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企业成本计划管理

2024-05-15

工业企业成本计划管理(精选十篇)

工业企业成本计划管理 篇1

成本的概念就是企业生产经营中所发生的全部劳动耗费, 即是一个全部成本的概念。工业企业应采用制造成本法计算产品成本, 从而企业生产经营中所发生的全部劳动耗费就相当地分为产品制造 (生产) 成本和期间费用两大部分。这样, 工业企业的成本就是指企业制造和销售产品所发生的费用。产品的制造成本是指为制造产品而发生的各种费用总和, 包括原材料费用、生产工人工资及福利费用和全部制造费用。期间费用则包括管理费用、营业费用和财务费用, 在制造成本法下, 这些费用不计入产品成本, 而是直接计入当期损益。

2 工业企业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

工业企业的成本管理工作是一项综合性很强、涉及面很广的管理工作, 仅靠财会部门和成本会计工作是难以完成的。在很多企业, 尤其一些老国企, 对成本管理和控制还存在着认识不足的问题。

2.1 成本管理观念落后。

降低成本的目的是为了发展生产, 提高经济效益。而在传统成本管理中却片面地追求节约, 节约成了降低成本的唯一手段。甚至有些人认为, 少投入就是节约。比如某些冶金制造单位, 设备不更新, 效率出不来, 设备的维修费用居高不下, 造成了更大的浪费。

2.2 成本管理范畴太窄。

企业往往只注重制造成本的管理, 而忽视了产品设计、物资供应等阶段的管理。企业应该实行全面成本管理。不仅要从产品设计、物资供应和储存、制造、产品销售以及用户使用过程到设备更新改造等各个阶段进行成本管理, 还要实行全员性的管理。比如某些企业, 尤其老国企, 生产模式几十年不变, 职工思想不提高, 看着在埋头苦干, 经济效益却没出来。多数的工人认为管理是领导干部的事情, 而领导也忽视了车间工人的力量。

2.3 成本管理责任不明确。

很多工业企业在进行成本管理时, 对部门和责任人的责任不明确, 使执行人对于自己的职责范围也是模模糊糊。

3 工业企业成本管理与控制的措施

3.1 提高对成本管理效益的认识。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企业要生存、要发展, 就必须防止铺张浪费, 努力降低企业的成本费用。所以要养成节约的习惯。企业管理追求的首要目标还是经济效益, 所以, 企业的成本管理要从企业的整体经济效益出发, 看企业的投入与产出情况, 努力提高设备的利用率, 更新设备, 提高产品质量, 减少废品损失, 使产品实现其在市场上的效益。提高认识产品成本与安全生产的关系, 坚持安全生产, 可以避免人力、财力、物力的损失, 降低成本费用。在倡导保护环境、治理污染的今天, 我们更要正确认识降低成本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为了保护环境, 可能会增加一些支出, 但同时也为保证产品质量、保护工人健康创造了条件, 有利于降低成本。

3.2 扩大对成本管理的范畴。

企业的成本管理要实现全员性、全过程的管理。1) 实行全员性的管理。成本的节约与控制需要自上而下、全体员工的参与。所以要充分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 使人人关心成本, 人人参加成本管理, 为企业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献计献策。2) 组织好生产中边角废料回收和利用的管理。工业企业的生产过程, 一般都要产生一些边角废料, 有的可以重新回炉使用, 如铸钢车间的铸铁、铸铝、铸铜等的废品、浇口, 加工车间在加工中产生的废屑等都可以用来炼钢;有的可用于企业生产其他产品, 如用边角料生产小商品、小零件;有的可以作为其他生产部门的原料, 如炼钢铁产生的废渣, 可用作生产水泥的原料等等。因此, 组织好边角料、废料的回收和利用, 既可以补充原材料的供应来源, 又可以降低产品成本。3) 加强储存中损耗的管理。企业对仓库材料物资, 应实行科学管理, 保证库容整洁, 存放有序, 数量准确, 质量完好;要有防火、防潮、防雨水、防霉变的措施, 不使库存物资发生短少和意外损失。要设立仓库台帐, 实行定额领料, 或是计划采购。建立库存物资管理责任制, 实行定期检查、考核, 对有关人员按工作效果实行奖励和处罚。

3.3 明确对成本管理的责任。

工业企业要根据自己的组织规模和机构设置, 建立适当的成本费用归口分级管理责任制, 正确处理公司、厂部、车间、班组等各级之间、各部门之间在成本费用管理中的责权利关系, 公司、厂部要对各级、各部门下达成本指标和费用指标, 要有一项严格的考核制度, 合理的奖惩体系。比如订货提成、项目设计提成、车间利润产量主要指标与工资挂钩等办法。要制定一套严格的成本控制制度, 从每一件办公用品的申购, 每度水电的使用, 到每一批材料的领用都要有着严格的内部审核制度。事实证明, 奖励的支出要比浪费造成的损失小得多。

3.4 提高财务人员的素质和实际操作能力, 提高会计人员的专业技能。

从管理角度上说, 企业对财务的重视程度, 直接决定着成本控制的好坏。财务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往往好多企业在现实中都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成本的节约与控制直接影响到企业的成败。因此, 企业管理者、决策者应当解决财务与实际脱节的问题, 把财务当成一项重要的工作重视起来, 发挥财务部门应有的作用。而要达到这种效果, 高素质人才已成为企业的第一资本, 成为企业争夺的一项巨大资源。因此, 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是做好财务工作的重要问题。首先要加强会计人员的培训, 不仅在课堂上学习, 还应该经常去生产现场实地考察, 了解产品结构、生产过程。其次还要鼓励会计人员加强自学, 取得会计职称。通过这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习, 对以后的工作是有很大帮助的, 能够在遇到实际问题时, 很容易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总之,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企业为了降低产品成本, 必须抓好生产费用的日常管理, 在生产经营的一切环节, 注意合理利用人力、物力、财力, 节约一切能够节约的生产耗费和支出, 努力降低企业的成本费用。

摘要: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 我国工业企业加强成本管理, 努力降低成本的行为, 对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是极重要的。成本的管理与控制成了企业发展中的重要环节。本文针对工业企业成本管理进行分析和阐述, 并指出工业企业成本管理与控制的措施。

工业企业成本计划管理 篇2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的规模有所扩大,但企业间的竞争也十分激烈,为了提升自身的竞争优势,企业纷纷关注成本管理,在企业成本管理中运用管理会计,保证了成本管理的科学性与高效性,但目前,基于管理会计的工业企业成本管理的现状不容乐观,其中存在诸多的问题,急需解决。因此,本文将对工业企业成本管理的现状及原因进行分析,同时将提出基于管理会计的工业企业成本管理的对策,旨在提升管理会计的地位,实现工业企业成本管理的改革。

二、管理会计的概况

随着工业化程度的逐渐增强,工业企业在其成本管理中开始运用管理会计,从而提高了成本管理的能力,促进了工业企业的稳步发展,实现了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的目标。

随着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发展,对工业企业的成本管理有了更高的要求,会计管理的作用日益显现,进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资本主义工业化格局形成之际,企业为了获得最大化的利润,纷纷关注成本对利润的影响,在此背景下,工业企业最先在成本管理中,对成本与费用进行研究,在20世纪初,发达国家的工业企业强化了会计管理职能,并逐渐形成了新的学科,即:管理会计。

管理会计促进了工业企业的发展,主要是由于工业企业积极利用成本管理理论与管理模式,从而保证了企业经济效益的增长。但目前,在我国工业企业中,管理会计的作用未能得到充分的发挥,致使我国工业企业的发展速度相对缓慢。…

三、基于管理会计的工业企业成本管理的现状及原因

(一)现状

首先,不完善的机构设置。目前,工业企业的财务机构设置存在较为严重的问题,大部分企业的财务部门不具备独立性,同时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偏低,但财务工作对相关人员有着较为严格的要求,需要其具备系统的财务知识体系,还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但工业企业的财务工作中,财务人员仍旧采用成本收集、事后算账的方式,管理会计的部门未设置,即便部分企业设置了相应的部门,但其人员并未发挥自身的作用。其次,不重视管理会计。在工业企业中仍十分重视传统的会计工作方法,对管理会计未能形成正确的认识。企业为了满足国家政府部门的要求,所以选择了传统的会计工作方法;管理会计虽然能够促进企业综合竞争力的提升,但由于应用的时间较短,其作用未能得到充分的显现,进而未能引起工业企业及其管理人员的重视。最后,不规范的成本管理。现阶段,工业企业成本管理过程中缺少明确的规章制度,在管理会计方面,未能形成系统的评价体系,导致管理会计不能得到长期的利用,不能使企业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二)原因

