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钾盐布局全球棋盘

2023-03-06

近年来, 国家不断加大对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支持力度。今年两会期间, 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 鼓励企业参与境外基础设施建设和产能合作;让中国企业走得出、走得稳, 在国际竞争中强筋健骨、发展壮大。作为一项国家战略, 钾盐开发“走出去”对于我国直接参与国际竞争、获取外部资源意义重大。

到目前为止, 我国钾盐开发的“海外之旅”已经走过了16个春秋。16年来, 中国“走出去”的钾盐企业一直受到行业关注, 同时在国家的支持和市场的需求下, 不断有企业响应号召, 在全球许多钾盐资源富集地区建立开发项目。在16年的磨砺与积累中, 28个项目先后在全球各地成立, 现在进入了不同的阶段。中国钾盐境外开发的“主角”由第一代勘探者、开发者, 融入了技术创新、市场开拓者的身影!笔者梳理和研究钾盐境外开发项目的进展情况, 并对走在前列的项目特别是老挝成功案例进行分析, 为我国钾盐行业进行阶段性总结, 期待为行业发展提供借鉴。

从最初“走出去”找钾至今, 我国企业经历了风风雨雨和起伏波折, 也因为地域、矿藏、技术、管理等不同而遭遇各种困难和挑战。但是, 在国家政策的强大支持下, 中国企业“走出去”始终保持着巨大动力, 钾肥行业距离成功的目标也越来越近。

今年年初, 笔者赴老挝考察四川开元集团老挝钾盐项目, “零距离”接触我国走得最快的钾盐境外开发项目。根据对我国钾盐海外项目的分析和研究, 笔者观察到, 企业走出去的目的和方式不尽相同, 随着国内外钾肥行业形势的变化, 项目开发的步伐也有所调整, 而通过十余年来的积累, 钾盐企业“走出去”为我国建成了钾肥供应强有力的后备力量。

走出国门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 我国企业具备了对外投资的良好物质基础, 很多企业资金实力雄厚且矿产资源开发的技术和管理均走向国际化水平。在国内矿产资源储量有限且战略资源储备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的情况下, 我国政府和企业开始推动加大对境外资源能源类企业和资产的投资, 抓住历史机遇, 利用外汇储备优势。

全球钾资源分布不均, 目前只有13个国家在生产, 但世界上却是有160多个国家需要钾肥, 这样的供求关系, 因为生产供应的过度集中而易形成全球销售联盟。与众多大宗商品相同, 我国钾盐产品的进口长期面临着国际市场上垄断的压力。随着世界对钾盐产品的需求快速增长、经济需求拉大, 全球钾肥的价格在2008~2010年经历了巨幅波动, 我们不仅要面对随之产生的商业风险, 更要面对其中潜在的政治风险和资源能源安全风险, 为此, 政府大力支持企业“走出去”找钾、采钾。

自我国企业最早开始在境外布局钾盐项目, 已历经近16年的时间。在此期间, 不断有新的钾盐企业走出国门、探寻钾资源。据钾盐行业专家亓昭英介绍, 截至目前, 我国钾肥行业“走出去”项目的28个钾肥项目在不同工程阶段中运作, 有的已经投产, 有的在建设中、有的在进行工程招标过程中, 有的在勘探并争取采矿权的过程中等等, 计划产能超过1000万吨。

全球布局

16年间,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 不仅“走出去”企业的数量在增加, 国内外钾肥行业的形势也在变化, 因此企业的投资战略也在随之调整。16年前, 我国钾肥产品主要依赖进口, 在农业快速发展的推动下, 我国急需增加钾肥使用量, 逐步成为钾肥使用大国。因此, 境外开发钾盐势在必行。2008年, 在国际钾肥供应商的垄断下, 国际钾肥价格飙升后又急速下跌, 使国内贸易商蒙受了巨大的损失, 促使我国“走出去”的企业在市场机遇中提升信心和动力。而近几年, 随着国产钾肥的生产技术不断提升, 我国钾肥供应量逐渐增加, 不仅满足国内的近半需求, 同时大大地提升了国际市场的话语权。在这样的格局下, 境外开发钾盐更是起到了为我国储备大量钾资源、补充国内供应的重要作用。

