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栅景区景点简介

2024-05-01

西栅景区景点简介(精选5篇)

篇1:西栅景区景点简介

草木本色染坊

手工环保印染晾晒大型工坊。工坊占地2500平方米,晒布场地以青砖铺就,竖立着密密麻麻的高杆和阶梯式晒布架,规模相当庞大。草木本色染坊除了以蓝草为原料浆染制作蓝印花布工艺外,还有独特的彩烤工艺流程。

蓝印花布源于汉晋,发展于宋元,到了明清两代则达鼎盛时期。明朝的时候皇家设有织染局,基本上垄断了织染业,直至清朝,民间染坊才开始涌现。随着蓝印花布历史的发展,品种不断增多,纹样也更加丰富多变。民国以后,为了与“洋布”抗衡,当地工匠几经研究,发现不同的草木中所含的色素不一样,就尝试用其他植物来代替蓝草,像茶叶、桑树皮、乌桕树叶都是提取色彩的原料,所以这个染坊在当地叫做草木本色染坊。

昭明书院

得名于曾在乌镇筑馆读书的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萧统编辑整理的《文选》是我国第一本诗歌散文选集。书院后侧是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家及作品展馆。乌镇是文学巨匠茅盾的故乡,自第五届开始乌镇已经成为茅盾文学奖的永久颁奖地,这个展馆里陈列着历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家的照片、介绍和获奖作品。

三寸金莲展馆

中国封建历史上存在千年的缠足现象,对于这段缠足历史,历来都是褒贬不一。在乌镇,就有这样一个主题展馆--《绝代金莲》,它用大量珍贵的实物和图片向您讲述乌镇历史也是中国历史上妇女一个畸形的追求美的历程,如此全面、系统的展示缠足文化,在世界上也是第一家。“金莲”名字的起由一说得名于南朝齐东昏侯的潘妃步步生莲花的故事。东昏侯用金箔剪成莲花的形状,铺在地上,让潘妃赤脚在上面走过,从而形成“步步生莲花”的美妙景象。另一种说法是莲花作为一种美好、珍贵、吉祥的象征,有很高的地位。以莲花来称妇女小脚当属一种美称。为什么要在“莲”前加一个“金”字呢,这又是出于中国人传统的语言习惯。中国人喜欢以“金”修饰贵重或美好事物,如“金口”、“金銮殿”等。在以小脚崇拜的缠足时代,在“莲”字旁加一个“金”字而成为“金莲”,当然也属一种表示珍贵的美称。

后来的小脚迷们又根据大小再来细分贵贱美丑,在三寸之内的为金莲,在四寸之内的为银莲,大于四寸的为铁莲。金莲就这样成了小脚的代名词。后来金莲也被用来泛指缠足鞋。

乌镇邮局

乌镇有着悠久的邮政历史。唐朝时候的乌镇就是一个商业非常发达的镇,京杭大运河穿镇而过。由于乌镇与外界频繁的信息交流,使得乌镇与外界有更多的贸易往来,从而使乌镇的经济更加繁荣。元朝正式有了马驿和水驿之分,在乌镇镜内设置的大部分为水驿,就是用船运传递公文岂,驿站内设有固定船户,负责传递官方文书。乌镇西市河是京杭大运河的一条支流,乌镇老邮局就位于西市河畔。

乌镇邮局创办于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四月九日,当时只经营信函业务,后逐步兼营包裹,汇兑等业务。由于乌镇水路交通发达,所以乌镇的邮运方式更多是以船只代运的。

乌镇大戏院(评书场)

清末民初的时候,评弹在乌镇非常的流行,抗战前后更盛,至50年代达到高峰,许多著名的评弹演员大多都到过乌镇。乌镇最早的书场叫“万福园”,后来陆续开设的有东栅财神湾附近的龙园书场,常丰街南段的南苑书场,南花桥河西的唱春阁,北花桥河西的三益书场等。

恒益堂药店

恒益堂中药店原来是乌镇的费家厅,费家原本是开酱园和腊烛店的,曾与青镇的徐东号齐名,可以说是当时乌镇数一数二的大户人家了。民国18年,西栅的一场火烧毁了酱园和腊烛的店面。大火过后,店主重建店面,并改换行业,开起了“恒益堂”中药店。店铺建有一堵临街的风火墙,称之为萧墙,这是费家在重建时特别将原来的靠街店面改建的,用于防范大火再次殃及,同时因为店内存放有许多非常名贵的中药材,所以它又起到了防盗的作用。这也是乌镇保存最完好、历史最悠久的萧墙。

朱家厅(厅上厅)

是乌镇一个朱姓大户人家的宅院,乌镇人都喜欢称其

为“厅上厅”。朱家厅的正堂名肇庆堂,屋主弃官从商后做起了珠宝生意,并把珠宝行取名为“肇庆堂”。由于朱家的珠宝做工精细,质量可靠,当时在江南一带,是一块响当当的招牌,当地百姓筹备婚事,必购“肇庆堂”珠宝饰品。如今的朱家厅里,还展出有许多珍藏至今的金银饰品,其精美工艺与现代机械加工的饰物相比毫不逊色。

