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风险管理计划

2024-04-08

企业风险管理计划(精选8篇)

篇1:企业风险管理计划

企业法律风险管理计划

王思鲁:广强律师事务所主任、金牙大状律师网负责人

日前,记者巡城发现,在各大中小型小区,灯箱广告、电梯广告几乎随处可见,小区业主也早已对此习以为常,但这些广告的收益到底该如何分配和使用,却鲜有业主了解一二。随着小区管理的日趋规范化,不少小区物业管理处开始公示广告收支明细,给双方创建一个相互信任的空间。

业主:

不清楚小区广告收益分配

位于新香洲的鸿泰80是近几年兴建的小区,居住人群以年轻置业者为主。和几乎所有的高层住宅小区一样,进入每栋单元的电梯里,都可以看到至少两幅镜框广告,内容以美食、美容、房产、培训等为主,或多或少都跟业主生活息息相关。该小区业主张小姐表示,电梯内的广告不定期就会更换一次,但具体由谁操作、广告收益如何分配,她并不知情。

记者通过鸿泰80物业管理处了解到,小区内投放广告由总公司负责,收益不归物业管理处所有。该物管处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小区公共设施维修费用一般由两部分组成,日常小的修修补补,由物管处出资或向总公司申请费用。比较大的支出,一般会在小区公示,由业主平摊。

随后,记者前往香洲区五洲花城小区,随机询问了几位业主,是否了解小区广告收益的流向,他们纷纷表示不清楚,也完全没有意识到这部分公共收益归业主所有。家住1单元1幢的赖女士告诉记者,“我们小区电梯广告很多呀,收益归谁我们就不清楚了,可能是物业吧!”

物业:

广告收益用在公共设施维护上

当记者向五洲花城物业管理处的负责人询问相关情况时,他们表示,“我们收取的物业费很少,只有1元/平方米,而小区里的各种公共设施,像电梯、楼道灯、道路、绿化带等都需要定期维护,广告收益都用在了这些公共设施的维修上。”

当被问及广告收益的使用是否有向业主公示时,一位曾姓负责人回答,“每半年我们会公示一次公共设施的维修情况。”但显然,对于广告收益的数额以及具体的财务收支明细,并没有向业主们公示。对此,曾主任给出的理由是,目前小区业委会还没有成立,物业只是代管小区广告收益,等业委会成立了,会将广告收益的财务收支明细交给业委会。

随后,记者又来到了岭南世家荣景园,一到小区门口就看到入口处的道闸上鲜明的两块广告牌,十分抢眼。而进入小区单元楼,电梯内外也都有各种广告。记者随机采访几位业主,大多对广告收益的数目、分配及使用情况全然不知。

当记者向荣景园的物业管理公司葆力物业了解情况时,一位周姓经理表示,小区广告是直接由总公司经营管理的。谈及电梯维护的费用由谁承担时,周经理坦言,这笔费用由业主分摊。但随后,周经理又解释道,“目前广告收益应该大部分都用在了公共设施的维护上。而且,我们小区的业委会还在筹备中,等到8月份业委会成立后,广告收益会和业委会平分。”

记者了解到,目前大部分小区的电梯广告都是包给专门的传媒公司在做,播映内容由对方决定,小区只是提供平台。据珠海框架广告有限公司业务员介绍,他们到小区安装广告,一般是与物业公司签订合同,把一定费用交给物业公司,“我们不直接和业主对接,但物业公司必须确保业主同意,现在的价格很透明,电梯内每块广告每月300多块钱。”

珠海特区报记者刘雅玲 实习生 张蓉

尝试

部分小区已公示广告收益明细

记者走访几家大型小区了解到,一部分小区已对广告收益进行了规范化管理,定期公示收支明细。还有一部分小区也将该事项提上日程,待细节敲定后,也将实施收支明细公示方案。

据了解,仁恒星园作为高端小区,现有29栋楼,40台电梯,每个单元的电梯广告年收益从几千到一万不等。该小区物业管理处相关负责人介绍,每个单元的广告收益分开管理,一般用在该单元的公共设施维修、维护方面。“目前主要集中在电梯故障维修、电路板维修等,将来还要用在小区外墙维护等方面,当这笔资金不足以支付公共设施养护时,剩余部分再由业主分摊。”

“为了让小区业主心中有本账,物管处每半年会进行一次财务报表公示,小区广告收益有多少,用在了什么地方,还有多少结余,都会一一体现在报表上。”该小区物管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每个单元结余的资金会累积起来,原则上由集体共有,类似于一笔公共维修基金,“今年上半年的财务报表七八月会贴出来。”

对于物业公示财务报表的行为,业主程女士表示赞同。她认为,小区广告收益归全体业主共同所有,由物业公司进行经营和管理无可厚非,只要定期公示,账本公开,业主普遍都能接受,“这也是个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过程。”

另一大型小区中珠九悦物业管理处相关负责人介绍,“前段时间小区进行了倒闸门改造,还举办了小区游园活动等,都是由广告收益开支。相当于取之于广告,用之于业主。”据称,该小区物管处已经向总公司申请将这笔费用的收支明细公示给业主看,具体半年还是一年公示一次,细节还待确定。

