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钾盐资源及开发利用情况介绍

2024-05-01

俄罗斯钾盐资源及开发利用情况介绍(精选6篇)

篇1:俄罗斯钾盐资源及开发利用情况介绍

俄罗斯钾盐资源及开发利用情况介绍

俄罗斯钾盐储量(ABC1级)为32.19亿吨K2O,占世界总量的34%以上,排在世界的第二位。俄罗斯还有较多的钾盐预测资源量,但都属于P1和P2级,其总量为126.5亿吨K2O。预测资源中最多的是氯化钾,主要集中在伊尔库茨克州,占总预测资源量的2/3;亚硫酸氯化钾盐和亚硫酸钾盐占1/3(折40.15亿吨K2O),其大部分位于俄罗斯南部的农业地区。

俄联邦国家储量表中核定的钾盐储量是已采出储量的2.5倍。俄已探明的钾盐储量大部分(83%或27亿吨)集中在维尔赫涅卡姆斯克氯化钾矿床(位于俄罗斯别尔姆斯克边区),此矿床矿石品位高(K2O含量平均17.39%),其品位仅低于泰国和加拿大的矿床。钾盐层的埋藏较浅,地表以下350-450米,而加拿大的平均开采深度为800米。

俄罗斯涅普钾盐矿床(Nepapotassium salt deposit)是与维尔赫涅卡姆斯克矿床并列的、未开发的另一个超大型钾盐矿床,位于俄罗斯西伯利亚伊尔库茨克州北部,面积2.2万平方千米。钾盐层赋存在下寒武统中,分布面积约1万平方千米。涅普钾盐矿床品位富(KCl为25%~55%),几乎不含不溶杂质,以钾石盐和光卤石为主,预测光卤石资源量超过4500亿吨,钾石盐资源量为700亿吨,是世界富优钾矿之一。钾矿石组成为光卤石:钾石盐=7:1,钾矿床深度在地表以下800~900米,由3层钾矿床组成,厚1.5~11米。经俄罗斯国

家矿产储量委员会审定,开发涅普钾矿虽然投资较大,但能保证高利润经营,该矿石中除石盐(64.7%)和钾盐(33.1%)外,还伴生溴(0.155%),可以综合开采利用。按预定矿石开采量计算,每年可获得1.35万吨的溴产品。由于涅普钾矿资源好,又距离我国比较近,同时鉴于我国与俄罗斯的睦邻友好关系,加之中俄双方已在该地区的成功合作事例,建议有实力的中国企业适当地参与俄罗斯涅普钾矿的开发。

俄罗斯钾盐开发利用情况

俄罗斯是世界第二大钾肥生产国,生产总量占世界的15%-20%,2007年俄钾肥产出量与2006年相比增长了1/3,2008年产量为673万吨(K2O)。

俄罗斯两大钾肥生产商乌拉尔钾肥和谢尔维尼特钾肥在2010年的钾肥产量分别达到了 506.1万吨和520.0万吨。两公司于2010年底合并。两公司还占有丰富的钾矿资源,其中,乌拉尔钾肥拥有34.4亿吨的矿产资源,谢尔维尼特钾肥拥有53.0亿吨的矿产资源。

乌拉尔公司在2009年共生产氯化钾262万吨,比上年减少了45.3%,西利维尼特公司生产氯化钾350万吨,比上年减少31.37%。根据西利维尼特公司规划,2009年共投资了53亿卢布用于开发第二矿区的钾盐,2010年将投资300万卢布继续投资钾肥矿区的开采。

俄也是世界第二大钾肥出口国,占世界出口销售总量的15%。近5年来,俄罗斯钾肥产量的近80%用于出口。其中,2007年比2006年出口提高了20%,主要出口到中国、印度和巴西。(见表4,表5)

2007年开始了钾肥价格增长新阶段(2004—2005年增长期之后),与2006年相比,世界市场上的钾肥价格年平均提高了11%以上。主要原因是由于中国、巴西和印度经济的飞速发展,对钾肥的需求显著增长。此外,由于石油价格的提高,世界生物能源产量增长,导致农作物需求的增长,而农作物产量的提高主要借助于农业肥料的利用。

俄罗斯国内市场对钾肥(K2O)的年消费量至少应达到230万吨,才能确保土地土壤的肥力不降低,而俄罗斯目前对钾肥(K2O)的年消耗量仅为30万吨,这主要是由于俄罗斯农业生产者的支付能力低下所致。

根据俄国家储量表统计,除维尔赫涅卡姆斯克外,还有3个钾盐矿床:格勒米亚亲斯克、爱尔东斯克和涅普斯克。维尔赫涅卡姆斯克和格勒米亚亲斯克的6个矿体属于已配臵储量,维尔赫涅卡姆斯克、伊尔库斯克州的涅普斯克矿床(位于未开发地区,尽管其质量好于正被开采的矿体)以及伏尔加格勒州爱尔东斯克矿床储量的部分矿体还没被配臵。

2007年9月EBPOXNM股份公司完成了格勒米亚亲斯克矿床的重新勘探,其储量被计入国家储量表,目前正进行开发工作,2008年开始建设矿山、选矿厂。

2007年,对格勒米亚亲斯克矿床的地勘结果,钾盐的探明储量增长了9840万吨(K2O),比上年的储量增长多了10倍,能完全弥补被消耗掉的储量,包括开采量和开采中的损失量,后者超过回收钾盐的1.5倍。2008年,又对该矿床的贝格尔——特罗依茨克矿段的储量进行了重新评价,结果该矿床的储量又减少了1.23亿吨(K2O)。(见表6、7)

两大钾肥公司的生产、出口及并购

俄罗斯钾盐的开采完全集中在别尔姆边斯克区维尔赫涅卡姆斯克矿床,进行开采的是俄罗斯的两大无限股份公司:乌拉尔钾盐公司和西尔维尼特公司,这两个公司占有俄罗斯钾盐探明储量的44%。

乌拉尔钾肥公司和西利维尼特公司独占俄罗斯唯一的Verkhnekamskoye钾镁矿储量。该矿开发于原苏维埃时代,在俄私有化过程中分为两部分,这两个公司直接在开采地对采出的钾盐进行进一步加工,最终产品主要是钾肥,钾肥的生产消耗了近90%的钾盐产量。

2010年12月,乌拉尔钾肥公司(简称乌钾)宣布收购西利维尼特。同年,乌拉尔董事会和西利维尼特特别股东大会均同意两钾合并的方案。这两公司合并后,成为了全球第二大钾肥生产企业,总产能将超过1100万吨,略低于加钾。该公司的实际控制人苏莱曼〃克里莫表示,其下一个收购目标将是白俄罗斯钾肥公司(BPC)。