白莲塔(寺)

乌镇素有“一观二塔九寺十三庵”之说,一观是指东栅的修真观,二塔中的其中之一就是白莲塔寺。原有的白莲塔,高有七级,高十六丈,元朝末年毁于朱元璋与张士诚在乌镇的战争。明代嘉靖年间,有州判王济募捐重建。

2005年,白莲塔在西栅大运河畔环河岛得以原样易地复建。现在的白莲塔高有七级,塔高51.75米,为乌镇最高建筑,塔下有八角形的升莲广场,广场中有放生池,东侧河岸边有一条石舫。

关帝庙

关公是武财神之一,世人尤其是商贾们都敬佩关公的忠诚和信义,希望关公作为他们发财致富的守护神。关帝庙内供奉着关武大帝的青铜像,威风凛凛,在关公两侧供奉着是关公的大将周仓,关平。周仓是关帝爷的侍卫,日常为他持护青龙偃月刀,上马为将,下马为侍,忠心耿耿;关平是关羽在征战途中收的义子,随着关帝爷南征北战,战功显赫。

乌将军庙

关于“乌镇“镇名的由来,有很多种说法,但乌镇的老百姓更多的认同“乌镇”是为了纪念唐代的一位乌赞将军而名。

传说早在唐宪宗元和年间,乌镇有个英勇的将军,姓乌名赞,人称乌将军。乌将军爱国爱民,武艺高强,英勇善战。唐代自安史之乱以后,中央实力渐弱,地方官吏飞扬跋扈,纷纷割据称王。当时,浙江刺史李琦也要称霸,举兵叛乱,致使这一带兵荒马乱,百姓无法生活。唐宪宗就命乌赞将军率兵讨伐。乌赞武艺高强,英勇善战,打得叛军节节败退,乌将军乘胜追击当官兵追赶到乌镇的车溪河畔时,李琦突然挂出免死战牌,要求休战,乌将军就原地扎营,待机再战。当天深夜,叛军偷袭营地,乌将军匆忙迎战,李琦佯退至车溪河边,从一座石桥上飞快逃过,乌将军过桥时一阵乱箭飞来,把乌将军及他的青龙驹射死。原来是李琦在桥堍下设下陷阱,暗害了乌将军。吴起率兵赶到,杀退了叛军,把乌将军埋葬在乌镇车溪河西,为他堆坟立碑。当天夜里,人们看到乌将军的坟上冒出一株绿叶银杏,并很快就长成参天大树,这棵银杏从来不结果实。当地百姓说,这银杏就是乌将军的化身。

为纪念乌将军,当地百姓集资建造了乌将军庙,乌将军成了乌镇的地方保护神。将军庙占地3600平方米,分前后殿,两侧有耳房偏殿,园林假山。正殿正中供奉的就是家喻户晓的乌将军,身后是将军的书童,而两边则分别是火神和水神。

桥里桥

西栅有一座通济桥和一座仁济桥,一呈南北方向,一呈东西方向,两桥成直角相邻,无论站在哪一座桥边,均可以透过桥洞看到另一座桥,如同井中观月,因而博得“桥里桥”的美称。两桥都是拱形结构,高大雄伟,若站南河岸观看,两桥半圆形的桥孔倒映水面,似圆非圆,虚虚实实,是乌镇的一大景观。

灵水居

占地二万平方米,是西栅最大的一个园林建筑景点。古人云“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在这一块充满灵气的地方,长眠着中国文坛上的一条蛟龙,那就是茅盾,先生的纪念堂和陵园就在灵水居东侧。其实乌镇哺育的不仅仅是茅盾,还有王会悟、孔令境、沈泽民等,他们的纪念馆也座落在灵水居内,四大名人纪念馆齐集灵水居,这块美丽的土地上充满了先辈为国为民奋斗的豪气,是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的”红色旅游”圣地。

茅盾纪念堂(茅盾陵园)

2006年7月4日是茅盾先生诞辰110周年,家乡人民为了迎接茅盾及其夫人孔德沚的骨灰回归故乡,精心修建了茅盾纪念堂,以寄托对茅盾先生深深的缅怀之情。

矛盾陵园的造型布局采用“子”字型布局,“子”,取自于先生的代表作品《子夜》,笔划简洁、曲折流畅、经纬分明、四通八达,独辟蹊径的创意运用,于美感中见寓意。

通往陵园的道路上,建造了85级台阶,寓意先生85岁的生命历程,而这85级台阶又以三种不同的造型来设置,以展示先生一生中的三个不同阶段,阐释了茅盾先生平实而又辉煌的人生。

茅盾先生的陵墓前是茅盾先生的半身铜像,它的原型是茅盾任文化部长时的影像。铜像前面是一个用黑色花岗岩雕刻的墓碑,形状是一册打开的手稿,书页上刻有茅盾的代表著作《子夜》第一章《夕阳》的手迹;铜像后的墓穴内安放着茅盾和夫人孔德沚的骨灰。

