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从小事抓起

2024-04-24

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从小事抓起(精选5篇)

篇1: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从小事抓起

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从小事抓起

教师师德培训材料

经常听到人们有这样的议论:现在的学生越来越令人担忧:自私、冷漠,坐公共车时难得有人站起来让个座;也经常听到老师们有这样的牢骚:自己当年辛辛苦苦培养的学生成才后竟然把老师给忘了,甚至不如“后进生”还想着老师;更有家长疑惑不解:我们把心都掏给了孩子,却发现与孩子的沟通越来越困难……

是的,学生基本道德的普遍缺失,师生感情的普遍淡漠,孩子心理的普遍压抑,已越来越多地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在担忧的同时,发牢骚的同时,疑惑不解的同时,我们不得不反思:问题到底出在哪?责任到底是谁?社会,家庭,还是学校?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教育是什么?是叫人变的,教人变好的是好教育,叫人变坏的是坏教育,活教育教人变活,死教育教人变死,不教人变,教人不变的不是教育。”这些话明确地告诉我们:没把学生教好,学生人格的缺失,是教育的责任,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责任。让每一位学生的人格健全,我们责无旁贷。而对学生人格的培养,光有高深的理论和空洞的说教是解决不了问题的,我们应实实在在从身边的小事抓起,把小事深深植入到学生的心灵深处,并内化成自身的一种素质。

最重要的不只是知识

还有德行

王林,是我所带班级的班长,一个非常聪明的男孩。他的学习成绩和其他各方面的能力是许多同学望尘莫及的,一直以来,他都是各科老师的得意门生、掌上明珠。但在他身上却发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王林个子很高,但有些近视,调位时,我把他安排在倒数第三排,但他自己不太满意,私下里与前面的学生商量调换,在别人不同意的前提下王林趁下晚自习时自作主张私自将那位同学的东西全搬到后面,自己的东西则搬到前面,第二天早晨,居然理直气壮地告诉我:“××同学本来能看清黑板却不和我调位,我就是要治治他这个怪毛病。”何等的霸气,他竟这样给自己圆场。我感到事情的严重性,这些从小到大一直都被高分捧着的学生,太自以为是了,对自己的评价太过膨胀。为此,我和他进行了一次长谈,列举了许多事例告诫他:渊博的学识必须建立在优秀的品质和高尚的人格上,如果单纯地把成绩看成是骄傲的资本,这样的人生走下去是很危险的.这件事对王林的教育是深刻的,最终考上山东大学的他来信说:“老师,调位那件事对我触动太大了,我想,这件事会影响我一生,我会永远记住老师的那句话:“举大业,德为先”。

做人要心存感激

学会感动

每天的课外活动,如果你走进我们的办公大楼,你会为眼前的景象惊叹不已:几乎每个办公室的每个老师都在耐心地辅导着自己的学生。这个时间是偏科生的补课时间,老师会抽出休息时间帮他们制定补课计划,帮他们选题,批改,讲解,希望帮他们把偏的科目迎头赶上。但当过老师的人都知道,补课需要慢功夫,这一补常常是论年不论月,老师付出的不仅仅时间,还有耐心,爱心,甚至还有自己的健康。为此许多学生很感激老师,他们会更加勤奋地学习,以报答老师。但遗憾的是,对于老师无偿的付出,仍有不少学生无动于衷,甚至以为老师的格外付出是应当的。所以老师讲完题后,他们没有一个谢字;走在路上和老师形同路人;教师节到了,没有一张表示谢意的贺卡,哪怕是只言片语;考上学后,没有一个问候的电话甚至一条短信息……对于这些不懂事理的学生,我们的老师一方面仍在不断地继续付出,另一方面却又牢骚满腹。但冷静想一想,错在谁?学生?老师?还是家长?对于身边这些小事,作为老师,我们就有责任在我们的课堂上提出来,把我们的感受讲出来,把我们的观点亮出来:“没有爱的心是粗糙的,不能被感动的心是枯萎的,做人应该学会感激:感激父母的生身之恩;感激老师的悉心教导;感激周围同学的无私帮助;感激学校给我们这优雅的学习环境;感激身边的小草这样嫩绿,感激可爱的小鸟为我们引亢高歌……让同学们的心变得细腻,变得鲜活,变得更有人情味。

