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警务平台范文

2022-05-29

第一篇:民生警务平台范文

以“民生警务”保障民生幸福工程的思考

发布日期: 2011-11-02 作者: 常州市副市长、公安局长尚建荣

大力推进民生幸福工程,是省委、省政府又好又快推进“两个率先”的重大举措,更是实施“八项工程”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警务工作作为政府工作和社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紧紧把握民生主题,牢固确立关注民生、服务民生、保障民生幸福的理念,并将其作为公安工作的根本导向。

一、近年来全市公安机关打造“民生警务”的初步实践

纵观三年来,全市公安机关围绕“民生警务”,作了初步的探索实践,主要是实施了“四个工程”:

(一)实施爱民工程。走访零距离。先后组织开展“大走访”爱民实践、领导干部集中上门走访、迎接评议机关和开门评警等活动,累计投入警力6万人次,走访企事业单位3.8万余家、群众26万余户,为困难群众捐款315万元,征求意见建议9000余条,解决实际问题1800余件。2010全市评议机关,我局列政府部门一组第六位,较2009提升2位,比2008提升17位。三年间,市局“评议机关”排名由倒数第二上升到中下,再由中下跃升到中上,实现三年三级跳。恳谈面对面。2010年,创新“警民恳谈日”活动,在全省公安门户网站首创“局长与网友”专栏,推出“网上警民恳谈室”,市局党委班子成员和警种部门主要负责人走进网络与网民“键对键”恳谈,提供网上、网下咨询服务2.2万次。对“警民恳谈日”活动中征求的意见建议,市局专门下发整改方案,定责任、定措施、定时限,确保以实际成效取信于民。

(二)实施安民工程。平安安民。积极推行“破小案”机制,对影响人民群众安全的入户盗窃、盗窃电动车等侵财性案件,适时开展各类专项行动。作为社会治安“晴雨表”的命案、两抢、八类案件数比“十五”末分别下降了30%、75.8%、36.6%,2011年27起命案保持全破。2009年“打击假币”、2010年“打击发票犯罪”专项行动考核全省第一。和谐安民。2009年,牵头制定并以市委市政府名义印发《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三年规划》,全面启动“和谐安民工程”,建立五大体系,三年累计投入资金4.5亿元,完成技防入户47万户,新增监控探头1.5万个。其中老小区、城中村安防设施改造惠及15万户家庭近50万人,警情下降65%。2010年省综治委全委会首次在非省会城市召开,与会代表重点视察了“和谐安民工程”建设情况。我市见义勇为基金总量1.92亿元,位居全省第一,累计颁发奖金843万元。

(三)实施便民工程。窗口便民。在全市率先设立行政服务处,并整建制进驻市行政服务中心;率先研发应用“窗口服务评价系统”,设立“首席代表”和“一号窗口”,行政服务事项集中度达94.7%;实现公安行政审批服务事项全部网上办理,年办件量突破百万。网上便民。2008年开通“网上公安局”,实现115个服务事项网上下载、网上申报、网上办理。在全省率先开通“交通违法在线缴费”、“二代身份证遗失、损坏补领”等业务,已办理5万余笔。建成全省服务项目最多、功能最强大的“网上车管所”,全面实现网上办理补换驾驶证、行驶证、体检交表、补考约考等多项业务。开通“平安常州”官方博客(微博)群,新浪微博粉丝数超50万,腾讯微博粉丝数超91万。今年4月,新华社《国内动态清样》专题介绍我局积极推进“全警触网”,省委主要领导批示肯定。交通畅通便民。实施城市交通“畅通工程”,交通管理连续3年保持国家“A类一等”管理水平,常州建设交通“不堵城市”经验成为全国样本。2010年12月全国城市交通管理工作大会在天津召开,时任市长王伟成应邀出席并介绍常州建设“不堵城市”经验。

