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c课题成果发布演讲稿

2024-05-05

qc课题成果发布演讲稿(精选10篇)

篇1:qc课题成果发布演讲稿

质量管理部召开2013年度QC课题发布会

为总结、交流2013年公司各QC课题小组活动经验,展示小组活动成果,进一步提高全员质量意识,持续进行质量改进,鼓励QC小组活动的深入开展,并表彰在2012年QC活动中已经验证并且改进成果显著的小组。2013年12月25日,质量管理部在六楼电教室召开2013年度QC课题发布会,对今年公司各部门开展的14个QC课题进行现场发布,并对2012年QC课题优秀成果颁奖,同时发布了2014年QC课题项目。质量管理部、各车间、技术中心等相关部门负责人,出席了发布会。质量管理部杨志泉处长主持会议。

在发布会上,14个QC小组代表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详细阐述了各QC小组项目的课题选择、现状调查、原因分析、方案制定、对策实施、效果验证、成果展示及标准化等内容,充分展现了各小组成员围绕实际工作中存在的系统问题,运用质量管理的理论,采取PDCA的方法,利用团队的力量在改进质量、降低消耗、提高安全性和经济效益等方面所做出的努力。

2013年度QC课题发布结束后,杨志泉处长简单回顾了2012年15项QC课题项目,并对2013年为1期年的现场实物效果验证给予了充

分肯定,同时根据最终验证效果和评委会意见,对2012年15项QC项目评比出一、二、三等奖和鼓励奖,由质量管理部朱振林部长、党群办郑洪滨主任给予现场颁奖。具体如下:

一等奖二等奖

一等奖:技术一处的《NG客车整车装配安全和供气安全优化》,奖励2000元。

二等奖:总装车间的《型材装配质量改进》、工艺处的《提高内饰装配质量》各奖励1000元。

三等奖鼓励奖

三等奖:技术二处的《领御、领航内饰结构及装配的提升》、电器室的《提高电器插接件可靠性》、涂装车间的《提升顶密封质量,保证淋雨一次通过率》,各奖励500元。

鼓励奖:制件车间《提高全承载格栅生产效率》、焊装车间《提高两侧蒙皮外观装配质量》、总装车间《发动机周圈线束有效防护》、总装车间《提高车顶天窗密封与清洁》、总装车间《中客车型仓体密封》、博发车间《减少中高档客车两侧蒙皮焊接热变形》、底盘事业部《底盘管路布置规范》、博发车间《优化操作工艺,减少高档车扎带绑扎,提升管线路固定可靠性》、技术一处《提高领秀翻摆门开关轻便性》,各奖励300元。

会议的最后,质量管理部朱振林部长对本次QC成果发布给予了精彩点评,并鼓励大家继续发扬创新精神,把理论研究与生产实际相结合,为生产车间解决实实在在的质量问题,深入开展QC活动,在施工工艺上进行技术创新,提高QC活动的实效性,推动公司的质量管理迈上一个更高的台阶。

质量管理部2013-12-26

篇2:qc课题成果发布演讲稿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同仁: 大家好!

我是嘉禾·世纪国宏QC小组成员,我叫张三。我们小组研究的课题是地下室大体积砼温度裂缝控制。

我们的工程位于邹城市。该工程总建筑面积约10万平方米,建筑物地上28层,地下二层,总高度为83.9米,结构为框架剪力墙结构。我们小组是攻关型小组,注册号TYSJ11-008,小组成立于1月,截止于3月,期间小组活动13次。我们选题的理由有4点:

1、筏板基础大体积砼是本工程的核心受力部位,直接影响到主体结构的安全。

2、本工程属高层建筑,体量大,结构布置复杂,被列入我公司重点工程。

3、根据技术、质量反映,同类工程施工合格率不是很高,均为86.8左右。

4、树企业形象,创邹城市优质结构工程。

小组对基础筏板大体积砼温度裂缝进行了调查统计,并画出了大体积砼质量缺陷影响因素排列图,根据这一表一图,小组讨论研究,将大体积砼质量合格率由活动前的87.3%提高到93%。对此,我们进行了可行性的分析,其中有利条件有4点,(1)在公司总工程师的指导下,组织编制了基础筏板大体积砼专项施工方案,经专家论证、监理审核、甲方批准,是切实可行的。

(2)公司有一套成熟的操作性很强的质量保证管理体系标准,对大体积砼施工已形成相关作业指导书,是我们做好一切质量工作的理论指导。

(3)公司领导非常重视,公司领导支持并参加攻关活动,有利于工作的全面开展。

(4)公司有类似工程成功的施工经验可供我们借鉴。

不利条件有2点:(1)质量要求高,技术复杂,技术难度大。(2)责任大,基础砼施工要确保万无一失,必须一次浇筑成功。

小组成员一致讨论认为,要达到温度裂缝的控制,在人、机具、材料、测量、方法、环境等六个环节进行控制,如果有一个环节控制不严,就会导致温度裂缝。

经小组成员对大体积砼质量缺陷因素的分析、论证,确认1.未计算温度应力;2.约束条件;3.塌落度大、水灰比高;4.浇筑方法不当出现冷缝;5.未计算覆盖养护层厚度等是造成大体积砼出现温度裂缝的主要原因。

针对主要原因,小组成员讨论决定采取以下措施,(1)计算温度应力,重新制订防裂措施,优化配合比,降低砼入模温度,使温度应力小于砼的抗拉强度。

(2)改善约束条件,消减温度应力,设置后浇带,放松约束程度,防止水热化积聚,减少温度应力。施工后浇带设置在基础全长的1/3处(即18米处)设置成台阶形,在基础浇筑完成后保留60天再浇筑。(3)分段分层浇筑,以后浇带为界,各划分六个浇筑段,每段分两层浇筑。

(4)控制砼塌落度,严格执行配合比,正确设定计算机加水量和加水时间,搅拌时间不少于2分钟,在搅拌站、现场分别设专人抽检砼的塌落度,控制入模砼塌落度在14~16cm.。

(5)计算砼覆盖养护层厚度,养护层厚度6cm,采用二层塑料布,一层麻袋,三层草袋进行覆盖养护。并派专人三小时测温一次,确保砼内外温差≤25℃,以达到温度控制的目的。

我们对基础大体积砼外观质量进行了检查,共检查156点,其中合格147点,不合格9点,合格率为94.3%,高于我们设定的目标93%,我们的目标实现了。

由此我们qc小组的成果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成本下降了5%,合人民币24352元,公司将本次qc小组的成果进行归纳、提炼、推广应用。

随着本工程施工的不断深入发展,高层建筑物垂直度控制,电梯井施工质量控制,装饰质等将是我们重点研究的课题,在成立qc质量小组进行攻关解决。

篇3:如何做好QC成果的评审工作

1 QC小组活动成果的评审

评审就是评价与审核。对QC小组活动的评审。就是与评审标准对比, 衡量小组活动达到标准的程度, 审查小组活动成果是否完整、正确、真实、有效。

1.1评审的目的与基本要求。

1.1.1评审的目的。QC小组活动取得成果之后, 为了肯定取得的成绩, 总结成功的经验, 指出不足, 以不断提高QC小组活动水平同时以表彰先进、落实奖励, 使QC小组活动扎扎实实地开展下去, 就需要对QC小组活动成果进行客观的评价与审核。

1.1.2评审的基本要求。 (1) 有利于调动积极性。企业广大职工、技术人员自主组织起来参加QC小组活动, 进行质量改进, 具有深远的意义。为此, 评审时要充分肯定他们的成绩, 帮助他们总结成功经验, 同时诚恳地指出存在的缺点和不足。以帮助他们提高活动水平。切不可对其缺点加以指责, 更不能嫌弃, 以保护和鼓励他们活动的积极性, 避免挫伤他们的积极性。 (2) 有利于提高QC小组的活动水平。QC小组经过活动取得成果后, 他们愿意与大家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悦, 同时也愿意听取领导、专家和同行指出他们的活动成果还有什么不足, 以便在下次活动时改进和提高。为此, 要对他们的成果内容和活动进行评审, 认真负责地指出缺点和不足, 热情地帮助他们, 这样才能不断地提高活动水平。 (3) 有利于交流和互相启发。QC小组活动成果发表是进行交流的主要方式, 而评审活动成果对交流能起到引导作用。对一个小组活动成果进行评审, 总结成功经验, 指出存在的缺陷与不足。提高改进意见, 对别的小组来说, 能从中得到更好的启发与帮助。为此, 在总结成功经验的同时, 一定要实事求是, 指出缺陷和不足, 也要有依据。

2 评审原则

根据评审目的, QC小组活动成果的评审包含两部分内容:一是肯定成绩, 二是指出不足。在肯定成绩方面一般比较容易掌握, 指出不足则是不容易把握尺度。评审不好, 就达不到上述基本要求, 为此, 评审时可按以下原则进行。

从大处着眼, 找主要问题。每个QC小组活动成果不可能十全十美, 总是存在着缺陷和不足之处, 当然有的成果缺陷少一些, 有的成果缺陷多一些。在评审QC小组活动成果时, 除帮助总结成功经验外, 还要与评审标准对照, 找出其中的主要问题。如果有的评审人员在评审时, 主要的问题没有找出来, 而那些“微不足道”的问题找了一堆, 这将会把评审工作引导到不正确的方向。甚至会使被评审的QC小组产生反感, 从而挫伤QC小组成员的积极性。为此, 在评审过程中指出问题和不足, 一定要从大处着眼, 找出主要问题。

什么是主要问题, 什么是小问题?这将涉及评审重点的问题:QC小组活动成果与别的成果 (如技术革新小组成果) 的主要不同有三条: (1) QC小组活动过程是遵循PDCA循环的科学程序进行的, 因此它所展示的成果思路清晰, 具有严密的逻辑性, 能给人以更大的启发, 从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QC小组的活动强调了以客观的事实作依据, 用数据“说话”, 从而避免了主观判断, 提高了解决问题的科学性。 (3) 它运用了科学的统计方法, 通过对收集的大量数据进行加工和整理, 去伪存真, 去粗取精, 从而把握事物的客观规律。