做人要互相关爱

互相欣赏

一天晚上,我去查宿舍,远远的就听见楼上好像有吵闹声,快步赶到时发现是我们班两个男生正拨开拉架的人互相指着鼻子骂得正凶呢,看见我来了,在别人的提醒下,他们才停下来。这时,我没有火冒三丈,更没有对他们的错穷追不舍,而是拍着他们的肩膀说:“诺大的宿舍楼就听见你们的声音,真给复习生丢脸。晚上写份反思,明早交给老师。”第二天,利用早会我和颜悦色地把他们请上讲台,让他们说说反思的结果,这时的俩人已全没了怒气,都承认是自己不冷静,为了一双拖鞋而搅了大家的休息,伤了彼此的和气,让老师替他们担心。当他们诚心诚意向同学们赔礼,向老师道歉时,我心里反而涌起了一丝感动,带着这样的感动,我说了这样一席话:“有人说,青年人犯错连上帝都可以原谅,但有些错我们是可以不犯的。我们都经历了高考的失败,在痛定思痛后我们都选择了复习,共同的目标,共同的志向使我们走到了一起,这是我们的缘份。大家都应珍惜这段共同奋斗、同舟共济的日子。如果我们彼此能多一些关爱,多一些包容,多一些鼓励,多一些欣赏,那么我们的班集体一定会成为一个令人向往的团结的大家庭。在这个大家庭里,我们可以享受亲情,享受学习,享受拼搏的整个过程。大家想一想,在自己最沮丧,人生处于低谷时,有这么多兄弟姐妹和自己一起并肩作战,这是多么令人欣慰的一件事。让我们彼此团结,从此不再有内耗,不再有矛盾,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用,把自己的才智发挥到极致吧。”这次班会后班级再也没有发生不团结的现象,学生也懂事了许多。

当然,学生人格的培养不是一次大型活动,一次主题班会,一次促膝谈心就能彻底完成的;学生人格的培养,也不只是政教处、班主任的专利,它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工作,它需要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的真心付出,它需要我们从身边的小事抓起,它更需要我们从自身素质抓起,把自身的人格率先提升到较高的境界,让人格的光辉自然昭示于生活的一言一行中,自然流露于一颦一蹙之间,成为学生学习的楷模。

十多年的教学实践,使我清醒地认识到:要想让学生成才,一定先教学生学会做人,学习成绩的提高与人格的培养不但不矛盾,反而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北京四中校长邱济隆说过这样的话:“德育是大有文章可做的,一个人关键是他的思想,他要有一个上进的思想,他样样都会好,他要不上进,他样样都好不了。”是的,“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古训已经过时,在全社会的范围内建立一种全新的人才观念已迫在眉睫,正如伟大的导师马克思所说:“教育绝非是单纯的文化传递,教育之为教育,正是由于它是一种人格心灵的唤醒。”这是教育的核心,也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终生奋斗目标。

每一个孩子都是一块未经雕刻的璞玉,我们有责任将他们刻成一件件价值连城的珍品。为了让教育不再有遗憾,为了学生一生的发展,为了学生有健全的人格,请俯下身来,从身边的小事抓起。

篇2: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从小事抓起

镜头一

地点:某学校高一,一个班的教室

时间:期中考试后的晚自习休息时间

政教处主任到班级,发给学生一张问卷,是学生评价任课教师的问卷,主任说:“希望同学们本着对自己负责、对老师负责的态度,给每一位课任做出公正、客观的评价。”同学们在认真地看问卷内容。过了一会班主任(这位班主任在学校领导眼里是一位严格的、治班有方的班主任)走进教室大声说:“你们只许选A或B,不许选C、D,你傻呀?”学生张三听了以后非常反感,于是他也不看具体评价内容,随便填了选项,班主任挨个收着学生的问卷,看了张三的问卷,不耐烦地说:“你怎么,选这么多B呀?”张三说:“不是只能在A、B里选吗,我是随便选的。”“不行,重写。”班主任生气地说。张三拿着问卷,看也不看,给所有课任都选了A,班主任收到张三的问卷,狠狠地瞪了他一眼。

镜头二

某初中二年级教室里,一名男生拿一张纸,追着每一名学生,让他们给他签名,很是辛苦。我们在电视或现实中,时常看到粉丝要偶像签名的画面,那么这位学生签名是为了什么呢?原来,前几天做间操时,这位学生与旁边的学生打闹,扣掉了班级的分数,于是班主任罚这位学生:值日五天,还需得到全班每一名同学5天的签名(全班共有48名学生)。

