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的留白艺术

2024-04-12

诗词的留白艺术(共8篇)

篇1:诗词的留白艺术

诗词的留白艺术

乐浩明

一、引言:从缺憾美说起

维纳斯是爱与美的女神,雕刻艺术作品“断臂的维纳斯”,则被认为是“奇迹中的奇迹、古典灵悟中的杰作,是理与情的结构,知与灵的合成”(罗丹)。虽然她的双臂残缺,但一点也不影响她的妩媚、优雅、宁静、纯洁,无论人们从哪个方位欣赏,都能得到美的享受。曾有人试图“恢复”她的断臂,但从没有创造出更美的维纳斯。为什么呢?其实,残缺本身就是一种美,甚至于更美。那种更美的获得是欣赏者发挥了想象力,进行了再创造,而形成缺憾美感。这是—种留白艺术。

艺术的美感总是相通的,维纳斯的缺憾美是“留白”的成功,而留白之始祖在中国。这原本是国画创作的重要艺术手法:“中国画的留白是建立在艺术想象基础上的一种艺术创造,它通过虚实关系,无中生有,对意象造型的美学追求,展示了中国画的独特艺术境界”(引用)。好个无中生有!在诗词创作中,诗人也擅用此法,创设意境,构筑“留白”,使诗词产生更多想象的审美空间,创造出缺憾美:看似美中不足,却是更美有余。它是形象化的结束,却是意象化的开始,实现“山缺云补”。这种缺憾不是缺憾,简直是趋向完美。

比如,公刘的《只有一个人能唤醒它》: 我的心房里 爱情在酣睡

只有一个人能唤醒它 我不知道这个人是谁。

这是一首爱情小诗,只写开头,没有高潮、结尾,留出许多空白。甚至最后给出一个谜,谜底给读者去猜测。在特定的爱情的背景下,读者发挥想象,自然会猜到谜底——即意中人,才能唤醒它。由此可见,设计“空白”的目的并非让它真正空白,而是通过空白去达到内涵丰富的目的。作者留下的并不空,而是一种巧妙的表现手法。留白的诗词不局限于诗句字面的意义,在联想、猜测、揣摸之中获得字面以外的蕴含,诸如感情、哲理等方面的某种含义。在诗的艺术空白中,那些故意省去的境况、那些虚化了的描写,并不是作者无法具体表现的东西,而是作者的有意为之,给欣赏者以想象的空间,调动想象力,去填补字面中的残缺形象,往往达到“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的效果。再如卞之琳的《断章》: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诗在结构上看,虽然写了“桥上”“楼上”“明月”“窗子”等景物以及某种思绪。但也只是开了个头,没有高潮和结尾,以“不全之全”构筑了诗的“空白”,使读者从“空白”之中获得“再创造”的审美需求;从字面看,诗描绘了一种奇特有趣的现象,但故意留下原因不说,画面上是桥、楼、明月、窗子、梦的巧妙安排,互相映衬,构成一幅清丽幽雅、颇具意趣的画卷。透过这字面意义,往深处探究,可以领略到“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的原因:可能你是个美人,因为能成为一道迷人的风景,应是一代佳人无疑。“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而“你装饰了别人的梦”,美丽高雅的你,已被人深深地恋着,进入相思者的梦中,甚至到了朝思暮想的地步,然而“你”却又是如此的可望而不可及,无限的幽怨和伤感蕴含其中。这还只是感情的投射层。然而,这首诗构筑得尤为奇妙,读者在领略诗的语义层次和感情层次之后,在反复咀嚼之中还可以品出诗背后的哲理意义:你在诗中既是“看风景的”,可同时又是一道“风景”被人看;“明月”为你装饰窗子,你却“装饰了别人的梦”,看与被看,装饰与被装饰在转化着,这样,诗又告诉一种人生的哲理:事物都是相对而存在,并且互相转换的,没有绝对一成不变的常态,万物的兴衰更替,人间的得失荣辱莫不为此。当然,由于诗歌留下的“空白”较多,未定性很突出,诗的“张力”很大,读者还可以从中读出更多的东西。

二、古典诗词的留白艺术:常见的三种技法

留白艺术是形象化的结束,却是意象化的开始。“山缺云补”始终为诗人们所追求,它体现出诗词的意境美,这种艺术在古今中外诗歌中绽出无数奇葩。我观其线索,似乎有几种常见技法,在此列举,未必妥当,且以切磋:

一、结构留白。即在整幅“画面”或情节中留出空白空间。

这种技法很常见,王维诗作擅长此道,苏东坡曾赞其“诗如画,画如诗”。比如王维的《杂诗》三首,娴熟运用中国画的留白艺术,使诗歌产生很强的艺术张力,给读者留下更多想象的审美空间。只说说其中—首: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诗人以白描记言的手法写出一段故乡来人情节,以寒梅是否著花设问,以花喻人,以花含事,流露出无限相思,而这种相思却是由读者读出并丰富了的。

现代诗也会这么去构思: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 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顾城《一代人》

这首只有两行的小诗,曾轰动了当今整个诗坛。整首诗宛如一幅有立体感的版画。它避开了情感的直抒,弃置了景象的实叙,没有着意建构完整的意境,只是用意想、用隐喻,在浓重的黑色背景上凸现了一双不同寻常的“黑色的眼睛”(觉醒的象征),在眼睛的前方,似乎可以看到从乌云的缝隙中射出一束白光。由于人们在不同的语境中对“光明”可以有不同的理解,多义现象产生了,诗的空白也产生了,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去填充空白,诗歌的意义也显多样性了。

