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奥数专题

2024-05-15

小学一年级奥数专题(通用13篇)

篇1:小学一年级奥数专题

工程问题练习

1、修一条路,甲队独修需15天完成,乙队独修12天完工,两队合修4天后,乙队调走,剩下的甲队继续修完,甲队一共修了多少天?

2、一件稿件,甲独抄要10天完成,乙独抄要7.5天完成,现在两队合抄,中 途甲外出了一天,乙外出了若干天,这样共用了8天才完成,乙外出了几天?

3、一项工程,甲乙合做6天可以完成,乙丙合做10天可以完成,现在先由甲、乙、丙合做3天后,余下的乙再做6天则可以完成,乙独做这项工程要几天完成?

4、一条公路,由甲乙两个筑路队合修需要12天完成,现在由甲队修3天后,再

3由乙队修一天,共修了这条公路的,如这条公路由甲队独修要多少天完成?

5、某项工程,甲独做要12天,乙独做要18天,丙独做要24天,这项工作先由

甲做了若干天,再由乙接着做,乙做的天数是甲的3倍,再由丙接着做,丙做的天数是乙的2倍,这样终于完成了任务,这项工程总共用了多少天?

6、一项工程,甲乙丙合做6天可以完成,如甲先做8天,乙丙再做3天完成了

33全工程的4,如甲乙合做4天,丙做6天也完成了全工程的4,这项工程如让甲丙合做要几天完成?

7、一批零件,师傅每天加工8小时,15天完成,徒弟每天加工9小时,20天完

成,如两人合作每天都加工6小时,需要几天完成?

18、师徒两人加工相同数量的零件,师傅每小时加工自己任务的,徒弟每小时

10加工自己任务的,师徒同时开始加工,师傅完成任务后立即帮助徒弟加工,直到完成任务,师傅帮助徒弟加工了几小时?

9、完成一项工程,甲队独做正好可以按计划天数完成,乙队独做要超过计划 天才能完成,如果甲乙两队先合作天后,再由乙独做,也可以按计划天数完成,完成这项工程计划用多少天?

10、一项工程,如果甲队独做可6天完成,甲3天的工作量乙要4天完成,两队合作了2天后,由乙队独做,还需多少天才能完成?

1、甲乙两人在一条长为400米的环形跑道上散步,他们俩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若相背而行,分钟相遇,若相向而行,分钟甲可以追上乙,在跑道上走一圈,甲乙各要几分钟?

2、当甲在60米赛跑中冲过终点线时,比乙领先10米,比丙领先20米,如果乙

和丙按照原来的速度继续冲向终点,那么乙到达终点时将比丙领先多少米?

3、客车从甲城到乙城要行10个小时,货车从乙城到甲城要15小时,两车同时 从两城相向而行,相遇时客车离乙城还有192千米,求两城间的距离?

4、从时针指向4点开始,再经过多少分钟,时针正好和分针重合?

5、一辆快车与一辆慢车同时从甲乙两地出发,相向而行,在距中点5千米处相 遇,慢车的速度是快车的,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6、在400米的环形跑道上,A、B两点相距100米,甲乙两人分别从A、B两点 同时出发,按逆时针方向跑步,甲每秒跑5米,乙每秒跑4米,每人每跑100米都要停10秒钟,那么甲追上乙要几秒钟?

7、一辆汽车把货物从甲地运往乙地往返只用了5小时,去时所用的时间是回来 的倍,去时每小时比回来时慢17千米,汽车往返共行了多少千米?

8、一只轮船从甲地开往乙地顺水而行,每小时行28千米,到乙地后,又逆水而

行回到甲地,逆水比顺水多行2小时,已知水速每小时4千米,求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9、甲乙同时从A、B两地相向走来,甲每小时走5千米,两人相遇后,乙再走10千米到A地,甲再走1.6小时到B地,乙每小时走多少千米?

行程问题练习

篇2:小学一年级奥数专题

速算与巧算(一)

【知识要点】

1.若为加法巧算,要注意凑成整10,整100,整1000等。

2.若为减法巧算,要观察是否有与被减数的尾数相同的减数。

3.要运用括号的增添与拆开,若括号前为减号、括号内的加、减号要变成逆运算的符号。

4.在加减混合运算中,交换任意两个数的位置,结果不变,但要注意符号要跟着数一起走。

【典型例题】

例1

4820647

15877

例2

2356-(159+256)

2008-(208-175)

例3

3687-222-363-478-687-1637

例4

899998+89998+8998+898+88

例5

85+86+87+88+89+90+91+92+93

例6

()-()

智力加油站

古时候有位哲人要去寻访A村,他的朋友告诉他:“A村附近有个B村,它们看起来几乎一模一样,A村的村民常去B村串门,而且对于陌生人的问话,A村的村民总说实话,B村的人总说假话,因此你将难于找到A村。”哲人听了这些话却不以为然,而且对他的朋友说:“我看到了A村或B村,只要问首先遇到的人任何一个问题,就能分辩出到达的是A村还是B村。”你知道这位哲人问的是什么问题吗?(答案明天就知道哦!)