俄罗斯两大钾肥生产商乌拉尔钾肥和谢尔维尼特钾肥在2010年的钾肥产量分别达到了506.1万吨和520.0万吨。两公司于2010年底合并。两公司还占有丰富的钾矿资源,其中,乌拉尔钾肥拥有34.4亿吨的矿产资源,谢尔维尼特钾肥拥有53.0亿吨的矿产资源。此外,以色列的ICL、约旦阿拉伯钾肥、德国的K+S都是全球主要的钾肥生产巨头。

2010年底至2011年2月,俄主要化肥生产商阿康(Acron)、Licona国际等公司反对两公司的并购,并联合向波姆地方法庭起诉这一合并案和合并决议,2011年3月,俄罗斯两大钾盐公司价值239亿美元的并购案被俄罗斯法院中止。

而包括中国在内的波兰、巴西、俄罗斯、乌克兰等反托拉斯管理部门认为“两钾”合并符合国际公司自有贸易和竞争规定,是正常的市场行为。

篇2:俄罗斯钾盐资源及开发利用情况介绍

境内的草场, 从低海拔到高海拔地带, 草场面积从比较零星、分散、小块到相对较大, 万亩以上的草场65.2%分布在威宁、赫章两县境内海拔2000~2900.6m地带, 其余的分布在各县海拔1600~2100m地带。全区共有草原面积675.06万亩, 涉及242个乡 (镇) 2737个村, 其中天然草地620.33万亩, 人工草地54.73万亩。

草地土壤类型, 划分为三个类型, 即西部高中山、高原黄棕壤、棕壤类型, 包括威宁县全部和赫章县西部;中部中中山、高中山黄壤、紫色土类型, 包括纳雍县全部, 毕节市和大方县 (含百里杜鹃管理区的两个乡) 大部, 织金县西南部;东部低中山、中中山黄壤、石灰土类型, 包括金沙县和黔西县 (含百里杜鹃管理区的两个乡) 全部, 织金县大部, 毕节市和大方县东北部的少部分地区。境内草地土层浅, 粘性重, 酸度大, 是制约天然草山草坡鲜草产量不高的重要因素之一。

1 毕节市野生牧草现状

在毕节地区各类草场中, 羊茅、知风草草坡草场, 画眉草、白草草坡草场, 野青茅、鹅冠草草坡草场, 五节芒、白茅草草坡草场, 菅草、野古草草坡草场, 雀麦、翻白草草坡草场为一等草场。草群质量优良的禾本科、豆科牧草占50%以上, 莎草科、菊科、杂草及灌木占30%, 草群利用率达60%, 鲜草产草量每亩400kg以上, 10000亩以上的大型草场进了等级评价:一等牧地占40%;二等牧地占35%;三等牧地占25%。毕节地区基本草原的牧草枯草期在3~6个月范围内, 随着海拔升高而增长;草场的质量和利用率, 随着海拔升高而降低。通过对草地进行评价, 为今后推行草地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了决策依据。

1.1 草场类型

境内天然草山草坡因形成条件不同, 植被演替阶段不一样, 使其具有多种类型。全区基本草原划分为草场型、草场亚型和草场组3级。其中草场型划分为草坡草场、灌丛草场和疏林草场三类;草场亚型划分为高原草场、高中山草场、中中山草场、低中山草场、丘陵草场等共11个类型;草场组3级按次生植物群落的优势品种划分为44个类型。全区已划定的675.06万亩草山草坡面积中, 草坡草场占79.36%、灌丛草场占11.82%、人工草场占8.82%。基本草原的类型的划分, 为今后改良时合理选择草场提供了理论依据。

1.2 牧草种类

通过对全区天然草山草坡植被资源进行了调查, 天然草山草坡野生牧草共有45科378种, 其中常见的178种, 有多年生牧草108种, 一年生牧草39种, 水生草本牧草8种, 藤本植物、灌木、乔木和竹类70余种, 为今后改良时合理选择牧草品种奠定了基础。

1.3 野生牧草特性

经观察比较, 本地野生牧草与引进外来牧草相比, 具有区域适应性强, 耐寒、耐热、耐干旱、抗病虫害等优点, 在降水不足、土地贫瘠且保水能力差的情况下, 仍然能够正常生长, 建植天然草场使用年限长, 维护成本低。主要缺点是, 产量较低, 虽然营养生长期品质优良, 但开花结实后营养含量迅速下降, 适口性降低。

1.4 草场生产力评价

地区内草山草坡的产草量, 受地理、气候等因素影响大。由于毕节地区为云贵高原向黔中高原过渡的气候、土壤特征区, 因而产草量相对较低, 而且质量和适口性也相对较差。而且有的天然草山草坡或因离人户较远, 或因坡度较大等原因, 其利用率相对较低, 有的简直不能利用。据测定, 以白茅、羊茅、知风草草坡草场, 画眉草、白草草坡草场, 野青茅、鹅冠草草坡草场, 五节芒、白茅草草坡草场, 菅草、野古草草坡草场, 雀麦、翻白草草坡草场等形成的天然草场覆盖度为60~95%, 草层为1~4层, 其中, 高层115cm, 中层80cm, 底层25cm左右, 据测产, 全区草山草坡平均每亩鲜草产量为1435.5kg左右, 根据草场资源等级评定办法, 区域草场一般在中等。

2 本地野生牧草的利用方法与途径

牧草种质资源即是决定多种遗传性状的基因资源, 也是筛选优良栽培牧草及选育新品种的原始材料。近年来, 我国牧草种质资源开发利用有了较好的发展, 主要表现在, 直接利用野生牧草与引进牧草培育新品种, 利用野生牧草种质资源选育牧草新品种, 利用野生牧草与人工培育牧草进行草原改良及建植人工草地, 利用野生牧草种质资源材料驯化和培育草坪草种。

2.1 开展野生牧草种质资源研究

建立优良野生牧草资源圃, 毕节市喀斯特山区有着丰富的野生优良牧草种质资源, 是天然植物基因库, 研究和开发野生优良牧草种质资源, 不仅能够丰富牧草育种材料, 而且对于发现培育优良草种有着十分重要意义。目前, 我们主要在草场资源普查的基础上, 组织开展野生牧草种质资源调查, 进一步摸清野生牧草种类、分布范围和种群数量, 同时确定优势种, 观察其生物学特性, 利用现代生物技术研究其优良性状, 发现高产基因, 建立优势野生牧草基因库。

