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警务战略

2024-05-06

农村警务战略(通用6篇)

篇1:农村警务战略

对实施农村警务战略推进派出所警务综合改革的思

考及对策探讨

【摘 要】积极推进农村警务战略的实施,构建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型农村警务机制,对改善农村的治安形势、促进农村和谐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为此,要充分认识新时期农村警务改革所面临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有益于农村警务改革的思路想法,探索一套适合农村警务工作的新模式,为农村警务改革实践提供理论思想。

【关键词】农村警务战略 公安派出所 综合警务

当前,加强农村政权建设是一个重要课题,实施农村警务战略,对巩固执政地位、维护国家长治久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历史意义。实施农村警务战略,将警务从城市移到农村,将警力从机关下沉到田间,正是为我们农业发展、新农村建设保驾护航的迫切需要。有利于整治农村治安乱点,排解大量基层矛盾纠纷,维护好社会治安秩序,推进农村民主法制建设,保护农民合法利益,大力构建公平正义的新农村。受多方面原因制约,公安机关基层基础工作薄弱的状况仍未得到根本扭转,农村警力严重匮乏,农民群众未能享受到该享受的警务服务;农村治安防范流于形式,未形成治安综合治理网络。对当前农村警务建设得到充分的认识,才能

国各地区农村警务建设之间以及与广大群众之间的联系,将会大大加强基层基础工作,促进农村警务建设的发展。

2006年9月19日,公安部正式下发了《关于实施社区和农村警务战略的决定》,在全国大力推进社区和农村警务建设。这是公安部党委适应城市社区和新农村建设,加强公安基层基础工作,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创造良好的治安环境而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公安工作贯彻“打防结合、预防为主、专群结合、依靠群众”方针的重要举措。全国公安机关按照公安部的部署,要求公安机关以实现“发案少、秩序好、社会稳定、群众满意”为目标,逐步建立起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适应的农村警务工作新机制。公安机关全面推进“三基”工程建设,深入实施社区和农村警务战略,努力维护了社区、农村和谐稳定。把实施社区和农村警务战略作为推进“三基”建设的重要载体,迅速采取有力措施,大力推进社区和农村警务建设。各地通过精简机关、整合机构、增加编制等多种途径,进一步推动警力下沉;通过实行“一区一警”或“一区多警”警务模式,重新划分警务区,合理设置警务室,警务室的数量和质量得到明显提高;因地制宜积极探索建立符合当地实际的派出所警务工作机制,确保社区和农村警务工作发挥最大效能。截至2013年底,全国已建成警务室17.4万多个,其中建立社区警务室5.8万个,农村警务室11.6万个,配备社区和驻村民警21万名。广大社区和驻村民警大力开展群众工作,深入了解社情民意,切实加强人口管理,积极组织安全防范,有力地维护辖区稳定,确保一方平安。

近年来,按照公安部的统一部署,各地公安机关逐步建立了与基层派出所实际相适应的农村警务运行机制,公安派出所的基础防范和管理能力有了明显提高,并得到社会各界和群众的理解、支持及认可。但是,各地在推进农村警务室建设的过程中,也遇到不少阻碍、30岁以下127人,31岁至40岁182人,41岁以上131人,平均年龄36岁,中层领导干部平均年龄48岁。

近年来,**县公安局积极推进农社区警务建设,大力实施“警力下沉、警务前移、警民携手、共保平安”的农村警务战略,加强对农村警力的投入,通过做好做强农村社区警务工作工作,使农村社会稳定局面得到明显巩固。以该局城关派出所为例,在四年农村社区警务实践中不断创新、勇于实践,逐步摸索出一条以农村社区警务为切入点推行社会化防范的道路,积累了一些宝贵经验。

一是划区而治,民警入村种起“责任田”。2003年,**县实行撤乡并镇,原大寨乡并入蓝关镇,撤销原大寨派出所,将原大寨派出所管辖的辋川镇划归城关所管辖,城关所的辖区面积由原来的5平方公里增至现在的136平方公里,下辖2镇、44个行政村,8个社区,常住人口9.4万人。派出所共有民警27人,其中所长1人,户籍民警1人,内勤民警2人,巡逻民警1人,刑警中队4人负责办理一般刑事案件,其余18人分为7个责任区,负责责任区警务工作和一般刑事案件及治安案件处理工作。派出所有驻村警务室44个,社区警务室8个,每名责任区民警管理警务室达到2.9个,管辖区人口平均为5222人,还有上升趋势。派出所要求责任区民警至少每周20小时深入所辖责任区开展工作。城关派出所针对辖区面积广,发案情况分布不平衡的现实,在下派10位富有群众工作经验的民警到各警务站开展实有人口管理、纠纷调解、治安信息收集等工作,并要求社区民警将警务区办公室当作“更衣室”,上班时间一律下基层、进社区开展警务工作。每月由所领导对各警务区民警的工作情况进行检查考核,其结果与民警绩效考核成绩挂钩,从而督促社区民警种好自己的“责任田”。城关派出所警务室在硬件建设、警力配备、工作时间等

导,在本村开展纠纷调处、信息收集以及治安巡逻等群防群治工作,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及时报”。同时,按照《企事业单位内部治安保卫条例》,在全镇28家龙头企业内设立巡防队,将综治工作与企业年终评优结合起来,使企业综治站的建立、运作与企业的实际经济利益挂钩,有效督促了各项群防群治工作的落实。警务工作的“平民化”进一步缓解了农村地区警力不足的困境。

二、农村警务战略实施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

通过实施农村警务战略,广大群众深感实施农村警务改革和发展战略是构建平安农村的客观需要,是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必然选择,公安工作自身发展的迫切要求,有利于夯实公安基层,盘活社会治安资源,有利于密切警民关系,树立公安机关良好形象,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我们以**县公安局实施农村警务战略以来的情况看,该局农村警务工作发生了三个变化:

一是警民关系进一步密切。农村警务战略实施后,缩短了基层民警出警的时间,使公安机关对犯罪活动快速反应的能力和工作效率大大提高了,缩短办案时间,减少案件发生的空间。农民群众对于农村的治安满意度显著提高,增强了他们的安全感,使人民警察的形象得到进一步提高,密切公安机关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促进党执政能力的提高和执政基础的巩固。

