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音乐对青少年影响

2024-05-05

流行音乐对青少年影响(精选6篇)

篇1:流行音乐对青少年影响

流行音乐对青少年的影响

高二十四班 王也

研究背景

音乐并不是一种纯粹的艺术载体,尤其是“流行”音乐。各界人士尤其是家长们和青少年对“流行音乐”这四个字持有大相径庭的态度。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是有原因的——那么为什么当今的“流行”音乐会在我们这一代中广为流传呢?“流行”音乐本身具有什么吸引青少年的特点?我们应该对“流行”音乐抱什么态度?最主要的是,从当今“流行”音乐的广受欢迎又能看出我们这一代人的什么特点。

因此,我们选择了“流行”音乐来研究这一代人。这里的“流行”是相对而言的,指的是在我们这一代中较为广泛流传的音乐类型综合体。从音乐特征到音乐所带来的影响,再到人们应对此抱有的客观态度,还有就是通过这一切来概括这一代年轻人的特点。研究的主要内容与分析

(一)怎样看待流行音乐

一谈到流行音乐,特别是青少年普遍喜爱的摇滚乐,不少人会皱皱眉头,为什么呢?原因有两个:

1.对“流行音乐”这四个字不解;

2.对青少年喜欢流行音乐不解。

没错,任何一类事物都具有其糟粕和精华的部分,或者都同时具有正面和反面的特征。何况,任何事物的存在与发展,也有它存在与发展的原因所在,尤其是受环境因素的决定。流行音乐这种大多数表达主观情感的艺术之所以“流行”的客观原因,也是不应该忽视的。

通过调查研究分析在某种环境中成长的年轻人对音乐喜好的倾向,可以对我们情感、思维、生活态度、价值观等等的特点作出初步的推断。

(二)文献资料搜集

下面某高中对高一高二同学的调查分析:

1. 喜欢音乐:100%

—人的天性之所在:充分肯定了调查的前提——这一代青少年是爱好音乐的一代,思维感情发展与音乐密切相关。

2.喜欢以下哪种MUSIC?[多选]

——ROCK(43%);——R&B(42%);——古典音乐(37%)

前两者节奏绝大多数都是非缓慢柔和的,重音突出,有很强的表现力,属于“有个性”的乐种,因此受到今天处处追求个性的青少年的欢迎,是丝毫不值得奇怪的。

随着精神文明的发展,社会越来越注重文化艺术的培养。在这样的氛围中,青少年对古典音乐也有相应的欣赏情趣。

3.喜欢唱歌的原因是:

——“嗯,自己喜欢就哦OK啦”(50%)

重视个人的情感,很多事情“只要高兴就好”。

4.通过什么渠道接触音乐?

——网络(16%)

信息时代,QQ. E-mail已经是在这一代的生活当中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字眼;称大家是“网络一代”可能过于片面,但说网络已浸润入青少年的文化生活中便一点也不过份。

5.若有机会及能力,你想自己玩音乐吗?

——YES(88.5 %)

看来大家都是“音乐的一代”。青少年都渴望用音乐在世人眼前抒发自己的思想。真是令人感动的“美丽梦想”。

(三)讨论分析

1.为什么当今的“流行音乐”会在我们这一代中广为流传呢?

社会环境条件决定着社会的认识。青年一代对音乐的态度反映着他们对社会事物的态度和追求。

社会就当前青少年对音乐的态度来评价他们,往往忽略了这样一点——环境造就了人,整个社会的环境条件影响着青年人兴趣和选择。

“年轻人对新事物敏感的天性„„使得他们非常容易接受外来的文化思潮和行为方式。”伴着时代的进步飞跃,使这一代生活在“网络世纪”中的年轻人接触了父辈当年几乎无法想象的大量国际信息;外国文化入侵并充斥着本土的文化市场,国际潮流文化都能在这一代人身上找到特有的标志——尤其是流行音乐带来的影响——随着旋律飘来的,不仅仅是追星的狂热那么简单。

2.流行音乐本身具有什么吸引青少年的特点?

要研究流行音乐的特点,我们可以从社会的特点入手。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分工越细,文化越趋多元,音乐的支流就越多样化。通过观察青年人对音乐的偏好,可以看到社会的节律与他们的生活节奏和音乐爱

好是密切相关的。

这一代人思维活跃,不愿受约束,丝毫不矫揉造作的释放情感,宣泄情感,不是说喜欢引人注目,有意要当众人眼中的焦点,而是内心对生活真诚的热爱不需要遮掩。这群个人色彩浓烈的年轻人,通过不断展现自我而越发自信——他们需要一个属于自己的观众展示台,需要肯定自身价值,尤其是自身独特的地方。——也许这展示台并非是全开放性的。他们渴望独立。但丁的“鸭子宣言”——“自己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是他们听着“特爽”的句子——尽管他们当中很少有人知道这是但丁的名言。

这是一群尊重个人情感,十分看重自我感受的年轻人。

“他们崇尚某种更自由,更多元,更自如的存在;他们的幸福并不来自于公认的标准,而是从独特的自我实现中获得。”

来自教育制度和社会舆论主流等种种压力的存在,对青春期的暴动、叛逆心理起了一定的“助燃”作用。

这一代眼界开放,从小接受“社会需要创造型人才”的理念灌输,生活相对富裕,希望主动提高自身素质,发展自己的特长,凭着他们特有的胆量尝试着为自己定身,为自己设计一条理性和感性相结合的人生道路。

保证精神又保证物质,现实理想相互结合才是最完美的未来。他们是“个性与兼容性有机统一的典范。接受着良好的教育,但不死板;吸纳着多维的资讯,但不迷失。”他们有着自己的理想,学习着对自己负责。

3.我们应该对青少年爱好流行音乐抱什么态度?

