铝化合物教案设计

2024-04-19

铝化合物教案设计(精选6篇)

篇1:铝化合物教案设计

【学习目标】

1、掌握铝的氧化物(Al2O3)、氢氧化物(Al(OH)3),及其重要盐(KAl(SO4)2)的性质;

2、正确认识氧化铝(Al2O3)和氢氧化铝(Al(OH)3)的_,会书写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了解Al(OH)3的制备,会书写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掌握Al3+、 Al(OH)3 、AlO2-的转化(铝三角),并能够用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表示。

【知识网络】

【学习内容】

一、氧化铝(Al2O3)

1、物理性质:白色固体,熔点(2054℃),沸点2980℃,难溶于水。

2、化学性质: 氧化铝难溶于水,却能溶于酸或强碱溶液中。

_氧化物(既能与强酸反应又能与强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Al2O3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Al2O3是_氧化物。(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

3、用途

① Al2O3是工业冶炼铝的原料

② 常作为耐火材料,例如,有氧化铝坩埚。

③ 宝石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铝,各种不同颜色的原因是在宝石中含有一些金属氧化物的表现。如红宝石因含有少量的铬元素而显红色,蓝宝石因含有少量的铁和钛元素而显蓝色。

篇2:铝化合物教案设计

【学习目标】

1、了解铝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物理性质

2、了解氧化铝分别与酸、碱等物质反应的情况

3、了解氢氧化铝的两性,了解氢氧化铝的受热分解

【基础知识】

一.铝

1.物理性质:银白色金属固体,密度2.70g/cm3,较强的韧性、延展性,良好的导热导电性

2.化学性质

①与氧气反应:

②铝与冷水不反应,与热水缓慢反应,一般情况下,铝表面的氧化膜阻止了与水的反应

③与非氧化性酸(盐酸和稀硫酸)反应:

常温下,铝遇浓硫酸、浓硝酸发生钝化现象。

④与强碱反应:

⑤铝热反应:(铝与氧化铁): 可用于焊接铁轨

二.铝的氧化物氧化铝

1.Al2O3 白色难熔,是一种较好的耐火材料.

2. Al2O3 的两性两性氧化物(既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又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高考资源网]

三. 铝的氢氧化物氢氧化铝

(1)Al(OH)3的两性两性氢氧化物(既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又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思考:向AlCl3溶液中滴加NaOH至过量现象:

(2)Al(OH)3不稳定:

(3)制取:实验室常用铝盐(Al3+)与足量氨水制取Al(OH)3,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四.铝的重要的盐明矾

明矾:十二水合硫酸铝钾 ,明矾常用作混凝剂,发生的.离子方程式为 。

归纳整理:铝及其重要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

① ;② [Ks5u.com]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典型例题】

1.小明家里收藏了一件清代的铝制佛像,该佛像至今仍保存十分完好.该佛像未锈蚀的主要原因是( )

A.铝不易发生化学反应 B.铝的氧化物容易发生还原反应

C.铝不易被氧化 D.铝易氧化,但氧化铝具有保护内部铝的作用

2.实验室需要使AlCl3溶液中的Al3+离了全部沉淀出来,适宜用的试剂是

A.NaOH溶液 B.Ba(OH)2溶液[高考资源网KS5U.COM][高考资源网KS5U.COM]

C.盐酸D.氨水

3.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高考资源网KS5U.COM]

A.澄清石 灰 水 跟 稀 硝 酸 反 应: Ca(OH)2+2H+=Ca2++2H2O

B.铁粉投入到硫酸铜溶液中:Fe +Cu2+=Fe2+ +Cu

C.AlCl3溶液中加入足量的氨水:Al3++ 3OH- = Al(OH)3

D.钠和冷水反应 Na+2H2O=Na++2OH+H2

4.在铝制易拉罐中收集一满罐CO2,加入过量浓氢氧化钠溶液,立即把口封闭。可以发现易拉罐咔咔作响,并变瘪了;过一会儿后,易拉罐又会作响并鼓起来。

(1)罐壁变瘪发生的反应方程式是____ _;

(2)罐再度鼓起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 ______。

5.(学业水平测试)在硫酸铝、硫酸钾和明矾[KAl(SO4)212H2O]的混合溶液中,SO42的浓度为0.4mol/L,当加入等体积0.4mol/L KOH溶液时,生成的沉淀恰好完全溶解。则反应后溶液中K+的浓度约为( )

篇3:铝及其化合物复习中要点

1.Al3+、Al(OH)3、Al O2-之间的转化(如图1所示).