工业企业成本管理过程中,未能全面应用管理会计,主要的影响因素表现在以下几方面:其一,上级主管部门的原因。主管部门未对管理会计的应用进行明确的法律规范,从而影响企业的应用。主管部门对企业的机构设置、人员配置、资源利用与工作规范等诸多方面未进行规定,同时,相关部门也缺少对企业管理会计工作的指导。其二,企业的原因。工业企业对管理会计的重视程度较低,部分企业虽然设置了相应的部门,但其发展受到严重的制约,主要是由于企业的管理会计具有片面性,企业管理人员未对管理会计进行深入的了解与全面的认识,致使管理会计的作用未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工业企业的效益也未能得到明显的增长。其三,管理会计的原因。管理会计自身存在缺陷,与其他学科未进行有效的联系,致使企业管理会计需要的人才具有特殊性。管理会计不仅缺少学科交叉,同时还缺乏学科的前沿性、先进性与综合性。

四、基于管理会计的工业企业成本管理的对策

(一)在上级管理部门方面

上级管理部门要建立健全管理会计应用的法律法规,并指导工业企业对管理会计的应用,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的解决,通过政策、法律等,为管理会计在工业企业成本管理中的应用营造良好的氛围。

我国管理部门可以借鉴发达国家在管理会计应用方面的政策与法律规范,主要是由于发达国家在管理会计方面的应用时间较长、经验较多、水平较高。同时管理部门要根据管理会计在工业企业成本管理中存在的具体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因此,需要对其中的问题进行调查与研究,通过立法与政策,为工业企业的发展提供保障,使工业企业的成本管理能力不断提升,促进管理会计的高效应用。

(二)在工业企业方面

工业企业作为应用管理会计的主体,要求企业的管理人员要重视管理会计,对管理会计有一定的了解,能够明确其作用;要求相关的人员要具备系统的管理会计知识,同时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从而为管理会计的应用提供思想保障,并且保障管理会计的全面实施。

工业企业在运用管理会计方面,主要的问题体现在思想意识与综合素质两方面。因此,企业管理人员与运用人员要明确管理会计的重要性及其深远的影响,同时运用人员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与应用能力,从而保证管理会计能够全方位落实,同时保证管理会计的作用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通过工业企业管理人员与运用人员的共同努力,进而保证工作的质量不断提升,工作的效果更加显著。

(三)在管理会计方面

试析工业企业成本控制与管理 篇3

【关键词】工业企业;成本控制;管理

1.成本管理在工业企业发展中的必要性

1.1成本控制的意识薄弱

许多工业企业的成本控制意识比较淡薄,没有意识到成本控制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因此在行动上也不可能将成本控制作为重要的管理手段来实施,这必将会影响企业的发展。

1.2成本控制相关管理制度不完善

成本控制的实施需要用制度来保障。但目前而言很多工业企业没有相关的管理制度,有的企业即使制定了类似的规定,但并没有严格的执行,严重影响员工工作的积极性,这对企业的成本管理非常不利。

1.3企业成本控制不能满足企业实行全过程成本控制的需要

目前,我国许多企业成本忽视了其全过程的控制,不能满足企业实行全过程成本控制的需要。有的只注重生产过程中的成本控制,却忽视销售过程的成本控制,有的只注重投产后的成本控制,却忽视了投产前产品设计过程中的成本控制。

2.现阶段工业企业成本管理与控制的现状

2.1现阶段企业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2.1.1成本管理观念狭隘

狭隘的成本管理观念在于以企业是否节约成本为依据,片面地从降低成本乃至力求避免某些费用的发生入手,强调节约和节省,可以归纳为减少支出、降低成本,这样直接造成了成本管理工作推动缓慢。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经济效益始终是企业管理追求的首要目标,企业成本管理工作中也应该树立成本效益观念,实现由传统的“节约、节省”观念向现代效益观念转变。特别是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的今天,企业管理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通过向市场提供质量尽可能高、功能尽可能完善的产品和服务,力求使企业获取尽可能多的利润。

2.1.2成本管理方法的滞后

尽管我国一些企业引进了先进成本管理方法的试点,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整体上讲,成本管理方法依然滞后,仍然有超过50%的企业使用品种法,41.5%的企业使用分步法,其中使用平行结转法的达到22.9%,使用逐步结转法的达到16.8%,这些传统的成本管理过分强调采购的价格低廉,往往忽略了企业设计成本等方面。

而当前新的生产方式是小批量多品种的生产方式,因为购买者的偏好并非完全相同,随着生产的发展,购买者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要求厂方设计并生产自己最满意的商品,厂方 也可以高效益保证购买者在短时间内取得理想的商品。在这种情况下,一条生产线上可能只有几台相同甚至是没有两台完全一样的产品。这样的生产方式将适用于分批法计算成本。

2.1.3缺少健全的成本控制机构

大多数工业企业目前都是由财务部门来负责,缺乏进行成本控制的组织体系,导致管理控制与实际工作脱节。为了更好的配置资源,不少工业企业将部分工程分包出去,导致工程施工建设过分分散,成本控制标准无法统一,资源浪费严重。另外还有的管理者单纯认为成本控制主要存在于施工阶段,致使忽视了对决策、设计阶段的费用开销,造成前期大量的资源浪费。

2.2关于企业管理问题的控制分析

2.2.1抛弃成本控制的“最佳主义”

抛弃过去一味强调重物力成本而轻视人力成本的旧观念,也就是抛弃成本控制的“最佳主义”,抛弃成本必须最大化节约的狭隘观念,必须把人力资本管理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做到全员全过程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核心,管理者总是把人看作是管理的主体,这样做有利于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把人的劳动潜力和全部智慧发掘出来,创造出更大的效益;有利于减少劳动损耗,最大程度控制生产销售等环节中的成本,并使企业的资产快速增值;有利于控制人力资源成本,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而一味追求物力成本的节约则很可能忽视人力资源,把人置于严格的监督和管理中,以至于权力的滥用造成人力资源的流失和士气的损害。

2.2.2建立以ERP为中心的现代成本信息处理系统

企业的ERP系统开发应以成本管理系统为中心,成本管理系统建设的目标是:以作业为动因,以预算成本为基础,依托责任会计和标准成本制度框架的全方位的成本控制体系。ERP系统的运用对实现企业成本控制的一体化运行,改善管理效率,建立自己的效绩系统以及持续改善企业管理有重要的作用。通过设计、运用好ERP系统中的成本子系统实现企业成本的精细化管理,改变了以往企业成本控制缺乏计划性或者有计划而不能适应现实变化的情况,改变了企业不能从整体上获取成本信息的局面,实现整体成本控制。

2.2.3建立健全的成本控制结构

建立健全的系统成本控制结构,包括项目成本核算、分析、考核制度等,实现对成本支出的各个环节有效的控制。控制项目一般着重于成本形成过程和成本费用。成本形成过程包括产品投产前、制造过程中和流通过程中。成本费用包括原材料费用、工资费用、制造费用、期间费用。控制项目完成后,对项目成本进行全面分析,建立项目成本管理档案,并将分析得到的信息反馈到超前成本控制阶段,为以后的成本预测和成本过程控制提供可靠的分析资料。对成本控制的效果要建立考核制度,最普遍的就是建立责任成本制度,通过成本预算和设定考核指标作出评价并完善相适应的奖惩制度。

3.积极应对,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工业化企业成本管理

3.1加强成本控制观念

树立全员成本管理观念。加强成本管理,首要的工作在于提高广大职工对成本管理的认识,增强成本观念,贯彻技术与经济结合、生产与管理并重的原则,向全体职工进行成本意识的宣传教育,培养全员成本意识,变少数人的成本管理为全员的参与管理。

3.2建立健全的系统成本控制体系

建立健全的成本控制系统它是企业管理过程中的一个系统工程,是企业全体员工的事,需要一个完善的控制体系,这个完善的企业成本控制系统包括成本控制的组织系统、企业信息系统、企业考核制度和企业奖惩制度等内容。

成本控制无论采用什么方法都得先划分各个责任中心,再根据企业战略和总体目标,来给定各个责任中心应当达到的成本、费用控制目标,简单地说就是企业成本费用预算,这个预算应当根据各个企业、企业内部各单位所承担责任、控制要求和控制阶段的不同而选用不同的成本预算方法,因此成本控制方法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应根据企业情况选择适用企业管理要求的成本控制方法。

3.3建立以责任为中心的成本核算体系

责任成本是以具体的责任单位为对象,以其承担的责任为范围所归集的成本,也就是特定责任中心的全部可控成本。建立以责任成本中心,进行事前分解、事中控制和事后考核的成本核算体系。事前分解即根据预定的生产量和预定的生产消耗定额及成本标准,确定各个责任中心的功能,运用灵活的预算方法编制各个责任中心的预定责任成本;在具体的工作中对各个责任中心及各个环节进行有效的成本控制;建立有效的考核评价体系,综合各个方面因素的影响,对各责任中心的成本管理工作作出公正合理的评价,突出人力资源的核心地位,企业要按照责任成本核算的具体内容、操作规程和定额标准,本着“谁管谁负责”的原则,做到权责分明,给予奖惩激励。