以上三条就是QC小组活动成果的主要特点, 为此评审的重点应是: (1) 成果所展示的活动全过程是否符合PDCA的活动程序。 (2) 各个环节是否做到以客观事物为依据, 用数据“说话”, 以及所用数据是否完善、正确、有效。 (3) 统计方法的运用是否正确、恰当。

按QC小组活动的程序进行活动和总结的成果, 其内容必然一步一步循序渐进, 一环紧扣一环, 思路清晰, 逻辑性好, 体现出该小组具有一定的管理能力和人员素质。在短短的十五分钟发表过程中, 让大家能够听得明白, 得到启发。相反, 有的成果没有按科学的程序进行活动和总结, 如已找出了主要原因, 而对策却没有针对主要原因来制定;对策制定后, 未按照对策表逐条实施等, 以及程序颠倒、缺漏, 这些都会造成逻辑混乱, 使人听不明白, 这些都应作为主要问题予以提出。

为什么要选择这个课题;为什么要制定这个目标值;为什么要确定这几条为主要问题;效果是如何取得的, 等等, 都要有依据, 并力求用数据表达, 以体现其科学性并有说服力。如果没有依据或依据不足, 要作为主要问题予以提出。有的成果在确定主要问题时用“0、1法”, 虽然“0、1法”也是数据, 但在小组成员对每一条选“0”或选“1”时, 还是一种主观看法, 而不是客观事实, 因此同样应以主要原因依据不足予以提出。

统计方法应用不恰当、不正确, 当然是主要问题, 要给与提出。如亲和图, 在采用头脑风暴法后将其用于归纳最为恰当, 而有的小组把它用来直接分析问题的原因, 显然是应用不恰当。又如因果图应是一个问题做一张因果图来分析原因, 而有的成果中, 两个以上问题 (或质量特性) 用一个因果图来分析, 显然是属于应用不正确。

3 要客观并有依据

提出评审意见, 特别是指出问题和不足, 一定要站在客观的立场上提出。所谓客观, 就是要依据事物的本来面目去考察, 不带个人偏见。为此, 对提出的每一条不足, 都要有依据。是不符合QC小组活动程序的哪一步骤的什么要求;或是不符合评审标准中那一条款。这样才能避免把个人的偏见带到评审意见当中。

4 避免在专业技术上钻牛角尖

QC小组活动, 解决所选择的课题, 取得成果, 其中必然包含着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个是专业技术方面;另一个是管理技术方面,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质量管理必须要专业技术和管理技术两个轮子一起转动的道理。每一个QC小组活动成果, 其专业技术是各不相同的。同一个专业, 各企业之间也由于设备条件不同, 工艺不同, 操作习惯不同, 环境不同, 也会有很大差异, 有的甚至关系到专业技术的秘密。而在管理技术方面则有许多的共性, 可以交流, 可以互相启发。因此, 应主要对其管理技术方面进行评审, 避免在专业技术上钻牛角尖。当然其在本企业内部评审QC小组活动成果时, 必然会涉及专业技术方面, 企业也应该在专业技术方面把好关, 但在提出评审意见时也要侧重从管理技术方面提出。

5 不要单纯以经济效益为依据评审优秀QC小组

对QC小组活动成果的评审, 往往是与评选各级优秀QC小组结合在一起进行的, 因此除提出评审意见外, 还要采用评分的方法评出那些小组的成果更好一些。

开展QC小组活动就是要解决存在的问题, 取得成果。获得经济效益越大, 该QC小组的成绩越大, 这是自然的。然而大多数QC小组, 特别是生产现场的职工组织起来的QC小组, 他们身边需要改进的大都是一些小课题, 取得成功后, 所产生的经济效益与那些大型的公关型课题与创新型课题所取得的经济效益是无法相比的, 甚至可以说是“微不足道”。但是, 广泛开展QC小组活动, 有着深远的意义。广大职工通过参加QC小组活动, 学到了更多的质量管理知识, 掌握了科学的思维方式, 增强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高了职工的素质, 培养和造就了人才, 开发了人力和智力资源, 实现了自身价值, 激发了积极性和创造性, 这些是开展QC小组活动第一位的任务。如果企业的职工都能自主组织起来, 成立QC小组, 围绕着企业经营战略、方针目标和身边存在的问题不断进行改进、创新, 企业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就会发生可喜的变

如果在评审QC小组成果时, 经济效益越大打分 (下转144页) (上接141页) 就越高, 则那些小课题, 非常有实用价值的“现场性”、“服务性”的成果, 就无法进入各级优秀QC小组的行列, 这必然会挫伤广大现场职工参加QC小组的积极性。为此在评审和评选QC小组活动成果时, 不能单纯以创造经济效益的大小论高低。不仅要看经济效益, 也要看社会效益, 不仅要重视有形成果, 也要重视无形成果, 不仅要鼓励创大成果, 也要鼓励创小成果。

6 评审标准

对QC小组的成果评审标准一律按照中国质量协会规定的由现场评审和发表评审两部分进行, 现场评审项目包括QC小组的组织、活动情况与活动记录、活动成果及成果的维持及巩固、QC小组的教育, 对问题解决性, QC小组成果的发表评审应从选题、原因分析、对策与实施效果及现场发表;创新性QC成果的发表应从选题、提出最佳方案、对策与实施、效果、现场发表及成果的特点等方面进行评审。

结语

篇4:QC小组活动成果的推广与转化

关键词:QC小组;活动成果;推广;转化

中图分类号:F27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8937(2009)10-0005-02

QC小组活动在企业广泛而深入的开展,不仅为企业有效控制了生产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改善了现场环境,更为企业积累了大量的优秀成果。虽然小组成果在其形成或成熟的同时,就完成了其应用转化的全过程。然而,对于一些跨地区经营的以总—分公司结构为主要组织形式的大型企业而言,大量成果的应用与转化只局限于其所在分公司一个较小的范围内。而对于与成果课题有着完全相同背景的其它分公司,要么也开展相同的小组活动,要么依然面对相同的质量问题未进行改进或不知如何改进。这不仅是QC小组活动成果价值的一种损失,更是企业资源的一种浪费,同时也不符合QC小组活动服务于企业,促进企业质量改进的主旨。为此,文章结合在总公司从事QC小组活动管理工作的经验,就如何实现QC小组活动成果在大型企业内部的推广及转化谈几点想法和认识。

1建立企业内部QC小组活动成果推广转化的管理平台

多数以总—分公司为主要组织形式的大型国有企业,对QC小组活动的管理采取统一归口管理并逐级分层管理的模式,管理的内容主要围绕着小组活动的流程展开,即年初注册管理,年中培训并实施小组活动的过程监控,年末组织成果评审、发布、表彰奖励。对成果如何在公司内部各分公司之间推广应用,或转化为总公司层面的管理或技术标准缺乏明确的工作程序和方法。因此,要实现企业内部QC成果的推广及转化必须从机制建设入手,建立一个集小组活动全程控制、成果评审挑选、成果推广、成果转化、成果信息传播反馈为一体的QC小组活动管理体系,为成果的推广转化搭建一个全过程控制的管理平台。

1.1健全小组活动全过程控制机制,保证成果质量,为成果推广转化奠定基础

成果的推广转化必须以成果的安全、可靠、有效为前提。虽然QC小组活动遵循以客观事实和数据为依据,并按照PDCA四个阶段八个步骤来展开课题的研究,但受小组人员对活动程序的认识深度、采集数据的方法、统计工具的应用水平、专业技术水平等影响,特别是企业中一些管理方法的影响,一些小组的活动质量不高,所形成成果的可靠性不高。因此,必须对小组活动的全过程进行控制,重点做好以下五个方面的机制建设,以提高成果质量:

①建立QC小组活动管理网络化的组织机构。按照管理层级,逐级明确负责QC小组活动管理的专、兼职人员,并深化到班组的直接上级。

②建立员工质量管理知识培训的常态机制。通过对员工质量管理知识掌握与需求情况的调查分析,根据企业层面的“薄弱点”、小组水平参差不齐的“低洼点”、专业知识应用的“提高点”,确定普及型培训、针对性培训及现场专业讨论指导相结合的培训模式,并建立配套管理办法,保证培训投入的“性价比”。

③注册课题的审批机制。采取小组注册宽松而课题注册严审的方法,通过建立注册课题目录数据库及成果目录数据库,严格课题注册逐级审核。一方面,对课题研究内容与以往成果相同的小组,及时介绍成果信息,避免重复活动;另一方面,开展工区一级(班组的直接上级)小组选题讨论会,提高课题的可行性。

④小组活动过程的监控机制。建立QC小组活动的信息化管理平台,或通过对已有班组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功能扩充,实现对一线班组QC小组活动的动态监控。

⑤成果的认定评审机制。建立企业内部的成果评审专家库,吸纳基层单位专业技术专家及一线班组长入库。进行企业内部的评审资格认定,保证专业技术人员在评审专家队伍中的比例。明确对成果经济性、安全性、专业可靠性的认定部门责任,坚持逐级评审认定的原则,突出对成果实际应用情况的现场评审。

1.2建立成果推广价值的评估方法及内部推广渠道

QC小组活动成果多表现为对企业当前的设备、工器具、工艺、流程进行“小改小革”或小发明。成果形成的周期普遍较短,解决问题的效果十分显著,但同时,成果的针对性和局限性也较为明显。因此,实现成果的推广转化,必须对成果的适用范围和应用成本进行确定和分析。为了提高对成果推广价值评估工作的效率,可通过在成果评审标准中增加对成果推广价值的评分规则,实现成果材料评审与成果推广价值评审的单渠道双结论。然后根据成果推广价值评审的得分排序,按照企业管理层级由对口专业管理部门逐级确认推广的成果及其范围,并逐层推荐。总公司层面则根据各基层单位的推荐结果按专业分类交由总公司对口专业的管理部门进行挑选,最终确定推广成果及范围,提出推广方案,并负责牵头组织实施。其中需申请专利进行企业知识产权保护的成果,则移交并转入企业知识产权保护部门的相关工作流程。