随堂小测

1.464+817+536+83

2.1000-64-236

3.475-964+(825-136)

4.5.77+797+7997+79997

6.100000-90000-9000-900-90-9

7.120+121+122+123+124+125+126

8.(2+4+6+…+1996)-(1+3+5+…+1995)

课后作业

1.45+137+55+63

2.189+(95+111)

3.5830-423-1577

4.14237-150-6850-1237

5.583+674-(574+183)

6.59999+5999+599+59

7.100-99+98-97+96-95+…+2-1

☆.把1,2,3,4,5这五个数填入下面的口内,使结果尽可能大,并求出结果。

篇3:小学一年级如何培养自学能力

1. 自主看图, 激发学习兴趣。

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可借助教材上色彩鲜艳的图画和现代化教学手段, 激活学生自主看图的乐趣。例如在学习“xǐquè”这个音节词时, 首先不是让学生直接去拼读音节, 而是让他们先观察音节旁边的那幅图, 待他们自己看出那是一只喜鹊后, 教师再让学生带着疑问去读音节词, 从而发现图与文的紧密联系, 也便掌握了学习有图的音节词的方法。当学生学习了“māma”这个音节词后, 要求学生把这个词放在句首或句尾各说一句话, 学生说出了“我有一个好妈妈”“妈妈是一名教师”等句子。学完拼音后, 要求学生进行贴画、写话练习, 让学生剪贴或在笔记本上画一幅图画, 再用拼音写一两句话表示图意。这样, 既复习巩固了汉语拼音, 又使学生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在学习中获得乐趣, 享受到学习的愉快, 增强了学习的动力。

2. 自主学习, 鼓励学生独立思考。

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教会学生思考问题、提出问题、质疑问难、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关键。在教学每一篇课文时, 先让学生说说看到图时会想到些什么, 然后带问题去读课文, 并多问几个“为什么”。例如学习《小母鸡种稻子》, 先让学生说说看到课题后, 你会想到什么。有的学生说:“小母鸡怎么种稻子?”有的说:“小母鸡和谁一起种稻子?”还有的说:“小母鸡种稻子要送给谁?她不怕苦, 不怕累吗?”于是让学生带着以上问题自学课文, 并鼓励学生质疑:“小母鸡为什么会把又香又甜的白米饭送给不给她帮忙的小猫、小猪、小鸭呢?”“小猫、小猪、小鸭为什么不肯给她帮忙呢?”“又香又甜的白米饭是怎么来的呢”“为什么小猪会说‘明年我们要和你一起种稻子’?”“为什么小猫会羞红了脸?”“为什么小鸭会低下了头?”学生带着问题自主学习, 小组合作讨论, 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 并且知道劳动是光荣的, 应当珍惜劳动成果, 培养劳动的观念及习惯。

3. 引导学生归纳学习方法。

教学中既要发挥学生的自主作用, 又要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教给学生学习方法, 重视学法指导是培养自学能力的重要途径。

在识字写字教学中, 可采用“指明——尝试”的方法指导学生记忆字形。例如在教独体字时, 数数这个字共有几画, 每一画的名称是什么, 每一个笔画又在什么位置, 按照怎样的笔顺分析书写;在进行合体字教学时, 教给学生利用形声字特点记忆生字, 利用构字特点记忆生字, 利用部件分析法分析记忆字形。在学习了一定数量的生字后, 教给学生利用拆卸式和组装式分析记忆字形, 当他们掌握了每一种方法后, 就鼓励学生尝试自己分析记忆字形, 说出自己记忆字形的方法。例如“鸟”字, 有的学生说是“乌”字加一点, 有的学生说“鸡”字去又“。这样一个字, 学生能说出几种不同的分析记忆方法, 通过学习, 使学生尝到了学习的甜头, 逐渐掌握了分析记忆生字的方法。

在词汇教学中, 可采用“记忆—概括“的方法指导学生理解词义。在这学期的教学中, 有的词语让学生通过做动作理解, 如“咂咂嘴”“叼着”等词语, 有的词语通过让学生看图理解, 如“光滑”“裂纹”等。有的词语通过实物对照加以理解, 如“大”“小”“上”“下”等。有的词语通过换词理解, 如“快乐”换成“幸福”, “到处”换成“处处”等。有的则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 如“一不小心”、“开心极了”。通过学习, 加强记忆, 概括出理解词语的方法。

篇4:小学一年级奥数专题

本学期我任教一年级四个班的奥数,期间我教了《认识图形》《简单的分类》《图形计数》《切西瓜》《切蛋糕》《七巧板拼图》《发现图形的规律,并接着画》《速算》等等,每一个专题,每一个教学设计,每一种教学课堂组织形式都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今天我就只讲一个专题——《七巧板拼图》。

当我知道要教一年级的奥数时,我想到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还没有养成,孩子们就像一张白纸,奥数的学习知识容量并不多,对于他们的学习应尽量以游戏、活动为主。

现在学生买的七巧板,里面都配有七巧板拼图纸,学生在第一节课里,还弄不清七巧板里每一块板之间的关系,我就指导学生去探索,发现里面的规律。用手中的七巧板来拼一些我们学过的平面几何图形,使学生对这几块陌生的木板有着非常深的印象。

到了第二课时,学生基本对七巧板里的每一块都非常熟悉,我就要他们按照图纸上的图形去拼,他们照着图纸拼出一个图形后,甭提有多高兴了。比如:一个学生拼出来一只船后,他的思绪早就想象自己正在船上,这不嘴巴还“嘟嘟”地模仿汽笛的声音呢?还有同学在拼完一只狐狸后,自我陶醉了老半天,快乐地享受着自己智慧的劳动成果。像这样的实例多得数不胜数,试想:就这样七块冷冰冰的木板,通过自己的想象自由地驰骋,能变成一幅非常生动的画,孩子们能不开心吗?这种胜利的果实能不好好地“品尝”吗?我看到学生拼好了一个图形,便及时地给予正面的评价和鼓励。当然,我也给学生提供一些可行的建议,他们很乐意采取我的建议,并且要我跟他们一起拼图。这不,有班主任反映学生上晚自习都在用七巧板拼图,比以前上晚自习都轻松。