亦昌冶坊

明代嘉靖年间,有一位湖州的铁匠沈济带着一身熟练的冶炼技术来乌镇开坊经营,在当时它是浙西唯一的一家,所以生意兴旺,这也是乌镇冶业的开始。亦昌冶坊的建筑结构十分独特,所有立柱全是用石料雕凿而成,当地人称”石脚屋”,这是为了防止冶炼时四处飞溅的火花引燃木料酿成火险。天井中安放有一口大锅,号称“天下第一锅”。

叙昌酱园

中国是酱油生产起源最早的国家,距今已经有二千多年历史,均以天然发酵、酿制。清咸丰九年(1859年),镇人陶叙昌创立了以自己名字为号的叙昌酱园,此为乌镇有历史记载以来的最早的酱园。

叙昌酱园前店后坊,自产自销。创立之初,主要经营豆瓣酱、酱油、酱菜等。酱品采用传统手工酿制法,每年春秋,酱园收购邻近村镇的优质黄豆、蚕豆、小麦等原料,利用竹匾制曲,经过长达半年的自然晒露、发酵酿制。所产酱品行销嘉、湖等地区。

益大丝号作坊

乌镇素有“丝绸之乡”之称,物产富足,其地宜桑,乡民多以养蚕作绵为生,更兼河港纵横,舳舻相继,乌镇便成为了囊被全镇兼而辐射周边地区的丝绸业集散中心。益大丝号始创于光绪初年(1875年),创始人为沈学昌,几十年风风雨雨,丝号屡仆屡起,以优良服务立市,薄利多销取胜。逐渐发展成包括种桑民、养蚕、缫丝、制丝、造锦为一体的大作坊,闻名于苏、沪、杭。

水城门

乌镇地处太湖流域,水系发达,旧时太湖湖匪盛行,常在晚上乘船从水路进镇偷袭。为此,乌镇与外水系连通的主要河道口桥下都建有木栅栏,白天打开以通舟楫,晚上则关闭以抵御盗贼,这也是乌镇有“东栅”“南栅”“西栅”“北栅”四个区域名称的起因。现西栅南入口大门左侧就存有水城门一座,青石为基,厚砖叠砌,坚不可破。

月老庙

过去单身的青年男女到了怀春年龄总会悄悄的到这儿烧柱香,许个愿,祈求月老保佑他们找到如意的另一半,更有热恋中的恋人携手来到庙中,祈祷爱情长久,终成眷属。有趣的是,此庙四周的树木都是双枝并发,树亦有情,何况人乎!

徐昌酩画院

位于西栅老街的中段,紧邻乌镇邮局,是著名画家、上海美协副主席徐昌酩的旧宅。

水上集市

西栅的水上市场人称“水市口”,整个水域面积约3400平方米,被一条东西走向的木栈桥一分为二,木栈桥与景行桥隔西市河相望,水域东西两侧临河都建有水阁。

西栅景区总路线图

摆渡安渡坊码头——草本染色作坊——昭明书院——三寸金莲馆——徐昌酩画院——老邮局——乌镇大戏院(听评弹、欣赏地方戏曲)——恒益堂药店——朱家厅——升莲广场、白莲寺塔——月老庙——(大休息)——关帝庙——桥里桥(仁济桥、通济桥)——乌将军庙——(坐船)——灵水居——茅盾纪念堂等名人展馆——水上集市——亦昌冶坊——叙昌酱园——水城门

篇2:西栅景区景点简介

一、叠石桥标志

叠石桥家纺LOGO标志以纺织形式图案呈现出“开花结实”,寓意叠石桥家纺产业为大众精心编织家庭幸福。徽标整体构成一个中国汉字——“叠”字,直观表达了叠石桥品牌,喻意叠石桥家纺“积水成河,叠石为山”的精神。标志稳定又充满灵动,上方若涌动的浪花,下方似江河入海,有如江海门户的气势。图案下方拱形,似桥,也似地平线,蕴含连接世界的桥梁,寓意叠石桥家纺产品已经跨过海洋走向世界。标志风格简炼、柔美动感,彰显家纺品牌行业风范。

二、叠石桥家纺文化大舞台

叠石桥家纺文化大舞台位于中国叠石桥国际家纺城核心交易区中央大厅东侧区。大舞台主要通过模特走秀、床品展示等各种丰富多彩的展示活动向广大游客展示国际家纺流行新趋势、家纺新面料、新产品,充分彰显国内外品牌家纺文化魅力与内涵。大舞台不定期面向广大家纺企业提供各自企业文化、家纺品牌宣传展示平台服务,同时每季度组织叠石桥家纺设计、文化、品牌等大型宣展。

三、核心交易区

核心交易区是中国叠石桥国际家纺城三期主体工程,也是国内单体建筑面积最大、集智能化、信息化于一体现代化内置式批零兼营的专业大市场,地上部分建筑达到30万平方米,整个核心交易区整座核心交易区外观建筑宛如一只翩翩起舞的蝴蝶,朝向正北伫立似展翅飞翔,内拥有近3000余家大小经营店铺,集中了叠石桥家纺近600个国际国内品牌一线品牌,既有如明超家纺、美罗家纺、心愿家纺、伊人岛家纺、凯盛家纺等本地成长起来的著名品牌,也有如上海水星家纺、湖南梦洁家纺、南通罗莱家纺等国内一线品牌,更有华伦天奴、老人头、鳄鱼、金利来等世界知名品牌家纺。核心交易区以系列时尚品牌家纺展示交易为主要功能,同时配套建有金融服务一条街、速递物流及货物配载装卸等功能区。