同时,建立推广应用结果的反馈渠道,由各级QC小组活动的管理部门负责收集成果应用的成效及存在问题,及时向专业管理部门反馈,以便对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处理。

1.3建立对推广成果的补偿奖励机制

QC小组活动成果既是企业的智力成果,也是小组这个小集体的智慧结晶。虽然从知识产权的归属上,QC小组活动成果归属于企业,无偿使用是企业的权力。但小组、分公司、总公司之间必竟存在着权责区间不同的现实。因此,通过精神上的肯定和奖励,加之适当的物质回报,将有助于在成果推广过程中小集体与大集体之间关系的处理。如:建立成果命名制度,即对将推广的成果以小组名称进行命名,增强小组成员的成就感;对推广价值评分居企业排名前列的单位给予“QC小组活动成果最佳成就奖”,体现对小组上级单位的鼓励和褒奖;根据成果推广的范围及产生的效益,结合《关于推进企业QC小组活动意见》(国经贸[1997]147号)及本单位对优秀QC小组的奖励规定设定奖金发放等级,从而实现对小组因贡献成果的经济补偿。这样不仅能激发小集体的活动热情和创新意识,提高推广过程中的协作效率,营造企业内部小集体之间取长补短,互相帮助的良好氛围,而且也是对原QC小组活动奖励内容的补充(因为一线班组中一些富有创新和质量改进意识且具有实际操作能力的员工,由于苦于整理成果材料或材料整理水平不高常常与优秀小组的荣誉失之交臂)。这种面向成果应用价值的补偿奖励方式,有助于将QC小组活动引向更加务实的发展方向。

2推动QC小组活动成果的市场转化

QC小组活动成果的市场转化不是将其作为企业的一种产品进而转化为商品的过程。它包含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是推动行业发展,减少企业自行转化成果中的成本支出;二是维护企业核心技术的知识产权。因此,在进行成果市场转化的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2.1理智引导成果申报专利

专利在法律层面包含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是法律授予技术发明人在一段时间内享有排他性的独占权利;另一方面是技术发明人作为法律授予其独占权的回报而将其技术公之于众,使社会公众可以通过正常渠道获得有关专利技术的信息。目前,企业对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识已逐步增强,特别是近两年企业对技术及管理创新的高度重视,一些单位将获取专利作为企业内部创新工作的评价指标之一,促使许多QC小组对成果申报专利。由此,一方面企业要为专利支付申请费、审查费、年费等;另一方面,由于QC小组成果申报的专利多数是实用新型专利,专利权只对其形状或结构进行保护,不保护方法以及没有固定形状的物质。加之企业难以了解是否存在侵权现象,所以当申请的专利技术对企业产品的质量特性缺乏市场说服力时,专利权仅仅成为标志企业拥有某项专利技术的证明,而没有更多的存在意义。因此,要切实维护企业利益,可从三个方面进行判别审核:一是成果是企业在不授权的情况下他人不能无偿使用的专业技术或管理方法;二是成果申请专利后,具有一定的广告效应,有利于提升企业产品的市场附加值或顾客满意度;三是成果涉及企业的管理核心或产品的技术核心,具有对竞争对手的排斥性,需要严格保密。

2.2为有偿转让成果创造条件

企业QC小组活动成果针对性和局限性较强的特点,一方面影响了市场主动对其进行转化的热衷程度;另一方面,也影响了企业内部进行转化的积极性。而且,这两个方面的影响无形中也增加了成果推广的成本。(这里的成果指在原生产设备、设施、工器具基础上进行改造所形成的新的或较原生产设备、设施、工具在外形、结构等有所不同的生产设备、设施、工具。)然而与此同时,由于大型企业规模大,对行业的影响力也大,企业对生产设备、设施、工器具的需求往往推动了其行业内部上游企业产品的技术升级和更新换代。因此,及时向上游生产企业提供成果信息,有偿转让成果,不仅缩短了企业的推广流程(如委托加工),同时有偿转让还将减少企业推广成果所需要的资金投入,而且在产业链条的相互作用下,还将有助于推动整个行业的发展和进步。因此,可采取以下几种方式,努力为成果的有偿转让创造条件。

①邀请生产商参与小组成果的研发。目前,这种方式在一些小组中普遍存在,通常是小组提供思路及设计图纸,由生产商进行成品加工制作。这种方式下,一旦生产商发现其具有批量生产的价值,在较短时期内成果即可转化为商品或商品的一部分,企业不必再委托加工进行小批量的生产,且很快能投入使用。需要注意的是应在双方合作前签订必要的合作协议,保护企业的知识产权及收益。②开办企业QC小组活动成果展示网页,介绍成果应用成效,并向生产商提供成果目录。③邀请生产商参与总公司的成果发布会,组织成果展示推介会。

3结 语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QC小组活动虽然立足于现场,着眼于细节,以“小改”、“小革”、小发明为荣,但为数众多的小组以最为广泛和频繁的创新以及坚持不懈的质量改进,不仅能为企业更能为一个行业的发展注入永久的活力和坚实的力量。QC小组活动成果的推广与转化对于QC小组活动的管理工作而言,实际上是“A”阶段。这个阶段在QC小组活动过程中是唯一必须借助于外界力量完成的一个环节。对于企业而言,也同样需要行业协会的介入,才能使QC小组活动这一股也许微弱但却坚韧的推力,推动整个行业的持续进步。

参考文献:

[1] 杨卫东.NT公司QC小组活动实践[D].南京:南京理工大学,2007.

篇5:QC发布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同仁大家下午好!我叫范海宇,来自恩施市广城市政建设有限公司!我今天代表小组发布的课题名称为:“提高蒸压加气混凝土填充墙墙体质量”。

第一项:工程概况

本次QC活动定于江语城工程,该工程位于恩施红庙上官田,总建筑面积为33118m2,地上十八层,结构类型为框剪。墙体采用蒸压加气砼砖。

第二项:小组概况

本次QC小组于2011年8月30日成立,从小组概况表可以看出:小组名称为江语城QC小组,课题类型为现场型,小组人数为8人。由公司总工程师张昌宪担任本次QC活动小组组长,我在小组中的职务是成果编写与发布。

第三项:我们选题的理由有以下3点:

1、工程质量:江语城工程为我重点优项目,为了确保墙体的砌筑质量,争创优质工程及节约成本

2、公司要求:争创优质工程,提高墙体砌筑质量

3、现状分析:工程墙体施工尤为重要,事关墙体保温、防水事宜。

第四项:现状调查

小组对现场进行调查,共查60次,查出不合格点数共计50点。其中,墙体后砌质量差有35点,出现频率为70%,并绘制了墙体质量缺陷调查统计表及柱状图,从图中可以看出,后砌质量差占有累计频率为70%,属于A类因素,作为本次活动的解决对象。

第五项、目标设定

我QC小组通过了以下六个环节进行了目标的设定。并对目标作了可行性分析,决定将目标值从70%降低到10%。可行性分析

一、通过现场勘查,发现解决好墙体的后砌质量,能更好的保证节能、防水的施工。

二、由公司高级工程师作坚强的后盾,进行技术指导。

三、项目部抽调大量有经验的技术工人进行作业。

四、公司在其他类似工程中积累了大量的施工经验。由此可见,我们相信目标可行。

第六项、原因分析

小组于2011年10月中旬广泛收集现场工人、班组长和各级管理人员的意见,集思广益,相互启发、相互补充。从“人、机、料、法、环”五个方面对目标进行讨论分析,得出9条末端因素。并绘制了鱼骨图

第七项、要因确认

针对以上9条末端因素,我们小组通过调查、验证等方法对其进行了逐一确认,最终确认出3条主要因素:并绘制了要因确认表,从表中可以看出管理方法错误、骨料含泥量、砌筑方法不当这三条为主要因素

第八项、制定对策

根据5W1H的原则,针对3条要因绘制了对策表。从对策表中,可以看出我们对这三条要因

制定的对策,管理的目标,措施的实施,并责任到人,及完成的时间和地点。

第九项、实施及效果验证

实施

1、管理方法错误

小组通过现场调查,我们发现项目管理人员现场管理经验薄弱,缺乏现场指导,10月20日至21日进行现场讲解,确保撑握相关技术要领。下面是过程中的图片

于2011年11月10日,小组成员组织进行了现场考核,发现项目施工管理人员已基本能够掌握相关管理模式并能熟练运用,因此达到了目标。

实施

2、骨料含泥量

2011年10月22日,对项目部进场原材料进行抽检,要求现场严格控制原材料的材质,尤其是原材料含泥量。

于2011年11月15日,小组成员组织进行了现场原材料检测,发现原材料含泥量符合相关标准,因此达到了目标。上面是检测时拍摄的图片

实施

3、砌筑方法不当

2011年12月20日,对项目班组长进行详细技术指导,并对关键工艺进行分析讲解。这是现场指导时的图片

于2011年12月31日,小组成员组织对现场砌体质量抽查,通过抽查,发现操作人员能按照标准进行砌体施工,并检测砌体质量,达到了控制目标。这是墙体抽查图片

第十项、效果检查

1、直接效果

2012年1月1日小组对砌体质量进行综合检查,共查30个点,其中不合格部位有2处,分别是后砌质量差及模数控制差,频率为6%,达到了小组最初制定的目标。并绘制了活动后调查统计表,及活动前后目标对比图。

2、经济效益

通过经济核算,最终节约人工费、材料费及工期效益共计11.7万。这是有关部门为本小组出具的经济效益认证书。

第十一项、巩固措施

通过本次活动,墙体砌筑质量得到了着重的改善。在本次活动过程中发现了很多实施有效的措施,并加以整理和收集。在公司其它工程项目上推广实施。同时,绘制了活动前后评分表及雷达图,从表图中,可以看出各方面有大幅的提高。

第十二项、今后的打算

篇6:qc成果发布主持词

大家好!本次活动由我来主持。在我们此次课题成果发布之前,请答应我介绍一下出席我们本次活动的领导,他们分别是*部部长***、*主席*、*总经理也是我们本次活动评审组组长**,让我们用掌声对他们的到来尤其是对**部长的莅临指导表示热烈的欢迎,同时,在这里也对各单位领导及职工对我们活动的积极参与和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我们本次活动的评审组由公司总部、事业部相关业务领导共7人组成,除了评审组组长**以外,其他六位分别是公司总部规划运营部主任**、**工程事业部副总经理*/*、//工程事业部总工程师姜**、**工程事业部**分公司党总支书记、副经理***、公司总部工会/政治工作部主任***、规划运营部副主任***。[文章-找范文,到]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对他们能够出任我们本次活动的评委表示诚挚的谢意!

