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A旅游景区升级5A旅游景区规划

2024-05-07

4A旅游景区升级5A旅游景区规划(精选7篇)

篇1:4A旅游景区升级5A旅游景区规划

4A景区升级5A景区的规划实现途径

经过近十年的迅猛发展,中国旅游产业发展开始进入一个全新的时期,即 “休闲主导时期”,休闲消费开始成为主流,而来自市场需求变化的压力,使得产业整体的结构性升级(系统升级)势在必行。在这种新形式下,旅游规划应何去何从?如何通过规划的手法实现旅游产业的升级和景区产品的提升?在深刻理解中国旅游产业系统升级的基础上,绿维创景对规划升级的问题,投入了巨大精力研究,形成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并将以连载的方式,与您共同分享。

一、5A景区概念的出台

随着世界经济文化一体化的发展,中国入境游大幅增加,旅游业急需与世界接轨;同时,国内消费水平和观念的提升,也要求旅游景区综合水平的提高。产业的升级、产业素质的更高要求,呼唤更高的标准,而5A景区的概念就是在这种背景之下,应运而生。

5A 标准是国家旅游局2002 年修改GB/1775-1999《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在划分等级中增加的内容,是目前国家最高的旅游景区质量等级,代表着旅游景区的最高服务标准和管理要求。此次修改的主要内容有:

——在原有的划分等级中增加了5A级旅游景区。新增的5A级主要从细节方面、景区的文化性和特色性等方面做更高要求;

——对原4A级旅游景区的划分条件均进行了修订,强化以人为本的服务宗旨,4A级旅游景区增加细节性、文化性和特色性要求;

——细化了关于资源吸引力和市场影响力方面的划分条件。

二、4A景区与5A景区在质量等级上的差别

如果说,4A 景区代表国家级标准风景区的话,5A 景区则代表了世界级的品质。在硬件的要求上,5A 标准与4A 要求相差无几,只是从细节上、质量上要求更高更明确,主要体现在文化性和特色性的要求上――“以人为本”的服务宗旨贯穿于5A准则的主线,这是与4A相比最本质的差别――5A级景区更注重景区的人性化和细节化,围绕为游客营造舒适优美的旅游环境,标准制订了许多细则。

1、特色性:游客公共休息设施要求特色突出,有艺术感和文化气息。对于具体的硬件设施要求很明确,如停车场绿化美观、路面特色突出、水体航道清澈。而对于景区标识牌、公共信息图形符号、公共休息设施、景区垃圾箱以及景区建筑外观造型均要求地方特色突出。

2、文化性:文化性是5A标准出现的另一新增词汇,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对景区整体文化程度的提升;二是对地方特色文化氛围的营造。

3、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的理念是贯穿5A 的精髓。也得益于这

种理念上的提升,5A 才上升到国际的高度,才能使我国旅游业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例如黄山在创5A的过程中,一项重要的工作内容公共厕所的合理布局和改造,必须全部达到三星级宾馆公共区域卫生间的标准。其内部设计与外观坚持“以人为本”“与周围景观相协调”两大原则,不片面追求豪华,注重厕所的方便实用。厕所内一律配置热水器、冲洗器、安全扶手等装置,设置背景音乐,摆放绿色的盆栽,增加服务残疾人的设施。同时,所有公厕都将建成节水型健康厕所,注重生态环保。改造后,游人在入厕的同时不仅能欣赏到美妙的轻音乐,还可从专门设置的视屏上观看到黄山风光片和旅游信息。

三、4A、5A景区的规划要求

在随着近年来4A 景区的“催生”,原先“国家最高标准”的光环已开始失色,而5A 标准的出诞生,更促使我们重新审视和思考。原有的4A景区应该如何向5A升级?或者退一步,因为如何打造真正意义上的4A 景区?

1、高级别景区规划的误区及要求

“旅游要发展,规划要先行。”前期规划的重要性已无庸置疑,而其要求也越来越高,既要求前瞻性、科学性的清晰战略;更要求结合具体实际的可操作性和差异性。

城市化现象是不少旅游景区的通病,这是由于旅游规划机械地套用城市规划的概念和模式而导致的。这样片面强调一种技术的推行和标准化的设计,缺少对风景区深度与广度的认识思考,以及景区规划应该分层逐级展开的特性,容易忽略景区的软件开发建设。同时,沿袭城市规划的思维,容易把城市与园林的体系盲目的套用到风景区开发建设中。

从旅游者角度看,在休闲时代,游客追求一种心灵的放松,追求回归和归属感,这就景区规划强调“以人为本,天人合一”。如何正确满足和引导公众的意愿和合理需求,必须充分研究市场,以市场为导向,创造出具吸引力的旅游项目和产品,进行体验式设计,是规划具有可操作性的前提。

2、景区规划重点

按照国家标准,我们针对一些较为重点的内容,特别是容易被忽视的重点,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由于篇幅有限,这里只作概要的介绍,在以后的文章中我们还会谈到具体的细节。

停车场:景区入口附近必须有管理完善、布局合理的与景观环境相协调、符合生态理念的专用停车场或者码头。

内部游览路线:这是景区的脉络,既要有使用功能,又要与环境协调。景区道路是园林的重要组成部分,起着组织空间、引导、联系并提供休憩场所等作用,其规划设计可参考传统园林道路设计,如“斗折蛇形”、“一曲一改观”,追求隽永含蓄、深邃空远的意境,增加景区的空间层次。

游客服务中心:其信息咨询服务功能能够有效的方便游客的旅行,此外,它还具有宣传展示,客房代定、票务、救援、受理投诉、购物等功能。尤其是宣传展示功能,在网络化时代,完全可以超越景区的地域概念,通过网络直接和全球联通,而3D导游、虚拟景区等新技术的运用,更能让其效果倍增。

景区标识系统:在设计上,除了要符合国家的相关标准之外,还需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结合景观环境;二是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三是体现当地景区自身独特的人文关怀;四是材料的经久耐用。

旅游安全规划:针对高峰期的安全策略;恶劣气候、突发灾情、缆车停电等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和预案设立;以及紧急救援机制、紧急通讯系统,尤为重要。特色是在一些自然类、自助游客具有冒险刺激欲望的景区。

卫生:主要是公共厕所,其标准要高,景观要与环境协调,最好是生态厕所,且应该充分考虑老幼病残孕等特殊游客群体。此外餐饮、宾馆、摊点、化妆品专卖店等的食品、用品的安全和卫生防疫工作,应专项检查整治。

旅游购物:其设计应该超越单纯的购物,追求精神上的满足。购物场所的设计应十分重视环境、气氛、服务内容、地方特色和文化主体的营造,如九寨沟边边街、丽江四方街等休闲商业街区。