2.2 开展基础生物学研究

对发现和进行的优势野生牧草开展基础生物学研究, 对其地理分布、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生态学特性等进行调查和试验。对于植被环境特征主要研究其分布区域、土壤条件、群落科属组成、营养成分、季节动态变化和产草量等。生物学特征主要研究耐寒性、耐旱性、耐热性等, 为合理开发利用积累基础资料。当前, 主要开展金荞麦、扁穗雀麦、马齿苋、花飞蛾、马唐草、野荞兰等优势草种的生物学特性。

2.3 驯化、筛选优良草种

篇3:俄罗斯钾盐资源及开发利用情况介绍

【关键词】高校体育课程;资源;开发;利用

教育部印发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第二十条明确提出“因时因地制宜开发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是课程建设的重要途径”。本文通过对天津市高校体育课程内容资源开发和利用情况的调查分析,以期为高校体育课程改革提供理论参考和方法支持。体育课按教学内容性质分为实践课和理论课。〔1〕而体育教学内容集中体现在各级各类学校的体育教学大纲和体育教材中。体育教材选择就是体育教材内容的选择,也就是对体育项目和体育知识、方法的选择。〔2〕体育课程内容资源的开发就是根据体育课的需要把体育课程内容资源提炼、转化为体育课程内容的过程。体育课程内容资源的开发要根据学校体育资源情况、学生体育需求与兴趣,以及教师专业能力,以教师和学生为主体,进行的一个持续的和动态的体育课程内容开发和利用的过程。本研究依据以上理论,结合体育课程内容资源开发的途径,从体育课程教材开发和利用 、体育实践课程开发、体育理论课程开发三方面对天津市高校体育课程内容资源开发和利用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

1天津市高校体育课程教科书开发和利用

体育教材主要包括学生教科书、教参和各种体育读物、场地器材规格标准和裁判用书等等。〔3〕体育教材是体育课程内容资源开发成果的集中体现,是新课程标准的诠释。它集中体现了对全国发展程度不同地区之间的共同要求和个别要求,含有大量的课程信息资源,是体育教师进行体育教学的主要依据。〔4〕

通过抽样调查天津市八所高校,其中六所高校近三年一直使用经教育部全国高等学校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审定,由天津市高校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编写的系列教材,学生用教科书是《大学体育理论与实践》,教师用书是各单项公共体育选项课教材;天津外国语学院使用了由本校教师主持编写的经教育部审定为“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首部《全国外语院校统编教材—体育》;天津中医药大学使用教师自己开发编写的教材《体育锻炼指南》。天津市教委组织的由天津市高校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开发编写的系列教材,依据《纲要》结合了高校体育教学改革趋势,现被天津市各高校广泛应用。部分高校根据学校特色进行校本体育教材开发并利用。可见,天津市高校学校层面重视体育教材开发,且各高校利用情况较好。

2天津市普通高校体育实践课程开发情况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对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途径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了体育课程内容资源开发的三个方法:改造现有的竞技运动项目,引进新兴运动项目,开发民族、民间传统体育。〔5〕对天津市部分高校公共体育课开设项目情况进行调查结果如下:

由调查结果可知,在被抽样的八所高校中公共体育课开设项目基本上仍以传统的竞技体育项目为主,特别是球类项目,三大球是每个学校都在开设的项目。竞技体育项目对运动技术要求较高,对身体条件要求也较高,学校和教师应跟据学生的年龄和身心发展情况,根据健身的目的加强对竞技运动项目的改造,大力开发现有运动项目,满足学生实际需要。如天津师范大学在开设排球项目时,考虑到女生班的特点,将器材换成软式排球。规则、技战术等都没有发生变化,仅仅将器材进行了改造,就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兴运动类项目具有娱乐性强、动作易学、场地器材简单等特点,特别适合作为体育课程内容,应通过选择、加工等方法对这些资源进行有效的开发利用。〔6〕通过调查发现,攀岩、轮滑、健美、瑜伽、街舞等新兴运动项目在天津市高校中亦被引进,但是只集中在个别学校和个别项目上,如天津外国语学院对新兴运动项目的开发较好。可见,天津市高校引入新兴运动项目的力度还是不够的,引入项目太少,对一些当前较为流行和普及的新兴运动项目引进不足,如保龄球、定向越野、极限运动等。

民族、民间传统体育资源的开发有助于形成具有各地、各校特色的体育课程,使学生的生活经验与课程的学习内容紧密相连。通过调查发现,天津市各高校的民族民间传统体育项目的设置主要以武术为主,内容涉及青年拳、太极拳、太极剑和传统养生等,棋类、跳绳、踢毽也只是个别学校开设,好多传统体育项目没有被吸收进来。天津地处东部沿海,天津市共有41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总人口为22万人〔7〕,有着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体育活动,天津市是全国优秀社区体育开展城市,民族民间体育项目如踢毽、跳绳、抖空竹等开展得很好,学校可将这些在社区开展好的民族民间项目引入课堂。通过调查分析,天津市高校对一些民族民间体育项目也是在进行尝试性地开发进课堂,但仍需根据地区、民族的特点开发和利用这些项目,以做到既丰富体育课程内容又继承和发扬民族文化。

3天津市高校体育理论课程开发情况

体育理论课是普通高校体育课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体育理论课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体育文化素养。如通过传授体育理论和保健知识,能够让学生了解体育的作用和意义,懂得体育保健的基本原理,明确体育保健的基本方法和要求,培养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等。

在被调查的八所高校中,全部开设了理论课且全部采用课堂教授的形式。天津市部分高校体育理论课讲授的主要内容调查结果如下:

调查结果表明,天津市高校体育理论课在内容上,基本是以介绍运动技战术为主,占63.3%;其次是高校体育的内容、分类、目的和任务,占被调查的60%。运动保健知识、健身方法的介绍则偏少,分别占被调查的27%和15%,而对于奥林匹克文化的知识更少涉及。通过调查还发现天津市多数高校对体育理论的教学基本上还是停留在每学期1-2次理论课、1张试卷;有的高校公共体育理论课只是一年举办几次讲座,参加的人数有限,也缺乏系统性。

普通学校体育的理论课一般包括:系统的体育理论、卫生健康和运动生理理论知识、各专项运动的技术战术理论、动作分析和裁判法等〔8〕。对天津市高校体育理论课的教学内容的调查结果表明,天津市高校体育理论课教学内容基本符合体育理论课的要求,但缺乏系统性,应大力拓展体育理论课程的内涵。体育教师应重视理论课教学, 根据当代大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和对体育的需求, 加强体育精神教育, 教会学生体育锻炼的科学原理和科学方法, 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健全人格的形成。

参考文献

〔1〕〔8〕樊临虎.体育教学论〔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

〔2〕张丽,林振平. 体育教材的属性与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2(5):119-121.