2.应用

(1)判断离子共存:Al3+只能存在于强酸性溶液中,不能与显碱性的物质大量共存,Al O2-只能存在于强碱性溶液中,不能与显酸性的物质大量共存,所以Al3+与Al O2-不能大量共存.

(2)鉴别(利用滴加顺序不同,现象不同):Al Cl3溶液中滴加Na OH溶液现象为:先生成白色沉淀,后沉淀溶解.Na OH溶液中滴加Al Cl3溶液现象为:开始无明显现象,后产生白色沉淀,继续滴加沉淀不溶解.

(3)分离提纯:(1)利用Al能溶于强碱溶液,分离Al与其他金属的混合物.(2)利用Al2O3能与强碱反应,分离Al2O3与其他金属氧化物的混合物.

例1表1各组物质,不能按(“→”表示反应一步完成)关系转化的是()

解析:(A)(B)(D)三项中的转化关系分别为:

(C)项中Al不能经一步反应转化为Al(OH)3.答案选(C)

例2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用如图2所示过程除去Al Cl3溶液中含有的Mg2+、K+杂质离子并尽可能减少Al Cl3的损失.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Na OH溶液可以用氨水来代替

(B)溶液a中含有Al3+、K+、Cl-、Na+、OH-

(C)溶液b中只含有Na Cl

(D)向溶液a中滴加盐酸需控制溶液的p H

解析:(A)项用氨水将会使Al3+、Mg2+均沉淀下来,达不到分离的目的;(B)项溶液a中,Al3+已转化为Al O2-不再含有Al3+;(C)项b中含有KCl、Na Cl、HCl等物质;(D)项若不控制p H,沉淀a[Al(OH)3]将不能分离出来.答案选(D).

二、四类物质要熟悉

1.铝

(1)物理性质:银白色有金属光泽的固体,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和延展性,密度较小,质地柔软.

(2)化学性质(如图3所示)

(3)特别注意:(1)铝制品表面的氧化膜起着保护内部金属的作用,所以铝制品在空气中能稳定存在,具有很强的抗腐蚀性.(2)常温下,铝遇浓硝酸、浓硫酸会在表面生成致密的氧化膜而发生钝化,从而阻止内部金属进一步发生反应.因此可用铝制容器盛放和运输浓H2SO4、浓HNO3.(3)铝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还原剂是铝,氧化剂是水而不是Na OH.(4)用铝箔包裹的钠与水反应时,既要考虑钠与水的反应,又要考虑铝与生成的Na OH的反应.(5)能与铝反应产生氢气的溶液可能呈强酸性也可能呈强碱性.

2.氧化铝

(1)白色固体,难溶于水,具有很高的熔点.

(2)化学性质(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3)用途:是一种比较好的耐火材料,还可制作各种宝石.

3.氢氧化铝

(1)白色胶状不溶于水的固体,有较强的吸附性.

(2)化学性质(如图4所示).

图4中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

(3)制备

(1)向铝盐溶液中加入氨水,离子方程式为:

(2)向偏铝酸盐溶液中通入足量CO2,离子方程式为:

4.明矾

明矾的化学式为:KAl(SO4)2·12H2O,其净水的原理涉及到的离子方程式表示为:

Al3++3H2O=Al(OH)3(胶体)+3H+

例3镁、铝单质的化学性质以相似性为主,但也存在某些较大差异性,下列物质能用于证明二者存在较大差异性的是()

(1)CO2(2)盐酸(3)Na OH溶液(4)水

(A)(1)(4)(B)(2)(3)(C)(1)(3)(D)(2)(3)(4)

解析:镁能与CO2反应而铝不能,铝能与Na OH溶液反应而镁不能.答案选(C).

三、六组图象要分析

1.可溶性铝盐溶液与Na OH溶液反应的图象(见表2)

2.偏铝酸盐溶液与盐酸反应的图象见表3.

3.向Al Cl3溶液中逐滴加入氨水或Na Al O2溶液至过量,图象如图5(1)所示.

4.向Na Al O2溶液中逐滴加入Al Cl3溶液或通入CO2至过量,图象如图5(2)所示.

5.向MgCl2、Al Cl3和盐酸的混合溶液(即将Mg、Al溶于过量盐酸所得的溶液)中逐滴滴入Na OH溶液至过量,图象如图5(3)所示.