四、核心交易区大厅

核心交易区大厅处于核心交易区建筑最中央位置,为内置式中庭结构,大厅大门面北而开,内建有阶梯式瀑布构造,配置流水滚球与夜间霓虹景观,是核心交易区内最受游客亲睐的景点,适宜在此取景留念拍照。

五、核心交易区广场

核心交易区广场位于核心交易区建筑北侧中央空旷位置,占地面积2000多平方米,为开放式休闲景观式广场。广场中间建有喷泉式椭圆水池一座,东西两侧建有长方形喷泉式水池,并在东西两侧水池外侧分别树立一排68面外国国旗,与核心交易区建筑整个北侧品牌企业旗帜及中间立面LED显示大屏幕构成一道特色景点。

六、中国叠石桥家纺馆

叠石桥家纺馆主要由叠石桥产业历程馆、叠石桥家纺新城规划馆、中国家纺流行趋势馆和中国家纺品牌培育馆四大部分及旅游家纺商品专区组成,家纺馆总面积8000平方米,展馆均采用了声光电相结合的现代先进展陈技术,特别是历程馆采取了场景再现展示模式,还原了30年多间叠石桥家纺人依托传统家纺产业艰苦创业、敢为人先的一个个惟妙惟肖历史时刻。

七、绣女像

绣女是叠石桥家纺刺绣文化留给人们记忆深处的历史印象。清末状元、民族实业家张謇先生与中华绣圣、刺绣大师沈寿在叠石桥地区培育了代代刺绣传人——绣女。绣女像雕塑由海门书画家张正忠创作设计,成品高5米,重约1.5吨。1993年4月9日,绣女像被安放到叠石桥大岛大酒店南侧地段,成为叠石桥地标性雕塑。2004年叠石桥国际家纺城B城落成并投入使用,被移至B城正大门处西10多米。2010年叠石桥家纺市场再次提档升级,海门工业园区投资15万元、由规划建设局局长负责、由北京一雕塑公司于重新塑造了2010年7月16日新版绣女。

八、红丝纺

红丝纺景观雕塑建于2011年,位于叠石桥家纺城核心交易区西北角区域。随风飘逸、任意缠绕的丝绸带,一身“中国红”红妆,寓意着叠石桥在中国纺织产业中的显著地位,代表着叠石桥家纺蓬勃发展、展现无限魅力的强劲生命力,标志上端无限超前向上的趋势更向世人诠释着叠石桥家纺不断创新未来、不断走向高端的发展态势。这一让人遐想无限的红丝纺必将引领叠石桥家纺人传承文明、开拓创新,沿着红色之旅,不断攀登走向未来,创造新辉煌。

九、沈寿园 沈绣是叠石桥家纺之源,沈寿是沈绣之祖。为纪念世界刺绣明星的功绩,2008年6月,海门市三星镇人民政府在叠三公路震蒙大道路口建园立碑,名为“沈寿园”。沈寿为叠石桥家纺亲手培育了一、二代杰出绣女,新中国成立以后,又传育了第三代绣女,其中海门徐兰珍等于1978至1982年,在三星与天补交界处的合兴村、宝兴村发动办起了绣花厂,生产日本和服腰带,培育了272名沈绣第四代传人,为叠石桥周边播下了绣种。

十、叠石桥

清道光年间(180年前),在三星横河西端拐弯处,由杨家窑窑主集资架起一条木桥,沟通东西,尔后几经修理改建了成一座石桥,桥面为9块大石板拼接组成,命名为“莫春桥”,4个桥墩用小石条“井”字型叠成,故当地人习惯称为“叠石桥”。叠石桥地处两县(南通市通州区与海门市)、三镇(川港镇、姜灶镇、三星镇)交界处。

篇3:西栅景区景点简介

苏州古桥历史悠久, 数量众多, 苏州传统石拱桥无疑是其中翘楚。它不仅满足了江南地区桥上行车、桥下过船的交通需求, 更在艺术造型上成为中国古代建筑的经典。

在当代, 这种古老而美妙的桥型, 随着“仿古拱桥”这一新的桥梁类型又焕发了新的生机。本文对位于苏州虎丘景区内的某3跨仿古拱桥设计过程进行了简介, 以对此类桥梁设计提供参考。

一、工程介绍

1. 工程概况

本桥位于苏州虎丘景区北门主要游览通道上, 河宽约25 m。原有桥梁年久失修, 难以继续使用, 本工程为原址重建新桥。

桥梁通行要求为主要通行游览人群, 并考虑通行消防车。

2. 设计理念

虎丘景区景色秀丽, 历史悠久, 素来享有“吴中第一名胜”的美誉。而本桥便位于景区北门的交通要道之上, 担负着沟通核心景区及北门广场的任务。因此, 在桥梁类型的选择上, 既要使桥梁外观融入虎丘景区的统一风貌, 又要保证桥梁结构满足景区内日益增长的通行需求。