4.结语

工业企业为了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必须建立健全成本控制流程,积极调动各部门和人员参与成本控制,进而实现工业企业成本控制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张淑君.市场营销学[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

工业企业成本核算与管理研究 篇4

1.我国工业企业成本核算存在的主要问题

1.1成本核算的内容忽视了企业的无形资产

无形资产在工业企业资产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当前,我国很多工业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依旧使用相对陈旧的设备和技术工艺,其在生产产品的过程中主要采用有形的消耗资产, 因此其生产效率较低,存在严重的浪费和污染现象。很多工业企业对成本核算的内容没有清晰的认识,难以将人力资源成本、知识成本等无形资产的成本进行有效的核算,这就使得很多工业企业的成本核算显得很不完整,造成了企业产权交易中存在严重的资产低估和流失。同时,很多工业企业在生产的过程中存在大量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等现象,其环境成本也未被纳入其中。

1.2企业成本核算方法缺乏科学性

在工业企业成本核算与管理的过程中,方法显得尤为重要,科学合理的核算方法是工业企业进行有效的成本核算与管理的关键。从工业企业传统的成本核算来看,大部分企业只重视产品的生产制造,而对其生产前后的各项环节所产生的成本产生了很大的忽视。随着我国工业经济的不断发展, 传统生产方式下的成本核算方法已经难以使得企业适应现代市场发展的要求,也难以适应企业高速发展的要求,难以为企业的各项决策提供有效的成本信息。同时,当前我国工业企业的成本核算方法显得过于简单化,难以满足知识经济时代产品差异化和个性化所产生成本核算的相关要求。

1.3缺乏专业化的成本核算人才

随着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人才已经成为工业企业实施成本核算与管理的关键。当前,我国工业企业在实施成本核算和管理的过程中,还缺乏专业化的人才。一方面,很多工业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注重对其内部的财务会计人才进行培养,其成本核算人员的整体素质较低,因此使得成本核算的整体水平较低,难以满足我国工业企业高速发展的要求。另一方面,大部分工业企业从其自身的财政角度出发,很少从外部引进专业化的成本核算人才,使其在发展的过程中难以通过完善的成本核算与管理促进自身的健康长期发展。这在很大程度上使得我国工业企业在成本核算方面长期停留在较低的水平,因此对企业的发展造成了较大的不利影响。

2.我国工业企业成本核算与管理对策建议

2.1拓展企业成本核算内容,加强流程建设

在工业企业整个发展过程中,由于缺乏成本核算的必要内容使其存在明显的管理不足现象,因此从长远来看,要想使得工业企业的成本核算能够得以有效实施,必须要对其成本进行细化,将每一项费用都充分纳入到工业企业成本核算的内容之中,尤其要在现有的基础上加强对无形资产的核算,将无形资产视为工业企业一项重要的成本核算内容。另外,还要不断加强工业企业成本核算与管理的流程建设,保证工业企业各项成本核算与管理环节的畅通,实现工业企业管理的标准化,促进我国工业企业的长期健康可持续发展。

2.2从企业实际出发,强化成本核算方法的科学性

随着市场环境的不断恶化,成本管理逐渐成为工业企业取得竞争战略优势的重要举措,因此其必须要着力做好成本核算与管理,不断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提升其整体的经济效益水平,而这些都必须要建立在工业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基础之上。在对成本核算与管理方法进行选取的过程中,要充分明确企业的经营目标,对各项成本因素之间的影响进行分析,根据企业的发展情况,对其成本核算与管理的方法进行优化和完善,并不断拓展企业的各项发展渠道,使得企业能够在现有的基础上增强其市场竞争优势。

2.3培养和引进先进的成本核算与管理人才

人才作为企业发展的关键资源,是工业企业实施成本核算与管理的重要驱动力量,因此工业企业在成本核算与管理的过程中必须要不断培养和引进专业化的人才。一方面,要对其现有的财务管理人员进行培训,使其掌握先进的成本核算与管理理念和方法,并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对其进行有效的应用,提升其成本核算人才的整体素质。另一方面,要积极从高校和科研院所中引进先进的成本核算和管理人才,实现产学研用一体化的人才引进和应用模式,为工业企业的成本核算与管理团队注入新鲜的血液,通过提升成本核算与管理能力,实现企业的长期发展。

总结

成本核算与管理是当前我国工业企业提升发展能力和利润率的重要环节和依据,从其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来看,必须要从拓展企业成本核算内容,加强流程建设;从企业实际出发,强化成本核算方法的科学性;培养和引进先进的成本核算与管理人才等方面出发,着力提升工业企业成本核算与管理的能力。

摘要:在工业企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其成本核算与管理显得越来越重要,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工业企业的兴衰成败,因此对我国工业企业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本文主要对当前我国工业企业成本核算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加强我国工业企业的成本核算与管理水平。

关键词:工业企业,成本核算,管理,对策建议

参考文献

[1]谢海霞.浅析工业企业成本核算管理对策[J].经营管理者,2013(11)

工业企业成本计划管理 篇5

第一,增强全体成员成本管理意识,实行全体成员成本管理。据目前阶段看,有相当一部分企业中的领导人以及工程技术人员对他们所进行的设计以及规划与成本二者的联系毫无所知,因此,加强企业成本管理必须企业领导在考虑到经济效益的基础上,不断的向企也全体职工宣传有关成本管理方面的知识,使其提高对产品成本管理的认识,做到上至企业高层,下至企业最低层人人均关心成本管理、理解成本管理、重视成本管理以及争相参与成本管理,视自己为成本管理中的一员,使其每位职工都能发挥起主观动能性。

第二,不断推行以及完善成本责任制。推行以及完善成本责任制首先对其做出一个科学合理的规划,经常的对管理人员进行专业培训,要大力提倡管理人员勇于创新,并对创新型人才实行物资以及精神奖励,以此调动管理人员对完善成本管理方案的积极性,使其为达到企业整体目标而共同奋斗;其次,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明确各级部门应严格按照规章制度进行工业企业成本管理;再次,明确各自的经济责任,按功过进行奖罚分明。因此,企业只要严格的推行以及完善企业成本责任制,工业企业成本管理将会得以更好的完善,故企业将会更好更快的发展。

第三扩展成本管理的范畴,把工业企业的目标成本按全面的、全过程的管理原则可分解为设计成本、工艺选择成本、物资进货成本、制造成本、管理成本、资金使用成本、质量成本、市场成本。要充分发挥管理会计人员预测、决策的作用。管理会计人员作为产品研制、开发阶段成本决策的参考者,要在产品设计、工艺制定的同时进行产品成本估算,采用现代分析方法,对产品成本与市场价格信息,产品成本与市场竞争能力,产品成本与企业的长期、短期效益进行分析,提供产品研制的可行性报告,还要编制产品开发费用预算,对产品开发过程中发生的成本进行控制。

第四采用现代科学的成本管理手段与方法。采用计算机管理和现代的成本管理方法。传统的成本管理单单是被动地计划和记账以及算账。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成本管理是不能局限于产品的生产过程的,而是应该将视野向前延伸到产品的市场需求分析和相关技术的发展态势分析以及产品的设计,最后向后延伸到顾客的使用和维修以及处置。

第五创新是节约成本的源泉。工业企业正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加大对工程仿真的投入。但是,现在要想获得市场优势,仅仅采用分析工具是不够的。竞争优势取决于组织机构能否独具慧眼,采用理想适用的技术,并将该技术整合到产品的开发进程中。技术创新战略,工业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高度重视创新体系建设,将创新理念融入技术、管理、组织等经营过程中。工业企业需要强调科技转化能力和市场开发能力,需要制定“前瞻投入、持续投入、服务业务、注重实效”的技术创新战略。研发管理制度,工业企业形成以实际需求带动研发的良好机制,使研发活动与市场需求紧密结合。企业发现客户的新需求后,通过营销部门与研发部门之间的快速响应,进行技术开发,并快速形成标准化方案,在类似需求的客户中进行复制。企业形成研发中心以客户需求为研发方向、营销部门以工业产品为业务开拓手段的相互促进机制,确保工业企业能够敏锐地发现客户的新需求并予以满足,在市场竞争中把握先机。工业企业不断完善研发管理制度,建立了战略发展和风险管理处对研发项目立项评审。同时建立研发过程流程管理、项目质量管理和知识产权保护等一系列制度。研发部门和营销部门、服务部门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将研发过程和销售过程、服务过程紧密结合起来,提高研发部门对业务的支持能力。

参考文献:

[1]闫安.工业企业成本管理分析[J]. 经济师, ,(03)

[2]何克飞.工业企业成本管理探析[J]. 财经界, ,(11)

[3]黄志奋.我国工业企业成本管理的现状和对策[J]. 会计师, ,(01)

[4]郝福锦.新经济下的工业企业成本管理的策略研究[J]. 科技和产业, 2009,(04)

[5]曹惠芳.企业成本管理浅谈[J]. 财会通讯, 2009,(S1)