篇2:企业风险管理计划

企业将各项经营活动纳入统一计划进行管理。企业计划管理的内容包括:根据有关指令和信息组织有关人员编制各种计划;协助和督促执行单位落实计划任务,组织实施,保证计划的完成;利用各种生产统计信息和其他方法(如经济活动分析、专题调查资料等)检查计划执行情况,并对计划完成情况进行考核,据此评定生产经营成果;在计划执行过程中环境条件发生变化时,及时对原计划进行调整,使计划仍具有指导和组织生产经营活动的作用。企业通过对计划的制订、执行、检查、调整的全过程,便能合理地利用人力、物力和财力等资源,有效地协调企业内外各方面的生产经营活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1.1对“计划”的理解

计划是经营管理者在特定时间段内为实现特定目标体系,对要完成特定目标体系而展开的经营活动所做出的统筹性策划安排。“计”是在特定时期段内,为完成特定目标体系而对展开的经营活动所处综合环境、企业内外影响因素、以及企业自身发展历史性对比等项因素的归纳总结和科学分析。“划”是依据“归纳总结和科学分析”所得出的结论,制定相应的措施、办法以及执行原则和标准。

“计”是战略性的,“划”是战术性的,由此可以看出计划本身的内涵就具有全面性,关键问题是对“计划”内涵的深刻理解程度。例如:“编制计划与计划的编制”,从字面上看,虽然只是“计划”两字的位置不同,但其所隐含的意义是截然不同的,也就是说:计划是经过充分研究、讨论和分析后制定出来的,绝非是依照往年惯例、不加分析地编制出来的。

通过对什么是“计划”的讨论,得出了“计划”两字本身就具备了全面性、系统性和统筹性的特征。因此企业任何经营活动无论大小,“计划”的有无会产生截然不同的经营效果。

1.2计划的重要性

任何一项经营活动只要有了“计划书”,就说明企业的经营活动在执行前经过了科学预测、全面分析、系统筹划,以及对计划执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偏差制定了相应的措施,从而确保了企业经营活动结果是可预测、可控制的。反之,没有计划书其经营活动必然是盲目的、盲动的,其经营活动的结果也将是不可预测的、不可控制的,那么这个企业的经营班子也必然是失败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间的竞争异常激烈,企业要生存、要发展、要保持可持续发展的态势,企业任何一项经营活动都不允许处于盲目的、盲动的状态,其经营效果必须处于可控状态下。换言之,计划是企业经营决策者意志和理念的具体体现。因此,计划是企业经营活动的基础,经营决策者为实现自己的意志和理念必须要不断的夯实和巩固这个基础,不断提高计划的科学性。

2计划管理的本质

就计划本身而言,按照企业经营活动的特性划分,类别繁多,主要存在以下个性差异:计划内容不同,操作方法不同,所涉及的执行人不同,计划结果的考核方法也不同,但是各类计划还具备一个共有的特性,即计划的普遍性:计划的编制、审核、执行和考核的过程是统一的,对“统一过程”的管理称为“计划管理”。

计划管理本质上属于控制类管理,是对企业经营活动的控制,这种控制首先是企业自身的控制,其次才是同级监察、审计部门的控制和上级职能部门的控制。企业自身的控制是计划管理的责任主体,对经营结果负责;同级审计部门和上级职能部门的控制是计划管理的监督主体,对经营活动的质量负责。计划管理责任主体的控制对象是计划执行体系的效率和计划实施过程的有效性;计划管理监督主体的控制对象是计划实施全过程的规范化、程序化、标准化和制度化程度,发现问题及时纠偏。

3计划管理的三阶段

计划管理按其特性定位,可划分为三个阶段,即“事前、事中、事后”管理。“事前”管理:主要是对“计划”的审核。企业依据各项基础性条件,编制各项、各类企业经营活动计划书,对计划书的可行性、可靠性形成审核体系,保证审核效果,从而确保计划的可行、可靠。审核体系包括:数据统计、数据的无量纲化分析、历史对比(纵向)和行业对比(横向)、建议性结论这四个基本环节。审核体系中,数据的无量纲化分析是关键环节,它能将不同类型的企业数据转换后实现同口径比较,数据统计环节是基础,纵、横向对比是手段,结论是目的。“事前”管理中的审核体系目前企业并未全面、有效地掌握和运用,公司实施对这些环节的有效控制,能确保计划的可行和可靠,并为计划的“事中”管理提供操作平台。

“事中”管理:主要是对“计划”执行体系工作效率的管理。对计划执行过程中出现的各类偏差,首先要做到超前预测,其次是做到措施有效,对执行效果的跟踪是 “事中”管理的主要工作,从而确保计划执行的效率。“事中”管理的责任主体是企业自身,监察、审计部门的“事中”管理主要是对计划执行质量的控制。

“事后”管理:主要是对“计划”实施完毕后的绩效考核、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汇编材料、归档备案。是“事后”管理的主要工作内容之一。

4计划管理的一般方法

计划管理的对象是各类单项计划、综合性计划、计划和周计划等,无论何种计划都具备“执行期”这一共同点,只是“执行期”长短的不同。因此,计划管理必须遵循体系化原则,即对“计划”的全过程管理实施体系化控制,按照计划类别、项目和具体工作内容,分门别类地实施“三阶段管理和图表化管理”。

计划管理中,计划的编制是基础,审计是手段,执行是保障,考评是结论。企业要想不断提高经营效益和效率,首先要确保计划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而计划管理审核体系中的四个基本环节的工作质量不断提升,又是确保计划管理水平提升的基础条件。因此,提高计划编制的科学性、计划审核的独立性、计划执行的有效性和计划考评的公正、合理性,是公司目前面临的主要工作内容之一。