1.XX-XX全公司共申报立项课题34项,由于立项课题受各种因素的影响,进展情况不一,截止目前已有15项课题取得了初步成果并已上报,经过课题成果初审确定发布的课题是10项,今天下午我们在这里举行课题成果发布暨评审表彰会既是对这10项课题成果的一次重要检验,又是对活动的一次经验总结和推广。

2.下面我就XX度课题成果发布暨评审表彰做几点说明:

⑴成果发布

课题成果发布形式由课题成果发表人依据成果报告,借助电脑幻灯片脱稿讲演,时间为10-15分钟;发布时发表人主讲,另有一人辅助操作幻灯,因此要求对成果报告、幻灯片充分熟悉并做好两者之间的衔接。发布按规定顺序进行(顺序表已发给各单位),为了使发布紧凑高效,请发表人提前做好预备。

⑵评审

课题成果发布评审表。每个成果的最终得分统计采用去掉一个最高分,再去掉一个最低分,取中间5位评委所打分数之和的平均数为最终得分的方法(最终得分保留一位小数)。成果发布超时要酌情扣分,我们要求的时间是10-15分钟,每超时1分钟扣0.5分,我们的记分台将在发表人讲述到12分钟时以亮黄牌给予提示,15分钟时将亮红牌终止讲述,请发布人在讲述时一定要注重把握好时间。为了保证评审结果的客观、公正、准确,本次评审采用发布前先由评委会就各成果报告进行初审,发布后由评委会结合各发表人就各自成果现场发布以及回答评委提问的情况进行最终的评分并现场公布。为了使评委打分更加合理,我们前两项成果发布完暂不公布分数,到第三项成果发布完后,再依次公布得分。每个成果评委提问时间不超过5分钟。全部成果发布完后由评审组组长对整个成果发布情况进行点评。

⑶表彰

本次活动设qc小组成果一等奖1个,二等奖1个,优秀奖2个;创新成果一等奖1个,二等奖2个,优秀奖3个;奖金分别为10000元、8000元、5000元;颁发证书。未发布课题作为鼓励奖,给予一定奖励。

3.现在我公布XX***公司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成果发布正式开始。首先请

4.请本次评审组组长建设公司副总经理张卫兵就整个课题成果发布情况进行点评,大家欢迎。

5.公布获奖情况

6.颁奖

第一组:qc小组活动、创新成果优秀奖颁奖领导:///

第二组:qc小组活动、创新成果二等奖颁奖领导:///

第三组:qc小组活动、创新成果一等奖颁奖领导:///

请每组领奖人与领导合影

7.领导讲话

//////

8.公布活动圆满结束。(请各单位第二天上午9:00到公司工会领取奖金)

篇7:QC课题报告关注要点

步骤一:选择课题 注意点:

1、课题应为小组力所能及。

2、课题名称要具体,尽量选择能以特性值表达的课题。

3、用数据说话,并以工具方法表达、分析:调查表、排列图、亲和图、头脑风暴法、水平对比法、流程图、简易图表等。

4、用框图表达,不必层层追溯过多,一般用3层。选题存在的主要问题:

1、前言过长,与课题联系不紧密。

2、选题理由复杂,未利用“前言”作铺垫。

3、层层追溯上级要求,导致选题理由层次过多。

4、课题名称不准确、不具体。

5、选题理由无数据。

6、只做课题选择,无选题理由。

7、将具体的小课题整合为大课题。

8、将现状调查内容(找症结/主要问题)放到选题中。

9、小组活动计划表(甘特图)放在选题理由之前。

10、所取数据(或各步骤活动时间)与小组活动时间不符合。

步骤二:现状调查/目标可行性分析 现状调查/目标可行性分析存在的问题:

1、未为目标值制定提供数据;

2、指令性或自选目标值程序错误;

3、简单重复选题的数据,无深入分析;

4、未找到症结/主要问题;

5、现状调查不深入,分层分析不够,找出的主要问题还带有综合性;

6、排列图应用错误:中将无法或不能准确计量的项目用来分层排列;或将不是同一层次的项目放在同一个排列图。

7、数据不充分;

8、统计方法应用不足。

步骤三:设定目标

一、目标值确定原则(1)一致性原则(2)单一性原则(3)量化原则(4)先进性原则(5)可行性原则(6)民主性原则

二、目标值制定常见问题

1、小组自定目标未通过现状调查找到目标值制定依据,在目标提出后再加目标值制定依据或目标可行性分析。

2、指令性目标值:目标可行性分析过于简单、不能证实目标可行;目标可行性分析的内容应与现状调查的内容基本一致。

3、用套话、空话来分析目标可行。

4、目标值过多且互相关联

5、根据现状调查的结果测算目标值的问题

6、用措施来论证目标值可行

步骤四:原因分析

(一)原因分析中应注意的问题

1、针对现状调查找出的症结分析原因

2、原因分析要展示问题的全貌

3、原因要展开到可直接采取对策的程度为止

4、正确、恰当地选择统计方法

(二)原因分析应用的工具: 因果图、树图、关联图 存在问题:

1、原因分析回到总课题上

2、原因分析未到能直接采取措施的程度

3、因果分析工具选用错误

4、因果关系颠倒或无直接因果关系

5、两个因素和在一起

6、省略了中间层次,导致原因分析跳跃式

7、工具方法运用错误:

◆关联图中的因素无因果关系;

◆关联图的某些因素已展开到直接采取措施,再用一个因素将这些因素包容起来;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因果图或树图中有相同的因素,未选用关联图;

步骤五:确定主要原因 存在问题:

1、要因确认泛泛而谈,未到现场取得数据信息。

2、无要因的判别标准或判别标准不合理。

3、未根据未端因素对分析问题的影响程度大小来确定要因。

4、要因确认偏离。

步骤六:制定对策

不正确的对策措施表现:

1、对策超出了小组能力,是靠领导决策,不能体现小组的努力程度。

2、对策措施不符合小组身份。

步骤七:对策实施 要求:

1、重点突出、详略得当;

2、生动、易懂:图文并茂;

3、展示小组的集体智慧、努力程度;

4、展示小组/课题的特质、风范。

步骤八:效果检查 效果检查的内容: 小组目标实现否

现状改进情况:症结是否解决 经济效益 无形效益 意外收获

非预期效果(副作用)

步骤九:巩固措施 存在问题:

1、未将小组已实施的有效对策标准化,或未将小组全部有效措施标准化。

2、将口号、愿望、努力方向作为巩固措施

篇8:QC课题学习资料2

变压器的损耗主要取决于设计和制造。实际运用中降低变压器损耗的措施有: 一,保证电源电压在额定范围。二,避免变压器长时间空载及过载运行。三,变压器的分接头三相必须一致,接触良好。四,保证变压器油的品质。五,保证变压器良好的散热。

变压器在运行的过程中,无论质量如何,都会产生一定的损耗,而其中有一种是引线损耗,是因为当变压器的高压低压引线中在通过电流的时候,就会产生电阻损耗,而实际上引线损耗应属于基本的损耗,但是在变压器的损耗上被称为附加损耗。

我们对引线电流较大的变压器,必须要考虑引线的磁漏通对变压器附加损耗的影响程度。这是考虑变压器在工作电流下,引线的磁漏场是与变压器绕组的磁漏场一起存在的,而引线的磁漏场也会变压器绕组的附近中又产生附加损耗中的涡流损耗,它与引线的形状、相互间的排列,还有结构等都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据了解,在一般用途的干式变压器中,引线相对长度会比较短,并且在引线中的电流不是太大的时候,引线的漏磁通在其结构中和引线本身产生的附加涡流损耗,也因此,这种情况出现的问题不大,所以也可以忽略不计的,但是如果电流太大的话,引线的铝排就会采用较为窄面对着变压器壁壳的布置,这样做的话,这在相同距离条件下,要比平行于壁壳布置的时候的损耗会小很多。

同时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供电负荷屡创实际测量时的负载损耗是当变压器在短路试验高峰,变压器的负载损耗已成为电力损耗的主要来 状态下从电源所吸取的功率,即将变压器的一组线源,由于诸多原因的影响,负载损耗甚至比空载损耗 圈(高压或低压)短接,而在另一组线圈(低压或高大几倍。因此,从经济的角度分析,要减小变压器的 压)施加比额定电压小得多的电流。此时.从电源线损耗,就应该首先从降低负载损耗人手。圈上所接瓦特表测量ff{的功率.即为负载损耗。它实 际上包括线圈导线中的电阻损耗、线圈的附加损耗、l负载损耗的定义引线损牦及钢铁结构件中杂散损耗。负载损耗,又称铜耗,不仅与变压器的自身特性 电阻损耗有关,而且随变压器变负载的增大而增大。它是变压 在短路试验状态下,根据磁势平衡原理,如在短器带负载运行时,一、二次绕组负载电流,.及,在 路的线圈中电流达到额定值,则接于电源的线圈中绕组中产生的损耗。它的理沦值包括基本铜耗只和 电流也达到额定值,由于线圈导线中有电阻存在,故附加铜耗B两部分。基本铜耗是绕组的直流电阻引 在各个线圈的导线中将产生电阻损耗。起的损耗,它与直流电阻及负载电流的平方成正比; 变压器的负载损耗中占绝大部分的就是电阻损附加铜耗包括漏磁场引起的肌肤效应使导线有效电 耗,因此,降低电阻损耗就成为降低负载损耗的关阻变大而增加的铜耗、多根导线{:绕时的内部环流 键。从电阻损耗的计算公式P=m件公式中可以看损耗以及漏磁场在结构件、油箱壁等处引起的涡流出,当变压器的计算要求(如额定容量和电压等级)损耗等。给定时,式中电流和相数是一定的,电阻损耗仅与线 变压器负载损耗只的计算式为 圈的电阻有关,所以也只有通过降低电阻来降低阻损耗。