二是打防水平进一步提升。实施农村警务发展战略,把警务工作的触角真正延伸到农村各个基层单位,消除社会管理的真空和社会治安防范死角,对各种违法犯罪活动实施精确的打击,最大限度的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进一步夯实公安基层的基础工作,充分调动广大

强、素质较低、工作积极性不高。当前,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步伐的加快,国家经济不断地发展提高,农村的经济也得到快速的发展,城乡之间人口流动的不断加剧及对外交往的逐渐增多,农村地区的各类治安问题也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不少基层民警现有的知识已经趋于老化或者不尽合理,加上没有完善相应的培训机制,使得知识无法得到有效地更新,难以适应农村警务建设和日益发展的农村治安形势对民警能力素质的要求。而且更值得我们重视的是,旧有的警务体制造成各类专项行动交叉重复,占用大量的时间,极大浪费警力资源,使得民警缺乏足够时间深入群众,开展群众工作。

二是“警力不足”问题比较突出。当前,基层警力严重不足,以及配置上的不合理,仍旧是困扰派出所和农村警务建设的一个现实问题。根据警务室规范化建设要求,我县应建成520个农村警务室,中心警务室84个,社区警务室8个,虽然在2007年全部建成,但是到现在实际运行的不到90个,运行良好的主要是城区的8个社区警务室和14个派出所辖区的84个中心警务室,其余的警务室实际大部分处于空置状态,实际运行时间不足要求的50%。全县14个派出所,每所平均只有4--5名责任区民警,负责查破案件、群众求助、基础信息采集等辖区所有事务工作,警力不足又使“一村一室”、“一室一警”为主的警务模式无从实现。如果警务室建设的警力问题长期得不到有效解决,农村警务室建设的深化将无从谈起,甚至连维持现状都将困难。另一方面,农村基层民警的个体素质参差不齐,群防群治力量薄弱,专项斗争、非警务活动占用大量时间和警力资源,使得农村警力的配置上更是捉襟见肘。一些乡镇政府部门在行政工作中遇到困难或者是解决问题时受到阻力和障碍,如违章建筑拆除、工程建造纠纷、计划生育罚款、征地拆迁等问题时,不是从自身工作中找原因和认真细致的做思想动员工作,而是常常把这些棘手的问题推给公安

制,农村警务经费的保障渠道不通畅,更是目前农村警务改革与发展的一道难题。

四是“运行不畅”问题亟待破解。**县公安局在推开警室(社区)建设中,为构建规范、高效的工作运行机制,确保警务区民警有足够的时间下警务区开展基础工作,明确规定警务区民警除参加所内值班、会议、学习外,每周均要在警务区开展防范、管理、服务工作2日。同时制定了具体的工作规范,明确警务区民警工作职责,规范警务区警务工作内容。在运作机制上要求推行弹性工作制。但是,由于警力保障上的严重不足,过多的专项斗争和非警务活动的影响,应付各类检查、考核而对正常工作的牵制,都直接或间接地造成派出所职能的泛化和自主实战功能的日益萎缩,警务区民警工作的主动性、创造性得不到充分发挥,使得警务室建设难以深入,警务区工作要求、制度和措施难以落实,警务区警务工作的效果难以提升。在警务区警务具体运作中,突出表现为“重形式、轻内容,重硬件、轻软件”;因缺少调查、分析和可行性研究,使一些工作措施缺乏针对性、实效性,与实际情况相脱节;因缺少创新意识,工作中因循守旧、照抄照搬,搞形式主义。警务室建立之初对群众的承诺,因警务保障、运作机制等问题的影响而难以实现,使得部分干部群众对警务区工作产生失望和不满情绪,认为警务室是派出所搞的形象工程,而对派出所开展警务区工作不理解、不支持。

五是“考核激励”措施还不到位。实施农村警务体制改革的最终目标是“发案少、秩序好、社会稳定、群众满意”,为确保这个目标的实现,在推进农村警务建设的过程中,科学、合理的考核激励机制必须及时跟上,并发挥其重要的导向作用。但是,现行的派出所工作考核机制在具体实施中依然存在与警务室工作相脱节的情况,对防范、管理等基础性工作的考核还在沿用对打击破案的量化考核办法,1

众,为农村的群众多办实事,多办好事,坚持走群众路线,切实做好公安工作。

二是开辟各种渠道,破解警力不足难题。在当前警力不足仍是制约各项警务工作开展的最主要问题,我们必须在现有条件下,立足实际,多措并举,挖掘民警潜力,弥补警力不足问题。第一、积极向党委政府汇报,争取支持,招录一批辅警,协助民警开展工作,缓解民警工作压力。第二、合理划分警务区域。在农村基层设置警务区要根据一个派出所辖区内的人口分布、治安状况好坏、警力数量、范围的大小等多方面因素,合理将片划分成若干个警务片区。对于片区较小,治安情况相对稳定的警务,实行一区一警,并以相邻警务区联勤的形式,加强协作,互相配合;对于片区较大,治安情况相对复杂的片区,实行一区多警。第三、制定科学的考核奖励办法。一般要求警务室民警在农村基层服务不少于五年,鼓励和提倡民警长期在农村服务,保持警务室民警的稳定性。建立科学的考核办法,对警务室民警在评先选优上给予政策倾斜,优先考虑;对工作优秀的民警在职务晋升上大力提拔,激发民警工作积极性。第四、建立与农村民警工作相适应的福利待遇制度,提高驻村民警的各种津贴和补贴,改善他们的生活、工作条件,保障他们的物质基础;定期对民警的身体、心理健康进行必要的检查,实行年休假制度,妥善地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只有这样,才能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提高工作的效率,为农村警务的改革与发展战略的实施贡献出自己全部力量,取得实在的成果。

三是完善经费管理,确保警务工作运行。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深入发展,我们国家的经济取得飞跃式的发展,虽然全国的农村经济也得到快速发展,但是仍然有很多农村地区的财政经费仍然比较紧张,而且大部分的警务经费都用于城市警务建设,只有极少的一部分花在农村警务上。要使农村地区的警务工作有效进行,首先要有必