5计划管理的意义

计划管理是企业经营活动的基础性工作之一,其关键性、重要性正逐渐引起企业员工的高度关注,这必将带来企业经营效益和效率的极大提升,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在企业经营活动中,编制科学的计划,并对其实施有效管理,是亚泰集团管理模式的核心内容。6企业计划的种类

企业计划按时间可分为长期计划、中期计划和短期计划(包括综合计划、季度计划、作业计划);按管理层次可分为全企业生产经营计划、职能部门计划、车间计划和班组计划;按计划内容可分为生产计划、销售计划、质量计划、供应计划、劳动计划、财务计划、科技发展计划和新产品开发计划等。

7计划管理的目的公司实行计划管理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工作效率,有效合理地调度配置公司资源,进一步落实目标责任制,提高管理决策的科学性及员工工作评价的可操作性。

8计划管理的任务

计划管理应在科学预测的基础上,为企业的发展方向、发展规模和发展速度提供依据,企业应制定长远的发展规划,并通过各短期计划组织实施。企业根据市场的需要和企业的能力,签订各项经济合同,编制企业的、季度计划,使各项生产经营活动和各项管理工作协调进行。计划管理充分挖掘及合理利用一切人力、物力、财力,不断改善各项技术经指标,从而取得最佳的经济效果。

9计划管理和方法

公司各部门的主要精力,应放在各种计划的编制、执行、检查和考核上。

公司的计划管理根据“统一领导,归口管理”的原则,全公司分部门进行管理。公司应安排有计划工作的综合管理部门,各部门都分别是各种专业计划的归口部门。公司的各项计划必须认真进行综合平衡,坚持“积极平衡,留有余地”的原则,不留缺口,不“打埋伏”。

计划一经下达,各部门都必须发动职员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确保计划的实现。计划管理部门还要监督检查计划执行情况,各部门应准确、及时、全面反馈计划执行情况。

10计划管理中的系统工程方法

企业计划管理可在四个方面采用系统工程的一些方法。

①在制订计划所需信息和制订最优计划方面,有管理信息系统、预测技术、线性规划、整数规划、目标规划、动态规划、规划计划预算系统等。

②在安排计划任务、执行计划方面,有线性规划中的分派问题,动态规划中的排序问题,以及计划协调技术、关键路线法等。

③在计划的检查和评价方面,有系统分析、成本效益分析等。

④在计划的调整、协调方面,有计划协调技术,滚动计划等。

11计划管理的职责

计划管理部门:负责审定本标准,检查和监督本标准的执行;负责提出公司的长远规划(讨论稿)、三年短期经营计划、计划、季度计划,并向总裁说明;负责向总裁报告公司对公司计划、季度计划、月度计划的实施情况,接受总裁对未完成的计划、季度计划、月度计划的质询,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负责各部门工作计划及工作的完成质量进行评定,并提出相应的激励措施以及相关文件的审批,并负责接收员工的投诉。有权就工作计划的完成情况对计划负责人提出奖励、批评和处罚。

部门经理:负责本部门工作计划的制定与审核;负责向本部门下达和解释公司、部门计划、季度计划、月度计划;负责检查和监督本部门工作计划的实施;负责本部门对其他部门工作计划的配合人员的调度与监督;负责向总裁报告本部门对公司计划的实施情况,接受总裁对未完成的计划、季度计划、月度计划的质询,并提出解决办法;负责对本部门员工工作计划完成质量进行评定,并提出相应的激励措施。

12滚动计划

篇3:企业战略与计划管理

一、企业资源的构成

企业只有对自己的资源构成和竞争者的资源构成有足够的了解, 才能有针对性的对市场形势做出判断, 保障企业的顺利发展。因此, 企业管理者必须要掌握自身的资源, 才可能做好企业战略管理工作, 推动企业不断向前发展。一般来说, 企业资源包括三大类:企业有形资产、企业无形资产和企业人力资源与组织能力。

在对企业资源有足够了解的情况上, 管理者还必须要对企业资源进行聚集。企业市场的竞争优势, 多表现在企业资源优势的竞争之上。因此, 企业要聚集优势资源, 就必须明确企业聚集优势资源的目标。通常情况下, 企业聚集优势资源主要有这几个目标:满足企业差异化经营的需要, 拥有各种资源;扩大资源量, 巩固企业竞争的基础;增强企业有效资源的使用寿命。而一般来说, 在发展战略层面上, 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企业资源聚集:一是调整资源, 这是企业发展成长的稳定与收缩战略;二是增加补充性或互补性资源, 这是企业发展成长的一体化战略;三是扩大资源的地域分布, 这是企业发展成长的国际化战略。四是增加资源的数量和种类, 这是企业发展成长的多元经营战略;

二、企业发展的一体化战略

1. 一体化战略的类型。一般情况下, 我们可以把一体化战略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1) 前向一体化。所谓前向一体化, 指的是获得分销商或零售商的所有权, 也可以指加强对它们的控制。这种战略主要适用于制造商。企业的管理者明白, 如果企业价值链上的前面环节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意义重大时, 就必须要加强前向环节的控制。举例来说, 实施可口可乐公司就充分的运用了这一战略, 当它发现决定可12L可乐销售量的不仅仅是零售商和最终消费者, 还有分装商时, 它就收购国内外分装商, 并帮助它们提高生产和销售效率。这样一来, 越来越多的制造商借助互联网和直销队伍直接销售自己的产品, 就形成了前向一体化。

