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奥数下册教案:排列组合的综合应用

2024-04-20

小学四年级奥数下册教案:排列组合的综合应用(共3篇)

篇1:小学四年级奥数下册教案:排列组合的综合应用

小学四年级奥数下册教案:排列组合的综合应用

小学四年级奥数下册教案:排列组合的综合应用 原文来源:小学奥数辅导网 www.aoshufudao.com 排列组合是数学中风格独特的一部分内容.它具有广泛的实际应用.例如:某城市电话号码是由六位数字组成,每位可从0~9中任取一个,问该城市最多可有多少种不同的电话号码?又如从20名运动员中挑选6人组成一个代表队参加国际比赛.但运动员甲和乙两人中至少有一人必须参加代表队,问共有多少种选法?回答上述问题若不采用排列组合的方法,结论是难以想像的.(前一个问题,该城市最多可有1000000个不同电话号码.后一个问题,代表队有6种不同选法.) 当然排列组合的综合应用具有一定难度.突破难点的关键:首先必须准确、透彻的理解加法原理、乘法原理;即排列组合的基石.其次注意两点:①对问题的分析、考虑是否能归纳为排列、组合问题?若能,再判断是属于排列问题还是组合问题?②对题目所给的条件限制要作仔细推敲认真分析.有时利用图示法,可使问题简化便于正确理解与把握. 例1 从5幅国画,3幅油画,2幅水彩画中选取两幅不同类型的画布置教室,问有几种选法? 分析 首先考虑从国画、油画、水彩画这三种画中选取两幅不同类型的画有三种情况,即可分三类,自然考虑到加法原理.当从国画、油画各选一幅有多少种选法时,利用的乘法原理.由此可知这是一道利用两个原理的综合题.关键是正确把握原理. 解: 符合要求的选法可分三类: 不妨设第一类为:国画、油画各一幅,可以想像成,第一步先在5张国画中选1张,第二步再在3张油画中选1张.由乘法原理有 5×3=15种选法.第二类为国画、水彩画各一幅,由乘法原理有 5×2=10种选法.第三类油画、水彩各一幅,由乘法原理有3×2=6种选法.这三类是各自独立发生互不相干进行的. 因此,依加法原理,选取两幅不同类型的画布置教室的选法有 15+10+ 6=31种. 注 运用两个基本原理时要注意: ①抓住两个基本原理的`区别,千万不能混. 不同类的方法(其中每一个方法都能各自独立地把事情从头到尾做完)数之间做加法,可求得完成事情的不同方法总数. 不同步的方法(全程分成几个阶段(步),其中每一个方法都只能完成这件事的一个阶段)数之间做乘法,可求得完成整个事情的不同方法总数. ②在研究完成一件工作的不同方法数时,要遵循“不重不漏”的原则.请看一些例:从若干件产品中抽出几件产品来检验,如果把抽出的产品中至多有2件次品的抽法仅仅分为两类:第一类抽出的产品中有2件次品,第二类抽出的产品中有1件次品,那么这样的分类显然漏掉了抽出的产品中无次品的情况.又如:把能被2、被3、或被6整除的数分为三类:第一类为能被2整除的数,第二类为能被3整除的数,第三类为能被6整除的数.这三类数互有重复部分. ③在运用乘法原理时,要注意当每个步骤都做完时,这件事也必须完成,而且前面一个步骤中的每一种方法,对于下个步骤不同的方法来说是一样的. 例2 一学生把一个一元硬币连续掷三次,试列出各种可能的排列. 分析 要不重不漏地写出所有排列,利用树形图是一种直观方法.为了方便,树形图常画成倒挂形式解: 由此可知,排列共有如下八种: 正正正、正正反、正反正、正反反、 反正正、反正反、反反正、反反反. 例3 用0~9这十个数字可组成多少个无重复数字的四位数. 分析 此题属于有条件限制的排列问题,首先弄清楚限制条件表现为:①某位置上不能排某元素.②某元素只能排在某位置上.分析无重复数字的四位数的千位、百位、十位、个位的限制条件:千位上不能排0,或说千位上只能排1~9这九个数字中的一个.而且其他位置上数码都不相同,下面分别介绍三种解法. 解法1:分析 某位置上不能排某元素.分步完成:第一步选元素占据特殊位置,第二步选元素占据其余位置. 解: 分两步完成: 第一步:从1~9这九个数中任选一个占据千位,有9种方法. 第二步:从余下的9个数(包括数字0)中任选3个占据百位、十位、个位,百位有9种.十位有8种,个位有7种方法. 由乘法原理,共有满足条件的四位数9×9×8×7=4536个. 答:可组成4536个无重复数字的四位数. 解法2:分析 对于某元素只能占据某位置的排列可分步完成:第一步让特殊元素先占位,第二步让其余元素占位.在所给元素中0是有位置限制的特殊元素,在组成的四位数中,有一类根本无0元素,另一类含有0元素,而此时0元素只能占据百、十、个三个位置之一. 解: 组成的四位数分为两类: 第一类:不含0的四位数有9×8×7×6=3024个. 第二类:含0的四位数的组成分为两步:第一步让0占一个位有3种占法,(让0占位只能在百、十、个位上,所以有3种)第二步让其余9个数占位有9×8×7种占法.所以含0的四位数有3×9×8×7=1512个. ∴由加法原理,共有满足条件的四位数 3024+1512=4536个. 解法3:从无条件限制的排列总数中减去不合要求的排列数(称为排除法).此题中不合要求的排列即为0占据千位的排列. 解: 从0~9十个数中任取4个数的排列总数为10×9×8×7,其中0在千位的排列数有9×8×7个(0确定在千位,百、十、个只能从9个数中取不同的3个) ∴共有满足条件的四位数 10×9×8×7-9×8×7 =9×8×7×(10-1) =4536个. 注 用解法3时要特别注意不合要求的排列有哪几种?要做到不重不漏. 更多《……

