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教学总结

2024-04-11

翻译教学总结(精选6篇)

篇1:翻译教学总结

翻译教学课程总结

本学期我担任了08应用英语班的翻译课程的教学任务,现将本学期的教学工作大致总结如下。

1.本学期我担任的翻译课是新课,所以我首先要熟悉这门课程的特点及

教学任务和要求,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具体说就是要熟悉教材,分清重难点。新老师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不熟悉教材,不了解重难点,也不知道应该怎样上课。听课是提高自身教学能力的一个好方法,新老师只有多听课才能够逐渐积累经验。所以对每一次听课的机会我都十分珍惜。听了这些老师的课,我的收获很大,逐步掌握了一些驾驭课堂的技巧。

2.翻译课是一门特殊的技能综合课程,其侧重点在于实践,只有通过多

练习、多学习才能提高英语翻译水平。在备课的过程中,我一般是认真钻研教材,学习其他老师的经验,根据学生具体情况和需求力求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上有所改进和突破。

3.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本学期我任教的翻译课需要使用电子教室。我课前认真备课,花了大量时间设计制作幻灯片。每堂课严格按照学校的要求进行。多媒体的使用加大了课堂教学容量和密度,提高了教学效率。

4.5.课堂上注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用英语思维的习惯和能力。课后强调学生的练习,培养学生的主动翻译意识,经常布置作业并及

时批改,帮助学生提高英语翻译水平。

2010年12月29日

篇2:翻译教学总结

本学习英语翻译教学已接近尾声,现将本学期以来的教学心得总结如下:

关键词:英语基本功

汉语基础

练习及实践

翻译论坛

英语基本功

英语基本功是做好翻译的关键。他对于整个翻译过程中的理解、表达、校对都有着重要的影响。所以平时应鼓励学生多读、多听、多交流,切实提高自身的英语基本功。对于单词的意思和用法不应只简单地生搬硬套,应都根据上下文语境选择合适的意思,还要注意词语的搭配,特别是汉英两种语言中存在词语搭配差异的部分。多听、多读对学生英语语感的养成和提高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没有见过英语原语表达方式的人是很难做好翻译的。

汉语基础

我们学生往往忽视这一点,我们学校对专科生不开大学语文课程,实际上,我们人人的汉语水平都需要通过读书来提高。我们经常见到的结果是,在翻译过程中,我们为了一个词语或一个句型,想了半天,也找不到合适的另人满意的结果。由此可见,下苦工夫,学好汉语,打好汉语基础,对翻译是十分重要的。要学好汉语,不仅要借助教材,掌握语法,还可以通过多多阅读的方式,文学作品,报刊杂志,甚至网络博客都可以成为我们的学习材料。

练习及实践

练习是巩固课堂所学、逐步提高能力的必要途径。我们课上有时会让学生一人一句的方式对课文进行翻译,然后教师根据其翻译的内容进行指正。有时鼓励学生课下多找一些有英汉双语对照的资料对比阅读练习。毕竟对初学者来说,模范学习是重要的第一步。在一定练习的基础上,可以鼓励一些同学到网上去找一些兼职翻译的工作。通过自己的实践,可以使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信心都得到相应的提高。正如傅雷所说,翻译重在实践。

翻译论坛

我们现在的学习很大程度上是和网络联系在一起的。在我们所生活的时代,信息量巨大,每人所掌握的知识都相对有限。而有时我们不得不遇到我们不熟悉的翻译内容,不熟悉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知道利用网络资源,诸如一些好的翻译论坛,每当你遇到难题时,在网上发出问题,总会有高手出手相救。我经常去的是百度的知道,有一次翻“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自己翻得很麻烦,但有高手帮忙给出了这样的答案:“Enough preparation leads to success, otherwise failure instead.”我把这个例子告诉学生,希望他们学会利用网络上相关的翻译论坛来解决问题。

