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土地承包管理办法

2024-04-10

农村土地承包管理办法(精选8篇)

篇1:农村土地承包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保障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土地承包权,维护稳定的土地承包关系,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农村土地承包及承包合同管理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农村土地,是指农民集体所有和国家所有依法由农民集体使用的耕地、林地、草地和荒山、荒沟、荒丘、荒滩、养殖水面,以及其他依法用于农业的土地。

第四条 农村土地承包应当遵循公平、公正、公开和方便生产生活、有利规模经营、发挥土地效用原则。

第五条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有权依法承包由本集体经济组织发包的农村土地。

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剥夺或非法限制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承包农村土地的权利。

第六条 市、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农村土地承包及承包合同管理工作的领导,保护土地承包双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第七条 市人民政府农村土地承包工作主管部门负责指导全市农村土地承包以及承包合同管理。

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农业、林业等行政主管部门分别依照各自职责,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农村土地承包及承包合同管理。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农村土地承包及承包合同管理的具体工作。

第八条 农村土地承包工作主管部门对土地承包和承包合同管理依法实施监督检查时,有权要求被检查单位或者个人提供与土地承包有关的文件或者资料。

被检查单位或者个人对有关土地承包情况,应当如实说明,不得阻碍农村土地承包工作主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依法行使职权。

第二章 权利与义务

第九条 下列新增农村居民人员属于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

(一)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新生子女;

(二)因合法婚姻关系、收养关系迁入本集体经济组织的;

(三)根据国家移民政策,迁入本集体经济组织的;

(四)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十条 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以家庭承包方式实现土地承包权。

第十一条 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人或者依法使用国家所有土地的集体经济组织是农村土地承包的发包方。

发包方依法享有下列权利:

(一)发包本集体所有或者国家所有依法由本集体使用的农村土地;

(二)拟定土地承包方案;

(三)收取发包土地应得的收益和因土地征收、征用、占用应得的补偿费用;

(四)收回承包方依法应当交回的土地;

(五)统筹、管理、分配土地征收、征用、占用的补偿费用;

(六)监督土地使用人合理利用土地,制止损害承包土地和农业资源的行为;

(七)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

第十二条 发包方应当履行下列义务:

(一)保障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实现土地承包权、收益分配权;

(二)执行法律、法规规定的发包规则与发包程序;

(三)非因法定或者约定原因,不得变更、解除承包合同;

(四)维护承包人的生产经营自主权;

(五)接受承包人提前交回的承包土地;

(六)组织代耕撂荒土地,组织出租机动地;

(七)调解农户之间的土地纠纷;

(八)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义务。

第十三条 本集体经济组织农户或者依法承包农村土地的其他经济组织和个人是农村土地的承包方。承包方享有下列权利:

(一)以承包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

(二)放弃土地承包权;

(三)新一轮土地承包时,同等条件下对原承包土地享有优先权;

(四)承包土地的占有、使用、收益权利;

(五)承包土地的生产经营自主权,自主决定种植范围、种植方式、收益处分等;

(六)决定所承包的农村土地经营权是否流转以及流转方式;

(七)获得承包土地被依法征收、征用或者占用应得的补偿费用;

(八)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

第十四条 承包方应当履行下列义务:

(一)不得擅自改变土地农业用途;

(二)不得撂荒土地;

(三)不得非法开山取石、采矿、炼焦、修庙、建祠、造墓或者建造以非农业开发为目的的永久性建筑;

(四)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义务。

承包方损害土地耕作条件的,应当履行复耕义务。

第三章 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取得

第十五条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通过承包方式取得。土地承包方式包括家庭承包和其他方式承包。

农村土地承包采取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内部的家庭承包方式,不宜采取家庭承包方式的荒山、荒沟、荒丘、荒滩等农村土地,可以采取招标、拍卖、公开协商等方式承包。

家庭承包采取公开民主协商方式,其他方式承包采取招标、拍卖或者公开民主协商等方式。

第十六条 以家庭承包方式统一发包时,发包土地范围包括:

(一)上一轮发包时已经纳入发包范围内的土地;

(二)上一轮发包时未纳入发包范围的机动地、新开垦土地;

(三)本集体经济组织适宜家庭承包的其他土地。

第十七条 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依法属于村农民集体所有的,由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村民委员会发包;已经分别属于村内两个以上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农民集体所有的,由村内各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村民小组发包。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村民委员会发包的,不得改变村内各集体经济组织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的所有权。

国家所有依法由农民集体使用的农村土地,由使用该土地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村民委员会或者村民小组发包。

第十八条 同一集体经济组织内承包地面积计算方式应当统一,并在承包合同中注明。

第十九条 以家庭承包方式发包土地应当按照下列程序进行:

(一)发包方依照法律、法规规定拟定土地承包方案;

(二)土地承包方案经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村民会议三分之二以上成员或者三分之二以上农户代表同意,并书面公布,公布时间不得少于十五日;

(三)组织实施土地承包方案;

(四)发包方与承包方协商并代表本集体经济组织与承包方签订承包合同。

第二十条 荒山、荒沟、荒丘、荒滩、养殖水面等的承包,应当首先采取招标、拍卖方式,具体程序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拍卖法》的规定执行;采用公开民主协商方式发包的,应当经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村民会议三分之二以上成员或者三分之二以上农户代表讨论确定承包方案和承包者。

第二十一条 发包方与承包方应当在平等、自愿、民主协商的基础上签订土地承包合同。没有签订书面承包合同的,应当自本办法实施之日起三个月内补签。承包方由户主或者户主委托的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家庭成员与发包方签订承包合同。

承包合同应包括以下主要条款:

(一)发包方、承包方名称,发包方负责人和承包方代表姓名、住所;

(二)承包土地名称、坐落、面积、质量等级、四至界限;

(三)承包期限和起止日期;

(四)承包土地用途;

(五)发包方和承包方的权利、义务;