在学校类似镜头一和镜头二中的教师屡见不鲜,他们情绪不健康,是非不分,不尊重学生,不能正确理解学生的行为,更无法巧妙地处理学生问题,轻则影响师生关系,重则可能伤害学生心灵,教师的心理健康直接影响学生个性的发展、直接影响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直接影响学生之间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罗曼.罗兰曾经说过:要播撒阳光到别人心里,先得自己心里有阳光。要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自身必须是一个心理健康、人格健全的人。学校的管理者要重视教师的心理健康,营造民主、平等、尊重、和谐的学校群体心理气氛,通过各种途径使教师学会心理调适,使教师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不断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

镜头三

初一某个班同学,每天中午都要清扫学校操场的树叶,只有小丽每次都是劳动快结束时才到校。班主任说:“你怎么天天来这么晚,作为班干部连一点纪律观念都没有,在家磨蹭什么?”“在家看一会儿课外书,我妈妈不让我早上学。”老师有点生气地说:“你妈妈真自私,你是听妈妈的,还是听老师的?快去干活!”听了老师的一番训斥,小丽一个人悄悄地走到操场上,却找不到自己合适的位置,东张西望、不知所措……

镜头四

校内田径运动会踩气球的最后一场比赛就要开始了。各班都选出3名选手参加了比赛。两个队入场后,一向霸气十足、爱讲哥们义气的A同学开始宣布特殊的比赛规则:“我们两个组以同学友谊为重,不要向其他组那样相互‘残杀’,要握手言和,谁也不许违背诺言。”比赛一开始,A和B两名同学相互挽着胳膊,站在场外一动不动。C同学密切关注A的动向,其他三名同学感到手足无措。裁判员看此情形,宣布场外三名学生自动弃权,取消比赛资格。场上的三名选手看形势不妙,跑来跑去,好像是在故意拖延时间……比赛结束的哨声响了,参加“表演”的三名队员感到不满和委屈,便自己踩坏脚上的气球……比赛结束了,很多观众看不明白怎么回事,就连参加比赛的选手也不知道是赢还是输。面对如此荒唐的比赛,对学生如此怪异的行为和异常的表现,裁判员老师只字不提,班主任也不了了之。

教师的工作是有其特殊性的,它服务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而且学生各方面还比较稚嫩,需要教师用敏锐的眼睛去关注每个孩子的点滴变化,捕捉教育的契机,并做到适时、恰当的引导。只有将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内容渗透到教师每天大量而具体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去,渗透在灵活多样的活动中,才能把心理健康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摘要: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受到高度重视。要落到实处,应从教师自身做起,从细微处着手。

篇3: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从小事抓起

一、提炼六中品质

一所学校应让学生从入学的第一天开始就清楚,在这所学校应养成哪些习惯,形成哪些品质。也就是说,让学生一入校就有理想、有目标、有精神。要知道,学生有了明确的目标,整个世界都会为他让路的。为此,我们结合学校实际和学生特点,总结、提炼出凤城六中学生品质,简称“六中品质”。具体内容如下:

六中学生,做人第一;尊敬师长,感恩知理;举止文明,彬彬有礼;一言一行,遵章守纪。

六中学生,完善自己;关爱他人,心有集体;说到做到,诚信如一;担起责任,永不放弃。

六中学生,自主学习;课上课下,思考问题;校内校外,心想学习;互帮互学,提高成绩。

六中学生,强身健体;各项活动,积极参与;吃饭睡觉,形成规律;身心健康,追求胜利。

“六中品质”共有四句话,既明确了学生在六中的三大任务,即做人、学习、健体,又明确了学生在做人、学习、健体三方面应养成的习惯和形成的品质。六中品质就像灯塔一样,为学生指明前进的方向。