资源保护:旅游资源包括是旅游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包括自然资源(地貌、水文、气候、生物等)和人文资源(人文景物、文化传统、民情风俗等)两大类。旅游开发和资源保护即互相制约又互相促进。在开发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民族、地域特色的凸显;二是传统、现代文明与自然风光的协调;三是避免过渡开发,兼顾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篇2:4A旅游景区升级5A旅游景区规划

按照国家标准,我们针对一些较为重点的内容,特别是容易被忽视的重点,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由于篇幅有限,这里只作概要的介绍,在以后的文章中我们还会谈到具体的细节。停车场:景区入口附近必须有管理完善、布局合理的与景观环境相协调、符合生态理念的专用停车场或者码头。

内部游览路线:这是景区的脉络,既要有使用功能,又要与环境协调。景区道路是园林的重要组成部分,起着组织空间、引导、联系并提供休憩场所等作用,其规划设计可参考传统园林道路设计,如“斗折蛇形”、“一曲一改观”,追求隽永含蓄、深邃空远的意境,增加景区的空间层次。

游客服务中心:其信息咨询服务功能能够有效的方便游客的旅行,此外,它还具有宣传展示,客房代定、票务、救援、受理投诉、购物等功能。尤其是宣传展示功能,在网络化时代,完全可以超越景区的地域概念,通过网络直接和全球联通,而3D导游、虚拟景区等新技术的运用,更能让其效果倍增。

景区标识系统:在设计上,除了要符合国家的相关标准之外,还需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结合景观环境;二是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三是体现当地景区自身独特的人文关怀;四是材料的经久耐用。

旅游安全规划:针对高峰期的安全策略;恶劣气候、突发灾情、缆车停电等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和预案设立;以及紧急救援机制、紧急通讯系统,尤为重要。特色是在一些自然类、自助游客具有冒险刺激欲望的景区。

卫生:主要是公共厕所,其标准要高,景观要与环境协调,最好是生态厕所,且应该充分考虑老幼病残孕等特殊游客群体。此外餐饮、宾馆、摊点、化妆品专卖店等的食品、用品的安全和卫生防疫工作,应专项检查整治。

旅游购物:其设计应该超越单纯的购物,追求精神上的满足。购物场所的设计应十分重视环境、气氛、服务内容、地方特色和文化主体的营造,如九寨沟边边街、丽江四方街等休闲商业街区。

资源保护:旅游资源包括是旅游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包括自然资源(地貌、水文、气候、生物等)和人文资源(人文景物、文化传统、民情风俗等)两大类。旅游开发和资源保护即互相制约又互相促进。在开发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民族、地域特色的凸显;二是传统、现代文明与自然风光的协调;三是避免过度开发,兼顾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篇3:4A旅游景区升级5A旅游景区规划

门票价格制度的制定和调整是旅游景区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旅游景区乃至旅游目的地能否取得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条件。从游客角度的研究普遍认为, 景区门票的价格可对游客旅游消费行为的决策产生极为显著的影响, 甚至可以直接决定潜在游客旅游行为的产生与否 (刘啸, 2005) 。因此, 景区门票价格可以在较大的程度上影响到旅游者对整体旅游产品的需求弹性。然而, 也有学者指出对旅游景区在定价上应当超越单纯的经济考虑, 而必须要把社会、文化及环境等方面的因素综合融入进来, 这对具有重要自然、历史及文化价值的旅游景区尤为重要。故此, 与可以进行内涵式定价的其它类别旅游产品不同, 旅游景区门票在定价上具有经济、社会乃至政治上的复杂性。

截至2012年底, 我国已经有世界自然文化遗产41处, 5A级景区137家, 旅游景区的可持续发展受到全社会的关注, 其中景区门票价格的制定和调整更成为焦点问题。长期以来, 门票收入是我国旅游景区的主要收入来源, 门票价格处于相对较高、整体上升的趋势。马勇和李玺 (2006) 测算, 我国景区的平均价格占到我国城市居民平均月收入的9%, 而这一数字在发达国家只有1%。而且, 根据孙权 (2010) 的研究, 景区门票花费已经成为国内游客旅游开销中比例最大的分项, 达20%, 超过交通、餐饮、住宿等方面, 而在世界范围内这一比例只有7%。在5A景区中, 门票价格在100元以上的已达46.2% (袁昆昆, 2013) 。此外, 我国旅游景区的所有权属十分复杂, 具有国有、集体、承包上市等多种形式, 这都给景区门票制度的科学化、合理化、可持续发展带来了挑战。

自2003年9月杭州西湖实行免费开放以来, 全国不少景区在这方面进行了探索, 努力把景区门票免费和景区综合发展及旅游目的地建设结合起来。截至目前, 全国共有江苏南京中山陵、苏州金鸡湖、南通濠河、浙江杭州西湖、福建厦门鼓浪屿、天津古文化街、河北石家庄平山县西柏坡、湖北恩施巴东神龙和湖南长沙岳麓山六省一市共九家5A级景区实行了免费开放, 这是我国旅游景区发展史上里程碑式的事件, 对于全国其它各级别景区具有很强的示范和参考效应, 对景区乃至整个旅游目的地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景区门票免费制度的经济效应究竟如何, 已经成为摆在我国旅游产业面前的一个非常重要而现实的问题。本文尝试应用科学的旅游经济建模方法, 对我国5A级景区门票免费的旅游经济效应进行全面、综合和深入的检验。

二、文献综述

(一) 旅游景区定价

在学术界, 对旅游景区门票价格的争议主要集中在旅游景区产品资源属性的界定上, 从而衍生出“免费论”和“收费论”的两种对立性观点。一方面, 坚持旅游景区公益性的观点认为, 旅游景区拥有着自然、历史、文化价值的旅游资源, 这些旅游资源理应被作为国家公益性财产, 由纳税人所缴纳的公共资金提供运营、管理上的来源, 而无需收取额外的门票费用 (Page和Swarbrooke, 2001) 。有学者甚至认为旅游景区应当作为一种社会福利的体现, 而为社会大众免费使用 (Lindberg, 1998) 。若对旅游景区收费, 不光会剥夺了无法负担门票的社会弱势群体的一项基本权利, 也会带来固化和商业化的影响, 从而损害景区参观者的游览体验。