〔3〕赵吉峰,赵晚霞.新形势下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J〕.湖北体育科技,2003:408—410.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

课程教学指导纲要〔Z〕.2002.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47-50.

〔6〕周登嵩.学校体育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90.

〔7〕天津市人民政府.天津区县年鉴〔Z〕.天津:天津市社会科学院.2007.

(责任编辑:阎 彬)

篇4:俄罗斯钾盐资源及开发利用情况介绍

新课程改革后明确指出, 积极利用并开发各种课程资源是重要任务[1]。所以, 教师应积极利用开发其他还有可能存在的课程资源。2014年教师节前夕, 习近平同志在北师大的视察中提出好教师的四个标准, 同时也提出了古代经典应成为民族文化基因[2]。中国传统文化有丰富的生物课程资源, 例如谚语、成语、古诗词等。利用传统文化作为课程资源, 对于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具有深远的意义。

1 研究的方法和对象

1.1 调查对象

贵州省部分中学的生物教师 (其中2所高中, 3所初中) 。

1.2 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采取了抽样调查研究方法, 以调查问卷法为主, 访谈法为辅, 对贵州省内部分地区的中学生物教师进行抽样调查。调查问卷共发出27份, 收回有效问卷24份, 有效回收率为88.9%

1.3 调查时间

2015年9月5日~10月20日。

2 问卷调查的结果与分析

2.1 调查对象教龄分布

参与调查的教师教龄分布比较均匀, 基本上每个年龄段都有, 保证了数据的可靠性与全面性。

2.2 教师对生物课程资源的了解和掌握程度

教师对于生物课程资源概念的了解程度, 往往决定着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程度。

表2结果表明: (1) 整体的教师对生物课程资源较了解, 仅有4%的教师表示不清楚。 (2) 整体教师对生物课程资源的具体内容了解比较详细, 选择学生资源、教师经历、教学设备都在71%以上。

2.3 生物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与教师在开发利用过程中面临的困难

表3结果表明: (1) 目前生物课程资源的开发是刚刚起步且大有可为, 对于整体教师, 主要困难是精力和课时不够, 其次是教师课程开发水平限制, 最后是经费难以解决和不熟悉课程资源; (2) 初高中学校重视生物学科程度不同, 教师精力不同, 面临的困难有所不同:“经费难以解决”高中教师为37%, 相反初中教师高达80%, “教师的精力有限”高中教师为84%, 初中教师为40%; (3) 高中比初中教师更重视对课程资源的开发, “不熟悉课程资源情况”高中教师为32%, 初中教师为80%。

2.4 对学生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情况

“在教学中, 学生作为主体, 为了提高生物教学质量, 应该从学生出发, 充分开发与利用学生资源, 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措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3], 作为主体被开发利用的学生, 称之为学生资源。

开发学生资源的情况能直接的影响到开发课程资源的程度, 也影响着传统文化中生物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表4结果表明: (1) 多数教师有愿意挖掘学生资源的意识, 但有小部分教师下意识里并没有把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 “积极主动开发”和“适当开发”总和高达92%, “如果有必要, 可以偶尔参与开发”虽少却达到13%, 认为学生资源的开发可以分为有必要和没必要的时候; (2) 实际开发运用学生资源效果不好, 仅有54%的教师是“经常用于辅助教学”, “教学中很少用到”和“想到时用”的教师总和高达46%。

2.5 中国传统文化中成语、谚语、古诗词等开发利用的情况调查

表5结果表明: (1) 教师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有一定的基础, 但比较薄弱:仅33%的人比较了解, 67%的人只了解一点; (2) 古诗词、古籍、谚语等传统文化知识作为课程资源开发的程度有待提高; (3) 初中和高中教师对涉及程度的看法刚好相反, 这影响着传统文化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 (4) 教师在开发和利用传统文化课程资源时还仅仅是无意识的个人行为, 个别初中教师在使用, 高中使用并不普遍。高中教师选择“已经差不多了”为0%, 相反初中教师选择为20%; (5) 传统文化中生物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刚刚起步且大有可为的, 整体上两个选项之和达到83%。

3 结语

中国传统文化生物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具有大好前景的, 但是在开发和利用的路上还面临着很多的问题, 通过调查归纳如下:

(1) 教师对生物课程资源的了解和掌握程度比较牢固, 有利于开发生物课程资源, 但是教师缺乏开发传统文化中谚语、古诗词等生物课程的意识;对于学生资源的使用情况目前不容乐观, 影响着传统文化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2) 教师的传统文化知识基础薄弱, 成为制约开发利用的因素。教师在开发和利用传统文化课程资源时还仅仅是无意识的个人行为。且教师对于古诗词、谚语等涉及生物知识的程度有不同的看法, 也影响了传统文化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3) 教师对待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积极性具有差异。而教龄少的年轻教师相对于教龄在6~8年及以上的教师, 愿意开发课程资源。

(4) 学校对生物学科的重视程度不同, 导致对于生物课程资源的开发在初中和高中面临不同的困难, 也间接的导致传统文化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受阻。

摘要:中国传统文化与生物学科联系密切, 为了更好的将传统文化中的生物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 以调查问卷的形式, 对中学生物教师的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以及中国传统文化中生物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现状展开调查, 分析传统文化中生物课程资源在开发和利用中面临的问题。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生物课程资源,学生资源,开发利用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2.

[2]葛灵丹, 秦继东.传承经典, 给孩子嵌入民族文化基因[N].新华日报, 2014, 09, 11 (008) .