我觉得一个人可以一辈子不登山,但心中一定要有一座山。因为它促你总想往高处攀登,它使你总有一个奋斗的目标,它让你每次抬头总能看到希望。“六中品质”就是那座山。

二、 细化六中品质

六中品质与“爱祖国,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这样的德育目标相比,比较具体。但操作起来,还是不够明确。为此,我们又把六中品质进行细化,把做人细化成:文明、爱心、感恩、诚信、责任、创意、信念;把学习细化成:课堂、自习、空点、预习、复习、方法、态度;把健体细化成:两操、卫生、就餐、就寝、安全、同学关系、人格心态。在此基础上,我们又把每一条细化成具体可操作、可量化、能考核的A、B、C三等,即:A等5分,B等3分,C等0分。

(一)品德

1.文明

文明的标志是“安静、干净、礼让”。“安静”就是公共场合不打扰别人,保持安静;“干净”就是物品摆放有序,不乱扔杂物;“礼让”就是能使用文明用语,见到师长问好,同学之间知道谦让。

A等(5分):①公共场合不喧哗,保持安静。②物品摆放整齐,不乱扔杂物,见到杂物能捡起。③和人交往能使用文明用语,见到师长能问好,同学之间知道谦让。

B等(3分):①公共场合不喧哗,保持安静。②不乱扔杂物。③和人交往能使用文明用语。

C等(0分):B等中有一条做不到。

2. 爱心

爱心的核心是心中有他人。为此,我们要求学生每天要做四件事:每天帮助一次别人,每天关心一次别人,每天理解一次别人,每天欣赏一次别人。

A等(5分):①每天能帮助一次别人,②每天能关心一次别人,③每天能理解一次别人,④每天欣赏一次别人。

B等(3分):能做到其中一条即为B等

C等(0分):一条也做不到即为C等

3. 感恩

感恩应从孝敬父母做起。

A等(5分):①回家见到父母、长辈问好,②主动向家长汇报学校班级情况,③做点简单家务,④能对家长说句感激、关心的话,⑤离家时和家长说再见。

B等(3分):能做到A中三点以上为B等

C等(0分):只能做到一两点或一点也做不到为C等。

4. 诚信

A等(5分):①考试不作弊,②不欺骗老师、家长、同学及朋友,③说到做到,表里如一。

B等(3分):①考试不作弊,②不欺骗老师、家长、同学及朋友。

C等(0分):一条也做不到。

(二)学习

1. 课堂

A等(5分):①上课前准备好学习用品,并摆放整齐,②认真听讲,积极参与,还能帮助别人,③善于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或回答问题有新意,④达到牢记上课内容,课末能复述本节所学内容。

B等(3分):①上课前准备好学习用品,并摆放整齐,②认真听讲,积极参与,③课末能复述本节所学内容。

C等(0分):①不认真听讲,②干扰老师上课,③还影响他人。

2. 自习

A等(5分):①铃声响就能进入学习状态,②不闲谈,不左顾右盼,③能帮助有困难的同学。

B等(3分):①铃声一响就能进入学习状态,②不闲谈,不左顾右盼。

C等(0分):B等两条一条也做不到。

3. 预习

A等(5分):①利用空点、自习时间对要学的知识进行预习,②能做好预习笔记,注明疑问的知识点。

B等(3分):能利用空点、自习时间对要学的知识进行预习。

C等(0分):不预习为C等

(三)健体

A等(5分):①能面带笑容与同学交流,②不背地里谈论人(除非好话),③对待别人批评、指责能有则改之,无则加勉,④别人有困难能给予一点帮助。

B等(3分):背地不谈论别人,其他三点能做到一点即可。

C等(0分):背地谈论别人即为C等。

三、填写成长日记

为了将做人、学习、健体这21条细则落到实处,我们编印了《凤城六中学生成长日记》。每天利用第八节前15分钟时间,让学生对照这21条细则,对自己一天情况进行反思总结,然后进行自评和组评,并填写自评、组评表。

这样,天天总结、反思、自评、组评,学生的习惯得以养成,品质得以健全。其实自评、他评的过程就是最好的教育过程。

四、评星晋级

为了使学生对习惯养成和品质形成产生兴趣,我们在工作中引进了电脑游戏中的激励机制,即让学生在不断得分、升级中体验一种成就感。为此,我们制定了凤城六中评星晋级方案。规则是这样的:

个人星包括做人星、学习星、健体星、进步星和学科星。每周评一次。评选方法如下:把星期一至星期五学生自评、组评的做人得分加在一起,每组前四名即为本周做人星。学习星、健体星同做人星评选方法一样。进步星由每组推荐本周进步最大的人,经评星领导小组认定通过,即为进步星。学科星由各科教师推荐,每科两人,再经评星领导小组认定通过,即为学科星。

