办法解决。经费的投入不仅要考虑硬件设备的一次投人,还要保证软件开发、推广、设备维修、师资培训、日常消耗等费用,应不少于总经费的30%。

5、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统筹规划,有计划地培养和培训计算机学科教学的专职教师、兼职教师、进行辅助教学的教师、教育管理人员和机房管理人员,不断提高师资水平。

6、计算机选修课教材仍采用“一纲多本”的原则,国家教委将制定“中小学计算机课程指导纲要”,作为各地编写教材的依据。各地编写的中小学计算机教材要经各省教材审查委员会审查通过,方可在省内推荐使用;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查委员会审查通过的教材,可向全国推荐;各地编写的实验教材,只限本地区教学使用。

作者:程淑华

上一篇:农业科技发展管理论文下一篇:新闻主播职业素养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