到了第三个课时,我跟他们讲故事,我最喜欢的就是这种感觉,他们听故事的时候,全班二十几双眼睛齐刷刷地盯着我,生怕有一个字漏听了,学生不仅听会了一个故事,而且我还要学生思考从这个故事里收获到了什么?讲完故事之后,要他们选择这个故事的一个场景拼图,我帮他们分好组,并选好小组长,这位小组长主要任务是根据组内成员所拥有的七巧板的大小、厚度,选适合拼这个场景的图形的七巧板,并分好工,全班分组比赛,看哪组拼得又快又好,这时教室里只有七巧板撞击桌子的声音,我稍稍进行指导。学生那种默契的配合以及胜利的喜悦,至今还深深地印在我的脑子里。

完了之后,我也要各个小组成员讲故事,然后要小组长负责选一个比较好操作的故事进行比赛。学生拼完之后,我就要每组派一个代表讲一讲这个故事,并且要他们讲述这个故事阐述了一个什么样的道理,并且全班讨论哪个小组拼的图形最好,哪个小组讲的故事最精彩。

到了第四个课时,我就教他们唱歌,学生跟着音乐的节拍,快乐地享受着每一个音符,当学生会唱了,我就要求学生分组来拼……

当然,我也要求学生用卡纸剪一副七巧板,用两幅七巧板来拼图形,比如:一个学生就用两副七巧板和一副数学用具拼了一副挺漂亮的《春天江上图》。当时我真有一股想用相机拍下来的冲动。(下转第52页)

(上接第39页)到了这个内容要结束的时候,我就在整个一年级举行了一次七巧板拼图比赛,对于表现好的孩子,有进步的孩子,给予奖励,看着孩子们拿着一张“七巧板拼图大王”的奖状那种高兴的神情,我的心里甭提有多高兴了。

就这样,游戏、音乐、想象,活动、表扬、鼓励、互相欣赏、小组合作等等都是一年级学习奥数教学的主旋律。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快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拥有成功的体验是我这学期教学的宗旨。

篇5:小学一年级奥数题

2、篮子里有12个红萝卜,小灰兔吃了其中的一半,小白兔吃了剰下的一半,还剩下( )个。

3、3个梨子之间有6个草莓,5个梨子之间有( )个草莓。

4、用1、2、3三个数字可以组成( )个不同的三位数。

5,有两个数,它们的和是9,差是1,这两个数是( )和( )

6、3个小朋友下棋,每人都要与其他两人各下一盘,他们共要下( )盘。

7、汽车每隔15分钟开出一班,哥哥想乘9时10分的一班车,但到站时,已是9时20分,那么他要等( )分钟才能乘上下一班车。

8、15个小朋友排成一排报数,报双数的小朋友去打乒乓,队伍里留下( )人。

9、一只梅花鹿从起点向前跳 5米,再向后跳4米,又朝前跳7米,朝后跳10米;然后停下休息,你知道梅花鹿停在起点前还是起点后?与起点相距几米?

10、哥哥给了弟弟2支铅笔后还剩5支,这时两人的铜笔一样多,弟弟原来有铅笔( )支。

11、林林、红红、芳芳三个小朋友买糖吃。林林买了7粒,红红买了8粒,芳芳没有买。三个小朋友要平分吃,芳芳一共付了1元钱,其中给林林( )角,给红红( )。

12、三个人吃3个馒头,用3分钟才吃完;照这样计算,九个人吃9个馒,需要( )分钟才吃完?

13、环形跑道上正在进行长跑比赛。每位运动员前面有7个人在跑,每位运动员后面也有7个人在跑。跑道上一共有( )个运动员?

14、把16只鸡分别装进5个笼子里,要使每个笼子里鸡的只数都不相同,应怎样装?请把每只笼子里的鸡的只数分别填入下面五个方框中。

篇6:小学一年级奥数试题

看看这个类型的试题有什么规律,找到规律之后,在做这样的试题就可以迎刃而解了,祝你们成功!

有三个同样的立方体,每个立方体的六个面上分别写着“天”、“宇”、“学”、“校”、“优”、“秀”。根据下面三个图形,找出“宇”和“秀”的对面是什么。

答案:“宇”和“天”、“优”、“秀”、“学”相邻,只能和“校”相对;“秀”和“宇”、“优”、“学”相邻,且不能和“校”相对,则只能和“天”相对。所以“宇”的对面是“校”,“秀”的对面是“天”。

篇7:小学一年级奥数题

24、42、12、56、20、8、35:

()>()>()>()>()>()>()

2、最小的一位数是();的一位数是();最小的两位数是();的两位数是()。

3、小琳有19块糖,小平有5块糖,小琳给小平几块糖,小平就比小琳少2块?

4、有两个盒子,甲盒子里有18支笔,乙盒子里有6支笔,乙盒子里再买几支笔就和甲盒子一样多?甲盒子拿掉几支笔就和乙盒子一样多?从甲盒子里拿几支笔给乙盒子,两个盒子的笔就同样多?