另一方面, 认为旅游景区应该收费的观点则借助于相关经济学理论, 把景区收费看成实现经济及社会平衡的手段 (Chase等, 1998) 。从发展经济学角度来看, 旅游这种活动在社会上出现、发展乃至被大众所接受和追宠是必然规律。所以, 作为旅游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旅游景区资源具有产品价值, 这种价值可为市场评估和承认, 是旅游景区市场吸引力的源泉;同时, 游客对不同级别和档次的景区往往具有不同的估值观念, 这也进一步说明了景区市场价值的内在性和原生性 (Knapman, 1995) 。游客游览景区的过程, 也是对相关核心及附属旅游资源消费的过程, 在这个意义上, 景区产品和旅游业的其它产品如酒店客房或机票一样, 都是可以交换的市场化商品, 所以使用景区资源必须收费。

而且, 旅游景区还承担着颇为艰巨的环保任务, 向对景区产生环境影响的游客收费也是无可厚非的。若对景区进行免费, 用全体纳税人的金钱补贴市场上的某个主体, 才是对社会弱势群体的真正歧视。Jan等 (1996) 根据公共代理视角, 指出支付进门费作为一种调节工具, 有利于环境可持续发展, 特别对国家公园、野生保护区和自然生态区而言尤为如此。Kerry等 (1998) 对加拿大国家公园进行了周期达20年的研究, 发现公园门票可以用来补偿由于政府财政预算减少和管理效率的持续下降而缺乏的资金, 同时维持国家公园在公众中的明显上升需求。Ralf (2003) 提出, 门票价格的适当提高可以增加收入, 保证景区资源保护和设施维护, 也能兼顾地方的经济发展。特别地, 对于欠发达地区来说, 旅游景区门票费用是当地旅游收入的首要来源, 如果景区免费则会对相关从业人群产生负面影响, 不利于扶贫及可持续旅游的开展 (Knapman, 1995) 。

在景区门票问题上持中的观点则强调, 世界范围内旅游景区很少有能完全依靠政府拨款而在经济上自给的, 因此门票本身并不是目的, 而应作为实现景区乃至旅游目的地经济、社会、环境功能的工具, 在制定和使用上要有弹性, 尽量兼顾到大多数利益群体的诉求 (马勇, 李玺, 2006) 。虽然往往景区利润、生态承载和社会福利这3种目标在景区、政府和游客三方之间会形成投票悖论, 但根据福利经济学“卡尔多—希克斯改进”准则, 即如果一个人的境况由于变革而变好, 使得他能够补偿另一个人的损失而且还有剩余, 那么整体的效益就能得到改进。在景区门票定价中, 如果某一参与方能够对另一方提供补偿, 景区经营目标的投票悖论即可解决。而单一环节的价格行为有可能给整个价格生物链造成巨大的破坏, 必须要慎重考虑由于一方短视带来的负面影响。

Buckley (2003) 则指出, 对景区进行收费也会产生相应的为数不少的行政成本, 所以景区收费必须在考虑到景区实际情况的基础上量力而为。尤其在发展中国家, 维持合理的景区门票价格水平是实现当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手段 (Lindberg, Aylward, 1999) 。菲利普等 (2004) 强调, 门票不是唯一的管理工具, 最好不要单独使用。马鹤丹 (2001) 认为, 在门票的制定上应该持有可持续发展的眼光, 妥善处理好代际公平与代内公平两者兼顾问题。张健华等认为, 通过间接调控法提高门票价格不如直接调控法有效。而More (1999) 则强调, 旅游景区的公共属性永远不能在景区门票定价过程中被忽略, 尤其是以自然和生物资源为主的景区, 社会及环境因素必须要得到相当的重视和考虑。陈碧琴和傅强 (2009) 指出, 在公共产品外部性较小且辖区有充分的异质性时, 由地方政府提供景区产品的定价会更有效率。

(二) 以消费者为本的旅游景区定价

在Page和Swarbrooke (2001) 对旅游景区的经典性论述中, 景区产品具有系统性和层次性, 通常由核心、边际及延生产品构成。因此, 景区定价也必须体现出这些不同层次产品的价值。而这样的价值要能被有效地传递及销售给不同消费和需求水平的旅游者, 就必须进行深入的市场调查和采取恰当的营销策略。从市场需求的角度来看, Arin和Kramer (2002) 指出, 景区门票定价必须考虑到潜在游客的期待和反映。有研究发现, 游客往往对那些具有优秀或多样的旅游资源的景区表现出很弱的价格弹性, 即这些景区在价格上的变动对游客的需求影响不大。这样情况下, 游客往往能“容纳”下一定程度的涨价。不过, 这种价格上的升幅不是无限制的, 在超过某一临界点后会出现游客数量及景区收入的下降 (Davis, Tisdell, 1998) 。故此, Mill和Morrison (1998) 建议, 景区定价必须采取差异化的策略, 以满足不同市场细分群体的特性。尤卡 (Jukka) 则研究发现, 若定价以市场占有率增长为目标, 则低价是一个竞争性的市场价格, 但当定价要迎合顾客心理时, 一个高或者低的价格就会被看做产品质量的代表。

就目标市场的细分来看, 有研究发现收入水平、旅游距离和旅游经历都和游客对景区门票的接受程度正相关。Reiling等 (1999) 的研究展示, 当野营收费较低时, 消费主体以低收入者为多;而一旦价格上涨, 这些低收入者就会迅速退出市场。滕玮峰测试得出景区门票涨价15%, 景区的客流量会下降30%。同样有此表现的还包括游客对环境保护的看法及在环保团体中的会籍。Page和Swarbrooke (2001) 建议景区在定价规划上必须表现出弹性, 以有效反映出景区产品体验性、服务性、季节性的特点。魏翔和邓州 (2007) 认为景区门票定价是景区和游客双方在信息是否对称的情况下所达到的纳什均衡价格。刘啸则强调, 景区需要对游客对门票的价格期待上通过适当的营销活动进行影响和引导;而Hall (2000) 指出必要的公共及社区参与也是景区门票定价中的重要环节, 这对牵涉到重大公共利益的景区来说尤为如此。

(三) 旅游景区在旅游产业集聚中的作用

有研究指出, 景区门票的定价具有很高的乘数效应, 可以促进景区乃至整个旅游目的地其它旅游产业要素的发展, 形成旅游产业集群效应, 提升旅游目的地的整体竞争力。在Jackson (2006) 对Porter (1998) 的经典竞争力钻石模型在旅游业的应用中, 旅游景区正处在目的地旅游产业的核心位置, 促进了其它旅游业要素如餐饮业、旅馆业、运输业、文化产业、商贸服务业的空间集聚和有机组合, 构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集群, 具备强大的经济实力和竞争力。而且, 这样的产业集群具备由路径依赖所产生的累积因果效应, 旅游景区以其占垄断性的资源禀赋条件强化了这样的集群惯性, 产生了循环累积效应, 能够不断巩固和加强各旅游业要素的初始选择, 在合作与竞争并存的机制框架内实现外部的规模经济。