(四)实施利民工程。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号召,相继推出《“改进作风、创优服务、惠及民生”新八项措施》、《服务企业规范二十条》、《服务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新十项措施》等创新举措80余项,取消收费项目13个,为企业减负近2000万元。设立“服务企业工作办公室”,实行各级公安机关负责人与星级企业挂钩联系制度。组织“三个一”活动,三年来走访企业1.5万家(次),征询意见和建议近6000条,为企业办实事、解难题1500余件,企业满意率达100%。破获涉企案件1500余起,为企业挽回经济损失近14亿元。

二、“民生警务”在民生幸福工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稳控当前社会治安形势。在加快崛起的历史进程中,西方反华势力对我防范遏制明显加重,利用信息科技内外勾联聚合,对我渗透破坏。各种可以和难以预料的社会风险明显增多,犯罪的涉众化、智能化、职业化、网络化、复合化特征更加突出。我国有2亿多流动人口、4亿多网民、8亿多手机用户,互联网日益成为传播各种思潮、表达利益诉求的重要阵地。推进民生警务,能够最大限度集聚民心、民智、民力,理顺完善机制体制,推进公安工作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从而提升公安机关化解社会矛盾、创新社会管理、惩治违法犯罪、维护社会稳定的能力和水平。

(二)建设更高水平平安常州。实践证明,公安机关如不能更好的保障民生,从民生中得到更多的智慧、力量和情感支持,单靠公安一家单打独斗,是难以成功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通过扎实开展民生警务,凝聚人心,积聚力量,形成公安工作强大的群众基础。从常州警方对重大群体性事件的稳妥解决,到“平安常州”公安微博广受群众追捧,全市公安机关看到了民生警务对于保障民生幸福的强大生命力、广泛影响力和持久原动力。

(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和谐社会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其基本要求就是要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着力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重视民生,关心群众,是党的优良传统。公安机关把“民生幸福”作为警务活动的核心理念,把民情、民意作为警务工作的“晴雨表”、“指挥棒”,通过不断回应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满足人民群众的新要求,密切警民间的血肉联系。

三、“民生警务”为民生幸福工程打造坚实保障

(一)坚持党政领导,实现警务效能最大化。公安工作是党委政府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任何时候都要坚持党委政府的领导,置于党委政府的工作大局中来考虑、来谋划。正是在常州市委市政府关注保障民生,做了大量惠及民生实事的基础上,常州警方适时提出了针对性建议,实施了“和谐安民工程”、“交通畅通工程”,真正把民生警务工作上升为“党政工程”、“民心工程”,才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只有在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才能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更好地保障、服务民生,实现民生警务效能最大化。

(二)坚持专群结合,实现警务活动社会化。现阶段,警务活动社会化是我国警察学研究中的热点问题。在民生警务实践中实现警务活动社会化,就是要将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作为衡量公安机关绩效的标准,更注重对公共利益、民主价值和社会公平的考评。要发挥公安机关“专群工作”的优势,调动群众参与警务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提供破案线索、防范漏洞等信息,实现警务工作的前置。同时,针对互联网迅猛发展带来的新挑战,我局积极推进“全警触网”,争当“网络潮人”、实时“网络互动”、建成“网络集群”,着力构建互动型网络群众工作新机制,为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进行了初步探索。

(三)坚持打防互动,实现警务发展集约化。我们坚持把平安建设作为推进民生警务的基础工程,坚持“少发案、多破案”,做强专业队伍、明确打防职责,提高核心战斗力和攻坚克难能力,依法防范和打击违法犯罪活动。正确处理打与防、破大案与破小案的关系,以“打现行、破积案、抓逃犯”为主线,在严厉打击严重犯罪活动的同时,加大对入户盗窃、盗窃“三车”、电信诈骗等民生“小案”的侦办力度,切实解决群众关注的突出问题。把社区警务作为公安机关打造民生警务品牌的主战场,充分发挥社区警务联系群众最密切、服务群众最直接、组织群众最前沿的作用,将社区警务植根于民生,又服务于民生。