[6]刘宏.工业企业成本计算方法的选择[J]. 现代商业, 2010,(11)

[7]王广荣.浅谈工业企业成本管理[J]. 陕西煤炭, 2009,(03)

[8]张晓兰.如何做好工业企业成本管理基础工作[J]. 审计月刊, 2010,(05)

工业企业成本计划管理 篇6

摘要:物资管理成本在工业企业成本中占很大比例,根据工业企业经营的特点,通过使用先进的物资管理理念、方法、制度、手段来降低物资管理成本,对于降低企业产品成本、加快资金周转、提高经济效益、提高企业竞争力有很重要的意义。本文根据工业企业的生产特点分析降低工业企业物资管理成本的意义和途径以及存在的问题并得出相关结论。

关键词:工业企业;物资管理成本;意义;途径

由于工业企业主要是生产性企业,降低生产成本成为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主要途径。工业企业产品生产成本主要由以下要素构成的:原材料、材料、燃料和动力;工资;固定资产折旧费;管理费用。根据统计工业企业直接材料占总成本的70%左右。所以,加强物资管理也成为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成为工业企业的“第三利润源泉”。

一、降低工业企业物资管理成本的意义

物资管理是工业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保证工业企业生产和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环节。工业企业物资管理是指对企业生产过程中所需各种物资的计划、采购、运输、仓储、保管、使用等进行计划、组织和控制,合理解决物资供需之间存在的时间、空间、数量、品种、价格以及质量等方面的矛盾, 衔接好生产各个环节, 确保生产顺利进行, 实现物流合理化和效益最大化。降低物资管理成本,就是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生产同量的产品,尽量用更少的耗费,这意味着花费同量的成本,就可以生产出更多的产品。降低工业企业物资管理成本的意义具体表现在:

1.降低物资管理成本可以提高工业企业的经济效益

在加工工业产品成本构成中,原材料和燃料等物质消耗占总成本支出的70%以上。原材料、燃料消耗大,浪费大,是我国工业生产中普遍存在的一个突出而严重的问题。所以物资管理成本控制是工业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根本途径。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降低成本都可以增加利润,如果忽略了工业企业的物资管理成本控制,而只注重产品质量,企业则陷入成本过高低利润甚至负利润的处境,企业目标的实现更是无从说起。因此,对于工业企业来说,物资管理成本控制应作为日常管理的重要内容,不断探索降低成本途径。

2.降低物资管理成本可以减少企业资金占用,加快资金周转,提高企业的资金利用率

只有有效管理与控制生产物资,才能实现“库存成本低、资金周转快、物资供应好”的目标,同时也可以避免企业出现资金短缺和债务过多。

3.降低物资管理成本可以使企业的产品定价更具灵活性,从而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市场竞争愈演愈烈,工业企业的利润空间越来越有限。在这种环境下,降低物资管理成本可以使工业企业产品在同质量的情况下,根据市场价格来灵活制定价格,因为企业生产产品的成本比较低,企业制定价格的空间比较大和灵活。在产品市场上,价格是竞争的一个很重要工具,谁在市场上抓住了这个有利的工具,就在市场上具有了竞争力。

二、工业企业物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物资管理观念落后

很多企业仍将物资管理成本管理的范围局限于企业内部甚至只包括生产过程,而忽略了物资管理的其他环节,没有积极吸取已经产生的新的管理方法、手段和制度。这些落后的观念已经不能适应竞争日益激烈的经济环境。

2.缺乏物资采购计划

有些人认为物资采购计划没用了,淡漠了物资采购计划工作,有的干脆不再编制物资平衡计划。这样就不能全面正确地确定所需材料的数量、额度及时间,同时资金的使用就失去了平衡。

3.物资采购成本高

由于物资采购没有科学合理的计划、采购人员的素质、客户之间的交易成本比较高尤其有时还涉及到企业采购人员的灰色收入,增加了企业的采购成本。

4.缺乏现代化物资管理手段及专门的成本管理机构

目前我国的工业企业基本进入了会计电算化阶段,但许多企业仅用总账模块,其他成本管理模块应用程度不高,没有能够真正对成本的归集和分配进行精确核算,综合分析。这势必制约着企业成本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同时许多企业都没有设立专门的成本管理会计机构,不能提供有关成本管理的数据,对企业决策起不了多大作用。

三、降低工业企业物资管理成本的途径

工业企业要提高经济效益,就必须加强物资管理成本控制,不断探索降低成本的途径,这将是工业企业提供经济效益的重要环节,这也同时说明了物资管理成本在工业企业中的重要地位。在物资管理工作中,物资管理的中心问题就是要做到物资供应好、周转快、消耗低、费用省,并保证企业生产经营持续有效地进行,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工业企业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来降低其成本。

1.建立物资管理整体优化的观念

工业企业的物资管理并不是单纯指企业的物资仓储、保管、使用,还包括物资计划、采购、运输。物资管理人员应建立物资管理整体优化的概念,即以系统观念从企业管理整体优化的角度出发,按现代化管理要求,对物资管理诸体系、诸要素、诸环节,从物资决策资源、计划、定额、采购供应、质量管理、合同管理、财务管理等全过程的要素进行合理配置和有效控制,从而最大限度的发挥物资管理的整体功能,获得最佳的物资管理综合效益,降低成本,保障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

2.做好物资采购计划

在生产经营管理工作中,每月生产部门必须按照生产任务、消耗定额来测算各种材料物资的需要量,按照规定的时间、审批程序上报物资采购部门。物资采购部门从生产计划、消耗定额、合理储备量等基础工作做起,着重物资需要量与采购量的标准与平衡,准确、及时、全面地编制物资采购计划,完善信息工作,快速掌握所需物资的质量标准、数量、价格等情况。

3.采取各项措施降低物资采购成本

企业要想提高经济效益,很重要的一点就是降低物资采购成本。企业应该比质、比价、比运距,努力降低采购成本,尽可能减少储运损耗。可以通过完善采购制度、确定采购价格、优选供应厂商、严把计划审批关、进行网上采购、施行专家采购、实行招标采购、加强入库检查等各项措施降低采购成本。

4.加强仓储部门的管理

对企业来说,库存不是资产,而是负债。企业要提高经济效益,就要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管理好自己的库存。仓储部门要做好以下工作:(1)仓储部门按物资验收规程做好接运和物资验收;(2)保管和保养好仓库物资;(3)面向生产线定额发放;(4)提高仓库管理水平,减少支出,做好修旧利废;(5)做好库内物资的清仓、盘点、统计报表和物资储备分析工作;(6)做到账、卡、物三对照,严格领发料手续。要把企业的采购与仓储部门分开,仓储部门要监督使用单位乱报计划现象,堵塞无政府现象。降低库存、合理储备,提高物资周转率,以强化企业的竞争力。

5.建立物资管理信息系统

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工业企业集中管理物资也要运用相应的高新技术。可以在企业内建立计算机物资管理信息系统。在物资系统内部实现物资原始数据的录入、处理、储存和输出,完成物资的计划管理、仓库管理和统计分析、物资系统外部通过接口与信息系统的其他子系统连接,实现数据共享。网络化管理可以发挥巨大的能动作用,对物资的各个流程管理环节起到成本控制的目的。可以供系统内计划管理使用,实现物资供需平衡计算,提供物资管理方面信息,辅助企业领导决策,加强物资使用监督和财务监督,提高物资管理水平。

6.搞好物资消耗定额的管理,降低单位产品的物资消耗

制定和执行先进合理的物资消耗定额,对于加强企业计划管理,节资降耗, 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有着重要作用。在物资管理工作中,一定要做好供、用、省三个字,通过正确制定和贯彻各种物资消耗定额,实行集中发料和限额发料,提高物资的利用效率和降低单位产品的物资消耗。

四、结论

物资管理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生产、技术、财务、劳务和运输等多方面的经营活动和经济效益;加强物资管理,对于降低成本、加速资金周转、增强企业盈利、提高企业竞争力、促进企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工业企业要不断更新物资管理观念、完善物资管理制度、创新物资管理手段来降低企业的物资管理成本,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王洪涛 葛伯华:推行物资管理整体优化提高经济效益[J].2004(4):59.

[2]王广荣:浅谈工业企业成本管理[J].山西煤炭,2009(3):115-116.