篇2:小学四年级奥数下册教案:排列组合的综合应用

在本讲中,我们研究两个运动物体作方向相同的运动时,路程、速度、时间这三个基本量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例1 下午放学时,弟弟以每分钟40米的速度步行回家.5分钟后,哥哥以每分钟60米的速度也从学校步行回家,哥哥出发后,经过几分钟可以追上弟弟?(假定从学校到家有足够远,即哥哥追上弟弟时,仍没有回到家).分析 若经过5分钟,弟弟已到了A地,此时弟弟已走了40×5=200(米);哥哥每分钟比弟弟多走20米,几分钟可以追上这200米呢?

解: 40×5÷(60-40)

=200÷20

=10(分钟)

答:哥哥10分钟可以追上弟弟.我们把类似例1这样的题,称之为追及问题.如果我们把开始时刻前后两物体(或人)的距离称为路程差(如例1中的200米),从开始时刻到后者追上前者路程差这一段路程所用的时间称为追及时间,则从例1容易看出:追及问题存在这样的基本关系:

路程差=速度差×追及时间.如果已知其中的两个量,那么根据上式就很容易求出第三个量.例2 甲、乙二人练习跑步,若甲让乙先跑10米,则甲跑5秒钟可追上乙;若甲让乙先跑2秒钟,则甲跑4秒钟就能追上乙.问:甲、乙二人的速度各是多少?

分析 若甲让乙先跑10米,则10米就是甲、乙二人的路程差,5秒就是追及时间,据此可求出他们的速度差为10÷5=2(米/秒);若甲让乙先跑2秒,则甲跑4秒可追上乙,在这个过程中,追及时间为4秒,因此路程差就等于2×4=8(米),也即乙在2秒内跑了8米,所以可求出乙的速度,也可求出甲的速度.综合列式计算如下:

解: 乙的速度为:10÷5×4÷2=4(米/秒)

甲的速度为:10÷5+4=6(米/秒)

答:甲的速度为6米/秒,乙的速度为4米/秒.例3 某人沿着一条与铁路平行的笔直的小路由西向东行走,这时有一列长520米的火车从背后开来,此人在行进中测出整列火车通过的时间为42秒,而在这段时间内,他行走了68米,则这列火车的速度是多少?