二、修辞留白。即通过双关、比喻、暗示、借代、反讽等形成语义上的空白。

如下面利用双关的修辞方法写成的诗: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刘禹锡《竹枝词》

刘禹锡《竹枝词》中辞前义是“晴”(晴天,雨停),辞后义是“晴”的同音字“情”(情意、情谊),前者可以在诗句的文字中直接获得,而后者要靠读者去思考才能填补。又如:

始欲识郎时,两心望如一。

理丝入残机,何悟不成匹。

——《子夜歌》

《子夜歌》中的“匹”是“布匹”的“匹”,又暗指“匹配”的“匹”;“丝”既是织造之丝,又谐“思”音,乃思念之丝,一字含双义,形成语义上的空白。各类例证较多,不一一列举。

三、句法留白。则产生于诗词语言对日常语言的规则和搭配方式的突破或反拨。它可以通过句子成分缺失(缺少主语、谓语、宾语),造成一种未定状态,如“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令人良久沉思。也可以在科学语言看起来的错误,在文学语言中往往成为恰当的艺术空白,如“月落乌啼霜满天”,这是看不到的景象,某种程度上看存在错误,却把人引入愁绪之中。也可以通过词类活用产生一种复义感应或含混效应,如“春风又绿江南岸”,—个绿字带给人无数美好想象。也可以通过反常搭配(如宾语前置、主谓倒置等),改变语义而形成的意义空白;如历来为诗词家们称赏的宋祁的《玉楼春》(春景)词中的“红杏枝头春意闹”句和张先的《天仙子》中的“云破月来花弄影”句,就是因为“闹”字和“弄”字的反常搭配产生了陌生化的效果,给读者留下更多的感受空缺。

古体诗通过炼字炼句实现留白,现代诗也有类似技法。如雪莱的《西风颂》结尾有这么几句:

西风啊

要是冬天已经到来 阳春还会远吗

西风与春天反常搭配,读者沿着字面找到了外延义:随着季节春秋冬夏周期性的轮换,要是寒冷的冬天已到来,那么温暖的春天就不是遥远了。它隐含着另外一种更深邃的意义,这就是它的内涵义:冬天象征黑暗腐朽的旧制度的最后猖獗,象征着死亡;春天的温暖与勃勃生机象征着新生。诗句表现了诗人对旧制度必然灭亡和对新社会必然产生的强烈愿望。从字面义到蕴含义构成了诗的“留白”,读后使人回味无穷。

以上可以看出,诗的“空白”艺术是诗人艺术表现的一种手段,既然是手段,我们就可以活学活用。也可以看出,以上技法既可相对独立运用,也通常互通共融,这便取决于诗词表达的需要和诗人创作的取舍了。

三、实践诗词留白:写什么?留什么?

诗歌的语言最具有张力,也最具有表现力,它差异于用大众语言写成的文章,尤其通过留白最能给读者以遐想。那么在我们的创作中,写什么?留什么?我们还是在优秀的诗文中寻找答案,来指导我们的实践:

一、写情节,留悬念

比如,《春怨》(金昌绪)打起黄莺兒,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过辽西。全唐诗九万八千首,金昌绪仅凭此一首小诗而名传千古。他写了一个春天早晨少妇做梦的情节。在花红柳绿的和风煦日里 ,黄莺经不住春天的诱惑 ,在枝上呼朋引伴、宛转啼唱,却被少妇赶走。这里,还留下了一连串问号:闺中为什么做到辽西的梦?她有什么亲人在辽西?此人为什么离乡背井,远去辽西?这首诗的题目是《春怨》,最后的答案仍然含意未尽。诗中人到底怨的是什么?难道怨的只是黄莺,只怨莺啼惊破了她的晓梦吗?这些,不必一一说破,留待读者去想象、去思索。这种留白也就留下了悬念,留下了多维思索和多元解答的空间,这将给读者的探索和想象提供奔跑的领地。

二、写物象,留意象

比如,《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这是马致远著名的小曲,28个字勾画出一幅羁旅荒郊图,其四射的艺术魅力,倾倒古今多少文士雅客、骚人才子。《秋思》几乎全篇是名词,没有动词,没有行为,是大量物象的叠加,这是满与实,但省掉了历程的叙述,这是空与白。断肠人在时、空的边缘徜徉,他在苦苦追寻着一个千古不变的童话,他在热切地渴盼着那个魂牵梦绕的家园!

三、写形态,留神态

比如,余光中的《乡愁》: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台湾大诗人余光中先生的《乡愁》中,展现了不同人物与空间位置,这是满与实,但省掉了作者与亲人离愁别绪的面貌、神态,这是空与白。时空转换,乡愁积累。简单的文字却带给人无比的震撼。可见,诗需要用形象头脑,更考究跳脱与留白。否则,就会显得过于表实,过于刻板,令人无法想象,如果不需想象,那也就会枯燥乏味。

四、写谜面,留谜底

比如,前面中曾举列过,公刘的《只有一个人能唤醒它》: 我的心房里 爱情在酣睡

只有一个人能唤醒它 我不知道这个人是谁

这首爱情小诗给出了一个谜面,谜底给读者去猜测。读者发挥想象,自然会猜到谜底——即意中人,才能唤醒它。

五、写事物,留喻意

此类,竹枝词特别值得一提。竹枝词常用大量谐音做隐喻。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前篇曾说过,刘禹锡用晴的谐音暗喻“情”。后人在写男女恋情上常常用这种方法表达,甚至将一些歇后语也入了诗。如元人倪瓒有一首竹枝词:

心愿嫁郎郎不归,不及江潮不失期。

踏尽白莲根无藕,打破蜘蛛网费丝。

婚期快要到了,然而情郎还没回来,这位少女带有迷惘埋怨的心情,做了三个比喻。说丈夫该回来不回来,不如江潮那样如期;说踏尽白莲池也寻不到藕(偶的谐音),说打破蜘蛛网费了丝(枉费思)。这后一句是歇后语。《雷泽竹枝词》也用歇后语的:

燕子来时雁北飞,留郎不住别郎悲。

小麦空头难见面,春蚕作茧自缠丝。

后两句都是歇后语,以谐音比喻恋情。比喻之精妙,令人感叹。

在诗词的留白艺术中写什么?留什么?答案或许还有很多,这里只是列举。“作品一半是作者写的,一半是读者写的。”一首诗完成后读者怎么解读全由读者说了算,对诗的明确赏析已与作者没有关连。相反,读者的阅读多样性富厚了诗作。这便是留白的客观存在与理由。其实,诗歌的空白是创作者的即兴之作,是创作者留给欣赏者的快乐源泉。在诗词中写什么?留什么?这是创作者的智慧和灵感,岂是我一文可以言尽的?仅以此引起大家思考。

篇2:诗词的留白艺术

微型小说,作为“小说家族”中的“小老4”,正在我国的文艺园林里斗艳争奇。微型小说的艺术特色就在于篇幅短小,仿佛在头发丝上雕刻似的,这主要得力于选材和表现角度的巧妙,主要通过“留白”(即给读者留下巨大的再创造空间)来实现的。其途径有3个方面:1是作品中用以反映生活的.“点”或截取所具有的巨大的折射能力;2是材料和文字上的大面积“留白”;3是精巧的结构特征。让人们在单1而并不空洞的情节中,在以精炼取胜的幽默而又含蓄的语言中,捕捉到了微型小说时代意识中发人深思的生活哲理与人生情趣。

关键词:微型小说;“留白”艺术;精巧构思;审美意蕴;创作特征

ABSTRACT

The novelette, the achievement “the novel family” the center “small is old four”, in our countrys literary botanical garden is fighting colorfully struggles wonderfully. The novelette artistic feature lies in the length short, carves as if on the hair silk, it is main efficiently in the selection and the performance angle ingenuity, mainly passes “leaves a parting note for somebody” (namely leaves behind huge again creation space to reader) to realize. Its way has three aspects: One is in the work with by reflected the life “the spot” or the interception has huge refracting power; Two is in the material and the writing big area “leaves a parting note for somebody”; Three is the exquisite structure characteristic. Let the people in be unitary but not the empty plot, in wins humorously by the fining in the language which but also contains, catches life philosophy which makes people think deeply to the novelette.

Key words: Novelette; “Leaves a parting note for somebody” art; Exquisite idea;

篇3:“留白”的艺术

由此可见,教学的留白更是一门艺术,做到它并不容易。首先,教师要做到观念上的转变。教师的教学不仅是完成别人交付的任务,更是一次教学创意活动,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赋予教学生命。其次,我们需要行为上的跟进。我们要深入地研究教材,更要对班上几十位生动活泼的学生进行深入的分析,了解其年龄、心理特征、生活经历等。在做到这些后,我们才能分析教学中留什么白?凡是学生知道的,要留给学生;凡是学生能发现的,要留给学生探索;凡是学生点拨一下能开悟的,要留有工具,留有方法。

艺术的留白为了追求空灵,使其形神兼备,从而达到“无画处皆成妙境”的艺术境界,给人以启迪和美的享受。教学的艺术留白,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探索热情,让他们回味无穷,在课后不断深入,是为了留白于教师自己,让自己不断反思改进,更上一层楼。※

篇4:语文课堂的留白艺术

课堂留白在于适度

时间的长度 留白不是对学生放任自流,而是教师运用独到的教学智慧,灵活有效地进行课堂调控。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固然要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时间进行思考、探究、交流,但如果不能灵活地掌握留白的技巧,留出的时间过多或是把时间留在没有价值的问题上,就会致使许多教学重难点及相应知识的解读错失良机,整个课堂冗长拖沓,缺乏连贯性,学生的能力也不能得到相应的培养,必然导致课堂效率的低下。作为一名智慧的语文教师要学会控制好课堂“留白”的长短,做到适可而止,收放自如,促进学生最大限度的发展。因此,课堂留白要掌握好时间的长度,才能更好地展现留白的艺术之美。

内容的宽度 由于对留白的实质理解不够,有的课堂徒有热闹的形式,缺乏实质的内容;有的课堂留白问题本身缺乏探究价值;有的课堂留白没有进行有序、科学的组织……致使留白流于形式。

课堂留白贵在传情

导入留白,引发激情 美国教育家哈曼说:“那些不设法勾起学生求知欲望的教学,正如同打着一块冰冷的生铁。”导入是课堂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堂精彩课堂的序曲,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在导入时巧妙地运用留白艺术,根据教学内容相应设置悬念,拉开精彩课堂的帷幕。例如,笔者在教学《春光染绿我们双脚》一课时,在引导学生接触课题后,让学生质疑。在预设中,学生或许会提这些问题:“春光为什么会染绿我们双脚?”“春光染绿我们双脚是什么意思?”然而,课堂上学生提出的问题远比这些精彩多了:“春光怎么会染绿我们的双脚?”“春光是怎样染绿我们的双脚的?”“为什么是染绿而不是染黄呢?”还有一位学生竟然说:“我觉得课题不对,因为春光只能照耀,怎么会染绿我们双脚呢?”听着学生们的问题,笔者惊讶于学生的质疑。这些有价值的问题不正是教学所需要研究的吗?在这样的教学氛围中,笔者充满了激情。教师抓住课题的特点,让学生主动提问,留下悬念。