篇5:中资企业境外钾盐资源开发的思考

关键词:钾盐,境外资源开发,中资企业,三三制

0 引言

钾是农作物不可或缺的三大元素之一, 钾肥被誉为“粮食中的粮食”, 是农业三大基础肥料之一。我国是人口大国和农业大国, 保障农业安全和粮食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我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20%, 是世界上最大的钾肥需求国, 但拥有的钾矿资源量却不到世界的2%, 加拿大、俄罗斯、白俄罗斯、约旦等少数国家占有全球近90%的可溶钾资源, 形成了钾盐资源的高度垄断性和不均衡性。为破解钾肥困局, 我国钾肥供给提出了“三三制”策略, 即由国产、进口、境外基地各占1/3, 三部分有机组合, 互为补充。2013年我国钾肥需求量约1400万吨, 国内钾肥产量约700万吨, 进口590万吨, 境外尚未形成钾肥规模产能基地, 近50%的钾肥长期依赖进口的现象未有改观。自2001年起, 国内企业响应国家“走出去”战略, 从事境外资源开发, 目前已在加拿大、老挝、非洲等地占有了一定的钾盐资源, 但是多数项目规模小或处于初期阶段, 目前尚未形成实际产能、反哺国内, 本文从自身境外资源出发经验出发, 结合目前中资企业境外开发现状和存在问题, 提出有序推进境外基地建设的想法和建议, 为拟从事或正在从事境外钾盐开发的企业提供参考和借鉴。

1 境外钾盐资源开发的提出

1.1 世界钾盐资源分布极不均衡

钾盐是含钾矿物的总称, 可分为可溶性钾盐和不可溶性钾盐。可溶性钾盐主要有钾石盐、光卤石、硫酸盐钾盐和混合型钾盐。不可溶钾盐指含钾铝硅酸类岩石或富钾岩石, 如明矾石、霞石、钾长石等。世界钾盐资源分布极度不均, 全球拥有大型钾盐盆地的国家有加拿大、俄罗斯、白俄罗斯、巴西、德国、美国、约旦等。根据美国地质调查局统计数据显示, 当前世界探明钾盐储量约为95.42亿吨 (以氧化钾计) , 全球各种钾资源总量约2500亿吨 (以氧化钾计) , 其中加拿大、俄罗斯、白俄罗斯和德国四国合计储量约占世界总储量的90.6%, 其中仅加拿大钾盐储量即占世界储量的53%, 主要集中在萨斯喀彻温省。俄罗斯及白俄罗斯为世界第二大钾盐集中区, 其中俄罗斯储量占世界储量34.58%, 白俄罗斯占7.86%。

资料来源:根据USGS矿产品汇总, 2013年.

无独有偶, 人口众多的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等农业国家钾盐矿床却非常匮乏。因此世界范围来看, 钾盐资源分布非常不均衡, 钾盐蕴藏丰富、大量生产钾肥的国家, 其钾肥需求数量并不多, 而大量需求钾肥的国家却缺少钾盐资源, 钾肥产能数量有限, 从而促进了世界钾肥贸易市场的充分发展, 同时造就了少数盛产钾肥国家垄断钾肥市场的畸形格局。

1.2 我国钾肥对外依存度高, 钾盐资源匮乏

我国钾资源匮乏, 尤其缺少可溶性钾资源, 从上世纪50年代起, 政府投入较大人力和物力开始找钾, 但在较长时间内, 除在青海察尔汗盐湖和新疆罗布泊有较大突破外, 其他地方进展不大, 导致我国钾盐长期以来自给率低, 对外依存度较大。2001年对外依存度高达67%, 通过近10年努力, 对外依存度在下降, 国内自给率逐步上升, 2012年自给率47.8%, 2013年国产钾肥500万吨 (氧化钾) , 自给率54.2%, 图1显示了近5年自给率变化情况, 但长远来看, 基本围绕50%上下波动, 一半左右依赖国外进口钾肥的现象短期内难以改变。

根据近年数据统计, 全国在7个省区查明钾盐产地40处, 查明钾资源量10.35亿吨 (氯化钾) , 多数品位较低, 固体难溶物多, 可选性差。国内缺乏可利用的优质可溶性钾资源, 可供开采的钾盐资源约5亿吨, 多为盐湖型卤水矿床, 主要分布在青海柴达木和新疆罗布泊, 约占资源总量的90%。近几年, 国内大宗钾盐产品产能扩张较快, 已经达到资源赋存和当地环境承载极限。按照当前生产规模, 我国钾盐基础储量仅可开采不到20年。有序推进境外富钾国家及地区的钾盐资源开发成为我国钾盐行业可持续发展的不二选择。

2 中资企业境外钾盐资源开发现状

为落实我国钾肥产业“三三制”战略, 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种资源, 尽快落实境外钾盐生产基地建设, 达到三个三分之一钾肥来源互为补充、可持续发展的总体布局, 自新世纪之初, 陆续有国内企业走出国门, 到境外探索钾盐资源勘探与开发工作, 目前已在世界7个富钾的国家和地区拥有了数量可观的钾盐资源, 虽然资源类型、品位、开发阶段、规模各自不同, 但是毕竟已在各富钾盆地生根发芽, 渐进发展, 现将各富钾区域代表性中资企业钾盐资源开发情况介绍如下。

2.1 加拿大

加拿大为世界上最大的钾盐资源国家, 钾盐多为优质的钾石盐资源, 分布在中西部的萨斯喀彻温省 (被称为世界钾矿之都) 和东部的新布伦瑞克省。目前在加拿大拥有钾盐资源的中资企业有6家, 其中:

兖州煤业———在纽约、上海、香港和悉尼四地上市的国际化矿业公司, 拥有19个矿权区块 (共5364km2) , 位于萨省钾盐富集区中心位置, 成矿环境稳定。详查等勘探活动已完成, 钻探显示三层钾盐总厚度24~30米, 钾盐品位高, 氯化钾平均含量30%, 最高达89%, 光卤石和不溶物含量低, 为世界级优质钾盐资源, 仅在其总矿权面积1/50的目标区获得“控制”和“推断”资源量达47.3亿吨。一期280万吨水溶钾矿正在推进, 已完成初步经济评价 (PEA) 和预可研 (PFS) , 2015年完成环评, 预计2018年底建成投产, 兖煤钾矿成为国外找钾成果显著、最快可能形成规模产能的优势项目。

中川国际———涉足加拿大钾盐开发较早, 拥有两个矿权区块。已完成钻探和三维地震, 根据最新报告氯化钾资源量10亿吨, 光卤石含量低, 计划进行水溶钾矿开发建设, 目前在规模确定、可研方案、未来发展等方面需要一定的发展过程和时间, 需要国内大企业支持。

此外, 国内企业主要还有长联石油在萨省钾矿富集区北部拥有34个钾盐资源探矿权, 开展部分二维地震工作;太极资源公司在萨省南部地区拥有两个钾盐探矿权。中海油参股当地初级钾肥公司19.9%股份, 项目正在融资等前期运作中。

2.2 东南亚

东南亚钾盐资源主要分布在老挝、泰国、缅甸等国家, 东南亚是我国企业开展国外找钾工作较早的地区, 目前从事钾盐资源开发的中资企业较多, 部分企业已经生产, 但规模尚小, 部分企业尚处于勘探或开发准备阶段, 见图2。由于环保严格、交通运输等方面的限制, 目前东南亚各中资企业钾矿产能还不能反哺国内。

资料来源:老挝地矿局信息中心矿权图, 2012年3月.

