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阶段性成果目录

2024-04-18

课题阶段性成果目录(共8篇)

篇1:课题阶段性成果目录

《中学数学智慧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

成果

课题名称_中学数学智慧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

课 题 主 持 人

主持人所在单位

《中学数学智慧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 预期成果:

通过对课题“中学数学智慧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将“数学课堂如何组织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作为课题研究方向,旨在寻求合理、有效的策略,适应时代的发展,符合课堂教学实际,把小组合作学习落到实处,形成中学数学智慧课堂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一个校本化的课程平台,学生在这样一个动态、开放、主动、多元的环境中智慧学习,拓宽学生的学习时间和空间,培养并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发挥每个学生的特长,培养学生的合作、竞争意识和团队精神,达到优势互补、相互激励,让学生在宽松的课堂氛围中合作探究,亲身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感受获得新知的快乐,真正学会学习。

阶段研究成果:

第一阶段(2009年9月—2009年10月):准备阶段:

资料文献的准备、数据调查与访谈、理论学习与专题知识学习:课题目标的构建与课题内容的确立。

第二阶段(2009年11月—2009年1月)调查及构建模式阶段: 现状调查分析,有效合作学习策略的研究。组建课题研究小组:从科研能力、科研兴趣、组织能力和工作热情三个角度出发,组建了课题研究小组。

第三阶段(2010年3月—2010年7月)实施阶段:

实验以来,我们按照实验方案进行研究,目前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1)掌握了智慧课堂的教学方法,教学效率、教学质量得到了提高

本课题的研究着眼点重点放在通过智慧课堂开启和丰富

学生智慧,使学生的智慧与教师的智慧同构共生的课堂。我们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进行课题研究:

第一,选好智慧课堂的切入点。着眼于学生的发展,以师

生活动为载体,实现课堂的自主化、生活化、情感化,培养学生包括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在内的综合能力素质,培育学生灵性,完善学生个性,构建健康课堂。

第二,合理分工。合理分工是智慧课堂的前提,恰当分工,让学生参与到共同的学习中来,每一个人完成的具体任务都是总任务的一个方面。以教师、学生以及学习载体三者之间的对话为主要方式。合理分工要有一个过程,刚开始老师根据学生特点分工,然后过渡到让学生自己协商分工,使每一个人都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长处。

第三,让学生学会表述和倾听。在分工的基础上,每一个

成员在独立基础上的协作需要每一个成员都学会表达及倾听,这是一种双向互动。教师要指导学生有序、完整地表述自己的理解,还要要求学生倾听别人的意见,吸取别人思考中有益的东西,不断修正和完善自己准备怎样讲更好。这样才能真正达到了合作教学的目的。

第四,学会互助和支持。学会互助和支持是有效合作的关

键,是不同于独立学习的所在。会分析解题的同学帮助有困难的同学,讲述中合作者之间的互助可以解决语言障碍。实践证明,来自同伴的互助与支持比来自老师的更有效。教师要充分发挥小组成员之间的这种互助与支持的作用,“同荣辱,共患难”,这样才能促进小组整体水平的不断提高。

(2)学生、教师的素质均得到了提高

智慧课堂,既能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又能最终促进学生的全面而富于智慧的发展,将“把最美好的世界献给学生”的理念落到实处。

智慧课堂是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紧密联系的产物,它以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的简化形式,表述一种教学理论或教学思想,容易被教师掌握,并能具体应用于自己的教学实践之中;同时,它是将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融为一体的综合体系,可以使教师明确教学应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先怎么做,后怎么做,怎样做才是智慧的等一系列具体问题,帮助教师预见教学活动所预期的效果,把比较抽象的理论化为具体的操作策略。

中学数学智慧课堂教学模式研究的最终目的是要探索数学课堂教学的优化,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主要解决了教师怎样智慧的教,学生怎样智慧的学,最终促进学生的全面而富于智慧的发展。

第四阶段(2010年8—2010年9)成果展示阶段

阶段性成果总目录:

1、课例:

初中七年级数学课例《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2、案例:

①、创新教学案例 “合并同类项”

②、教学案例:《三角形中位线定理教学设计》 ③、教学案例:《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应用》 ④、教学案例《数据的整理与初步处理》 ⑤、八年级数学《认识不等式》教学案例

3、创新教学设计:

创新教学设计-----------概率的含义

篇2:课题阶段性成果目录

一.结题鉴定书(三份)二.研究成果(结题报告)(三份)

三、立项通知复印件(一份)

四、立项申报书复印件(一份)五.开题报告(三份)六.中期报告(三份)七.其他材料附后

(一)论文成果

①胡安 2011年9月 论文《刍议中学化学实验教学中的问题》荣获河南省一等奖;

2012年3月 论文《新课程实施的体验》 在“在全国基础教育化学新课程实施成果”研究论文类评选活动中荣获二等奖。

②刘安 2011年7月 论文《在化学教学中让学生爱学和会学》在《学问·现代教学研究》CN期刊发表

2011年9月 论文《浅谈新课改对化学老师的素质要求》荣获省论文二等奖

③郁峰 2011年9月论文《现代教育技术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荣获省一等奖

2012年2月 论文《多媒体技术如何在化学教学中应用》荣获省一等奖 ④梁艳 2012年3月 论文《验证混合气体成分时干扰气体的处理方法》获市二等奖

(二)教学成果

①扶沟高中化学组

2011—2012

荣获“全国优秀教学团队”

