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协议书

2024-04-15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协议书(精选14篇)

篇1: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协议书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协议书

申请人:姓名联系电话被申请人:姓名住所联系电话第三人:姓名住所联系电话申请人与被申请人(案由)一案,向镇(村)调解组织申请调解,经镇(村)调解组织依法调解,各方当事人自愿达成以下协议:履行协议的期限等)。

本调解协议书自各方当事人签收之日起生效,各方当事人必须严格履行。

申请人:被申请人:第三人: 调解员:

镇(村)调解组织盖章

时间:

篇2: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协议书

甲方:宋x,男,74岁,xx市xx镇x村x村民组人。

乙方:田xx,男,69岁,xx市xx镇x村x村民组人。

调解方:xx镇政府农经站、xx镇岭东村民委员会。

甲方于2011年5月8日,一纸诉状将xx市政府和田xx告上法庭,诉讼请求是依法撤销xx市政府颁发给宋x的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证书号:2008、第PO420023号)。xx市人民法院的传票经xx市政府办和副市长王邦怀的签批后,交由xx镇政府先行调查,xx镇政府安排副镇长卢世祥负责牵头调查此事。为此于2011年7月23日由卢世祥牵头,农经站长张安中、农经会计王茹娥、镇容管理所副所长朱友家和岭东村党总支书记兼村主任叶德彬、副书记李明江、村文书卢灿东组成的调查组,对宋x、田xx和现任岭东村董里村民组组长时侠俊进行调查,具体调查情况如下:

一、宋x本人在1990以前就在xx镇工业经济委员会任主管会计工作,1992年11月12日,由于多种原因,由其儿子宋春仁经手,将该户8.9亩承包土地自愿退给岭东村董里村民组,由当时的村民组长武国宝经手接收(有退田文字协议)。同年12月14日,宋春仁又将三间砖瓦结构的平房以2700元的价格卖给田xx(有房屋买卖协议)。由于当时农民负担较重,村民组的土地如果闲置,就无法完成全村民组的农业税和各项上缴提留等农民负担任务,于是村民组就把原宋x户的承包田承包给田xx耕作。多年来田xx按时完成该份土地的各项经济上缴任务和义务工,所以在1995年秋季颁发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的时候就以田xx的名字发给了田xx,2008年滁州市开展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证书换补发证的时候又给田xx换证,多年来该村民组的其他农户没有对此事有不同意见。

二、在2009年,宋x将田xx的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取走,田xx后又通过法院起诉要回证书(三界法庭处理)。

三、之后,宋x多次找到xx镇政府和岭东村,想通过调解要回土地的承包权,一直未能达成协议。

根据以上调查情况,得出如下结论:

1、宋春仁的原承包土地是自愿退给集体的,后来村民组又将该份土地承包给田xx,在土地承包关系上没有矛盾。

2、1995年的发证和2008年换证的工作岭东村没有做错。

3、建议调解处理。

经过调解方的调解,甲、乙双方本着互让一步、和谐相处的态度,达成如下调解协议共同信守:

1、乙方将该份承包土地中2.85亩土地每年相应国家惠农补贴拿出来让给甲方,岭东村另外调剂3亩地的惠农补贴给甲方,甲方实际总计得到5.85亩土地的惠农补贴,惠农政策有一年算一年,具体业务办理由岭东村负责,乙方不另外对甲方有任何经济补偿。

2、自本调解协议签订后,甲方保证在2011年7月28日以前到xx市人民法院撤诉。

3、本调解协议一式四份,甲方、乙方、xx镇政府农经站、xx镇岭东村各执一份。

4、本调解协议自签订之日起,经甲方、乙方和调解方三方签字后生效。

甲方签字: 乙方签字:

篇3: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协议书

一、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的调解主体

调解的主体是指由谁来调解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根据《农村土地承包法》第51条的规定, 因土地承包经营发生纠纷的, 双方当事人可以请求村民委员会、乡 (镇) 人民政府和依法组成的仲裁庭作出了规定。这样的规定与《农村土地承包法》的规定是有差别的, 其原因:一是依法明确调解工作是村民委员会、乡 (镇) 人民政府为了单纯息访而随意、任意或者不坚持原则的作出调解是根本性的区别。三是明确了调解的效力。依法开展的调解工作, 形成的调解协议书是一定效力的, 特别是仲裁庭作出的调解协议书, 当事人签收后, 即发生法律效力, 当事人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的调解原则

采取调解解决纠纷, 总的原则应当遵循《民法通则》第7条“民事活动应当尊重社会公德, 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扰乱社会经济秩序”的规定。所谓“尊重社会公德”, 就是人们常说的“公序良俗”原则。对此, 国务院《调解条例》第6条规定:“人民调解委员会的调解工作应当遵守以下原则: (一) 依据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进行调解, 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没有明确规定的, 依据社会公德进行调解; (二) 在双方当事人自愿平等的基础上进行调解; (三) 尊重当事人的诉讼权利, 不得因未经调解或者调解不成而阻止当事人向人民法院起诉。”《调解仲裁法》第5条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的调解原则进一步规定为:“应当公开、公平、公正, 便民高效, 根据事实, 符合法律, 尊重社会公德”。其中, 调解的公开原则是指在调解主体主持下, 双方当事人面对面地进行事实和理由的陈述, 听取有效法律、法规和政策。

三、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的调解程序

根据《调解仲裁法》等有关规定, 笔者认为调解要按照4个程序进行。

一是申请调解。农村土地承包经营产生纠纷后, 当事人可向调解组织递交书面调解申请书, 也可进行口头申请。调解申请书将作为调解组织的备案归档文书, 其内容包括:当事人的基本情况, 如身份、住址、联系电话, 申请调解的事项、理由, 递交时间和附带的证据等。口头申请时, 调解组织应当协助记录。调解组织对符合调解范围的应当受理, 并开展调解工作;不符合受理范围的应当对申请人进行解释, 或者给以书面说明。

二是组织听证。这是调解的公开原则的具体体现。听证的重点是调解人充分听取当事人对事实和理由的陈述、申辩和意见, 从而查清事实。同时, 当事人也应当认真听取调解人讲述的法律、法规、政策和社会公德内容。在听证中, 调解人还要做好耐心疏导工作, 帮助当事人找到有效解决纠纷的结合点, 达成共识。高明的做法是听证之前, 调解人形成调解意见, 统一调解思路, 做好应变对策, 听证中, 调解组织应做好笔录, 对没有查清的事实应当事后复核。

三是制作调解协议书。当双方当事人经调解达成一致意见后, 调解组织应当制作调解协议书。其内容包括:申请人和被申请人基本情况、双方当事人认可的纠纷事实、一方当事人申请事项、调解的时间地点等过程、双方达成协议的各项条款、履行条件或期限等, 以及双方当事人签名、盖章 (或按指印) 、调解人员签名、调解组织加盖印章、制作文书时间等。调解协议书将作为调解文书进行归档, 并应字迹工整、内容完整, 语言简练。值得注意的是, 调解过程是不公开, 但双方当事人要求或者同意公开调解的除外。

篇4: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协议书

第二十五条被申请人应当自收到仲裁申请书副本之日起十日内向农村土地承包仲裁委员会提交答辩书:书面答辩确有困难的,可以口头答辩,由农村土地承包仲裁委员会记入笔录,经被申请人核实后由其签名、盖章或者按指印。农村土地承包仲裁委员会应当自收到答辩书之日起五个工作日内将答辩书副本送达申请人。被申请人未答辩的,不影响仲裁程序的进行。