此外, 在旅游景区所主导的旅游产业集群中, 不同成员要素之间存在着合作与竞争关系。从竞争性来看, 各个成员一方面需要在产品、营销及管理方面努力表现, 以和集群平均水平所设定的标准保持一致;另一方面各旅游行业之间及内部也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基于战略层面和长期互利的合作关系 (Jackson, 2006) 。根据Sinclair和Stabler (1997) 的观察, 这样的共生关系尤其突出地体现在景区和旅行社之间, 并成为串联整个旅游产业的重要支柱。这种竞争与合作关系共存和互补的情况对旅游产业集群乃至旅游目的地的竞争力来说都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而旅游景区则处于该竞争力体系的核心枢纽位置, 整合各种内在与外在的资源与禀赋。当然, 要能实现景区的龙头促进作用, 还必须有对其外部贡献进行合理回报的机制和渠道, 否则不完善的利益分配机制会对旅游产业集群的良性发展带来内耗和阻碍。

三、中国旅游景区门票定价争议

中国旅游景区数目庞大, 种类多样, 资源丰富, 具有很高的自然、历史和文化价值, 一直以来都是中国旅游发展的助推器。2012年, 全国入境游客数量达1亿3 500万人次, 国内游客则达到246亿人次 (颜麒等, 2013) 。截止2012年底, 中国有41处世界自然或历史遗产, 数量位居世界第三。鉴于旅游景区在中国旅游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旅游景区门票价格就成为了游客、景区及其它旅游产业从业者、政府管理部门及社会大众普遍关心的问题。一方面, 门票收入是绝大多数中国旅游景区主要甚至唯一收入来源, 这就直接支撑了景区门票收费的合理性。在很多景区尤其是那些新开发的景区, 虽然观光性资源十分丰富和高端, 但配套的市政设施还很初级, 景区经营项目单一, 缺少综合性服务和多种经营收入, 这就导致了门票价格成为景区保证经济效益的唯一手段。还有, 直至目前官方对中国旅游业发展的战略目标仍然定位为促进服务贸易收入及拉动内需, 培育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 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 景区通过门票来实现其对旅游业收入的贡献更是名正言顺。然而, 长期以来, 景区门票价格处于相对较高、整体上升的趋势, 和居民收入增长水平比例不当。经马勇和李玺 (2006) 测算, 我国景区的平均价格占到我国城市居民平均月收入的9%、农民平均月收入的32%, 而这一数字在发达国家只有1%。尤其是列入世界自然或历史遗产目录的景区, 门票动辄成百, 涨价成了常态。如北京故宫2012年12月份门票价格为120元, 约为北京城市居民月平均收入的4%。此外, 我国旅游景区的所有权属十分复杂, 具有国有、集体、承包上市等多种形式, 这都给景区门票制度的科学化、合理化、可持续发展带来了挑战。近年来全国很多景区实行了经营权改革, 由政府直管的旅游公司经营, 或授权给民营企业经营乃至上市经营。这样的经营权外包乃至销售固然对改善景区经营管理水平、提高经济效益有一定成效, 但在经营权和牟利划上等号的情况下, 门票涨价具有操作简单、配置刚性、回笼现金快、效率明显和收益有保障等优势, 就成为了景区企业和地方政府获得营业税、所得税及盈利分成的主要渠道。这样一来, 景区门票涨价绿灯多, 限制少、驱动多, 顾虑少、回报高, 负担低, 这都使得目前我国景区门票涨价畅通无阻。

目前, 在中国旅游景区门票定价上的相关研究涉及到经济、社会、文化及环境等诸多方面因素分析与探讨。张邱汉琴 (2005) 指出, 在外界因素发生变化时, 景区必须要进行价格调整来应对市场环境的改变。刘啸 (2005) 呼吁在景区定价的过程中必须采用多利益相关者视角。郭志球和邓荣幸 (2005) 认为管理体制的问题是景区门票定价的核心因素, 因此景区门票定价机制的调整必须以管理体制改革为先。黄潇婷 (2007) 提出景区门票价格设定必须采用系统的手段, 综合考虑到景区级别、管理体制、产品类型、行业环境、景区面积、产业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这七大要素。特别值得提到的是, 许多城市公园在免费开放上已经先行一步, 并取得了较佳的社会及环境效益, 这对旅游景区免费开放的问题具有很大的启发意义。

刘立云、雷宏振和邵鹏 (2012) 应用系统动力学理论, 以陕西省西安市景区为研究对象, 将景区门票定价纳入一个具有反馈机制的系统中研究, 建立了景区门票价格模型, 其包括了成本票价、市场票价、接受票价、平均票价、基础票价和最终票价6种票价。在这一系统中, 景区门票受到景区生命周期、产业竞争度、政策规制、收入水平、成本等供需两方面多重因素的综合性影响。该模型的仿真结果显示, 景区的成本票价将在2022年趋于0水平, 这即意味着景区免费或部分免费的实现;而包含了人均消费能力和生态保护成本的景区最终票价, 则会具有先降后升的趋势, 这就反映了在未来发展中, 景区的社会福利及生态承载属性将会具备越来越高的权重。

四、研究方法

(一) 研究思路

通过前面章节的文献综述可以看出, 当前对景区免费开放的相关研究以定性概括论述为多, 而针对热点旅游区域进行深入、定量分析的研究还显缺乏。因此, 本项目为填补相关研究空白, 以旅游景区门票制度相关理论为基础, 对5A级旅游景区门票免费所带来的经济效应进行实证研究, 为景区门票免费的运作模式、影响机制和制度保障提供理论支撑, 从而为旅游景区免费开放这一新颖做法的健康、协调及可持续发展做出实践保障。

在研究思路上, 本文以江苏南京中山陵、苏州金鸡湖、南通濠河、浙江杭州西湖、福建厦门鼓浪屿、天津古文化街、河北石家庄平山县西柏坡、湖北恩施巴东神龙和湖南长沙岳麓山这九家5A级景区及其所处旅游目的地为研究对象, 全面、综合、深入地分析其免费开放给当地带来的旅游经济效应。本课题在性质上属于投入-产出的效果检验, 研究数据主要来自相关旅游景区发展重要指标及旅游目的地旅游产业发展重要指标等二手数据, 课题概念模型如图1所示。

其中, X1-n=景区门票免费经济效应影响因素;Y1-n=景区门票免费经济效应因素;T1-n=景区门票免费经济效应社会经济影响参数。

为加强研究方法的精确度及提升研究结果的效度和信度, 本课题在进行建模时将各研究样本旅游目的地中除了5A级景区之外同样门票免费的其它级别景区的相关数据也涵盖在内。这样一则呼应了各旅游目的地景区免费开放的实际情况, 二则有利于从整体的角度分析旅游景区行业在门票免费上的综合表现;此外, 考虑到各旅游目的地的5A级景区在经营管理上的先进性和市场营销上的号召力, 将各级别免费景区进行融合考察可以更全面和准确地反映出5A景区免费开放经济效应的示范性与外推性。