络犯罪等严重刑事犯罪的专项打击。要重点完善基层派出所里的人员协作机制,进一步调整基层派出所的战略布局,优化警力的配置结构,组织协调好联勤联动、打防结合力度,发挥其最大作用。整合机关和相关警种的警力资源,精简机关,解决机关机构内部层次过多、职能交叉和基层派出所警力分散、设置不合理等问题,真正把警力投向一线,投向农村基层,使各区域、各警种、各部门能够得到有效地整合提高,最大限度地消除他们之间的壁垒。

五是开展群防群治,实行社会综合治理。《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指出,在推进农村社区的警务改革建设中,实行群防群治,搞好农村社会治安的综合治理。同时,公安部在《决定》中明确指出开展群防群治是农村警务的重要职责之一。从中可以看出,在农村警务改革建设中,农民群众在农村社会治安防控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我们要引起足够的重视。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社会治安问题也越来越复杂,警力不足的矛盾将在很长一段时期内存在。由于农村地域的开放型,如果采用城市的物防、技防、人防等为主的社区管理模式,投入大,收益小,而且农村不可能有那么多的经费和警力投入,不符合农村的实际情况,也无法普遍实行。只有根据我国国情和农村的特点,走群众路线,充分的发挥村落成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建立适合农村特点的群防群治机制,才能搞好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一是要深入群众,将公安专门工作与群众工作零距离的相结合,同时,可以对举报提供重大情况、见义勇为和参与维护农村社会治安等行为给予适度的奖励,充分挖掘利用农村社会治安资源,让群众参与到农村的治安防控工作中,变民力为警力,加强群防群治队伍的建设,防范和控制违法犯罪,维护农村的稳定、和谐;二是要和谐警民关系。良好的警民关系是实施群防群治的保障。在警务活动中必须以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全心全意为他们

[2] 沈培菊.农村派出所改革浅析[J].公安部管理干部学院山西分院学报.2000(01)[3] 王大伟.中西警务改革比较[J].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4]张兆瑞.社区警务论[J].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5]郑

前.论构建和谐的社区警务模式[J].辽宁警专学报 [6]王苏醒.论社区警务与社区治理[J].公安学刊

[7] 邹友常.派出所工作改革必须处理好的几种关系[J].江西公安专科学校学报.2000(03)[8] 王成,邹行廉.经济欠发达地区派出所改革的难点与对策[J].四川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02)[9] 李卫和.派出所推行民警户访制的实践与思考[J].公安研究.2000(02)[10]姜建群.农村地区实施社区警务战略的思考[J].公安研究.2003(08)[11] 刘振华.加强农村公安派出所改革的思考[J].贵州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2)

篇2:农村警务战略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8-1-9 16:37:13

浏览次数:1622

鲍遂献/文

一、要在更高的层次上认识社区和农村警务战略。实施社区和农村警务战略是***同志亲自调研并提出、公安部党委全力推动的一项重大警务战略,是巩固共产党执政地位、维护国家长治久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举措,是加强公安机关“三基”工程建设的有效载体,是密切党群、干群、警民关系的重要途径,得民心、顺民意,符合公安工作的实际,符合警务改革的方向。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加强和改革城乡社区警务工作。这就把公安机关的一项警务战略上升为党中央的一项重大决策,把公安机关的一项重点工作上升为全党全国的一项重要工作。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社区和农村警务工作的高度重视。各级公安机关特别是治安部门和派出所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十七大精神,进一步加深对实施社区和农村警务战略重要性的认识,抓住机遇,乘势而进,努力开创社区和农村警务建设的新局面。要通过坚持不懈地实践和探索,真正把社区和农村警务室打造成为加强基层政权建设、开展公安基础工作的重要阵地,把社区和驻村民警队伍建设成为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传送党和政府的温暖、密切联系群众、竭诚服务群众的重要力量,筑牢巩固共产党执政地位的第一层基石、维护稳定的第一道防线、防控违法犯罪的第一道屏障、联系和服务群众的第一个平台。

二、要以更大的力度推进社区和农村警务战略。从总体上看,自2006年9月《公安部关于实施社区和农村警务战略的决定》下发以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各地公安机关真抓实干,社区和农村警务建设起步快、开局好,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是,由于一些地方受客观条件限制,加上主观努力不够,在建设速度、工作力度和实际效果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地区差别和城乡差距。因此,实施社区和农村警务战略的决心不能变,力度不能减。第一,要进一步加大警力下沉的力度。要配齐配强社区和驻村民警,消灭空白警务区,保证民警在警务区的工作时间,真正把警力沉入社区、沉入村庄、沉入群众,坚决改变一些地方警务室“有室无人”的状况,提高群众的见警率和民警的管事率。第二,要进一步加大勤务改革的力度。要继续推动把巡访、巡逻、巡查作为社区和驻村民警的基本勤务方式,让民警在巡访中了解社情民意、收集情报信息,在巡逻中处理报警求助、打击违法犯罪,在巡查中发现治安问题、消除安全隐患,真正做到近距离防控违法犯罪,零距离服务人民群众。决不能把警务室变成小机关,决不能把机关化的工作方式带到社区和农村警务工作中,要在动态中管理,在动态中服务。第三,要进一步加大治安防控的力度。社区和驻村民警要把维护辖区的安全稳定作为重要的工作职责,切实发动群众、组织群众、依靠群众,加强人防、物防、技防工作,维护良好的治安秩序,不断增强群众安全感,以小区域的安全稳定实现全国的安全稳定。第四,要进一步加大群众工作的力度。要把联系群众、了解群众、服务群众、依靠群众作为社区和驻村民警的核心工作,争取群众了解,赢得群众信任,取得群众支持,形成警爱民、民拥警的良好氛围,树立公安机关一心为民的良好形象,构建和谐融洽的警民关系。特别是在为群众服务的问题上,要满腔热情,真心实意,不搞形式主义,不追求轰动效应。要从