(四)坚持服管相长,实现警务工作人性化。要坚持服务在前、管在其中,寓管理于服务之中,摈弃生搬硬套、按部就班的做法,工作方式讲究灵活多变,最大限度地便民利民。我们积极探索并推行在外来人员集中居住区实行“警务室+租赁中心”、“警务室+物业公司”和“舍长制管理”等管理模式,已实施的小区居住人员对服务管理满意率达100%。要拓宽服务的途径,探索信息化条件下的为民服务举措,进一步深化“网上公安局”建设。要经常开展“大走访”、“开门评警”等活动,通过网上、网下“警民恳谈”,倾听群众呼声,解决群众难题。

(五)坚持公平正义,实现警务执法规范化。实施民生警务,就是要求公安机关在执法过程中,既要满足人民群众对公安机关依法履职的要求,也要满足人民群众期待公安机关提供优质服务的要求;既要满足人民群众对公安机关严格执法的要求,也要满足人民群众期待公安机关文明执法的要求;既要满足人民群众对公安机关维护社会治安秩序的要求,也要满足人民群众期待公安机关执法行为体现公平正义的要求。因此,要着力在提升执法公信力上下功夫,一是学好法,要通过执法培训、岗位练兵、跟班轮训、网上学法等方式,加强教育培训;二是用好法,要始终坚持以法律为准绳、对法律负责的理念,公平正义执法;三是会用法,继续推行“说理式执法”,最大限度地实现执法的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统一。

(六)坚持严优并重,实现警察队伍职业化。打造民生警务离不开一支素质过硬、作风优良的队伍,离不开一支敢打硬仗、敢创一流的队伍。我局各级干部和广大民警主动创新思维,牢固树立“民生警务”理念,大力弘扬“进取、阳光、人本”常州公安文化精神,普遍增强敏感、敏锐、敏捷“三敏”意识,认真践行“高标准、严纪律、快节奏、强素质、求实效”的“局训”精神,在思想深处打牢了服务民生、保障民生的意识。同时,尊重民警的主体地位,发挥民警的主体作用,在工作导向、制度设计等方面更好地向基层倾斜,创新“警营恳谈”形式,激发队伍生机活力,努力构建和谐警营。

第二篇:民生服务平台运行情况汇报

民生服务平台作为网格化信息平台中唯一的民生服务类信息发布平台,是政府为我区职能部门与民众之间架起的一座连心桥,它涉及群众民生利益。平台建设半年来,得到了相关部门的支持,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力。现将1-3月份平台运行情况进如下小结:

一、基本情况

1-3月份,绝大多数部门每个月能对工作动态中的内容进行及时更新。其中更新及时、速度较快的有:住建局、司法局、计划生育与卫生局、区红十字会。

从动态信息更新数量上看,计卫局、区红十字会最多,均为6条;司法局5条,住建局4条,民政局2条,文广旅游局1条,社会保障局1-3月份没有信息更新。

从动态信息更新质量上看,住建局、计卫局信息更新注重了实时性、有效性。

二、存在问题

仍有个别部门存在更新速度较慢、数量较少或月末才更新的情况;普遍存在图片说明少、或没有图片说明等问题。

三、建议及措施

建议建立相应地奖励惩罚机制,让平台信息成为机关“双争考核”的一项,从而改变部门信息更新被动的现状。

第三篇:全镇民生资金监管平台建设情况检查工作实施方案

按照XX市监管办《关于印发《全市民生资金监管平台建设情况检查工作实施方案》(X民生监办字〔2020〕X号),XX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XX市民生资金监管平台建设工作方案的通知》(X府办字〔2019〕X号)和XX市监管办《关于印发《关于进一步完善XX市民生资金监管平台建设实施意见》的通知》(X民生监办字〔2020〕X号)工作要求,决定在全镇开展一次民生资金监管平台建设情况全面检查。具体工作方案如下:

一、检查目的

通过此次检查,规范XX镇、各相关部门、单位数据录入审核工作,切实解决民生资金数据录入、政策文件发布、预警投诉举报信息处理中的不够及时、不够准确、不够完整、审核不及时、不认真等突出问题,及时改进工作,杜绝“应录未录”现象,真正发挥平台监管作用。

二、检查对象和范围

(一)检查对象

此次检查对象是全市所有“民生补贴资金”和”民生项目资金”(以下简称“两个资金”)的录入审核、政策文件发布、预警投诉举报信息处理相关部门、单位。

(二)检查范围

此次检查范围是全镇民生资金监管平台工作开展情况。重点是2020年1月以来全市纳入监管平台系统统一管理的各级财政民生资金(个人补贴及项目资金)录入审核情况。

三、检查内容

(一)基础工作开展情况。

为扎实推进全镇民生资金监管平台建设工作,采取了哪些强有力的措施保障情况;是否结合实际制定民生资金监管平台运行管理办法、民生资金信息具体录入规程方案,是否明确职责分工,安排专人负责平台日常管理工作;是否建立应录资金和政策文件发布工作数据台账;是否开展督导督查工作。

(二)民生资金数据录入审核发布情况。

主要是对2020年1月以来的目前纳入民生资金监管平台监管的十三大类(但不局限于此类)资金数据录入情况,是否存在应录未录、少录、漏录、假录资金,是否及时审核、公开;是否存在数据录入信息不准确、不完整(尤其是民生项目信息);在系统平台常态化运行中,是否严格按照平台操作规程,进行常态化数据录入,做到应录尽录。

(三)核实投诉举报和预警信息处理情况。

是否建立投诉举报、预警信息销号台账。重点抽查2-3条投诉举报和预警信息,检查预警投诉举报信息是否及时处理、督办督查及跟踪落实、处理结果情况。

(四)相关政策文件发布情况。

主要是对本单位主管资金相关的政策文件、资金指标文件、资金权力流程图发布情况。

(五)查询一体机使用情况。

对本地供老百姓使用的查询一体机是否正常流畅运行,是否能正常查阅平台相关信息,是否有专人负责管理并指导操作,是否贴牌公示A、B岗进行管理。

(六)开展宣传报道工作情况。

镇及相关部门、单位对监管平台宣传工作开展情况,是否积极开展宣传报道方面的工作。

四、检查的时间和方法步骤

此次检查工作从文件下发之日起开始,至2020年8月底结束。分四个阶段进行:

(一)自查自纠(2020年6月底前)

1、制定方案,切实抓好自查组织工作。制订具体检查工作方案,牵头负责组织好本地区认真开展自查自纠工作,自查自纠面必须达到100%。

2、有错早纠,单位在自查中发现的问题要认真整改,尽快纠正,力争将问题在自查自纠阶段整改到位。

3、及时准确报送自查材料。自查自纠工作结束后,镇及相关部门单位要如实、完整填写《监管平台自查自纠情况表》。

(二)重点检查(2020年7月底前)

根据录入单位上报的自查自纠情况和交叉检查工作情况,按照XX市监管办《XX市民生资金监管平台运行管理暂行办法》要求,结合本市的《平台运行管理办法》、《数据录入规程》、日常监管及发现数据录入问题、投诉举报和预警信息比较多的进行重点检查。

重点检查对象是:

1.对平台建设工作重视不够、进度缓慢、信息不全的单位;

2.有“应录未录”的单位;

3.录入数据不及时、不完整、不准确的单位;

4.日常监管发现存在问题较多的单位;

5.自查自纠工作措施不得力、工作走过场的单位。

重点检查面不低于20%,根据检查工作需要可延伸检查范围,具体检查单位另行通知。

(三)整改总结(2020年9月底前)