(六)违约责任、风险责任以及争议解决方式;

(七)双方约定的其他事项。

第二十二条 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应当向承包方颁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或者林权证等证书,确认土地承包经营权,并登记造册。

颁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或者林权证等证书,除按规定收取证书工本费外,不得收取其他费用。

第二十三条 家庭土地承包和其他方式承包的经营权证按照下列规定办理:

(一)发包方自承包合同签订之日起三十日内,向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报送土地承包方案、承包过程记录、承包合同等材料;

(二)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自收到材料之日起十五日内,完成审查、登记、造册工作,并报区县(自治县)农村土地承包工作主管部门审核;

(三)区县(自治县)农村土地承包工作主管部门,自收到申报材料之日起三十日内完成审核工作,符合条件的报请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颁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

办理林权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家庭土地承包和其他方式承包的经营权证和林权证应当自颁发之日起三十日内送交承包方。

第二十四条 家庭承包期内,承包方分户的,由其自行决定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分割。达不成协议的,按照承包合同纠纷处理。

因离婚产生的分户,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分割按照离婚协议或者农村土地承包仲裁机构、人民法院的生效法律文书处理。

承包方分户后,发包方应当与分户后的农户分别签订承包合同,并依照法定程序办理土地承包经营权证或者林权证等证书的变更手续。

第二十五条 家庭承包期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按照国家和本市的有关规定变更承包合同和土地承包经营权证或者林权证等证书:

(一)承包方提出书面申请,自愿交回部分承包地的;

(二)承包方的部分承包地被依法征收、征用的;

(三)承包方的部分承包地被乡镇、村公共设施、公益事业建设依法占用的;

(四)承包方的部分承包地通过转让方式流转的;

(五)土地依法调整后,承包方的承包地面积、地块变化的;

(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二十六条 家庭承包期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按照国家和本市的有关规定解除承包合同,并注销土地承包经营权证或者林权证等证书:

(一)承包方提出书面申请,自愿交回全部承包地的;

(二)承包方的全部承包地被依法征收的;

(三)承包方的全部承包地被乡镇、村公共设施、公益事业建设依法占用的;

(四)承包方的全部承包地通过转让方式流转的。

依法应当将承包的耕地和草地交回发包方的,应当自当季农作物收获期结束后三十日内交回发包方,同时解除承包合同,注销土地承包经营权证;逾期不交的,由发包方收回。

耕地和草地的承包方家庭成员全部死亡,林地的承包方家庭成员全部死亡且无继承人的,应当及时注销其土地承包经营权证或者林权证等证书,并由发包方收回承包地。

第二十七条 土地承包经营权证或者林权证等证书损毁、遗失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应当依承包方书面申请及时办理换发、补发证书。

第二十八条 发包方、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和区县(自治县)农村土地承包工作主管部门应当依照各自职责,负责承包合同、土地承包经营权证或者林权证等证书的登记、建档、保管和查询等工作。

承包方有权查阅、复制与自己的土地承包经营权证或者林权证等证书有关的登记材料,有关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应当提供方便,不得拒绝或者限制。

第四章 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

第二十九条 土地承包经营权可以依法采取转包、出租、互换、转让、入股或者其他方式流转。

第三十条 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应当遵守以下规定:

(一)平等协商、自愿、有偿,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强迫或者阻碍承包方进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

(二)不得改变土地所有权的性质和土地的农业用途;

(三)流转的期限不得超过承包期的剩余期限;

(四)在同等条件下,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享有优先权;

(五)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应当签订书面合同。

第三十一条 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承包地可以连片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

承包地集中连片流转,涉及多个承包方的,受让方应当与每个承包方签订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合同。

第三十二条 土地承包经营权转包、出租和作价入股不改变土地承包经营权属关系。但其退耕还林所产生的补贴、补助以及其他费用等权利和植树造林、林木管护等义务有约定的,按照约定执行,没有约定的,归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受让人、承租人或股份制企业经营人。

退耕还林形成的林木属于承包土地经营权人。林业行政管理部门办理林权证时,应当以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为依据。

第三十三条 土地转包是将以家庭承包方式取得的土地承包经营权,部分或者全部转移给本集体经济组织内其他农户的行为。

土地转包,原承包关系不变。

第三十四条 以家庭承包方式取得承包土地的农户属于同一集体经济组织的,可以自愿互换承包的土地。

经双方所在集体经济组织同意,不同集体经济组织农户的承包土地可以互换。

不同集体经济组织的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经互换不改变土地所有权权属关系。

第三十五条 农村土地承包方可以将部分或者全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出租给他人并收取租金。

第三十六条 土地承包方可依法转让全部或者部分土地承包经营权。土地承包经营权转让,应当经发包方同意。发包方应当在收到承包方的书面申请后七日内书面答复,并签署意见、加盖印章;逾期不答复的,视为同意。

第三十七条 承包方可以自愿将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发展农业合作经营,但股份合作终止时入股土地承包经营权应当退回原承包方。

第三十八条 以其他方式取得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可就承包土地使用权设定抵押。

第三十九条 承包方可以将土地承包经营权自行流转,也可以委托他人或者村民委员会、村民小组、土地流转中介服务组织流转。

委托流转应当签订书面委托合同。未经承包方书面委托,任何组织和个人代表承包方与受让方签订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合同无效。

第四十条 农村土地承包工作主管部门应当根据需要,建立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信息库,公布流转供求信息,无偿提供业务指导和服务。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可根据本地实际建立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有形市场,为流转双方提供交易场所,集中办理土地流转手续。

第五章 土地承包经营权的保护

第四十一条 承包方依法取得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侵犯承包方依法使用承包地、自主组织生产经营、处置产品和取得承包收益的权利。

第四十二条 集体经济组织不得以村民会议决议、多数人同意、村规民约或者其他任何方式损害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平等的土地承包权、收益分配权。

因前款方式作出的使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之间产生差别或者歧视性待遇的决定无效。

