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整体规划

2024-04-08

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整体规划(精选6篇)

篇1: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整体规划

**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整体规划

**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整体规划 加北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整体规划

为贯彻落实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根据地委、区委有关建设新农村具体要求,结合我乡实际,特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动力,以产业化为途径,以农民增收为目的,充分发挥

区域优势,立足城郊,强力推进“农业经营生产化、农产品生产基地化,生态旅游特色化,农村建设城镇化”,全面打造新型乡镇形象,切实加强党的建设,全力推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生态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实现城乡一体化,争取早日跨入全省先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行列。

二、遵循的原则

一是坚持从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尊重农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坚持自力更生为主,国家扶持为辅的原则。二是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开发利用当地资源,引导群众积极调整经济结构,提高群众自我发展的能力。

三、是坚持水、田、路综合开发、可持续发展原则,加强农业产业、人居工程、交通水利、教育、通讯等各项建设,改善生产条件,保护生态环境,提高生活质量。四是坚持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结合原则。

三、规划范围、预期指标、总体目标和初期目标

1、规划的范围:整个加北乡辖区,包括3个行政村20个村民组,总面积458平方公里。乡址所在地加北村作为试点村,兼于幸福村、五一村和城区接壤,居民城镇户口也比较多,把幸福村、五一村纳入城镇社区管理。

2、加北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主要项目规划及说明(附后)

3、规划总体目标:

按照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管理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加北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总体目标是:“一年启动、三年突破、五年变样”。重点是加强乡村建设规划和环境整治,建设新乡村;发展农村各项社会事业,培育新农民;加强农村民主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倡导新风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打造服务型政府。把加北乡建设为一个“功能分区日趋合理、基础设施配套完善、个性特色突出、生态环境良好、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的现代小乡镇,使加北乡成为兴安首府一个环境一流的生态旅游观光的亮点,使经济综合竞争力进入全省农村先进行列,实现经济结构好、人居环境好、道德风尚好、生活方式健康、富裕、文明进步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目标。

4、初期目标:

根据加北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指导思想,初步确立为在加快农业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实现五通、实施五改、做到五有、达到五化、建设五好、争取五达标”的“六个五”目标任务,不断开创加北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局面。(1)、农业经济发展主要是以种植业结构调整、畜牧业“主辅换位”、富余劳动力输出、冬贮和小作坊规模化经营、山产品采集等五个方面来增加农民收入,使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增长率持续在5%以上。以加漠公路为主线,重点建设一个上规模、上档次、符合生态农业要求和城市居民需要的现代化的生态、旅游、观光农业园区和一个农贸批发市场(在加北铁路工区南、加漠公路北侧),此农贸批发市场位于加北、幸福两主大产业村、组的交接处,依托通县(加漠)公路,交通便利、货源充足。种植业结构调整:进一步合理布局,压缩秋菜面积,增加春夏菜保护地面积和绿色蔬菜面积,抢前延后夺效益,同时依托丽雪淀粉厂,发展种薯和商品薯基地,以订单农业进一步促进结构优化,走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产加销,贸工农一体化道路,实现以销定产,加速结构调整的步伐。畜牧业“主辅换位”:在重点培植幸福村无公害肉、蛋、禽生产小区的基础上,以幸福村扶贫开发项目之一——放母还犊工程为契机,加大无公害肉、蛋、禽和“笨”字号的发展,拉动乡域经济的发展。富余劳动力输出:对富余农村劳动力就业进行培训,提升新型农民的科技素质,引导广大农民加快由体力型向技能型、专业型、知识型转变,增加就业渠道。冬贮和小作坊规模化经营:以以幸福村冬贮为基地,鼓励农民进行保鲜冬贮,延后销售,避免集中售价不高的问题,瞄准市场价格来增加收入,利用幸福村离城区近的便利条件,统一规范小作坊的规模,打出绿色豆芽、豆腐的品牌,逐步向专业村的目标迈近。山产品采集:继续利用好地委、行署使农民增收的宽松政策,开发林下资源,在确保不发生森林火灾的情况下,有组织地、适时地进行山产品的采集,进一步增加农民的收入。(2)、“实现五通”就是通路、通电、通邮、通电话、通电视。通路:即各行政村主路和屯内主巷道建成柏油马路,田间路沙石化,道路硬化率第一年启动达60,二年发展、三年突破道路硬化率达80,五年初现雏形道路硬化率达100,行政村、自然村内外形成交通网络。通电:即要保证生产和生活用电充足,入户老化线路在两年内更新改造完毕,保证居民安全充足生产和生活用电,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12全文查看

篇2: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整体规划

一、总体指导思想:

以邓**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xx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省委、市委1号文件精神为指导。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要求,以“畜牧业”产业发展为支撑,以村容村貌清洁农村大行动整治为突破口,以大搞农田水利建设、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为基础,以培训教育和文明创建为手段,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目标任务

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至XX年基本建设成基础设施完备、经济快速发展、生活富裕安康、生活风尚文明、生活习惯卫生、村庄环境整洁、人与自然和谐、服务网络健全、民主法治进步、社会安定有序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基础设施完备。30%的村有安全卫生的自来水;30%自然村道路平整通畅路面硬化,两侧绿化到位,路肩到位;村境内农田水利整治一新,沟河渠道灌排水便利,并以自然村为单位,逐步建立公共垃圾处理场所,改变垃圾随意倾倒在沟河等处造成环境污染的现象。

——农村经济发展。发挥地理和资源优势,做好“山坡、田地、庭院、市场”四篇文章。倡导科技兴农,推广农业机械化;发展优势产业和特色经济,种植、养殖业科技含量高;以农副产品加工、流通、营销带动二、三产业的发展;引导剩余劳力外输内转。至XX年全乡年人均纯收入达5000元以上。

——生活富裕安康。各村按照规划建设好新村,至XX年60%的村民住上新房;60%农户安装电话,有线电视95%入户;100%的村民享有合作医疗;建立健全服务网络,农业技术信息、生产生活资料购销、医疗保健、文化娱乐、便民代理等服务进村入户,覆盖每个村庄,惠及每个农户家庭。

——民主法治进步。坚持依法治村,实行村务财务公开,接受群众监督。建立健全村民自治组织,有民主理财小组,有党风廉政监督小组、村务监督小组和村民代表议事会,村务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得到落实;村民知法懂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措施落实,无赌博、盗窃、打架斗殴等违法行为。实现社会秩序良好,人民安居乐业,邻里和睦团结,村民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平等友爱,融洽相处的平安祥和的社会环境。

——倡导文明新风。村民自觉学文重教、崇尚科学;无封建迷信活动。实行喜事新办,丧事简办;倡导遵纪守法、移风易俗新风尚。

——人与自然和谐。实现“三清”,即:清洁家园,清洁田园、清洁水源;村落环境优美,四旁(村旁、宅旁、路旁、水旁)达到绿化,生态良好;实行畜禽圈养,村民的厕所和牲畜圈舍要统一布局,统一样式。经济发展与人民生活、生态建设相得益彰。

三、实施步骤

按照“一年突破、三年变样、五年取得实效”的总体思路,突出重点,抓住关键,强化措施,扎实推进。具体分三阶段实施

(一)启动阶段(XX年)

大力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宣传活动,积极宣传新农村建设工作思路,总体目标和基本内容,着力营造浓厚的工作氛围。完成“獭兔协会、鹅鸭协会、生猪协会”产业发展规划、乡级示范村新村建设规划和全面实施新农村建设规划,大力推进农村水、电、路、通讯、广播电视等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打造好高坪村示范村的新农村建设样板工程。

(二)实施阶段(XX-XX年)

(三)全面发展农村公共事业

加强农村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努力实现农村公共服务社会化。一是重点普及和巩固九年义务教育,认真落实“两免一补”政策,对农村学生免收杂费,对贫困家庭学生提供免费课本和寄宿生活费补助;着力实施农村劳动力的职业培训,培养农村致富带头人120人,剩余劳动力劳务输出0.3万人次。二是积极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立起农村医疗救助制度。每个村都建有卫生所,诊疗设施达到农村合作医疗水平,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达95%以上。三是逐步改善农村公益性文化体育设施条件,提高农村人民身体素质。四是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优化人口结构,提高人口素质。五是努力扩大各项社会保障覆盖面,农村五保老人实现老有所养;对特困家庭实行大病救助,重度残疾人员和其他无收入来源、无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员、弱智人员家庭救助覆盖面达100%。