结合自查和重点检查发现的问题,落实整改责任,明确整改时限,确保整改到位,同时提出加强和完善监管平台数据录入等工作的意见建议。

五、交叉检查、重点检查方式

检查组通过现场察看、随机抽查、查阅相关文件资料等方式对镇及相关部门、单位进行实地检查。

(一)听汇报:听取有关民生资金监管平台建设、开展宣传等方面情况汇报。

(二)查资料:查阅会议记录、文件、方案、台账、简报、工作总结、管理办法、录入规程方案等相关资料。

(三)现场抽查:各单位提供录入“两项资金”范围,了解资金录入流程和录入人,在监管平台上查看“两个资金”录入审核发布情况;

预警投诉信息处理情况;政策文件发布情况;随机抽查一体机运行情况。选择一至二个资金类别到主管单位、乡镇核查相关民生资金录入、审核、发布情况,“两个资金”录入原则上有数据产生就应随时录入,每月月底应更新一次。对应录未录、少录资金数据等要跟踪核查。重点抽查2-3条投诉举报和预警信息,检查预警投诉举报信息是否及时处理、督办督查及跟踪落实、处理结果情况。

(四)监管平台宣传工作开展情况。

是否发放了监管平台宣传手册,如何发放,发放数量,是否开展了其他形式的宣传活动,提供佐证依据。

六、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

镇及相关单位要高度重视,充分认识开展此项工作的重要性,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工作责任,狠抓工作落实。认真制定工作方案,结合实际,切实组织协调好本地区的自查自纠、整改落实工作、开展重点检查和有关数据的审核上报工作,主动配合交叉检查,保证检查工作有序进行。

(二)强化责任追究。

镇主管部门要按照检查工作程序和有关规定,认真仔细、讲究方法、把握重点,按时间节点完成工作任务。凡自查发现数据录入审核问题纠正及时并如实上报的,减轻问责或不予问责(适用从轻从宽政策)重点检查发现数据录入审核发布、预警投诉举报信息处理等问题的,根据情节严重,按规定报告同级纪委监委对相关责任人员依纪依规处理;发现的其他违纪违法案件线索,要按有关规定和程序移交处理。

(三)严守纪律规矩。

要坚持依法检查,严格遵循《财政检查工作办法》,高度重视检查证据的收集和工作底稿的填制,确保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定性准确。全体参检人员要切实贯彻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省委、市委的有关规定,严格遵守工作纪律,做到廉洁自律。同时,要做好检查保密工作,有关检查内容资料和检查结果,在未经集中审理、定性前,全体参检人员不得以任何形式对外泄露。

(四)按时报送材料。

各阶段工作结束后,单位按上报时间节点要求将书面材料和电子文档报镇民生资金监管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第四篇:关于加强110报警平台与“12345”民生服务热线联动分流工作的意见(共)

根据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110报警平台与公共服务平台联动分流工作的意见》(甘政办发〔2017〕188号)要求,为切实做好我市110报警平台与“12345”民生服务热线(以下简称“12345”热线)联动分流工作,进一步提高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建立职责明晰、优势互补、规范高效、方便群众的社会服务联动体系,确保突发警情快速及时有效的处置,公众诉求受理渠道畅通。现就进一步加强全市110报警平台与“12345”热线联动分流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切实提高思想认识

(一)实施分流处置,是改善民生、提升政府公共服务水平的重要举措。我市于2012年初,成立嘉峪关市社会治理服务中心时充分考虑紧急报警与社会公众诉求分流处理工作,中心建设时就协调公安局110指挥中心进驻社会治理服务中心,与“12345”热线在同一大厅受理处置群众紧急报警和公众诉求事项。搭建了以110受理紧急报警和“12345”热线受理非警务类公众诉求的工作网络平台,全天候24小时受理群众各类诉求电话,既方便群众报警求助,又形成社会服务联动合力,有效利用社会资源,对提升政府公共服务水平、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实施分流处置,有利于提升紧急警情的快速反应能力,也有利于公众诉求得到及时有效处理。加快建构110报警平台与“12345”热线联动分流对接工作机制,确保突发警情快速及时有效处置,也可以使社会公众诉求的处置更规范有效。