(二) 数据包络 (DEM) 分析

在研究方法上, 经过对相关文献的检索并结合作者自身的研究经验, 本研究选取了数据包络分析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简称DEA) 作为主干分析工具来测量5A级景区门票免费的经济效应。数据包络分析是由美国著名运筹学家A.Charnes等人在1978年以相对效率概念为基础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绩效评价方法, 是线性规划模型的应用之一, 主要用来衡量和比较有相同目标的运营单位的相对效率。这种方法是以决策单元 (Decision Making Unit, 简称DMU) 的投入、产出指标的权重系数为变量, 其评价的依据是决策单元的“输入”数据和“输出”数据。

DEA的分析模型主要可以分为CCR和BCC两类。CCR模型假设所有的输入变量对输出变量的影响维持在持续、固定和严格的水平。因此, CCR模型中规模性的回报产生的是一个整体上的效率表现;而BCC模型则对CCR模型进行了完善, 强调输入变量的效率不只是一个静止的单一数值, 还包含了规模效率和技术效率两方面的维度。其中, 规模效率是指相关输入变量的量级, 代表所输入资源的硬件方面, 指投入量既不过大, 也不过小, 是介于规模收入收益由递减到递增的状态, 即规模收益处于不变的临界点;而技术维度则关系到软件的方面, 探讨输入变量在应用最新技术和先进经营管理方法上的效率水准。BCC模型把整体效率进一步分解为规模、拥挤和纯技术效率, 这就更全面深入地反映了输入变量的效率性。因此, 本课题采取BCC模型作为研究分析框架。具体来说, 本课题所应用的DEA分析模型可以表述如下:

其中θ0为评价单元DMUj0的有效值, ηj为相对于DMUj0重新构造的一个有效DMU组合中第j个评价单元DMUj的组合比例, Si-、Sr+、St+为松弛变量。

在输入变量的选取上, 本课题考虑到研究对象的实际情况及相关数据的可获得性, 确定各5A级免费开放景区所处旅游目的地免费开放的景区数目和当年假设门票收入这两个数值作为输入变量。在此, “当年假设门票收入”的概念是指若该景区实行收费, 当年所能获得的门票收入。实际上, 因为景区免费, 该收入并未实现, 因此可以被当成对该旅游景区的投资, 即符合DEA分析中输入变量的概念和内涵。当年门票收入由门票价格乘以当年该景区游览人次而得, 对在免费开放前已有明确门票计价的景区如南京中山陵、杭州西湖、长沙岳麓山等, 其门票价格即为免费开放前门市价;而一直免费开放的景区如苏州金鸡湖、南通濠河、厦门鼓浪屿等, 其“门票价格”为潜在价格, 其数值通过对当地资深旅游管理及从业人员的访谈及和同档次收费景区的对比而得。免费开放的景区数目及当年景区游览人次的相关数据来自各旅游目的地的旅游统计资料, 并对可能出现的误差进行了相应分析和处理。

在输出变量的选取上, 本课题根据同类旅游经济研究的经典做法 (Song和Li, 2008;Veal, 2006) , 选取该旅游目的地旅游年旅游人次和旅游收入这两个数值作为输入变量。对输入输出变量的研究年度均为2012年, 相关数据亦从各旅游目的地的旅游统计资料中获得。根据以上方法获得的输入输出变量如表1所示。

(三) 灰色关联度分析

因本课题拟研究景区分布在六个省份和直辖市, 区位上从东到西, 从南到北, 各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一, 外部和内部影响因素各异, 旅游业开展的历史、深度及国际化程度都有不小的差别;因此, 在确定DEA分析的输入和输出变量之后, 本课题考虑到由于旅游竞争吸引力评价指标的性质各不相同, 同时取值范围也有较大的差异, 因而数据之间缺乏一定的可比性。因此需要对各指标的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 消除各指标之间量纲的差别, 使各指标具有可比性。

如何能科学合理地构建统一可量度的对比平台, 是精确有效地分析评价相关建模后得出数据的必备条件;针对这一难点, 本课题拟引入目前在相关领域应用较广的灰色关联分析模型, 计算各个研究旅游目的地之间不确定差异的修正系数, 代入到DEA建模方程中, 从而使各研究旅游目的地之间的横向比较更为精确有效。

灰色关联分析法由邓聚龙教授于1982年提出, 该方法能够对客观事物及因素之间比较复杂的相互关系进行模拟, 融入人们在认识、分析、决策时得不到全面、足够的信息, 不容易形成明确的概念这一实际情况, 从而克服主干研究方法的缺陷;灰色分析将评价因素之间的不完全确知关系进行白化, 对信息不精确、关联关系又不完全确定的小样本系统进行明显的理论分析;而且, 灰色系数计算值的范围在0-1之间, 符合本项目的修正系数的理想取值范围。

在目的地旅游产业的发展中, 对于其旅游产出指标的影响因素较多, 本研究根据可获取性、代表性等原则, 选取了与产出指标相关的国内生产总值、城市总人口、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城镇居民人均旅游花费、固定资产投资、第三产业产值6个指标进行修正系数的测算, 具体如表2所示。相关数据来自于目的地年度发布的年度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水平报告。

在灰色关联度数据输入和分析上, 本课题应用统计分析软件SAS9.0来进行;而在DEA的建模和运算上, 则用deap2.1软件进行分析。最后, 对相关研究结论进行WORD及EXCEL的输出。

五、分析结果

(一) 修正系数计算

1. 标准化。采用区间化变换法将原始数据 (第一部分) 标准化如下:

区间变换法:

设n表示城市个数, m表示指标个数, 在本分析中n=9, m=5, 则:

其中i=1, 2, …, 8;j=1, 2, 3, 4, 5

2. 修正系数各指标权重。

计算方法:改进的熵值法。熵值法:设n个指标, m个年份, 形成原始数据矩阵X= (xij) m×n。步骤如下:

(1) 将各指标同度量化, 计算第j指标下第i年份指标值的比重;

(3) 计算第j项指标的差异性系数gj, gj=1-ej;

(4) 定义指标权数aij, 。

改进的熵值法在进行以上各步之前, 先将原始数据做如下处理:

对原始数据做统计标准化, 即, 其中x'ij为标准化后的指标值, xj为第j指标的均值, sj为第j指标的标准差。

为了消除标准化后出现负数的问题, 做如下变化:zij=A+x'ij, zij为平移后的指标值, A为平移幅度, 然后将zij代替熵值法中的xij, 重复1-4步计算出权重, 如表3所示。