点滴做起,从平凡的小事做起。只要是对群众有利的事情,只要是我们力所能及的,都要尽心尽力去做,并努力做好,真正取信于民。第五,要进一步加大警务保障的力度。在实施社区和农村警务战略过程中,民警要以民为本,察民情、顺民意、解民忧、帮民困、暖民心;各级公安机关特别是领导同志也要以警为本,千方百计解决社区和驻村民警的政治待遇、经济补贴、工作条件、生活困难、装备配备和经费保障,创造拴心留人的环境,保证社区和农村警务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三、要以更高的标准来检验社区和农村警务战略。实施社区和农村警务战略,重在建设,重在实践,重在实效。在工作过程中,既要重视硬件,更要重视软件;既要把硬件建好,更要把软件做强。检验社区和农村警务建设的成效,不仅仅在于划分了多少警务区、建了多少警务室、配备了多少民警,更重要的是在于我们的工作党委政府是否满意、人民群众是否满意。具体来讲,第一,要看基础工作是否得到了加强。要重点考察社区和驻村民警对于辖区内的人口情况、地理环境、危险物品、单位组织、治安问题能否做到底数清、情况明、掌握住、提供准。第二,要看群众的安全感是否增强。要重点考察辖区内影响群众安全感的违法犯罪活动是否得到有效地遏制和防范,群众对辖区的治安秩序是否满意。在工作考核中,不仅要看发案和破案数字,更要了解群众的切身感受。第三,要看人民群众对民警是否满意。要把社区和农村警务战略作为一项民心工程和阳光工程,发动群众参与,接受群众监督,交给群众评判,以人民满意作为我们的工作目标,以人民满意作为检验工作成效的最高标准。

篇3:农村警务战略

关键词:情报主导,警务战略,特点

情报主导警务这一战略理念在当今国际警务界已成为重要共识。我国公安部在2006年提出“情报信息主导警务战略”, 就一直致力于创新警务工作机制、改革警务工作模式, 目前在各省市乃至县区已经开始大力推进情报信息工作。世界发达国家如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的情报主导警务有着显著的特点, 虽然在政治体制上与我国有着较大差距, 但他们是情报主导警务战略实施最早的国家, 在丰富的实践中积累了大量的成功经验, 值得我们深入思考与借鉴。

一、美国情报主导警务战略特点

美国是世界上实行情报主导警务战略最早的国家。美国是联邦国家, 因其政治体制的制约, 在全美范围内推行统一的警务模式难度要远远超过其他国家。然而, 就是在这样政治体制非常松散的美国, 却以惊人速度搭建起了适应其国家特点的情报主导警务模式, 美国警务改革的决心与执行能力是应该值得我们佩服与学习的。原纽约市警察局长布莱特在20世纪90年代初推行的COMPSTAT①模式发展至今, 虽还未完全尽如人意, 但其表现出来的特点却很值得我们思考与借鉴。

(一) “一把手”负责制

“情报主导警务”战略, 不单纯是一项业务或者技术问题, 而是包含管理、技术、素质、文化、知识等核心优势的警务战略问题。情报能否成为警务工作的“主导”, 关键在于领导的决策指挥方式——改变传统“经验型”决策的指挥方式, 在情报的支持下形成以“事实”为基础的知识决策模式。在这种严格贯彻落实的执行下, 美国情报主导警务战略才得以快速发展开来。

(二) 以决策需求为目的推进警务信息化建设

美情报主导警务战略的核心是关注决策分析, 其信息化建设、应用系统建设都是围绕着决策者对情报的应用需求。美国的情报信息资源库更喜欢使用的是知识资源库这个名称, 而知识, 则意味着进入资源库的数据是经过整合、分析, 具有相当高含金量的。从布莱特提出COMPSTAT开始, 情报信息在很大程度上都是为了决策者服务的, 如最开始在电子地图上标注出犯罪高发区域和高发时间, 就是为了让局长及中层管理者们更直观地了解辖区内的犯罪情况;召开联席会议也是为了让局长及中层管理者们以大量数据分析的结果为参考, 从而考虑调整辖区内的警务工作计划。这与我国实行的为基层服务的信息化建设及应用开发有着很大不同, 也是美国情报主导警务战略中最为值得思考的特点之一。

(三) 独立的情报机构

情报主导警务战略,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 其战略发展应当与整个警务工作结合在一起的, 这就要求情报部门需要站在警务工作全局上考虑问题;同时, 情报工作是警务信息资源集约化应用的体现, 是一项专门工作, 也必须有专业人员实施。因此, 美国警察机关的情报工作机构有两个特点, 一是直接接受本级警察部门最高长官的领导, 二是与信息技术部一同设置。这样两个特点既有利于保障情报工作的战略地位, 解决不同警务部门之间的协调问题, 同时也有利于与警务信息化建设的同步发展。反观我国公安机关情报部门目前隶属于业务层面, 既缺乏必要的战略高度, 又受到业务割据的限制, 已成为妨碍情报主导警务战略发展的主要因素。要打破这种限制, 不妨可从美国的经验中思考方向。

二、英国“情报主导警务”的特点

英国国家情报模式所建立的三级情报工作机制与我国从上到下的“部——省——市”结构有着惊人的相似, 但仔细研究后发现, NIM所建立的三级情报模式在运行机制、知识积累以及管理层面上有其独特的特点。

(一) 非正式合作小组

与美国不同, 英国NIM下的多部门合作小组, 是一种非正式的合作形式。它以非正式机构的形式将各个执法及相关部门联合起来, 以定时举行会议为工作模式, 根据小组章程对小组成员行为进行约束。这种非正式的合作形式首先摆脱了机构间的行政障碍, 任何小组成员都是平等的, 在会议主席的主持下, 对讨论事项进行座谈。会议的主题一般是由小组成员共同提出, 或根据当前的形势各自阐述观点。非正式合作小组的出现, 避开了政治因素, 而将多部门联合行动推向了一条崭新的道路。虽然非正式合作小组并不能代替正式的行政公文, 但在这样的一种氛围下, 更容易激发每个成员的参与感, 展现他们的能力并获得荣誉感。

(二) 分析方法标准化

“这个卓越的模式中, 有一些方法可以为所有的执法人员所用, 应用这些方法可以打击所有类型的犯罪活动。”②英国NIM拥有的自我学习功能让它成为了所有优秀技术方法的集合体, 它利用协同作战小组③, 对每一种情报分析方法进行研究概括, 形成一套规范的工作流程, 并给出了适用范围。这样的机制使得英国的警务情报工作总是处在一种高效高质的状态下, 所有的部门都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情报分析方法运用到实践当中。所以, 要加强公安情报分析的深度与力度, 当务之急是建立完整的情报分析标准体系, 引入多种情报分析方法与技术, 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