在这一设计理念的要求下, 既坚固耐用又造型美观的仿古拱桥毫无疑问是最佳选择。

3. 设计要点

既然要设计成仿苏州传统石拱桥, 就必须先了解苏州传统石拱桥的特点。

经调查, 苏州传统石拱桥具有以下一些特点。

(1) 拱轴线形基本为半圆拱, 坦拱很少见。古代工匠在实践中知道半圆拱几乎无推力, 非常适合苏州地区的软土地基, 而且半圆拱也能很好适应南方水运中船只挂帆的需要。

此外, 半圆拱加上水中倒影, 正好形成一个圆月的形状, 造型美丽且富有诗意。

(2) 整体造型上, 苏州传统石拱桥具有轻台、薄拱、薄墩的特点。这亦是因为江南地区的地基承载力普遍不足, 桥梁结构的轻巧对降低地基承载力要求非常有效。

(3) 外观细部上, 苏州传统石拱桥都是规则的条石砌筑, 不同于北方的块石甚至是乱石砌筑。除了本身用于直接受力的条石外, 还有着形形色色富有江南文化色彩的装饰, 如拱眉石、楹联石、挑担石等等。

二、设计内容

1. 整体设计

(1) 平面

桥梁总长25.6 m, 总宽6.9 m。

(2) 立面

本桥两侧标高约4.5 m, 常水位标高1.29 m。结合前述设计理念, 本桥立面方案初步定为三孔半圆弧仿石拱桥。

跨径组合有以下两种。

方案一:边拱净跨径为5.6 m, 净矢高为2.8 m;中拱净跨径为8 m, 净矢高为4 m。从整体上看, 此方案中孔高耸, 曲线优美, 状若玉带, 视觉效果极佳 (如图1) 。

方案二:边拱净跨径为5.6 m, 净矢高为2.8 m;中拱净跨径为6 m, 净矢高为3 m。此方案三孔高度较为接近, 中孔略高, 桥面最大纵坡仅7%, 利于通行。

显然, 方案一造型更美, 而方案二更利于通行。

结合本桥的使用要求, 本桥主要通行游览人群, 车辆通行几率较低。而对于游客来讲, 一个具有苏州古韵的拱桥矗立在北门入口。除了具有视觉美感, 还能起到吸引人流引导交通的效果。综合以上, 推荐采用方案一。

2. 结构设计

(1) 总体结构

桥梁总体受力结构均采用C30钢筋混凝土。为保证施工质量, 桥梁结构体系为无铰拱。

(2) 上部结构

拱轴线为圆弧线, 拱圈截面采用板拱, 总厚为45 cm。其中外拱圈为金山石条石装饰, 厚10 cm, 内拱圈为C30钢筋砼, 厚35 cm。外拱圈通过细铁丝与内拱圈内的钢筋绑扎。

(3) 下部结构

桥台桥墩均采用C30钢筋混凝土实体式, 下接钻孔灌注桩基础, 桥台侧墙与拱上侧墙同采用C30素砼+金山石镶面。墩台壁厚均为1.4 m, 宽为6.9 m, 基桩均为φ1.0 m钻孔灌注桩。

(4) 计算分析

桥梁结构采用整体建模计算的方法, 设计荷载采用人群荷载、城-B级汽车荷载。初步拟定尺寸后, 采用桥梁博士3.2整体建模试算, 采用桥博基础版计算桩基础。

本桥结构分析的主要过程分为以下几点。

1) 初步拟定桥梁结构尺寸, 按1 m左右的长度划分来建立拱圈单元、墩台单元, 桥梁结构体系为无铰拱, 边界条件为墩台底固结。试算后, 按结果调整拱圈厚度、估算拱圈配筋, 并提取墩台底竖向压力N1。

本例中N1 (台) =5 780 KN, N1 (墩) =4 260 KN。

2) 将N1乘以估算系数α, 本例中, 桥台桥墩α分别取值1.3和1.05, 将α×N1均分至各桩上, 计算桩长。

本例中, 桥台桩基初步考虑为5根φ1.0 m钻孔灌注桩, 桥墩桩基为3根, 单桩竖向力N2 (台) =1502 KN, N2 (墩) =1 491 KN, 综合取N2=1 500 KN, 结合土层分布, 桩长初步拟为L=24 m。

3) 采用桥博基础版进行以上桩基的等代换算, 建立包括桩基础在内的全桥整体模型。

桥台桩基模拟为顺桥台间距2.5 m, 长H=4.9 m, 截面 (顺桥×横桥) =1.522×0.191的双柱模型。桥墩桩基模拟为顺桥台间距0.8 m, 长H=4.7 m, 截面 (同上) =1.455×0.131的双柱模型, 桩基与基础间固结。

4) 对全桥整体模型进行验算, 如计算通过, 可至下一步;如不通过, 需调整上部结构模型至通过为止。

本例中, 经验算, 桩基对上部结构的配筋无太大影响, 应与拱圈为半圆拱无推力有关。

5) 提取整体模型中各墩台群桩桩顶的作用力, 采用桥博基础版对桩基础进行结构计算。此处略。

综上, 主要结构设计为:拱圈顶底均配Φ20钢筋, 间距为7.5 cm;墩台顶底均配Φ25钢筋, 间距为15 cm;桥台桩基为5根φ1.0 m钻孔灌注桩, 桥墩桩基为3根φ1.0 m钻孔灌注桩, 桩长24 m, 每根配置主筋20Φ20.