看看那些音乐偶像,吸弓青少年的地方不单单是听觉和视觉上的感官刺激;很多时候,音乐人的非凡的才华和潇洒的风度,歌曲的内涵思想所表达的精神和生活态度,都深深令青少年着迷,震撼着他们的内心世界,促使他们不自觉的进行模仿——无论是衣着打扮还是其他。

对青少年各种态度的评价不能够简单的肯定和否定,因为他们具有某些成熟的和不成熟的探索精神,而且他们喜欢转移自己的兴趣(也证明他们具有某种不成熟性)。因此如果以现成的主流音乐作为是非和评价的尺度往往会打击了青年人的探索精神。

现在的年轻孩子普遍相信;生活的每一个层面都值得理解,人性亦在其中不断被考验着„„与前辈们相比,80年代出生的人还具有某种宗教式的悲悯和仔悔精神。哪怕曾经陷入多么漆黑无望的局面,哪怕自我挣扎与切割如同在海中呼吸。

80年代出生的一代是多元化的一代,难以被轻易的定义。他们充满个性,这是无法否认的事实。然而表示个性的同时,他们却不企图成为万人偶像,因为那是超级高压十难以做回真正的自己的代名词。他们仅仅在以最直截了当、不加雕饰的表达方式抒发内在灵魂真挚的感受。他们也有崇拜的对象,不仅仅是音乐人,也有政治人物、商业巨头、体坛巨星或者是父亲母亲,„••但更多的时候,他们是自己的偶像。

不断寻找自我,肯定自我,这一代“在路上”探索着,期待着他们的文化上升成为主流文化的一天。既然我是那么的重要,究竟“我”是什么,“我”将来会怎么样呢?

他们的内心,渴望着“客观的聆听者”。只要符合社会文化发展的环境条件,支流文化将会上升为主流文化。全社会都有根据历史的经验引导这一代青少年走

上与社会发展未来方向相吻合的责任。

研究总结

根据以上讨论,我们认为,基于流行音乐本身作为一种社会种种现象的载体,它与今天的特定的社会环境综合在一起,也成了青少年成长环境的一部分,因此在这一代青少年中广为流传。从这种受到他们偏爱的音乐当中,我们看到了青少年所具有的某些特点:

1.眼界更为开阔,能更快的接受新事物,更加具有探索求新的精神;

2.个人色彩浓烈,追求与众不同,在理想和现实主义中寻求平衡点;

3.希望成为先进文化的代表。

篇2:流行音乐对青少年影响

一、什么叫做流行文化

流行文化是什么?我们首先应该清楚,流行文化是一个非常广泛的概括,并不容易定义。简单地说流行文化是指由时髦、时装、消费文化、休闲文化、物质文化、奢侈文化、流行生活方式、流行品味、都市文化、次文化、以及群众文化等概念所组成的一个内容丰富、成分复杂的总概念。流行文化也可以解释为通俗文化、大众文化,指在现代社会中盛行的地区上文化,并且对当代中国社会产生了巨大影响。不仅仅是随处可见的流行元素,它对我们思想、欣慰各方面的影响才是最不可估量的。

二、流行文化对青少年产生影响的社会现象

1、网络文化在青少年中的传播

众所周知,当代社会是信息时代,人们生活在高速运转的世界上,这一切当然离不开网络技术对世界做出的贡献。对于中国这个刚刚崛起的国家来说,网络也还仅仅处在发展时期。就像任何新生事物一样,在网络技术发展期间,总是伴随着种种问题。暴力色情网站、黑客事件、垃圾邮件、网络钓鱼、木马病毒破坏、网络人身攻击等等问题给中国网络秩序和网络道德规范造成了严重的不良后果。近年来网络社会又出现了“人肉搜索”“网络造谣”等等不良的现象。“网络女神”“各路嫩模”等网络红人凭借一系列没有道德底线的露点露肉的行为和网络推手的吹嘘造势迅速窜红都是让人厌恶的。今年震惊的打击网络虚假造谣的事件,让“立二拆四”和“秦火火”等的网络推手公司得到了惩罚,也让网友知道了“干露露事件”“凤姐事件”“造谣雷锋事件”等事件的真相。但是还是没有完全禁止一些网络大V们利用网络在人们生活中的巨大影响力传播谣言,尽管大部分人能够识别他们的谎言,但他们还是在一定程度上操纵了网络舆论,瓜分了网络民意,对社会造成不良后果。

不可否认,青少年是网络传播的中坚力量。但是据相关调查显示,在中国75%以上的青少年花费大量时间主要花费在在聊天、游戏、商城、校内网、博客等各个方面。以网上交流方式作为现实生活中人际交往的延续,为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提供了实实在在的方便,同时也不断的网上购物、网上交友等超越现实世界的事物牢牢抓住青少年学生,使的有趣诱惑的网络文化成为校园流行文化以及青少年流行文化的主要地位。

不得不说,现在网络的力量正在慢慢渗透到我们青少年生活的各个方面,大到我们的思想观念,小到我们生活中的小事。最不可思议的是现在就连我们穿的衣服,吃的零食,甚至是厕所用纸都是与网络有很大关系。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喜欢用网上银行来代替现实生活中的购物,例如前不久的淘宝双十一的促销活动,超过300亿的销售额想必我们青少年也有不小的贡献吧。就像我所知道的朋友们他们就双十一准备了不少时间,买了一些心仪已久的商品。还比如现在非常火爆的游戏《英雄联盟》,想必青少年们是没有不知道的,之所以说它火爆是因为几乎玩游戏的人没有不玩它的。一些人甚至见面的第一话题就是:“兄弟,你撸不撸?”