集体星包括文明宿舍、文明餐桌、优秀小组、阳光大课间、星级班级评比、各种活动,按照评选办法被评上的集体,每人加一颗星,负责人加两颗星。

班级设评星台,班级每个学生每周得星情况在班级评星台上展示出来。班级累计达到10颗星,晋升为学校一星级学生,学校给家长寄发“明信片”式喜报;班级累计达到25颗星,晋升为学校二星级学生;学生累计达到45颗星,晋升为学校三星级学生,除寄发喜报外,该生照片上学校评星台,并拥有参加学校“表奖典礼”走红毯的资格;学生累计达到70颗星,晋升为学校四星级学生,除了寄发喜报、照片上学校评星台、参加“表奖典礼”走红地毯外,还要邀请家长参加表奖典礼;学生累计达到100颗星,学生被评为校五星级学生,除以上待遇外,家长被评为优秀家长,学生还可获得学校优秀学生奖学金;超过五星级学生,可评为学校形象大使,参加学校一些重要活动。

评星晋级充分利用学生想成为重要人的心理,激发了学生做好每件事的兴趣和热情,使枯燥的习惯养成变成了学生喜欢的一种游戏活动,并在这种活动中体验到了一种成就感。这样,学生在日常学习活动中就会变得更积极、更投入。

五、精神充电

魏书生通过写日记,让学生进行道德长跑,陶冶心灵,完善人格。我们每天利用生动感人的道德故事熏陶、影响、感动学生。每天早上,每班要出一名学生进行演讲,演讲的内容就是名人故事或心中榜样等。下午第八节拿出20分钟时间,给学生找一些生动感人的“感恩故事”、“诚信故事”、“自强不息故事”等让学生读。读完后让学生谈启迪、谈收获。班主任也可以根据班级情况开一次小班会,可以让学生谈“我最感激的人”、“我最佩服的人”、“我想对谁说声对不起”或对班级热点问题谈看法等。

理想的德育就是为学生寻找身边的榜样。精神充电就是想通过这些途径,让学生更向上、更健康、更有追求。

六、引入ISO9000管理理念

ISO9000管理理念的核心就是:什么时间、什么地点、谁干什么、怎么干、干到什么程度、谁检查、谁总结评比。我们把学生每一天、每个地点、应该做什么进行了具体的细化,让每个学生都清楚每个时间段、每个地点、每个学生应该做什么、做到什么程度,并有检查、有总结、有评比。什么东西你要求越具体、越细致,效果就会越好。这样学生每天每个时间段、每个地点就知道哪些应该做,哪些不应该做,非常利于学生习惯的养成和品质的形成,使教育更高效、更科学。

七、让活动成为学生感动自己、培养人格的教育资源

活动是最好的教育方式,作为学校就应该多搞一些让学生终生难忘的活动,在学生的心灵中播撒一些美好的种子,让这些美好的东西伴随学生的一生,成为推动学生不断前行的精神动力。为此,我们创新活动形式,让每一个活动都成为一种教育方式,成为学生人生一大财富。

1.毕业典礼

传统的毕业典礼程序一般是这样安排的:校长致辞——毕业生代表讲话——在校学生代表讲话——颁发毕业证书。我们对传统的毕业典礼进行了创新。我们借鉴电影节名星走红地毯、签名和“感动中国”中致颁奖辞和发表获奖感言等方法,使毕业典礼成为学生的向往,我校的毕业典礼是这样的:①升国旗,唱国歌,②校长致辞,③毕业生代表讲话,④家长代表讲话、在校生代表讲话,⑤为优秀毕业生颁奖。程序是这样:公布优秀毕业生名单——优秀毕业生走过50米红地毯,接受全校学生为其喝彩、欢呼——在象征荣誉和成就的“金榜”上签字——上台接受同学献花——教师致颁奖辞——校长与其握手合影颁奖——学生发表获奖感言。全校近一百名的优秀毕业生颁奖后,全体毕业生走上红地毯,走上主席台与恩师握别。场面十分壮观,给人以鼓舞和震撼。这份荣誉和成就会成为一种精神财富,伴随学生走过人生每一个阶段,成为学生前行的一种动力。毕业生不会忘记,在校的初一、初二学生也很难忘记,这将激励着他们去努力。

