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乐死违背人类文明吗

2024-04-28

安乐死违背人类文明吗(通用3篇)

篇1:安乐死违背人类文明吗

安乐死违背人类文明吗?

张芳菲

同学们好,今天我们来探讨一下饱受争议的“安乐死”问题。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安乐死,安乐死是指:患不治之症的病人在垂危状态下,由于精神和躯体的极端痛苦,在病人和其亲友的要求下,经医生认可,用人道方法使病人在无痛苦状态中结束生命过程。安乐死是一个牵涉广泛的社会、法律、伦理问题,从其产生至今支持方与反对方一直争论不休。

在此,我想针对一些反对者的看法来给出安乐死并不违背人类文明的理由。首先,反对者认为安乐死就是谋杀,因为它是有意识地结束他人生命的行为。这种看法是片面的,谋杀是在当事人完全不想结束自己生命的情况下对别人生命权的侵犯,是恶意的,而安乐死是在病人以及家属希望或同意恶毒基础上,是对生命个体意愿的尊重,因此二者有着本质的区别。

其次,反对者尤其是天主教徒认为,人类的生命是上帝赋予的,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无论动机如何,任何形式的杀人都是不被允许的,允许安乐死将导致传统伦理的破坏,使社会基本价值理念难以维系,是文明的倒退。我认为,此种看法是十分具有教条主义倾向的,它的理论根基是生命是由客观精神赋予的,人对自己的生命没有掌控和决定的权利,而文明社会的基础在于肯定自由和人权是至高无上的,禁止安乐死难道不是社会教条对个体掌控自己生命权利和自由的一种剥夺吗?

再者,反对者认为安乐死合法化表示生命没有存在的意义,它鼓励了脆弱的人放弃生命。每一个生命都是有价值的,无论有多艰难痛苦,都要与命运抗争到底,努力活着,这才算有尊严。我认为,这种观点又是一个道德绑架,任何人都没有权力要求每个生命去拼命忍受病痛的折磨痛苦地生,有无意义也不是靠社会与他人的定义与来评价的。求生被视为一种理性与积极的价值观这固然是一种主流价值观,但一个文明的社会应允许不同或少数价值观的存在并给予包容。子非鱼,安知鱼之苦与乐?尽管这世上有无数的强者不屈于疾病和残缺的折磨为社会做出贡献并被褒扬,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人都必须做出这个选择,他人和社会认为好的并不是生命个体认为好的,从生命个体的角度出发才是最人道的。

最后,反对者认为,安乐死合法化会害死越来越多的人,医生被赋予太多的生杀主动权,生杀自由将变成社会的常态,在荷兰这个允许安乐死的国家,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人未经授权就被杀害。而我认为,这是由于在执行安乐死方面的法律法规不完善所造成的,而不能说明安乐死是违背文明和道义的,就像西方的民主政治体制导致了金钱政治而使大多数人的利益得不到保证,但这并不能说明民主政治本身是有悖于文明的。如果法律有能力将安乐死规范于可控范围之内,比如对安乐死的实施条件给予更严格的规定,这将是人类文明的进步,而不是倒退。

最后我想说,无论安乐死是否有悖于人类的文明,生命只有一次,珍惜生命、郑重地对待生命是每个人应该有的态度。谢谢大家!

篇2:人类文明会备份到宇宙吗

就像科幻片里说的那样,当地球面临危机时,人类总是试图为自己的文明保存一份备案。比如,美国的“先驱者10号”等探测器携带了标明地球位置和文明风貌的金属板;法国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还提出了“未来考古鸟”计划,为几万年后的人类留下今天的宝贵信息。

“人类之声”也是一个类似的项目,该项目希望为我们人类留下曾经生存于世的印记。根据Kickstarter网站上的介绍显示,如果截止日期前能筹集到最基本的3万美元资金,他们会用这笔资金在2017年将一个“人类芯片”送入近地轨道,并在未来将其送到月球和火星等更远的地方。

“人类之声”芯片上将满载项目捐助者们的推特信息、图片、故事和其他数据,利用太空环境将这些数据长久地保存下去。“人类芯片”只有10厘米见方和1克重量,对其他航天器来说并不构成负担。这个众筹计划的相关人员卢宾认为,从长远来看,人类发射的所有航天器都可以携带“人类之声”芯片。他还介绍说,如果“人类之声”能够实现扩展目标的筹集金额(10万美元),那么研究者们将在12个月内建立一个陆基激光器系统,使用“传送我”的模式,利用激光束向已经发射的“人类之声”芯片上传送更多的人类信息。通过激光发送和芯片存储的方式,人类的声音将在茫茫宇宙中做到字面意义上的永存。