(四)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新型农民

把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搞好农民教育、提高农民综合素质作为重点来抓,培养新型农民,树立社会新风。一是以培育新型务农和务工农民,以提高农民科技致富能力为目标,按照“农民知识化、知识技能化、技能实用化”的要求,大力开展农村实用技术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广大农民科技致富能力、市场竞争能力、自主发展能力、和谐创业能力,使18岁以上45岁以下年龄段的农村劳动力基本掌握1—2门实用农业致富技术和务工职业技能。二是通过发展农村教育事业,活跃农村健康的文体活动,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守法纪、讲文明的新型农民。三是通过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广泛发动群众,制定既切合当地人文传统,又具有时代特征,个性鲜明、简单易记、便于遵循的村规民约,组织农民开展“除陋习、树新风”活动,反对封建迷信和宗族宗派势力,倡导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促进农村社会风气的根本好转,好习俗、好习惯、好风尚蔚然成风,让农村的民主、文明、和谐成为一种风尚,一种境界。

(五)不断创新农村民主管理体制

坚持党的领导与民主法治相结合,依法管理与制度创新相结合,建立农村管理新框架,健全农村管理新机制,实现农村管理民主化。一是将新农村建设与“三级联创”活动结合起来。按照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的要求,发挥先进性教育的成效,以新农村建设为切入点,转变职能,改进作风,着力提高基层班子把握方向、完善思路的能力,促进发展、破解难

题的能力。二是健全完善村级“一事一议”制度,创新工作方式,建立党组织领导下的管理民主、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继续完善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监督、民主管理和民主评议的各项制度,实现基层民主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

五、保证措施

(一)分级包抓,结对帮扶。

1、领导包村。根据乡情村情,确定包抓乡村新农村建设的工作思路,并指导包抓乡村制定新农村建设实施方案,明确工作步骤,督查工作进展情况,确保工作任务如期完成。

2、县级部门结对帮扶。具体工作任务是:①协助包抓村开展新农村建设宣传动员、调查摸底工作,动员群众积极参与;②联系协调有关职能部门,指导帮助包建村完善建设规划,提出并推动实施有关建设项目;③帮助包建村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新农村建设实施方案,形成有当地特色的新农村建设工作思路;④多方筹集新农村建设资金,集中用于包建村“一建三清五改”等工作,资金投放要相对集中在农民群众最关心、要求最迫切、最容易见效的项目上,切忌“散而全”,确保让农民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

(二)强化管理,优化服务。

新农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各相关职能部门要明确责任,发挥优势,搞好服务,相互配合,形成合力。首先要按照部署并紧密结合各自职能,制定出各部门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施方案。其次要紧抓国家支农力度不断加大的大好机遇,积极向上争取支农项目和资金。

(三)明确任务,落实责任。

1、乡级任务:乡领导班子成员必须联系一个村、抓好新农村建设各项工作。具体工作职责是:①乡成立相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确定班子成员包建联系点,明确责任,落实任务;②制定操作性强的实施方案,围绕总体目标,提出本乡新农村建设五年规划和实施步骤,确保如期完成新农村建设各项工作任务;③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动员,形成新农村建设的浓厚氛围;④全面开展“一建三清五改”工作,实现无柴草、垃圾等乱堆乱放现象,明年底力争80%的村达到“三清”要求。

2、村组任务:农民群众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力军和受益者,搞好新农村建设必须紧紧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的参与。能否有效地组织和开展群众工作,对搞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至关重要。各村(组)必须高度重视,切实在思想发动、项目选择、资金筹措、组织实施上下功夫,各村要充分发挥村民自治组织的作用,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商议新农村建设事项,广泛发动群众,具体组织落实村级规划、“一建三清五改”等工作,强化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功能,把阶段性集中整治与日常性管理结合起来,建立健全村规民约,建立健全门前“三包”责任制以及全体村民共同保护环境、爱护卫生的责任机制和约束机制,加强督促检查,经常性地开展“卫生庭院”、“星级文明户”、“文明村”等群众性评比活动。

(四)多方投入,倾力保障。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任务繁重、投入资金量大,要在充分发挥村组农民自主、自愿的基础上建立政府引导、民办公助、面向社会的多元化投资机制,全方位、多层次的拓宽投资渠道,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有力的资金保障。

(五)强化督查,严格考核

篇3: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整体规划

一、广东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工作实践

根据广东的初步实践, 扎实有序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工作, 可以从以下六步规程着手:

(一) 调查研究, 提出切实可行的工作思路

在广东全省这样的区域内推进村庄规划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虽然村庄规划的主体是最基层的社会单元, 但它所涉及的问题却相当全面, 正所谓“麻雀虽小, 五脏俱全”, 而且广东各地农村的自然地理环境各异, 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又千差万别, 因此, 必须高度重视调查研究, 在吃透中央的精神和摸清基层实情的基础上, 与时俱进地提出切实可行的工作思路和举措方案, 只有这样, 制定的政策、出台的举措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得到真正贯彻执行。基于此, 广东省建设厅组成了包括专家、规划研究骨干在内的调研组, 于2005年底至2006年初, 先后赴海南、浙江、江西以及广东省内广州、深圳、东莞、肇庆、梅州、清远、云浮、韶关、湛江、汕头、揭阳、潮州等市开展了深入的调研, 借鉴兄弟省区的经验, 了解基层的村庄规划工作情况和困难, 研究推进广东省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工作的具体思路。

(二) 统一部署, 明确阶段目标任务

在调研的基础上, 广东省建设厅于2006年上半年出台了《关于开展村庄整治工作的实施意见》, 提出了村庄规划工作的各阶段目标:2006年为启动阶段, 各地对村庄整治工作做出部署, 开展村庄规划编制和生态文明村康居工程试点, 积累经验;2007年到2010年为攻坚阶段, 全省完成40%的村庄规划编制, 30%的村庄整治;2011年到2015年为全面铺开阶段, 全省完成90%的村庄规划编制, 70%的村庄整治。随后, 广东省建设厅又印发了《关于开展村庄整治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 要求全省每个县 (市、区) 在2006年底前组织规划技术力量编制10个以上村庄规划。在广东省建设厅的提请下, 广东省政府办公厅于2006年7月10日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城乡规划工作的实施意见》, 进一步理顺了“省管到县、市管到镇、县管到村”的城乡规划管理体制, 实现规划重心下移, 并对村庄规划、村庄建设的审批程序作了明确规定, 为村庄规划工作的顺利推进奠定了体制基础。

(三) 技术指导, 规范村庄规划编制

为指导和规范全省村庄规划的编制工作, 使规划实力较弱的县、镇规划室 (所) 能够编制出实用性较强的村庄规划, 广东省建设厅于2006年5月发布了《广东省村庄整治规划编制指引》, 确立了村庄规划的编制原则, 即“政府引导, 公众参与;因地制宜, 分类指导;合理分区, 完善功能;保持特色, 美化环境;节约资源, 降低成本;整体规划, 分期实施”。为简化村庄规划, 使之更加简单明了, 农民能够看懂并接受, 便于操作, 便于实施, 《指引》提出规划成果要做到“三个一”, 即包括一本简要的规划说明书、一张整治项目及概算一览表和一套规划图纸 (包括建设现状图、整治规划图、设施管线综合图三张图) 。当然这主要是针对山区和东西两翼的大部分村集体经济承受能力有限的村庄, 对于城镇边缘地区及珠三角的村, 广东省建设厅要求其规划的编制内容可以多一些, 再增加一些深度。在城镇规划区范围内的, 要将城镇规划覆盖到村庄, 统一布局, 统筹安排。

(四) 试点引路, 示范带动面上工作

广东村庄量大面广, 共有近2万行政村, 13万余自然村, 自然地理环境各异, 经济社会发展差别较大, 因此不可能采取全面铺开、齐步走的做法推进村庄规划工作。为此, 广东省财政先后于2006年和2007年安排了200万元和1000万元的专项经费, 用于补助东西两翼和粤北山区开展村庄规划编制试点, 通过试点探索、总结经验, 示范带动面上工作。同时, 广东省建设厅又专门组织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把清远市和大埔县确定为两个村庄规划联系点, 探索一种技术帮扶、驻点带动、以点带面、整体推进的工作模式:由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会同当地规划设计力量派出近十个规划工作组进驻各试点村, 帮助试点村免费编制村庄规划。在规划编制过程中, 通过召开村民大会及走访村民等形式征求村民意见、汇集村民智慧、挖掘村民潜力, 让村民“零距离”参与规划, 并充分吸取本地特色元素, 确保规划贴近实际、富有特色、易于实施。为了充分发挥示范作用, 广东省建设厅特别在此项工作的成果中挑选了2套各具特色 (1套以行政村为单元, 1套以自然村为单元) 的高质量的村庄规划编印成册, 作为示范赠送给各地参考、借鉴。