分析 整列火车通过的时间是42秒,这句话的意思是:从火车的车头追上行人时开始计时,直到车尾超过行人为止共用42秒,因此,如果我们把火车的运动看作是车尾的运动的话,则本题实际上就是一个车尾与人的追及问题,开始时刻,它们的路程差就等于这列火车的车长,追及时间就等于42秒,因此可以求出它们的速度差,从而求出火车的车速.解: 520÷42+68÷42

=(520+68)÷42

=588÷42

=14(米/秒)

答:火车的车速为14米/秒.例4 幸福村小学有一条200米长的环形跑道,冬冬和晶晶同时从起跑线起跑,冬冬每秒钟跑6米,晶晶每秒钟跑4米,问冬冬第一次追上晶晶时两人各跑了多少米,第2次追上晶晶时两人各跑了多少圈?

分析 这是一道封闭路线上的追及问题,冬冬与晶晶两人同时同地起跑,方向一致.因此,当冬冬第一次追上晶晶时,他比晶晶多跑的路程恰是环形跑道的一个周长(200米),又知道了冬冬和晶晶的速度,于是,根据追及问题的基本关系就可求出追及时间以及他们各自所走的路程.解: ①冬冬第一次追上晶晶所需要的时间:

200÷(6-4)=100(秒)

②冬冬第一次追上晶晶时他所跑的路程应为:6×100=600(米)

③晶晶第一次被追上时所跑的路程:

4×100=400(米)

④冬冬第二次追上晶晶时所跑的圈数:

(600×2)÷200=6(圈)

⑤晶晶第2次被追上时所跑的圈数:

(400×2)÷200=4(圈)

答:略.解答封闭路线上的追及问题,关键是要掌握从并行到下次追及的路程差恰是一圈的长度.例5 军事演习中,“我”海军英雄舰追击“敌”军舰,追到A岛时,“敌”舰已在10分钟前逃离,“敌”舰每分钟行驶1000米,“我”海军英雄舰每分钟行驶1470米,在距离“敌”舰600米处可开炮射击,问“我”海军英雄舰从A岛出发经过多少分钟可射击敌舰?

分析 “我”舰追到A岛时,“敌”舰已逃离10分钟了,因此,在A岛时,“我”舰与“敌”舰的距离为10000米(=1000×10).又因为“我”舰在距离“敌”舰600米处即可开炮射击,即“我”舰只要追上“敌”舰9400(=10000米-600米)即可开炮射击.所以,在这个问题中,不妨把9400当作路程差,根据公式求得追及时间.解:(1000×10-600)÷(1470-1000)

=(10000-600)÷470

=9400÷470

=20(分钟)

答:经过20分钟可开炮射击“敌”舰.例6 在一条直的公路上,甲、乙两个地点相距600米,张明每小时行4公里,李强每小时行5公里.8点整,张李二人分别从甲、乙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1分钟后他们都调头反向而行,再经过3分钟,他们又调头相向而行,依次按照1,3,5,…(连续奇数)分钟数调头行走,那么张、李二人相遇时是8点几分?