第四十三条 农户在签定承包经营合同前自愿放弃家庭承包经营权的,应当在土地承包方案公布后十五日内向发包方递交由户主签名的书面申请。

农户在家庭承包期内自愿放弃承包经营权、交回承包地的,应当向发包方递交由户主签名的书面申请。

农户自愿放弃承包经营权的,在本轮承包期内不得再要求承包土地。

第四十四条 以家庭方式承包的,发包方在承包期内不得非法收回承包地。

承包期内,承包方家庭成员中有外出务工、经商、就学、服兵役或者劳动教养、服刑、死亡的,发包方不得收回其承包地。

承包期内,妇女结婚,在新居住地未取得承包地的,发包方不得收回其原承包地;妇女离婚或者丧偶,仍在原居住地生活或者不在原居住地生活但在新居住地未取得承包地的,发包方不得收回其原承包地。

因结婚男方到女方家落户的,适用前款规定。

第四十五条 以家庭方式承包的,有下列情形之一,发包方应当收回承包方的承包地:

(一)承包期内,承包方全家迁入本市各区县(自治县)所辖街道办事处或者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驻地镇,转为非农业户口的;

(二)承包方全家迁入本集体经济组织以外的农村落户,在新户籍地取得承包地的;

(三)农户整体消亡的;

(四)法律法规规定应当收回的其他情形。

第四十六条 以家庭方式承包的,发包方在承包期内非因法定情形不得调整承包地。

承包期内,因法定情形对个别农户之间的承包地需要适当调整的,必须经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村民会议三分之二以上成员或者三分之二以上农户代表同意,并报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和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农业等行政主管部门批准。承包合同中约定不得调整的,按照其约定。

第四十七条 下列土地应当用于调整承包地或者发包给新增人口:

(一)集体经济组织依法预留的机动地;

(二)通过依法开垦等方式增加的土地;

(三)依据本办法规定交回、收回的土地;

(四)其他可用于调整的土地。

第四十八条 调整的土地优先发包给本集体经济组织的下列成员:

(一)本集体经济组织中未享受土地承包权的新增成员;

(二)因自然灾害等原因减少承包土地面积的;

(三)承包土地被依法征收、征用、占用,承包方自愿放弃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的。

第四十九条 调整土地按照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人均承包耕地面积占有量,优先补充或者调整给人均耕地面积占有量最少的农户。

调整和补充面积以本轮土地统一承包时的人均承包耕地占有量为依据。

第五十条 调整土地应按照下列程序进行:

(一)由需要调整土地的农户向发包方提出书面申请;

(二)发包方依据本办法规定对符合条件的农户范围、调整顺序、调整面积等事项进行确认并拟订调整方案;

(三)公示调整方案,且公示期不得少于七日;

(四)经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村民会议三分之二以上成员或者三分之二以上农户代表通过调整方案;

(五)发包方将通过的调整方案报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批准;

(六)发包方组织实施调整方案;

(七)签订承包合同并完善变更登记手续。

第五十一条 以家庭方式承包的,在承包期内,承包方撂荒承包耕地一年以上的,发包方可以组织代耕。代耕者不得损害土地的耕作条件,不得种植多年生作物。

承包期内,承包方回乡要求继续耕作其承包耕地的,其承包地在当季农作物收获后予以返还,或者按照双方协商的其它方式返还。

第五十二条 集体土地所有权和土地承包经营权受法律保护。非因社会公共利益需要,或者虽然具备社会公共利益需要但能够通过占用方式或者集体土地建设用地方式满足土地利用的,不得采取土地征收、征用方式。

第五十三条 乡镇村公共设施、公益事业建设或者兴办乡镇企业、村民建设住宅使用本集体经济组织所有的已承包的土地的,应当经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村民会议三分之二以上成员或者三分之二以上农户代表的同意。所占耕地不符合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年度计划的,有关部门不得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手续。

已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手续的,用地单位应当给原承包方经济补偿,发包方也可以根据本办法的规定给原承包方适当调整土地。

第六章 争议的解决和法律责任

第五十四条 因土地承包、经营与利用发生纠纷,双方当事人可以协商解决,也可以请求村民委员会、乡镇人民政府或街道办事处调解解决。

当事人不愿协商、调解或者协商、调解不成的,可以依法申请仲裁或者向人民法院起诉。

第五十五条 经济困难的农户发生土地承包纠纷,可以向当地的法律援助机构申请法律援助。

农村土地承包纠纷案件当事人经济特别困难的,可以向农村土地承包仲裁机构、人民法院申请,缓交、减交或者免交仲裁、诉讼等费用。

第五十六条 发包方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农村土地承包工作主管部门责令其限期改正;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剥夺、侵害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依法享有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的;

(二)有机动地、新增地等土地而对符合承包条件的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拒不组织发包的;

(三)干涉承包方依法享有的生产经营自主权的;

(四)擅自变更或者解除承包合同,调整或者收回承包地的;

(五)未依法发包不宜采用家庭承包方式承包的荒山、荒沟、荒丘、荒滩、养殖水面等农村土地的;

(六)未依法申办土地承包经营权证或者林权证等证书的;

(七)扣留或者擅自更改承包合同、土地承包经营权证或者林权证等证书的;

(八)妨碍承包方依法进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或者截留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收益的;

(九)侵害承包方土地承包经营权益的其他行为。

第五十七条 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上级机关或者所在单位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它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给当事人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利用职权干涉土地承包或者干涉承包方依法享有的生产经营自主权的;

(二)扣留承包方的承包合同的;

(三)利用职权强迫、阻碍承包方进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

(四)不依法登记、颁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或者林权证等证书的;

(五)不为承包方查阅、复制土地承包经营权证或者林权证有关登记材料提供便利的;

(六)没有法定依据收取费用的;

(七)其他玩忽职守、徇私舞弊,侵害农民土地承包权益的。

第七章 附则

第五十八条 居民委员会发包农村土地的,按照本办法执行。

第五十九条 本办法自7月1日起施行。

篇2:农村土地承包管理办法

土地承包期限有以下规定:耕地的承包期为30年。草地的承包期为30年至50年。林地的承包期为30年至70年;特殊林木的林地承包期,经国务院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可以延长。

2.土地承包合同是否受法律保护?