(三)开展分流处置,有利于推动政府应急管理机制建设。110报警平台作为公安机关打击犯罪、维护稳定的快速反应中枢,“12345”热线作为连接和整合政府职能部门及社会资源的纽带,搭建统一的城市应急管理平台,形成平战结合的工作机制,既有利于提高公安机关的快速反应能力,也有利于各部门应急处置力量的配置,有效提高政府应急管理水平。

二、联动分流处置的原则

(一)紧急处置原则。110报警平台接到恐怖袭击、刑事案件、治安案(事)件、群体性事件、交通事故、火灾事故等与违法犯罪有关的紧急报警,对正在发生的民警严重违法违纪或者失职行为的投诉,应当立即受理,并迅速派警处置。

(二)联合处置原则。110报警平台接到地震、洪水、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险情,水、电、气、热等公共设施险情,交通、火灾等事故以及涉及面广、社会影响较大的报警或紧急求助,应当在迅速派警处置的同时,会同“12345”热线和有关部门联合处置。相关部门应根据本部门职责权限,积极主动,快速反应,妥善处置。

(三)分流转办原则。110报警平台接到涉及违反各类行政管理法律法规等违法行为的举报,涉及对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公共服务单位及其工作人员的投诉,涉及经济、家庭、邻里、消费、劳资、宅基地等纠纷,涉及水电气暖、开门开锁、扶助救助、法律援助等一般求助,涉及对法律、法规、政策和对职能部门、公共服务单位有关业务的咨询等非警务报警事项,可直接转接到“12345”热线,由“12345”热线转办至相应职能部门进行处理。

(四)协作联动原则。“12345”热线与各相关职能部门要加强协作。“12345”热线接到公共诉求事项后,依据《嘉峪关市12345民生服务热线实施方案及社会管理服务工作考核办法》(嘉综治委发〔2012〕12号)和《嘉峪关市“12345”民生服务热线联动工作办法》(嘉综治委发〔2014〕12号)文件规定,按照“一号受理、各级联动、方便市民、服务决策”的要求,及时转办处置。凡能现时答复处理的,均现时答复处理;

不能现时答复处理的,根据部门职责,及时转发至相关部门和单位进行办结、限时反馈。公共服务事项涉及的相关部门和单位已设立特服号码和服务热线的,“12345”热线应及时转交相关特服号码、服务热线;

未设立特服号码、服务热线的,应及时转发至相关部门。“12345”热线在转办的同时,应建立工作台账,做好系统平台各项记录,及时跟踪催办。相关部门对“12345”热线转办的事项,要做到认真登记、及时办理并通过系统平台进行处置结果的回复。

三、联动分流处置的范围

(一)“12345”热线受理范围

1.受理对政府部门及工作人员职责、办事程序、法规政策,以及电话地址等相关事项的咨询;

2.受理对政府部门及工作人员的批评、意见、投诉;

3.受理社会公众在劳动保障、医疗服务、教育、安全等方面需要政府解决的诉求;

4.受理对我市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城市建设与管理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5.受理对我市行政效能、发展环境等方面的投诉和举报;

6.提供交通出行、天气预报、法律咨询、旅游餐饮、生活服务、票务查询、慈善捐助等各类综合信息查询服务。

(二)110报警平台受理范围

1.受理刑事、治安案(事)件;

2.受理危及人身、财产安全或扰乱公共秩序、妨碍社会管理的群体性事件;

3.受理自然灾害、重大疫情、火灾事故、交通事故、治安灾害事故;

4.受理发生溺水、坠楼、自杀等危及人身安全,需要公安机关紧急救助的事件;

5.受理老人、儿童以及智障人员、精神疾病患者等走失需要公安机关在一定范围帮助查找的事件;

6.受理公众遇到危难或者处于孤立无援状况,需要立即救助的事件;

7.受理涉及水、电、气、热等公共设施出现险情,威胁公共安全、人身或者财产安全和工作、学习、生活秩序,需要公安机关先期紧急处置的事件;