(2) 后向一体化。指的是获取供货方的所有权或者加强对它们的控制。为了从供货方得到原材料或商品, 制造商和销售商时常采用这种战略。如果企业当前的供货方不可靠、供货成本太高, 或者不能满足企业发展时, 后向一体化战略的会发挥出巨大的作用。再市场解决逐步发展的今天, 企业会在全球竞争中, 有计划的减少供货方数量, 同时加强对它们产品质量、服务的要求, 加强对它们的控制。前向一体化和后向一体化相比较而言, 后向一体化可能会比前向一体化更可能盈利, 但起缺点是降低了企业的战略灵活性。

(3) 横向一体化。指获取竞争者的所有权或加强对它们的控制。随着全球化的发展, 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以横向一体化, 作为企业全球扩张的主要战略措施。

2. 选择标准

关于哪一种一体化战略更有优势, 就要看企业自身的状况和发展的需要了。不过总体来说, 一体化战略的选择还是有一定的原则可循的。

第一, 如果企业的销售商, 或成本高, 或不稳定, 或不能满足企业的销售目标;如果企业没有太多的高质量销售商可利用, 而且采取前向一体化战略能使公司在竞争中取得优势;如果企业有销售自己产品所需要的资金和人力资源, 而为了通过更好地预见市场对自己产品的需求来稳定生产时, 企业可以采用前向一体化发展战略, 发展自己的实力。

第二, 当企业的供应商或供货成本、不稳定、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需求;当企业供应商数量少, 但是需求方竞争者数量多, 为维护这些原材料的价格稳定时, 企业一般可以选择采取后向一体化发展战略, 发展壮大自己的实力。

第三, 当企业不会被政府指控垄断企业;企业所在的是新兴产业;企业规模的扩大可以为企业提供很大的竞争优势;企业具缺乏管理经验或特定资源无法发展时, 企业可以选择横向一体化发展战略, 发展壮大自己的实力。

3. 实施原则

一般来说企业实施一体化发展战略, 可以遵循以下原则:

(1) 采用低成本扩张策略。从企业长远的发展角度出发, 企业对希望加盟的中小企业, 要慎重对待。

(2) 对新加盟企业要注意系统的投入。为了保证新加盟的企业, 能够为本公司带来收益, 就必须要在充分利用新企业原有资源的同时, 有针对性的对给予启动资金的支持, 同时设立财务总监, 建立有效的财务预警系统, 对新加盟企业的财务运作进行全程监控;根据新加盟企业的发展情况, 有针对性的在技术设备或销售服务上给予支持, 如派遣销售总监, 负责为新企业引进先进生产工艺和技术;改造新加盟企业的管理模式, 使之与总部经营管理模式有联系性, 导入新的管理模式, 改造旧的管理系统, 注入新鲜的思想观念等。

(3) 充分利用原有企业的人力资源。对被兼并企业, 经过治理整顿的前期工作后, 基本应由原班人马负责, 给他们以充分的信任, 调动企业原有职工的工作积极性。

(4) 重视企业文化的融合。在兼并企业的过程中, 管理者必须意识到不同企业文化的差异, 在把新的企业文化灌输到被兼并企业的时候, 一定要根据实际的需要, 平等地对待新加盟企业的优秀企业文化, 在保证与总企业文化一脉相承的前提下, 认真地继承和发扬新加盟企业的企业文化, 实现文化的融合。

(5) 遵循市场经济规律。遵循市场经济规律, 是企业兼并的基本原则。企业在扩张过程中, 要客观看待事实, 不能过分主观, 兼并谁、兼并方式、投资多少都应由兼并企业根据市场实际情况自己决定。

三、企业发展的国际化经营战略

事实证明, 企业国际化经营战略是企业寻求新的市场发展机会的有效战略。特别是在全球化不断发展的今天, 企业要壮大发展, 就必须从国内走向国外, 走向全球。当前, 我国的企业如海尔等大型企业, 也在逐步发展成为国际化经营的企业。一般来说, 企业进入国际化经营轨道, 要经过四个阶段的发展。企业必须要保证在每个阶段都顺利完成预期目标, 才能完成企业在一国谋棋布阵的基本任务。通常来说, 随着企业实力的不断增强, 企业就会考虑从一般的国际化经营企业发展成为多国企业, 以便能够更好的为企业谋求国际产业分工的利益。

1. 目标市场的选择。

在这里要提出的是, 企业管理者, 在战略的制定上, 特别是在国际化经营的战略选择上, 首先必须要谨慎选择目标市场。目标市场选择的成败, 决定了企业国际经营战略的成败。例如, 索尼公司在进入美国市场前, 就为了适应美国消费者的需求和爱好, 专门派了一批经营专家和技术专家去研究怎样设计产品, 同时还请美国颐问帮助策划怎样打进美国市场。毕竟, 无论是大型企业还是中小企业, 只有明确了工作目标和工作计划, 才能最后确定自己的目标市场。

2. 海外子公司的管理问题。

如果企业决定实施国际化经营, 那管理层首先考虑的就是海外子公司的产权问题。那如何处理海外子公司的所有权问题呢?一般情况下, 企业对海外子公司的产权处理有这几种:全资所有、多数股份所有、少数股份所有和租赁等。通常情况下, 选择何种方式是要根据企业所经营产品或相关技术的独创性和竞争地位, 如果是需要保护知识产权的技术, 就要尽可能控股或全资经营。