我国工业企业成本管理现状及其反思 篇7

关键词:成本管理,现状,工业企业,反思

一、引言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的明显加快与不断深入, 我国工业企业面临的经济形势日益严峻化, 尤其是要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加之我国现有的市场经济体制仍然不够完善与健全, 一旦工业企业走向世界舞台, 将面临着巨大的竞争压力, 因为国际市场是完全自由的市场环境。那么, 为了积极应对这种新的经济形势, 工业企业必须做好自己的成本管理工作。因此, 工业企业必须改变成本管理现状, 找出其中存在的各种问题, 并努力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来进行应对, 从对这些问题的反思中找到合适的解决办法, 从而切实提升工业企业成本管理的水平与质量, 让工业企业在全面有效的成本管理之下, 进一步提升自己的市场竞争力。

二、我国工业企业成本管理现状及问题分析

工业企业的成本主要包括原材料、燃料、固定资产折旧、管理费用以及工资等, 那么, 工业企业成本管理就是指对这些费用进行科学管理与有效控制的过程, 它需要工业企业对这些费用所涉及到成本进行大胆的预测与仔细的考察分析, 逐步让工业企业减少成本投入, 获得最大化的经济回报。但是, 由于多个方面的因素影响与制约, 我国工业企业成本管理现状并不是令人满意, 还有不少问题存在。具体分析如下:

1. 会计核算体系较为陈旧落后

我国科学技术发展较为迅猛, 但是, 工业企业的会计核算方法却并没有能够及时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因此, 它也无法满足现代化企业发展的要求, 从而使得工业企业的成本会计核算工作显得较为滞后, 很多时候仍然停留在那种传统报账型的会计核算方法上, 并没有能够从较为先进的方面来考虑使用更为合适的会计核算方法, 这就造成了工业企业成本管理工作方面的巨大损失, 尤其是在当前计算机技术已经在某些方面切实的参与到了会计核算工作中去了, 工业企业却没有制定出相应的会计核算方法;

2. 缺乏系统完整的科学管理体系

工业企业现有的成本管理工作基本上拥有这么四个方面的基本职能, 即成本预测、成本控制、成本考核和成本分析。但是, 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 我国不少工业企业的成本管理工作过程中, 仅仅采用编制计划进行控制, 从而忽视了成本中的事中控制与成本的事后审核工作, 一旦出现问题很难采取较为及时有效的应对措施, 这样就造成了工业企业成本控制与执行过程中可行性大打折扣, 无法完成预期目标;

3. 范畴过窄, 责任不够明确

我国工业企业的成本管理的范畴较为窄小, 这是由于受到了传统计划经济观念的影响, 没有完全摆脱掉那种只重视制造成本而忽视设计成本与市场成本的控制与管理理念, 从而使得工业企业的成本管理方法已经无法适应当前经济社会的发展要求, 容易造成工业企业投资决策以及生产决策的失误。事实上, 工业企业的成本核算在这样的成本管理之下, 显得信息失真较为严重, 无法为企业提供更为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 加之成本管理方面的责任机制不够明朗化, 从而使得工业企业的成本管理现状中问题重重, 不仅容易造成成本管理的失控, 还容易导致各个部门之间的责任不清等。

三、我国工业企业成本管理的反思与相应解决措施

我国工业企业成本管理中存在不少问题, 例如成本会计核算落后, 缺乏工业企业特征的成本管理系统, 成本管理责权利分工不明确等。因此, 我国工业企业必须尽快加强自身的成本管理工作。事实上, 工业企业加强成本管理工作有着积极的意义, 不但能给工业企业提供更加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价格流出充足的空间, 更加有利于工业企业维持自己的利润水平, 也是促进工业企业“走出去”的基础所在。那么, 这就需要我们对工业企业成本管理工作进行深入的反思, 并采取积极有效的解决措施。具体阐述如下:

1. 提高成本管理人员的管理意识

工业企业的成本管理工作中, 一些问题主要是由于财务管理人员的成本管理意识并不是很强, 尤其是并没有能够形成企业上下一致的全员性成本控制意识。因此, 工业企业如果要想搞好自身的成本管理工作, 就应该进一步加强全体人员的成本管理意识, 实施全员性的成本管理工作。这就是说工业企业应该要认真解决企业中的一些领导者以及相关工程技术人员对于规划与设计成本方面的认识不清的问题, 要通过此问题的解决来切实强化他们的成本管理意识, 让他们综合考虑到工业企业的实际经济利益, 向所有员工宣传并培训成本管理方面的知识, 在提高他们成本管理意识的同时, 充分调动并发挥出他们应有的工作积极性与主动性;

2. 采取科学合理的成本管理方法

工业企业应该改变传统的成本管理方法, 而是应该运用现代化的管理理论来指导自己进行成本管理工作。这就需要工业企业尽快适应现代化的市场经济条件, 把成本管理工作从原来那种局限于产品生产过程的管理工作扩展到对产品的市场需求分析以及相关技术的发展形势等方面来, 要做到更为全面的成本管理, 可以运用现代化的信息化管理理念来进行指导, 利用计算机技术来进行成本管理。事实上, 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 工业企业的成本管理应该采取的科学方法就是要建立自己的信息化管理系统, 要以计算机为基础进行成本管理, 建立会计电算化系统, 要对相关的财务管理人员进行信息化成本管理方面的培训与指导, 让他们站在一个更高的角度来对成本管理获得一个全新的认识。此外, 工业企业还应该开发出合适自己的成本管理财务软件, 更好的推动自身成本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并取得相应的管理效果;

3. 推行并完善预算与责任会计相结合

根据现代责任会计的管理原理进行会计核算, 要建立一个针对分工负责的相关经济业务的核算与考评内部控制系统, 要让整个企业内部的责任会计具有职责清晰、业绩量化、权责对等、便于考核的优势, 让工业企业的财务预算中所涉及到的各项费用能够在可控范围之内, 并按照责任会计的相关要求转化为内部责任预算, 还要把这些都分解到各个部门与基层单位中去, 不仅可以减少核算人员的工作量, 还可以大大提高会计核算的工作效率, 有利于把财务会计核算与责任会计核算进行有机的结合, 并根据相关的核算结果进行相应的考评。此外, 工业企业还应该建立健全责任成本制度, 要对该制度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 对财务管理人员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培训, 并实施严格的规章制度, 明确各个部门与相关人员的经济责任, 促进企业成本责任制度的完善, 推动工业企业的更好发展;

4. 提高工业企业资金的使用效率

不少工业企业在资金使用方面并没有收到良好的经济效果, 这是因为它们在资金使用上面并没有充分考虑到资金使用的效率问题。因此, 工业企业应该严格计算资金的投入产出比, 要对资金的投入状况进行严密的筹划, 保障企业资金的顺畅流通。那么, 这就需要工业企业尽快加强自身的资金管理能力, 采取科学的成本管理模式, 进行综合性的筹划, 保障企业生产出来的产品占用的资金较少, 努力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这就是说, 工业企业应该创新自己的成本核算方法, 让企业成本管理中所涉及的各项成本费用能够得到切实有效的管理与控制, 尽可能的减少成本费用支出, 并把它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 从而切实保证工业企业成本管理的高效益。

参考文献

[1]郝福锦.新经济下的工业企业成本管理的策略研究[J].科技和产业, 2009, (4) :47-49.

[2]周海祥.论现代企业成本的战略管理[J].财税与会计, 2000, (11) :28-29.

工业企业成本管理的问题及对策 篇8

从目前我国工业企业的整体情况来看, 企业发展呈现平稳上升趋势, 但同时工业行业的竞争也非常激烈, 许多工业企业的利润空间被不断压缩, 为了确保工业企业利润值不受到较大影响, 实现发展的持续性, 工业企业的成本控制就成为关键问题。要从提升成本控制效能入手来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确保企业的经济效益稳定增长。但我国市场经济的大环境尚不完善, 存有许多难以在短期解决的现实问题, 这使得工业企业的国际竞争力被弱化。

工业企业的成本管理, 即是借助于一些管理策略来对企业所消耗的成本实施具体分析, 并尽量减少成本耗用值。这里所指的工业企业的消耗成本种类很多, 例如各种原材料、燃料、资产折旧、人工费用和管理费用等。

二、当前我国工业企业在成本管理方面的现实问题

我国工业企业成本管理总体效能较差, 具体问题总结如下。

(一) 成本管理理念缺乏先进性和科学性

当前我国工业企业的管理者并不具备科学的成本管理意识, 按照他们的理解, 企业要控制成本, 就是要降低成本费用额度, 而实际上成本管理涉及到企业生产和营销的各个环节, 其最终目的是在确保企业产品质量不变的前提下压缩成本支出, 即实现成本低耗、质量稳定、效益增加。正是由于科学的成本管理理念没有在工业企业中得到普及, 因此人们为了减少成本支出, 就会人为降低成本耗用, 或是减少和压缩产品生产工序, 而这种成本控制方法影响了产品质量, 对企业发展不利。

(二) 成本核算方式较为粗放

目前国际经济形势不断变化, 而我国工业企业对于成本的核算方法仍缺乏改进, 因而一旦企业开始进入国际市场, 就会由于核算方法的差异而影响到其发展。究其原因, 是因为我国长期实施计划经济体制, 由此而使得许多工业企业尽管已经进入了市场经济时代, 但在成本核算上仍沿循旧有方法, 而没有考虑到外在市场环境的变化, 或是对这些变化反应迟钝, 成本核算人员的工作方法较为落后。同时目前由于实施了电子账务操作系统, 企业各种会计财务信息能够在各部门中迅速流转, 而工业企业传统的成本计量方法与信息要求标准不符, 因而企业财务数据滞后, 对财务信息的分析利用较少。