承包合同自成立之日起生效。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向承包方颁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或者林权证等证书,并登记造册,确认土地承包经营权。承包合同生效后,发包方不得因承办人或者负责人的变动而变更或者解除,也不得因集体经济组织的分立或者合并而变更或者解除。

3.土地承包期“再延长30年不变”指的是具体承包期限还是承包制度?

在第一轮土地承包期到期之后,土地承包期再延长30年,也就是说第二轮土地承包期限为30年。这里指的是家庭土地承包经营的期限(集体土地实行家庭承包经营,是一项长期不变的政策),不能理解为是承包制度30年不变。对承包期不足30年的,要延长到30年。

4.家庭承包的发包方享有哪些权利?

①发包本集体所有的或者国家所有依法由本集体使用的农村土地。

②监督承包方依照承包合同约定的用途合理利用和保护土地。

③制止承包方损害承包地和农业资源的行为。

④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

5.家庭承包的发包方应承担哪些义务?

①维护承包方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不得非法变更、解除承包合同。

②尊重承包方的生产经营自主权,不得干涉承包方依法进行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

③依照承包合同约定为承包方提供生产、技术、信息等服务。

④执行县、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组织本集体经济组织内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⑤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义务。

6.对家庭承包的承包方有何要求?

篇3:如何加强农村土地承包管理工作

一、当前农村土地管理工作存在问题

1. 部分基层经营管理部门对政策的宣传、理解不到位

广大农民群众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承包法》缺乏实质性认识, 基层经管人员不能很好理解该法内涵, 各级村委会缺乏指导性意见, 往往涉及到土地承包管理方面类型的纠纷, 不能利用法律、法规去解释解决, 造成部分农民上访, 不能面对农村土地管理工作的新形式、新任务和新要求, 不能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

2. 农村土地承包档案缺乏档案化、信息化

目前石城镇全镇10个村110个村民组已经全部完成二轮土地延包工作, 现在应做到农村土地承包合同, 土地登记簿全部归档, 但个别地区仍存在合同不装订、不归档的现象。

3.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不完善

县级土地流转市场不完备, 镇村两级设立的土地流转服务站形同虚设, 没有发挥其真正的各司其职的作用, 人员配备及设备不健全, 同时部分地区土地流转缺少必要的土地流转合同, 往往一出现纠纷, 找不到基础的数据资料。

二、对当前农村土地管理工作的几点建议

1. 进一步加强对基层农村土地管理部门的培训力度

特别是基层部门对涉农的法规、政策, 应做到理论吃透, 并运用到实践中, 提高本身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进一步推动土地承包管理的档案化、信息化建设

各级经管站管理部门应加强农村土地承包合同资料的整理、归档工作。逐步将农村土地承包方案、承包合同、土地经营权证、土地流转合同录入电脑, 建立农村土地信息平台, 推动农村土地信息化建设。

3. 加强土地流转市场, 明确各级部门的职能、职责

篇4:农村土地承包管理办法

《办法》规定,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应当在坚持农户家庭承包经营制度和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的基础上,遵循平等协商、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不得改变承包土地的农业用途,流转期限不得超过承包期的剩余期限,不得损害利害关系人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合法权益。承包方有权依法自主决定承包土地是否流转、流转的对象和方式。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强迫或者阻碍承包方依法流转其承包土地。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收益归承包方所有,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侵占、截留、扣缴。

《办法》指出,承包方自愿委托发包方或中介组织流转其承包土地的,应当由承包方出具土地流转委托书。委托书应当载明委托的事项、权限和期限等,并有委托人的签名或盖章。没有承包方的书面委托,任何组织和个人都无权以任何方式决定流转农户的承包土地。

关于土地流转的方式,《办法》指出,承包方依法取得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可以采取转包、出租、互换、转让,或者其他符合有关法律和国家政策规定的方式流转;承包方依法采取转包、出租、入股方式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部分或者全部流转的,承包方与发包方的承包关系不变,双方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不变;同一集体经济组织的承包方之间自愿将土地承包经营权进行互换,双方对互换土地原享有的承包权利和承包的义务也相应互换,当事人可以要求办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变更登记手续;承包方采取转让方式流转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经发包方同意后,当事人可以要求及时办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变更、注销或重发手续;承包方之间可以自愿将承包土地入股发展农业合作生产,但股份合作解散时入股土地应当退回原承包农户;通过转让、互换方式取得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经依法登记获得土地承包经营权证后,可以依法采取转包、出租、互换、转让或者其他符合法律和国家政策规定的方式流转。

篇5: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

第三十七条 土地承包经营权采取转包、出租、互换、转让或者其他方式流转,当事人双方应当签订书面合同。采取转让方式流转的,应当经发包方同意;采取转包、出租、互换或者其他方式流转的,应当报发包方备案。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合同一般包括以下条款:

(一)双方当事人的姓名、住所;

(二)流转土地的名称、坐落、面积、质量等级;

(三)流转的期限和起止日期; 四)流转土地的用途;

(五)双方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 六)流转价款及支付方式;

(七)违约责任。

第六十条 承包方违法将承包地用于非农建设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关行政主管部门依法予以处罚。承包方给承包地造成永久性损害的,发包方有权制止,并有权要求承包方赔偿由此造成的损失。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

第五十二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无效:

(一)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

(二)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

(三)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

(四)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五)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第二百三十二条当事人对租赁期限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依照本法第六十一条的规定仍不能确定的,视为不定期租赁。当事人可以随时解除合同,但出租人解除合同应当在合理期限之前通知承租人。