篇3:翻译教学总结

关键词:以译促学,大学英语,体验翻译教学

国务院于2010年5月审议并通过《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了“坚持能力为重。优化知识结构,丰富社会实践,强化能力培养。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教育学生学会知识技能,学会动手动脑,学会生存生活,学会做事做人,促进学生主动适应社会,开创美好未来”(中国网,2010)的教育改革目标。《纲要》倡导更新人才培养观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并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作用,促进优质教学资源共享。有鉴于此,我校从2011年3月起,抽取2010级大学英语A级的4个班开展了为期2个学期的大学英语“体验翻译”教学实验。该文旨在对本次教学实验进行系统的介绍和总结,从而为新时期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1 理论依据

我校实施“体验翻译”教学实验的理论依据是体验式教学理论。经过几年的实践,这种新的教学理念已经获得了社会的欢迎和认可,也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到了外语教学与研究中。体验式教学的理论基础是体验式学习理论,而体验式学习理论的来源则比较广泛,涉及教育学、心理学和认知科学等学科。体验式学习是指在设定学习目标的前提下,学习者在真实或者模拟的环境中进行切实的实践或体验,然后通过反思、感悟分享,实现自身知识、能力以及态度的提升与重构的一种学习方式(钱春花,2011)。体验式教学的本质是亲历、实践和分享,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以任务为基础,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使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等教学方法,为学习者创设体验情境,学习者通过自己的观察与反思,并与同伴、老师进行交流,分享个人经验,最终将所学内容转换为自身知识并掌握知识。在外语教学中运用体验式教学理论是为了满足新时期大学英语学习者多元化、个性化的学习和发展需求,为其营造独立思考、自由探索的良好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学会学习。

2 技术支持

“体验翻译”教学实验依托我校已建成的大学英语课程平台,利用大学英语自主学习中心安装的“凌波”多媒体教学软件中的“在线作业”功能、“教学交流工具”和电子邮箱实现翻译材料的分发、回收以及与学生的互动。教师批改学生的翻译习作和学生之间进行同伴互批时,均运用word文档“工具”栏中的“修订”实现,评语用“插入”中的“批注”状态书写。教师在每次翻译实践结束后,运用文件名分类的办法对每个学生的习作电子版进行汇总和整理,以便跟踪和监督学生的学习进程和学习效果。

3 教学效果

为了解本次教学实验的效果,笔者在实验完成后对所教授班级的学生进行了访谈和问卷调查。就访谈结果而言,大部分学生表示此次翻译实践有助于促进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语言理解能力和英、汉思维转换能力,对于英语写作、阅读、口语等也有所促进。同时,同伴互批环节为学生提供了互动、评判、纠错的平台,让学生在交流中发现不足,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另外,笔者还利用我校大学英语自主学习平台的“在线作业”功能发放了匿名问卷,供学生下载填写,并通过电子邮箱交回,总共回收了47份有效问卷。问卷的调查内容及调查结果见表1。

4 教学建议

针对学生译作中所反映出的语言基础薄弱、翻译技巧欠缺等问题,笔者提出如下建议:

1)加强语言基本功训练,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从学生的翻译习作中可以看出,目前大学英语学习者的语言基本功整体较差。不仅译出的英语句子错误百出,而且连汉语句子也生搬硬套。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加强对于学生语言基本功的训练是极其必要的。首先,应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加强常用词的用法、近义词的比较、词义辨析等方面的教学。其次,应加强句法教学,比如句子结构的整合、繁与简的取舍、基础语法知识的运用等等。再次,还应加强文法教学,培养学生结合语境理解句意的能力。只有学生的语言综合应用能力提高了,才谈得上通顺流畅的语际转换实践。

2)进一步提高英、汉思维转换能力

翻译实践不仅是两种语言间的相互转化,更是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之间的相互转化。这就要求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加强对于学生思维转换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留意英、汉两种语言所承载的历史文化差异、习俗差异、宗教信仰差异、生活方式差异、表达习惯差异等,从而增强学生对于思维差异的敏感性,促进其语言实践能力的提高。