中水电 (老挝) 钾盐公司:项目位于万象市附近, 拥有3块矿权许可证 (第126号) , 面积580km2, 钾盐资源主要是光卤石矿。结合当地雨量充沛、湿度高、环保严格等因素, 采用选择性水溶开采, 一期12万吨/年中试装置已投产, 后续项目正在规划中。

云天化中寮矿业公司:项目位于万象市附近, 拥有2个矿权许可证 (第35及37号) , 30年采矿权, 面积78km2, 采用传统硐采+回填方式开采。年产5万吨氯化钾中试装置已投产, 二期项目正在规划建设中, 与当地政府正在协调能源和环保等问题, 以实现长久可持续发展。

四川开元矿业公司:项目位于甘蒙省和沙湾拿吉省, 拥有1个矿权证, 面积面积195km2, 钾盐资源主要是光卤石, 一部分为钾石盐, 总储量4亿吨。采用传统地下开采, 一期年产50万吨装置已试产。

中农钾盐公司:项目位于甘蒙省, 拥有1个矿权证, 面积201km2, 主要是光卤石矿, 30年采矿权。采用传统地下开采方式, 年产10万吨中试装置已投产。

此外, 在老挝万象地区及波里莰塞省还有四川龙蟒 (第64号) 、山东海王 (第97) 、云南藤邦 (第77号) 、青海鑫帝 (第104号) 、北京普悦 (第101号) 等中资公司各自获取一个探矿证, 项目多在初期, 正在进行普查等前期勘探工作。在泰国呵叻高原南北部盆地, 亦有光卤石及钾石盐等钾盐资源, 泰汉泰集团拟从事钾盐开采, 设计规模100万吨/年, 项目尚在前期运作中。

2.3 非洲

中资企业非洲钾盐资源开发多集中在刚果 (布) 和埃塞俄比亚, 主要中资公司有:

山东鲁源矿业公司:在刚果 (布) 持有探矿权面积509km2, 资源为光卤石型钾盐, 目前正在开展详勘工作等前期工作。

春和集团:收购Mag Minerals公司70%股份。在刚果 (布) 拥有探矿权1140km2, 其中136km2为采矿权, 按加拿大NI43-101报告标准, 储量约3.7亿吨氯化钾, 占中国钾盐探明储量三分之一, 资源为光卤石型钾盐。环评工作正在开展, 拟采用水溶开采, 一期项目规划年产120万吨氯化钾。

安微华岳矿物材料公司:在埃塞俄比亚拥有近1万km2矿权, 资源与青海盐湖类似, 品位远高于青海盐湖, 正在开展详勘等工作。

2.4 俄罗斯

目前中资企业在俄罗斯尚未直接拥有矿权资源、从事勘探和开发, 2013年9月中国投资有限公司 (CIC) 通过行使其购买的可转债转换权入股俄罗斯钾肥生产商乌拉尔钾肥公司, 持股比例12.5%, 所持股份总价值为20.3亿美元 (折合124亿人民币) 。

3 境外钾盐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虽然建立境外钾盐生产基地是破解我国钾肥困局的“三三制”战略决策, 但综观中资企业在世界富钾地区开展钾盐资源开发现状和进展情况不容乐观, 主要存在以下问题和困难。

3.1 境外钾盐资源开发已在多国多地生根发芽, 但开花结果、反哺国内尚需时日, 建议从国家政策层面有序引导, 实现重点突破。从2001年起中资公司陆续开始“走出去”, 实施国外找钾战略, 已经近15个年头, 据不完全统计, 目前在加拿大、东南亚、非洲等富钾国家和地区共有21个中资背景的钾盐项目, 占有相当面积和吨位的钾盐资源量, 但多数项目属于绿地项目, 处于勘探及开发初期, 即便有些项目已经生产, 多为中试装置或试生产, 难以形成真正反哺国内的产能基地。境外资源开发难度远远高于预期、成本远远高于国内, 涉及项目所在国投资政策、基础设施、税收、环保、社区关系等诸多陌生领域, 仅凭个别企业单打独斗, 人微言轻, 难以形成有影响力的话语权, 造成项目开发进展缓慢, 建议有关部委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战略高度, 统筹规划境内外钾盐资源开发, 在保护性开采国内有限钾盐资源的同时, 在政局稳定、政策透明、资源禀赋良好、有实力开发并且进展较快的境外中资钾盐项目中, 筛选一到两个优势钾盐项目, 给予配套政策、项目融资等方面倾斜和支持, 力争在较短时间内形成境外钾肥的规模产能基地, 实现优势项目重点突破。

3.2 世界钾肥生产多为垄断性经营, 新入行者不仅面临技术、信息封锁, 而且面临初期投资巨大、建设周期漫长等压力, 建议国内拟涉足钾盐或正从事钾盐资源开发的规模企业, 采取合作、合营方式, 发挥资金、技术及市场的协同效应, 合力打造中国自身的境外基地。世界共有3大钾肥生产销售联盟, 一是加拿大3家公司 (萨省钾肥、美盛钾肥和加阳钾肥) 组成的康博泰克斯 (Canpotex) 联盟, 产能约1600万吨;二是俄罗斯乌拉尔钾肥与和白俄罗斯钾肥组成的BPC联盟, 产能约1200万吨 (2013年7月解体, 据传可能重新修好) ;三是以色列ICL公司与约旦APC钾肥公司组成的中东钾肥联盟, 产能近200万吨。三大钾肥联盟产能占世界总产能76%, 出口占世界80%, 三大联盟控制主要钾肥供应, 进行垄断式经营。而新建钾矿多为资本密集型项目, 以加拿大萨省钾矿开发为例, 投资建设一个200万吨水溶钾矿, 至少投资30亿美元, 项目从勘探、环评、设计、建成投产需要7-10年。中资企业与其各自圈占资源、从头做起, 不如从优筛选, 合力发展, 选择目前开发程度较高的1或2个优势项目合作或合营开发, 尽快形成1或2个年产300万吨的境外钾肥规模产地, 进而再与国内上下游关联企业、中间销售企业等实现横向联合, 形成中国自身的钾肥联盟, 增强我国在世界钾肥市场的话语权。