5、一只鹅重2千克

2只鸡的重量=1只鹅的重量

5只鸡的重量=1只鹅+1只羊的重量

一只鸡的重量=()千克

一只羊=()千克

6、无论从左数还是从右数小强都排在第9位,这排小朋友有()人。

7、小明给了小强2只铅笔后小强比小明多9只铅笔,原来小强比小明多()支铅笔。

8、找规律填数字。

①7、14、21、28、()、()

②1、7、13、19、25、()、()

9、比74多1的数是(),比42小3的数是()。

篇8:浅谈小学一年级拼音教学

关键词:拼音,教学,小学,一年级

在小学一年级汉语拼音的教学中, 我充分利用课本插图, 简笔画, 讲故事学儿歌或语言、动作、表演等手段, 把学生带入快乐的学习情境, 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把枯燥的汉语拼音学习变得生动有趣, 教学也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从身边的事物入手, 激发学生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 我充分利用新教材图文并茂的特点, 联系生活、学习实际, 结合学生善于模仿的特点, 利用语言、动作表演等创设学生乐学的情境, 让学生生动有趣地学拼音。例如:声母“n”的发音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难点。教学时教师用手捏住鼻子, 夸张表情, 让气息从口腔通过, 然后, 让学生用手挡在教师口腔前感觉气息不从鼻子发出而从口腔冲出, 直观体会鼻韵母的发音特点和方法。在教学四声时, 教师在黑板上画一条高低起伏的山路, 用一个小模型汽车演示:从前方平坦的路上驶来“一声平”, 上坡“二声扬”, 下坡又上坡“三声拐弯”, 下坡“四声降”, 带领学生用手演示汽车的行驶方向, 同时嘴里发出任意一个字母的四声。这样, 学生脑、眼、手、口等多种器官协调活动, 化难为易, 学习就会轻松愉快。在拼读音节教学中, 运用一定的动作也能帮助学生更容易地掌握拼读方法, 读准音。如, 在“tiao wu”这个音节的教学中, “tiao”是一个三拼音节, 学生在开始学习时, 很难拼准拼对。教学时, 教师做几个舞蹈动作提示学生, 这个音节词直呼“跳舞”, “跳”→“t→I→ao→tiao”, 从知道读音再去拼读。这样, 先知其音, 再感悟拼读规则, 转变了学习方法, 降低了学习难度, 学着就容易多了。这样孩子们都知道的事情, 就很容易被吸引, 激起他们学习的兴趣。

二、创新教学方法, 提高课堂实效

一年级新生注意力容易分散, 需要借助外部刺激来集中注意力。因此, 在教学中, 我们应该采取多样的教学方法来丰富课堂, 提高实效。

1. 故事儿歌创设情境。

一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 在教学中, 我尽可能地结合课文内容讲一些趣味故事或教一些带童趣的儿歌, 给学生自编一些顺口溜, 营造一种愉悦的氛围, 帮助学生熟记拼音知识, 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力。如, 教学字母“a、o、e”时, 可利用儿歌“张大嘴巴a a a, 圆圆嘴巴o o o, 扁扁嘴巴e e e, a、o、e, a、o、e, 我们一起学唱歌。”引导学生掌握发音方法。教学“j、q、x、y”和“j、q、x、y”相拼, “ü”上两点的省略规则时, 我编了这样一个故事并让学生表演:“j、q、x、y”是四个好朋友, 他们经常去找小淘气“ü”玩捉迷藏的游戏, 小“ü”太淘气了, 每次都耍赖皮偷看别人的藏身地, 于是“j、q、x、y”就想了个办法, 只要和“ü”做游戏, 就一定要拿快布把小“ü”的眼蒙起, 所以, 只要“j、q、x、y”和“ü”相拼, “ü”上两点就要省去。把知识化为生动有趣的故事, 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使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全身心的投入, 放飞思维, 张扬个性, 享受学习的快乐。这样的学习掌握得快、理解得深、记忆得牢。

2. 变“讲, 教”为“探、悟”。

比如, 在分清b—d p—q的时候, 我请同桌或小组讨论, 怎样才能够把它们记清形, 读准音。同学们可认真了, 有的想到了用数学的方法来记, b与6相似, q与9相似, 得出, 正6 b, 反6 d。正9 q, 反9 p。还有的孩子用手臂来记形, 真是手脑并用, 既生动, 又形象。这样, 改变以往老师在黑板上告诉孩子怎样记清形, 读清音。为自己探出来, 悟出来。让孩子们在快乐中学习, 在自我探索, 自我发现中愉快认读, 书写。准确而迅速地掌握了这节课的知识。

3. 课堂消化。

由于低年级学生忘得较快, 加之大多为留守儿童, 家庭辅导较困难。教师要特别注意让学生在课堂上消化。游戏可以激起孩子们兴趣, 又可以帮助复习。我因地制宜地发明了带拼音娃娃回家的游戏。老师在课前准备好一些拼音的头饰, 请一部分孩子把头饰戴好, 我鼓励孩子们说:“谁把单韵母的拼音娃娃叫出来?然后, 把声母娃娃叫出来”孩子们可乐了!大声呼喊他们的名字, 在呼喊声中, 叫到的孩子一蹦一跳的出来了。然后, 我针对学生发音不够准确的缺点进行纠正。这样, 既复习了单韵母, 声母, 又让学生掌握得更好。究其原因, 因为“好钢用在刀口上”, 教学中重点突出, 目的明确, 不在学习已经知道的地方做无用功。只在学生需要老师指导的地方下工夫, 使学生的学习和老师的教学都成为课堂教学有效的一部份, 效果明显。

4. 运用练习法, 把问题暴露在课堂上, 共同解决。

在教学j q x与ü相拼时, 我请可能要出错的孩子到黑板上合一合, 分一分, 把问题暴露在课堂上, 然后请小老师来讲一讲。这样, 既解决了问题, 又能吸引孩子们的有意注意。而出错的孩子呢也印象深刻, 下次不会出错。

5. 在生活中加强拼读练习。

篇9:小学一二年级奥数题

一年级老师做了12朵花,要分给4个班的“好学生”,要求每班得到的朵数可以不一样多,但都要是单数,能分吗?

答案:1种1,1,3,7。2种5,3,3,1,5。

3种5,5,1,1。

4种1,1,1,9。

5种3,3,3,3。

(2)分笔

7枝铅笔分给2个小朋友,一个小朋友得到的是双数,一个小朋友得到的是单数,能分吗?