3)提高篇章理解能力

我们在大学英语“体验翻译”教学中最初让学生练习的是单句翻译,后来渐渐过渡到段落翻译和篇章翻译。这就要求学生首先要快速阅读文章,了解作者的写作思路和观点,提炼文章的文体特征、句式特点,整理关键词,在此基础上才开始翻译实践。实践证明,理解上下文的能力与翻译能力息息相关,而学生往往存在阅读速度较慢、理解能力较差的问题。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还应加强篇章理解能力的训练。

4)掌握基本翻译理论,培养翻译技巧

从本次“体验翻译”教学实验可以看出,大学英语学习者对于基本翻译理论和翻译技巧知之甚微,对于相关的翻译策略和方法也不甚了解,比如直译与意译、同化与异化、增减法、合分法、转换法等。普遍的做法是,学生在拿到翻译素材后,仅靠直觉信手译来,完全没有策略意识,结果只能是生搬硬套、望文生义、不知所云。有鉴于此,笔者建议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加入翻译原则及方法教学,教会学生“三思而后译”,从而提高其翻译水平。

5 结束语

实践证明,翻译水平的提高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英、汉思维转换能力,提高语言理解力,同时也能促进学生的语言综合应用能力。然而长期以来,翻译教学在大学英语课堂中一直处于被忽视和边缘化的地位,不仅缺乏配套的教材和专门的师资,而且在理论探索和教学方法改革方面也相对滞后。因此,笔者呼吁广大外语工作者应加强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探讨和实践,以培养出符合新时代要求的高水平外语人才。

参考文献

[1]陈珍珍.大学英语体验教学探究[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6).

[2]穆雷.中国翻译教学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3]钱春花.基于心流理论的体验式翻译教学对翻译能力的作用分析[J].外语界,2011(3).

[4]王玉西.对大学英语翻译教学若干问题的思考[J].中国翻译,2010(6).

篇4:儿童文学翻译总结

摘要:Diary of a 6th Grade Ninja 是由马库斯·爱默生( Marcus Emerson)、萨尔·亨特( Sal Hunter)和诺亚·蔡尔德(Noah Child)创作的一部儿童文学作品。这本书以日记的方式讲述了一个小男孩成为一名忍者的人生。本文选取作品的前半部分进行翻译。在翻译的过程中研究儿童文学作品译文的翻译特点,并针对翻译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采用了相应的翻译策略,力求译文准确、流畅自然,符合中国读者的阅读习惯。

关键词:儿童文学;翻译特点;翻译策略

一、引言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越来越关注对儿童的教育及其发展。儿童文学的出现是为了让儿童能够欣赏和接受文学作品的文学价值,培养儿童全面发展。本文选取部分文章进行翻译,重点研究了在儿童文学翻译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相应的解决办法。

二、儿童文学翻译

(一)儿童文学及其翻译的特点

儿童文学是文学的一个特殊分支,它在拥有文学的特性的同时还具有属于自身的特点。通常来说,儿童文学具有教育性、形象性、趣味性、故事性及知识性等特点。儿童文学存在的重要意义之一便是它的教育性和知识性。此外,一部儿童文学作品的成功与否和它的形象性、趣味性和故事性也有密切关系。对年少的孩童而言,他们更容易、更愿意接受形象生动和趣味十足的事物。

儿童文学翻译对于文学翻译而言也是特别的。它既要遵循文学翻译的规律,也要兼顾自身的文体特征。因此,译者既要注重保持译文语言的童趣又要将原文中的文化特色传递给另一文化的儿童读者。译者要站在儿童的立场上,运用一些符合儿童思维习惯和接受能力的词语和语气。语言上要流畅,通俗易懂。语体上要富有童趣。