其次, 还要考虑其他需要控制的事项及控制的程度。对海外子公司的管理问题上, 管理层应该考虑是否找个理想的合作伙伴, 进行合作经营。同时还要考虑当地法律法规的限制条件等。因为是发展中国家的一些行业不允许外资控股的, 这时企业就考虑采取少数持股的方式, 而如果是企业处在海外经验不足, 或者没有足够的海外资源, 则应该首先考虑通过合资方式来进入海外市场。

再次, 在企业实施海外经营战略的过程中, 管理层必须保证管理人员和管理方式实现本地化战略, 这样有利于更好地适应当地的经营环境。当然, 在这过程中企业应该注意母公司对海外子公司管理上的控制问题, 即可以采取子公司的总经理由当地人担任, 而财务、研发、市场信息等企业关键部门的负责人则由母公司派出的办法。人才问题, 也是企业国际化经营过程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准备实施国际化经营战略的企业, 一般都有自己的人才开发计划。

四、结束语

总之, 企业的战略与计划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企业的发展意义重大。因此, 企业管理层应该注意对企业发展状况进行科研调查, 根据市场发展形势, 制定各种适合本企业发展的战略, 保证企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王锦:中美企业组织结构比较研究[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4年02期

篇4:企业风险管理计划

企业资源计划(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简称ERP)系统是美国GartnerGroup公司于1990年提出的,是MRPⅡ(企业制造资源计划)下一代的制造业系统和资源计划软件。除了MRPⅡ已有的生产资源计划,制造、财务、销售、采购等功能外,还有质量管理,实验室管理,业务流程管理,产品数据管理,存货、分销与运输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和定期报告系统。它集信息技术与先进的管理思想于一身,核心目标是实现对整个供应链的有效管理,满足企业合理调配资源、最大化地创造社会财富的要求,成为企业在信息时代生存、发展的有力保障,为企业“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提供有效的服务。

一、ERP的核心管理思想

其核心管理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体现对整个供应链资源进行管理的思想;

(二)体现精益生产、敏捷制造和同步工程的思想;

(三)体现事先计划与事前控制的思想。

二、ERP实现财务管理从核算型向管理型的转变

企业实施ERP必不可少的环节是进行业务流程重组。这个过程就是将企业原有的业务流程根据新的管理需要并结合ERP软件的功能进行重新划分和制定,最终在系统中分配不同的职责权限,以完成业务流与信息流的同步运行。从另一个角度讲,这个过程也是部门职责、工作任务的重新分配。

首先,由于业务流程的重组,财务部门不再负责对销售收入和销售成本的确认和核算工作,这项工作分别由商务管理部和生产运营部来完成,而且此项工作是在ERP系统中随着“发货”指令的发出而自动完成的。商务管理部将销售合同的信息输入系统中,创建销售定单;系统运行市场资源计划(MRP)后就会由销售定单自动触发生产计划(生产定单),生产计划又会触发采购计划;生产部门按照生产定单上显示的物料需求进行领料和生产;每个产品被发货后,系统都会自动生成销售收入和销售成本的财务凭证,无须财务人员做凭证。

ERP系统的这一功能不仅严格保证了收入和成本的相互匹配、业务流与财务信息流的高度统一,而且使从繁重劳动中解脱出来的财务人员有精力仔细检查:每个销售定单的毛利率是否正常,偏离预算毛利率的原因是什么;每个生产定单的完工状态有无问题,标准成本与实际成本的差异产生在哪个环节;客户和供应商的库存状态是否正常,有多少存货是处于滞留的状态,对采购量和采购价进行分析;查询应收款和应付款的动态、账龄状况等。这从根本上实现了财务管理从核算型向管理型的转变。

三、华北制药集团先泰药业有限公司ERP系统的实施

(一)公司背景

华北制药集团先泰药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先泰公司)成立于1997年,公司主要经营原料药、无菌原料药的生产,医药中间体生产及销售;经营本企业自产产品及技术的出口业务和本企业所需的机械设备、零配件、原辅材料及技术的进口业务。

公司的核心文化是“业绩文化、创新文化、效率文化”,以此为经营理念,从而实现公司的愿景:“建设一个具有国际竞争力、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制药企业”。公司的产品质量和生产规模处于国内同行业领先水平,产品供不应求,目前是国内最大的阿莫西林生产基地,销售量在国内市场居于首位,市场占有率在30%左右,其另一主导产品氨苄西林钠在国内市场也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市场占有率在8%左右。

随着中国市场与国际市场的接轨,适应国际市场竞争法则,以强势胜出,已成为现代化企业迫在眉睫的问题。而提高企业自身的竞争能力,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根本所在。先泰公司从2003年开始与北京神州数码管理系统有限公司合作推行的企业资源计划(ERP)管理系统,成为改变传统的管理思维模式,进行流程再造,全面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一项有效措施,最终达到了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及资源的利用率,实现了企业管理的信息化。