如何降低变压器的负载损耗。降低导线电阻有3种方法:

1、用非导电绝缘材料(如绝缘玻璃钢)作为线减小导线长度。当铁心磁密增加时,线圈匝 圈压板,不仅能防止压板过热,而且可作为绝缘的一电势就增加,从而使线圈的匝数减少,也就减小了导 部分,从而减小铁窗高度,但其材料利用率较低,这线的长度。然而,铁心的磁密不会无限地增加,一方是其不足之处。在强度允许的范围内,尽量减小拉板面增加磁密会使空载损耗和空载电流增加,另一方 的宽度和厚度,并且在拉板中间开槽,以减少与漏磁面磁密过大,会使铁心出现过饱和现象,反而使变压 通垂直方向的有效尺寸。器运行更不经济。

2、在钢铁结构件(如箱壁)上放置铝板或铜板。

3、增大导线截面积。增大导线截面积要有一定 当漏磁通出过此材料时,产生涡流反作用,转移原来限度,因为增大面积会增加导线重量而使变压器制 的漏磁密度,避免或减少漏磁通穿过钢铁结构件中造成本增加。产生的涡流损耗,但这样做的同时会造成局部过热。

4、减小电阻率。采用无氧电解铜取代普通电工 目前,在大容量变压器中,为了降低结构件中的杂散铜,可使铜导线电阻率下降,但无氧铜价格较贵,也 损耗常常采用磁屏蔽。会使变压器成本增加。

5、在油箱内壁辅设硅钢片。由于硅钢片的导磁附加损耗 性能好,使得漏磁通尽量进人磁屏蔽中,从而减少进线圈导线的涡流损耗。由于变压器线圈产生 入油箱壁中的漏磁通,减小油箱中杂散损耗,油箱中的磁通不可能完全在铁心柱内部流通,所以线圈导 的局部过热也相应减少。线总要处于纵向漏磁场之中。根据楞次定律,在闭合材料发展到一定限度的情况下,可以考虑回路中产生感应电流(一般称为涡流),从而使导线用足够强度的绝缘材料制造油箱,当然还要考虑油中产生涡流损耗。单根导线在均匀漏磁场中产生的 箱材料应该耐油的问题。涡流损耗与导线的材质有关,并与电阻系数成反比。

篇9:QC课题的实施方案

一、课题类型

按照QC小组参加的人员与活动课题的特点, “问题解决型”课题可分为“现场型”、“管理型”、“服务型”、“攻关型”四种类型。

(1) 现场型:以班组和车间一线操作人员为主体组成,以稳定工序质量,改进产品质量,降低消耗,改善生产环境为目的。活动的范围主要是在生产现场。

(2) 服务型:以公司不从事基本生产的辅助人员组成,以推动服务工作标准化、程序化、科学化,提高服务质量为目的,活动的范围主要是在服务现场。

(3) 攻关型:以领导、技术人员和操作人员三结合组成,以解决技术关键为目的,活动范围包括与生产有关的各个领域。

(4) 管理型:以管理人员组成,以提高工作质量,解决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高管理水平为目的。

二、QC活动程序图

(一) 选择课题

1、课题来源:

a) 指令性课题:此类课题通常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迫切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由上级主管部门作为一项必须限期完成的任务,以行政指令的形式向QC小组下达;

b) 指导性课题:是上下结合的选题方式,由企业的质量管理部门根据企业实现经营战略、目标、方针的需要,把其中的一些难点具体化为一批课题并予以公布, QC小组可根据自身的条件选择力所能及的课题开展活动;

c) 自选课题:根据企业现状,针对生产现场、工作现场,服务现场、管理环节、顾客意见和期望等方面存在并需要改进的问题,自选课题。

2、选题要点:

a) 选题范围不受限制(质量、效率、成本、安全等);

b) 选题要宜小不宜大,要针对性强、时间短、见效快、小组成员能够发挥作用的课题;

c) 尽可能选择能以特性值表达并有可比性的具体问题的课题;

d) 可从上级下达的难点、现场存在问题、顾客抱怨多等方面;

e) 在可选课题有多个时,要经小组全体成员民主协商。

f) 题目应与小组的目标、成员相一致。如:以班组成员为主组成的小组,不能选择企业改革方面的大课题等。

3、课题命名

项目的名称应该具体明确,针对性强,不要大帽子,如:创世界一流…;不要用对策来、采用的手段来命名课题,如:运用正交试验方法,解决…;

4、选题理由的陈述

要简明扼要且充分。如顾客(标准)要求是什么?实际情况是什么?差距有多少?等等,尽量用数据表达。

5、QC小组项目登记

QC小组在选好课题后,开展项目前,填写“QC小组课题登记表”(见附表一)和“QC课题立项评审表”(见附表二),报工艺质量室;经公司评审通过。

(二) 现状调查

1、目的:弄清现状,为设定目标提供依据;

2、内容:收集资料和数据。明确存在问题的程度,最高、最低达到多少,波动有多大,与要求有多少差距等等;

3、应用工具和方法:调查表、对比表、折线图、柱状图、饼分图、直方图、控制图、过程能力指数等。在症结所在时分层法是最常用的方法;

4、收集数据时应该注意:有关的数据、数据的代表性和客观性、数据的时间性。

(三) 设定目标

1、目标的名称与课题的名称要一致:如:降低× 产品加工的废品率,目标则应是×产品的废品率由现在的×降到×;

2、目标要定量化:定量目标通过活动或改进后便于检查比较,不用定性的目标。

3、目标设定不宜过多,如是一个课题设二个以上目标,则要分别经二个以上目标为中心进行活动,使解决问题过程复杂化,不易表述,易出现逻辑性混乱。

4、目标值设定的水平

目标要有一定的挑战性且通过小组努力可以达到的;当课题目标与上级考核目标一致时,可以把上级的考核指标或产品工艺规格要求作为活动目标。

5、目标值设定的依据:(a)上级下达的指标必须达到;(b)顾客的要求必须予以满足;

(c)与条件基本相的同行业企业的水平进行比较;(d)历史上曾经达到过的最好水平;(e)通过现状调查,找出症结所在,预计解决程度,测算出能够达到的水平。

(四) 分析原因

1、学会采用专业工具,一般采用因果图;

2、展示原因的全貌避免遗漏 (可从“人”、“机”、“料”、“法”、“环”4M1E或5M1E增加一个“测”)

3、原因分析要展开到可以直接采取对策的程度为止;

4、逻辑性要强,要合理;

5、要召开原因分析会广泛收集影响问题的原因。

(五) 确认主要原因

1、应对全部末端原因逐个确认;

2、根据事实、数据,用科学方法确定(现场测量、试验、察看实物、查阅记录、向当事人调查等);

3、判定是否主要原因的标准是对分析问题的影响程度大小。(切忌以“少数服从多数”或以“是否容易解决”的方式确认主要原因)

(六) 制定对策

1、关于对策的制订

a) 针对确定的每一条要因,发动小组成员提出多种改进的对策以供选择; b) 对每一条可供选择的对策从有效性、可行性、经济性、可靠性等方面进行分析评估,选择综合评分高的作为采用的对策。

2、正确使用对策表

a) 针对每条主要原因,充分提出多种改进对策;

b) 对每条原因的多种对策,分别进行综合评价,而后比较选定实施的对策;

c) 按5W1H的原则制订对策表;(如下)

d) 针对确定的对策制订具体措施方法和手段;

e) 对策表中的目标栏,要尽量可能用定量的目标值来表述。

3、制订对策表应该注意的问题

a) 对策和实施混在一起;

b) 目标没有定量的.目标值;

c) 使用抽象的词语(如:加强、提高、争取、减少、随时、尽量等); d) 不是针对每一条要因逐条制订对策。

(七) 按对策实施

1、怎样实施对策

a) 按“对策表”的要求逐一制订实施措施;

b) 要按照对策表中的“措施”栏目逐条实施,并在实施中做好活动记录;

c) 每条对策在实施完成后要立即与对策表上的“目标”要求进行对比,确认其结果;

d) 如果确认没有达到对策表中所定的“目标”时,要重新评价措施的有效性,必要时要修正所采取的措施;

e) 每条对策实施后,还需要对是否影响安全环境、是否影响相关处的质量、是否影响管理、是否影响费用成本的增高等方面进行检查。

2、对策与实施过程常用的方法

对策实施阶段是实质性质量改进阶段,各种改进及结果都要用数据表达,可运用多种工具及方法。如:调查表、直方图、控制图、过程能力指数等等。

3、应该注意的问题

a) 小组应该根据自己处理数据的实际需要来正确恰当的选用工具;

b) 尽量用简单的方法工具解决问题,不要盲目使用复杂的工具。

(八) 检查效果

1、如何进行效果检查

a) 与小组设定的目标进行比较:常用柱状图、折线图、直方图进行效果比较。

如没有达到课题目标则要重新检查过程的活动情况,分析未达到目标的原因,重新制订对策并实施,取得效果后进行再比较;如达到课题目标就可以转入下一个程序。

b) 与对策实施前的现状对比:把实施后的效果与现状调查时的现状进行再比较(最好使用原来的方法工具)以明确改善的程度和改进的有效性,同时要注意检查是否有其他方面的副作用或还不完善的地方。