2、外来文化对青少年的影响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速,科技不断的进步世界文明不断的发展,使得我们的世界变得越来越小,于是就有了“地球村”的说法。世界各国之间的科技文化交流越来越多越来越频繁,这就免不了有外来文化传播到我们中国社会。可以肯定的说,现在的中国社会已经是被世界各国文化的包围之下了,他们如同传统文化一样深深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甚至他们的影响还超过了传统文化。例如来自美国的快餐文化,肯德基麦当劳之类的企业在中国是非常的红火,求长久不衰,永远是供不应求的。还比如哈韩族等非常崇尚外来文化的潮流是近几年在青少年中形成的,也叫“韩流”,他们以另类独行的生活方式和形象外观引导着时尚,他们热衷于韩国化的服装打扮,韩国化的化妆技术,韩国化的工艺饰品,韩国艺人音乐,以至于来大大小小的“韩品店”买东西的人都是络绎不绝的,让那些店铺老板狠赚了一笔。稂莠不齐的韩国语培训班都是人满为患,对韩国文化的推崇甚至到了疯狂的地步。例如在中国非常火的韩国明星权志龙和李敏镐等明星,他们不知道吸引了多少中国少女的心。百度贴吧里的权志龙贴吧因为其粉丝对中国的讽刺和诋毁而成为一些网友的公敌。李敏镐饰演的《继承者们》成为现在大学校园里女生的热聊话题。

时下,中国人过西方节日的人数越来越多了,各个年龄层次的人都有,而且年轻人更多。在时代变迁和多元文化交融的背景之下,西方节日文化对中国青少年的冲击的确已经成为事实,有相当一部分青少年出于各种原因而对西方节日表现出较感兴趣。凡是一节,国人都可以拿来炒作。聚会,吃饭,逛街,送礼物。“圣诞节”变成了青年男女的“礼物节”。“万圣节”变成我们狂欢的鬼节。其实中国传统文化也有像这样的节日,例如清明节、乞巧节、重阳节等,但是如今青少年们却不知道在这些下人留给我们的传统节日过却不重视。

日本动漫业在中国占据着重要的位置,日本动漫对中国青少年有很大的影响,其中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虽然日本动漫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我们的课余生活,调剂了我们在学业中的重负,例如从最开始的《灌篮高手》到现在的《火影忍者》一系列的动漫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但同时有些同学沉迷于动漫,花费太多的时间在动漫上,以至于荒废学业,使得学习成绩退步。

三、流行文化对青少年的道德影响

1、有利影响

首先,流行文化的最大的好处就是丰富了我们的业余生活。现在的中国社会发展的非常快,人们的生活水平也越来越高,这就使得人们越来越重视自己的娱乐生活了。流行文化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如流行歌曲、影视网络等对青少年学生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开阔了其视野,丰富了他们的日常生活。然后 流行文化为青少年心理压力的消解和排泄提供了途径。在现实生活中,青少年长期处在家庭、学校和社会禁锢之下,望子成龙的家长让他们听话,作一个好孩子;科层制的学校通过约束他们的行为、压制他们的思想让他们好好学习,作一个好学生。从某种意义上说青少年的发展更多的不是自我选择,而是对社会各方面的适应。在这样的情况下,青少年虽然对此做出了一些逃避甚至抵抗的行为,但是他们在大多数情况下仍是屈从了。然而青少年感受到的学业的压力、感情的压力和对于“压迫者”不满的情绪却在不断累积,而传统的文化观和渠道已经难以满足这种焦虑的宣泄性需要,这时,青少年迫切需要一种“减压文化”来消解和排泄一下长期隐忍的心理的重担。流行文化则与青少年这种宣泄的需要高度的吻合,诸如上网玩游戏、玩人人网、微博等提供的流行文化形式给予青少年以直接的、自由的表达他们对成人社会、家庭和学校的不满,宣泄他们的心理压力的途径,满足了在正式场合中无法实现的愿望。流行文化有效的满足了青少年角色认同的需求

2、不利影响

流行文化往往使得青少年贪恋与沉溺其中之,影响学业与身心健康。由于大学生社会阅历浅、自我控制能力及对外界事物的辨别、批判能力不高,一旦对某种流行文化产生兴趣,常常会沉溺其中,不能自拔。如部分学生痴迷网络游戏,不惜花费大量导致浪费时间和精力,直接干扰着学生正常的学习与生活,影响其学业成绩与身心健康。同时,流行文化使青少年学生的道德认同变得困难,道义约束趋于松弛;人们追求从流行文化中带来的刺激,从而导致面对现实的道德冷漠。对物质利益的片面追求也使一代青少年受到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消费主义价值观的侵蚀另外,流行文化的强烈娱乐性还将大学生带入虚拟社会交往中,混淆现实与虚拟的界线,使他们的道德认知与判断能力弱化,并引发一系列的社会道德问题。这样就使大学生个体一方面仅从自我感受出发,以自我为中心,淡化对远大人生理想的追求和人生意义的严肃思考,产生自我认同危机;一方面又混淆社会主流价值标准,导致民族传统文化与社会价值认同危机。

四、总结

由于现在的中国的应试教育对青少年思想以及行为上的约束和限制,和在对青少年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方面的欠缺,使得青少年们对传统的思想体制产生了一种抵触情绪。每天都在忙着学习,不免想找一种精神寄托,这就使得青少年对于刺激新奇的流行文化更加向往更加沉迷。但是青少年作为社会未来的接班人,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等正好又处于形成的关键期,这些都将很大程度的影响青少年以后的发展。总结以上,我认为我们想要解决流行文化对我们青少年的消极影响,我们需要从我们对青少年的思想教育做起。

篇3:流行音乐对青少年影响

一、网络音乐传播发展与现状

人类传媒手段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语言阶段、文字阶段、印刷阶段和电子传媒阶段。电子传媒的重要特点就是大量的图像符号, 由于它直接作用于人的视觉, 消除了人们与符号之间的距离, 因而也消除了文字那种需要一定知识水平才能理解的间接性。与传统媒介相比, 网络传播具有高速传播、海量信息、综合性传播、多元化传播及跨国传播等重要特征, 形成了新的传播模式和文化理念。网络音乐正是适应这一社会现状的产物。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为音乐传播提供了更好的平台, 人们通过网络获得一切需要的信息内容, 音乐是这些信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如此供需关系下, 网络音乐传播应运而生, 并以其极强的传播能力正渗入到社会的各个角落。现如今, 网络音乐传播已经占据了音乐传播的很大比重, 影响着音乐历史和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网络音乐传播内容包含了音乐的创作和制作技术、音乐新闻和音乐思想以及提供各类音乐素材及相关软件。