6.向MgCl2、Al Cl3混合溶液中先加入Na OH溶液,后加入盐酸(Na OH与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相等),沉淀图象如图5(4)所示.

例4某无色溶液中,已知含有H+、Mg2+、Al3+三种阳离子,逐滴加入Na OH溶液,则消耗Na OH溶液体积(x轴)和生成沉淀量(y轴)之间的函数关系可用图6表示,其中正确的是()

解析:向含有H+、Mg2+、Al3+三种阳离子的溶液中逐滴加入Na OH溶液时,首先应中和溶液中的H+,然后才能与Mg2+、Al3+产生沉淀,因此开始一段时间内没有沉淀生成,故(C)项错误;随着Na OH的增多,Mg2+、Al3+均转化为沉淀,继续滴加Na OH溶液,Al(OH)3沉淀被Na OH溶解,最后只剩余Mg(OH)2沉淀,此时沉淀的量不再改变,所以(A)(D)两项错误,(B)项正确.答案选(B).

例5向0.1 L浓度均为0.1 mol/L的Na OH和Na Al O2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同浓度的盐酸.如图7正确的是()

解析:往混合液中滴加盐酸,Na OH首先反应,然后Na Al O2与HCl反应产生Al(OH)3,最后Al(OH)3溶解变为Al Cl3,有关方程式为:

篇4:铝及其化合物教法分析

摘要: 铝及其化合物的化学性在高考中所占比例很高,学生却不容易掌握,针对这种情况,文章分析不同版本的学法,旨在通过对比,得出最适合学生的方法关键词: 铝及其化合物酸

碱在高考要求中,以氧化铝和氢氧化铝为代表物质,明确要求掌握两性氧化物和氢氧化物的概念和化学性质,通过对氧化铝、氢氧化铝两性的学习,逐步掌握从物质类别和特性两个方面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一般方法,同样通过氢氧化铝的制备和性质实验,体会对比实验、控制变量等科学方法。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合作学习意识,逐步体会严谨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在化学学习中的重要性,从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在中学阶段,我们可以看到,对于铝及其化合物性质知识点有不同的版本,主要是AlO■■与[Al(OH)■]■的写法差别。对于这两种写法有各自的亮点,在教学中采取亮点让学生更有效地学习与掌握,以下就铝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教学进行对比。首先,在对铝及其化合物(主要是氧化铝、氢氧化铝)的性质教学中,主要是学习与酸、碱的反应。苏教版鲁科版通过表格对比,可以直观地让学生感受到产物的异同点,有利于学生对此知识的识记,但此方法要求低,不需要反应的本质,比较适合低年级学生。苏教版中与碱反应产物为AlO,而鲁科版则为[Al(OH),实际上,AlO■■在水溶液中都是以[Al(OH)■]■的形式存在,以前只不过是为了方便,把它简写成AlO■■。但它的实际组成还是[Al(OH),为什么叫偏铝酸呢?在无机化学中是这样规定的,含氧酸根的化合价与其中氧原子数相同的酸,称为原酸,命名为原某酸。比如:HSiO■,原酸或正酸脱掉一分子水后称为偏某酸,如H■SiO■称为偏硅酸(习惯上把偏硅酸直接称作硅酸),HPO■称为偏磷酸。“铝酸”应该就是指氢氧化铝,Al(OH),因为它的碱性略强于酸性,所以一般不写做H■AlO■,铝酸中的铝+3价,与氧原子数目相等,相当于“原铝酸”,它脱掉一分子水后,就称为“偏铝酸”,HAlO■。接下来,铝与碱反应,苏教版与鲁科版对比,主要在分析氧化还原原理时,体现各自特点,此方程写法相对简洁,但分析氧化还原原理时易错,应两边同时再加上4H■O。而鲁科版则可以直接看出氧化剂与还原剂。氧化铝与碱反应时对于苏教版,我们可以这样解释,与碱反应体现酸性氧化物性质,生成盐和水,氧化铝对应为偏铝酸(HAlO■),类似二氧化碳对应为碳酸。因此,Al■O■中有两个铝原子应对应两个HAlO■,写方程就容易得多。Al■O■[等同于2HAlO■—H■O]+2OH■=2AlO■■+H■O而氢氧化铝与碱反应可以先向学生传授这个知识:H■+AlO■■+H■O?葑Al(OH)■?葑Al■+3OH■1个Al(OH)■对应1个HAlO■,需要1个氢氧化钠来中和,方程式也很容易写。Al(OH)■[等同于HAlO■+H■O]+OH■=AlO■■+2H■O鲁科版中氧化铝与碱反应相较苏教版不好写,但是氢氧化铝与碱反应的方程式比较好写,直接把OH■加合上就行了。在偏铝酸盐或四羟基合铝酸盐与酸反应时,可体现出鲁科版的亮点:此外,还有发生双水解的反应对比:从以上几组对比中可以看到,方程式怎么写有其各自的特点,有些同学可能对某种更容易掌握,而且地区不同,所用教材不同,教师教学方法有所不同,但都说明铝及其化合物性质的特殊性与重要性。因此教学中可以采取不同方法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与理解,在全国考试大纲越来越接近的同时,教学水平和方法不断地向同一个方向更好地发展与进。参考文献:[1]北京师范大学无机化学教研室等编.无机化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篇5:铝及其化合物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初步掌握氧化铝和氢氧化铝的两性和主要用途。