(五) 宣传交流, 调动干部群众的积极性

抓好舆论宣传, 统一各级干部的思想认识, 调动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 是做好村庄规划工作的关键。为此, 广东省建设厅于2006年5月和2007年4月分别在肇庆市德庆县和湛江市两次召开全省村庄整治现场会, 分析形势, 提高认识, 部署重点, 交流经验。每次现场会均组织了各市、县规划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主要领导及村镇科 (处) 长等约200人出席。同时, 广东省建设厅还印发了30余期工作简报, 交流和推广各地经验和做法。此外, 为了调动广大农民群众参与村庄规划、开展村庄整治的积极性和热情, 广东省建设厅专门组织编印了2.6万套 (1套两张) 图文并茂、直观易懂的宣传画, 免费发放至全省近19000个村委会公开张贴, 启发和唤醒农民群众自主、勤勉、参与、合作精神, 激发农民群众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六) 加强培训, 夯实规划编制和实施的人力资源基础

基层村镇规划建设管理人员缺乏、专业素质不高的状况在各地都普遍存在, 不少规划建设管理人员甚至连规划图都看不懂。而村庄规划的编制、审查和实施均是技术性很强的工作, 专业知识不够, 就无法判断规划方案的优劣, 无法真正管理到位, 无法指导当地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此, 在不可能增设机构、增加编制、大量吸收高素质的基层规划建设管理人员的情况下, 广东省建设厅于2006、2007年在梅州 (负责梅州、河源两市) 、汕头 (负责汕头、潮州、揭阳、汕尾四市) 、湛江 (负责湛江、茂名、阳江、云浮四市) 、清远 (负责清远、韶关、肇庆三市) 等地举办了14期培训班, 每期7天, 免费培训了近1700名村镇规划建设管理人员, 其中村干部超过600人, 有效提高了基层规划建设工作者的思想认识、政策水平和专业素质。并计划在省财政的支持下, 在“十一五”期间完成对全省基层规划建设管理人员的轮训, 打造一支具有相当专业素养和管理水平的农村规划建设管理干部队伍, 为顺利推进村庄规划的编制和实施工作创造人力资源保障。

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的若干问题探讨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其理论体系和规划框架、规划内容以及规划所涉及的领域等尚处于探索、尝试阶段, 许多问题引发争议, 特别是规划的编制主体、规划以自然村还是行政村为编制单元、是否应包括产业规划、如何保障规划的实施等问题已成为业界不少领导、专家、学者关注的热点。笔者结合广东的工作实践, 对下列问题进行了思考并提出观点。

(一)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的编制主体是谁?

这个问题的核心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应该自上而下还是自下而上编制的问题。笔者认为, 规划工作的思路是应当先宏观再微观、先整体再局部, 如果自下而上由村民自治组织负责组织编制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 则在一个基层村的层面之上有很多问题是无法解决或者至少是难以统观全局的, 比如宏观经济社会发展问题、区域性的基础设施配套问题等。此外, 我国目前大多数农村的集体经济都比较薄弱, 且许多村民包括村干部根本没有真正意识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因此, 自然没有足够的经济实力和动力自主组织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的编制工作。所以, 笔者认为应该由县 (市、区) 人民政府统筹, 由乡 (镇) 人民政府组织编制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 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打造成“两个平台”:一是体现政府意志和农民意愿的平台。通过规划让农民明白自己的家园可以是什么样子, 把农民吸引进来, 从而发挥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作用。避免新农村建设中出现政府热、农民冷的现象。二是整合各个部门资源的平台。通过规划统筹各个涉农部门的项目建设, 如对农村道路、危房改造、供水供电、垃圾污水治理、沼气推广等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项目的空间布局和建设时序进行统筹安排, 整合资源。

(二)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的编制经费应怎样筹措?

中央提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战略部署的背景是“城市支持农村、工业反哺农业”, 过去许多年, 农村都是在为城市作贡献, 城市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均多由政府买单, 然而农村呢?当然,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的资金很多, 完全靠政府支持、财政拨款是远远不够的, 必须建立政府投入、社会资助、引进外资和农民参与的多元投入机制。但是, 笔者认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的编制经费却应该由政府财政支出。因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应谋定而后动, 应规划先行, 而且规划作为一项公共政策, 是政府指导农民群众开展新农村建设的基础和蓝图, 通过规划可以展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美好前景, 调动农民群众的热情。

(三) 以自然村还是行政村为单元编制社会主义新

农村建设规划?

笔者认为通常情况下应以自然村为单元编制简明适用、便于操作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为宜。从世界范围看, 由于农业生产的特性, 不管是在人少地多的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的农村, 还是在人多地少的日本、韩国以及我国台湾省的农村, 以农业生产为主业的农村居民都会选择居住在自己耕地附近。我们的情况同样如此, 除了农业已经或即将不存在的所谓“农村”———“城中村”和城镇近郊的农村, 大多数农村都保留了数千年在耕地附近自然形成的自然村原貌。尽管近年来, 为了方便管理, 减少财政供养人口, 许多地方搞撤乡并村活动。但据笔者到各地调查发现, 许多地方撤乡并村只是行政区划的调整变更, 并不是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合并, 也不是农户住宅的迁移。这就是说, 并村以后, 政府法定名单上原有的村名没有了, 但是原有的农村居住群落并没有变, 原有集体经济组织与原有成员之间的承包关系没有变。许多并在一起成为同一个行政村的自然村, 空间实际相隔却非常远, 难以用一个规划来囊括和指导建设。而且按照当前土地、宅基地的产权关系, 村委会多数不是集体经济组织的基本核算单位, 全国的大多数地方仍然是按照原来的自然村范围开展土地承包和宅基地调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然涉及到土地调整等问题, 解决这些问题要靠原来的基本核算单位才能落到实处。因此, 以作为基本核算单位和独立空间群落的自然村为单元编制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 更便于减少规划成本, 农民群众更容易看懂和接受, 更便于规划操作和实施, 有效指导新农村建设。当然, 为了实现集中发展、合理布局、节约资源的要求, 在满足耕作半径、需要调整各自然村空间布局的前提下, 也不排除以“行政村”为单元或将多个自然村合并为两至三个单元进行规划, 统筹考虑居住、公建基础设施等, 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完整性和节约性, 而不是绝对以自然村为单元编制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

(四)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应不应该包括产业规划?

这是个值得商榷和广泛讨论的问题。中央提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二十字”目标要求中, 第一项就是“生产发展”。产业支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切入点, 经济发展是社会文明进步的突破口, 不少专家也认为缺乏产业内涵和经济元素的城镇规划、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是没有“造血”功能和自我发展能力的规划, 从这个意义上看,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应当包括产业规划。但是, 这样做也会产生新的棘手问题, 就是大多数农村单体实力较小、发展程度不高, 规划的容量自然也相对较小, 如果每个村的规划都强加一个产业规划, 发展所谓的产业, 必然会导致农村产业的小而全、小而弱, 出现企业散漫发展的局面, 不利于资源的有效组合与利用、基础设施的共建共享以及生态环境的治理与保护。规模出效益, 这是经济学的定律, 而且随着城镇化、工业化的推进, 相当一部分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出来也是将来的发展趋势。因此, 笔者认为, 应从县域、镇域规划或至少是一个较大的行政村规划的层面考虑部署产业规划, 将新农村建设的产业规划融入其中。

(五) 能不能按城市规划的方法编制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的工作实践中, 笔者发现不少规划工作者很自然地就用城市规划的方法去编制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一个村庄的规划布局成几纵几横、几中心、几组团, 还要有什么交通系统规划或路网规划, 而且这种趋势大有蔓延之势。长期以来, 由于需求导向的作用, 社会上从事规划的单位和专业人士为数不少, 但是他们的目光所关注的焦点往往是城市而不是农村, 他们当中许多人所掌握的知识技能也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的需要存在差距。大多数规划工作者之前从来没有接触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 只能“摸着石头过河”, 而这“石头”从哪里来, 从城市规划中来。借鉴城市规划的方法和理念没错, 但一定要看到农村与城市的区别, 农村在人口结构、地域空间、组织与文化都和城市有极大的不同,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绝不能套用城市规划的方法来开展, 只有简明适用的规划, 充分挖掘、整合、做强农村特色的规划, 才能在农村推广。

(六) 怎样保障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的实施?