第二十六条一方当事人因另一方当事人的行为或者其他原因,可能使裁决不能执行或者难以执行的,可以申请财产保全。

当事人申请财产保全的,农村土地承包仲裁委员会应当将当事人的申请提交被申请人住所地或者财产所在地的基层人民法院。

申请有错误的,申请人应当赔偿被申请人因财产保全所遭受的损失。

第三节仲裁庭的组成

第二十七条仲裁庭由三名仲裁员组成,首席仲裁员由当事人共同选定,其他二名仲裁员由当事人各自选定:当事人不能选定的,由农村土地承包仲裁委员会主任指定。

事实清楚、权利义务关系明确、争议不大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经双方当事人同意,可以由一名仲裁员仲裁,仲裁员由当事人共同选定或者由农村土地承包仲裁委员会主任指定。

农村土地承包仲裁委员会应当自仲裁庭组成之日起二个工作日内将仲裁庭组成情况通知当事人。

第二十八条仲裁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必须回避,当事人也有权以口头或者书面方式申请其回避:

(一)是本案当事人或群当事人、代理人的近亲属:

(二)与本案有利害关系:

(三)与本案当事人、代理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公正仲裁:

(四)私自会见当事人、代理人,或者接受当事人、代理人的请客送礼。

当事人提出回避申请,应当说明理由,在首次开庭前提出。回避事由在首次开庭后知道的,可以在最后一次开庭终结前提出。

第二十九条农村土地承包仲裁委员会对回避申请应当及时作出决定,以口头或者书面方式通知当事人,并说明理由。

仲裁员是否回避,由农村土地承包仲裁委员会主任决定:农村土地承包仲裁委员会主任担任仲裁员时,由农村土地承包仲裁委员会集体决定。

仲裁员因回避或者其他原因不能履行职责的,应当依照本法规定重新选定或者指定仲裁员。

第四节开庭和裁决

第三十条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仲裁应当开庭进行。

开庭可以在纠纷涉及的土地所在地的乡(镇)或者村进行,也可以在农村土地承包仲裁委员会所在地进行。当事人双方要求在乡(镇)或者村开庭的,应当在该乡(镇)或者村开庭。

开庭应当公开,但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以及当事人约定不公开的除外。

第三十一条仲裁庭应当在开庭五个工作日前将开庭的时间、地点通知当事人和其他仲裁参与人。

当事人有正当理由的,可以向仲裁庭请求变更开庭的时间、地点。是否变更,由仲裁庭决定。

第三十二条当事人申请仲裁后,可以自行和解。达成和解协议的,可以请求仲裁庭根据和解协议作出裁决书,也可以撤回仲裁申请。

第三十三条申请人可以放弃或者变更仲裁请求,被申请人可以承认或者反驳仲裁请求,有权提出反请求。

第三十四条仲裁庭作出裁决前,申请人撤回仲裁申请的,除被申请人提出反请求的外,仲裁庭应当终止仲裁。

第三十五条申请人经书面通知,无正当理由不到庭或者未经仲裁庭许可中途退庭的,可以视为撤回仲裁申请。

被申请人经书面通知,无正当理由不到庭或者未经仲裁庭许可中途退庭的,可以缺席裁决。

第三十六条当事人在开庭过程中有权发表意见、陈述事实和理由、提供证据、进行质证和辩论。对不通晓当地通用语言文字的当事人,农村土地承包仲裁委员会应当为其提供翻译。

第三十七条当事人应当对自己的主张提供证据,与纠纷有关的证据由作为当事人一方的发包方等掌握管理的,该当事人应当在仲裁庭指定的期限内提供,逾期不提供的,应当承担不利后果。

第三十八条仲裁庭认为有必要收集的汪据,可以自行收集。

第五十九条仲裁庭对专门性问题认为需要鉴定的,可以交由当事人约定的鉴定机构鉴定:当事人没有约定的,由仲裁庭指定的鉴定机构鉴定。

篇5: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法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法共分4章53条,分别为总则、调解、仲裁和附则,自201月1日起施行,下面是详细内容。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法

(6月27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九次会议通过)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公正、及时解决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制定本法。

第二条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和仲裁,适用本法。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包括:

(一)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农村土地承包合同发生的纠纷;

(二)因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转包、出租、互换、转让、入股等流转发生的纠纷;

(三)因收回、调整承包地发生的纠纷;

(四)因确认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发生的纠纷;

(五)因侵害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发生的纠纷;

(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

因征收集体所有的土地及其补偿发生的纠纷,不属于农村土地承包仲裁委员会的受理范围,可以通过行政复议或者诉讼等方式解决。

第三条 发生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的,当事人可以自行和解,也可以请求村民委员会、乡(镇)人民政府等调解。

第四条 当事人和解、调解不成或者不愿和解、调解的,可以向农村土地承包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

第五条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和仲裁,应当公开、公平、公正,便民高效,根据事实,符合法律,尊重社会公德。

第六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和仲裁工作的指导。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村土地承包管理部门及其他有关部门应当依照职责分工,支持有关调解组织和农村土地承包仲裁委员会依法开展工作。

第二章 调解

第七条 村民委员会、乡(镇)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的调解工作,帮助当事人达成协议解决纠纷。

第八条 当事人申请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可以书面申请,也可以口头申请。口头申请的,由村民委员会或者乡(镇)人民政府当场记录申请人的基本情况、申请调解的纠纷事项、理由和时间。

第九条 调解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村民委员会或者乡(镇)人民政府应当充分听取当事人对事实和理由的陈述,讲解有关法律以及国家政策,耐心疏导,帮助当事人达成协议。

第十条 经调解达成协议的,村民委员会或者乡(镇)人民政府应当制作调解协议书。

调解协议书由双方当事人签名、盖章或者按指印,经调解人员签名并加盖调解组织印章后生效。

第十一条 仲裁庭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应当进行调解。调解达成协议的,仲裁庭应当制作调解书;调解不成的,应当及时作出裁决。

调解书应当写明仲裁请求和当事人协议的结果。调解书由仲裁员签名,加盖农村土地承包仲裁委员会印章,送达双方当事人。

调解书经双方当事人签收后,即发生法律效力。在调解书签收前当事人反悔的,仲裁庭应当及时作出裁决。

第三章 仲裁

第一节 仲裁委员会和仲裁员

第十二条 农村土地承包仲裁委员会,根据解决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的实际需要设立。农村土地承包仲裁委员会可以在县和不设区的市设立,也可以在设区的市或者其市辖区设立。

农村土地承包仲裁委员会在当地人民政府指导下设立。设立农村土地承包仲裁委员会的,其日常工作由当地农村土地承包管理部门承担。

第十三条 农村土地承包仲裁委员会由当地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代表、有关人民团体代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代表、农民代表和法律、经济等相关专业人员兼任组成,其中农民代表和法律、经济等相关专业人员不得少于组成人员的二分之一。

农村土地承包仲裁委员会设主任一人、副主任一至二人和委员若干人。主任、副主任由全体组成人员选举产生。

第十四条 农村土地承包仲裁委员会依法履行下列职责:

(一)聘任、解聘仲裁员;

(二)受理仲裁申请;

(三)监督仲裁活动。

农村土地承包仲裁委员会应当依照本法制定章程,对其组成人员的产生方式及任期、议事规则等作出规定。

第十五条 农村土地承包仲裁委员会应当从公道正派的人员中聘任仲裁员。

仲裁员应当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一)从事农村土地承包管理工作满五年;