(二)儿童文学翻译的难点

儿童文学在文学中的特殊性决定了译者在做翻译时不可避免地要遇到一些难题。首先,儿童文学的读者对象是儿童,而作者却是成人。因此译者在做翻译时需要在思考作者的写作意图的同时还要考虑如何将其用儿童能够接受的方式表达出来。其次,在翻译儿童文学作品的过程中,有很多细节问题需要权衡。在一些选词上,译者要尽量选择简单、易懂且具有吸引力的词语,以引起读者的情趣。在构句上,要尽可能使用简单句、短句。而在语体上,儿童文学翻译较适宜采用偏口语化的形式,使译文能够朗朗上口,增加读者的可读性,使读者易于理解原文。

三、儿童文学的翻译策略

(一)翻译策略概述

从宏观层面上来看,译者在翻译外国儿童文学作品时会考虑两种基本的翻译策略,即异化与归化。异化策略是指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尽量向原文作者靠拢,尽可能地保留原文的语言和文化特征,保留异国风味。而归化策略是指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尽量向译文接受者靠拢,尽可能地使用目的语读者易于接受和理解的语言、文学、文化特征,使译文符合目的语的语言、文学和文化规范。

综合来看,这两种翻译策略为译者的翻译工作指明了翻译方向,译者可以根据需要来选用这两种翻译策略。异化与归化是译者在做翻译时选择的一种倾向性,他可能会因为译文的充分性而选择项原文作者靠拢,也可能因为译文更好的可接受性选择项译文读者靠拢。并且译者在译作中会因不同需求而交织运用异化策略与归化策略。

(二)具体翻译方法及分析

上述两大翻译策略各自包含了一些具体的翻译方法,如直译、音译、意译及改译等等。此次翻译实践,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对两种翻译策略均有所涉及,且根据不同情况的需要,选用了不同的翻译方法。

1.直译

直译是异化策略的一种,它是指译者在翻译中保留原文内容和原文形式的翻译方法。如:

例1原文:I was the last in the room just before the bell rang.

译文:马上要打铃了,我是最后进入教室的人。

例1属于直译的用法,但是译文并没有完全不动地翻译原文。因为两种语言形式的差异,尽管是直译也允许适当的变化或转换,尤指语序的转换,这样能够使译文符合目的语的句法规范,使译文流畅易懂。原文是典型的英文句式,“just before”表示“就在……之前”,表示时间的状语放在句尾。而在汉语中,时间状语一般会放在句首。因此译者调整了译文的语序:时间在前,内容在后。

2.意译

意译是归化策略的一种,它是指译者根据原文的大意来翻译,在词汇意义及修辞的处理上采用转义的手法,使译文较为流畅地道地还原原文本意。如:

例3原文:If joining a ninja clan will help you get on your feet,then by golly,thats what Ill do.

译文:如果加入忍者部落能够帮你站稳脚跟,那么确实,这就是我要做的。

例4原文:Many of the ninjas were pulling their masks back over their faces.Their eyes looked angry.

译文:许多忍者将面具从他们的脸上拿下来。他们的眼睛里满是怒火。

在例3中,根据上下文可知原文中“get on your feet”是指加入忍者部落能够帮蔡斯站起来的意思。这里的“站起来”很显然不是字面的站起来的意思。它是指加入部落这件事能够帮蔡斯在学校能够拥有立足之地。由此译者将其翻译成“站稳脚跟”,清楚准确得表达了原文的意思,也使得译文较为地道,易于读者理解。

例4的原文划线句子想要表达的是那些忍者很生气的意思,但原作者并没有直白地说,而是用眼睛的愤怒来表达。生动形象地将读者代入了情景,展现了忍者的愤怒。然而若直接将其译成“他们的眼睛看着很生气”就完全破坏了原文的美感,且让人觉得语言生硬干涩。因此在理解了原作的用意和意义的基础上,译者采用意译的方法,将其译成“他们的眼睛里满是怒火。”既准确地表达了原文的意义,也保证了译文的生动形象。

综上分析可知,翻译策略和翻译方法的选择取决于译者的意图。为了保留原文的异域风味,译者会选择异化策略,采用直译的方法。为了确保译文的流畅性与可接受性,译者会选择归化策略,采用意译的方法。无论选择何种翻译策略和翻译方法,原则上都要遵循儿童文学的翻译规范。