2.了解复盐的组成和明矾净水作用。

3.通过课堂教学,培养观察、分析和推理等思维能力;培养探索问题的科学方法。

4.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

【教学重点和难点】氢氧化铝的两性(突破方法:元素周期律知识推测、实验验证、理论解释、练习提高)。

【教学指导思想】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和元素化合物的课以实验为基础,以理论为指导的特点,让学生的眼(观察实验现象),手(动手实验),口(动口议论),脑(动脑思考)处于多功能协同动作的状态,以期能牢固掌握知识,启迪思维,培养能力。

【教学媒体】实验 投影 样品

【教学过程】

[组织教学]教师微笑地进入教室,带来温馨的教学情景,随后组织教学。

[复习提问]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铝的性质,那么铝处于元素周期表什么位置?有哪些化学性质?(学生回答)

[引入新课]加热铝锅中的水,水跟铝为什么不反应?

(学生答铝表面有一层致密而坚固的氧化物保护膜)这种氧化物就是铝的主要化合物之一一氧化铝。

[板书]

二、铝的重要化合物

1.氧化铝(Al2O3)

[展示]氧化铝固体(每组均有一瓶)

[观察]颜色、状态(学生回答)

[讲述]氧化铝的熔点和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及用途(学生结合阅读课文P.24)。

[展示]铝土矿的样品

[板书](1)物理性质

白色固体 不溶于水 熔点高

[讲述]下面进一步讨论氧化铝的化学性质。

[板书](2)化学性质

[提问]什么是酸性氧化物?什么是碱性氧化物?什么是两性氧化物?(学生回答)

[启发]根据上述三种氧化物的定义,不溶于水的氧化铝,要判别它是属于哪一类氧化物,应采用什么实验方法?

[引导回答]溶于碱的是酸性氧化物,溶于酸的是碱性氧化物,既溶于酸、又溶于碱的是两性氧化物。

[学生探索实验]往两支盛有少量氧化铝的试管中,分别注入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振荡。

[观察]氧化铝既能溶于盐酸,也能溶于氢氧化钠溶液(学生回答)。

[设问]为什么氧化铝能溶于盐酸或氢氧化钠溶液?

[指出]氧化铝和盐酸、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分别生成了可溶性的氯化铝和偏铝酸钠。请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全班书写)。

[学生板书回答]

Al2O3+6H+=2Al3++3H2O

Al2O3+2OH-=2AlO2+H2O

[小结]氧化铝属于两性氧化物

[引出氢氧化铝]氧化铝的水化物是什么?(学生答氢氧化铝)它是铝的另一重要化合物。

[板书]2.氢氧化铝Al(OH)3

(1)实验室制法

[问]在实验室里能否用氧化铝和水反应制备氢氧化铝"(学生答不能)那么,应采用什么药品制备?

[启发]氢氧化铝是由什么离子结合形成的?(学生答Al3+和OH-)那么Al3+可由什么物质提供?(学生答铝盐溶液)OH-可由什么物质提供?(学生答碱)强碱还是弱碱?(学生有的答氢氧化钠,有的答氨水)

[引导]请大家通过实验找出最佳方案。

[学生探索实验]往盛有2毫升硫酸铝溶液的试管中滴入氢氧化钠溶液,直至过量。

[观察]先产生白色胶状沉淀并逐渐增多,后逐渐溶解至消失。(学生回答)

[引导思考]当氢氧化钠溶液过量时,白色沉淀溶解,为什么?