(二)从事法律工作或者人民调解工作满五年;

(三)在当地威信较高,并熟悉农村土地承包法律以及国家政策的居民。

第十六条 农村土地承包仲裁委员会应当对仲裁员进行农村土地承包法律以及国家政策的培训。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农村土地承包管理部门应当制定仲裁员培训计划,加强对仲裁员培训工作的组织和指导。

第十七条 农村土地承包仲裁委员会组成人员、仲裁员应当依法履行职责,遵守农村土地承包仲裁委员会章程和仲裁规则,不得索贿受贿、徇私舞弊,不得侵害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仲裁员有索贿受贿、徇私舞弊、枉法裁决以及接受当事人请客送礼等违法违纪行为的,农村土地承包仲裁委员会应当将其除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当受理对农村土地承包仲裁委员会组成人员、仲裁员违法违纪行为的投诉和举报,并依法组织查处。

第二节 申请和受理

第十八条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二年,自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第十九条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仲裁的申请人、被申请人为当事人。家庭承包的,可以由农户代表人参加仲裁。当事人一方人数众多的,可以推选代表人参加仲裁。

与案件处理结果有利害关系的,可以申请作为第三人参加仲裁,或者由农村土地承包仲裁委员会通知其参加仲裁。

当事人、第三人可以委托代理人参加仲裁。

第二十条 申请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仲裁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申请人与纠纷有直接的利害关系;

(二)有明确的被申请人;

(三)有具体的仲裁请求和事实、理由;

(四)属于农村土地承包仲裁委员会的受理范围。

第二十一条 当事人申请仲裁,应当向纠纷涉及的土地所在地的农村土地承包仲裁委员会递交仲裁申请书。仲裁申请书可以邮寄或者委托他人代交。仲裁申请书应当载明申请人和被申请人的基本情况,仲裁请求和所根据的事实、理由,并提供相应的证据和证据来源。

书面申请确有困难的,可以口头申请,由农村土地承包仲裁委员会记入笔录,经申请人核实后由其签名、盖章或者按指印。

第二十二条 农村土地承包仲裁委员会应当对仲裁申请予以审查,认为符合本法第二十条规定的,应当受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受理;已受理的,终止仲裁程序:

(一)不符合申请条件;

(二)人民法院已受理该纠纷;

(三)法律规定该纠纷应当由其他机构处理;

(四)对该纠纷已有生效的判决、裁定、仲裁裁决、行政处理决定等。

第二十三条 农村土地承包仲裁委员会决定受理的,应当自收到仲裁申请之日起五个工作日内,将受理通知书、仲裁规则和仲裁员名册送达申请人;决定不予受理或者终止仲裁程序的.,应当自收到仲裁申请或者发现终止仲裁程序情形之日起五个工作日内书面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第二十四条 农村土地承包仲裁委员会应当自受理仲裁申请之日起五个工作日内,将受理通知书、仲裁申请书副本、仲裁规则和仲裁员名册送达被申请人。

第二十五条 被申请人应当自收到仲裁申请书副本之日起十日内向农村土地承包仲裁委员会提交答辩书;书面答辩确有困难的,可以口头答辩,由农村土地承包仲裁委员会记入笔录,经被申请人核实后由其签名、盖章或者按指印。农村土地承包仲裁委员会应当自收到答辩书之日起五个工作日内将答辩书副本送达申请人。被申请人未答辩的,不影响仲裁程序的进行。

第二十六条 一方当事人因另一方当事人的行为或者其他原因,可能使裁决不能执行或者难以执行的,可以申请财产保全。

当事人申请财产保全的,农村土地承包仲裁委员会应当将当事人的申请提交被申请人住所地或者财产所在地的基层人民法院。

申请有错误的,申请人应当赔偿被申请人因财产保全所遭受的损失。

第三节 仲裁庭的组成

篇6: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协议书

开庭应当公开,但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以及当事人约定不公开的除外。

第三十一条 仲裁庭应当在开庭五个工作日前将开庭的时间、地点通知当事人和其他仲裁参与人。

当事人有正当理由的,可以向仲裁庭请求变更开庭的时间、地点。是否变更,由仲裁庭决定。

第三十二条 当事人申请仲裁后,可以自行和解。达成和解协议的,可以请求仲裁庭根据和解协议作出裁决书,也可以撤回仲裁申请。

第三十三条 申请人可以放弃或者变更仲裁请求。被申请人可以承认或者反驳仲裁请求,有权提出反请求。

第三十四条 仲裁庭作出裁决前,申请人撤回仲裁申请的,除被申请人提出反请求的外,仲裁庭应当终止仲裁。

第三十五条 申请人经书面通知,无正当理由不到庭或者未经仲裁庭许可中途退庭的,可以视为撤回仲裁申请。

被申请人经书面通知,无正当理由不到庭或者未经仲裁庭许可中途退庭的,可以缺席裁决。

第三十六条 当事人在开庭过程中有权发表意见、陈述事实和理由、提供证据、进行质证和辩论。对不通晓当地通用语言文字的当事人,农村土地承包仲裁委员会应当为其提供翻译。

第三十七条 当事人应当对自己的主张提供证据。与纠纷有关的证据由作为当事人一方的发包方等掌握管理的,该当事人应当在仲裁庭指定的期限内提供,逾期不提供的,应当承担不利后果。

第三十八条 仲裁庭认为有必要收集的证据,可以自行收集。

第三十九条 仲裁庭对专门性问题认为需要鉴定的,可以交由当事人约定的鉴定机构鉴定;当事人没有约定的,由仲裁庭指定的鉴定机构鉴定。

根据当事人的请求或者仲裁庭的要求,鉴定机构应当派鉴定人参加开庭。当事人经仲裁庭许可,可以向鉴定人提问。

第四十条 证据应当在开庭时出示,但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证据不得在公开开庭时出示。

仲裁庭应当依照仲裁规则的规定开庭,给予双方当事人平等陈述、辩论的机会,并组织当事人进行质证。

经仲裁庭查证属实的证据,应当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

第四十一条 在证据可能灭失或者以后难以取得的情况下,当事人可以申请证据保全。当事人申请证据保全的,农村土地承包仲裁委员会应当将当事人的申请提交证据所在地的基层人民法院。

第四十二条 对权利义务关系明确的纠纷,经当事人申请,仲裁庭可以先行裁定维持现状、恢复农业生产以及停止取土、占地等行为。

一方当事人不履行先行裁定的,另一方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但应当提供相应的担保。

第四十三条 仲裁庭应当将开庭情况记入笔录,由仲裁员、记录人员、当事人和其他仲裁参与人签名、盖章 或者按指印。

当事人和其他仲裁参与人认为对自己陈述的记录有遗漏或者差错的,有权申请补正。如果不予补正,应当记录该申请。

第四十四条 仲裁庭应当根据认定的事实和法律以及国家政策作出裁决并制作裁决书。

裁决应当按照多数仲裁员的意见作出,少数仲裁员的不同意见可以记入笔录。仲裁庭不能形成多数意见时,裁决应当按照首席仲裁员的意见作出。

第四十五条 裁决书应当写明仲裁请求、争议事实、裁决理由、裁决结果、裁决日期以及当事人不服仲裁裁决的起诉权利、期限,由仲裁员签名,加盖农村土地承包仲裁委员会印章。

农村土地承包仲裁委员会应当在裁决作出之日起三个工作日内将裁决书送达当事人,并告知当事人不服仲裁裁决的起诉权利、期限。

第四十六条 仲裁庭依法独立履行职责,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第四十七条 仲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应当自受理仲裁申请之日起六十日内结束;案情复杂需要延长的,经农村土地承包仲裁委员会主任批准可以延长,并书面通知当事人,但延长期限不得超过三十日。