三、澳大利亚情报主导警务的特点

澳大利亚情报主导警务虽然在很大程度上继承了英国NIM的某些内容, 但在其不断发展改进之后, 也呈现了自己的特点。

(一) 专家介入

可以这样说, 情报主导警务模式要想发挥作用, 情报分析是最为关键的推动力。情报主导警务强调决策的观念转变, 这种转变是要以情报分析产品作为支撑的。无论战略决策还是战术决策, 情报分析产品都要起到辅助决策的参谋作用。此时, 要求从事情报分析的人员要有极强的专业性——如社会学、心理学、犯罪学、地理空间学、数据挖掘以及任何一门有可能影响犯罪形势的学科。

澳大利亚对于情报分析工作中需要的专业知识, 并不指望由其本身的警员来完成。当然, 在招聘警员的时候可以优先考虑拥有这些技能的人, 但这并不是推动情报分析专业化发展的主要途径。澳大利亚警方利用了专家系统来解决这个问题。

所谓专家系统, 是将那些需要的专业知识集中起来, 形成专业知识资源库。在这个库中, 既包括该门专业的理论, 也包括该门专业的人力资源。当我们的情报分析工作涉及到某一门专业时, 分析人员可以通过专家系统寻找相关的理论支持, 又或者, 寻找相关的专业人员进行咨询, 甚至邀请对方加入到分析工作中。这个系统的建立需要政府、专家机构的共同支撑来完成, 以警务系统为中心建立, 以正式合作关系或非正式邀请关系建立相关的人力资源库。

对于专家在情报分析工作中的作用, 在我国公安系统中也已经可以看到, 但尚未形成规模。情报主导警务模式下的警务活动, 是一个综观全社会的立体行为, 要求我们的警务活动要站在更高的地方看待问题, 要从社会根源上寻找犯罪本质, 并要学会以长远的方式处理问题。警察面对的不再仅仅是犯罪活动本身, 而是面对整个社会错综复杂的关系网。因此, 提升警务工作的专业含量, 融合其他学科的理论知识, 可以使警务活动如虎添翼。

(二) 培训机制

在情报主导警务模式下, 澳大利亚警务培训体系建立的相当完善。政府不断增加投资, 用于对警务情报工作人员的培训, 同时还为其他警察进行情报主导警务意识培训——让每一个人都要视情报为其个人职责范围内的一部分, 并理解这样做的真正意义。

在对情报分析人员进行培训的课程设置中, 主要分为几个方面。第一, 新的IT技能, 培训他们熟练应用各种计算机软件。第二, 培训与分析相关的知识与政策, 如情报的获得、存储、传递方法与保密措施, 加强分析方法的学习与应用, 强化其掌握分析思路。第三, 让分析人员参与到决策培训中, 让他们提升眼界, 从战略决策思路上考虑问题, 包括警务任务决策、资源配置、编写计划等。其中, 第三块培训内容最为让人耳目一新, 当分析人员可以学着像决策者一样考虑问题, 那么, 他们面对数据与信息的时候将会产生接近决策的情报产品, 这样一来, 分析人员与决策者之间原本存在的岗位障碍会大大缩小。

综上所述, 各国的情报主导警务都在自己的体制环境下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但我们可以肯定的是, 从本质上看, 以上三个国家都承认情报主导警务最重要的作用是服务决策、打击犯罪、主动预防。因此, 我国情报信息主导警务的发展, 也必然不会偏离这个本质思路。在把握好思路的基础上, 重新审视其他国家的情报主导警务战略特点, 更能清楚地看到我国尚欠缺或未考虑到的方面, 也更能明确地找到我们应当借鉴的那些内容。

参考文献

[1]王瑞平.当代纽约警察——机制.策略.经验[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2009.

[2] (英) 杰瑞.莱特克里菲.情报主导警务[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2010.

篇4:大数据与警务战略分析研讨

【关键词】大数据;警务战略;改革

面对着复杂多样的反恐问题,中国压力日益加大,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应对恐怖主义的社会意识还很欠缺,很多人认识不到恐怖主义问题,更加不知道如何预防和抵御恐怖袭击。这不仅仅是个人的问题,也是政府的问题。公共安全教育的缺失造成了今天的现状。不仅仅政府,公关媒体也应发挥相应的能力,如实的宣传报道,加强宣传,将暴恐事件扼杀在萌芽里。当然恐怖组织也有着相应的特点,他们的隐蔽性仅仅依靠群众是很难发现的,这就需要民间组织发挥其优势,提高群众甄别能力,发现情况时能够在保护自己的同时及时进行报告,由专业人员接手处置。只有这样才能建立畅通的警务合作机制,建立起全面应对和预防的反恐战略。

一、大数据促进警务工作深化改革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推动了我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也促进了大数据的使用。如何全面深化改革特别是作为重要公共服务部门的公安机关更是需要大刀阔斧的进行创新。现今社会的复杂性让作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一部分的公安机关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在这个社会基层利益格局日益明晰的变革时期,如何更好维护公共安全利益是各部门都面临着的挑战。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大数据诞生于其间。好的方面是它提供了更多的创造性机会,特别是公安工作。同时,它也给公安机关带来了很大的紧迫感。由于要求的迫切性,大数据可能会迫使我们主动采取措施,而不是被动应对。这也是社会和公安工作的深刻变化,以满足越来越高的要求,要深化改革,特别是国家战略层面,以适应改革开放。正因为如此,大数据的出现为我国公安工作的改革和创新提供了一个巨大的机会。大数据的研究与应用,将极大地推动首都和国家公安工作的改革推进。