四、结语

儿童文学的读者对象是孩子,这样特殊的读者使得儿童文学的翻译看似简单,实非易事。译者在做翻译时要尽可能地再现原文,还要注重译文的语言、语体及文化上的诸多问题。这对译者而言是个不小的考验。本文仅以Diary of a 6th Grade Ninja的部分译文为例,分析儿童文学所具有的特点,探索儿童文学翻译的实践与理论分析,希望能够为儿童文学翻译的发展出一份力,促进儿童文学翻译的实践和理论研究。

【参考文献】

[1]陈晶.谈儿童文学文本特点及翻译策略[D].山西大学,2013.

[2]邓红顺.儿童文学翻译策略探讨[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0(02):36-41

[3]董文静.儿童文学翻译策略研究[D].苏州大学,2014.

[4]王娟.儿童文学翻译的异化与归化[D].湖南师范大学,2012.

[5]徐德荣.儿童文学翻译刍议[J].中国翻译,2004(06):33-36

篇5:泰语翻译总结

而且我也确信,之前那些同学所提供的信息已经让大家获益匪浅,并且切实地被应用到了各位的翻译作业中去。

所以今天,我想讲一点其他的东西。这不关于翻译这门学科所讲究的细枝末节,而更像对这个这个学期笔译课程的总结,或者说,是关于对翻译工作者的一些要求。

翻译学,其实是一个很开放的学科和系统,与之相关的学科非常多。在我们之前所接触到的,不管是精读课的翻译作业还是笔译课上老师给我们分发的材料,相信都已经让大家有了这方面的认知。它们或许关于时事政治,比如我们之前翻译过的枢密院主席官邸的爆炸案。它们也或许关于心理学科,比如四月病。当然,也有可能它们是再平凡不过的小散文,比如在很早的时候我们翻译过的那篇关于梦想的文章。在翻译这些文章的过程中,单纯依靠词典来协助翻译其实是困难重重的。这就要求我们在寻求信息的时候也不断将信息转化为己用,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素养。有人说,语言学是非常单调的学科,但是在翻译的世界里,并非如此。

首先,最基本的当然还是要属语言能力。这个语言能力不单一地指我们所学习的小语种。在跟泰语打了两年半的交道之后,很多同学、包括我自己都或多或少有这样的体会,那就是在我们说汉语的时候,会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忘词、说错以及将泰语语法代入的情况。这种情况对于翻译是不利的。因为翻译工作,除了将字面上的意思完整地翻译过来,还需要让它的语言系统适应当地人的语言使用习惯。因此,不断提高自身的母语水平和外语水平,对于一个优秀的翻译工作者来说,其实是一生的事业。

其次,在知识层面,要求我们不断的吸收和丰富各种基础知识,要对语言对象国,也就是我们需要翻译语种的国家的历史、地理、人文、政治等都有较多的了解。在做翻译作业的时候,我相信也应该有同学利用互联网或是其它途径查找了相关的资料。这种方法其实应该是被推崇的。因为只有对原文涉及的内容了解越多,相关的知识越丰富,我们对原文的理解才能越深刻,翻译语言的表达也就更贴切与完美。只是如何将这些查找到的资料存在自己的大脑之中以便后用,这是一个需要努力探索的课题。其实现在大三大四,我们的课程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少的,在课余时间,我真诚建议大家广泛地猎读各个学科各种类型的课外书。因为大家也知道,小语种专业的课程安排比起综合大学的其他学科来说,相对狭隘地集中在了单纯的语言学习上,而忽略了综合学科素质的发展。这也就要求我们在课余的时间里面要自行去进行其他学科的学习。如此方不成为一个翻译机器。