这个问题是规划管理工作者必须思考的问题。笔者认为, 应从两方面予以保障:一是因地制宜地编制规划, 动员公众参与, 提高规划可操作性和认可度。在规划的编制过程中, 要始终关注规划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克服以往粗线条规划过程中所存在的与实际情况不相符、空间分布不落实、可操作性和科学性不强等不足。同时要充分动员村民的关心、介入和城乡社会公众的广泛参与, 以政务公开、村务公开的形式广泛征集农民群众的意见, 集思广益, 博采众长, 使规划体现参与其中的各个阶层的利益诉求, 真正把规划编制工作建立在科学民主的基础上, 经得起历史和实践的检验, 提高规划认可度。二是通过立法维护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的权威性。经过批准的规划应具有权威性和强制性, 不能朝令夕改, 应一届接着一届干, 严格按规划搞新农村建设。有的规划如果确实需要修改, 必须进行充分的科学论证和经过严格的法定程序。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 笔者认为, 应由县 (市、区) 人民政府统筹, 由乡 (镇) 人民政府负责组织, 一般情况下以自然村为单元编制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 编制经费应由各级政府财政承担。在编制过程中, 应充分动员公众参与, 广泛征集并体现农民群众的意愿;应因地制宜地编制简明适用的规划, 突出地域和农村特色, 绝不能照搬照抄城市规划的编制方法和内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不必要将产业规划纳入其中, 应从县域、镇域规划或至少是一个较大的行政村规划的层面考虑部署产业规划。要通过立法确立新农村建设规划的法定地位, 把新农村建设规划和实施纳入法制化轨道, 确保规划落到实处, 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使广大干部群众更加认同、拥护和支持规划。

参考文献

[1].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公报 (摘选)

[2].魏书威文正敏.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应关注的若干前沿问题研究.广西城镇建设.2007/1

篇4: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整体规划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新农村建设;集中连片;整体推进

“两会”政府工作报告在“2014年重点工作”中有两大工作引起笔者的深思,一是“促进农业现代化和农村改革发展”,二是“推进以人为本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报告并提出“要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坚持走以人为本、四化同步、优化布局、生态文明、传承文化的新型城镇化道路”。新型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如何在“四化同步”的指导下相互融合?结合笔者参与的《彭州市蔬菜主题片区综合实施规划》项目经验,探讨在新型城镇化的带动作用下如何做好集中连片整体推进新农村的建设。

一、规划背景与规划范围

成都市提出:大力实施农业产业倍增计划,加快形成以现代科技为支撑、现代经营为基础、现代农民为主体、三产联动为特征的成都市农业发展新格局。

彭州市是我国重要的冬春蔬菜生产基地和南菜北运基地。蔬菜产业已经成为彭州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和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彭州市与山东寿光作为全国唯一两处可不经过国家申报就自行举报蔬菜博览会的地区,为彭州冲刺国家级“西部菜都”提供了良好契机。因此,对蔬香片区进行综合规划形成属于自身主题文化特色的形象已迫在眉睫。

规划研究范围为蔬香大道(全程约10.7公里)两侧500米范围内,地处天彭镇与濛阳镇之间,总面积约18.3平方公里,涉及天彭、致和、九尺和濛阳镇4个乡镇,17个行政村。

二、总体定位与实施策略

本次规划总体定位为“水润沃野,蔬香天下”,重在将蔬香大道打造成为生态景观之路,富民增收之路和产村相融之路。规划以蔬香大道为纽带,结合沿线的文化元素,对规划区内农村居民进行安置,并丰富内部产业类型;以旅游景区的标准,对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进行配套,将规划区打造成为“产村相融”、“景村一体”、“平展结合” 的蔬香主题旅游片区。规划实施重在生态保护治理、本土文化传承、城乡建设统筹、农民增收致富、现代农业提升和乡村旅游发展。

三、规划内容

(一)区域生态格局保护与利用

规划形成“河流、泉眼、湿地、林盘”交错相融的亲水性生态田园格局。对白土河与濛阳河河道原生态保护,小范围引种和补种促进河道自身生态环境的恢复。依托良好聚落形态的林盘整治与绿道的建设使规划范围内24处泉眼成为自然保护性旅游景点,并可结合地形梳理形成精致的小湿地景观。

(二)区域产业统筹发展

在“强化农业支持保护政策”与产业升级发展的进程中,一方面要巩固提升农业,发展现代农业,另一方面要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规划区域内产业应当统筹规划,整体打造,以农业为基础,以生态、文化为特色,以乡村旅游为向导,充分做到一三产业联动协调发展。

规划形成传统蔬菜供应区、特色生态美食区和蔬菜主题公园区三大主题功能区。传统蔬菜供应区按“菜—稻—菜”模式标准化生产,节点设置田间超市;特色生态美食区以田园林盘、泉水湿地为依托,为游客提供农家美食品尝与休闲度假的场所,展现农耕乡愁文化、泉水品茗文化、户外运动文化和川西养生文化;蔬菜主题公园区以高科技农业产业为载体,打造蔬菜主题公园,设置蔬菜会展小院,开展蔬菜知识科普教育、现代农业观光和特色农产品产销等项目。

(三)区域用地总体布局与人口空间安排

通过对现有农村地区的土地整理,规划建设用地为258.74公顷,其中产业用地85.2公顷。区域内规划总人口为19750人:规划7个农村新型社区共安置8486人;通过现状梳理、资源整合,结合生态、交通等情况综合考虑保留28个林盘,安置4611人;另外进入规划区外小组生林盘或就近城镇化人口为6653人。

(四)区域林盘职能划分

通过28个保留林盘与产业的整体协调,按照居住型、旅游型、企业代工型和综合型四种类型统筹安排各林盘职能,形成14个产业、居住相结合的产村相融单元,并在一定区域内实现职能的互补。

(五)区域支撑系统的提升与完善

1、道路系统。道路系统主要涉及对外交通、生产性道路、绿道系统和静态交通系统四方面内容,以串联规划范围内各个要素,以线连点,缝合区域,实现成片整体发展。

对外交通:形成“一主一支一延伸”的道路结构,即蔬香大道、蔬香小径和蔬香大道连接线。生产性道路:对乡村道路进行扩宽和硬化以满足规划区内部的生产生活和乡村旅游的需求。绿道系统:为提升片区整体的游览品质和为游客创造健康、生态的旅游生活,沿白土河规划一条滨河绿道,串联各个要素,另外结合村道灵活布置若干次要绿道,丰富游览体验性。

静态交通系统:由游客与车辆比例测算出整个规划区需要3400个停车位。在设置了1000个主要的刚需停车位外,其余2400个停车位则按实际需求在林盘和产业用地内部进行配置。

2、旅游公服配套。区域内规划三处游客服务中心,分别位于石道院子入口节点、麻荆店、清江社区入口节点。配合游线设置特色农产品售卖点,自行车骑游换乘点,在道路交叉口、主要景点设置导览图、指示牌等。另外,旅游节点区域增设公共卫生间、餐饮点、医疗站、管理中心、停车场等功能设施。

3、市政设施规划。重点解决区域内居民用水和排污问题,各个林盘、安置点和产业用地统一配建供水管网,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多处水厂供给;排水结合14个产村相融单元合理自建污水处理设施。

(六)核心区域打造

蔬香主题片区打造形成“三区两点”产业带动核心,即泉水美食文化核心区、辛李特色生态体验区、蔬菜主题示范区和蔬香大道入口节点、蔬菜主题公园入口节点,并以蔬香大道和绿道环线为空间轴线相互连接,从而集中连片整体推进区域新农村建设。

(七)农民增收途径

片区通过城镇与乡村的一体化发展,统筹整体推进新农村的建设,实现农民增收途径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土地流转获得租金;企业返聘务工、务农增收;城镇代工企业就业;乡村旅游服务业增收。

四、结语:

在新型城镇化的带动作用下,新农村的建设是以生态文明建设优先,并以“人”为核心的建设,笔者通过对彭州市蔬菜主题片区实施策略和建设内容的探讨,分别从生态、产业、土地整理、人口空间安排、支撑系统、重点区域打造和农民增收途径七个方面进行说明,意在凸显“集中连片、整体推进”这一新农村建设核心思想。另外,要合理解决农民、城镇居民和外来游客“三类人”的问题就必须通过“政府主导”的方式进行统筹规划、控制、协调与监督管理,构建“政府+企业”、“企业+农户”的运营模式。(作者单位:成都理工大学旅游与城乡规划学院)

参考文献:

[1]高浩磐.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新农村建设——农村城镇化:趋势 问题 路径[J].今日中国论坛,2013,(12):103-105.