8.需要公安机关处理且与违法犯罪有关的报警、紧急求助事项以及对民警的投诉事项。

四、联动分流处置运行机制

(一)明确部门工作职责。各相关职能部门和单位应根据管辖权限和范围,在处理公共服务事项中依法履行各自的职责和义务。

市政府应急办:牵头负责全市重大突发事件(事故)的应急管理,组织和协调全市各级应急联动部门开展应急处置工作。

公安部门:主要负责涉及公共安全及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等紧急情况的处置。

卫生计生部门:主要负责涉及医疗事故、医患纠纷、疫情、食物中毒和工业中毒事件等求助事项的处置。接到救助危重病人、伤员的指令后,必须立即出车,救治急、危、险、重病人或伤员。

民政部门:主要负责涉及生活无着落的流浪乞讨人员和弃婴的接收、救助工作;

配合解决遇灾遇难群众的生活问题。

工商、物价、质监、食品药品监管部门:主要负责涉及产品服务、消费纠纷的求助和违反工商、物价、质量技术、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等有关法律法规的求助、投诉或举报。

环保部门:主要负责涉及环境污染事件方面的公众举报,组织、协调、处理和督促检查环境信访工作及信访事项的办理,协调相关部门做好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和生态破坏事件的应急、预警、调查处理,参与核事故应急处理,负责辐射事故应急处理工作。

安监部门:主要负责涉及安全生产隐患、安全生产中存在的其他非法违法行为及安全生产事故的求助、投诉或举报等事项的处置。

市政建设部门:主要负责涉及供水、供热、公共交通等市政公用设施运营管理事项的求助、咨询、举报、投诉和建议。

综合执法部门:主要负责市容市貌、市政管理、环保管理、城乡规划管理等城市管理执法事项的处置。

劳动保障部门:主要负责涉及劳动关系、劳动就业、社会保险等求助、投诉、举报事项的处置。

司法行政部门:主要负责民间纠纷的调处,提供法律方面的咨询服务。

交通运输部门:主要负责涉及有关道路、桥梁、涵洞损毁、航道堵塞及公路交通运输突发事件等方面求助的处置;

答复或处置有关交通运输等方面的问题;

协助公安机关处置群众乘车、乘船时遗失钱物事(案)件。

文化、广电、邮政部门:主要负责文化、广播电视、邮政等方面诉求事项的处置。

国土资源部门:主要负责对违反国土资源管理法律法规举报或投诉事项的处置;

查处违法用地和非法采矿行为。

供电部门:主要负责涉及供电线路、电力设施故障等求助事项的处置。

其他职能部门负责职权范围内诉求事项的处置。

(二)完善分流处置工作措施。参与社会公众诉求服务的部门和单位应当落实相应工作措施,建立健全内部工作程序、管理规章、考核奖惩等制度,对“12345”热线转办的诉求事项,实行首接责任制,保证公众诉求事项得到妥善处置;

水电气、卫生急救等与群众关系密切且具有应急抢险、救援职能的服务部门和单位,应当建立24小时值班备勤制度,落实应急处置力量;

其余部门和单位在工作日应当落实专门值守电话和人员,受理“12345”热线转办的诉求事项,在节假日和其他非工作时间应当明确应急备勤力量和联络方式,保证24小时联通。“12345”热线应与已设立特服号码、服务热线的部门和单位建立畅通对接、信息共享机制,确保各类社会求助事项都能得到及时有效处置。

(三)严格分流处置工作要求。“12345”热线对受理的诉求事项,凡能现时答复处理的,均应现时答复处理;