[小结]氢氧化铝能和强碱氢氧化钠反应。

[追问]那氢氧化铝和弱碱氨水能否反应呢?请用实验回答。

[学生探索实验]再用氨水代替氢氧化钠溶液重复做上面的实验。

[观察]产生白色胶状沉淀并逐渐增多。

[问]为什么当氨水过量时,白色沉淀不会溶解?

[小结]氢氧化铝不能和弱碱氨水反应。

[讨论归纳]上述两个方案都能获得氢氧化铝白色沉淀,但用氢氧化钠溶液要控制用量,一有疏忽,可能得不到沉淀,而氢氧化铝不溶于过量氨水,所以在实验室里最好用铝盐溶液和氨水反应来制备氢氧化铝。

[板书]Al2(SO4)3+6NH3·H2O=2Al(OH)3↓+3(NH4)2SO4

[讲述]下面我们来讨论氢氧化铝性质,氢氧化铝是白色不溶于水的胶状物,吸附力强。

[板书](2)性质

a.物理性质:白色胶状 不溶于水

[讲述]大家知道:不溶性的碱受热会分解,这是氢氧化铝的化学性质之一。

[板书]b.化学性质

受热分解

[问]氢氧化铝还有什么化学性质?

[引导]元素的性质与其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有着密切的关系。

[回忆]同一周期从左→右,元素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碱性强弱的递变规律。

[引导推测]氢氧化铝处于中强碱向弱酸过渡的位置,所以它可能既有弱碱性,又有弱酸性(即两性)。

[讲述]从以上制备实验中,我们已知氢氧化铝能和强碱反应,那么它也应能与酸反应,下面用实验验证我们的推测。

[学生验证实验]往盛有2毫升硫酸铝溶液的试管中滴加氨水,至产生大量沉淀时,注入盐酸,振荡。

[观察]产生的白色沉淀能溶于盐酸。

[小结]氢氧化铝既能跟酸起反应,又能跟强碱起反应,且都生成了盐和水,请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全班书写)

[学生板书回答]

Al(OH)3+3H+=Al3++3H2O

Al(OH)3+OH-=AlO2+2H2O

[小结]实验证明:氢氧化铝是典型的两性氢氧化物。

[追问]氢氧化铝为什么具有两性?

[讲述]我们还可以用酸、碱的电离以及平衡移动的原理简单加以解释,氢氧化铝虽然难溶于水,但在水中仍有微量溶解,存在溶解平衡;氢氧化铝是弱电解质,可发生两种形式的电离,存在两个电离平衡。

[设问]那么氢氧化铝为什么既能跟酸反应,又能跟碱反应呢?

[引导讨论]根据平衡移动的原理说明:当往氢氧化铝里加入酸或强碱时,上述三个平衡如何移动?(问题投影显示,讨论后学生回答)

[追问]氢氧化铝是否既有酸性,同时又具有碱性?

[强调]氢氧化铝和酸反应时表现为弱碱;和强碱反应时表现为弱酸,酸和碱这对矛盾既对立又统一地存在于氢氧化铝中,在不同的条件下,突出表面了某一方面的性质。

[引出硫酸铝钾]铝还有一种重要的化合物-硫酸铝钾。

[板书]3.硫酸铝钾KAl(SO4)2

[阅读]课文

[提问]什么是复盐?如何领会复盐的概念?(学生回答)

[板书]复盐KAl(SO4)2=K++Al3++2SO42

[指出]复盐概念的引入丰富了我们对盐的认识。

[提问]明矾的成分是什么?为什么可以作净水剂?(学生回答)

[练习巩固]题目投影启示。(1~3题略)

4.有两瓶失去标签的试剂,已知一瓶为氢氧化钠溶液,另一瓶为氯化铝溶液,不用其它试剂,请把它们鉴别出来。

(请一位学生回答,教师根据回答情况,启发、引导、纠正)

篇6:镁、铝及其化合物方程式

点燃

2MgO Mg +Cl2

点燃

MgCl2 3Mg+N2

点燃

Mg3N2

2.镁与CO2反应 3. Mg3N2与水反应 2Mg+CO2

点燃

2MgO+C Mg3N2+6H2O=3Mg(OH)2↓+2NH3↑

4.镁与氯化铵反应 5.镁的冶炼

Mg+2NH4Cl=MgCl2 + 2NH3↑+ H2↑ MgCl2(熔融)= Mg+Cl2↑

电解

上一篇:迈进新时代推广普通话下一篇:心儿怦怦跳四年级作文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