我校的开学典礼也采用这种形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两个典礼成为学校一个重要的教育活动,走红地毯成为学生一种向往和追求,成为学校最好的一种教育资源。

2.汇操比赛

传统的汇操比赛程序是这样安排的:学生入场--排好队形——汇操开始——最后公布成绩,前几名上台领奖。

我们对传统的汇操比赛也进行了创新:班主任进行2~3分钟的即兴演讲,激发学生的热情——学生喊着班级口号、誓言,雄赳赳、气昂昂迈着矫健的步伐走进汇操场地——排出有创意的汇操队形——齐背“六中品质”、“弟子规”——汇操开始——评出最佳团队奖、最佳创意奖、最具活力奖、最佳表演奖,每班都能捧回一两个奖状,学生在汇操比赛中收获了成功和自信。

传统的汇操是让大部分班级收获失败,而我们的汇操比赛让每个班级收获成功,收获自信,收获团队精神,成为了一种教育资源。几年、甚至几十年后,大家还能记得他班获得的“最具活力奖”。其实在传统的汇操比赛中,他班就是倒数第一的那个班。只是一个“最具活力奖”让他们充满了活力。

3. 家长会

我们的家长会是这样安排的:

首先班主任进行10分钟的演讲,讲自己的带班理念、设想、班级目标、班级取得的成绩及对家长的感谢和期望——每组学生集体为家长表演一个节目——组长点评组内每个学生,点评必须采取“三明治式”的,即先说优点,再说些希望,再说不足——班长点评各组组长——每个学生对家长说句感恩的话——家长、学生亲子交流——最后家长给孩子写一句话。

家长来开家长会是为了了解孩子在校的表现,了解同学情况和班级情况,不是来被老师数落的。通过这样的家长会,家长不但了解自己的孩子,同时也加强与孩子的沟通,家长会又成为一种教育资源。

4. 才艺展示

我们每月都给学生两节课,让学生进行才艺展示。有讲笑话,演小品;有模仿,有表演;有唱歌,有朗诵;有乐器,有舞蹈,形式多种多样,内容丰富多彩。

根据展示学生的特点,给每个展示精彩的学生一个有特点的奖项。如:班级笑星、最具表演天赋奖、未来歌星等,并在评星中加一个星。

展示是学生的天性,通过这些,学生在展示中自信,在展示中成长,在展示中发展。展示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价值,体会到成功的快乐。

还有体艺节、远足、班会……我们都在不断创新,让每一项活动都能发挥出最大的教育作用,成为最有效的教育资源。

让每一个六中学生都能发展、进步是我们的追求,让每一个六中学生都能拥有自信和成功是我们的责任,让每一个六中学生的美好人生从六中开始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篇4:从教师做起,从小事抓起

【关键词】教师自身;细微处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目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在德育工作中的地位日益凸显,学校心理健康工作越来越受到各级部门的高度重视,但有些学校、有些教师却机械、简单地将之理解为课程教育或开展一两次轰轰烈烈的活动。殊不知,真正的心理健康教育和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培养,绝不是每周上一两节课或者搞几次活动,就能实现的。学校领导、班主任及任课教师应该从自身做起,从生活的细微处着手,在各项教育教学活动中时刻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及时把握心理健康教育的契机,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请看下面几个实录镜头:

镜头一

地点:某学校高一,一个班的教室

时间:期中考试后的晚自习休息时间

政教处主任到班级,发给学生一张问卷,是学生评价任课教师的问卷,主任说:“希望同学们本着对自己负责、对老师负责的态度,给每一位课任做出公正、客观的评价。”同学们在认真地看问卷内容。过了一会班主任(这位班主任在学校领导眼里是一位严格的、治班有方的班主任)走进教室大声说:“你们只许选A或B,不许选C、D,你傻呀?”学生张三听了以后非常反感,于是他也不看具体评价内容,随便填了选项,班主任挨个收着学生的问卷,看了张三的问卷,不耐烦地说:“你怎么,选这么多B呀?”张三说:“不是只能在A、B里选吗,我是随便选的。”“不行,重写。”班主任生气地说。张三拿着问卷,看也不看,给所有课任都选了A,班主任收到张三的问卷,狠狠地瞪了他一眼。