二、网络音乐的传播特点

(一) 传播内容更新快, 选择多, 易于被大众接受

网络的实时性让大众能在第一时间接受到最新鲜的网络信息。网络音乐也同样体现出这种特点。此外, 网络传播与传统传播方式相比多了更多的自由度和开放度, 这就使大众在接受信息时有了更大的选择权。受众可以自由地选择自己所喜欢的音乐文件、音乐软件和相关的音乐内容, 能够完全配合每个受众的口味从而提供让其更满意的传播内容, 这大大增加了受众使用网络音乐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 传播方式不受时空限制, 操作简单, 易于被推广

通过网络的传播, 网络音乐拥有了其他传统音乐传播方式无可比肩的广阔市场。网络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的特点让网络音乐越来越为受众所青睐, 在众多的音乐传播方式中, 大众对网络音乐的认可和推崇体现的尤为突出。

(三) 廉价且可反复利用的音乐资源

就中国来说, 当前的网络音乐绝大多数都是无需付费就可以试听或者下载的, 尽管这一问题在法律上颇有争议, 有关部门也在出台更多保护知识产权的措施, 但是在网络这样一个开放度极高的领域里, 仍然有很多被提供的免费的试听下载资源。对于普通人, 省去了大量买唱片和卡带的费用, 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诱惑。

三、网络音乐传播优势

互联网的普及使大众音乐传播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 它把全球的音乐资源重新整合, 让公众看到了许多过去可能根本不会接触到的音乐信息, 有效地加快和扩大了音乐的传播速度和广度。在传播传统音乐内容的同时传播着与音乐有关的曲谱, 背景资料和相关介绍, 搜索引擎的出现让受众能够更便捷地获得这些信息。

(一) 网络音乐传播的介质更具时代性、技术性

首先, 科技的进步带来存储载体的多元化。从留声机开始, 随着科技的进步, 电唱机发展、演化为磁带录音机、CD机到现如今的存储量巨大的mp3播放器。其次, 存储载体的改变打破了传播的时空性限制。由于唱片、光盘、电视摄录和互联网等传播技术的使用, 从音乐传播源到接受者的传播过程更加快捷, 音乐符号的记录时间更为持久, 音乐传播已经突破“面对面、近距离”的“在场性”限制, 从而实现了长时间、远距离、跨地域的传播。网络音乐传播具备无限的可重复性, 这是电视等其他音乐传播形式所没有的。此外, 制作技术的提高降低了传播成本。目前大部分网站都能提供免费的音乐资源, 人们获取音乐的成本非常低廉。网络音乐素材也可以通过电脑音乐制作软件和编辑工具软件进行随意的制作和编辑, 随时发布到网络上, 音乐制作和传播成本也较以往大大降低。

(二) 网络音乐传播的传者大众化

从传播者角度来说, 人人都可以成为网络音乐传播的发行者和播放者, 传统的被动传播变为主动转播, 网络音乐传播没有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传播渠道更广泛, 内容更丰富, 成本更低廉。

与已有的音乐传播通过电台、电视台、唱片公司不同, 网络音乐的传者更广泛, 更复杂。可以是专业的音乐媒体公司也可以是自己灌录音乐的独立创作人, 人们有了更平等的机会去传播自己的音乐, 传者已经从精英人士、专业人士开始转向一般大众和普通平民, 使网络音乐传播成为了一个多元化、多层次的传播过程, 音乐传播走向了大众化时代。

四、网络音乐传播的不足

(一) 对于传播内容的不可控性

任何一种文化的流行和传播都有其两方面影响, 相对较难以规范和管理的网络音乐表现的更为明显。网络的开放性和自由性给网络音乐的流行带来了巨大的传播效应, 但这个特点也使部分网络音乐有时得不到有效的监管和控制, 网络音乐内容良莠不齐。网络音乐已经渗透到每个网民的日常生活中, 呈现出人员复杂、需求和行为多元化, 且呈低龄化、低学历化趋势发展。在对受众的作用方面, 除了增加了受众的音乐来源和扩大了大众对多元音乐的接受度;但网络音乐传播的“无组织性”特点也在一定程度上给缺乏判断力的青少年带来了负面影响。网络音乐作品很多具有商业性特点, 艺术逐渐生活化、娱乐化, 真正艺术已经被娱乐的艺术代替, 在一定程度上削减了其艺术性, 过度的商品化使很多网络音乐质量低下。

(二) 对于受众的不可控性

由于人们生活阅历, 受教育程度等文化背景不同, 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性格的人对娱乐和信息有不同需求, 网络音乐传播在所有的传播方式中最大程度地满足了他们的各种需要。但是并不是每一个受众的音乐品味都是那么高的, 尤其是身心在成长塑造阶段的青少年, 他们的接受能力强, 对事物的分辨力和判断力却尚未成形, 所以很容易走入的网络音乐的误区。部分网络音乐作品内容低俗格调低下, 缺乏文化底蕴和审美价值, 这些音乐的传播不利于青少年的健康于成长, 造成青少年情绪的不稳定, 在他们性格形成过程中起到负面作用。网络信息的不易监管和法律法规方面的缺失, 让很多有不良影响的网络音乐流入青少年人群, 这是网络音乐传播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问题。

(三) 法律方面遗留的问题

由于互联网的不利于管理的特点, 部分传者缺少应有的自律加之法律的不完备, 网络音乐传播仍然存在很多安全和法律问题, 给传播内容的管理和规范带来了诸多困难。网络传播的最大特点就是减少甚至消灭了大众传播中的“把关人”, 传播内容由此完全由传播者自己决定。这在一定程度上可能导致部分音乐信息的无管理状态, 传统的单向传播方式变成了网络时代的双向交互式传播方式。

这一问题的直接体现是知识产权保护问题。由于网络音乐传播的自身特点, 知识产权保护遇到了许多社会和技术问题。如网络音乐的在线收听和网上下载对音乐图书出版和唱片业形成了巨大的冲击。