分析 无论相向还是反向,张李二人每分钟都共走4000÷60+5000÷60=150(米).如果两人一直相向而行,那么从出发经过600÷150=4(分钟)两人相遇.显然,按现在的走法,在16分钟(=1+3+5+7)之内两人不会相遇.在这16分钟之内,他们相向走了6分钟(=1+5),反向走了10分钟(=3+7),此时两人相距600+[150×(3+7-1-5)]=1200米,因此,再相向行走,经过1200÷150=8(分钟)就可以相遇.解: 600+150×(3+7-1-5)=1200(米)

1200÷(4000÷60+5000÷60)=8(分钟)

1+3+5+7+8=24(分钟)

答:两人相遇时是8点24分.例7 自行车队出发12分钟后,通信员骑摩托车去追他们,在距出发点9千米处追上了自行车队,然后通信员立即返回出发点;随后又返回去追自行车队,再追上时恰好离出发点18千米,求自行车队和摩托车的速度.分析 在第一次追上自行车队与第二次追上自行车队之间,摩托车所走的路程为(18+9)千米,而自行车所走的路程为(18-9)千米,所以,摩托车的速度是自行车速度的3倍(=(18+9)÷(18-9));摩托车与自行车的速度差是自行车速度的2倍,再根据第一次摩托车开始追自行车队时,车队已出发了12分钟,也即第一次追及的路程差等于自行车在12分钟内所走的路程,所以追及时间等于12÷2=6(分钟);联系摩托车在距出发点9千米的地方追上自行车队可知:摩托车在6分钟内走了9千米的路程,于是摩托车和自行车的速度都可求出了.解:(18+9)÷(18-9)=3(倍)

12÷(3-1)=6(分钟)

9÷6=1.5(千米/分钟)

1.5÷3=0.5(千米/分钟)

答:摩托车与自行车的速度依次为1.5千米/分钟,0.5千米/分钟.例8 A、B两地间有条公路,甲从A地出发,步行到B地,乙骑摩托车从B地出发,不停地往返于A、B两地之间,他们同时出发,80分钟后两人第一次相遇,100分钟后乙第一次追上甲,问:当甲到达B地时,乙追上甲几次?

篇3:小学四年级奥数下册教案:排列组合的综合应用

程  排法2……………排法3………

2.观看信息窗2

师:同学们我们再来看一个实际问题

4位同学排一行表演小合唱,丁同学担任领唱。为了让他靠近麦克风,需要把他安排在左起第二个位置上,其余同学任意排。想一想,有多少种排法。

甲  丁   乙  丙       甲   丁   丙   乙

乙  丁  甲   丙       乙   丁   丙    甲

丙  丁  甲   乙       丙   丁    乙    甲

同学总结规律:先确定丁同学的位置再排其他同学

一. 教师总结.布置作业

同学门都很聪明那么通过今天的学习我看出同学门的思维很清晰那么今天回家我们研究一个排列的问题自己出一个问题

记 让学生亲自的进行排列,学生很容易掌握这部分知识,之需要让学生掌握排列的顺序性就可以了 。

教学

内容 数学与生活(排列;组合.) 第  1 课时 课型  新授

标 1. 通过具体的生活情境,使学生了解简单的”排列”与”组合”的简单知识,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2. 培养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能有序的解决问题全面的思考问题.

3. 尝拭用数学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在数学中养成与人合作的良好习惯,并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教学

重点

难点 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 教前

准备 小黑板

程 二. 问题情景,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我们经常排队吗?你们知道排队中也有数学问题吗?

师:小平,小冬,小华三人排成一行照相?有多少种排法、?

生1:有三种.

生二:有四种

(同学们各持己见?)

师:同学们并不是有几个人就有几种排法.你认为如何排才不会有遗漏呢?而且他们的位置不会重复?

我们今天就来学习新排列组合

三. 合作探索

1. 观察信息窗1

看信息窗里都有哪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提出问题学生自己解决.教师指点.

师:指同学回答如何排列才不会重复而且不遗漏

(先把小冬放在第一的位置,再将小华排在第一的位置最后将小华排在第一的位置)或者(把小平放在第一位置,其余两人调换位置,有两种排法,再把小平放在第二的位置又有两种排法,最后把小平放在第三的位置上还有两种排法)再或者(先把小平放在第一的位置上小冬与小华调换位置有2种.依次类推工有六种。

修改或补充

上一篇:错位相减法例题附答案下一篇:风光秀丽的九龙湖三年级作文3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