第六十一条合同生效后,当事人就质量、价款或者报酬、履行地点等内容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可以协议补充;不能达成补充协议的,按照合同有关条款或者交易习惯确定。

第六十二条当事人就有关合同内容约定不明确,依照本法第六十一条的规定仍不能确定的,适用下列规定:

(四)履行期限不明确的,债务人可以随时履行,债

权人也可以随时要求履行,但应当给对方必要的准备时间。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

第三条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不得改变承包土地的农业用途,流转期限不得超过承包期的剩余期限,不得损害利害关系人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合法权益。第十二条受让方应当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保护土地,禁止改变流转土地的农业用途。

第十三条受让方将承包方以转包、出租方式流转的土地实行再流转,应当取得原承包方的同意。

11月3日,原告李某诉被告李某某、汤某、农某土地转包合同纠纷一案一审生效,兴宁区法院判决三被告连带赔偿原告李某损失7209元,驳回原告李某的其他诉讼请求。

法院经审理查明:讼争土地系南宁市兴宁区朝阳街道办事处某村七组的集体土地,由七组发包给原告李某(该组成员)承包以养鱼。1997年12月7日,原告与苏某签订了一份《转包合同书》约定由原告转包给苏某鱼塘及周围荒地约3亩,并约定了承包期及承包金。当月,苏某与汤某、李某某二人合伙办学,筹建某小学。次年7月,苏退伙。2000年1月25日,李某某作为某小学的派出代表入伙。该小学依合同约定于1999年11月1日付清了承包金。但对于在原告转包的土地上建房办校各方均未办理任何法定手续。因东沟岭开发改造,2002年10月18日,该小学与南宁市某经济发展有限责任公司签订《房屋拆迁协议书》。同年底,该小学被拆除。为此,2004年10月10日,汤、农二人起诉李某,请求法院判令终止原、被告的合同,由李某退还未使用期的承包金及承担诉讼费。兴宁区法院于当月开庭审理后依法认定双方的《转包合同书》无效,并支持了汤、农的诉讼请求。该判决书已生效。

对于该案,法院认为:

1、关于《转包合同书》的效力问题:由于被告李某某、汤某、农某在原告李某转包的农村集体所有、依法应用于农业建设的荒地上建房办校,改变了原土地的用途,但各方当事人却未依法办理建设用地使用权证及依法报有关政府部门批准,未依法办理土地变更登记手续,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的有关规定,因此,双方于1997年12月7日签订的《转包合同书》依法应认定为无效合同,自始没有法律约束力。对此,原、被告双方均有过错,依法应当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

篇6:农村土地承包管理办法

XX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

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更好的适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变化和农民对金融服务的需求,进一步拓宽农民融资渠道,提高土地利用率,解决农民贷款融资担保难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办法》和《贷款通则》等法律法规,以及《中共江苏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关于XX县推动农村金融制度及农业科技体制创新促进农村发展改革试验方案的批复〉》(苏委农〔2012〕11号)文件精神,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土地承包经营权是农村土地承包人对其依法承包的土地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一定处分的权利。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是指土地承包经营权人在不改变土地所有权性质、不转移土地占有和农业用途的条件下,将土地承包经营权及地上种养物和相关附着物作为债权的担保;当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债权人有权依法处分该土地承包经营权及地上种养物和相关附着物并由处分所得的价款用于偿还所欠债务。

第四条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可以单独设立抵押担保(必要时可追加其他担保方式),也可以作为其他担保方式的有效补充。在有其他物权担保前提条件下,应优先选择其他物权担保,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作为担保补充。第五条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信贷业务坚持审慎拓展、择优准入、严控风险、讲求效益的原则。

第二章 贷款对象及准入条件

第六条 借款申请人为企业法人或农村专业合作社的,应具备以下条件:

(一)符合银行对其信用等级要求。

(二)合法取得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其承包经营的存续期限必须在5年以上。

(三)具备专业种养殖经营的成熟技术和相关设施条件,具备有效的市场渠道,且从事种养殖及加工生产经营时间不低于2年。

(四)种植粮食面积不低于200亩;经济作物种植面积不低于50亩;养殖面积不低于20亩。

(五)企业及农村专业合作社依法注册,且主要股东、高级管理人员无不良信用记录,(六)符合农业政策性保险的产业,需参加农业保险。第七条 借款申请人为自然人或家庭农场主的,应具备以下条件:

(一)具有本县常住户口,年龄不超过60岁且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二)种植粮食面积不低于100亩;经济作物种植面积不低于30亩;养殖面积不低于10亩;价值1万元以上的农业设施大棚不低于2个。

(三)合法取得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其经营的存续期必须在5年以上。

(四)从事种植业2年(含),养殖业3年(含)以上,有 较丰富的种养殖经验和成熟的种养殖技术,种养殖设施条件完善,产品适销对路,(五)符合农业政策性保险的产业,需参加农业保险。第八条 抵押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一)土地承包经营权产权关系清晰。

(二)符合依法、自愿、有偿的土地流转原则。

(三)承包经营流转手续符合国家法规政策。

(四)经营土地没有改变农业用途。

(五)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不得提供抵押:

1.权属有争议的。

2.未取得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权属证明的。

3.依法被查封、扣押、监管或者受其他形式限制的。

第三章 贷款用途、额度、期限及利率

第九条 土地承包经营权贷款用途必须为借款人从事种养殖的短期流动资金。

第十条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金额由银行根据借款人资金需求、承贷能力及抵押物的评估价值综合确定,但最高不得超过其所提供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评估认定价值的50%。

第十一条 贷款期限根据借款人生产经营周期、实际经营需求和综合还款能力,由借贷双方共同协商确定。以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单独设立抵押担保的贷款,不得设定为最高额抵押循环。单笔贷款期限要根据农产品生产周期合理设定,且期限不得超过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剩余使用期限,原则上不得办理展期。第十二条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利率按照银行利率定 价办法,根据借款期限、风险状况等综合确定贷款利率,参照同档次抵押类贷款利率给予适当优惠。