第四十八条 当事人不服仲裁裁决的,可以自收到裁决书之日起三十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逾期不起诉的,裁决书即发生法律效力。

第四章 附则

第五十条 本法所称农村土地,是指农民集体所有和国家所有依法由农民集体使用的耕地、林地、草地,以及其他依法用于农业的土地。

第五十一条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仲裁规则和农村土地承包仲裁委员会示范章程,由国务院农业、林业行政主管部门依照本法规定共同制定。

第五十二条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仲裁不得向当事人收取费用,仲裁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予以保障。

篇7: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协议书

仲裁办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工作总结

XX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委员会召开2012年仲裁工作总结暨2013年座谈会,仲裁委员会委员、抽调人员到仲裁办工作的单位领导、仲裁办工作人员、仲裁员等近20人参加了会议。会上农业和科学技术局党委书记、仲裁办公室主任王树良同志向参会的各位委员汇报了两年多来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工作情况,XX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委员会成立以来,仲裁办公室共接受群众咨询服务80余起,接待来访人员500余人次,先后受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案件52起。其中:有1起因一方当事人外出务工无法联系等因素中止仲裁程序,有29起因不属于仲裁委员会受理范围不予立案,有14起启动仲程序开庭仲裁庭审完结,并作出仲裁裁决。有2起通过做当事人双方的思想工作,于开庭前组织进行主调解,并作出了仲裁调解书。有6起申请人申请条件不完备暂不立案。其中:2012年:接受群众咨询服务32起,接待来访人员300余人次,受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案件16起。其中:有6起启动仲程序开庭仲裁庭审完结,并作出仲裁裁决。有2起通过做当事人双方的思想工作,于开庭前组织进行主调解,并作出了仲裁调解书。有2起因不属于仲裁委员会受理范围不予立案,有6起申请人申请条件不完备暂不立案。

各位委员对仲裁办所做的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并对下步工作进行了交流指导。仲裁委员会冯再坤副主任认为,仲裁办工作人员在抽调到仲裁办工作期间,一是履行了工作职责;二是加强了学习;三是工作成效明显。同时,对下步工作提出了几点意见,一是抽调人员到仲裁办工作的单位领导要继续支持好此项工作;二是要抓好仲裁员队伍的学习培训;三是抓好制度建设和工作规范;四是抓好调解、仲裁案件的建档归档管理工作;五是抓好调解、仲裁案件的回访工作。切实有效开展好我县农村承包土地纠纷调解仲裁工作,公正、公平、及时解决我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篇8: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协议书

1 石屏县土地承包纠纷现状及原因

1.1 现状

石屏县于1999年底完成二轮土地延包, 2015年底统计, 家庭承包经营耕地面积14 787.3 hm2, 家庭承包经营农户数74 049户。由于管理机构不完善、对《土地承包法》的认识偏差及部分承包地四至界线不清、面积不实、出嫁妇女的承包地被娘家兄弟占用或权属不清等原因, 农村土地承包纠纷问题经常发生。为有效化解土地承包纠纷, 2005年5月17日石屏县政府成立了农村土地承包纠纷调解仲裁委员会, 设立了仲裁办公室, 仲裁委组成人员11人[1,2,3,4,5], 确定专职工作人员6人, 聘任仲裁员22人, 乡镇成立了农村土地承包纠纷调解小组, 村级设立了土地承包纠纷调解员[1,6,7,8,9,10,11,12,13,14]。仲裁委员会的成立化解了土地承包纠纷事件, 维护了农村稳定。

1.2 原因

1.2.1 土地承包纠纷。

一是有的农民因过去税费重、农产品价格低等原因导致不愿意栽种农作物, 外出务工, 将土地转包给其他农户。由于转包不规范且无转包合同, 而现在出台种粮补贴和农资综合补贴优惠政策, 农产品相对升值, 这些农户又想要回承包土地而引发纠纷。二是因一轮承包期间流转出去的土地, 二轮承包地已成为其他农户的承包地, 现在又要求承包土地。三是法律法规宣传不到位, 机构不健全, 工作不到位, 村组农户承包档案不齐。

1.2.2 土地流转纠纷。

主要是因为各地的土地流转服务组织不健全, 土地流转不规范、不公平, 管理服务工作滞后, 没有及时指导农户签订规范的流转合同, 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 农户在流转土地时不签订流转合同或合同条款不完善引发了纠纷。

1.2.3其他纠纷。

如土地被征收征用后, 因征地补偿费分配引发的纠纷;个别地方村集体经济组织发包集体预留发包机动地不公开不民主等引发的纠纷。

2 主要做法

2.1 加强宣传培训, 提高纠纷调解仲裁能力

石屏县狠抓农村土地承包法律法规的宣传培训工作, 参与司法部门组织的法律知识进村活动, 深入到乡、村组进行《农村土地承包流转管理办法》《农村土地承包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管理办法》[1,2]《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法》的宣传、解答, 提高广大农民群众懂法、知法、用法的觉悟。对乡镇农经人员、村组干部人员进行调解仲裁知识培训, 促进其全面了解农村土地承包及土地流转知识, 进而提高土地流转工作效率。

2.2 加强仲裁体系建设, 化解土地承包经营纠纷

为切实维护农民合法权益, 2005年5月17日石屏县政府成立了农村土地承包纠纷调解仲裁委员会, 设立了仲裁办公室, 仲裁委组成人员11人, 确定专职工作人员6人, 聘任仲裁员22人;乡镇成立了农村土地承包纠纷调解小组, 村级设立了土地承包纠纷调解员[1,2]。通过各级调解仲裁员的努力, 近4年来, 全县农经部门和县仲裁委员会受理196件土地承包经营纠纷, 其中土地承包纠纷、土地流转纠纷、其他纠纷分别为116、37、43件。调处196件, 乡镇调解184件, 仲裁委调处12件;仲裁委仲裁4件。

2.3 加强仲裁员的业务培训, 组织仲裁员进行学习交流

为了提高仲裁员的业务水平, 在以后调解仲裁工作中能够做到公平、公开、公正的依法审查、依法开庭和依法裁决。一是积极参加各种培训学习, 派仲裁员积极参加农业部在贵阳举办的全国农村土地经营纠纷调解仲裁培训班及省农业厅、州农业局举办的业务培训和交流会。仲裁委对乡镇仲裁员进行培训, 近3年来培训了160人次。二是仲裁委组织6名仲裁员到农业部试点县红河州弥勒县考察学习, 进一步了解试点县开展调解仲裁工作的做法, 学习其宝贵的经验, 认真观摩旁听仲裁委开庭现场, 以便进一步掌握和巩固开庭、庭审的法律程序。同时认真总结开展调解仲裁工作中存在的困难, 探讨提出将来开展调解仲裁工作的意见。

3 存在的问题

3.1 仲裁工作经费难以保障, 仲裁设施条件建设滞后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法》明确要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仲裁不得向当事人收取费用, 仲裁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予以保障”。但石屏县缺乏相应的工作经费, 也没有把这项工作纳入财政预算。石屏县设立了农村土地承包仲裁委员会, 但仲裁委员没有配备工作场所 (例如仲裁庭、合议庭、档案室等) 。这些都严重制约了调解仲裁工作的开展。