3. 灰色关联系数矩阵。

由此, 得出灰色关联系数矩阵, 如表4所示。

4. 城市修正系数。

利用权重数据和关联系数得城市修正系数如表5所示。

5. 修正产出指标。

将修正系数代入原始数据, 得出修正产出指标, 如表6所示。

(二) DEA分析

根据参考文献内容, 本分析采用产出导向的BCC模型, 用deap2.1软件分析得结果如表7所示。

同时, 计算得出各目的地样本投入冗余及产出不足如表8、表9所示。

六、讨论与启示

(一) 综合效率分析

如表2所示, 本课题所研究的9处旅游目的地在综合效率上可以划分为三个档次。其中, 杭州、南京和石家庄的综合效率在0.85以上, 处于较高水平, 其中杭州更是达到1.0的理想效率;苏州、恩施、厦门和长沙则可归为第二档次, 其综合效率在0.6到0.85之间;而第三档次的南通和天津的效率在0.6以下。综合效率的平均值为0.741, 根据相关判断标准, 在本课题所研究的旅游目的地样本中可以得出以下的初步结论:景区免费开放在杭州、南京、石家庄、苏州、恩施、厦门和长沙对当地旅游经济发展起到了显著的带动和促进作用, 获得了较佳的经营效率, 而在南通和天津相关效应则不明显。

在所有旅游目的地研究样本中, 杭州的综合效率为1.0, 即代表达到了最优状态, 这说明杭州的以西湖为代表的景区免费开放对当地的旅游产业发展起到了非常显著的拉动作用。从直观印象上来看, 杭州早在2003年就已经开始进行景区免费, 到本课题所研究的2012年为止, 这一实践的溢出效应已十分明显。这一研究结论也和经典的景区生命周期理论相符, 即杭州进入了景区免费开放的成熟与收获期 (Page和Swarbrooke, 2001) 。而且, 根据刘啸 (2005) 的论述, 景区的营销效果也需要一定阶段的积累和蓄势, 而杭州景区免费开放实施多年, 其市场宣传和促销效应也促进了景区门票免费对当地旅游产业的积极影响。

值得关注的是, 恩施这一小型规模旅游目的地在综合效率的整体排名中也位列前茅达到第四。这可能是由于当地旅游资源较为单一, 存在着对神龙景区的较高程度依赖所致。相对而言, 免费开放景区点所产生的杠杆作用要超过其它较大规模及发达旅游目的地。而这类民族地区自然及文化旅游资源在原真性上的独到优势, 也对其免费开放产生了积极的价值赋予 (颜麒等, 2013) 。对恩施景区免费开放的综合效率研究结果说明, 即使在新兴及民族旅游目的地, 打破对门票经济的依赖也是完全可行的。当然, 不可忽视的是, 由于当地景区行业竞争度低, 那么如果在景区免费开放的同时相关配套硬件软件设施无法跟上, 其负面后果也会是十分可观的。

相反地, 天津在综合效率上排名最后, 和其一线中心旅游目的地的地位产生了较大的反差。这说明以古文化街为代表的免费景区在天津整体旅游产业中占据的比重较低, 其步行街的性质可能导致了相关产出统计数据向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指标的漏出;而且, 相关资源特色与设施条件决定了这类景区以招徕和吸引当地及中短途客源为主, 对其它市场细分群体而言感知度较低, 所以未能够在刺激相关产出变量上取得较高的效率。当然, 这一研究结论也从侧面说明, 免费开放只是旅游景区对当地旅游经济产生促进效应的一种而非唯一的渠道 (Tisdell, 2006) 。在所研究旅游目的地样本的原始数据中, 天津在年旅游收入和旅游人次上都名列第一, 这也证明了景区在当地旅游经济结构中取得价值优化方式上的多样性。

(二) 规模效率分析

规模效率是衡量投入变量在数量和尺度上是否合适的重要指标。规模效率越接近1, 则表示投入变量的规模大小越合适。根据研究结果显示, 在各样本旅游目的地中, 杭州、南京和石家庄的规模效率最高, 达到1的理想水平, 其次是苏州、恩施和长沙, 都在0.8以上;其余样本旅游目的地都在0.8以下, 而以南通的0.683规模效率为最低。

从规模效率的收益来看, 南京和石家庄处于规模不变, 即这两处旅游目的地在景区免费开放上已经达到了最佳收益, 在目前的经济及技术条件下, 即使再扩大景区免费开放的规模也无法继续提高其拉动效应的效率。从这两地的景区实际情况来看, 其免费开放的5A对象都是当地的王牌景区—中山陵长久以来是南京的城市象征, 而西柏坡在红色旅游发展中的龙头地位也是不言而喻。而且, 在历史上这些景区也得到了当地的重视和突出, 在接待规模及硬件条件上都具备了相当的基础, 从而在免费开放后能厚积薄发, 起到显著乃至井喷的拉动作用。这一研究结果, 和现有文献中关于景区资源吸引力所存在的极化现象的相关论述是呼应的 (黄潇婷, 2007) 。

此外, 从投入要素的角度来看, 南京和石家庄规模效率最优的结论也表明, 这两地在投入免费开放的景区点数量和级别上也达到了理想程度的平衡。一方面, 两地的5A级景区在免费开放上起到了较强的示范作用, 在招徕旅游市场上发挥了首要的虹吸功能;另一方面, 两地免费开放的其它级别景区给5A景区提供了有益的补充, 形成了集团化、系统化的经营方阵。方阵里的各景区在竞争与合作的基础上提高了整体的竞争力, 以多层次、多元化的景区产品迎合各细分市场的独特需求。对各细分市场来说, 5A景区免费是一种物超所值, 而其它级别景区的免费则是物有所值, 景区免费开放的做法就会对它们的旅游意愿和形成影响, 激发这些市场的二次乃至多次旅游消费。这样一来, 就产生了较为理想的集聚效应, 最大限度地减少了投入要素的冗余率及产出要素的不足率, 从而保证了免费开放在经营效率上的最优化。

如表7所示, 长沙和厦门的规模收益为递减, 说明这两处旅游目的地在扩大免费开放的规模会降低其综合效率;这两地免费开放景区点数量的投入冗余较低, 而门票收入投入冗余偏高, 这表明导致规模过高的原因是景区原先定价偏高, 偏离其市场价值, 未得到市场认同与追捧。这点从这两地旅游人数的产出不足上也可以得到佐证。而天津、恩施、苏州、南通的规模收益则处于递增阶段, 表明扩大景区免费开放的规模是提升当地经营效率的有效手段之一。一方面, 这些旅游目的地可以增加免费景区的数量;另一方面, 可以给现有景区加大投资及产品开发, 提升其市场价值。值得关注的是南通虽然在规模效率上最低, 但其规模收益处于递增的事实则说明该旅游目的地在扩大景区免费开放规模上有很大的进步和上升空间, 需要进行全面的资源规划及整合以释放相关潜力。