(三) 企业的成本管理体系不够规范

一般来说, 工业企业的成本管理工作包括企业的成本测算、成本管控、成本考核和成本使用分析等四个方面, 但是许多工业企业仅将重点放到成本的预算上, 而没有针对预算方案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 这就使得成本数据的计算不够翔实。同时我国大部分工业企业中都没有设立专职的成本管控机构, 只能依靠财务报表来获取成本管理信息, 因而成本管理和相关控制措施的数据支撑不足, 这就使得工业企业无法对成本使用情况进行深入分析, 因而造成了成本管理信息失真。

三、如何提高工业企业的成本管理效能

由上述分析可知, 成本管理问题已经成为工业企业发展的最大掣肘之一, 也可以说成本管理效能的提升, 直接关系着工业企业的持续成长。同时也应当明确, 成本管理问题是实现企业现代化的必然要求。要解决工业企业的成本管理问题, 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 工业企业的管理者应当具有先进的成本管理理念

工业企业的管理者, 如果缺乏对成本管理的重视, 或是没有准确理解成本管理的要求, 并以科学的成本管理思想来指导个人管理行为, 则企业的成本管理工作很难取得实效。因此目前必须解决工业企业管理者的思想认识问题, 尤其是我国许多垄断性工业行业的企业领导者, 还有经济效益比较理想的企业管理者, 都没有给予成本管理应有的重视。按照他们的理解, 将精力用于成本管理并不能取得很大成绩, 还不如用在提高销售额上, 这种想法是非常片面的。要在企业内部营造一种人人都是成本控制责任人的氛围, 无论是产品生产还是营销的任何环节, 都与成本管理是密不可分的, 同时要通过各种技能培训活动来使企业员工了解如何在个人行为中控制成本, 以及控制措施如何执行等。

(二) 进一步完善当前工业企业的成本管理方法

由于我国工业企业整体管理水准不高, 因此成本控制措施很难取得实效, 尤其是没有达到当前市场经济对于企业成本的设定标准。要解决这一问题, 工业企业必须对原本落后的成本管理方法进行改良, 要实现成本管理的信息化和科学化, 并借助于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来提高成本管理效能, 设立能够覆盖到所有生产和营销流程的成本管理网络。当前信息时代背景下, 工业企业的成本管理必须以企业内部的各种生产和营销信息为支撑, 不同业务部门之间的信息要能够自由快速传递, 从而减少企业的运行成本, 拓宽利润空间。工业企业应当结合自身发展实际, 研究建立较为完整的成本信息管理系统, 能够更加全面和准确的分析企业材料物资消耗、发生的费用和付出的人力等, 实现企业内部的自我协调运作。

(三) 制定严密规范的企业成本管理体系

工业企业成本控制工作的效能如何, 其关键在于其是否设立了与市场经济要求和自身发展相一致的成本管理体系, 各项成本管理措施是否按照要求落实, 职责是否履行到位。工业企业中影响总体成本的工作很多, 例如技术研发, 材料采购, 物资保管等, 应当针对不同的工作类型设定相应的成本管理制度。首先针对企业的技术研发工作, 应当结合市场需求和企业自身的预期发展来设立研发部门, 研发人员应当广泛收集客户对于产品的要求, 并依照市场变化趋势来推出产品, 技术研发和产品更新应当考虑到市场接受程度, 这样才能够使产品在市场上获得更大的占有率。第二是针对企业的材料采购工作, 企业应当实行公开招标, 并将其设立为长期执行的制度。工业企业成本费用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就是原材料的支出, 因此可以借助于公开招标的方式尽量压缩产品购买价格。第三是对于物资的保管和使用要设立严格的管理制度, 对于物资产品如何入库、不同类型的物资以哪种方式保存、出库时的领用程序如何等要详细明确, 以这些制度来引导工业企业中员工的成本管理行为, 只有确保制度具有严密性、规范性和执行力, 才能够实现成本管理的有效性, 最大限度的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四、结语

总而言之, 工业企业的成本管理工作不是一蹴而就的, 也不是通过一项或是几项制度的制定和实施就能够完成的, 而是涉及到企业生产和营销的各个环节。从这个角度来说, 工业企业应当在内部设立专职的成本管理人员, 为成本管理工作提供人力保障, 同时要使企业的所有员工都成为成本管理的主体, 要实现成本的自我管理、自我控制, 要不断对工业企业的成本核算方式进行完善, 使有限的资金得到更大的利用, 逐步实现企业成本管理的长期性和完整性, 要确保成本控制网络对于企业的全面覆盖, 既要确保产品数量和质量不受损失, 也要尽量压缩成本费用额度, 并借助于现代化的信息操作系统来管理企业, 核算企业成本, 实现开源与节流的目的。

摘要:目前我国工业企业所面临的行业竞争压力越来越大, 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 就必须高度重视企业的成本控制管理工作, 削减不必要的成本支出, 最大限度地扩展企业利润空间。文章首先分析了我国工业企业成本管理中的缺失之处, 并对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提高成本控制管理效能提出了针对性的措施。

关键词:工业企业,成本管理,问题,措施

参考文献

[1]苏利秋.工业企业成本管理问题与对策[J].中国连锁, 2013, (11) .

[2]陈瑾.我国工业企业成本管理现状及其反思[J].企业改革与管理, 2014, (7) .

循环经济下工业企业环境成本管理 篇9

1 环境成本的定义及识别

1.1 环境成本的定义

联合国国际会计和报告标准政府间专家工作组第15次会议通过的《环境会计和报告的立场公告》定义环境成本为:为管理企业活动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而采取的或被要求采取的措施的成本,以及企业因执行环境目标和要求所付出的其他成本。由此定义不难看出:1)企业具有不可推卸的环保责任;2)将企业对环境造成影响的治理费用和预防措施开支列为核算对象;3)环境成本的管理目标应有助于实现环境目标。

1.2 环境成本的识别

环境成本的识别可为有效地进行环境成本管理打下坚实基础,识别的形式包括:法规性识别和自主性识别。法规性识别指:国家为强制企业达到国家规定的环境保护标准而进行的环境成本识别。自主性识别指:企业为达到自身确定的环保目标而进行的成本识别。环境成本可分为:

1)环境保护成本:指企业为了保护环境,减少企业经济损失而防止产生污染物或废物的成本,包括:选择供应商的成本、治污设备的评价和购买成本,为减少或消除污染物而对产品进行生态设计的成本、环境风险评估成本、环境影响研究成本、员工培训成本、环境成本管理系统的设计成本等。

2)环境检测成本:指由于制订各项关于环境成本的控制指标和监督、检测企业的产品、流程或其他作业是否符合相应的环境标准而发生的成本,包括:环境成本管理指标的设计成本、污染物测试成本、供应商环境业绩的监测成本等。

3)环境内部失败成本:指在污染物或废物产生之后且排放到环境之前,通过操作及维护治理污染的设备,从废物中提炼有利用价值的物料所发生的成本,包括:污染控制设备的运行成本、有毒物质的处置成本、废弃物的回收成本及获得排放许可证的成本等。企业管理该成本的目的是:消除或减少污染物、废物,使其不被排放到环境中,或使其符合一定的环保标准后才被排放。

4)环境外部失败成本:指在污染物或废物排放到环境之后所发生的成本。包括:已实现的成本和未实现的成本。已实现的环境外部失败成本是由企业造成并由企业自行负担的成本。例如,治理受污染河流的费用、清理油料泄漏的残余的费用、由于污染环境而遭受的罚款和对其他主体的赔偿以及由于破坏环境和影响企业形象导致销售的损失等。未实现的环境外部失败成本(社会成本)是由企业造成,但由企业以外的主体负担的成本。这种成本可能导致环境质量的下降或使其他主体的财富或福利受到不利影响,如污染空气而使他人生病的治疗费用、由于废物排放导致生态系统所受到的破坏性损失等。

在上述四大类环境成本中,环境外部失败成本越大,就越损害企业的经济利益和破坏企业的形象、声誉。如果企业能够采取较为合理的环境成本管理措施,通过投入相应的财力、人力和物力,从而使环境保护成本和环境检测成本有所增加,则环境外部失败成本就会相应下降。

2 环境成本的计量

环境成本的计量是环境成本管理周期的重要一环,也是衡量员工环境成本管理绩效的关键因素。主要有两个计量环境成本的参数:①总的环境负荷(Environmental Loads,EL )。环境负荷是指企业由于保护环境方面的不足而带来的不利于人类健康的影响因素之和。EL可由环境成本管理周期中的清单分析获得;②单位经济损失(Unit Environmental Cost,UEC)。可运用影子价格的原理来分析:把采用最佳管理策略削减某种有不良影响的环境成本的机会收益,看作是对有不良影响的环境成本未加控制而造成经济损失的估计。例如,可把采用最佳环境成本管理方法回收1 t SO2所带来的经济收益,看作是随意排放1 t SO2所造成的经济损失。环境成本可通过“破坏函数”加以量化。