第四章 贷款流程

第十三条 贷款申请。

(一)借款人为企业法人或农村专业合作社的,应提供以下资料:

1.符合要求的营业执照或事业单位登记证、组织机构代码证。

2.公司章程、验收报告、股权证明等; 3.有权部门颁发的贷款卡(证)。

4.法人代表身份证明,对委托办理信贷业务的,须提交书面授权委托书;企业公章与法定代表人、财务负责人签字样本。

5.根据法律、法规及公司章程要求,应由股东会、董事会或其他有权机构提供的同意申请贷款及抵押的决议、文件或具有同等法律效力的文件或证明。

6.对有财务报表的需提供上年及近期财务报表。7.贷款用途及还款来源证明材料。

8.《XX县农村流转土地经营权证》(并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合同和XX县农村产权交易所出具的交易鉴证书)。

9.银行要求的其他资料。

(二)借款人为自然人或家庭农场主的,应提供以下资料: 1.借款人及财产共有人有效身份证明。2.借款人婚姻状况证明。

3.贷款用途及还款来源证明材料。

4.《XX县农村流转土地经营权证》(并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合同和XX县农村产权交易所出具的交易鉴证书)。5. 借款人及财产共有人同意抵押的承诺书。6.银行要求的其他资料。

第十四条 贷款受理。银行接到客户申请后,采用面谈或电话联系,收集客户相关基本信息,做出是否符合贷款准入的基本判断,确认是否受理。确认受理的,与客户约定贷款调查的时间和方式。

第十五条 贷款调查。调查的主要内容必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客户从事种养殖生产经营经历,生产场所、生产技术等情况。

2.客户种养殖产品的市场状况,是否适销对路,是否有固定销售市场或订单。

3.承包情况和各项费用的情况、自有资金情况; 4.种养殖设施条件及生产经营情况。5.贷款用途等。

6.银行受理申请后认为明显不符合贷款条件的,终止信贷程序并及时通知申请人。

第十六条 贷款审查、审批。审查岗对信贷基本要素、借款人和担保人主体资格、信贷政策、信贷风险等方面进行认真审查后出具审查意见,对调查资料不全、内容不完整的贷款业务,可要求补充完善。有权审批人根据调查、审查结论等因素对贷款事项予以审批。

第十七条 调查、审查、审批环节认为不符合条件的,可以按规定终止信贷程序,并及时通知申请人。

第十八条 在签订《个人借款合同》或《流动资金借款合同》、《抵押合同》后,必须由贷款银行和抵押人共同向登记机关办理 登记并取得《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登记证》后,银行方可发放贷款。

第五章 抵押登记管理

第十九条 提供抵押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必须是借款申请人所有,并符合本办法第九条规定的条件。

第二十条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实行登记制度。登记机构为XX县农村产权交易所。

第二十一条 办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登记,应当由权利人提出书面申请,在抵押权人和抵押人签订抵押合同后,双方共同持以下资料到县农村产权交易所办理抵押登记:

(一)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登记申请书。

(二)借款申请人、抵押人基本资料。

(三)借款合同和抵押合同。

(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或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合同。

(五)抵押人对地上附着物一并抵押及同意处置抵押物的承诺。

(六)抵押物共有权人同意抵押的书面资料。

(七)登记机关要求的其他资料。

第二十二条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期间,抵押人不得将抵押物再次抵押或流转。

第二十三条 以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其地上附着物在征得银行同意后方可变卖,变卖所得价款优先偿还银行贷款本息。

第二十四条 加强抵押物监管,对抵押物价值发生较大变化的,要及时追加其他担保,确保贷款资产安全。第二十五条 加强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的租金管理,督促借款人及时足额交付租金,确保支付,对因租金支付纠纷影响贷款安全的,要及时采取措施。

第二十六条 抵押人在抵押期间或抵押期届满要求变更或注销抵押登记的,必须由抵押权人出具债务履行完毕或其他同意变更、注销证明。

第二十七条 债务履行期届满,借款人应按借款合同规定及时偿还贷款本息;无法正常偿还的,贷款银行及时进行依法处置,对抵押的土地经营权及附着物,可以采取以下方式:

(一)转让。依法通过交易市场将抵押物进入流转市场,通过获取转让收益清偿贷款本息。

(二)变更。依法通过交易市场将抵押物进入流转市场,通过变更方式,在不改变土地用途的情况下,变更土地经营人,由新的土地经营人履行还贷义务。

(三)变现。发生借贷双方约定的实惠抵押权的情形,抵押权人与抵押人依法协议以抵押财产折价或者拍卖、变卖该抵押财产所得的价款优先受偿。

(四)诉讼。当贷款人与借款人、抵押人不能通过协商处置抵押的流转土地经营权时,通过诉讼方式解决。

(五)其它合法形式。

第六章 抵押物的评估及保险

第二十八条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价值认定。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价值为:年租地平均收益×经营期限+地上种养物价值+附着物价值,由县农工办、各乡镇经管站与贷款银行共同认定,并填制《土地承包经营权价值评估表》,必要时可以聘请专业评估公司,协助农村经营管理部门与银行进行农村土地承包经 营权价值的认定。经营期限应该是通过依法、自愿、有偿流转取得,并据实交付流转费用后的现有剩余经营年限。地上种养物和附着物价值应按照近三年市场平均价值,结合抵押物的地理位置、设施等条件以及种养殖存续期的预期经营收益确定。

第二十九条

按照《XX县政策性农业保险管理办法》,XX县人民财产保险公司,可以对地上的种养物和附着物办理保险,对申请银行贷款并自愿参加农业保险企业和个人,保险第一受益人必须是贷款银行,且保险期限不得短于贷款期限。对抵押前已办理相关保险手续的,应将保险标的第一受益人变更为贷款银行,并约定保险到期后续保,保证保险期限不得短于贷款期限。在政策性农业保险办理的基础上,适当引入商业性农业保险进一步增强农作物及养殖物抵御风险的能力。