2、如何计算经济效益

计算效益一定要实事求是,一般以活动期计算,计算方法即实际效益=产生的效益-投入的费用,同时要要注意总结活动的社会效益。

(九) 制定巩固措施

1、把实践证明有效的对策表中的措施按照规定的程序向有关部门申报纳入相关标准(包括技术标准和管理制度、操作规程),批准后正式执行,并经常检查是否按照修改后的标准执行落实。

2、确定一定的巩固期,及时收集数据,分析比较,并做好记录,观察效果是否稳定。

(十) 总结和下一步打算

1、总结:通过总结进一步提高小组成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a) 专业技术方面:小组成员哪些专业技术得到了提高,掌握了哪些经验和知识,还有哪些专业知识和技能是欠缺的,要进行总结;

b) 管理技术方面:回顾活动过程中是否按照PDCA循环的程序进行,方法工具的运用是否恰当,正确,解决问题的思路是否清析,逻辑性是否强,是否环环相扣;

c) 小组综合素质方面:可以从质量意识(含安全、环保、成本、效率等意识)、问题意识、参与意识、改进意识个人能力的提高、QC知识的掌握、团队精神、协作意识、工作热情、干劲的高涨、创新精神和能力增强等方面进行自评,并将测评成绩与活动前的成绩作对比,总结活动取得的无形效果。

2、下一步打算

a) 在现状分析时找出的关键少数主要问题已经解决,原来的次要问题上升为主要问题,需要通过活动继续解决;

b) 在最初进行课题选择时小组成员提出的其他可供选择的课题;

c) 再次发动小组成员广泛提出问题,从中选择评估选取。

适用于创新型课题

1、“创新型”课题:是相对于“问题解决型”课题而言,是指QC小组成员运用新的思维方式,创新的方法,开发新产品(项目、服务)、新工具、新方法,实现预期目标的课题。

2、“创新型”与“问题解决型”课题的区别

3、“创新型” 课题活动程序图

4、课题命名、选题理由的陈述、QC小组项目登记同“问题解决型”课题。

三、项目成果报告的整理

整理过程是QC小组成员共同参与总结提高的过程,应注意以下问题:

1、严格按QC小组活动的程序进行整理;

2、成果报告要重点突出、条理清楚、简明扼要。尽量以必要的图、表、数据为主,配以少量的文字表达;

3、尽量少用专业性很强的名词术语,必须用的,要通俗解释;

4、适当介绍和本次课题有关的背景情况(切忌罗列历年活动课题荣誉)。

四、QC小组项目成果的发表

(一) 发表的作用

1、交流经验,互相启发,共同提高;

2、鼓舞士气,满足小组成员“自我实现”的需要;

3、现身说法,吸引更多员工参加QC小组活动;

4、提高QC小组成员科学总结活动成果的能力;

5、使评选优秀QC小组和优秀成果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二) 发表的组织工作

1、发表的形式服从于发表的目的,不搞一个模式,不一味追求形式新颖、美观、奇特;

2、积极引导听众对发表成果的提问和答辩;

3、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组织评委专家对成果进行讲评;

4、邀请主管领导参加成果发表会,发挥激励与导向作用。

(三) QC小组发表成果应注意的问题

1、做好发表前的准备工作,选择恰当的发表形式,配合图片、数据表、实物等发表;

2、发表人必须是小组活动骨干,以讲为主;

3、发表完毕,应礼貌、简洁、恰当地回答提问;

4、发表用“道具”应朴实、清晰、简单、实用。

五、QC小组项目成果评审

(一) 评审的目的:肯定成绩,指出不足,以不断提高QC小组活动水平;表彰先进,落实奖励,使QC小组活动扎扎实实地开展下去。

(二) 评审原则

1、从大处着眼,指出主要问题:活动程序是否符合PDCA循环理论;项目各个环节是否做到以客观事实为依据;数据是否完整、正确、有效;统计方法运用是否恰当、正确;(评审内容详见《QC小组活动成果评审表》附表三)

2、客观有依据:根据评审标准的要求提出评审意见;

3、避免在专业技术上钻牛角尖;不单纯以经济效益为依据评优。

(三) 评审的标准

1、现场评审:评审重点是QC小组项目及成果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2、发表评审:总体评价项目成果的主要特点,在程序、方法、数据等方面总的情况;具体指出每一个不足点及其根据。

六、表彰奖励

根据《QC小组活动成果评审表》得分高低评出卓越QC小组1组(得分>=90分),奖励1500元,先进QC小组3组(得分>=80分)各奖励1000元,优秀QC小组5组(得分>=70分)各奖励500元。

附表一:QC小组课题登记表

附表一:QC小组课题登记表.doc

附表二:QC课题立项评审表

附表二:QC课题立项评审表.xls

附表三:QC小组活动成果评审表

篇10:qc课题成果发布演讲稿

我国开展QC小组活动已有30余年的历史,但是由于各项目部对此活动的重视程度不同,QC小组成员的受培训程度不同,再加上人员流动性大,推进人员多有变动,课题活动技术与现场实际管理结合的紧密性不够,对于QC活动的方法和成果报告的编写要求不明了,导致在QC活动及成果报告的编制中存在较多问题。本人现结合实际情况,参考网络资料向各位试叙如下。

一、QC活动存在的一些共性问题

1.课题名称不一目了然

部分小组为吸引眼球,故意采用一些拗口的、冷僻的课题名称,或课题名称绕来绕去,不能一目了然地反映课题活动内容。

2.课题现状掌握不清楚,不知道需要解决的问题的症结

部分小组针对本课题目前的情况不了解,不知道目前的合格率,没有相应的数据收集、整理、分析,不了解需要解决问题的初步症结。

3.目标不明确,问题不突出,目标过多过滥

设定目标无量化数值,无数理依据,纯粹靠拍脑门得出;不能明确指出课题要解决的问题,且部分小组设定目标过多过滥(一般不超过2个),导致中心不突出或活动内容庞大,开展活动及报告编写时顾此失彼。

4.原因分析不透彻

不能从人、机、料、法、环、测等多个方面进行全面分析,存在多处漏项,因果原因关系不明确清楚,存在生拉硬扯;另一方面分析不透彻,不能一直分析到可直接采取对策的程度(即末端原因);最主要的是个别小组原因分析的工具使用错误。

5.要因确认不全面

第一是要因确认时未能将所有末端原因列出,不能仅凭好恶进行人为挑拣,也不得存在遗漏;二是要因确认时未能引用数据、客观事实进行证明,不能仅靠会议或者表决来确定哪些末端原因为主要因素。

6.对策与实施缺项

第一是对于确定的主要原因,没有逐条制定对策,第二是对策制定未能遵循“5W1H”,缺少对策 What、目标 Why、措施 How、负责人 Who、地点 Where、完成日期When等相关的要素;三是没有逐条针对实施后的情况进行交代。

7.取得效果叙述不完全

第一是未将对策实施后的效果与原状进行详细的对比,未能采用数据说话,个别小组甚至未能确认是否达到目标,无结论性意见;二是取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过于夸大;三对于取得的无形效果未能进行评价。

8.后续标准化不到位

改进后的效果不能维持、巩固,或后期的巩固资料也未能收集;未能纳入企业管理,形成有关标准,并得到执行。

二、QC成果报告存在的问题

1.文字多图表少

一些QC成果报告写成了工作总结,文字叙述过多,能用图表表达的也不用图表表达;还有的成果报告运用的工具不足“两图一表”,既不象质量管理论文,也不象QC成果报告。

2.问题不突出,过程纯如流水账

不能明确指出课题要解决的问题,整理出的报告就事论事,如同流水帐,导致中心问题不突出,无特色,无吸引力。

3.步骤不完整前后不协调

有些小组未按PDCA循环扎扎实实的活动,有的是对取得的科研成果按QC成果报告的格式“倒装”,使得成果报告体现不出PDCA循环的全过程。如有的成果报告选题理由和现状调查的内容不衔接,有的各步骤之间逻辑性差、内容前后不协调,有的有前“因”无“果”,还有的只有“果”无有“因”等。

4.内容空洞缺乏依据

有些成果报告选题理由,讲空道理;确定主要原因讲道理,不是以事实为依据;有的虽有依据,也是定性的多、定量的少,缺乏信服力。

5.工具运用不熟练、缺陷多

相当一部分成果报告由于小组成员对所选用工具的适用的基本条件、用途、应用程序、用后信息的分析和利用等理解不深,对其内涵及原理不太清楚,致使运用工具选择不当,出现的缺陷较多。

三、编写成果报告的基本要求

1.课题名称是成果的窗口,应直接明确要解决的问题,改进性的课题应采用褒义性的词语,创新型的课题应采用中性的词语。如“降低×××不合格率”、“提高×××的稳定性”、“×××(设备、设施)的研制”,课题名称要简单、明了、针对性强。语言要精练,切忌错别字,以防误解。

2.报告程序要清楚,逻辑性要强,既要体现PDCA的活动过程,又要符合课题得以解决的前后逻辑关系。

3.多用图表,少用文字,能用图表表达的内容不要用文字叙述。4.成果报告的内容要真实,切忌夸大其词。

5.抓住要点,详略得当,要围绕课题的中心内容来阐述活动的主要过程,切忌节外生枝、画蛇添足,特别要防止使用一些广告性的语言。

6.名词、术语使用要规范 :

1)应使用通用的名词,避免用俗名、地方性或专业性强的名词术语,必须使用时应加以说明;

2)数目字的使用要规范。

四、整理成果报告的方法步骤

根据一些小组整理成果报告的经验和作法,一般需要做以下工作。1.制定活动总结的工作计划。整理成果报告应把需要做的一系列工作计划安排好,经全组成员讨论通过后分工执行。包括回顾总结、编写(修改)成果报告、上报成果报告、发表预演、修改等。要把这些工作分配落实到具体成员来负责,明确其完成时间。