3.2 调解仲裁员的业务素质不高

目前乡镇基本确定了调解仲裁员, 但是基于经费有限等原因, 调解仲裁员的培训工作未得到有效保证, 导致调解仲裁员缺乏法律政策知识, 致使调解员调处纠纷能力不强, 不能充分适应当前纠纷案件受理、解决的需要。

3.3 仲裁结果执行难

由于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仲裁机构只有裁决权, 并没有执行权, 对于已经生效的裁决书必须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目前法院对土地纠纷案件不受理, 法院对生效的仲裁裁决也不积极执行, 从而使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益得不到有效的保护。

4 对策

4.1 健全仲裁机制, 完善硬件设施

遵循“公开、公平、公正、便民高效、根据事实、符合法律、尊重社会公德”的原则, 健全土地承包纠纷仲裁程序。石屏县要飞快建立起相关场所 (仲裁庭、合议庭、档案室等) ;仲裁委员会至少聘任5名以上仲裁员, 且仲裁员要持证上岗, 日常办事机构要有专职工作人员, 配足办公设备。乡镇要设立调解庭, 至少配备2名调解员。

4.2 积极争取财政资金, 保障工作培训经费

为保证农村土地承包纠纷调解日常工作、调解仲裁人员培训的必要经费, 应积极与财政部门协调, 争取将仲裁工作经费与培训经费纳入财政预算。

4.3 加强指导宣传, 注重培训学习

一是各级政府应抓好调解仲裁机构的建设, 把这项工作纳入议事日程, 做好指导工作。落实专门人员负责纠纷的调解仲裁, 化解矛盾, 解决纠纷。二是要抓好县、乡农经干部特别是村级干部的培训。三是进行广泛深入的宣传, 让广大群众了解解决纠纷的途径, 提高他们依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的意识和能力。

4.4 加强培训学习, 提高仲裁人员素质

积极组织仲裁员参加培训学习, 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乡镇调解员进行培训学习, 以提高仲裁员的业务素质和办案效率以及办案质量, 依法公正地解决农村土地纠纷案件。

4.5 积极探索创新, 保障农村社会稳定

始终把农民的利益放在首位, 公平、公正地解决每件纠纷, 做到以理服人、以法服众。缓解农民上访而给政府带来的压力, 促进农村稳定和发展, 保证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

摘要:阐述石屏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现状及原因, 介绍其做法, 分析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相关对策, 以促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工作的顺利开展。

篇9: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协议书

1.成立调解仲裁机构

调解仲裁是妥善解决土地纠纷的重要途径,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纠纷调解仲裁工作,成立农村土地承包糾纷调解仲裁委员会,意义重大,势在必行。

一是妥善处理农村土地承包纠纷现实矛盾的需要。从梨树县的情况看,农村土地承包纠纷情况非常复杂,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第一,纠纷的问题普遍,矛盾突出,由于农民珍惜土地意识增强,经营权纠纷、权属纠纷、流转纠纷、承包权纠纷比较普遍;第二,导致纠纷的原因比较复杂,尤其是在第二轮土地发包的过程中,执行政策的偏差、工作中的失误、区划和规划用地的调整等原因,产生了历史遗留问题;第三,在处理纠纷时普遍缺乏统一性和规范性,这些问题通过信访渠道或主管部门依靠行政手段解决难度很大。

二是建立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需要。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现有土地承包关系要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标志着我国农村土地政策将进入一个相对稳定期,保证了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和严肃性,对促进农村改革和发展,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

三是政府职能转变的需要。农村土地承包管理部门作为负责农村土地承包工作的政府部门,在以往处理农村土地承包纠纷工作中,一直缺乏有效手段和有效机制,处理意见缺乏执行性,很多纠纷案件往往在反复调解的情况下也无法彻底解决,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通过成立仲裁委员会,利用调解仲裁这一法律手段,为主管部门搭建了依法行政的平台。仲裁机构对纠纷当事人进行调解,调解不成的通过仲裁程序给予仲裁裁决,这样就把原来的行政程序转变为法律程序,把原来的行政调解和行政裁决转变为依法调解裁决,从而适应了职能转变的要求,极大地减轻了政府信访压力。

2.加强学习提高素质

仲裁员的业务水平、法律知识、自身素质,直接影响仲裁的效果。没有一支政治素质好、法律知识全、业务水平高的仲裁队伍是不能做好仲裁工作的。土地承包调解仲裁工作政策性强,要求程序规范,如果不坚持学习、加强培训是完成不好本职工作的。仲裁员要具备一定的口语表达能力、法律文书书写能力和准确把握证据能力,在语言上要法律化、行为上文明礼貌。几年来,不断加强仲裁员的培训学习工作,主要采取三种形式:一是参加农业部组织的学习班,同时走出去到经验丰富的省市考察学习;二是组织县乡两级仲裁员举办培训班,定期集中学习,集中讨论,交流经验,传递信息;三是利用公开开庭进行现场观摩,以学代训。通过不同形式的培训学习,仲裁员都能按要求较好的完成本职工作。

3.基础设施至关重要

仲裁效果和基础设施看似没什么联系,但实际效果大不相同,因为这里有一种心理因素在里面,当事人走进威严的仲裁庭时,会自觉不自觉地被法律的威严所震慑,从而增进仲裁的效果。在这方面,县政府免费提供140平方米大厅作为仲裁庭办公场所,仲裁庭配备了仲裁专用车辆、电脑设备、音像设备、测量设备、文件管理设备以及各种制度板,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局出资为仲裁员统一配备了服装,仲裁工作条件得到改善,工作力度也在不断加大。

4.正确使用法律法规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着很强的政策性,既有物权又有债权的特点。因此,处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纠纷要适用《农村土地承包法》、《合同法》、《民事诉讼法》、《物权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仲裁法》、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农村土地承包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等相关规定,同时还要执行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正确使用法律法规和政策,既保护了农民的合法权利,又维护了农村的社会稳定。

5.客观认定案件事实

农村土地承包纠纷的形成,一般都带有明显的政策调整的印记,有着特定的背景和历史遗留的问题,惠农政策在不断加大,土地的附加值也在不断的上升。因此在认定事实时,不能只看到现时的矛盾,无视历史的原因,要将流转纠纷的现状与流转当时的原因结合起来,对当事人提交的证据进行综合分析认定,不能以点概面,以偏概全。要认真核实证据的真实性、合法性与案件的关联性以及证据相互之间的支持作用,切不可单凭某一证据无视其他证据确定案件事实。忽视证据的证明作用,是不符合民事诉讼证据规则的行为,其结果也必然是不客观、不公正的。因此要慎重认定流转行为的性质和法律效力,切不可因审理认定行为的粗疏和不当,违背了政策,剥夺了当事人的承包经营权。