五、加强网络音乐传播对青少年受众的正面引导

青少年于接受新的文化现象, 他们处在一个生理、心理快速变化、发展的时期, 知识修养还不丰富、全面, 这些特点使他们在接受网络音乐传播这一新兴事物时很容易汲取其养分, 也容易受到其弊端的影响。

如在青少年中广受欢迎的流行音乐歌手周杰伦, 他的作品《蜗牛》《听妈妈的话》, 歌词中反映的是积极向上的, 乐观的, 健康的生活和人生态度, “我要一步一步往上爬, 在最高点乘着叶片往前飞, 让风吹干流过的泪和汗, 总有一天我有属于我的天”“听妈妈的话别让她受伤, 想快快长大才能保护她”这样的表达方式让受众, 尤其是青少年受众有了更好的接受方式, 也许平时老师和家长的教导已让他们觉得厌烦, 音乐却可以以它自己的方式把美好的生活向往深植入青少年的心里。

但是网络世界也充斥着许多不健康的、庸俗的网络音乐。《香水有毒》《那一夜》此类歌词艳俗品味低级的网络歌曲也会通过网络这个开放的大环境流入青少年的音乐世界里, “擦掉一切陪你睡”“那一夜你没有拒绝我”这样露骨的歌词明显不适合被心理生理尚未发育完全的青少年人群接受。网络的低门槛和不易管理, 使这些歌曲在无人监管的状态下在青少年的身心成长中带来了负面影响。

六、加强网络音乐传播对青少年受众正面引导的对策

(一) 从国家来说, 最基本的就是健全法律制度, 完善法律执行能力

首先, 立法部门要加强对网络传播的关注, 积极应对网络传播给青少年带来的负面影响, 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以规范网络传播过程;其次, 社会文化部门应该对侵蚀青少年价值观, 缺乏高尚的文化底蕴和审美价值的网络音乐加强管理, 从源头上消除青少年受其不良影响的可能;再次, 作为有判断力和责任感的成年人, 我们更应该携起手来, 为青少年营造一个健康的、积极向上的网络空间。

(二) 培养青少年对网络音乐的审美意识

比如将网络音乐的内容带入到学校教学当中, 对青少年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 使其处于高雅文化的艺术熏陶当中, 同时对青少年的优秀音乐审美情趣加以赞扬和鼓励。

(三) 引导传者规范自身传播行为

我们应该加大对网络音乐传播传播内容的关注力度, 制定合理的管理方案, 网络音乐传播中“把关人”的减少不代表我们要放弃对网络音乐传播的把关过程, 而是更要从自我控制和对外监督两个方面行使我们传播网络音乐的权利和义务。

篇4:流行音乐对青少年影响

关键词:流行音乐;青少年;问题;策略

调查显示,青少年大都喜欢流行音乐,喜好严肃音乐的青少年比率较低,只有极少数青少年同时喜欢流行音乐与严肃音乐。虽然流行音乐来源于生活,但是部分音乐的品质不能得到保障,会对处于重要人格塑造期、人生观价值观培养期的青少年产生预料之外的消极影响,对此我们应积极避免。

一、青少年喜爱流行音乐的原因

流行音乐是为了获得经济收益而创作的歌曲,具有很强的营利性和目的性,已成为青少年娱乐的主要方式之一。首先,流行音乐可以满足青少年的需求。流行音乐取材来源于生活现实,歌词通俗易懂,旋律活泼多变。对于青少年而言,尚处于成长发育阶段,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尚处于塑造期,辨别能力较差,但是模仿能力较强而且喜好模仿。流行音乐唱法简单,仅仅凭借多次模仿便可以独立哼唱,好学好记,富有真情实感。其次,流行音乐能使人保持一种心情愉悦的状态;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仿佛无时无刻不在被流行音乐包围的环境中,不论是在商场逛街,还是走在大街上,抑或是坐在咖啡厅里,无处不在播放着流行音乐,我们的日常生活被流行音乐侵蚀着;随着科技发展,网络覆盖率的提高,不论我们在哪里想听流行音乐,乃至说想听哪首歌曲,我们都可以在很快的时间内在手机或电脑上搜索并聆听,沉浸到流行音乐的世界中。最后,流行音乐表达的情感很容易引发青少年的共鸣。流行音乐虽具有娱乐性,但也是对情感的一种表达,青少年在聆听或哼唱歌曲的同时可能会与自身经历相结合,从而与歌曲产生共鸣,仿佛遇到了知己。

二、流行音乐对青少年的影响

1.流行音乐对青少年的积极影响

流行音乐有助于树立青少年积极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流行音乐取材来源于生活,充满正能量的歌词可以对青少年人生观的树立起到一个很好的导向作用。比如,周杰伦的《蜗牛》,“小小的天流过的泪和汗,总有一天我有属于我的天,我要一步一步往上爬,在最高點乘着叶片往前飞”,青少年对《蜗牛》的喜爱并不只是因为它的旋律,更是因为它歌词中的正能量:面对挫折,不要轻言放弃,就像小小的蜗牛一样,背着重重的壳,即使有压力、有负担,也要坚定信念,朝着心中的理想努力前进!

流行音乐有助于丰富精神世界。由于流行音乐容易被模仿,即使不爱听歌的青少年也都会哼唱几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已不满足于物质文化的多样性,更加追求精神世界的充实性。流行音乐旋律朗朗上口,青少年对流行音乐的态度已不仅仅是欣赏与模仿,而是参与其中,学习演唱,甚至有的青少年还在原歌曲的基础上对演唱技巧予以创新。流行音乐不仅可以丰富青少年的精神物质文化生活,还可以提高青少年对音乐的演唱水平。

同时,流行音乐对青少年的不良情绪也有一定的缓解作用。有了不良情绪,自然需要发泄与调节,如近年非常流行的歌曲《倍儿爽》中演唱的,“天空飘来五个字儿,那都不是事儿”,歌曲唱完,不良情绪也得到了宣泄与缓解。