3. 桥面附属及装饰设计

桥面采用苏州地产金山石铺装, 并在两侧各1 m宽度设置搓板路面防滑。桥面正中设置传统的苏州云纹雕刻。

桥梁立面均采用相同尺寸的金山石镶面或贴面, 外立面设有楹联石、鱼头挑担石等传统装饰。

拱圈侧面采用金山石挂石作为拱眉, 钢筋砼拱圈底采用金山石条石外拱圈。按照传统石拱桥的样式, 拱眉及外拱圈分别采用丁顺阵列, 达到仿石拱圈的效果。栏杆采用传统的金山石栏板, 栏柱采用莲花头加上云纹。

三、结语

本桥自交付使用后, 景观效果良好, 与桥后的虎丘塔辉映成趣, 已成为景区新的亮点。

回顾以上设计过程, 桥梁的整体设计至关重要。设计之前, 应详细了解苏州传统石拱桥的特点及细部构造。因为装饰的细部尺寸会直接影响结构尺寸, 而结构尺寸不当又反过来影响桥梁的美观。所以必须使结构和装饰相融合, 最终达到和谐统一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姚玲森.桥梁工程[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9.

[2]刘伟明, 朱威.苏州古桥文化[M].苏州:古吴轩出版社, 2009.

篇4:西栅景区景点简介

关键词:生态翻译;译者主导;适应选择;清明上河园景点简介;简介建议性英文译本

近年来,国际旅游业飞速发展,清明上河园作为北宋文化旅游景点的重要代表,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国际游客,景点网页英文翻译是将“一朝步入画卷,一日梦回千年”的历史画卷展示给国外游客的关键。本文将从译者的主导和适应选择的角度来探讨清明上河园景点简介的翻译过程。

1.译者的主导和适应选择

生态翻译学是胡庚生于21 世纪初提出的翻译理论,是一种以生态学为视角的翻译研究,其将达尔文生物进化论中的“适应/选择”学说引入翻译研究,把翻译视为“译者适应翻译生态环境的选择活动” ( 胡庚申,2008: 11)。 翻译中的语境也扩展为翻译生态环境。翻译生态环境由原文、原语和译语等元素构成,包括语言、文化、交际、读者等方面。生态翻译学者认为翻译过程就是译者主导的适应与选择的交替循环的过程(王宁,2011:2)。 就汉英翻译来讲,在从“汉语原文—译者—英语原文”这个过程中,两种语言的原文都是客体,只有译者才是有能力选择的主体。所以,翻译的过程就是从汉语到英语的双语言、双文化的转换过程。译者作为主导者,在此过程中既要适应又要选择。因此,翻译是一种再现性写作或改写,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这一文本内在的生态结构。译者要综合考虑语言、读者等因素,通过用另一种语言再现给定的原文来实现信息的有效传达。下面就以清明上河园旅游景点网站的中英文简介加以说明。

2. 清明上河园旅游景点网站英文简介试译分析

打开清明上河园的官网中文版,出现的是如下交替浮动的标语式的宣传性文字:“祝贺开封市清明上河园荣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荣获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一朝步入画卷、一日梦回千年”、“ 大宋·东京梦华(篆刻) 锦绣王朝 盛世画卷 大型水上实景”及“再现千年画卷 创建AAAAA级景区”。(注:清明上河园景点简介是以虚化的图片浮动出现的形式展现的,持续时长为2秒钟,由于时间短,字迹颜色轻淡,在正常速度的网页浏览时,文字信息几乎是无法获取的,文字内容在网页其它窗口也均无法找到。) 虽然没有文字介绍,但是对于拥有中国文化背景知识中国游客来讲,标语式的浮动文字因基于深厚文化背景,所以包含了大量的信息,我们就其中的关键词逐一进行分析:

一、“开封市”是中国的历史文化名城,曾是强大的是北宋王朝的国都。

二、“清明上河园”是以宋代张择端的名画《清明上河图》为蓝本,集中再现原图风物景观的大型宋代民俗风情游乐园。

三、“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是全国旅游景区(点)最高等级荣誉。

四、“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是实力的体现,更是一种荣誉,也意味着国家文化部对其在政策、信息服务和市场开拓等方面给予重点扶持。

五、“画卷”指的是北宋画家张择端的作品《清明上和图》,它描绘了北宋时期都城东京(今河南开封)汴梁以及汴河两岸的自然风光和北宋大都市包括商业、运输业、建筑业、手工业、民间风俗等等各个方面的社会繁荣景象。