6.处理纠纷重在调解

农村土地承包纠纷调解工作贯穿在两个过程中,一个是在双方当事人协商不成的情况下,通过村民委员会或者乡镇土地承包管理部门进行调解,充分发挥农村基层组织的作用;另一个是在仲裁裁决前进行调解,借助法律的效力。无论采取哪种方式的调解,都会有利于双方当事人,使当事人之间不至于伤了和气。调解是解决纠纷的最佳捷径,减少时间和法律程序、减少不必要的费用和矛盾、减少信访案件和诉讼件数。实践中,在调解农村土地承包纠纷的过程中,要注意寻求“情”、“理”、“法”的结合点,不仅要遵循“法”,还要兼顾“理”和“情”,否则就难以达到圆满解决纠纷,得到当事人满意的目的。农村土地承包的情况是千差万别,复杂曲折,单纯用抽象的、理论上的模式套用很可能解决不了问题,甚至事与愿违。“情”是乡情、村情、民情,在调解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历史和现实,既要合情,又要合法;“理”是道理和证据,在调解过程中要深入浅出,讲事实,重证据,力求以理服人,既要合理,又要合法,最后让双方当事人都满意。

7.公正作出裁决结果

坚持正确的司法原则,努力让裁决结果既符合正义标准,尽可能地使当事人服裁息讼;又能符合社会总体对公正的理解和需求。在裁决中必须遵循四个原则:一是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纠纷解决的过程、结果以及解决纠纷依据的事实和理由向当事人公开,向社会公开,允许群众旁听。公平对待纠纷双方当事人,平等保护各方的合法权益,同时做到程序公正和实体公正;二是便民高效原则。纠纷解决应当便于当事人参与,便于其他参与人提供证言以及相关证据材料,在纠纷的化解方式上,调解、和解、仲裁等均可,同时要求纠纷的仲裁应当在法定的期限内终结;三是根据事实,符合法律原则。纠纷的调解和仲裁,应当在全面收集证据,查清事实的基础上,正确适用法律,依法作出调解和裁决;四是尊重社会公德原则。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不得违反社会公共秩序或者善良风俗习惯,在法律不能到达的一些领域,就由道德和一些社会习惯来规范化解纠纷。

篇10: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协议书

解仲裁法

第三条 发生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的,当事人可以自行和解,也可以请求村民委员会、乡(镇)人民政府等调解。

第四条 当事人和解、调解不成或者不愿和解、调解的,可以向农村土地承包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

第七条 村民委员会、乡(镇)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的调解工作,帮助当事人达成协议解决纠纷。调解工作是乡人民政府职责

第十条 经调解达成协议的,村民委员会或者乡(镇)人民政府应当制作调解协议书。

调解协议书由双方当事人签名、盖章或者按指印,经调解人员签名并加盖调解组织印章后生效。

第十一条 仲裁庭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应当进行调解。调解达成协议的,仲裁庭应当制作调解书;调解不成的,应当及时作出裁决。

调解书应当写明仲裁请求和当事人协议的结果。调解书由仲裁员签名,加盖农村土地承包仲裁委员会印章,送达双方当事人。调解书经双方当事人签收后,即发生法律效力。在调解书签收前当事人反悔的,仲裁庭应当及时作出裁决。

第十八条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二

年,自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第二十三条 农村土地承包仲裁委员会决定受理的,应当自收到仲裁申请之日起五个工作日内,将受理通知书、仲裁规则和仲裁员名册送达申请人;决定不予受理或者终止仲裁程序的,应当自收到仲裁申请或者发现终止仲裁程序情形之日起五个工作日内书面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第二十四条 农村土地承包仲裁委员会应当自受理仲裁申请之日起五个工作日内,将受理通知书、仲裁申请书副本、仲裁规则和仲裁员名册送达被申请人。

第二十五条 被申请人应当自收到仲裁申请书副本之日起十日内向农村土地承包仲裁委员会提交答辩书;书面答辩确有困难的,可以口头答辩,由农村土地承包仲裁委员会记入笔录,经被申请人核实后由其签名、盖章或者按指印。农村土地承包仲裁委员会应当自收到答辩书之日起五个工作日内将答辩书副本送达申请人。被申请人未答辩的,不影响仲裁程序的进行。第三十条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仲裁应当开庭进行。开庭可以在纠纷涉及的土地所在地的乡(镇)或者村进行,也可以在农村土地承包仲裁委员会所在地进行。当事人双方要求在乡(镇)或者村开庭的,应当在该乡(镇)或者村开庭。

开庭应当公开,但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以及当事人约定不公开的除外。

第三十一条 仲裁庭应当在开庭五个工作日前将开庭的时间、地点通知当事人和其他仲裁参与人。

当事人有正当理由的,可以向仲裁庭请求变更开庭的时间、地点。是否变更,由仲裁庭决定。

第三十五条 申请人经书面通知,无正当理由不到庭或者未经仲裁庭许可中途退庭的,可以视为撤回仲裁申请。

被申请人经书面通知,无正当理由不到庭或者未经仲裁庭许可中途退庭的,可以缺席裁决。

第四十四条 仲裁庭应当根据认定的事实和法律以及国家政策作出裁决并制作裁决书。

裁决应当按照多数仲裁员的意见作出,少数仲裁员的不同意见可以记入笔录。仲裁庭不能形成多数意见时,裁决应当按照首席仲裁员的意见作出。

第四十五条 裁决书应当写明仲裁请求、争议事实、裁决理由、裁决结果、裁决日期以及当事人不服仲裁裁决的起诉权利、期限,由仲裁员签名,加盖农村土地承包仲裁委员会印章。

第四十六条 仲裁庭依法独立履行职责,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第四十七条 仲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应当自受理仲裁申请之日起六十日内结束;案情复杂需要延长的,经农村土地承包仲裁委员会主任批准可以延长,并书面通知当事人,但延长期限不得超过三十日。

第四十八条 当事人不服仲裁裁决的,可以自收到裁决书之日

起三十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逾期不起诉的,裁决书即发生法律效力。

第四十九条 当事人对发生法律效力的调解书、裁决书,应当依照规定的期限履行。一方当事人逾期不履行的,另一方当事人可以向被申请人住所地或者财产所在地的基层人民法院申请执行。受理申请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法执行。

篇11: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协议书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村土地承包管理部门及其他有关部门应当依照职责分工,支持有关调解组织和农村土地承包仲裁委员会依法开展工作。

篇12: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协议书

编者按:土地承包经营纠纷,是指当事人之间因承包土地的使用、收益、流转、调整、收回以及承包合同的履行等事项发生的争议。土地承包经营纠纷是在土地权属确定之后,在承包方使用土地和处分权利过程中发生的。目前,我国关于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仲裁的法律规定,除《仲裁法》第七十七条、《农村土地承包法》第五十一条和第五十二条的规定外,还没有一个全国适用的、全面的、统一的法律制度规范。现在有关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仲裁的规定,主要是各地方制定的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江西省在解决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中也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了一套相应的调解仲裁体系规范,而且效果显著。现将江西省在解决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中做的一些工作为读者做一简单介绍。

建立健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体系,是推动农村土地有序有效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的重要保障。针对江西省土地流转步伐加快,矛盾逐渐增多的趋势,江西省农业厅及早谋划,努力推动与加快全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仲裁体系建设。目前,江西省调解仲裁机构基本健全,仲裁人员基本到位,仲裁制度基本完善,仲裁工作有效开展,农村基层矛盾得到有效化解,农民权益得到有效维护。据统计,2014年,江西省共发生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2759件,其中2669件纠纷得到有效调处,通过仲裁委员会调处109件,通过仲裁委员会裁决的有17件。使问题化解在基层和萌芽状态之中,而且全省没有发生大的农村土地纠纷群体上访和恶性事件,实现了农民满意、政府放心、社会和谐的总体目标。