答案:1种1,6。2种2,5。3种3,4。

(3)分跳绳

9根跳绳分给2个班,要求每班分得的根数都是单数,能分吗? 答案:不能分。

(4)数人数

体育课上,23名男生一、二报数,最后一个人报的是单数、还是双数? 答案:单数。

(5)分糖

有11块糖分给3个小朋友,不要求每个小朋友分得的糖的块数一样多,但分得的块数要是双数,想一想,能分吗?为什么? 答案:不能分。

(6)数桃子

有一筐桃,2个2个地拿,最后正好拿完,1个也不剩,这筐梨的个数是单数还是双数? 答案:双数。

(7)数梨

有一筐梨,2个2个地拿,最后剩1个,这筐梨的个数是单数还是双数? 答案:单数。计算3(1)31+32+33+34+35+15+16+17+18+19=(2)2+13+25+44+18+37+56+75= 答案:(1)31+32+33+34+35+15+16+17+18+19=250(2)2+13+25+44+18+37+56+75=270 计算2(1)2+3+4+5+15+16+17+18+20=(2)5+10+11+12+13+14+15+16+17+18+19=(3)21+22+23+24+25+26+27+28+29= 答案:(1)2+3+4+5+15+16+17+18+20=100(2)5+10+11+12+13+14+15+16+17+18+19=150(3)21+22+23+24+25+26+27+28+29=225 计算

(1)1+2+3+4+5+6+7+8+9+10=(2)1+3+5+7+9+11+13+15+17+19=(3)2+4+6+8+10+12+14+16+18+20=(4)13+14+15+16+17+25= 答案:(1)1+2+3+4+5+6+7+8+9+10=55(2)1+3+5+7+9+11+13+15+17+19=100(3)2+4+6+8+10+12+14+16+18+20=110(4)13+14+15+16+17+25=100

数方块3 下面算式是用火柴棒摆成的,可惜是错的,请你移动其中的一根火柴棒,使等号两边相等.答案:⑴11+1=12 ⑵11-0=11 ⑶2+2+7=11 ⑷14-7+4=11

数方块3 用小正方体拼出一个大的正方体,最少要()个。

答案:用小正方体拼出一个大的正方体,最少要(8)个。

多少个方块2 用了()个积木块。

答案:用了(28)个积木块。

多少个方块

用了()个积木块。

答案:用了(16)个积木块。

数方块2,用了()个积木块 答案:用了(20)个积木块。

数数下面图形各有多少个小方块?

答案:用了(5)个

()个

(13)个

(10)个

(10)个积木块。

下面由正方体堆成,数一数,填空:

(1)按层数:第一层有()个正方体,第二层有()个,第三层有(个;

(2)按排数:前排有()个正方体,后排有()个.

(3)一共有()个正方体. 答案:(1)按层数:第一层有(1)个正方体,第二层有(3)个,第三层有(5)个;(2)按排数:前排有(3)个正方体,后排有(6)个.(3)一共有(9)个正方体.

连线

左边的两堆方块拼起来,是右边的哪一堆?用线连起来.

答案:)

填充题3 1、3、5、()

9、()13 答案:1、3、5、(7)

9、(11)13

填充题2 2、4、6、()、10、12、()、16、18、20 答案:2、4、6、(8)、10、12、(14)、16、18、20

填充题1 1、2、3、()、5、6、7 答案:1、2、3、(4)、5、6、7

简单计算

小林吃了8块饼干后,小林现在有4块饼干,小林原来有多少块饼干?

答案:小林吃了8块饼干后,小林现在有4块饼干,小林原来有12块饼干。

计算

小刚有9本书,爸爸又给他买了5本,小明借去2本,刚刚还有几本书? 答案:小刚有9本书,爸爸又给他买了5本,小明借去2本,小刚还有12本书。数数

有5个同学投沙包,老师如果发给每人2个沙包就差1个,老师共有多少个沙包? 答案:有5个同学投沙包,老师如果发给每人2个沙包就差1个,老师共有9个沙包。小红花

老师给9个三好生每人发一朵花,还多出1朵红花,老师共有多少朵红花? 答案:10 距离计算

篇10:小学一年级数学奥数练习题

1.小明今年16岁,小强今年8岁,后,小明比小强大几岁?

2.同学们排队做操,小小前面有8个人,后面有6个人,这一队一共有多少人?

3.同学们排队做操,从前面数小明排第4,从后面数小明排第5,这一队一共有多少人?

4.老师给20个三好生每人发一朵花,还多出1朵红花,老师共有多少朵红花?

5.一根78米长的.绳子,做跳绳用去12米,修排球网用去30米,这根绳子少了多少米?

6.商场运回36台电视机,卖出一些后还剩15台,卖出多少台?

7.9个小朋友分一袋苹果,分来分去多2个,问这袋苹果至少有几个?

8.一根60米长的绳子,做跳绳用去12米,修排球网用去30米,这根绳子少了多少米?

9.商场运回28台电视机,卖出一些后还剩15台,卖出多少台?

10.有一个两位数,个位上的数比十位上的数多3,这个数可能是多少?

篇11:小学一年级奥数专题

1、一袋面,第一次用去,正好是4千克,第二次又用去这袋面的1/4,还剩多少千克?

2、某工厂计划生产一批零件,第一次完成计划的1/2,第二次完成计划的3/7,第三次完成450个,结果超过计划的1/4,计划生产零件多少个?

3、张师傅四天做完一批零件,第一天和第二天共做了54个,第二、第三、第四天共做了90个,已知第二天做的个数占这批零件的1/5。这批零件一共多少个?

4、六(2)班男生的一半和女生的1/4共16人,女生的一半和男生的1/4共14人。六(2)班共有学生多少人?