第三十条 建立风险共担机制,成立专项风险基金。县政府按比例安排一定的财政资金设立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风险基金,风险基金实行财政专户管理;贷款到期农民无法偿还贷款,政府将启动风险基金来保障银行权益,以提高银行办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业务的安全性和积极性。

第七章 贷后管理

第三十一条 银行可以利用自身的信息优势和客户资源,争取种养殖技术部门的支持,为借款人提供种养殖技术和相关的培训机会,指导借款人科学种养殖,提高借款人的生产效率和质量,确保借款人的生产经营持续安全、健康、长效。

第三十二条 贷后检查。银行在贷款业务发放后,应根据借款人生产经营周期特点对借款人进行现场检查,了解借款人的资金使用和生产、经营状况是否正常,在一个生产经营周期内至少检查一次。第三十三条 在种养殖收获期,密切关注种养殖产品的市场价格波动,及时跟进种养殖产品下游加工购销的金融链接服务,监督借款人产品回笼资金归还银行本息。

第三十四条 贷款收回。银行在每笔贷款到期前30、15、5天应分别采用电话、书面、短信等方式向借款人发出贷款业务到期通知信息,通知借款人及时组织资金履行还款义务,其中至少有一次书面催收通知回执存档。

第三十五条 贷款逾期处理。对逾期的贷款,银行要及时发出逾期贷款催收通知书并妥善保管回执,以保证贷款的诉讼时效,保全资产安全。贷款逾期超过一个月的,应积极采取与借款人协商以种养产品偿还贷款、公开拍卖抵押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依法处置抵押资产等有效途径等方式收回贷款。

第三十六条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应采取包括终止发放贷款、提前收回已发放贷款、要求实现抵押权利等在内的有效措施控制风险:

(一)种养殖产品市场发生重大变化,影响到借款人经营收入骤减,又未落实偿还还款来源的。

(二)借款人在贷款申请过程中有提供虚假证明材料,或故意隐瞒调查事实行为的。

(三)贷款已逾期,或连续三次或累计六次未按时归还贷款利息的。

(四)种养殖户在还款期内死亡、宣告失踪或丧失民事行为能力,而贷款债务未得到落实的。

(五)借款人遭受重大自然灾害,对生产经营活动造成重大不利影响的。

(六)借款人家庭分立,而贷款未随之分立或未明确债权债 务关系的。

(七)其他影响贷款安全的情形。

第三十七条 银行应加强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的管理,对未按规定办理抵押贷款,未履行应尽职责造成损失的,将追究经办人及其他责任人的责任。

第三十八条 本贷款实行按月动态监测,若贷款逾期率达到5%时,应暂停办此项业务,并对此项贷款管理措施进行完善整改,直至风险目标可控后再办理该项业务。

第八章 附则

第三十九条 本办法未尽事宜,按国家法律法规、行政规章及银行有关制度规定执行。

篇7:农村土地承包管理办法

第二条本市行政区域内依法通过家庭承包方式和招标、拍卖、公开协商及其他流转方式取得耕地、园林、荒山、荒沟、荒丘、荒滩等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其确权登记管理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市和区(市)县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依照同级人民政府规定的职责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管理工作,其农村土地承包流转管理服务机构承担具体工作。

乡(镇)农村土地承包流转管理服务机构在同级人民政府领导下,承担本区域内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管理的具体工作。

第四条第二轮延包以来,通过家庭承包方式和招标、拍卖、公开协商等方式取得耕地、园林、荒山、荒沟、荒丘、荒滩等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经依法登记,由区(市)县人民政府颁发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予以确认。

通过互换、转让获得耕地、园林、荒山、荒沟、荒丘、荒滩等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经依法变更登记,由区(市)县人民政府颁发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予以确认。

第五条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包括以下内容:

(一)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人姓名(名称)及基本情况;

(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名称和编号;

(三)承包经营期限和起止日期;

(四)发包农村土地的集体经济组织名称、土地区位、土地面积、土地用途;

(五)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变动情况;

(六)核发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的机关及日期;

(七)其他应当注明的事项。

第六条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按下列程序进行:

(一)发包方对本区域内土地承包状况进行复核清理,根据承包合同签订以及承包方持有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情况,提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方案,在本集体经济组织进行公示。

(二)经公示无异议后,发包方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方案报乡(镇)人民政府农村土地承包流转管理服务机构核查;核查无误的,编制本乡(镇)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册,并报请乡(镇)人民政府向上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提出本乡(镇)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

确权登记的书面申请,并提前本乡(镇)《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册》副本。

(三)区(市)县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在登记核实的基础上,编制本区(市)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簿,并报请区(市)县人民政府审定。

(四)经区(市)县人民政府审定,对于第二轮延包已取得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的,在原证上注明确认继续有效;对于第二轮延包未取得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的,在登记的基础上补发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对于第二轮延包后颁发证书不规范的,换发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对于土地承包关系和承包土地实际面积发生变化的,在变更登记的基础上重新颁发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对土地承包经营权属争议尚未解决的,暂缓登记颁证,在权属明晰后再登记颁证。

第七条采取转让、互换方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当事人可以要求办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变更登记。因转让、互换以外的其他方式导致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分立、合并的,应当办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变更登记。

第八条办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变更登记应向乡(镇)人民政府农村土地承包流转管理服务机构提交以下材料:

(一)变更的书面请求;

(二)已变更的农村土地承包合同或其它证明材料;

(三)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原件。

第九条乡(镇)人民政府农村土地承包流转管理服务机构受理变更申请后,应及时对申请材料进行审核。符合规定的,报请原发证机关办理变更手续,并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簿上记载。

第十条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严重污损、毁坏、遗失的,承包方应向乡(镇)人民政府农村土地承包流转管理服务机构申请换发、补发。