2.全体成员认真回顾、总结、分析活动的全过程

小组全体成员应认真回顾总结分析本次活动全过程中有哪些经验教训、巩固措施的可操作性、巩固期效果的稳定性、今后活动需加以改进的项目内容,同时还需要确定下一个活动课题的选择等。

3.拟订、讨论成果报告的编写内容提纲 确定了成果报告的中心内容以后,需要由成果报告的编写执笔人拟定报告的内容提纲,大家讨论补充后予以确定。

4.明确分工,落实责任 小组长应根据大家讨论通过的编写提纲需要的资料,确定应收集整理的原始记录及责任人、截止时间,以便为成果报告的编写执笔人提供资料。

5.起草成果报告初稿

由成果报告执笔人在掌握充分资料的基础上,按照成果报告编写提纲起草成果报告初稿。

6.集体讨论与补充

将成果报告初稿提交小组集体会议,由大家讨论、补充,由执笔人修改后,再次讨论补充,多次循环,以便使报告更加完善。

五、改进型成果报告的主要内容 所谓改进型成果,是指传统的现场型、攻关型、管理型、服务型课题的成果,它们都是对现有问题的改进。这类成果在PDCA活动程序的内容方面都有许多共同之处,是按PDCA循环的科学程序进行的,而成果报告是小组活动的真实写照,因此成果报告的主要内容也应真实地体现PDCA循环的全过程。

一)小组概况

这部分是成果报告的开头,通过介绍,一方面使局外人了解小组活动史,另一方面通过简单介绍本课题的主要活动内容及取得的效果,以引起别人的兴趣和注意力。

1.应介绍的内容

1)发表课题有关的企业及产品(服务)的简况。2)小组概况:

①小组成立时间、人员岗位结构及文化技术素质结构、小组类型等; ②历年主要课题完成情况及获奖等级、对企业及社会的贡献,小组成员通过开展活动素质的提高情况(如评为先进、提升职务的人次)(该内容可根据小组活动的实际情况选用);

③本次所发表课题的简况,如本次活动围绕主要问题采取的主要措施及达到的效果。

2.表达的方式

各小组可根据本小组活动的具体情况采取以下不同的方式。1)文字叙述式。采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叙述小组的概况。2)表格式。采用表格的形式将小组活动的概况表达出来。

3)表格加文字叙述式。即采用以上两种形式,用文字叙述表达介绍小组历史活动情况,用表格介绍小组现有成员及本课题活动情况(一般采用)。

二)选题理由

对选择课题理由的介绍,目的是突出课题的中心内容及解决的难度,说明选择本课题的重要性及其在企业发展中所处的位臵。

1.应阐述的内容

1)是否是企业实现方针目标或中心工作中的重点项目、难点。即本课题是否是为满足企业(或项目、班组)管理者的需要而选择的,如是,则应介绍该课题对企业发展、市场竞争的影响、领导的指令情况等。

2)是否是社会要求、用户需求(包括下道工序)所迫切解决的问题。即该课题不解决,将会对企业的生存发展、信誉、失去市场带来影响。

3)是否是生产、服务或工作现场的关键或薄弱环节。即该课题不解决将会对企业的生产、服务或某项工作带来较大影响,如质量降低、消耗增加、成本上升、造成较大经济损失等。

课题不同,可能涉及的理由有以上一个或多个方面的内容,对现场型的自选课题只需1-2个理由即可。

2.表达形式

1)文字叙述式。文字叙述式可采用步步深入、突出主要矛盾的叙述方法。如有的成果报告先介绍课题的现状,然后介绍与用户、企业发展、市场竞争、社会要求的差距,再介绍问题得不到解决的后果这样一个层次叙述,就突出了课题解决的重要性。也有的成果报告先介绍上级的要求,再介绍课题的现状,突出现状与要求的差距及课题解决的重要性这样一个层次。

2)图表展示式

用图表的方式显示选题理由之间的关系,以突出课题解决的重要性。3.注意事项

1)应直接说出选题的目的和必要性,不要长篇大论。如有的成果报告,为了强调所选课题的重要性,从国际发展趋势讲到国内的先进水平,从计划经济讲到向市场经济的转变,从全厂的要求讲到课题的现状,发表用了三、四分钟还没讲完,此为大忌。

2)要以数据和事实为依据。介绍选题理由不要讲空道理,而应以现状调查中的数据和事实为依据说出上级要求是什么、问题的症结如何,才有说服力。

3)防止条款的罗列。选题理由的介绍不应是条款的罗列,而应将理由中的数据和事实用生动、简洁有力的语言有机的组合起来,以起到逻辑推理严谨、理由充分、引人入胜的作用。

三)现状调查(确定主要问题)

该部分内容第一是对选题理由的详细说明及具体依据,是分析原因的基础和解决主要问题的着眼点;第二是寻找现状与用户需要、竞争对手、上级要求差距的依据;第三是确定目标、采取对策后检查效果的依据。因此该部分内容是成果报告中心内容突出与否的始点和关键内容,一般也是小组工作量较大的活动。

1.应介绍的内容

该部分应主要介绍小组进行了那些调查活动及分析活动,确定了存在什么主要问题,主要有两方面。

1)开展调查活动的内容。根据课题所涉及的过程或领域,查阅了那些有关的资料(包括企业内外部)或进行了那些与课题有关的调查活动(包括企业内外部),这些活动采取了何种调查方法,其调查的逻辑顺序是如何进行的。

2)进行的分析活动。根据调查得到的数据和事实,采用了何种统计方法进行了分析,又分别得出了什么结论,分析确定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若调查活动及分析活动进行的较多,应分别叙述调查活动及分析结果,最后进行综合分析,得出总的调查结论,即调查确定存在的主要问题。

2.编写时应注意的问题

1)应用框图简介活动对象的过程或工艺流程,并注明课题活动的位臵。尤其是在组织外交流成果时,由于隔行如隔山,为使别人理解课题的来龙去脉,应首先使用过程流程图,简介课题所涉及的过程范围、活动过程(工艺流程或产品的结构示意图)。

2)收集的数据要有客观性。由于抽样的臵信度与抽样的样本容量和代表性有直接关系,因此收集的数据不但要有足够的样本量而且要具有客观性,避免只收集对自己有利的数据,或是从收集的数据中只挑选对自己有利的数据而忽略其它数据。在整理成果报告时需说明调查依据的来源、抽取样本的范围、样本的代表性,以说明用样本推断总体的正确性。

3)收集数据的时间要有约束。调查的数据应是近期的(一年内),这样才能真实反映现状。因为情况是会随时间的变化而不断变化的,时间相隔长的数据就不能反映现状,就可能将今后的活动引入歧途。如需要以往的数据,应说明现在和以前影响所要解决问题的因素未发生较大变化,以表示用以往数据推断现在总体的正确性。

4)调查分析的结论要明确。分步调查及总的调查分析的结论要明确,尤其是应将调查分析最后确定存在的主要问题应进一步明确。

5)杜绝“三无”(无调查方法、无调查数据、无调查分析)及与成果无关的内容。

6)确定的主要问题不要过多。一般确定的主要问题1-2个为宜,最多不超过3个,以防课题太大,针对性不强。

四)确定目标值

QC小组活动是有组织、有计划、有目标的小集体活动,设定目标值既反映了QC小组活动明确的目的性,又反映了质量管理活动用数据说话的基本要求。设定目标值可使小组全体成员有共同的奋斗目标,增强活动的信心,为解决下一个目标打下基础;同时设定目标值又为小组实施对策后检查比较效果的改善提供了依据。

1、本部分应介绍内容一般包括两方面:

1)针对确定的主要问题的现状,设定将主要问题改善到所需程度的目标; 2)实现目标的依据,即可行性分析。(可行性分析的方法将在下面介绍)3)显示目标值与现状的变化情况,通常用柱状图、折线图等简易图表表达设定的目标值和现状的变化情况。

2、设定目标值应注意的事项

1)设定的目标项目应和所要解决的课题相一致。设定的目标项目应和课题名称、课题所确定的主要问题相一致。如有的课题名称是“提高××(产品)的优级品率”,但现状调查确定的主要问题是优级品率低、确定的目标项目却是将“产品的纯度提高到××%”,而没有提高优级品率的目标项目,使二者失去了一致性。

2)目标值应定量。在确定目标值时应使目标定量化,以便使课题活动在检查效果及评价成果时易于衡量。但同时也要注意,由于目标值是预计的,设定时目标值不要过于精确,如有的成果设定的目标值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数字,就完全没有必要。

3)目标值应有进取性,即要合情合理、又要能实现。目标值设定得是否合理,会影响小组成员活动的成效和积极性。目标值定得过高,小组长期活动也难以实现,就会挫伤小组成员活动的积极性;而定得过低,小组不费什么劲就达到了,会使小组成员感到组织这种活动没有这个必要。

4)目标项目不宜定的过多。一般课题的目标项目设定一个为好,最多不要超过两个,以便使目标有针对性。

5)目标值要进行综合性可行性分析。对设定的目标值要从技术上实现的可能性和经济上实施的可行性进行综合分析,论证其实现的可行性。

五)分析原因

主要问题确定并设定目标值后,应针对主要问题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因此本部分是现状调查的深入,是确定主要原因的依据和基础。但对指令性课题,由于是先设定目标,对存在的问题还不清楚,则需在分析原因之前先把现状与目标要求的差距调查分析清楚。

1.应表达的内容

1)收集主要问题产生原因。一般采用的方法有头脑风暴法、调查表法等。2)将原因进行归类、分层、分析所采用的方法。2.分析原因时应注意的问题

1)要针对确定的主要问题分析原因。分析原因必须针对确定的主要问题按照人、机、料、法、环、测等方面进行,有的小组在解决课题的过程中,本来确定的主要问题是“服务质量差”,然而却针对“顾客不满意”来分析,这样就犯了逻辑性错误;还有的成果报告,分析的问题是现状调查中所没有调查的问题。