[2]李杰义,郑文哲.新型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协调推进的机制与路径——基于浙江嘉兴市2个镇的案例研究[J].安微农业科学,2013(6):2730-2731.

篇5: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整体规划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为目标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积极稳妥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面、系统、规范的深入开展,结合南德坝村实际,特制定《南德坝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规划》。请村民审议。

一、基本情况

大山乡南德坝村位于澜沧县的北部澜沧江西岸,东与普洱市景谷县隔江相望,南北西与本乡的芒海、团山、南美村相邻。距县城有185公里。全村有12个自然村寨,23个村民小组,有人口3224人,798户农户。全村总面积平方公里,有耕地面积7135亩,其中:保水田2302亩,雷响田313亩,旱地4520亩。村域经济以农业为主。

南德坝村境内山大沟深,地广人稀,为山区、半山区,是澜沧县比较贫困、边远、交通不便、经济发展滞后,基础设施脆弱,无支柱产业的死角,俗有“山路九弯十道拐,上坡容易下坡难”之民谣。男大难以迎娶,女嫁难回娘家,想路,盼白了头,修路付出了人力、财力、物力巨大的牺牲乃至鲜血。这首民谣唱久了多年百姓心中的无奈,也客观的揭示了桎梏南德坝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

基本村情呈“五多五低”状。即“山多资源储量低;耕地多产出低;人口多劳动者素质低;村组公路多通车率水平低;大小沟渠多灌溉保障率低”。到2006年底止人均有粮404公斤,农民人均纯收入470元。基本处在温饱线下(国家2000年确定的贫困线为865元)。

二、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农业农村工作,认真贯彻“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以发展全村经济为中心,以加快全面建设小康步伐和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以环境治理、基础设施建设和文明村创建为切入点,以村组建设、农村产业发展和基层班子建设为重点, 以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为作力点,以生态文明村建设为载体,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优化农村环境、提高文明程度,全面提高南德坝村生产力水平和农民生活水平,加速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三、基本原则

(一)坚持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原则。新农村建设必须强化产业发展基础,围绕区域资源特色,突出发展生态产业,形成新农村可持续发展的产业支撑体系,推进农民持续增收。

(二)坚持实事求是、量力而行的原则。在新农村规划和建设中,坚持根据我村实际,紧密结合资源状况和经济基础,突出高标准、低成本、可承受、可操作和可持续的特点,不搞形式主义,急功近利;制定建设目标要切合实际,切实可行,不搞脱离实际的政绩工程。坚持正确处理阶段性目标和长远性目标的关系,既要量力而行,又要尽力而为,打好基础,分步实施。

(三)坚持全民参与、因地制宜原则。开展新农村建设,必须在上级政府的领导下,创造条件,搞好服务,组织和引导农民群众积极参与;既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又从解决农民最关心的具体问题入手,调动农民积极性,以农民自愿、村民自治为主,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

(四)坚持整体推进和突出重点原则。新农村建设要以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素质、改善农民生活条件为重点,协调农村各项事业寻序渐进,做到有重点、既全面,确保农村各项事业全面健康发展。

四、规划建设期限和总体目标

自2007至2010年,为初具规模建设阶段。力争通过五至十年的努力,使南德坝村基本达到“经济社会发展,群众生活安康,环境整洁优美,思想道德良好,公共服务配套,人与自然和谐”的目标,缩小农民收入差距,把南德坝村建设成为文明、富裕、殷实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

到2010年末,全村力争实现社会生产总值500~600万元(2006年为276万元)比2006年翻一番,其中:畜牧业、养殖业产值100~150万元,占总产值的20~35%,通过四年时间,使我村种植业、畜牧业、加工业和其它非农产业所占经济比例为2:1:1:1,农业人口减少40~60 %,转移劳动力人数300~500人,增加劳务收入40~6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200~1500元,住房砖瓦化率要达到60~95 %,有线电视入户率、自来水入户率、电话拥有率达到 60~95%,全面实行合作医疗,适龄青少年全面完成九年义务教育。走科学发展道路,奋力开拓南德坝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广阔发展前景。

——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基本消除农村脏、乱、差现象,以村组规划、环境整治为作力点,加强中心组建设,改善农民生活环境,全面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

——构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农业产业化体系,有序推进中低产田改造,坡改梯,退耕还林还草,提高土地增值率,初步形成科学合理的农业生产力格局,提高农业的整体素质和效益,实现农民收入的持续稳定增长。

——加强农民的教育和培训,建立制度化、规范化的农民培训体系,提高农民的科学致富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造就一批有较高的科技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的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完善村民自助合作组织,大力发展与农业主导产业相结合的合作经济组织,强化农民的互助合作、自我管理、自主发展意识,全面提高农民生产经营的组织化程度。

——引导农民实行健康、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健全完善农村公共服务管理体系,转变农民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树立农村新风尚。

五、建设具体目标及措施(一)、村组建设

1、村组建设的工作目标。

(1)建立科学合理的村组规划管理体制,把村组规划建设纳入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

(2)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所有组实现通水、通电、通路、通电视电话,有线电视入户率、电话拥有率均要达到60~95 %,基本解决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自来水普及率达到60~95%,组组公路硬化率达到60~95%,无害化厕所普及率达到60~95%。巩固和维护好凉水箐大沟约三公里,以保证粮食生产安全,旱能保收;为使街道卫生整洁,规划修建村委会所在地南德坝街道溢洪道和污秽物排水沟一条,全长490米;为使人民群众有一个人与人、村与村、寨与寨之间对生产、生活、经济、文化、商品等相互交流的活动场所,以此来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规划建设一块集市贸易市场,作为群众商品交易和逢年过节的活动场所。采取群众投工投劳,争取上级补助的方式,以南得坝村委会为中心点规划建设,规划交易市场全长为43 米,宽41米,面积为1763平方米;附侧面街道长490米,宽6米,面积为2940平方米;两项总面积为4703平方米。投资预算是:

一、需要水泥(含运费)100吨×500元/吨=50,000元,二、石料940.6立方米,沙子940.6立方米,三、建设施工费4703平方米×20元/平方米=94,060元,其中;沙石料由群众投工投劳,以上两项总计144,060元;为使人民群众能有最低的医疗保障,保证农村和谐稳定,促进南德坝村经济社会和其它各项事业又好又快的健康发展,计划投资10,000元。规划修建一个医务室,使人民群众能有最低的医疗保障。

(3)基本清除农村脏、乱、差现象。村组改造面实现80%以上,达到“布局合理,设施配套,环境整洁,村貌美化”的基本标准。

2、村庄建设。根据我村的实际情况,抓住国家扶持改造茅草房机遇,以南得坝为中心并向有条件的田坝、帮过等村组发展,以采取全面整治“空心房”、村庄整治改造、拆旧建新式房和建设中心组等四种基本模式进行村庄改造。

(1)“空心房”整治:按照“一户一宅”的要求,对村庄内废弃的旧房、猪牛栏、厕所和一户多宅闲置的房屋进行全面清理。对尚可利用的房屋允许依法流转,对废弃的或是无人管理的建议折掉,在规划范围内重新建设。

(2)村组整治改造:以“环境整洁,道路通畅”为基本目标,在全村以组为单位全面推开“清垃圾、清污泥、清路障”工作,整治脏、乱、差现象。并固定设置垃圾处理点,柴草垛设在指定位置。搞好房屋建设规划,实行人畜分离,适当完善公共设施,搞好绿化美化,建立村规民约,使村庄达到“环境整洁、道路畅通、功能齐全、管理规范”的基本要求。

(3)村庄整体改造:逐步淘汰土草房,建统一模式(砖、瓦、彩钢结构)的节能住房,实行统一规划,统一设计,分户修建。同时要抓住机遇,制定优惠政策,创造良好环境,吸引所有村民到中心组建房。