(二)ERP实施前管理背景

先泰公司以往的物流管理不到位,例如库存产品的流程监管及日常进销存管理上,管理部门即是库存商品的“会计”,同时又是“出纳”,其物流工作没有处于其他任何一个部门的有效监管范围内,而且手工记账繁琐,各项信息数据不能共享,很难分析问题。在日常工作上,各部门汇总上报的进销存数据口径不一,库存管理的“收付实现制”与“权责发生制”相互混杂在一起,使得领导对数据的准确性产生怀疑,可比性差,无法作为公司生产经营的决策依据。更有甚者,对公司的生产经营产生误导。另外,在成品、原料及备品备件等管理流程上,也存在着或多或少的问题,有待去规范和解决。为此,多年来先泰公司一直尝试和摸索着各式各样的解决方法,但效果均不理想。直到2003年公司成功开发和上线实施的企业资源计划(ERP)管理系统,才将以上所面临的问题逐一加以解决。

(三)公司实施ERP系统

就企业内部而言,ERP系统是企业范围内进行预测、计划及制表的一套工具。它能够将客户与供应商完整地连接在一条供应链上,先泰公司通过应用,已证明了销售、市场、生产、采购、财务、新产品开发和人力资源等部门的整体协调与运作。

1.ERP系统的逐步建立。先泰公司进行了基本信息、管理维护、自定报表、物流管理存货、订单、采购、应收、应付、会计总账、自动分录、工单、物料需求等共15个子系统的上线实施工作,形成:

(1)物流监控体系包括:原材料从计划到采购、检验入库,再到车间领用等一系列监控流程;产成品从车间生产出来,经过检验、入库直至销售等一系列监控流程;原料库、成品库、备品备件库等库存数量随时查询。

(2)资金流监控体系包括:客户信用控制;应收款项账龄分析及回款考核;应付账款账龄分析及采购付款控制。

经过近三年的实施,先泰公司已基本实现对物流与资金流的有机结合运用,使企业具有了现代企业应具备的管理水平。

2.ERP使各项信息及时、准确汇总,达到查询共享

企业实施ERP最重要的一个目标是打造一个集成的、实时的信息平台,打造 “整个公司是一个整体”。所有可公开的业务信息,经逐级授权后可在公司内部充分交换和共享,公司员工(包括决策层和执行层)在可获得信息后从不同的角度,分别及时响应,从而提高公司整体的工作效率及反映能力,以适应快速多变的市场需求。就像大多数国内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状态一样,先泰公司在实施ERP系统之前,业务系统、账务系统、办公系统等多套不同的系统在支撑各职能部门的运作。就职能部门内部而言,这些系统运行得不错,但由于这些系统不集成,每月业务系统与账务系统的对账工作量很大,而且无法及时、准确地提供企业决策层所需要的各种管理报表。同时,由于企业自身的不断发展和扩张,企业的管理者明显感觉到各部门信息孤立,制约着企业的发展。因此,统一的信息平台是企业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经过三年的实施,公司内部成功建立了ERP系统平台。通过这个平台,生产部门能够及时掌握市场的变化,合理安排生产;销售部门可以及时掌握公司的生产状况,确定市场开拓的节奏;财务部门能够及时掌握各种业务信息,转化为数字语言为决策层提供支持。

3.借助ERP的实施,流程得以优化

ERP的上线过程,其实也优化预期流程的过程。ERP系统正式应用以前,企业的流程不顺。应用及根据公司管理现状,对领料流程、销售流程、出库流程等进行了优化。企业管理开始由强调流程管理向以流程管理为技术约束条件方面的转变。

4.ERP实现了公司信息的整体管理与控制

为遏制新增逾期应收账款,防止“坏账”给企业效益带来的不利影响,公司积极采取一系列应对措施,通过在ERP系统中完善和细化信用管理制度,明确销售流程,责任落实到人,建立了市场管理体系,规范销售员的工作职能等。针对公司销售控制点预测出的问题,在建立健全信用、服务、考核政策的基础上,强化逾期应收的管理,逐步由事后追讨转变为事前、事中、事后全程控制,将重点放在产品销售的事前和事中,以达到预防为主,控制为辅的目的。同时,借助ERP账龄分析系统监控应收账款超期情况,以天为计算单位,超出合同约定时间的款项,ERP自动预警并停止发货,进入催收程序,由业务员或专职人员负责清欠,取得了显著成绩。

5.ERP促进了传统管理思想的转变

ERP系统是一种先进的管理工具,要求企业管理人员的岗位有明晰的职责,权责分明,强调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在流程节点的每一个环节都实施ERP对整个企业所有资源的计划管理。通过ERP系统流程得以优化,对管理人员的业务行为起到约束和控制的作用。

(四)实施ERP取得的效益

经过对ERP管理系统三年来的摸索、开发与深挖其潜能,先泰公司已取得显著的管理效益和经济效益:

1.管理效益

(1)规范并加大物流管理力度,理顺公司物流管理流程,使得物流库存成本处于最佳成本底限。通过有效的日常监管,以达到节约资金,降低库存成本的目的。杜绝了物流方面违章、违法行为的发生,提高了员工工作效率,增加了管理效果。

(2)通过ERP管理系统与财务管理系统的相互核对、补充,不断寻求物流与资金流的最佳结合点,提高了产品周转频次,加速了流动资金的周转,并通过ERP系统的信用控制模块,加强了对应收账款的分析与考核,加速了资金周转,杜绝“坏账”发生,减少坏账近500万元。

(3)随着ERP项目的开展,尤其是ERP流程的不断完善,克服了管理人员的管理行为随意性,促使员工逐渐改变以往处理事情的逻辑思维,明白自己的作业不仅把现有的操作流程要引入系统,更重要的可以发现原有工作的不合理处,把ERP中先进的管理思想和手段融入到流程中,并通过“为下道工序”着想,使为“创造客户”服务思想的宗旨不断巩固。

