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现状分析

2023-01-05

1 流转现状

1.1 流转面积呈现上升趋势, 但总体面积小

根据我国农业部近年来的数据可以发现, 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面积逐年递增, 并且流转速度也越来越快。2001年全国农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总面积为457万hm2到2008年各地农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面积为0.071亿hm2, 农地流转面积在快速增加。另一方面,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面积占全国总耕地面积的比例依然有限, 如2008年的0.071亿hm2土地仅占全国总耕地总面积的8.7%。这说明了虽然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面积在不断增大, 但总的比例还远远不够。

1.2 流转形式多样, 以转包和出租为主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形式可以有土地转包、土地转让、土地租赁、投资入股、相互交换等多种方式并存, 但主要还是将土地进行转包或者出租。从2005年到2007年, 我国转包和出租两种形式的流转比例从60.89%、67.61%到78%, 呈现不断增长的态势。而在这两种流转形式中, 还以转包为重点, 如在2006年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中转包占据绝对地位, 高达总量的49.83%。在这些方式中, 农户个体大多会选择转包、转让、互换的方式, 入股和出租主要由乡村集体组织。

1.3 经营权流逐步呈现出农户自发与集体组织并重的局面

近年来,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主体不再单一以农户个体进行为主, 乡村集体组织也紧追直上。在2006年, 农户自发流转的土地的比例高达52.45%, 但是乡村集体流转的土地也达到43.75%, 丝毫不输农户个人。并且, 在国家重视、宣传农村努力实现发家致富的大环境下, 农村集体组织进行承包经营权流转就成为最热门的选择, 也是农户最乐意接受、认为风险最小的选择, 这促进了农乡集体组织的发展。

1.4 一些新型流转方式逐渐在其他地区进行个别试点

近年来, 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通的方式上不断推出新的形式, 并逐步向外推广在多地区试点。例如, 以农村产业化经营项目带动承包经营权流转, 以土地托管方式进行土地流转, 农村户放弃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宅基地使用权以换取社会保障等等新流转方式。这些新型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具有明显的地区适用性, 能够因地制宜的适用于一些情况特殊的地区, 也有很大的自身优势与发展潜力。

2 存在问题

2.1 各地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合同与价格混乱

我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主要问题是管理组织不健全、流转程序不规范、流转价格没标准的混乱状态, 甚至有些地区还是无序、自发状态, 没有相关流转手续, 只是口头协定。甚至在亲戚之间, 对于土地使用年限与交易价格均没有规定, 造成日后大量的经济纠纷与土地拥有者的损失。如泰安市土地流转签订土地合同的仅有60%, 有大量的农户与承包者没有签订合同, 难以维权。另一方面, 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具体金额比较混乱, 各地差异较大, 参差不齐, 难以统一管理。

2.2 流转市场不健全

我国很多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缺乏有效、健全的市场机制。缺乏流转信息中心提供大量的供求信息, 很多农民与承包者缺少信息来源渠道, 错失机遇。同时也没有健全的管理机制帮助流转双方完成相关手续的制定与规范, 造成土地纠纷现象严重。对于土地价格的评估认定也没有专门的单位, 容易使价格偏差, 造成土地浪费与农民损失。

2.3 流转面积依然有限

如前所述, 虽然我国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面积的总数在增加, 但是占总耕地面积比例依然很小, 它反映了我国当前土地流转的供给与需求均十分有限的现状。这样的局面不利于农村土地的有效合理利用和农村土地收入的提高, 必须继续加大地方政府对相关政策的宣传与落实。

结束语

我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仍然有着诸多问题, 价格的混乱, 监管的不利, 政策落实的力度不够等等, 制约着农地流转的发展。但是农地流转也呈现出不断规范化、法律化、制度化的局势, 我国农地流转的总面积不断增加, 流转类型也不断丰富, 补充着现有体例。我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正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修正自身存在的缺陷, 日益完善。

摘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是关乎农民收入与国家农地有效利用的重要话题, 也党和政府一直以来关注的农业重点问题。本文通过对当前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现状进行阐释, 分析了我国当下农村土地流转问题所在, 并结合地方实例加以说明论证, 试图简练的说明我国当前农村承包经营权流转的现状。

关键词: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

参考文献

[1] 陈卫平, 郭定文.农户承包土地流转问题探讨[J].经济问题探索, 2006, 1.

[2] 韩青海.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问题初探[J].农村经济与科技, 2008, 3.

上一篇:地理教育与信息技术结合问题与解决措施下一篇:激趣有法课堂生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