3.3 境外钾盐开发企业多数是在一个完全陌生的外国环境中从事项目勘探和开发建设, 面临项目所在国当地的政治、经济、文化、风俗、法律、环保等方方面面的挑战和压力, 建议中资企业自身内强素质, 做足功课, 尽量采用中西合璧的管理团队, 双向互动, 良好沟通, 尽可能了解项目所在地在投资政策、项目管理、原住民关系、基础设施、项目标准体系、开采工艺、环评及复垦等方面的法规规定和行业实践, 力争融入当地, 消除对中资公司的偏见和误解, 取得当地公众和居民理解和支持, 积极、稳妥推进项目勘探和开发建设。

4 结束语

总体来说, 我国是一个钾盐资源高度匮乏的国家, 尤其是缺乏可溶性钾盐资源, 而钾肥又是农业生产不可或缺的基础肥料之一。近期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 2014年经济工作首要任务是切实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必须实施“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为保障农业安全, 一批中资企业陆续走出国门, 开发境外钾资源, 世界多数富钾地区纷纷可见中资企业找钾身影, 中国缺钾形象深入人心, 在无形中提高了中资企业境外钾盐开发的难度和成本。回首十多年来境外钾盐开发之路, 路程漫长, 且不平坦, 存在散、小、慢等不尽人意现象, 但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和证明, 钾肥产业“三三制”战略是对我国钾肥行业唯一合理和科学的重大布局, 今后应继续从国家政策层面、企业联合层面乃至企业自身建设层面向着该目标努力, 进一步发挥国家引导和规范作用, 利用行业协会等钾盐合作交流平台, 统筹规划, 有序引导, 既要防止国内钾盐过度开发, 又要选择性重点推进境外钾盐项目开发, 探索出一条破解我国钾肥困局行之有效的境外钾盐开发之路, 保障我国农业和粮食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冯元琦.中国钾肥的供应和展望[C].上海:首届世界钾盐大会论文集, 2008:143-147.

[2]马鸿文.中国富钾岩石:资源与清洁利用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0:1-625.

[3]叶丽君.中国钾盐工业现状及前景展望[C].上海:首届世界钾盐大会论文集, 2008:193-201.

[4]赵秉强, 杨相东, 李燕婷, 林治安, 袁亮.我国新型肥料发展若干问题的探讨[J].磷肥与复肥, 2012 (5) :1-4.

[5]亓昭英.世界钾盐资源概述[J].中国钾盐工业, 2008 (1) .

[6]宣之强.中国钾盐矿勘探的机遇和挑战[C].北京:中国地质学会地质学史专业委员会第22届学术年会论文汇编, 2010.

篇6:辽宁省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分析

辽宁省位于东经118°53′~125°46′, 北纬38°43′~43°26′之间, 地处亚洲东部沿海和太平洋西北岸, 属温带半湿润和半干旱的季风气候区, 气候主要特征是四季分明, 雨热同季, 日照丰富, 干燥多风。辽宁省共有14个地级市, 17个县级市, 27个县 (含自治县) 。2007年辽宁省总人口为4231.71万人, 国内生产总值为11023.5亿元, 耕地面积为6127.65万亩, 播种面积为5692.81万亩, 农田有效灌溉面积为2109.11万亩, 粮食产量为2149.06万t。

辽宁省多年平均降水量为986.67亿m3, 折合降水深678.1mm。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302.49亿m3, 折合径流深为207.9mm, 地下水资源量为124.68亿m3, 全省多年平均地下水可开采量为71.47亿m3;水资源总量为341.79亿m3。

2 辽宁省供水情况

2.1 工程供水情况

辽宁省蓄水工程5210座, 总库容171.30亿m3, 兴利库容94.52亿m3, 现状供水能力55.31亿m3;引水工程1338处, 现状供水能力13.61亿m3;提水工程1655处, 现状供水能力21.67亿m3;机电井17.82万眼, 现状供水能力74.69亿m3, 其中浅层73.95亿m3, 深层0.74亿m3;其它供水工程包括污水处理、矿井排水、集雨工程、海水利用及海水淡化工程, 其中污水处理厂86座, 设计处理能力364.63万t/d, 年利用量为0.34亿m3;矿井排水32处, 年利用量为0.21亿m3;集雨工程2300处, 年利用量为0.01亿m3;海水直接利用量32.54亿m3, 折合淡水量1.11亿m3, 海水淡化年利用量0.03亿m3。

2.2 辽宁省用水现状

2.2.1 用水量分析

2007年辽宁省总用水量为143.68亿m3, 其中:城镇居民生活、农村居民生活、工业、三产、建筑业、农田灌溉、林牧渔苇、牲畜、生态用水量分别为9.27亿m3、4.26亿m3、26.0亿m3、5.53亿m3、1.05亿m3、87.86亿m3、6.06亿m3、2.31亿m3、1.34亿m3。

2.2.2 用水水平分析

2007年辽宁省人均用水量为340m3, 低于同时期全国的438m3。万元GDP用水量为130m3/万元, 低于同时期全国281m3较多。城镇居民生活用水指标为102L/人.d, 农村居民生活用水指标为67L/人.d。万元工业增加值取水量为50m3/万元, 其中除火核电之外的其它工业万元工业增加值取水量为46m3/万元, 火核电用水指标为0.5m3/S.GW, 建筑业万元增加值取水量16m3/万元, 第三产业万元增加值取水量14m3/万元。

2007年辽宁省农田灌溉用水综合指标为478m3/亩, 水田、水浇地、菜田分别为741m3/亩、172m3/亩、290m3/亩。林、牧、渔、苇用水指标分别为116m3/亩、104m3/亩、378m3/亩、130m3/亩, 大小牲畜用水指标分别为50L/头.d和19L/头.d。

3 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分析

3.1 地表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分析

辽宁省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为302.49亿m3, 地表水开发利用率为23.5%。

其中地表水开发利用程度较高的流域依次为辽河干流的柳河口以下、太子河及大辽河干流、浑河, 开发利用率分别为75.3%、57.6%、45.1%;开发利用程度较低的流域依次为滦河山区、鸭绿江的浑江口以上、浑江口以下, 开发利用率分别为0.5%、3.0%、5.1%。

3.2 地下水开发利用程度分析

辽宁省多年平均地下水可开采量为71.47亿m3, 地下水实际开采量为60.09亿m3, 地下水开采率为84.1%。

其中地下水开发利用程度较高的流域依次为浑河、沿渤海西部诸河、滦河山区, 地下水开采率分别为116.2%、114.4%、114.3%;地下水开发利用程度较低的流域依次为丰满以上、鸭绿江的浑江口以上、浑江口以下, 开发利用率分别为9.1%、14.9%、47.8%。