问题留白,体悟感情 如教学《早》一课时,针对文中介绍三味书屋陈设的段落,提出了这样的问题:文章分别介绍了三味书屋的哪些陈设?并在文中的插图中找找相应的物体和方位。这样提问很容易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学生会认真地对照着文字和图片进行思考,也就能积极地寻找答案。在课堂讨论中,往往会出现许多不同的观点,有些学生甚至会对教师、教材提出质疑。这个时候,适当的“留白”可以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探究兴趣,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主动的深入思考。

评价留白,触动真情 课堂是一个教师与学生动态生成的过程,学生的回答往往会超出教师的预设。每个学生对于文本都会有他们独到的感悟,都有他们自己的理解和个性化的解读,在教学过程中就会出现许多灵动的答案。这时教师就可以巧妙运用评价留白,创造出更棒的教学效果。如在教学《金蝉脱壳》一课时,教师让学生说说金蝉脱壳的过程,学生不单介绍了脱壳过程,还加入了许多自身对这次生命蜕变的感悟。“蝉脱壳时的辛苦”这一答案已超出了教师预设中的目标。这时教师可以抓住学生的这一回答,进行展开和延续:“你还从哪里体会到了蝉脱壳的辛苦?”使学生对金蝉脱壳这一生命脱变的过程有了更深的情感上的认识,让学生鲜活的思维得以充分展现。

延伸留白,激发热情 语文课堂往往有许多拓展的部分,这些环节往往是课文内容的延伸。在处理拓展部分时,教师也要懂得使用留白艺术,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激发学生继续探索的热情。特别是在结束授课时,教师可根据课文内容进行相应的留白。要达到课已结束,而学生的思维却在持续活动的状态。如学完课文《秦兵马俑》后,学生对兵马俑兴趣大增,这时可让学生课后继续查阅与兵马俑有关的资料进行更深入地了解,也可让学生来做小导游,向朋友、家人介绍。又如,学完《谈礼貌》一课,可以让学生关注生活中讲礼貌的小事,并让学生学习文章的写作方式,以日记的形式进行小练笔。这样言有尽而意无穷的结尾,可以把更广阔的空间留给学生继续创造。

“留白”给学生创造了填补“空白”的空间和机会,让他们发挥其主动性、创造性,从而促进学生的发展。语文教师应充分运用“留白”艺术,让语文课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使课堂成为放飞学生思维的殿堂,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篇5:浅谈语文课堂留白的艺术技巧论文

当代中学生风华正茂,感情充沛,想象力丰富,语文老师应该在课堂上努力创造一些空白,让学生在空白情境中尽情释放个体情感。那么如何创造和利用空白来带领学生进入无声之境?

一、创设情境,戛然而止

语文课是师生一起完成鉴赏的活动过程,尤其是美文欣赏课,更是心灵接受陶冶和洗礼的活动过程。对于这样的语文课,教师可以在教学方式上做适当的创新。

如学习必修三现代诗歌《发现》时,先在导学案中预设问题“发现了什么”,课堂中给学生听配乐朗读,等朗读一结束立刻关闭声音,此时全班陷入绝对的静寂之中,教师再充满感情地示范朗读一遍,带学生进入闻一多的心境,达成与作者的心灵交流,促成学生对诗歌内容和情感的理解。

二、故布疑阵,移花接木

练习评讲课是比较特殊的课,属于学生的二次学习范围。评讲课效果如何决定了练习的存在价值,如何让课堂做到举一反三,让学生能够融会贯通,很多教师想出了不少有益的办法。但是笔者在实践过程中发现,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空间是练习目标达成的首要条件。

新课改条件下,教师要争取变不停地举例讲解为学生的触类旁通。成语题由于知识量的庞大,一直让师生们倍感头疼。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在评讲时邀请学生就练习中的错误类型举例。例如:“错用对象”常见的有哪些,现场造句;“望文生义”的有哪些,现场造句……在知识总结后,对于那些可以根据字面意思来理解的成语,鼓励学生大胆解释。此时,再配以适当的练习巩固,效果是立竿见影的。这样,本来很被动的作业评讲也变得主动起来,实际效果远远超出了学习后的苦背苦学。

新授课同样可以采用此种“留白”方式。我们经常在面对学生的试卷时惊讶于他们对文本的陌生,与其到那时再无奈,不如在课堂中开始有意识地引导。

如学习《祖国山川颂》时,在导学案中设计“回忆所学课文中对祖国美丽风景描写的内容”一题,鼓励学生必须保证能举出至少两例;学习文言文时,在导学案中设计“回忆所学课文中对于xxx实词和xxx虚词的例句和解释”一题,鼓励学生尽可能多地举例;归纳文章艺术技巧时,在导学案中预设“这种写法你曾经在哪篇课文中遇到过,有什么作用”的题目,鼓励学生做到举例恰当、分析有理。 经过这样的“留白”过程,学生可以慢慢学会融会贯通,在实际练习时一样可以“移花接木”。

三、风起云涌,气势取胜

许多文章都很有气势,准确把握文章的气势是学生顺利完成与作者心灵交流的必要保证。对于这样的作品,教师要帮助学生学出气势来。这样的作品学习时可以设计将同类作者或者作者的同类作品一起交与学生,在丰富的材料面前“留白”。这样的“留白”由于空间过于庞大,所以在运用时教师还是要把握好尺度的,尽量将学生的思维方向控制在合理范围之间。

如学习辛弃疾的《京口北固亭怀古》时,配以《破阵子》和徐南铁的《郁孤台之魂》以及《三国演义》中赤壁之战的描写,课前再投影长江惊涛骇浪的图片,那么作者的胸怀壮阔、心中的热血沸腾便能够窥得一二了。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不讲一词一句,由学生讨论归纳出辛弃疾在京口北固亭时想说的心里话,此后的.写法归纳和作用总结也能最大程度地避免学生一知半解、人云亦云的尴尬学习结果了。