二、大数据对人类的数据驾驭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

大数据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空间和潜力,为人们获得更为深刻的信息和全面的洞察数据能力。目前我们总结出大数据有四个特点:一是巨大的数据量,大数据的起始计量单位至少是P(1000个T)、E(100万个T)或Z(10亿个T);二是样式繁多价值密度不大,多种多样,大数据的类型多种多样,大量的数据中存在着许多无用的数据,特别是在网络中许多音频视屏信息;三是更新速度快,使用效率高,方式灵活多样,这也是大数据区别于传统数据的主要因素,不久之后人们使用的数据将被保存,以便及时被用来查阅和使用。四是高度的准确性,未来我们不用再担心大数据的准确性,我们使用的数据将会被及时过滤,去除无用的信息。

三、大数据的警务战略

如果我们将大数据与公安警务战略结合,我们需要重新界何种警务战略更适合现今社会。首先我们要确定什么是警务战略,警务战略是指在一定时间段内,公安机关整合内部资源对经济社会环境内部进行综合分析得出的整体方略。目前,我国的警务战略主要有情报主导警务战略、问题导向警务战略、社会警务战略,职业犯罪的警务战略,打击犯罪警务战略、危机警务战略和其他警务战略,这些策略是几乎所有传统专业的公安工作导向的基础数据,有一定的片面性和局限性,很难适应大数据时代的发展和需求。

四、大数据的数据处理和应用促进警务战略的形成与发展

由于大数据价值密度低的特点,有大量的无效数据,如果要提取有效信息,相应的计算和提取技术,模糊计算和云计算是其中重要的一环。目前,计算机技术正在迅速发展。未来大数据分析技术完善后,社会媒体信息共享机制将更加规范,数据来源更可靠质量更高,使用大数据锁定嫌疑人将变得简单高效,并能够防止和打击犯罪。根据大数据分析,可以使警察找到最易被犯罪的地区,并利用大量数据来创建高犯罪热点地图的高发区。在某一地区的犯罪率研究中,我们还可以利用大数据分析与之密切相关的因素。随着数据分析技术的不断增加,研究成果将为公安机关锁定犯罪倾向提供技术支持,为公安机关提供技术支持。随着安防摄像机的分布和手机应用的扩展,视频检测已成为公安机关的重要手段。

五、大数据警务战略具有巨大的提升可能

采用大数据可以将公安机关警务战略显著提高,具体分为三个方面:第一是对于公安机关积年累月的问题能够及时解决,提高办案效率。第二是解决现有公安业务中存在的问题,着力完善新的问题,特别是在警务管理创新中出现新的困难。第三是预测未来解决公安新业务新问题,目标是使公安机关采取措施,积极预防,抓早抓小,防患于未然。目前,公安机关对大数据的应用还主要在第一阶段,主要是收集信息和积累的违法犯罪信息。现在,它应该主动地从大见小,使用第二和三个阶段的方式。大数据可以更好地回答新的基础设施或数据源中存在的问题,但仔细观察可以发现,未来的问题会出现什么样的大数据应用,第一阶段公共安全策略和方法没有根本改变。

【参考文献】

[1]王桂芳.上海合作组织与地区安全[J].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2008(9):25.

[2]王渤.公开途径反恐情报的搜集[J].法学杂志,2006(6):06.

篇5:农村警务战略

经侦局十处

作者,蔡亚航,福建省公安厅经侦总队副总队长

摘要:强化“情报信息主导警务”战略是公安三基工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我省积极推进这一警务战略,取得较好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加强情报队伍建设,加大情报投资力度,建设统一综合的情报信息系统,建立全局性的情报信息工作机制,整合多方的情报信息资源,加强多样的情报信息研判,注重扩张的情报信息效益,大力推进这一警务战略。

关健词:情报信息、警务战略、对策措施

强化“情报信息主导警务”战略的意义

“情报信息主导警务”战略指通过综合收集、分析和使用情报信息,引导警务决策,采取针对性的警务措施,更好地实现打防控违法犯罪和管理服务社会的警务战略。“基础工作信息化,信息工作基础化”是加强公安基层基础工作的重要目标,基层基础工作所获取和积累的大量个体的“口袋信息”、“脑袋信息”和“纸袋信息”只有在“情报信息主导警务”战略框架下汇集到一起共享、分析和运用才能充分发挥作用,实现1+1>2;才能做到打有目标、防有对策、管有措施、控有把握,实现打得准、防得严、管得好、控得住;才能及时有效地化解社会矛盾纠纷,实现社会和谐。因此,强化“情报信息主导警务”战略是公安三基工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情报信息主导警务”战略及其运用

信息警务战略是20世纪90年代在英美等国兴起并在警务实践中取得明显成效的新型警务战略。20世纪90年代初,纽约市警察局首先建立了计算机犯罪统计系统(Compstat)并运用该系统非常有效地促进了犯罪的减少,以美国联邦调查局犯罪报告上列出的凶杀、强奸、抢劫、入室盗窃、偷窃、盗窃机动车及伤害等七种多发刑事案件来比较,纽约市1997年的发案数比4年前下降了44%,业界公认这一成果的取得与计算机犯罪统计系统的运用密不可分。之后,信息警务战略受到许多国家的重视。2003年我国公安部正式提出“情报信息主导警务”的战略,并在2005年举办了“情报信息主导警务”国际论坛深入地介绍了这一警务战略。其工作机理是:从警务环境中分析提炼情报信息,以情报信息影响领导决策,领导决策转化为具体的资源调配和战略战术行动,有效地打防控违法犯罪和管理服务社会,进而改善警务环境,接着又从新的警务环境中分析提炼情报信息,形成动态的良性循环。

近年来,我省公安机关牢牢把握这一战略导向,多措并举,创新发展,积极推进,取得较好成效。一是“情报信息主导警务”理念逐步深入人心;二是建成了省厅综合信息查询系统和刑侦、经侦、禁毒、派出所、人口、旅客、出入境、车驾管等二十多个专业信息系统,特别是省厅综合信息查询系统实现了所有刑事案件信息和人员的户籍信息、证照信息、出入境信息、空港信息、住宿信息、车辆信息、交通事故信息的关联查询;三是各侦查部门都设立了情报机构,情报队伍逐渐壮大;四是部门情报工作机制初步建立,如经侦、禁毒专门出台了全省性的情报信息工作规定,经侦总队还编写了《情报工作手册》;五是情报信息收集、分析、运用工作逐步深入并取得较好成效,如刑侦部门的串并案分析、经侦部门的研判材料、禁毒、国保和反邪教部门的线索经营都是不错的。