3.3 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分析

辽宁省多年平水资源总量为341.79亿m3, 水资源开发利用率为38.4%。

其中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较高的流域依次为浑河、辽河干流的柳河口以下、太子河及大辽河干流, 开发利用率分别为95.3%、92.5%、75.7%;开发利用程度较低的流域依次为鸭绿江的浑江口以上、浑江口以下、滦河山区, 开发利用率分别为3.4%、6.1%、7.9%。

4 水资源存在的主要问题

4.1 水资源严重短缺, 且分布不均

辽宁省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341.79亿m3, 人均占有量为808m3。根据联合国制定的人均占有水资源总量的标准, 辽宁省为重度缺水地区。随着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在一定时期内, 特别是在国务院实施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和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战略的关键时期内, 水资源的需求量将不断增加, 水资源供需矛盾将日益尖锐, 水资源问题将成为制约辽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辽宁省水资源分布不均, 东部地区水资源相对丰富, 中西部地区和南部、北部地区水资源匮乏。

东部地区丹东、本溪、抚顺无论从水资源总量还是人均, 相对于全省其它地区都是高了很多。三市水资源总量为149亿m3, 占全省的43.6%。丹东、本溪、抚顺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分别为3538m3、2088m3、1368m3。

中西部地区和南部、北部地区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在262m3和838m3之间, 水资源匮乏程度可见一斑。

4.2 水资源呈衰减趋势, 使供水工程供水量衰减严重, 供水保证率降低

比较辽宁第一次水资源评价和第二次水资源评价可知, 辽宁省水资源总量衰减了21亿m3。全省各大型水库供水均有不同程度衰减, 小型水利工程, 尤其是在辽西地区几乎接近干涸状态。

4.3 各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不尽合理

从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可知, 部分流域开发过度, 如辽河干流的柳河口以下、太子河及大辽河干流、浑河的地表水开发利用程度较高超过了国际公认40%;部分河流开发利用率较低如滦河山区、鸭绿江的浑江口以上、浑江口以下, 开发利用率仅为5.1%以下。

浑河、沿渤海西部诸河、滦河山区, 地下水超采;丰满以上、鸭绿江的浑江口以上、浑江口以下、辽河干流的柳河口以上, 地下水开发利用程度较低。

4.4 水资源短缺制约经济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众所周知, 水资源是国民经济的命脉, 粮食安全、工业的发展都离不开水资源的支撑, 人民生活水平的高低都直接或间接受到水资源的影响。水资源短缺严重影响了辽宁省的经济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如辽西北地区是我省水资源最为短缺的地区, 且水资源年际间变化较大、年内分配及不均匀, 干旱年份时常发生。该区域素有“十年九旱”之称, 特别是2000年以来的近10年发生严重干旱5次, 其中2000年为建国以来发生的特大干旱年, 农作物受灾面积4179万亩, 成灾面积3201万亩, 其中绝收面积1791万亩, 分别为该地区农作物面积的76%、59%和33%。该区域城镇发展的用水靠挤占和牺牲农业来勉强维持, 今后随着城镇化水平和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提高和发展, 农业缺水问题将会更加严重。

4.5 行业用水结构不合理

行业用水结构不合理, 农业用水比重偏大, 农业用水占总用水量的67%。而发达国家农业用水占总用水量的比重在30~40%。

4.6 用水效率不高, 节水潜力较大

2007年辽宁省工业万元增加值用水量为50m3/万元, 在全国居于领先水平 (全国为131m3/万元) , 但是, 与发达国家比, 用水效率仍有一定的提高的空间。

农业方面, 辽宁省灌溉水利用系数为0.54, 现状水田毛灌溉定额为741m3/亩, 若灌溉水利用系提高到0.6, 则水田毛灌溉定额降为673m3/亩, 节水空间较大。

生活方面, 节水器具的使用还有待进一步推广, 生活用水节水空间较大。

5 合理利用水资源的建议

合理利用水资源不仅是一个自然科学问题, 更是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为了稳定社会、发展生产, 必须合理开发和有效保护水资源, 加强水资源的统一管理, 促进水资源的优化配置, 同时积极开发利用非常规水源, 修建调水工程等。

(1) 农业

农业以节水灌溉工程的续建和对现有工程的改造为主, 通过不断地推广先进的农艺节水技术和节水管理等非工程措施, 逐渐提高水的利用效率和效益, 实现远期控制指标。

(2) 工业

根据不同地区水资源特点, 合理调整工业布局和工业结构;鼓励节水技术开发和节水设备、器具的研制, 加强节水器具推广;对取用水总量已达到或超过控制指标的地区暂停审批建设项目新增取水;加大中水使用量, 在有条件的地区加大海水和微咸水的开发利用力度;对重点行业推行节水工艺和节水措施。

(3) 城镇生活、建筑业和第三产业

通过对城市管网改造, 节水器具推广, 逐步在大型宾馆、饭店、公寓、高层住宅、大专院校、疗养院及集中住宅小区建设中水回用设施和雨水利用示范工程;在沿海城市建设海水淡化利用工程, 同时加强城市管理水平、政策法规的实施等非工程措施, 有效控制用水量的增长等措施合理使用水资源。

(4) 积极使用非常规水源, 再生水资源在缺水地区被称为“第二水资源”。主要用于城市的市政景观、发电、建筑施工、工业冷却、喷洒马路、城市绿化、农业灌溉等。辽宁省的淡水资源是有限的, 并且呈逐年减少的趋势, 充分利用海水资源将是缓解滨海城市缺水的必由之路。

(5) 面对水资源分布不均的情况, 可以建设调水工程, 以缓解水资源短缺所带来的困扰, 促进水资源的优化配置。

6 结语

水是地球上一切生命赖以生存, 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质, 又是不可替代的重要自然资源, 水资源短缺制约经济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面对困扰辽宁省经济发展的水资源问题, 提出合理利用水资源的对策, 解决水资源短缺的困扰, 为社会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鲁秀国, 张小秋, 等.论解决水资源短缺的有效方法——中水回用[J].河北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4, (2)

[2]张闻胜, 李智杰.走向21世纪困扰我国经济发展的水资源问题及其对策[J].北京水利, 2000, (5)

上一篇:织金洞游记作文下一篇:2009年学期学生会生活部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