(三) 纯技术效率分析

技术效率考察的是各样本旅游目的地在景区免费开放的软件方面效率程度。技术效率越接近1, 则表示相关软件因素的配合越完善。从本课题考察的具体对象来看, 技术效率也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当地旅游产业围绕的集聚水平。在技术效率的表现上, 各目的地的表现和综合效率十分相似, 其中杭州取得1.0的最优效率, 而南京、恩施等取得较高综合效率的目的地在技术效率上也处于较高水平。这说明这些目的地的旅游产业已经形成了较为良好的集聚效应, 景区免费开放对当地旅游产业的其它要素如住宿、餐饮、购物、交通等产生了较为显著的溢出影响, 当地以旅游景区免费开放作为杠杆的宏观效果已然显现。以杭州为例, 西湖景区在免费开放之后, 在吸引游客的同时也获得了相关商家的关注和看重, 带旺了景区周边的其它旅游行业, 景区商业价值节节攀升, 为旅游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而5A以外的其它景区免费开放, 则可以将这样的溢出效应进一步放大至整体旅游目的地, 比如给旅行社设计和推广相关行程提供了便利, 也有助于旅游交通的进一步整合。而且, 杭州地处旅游经济一体化程度很高的长三角地区, 在景区免费开放上可以带动整个区域在政策、智力、技术等方面的投入, 这就达到了Sinclair和Stabler (1997) 所言的“旅游共生效应”。

这里值得一提的还有苏州也取得了较高的技术效率。该目的地所免费开放的5A景区是金鸡位于工业园区的湖景区, 相比苏州古城区成熟发展数十年的世界文化遗产景区在硬件和软件上都较为落后, 在旅游市场上的知名度也小。不过, 该景区通过免费开放, 主推商务旅游市场, 带动了娱乐、会展、美食等多个第三产业的发展, 成为当地打造“古今两苏州”新兴旅游产业格局的主要支撑。关于苏州的研究结论也印证了Jackson (2006) 的相关论述, 即旅游产业集群对于产品开发与创新升级也是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的。

相对而言, 天津和南通在技术效率上排名较低。鉴于两地在本研究中都存在着产出不足的情况 (见表9) , 对天津来说, 需要在旅游发展战略上确定景区免费开放的功能和定位, 和当地现有旅游经济运行与管理模式的优势相结合, 调动各利益相关者的积极性, 以为当地旅游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制度创新和动力;对南通来说, 则需做好各方面软件资源的整合与调配, 融合当地旅游资源的鲜明文化性特色, 大力推进旅游产品增值及人才培养工作, 从而更有效地利用好景区免费开放所带来的商机。

七、研究总结

篇4:4A旅游景区升级5A旅游景区规划

保山腾冲热海景区

地址:保山市腾冲县城西南20公里处

门票:成人60元,儿童30元

腾冲热海是我国三大地热区之一,地热温度之高、蒸气之盛、水热活动之强烈为国内罕见境内有沸泉、气泉、喷泉等温泉群88处,每一泉群又有若干热水热气出露,其中,位于全县地热区高温中心的热海,其景观、水温、涌出量均为全县之冠,有“一热海之”美誉,为国家级地热火山风景名胜区中最重要的景点之一。热海中最典型的是“大滚锅”,它的直径3米多,水深15米,水温达97℃,昼夜翻滚沸腾,四季热气蒸腾。热海温泉水质软、温度高、矿化度高,在这里泡温泉,對身体极为有益。

昆明世博园景区

地址:昆明市区东北

门票:100元(含世博园、三江漂流、4D电影)

昆明世博园是1999年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会址,主要有5个场馆、7个专题展园、34个国内展园和33个国际展园组成,占地面积约218公顷,植被覆盖率达76.8%,其中有120公顷灌木丛,水面占10%~15%。共培育移栽了各种类植物2551种,200多万株(丛),其中珍稀濒危植物112种,创历届A1级世界园艺博览会的最好水平。同时还创下了占地面积、建设速度、展示植物种类、园林精品、连体温室、竹类植物种类、柏科植物移栽、断崖塑石等8项“世界吉尼斯之最”。园区整体规划依山就势集全国各省、市、区地方特色和95个国家风格的园林园艺品、庭院建筑和科技成就于一园,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时代主题,是一个具有“云南特色、中国气派、世界一流”的园林园艺品大观园。

大理古城景区

地址:大理州大理市复兴路

门票:免费

大理古城东临碧波荡漾的洱海,西倚常年青翠的苍山,形成了“一水绕苍山,苍山抱古城”的城市格局。由南城门进城一条直通北门的复兴路,成了繁华的街市,沿街店铺比肩而设,出售大理石、扎染等民族工艺品及珠宝玉石。街巷间一些老宅,也仍可寻昔日风貌,庭院里花木扶疏,鸟鸣声声,户外溪渠流水淙淙,“三家一眼井,一户几盆花”的景象依然。古城内东西走向的护国路,被称为“洋人街”。这里一家接一家的中西餐馆、咖啡馆、茶馆及工艺品商店,招牌、广告多用洋文书写,吸引着金发碧眼的“老外”,在这里流连踯躅,寻找东方古韵,渐成一道别致的风景。

迪庆松赞林寺景区

地址:迪庆州香格里拉市北

门票:115元

迪庆高原就是人们寻找了半个世纪的“香格里拉”。不必到西藏就可领略藏族风情,迪庆不仅有西藏高原雪山峡谷的风貌和藏族风情,还可领略到内蒙古大草原“风吹草低见牛羊”般的壮丽景色。松赞林寺景区主要以松赞林寺,拉姆央措湖,奶子河湿地区为核心。其中,松赞林寺是云南省规模最大的藏传佛教寺院,是川滇一带的藏传佛教格鲁派中心,在整个藏区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被誉为“小布达拉宫”。该寺依山而建,外形犹如一座古堡,集藏族造型艺术之大成,又有“藏族艺术博物馆”之称。

昆明西山、云南民族村旅游区

地址:昆明市区西南滇池边

门票:西山40元,民族村90元

西山公园东濒滇池,西迤长坡,古称碧鸡山,西山山脉连绵,由碧鸡山、华亭山、太华山、罗汉山、挂榜山等山峰组成。在明代,昆明西山与通海秀山、巍山巍宝山、宾川鸡足山,合称“云南四大风景名山”。西山为文物古迹、名胜风光、森林兼备的风景名胜区。名胜古迹分布在鸟语花香、层林迭翠的山腹之中,有华亭寺、太华寺、三清阁,龙门以及人民音乐家聂耳墓,南段还有观音山、白鱼口等游览及疗养胜地。