再然后,就是翻译工作者的译德了。什么是译德呢?其实就是翻译工作者的个人品德。它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翻译工作者必须明确自己的职责,要有高度的事业心与使命感。说得通俗一点就是,所接手的翻译工作应该是对国家社会及人类有益的东西。如果你跑去翻译法轮功,那么这就是反社会反人类,是在为邪教宣传为虎作伥,毒化社会、危害读者。其二,就是翻译工作者应该有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高度负责的工作态度与谦虚谨慎的美德。在翻译过程中要克服急功近利的心态,应该反复斟酌校队之后再下笔,绝不能马虎草率,更不能有疏漏和差错。在设计三峡大坝的时候,当时是请了百来位国外学家前来协助考察。当时就是因为翻译将数字翻译错误,导致三峡工程的工程预算在国外专家那里被翻了一万倍,以至于他们都认为中国是在倾举国之力来修一个三峡大坝,而这就变成了一个不可行的任务。这个故事除了告诉大家对于数字一定要有高度的敏感性以外,也应该更加慎重地对待翻译这份工作。

篇6:翻译总结

通过一学期对笔译的学习,我对笔译的基本原则有了初步的了解。对笔译工作者也有了新的认识,它并不像人们平日所想的那般简单。好的笔译工作者,不但要有夯实的英语功底,还有通顺自然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丰厚的知识底蕴。这篇期末的文章终于翻译完了,通过这篇文章的翻译我发现了自己的诸多问题。总的来说,我觉得自己似乎并不太适合学笔译,首先作为理科生的我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就是语言表达能力和组织能力太差。同样一句话自己译出来的和别人的相比总觉得不如。其次,自己的理解能力也十分欠缺。每次老师讲作业时才恍然大悟:原来这句话是这个意思。这就是这学期我所发现的自己存在的问题。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一定会付出更多的努力来提高自己的能力。

对这篇文章的翻译,我觉得是对我平日所学的一个极好的考察。老师在课堂所讲的内容以及连淑能《英汉对比研究》中的理论都对我翻译这篇文章起了很大的帮助。下面就个别句子我谈谈自己的理解和处理。

英文原文中开篇有这样一段话:In the avalanche of moody, broody online clips heralding the release of Harry Potter and the Deathly Hallows: Part 1, there’s a segment more overtly melancholy than the rest.先说有许多阴郁的网上电影片断,后面现在分词做后置定语:“预告着《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的公演„„”。这样翻出来的句子表达不通顺,生硬死板。所以我把后置定语整个提到了句子的开头,翻译成“在《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那大量充斥着阴郁压抑气氛的网上预告片段中„„”。这样句子便显得更加通顺自然。

英文原稿中也出现了许多较长的句子,如若一层层的翻译出来,就会显得十分冗长啰嗦,不够精炼,而中文讲究小句,散句,讲究意思凝练,所以可以将一个长句打散成短句来逐层翻译,比如:What is it that keeps global audiences coming back to these big-budget movies even when they feel like increasingly rote ritual reenactments of much better books?这个疑问句中还套有一个定语从句when•••因此翻译出来容易繁琐,所以可以打散处理:“人们会发现好多好的书籍都会被原封不动地搬上银幕,但究竟又是什么使得人们花大价钱重新进入电影院观看这些他们所熟悉的故事?”

在这篇文章的翻译中,偶尔会碰到句型重复的用法,比如这一句:which without Harry as a charismatic resistance leader would succumb to the fascist, racial-purity-obsessed madness of Lord Voldemort.这一句中,fascist, racial-purity-obsessed madness 这一对伏地魔性格描写界定的定语翻译出来会很长,并列的成分过多,显得头重脚轻,所以可以采用重复的形式,即“如果没有哈利这个具有超能力的抵御领袖,魔法界将无法抵御伏地魔的专横残暴,无法抵御他痴迷于“种族纯度”的疯狂之举。”用两个“无法抵御”可以将原本较长的句子,较多的并列形容词变得更为凝练,并形成汉语中 的排比句式,显得更有语势。

上一篇:树下的理发店散文下一篇:狗也疯狂周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