农业部农村经济体制与经营管理司仲裁处专门到江西省进行调研并给予高度评价。2013年,黎川县农村经营管理站被评为农业部农村土地承包纠纷调解仲裁工作先进单位,站长涂丽云在2014年召开的全国仲裁工作经验交流会上做了典型发言。

一、高位推动,仲裁体系建设突飞猛进

江西省农业厅多次召开专门会议,要求全省上下统一思想认识,推动仲裁机构建立。到目前为止,江西省所有的涉农县(市、区)均成立了仲裁委员会,南昌市和新余市还成立了市级仲裁委员会。各仲裁委员会主任均由政府分管领导担任,仲裁委员会组成人员1527人,日常办事机构设在当地农业局,全省共聘任仲裁员1616人,其中通过培训的人数为1529人,占94.6%。

二、项目拉动,仲裁工作基础设施建设如火如荼

江西省农业厅紧紧抓住江西作为中部地区享受西部大开发政策之机,主动向农业部农村经济体制与经营管理司汇报江西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工作情况,表达恳请支持江西省开展仲裁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强烈愿望。农村经济体制与经营管理司领导对江西省仲裁建设工作给予高度肯定,并在项目安排上给予了重点倾斜。全省各级农经部门克服重重困难,积极协调,掌握主动。经严格审核,中央批准江西省乐平市等45个县(市、区)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仲裁基础设施建设,中央投资2250万元建设资金。为积极配合项目建设,各地承诺投入配套建设资金共计598.20万元。目前,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农业部农村经济体制与经营管理司有关领导对江西省的项目建设情况进行了现场督导,对黎川县、上饶县等项目实施单位给予了高度评价。

三、工作主动,仲裁各项规章制度建立健全

为了提高仲裁员队伍素质,江西省率先制定了《江西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仲裁员管理办法》,严格规范了仲裁员聘任程序。农业部制定的仲裁员管理办法,也参照了江西省的做法。通过多方努力,为考试合格人员颁发了仲裁工作上岗证书。制定并严格实施《江西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员培训工作方案》,每年组织省级仲裁员培训300余人次,组织仲裁员参加农业部培训100余人次,大部分市、县也分别制定了仲裁员培训计划,组织仲裁员培训,培养了一大批综合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仲裁工作人员,仲裁队伍整体工作能力得到大幅度提升。

四、部门联动,调解仲裁工作成效显著

1.横向联合,共同调处。主动联系信访、司法部门,对农民反复上访或诉讼的案件,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对有关档案材料进行认真核对,结合相关政策,有效解决了一部分历史遗留下来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益保障问题,避免案件仲裁、诉讼受理相碰撞或裁决结果与判决结果相冲突的情况。

2.纵向联合调处。经过几年来的探索和实践,镇村调解部门联合调处机制已基本形成。对一些历史遗留的突出问题或难点问题,由市、县农经部门共同协调。

篇13: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协议书

1 尧都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基本情况

随着城市的不断扩展, 土地会越来越珍贵, 尤其是尧都区周边乡镇的农村土地价格不断上涨, 围绕土地产生的利益冲突和矛盾也越来越多, 由此引发的纠纷也不断上升。近年来, 我们积极探索处理农村土地承包合同纠纷的新路子, 建立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管理平台和区、乡、村三级管理网络。成立了尧都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委员会, 各乡镇设立了调解庭, 村级设立了调解员。区政府整合了农委、农经、法院、国土、林业、水利等部门的力量, 完善工作协调机制, 在区、乡和村三级进一步完善了农村土地承包纠纷的调解机构, 全区形成了各级联动, 分工协作的调解仲裁网络, 及时、公正地调解仲裁了全区农村土地承包纠纷。我区在处理各种纠纷中, 通过不断摸索, 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调解程序:农户间发生了土地承包纠纷后, 首先由村调解小组进行初步调解, 村调解无效, 由乡镇调解组织进行调解。乡镇多次调解仍不能解决, 由区农经部门会同相关部门进行调解。经过自下而上的调解后, 绝大部分的纠纷都能得到成功解决。基本做到小纠纷不出村, 一般纠纷不出乡镇, 大纠纷不出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法》的颁布实施, 使得我们在调处纠纷过程中腰杆更硬, 底气更足。为进一步规范操作, 我们按照《仲裁法》的相关规定, 对试点阶段的各项制度进行了补充和完善, 包括仲裁工作制度、仲裁员守则、档案管理制度等, 并依据《仲裁法》积极开展仲裁工作, 切实维护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益。

2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中发生的纠纷及原因

随着经济的发展, 国家强农惠农政策的陆续出台, 农村土地问题成为农村中的热点和焦点问题, 我区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突出问题:一是土地承包经营权属纠纷。过去因承包地要承担税费, 纠纷当事人自愿放弃承包地, 在没有完善相关手续的情况下, 村组将土地收回转包给他人或自愿让别人耕种, 现在有种粮直补和农资综合补贴, 纠纷当事人又要求收回承包地以及婚进婚出人口, 在新居住地未取得承包土地的情况下, 原居住地村组强行将承包地收回后发包出去导致的纠纷;二是土地流转后产生的纠纷。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 农村土地流转以较快速度推进, 由于流转行为不够规范, 也导致纠纷的出现;三是土地征占用、新农村建设中村庄改造等引发的纠纷。由于各种征地补偿标准的不同, 导致土地承包经营纠纷案件增多, 并成为农村社会不稳定的因素之一。分析这些产生纠纷的原因主要是以下三方面:

一是流转土地的双方因土地使用赔偿分配不公引起纠纷, 这类纠纷主要发生在汾河沿岸。如我区尧庙镇杜村22户农民将自己开荒承包的滩地流转给承包人进行耕种, 现在由于国家征用由原来的滩地变成耕地赔偿发生变化, 但因当时没有签订书面合同, 只是口头协议, 导致承包人与农户就土地赔偿引起纠纷。

二是土地增值引起的纠纷, 这类纠纷涉及到各个乡镇。近年来, 随着国家强农惠农政策的陆续出台, 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种地积极性, 土地增值, 一些原来弃耕的农民开始觉醒, 意识到土地的重要性, 因而纷纷要回承包地引起纠纷。

三是土地价格的不同引起纠纷, 这类纠纷主要发生在尧都区城市周边乡镇。随着城市的不断扩大, 道路建设等公益性占地、城市开发建设占地随之增加, 但由于道路建设与城市开发占用土地价格不同, 有的甚至是一块土地的垅前垅后用地不同, 土地价格差异很大引起纠纷, 加大了政府工作难度。

3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的几点建议

3.1 加大法律宣传力度

将《农村土地承包法》、《农村土地承包纠纷调解仲裁法》等纳入普法内容, 印制农村土地仲裁小册子, 发送到村组干部和广大农民手中, 让法律走进千家万户, 增强农民的法律意识, 增强农民知法、懂法、用法, 依法维护自己土地承包经营权益的自觉性, 提高村组干部依法为民服务的能力。

3.2 建立健全调解仲裁体系

为确保我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工作顺利开展, 要继续加快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体系建设, 建立健全仲裁机构, 强化仲裁工作手段。争取将仲裁工作经费足额纳入财政预算, 加大对仲裁场所、办案设备、档案管理以及交通工具等建设投入, 改善工作条件。根据工作的实际需要, 配备必要的工作人员, 明确职责, 确保有专门机构、专职人员、专门场所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工作。

3.3 适时培训仲裁员

组织仲裁员进行系统培训, 包括《农村土地承包法》、《农村土地承包纠纷调解仲裁法》、《仲裁规则》、《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农村土地承包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审判证据的若干规定》等方面的法律、法规、政策以及典型案例分析, 尽快提高他们的政策水平和实际办案能力, 建立一支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专业技能精、在群众中有较高威信的农村土地承包仲裁员队伍。

3.4 仲裁工作规范化

一是统一规范软、硬件设施及仲裁庭建设标准。二是统一农村土地纠纷仲裁庭的标识。三是统一着装, 使仲裁人员无论从形体、神态都体现出一种庄严和威武, 既是农民的贴心人, 又有法律的尊严感。四是健全仲裁规则, 完善工作制度, 不断提高仲裁机构化解纠纷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陶怀颖.积极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工作[J].农村经营管理, 2012 (01) :10-12.