2.流行音乐对青少年的消极影响

流行音乐的水平良莠不齐,容易将青少年引入歧途。青少年辨别能力差,看问题具有片面性,不能全面考虑问题,可能因为一首歌的歌词或者对一首歌的喜爱而严重影响青少年的行为。比如,青少年盲目追星,对歌手的喜爱程度陷入狂热,从而造成金钱的浪费与学业的荒废。由于流行音乐具有很强的炒作性,青少年可能会对媒体包装出的青春偶像进行模仿,从而忘记了自己的社会责任,虚度青春。

三、流行音乐对青少年产生的影响,我们应注意的问题

我国也有很多流传已久、通俗易懂的民族歌曲同样受到青少年的喜爱,这就说明不是民族音乐得不到青少年的喜爱,而是青少年尚未形成健全的价值观,没有得到正确引导,这就需要我们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老师家长相互配合,给青少年以正确的人生导向,也要注意改变流行音乐以情歌为主的大环境,注意培养青少年的社会责任感。

同时,也要积极培养青少年对音乐的鉴别力。提高青少年对音乐的欣赏水平,提高青少年对音乐的鉴赏力,远离不健康的音乐,免受其不良侵蚀。

流行音乐在各国都是普遍存在的,流行音乐的发展方向紧跟社会发展的步伐。我们应正确对待青少年喜爱流行音乐这一现象,并给予正确引导,提高青少年对音乐的辨别能力与鉴赏能力。

参考文献:

[1]张雪芳.流行音乐对青少年影响刍议[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02).

[2]籍荣.浅谈流行音乐对青少年的影响[J].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01).

[3]邵惠玲.浅谈流行音乐对青少年道德发展的影响及对策[J].黄河之声,2011(03).

篇5:流行音乐对青少年影响

1研究題目:《探討香港青少年流行文化(對塗鴉藝術的看法及影響)》

本隊參賽同學表現優異,由於缺乏正式社會研究訓練,尚有進步空間。是份報告選題有趣,在收集及分析數據方面可見同學的努力,能讓讀者容易掌握研究內容。惟在文獻回顧方面,同學未能把期望所研究的項目與研究結果配合相關文獻加以分析,部分所選的研究方法亦不甚明確。另一常出現的問題在鋪陳數據方面,其未能把研究所得分類或以清晰的目標分類列出,這方面可多加留意。

是份報告能在今屆云云參賽作品中脫穎而出,可見同學表現優異,惟我們將集中討論報告中所出現的問題多於其優異之處,用意是以其作一範例,以進一步提升撰寫報告的技巧。就報告內容而撰寫的總結評語並非貶低這份參賽報告,而是期望讓各同學藉評語而檢討作品得失,針對性地改善社會研究常出現的問題,提升撰寫研究報告的技巧。

Hip Hop 文化開始受到社會各方重視,如蒲窩青少年中心及香港青年協會也為青少年提供一些和Hip Hop 文化有關的活動,某些活動更獲政府資助。參賽同學以Hip Hop 文化之一的塗鴉藝術為題,也充分反映他們對香港青少年文化的敏感度。

同學們以「參與者」及「非參與者」作比較,並與其中一名參與者作深入訪談,令整個研究更有趣。如果同學們在報告中,將問卷調查及深入訪談的結果加以連繫及解釋,這 1

個研究將會更為豐富,令讀者更了解青少年對塗鴉藝術的看法,以及塗鴉對青少年的影響。

擬定研究問題

在研究問題來說,他們大致清楚說出是項研究目的,不過他們在命題應留意一點,就是塗鴉文化為他們的研究重點,將重點放在命題的括號內,似乎不是恰當的做法,導師建議以破折號表示之,即為《探討香港青少年流行文化──對塗鴉藝術的看法及影響》。

同學宜先以介紹Hip Hop 文化作引子,以凸顯命題的重要性。Hip Hop 是由四大元素組成,其中包括:Deejaying(捽碟)、MC(說唱)、霹靂舞及塗鴉(Graffiti),塗鴉只是廣受青少年歡迎的Hip Hop文化的其中一種。能清晰闡釋Hip Hop文化、歷史及當中包括的意義,更易令人認同研究的重要性。

在引言的第三段同學們說:「許多青少年因心智未成熟,處於摸索期...這些文化真正意義,他們又能有多少認識?」這個青少年心智未成熟的假設,似乎過於武斷,也很容易引導讀者,以為青少年本身根本未認識塗鴉文化就參與其中,他們只是盲目參與。以這段去解釋研究重要性,似乎未必恰當。

研究方法 研究假設

同學們應將研究假設,清楚以句子形式顯示出來。每一句子,當中亦應只包括一個意思

及一個變項。例如:

1.部份參與者會明白「塗鴉文化」的本質和意義

2.一部份參與者只為順應潮流而參與塗鴉文化活動,並未了解到塗鴉文化的意義 3.全部參與者都會在行為上受到塗鴉文化影響

4.全部參與者都會在心理上受到塗鴉文化影響

5.全部參與者都會在思想上受到塗鴉文化影響

研究方法

以問卷調查方式研究塗鴉文化對青少年的影響,是一個合宜的做法,加上有一名塗鴉愛好者的深入訪問,有助解釋問卷調查的結果。

在問卷調查當中,同學們未有將回應率清楚表示。根據同學所提供的資料,是次調查共收回120份問卷(亦請同學在第四頁,第三段清楚表示)。但是,同學們一共邀請多少名青少年參與填寫問卷,當中又有多少份問卷是全部完成,讀者則無從稽考。下次做調查時,同學應留意這點。

問卷問題

問卷所包括的問題切合研究假設,包括的範圍亦頗恰當。但當中仍要留意以下數點: 1. 這份問卷全部都是調查,其中包括被訪者的個人資料,建議為「第二部份 有關

塗鴉文化」。

2. 所有問題都不應中英夾雜。

例如第二部份第一題: 你有否曾經參與過「塗鴉」?

_ 有(請回答甲部問題)

_ 沒有(請回答乙部問題)

3. 問卷問題的選擇可更清晰,如甲部第4、5、12題及乙部第3、4、5題,建

議形式為:

你覺得「塗鴉」文化對你的心理(上)有什麼影響?