但是,我们应该看到我省情报信息主导警务战略的实施还有一些不足之处。一是各专业信息系统相互分割,缺乏数据关联和碰撞,出现信息“零、散、乱”现象,并导致了基层的重复录入,如毒品案件就要同时录入禁毒信息系统和刑侦信息系统。二是系统的分析研判功能不强,如对高危人群、重点区域、人员轨迹和串并案的自动分析相当欠缺。三是情报信息工作机制不完善,如没有全局性的情报信息工作规定,多数部门没有形成规范、系统的情报信息收集、分析、运用、反馈、奖惩机制。四是远未做到全警录入、全警应用,多数的录入和应用工作由专职情报信息人员承担,而专职情报队伍也处于量少质弱的境况中。五是工作存在“四重四轻”问题,即重量轻质,信息质量差,存在“缺、慢、误”问题,特别是作案手段、特点、部位、涉案物品特征等关健数据项存在敷衍了事甚至乱录入的现象;重建轻管,建设系统轰轰烈烈,管理维护大家少顾;重内轻外,对能为打防管控服务的外单位掌握的信息如就业信息、医疗信息、预售票信息、经营主体信息、行政处罚信息、可疑资金流信息的采集和运用力度太小;重采集轻应用,多数民警为采集而采集,对采集到的大量信息如何分析运用重视不

够、水平不高。六是信息存在“四多四少”现象,即静态信息多,动态信息少;事后信息多,预警信息少;浅层信息多,深层信息少;单一信息多,综合信息少。

强化“情报信息主导警务”战略的思考

有感于此,笔者以为,应当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深化公安三基工程建设的高度来认识强化“情报信息主导警务”战略的重要意义,切实采取有效对策,大力推进这一警务战略。具体说来,除了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加强情报队伍建设、加大情报投资力度外,还应采取以下措施:

一、建设统一综合的情报信息系统

依托一个纵向贯通、横向集成、互联互通、高度共享的情报信息系统,整合和盘活情报信息资源,是各国推行信息警务战略的普遍做法。英国的情报核心分析系统(ICAS)、美国的国家刑事犯罪信息中心(NCIC)、加拿大的犯罪情报信息自动化系统(ACIIS)和澳大利亚的执法情报网络(ALEIN)等都是各自实施信息警务战略的基础系统。我省的省厅综合信息查询系统只有简单的查询功能,而各专业信息系统又互不连通且基本不共享,极大地影响了“情报信息主导警务”战略的实施,因此迫切需要下定决心建设一个统一综合的情报信息系统,实现案件、线索、人员、物品、证照、痕迹的高度集成,各部门的多数情报信息应首先录入该系统,再由该系统将有关数据自动导入必须保留的专业信息系统(这样既保证了数据的集中、共享又满足了专业需要,同时避免重复录入),新建的这个系统除吸收现有系统的优点外,还应具有如下功能:

1、录入中自动调用已有数据。如录入暂口信息能将相关数据项从常口信息中自动调用,这样既减少工作量又能核对暂口申报的信息。又如录入被关押人员信息时有关数据项能直接从该人涉案信息中自动调用。

2、录入中自动关联相关信息。如录入新的案件信息时能将具有串并案价值的其他案件(如姓名相同、银行卡号相同、通讯号码相同、作案手段、特点相同)关联过来。这样录入中兼具了分析串并,既可促进全警录入、全警运用,又可提高信息质量。

3、自定义分析模式。系统除应提供多套成熟的分析模式外,还应具有开放的自定义分析功能,如报表的时间段和项目应可自由设定。

4、自动分析。如数据自动碰撞和串并、高危人群、重点区域、重点时段、人员轨迹的自动分析。

5、要设臵视频、图像处理模块,可存储、分析视频、图像资料。

6、可调用外部系统数据进行批量比对。

7、自动生成业务台帐,且台帐的项目可根据需要调整,使基层从繁杂的手工台帐中解脱出来。

8、自动监控所录入信息的质量、数量及其被调用的频率,为情报信息的考核提供基础数据。

二、建立全局性的情报信息工作机制

一个全面完善、运行顺畅的情报信息工作机制是“情报信息主导警务”战略顺利实施的长期保证,当前我省亟需建立一个全局性的规范、指导全省公安机关开展情报信息工作的机制。笔者以为,这个工作机制的建设可以参考经侦、禁毒部门的情报工作规定,并应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明确公安机关各部门及各级公安机关、各级业务部门的工作关系和工作重点,明确专职情报机构与侦查队、专职情报员与其他民警的职责分工,使其分工明确又相互协作配合。

2、建立情报信息的搜集、传递、研判、处理、运用、共享、反馈的操作规范,应根据线索型、资料型、分析型等不同类型情报信息的特点制订相应的操作规范。

3、情报信息队伍的建设、情报信息人才的培养及提高情报信息工作水平的措施途径。

4、情报信息工作的保障机制,要形成“情报投资”观念,舍得花钱做情报。

5、情报信息工作的考评激励机制,除了情报信息的等级评定和奖励办法外,还应注意将情报信息的采集分析运用情况作为对民警工作考评的重要内容,特别是对社区警务的考评应当从主要看台帐看档案转到主要看情报信息采集的数量和发挥的作用上。

三、整合多方的情报信息资源

情报信息的数量及其共享程度是“情报信息主导警务”之源。没有一定数量、可共享的情报信息,“情报信息主导警务”将成为无米之炊;反之,情报信息数量越多,共享度越高,“情报信息主导警务”战略就能越好实施。当前,最关健的是要做好两件事:

1、在内部大力拆墙。要下决心拆掉公安机关内部各部门间的信息围墙,解决信息“私有化”、“口袋化”问题,实现最大程度的内部数据共享,特别是公安行政管理和基层基础工作中采集的信息必须向侦查部门开放、为侦查破案和打防控服务。这个问题提了多年,但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有的部门觉得我辛辛苦苦采集来的信息为什么要无偿向你开放,甚至觉得向你开放后你运用我的数据做出了工作业绩,反过来我的业绩不就相对变小了,总有一些部门小想法、个人小九九,于是就以信息不安全为由拒绝共享、减少共享。现在看来,这个问题的彻底解决必须由公安机关党委出面强力推动、强制共享,否则,部门间还是要扯皮。