按照规划要求我们将组建中心村组,规划建设生活区,以现在的村委会所在地建设工业区,以n1组建设生态旅游区,以原n2村组建设成绿色生态区。牧业工业区重点以养殖、加工为主,进行科学规划,有效利用。养殖园区以猪鸡养殖为主,以企业为龙头,以股份制形式实行农户分户饲养,集中收购,分户核算的养殖管理模式,使风险均摊,利益共享,切实维护农户利益,增加农民收入;加工园区以农作物、畜产品深加工为主,利用招商引资的方式或股份制形式进行投资办厂,整合现有的资源,聚集社会闲散资金,扩大生产规划,创造集约效益,从而不断壮大农村经济,加速农业向工业的转变;生态旅游区以澜沧江为依托,规划包括休闲娱乐(集餐饮、水上游玩、观赏于一体)、生态保健(集泉水洗浴、中医按摩、卫生保健于一体)、文体娱乐(集文化艺术创作、体育健身、民歌民谣民俗活动于一体)等内容,打造生态、江风旅游项目,充分享受绿色田园的浪漫气息和澜沧江的豪情奔放,不断壮大村级经济;绿色生态区以绿色无公害食品生产为主,选育优质品种,加强产中管理,施用有机肥,打造绿色品牌,创造绿色效益。

(4)建设中心村:我们动员在土坯房集中连片、生活环境差的村庄,绝大多数群众有建房意愿和改建能力的,实施整体拆旧建新,建设新村庄。

我们将Nx组确定为新村建设规划用地,将新增村委会、学校、卫生所、文化活动室、阅览室各1处。撤Ny组(指户数少又分散的组)并入中心村,动员村中各组有建房意愿的农户到新村建房,逐步取消住户零散的居住区,建设整洁、美观的新村,改善农民生活条件。中心村发展用地向(东南西北),现建设用地x公顷,新增建设用地y公顷。

3、“三改”工作

(1)改水:统一规划、分步实施,解决好全村各组的安全用水和方便用水。首先要集中资金解决各村组自来水未入户问题。多方筹措资金,积极求得各方面技术援助,可以采用防寒管浅埋的方式,争取在近期完成各组自来水联网成功,改水资金由农民自筹一部分,向政府争取一部分。通过水源改造和供水工程设施建设,使居民全部用上安全饮用水,农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100%。

(2)改厕:坚持“户厕改造为主,公厕改造为辅”的原则,对露天旧式厕所、粪坑进行整治改造,露天式厕所要全部取消,粪堆要全部迁到村外指定地点,统一规划,合理安排。

全面推广无害化厕所,户厕改造资金以农户自筹为主,新建公厕由村里协调给予适当解决。拟新建公厕X座,实现全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80%,无害化厕所普及率达到50%。

(3)改路:改路要坚持标准,量力而行,先易后难,先近后远,先主干道后支道,逐步推进。我们将多方筹措资金,加强通村公路建设。通村主干道建成塘石路面,宽不少于6米,通组支道不少于3.5米。边沟为石砌明沟排水,村通村公路x公里。确保公路完好畅通。

4、其它配套设施建设

(1)服务中心建设:坚持以建立“为农服务中心”为主要内容,为农民提供公共服务。

服务中心要按照便民利民、实用有效的原则发展。服务中心一般要设置村民购物、村民教育、农资供应、农技服务、文化娱乐、幼儿教育、计生医疗、信息服务等服务项目。

(2)村寨绿化:在村中“四旁”(村旁、宅旁,水旁,路旁)以绿化为主,把村庄绿化和发展庭院经济结合起来,绿化、美化村庄,改善农村人居生态环境。

实现村庄绿化覆盖率达到30%以上,把我村建设成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可持续发展的绿色新农村。

(3)推广“节能灶”,发展沼气池。以户厕改造为基础,引导农民科学创造能源,利用能源并节约能源,发动一场“炉灶革命”,积极保护生态环境,保护森林资源。(二)、农业生产

1、农业主导产业的建设:

(1)粮豆生产。按照扩大产业规模、优化品种结构、推行标准生产的基本思路,积极推广良种种植,以提高粮豆产量,增加最大收益率为总目标,坚定不移,加快发展。在不扩大粮豆种植面积的基础上,加强良种繁育,提高品质,重点发展早熟品种和高质品种,形成合理的品种结构,全面推广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提高粮豆质量。

(2)畜牧和养殖产业:依据南德坝村自然经济发展现状和经济发展规律,确定畜牧和养殖业以牛、羊、猪、鸡产业为主,集厩养、贩运、加工为一体,用畜禽经济带动农业发展。计划以现有的牛、羊、猪、鸡产业饲养为龙头,扩大饲养规模,增加饲养量,通过努力使我村牛、羊、猪、鸡产业出栏达到(牛3000~3500头、猪3500~4000头、羊1000~1500只、鸡10000~15000只),使牛、羊、猪、鸡产业饲养形成集团产业,统一收购、统一销售,减少市场冲击带给农民的风险,增加农民收益。

(3)蔬菜产业:南德坝村地处澜沧江西岸,属半山河谷丘陵地带,蔬菜生产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所以我们准备引导农户大力发展无公害蔬菜生产,发展蔬菜产品加工,使蔬菜产业成为我村农业的支柱产业。品种布局上重点发展辣椒、大葱、大蒜、棚室蔬菜等品种,规划发展种植面积50~100亩。加强专业化生产基地建设,提高蔬菜生产的技术水平,基本达到无公害农产品生产要求。

(4)马铃薯(洋芋)产业:马铃薯种植、加工简单易学,投资成本低,发展快,因此以后要大力推广马铃薯优质高产种植新技术,加强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扩大马铃薯种植面积,规划80~100亩,积极引进优良品种,提高品质和产量,为马铃薯深加工提供充足的原材料,达到农民增收的目的。

2、农业机械化建设

加大对农机新技术、新农机具的宣传、示范,从实践中让老百姓认可,确确实实地使他们尝到甜头,真正从繁重的劳动中解放出来,使剩余劳动力从事二、三产业的发展。

3、本村特色产业的建设

(1)发展扩大竹林种植面积 1500~2000亩。充分利用丰富的竹林优势,发展民间竹编手工艺品并可做造纸用工业原料,同时还高提高竹笋食用的商品率。

(2)改良原有的老、弱、残经济林、茶、咖啡500~800亩,新植高质高效生态林园2500~3000亩,以增加农民收入。

(三)、加强农民教育培训,提高农民素质

1、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提高农民素质是新农村建设的手段,也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目的。南德坝村3224人中,有近80%的人口只有小学以下文化程度,劳动力中,外出务工的大多数劳动力没有经过系统地农业实用技术和务工技能培训,劳动力素质低,直接制约着农业产业化的进程和劳动力的有序转移。

2、农民教育培训的工作目标。

(1)在2010年以前,使100%的农村劳动力接受培训,通过培训使务农农民基本掌握一门农业实用技术,外出务工农民基本掌握一门实用职业技能。

(2)建立农民教育培育工作的长效机制。依托县职教中心、县科协、科委、县劳动就业组织机构,加强对农民的教育和培训,制定符合实际的教育培训计划和教学内容,提高农民文化水平和劳动技能,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增加农民收入。

3、主要工作措施:

提高农民素质,要以先进实用农业技术、务工技能和三产服务技能培训为主要内容,以把农民培养成产业农民、产业工人和三产服务者为基本目标,对农民进行职业化、规范化、专业化、标准化的培训,提高农民的科技致富能力、市场竞争能力和自主发展能力。

(1)坚持突出重点、分类培训。在培训内容上,重点抓住农业主导产业的生产技术和有特色、有市场、能形成规模的职业技能专业进行培训;在培训对象上,重点抓好农村科技示范户和农业产业、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带头人,抓好农村未升学的应届高、初中毕业生的实用技术培训,使他们都能掌握1-2门实用技术;在培训方法上,要分类施教,农业实用技术培训要以实用技术为主,结合生产周期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阶段性培训与系统学习相结合的办法进行系统培训。

(2)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打造劳务品牌。职业技能培训要与促进劳动力转移,打造劳务品牌,发展劳务经济相结合。要以市场为导向,开展“订单”培训,建立输出基地,建立培训与劳务输出有机结合的服务体系,打造1-2个劳务品牌。通过加强培训工作,提高农民在劳动力市场上的竞争能力,促进劳动力由无序转移向有序转移,临时性转移向长期性转移的转变,真正使劳务经济成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四)、塑造新风貌