有影響,例如 減輕壓力

提升自信心 心情愉快 其他,請註明:____

沒有影響

4. 有關追問問題,某些問題是應該追問的,例如第二部份甲部第7題及乙部第9

題,同學們宜追問「例如,認識了些什麼?」。在第7題之後,建議應加插一些有關「塗鴉」文化的認知題,以了解被訪者是否真正認識「塗鴉」文化,而非自以為了解「塗鴉」文化。

5. 有關問題次序,所有問題應該是順序的,以助數據分析。由第一部份開始,第1

題,至第二部份的第22題。是故,第二部份,應由第3題開始,第二部份甲部為第4-13題,第二部份乙部為第14-22題。

6. 不應歐化標點符號用法,如應用「塗鴉」,而非“塗鴉”。同學們宜留意。

7. 第二部份甲部第5題及乙部第4題,第一項選擇應為「逐漸融入黑人的生活方

式」,建議用「逐漸融入Hip Hop 文化生活方式,如(嘗試穿著Hip Hop 或黑人服飾、學習霹靂舞、談吐舉止、生活嗜好等)」等

訪談問題

包括不少「塗鴉」如何影響青少年的問題。不過,在訪談中,同學也應留意多加追問,以收集更多資料。例如,第6題之後,可追問被訪者是否很「認真」玩「塗鴉」?第9題,應如問卷調查一樣,將對個人的影響分開做行為、心理和思想上,以豐富是次研究的內容。

資料分析

問卷結果

同學應留意圖表的應用。在這部份顯示出同學似乎粗心大意,請注意以下各點:

1. 所有問題都應將N清楚題示,例如第一題N=120, 第二部份甲部份N=33;第二部份乙部份N=87。

2.

3. 第5頁,第1題,圖表標題應為「性別」 第6頁,第二部份甲部第1題,圖表欠標題,x-軸的「1」令人不明所以,應

為「選擇參加塗鴉的原因」,另y-軸應該加上「人數」,以解釋其單位為人數。4. 在圖表顏色選擇方面,宜採用對比顏色,同一圖表勿在不同項目有相似顏色,如第6頁,第二部份甲部第1題,「同輩影響」和「改善個人形象」兩項顏色

太相近。

5. 第8-9頁的第二部份甲部第4-6題,及第11-13頁的第二部份乙部第1,第3-5題,旁邊的「數列1」代表什麼?不同項目應採用不同顏色表示。結果分析

如果同學能將訪問內容套入問卷結果中的行為、心理及思想分析內,這有助同學了解「塗鴉」文化對青少年的影響,這會令深入訪談部份與問卷調查互相呼應。現時同學的做法似乎把問卷調查和訪談部份分開處理,兩者連貫不多,影響研究的整體性,宜注意。

整體結構

本報告除了欠缺文獻分析外,整體結構良好,「參與者」與「非參與者」的比較也表現不俗,訪談一節也處理得不錯,所用分析尚算有條理。

同學們宜多搜集有關「塗鴉」及Hip Hop 文化對青少年影響的研究,以助同學分析其問卷調查及訪談結果。另外,若果同學能將問卷及訪談部份多加連結及解釋,所得的效果應該更好。

篇6:网络对青少年的影响

作者:朱建发,联系方式:***

单位:萍乡市莲花县升坊镇江口小学,邮编:337100

内容摘要:随着网络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网络日益影响着人们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尤其是对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影响不容忽视。网络是把双刃剑,它既会给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带来积极影响,激发创造性思维、拓宽学习渠道、增强人际交往能力;但是如果没有科学合理地使用,网络也会给青少年身心健康带来消极影响,会危害健康、荒废学业、弱化社交、腐蚀思想。为此,本文提出政府、学校和家庭等各方面应当共同努力,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网络环境。

关键词:网络青少年身心健康

21世纪是网络的时代。随着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被视为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体”,日益影响着人们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2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1年6月底,我国网民总数达到4.85亿,其中10-19岁的网民占26%,20-29岁的网民占30.8%。由此可见,青少年是使用网络的主要群体。网络在强烈地改变着整个社会的同时,也在以越来越深刻的方式影响着青少年,改变了青少年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对他们的身心健康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

一、网络对青少年身心健康的积极影响

网络可以成为青少年学习知识、获取信息、交流思想、开发潜能、休闲娱乐的重要平台,对他们的身心健康产生积极的影响。

(一)网络激发了青少年的创造性思维

在开放的网络大环境中,广大青少年的个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并逐渐被他人认可,从而激发了他们思维的活跃性,创造性思维得到了极大的发挥。网络内容丰富,方式灵活多样,存在着许多新鲜和未知的事物,激发着青少年的想象力和好奇心,使其不知疲倦地积极探索这些未知领域,所具有的潜能被有效地开发出来。

(二)网络拓宽了青少年的学习渠道

调查显示,在网民获取信息的最主要途径中,网络占了47.4%。网络拓宽了青少年学习的渠道,只要有一台电脑,连一跟网线,就可以在家或者任何地方展开学习。青少年可以通过网络接受正规的远程教育,参加各类的网校学习;可以到数字图书馆等虚拟世界中尽情遨游,选择自己需要和感兴趣的东西进行学习、研究;还可以通过网络跟老师平等交流,甚至能选择自己喜欢的老师。青少年通过网络感受到网络带来的学习和求知的乐趣,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就能得到激发,学习效果自然就会大大提高。

(三)网络增强了青少年的人际交往能力

由于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现在大部分家庭只有一个孩子。从小在这样的环境下长大,与同龄人之间缺乏必要的交流和沟通,青少年就会逐渐变得孤僻和偏激,甚至出现人格分裂的现象。而网络的存在与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缓解了这一问题,网络拓宽了青少年的交往渠道,给青少年提供了一个广阔的交往空间。现在很多青少年上网是为了结交朋友,他们认为通过网络可以认识很多朋友,缓解自己学习、生活中的压力。网络交往所具有的直接性、虚拟性等特点,也为性格内向、不善言谈、社交能力弱的青少年的人际交往提供了有利