2、向外部借力建桥。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的提高,许多行政管理部门、经济管理部门和社会单位也建立了各种信息系统,如果我们认真分析,会发现其中有很多信息是可以为公安机关的打防管控服务的。如银行的大额可疑资金可以发现犯罪线索、公共场所的视频监控资料可以提供破案线索、航空部门的预售票信息、医疗机构的医疗信息

可以服务嫌疑人的抓捕、卡口系统和高速公路收费系统可以分析车辆轨迹、银行卡的刷卡资料可以分析人员轨迹、国土部门的电子地图可以服务防控分析,等等。因此,我们一方面要加强与相关单位的联系沟通,取得他们的支持配合;另一方面要充分借用党委政府的维稳机制、综治机制、反洗钱机制、社会征信机制等建立联接相关单位信息系统的桥梁,获取有用信息为我服务。

四、加强多样的情报信息研判

情报信息研判是实施“情报信息主导警务”战略的关健环节。在海量信息中发现有用情报就像沙里掏金、海底捞针,必须要靠分析研判;从多个浅层、单一情报提炼出深层、综合情报,做到见微知著、一叶知秋,也要靠分析研判。笔者以为,情报信息研判是个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过程,做好分析研判必须抓住“四化”:纯化,即把无意义的杂质信息去掉;序化,即找出信息间的规律;浓化,即将信息浓缩,提练精华,使其化零为整;深化,即探究其本质、成因、对策。同时,要使分析研判内容多样化,特别是要加强以下五类研判:

1、串并案研判,既要注意通过案件本身的特征来串并,也要注意通过发案环境等背景信息来串并,如通过对不同县区发案情况和住宿人员信息的分析,发现一伙人在这几个县区的入住与这些县区某类案件的发生有时间上的重叠,就可以推测这些案件都是这伙人干的。

2、防范研判,要通过对发破案情况的分析发现重点区域、重点时段、高危人群、易受害人群、管理漏洞和防范漏洞,并提出针对性的打防管控措施。

3、预警研判,要注意对违法犯罪苗头性、趋势性、动向性情况及其可能引发的不良反应进行分析研究,警示大家予以关注,做到敌未动我先知。

4、专题研判,要加强对多发性、严重性违法犯罪案件发案特点、发案规律、违法犯罪手法及其新变化、新特征的分析研究,提出因应对策;要注意分析政策调整、技术应用、产业转移等社会环境变化对违法犯罪发生发展的影响并据此调整警务措施。

5、反洗钱研判,要加强与人行的合作,重视对大额可疑资金流动的分析研判,实现对涉财犯罪、涉黑犯罪、毒品犯罪、恐怖活动、邪教活动等违法犯罪的先期发现、线索经营和主动打击。

五、注重扩张的情报信息效益

情报信息的运用情况决定了“情报信息主导警务”战略的实施成效,而一个情报信息从不同的角度使用可以产生不同的效益,用作案件线索可以侦破案件,用于预警公众可以防范犯罪,用于受害单位可以堵塞漏洞,报告党委政府可以服务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因此,对于情报信息的运用,不能仅仅着眼于侦查破案,而应全面地从打防管控出发,尽量扩张情报信息的效益。如厦门市公安局经侦支队根据税务部门移送的线索破获了利用伪造的海关完税凭证骗抵税款的案件,之后省厅经侦总队根据厦门上报的情况编报了《警惕利用伪造的海关完税凭证骗抵税款犯罪》的研判材料并被公安部《要事摘报》选用,不久温家宝总理批示要求海关、税务采取措施,最后海关总署与税务总局联合开会研究了对策、堵塞了漏洞,有效遏制了这类犯罪,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这样,“利用伪造的海关完税凭证骗抵税款”这条情报信息就取得了多种效益。

参考文献:

1、孔宪明:《中国警官走进美利坚》

2、陈芳芳:《以公安信息化引领探索现代警务机制的构建与发展》

3、戴晓云:《公安基层基础信息化建设与应用初探》

4、许明霞:《浅析情报信息建设在科技强警战略中的作用》

篇6:农村警务战略

骆名远/文

2006年,公安部下发《关于实施社区和农村警务战略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部署在全国实施社区和农村警务战略。这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公安工作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笔者通过对一些地方社区和农村警务工作的学习与考察,结合本人对社区和农村警务的理解,就社区和农村警务工作与警务室的关系谈一点粗浅看法。

社区(农村)警务是警察带领、指导、支持社区居民,立足社区实际,研究社区问题,开发社区资源,改造社区环境,组织社区协作,强化自卫互助,从而全面、系统、长效地维护社区公共安全、促进社区发展的警务思想、警务模式和警务方法体系的总称;是警察与社会公众有机结合,共同发展和解决社区治安问题的一项具体的行为。它不仅是一种单纯的警务方式,更是一种警务理念与思想。它要求社区(驻村)民警立足于社区,开展社区和农村警务工作以社区资源为基础,以社区居民为主体,以社区需要为导向,以社区自治为特征,以社区服务为内容,以社区发展为目的。其原则是“以防为主”,即:社区民警的着力点在预防犯罪;核心是改善与密切警民关系。主要任务,公安部在《决定》中已具体明确,即开展群众工作、掌握社情民意、管理实有人口、组织安全防范、维护治安秩序。

警务室是公安派出所设在社区和农村村镇的一个民警接待群众的办公场所,又是民警的落脚点。在离派出所比较远地方,警务室既是民警工作的地方,也是民警生活的地方。公安部《决定》中要求在城市原则上以社区为单位划分警务区、配置社区民警,在农村以一个或多个行政村划分一个警务区、配置驻村民警。

社区和农村警务与警务室的关系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是硬件建设与软件建设的关系。社区(农村)警务属于软件建设范畴,内容具体明确,是实实在在的硬性任务。警务室是方便民警开展社区(农村)警务的一个工作平台,属于硬件建设范畴,是警务工作外在表现形式之一,不是硬性的任务,其标准也没硬性要求。

上一篇:导游人员管理法规下一篇:通信线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