5、甲、乙、丙、丁四人共植树600棵。甲植树的棵数是其余三人的1/2,乙植树的棵数是其余三人的1/3,丙植树的棵数是其余三人的1/4,丁植树多少棵?

6、五(2)班原计划抽调1/5的人参加文娱汇演,临时又有2人参加,使实际参加的人数是余下人数的1/3,原计划抽调多少人参加文娱汇演?

7、玩具厂三个车间共同做一批玩具。第一车间做了总数的2/7,第二车间做了1600个,第三车间做的个数是一、二车间总和的一半,这批玩具共有多少个?(两种方法解)

8、有五个连续偶数,已知第三个数比第一个数与第五个数的和的1/4多18,这五个偶数的和是多少?

9、甲、乙两组共有54人,甲组人数的1/4与乙组人数的1/5相等,甲组比乙组少多少人?

10、一个长方形的周长是130厘米。如果长增加2/7,宽减少1/3,得到新的长方形的周长不变。求原来长方形的长、宽各是多少?

11、学校图书馆原有文艺书和科技书共5400本,其中科技书比文艺书少1/5,最近又买来一批科技书,这时科技书和文艺书本数的比是9︰10。图书馆买来科技书多少本?

12、甲、乙两人原来的钱数的比是3︰4,后来甲给乙50元,这时甲的钱数是乙的1/2。甲、乙各有多少元钱?

13、甲、乙两种商品的价格比是7︰3,如果它们的价格分别上涨70元,那么它们的价格之比是7︰4。甲商品原来的价格多少元?

14、一个最简分数的分子、分母之和为49人,分子加上4,分母减去4后,得到新的分数可以约简为3/4,求原来的分数?

15、甲、乙各存款若干元,甲拿了存款的1/5给乙后,乙拿出现有存款的1/4给甲,这时他们都有180元。他们原来各存款多少元?

16、山上有株桃子树,一只猴子去偷吃桃子,第一天偷吃了1/10,以后八天,分别偷了当天现有桃子的1/9,1/8,1/7,……,1/

3、1/2,偷了9天,树上只剩下10个桃子。树上原有桃子多少个?

17、一堆西瓜,第一次卖出总数的1/4又4个,第二次卖出余下的1/2又2个,第三次卖出余下的1/2又2个,还剩2个,这堆西瓜共有多少个?

18、小明看一本书,第一天看了全书的1/8还多16页,第二天看了全书的1/6少2页,还剩下88页。这本书共有多少页?

19、一实验五年级共有学生152人,选出男同学的1/11和5名女同学参加科技小组,剩下的男、女人数正好相等。五年级男、女同学各有多少人?

篇12:小学一年级拼音的情境教学

此文主要是依据人教版义务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一年级上册, 探索有效的拼音教学方法, 主要是采用情境教学来教小朋友认读拼音, 阐明在情境中学习字能够有效地提升小朋友们的认读拼音的兴趣和主动识字识的愿望。并且新修订的人教版的小学语文最大的特色就是每单元的第一课都是独立的识字课文, 并且大多采用学生喜欢的韵文形式, 易于朗读。并且内容都是以每个主题形成整合单元的。这样就说明了识字教学在低年段教学的重要性, 之所以这样设计, 就是想为识字创造优美并富有趣味的意境, 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识字兴趣。而识字最基本的工具有时我们课本中首要出现的拼音, 这个基础打好了才能为后面的识字和阅读夯实基础。所以, 探求有效的拼音教学方法是迫不及待, 这就特别需要我们能够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学习特征, 创造有趣的学习情境, 这样才能打动他们, 让他们快速有效地掌握这一项基本功。

一、小学一年级的学情分析

1、心理特征

一年级的学生年龄在5-7岁左右, 他们虽然年龄不一, 可是都只是刚刚从幼儿园毕业 (不排除个别未上过幼儿园的经历) 入学不久, 他们天性活泼好动、天真烂漫, 每个人的思想, 品德都不成熟, 处于形成的初步时期。对于学校班级的各项纪律、规定都不了解, 心中集体主义观念还未形成, 对于学习就更说不上什么“勤奋、钻研、细心”的精神, 学习目的还未明确, 学习习惯正处于逐步形成的阶段。

2、学习特征

“儿童心理发展是连续性与阶段性的统一, 每个阶段既含有上一阶段的特征, 又有下一阶段的萌芽, 但是每一阶段总是有占主导地位的本质特征, 这些特征是从个别的儿童心理发展事实中概括出来的。如经过大量研究表明, 小学儿童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想象思维为主, 但在小学高年级阶段已出现抽象逻辑思维的萌芽。”[1]根据小学生这样的思维特征, 一年级的生字教学就要特别注意这一点。所以在生字的教学的时候, 作为教师自己的思想就必须要活泼起来, 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去创造有趣活泼的教学情境。而不是单纯的死记硬背, 简单的机械重复。另外, 小学生的注意力不集中和记忆时间段也非常短。心理研究表明, 小学生的许多知识的积累在一定程度上依靠无意识记忆。[2]如果只靠死记硬背, 可能当时是记住了。课后或者第二天就不一定了, 这就是为什么许多老师发现生字教学的效果非常不理想。原因还会误解为学生不认真, 没有花心思好好复习。其实反思一下, 除了这点可能性的因素, 在教学中不妨转变教学观念, 创设适合的情境引导学生学习, 这样可能会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当下拼音教学的现状与不足

拼读能力是学习能力的基础。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 鉴于此, 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生理、心理、思维特点, 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有意识地激发他们的拼读兴趣, 培养他们自主探知的强烈意识。