经乡(镇)人民政府农村土地承包流转管理服务机构审核后,报请原发证机关办理换发、补发手续。

办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换发、补发手续,应以原农村土地承包合同和农村土地经营权登记簿记载的内容为准。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换发、补发,应当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上注明“换发”、“补发”字样。

第十一条有下列情形的,由其所在集体经济组织收回《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并向登记机关办理注销手续。

(一)承包方提出书面申请,自愿放弃全部承包土地的;

(二)承包土地被依法征用、占用,导致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全部丧失的;

(三)承包方全户消亡的;

(四)其他收回土地承包经营权证的情形。

第十二条区(市)县、乡(镇)农村土地承包流转管理服务机构应建立健全农村土地承包台帐及档案库、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簿(册)。

农村土地承包合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簿(册)记载的事项应一致。

第十三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伪造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文件等材料;不得涂改和复制《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

第十四条本办法由成都市农业委员会负责解释。

篇8:农村土地承包管理及经营方式概述

1.1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度是符合我国农村生产力的发展需求的

保证长期稳定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关系, 有利于解决在我国土地集体所有制度形式下对于我国农业生产进程中存在的管理问题。也就是在这一生产过程中生产关系和劳动所得的分配问题。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度的经营管理方式很好地解决了对我国劳动人群的监督和计量, 确保农村全体家庭成员付出的劳动与获得的成果能够直接相关联, 减少了经营管理者和被管理的农业劳动者之间的矛盾, 可以较为标准地体现我国按劳分配的基本制度原则, 达到充分发挥农业劳动人群的主观能动性和劳动生产的积极性。从而极大地调动和保护我国广大农民劳动者的生产活动的积极性, 解放我国农业生产的生产力。

1.2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度符合我国广大农民的人心所向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对广大农民劳动者在劳动生产实践中进行创新的经验总结, 是广大农民劳动实践过程中改革的经验推广, 它顺应了民心, 是广大劳动人民发自内心的深切呼唤, 符合广大劳动人民的期盼和愿望。因此, 确保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有效落实在我国具有坚实的群众基础。

1.3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度有利于新农村建设的社会稳定

土地作为我国农村生活中最基本的生产资料。从我国土地广袤、人口众多的农业大国的基本国情出发, 农业是我国广大农民最主要的收入保障和生活来源。虽然,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 外出务工的打工者和经商者逐年增长, 但是其实这类群体在外面的生活并不稳定, 返乡潮在一定情况下还时有发生。尽管当前的农业生产普遍存在着生产效益低下的情况, 但是通过经营土地进行的社会生产所产生的效益还是足以支配广大农民生活的基本保障。经过事实证明, 在我国城乡中但凡是出现土地承包不稳定的地区, 往往就会并发很多社会问题。

2 目前土地承包管理及经营方式存在的若干问题

2.1 土地碎化严重, 我国农户生产的规模也正在逐年缩小

其实早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施的初期阶段, 土地的碎化现象就已经开始出现了, 再加上近些年来, 尤其是最近的二十年来, 农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急剧增长的人口和各个村落之间频繁进行的婚嫁丧娶致使土地承包责任制的数量出现了不平衡的现象, 即使是家庭内部也出现了很多不平衡调整分配的情况。比如, 嫁娶过程中就会分配出去一部分土地。这种现象比比皆是。这种情况严重制约了农业生产专业化的进程, 使得生产规模逐年缩小, 不利于农业生产机械化进程的发展。

2.2 人地矛盾突出

在我国, 并不是所有的土地都十分肥沃, 非常适合种植各种高产作物。大约占63%的浅山低产田都是过着靠天吃饭的生活, 而土地肥沃水土条件良好的水浇地才仅仅占到适应种植的土地面积的20%。从这个发展的趋势来看, 随着人口的急剧增长, 耕地日益缩减, 我国的人均耕地面积逐年缩减的速度也在加剧。而因此随之产生的土地纠纷和一系列的上访案件也在逐年增长。

2.3 土地流转等行为存在不规范现象

其一就是多数流转土地是在不签署任何合约的情况下发生的, 或者签署的合约并不规范。其二是土地流转的期限通常都很短, 短期土地流转行为较为严重。这样容易造成掠夺式经营, 后果就是土地越来越贫瘠, 板结严重, 病虫害现象时有发生。

2.4 农民土地保障的能力也在不断地下降中

由于土地是农民生产生活的重要保障, 然而国家在给予农民的补偿和政策存在不足。

3 土地承包管理及经营方式的若干建议

3.1 进一步完善我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管理制度

认真落实我国土地承包的延长政策, 积极解决在土地承包过程中残留下来的各项问题, 严格确保土地承包的面积、承包土地经营证书发放到户, 稳定农民承包土地的权利。

3.2 使农村的集体经济组织管理权力得到进一步强化

加强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管理, 监督承包方严格按照合约进行农业生产、合理利用土地、保护资源, 避免水土流失等恶性循环。

3.3 切实保障广大农民应有的土地承包经营管理的权利

依照《农村土地承包法》保护广大农民应有的土地承包管理权利。深切贯彻的同时深入群众, 让广大农民切身了解和熟悉法律政策, 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3.4 健全建立农民群众的保障机制

耕地是广大农民最重要的生活生产的保障, 加强保护耕地的力度, 缩减非农业土地的利用和占地;对失去土地的农民进行妥善的安置, 如进行货币补偿、入股安置、筹办安置基金、土地换社保安置, 落实全县的统筹, 专款专用;建立健全农村人民的医疗保障体系, 积极解决失去土地的农民们的后顾之忧。

参考文献

[1]邹霞.昌邑市土地延包问题与对策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 2009.

[2]郑宏.林业信托担保:基于提升林业担保资源效用的思考[J].金融与经济, 2011 (03) .

上一篇:杨光斌,政治学,课程,讲解,考研,笔记,课件,讲义第二章政治权力下一篇:电脑基本知识(办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