六、“东京梦华”指的是再现北宋王朝鼎盛时期生活的大型夜晚水上实景表演,是《清明上河图》和《东京梦华录》的历史再现。分析可见,对于中国游客而言,虽然网站上中文介绍性文字不足百字,但在独具北宋文化特色的画面却能烘托出“一朝步入画卷,一日梦回千年”的壮阔景象,游客似乎回到了锦绣壮丽、繁华无限的北宋王朝。

然而,大多数国外游客对中国文化了解不深,更没有中国的朝代概念,对以上六点内容几乎是一无所知。在这种情况下,对景点英文简介翻译时,国外游客的身份就要作为一个重要因素加以考虑。下面是清明上河园景点简介的中英文版本。

中文版:清明上河园是中国著名古都开封的一座大型历史文主(化)体公园。坐落在开封城风光秀丽的龙亭湖西岸。它是以北宋著名画家张择端的传世之作《清明上河图》为蓝本建造的。《清明上河图》是中国古代一幅弥足珍贵的社会民俗生活长卷,画中所反映的是北宋时期作为古都开封的社会生活、市井风情和城建格局。虽然它反映的是当时开封的一部分,但管中窥豹,可见一斑,由此也不难想象其余街市的大略形貌。有趣的是一千多年前张择端把它从现实搬进了画卷,而一千多年后开封人又把它从画卷搬进了现实!徜徉其间,常令人有“一朝步入画卷,一日梦回千年”的时光倒流之感。

有了上述六点重要信息的呈现,景点的中文介绍省略了大量的重复信息,相反,用很口语化的语言(例如“有趣的是”、“常令人”)从“现实—图画,图画—现实”独具特色的角度向游客推介景点,传达出闲适的感受和轻松的氛围,迎合了游客的心理。

英文版:MILLENNIUM CITY PARK, which is located in western shore of beautiful Longting Lake in Kaifeng,is a large-scale historical cultural theme park with 600Mu total floor space in Chinese famous ancient city Kaifeng. It was founded in July 1992 in accordance with The MILLENNIUM CITY PARK done by Zhang Zeduan, a famous artist in Northern Song Dynasty and opened to the public in October 28th 1998. The MILLENNIUM CITY PARK is a valuable life drawing for social custom, which represents social life, social custom and building structure of Kaifeng as ancient city in Northern Song Dynasty. Although it only shows part Kaifeng, it is very easy to know other streets’ situation by supposing. What is more interesting is that Zhang Zeduan put it into drawing from life one thousand years ago while Kaifeng’s people put it into life from drawing one thousand years later. Walking in MILLENNIUM CITY PARK makes tourists getting such felling that they have returned to one thousand years ago.

汉语崇尚词句华丽、字字相对、整齐和谐,英语则避免使用同义反复、追求言简意赅,注重信息的有效传达。在这种前提下,由于文化背景信息的缺失,虽然译者在适应和选择性地翻译的过程中,已经对文本进行了改编和加注,此英文译本亦不乏可商榷之处。首先,对清明上河园地理位置的确定以“开封市美丽的龙亭湖西岸”(western shore of beautiful Longting Lake in Kaifeng)为参照物不能对此景点有效定位,建议定位为“中国中部的城市开封”(in Kaifeng ,central China)。其次,“北宋”(Northern Song Dynasty)对于国外游客来讲时间概念模糊,建议加注起止时间“Northern Song Dynasty(960-1127)”。再次,建议删去冗长的描述,使用简洁的词汇,如“历史文化古城”、“皇家建筑”、“宫廷娱乐”、“民俗文化”“实景演出” 及“体验千年文明”等关键词传达有效信息。最后,建议使用语言交际的呼唤功能。西方人了解古代鼎盛的中国引来“八方朝拜”,熟知“丝绸之路”和茶叶交易, 所以通过描述景区中从“丝绸之路”上走来的骆驼商队等情景,激发游客的冒险热情和猎奇心理,并以呼唤式的语言结尾,如“还等什么?”“欢迎来到梦幻的千年奇境!”这同时也契合了“一日步入画卷,一朝梦回千年”的绝美意境。

3.清明上河园官网简介建议性英文译本

建议英文译本:Kaifeng, along the Yellow River, is a famous historical city in central China. Millennium City Park, located in Kaifeng, is a large-scale (600Mu) Song Culture Theme Park.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cenic area follows up the ancient painted scroll ‘At River on Clear & Bright’ of the excellent painter Zhang Zeduan of Song Dynasty (960-1127). It reproduces the splendid view of Song Dynasty by the construction way of Song Dynasty, such as ‘Imperial Architecture and entertainment’, ‘folk culture’, ‘millennium city life shows’ and ‘ancient civilization’ etc. It creates a space with view, taste, melody, rhythm and history. Here, you can experience the bustle and prosperity of ancient Kaifeng. Hundreds of pedestrians jostle each other on the streets. Kaifeng’s stature attracts people from all over the world. Camels carry merchandise in from the Silk Road, and teahouses and restaurants do a thriving business… What are you waiting for? Welcome to the dreamlike wonderland!