2)分析原因要展示问题的全貌,从各种角度把有影响的原因找出来,尽量避免遗漏。3)分析原因要彻底。即分析原因应分析到可以直接采取措施为止。如有的小组在分析“人”影响产生问题的原因时,往往分析到“责任心差”就不分析了,而造成“责任心差”的原因可能和“奖惩制度不明确”、“未巡徊检查”、“培训教育少”、“未达到上岗要求”等有关。针对“责任心差”是无法采取措施的。一般分析原因应展开到第三层。

4)对分析出的末端原因要分析有无小组不可控原因,对不可控原因应删除。5)要选用正确、恰当的情理性工具。六)确定主要原因 通过分析原因,找出的原因可能有好多条,其中有的确实是影响问题的主要原因,有的则不是。确定主要原因就是对诸多的原因进行鉴别,将对问题影响不大的原因排除掉,把确实影响问题的主要原因找出来,以便为制定有针对性的对策提供依据。

1.确定主要原因的步骤和方法

1)对利用因果图、树图、关联图找出的末端原因进行分析,看看是否有不可控制的因素。所谓不可控制的因素,是指小组乃至企业都无法采取对策加以解决的因素。如外供电“拉闸停电”就属于不可抗拒的因素,应该将其剔除。

2)对保留的末端原因逐条进行确认,以找出真正影响问题的主要原因。所谓确认就是找到影响问题的证据,这些证据要以客观事实为依据,用数据说话。数据表明该因素对问题有重要影响,就“承认”它是主要原因;如数据表明该因素对问题无重要影响,就“否认”它是主要原因,并予以排除。对个别因素,一次调查得到的数据尚不能充分判定时,就要再调查、再确认,直到掌握了充分的数据为止。严禁主观臆断或会议确定主要原因。

3)确定主要原因常用的方法。①现场试验验证。

现场验证就是到现场通过试验取得数据来证明其是否是主要原因。②现场查、分析。

对于“人”方面的因素,往往不能用试验、测试或测量的方法来取得数据,则可用调查表到现场进行观查、分析取得数据来验证。

2.表达采用的方式

1)文字叙述式。即用文字和图表叙述验证的方案、过程及结论。此方式适用于要因验证需用示意图、大量试验数据说明的因素。

2)表格式。即用表格的方式列出验证因素的名称、验证的方法、得出的数据及结果、对该因素验证的结论。此方式适用于验证用少量说明的因素。

3)图表加说明式。对需要验证的因素中有以上两种情况时,可分别采用文字叙述和表格的方式(一般采用)。

3.应注意的问题

1)确认要因不宜采取讨论研究的方式。确认要因时小组成员必须亲自到现场去观察、试验、测试(测量)、调查,取得数据后根据其对所分析问题的影响程度大小来确定其是否是为主要原因; 2)确认要因要以事实为依据。确认每一条末端原因是否是主要原因,不应以说明其存在的危害程度的道理、解决的难易程度或进一步的原因分析等方式论述末端原因是否是主要原因。

3)不要节外生枝。即被确认的因素一定是因果分析中的末端原因,而不应是“中间因素”或非因果分析中的因素。

4)原因验证要全面。不要只验证认为是要因的末端原因,而不验证其它的末端原因。

5)确定的要因应有标记。确定的要因应在相应的原因分析图中做出标记。七)制定对策;

主要原因确定后应分别针对每条主要原因制定对策。制定对策最常用的方法是对策表。

1.对策表的内容

1)要因:经验证确认的主要原因; 2)对策:解决要因的对策方向; 3)目标:对策方案达到的结果;

4)对策方案的实施措施、实施人、地点及完成时间; 2.制定对策方案常用的方法 1)对策表法(一般常用)。2)系统图与矩阵图联合运用。

3.应注意的问题,必须满足“5W1H”原则:

1)对策中的“要因”项目必须是经验证确认的要因; 2)“对策”应体现消除要因的总对策方案; 3)“目标”要反映消除要因的奋斗方向和能定量检查对策的效果; 4)“措施”项目应有可操作性,体现对策方案的措施步骤; 5)措施的负责人要体现全员性。八)实施对策

将对策中的每一项措施付诸实施是QC小组完成课题的主要活动内容。在实施过程中如遇到困难无法进行时,应及时由小组成员进行讨论,如果确实无法克服,可以修订对策计划,再按新对策实施。

每条对策实施完毕,要再次收集数据,与对策表中的预定目标和对策项目比较以检查对策是否已彻底实施并达到了要求。因此,本部分在整理成果报告时,应表达的内容和注意的问题有:

1.按对策计划中的要因项目,逐项介绍实施的主要活动、实施后的效果及与预定对策目标比较的结果。

2.介绍实施的主要活动时,应重点介绍实施中的难点并兼顾一般。所谓“难点”即对策计划中难度、工作量较大的项目,如工艺参数的优选试验、价值工程的应用、分析用控制图向管理用控制图的转换、网络图的优化等等,及实施过程中对策的修订项目。

3.在组织外部发表时,对涉及技术机密的内容应注意保密,不得泄露以避免给企业造成不应有的损失。

4.整理成果报告时应多用图表,少用文字叙述,防止长篇大论的文字介绍。九)效果检查

对策表中所有对策全部实施完成,所有要因都得到解决并得到改进后,就要按新的要求进行试生产(工作),并从新生产(工作)的结果中收据数据,以用其检查所取得的效果。

1.效果检查的主要内容:

1)检查对比活动前后主要问题的变化情况。即将对策实施后的数据与对策实施前现状的数据以及小组制定的目标值进行比较,检查课题的主要问题是否得到解决,设定的目标值是否达到。

2)检查对比对策措施中要因的变化情况。即将对策实施后的数据与对策中的目标进行比较,检查要因是否得到解决,设定的分目标值是否达到。

3)经检查实施效果,若达到了小组制定的目标则转入下一个步骤,若未达到预定的目标,说明问题没有得到彻底解决,需分析原因是主要原因未完全找到还是对策制定得不妥,才使问题不能有效地解决。如果是后者应在“实施对策”内容中介绍。

4)其他相关指标变化情况的检查。2.效果检查采用的方法

1)用排列图检查分析主要问题的变化情况。检查的程序应和现状调查的步骤基本一致。

2)用柱状图、质量特征值、水平对比表等表示效果变化的幅度。3)以经济效益表示小组活动创造的经济价值。

经济效益能体现小组为企业做出的贡献,更好地鼓舞士气,增加自豪感,调动小组成员参加活动的积极性。计算经济效益一定要实事求是,千万不要夸大。对十二个月内只应用几个月的情况,应按实际采用时间计算。

3.应注意的问题

1)检查效果要程序清楚、重点突出;

2)说明效果要以实施后的数据和事实为依据; 3)经济效益的计算要有计算依据; 4)经济效果要有权威部门的证明。十)巩固措施 取得效果后,就要把效果维持下去,因此需要将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的实措施纳入有关的规范、程序中将措施标准化,以保证这些措施成为日常管理的内容,防止问题的再发生,不使取得的成果得而复失,是制定巩固措施的主要目的。

1.应介绍的内容

1)逐条把对策表中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的措施纳入了何文件,其编号、名称及主要内容是什么;

2)简要介绍为使这些文件得到贯彻执行而进行的其他相关活动,如新文件的培训、现场确认是否按新文件执行、新文件是否进行了修改等等; 3)课题在巩固期内效果得到维持的有关数据。巩固期的长短应根据实际需要确定,只要有足够的时间说明在实际运行中效果是稳定的就可以了。巩固期内的效果可用柱状图、波动图表示。

2.应注意的问题

1)巩固措施的来源要有依据,应是对策表中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的措施。2)措施标准化文件的编号、名称要明确具体。

3)巩固措施要有可操作性。如有的成果报告的巩固措施为“狠抓职工的技术培训”就无可操作性和可检查性,因此也难以实施。如改为“每月末最后一个星期五下午进行1小时的技术培训或技术练兵”就既能实施也可检查。

十一)总结及今后打算

课题完成后小组成员应认真总结本课题活动全过程的经验教训并确定下一步的打算。本部分内容是成果的结尾,应起到明确整个成果的主旨、加强印象、增加信服力和令人回味的作用。但是有相当一部分成果报告不注意该部分内容的描述和效果的发挥,因此往往是草草收兵。

1.应表述的内容

1)通过本课题的活动,除了解决本课题外还解决了那些相关问题,还需要再抓住那些没有解决的问题。

2)通过本课题的开展,检查出在活动程序、方法运用、用数据说话等方面哪些是成功的,还有哪些方面不足,需要改进。

3)认真总结本课题活动所取得的无形效果。所谓无形成果即:小组成员“四个意识”(质量意识、问题意识、改进意识、参与意识)的提高、个人能力的提高、QC小组活动知识的掌握、解决问题的信心、团队精神的增强等。这些效果虽然不直接产生经济效益,但却是非常宝贵的精神财富。

4)表明本小组继续开展活动的决心,以体现活动的连续性。2.应注意的问题

1)简明扼要,突出“总结”及“打算”。由于该部分涉及内容较多,又是成果的结尾,因此在表达上既要清楚,又要简明扼要。

2)若有遗留问题应是效果检查中上升为主要矛盾的问题或是该课题未彻底解决仍为主要项目的问题,若不准备将其转入下一课题应说明理由。

3)若选新课题时,应简要说明选其的理由。对于一次性的课题活动可只表明今后积极参与QC小组活动的决心。

十二)成果报告发布

1.发表人要仪表端正、着装恰当,对发布成果要熟知在心。

2.发表时要热情洋溢、态度诚恳、口齿清楚、生动形象,对成果的内容要分清主次,语气要分出轻重缓急,要将成果的主要内容表达清楚。

上一篇:描写恐惧的句子下一篇:初中精选作文人间有真情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