著名教育家巴班斯基认为:“只有在师生积极的相互作用中, 才能产生作为一个完整现象的教学过程。”[3]但是以往的拼音教学中往往体现不了这一点, 教师枯燥无味的反复重复“aoeiu”, 不仅学生学得吃力, 根本就达不到最基本的p拼读能力要求。特别是声母和韵母相拼的时候, 任你讲得口干舌燥, 学生还是不容易分清辨认。简单的两拼音节都容易出错, 更别说三拼音节和复韵母、前后鼻音了。不管教师要求学生反复地读记多少遍还是会出现错误。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认知活动具有鲜明的主观性、具体性、形象性、情绪性、动作性和创造的特点。所以, 要想有效实现拼音的教学, 教师就特别需要正确的教学策略。对于策略的解释, 根据《现在汉语词典》对策略有三种解释: (1) 可以实现目标的方案集合。 (2) 根据形势发展而制定的行动方针和斗争方式。 (3) 讲究斗争艺术, 注重方式方法。[4]由此定义可知, 策略是人们在不同的现实情境中, 考虑条件的各种可能性, 针对具体的问题和情况, 为达成目标或者目的而提出的方式、方法和途径。这里所说的策略既包含原则性与指导性, 而且更具有实践性与操作性的特点。

三、情境教学的方法

根据研究表明, 儿童最主要的学习动机是附属内驱力。所谓附属内驱力, 从心理学角度来说是指个体为了得到长者们 (如家长、教师) 的赞许或认可, 而表现出来把工作做好的一种需要。[5]这仅仅是一种心理上需要获得认可的深度需要。它既不是直接指向学习任务, 也不是把学习的成功看做是赢得地位和自尊的手段。他之所以学习是为了要从长者处获得赞许和认可。所以教师要让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成就感, 给予适当的鼓励和认可, 增加他的学习信心和兴趣, 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创造合适的有趣的学习情境。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1、创造故事情境, 把拼音教学当做一个语文乐园

拼音教学我认为要做到行之有效, 那就一定要把它当做一个整体, 不能割裂, 把教学融汇在情境故事中, 这样小朋友才会爱听, 才会高度集中精神。比如声母《dtnl》这一课, 我就设计的是小朋友路路赶着他的宠物猪去参加拼音城堡的联欢会。显而易见的是, 路路手里拿着的那根小棒就是“l”的形, 而他嘴里发出赶猪的声音自然而然就是“n”的音, 借助这样一个新颖有趣的开端, 就引出了小朋友们的兴趣, 当时他们的反应是特别激动, 争先恐后地抢着告诉老师答案。后面“d”和“t”学习自然是顺理成章了, 去参加联欢会肯定会有节目啊。那敲队鼓就引出了“d”的学习, 鼓声好听把小鱼也引得跳舞, 这样“t”的形和音又顺其自然地出来了。那这样一节课下来小朋友的收获肯定比老师在上面干巴巴地讲, 学生在下面不断机械式地重复有效的多。那既然看了表演, 我们也得表演节目啊, 小朋友的兴趣就上来了, 拼读的游戏开始了, 他们也不会觉得读起来十分无聊了。

这里我再举一个例子, 就是复韵母的学习, 我们以往习惯跟着课时, 拆分学习。我在教学的时候就尝试“ai、ei、ui、ao、ou、iu、ie、ue、er”作为整体出现, 用一个故事把它串联起来。因为我看过一个故事叫《爱丽丝梦游仙境》, 所以我就借助里面的情节, 把这九个复韵母拿出来编造了一个故事, 去引出小朋友的初步认知。故事是这样的, 小朋友们,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新朋友——爱丽丝, 她是一个有着稀奇古怪想法的女孩儿。她呀, 托我给大家带来了一份见面礼, 我们一起去大声地读出来吧! (出示单韵母课件, 生齐读三遍。) 爱丽丝最会变魔法了, 拿着她的魔法棒一挥, 就让这些单韵母互相交上了好朋友, 变成了ai ei ui、ao、ou、iu、ie、ue、er!像这样, 两个单韵母合在一起组成的新韵母, 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 叫做 (单韵母) 爱丽丝特别贪玩, 忘记了自己还要去参加魔法女王的生日宴会。等她醒悟过来的时候忽然, 她大叫“噢, 天哪!要迟到了!” (这里就引出了ao) 于是, 她拔腿就跑。结果一不小心爱丽丝掉到了一个大洞里面, 一直往下掉, 往下掉……是掉进无底洞了吗?想到这里, 爱丽丝吓得大叫:ei ei ei。她一直往下掉啊, 掉啊, 突然, 砰--咚!她一下子掉到了一个泥坑里。她立刻跳起来, 往上一看:一片漆黑!四周黑乎乎、空荡荡的, 她吓得哇哇大哭起来:ui ui ui, 谁来救救我呀!忽然她摸到一个凉冰冰、硬邦邦的东西, 吓得她抓起来。呀, 是莲藕 (ou) , 原来这个泥坑里长了好多莲藕呢!爱丽丝摸摸自己的肚皮说, 有点饿了, 先吃吃东西吧!于是她吃了一根莲藕, 然后在水里游啊游 (iu) , 突然发现两边的石壁上竟然有一根绳子。她大笑, 耶 (ie) !有办法了, 于是聪明的爱丽丝沿着这根绳子用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爬出了这个洞。一抬头, 发现天都黑了, 月亮 (üe) 都爬出来了。糟糕了, 爱丽丝捂着耳朵 (er) 哭了起来, 这下肯定错过了宴会, 回家要被骂死的。爱丽丝沮丧的回到家, 妈妈看着她浑身脏兮兮的, 摸摸她的耳朵 (er) 说, 乖孩子, 回来就好。就是这样一个故事, 穿插着要学习的复韵母, 同时贯穿着一些音节, 这样让学生在接受的时候就能够促发他们的好奇心, 不至于太干瘪。对于音节的拼读和识字的学习都是有很大的帮助的。