条件,拓宽了他们的交往空间,使他们变得自信、开朗、幽默。越来越多的青少年愿意在网络世界中,结交与自己志趣相投的朋友,互相关心和帮助。这对青少年的成长和发展都是十分有益的。

二、网络对青少年身心健康的消极影响

正如任何事物都有其正反两方面一样,网络是把双刃剑,如果青少年不能科学合理使用网络,也会给其身心健康带来一些消极影响。

(一)网络成瘾危害青少年的健康

如果青少年长时间在电脑前上网,身体始终处于一种姿势,会导致脖子酸痛、头晕;长时间注视显示屏,会使眼睛疲劳、视力下降等;暴力游戏、黄色信息等网络垃圾的刺激也会导致情绪不稳定、失眠,长期如此还有可能神经衰弱。如果青少年沦为网奴,精神上过分依赖网络,还可能染上“网络成瘾症”。《中国青少年网瘾数据报告》显示,目前我国网瘾青少年约占青少年网民13.2%;在非网瘾群体中约13%的网民有网瘾倾向。“网络成瘾症”可能引起植物神经紊乱、体内激素水平失衡,使免疫功能降低,引发心血管疾病、胃肠神经官能病、紧张性头疼等,甚至可能导致死亡。

(二)痴迷网络荒废青少年的学业

青少年学生由于其生理、心理的不成熟性和非稳定性,缺乏自立、自理和自控能力,很容易在不知不觉中沉迷于网络。据统计,90%的青少年学生上网不是在学习,而是沉湎于网络游戏或聊天。如果青少年沉迷网络,会严重影响学习兴趣,挤占学习时间,甚至引发逃学、厌学的现象,最终导致学习成绩下降。

(三)沉溺网络弱化青少年的社交

沉溺于网络虚拟环境的青少年,由于长期与现实生活相脱离,造成人际交往的时间和机会大大减少,会失去对现实生活的敏感性,使得人际交往能力下降,久而久之,则容易产生孤独感以及与社会的距离感,甚至产生抑郁情绪。

(四)网络垃圾腐蚀青少年的思想

网络上的内容良莠不齐,有很多反动迷信、黄色暴力的不健康内容。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期的青少年,判断力和自制力相对较差,难以分清真善、好恶,有的学生上了黄色网站之后,可能对一些不堪入目的图片想入非非,甚至产生真实体验的迫切愿望;

有的学生看了暴力内容之后,可能产生在校内外试一试的想法并付诸实施;有的学生进了政治反动网站之后,可能对整个社会产生了偏激、反叛的看法。这样网络垃圾可能就会诱导青少年步入歧途,走上犯罪的道路。

三、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

像任何新技术一样,网络的出现必然给社会带来一定的冲击。我们必须认真面对和正确对待网络对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影响,既要充分发挥网络对青少年身心健康的积极影响,也要努力消除其消极影响。政府、学校和家庭等各方面应当共同努力,创造良好的网络环境,让青少年在丰富多彩的网络世界里健康成长而不是迷失自己。

(一)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加强网络监管

一是严格执行《娱乐场所管理条例》、《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等网络监管方面的法律法规,切实加强对网吧的管理力度,规范网吧从业行为,要求所有网吧必须设立未成年人不准进入标志,加强对上网青少年身份证的审查,确保未成年不进入公共网吧。

二是尽快研制安装能够有效规避“网络垃圾”的防“毒”杀“毒”软件,堵住青少年进入不良站点的通道。

三是加强对从业者的职业道德教育,提高网吧经营者的素质,保障青少年通过互联网获取安全、健康的信息。

四是根据青少年身心发展特点,建立能够引导他们积极向上、展示年轻一代风貌的网站,对青少年积极进行正面引导,倡导文明上网,建设网上文明。

(二)学校应当加强青少年网络教育

一是加强青少年学生网络知识教育。通过网络文化建设、举办网页设计大赛、创办网络电子读物等多种形式,培养学生主动适应和使用网络的能力,分析网络信息的能力,以及创造性地利用网络的能力。

二是加强网络安全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使用网络,明辨网络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这样才能使孩子们在纷繁复杂的网络世界中学会保护自己免受伤害。

三是加强网络法制和道德教育,推荐健康优秀的网站,提升青少年道德认知水平和网络文明程度。

四是密切关注青少年上网动态,对网络的消极影响及时教育补救。教师要随时了解掌握学生上网的动态信息,一旦发现学生因网络的负面影响而产生了学习或行为问题,应及时进行教育及必要的心理健康辅导,采取疏而不堵的策略,帮助学生走出困扰。

(三)家庭应当加强适应网络时代要求的家教

一是家长先行学习网络知识,为孩子提供有益指导。作为孩子的直接监管者,家长学习掌握一些必要的网络知识,这样才能够给孩子提供有益的指导。

二是对孩子上网采取既鼓励又限制的办法。一方面,鼓励孩子将网络作为学习的辅助手段;另一方面,要对上网的内容、时间有所限制,教育孩子抵制和拒绝网络的不良影响。

三是加强与学校的沟通,形成家庭与学校教育的合力。学校与家庭是影响青少年成长的重要环境因素,仅仅依靠一方的力量,不足以对他们的成长产生连续性、一致性的影响。作为家长,应及时与学校教师取得联系,了解学生表现,并将学生家中的情况反馈给教师,增进对学生的全面了解,共同制定教育措施。

相信在政府、学校和家庭等各方面的携手努力之下,青少年一定会在健康文明的网络环境下茁壮成长。

参考文献

1、黄少华著:网络空间的社会行为—青少年网络行为研究,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2、檀传宝等著:网络环境与青少年德育,福建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3、颜泉东著:浅谈网络文化对青少年的影响,《中小学情报图书世界》2005年第4期。

4、章毛平著:试论网络对青少年思想道德的影响及对策,《改革与战略》2007年第5期。

上一篇:餐饮连锁招商工作计划下一篇:《徐悲鸿学画的故事》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