1、加强农村新风貌建设,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广大农民素质, 构建和谐社会,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迫切需要。塑造农村新风貌,我们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坚持重在建设、注重实际、多办实事,用先进文化占领农村思想文化阵地,改变农村面貌、提升农村社会文明程度,促进农民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向现代化转变。

2、塑造新风貌的工作目标:

(1)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农村建设相适应的农村思想道德建设体系,打造诚信农村,整治存在的各种陈规陋习,形成健康、文明、进步的社会风尚;

(2)全面整治全村生产、生活环境,建成基础设施完善、环境整洁优美、管理规范有序的生态型新农村。

(3)加强村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事业建设。促进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农村的教育水平、卫生保障水平和文化事业建设水平有新的提高。

——加强教育事业建设。到2010年末,南得坝小学入学率达到100%,在校生巩固率达到98%,学校开设英语课、信息教育课,80%以上的教师会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小学绿化、净化、香化、美化的花园式学校覆盖率达100%,南得坝小学要达到县级一类标准。

——到2010年末,南德坝村将建设完成200平方米的多功能文化室、500米的体育休闲活动广场建设,安装健身器材,并达到一级文化村建设标准,完成新农村文化设施和文化环境建设,建有宣传窗一个10平方米以上,建有广播室一个。

——加强村卫生所建设,村卫生室医生要达到中专以上学历,农民就医基本实现小病不出村。到2008年全面实行农村合作医疗,合作医疗率达到80%以上。建立农村贫困家庭医疗救助制度,对患大病的给予一定的医疗费用补助。——建立健全村民自治组织,完善服务体系,加快全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3、塑造新风貌的工作重点

(1)深入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以提高农民思想道德素质为核心,广泛开展道德、法律、文化、科普“四进农家”活动,大力宣传“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20字基本道德规范,多渠道多形式地开展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为主要内容的思想道德教育;大力倡导文明新风,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反对铺张浪费,革除赌博等陋习;坚决反对和有效抵制“法轮功”邪恶势力和各种邪教迷信等丑恶现象,培养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创新活动载体,深入开展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开展农民致富竞赛活动,成立农村禁赌协会,通过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构建和谐平安新农村。

(2)大力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狠抓村务和政务公开。村委会设立政务、村务公开栏,对村里的各项重大决策、财务开支、征用土地审批、计划生育指标、村干部工作目标等重大村务问题,做到定期公布。加强民主管理,建立健全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制度、村民议事制度、年终总结报告制度、评议党员干部制度、财务管理公开监督制度等,完善村民监督机制,促进民主管理。加强民主法制教育,教育和引导农民学法、知法、懂法、守法,增强农民群众的法律意识、诚信意识。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加强治安联防队伍建设,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责任制,构建农村治安防控体系,制订和完善村民公约,广泛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加快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3)大力开展“创建平安澜沧”主题教育。围绕主题,紧密结合本村工作实际,开展创建“平安南德坝”、“和谐南德坝”活动,坚决扫除“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开展各种宣讲和实践活动,大力倡导团结互助、扶贫济困的良好风尚,形成平等友爱、融洽和谐的人际环境。

(4)加强村宣传文化阵地建设。以满足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求为核心,积极发展群众文化,建设村服务中心、活动室。充分发挥农村精神文明活动中心主阵地的作用,利用各种节庆、民族传统节日、农闲时间和农村集市,开展形式多样、各具特色、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广泛吸引群众参与,丰富和活跃农民群众的文化生活,确保用先进文化占领农村思想文化阵地。

(5)加强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建立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是促进农村发展稳定的重要基础,要积极推进农村医疗合作制度、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农村特困群众社会救助制度、农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保障农村优抚对象的合法权益。积极开展农村二女户养老保险,建立以利益为导向的计划生育奖励扶助机制。(五)、加强村组班子建设

1、村级领导班子是新农村建设的组织保障。村级班子建设必须紧紧围绕“亲民、为民、富民”活动和党支部“双带致富”活动,结合村级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以建设新农村、发展新产业、培育新农民和塑造新风貌为实践平台,切实加强基层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的思想、组织、作风、能力和水平建设,使其党的宗旨意识明显增强,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理念和科学的发展观、正确的政绩观有效地树立和落实,着力培育和打造亲民、为民、富民的好班子。

2、创建好班子建设的主要目标:

村级班子普遍达到“五个好”(领导班子好、党员干部队伍好、工作机制好、小康建设业绩好、农民群众反映好)的基本要求,党员先锋作用和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进一步增强。

3、村级班子建设

(1)实施以村党组织建设为主题的“堡垒工程”。全面推行“两推一选”,进一步配齐配强村级班子,优化班子能力、年龄、文化结构;严格按照村级星级化管理工作要求严格考核,建立村干部监督管理机制;

(2)实施农村党员“先锋工程”。结合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全面提高农村党员“双带”致富能力,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进一步增强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定期开展群众评议、党员评议的评议党员活动,进一步拓宽发展党员渠道,优化农村党员队伍结构,建立农村发展党员长效机制;建立困难党员帮扶机制,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吸引力;抓好农村流动党员管理,积极探索农村党员管理新途径;实行协会党组织与村级党组织联合并建,重点在农村合作组织、产业(行业)协会等新经济组织中设立党支部或党小组。

(3)建立健全村民自治运行机制。村民自治是农村的一项重要制度创新,也是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组织载体。健全村党组织领导下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加大群众参与村级管理工作,充分发挥村民理事会在新农村建设的积极作用。

六、工作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提高认识

为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的领导,南德坝村成立了创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张明发

副组长:彭友华

成 员:胡正祥

要求领导小组成员要从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加快新农村步伐的高度,深刻认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的重要意义,高度重视并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在县委、乡党委的领导下,切实抓好各项工作的组织实施,抓好各项利民政策的落实,确保社会主义新农村创建工作取得实效。

2、明确责任,狠抓落实

为加强对新农村建设的领导,我村把新农村建设,纳入本地经济社会发展和党建工作的总体规划,以新农村建设为主线,推动整个农业、农村工作跃上新的台阶。要把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贯穿于新农村建设工作之中,以新农村建设工作的成效来展现共产党员的先进性。

广大农民群众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直接关系到新农村建设工作的成败。在新农村建设进程中,我们将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新农村建设的目的意义、主要内容、目标要求以及具体措施。把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真正调动起来,引导和动员广大群众自觉地投身到新农村建设中。

3、组织实施

篇6: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汇报

着眼长远 切实把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丰实内涵

农村最现实的问题,就是发展不够,就是缺钱,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系统的发展工程,是一项治穷的工程,总的来说要靠正确的思想来指导、要靠科学规划来引导、要靠发展生产来主导、要靠科学文化来教导、要靠坚强班子来领导、要靠严格监督来督导。××作为一个农业乡镇,“三农”问题尤为突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任务更为艰巨,必须着眼长远,切实把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丰富内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和坚持科学发展观,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20字工作方针,扎实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一、深刻领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要求

就是要全面理解“五句话”的丰富内涵和包含的新精神。

生产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物质基础,基本要求就是要优化农业生产布局,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提高农业结合生产能力,使农村经济有大的发展。

生活宽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要求,目的就是要千方百计促使农民持续增收,农民衣食住行条件不断改善,生活水平和质量明显上升,生活更加富裕。

乡风文明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精神支柱,就是要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使农民的思想、文化、道德水平不断提高,形成崇尚文明、崇尚科学、健康向上的社会风气。

村容整洁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表现,就是要加强农村公路、电网、通讯、广播电视、教育、医疗卫生和安全饮水等基础设施建设,使生态环境、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管理民主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政治保证,就是要加强村级党组织和基层政权建设,健全村民自治机制;加强法制建设,引导农民依法行使民主权利,保障农民合法权益。这五条要求,构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思路、总部署、总目标和总要求,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指导方针。

二、正确确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思路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崭新的伟大实践,是一个全新的历史课题,其内容与过去的新农村建设有很大不同,要坚持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统筹发展,加快形成有利于农业、农村发展和农民增收的市场体制,实现乡村互动、协调发展。

一是坚持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发展是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突出主题,要围绕发展农村经济这个中心任务,把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民持续增长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出发点和基本目标,通过加快工业化、城镇化促进网农村生产力的解放,推动农村经济繁荣。