四、逐鹿文海,求同存异

鼓励学生进行大量的阅读是拓展知识面的重要方式之一,仅仅依赖45分钟的课堂来获得知识是绝对不够的。那么,怎么引导学生阅读呢?巧设“留白”。对于美文,我们都能百读不厌,但是光读是不够的,在导学案中设计学习心得时可以预留“求同存异”的板块,让学生从所看文章里举出跟课文风格相近、写法相似的例子,进行比较阐述,并对不同点稍作分析。这样的“留白”最大的好处在于促成学生的自我成长,尽量做到每一步都尽可能的扎实。

篇6:中学生物教学中的留白艺术论文

一、留白的含义

留白是绘画的术语,是指在作品中预留相应空白不着笔墨,是中国画的一种布局与智慧。过满过实,画面会失去灵动与飘逸,显得呆板;有了空白,观赏者揉入心境,计白当黑,虚实相插。中学生物教学中的留白,是指在中学生物的教学环节中,教师有意识地留给学生思考、讨论和消化的时间,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对即学知识进行识记和整合的一种教学方式。

二、中学生物教学中留白的意义

生物学新课标期望学生通过学习,对生物学知识有更深入地理解,从而能够在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有更好地发展;在责任感、科学精神、创新意识等方面得到提高。留白艺术在生物学教学中的使用实现了新课程标准的这一期望。教学中教师给学生呈现学习主线,留出足够的空白,学生在教师的指引下有自己的思考方向,通过自主探究、实验实施、合作交流等活动,生成科学的生物学知识,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生物是一种生命教育,应当把教学定位在生命层次,完成对生命的激活、探索和尊重。留白艺术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巧妙诠释了生物教学的生命张力和律动之美,在教学过程的留白中,学生通过充分发挥主体性,将自动完成自我生命的生成、修饰、超越和升华。

三、留白艺术在中学生物教学中的运用

1.导言留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导言留白,教师巧设悬念,激活学生对生命探索的欲望。在呈现教学内容之前,教师在语言、情感、思维和行为上,为学生预留想象、参与的空白,留下关联学习的悬念,提供再创造的机会。悬念中既隐含学习的任务,又创设探求知识的情境,有效引导学生对相关知识进行猜测和思考。但留白要适度,不悬,学生一眼望穿,无欲可求;过悬,学生头脑一片空白,无从下手。只有恰当地设悬念于实际生活中,方可激发学习兴趣,集中注意力,开动脑筋探索新知识。例如,学习“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时,问学生:“如果有同学不小心溺水,危急时刻要对他进行人工呼吸,首先要做什么呢?若没有清理溺水者口鼻内的污物,又会出现什么现象和结果?”学生在积极思考中会由“人工呼吸”和“口鼻”想到气体的进出,教师顺势引出呼吸系统,然后讲解呼吸道的作用。这样学生的学习思路会趋于主动化,思维方式趋于系统化,并因为通过学习解决生活问题而产生自豪感,增强对生物学科学习的兴趣。

2.课件留白,提高学生的听课实效。课堂学习时间紧、任务重,师生要抓准重点和难点透彻分析。首先要做到课件的留白,课件留白讲求教师提炼骨干,掌控教学灵魂;学生思维构建,创造血肉,享受学习。随着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广泛使用,教学中出现了繁多冗杂的现象,学生产生疲倦和压抑。因此,教学要懂得留白。首先,删减不必要的内容,突出重、难点,合理延伸。其次,元素直观,错落有致,脉络清晰,赋予课堂教学的美感。再次,在课件版面的空白处安放重要信息,与周围要素做出鲜明对比,无意间形成视觉焦点。最后,动作设置也要留白,千篇 一律,课堂缺乏动感,花样过多,则产生干扰。无论是内容、元素、脉络,还是动作设置,同一要素之间要减少留白,保持学生思维的连贯性;不同要素之间要增加留白,凸显知识的层次感。例如,学习“细胞的衰老、凋亡及癌变”时,课件用等式、不等式来呈现个体衰老与细胞死亡的关系。单细胞生物:细胞衰老=个体衰老;多细胞生物:细胞衰老≠个体衰老。内容清晰明了,再加上教师讲解,学生便能有效理解和记忆。

3.问题留白,练就学生的探究能力。问题留白是指针对知识性、理解性、探究性和合作性比较强的教学内容,教师根据实际学情设置包含一定思维含量的问题,留出知识结构的空白。在空白中学生发现问题,教师正确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时,通过主动思考进行知识结构脉络的组建。随着师生逐步对问题进行剖析探究,进行二次留白,抛砖引玉。问题留白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发现问题,推动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教师再筛选出有效信息进行补充,引发全体学生产生思维对接,观点碰撞,结论整合,将问题留白处补充完整,形成一个系统的知识网络。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再是被动的信息接受者,要对外界的信息进行选择和加工,不断进行自我调控,形成科学求实、积极思考、认真严谨的人生态度。例如,学习“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一节时,让学生根据生活中“一枝红杏出墙来”的现象,联系人体激素的调节特性,猜测引起植物向光性生长的原因。学生就会对知识进行迁移,综合信息,分析问题,推理得出答案是胚芽鞘背光侧比向光侧的生长素浓度高。然后进行二次问题留白,问学生:“为什么背光侧的生长素浓度就比向光侧的浓度高?”学生会发挥创造性的思维,通过类比,梳理信息,大胆作出假设,试着给出答案。教师紧接着给出实验材料,让学生自主设计实验,实施实验,验证假设,得出结论表达交流,最后教师对学生的实验进行评价、整理和补充,共同得出最好的结论。这样的层层问题留白,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补充空白,便会轻松唤起学生的思维,激发其内驱力,使学生进入问题者的角色,练就学生的探究能力。