“人类之声”项目在自己的网站上还特别提到,他们专门为有特定兴趣的人提供了一个特殊的“黑洞芯片”可供选择。如果可以筹集到足够的资金,他们会专门将放入“黑洞芯片”的数据使用激光射入黑洞。事实上,“人类之声”项目也将使用激光向月球、火星、小行星、遥远的恒星和系外行星甚至黑洞发送人类的信息,利用“宇宙云”的概念留下人类的信息。

此外,“人类之声”项目还有一个宏伟的长远目标。他们计划让定向能推进的航天器飞入星际空间,这些航天器携带存放人类声音和信息的“人类之声”芯片,从而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宇宙云”和“备份人类”。

不过,Kickstarter网站的理想很可能无法实现。就目前的信息看,他们很可能无法筹集到3万美元的基本目标,所以上述的一切也许只是一个美好的愿望!

(本文摘编自《中国航天报》)

篇3:克隆人违背人类生命伦理

我国多家媒体曾转载了国外媒体报道的一条惊人消息:一群科学狂人正在美国内华达州大漠深处进行着一项克隆人的秘密实验。他们根据英国科学家创造世界第一只克隆羊“多利”的原理,从一个夭折的10个月大的美国女婴身上提取细胞制造克隆人,“如果进展顺利的话,世界上第一个克隆人将于明年年底(指2001年——编者注)诞生。”

消息披露后,克隆技术及其带来的伦理学问题再一次成为人们议论的热点。如果这一消息属实的话,我们应当如何看待此事,如何正确地评价和思考这个问题?国家人类基因组南方研究中心伦理、法律和社会部主任沈铭贤就此事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沈教授说:自1997年英国罗斯林研究所成功克隆出“多利”羊后,国外不断有人在名利的驱使下,提出并试图从事克隆人的研究。尽管各国政府明令禁止,但与克隆人有关的报道近两年来不止一次见诸报端。

痛失爱女的父母希望通过克隆技术使女儿复活,这种心情是可以理解的。 但如果科学家借此进行克隆人的实验,就值得讨论了。沈教授认为:这种做法也是不可取的。就“克隆人”这一个体而言,他会生活在“我是一个死去的人的复制品”这样一个阴影中,这对他的心理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按照生命伦理学的观点,科学技术要从长远利益出发,造福整个人类。它必须遵循“行善、不伤害、自主和公正”这四项国际公认的伦理原则。“多利”羊的克隆成功经过了200多次的失败,出现过畸形或夭折的羊。而克隆人更为复杂,无疑会遇到更多的失败,如果制造出不健康、畸形或短寿的人,将是对人权的一种侵犯。

人类基因的多样性是人类进化的生物学基础,而那些科学狂人要制造的所谓“不朽的生命”,实际上是同一基因的翻版,这就有可能减少基因的多样性,不利于人类本身的进化。所以,无论从个体、整体,还是从社会进化、生命伦理角度看,都应该坚决反对克隆人的行为。

现在科学界把克隆分为治疗性克隆和生殖性克隆两种。前者是利用胚胎干细胞克隆人体器官,供医学研究、解决器官移植供体不足问题,这是国际科学界和伦理学界都支持的,但有一个前提,就是用于治疗性克隆的胚胎不能超出妊娠14天这一界限。而对于生殖性克隆,即通常所说的克隆人,由于它在总体上违背了生命伦理原则,所以,科学家的主流意见是坚决反对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人类基因组伦理委员会和各国政府也都非常明确地表示,反对生殖性克隆。

现代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在其造福人类的同时也会带来一些负面效应。这就向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现代科技,特别是现代生命科技,要不要尊重伦理学原则,要不要倾听伦理的声音?如果技术上我们能制造出一种严重危害人类的超级生禽,难道也可以去制造吗?现代生命科学发展的事实表明,伦理的规范和引导,并没有束缚科学的发展,倾听伦理的声音,有利于科学更健康、顺利地发展。

上一篇:加强质检系统国家质检中心规划与能力建设管理工作的意见下一篇:不织布针轧车间卷取机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