结语

运用生态翻译理论,能够指导景点简介的翻译并阐释其中的特殊现象。景点简介的翻译肩负着传递景点信息和民族文化的重任,译者应充分了解译文所处的翻译生态环境,尽量避免因生态环境的差异而引起的误解和交流障碍,进而实现吸引国内外游客的目的,同时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参考文献

[1]胡庚申:生态翻译学解读[J].中国翻译,2008 (6): 11-15.

[2]胡庚申:《翻译适应选择论》,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10.

[3]王宁:生态文学与生态翻译学:解构与建构[J].中国翻译,2011(2):10-15.http://www.qingmings.com/

注:本文系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生态翻译视阙下中原文化旅游网页文本的英译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立项编号:2012-GH-186

篇5:西栅景区景点简介

20世纪70年代,德国的汉斯·费米尔(Hans Vermeer)创立了功能派的奠基理论——翻译目的论(Skopostheo-rie)。他指出翻译是一种发生在特定情形下的人类有目的性的行为活动。翻译行为所要达到的目的决定整个翻译行为的过程,即“目的决定手段”。(Nord, 2001:29)翻译的预期目的或功能决定翻译的策略和方法。

二、旅游景点介绍中的文化差异导致的翻译障碍

中西文化的差异必然要反映到旅游资料中。本文主要从两方面讨论文化差异带来的翻译障碍:第一类是由文化负载成分给翻译带来的困难。在旅游景介英译中存在大量具有独特中国文化内涵的词、词组和习语,包括中国特有的人名和地名,历史事件,诗词,对联,谚语等。外国游客缺乏相关的背景知识,如果不加以必要的注释,他们很难理解其真正的内涵。第二类翻译障碍是由语篇行文差异和修辞格的使用而引起的。中国人喜欢通过物象表达情理,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反映在景介语言上就有了如下特点:行文辞藻华丽,情感丰富,工整对仗,音韵和美。而西方人在描述自然美时,语言客观实在,景物刻画直观明了。中国美学观念中特别强调平衡美,除了大量使用四字词组,还极为频繁地使用修辞格。英语行文注重逻辑理性、用词强调简洁自然、描述突出直观可感的风格。(贾文波. 2000:75)

三、目的论指导下文化差异的处理策略

旅游景介的翻译目的性极为明确的,采取合适的翻译策略来处理旅游景介中的文化差异是十分必要的,其目的在于使译文符合西方人的文化心理和审美习惯,力图达到语言具体生动,语法简单明了,表达简洁传神,从而使游客作出出游的决定。目前有如下几种策略:

(一)音译和意译。

采用完全意译法有利于西方游客准确理解原文含义,如:“梵音谷”译为“Buddhist Sound Valley”。音译加意译的方法翻译景点和景区名称,一方面有利于西方游客的理解,另一方面有利于传递中国的地名信息,无形中增进了游客和中国文化的沟通,如:“南岳庙”译为“Nanyue Temple”。

(二)文化类比。

笔者认为有些旅游文化信息要想为外国游客理解且产生积极的反应,可以采用类比法。类比是将源语中陌生的文化信息转换成目的语文化情境中类似的信息,这样能拉近目的语游客与中国文化的距离,更容易使他们认同与接受。如:“祝融”被译成了“Zhurong, the Chinese Prometheus”火神“祝融”对于西方游客来说是完全陌生的概念,但是将源语中陌生的文化信息转换成目的语中目的语读者所熟悉的古罗马火神“Prometheus”普罗米修斯,一定会让西方游客更容易理解并接受。

(三)增译法。

增添主要是指为了使外国游客更好的理解某些内容而对旅游资料中的一些特有历史人名,地名,朝代,历史事件以及典故等做出背景信息的增加和说明。如:麻姑仙境和磨镜台的景点介绍中,“麻姑”和“民国”分别译成了“Ma Gu (a fairy in Chinese legend)”,“ the Republic of China (1912-1949)”这是采用了增译法,有助于西方读者对它们的理解。

(四)释义法。

中文景点介绍中辞藻华丽, 大量使用四字词组和平行结构。华丽辞藻有些往往并无多大实际意义,只是为了渲染气氛,在这种情况下,避免无效信息的最好方法就是简化华丽辞藻,译出实质性内容以实现译文的预期功能,符合英语表达言简意赅,通俗明了的特点。如:探幽觅奇梵音谷,观瀑听泉清风拂;妙音禅韵随君绕,天下南岳喜迎宾。译文:Welcome to Buddhist Sound Valley to explore its exotica, watch its waterfall and listen to the gurgling spring and crisp wind. 以上是对景点梵音谷描述的诗词,如果译者一味按照原文机械翻译,译语读者恐怕会感到困惑,不知其所云。顾及译文读者的认知,译者选用他们喜闻乐见的简练的语言形式恰当地表达原作内容。

四、结论

我们如果能解决好旅游景介翻译中的文化差异问题,深刻认识到文化因素在旅游活动中的意义及影响,则使外国游客能更好地理解中国的文化,提高中国文化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影响力。

参考文献

[1].Nord,Christiane.Translating As A Purposeful Activity,Functionalist Approached Explained[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1

上一篇:《前赤壁赋》教学设计下一篇:多面派老师优秀作文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