镜头二

某初中二年级教室里,一名男生拿一张纸,追着每一名学生,让他们给他签名,很是辛苦。我们在电视或现实中,时常看到粉丝要偶像签名的画面,那么这位学生签名是为了什么呢?原来,前几天做间操时,这位学生与旁边的学生打闹,扣掉了班级的分数,于是班主任罚这位学生:值日五天,还需得到全班每一名同学5天的签名(全班共有48名学生)。

在学校类似镜头一和镜头二中的教师屡见不鲜,他们情绪不健康,是非不分,不尊重学生,不能正确理解学生的行为,更无法巧妙地处理学生问题,轻则影响师生关系,重则可能伤害学生心灵,教师的心理健康直接影响学生个性的发展、直接影响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直接影响学生之间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罗曼﹒罗兰曾经说过:要播撒阳光到别人心里,先得自己心里有阳光。要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自身必须是一个心理健康、人格健全的人。学校的管理者要重视教师的心理健康,营造民主、平等、尊重、和谐的学校群体心理气氛,通过各种途径使教师学会心理调适,使教师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不断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

镜头三

初一某个班同学,每天中午都要清扫学校操场的树叶,只有小丽每次都是劳动快结束时才到校。班主任说:“你怎么天天来这么晚,作为班干部连一点纪律观念都没有,在家磨蹭什么?”“在家看一会儿课外书,我妈妈不让我早上学。”老师有点生气地说:“你妈妈真自私,你是听妈妈的,还是听老师的?快去干活!”听了老师的一番训斥,小丽一个人悄悄地走到操场上,却找不到自己合适的位置,东张西望、不知所措……

镜头四

校内田径运动会踩气球的最后一场比赛就要开始了。各班都选出3名选手参加了比赛。两个队入场后,一向霸气十足、爱讲哥们义气的A同学开始宣布特殊的比赛规则:“我们两个组以同学友谊为重,不要向其他组那样相互‘残杀,要握手言和,谁也不许违背诺言。”比赛一开始,A和B两名同学相互挽着胳膊,站在场外一动不动。C同学密切关注A的动向,其他三名同学感到手足无措。裁判员看此情形,宣布场外三名学生自动弃权,取消比赛资格。场上的三名选手看形势不妙,跑来跑去,好像是在故意拖延时间……比赛结束的哨声响了,参加“表演”的三名队员感到不满和委屈,便自己踩坏脚上的气球……比赛结束了,很多观众看不明白怎么回事,就连参加比赛的选手也不知道是赢还是输。面对如此荒唐的比赛,对学生如此怪异的行为和异常的表现,裁判员老师只字不提,班主任也不了了之。

教师的工作是有其特殊性的,它服务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而且学生各方面还比较稚嫩,需要教师用敏锐的眼睛去关注每个孩子的点滴变化,捕捉教育的契机,并做到适时、恰当的引导。只有将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内容渗透到教师每天大量而具体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去,渗透在灵活多样的活动中,才能把心理健康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篇5: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

关于人才的培养一位哲人曾经说过:“成才必先成人”。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说得就是成人的重要性。人字的一撇是智能,一捺是人格。一个人只有把崇高的国格、高尚的品格、优秀的性格、健康的人格结合在一起,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才。

最近看新闻报道了很多骇人听闻的事情:初二学生坠楼,疑为情所困遭老师批评选择轻生;郑州一高中生不堪压力用哑铃砸死母亲,称不后悔;复旦大学研究生室友投毒案;还有某地一小学生因为老师批评了两句就离家出走,让老师和家长一番苦找……面对学生出现的种种惊人之举,我们不得不反思,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远比取得好的成绩要重要得多。

现在的孩子一般都是独生子女,得到父辈、祖辈的宠爱,溺爱太多,觉得很多東西都是理所应当,自私冷漠、缺乏爱心和责任心,没有承受挫折的能力,遇到问题不会解决,而采取极端方式从而酿成很多悲剧。其实,这是一种心理疾病,即“人格障碍”。一个人如果没有知识,将来成为次品;一个人如果身体不健康将来成为废品;一个人如果拥有丰富的知识,但没有好的品行,将来会成为危险品,对社会将构成潜在的威胁。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这是“公民意识”在党的文献中第一次出现。《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要“加强公民意识教育”,“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方向既定,目标清晰。未来10年,我们将送给中国社会什么样的公民?每个教育工作者都有责任回应这个时代的课题。基础教育阶段“加强公民意识教育”重在抓人格培养,促使其健康成长为“社会主义合格公民”。所谓人格,就是人的性格、气质、能力等特征的总和,它对人的事业成败、人际关系的和谐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所以,培养一个人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势在必行。

健全的人格不是天然形成的,需要社会的促进、学校的教育和家庭环境的熏陶渐染,那么如何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呢?