二是要抓住增收这个关键环节,“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关键是增收问题,我们要积极探索新路子,从以下四方面思考寻求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一是种养业增收;二是产业化增收;三是劳务增收;四是政策补助增收。

三是建立和谐这个必要保障。农村社会和谐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推进各项工作的必要保障,要针对农村出现的新情况,搞好以发展农村经济,富裕群众、帮扶弱势群体、融洽邻里和干群关系,促进农村稳定和发展为主要内容的和谐农村建设。

四是把握求实这个重要原则,新农村建设是一项艰巨长期的任务,我们要坚持科学精神和求实务实的工作作风,分别情况、分步推进。

三、科学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规划

一是把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全面落实耕地保护制度和国家扶持粮食增产的各项政策措施,推进瓜果、稻糯、蔬菜等优质农产品区域化布局20000亩,规模化种植15000亩,逐步推广标准化生产、测土配方施肥和机械作业,农业产业化比重提高30%;做强优质稻(糯)、藜蒿、林果、西瓜、牲猪和水产品养殖等产业,使之占农民总收入的70%以上;发展农产品加工企业10家,农业科技贡献率提高20%以上,转变农业增长方式。

二是把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基础条件,在力改善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发展交通、水利、教育、卫生等公益事业,实现村村通四级公路,自然湾通晴雨路,逐步发展沼气,普及有线电视;实现村村一口当家塘,新建机泵站5座;适龄儿童入学率100%,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村村有标准卫生室、办公室、学年前儿童可选择幼儿园、农民参合率达90%以上;消除土坯房;“六改五通”初见成效、小城镇建设有规模。

三是把发展劳务经济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措施,以此促进

城乡互动、转移富余劳动力和农民增收,积极参与劳动力“阳光工程”,和贫困人口“雨露工程”,每年转移劳动力1000以上,使农民工资性收入提高20%以上,同时吸引和鼓励外出务工农民返乡创业和投资家乡建设。

四是把推进农村综合改革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强大动力,继续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严格劳资管理政策,严格乡、村两级干部编制,激发他们的创业活力,转变职能,继续落实耕地二轮延包政策。

五是把培育和造就新型农民作为新农村建设的根本途径,新农村建设农民是主体,要通过教育、培训等途径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每年至少2项新技术推广应用,科技示范户增长10%。

六是要把推进和谐农村建设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目标,搞好农村综合治理,深入开展“创安”活动,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积极化解各种矛盾纠纷,刑事发案率逐年下降,计划生育各项指标考核合格,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率100%,确保农民安居乐业。

立足当前 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战略部署

2006年,我们乡党委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新形势下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战略部署,基本思路是:选择界牌村(县试点)、××村、陆洼村为新农村试点,以生态村为发展目标,以文明村为发展动力,以小康村为发展目的,以规划为龙头,通过抓示范,连点成线,以线扩面,逐步推进。主要措施是:

(一)以村镇规划为龙头,建设新村镇;

(二)以农民增收为目标,发展新产业;

(三)以实施“农民知识化”工程为依托,培育新农民;

(四)以农业产业化为龙头,组建新经济组织;

(五)以创建文明村镇为先导,塑造新风貌;

(六)以“三民”(亲民、爱民、富民)活动为载体,创建好班子。发挥二条腿走路:一是把新农村项目进行包装,向上争取资金,捆绑扶贫,农、林、果、水利、能源等专项资金,用于“六改五通”和村镇建设;二是以新农村建设项目为载体,政府扶持机制的创新,形成各级政府投点,受益群众出一点,包扶单位助一点,社会各界捐一点,政策优惠减一点的投入机制,整合社会资源。

为打好“十一五”开局仗,稳步启动我乡新农村建设,基于上述考虑,今年我们将着重落实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扎实办好新农村建设示范试点。科学制订新农村建设规划。以界牌作为县级社会主义新农村试点,陆洼、××两村作为乡级试点,各村选定1—2个自然湾为试点。以界牌、陆洼、××三个试点村为示范和突破口,以点带面。以抓基础工作起步。界牌在已完成1公里通村公路水泥硬化的基础上,计划4公里通湾路全部硬化;沿316国道统一规划建房,改水改厕,发展沼气100户;对大周、中周、上周、田铺迁村腾地宅基地复垦,退基还田;结合支铁复线改造工程,建设三李台渠豆槽引水工程;改造村大礼堂,建设标准化的村级卫生室、图书室、文体活动室和村办公室;突出抓招商,建设界牌316国道工业区;陆洼计划完成4条通湾公路10公里长硬化工程,目前完成1.5公里路基建设;在杨洼两个鸡场建沼气池,示范带动发展沼气100户;分别在三个百亩抗旱死角扩挖塘堰三口,灌溉面积340亩;岗朱山上复垦,植黄栀子200亩;有线电视再发展80户,达到有线电视通户率70%。

××村计划完成倒汤台渠,到大邓、大汤的沟渠硬化,邓仰大塘扩挖,这样全村千亩耕地可百分之百灌溉用水;新村宅基地复垦;大汤路硬化,目前已完成路基工程,计划路边高标准绿化;改造大汤、大邓、邓仰、东份四户土坯房。严格界操路沿线建房管理,提高住房建设品位。

(二)大力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继续抓好农业板块建设。按照“良田种优质稻、路域沿线种西瓜、山坡岗地种林果”的思路,着力提升粮食(糯稻)、西瓜、蔬菜、林果四大产业,建成四大特色板块。即316国道沿线千亩林果;界操路沿线千亩无籽西瓜;××现代化农业科技园300亩藜蒿;陆洼岗朱200亩黄栀子。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强水利工程设施建设。扎实搞好堤防、蓄水、提水“三大工程”建设。加强滚子河西围堤险段堤防工程建设;现有的泵站加强管理,明确责任,确保抗旱提水,提高供水保证率;以自然湾为单位每年扩挖塘堰一口;六里坡水库和观音水库加强配套设施建设,争取资金配套建设提水泵站,提高水库的供水利用率,争取资金建成罗范红网石埠头拦水坝。加快发展农村劳务经济。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完成农村劳动力转移“阳光工程”培训任务,建设1个劳务输出基地,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1000人,实现70%的农户家中有一名劳力外出从事劳务经济。

(三)切实加强农业科技装备和农村科技示范户培育。实施农业科技入户工程,大力发展新型农业机械,培植农机户20户,建立万亩水稻机械收割区和500亩机械插秧示范区。全年培育农村科技示范户200户,农村经纪人增加50人。

(四)着力培植农业龙头企业。以魏店、高铺四大粮食加工厂为龙头,在全乡发展优质糯米10000亩,优质中杂18000亩;以北兴养鸡场为龙头,在全乡发展千只鸡养殖大户50户;以野猪养殖基地为龙头,在全乡发展母猪养殖大户100户;全乡外销仔猪10万头;以庙王西瓜种植为龙头,发展无籽西瓜种植2000亩;以方岗精养鱼池为龙头,发展精养鱼面积3000亩,以子文蛋白有限公司为龙头,种植优质大豆5000亩。充分发挥我乡农业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大搞农业招商,千方百计引进老板,发展饲料加工。大力发展并不断规范订单农业,引导和帮助企业与基地对接,不断完善和创新利益联结机制。

(五)切实树起文明村新风貌,推进小城镇建设。以示范村为突破口,大力推进小集镇建设,实施“引农进镇”工程,以××集镇为中心,小罗××靠近村庄严格挖制批地建房,鼓励集镇建房;分别以魏店集镇为中心,附近村庄向集镇并拢。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在突出抓好农村试点新村“六改五通”工程的同时,其他村庄建设以治理垃圾乱倒,污水乱泼,柴草乱放,粪土乱堆,畜禽乱跑等“五乱”为突破口,抓好基础性起步工作。继续实施乡村公路“村村通”工程,完成通村公路 公里,通湾公路 公里。大力发展各项社会事业。扎实搞好农村有线电视“户户通”工程,入户率达到60%以上。结合抓好农村“一个网络两个中心”工作,加强农村卫生室、图书室、文体活动室和幼儿园建设。认真开展农村特困户社会救助和农村特困户土坯危房改造,全年救助特困户 户,改造土坯房 户。积极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参合率达到90%。落实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和“少生快富扶贫”工程。

上一篇:校聘教师管理办法下一篇:黄群超学习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