篇7:诗词的留白艺术

让艺术留白,为作文加分记

看到秋天的云彩,原来生命别太拥挤,得空点。——林语堂

一、“艺术留白”的魅力

留白,是一种智慧,也是一种境界。

名画中“深山藏古寺”“踏花归去马蹄香”的韵味,都能给人以想象之余地,更给人很高的审美价值。

有这样一件有趣的事:在巴黎的卢浮宫内,有一面空墙,特别吸引人,什么原因呢?就是因为在这面墙上,曾悬挂过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可是1891年的一天,这幅名画却被人偷走了。打这起,这面空墙前竟然变得人如织,人如潮。人们久久地看着空墙,感叹着,猜测着,愤怒着,遗憾着。据统计,两年来,在空墙前驻足的人,竟然超过了过去十二年来观赏名画的人数的总和!

维纳斯断臂的“空白”充满了一样的魅力!

绘画如此,写作也是如此。空白处,可以使情节变为集中凝练;空白处,可以有利于作品的意境,造成波澜。空白处着力表现,可有“不著一字,尽得风流”的妙用。

艺术留白有“不着一字尽显风流”式的全空白,还有“其词婉,其意微,不迫不露”式的部分空白,达到的艺术效果是一样的。含而不露,留待他人,是“留白”手法的重要职能,它给读者阅读的空间、弹性和丰富的想象,正所谓“言已尽,意无穷”,比直白地给与要强过千百倍。

二、“艺术留白”的运用 1.对比激疑,启发构思藏情节

有些故事情节,如果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安排,往往给人平铺直叙的感觉,为此,需要在构思时有意识地在叙述时将有些情节“藏一藏”,往往激起读者心理上的一种好奇,造成一定的悬念,效果比较好。教学中,笔者采用片段写作,对比讲评的方法,激发好奇心,启发学生认识这种方法的作用。例如,可以从一个情节的不同写法来看这种方法的效果。【例1】

有这样一件事,一个呆傻的青年在浴缸里淹死了。

写法一:你听说这件事没有?今儿个上午,咱们村里的那个傻子,掉在洗澡缸里淹死了。写法二:你听说没有?今儿个上午,一个男孩子,十四五岁,个头四尺多,却掉在浴缸里淹死了。你说稀奇不稀奇?

一个故事,两种写法,哪个有情趣?当然是写法二的。原因是写法二将“傻”这个情节隐去了,因而让人听了之后感到很新鲜。而写法一就过“实”。一个傻子,在浴缸里淹死不足为奇。因此,古人曾经说过:“人贵实,文贵曲。”其中的“曲”的方法之一就是要善于“藏”。这就像说相声一样,要善于抓住听者(读者)的心理,欲漏先藏,吊人胃口,先逗一阵,到适当的时候,出其不意地抖包袱,将情节推向高潮。【例2】

写法一:

那天早晨,起床之后,我的第一反应就是今天要去送小华。他爸爸妈妈调到深圳去工作了,他也要转学到深圳去。这一走,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见面。

我带上礼物,打车到了机场。在熙熙攘攘的人流里,我一眼就发现了小华的身影。那身影对我来说,实在太熟悉了──十几年来我们朝夕相处,形影不离,就像一对情同手足的兄弟,我怎么不熟悉呢?这时,小华也看见了我。我们俩紧紧地拥抱在一起,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了。我的眼里流出了热泪……

这种写法是按照事物发展的顺序写的,这是绝大多数学生的构思方法。应该说写得还可以。但是作者将自己的感情全都表露出来,下面还怎么写呢?

写法二:

那天,当着许多人的面,我第一次哭了,哭得那么绝望,那么彻底。

一直把施瓦辛格那样的硬汉当作偶像的我,从来没有像那天那样放任自己的感情。窗外,停机坪上那乳白色的波音747就要把语凡带走了。我怎能不泪水滂沱?

语凡是我无话不说的好朋友。十几年来,我们朝夕相处,形影不离,就像一对情同手足的姐妹一样……

两种写法,谁优谁劣,不言自明。“写法一”按思维发展的顺序和时间顺序直来直去,一点也不隐藏,而“写法二”则先藏去机场的原因和流泪的原因,再进一步交代,使情节形成一定波澜。由此可见“欲漏先藏”这种方法的妙处。2.榜样激励,人物描写藏语言 【例3】

“好香!你们吃什么点心啊?”这是驼背五少爷到了。这人每天总在茶馆里过日,来得最早,去得最迟,此时恰恰蹩到临街的壁角的桌边,便坐下问话,然而没有人答应他。“炒米粥么?”仍然没有人应。老栓匆匆走出,给他泡上茶。(鲁迅《药》)

作者连写驼背五少爷的问话,却偏偏不肯写老栓的答语。(从文中来看,肯定是问老栓──因为他“来得最早”)作者有意识“藏”了老栓的问话,不答方显丰富而深邃的蕴涵。一是无心回答,因为他们正忙着为儿子烧人血馒头,二是有心藏秘密,因为购买人血馒头的秘密只有康大叔知道,对其他人保密。三是用心良苦。怕儿子知道,若是知道了这药是人血馒头的话,可能拒而不吃。可见话语的“藏”真可谓一石三鸟。从中可见老栓夫妇对药的虔诚、他们的愚昧麻木。

【例4】 轮船就要离岸了,妈妈向姐姐身边走近了一步,拉过姐姐的手,扯过辫子,想再叮嘱些什么,可终于没有讲出来。过了一会儿,妈妈替姐姐整了整胸前的衣襟和纽扣,爸爸则把姐姐的行李包逐一做了收拾,拎在了手里。(习作)