从时间节点来看, 市场变化的阶段与项目建立的积极程度十分吻合。正是2008年钾肥市场的震荡让投资者看到了海外获取钾资源的机遇和战略意义, 因此, 2009年开始, 越来越多的企业积极“走出去”找钾。不仅如此, 从2009年开始, 我国企业将投资目标由邻国延伸至更远的地方, 由老挝、俄罗斯走向加拿大、刚果 (布) 等。而在2010年8月, 发生在主要钾肥供应国加拿大的一场硝烟轰动了全球钾肥行业。加拿大萨斯喀彻温钾肥公司在政府的支持下拒绝了澳大利亚必和必拓公司提出的总值380亿美元收购提议, 认为必和必拓公司提出的每股130美元加16%溢价的报价严重低估了其公司价值。这让全球钾盐业内人士意识到资源的重要性。因此, 在2011年, 中国再次掀起了钾盐海外投资热, 并且吸引了不少化肥行业外知名企业的参与。

从投资方式来看, 随着我国海外开发矿产资源的不断成熟, 钾盐“走出去”的合作形式也在发生变化。2009年, 不少企业选择长驱直入、攻坚克难, 在直接获取矿产资源后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 努力实现钾盐的投产。这些企业中部分已经获得成功, 但也有不少因为技术、矿藏等问题停滞不前。而在2009年之后, 企业将目光投向成熟的国外矿企, 直接收购企业和资源, 以占取资源为主要目的, 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可研工作和风险的评估上, 并不急于开采、生产。发展至今, 企业更加注重规避风险, 强强联合, 寻求合作中的共赢。最新建立的青海盐湖集团在埃塞俄比亚投资建立钾盐开采项目, 由盐湖股份主要牵头负责中国模式借鉴、建设方案设计与实施, 与春和集团合作, 积极推进项目建设。“走出去”企业的努力逐渐形成我国在全球的钾盐资源战略布局。

老挝“破冰”

在我国钾盐境外开发项目中, 走得最快的是在老挝投资的企业。在老挝的9个项目中, 4个项目已经投产或试运行。

中农矿产资源勘探有限公司位于老挝甘蒙他曲县的项目在中老两国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关注下, 攻克了矿石开采、选矿生产、井下回填几项关键技术难关, 首先实现了采矿、选矿、充填一体化生产。于2011年底完成了项目一期工程的10万吨钾肥先导性示范项目, 成为我国境外开发企业中最早实现钾肥工业化批量生产的企业。

同样步伐较快的中国水电矿业 (老挝) 钾盐有限公司在老挝万象塔贡矿区的12万吨/年钾盐厂也于2014年6月基本完成建设工作。2014年上半年公司转入试生产阶段, 全年生产氯化钾达到3.1万吨;2015年1月份产量达到6300吨, 其中最高日产量达到了310吨。公司负责人表示, 预计2016年实现达产目标。

而目前走在最前列的为四川开元集团旗下的老挝开元矿业有限公司, 其位于老挝甘蒙他曲县的项目计划投资15亿美元, 生产规模规划年产钾肥300万吨, 分二期建设。目前, 一期50万吨项目已经建成投产, 二期250万吨设计和前期工作已经完成。作为境外开发的典范, 四川开元集团旗下的老挝开元矿业公司在探索中创新, 从最初的拓荒到现在形成规模化生产, 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并在2014年首次实现反哺国内市场。亓昭英称此举为国内钾肥行业走出去16年来的“破冰之旅”, 对我国的战略意义重大。

老挝钾盐开发项目的成功, 是由企业多年的磨砺与艰辛铸成, 它承载者国人十余年的期待, 蕴含着数千位拓荒者锲而不舍、攻坚克难的精神。这样的成功, 不仅为这些企业自身博得喝彩, 更为我国钾盐境外开发事业打响了头炮, 令人为之振奋、为之欢呼。这样的成功, 让我们在未来“走出去”的漫漫长路上看到光明、看到方向, 坚定整个产业的信念和决心。

上一篇:民族服装在现代服装设计教学中的应用下一篇:浅析后金融危机时期的世界经济失衡及其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