2、发挥想象, 编儿歌

有些字母的形状比较好记忆, 可以联系我们日常生活编出许多朗朗上口的儿歌, 这样比直观地反复死记硬背会有效许多。比如“a”:圆圆脸蛋扎小辫这个比喻非常的形象生动;“e”水中一只鹅, 可以激发学生想象水中鹅的倒影;“一个门洞nnn, 两个门洞mmm, 既形象生动, 又便于区分”;“一根拐杖fff, 一个伞柄ttt, 联系生活实际, 培养学生学会观察的能力”;“右下半圆bbb, 左下半圆ddd, 右上半圆ppp, 左上半圆qqq, 简单容易记忆, 并且清晰, 一目了然”。还有很多, 都是在教学过程中和小朋友们一起学习, 慢慢总结归纳出来的。这样可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因为老师的夸奖和鼓励对于他们来说是最大的嘉奖。

3、闯关游戏, 碰出智慧火花

而每次的单元复习我就会整合成游戏闯关的形式去检验小朋友的掌握情况, 这样比单纯的检测多了一些趣味性。小朋友们也特别愿意去参与, 而不再是把它当做是一种硬性的负担。就拿一年级上次的拼音单元复习二来说, 根据课本上的设计, 我综合了一下, 一共设计了五个关卡。第一关就是“谁能过目不忘”, 为了培养学生的背诵能力, 学过的拼音也是需要能背诵, 那最基本的就是把学过的声母和韵母顺序背诵, 我进行抢答式的比拼, 看看谁能在最短的时间背诵, 这样学生的竞争心理就被激发, 争先恐后地举手。这样就容易让课堂形成一种活跃的氛围。第二关“谁是最佳小能手”, 这一关是考察小朋友对字母的熟记程度和动手能力, 所以很多小朋友都特别愿意去展示他们的才艺, 用一个简单的道具凭借自己方法去发挥想象, 创造了许多奇迹。第三关“连连看”, 这个游戏在网络上特别流行, 我借用它寻找同类项的思维让学生在拼读的基础上去认知事物, 根据事物的属性找打他们的好朋友, 这样就比单一的连线有趣得多。不然, 小朋友的速度不一样, 有的小朋友提前完成了就容易开小差。而我这样集中处理, 采用游戏的方式就容易高度集中, 有效地实现我的教学目标。最后一关是“摘苹果”, 考虑到小朋友们动嘴动手又动脑, 一节课下来也会产生疲惫感, 所以最后的环节我就采用轻轻松松的游戏, 能认读对生字, 并且品读出来, 就能摘到满框的红苹果回去, 同样也可以在老师这里换取礼物。因为刚刚小朋友已经高度兴奋过, 这个游戏的缓冲恰恰符合了他们的心理, 所以他们很乐意积极地参与, 不仅仅是有奖品的诱惑和吸引, 更重要的是这种游戏的情境能够发挥他们的智慧。在集体参与和个人竞争的过程中能够充分实现他们的价值, 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

当然, 作为一个刚刚踏上工作岗位的语文教师来说, 这些观点肯定存在不足的地方。在以后的教学中要不断提升自己的素养, 发掘更好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高觉敷:《西方近代心理学史》, 人民教育出版社1982年版。

[2]《小学教学参考》, 广西教育学院杂志社2013年版第2期。

[3]张大均、吕达:《教师心理素质与专业性发展》,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4]李晓东:《小学生心理学》,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5]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 (修订版) ,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6]张大均、吕达:《教与学的策略》,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篇13:小升初典型奥数专题一:接送问题

1如果A、B两地相距10千米,一个班有学生45人,由A地去B地,现在有一辆马车,车速是人步行的3倍,马车每次可以 乘坐9人,在A地先将第一批学生送到B地,其余的学生同时向B地前进;车到B地后立即返回,在途中与步行的学生相遇后,再接9名学生前往B地,余下的学生继续向B地前进...多次往返后,当全体学生到达B地时,马车共行了多少千米?

2某工厂每天早晨都派小汽车接专家上班.有一天,专家为了早些到厂,比平时提前一小时出发,步行去工厂,走了一段时间后遇到来接他的汽车,他上车后汽车立即调头继续前进,进入工厂大门时,他发现只比平时早到10分钟,问专家在路上步行了多长时间才遇到汽车?(设人和汽车都作匀速运动,他上车及调头时间不记)

3有两个班的小学生要到少年宫参加活动,但只有一辆车接送。第一班的学生做车从学校出发的同时,第二班学生开始步行 ;车到途中某处,让第一班学生下车步行,车立刻返回接第二班学生上车并直接开往少年宫。学生步行速度为每小时4公里,载学生时车速每小时40公里,空车是50公里/小时,学生步行速度是4公里/小时,要使两个班的学生同时到达少年宫,第一班的学生步行了全程的几分之几?(学生上下车时间不计)

1某校和某工厂之间有一条公路,该校下午2时派车去该厂接某劳模来做报告,往返需用1小时.这位劳模在下午1时便离厂步行向学校走来,途中遇到接他的汽车,便立刻上车驶向学校,在下午2时40分到达.问:汽车速度是劳模步行速度的几倍?

2A、B两地相距30千米,甲乙丙三人同时从A到B,而且要求同时到达。现在有两辆自行车,但不许带人,但可以将自行车放在中途某处,后来的人可以接着骑。已知骑自行车的平均速度为每小时20千米,甲步行的速度是每小时5千米,乙和丙每小时4千米,那么三人需要多少小时可以同时到达?

上一篇:班主任下期工作总结下一篇:网络财务的不安全因素及安全防范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