这是一个学生写自己的爸爸妈妈送姐姐去外地工作的情景,这段描写没有一句对话,只是重点描写了“妈妈”和“爸爸”的动作,而将人物要说的话隐去了,结果却非常真实地写出了父母依依不舍的感情。3.去“头”割“尾”,意在言外

古人云:文章有三等:上等的是藏锋不露,读之自有滋味;中等的是步骤驰骋,飞沙走石(气势十足);下等的是用意庸常,走事造语(即怪词,新词)。这里上等的所谓“藏”,即要在情节的安排中留有一定的“空白”,就是指要省略一些东西,这样可以给人以想象的余地,使记叙的内容变得含蓄起来。

有很多同学喜欢把文章写得“有头有尾”,这本是一件好事,说明同学有完整的结构概念。但“头”一旦延长到不必要的地步,“尾”总要说穿说到底不结束,就不再是一个好习惯了。其实作为短小的文章,一般总是取其断面来写的,因此作为文章的头尾不应该延伸太长,入题快,收题妙,应是可提倡的写法。

然而有些同学写作过于“瞻前顾后”“畏首畏尾”:写运动会,不从开幕式写起就不舒畅;写秋游,不写到晚上回来誓不罢休。事情写完,不加入一些直白式点评的话,总担心读者看不懂。其实干净利落的开头和结尾,会极大地提高文章的品位,可以给读者更多的阅读空间、弹性和丰富的想象,达到“言已尽,意无穷”的艺术效果!

疑 惑

选材,构思,修改,抄写,她忙乎了一星期,一篇令她满意的文章总算完工了。她决定亲自赶往报社,把稿件送到编辑手里,听听前辈的指教。

“请问,××编辑在吗?”她礼貌地问道。

“我就是,有什么事吗?我现在很忙,说得越简单越好。”戴眼镜的编辑头也不抬地说。她看见他正欣赏着一张罗纳尔多的巨幅海报。

“我……我有一篇文章,想……想投稿。写得很幼稚,想请您提一些建议。”他不耐烦地接过稿纸。

她站在一旁紧张地等待着,同时又有一丝兴奋,两眼盯着眼镜编辑,注视着他的每一个表情。

“哗哗”,他飞快地翻阅着手中的稿纸。她很惊奇他的速度,简直是一目十行。“内容不够丰富,思想不够深刻,望你继续努力。”编辑的话言简意赅,惜字如金。她怀着一种虔诚的心情聆听完他的谆谆教导,回家后记下了编辑的评语,把它压在了台板下。

一次,她父亲的朋友前来拜访,那位朋友是个小有名气的作家。他看了她的几篇习作,甚为欣赏,尤其是退稿的那一篇。他决定带她去见几位报社编辑。

巧得很,又是那位眼镜编辑。

“真可谓是一篇佳作啊,独特的眼光,巧妙的构思,内容丰富,很有内涵。”他笑盈盈地说,“不错,不错,有其父必有其女,令嫒是一位才女啊!文章可以立刻见报。”

“这是我的朋友的女儿。”作家解释道。

“原来如此,你一定是经常给她指导,她的文章里透出你的那种自然清新的风格。”眼镜滔滔不绝地说着。

你的艺术留白: 原文艺术留白: 【点评】本文以“选材,构思,修改,抄写”这一连串的组合动作开头,以粗略的显性信息作集中描写,其优点在强化了主要内容。其表现的信息从明处看似乎缺略了,但究其隐性信息并没有缺损,只不过它位于暗处了,它置身在人们的潜意识中了。

文章的标题《疑惑》,清楚地泄露了作者的情绪,情节由“不在意”到“重视有加”的发展,也表达了作者对这种行为的批评和否定,文章的结尾干净利落,且言有尽意无穷之感。

黑梳子

雯雯是在华灯初放的傍晚走进黑梳子美发店的。

黑梳子美发店里坐着几位待做头发的女子。雯雯一进门,这几位女子的目光都被雯雯吸引过去了,吸引众人的除雯雯秀美的容颜,还有她时尚脱俗的美发:她黑亮的长发披肩,头发左侧上部喷绘着一枚金黄色的手印。

雯雯进店的时候,店里的美发师黑梳子小姐正在给一个女子做头发,黑梳子是在她面前的镜面墙中看到雯雯的,雯雯头发上的图案是黑梳子按雯雯的要求设计喷绘的。一年前的一天,雯雯慕名找到黑梳子问:能为我的头发喷绘一枚手印吗?

这要求一时将黑梳子难住了,但黑梳子热情地对她说:大姐,我会让您满意的。您好先看看这个,看有没有更适合您的图案。黑梳子说着,将一本喷绘美发影集递给她。但雯雯执意要喷绘手印图案,并讲了个中原因:雯雯不满一岁的儿子最喜欢用小手摩挲妈妈的秀发了,儿子摩挲她头发的时候,也是她感到最甜蜜、最幸福的时候。可是,最近,她要被派到国外当一年的访问学者,为减少思念儿子之苦,她想将儿子的手印绘在儿子经常摩挲她头发的地方……

黑梳子被这位年轻的母亲感动了,她便精心在雯雯的头发上设计喷绘了一枚金色的手印。

这是一年前的事了,恐怕这枚手印雯雯在中外翻新几回了。那么,今天,雯雯在头发上是要翻新原手印,还是重塑发型呢?