环境成本(EC)的计算公式为

EC=i=1n(ELi×UECi).(1)

式中:ELi为某种环境负荷量;UECi为该种负荷的单位损失;i为环境负荷种类。

由于环境负荷多种多样,某种环境负荷的单位损失受多种因素影响,如企业的地理位置等,所以上述公式所计算的环境成本只能是近似值。在对不同环境负荷进行分析比较时,应注意可比性。由上述公式计算所得的产品环境成本,虽然不够精确,但对于工业企业进行产品环境成本管理及管理绩效的评估还是有参考价值的。

3 环境会计中对环境成本的账务处理

环境会计(Environmental Accounting)又称为绿色会计,是把企业看作是一个社会性组织,从环境影响角度加以考虑,运用会计学的基本原理与方法,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以有关环境法规为依据,确认、核算及记录企业与环境有关的经济活动,包括污染预防、治理的成本与费用等。

联合国国际会计和报告标准政府间专家工作组认为:当环境成本直接或间接地与流入企业的经济利益有关时,应将其资本化。否则,应按费用计入损益。具体分析得出,当环境成本符合下述条件之一时可以资本化:1)延长企业拥有资产的寿命,改善其安全性或提高其效率的成本;2)减少或防止由以前经营活动引起但尚未出现的环境外部失败成本以及由未来经营活动所引起的环境外部失败成本。环境成本的核算可采用历史成本、现行价值与可变净现值等。

另外,与产品生产具有直接联系且能够分清的环境支出则记入产品成本;对于与产品生产具有直接联系但不容易分清的分配记入;对于与产品生产没有直接联系的则记入当期损益。在生产成本下可设置“自然资源”明细科目,记录企业生产所耗费的自然资源,如木材及水资源等。并以此作为环境成本管理的客观数据,剖析企业的虚增利润。

账户的设置可从会计等式的角度考虑。①可设置“环境资产”、“绿色固定资产”、“绿色无形资产”等账户,例如,购置或建造治污设备时,可借记“绿色固定资产”,贷记“绿色在建工程”、“银行存款”等科目;②可设环境负债相关账户。例如,当与环境有关的将来可能支付的费用,能够被合理且可靠地计量时,借记“环境损害费用”,贷记“应付环境费用”;③在所有者权益中,加设环境资本。

4 环境成本管理的含义及目标

4.1 环境成本管理的含义

环境成本管理是指在保护环境前提下,对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所发生的环境成本,根据环保法律和企业制订环保目标,有组织、有系统地进行识别、分析、计量、核算、记录、控制等一系列的科学管理工作。由此看来,环境成本管理并非是对环境成本规模的简单压缩,而是着眼于以环境因素的改善促进工业企业长远发展。企业产生环境保护成本是为了取得相应的经济效益,这也是企业进行环境成本管理的源动力。

4.2 环境成本管理的目标

工业企业进行环境成本管理的目标是实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及社会效益的三效合一。可分别从三方面来看:①企业盈利:工业企业管理环境内、外部失败成本的发生,可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并赢得可观的经济效益;②环境效益:以环境负荷降低为表现。工业企业可按照环境资源流转平衡原理来管理环境成本,谋求环境成本降低和环境负荷减少的协调;③社会效益:国家运用经济手段使工业企业外部环境成本内部化,促使企业采取相应管理措施来减少有害环境成本的发生,从根本上解决污染环境问题,为国家节约大笔资金。

5 环境成本管理的方法

5.1 产品生命周期法

传统的产品生命周期指产品从产生到消亡的过程,忽略了输入端和输出端,产生的废弃物直接被排放或是当作垃圾扔掉,增加了环境负荷。通常,工业企业的管理者也只采用“先污染,后治理”的环境成本事后管理法,由于这时大量的生产废弃物已经产生,所以,单独进行环境成本的事后管理只能消极地降低副作用。总之,传统环境成本管理方法的效果不明显,已经不适合工业企业的发展需要。

因此,可将传统的产品生命周期“从摇篮到坟墓”拓展为“从摇篮到再生”。运用产品生命周期法管理环境成本的首要任务是:以全局的观念,探索、设计出较为全面的且能保证企业清洁生产的管理流程,在总体范围内有效控制环境成本的发生。企业的清洁生产指从生态经济系统的整体优化出发,对物质转化的全过程不断采取战略性、综合性及预防性措施,以提高物料和能源的利用率,减少或消除污染物的生成和排放,降低生产活动对资源的过度使用以及对人类和环境造成的风险,实现企业及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产品生命周期法是一种动态的、可循环运用的环境成本管理方法。确立了崭新的产品生命周期后,环境成本的管理活动就可正确地分配到产品生产的各个环节,使得针对环境成本的管理措施趋于完整和高效。另外,在环境成本的管理周期中,工业企业可把管理过程对环境施加的正面、负面影响作较为完整的分析和评估,寻求改进的机会,从而提升企业形象,增强市场竞争力。

5.2 环境影响评估法

工业企业只有恰当地评估出生产过程对环境产生的影响才能更好地进行环境成本管理。环境影响评估法是对一种产品、一种作业加工或一种作业活动给环境施加的影响作全面的评价和估算。大多数情况下,环境负面影响的减少往往与环境成本的降低和产品质量的改进存在密切的联系。通过环境影响评估,可帮助环境成本管理人员完善管理方案、明确环境成本管理的重点。环境影响评估法是进行产品环境成本管理的有益工具,它的运用可揭示产品的环境性能,辅助改进产品的设计、生产工艺流程。环境影响评估人员要对企业的环境成本管理现状、生产运行情况、废物产生量与治理程度等进行调查、分析、评估,指出环境成本管理措施的优点与不足,提出改进建议。

进行环境影响评估可设立近期、中远期目标。近期目标:现场观测企业治理“三废”的能力、检验企业排污的标准并与国家标准及国内外的同类企业作比较,分析与评估差距。除了现场观测之外,还可查阅生产记录和财务报表,向企业其它部门和专家咨询。中远期目标:评价、估算企业的竞争力提升程度、企业形象的改善程度等。进行评估的人员要熟练掌握相关的环保法规制度。环境影响评估法可分为四个步骤:

①定义评估目的和范围:规定在环境成本管理周期中进行环境影响评估的总体目标、所涉及的产品、人员、数据等。②列出分析清单:环境成本的管理周期是由一系列相互关联的生产过程和环境成本管理措施组成的。清单分析是将管理周期中,各个环节对环境的影响情况列出清单,进行全面或重点分析。③分析评估可控性:针对清单上列出的各种环境影响,进行利、弊分类。对于有利的方面,评估其可持续性;对不利的方面,评估其可改进性、可完善性,这也是比较困难的一步,它包括科学的分析和谨慎的预测,同时,也需要各部门的协调、配合。④提出管理建议:将清单分析与评估结果整理、归纳,形成结论与建议。明确环境成本管理周期中影响环境的重大因素,提供管理依据。

6 环境成本的最佳管理程度

如何才能达到恰当的环境成本管理程度,可通过对四类环境成本(环境保护成本、环境检测成本、环境内部失败成本、环境外部失败成本)的变化趋势进行分析,找出影响环境成本管理效果的关键因素。通过对积累、记录的历年实际发生的环境成本的数据的整理、分析和比较,即可看出各类环境成本之间以及环境成本与环境成本管理程度之间所客观存在的规律,从而使环境成本管理人员对投入多少人力、物力和财力有所把握,确定适宜的管理水平。本文通过环境成本特性曲线模型(见图1)来分析、研究环境成本与环境成本管理程度的内在规律性。

从图1可看出:随着企业对环境成本管理程度的提高,内、外部失败成本由高到低下降;在环境保护成本、环境检测成本提高到与环境内、 外部失败成本相等的过程中, 环境成本的管理程度也有所提高,当环境成本管理程度进一步提高时,环境保护成本和检测成本也进一步增加。两大类环境成本曲线合成的最低点U是环境总成本的最低点,也是企业进行环境成本管理的适宜程度点。分析表明,要提高环境成本的管理效果,必须增加环境保护成本和检测成本的费用,特别是环境保护成本要适当多增加。

把图1加上基本生产成本曲线,如图2所示,尽管环境成本会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发生变化,但基本生产成本在一定条件下可视为定值,故近似用虚线表示。原有的环境总成本加上基本生产成本后构成生产成本。随之,环境成本的最小值(如环境总成本曲线的最低点U所示)加上基本生产成本,即为生产总成本的最小值(如生产成本曲线的最低点H所示),而环境成本管理程度保持不变。U点所对应的就是最佳的环境成本管理程度,即为环境成本最佳管理点。

参考文献

[1]阮渝生.论企业环境成本的管理[J].北方经贸,2004,(7):77.