篇5:4A旅游景区升级5A旅游景区规划

目前我国旅游业快速发展,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体系日趋完善。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日益增长的大众化、多样化消费需求为旅游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旅游景区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国家把旅游景区质量等级划分为五级,从高到低依次为AAAAA、AAAA、AAA、AA、A级旅游景区,五个等级的划分不仅仅体现在级别差异,更体现了一个景区的综合的竞争力。旅游景区A级评定,是当今国内衡量各景区软硬件发展水平的最权威标准,是旅游景区综合实力的品牌标志,是景区旅游环境和发展质量的整体提升。在当前国内外旅游业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旅游景区应进一步加快提升旅游形象品位,增强旅游产品竞争实力。

旅游景区在创建国家A级景区时应体现以人为本的创建思想,以“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为原则,严格对照《旅游景区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国家标准,吃透标准;坚持以游客为本,规范景区管理;创建有自己景区特色品牌。

举个例子,广州南沙湿地公园在1995年创建了湿地游览区管理机构,通过不断完善配套设施,大量增种湿地植物,逐年加大了对湿地的恢复、保护与旅游开发建设,游览区在生态方面取得一定成绩;2010年广州南沙湿地公园大刀阔斧发展景区,广州市智汇旅游景区管理有限公司作为其管理顾问公司,在景区创4A级景区过程中提供了全程指导,在品牌提升、营销运营、升级改造、制度完善、晋升4A等方面与广州南沙湿地公园景区展开高效合作。随后景区进入高速发展阶段:景区成功创建国家4A级景区,荣获联合国“绿色奥斯卡”大赛银奖,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专员、国际公园协会秘书长、“全球最适宜居住城区奖”竞赛委员会秘书长阿兰·史密斯先生考察南沙时,在参观南沙湿地后留下题词:“一个与自然和谐的宝地”。„„南沙湿地公园迅速成为国内知名湿地公园。

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越高,他在全国的知名度也会越高,这无异于一个景区拥有一个吸引客流量的招牌,那么旅游景区到底该怎样去创A呢?

1、细读《旅游景区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制定工作方案

景区创A,要认真对照国家《旅游景区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细则要求,查找景区存在的问题,根据细则要求制定了具体整改方案,细化工作措施,量化工作任务,明确完成时限。

2、成立景区创A领导小组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景区在创A过程中如果没有领导小组,就不能把景区全体员工拧成一股绳,创A工作就失去了领导与协调的力量。

3、加强景区升级改造,进一步完善景区的服务设施。

景区要创A,就必须得做一些能提升景区竞争力的升级,而对照国家《旅游景区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细则,提高景区的服务设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工作。广州南沙湿地在创建国家4A级景区期间,就委托广州智汇旅游景区管理有限公司协助景区积极做好景区标识系统设计、特色游步道、旅游公路、生态停车场、旅游厕所、门景广场等方面的升级改造。景区通过了一系列的升级改造之后,使得环境大大提升,游览价值提高,创A成功通过的几率就大大提高;反过来通过创建,不仅使景区的各项硬件设施得到完善,也使景区的各项服务管理水平步上新的台阶。

4、多参加学习交流,吸取其他景区创建的成功经验。

通过考察学习,可以开拓视野、增长见识、丰富思路。把其他景区的成功经验值得借鉴,同时,要结合自己景区的特点和实际,对创建重点和难点进行认真细致的梳理,融入新理念,突出自己的特色。

5、可委托专业的景区管理或创A公司协助创A。

篇6:4A旅游景区升级5A旅游景区规划

袁连学

3月13日上午,为积极响应党工委、管委会开展义务植树活动的要求,进一步加强我区生态文明建设,大力弘扬植树、护林的文明新风,为迎接百里杜鹃风景名胜区升级为国家5A级景区,共同创建绿色百里杜鹃,在党工委、管委会的统一安排部署下,我乡主要领导带领在家副科级以上领导以及办公室系统工作人员共30余人到达指定区域开展义务植树活动。

篇7:4A旅游景区升级5A旅游景区规划

重庆黑山谷景区位于中国重庆市万盛经开区东南部与贵州省相邻的边缘地带,景区面积115平方公里,距离重庆城区63公里,地处渝、黔、川旅游金三角之中和四川盆地向云贵高原的地理过渡带上,随着万盛经开区的成立,管委会提出了创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和世界地质公园的宏伟目标,重庆市万盛经济技术开发区旅游局委托我公司编制《重庆黑山谷旅游景区总体规划及创建国家5A景区提升规划》。

规划要点:

1.发展目标:统筹黑山谷景区的资源及国际国内旅游市场发展趋势,将黑山谷景区的规划目标确定为世界级地质奇观与生态养生度假旅游目的地。2.规划定位:融地质奇观、生态观光、养生度假、避暑休闲、文化体验、科考探险、户外运动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四季多元、宜游、宜居的复合型旅游景区。3.发展思路:围绕“世界级地质奇观与生态养生度假旅游目的地”的定位,以“大区域、大旅游、大产业”为指针,优旅游产业结构、开发特色旅游产品、培育具有世界级旅游影响力的品牌、合理布局和配置旅游要素、完善黑山谷景区旅游的产品功能、深度挖掘区域民俗文化内涵和地方特色等。加强旅游对地区经济的带动作用,完成黑山谷景区旅游的提质增效,尽快使黑山谷景区成为具有世界一流水准的旅游目的地。

4.总体布局:景区旅游发展的总体布局为一环、两镇、两中心、八片区。5.制定分期实施计划:(1)近期(2010-2015):按国家5A景区创建标准和世界地质公园创建标准完成景区整改提升和核心旅游景点、旅游基础服务设施、景区文化内涵的丰富,实现国家5A级旅游景区和世界地质公园等具有世界级影响力的品牌创建。(2)中远期(2016-2020):在深度开发、精心打造黑山谷景区旅游的基础上,重点是按世界顶级旅游目的地标准完成景区产业要素的优化升级,实施景区外围的休闲度假、养生避暑等旅游产品项目的建设,实现世界级度假旅游目的地的品牌创建。

6.国家AAAAA旅游景区创建整改提升措施:贯彻“以人为本”的服务宗旨,注重景区建设的人性化和细节化,提升景区的服务设施和景区的管理水平,完善交通设施和景区游览服务功能,同时提升景区的文化内涵及景区的综合管理水平。

上一篇:老年学书法下一篇:2022年东平贸易物业站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