一、做到以人为本,尊重每个学生的人格

以人为本就是尊重、关心、理解和相信每一个人,这样学生才能自觉接受教育,主动提高自己。要了解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心理,善于正面引导,善于因材施教,使其能发挥个性特长。每个人的“天赋不同”,受家庭环境的影响不同,智力发展有早有迟,个性也不一样。所以,教学就不能搞一刀切。只有根据学生的心理、个性特点,采用因材施教的方法,才能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对于性格脆弱的学生,既要注意对他们的缺点进行批评,又要注意在适当的时候进行一定的引导和鼓励;对于性格内向的学生,要有意给他们安排一些在集体中抛头露面的机会,并及时给予鼓励和帮助,使他们得到锻炼;对于心态浮躁的学生,可以有意识地安排他们从事一些细致性的工作,让他们在工作过程中养成细致认真的习惯,去掉浮躁的毛病;对于那些一有成绩就沾沾自喜的学生,可以引导他们学习一些科学家和优秀学生的故事,使他们戒骄戒躁,认真学习。只有这样才能使每个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才能真正做到以人为本,也就是孔子提倡的因材施教。重度弱智儿舟舟,其理性智商只相当于四五岁的孩子,24岁仍然不识字,但他情商很高,人际智商也很好,其父母注意发掘培养,最终他用指挥棒划出了美丽的弧线。若是我们的教师,对每位学生都有亲子教育之心,从人本论的观点出发,去培养、发掘、塑造每个学生,我们教育的成功率就会很高。

二、培养学生感受“爱”的能力,也就是拥有一颗感恩的心

繁体“爱”字上面是一个爪,中间一颗心,下面是腿(行走),即用手捧着一颗心到处行走,寻找爱。只要我们用心去感受,爱就在我们身边。现在的学生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已经习惯了各种各样的爱,所以认为那是理所应当的,变得自私、麻木、冷漠,很难感受爱的存在。听了李老师的一节课《爱在哪儿》,教师带领二年级的学生从感受爸爸妈妈的爱开始,从刚出生时爸爸妈妈为他们擦屁股、擦鼻涕开始,再到教给他们开始简单的学说“爸爸妈妈”这几个简单的字,再到他们生病时,爸爸妈妈的种种焦急……其中,有一个孩子说他爸爸为了这个家凌晨一点起来做豆腐,当时我有种想哭的感动。学生首先感受到爸爸妈妈对他们的爱,才会去爱自己的家人,进而爱身边的人,感恩身边那些帮助过他们的人。我们应该感恩,要在感恩中活着,感恩于赋予我们生命的父母,感恩于给我们知识的老师,感恩于提供实现自我价值的企业,感恩于帮助、关心和爱护我们的那些人,感恩于我们的祖国,感恩于大自然……感恩地活着,你才会发觉世界是如此美好。

三、培养学生的应对挫折的能力

有人形象地将那些养尊处优的独生子女比作温室里的花草、大棚里的蔬菜,这些孩子大多意志薄弱,抗挫折能力不强。而且很多家长还没有意识到挫折教育,想给予孩子的是最好的条件,最好的照顾。但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风顺,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

有的学生面对挫折感到无能为力、束手无策,这时老师应讲述一些伟人、名人战胜各种困难、挫折的典型事例。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要鼓励他们勇敢地面对挫折,同时帮助他们正确地分析受挫的原因,在挫折中吸取教训。老师要让学生知道挫折有双重性。一方面挫折会让人心理痛苦、情绪低落,另一方面它能够促使人们不断努力追求,增强人对挫折的免疫力。因此,老师要及时引导学生,尽最大努力去克服困难,消除挫折带来的不利影响。这样,他们才能够正确面对磨难,学会有所担当。

上一篇:国情备忘录(第九集观后感)下一篇:学会看病小学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