篇14: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协议书

农村税费改革以来,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实施以后,中央出台了一系列的惠农政策,使农民负担减轻,土地价值明显提高,但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也日渐突出。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城镇化、工业化的发展不可避免地占用大量的农村土地,由此引发的土地承包、土地流转纠纷也日益增多,并呈逐年上升趋势,已成为近年群众上访的一大热点,影响了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和农村社会经济秩序的稳定,进而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一大因素。由此各地纷纷成立农村土地承包仲裁委员会,把原来的行政程序转变为法律程序,对于合理化解农村土地承包纠纷、完善土地承包关系、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1. 农村土地承包仲裁委员会的主要职责

负责处理本委员会管辖范围内的承包合同纠纷案件,充分保护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负责管理仲裁员和组织仲裁工作;领导和监督调解委员会开展工作;及时做好调解、仲裁的文书工作及案卷的整理归档及印鉴管理工作;总结并组织交流办案经验。

2.农村土地承包仲裁委员会的仲裁作用

2.1农村土地政策的落实,承包土地的变更、调整,土地经营权证的发放均由政府实施。由政府行使仲裁权,更利于准确地判断是非,做出正确裁决;对发放经营权证中出现的错误也更利于及时纠错。

2.2仲裁程序比诉讼更加方便、快捷。仲裁期限为60日,而诉讼期限一般是六个月,因此仲裁更有利于对农民合法权益的及时保护。同时《仲裁法》第五十二条规定,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仲裁不得向当事人收取费用,仲裁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予以保障。免费仲裁也减轻了农民负担。

2.3通过开展仲裁,减轻了各级党委、政府及信访部门的信访压力,也规范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的解决方式。

2.4破解了一些土地承包纠纷投诉无门的难题,填补了机制上的缺陷。

3.农村土地承包仲裁委员会的发展建议

3.1树立宗旨观念,和谐化解纠纷

申请仲裁的当事人解决纠纷大多经历了多层级、多部门的往来奔波,而调处未果,已经身心俱疲、满腹怨言,将一线希望寄托于农村土地承包仲裁委员会,这些人多是弱势群体,有的未分到地,有的地被抽回,有的经营权被侵害等。每位仲裁员要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人性化接待当事人,端一杯热茶,露一张笑脸,说一句暖心话,拉近与群众的距离。认真听取群众意见和呼声,能当场解答的,现场释疑解惑;符合受理条件的,依法受理;不符合受理条件的,下发不予受理通知书,并告知当事人到相关部门办理。多年来,仲裁委员会一直致力于和谐化解纠纷,能通过宣讲法律政策化解矛盾的,不进入仲裁程序;有调解希望的,尽量调解不裁决。

3.2克服重重困难,用心、用力、用情调处案件

农村土地承包仲裁工作面广,政策性强,工作量大,特别是国家惠农、强农政策实施后,农业效益和土地价值大幅提升。过去在土地承包过程中积淀的各种矛盾逐渐显现,由此引发的纠纷案件日趋增加。如果放任纠纷不妥善处理,或者仲裁出现错误和偏差,都将导致严重的后果。为此全体仲裁员克服种种困难,视维护农民合法权益与农村社会稳定为己任。要克服仲裁条件艰苦、仲裁庭不规范的难题,要严格依法仲裁,确保程序合法;经费不足,能节省的尽可能节省,维持仲裁工作开展。用心、用力、用情调处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为构建九台市和谐社会写下了浓重的一笔。

用心是指为了查清案件事实,多次调查取证、查阅各种法律、政策,遇到疑难问题常向上级业务部门请示,全心办案。如在某村农民经营的水库淹没线高程217.35米以下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分配人口时点界定问题上,仲裁员们经多次艰难的调查取证,查明涉案土地系以其方式承包土地,认为该土地的安置补助费和土地补偿费应80%分配给征地补偿安置协议生效之日现有的2、3社集体经济组织成员,20%留归集体经济组织。但乡镇政府和多数农民对以征地补偿安置协议生效之日界定分配人口持有异议,后来经请示省业务主管部门,证实仲裁员们的观点是正确的。

用力是指仲裁员在调处农村土地承包纠纷时敢碰硬、勇担当、不推诿。如某村6社农民徐某1987年结婚后户口一直没有外迁,至今仍在该社,长子张某某于1991年10月出生,出生后也将户籍落在该社。但在1997年第二轮农村土地延包时,该村没有承包给母子二人土地。案件受理后,仲裁员们顶住了来自多方的压力,依法确认徐某和张某某母子的农村土地承包资格。但在落实承包地时,少数别有用心的人误导群众说是仲裁委员会的仲裁是枉法仲裁,根本不具有法律效力,引发了群體上访案件。但经市政府组织专家、群众代表查阅仲裁档案和查证,确认仲裁裁决认定的事实清楚、证据确凿、适用法律正确,没有任何瑕疵。

用情是指在调处农村土地承包纠纷时实行“人性化仲裁”,能调解的尽可能的调解。在调处某村农民王某某与该村委会纠纷一案时,为了将矛盾化解在基层,仲裁员多次放弃休息时间,反复耐心、细致地向当事人宣讲国家的土地承包政策直至双方当事人在调解协议书签字,调解圆满成功。这种默默地践行全心全意为民服务宗旨,无私奉献的意识已深深扎根在全体仲裁员心中。

3.3勇于探索,清正廉洁仲裁

从近几年受理的农村土地承包纠纷案件看,经过仲裁后,相同性质的问题有了参照在基层就可以解决。市里受理的案件多数都是新问题、新情况,很少重复。工作中仲裁员既要深刻领会所涉及的法律、政策精神实质,又要积极探索,剖析案情的着眼点,做到仲裁事实清楚、定性准确、法律适用适当。对每一起案件都严格按照严格法律法规,除了告诉双方当事人负责举证责任外,仲裁庭组成人员往往是深入村屯、下到田间地头广泛接触群众,走访知情人,实地勘验,查实案件的真实情况,找准纠纷的焦点,依法仲裁。

仲裁庭起着“准法庭”的作用,仲裁员手中掌握着相当的权力。为公正执法、廉洁办案,仲裁员始终做到“五个坚持”。 即坚持公正、公平、当事人法律地位平等的原则;坚持能调则调,当裁则裁的原则;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原则;坚持依法独立办案的原则;坚持先生产后解决纠纷的原则。从案件的受理到审理再到结案归档,严格依照《农村土地承包法》、《农村土地承包纠纷调解仲裁法》、《吉林省农村土地承包仲裁试点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政策的规定规范操作,不办人情案、假案。

3.4抓好协调,建立良性互动机制

上一篇:鱼台一中高三生物教研组工作计划下一篇:智能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