凡不能现时答复处理的,应区别不同情况转至相关职能部门处置。对于相对紧急事项且可能影响公共安全、人身或财产安全的,应转110报警平台先期处警,同时向市应急办报备。对于“12345”热线转办的事项,相关部门应按照就地就近、分级分类的原则及时处置,不属于本部门管辖的,相关单位及时向“12345”热线反馈,由“12345”热线酌情重新分流。对“12345”热线转办的群众救助、投诉举报和建议等事项,相关部门应认真登记、及时办理,办结后向“12345”热线反馈。一般事项应在3个工作日内办结,特殊事项应在7个工作日内办结,重大复杂事项应在15个工作日内办结。一时难以办结的,应向当事人说明原因,并跟踪催办。

五、加强组织领导

(一)认真落实联动分流处置工作的主体责任。全市各部门要提高认识,切实增强做好110报警平台与“12345”热线联动分流处置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要明确分管领导和具体办事机构,精心安排,周密部署,分解任务,落实责任。各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加强沟通协调,积极研究解决分流处置工作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加大经费投入,确保分流对接工作正常运行,为群众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

(二)建立健全联动分流处置工作的监督考评机制。市政府把各部门落实联动分流工作情况纳入综治考核的重要内容,建立督查考核机制,对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应予奖励;

违反规定不处置或处置不当造成严重后果的,追究相关人员和单位责任。对工作不落实、推动不得力的单位及主要领导,要依纪依法严肃问责。

(三)加强对联动分流处置工作宣传引导。分流处理工作涉及到社会方方面面,和人民群众的生活息息相关,要切实加强社会宣传,广泛深入宣传紧急报警与公众诉求分流处置工作的意义和“12345”热线、110报警平台的职能定位、受理范围、操作规程和使用方法,引导群众正确使用110报警和“12345”热线服务电话,不断增强群众的认知度和参与度,在全社会形成“12345,有事找政府;

公安110,为民得安宁”的导向,公安机关要加大对谎报警情、恶意骚扰、谩骂侮辱,以及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等违法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为紧急报警与公众诉求分流处置工作顺利开展创造良好社会环境。

第五篇:村警务室,社区警务室,工作制度

警务室工作制度

1.警务公开制度。社区(驻村)民警应向辖区居民告知警务室民警的姓名和联系方法:有关警务事项的时限、质量方面的承诺;监督、举报途径;在警务室接待群众的具体时间等。

2.情况通报制度。社区(驻村)民警每周至少一次向辖区居民通报本辖区发案情况。每月向辖区居民通报一次本地区治安形式和多发案件的种类,重要案情应及时通报。增强居民的防范意识。

3.工作报告制度。社区(驻村)民警每半年向辖区党委、政府及村两委报告一次工作情况。

4.工作情况反馈制度。社区(驻村)民警对辖区居民反映的有关问题,属职责范围内的,应于一周内将工作情况反馈居民本人;属职责范围以外的,应及时上报和通报有关部门,并告知居民本人。

5.治安检查制度。社区(驻村)民警每月对警务区内的娱乐服务场所、特种行业、内部单位进行一次安全检查,对发现的隐患要及时督促整改。

6.巡防工作制度。社区(驻村)民警要走村庄,深入单位和村民家中,详细登记了解实有人口、行业场所、出租房屋等情况;物建信息员,掌握工作对象和高危人群的现实表现和动态;对发案的单位、居民进行回访,征求意见和建议。

7.联系制度。社区(驻村)民警每月与辖区内的机关、团体和企、事业单位的安全保卫部门联系一次,互通情况,了解掌握有关信息,指导搞好单位内部的安全防范工作。

8.警民恳谈制度。社区(驻村)民警警民恳谈每月不少于一次,内容以了解解决辖区群众最关系、最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困难,治安问题为出发点,征求社会意见,宣传安全防范知识,进一步密切警民关系,提升自身服务与管理水平。

9.开门接待制度。社区(驻村)民警每周接待时间应在警务室的显著位置对外公示,并向派出所报备。公示后的接待时间必须严格遵守,如遇有特殊情况,可由辅警人员先行接待,开具(居民办事预约单),交由社区民警及时办理。

上一篇:民事诉讼概括范文下一篇:秘书腐败探秘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