2.经济效益

(1)库存下降30%-50%

这是人们说得最多的效益,因为它可使企业的库存投资减少40%-50%,库存周转率提高约50%。

(2)延期交货现象减少50%

当库存减少且很稳定的时候,企业的服务水平提高了。企业的准时交货率平均提高25%,误期率平均降低25%,从而大大提高了企业的信誉。

(3)采购提前期缩短40%

采购人员有了及时准确生产计划的信息,能够集中精力进行价值分析、货源选择,研究谈判策略并了解生产问题,从而缩短了采购时间,节省了采购费用。

(4)制造成本降低12%

由于库存费用的下降,劳动力的节约,人员和采购费用节省,支出减少等一系列人、财、物的正向效应,降低了生产成本。

篇5:制药企业废物管理计划

编制单位合肥亿帆医药经营有限公司(盖章)

编制日期2012.1一、编制目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弃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及省、市、区环保部门的相关要求,减少本公司危险废物报废药品的规范管理力度,确保危险废物在产生、储存、处置环节不出现环境污染事故和安全事故特制定本制度。

二、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弃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废弃危险化学品污染环境防治办法》

《危险废物名录》

《危险废物转移联单管理办法》

《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

三、2012年危险废物预计产生量

2012年我公司预计产生报废药品约2吨。

四、贮存、处置措施

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我公司建设了一专用贮存库。对报废药品进行封箱,储存相关危险废物,加强检查,防止流失。

五、明确危险废物污染防治责任制

我公司为了防止危险废物污染事故,根据国家的法律法规成立了危险废物管理小组,负责本公司的危险废物管理。具体人员组成与责任制度如下:

组长:张明兵

组员:朱东明 程林

六、危险废物污染防治责任制度:

1、为加强危险废物管理,防治危险废物污染环境,合理利用资源,保障人体健康,维护生态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关于在全市危险废物产生单位集中开展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工作的通知》及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企业实际,制定本办法。

2、本企业危险废物产生、运输、贮存、利用和处置均应当遵守本制度。

3、制度所称的危险废物是指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的本公司报废药品。

4、危险废物处置必须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并到当地环保部门办理相关手续。

5、严格落实环保部门的各项管理制度,做到遵章运行。

6、明确环保工作的内容和指标,企业内部落实环保安全责任制,将环保责任落实到个人。

七、管理措施

1根据本单位危险废物特性和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制定本企业危险废物应急救援预案,到环保部门备案。对职工进行应急预案知识培训并定期组织演练。

2加强危险废物产生、运输、储存环节的管理力度,杜绝渗漏事故,确保产生、运输、储存环节的安全运行。

3危险废物的产生处置必须建立台帐并如实、及时记录。危险废物产生单位必须建立专门的危险废物管理台账簿,由专人管理,准确记录每天产生危险

废物的名称及贮存、利用、处置去向数量等。向外转移的危险废物,台帐记录必须与危险废物转移联单及其它相关票据等内容相一致;台帐材料必须齐全,并按要求向环保部门上报危险废物登记报告。

4由公司安全环保部定期对危险废物的贮存进行检查,并记录如台帐。5成立危险废物专门管理小组,制定危险废物污染防治计划。

7、转移计划

篇6:油田企业全面计划管理

因此,保证油田企业正常运营无论在社会意义方面还是在经济意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价值。

油田企业要想能够保持可持续发展,就要使其生产经营始终处于可控的状态下,通过全面计划来予以管理。

油田企业的所有生产经营活动都应当以全面计划为基础,只有这样,才能强化计划管理的科学性与有效性。

篇7:油田企业全面计划管理

全面计划管理工作属于阶段性工作,不同的阶段其计划的内容与重点也有所不同,因此,油田企业在加强全面计划管理过程中还应当注重把握相关要点。

要根据计划管理的阶段性特点,抓住计划管理的重点内容,通常情况下,根据步骤划分的话全面计划管理能够被分为事前、事中以及事后3个阶段。

事前管理就是指为企业在一定时期进行的经营活动而制定的计划的编制和审核工作,在此阶段主要是企业对这一时期生产经营活动的超前预测,但是该阶段对于企业的条件要求较高,当前绝大多数企业都不具备完全掌控该阶段的能力。

事中管理则是指对企业执行“计划”过程中的工作绩效进行监督、检查与纠编。

事后管理就是企业对一段时期内的计划管理所取得的成效进行分析和总结,对相关的经验、资料与考核结果进行归档备案处理。

4,2 强化管理工作的目标化建设

作为影响力较大的资源型企业,油田企业必须要使自身的管理工作变得目标化,即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始终都具有一定的目标,这些目标能够为企业内部各部门以及各环节的工作提供指导帮助。

要想建立起多层次的目标管理系统,企业就要从长远的角度出发,根据生产经营的实际特点来将长期、中期以及短期的经营目标区别开来,将发展目标进行分层处理,逐级实现。

同时,油田企业所制定的目标还应当尽量具体化和明晰化,使各部门以及员工能够清楚地看到前进方向,使员工能够朝着目标奋斗。

主要参考文献

[1]刘国虎.浅论油田企业如何加强全面计划管理[J].现代经济信息,(1):15.