当黑梳子问雯雯的时候,雯雯的眼里立时汪了泪水说,黑梳子,请给我剃个光头吧。黑梳子以为自己听错了。

店里所有的人都被这位秀发女子的话弄蒙了。是的,光头。

黑梳子这次听真切了。原来,雯雯不满两岁的儿子得了白血病,令天上午,儿子住进医院准备接受脐血移植手术。为防止把细菌带进手术室,护士将儿子的头发刮去成了和尚头。小儿刚走到移植室门口,突然意识到这间小屋要把他和妈妈分开一个来月,他的小手抓住妈妈的头发绝望地大哭。雯雯心如刀割,她找到医生,要求自己陪着儿子进移植室,医生说,只有剃光头发才能进移植室陪护儿子……

黑梳子听得泪水盈盈,她抹了泪,对雯雯说,大姐,孩子病好后,请一定再让我给您喷绘一次手印图案。

雯雯点点头。

你的艺术留白: 原文艺术留白: 【点评】《黑梳子》一文以新颖奇特的故事情节,感人肺腑的真实情感深深地吸引了读者!母亲雯雯即将出国一年,为了减少思念儿子之苦,她让美发师黑梳子把儿子的手印绘在儿子经常摩挲她头发的地方。一枚金色的手印折射出浓浓的母子情;牵动着思念的母子心。可现在雯雯要把这绘着手印的时尚脱俗美发全剃去。读者为之一惊,店里的人为之一震。原来,雯雯剃光头发是为了能进移植室陪护儿子。母爱的无私伟大至此表现得淋漓尽致。文中对雯雯的言行描写不多,但十分精当,给读者以很强的感染力,这源于文章巧妙的构思!

爱生活,读世界,写青春!自由地写,真诚地写,艺术地写!感情丰富,描写细腻,思想深刻!

——市语文教研员寄语

原文结尾:

篇8:教育中的留白艺术

格式塔心理学派认为, 当人们观看一个不完满既有“空白”的现状时会情不自禁产生一种“内驱力”去填补完善那些“空白”, 构建一个整体, 从而达到内心平衡。对于教师来说, 在教育教学中, 为学生留白也是有必要的。

一、表达方面留白, 留给学生表达意见的机会和提升思想境界的空间

针对同桌之间闹矛盾互相指责的现象, 我曾召开过一次“我的同桌最美”的班会。在班会课上, 教育学生善于发现他人的闪光点。我说:“同学在一起相处时间长了, 往往注意他人的缺点, 看不到优点, 就像冬天窗户玻璃上的窗花一样, 同学们可能认为它挡住了自己的视野, 厌恶它;如果你仔细观察, 就会发现它会给你美的想象, 美的享受。大家看这窗花像什么呢?”一句话启发了大家, 大家七嘴八舌说了起来。有的说像一片郁郁葱葱的森林, 有的说像一条清澈的小河, 有的说像一座险峻的大山, 有的说像一朵美丽的白云……可以想象, 学生内心也会对同桌充满了赞美之情。

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教师的嘴, 就是一个源泉, 从那里可以发出知识的溪流。”其实, 老师的语言不仅是知识的溪流, 更是情感的源泉。

二、思考方面留白, 让学生独立地思考、判断和面对, 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我班一位学生的母亲怕耽误孩子的学习, 风尘仆仆赶了几十里路, 把儿子周末落在家里的书送到学校交给我, 然而这本书却是孩子在家里看的一本武侠小说。我把这本小说交给学生时说:“这本小说是你母亲赶了几十里路送来的, 送来时满头大汗, 这本书分量不轻呀, 希望你用心掂量掂量!”

此时话无需多说, 我相信用博大的母爱震撼孩子的心灵, 是可以收到促使孩子醒悟的效果的。作为教师要善于抓住每一个教育学生的机会, 点拨诱导学生, 进而提高学生自我分析的能力。

三、批评方面留白, 留给学生反思自责的时间, 增强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

留给孩子更多的时间去思索、去反省、去愧疚、去感激、去擦拭他心中堆积太多的灰尘, 让他从自己的麻木中醒悟过来。班上有一名男生, 他把自己额头的一绺头发末端染成金黄色, 教师和学生都对此议论纷纷。我利用课间时间找到这名学生, 淡淡地对他说:你的这一绺金黄色的头发, 我在电视里见到过, 在校外的大街上也经常看到。第二天早晨, 我发现他已经将金黄色的头发剪掉了。软言细语, 既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 使他在感情上容易接受, 又让他有时间去判断自己行为的正误和体会老师的弦外之音, 从而达到自省改错的目的。

留白, 不是退却, 不是忍让, 更不是苍白无力。它更多的是关怀和尊重, 温暖和宽容。这样才能使得学生由“他律”变为“自律”, 不是正契合了一句教育名言:“教是为了不用教”。

四、实践方面留白, 给学生一个锻炼和实践的平台, 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一些教师经常担心现在的孩子不会为班级做事, 怕把任务交给学生。于是, 面对诸多的评比竞赛, 老师包揽一切, 学生只要听从指挥和领导就行了。其实, 学生身上蕴含着我们无法想象的潜力, 只是老师的大包大揽掩盖了他们身上的光芒。如果我们能在班级活动中巧设“留白”, 孩子们的能力和风采就可以得到尽情地展现。清洁大扫除, 我把班长和生活委员叫到身旁:“今天的卫生清洁工作交给你们了, 我相信你们能安排得井井有条。”果不其然, 在他们的安排下, 卫生清洁情况甚至比我监督时都好。

在“留白”中, 教师的主体地位渐渐隐退, 学生的表现便多了几分自由的空间。在教师信任的目光中, 学生快乐地感受着服务集体的快乐, 能力一步步得到锻炼和提高。

上一篇:清明节主持稿下一篇:小浪底水库移民资金基层财务管理的探索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