[2]Stefan Schaltegger.Contemporary Environmental Accounting[J].Green leaf Published limited,2000(3):30.

[3]郭秋红,王海红,黄晓燕.环境成本管理的理念与方法[J].北方经贸,2004(10):53.

[4]李姝.浅谈我国环境会计的计量与报告[J].财务与会计导刊,2004(4):55.

我国工业企业成本管理的现状和对策 篇10

一、我国工业企业进行成本管理的必要性

1. 成本管理是工业企业获取利润的保证

工业企业可以通过提高产品价格、扩大销售规模、减低成本等多种途径增加企业利润,但是产品价格和扩大销售规模都受到市场供求的限制,一旦消费者不接受高定价,则会影响企业原有的获利能力,同时提高售价会引发经销商和供应商相应的提价要求和增加流转税的负担。相比之下,对企业进行成本管理的主动权掌握在企业自己手中,可以通过较少的投入,获得显著收益,同时不会增加企业的经营风险。

2. 成本管理有助于工业企业抵抗内外压力,是企业发展的基础

通过进行成本控制,降低产品成本,才能实现减价扩销,从而保证企业有能力去提高产品质量,防止企业在成本失控的情况下盲目发展、扩大销售量,才能提高企业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求得企业的健康发展。可见成本管理为工业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提供重要保障,成为其抵抗内外部压力的有力武器。

二、我国工业企业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 成本管理观念落后

我国工业企业普遍存在成本观念落后现象,具体表现在对成本管理的目的、范围和手段方面的认识存在偏差:

(1)缺乏成本效益观念

许多工业企业成本管理的目的仅局限于降低成本,较少从成本效益角度对成本进行分析,往往使工业企业陷入单纯为降低成本而进行成本管理的认识偏差之中,将成本管理简单地等同于降低成本,缺乏对产品在市场上实现效益状况的关注。

(2)成本管理范畴过窄

工业企业在成本管理中往往只注重对制造成本的管理,但任何一种产品从引进到销售获利,其发生的成本绝不仅仅只有制造成本,还必须包括设计成本、市场开发成本等,传统的成本管理范畴已远远不能使企业适应市场经济下激烈的竞争环境。同时很多工业企业仅将成本管理的范围局限于企业内部,甚至只包括生产过程,忽略了对上下游企业、竞争者及相关领域发生的成本进行管理。这些都会导致企业在进行生产、经营过程中无法全面、准确衡量企业发生的成本,因而无法有效控制成本,极易导致决策失误。

(3)缺乏现代化管理手段

目前多数工业企业仍主要依靠节约方式降低成本,不能根据成本效益原则,结合世界先进的成本管理方式,如作业成本法、价值链分析法等帮助企业进行高效的成本管理。先进成本管理方法的有效使用离不开现代化信息工具的使用,尽管大量工业企业已实行了会计电算化,但大多仍仅停留在模仿手工核算阶段,无法对成本的归集和分配进行精确核算和综合分析。

2. 成本管理的系统性较差

我国工业企业现阶段使用的成本管理方法大多都是针对单个成本管理阶段,缺乏对各成本管理阶段之间联系的研究,不能形成系统的成本管理方法体系,使成本管理仅局限于企业内部、缺乏战略管理思维,加大了企业成本。

(1)成本计划质量不高

目前我国工业企业大多仅注重获取短期利润,盲目制定或更改成本计划,但对成本计划带来的长期影响关注不够,仅仅关注如何降低成本,忽视了生产前后各阶段成本计划之间的联系和相互影响,也未考虑企业外部环境对成本计划的影响。

(2)成本控制不力

大多企业往往是在产品生产或销售出去之后,当发现产品成本变动幅度过大或成本过高时,才会注意到企业成本管理中存在的不足,因此大多是在事后对成本进行分析评价,进而采取措施来控制成本的。这种事后控制的做法显然无法满足现代成本管理对实时性的要求。

(3)缺乏全面的成本分析和考核机制

工业企业对成本的分析方式往往局限于根据财务报表提供的成本信息进行分析,因此具有明显的滞后性,不能及时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提供成本管理信息,缺乏事前、事中控制;企业未能明确相关部门、相关岗位及人员的权利与责任,往往缺乏对成本管理制度执行情况的有效考核,不能对相关负责人进行有效的激励或奖惩,严重影响了企业执行成本管理的积极性和责任感。

3. 缺少专门的成本管理机构

目前我国工业企业大多并未设立专门的成本管理机构,因此企业相关人员只能从财务报表等途径获取关于产品成本的简单、有限信息,无法获取关于产品成本的具体信息,如关于产品的单位边际成本、边际贡献率等方面的信息,但这些恰恰是在现代产品成本管理中不可或缺的关键指标,只有当企业产品的边际贡献大于零时,继续生产才能给企业带来利润。但按照传统成本管理观念,企业往往只要能销售出商品就会继续生产,但实际的产品边际贡献往往为负值,长此以往企业必会入不敷出。

三、强化我国工业企业成本管理的对策

要改变我国工业企业成本管理水平偏低的现状,需要从战略角度出发,建立以成本管理为中心的运营体系。其主要对策包括以下几点:

1. 创新成本管理观念

(l)树立成本效益观念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工业企业的成本管理不能仅仅局限于降低成本,还必须与企业的整体经济效益相联系,以成本效益观念看待成本及其控制问题,从成本的投入与价值产出之间的对比来分析评价成本投入的必要性,争取以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从而实现成本与收益的配比,争取在企业的承受限度内实现企业收益的增加。

(2)扩展成本管理的范畴

现代工业企业成本管理的范畴不仅包括产品的制造成本,还包括产品的开发设计成本、使用成本等与产品相关的所有企业资源的耗费。可见成本管理应是对企业目标成本进行全面、全过程的控制,该工作不仅仅是会计部门和生产部门的事,应扩展到整个企业,需要实现工业企业各部门之间的密切配合及企业全员的积极参与。

(3)运用现代化信息处理工具、采用先进的成本管理方法

工业企业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积极引入国际先进的成本管理方法,如有选择性地采用作业成本法来进行成本核算,科学准确地计算反映出产品所耗费的成本。通过使用以计算机为中心的信息处理及自动化系统,大力开发电算化软件的管理、控制功能,充分挖掘电算化技术的潜力,在企业电算化管理中形成采购、生产、销售等多模块的综合成本管理信息系统,不仅可以大大降低人工成本,且有助于提高成本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便于企业及时掌握产品的成本信息及市场变化,及时调整生产、经营思路,开发适销对路的新产品,扩大市场份额、提高企业竞争力。

2. 树立战略成本管理思维,提高成本管理的系统性

(1)制定高质量的成本计划

工业企业各部门要想真正实现成本管理目标,必须要制定高质量的成本计划,要求企业各部门严格按照计划执行,充分考虑企业外部环境的变化,从管理角度探索成本降低的途径,避免不必要的生产环节,从源头上降低企业成本,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企业制定成本计划时,应多一些前瞻性的思考,以成本效益观念来看待成本及其控制问题。

(2)提高成本控制力度

工业企业必须在其生产经营全过程中,充分发挥管理会计人员的预测、决策作用,灵活运用不同的成本形态分析方法,加强对企业成本的控制力度。企业应重点从产品的开发与设计、物资采购、产品生产与销售阶段,通过重组生产流程,降低企业成本。企业除全面掌握所设计产品的功能及性能外,还应及时把握产品的市场需求信息,在保证产品设计要求的情况下采用质高价廉的先进材料,在保证市场竞争优势条件下,将产品成本控制在最低水平;工业企业必须通过采用各种有效的方法加强物资进货成本管理;企业应针对产品不同的生命周期采用不同的策略加强成本管理,减少不必要的浪费。

(3)建立有效的成本管理保障措施和激励机制

成本控制措施发挥作用的关键在于其能否得到切实执行,这需要通过建立完善的监督保障体系和激励制度予以保证。工业企业可通过推行责任成本制度、建立多层责任成本控制体系来加强对成本管理实施效果的控制监督,通过将企业内部划分若干成本责任单位、编制责任预算、组织责任核算、提供业绩报告,以便于进行成本考核、落实成本责任、实现责、权、利的统一,增强职工的成本意识,充分发挥不同层次责任成本中心的成本控制优势,从更全面的角度分析和控制成本;企业需要从物质和精神相结合的角度,建立有效的成本控制激励制度,对不同层次人员实施不同的激励措施,实现成本控制责任人员的责、权、利制衡,从而增强成本控制力度,保证成本控制措施的贯彻实施,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

3. 设立专门的成本管理机构

工业企业必须建立专门的成本管理机构,为企业制定具体可行的成本管理计划、保证成本管理计划的实施、对其实施效果进行考核,以达到强化企业内部经营管理、实现最佳经济效益的目标,以保证成本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上一篇:高校辅导员管理的定位下一篇:商业银行市场化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