篇8:企业的生产计划控制管理

关键词:机械加工企业,生产计划,控制管理

当今的经济社会, 由于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 机械加工企业其所面临的竞争日益激烈。由此就要求企业必须要提升自身的竞争力, 缩短生产周期, 提升生产效率, 从而降低生产成本, 提升生产利润。在这一过程中, 良好的生产计划控制管理就显得至关重要, 如何通过优化企业生产计划控制系统来降低各项成本无疑是我国当下许多机械加工企业生产管理中所面临的重要课题。鉴于此, 本文结合机械加工企业的实际情况, 提出合理生产计划控制管理手段, 从而提升企业竞争力, 使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谋得一席之地。

一、生产计划控制管理意义

生产计划是企业关于生产运作系统的总体规划, 涉及到计划期企业应生产出的产品数量、质量和产值等指标, 对生产任务和生产进度有明确的安排。对于现代机械加工企业而言, 良好的生产计划控制无疑关系到产品能否顺利交付, 并且能够有效提升企业自身的竞争力以及生产效益, 提高了企业市场竞争力。

我国传统机械加工企业由于缺乏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与体系, 往往让企业在生产管理中较为混乱, 常常是做到哪算到哪, 由此带来的是经营效益和资源的浪费。而利用合理的生产计划控制的介入, 可以从制度层面规避以及避免企业生产管理中的漏洞, 让每一道工序都能够有序进行, 从而提升了企业自身的竞争力。

二、生产计划控制管理原则

对于现有机械加工企业而言, 在制定以及实施生产计划控制管理过程中要遵循以下原则。

第一, 互相适应。生产计划必须要和生产能力相适宜, 新的生产计划控制管理本身要和现有企业和日常生产内容相契合, 要结合企业的生产力而进行有序的计划制定, 否则就会造成资源的浪费或是生产效能的降低。同时, 在执行过程中也应该全方位的考量企业现有的承受能力以及生产效能, 从而提升企业的整体生产管理水平。

第二, 适当余量。即企业在制订生产计划时要保留恰当的余地, 要全面地、有预见性地考虑到各种不可预知因素的发生, 由此才能够保证企业再生产过程中可以有余量, 充分考虑各种不可测因素, 从而最大限度的保证以及避免由于原材料或是各类突发事故所带来的企业生产停滞。

第三, 统一平衡。机械加工生产过程中涉及到的因素方方面面, 由此就意味着企业在生产过程中要平衡各类因素, 包括生产产地、原材料、人员管理等等, 将各类因素综合性的考量, 进而充分发挥各类生产要素的效能, 对上述生产要素进行统筹安排, 统一平衡, 最大限度的保证了物尽其用, 避免了资源的浪费, 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成本。

三、生产计划控制管理措施与手段

为了保证以及提升机械加工企业的生产效率, 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良好的生产计划控制管理措施必不可少, 结合企业的特殊性以及其在经营管理中所涉及的生产要素, 未来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构建良好的生产计划控制管理。

1. 合理配置资源, 明确生产目的。

机械加工企业在日常的生产管理中, 要明确每个月的生产目的以及目标, 了解不同时期的订单数量以及生产需求。由此, 制定良好的盘存表, 对每一个时期库存有明确的了解。然后, 在此基础之上建立合理的库存与采购配比, 有序配置每一个时期的原材料的购入。再次, 对人员安排以及每天都生产活动工作质量进行有序的分配, 保证每一个员工拥有足够的休息时间的同时, 能够和现有原材料以及每一个时间段的产品需求相契合, 从而保证各类资源的物尽其用。

2. 有序生产, 加强成本控制。

在日常的生产过程中, 要有序梳理每一个施工环节, 针对其中所存在的问题以及不足进行优化和改善。同时, 合理预测未来一段时间内的生产需求, 由此提前进行各类生产要素的采购, 形成规模化、集约化的管理, 保证成本支出的最优化, 避免了不必要的资源的浪费。同时, 又能够满足企业日常的经营以及生产需求。

3. 随时跟踪监控, 提高生产性能。

机械加工企业在生产过程中, 要依据企业的实际生产情况随时跟踪监控, 适时调整生产环节的投入, 纠正偏差。对每一批次的设备定期进行维护以及检修的同时, 对较为容易损耗的零配件进行一定的采购, 并且了解其市场供应状况, 进而保证设备出现状况的过程中, 可以在第一时间对其进行维修, 保证其应用的有效性。

同时, 在生产过程中要充分了解每一台设备的性能, 最大限度的发挥其自身的工作效能, 并且采取合理的激励手段促进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与主观能动性, 进而更好地实现企业生产效益以及机器设备生产效能的提升, 更好地促进机械加工企业的竞争力, 保证各类资源之间的协调有序配合, 形成良好的合力。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 良好的生产计划控制管理对于机械加工企业而言至关重要。国外同类企业的经验表明, 有序的生产计划控制管理能够提升企业经营效益, 降低企业经营成本, 帮助企业合理配置资源。本文结合机械加工企业特点, 分析了其生产计划控制管理措施以及手段, 从而帮助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获得巨大的经济利益并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程继辉.基于SAP系统的长客股份公司轨道客车项目生产计划管理研究[J].长春大学学报, 2011 (09) .

[2]董鹏, 常荣.浅谈企业主生产计划的编制[J].应用写作, 2011 (03) .

[3]张良, 洪凌.浅谈火力发电企业生产计划与成本控制[J].现代经济信息, 2009 (23) .

上一篇:于丹论语心得读后感650字下一篇:金蝶公司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