2011年3月

在新课程化学实验教学中,成绩显著,被评为县优秀教研组

2012年3月

在新课程化学实验教学中,成绩显著,被评为县优秀教研组 ②胡安 刘安 2012年3月,《探究Na2O2与CO2反应条件》在“河南省首届新课程化学实验创新大赛”获得省级一等奖。

③刘安郁俊峰 2012年3月,在河南省首届化学实验创新大赛录像课中获得两个省二等奖; ④在课题组的帮助下,包屯高中教师晋继业、韭园高中教师陈景超张红选、扶沟二高教师2012年3月获河南省首届新课程化学实验创新大赛获得省级二等奖

⑤胡安 2012年2月

在周口市高中教学质量评估活动中,被评为市优秀教师 ⑥梁艳 2011年10月

在周口市高招工作中教育教学质量成绩突出,评为先进教师 ⑦彭强 2012年2月

在周口市高中教学质量评估活动中,被评为优秀教师 ⑧刘安 2011年10月

在周口市高中教学质量评估活动中,被评为市优秀教师 ⑨郁峰 2011年9月

在优质课评选活动中获周口市一等奖

2011年9月

在教育教学中成绩显著,荣获县学科一等奖

2012年2月

在周口市高中教学质量评估活动中,被评为市优秀教师

2012年2月

在全县高中学业水平测试中,成绩突出,被评为优秀学科教师

2012年3月

篇3:课题阶段性成果目录

1 教学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1 各级领导对教学档案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重视程度不够。

一些单位的领导不重视档案工作, 会上不讲档案工作, 检查不问档案工作, 考评没有档案工作, 导致档案工作成为副业中的“副业”, 档案工作中的问题难以得到解决, 档案工作条件难以改善, 档案工作人员也难以得到提拔与重用。一些领导自身对教学档案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轻视教学档案工作, 没有象对待教学工作、行政工作那样将教学档案工作列入年度工作目标管理考评, 档案工作、教学档案工作的好坏, 不与单位、部门的奖惩、领导的政绩、职务升、降挂钩, 加上一些专、兼职档案员的责任心不够, 业务能力不强, 严重影响着教学档案建设水平的提高。

1.2 教学档案管理制度不健全、措施不得力。

近年来, 随着国家《档案法》、《普通高校档案管理工作办法》等一系列档案法规的出台, 各高校的档案法规制度建设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从目前我省新建本科院校教学档案管理现状来看, 仍存在着管理制度不健全的问题, 尤其是基层教学档案的管理缺乏有效的制约机制, 存在着诸多问题。档案法律、法规在学校中认知度不高, 很多人不知道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 更不知道违反案法规所要承担的责任。

1.3 教学档案管理不标准、档案收集不系统。

调研中我们发现, 三所院校教学档案管理工作中没有严格执行和贯彻落实上级各项规定。有些院系、部门不严格执行规定, 不按规定归档, 不按期移交档案, 导致档案丢失、损坏, 影响了档案的完整与安全, 造成损失。由于教学管理人员极少是档案专业毕业, 而且很多人没有经过严格的专业培训, 他们不懂档案管理业务和要求, 致使教学档案管理虽有标准, 却不能很好地贯彻执行, 严重地影响了教学档案管理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同时, 教学档案收集不系统、不完整, 使大量宝贵的教学档案信息资源散失, 得不到有效的管理与利用。

1.4 教学档案缺少开放性。

传统的教学档案管理方式往往是建档入库, 注重保藏而忽视其应用价值, 缺少开放性。由于对教学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价值认识不足, 教学档案管理归类工作常常在半封闭的系统中进行, 其服务只是一种以收集、保存、借阅为主的模式。通过案卷目录、索引来反映档案信息, 需要人工查档来传递信息, 服务形式呈现被动性, 缺乏多渠道、多层次的综合服务功能, 没有形成档案管理者和信息需求者之间的良性互动。如黑河学院的档案科, 档案室门口曾有的“档案重地, 严禁入内”的标识让人望而生畏。这表明, 人们在思想意识上, 普遍认为档案是要保密的, 同样, 教学档案则被误认为是与认识、干部档案信息资源一样, 具有极强的保密性, 这样就严重制约了教学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工作。

1.5 教学档案管理工作队伍不稳定。

三所新建本科院校都没有给教学单位配备专职的档案管理人员, 其教学档案的管理基本是由各部门的教务、教学管理人员、教学秘书、科研秘书、辅导员、干事等兼任, 而且人员更换非常频繁。由于他们身兼多职, 往往忽视档案管理工作, 到年度归档立卷时常常敷衍了事, 给教学档案管理带来很大不利。经过实地考察, 我省新建三所本科院校一些教学单位的教学档案管理队伍, 普遍存在队伍不稳定、专业素质不高的共性问题。如黑河学院各系的13名兼职档案员, 近三年内几乎全部被更换, 很多刚刚熟悉档案工作的兼职档案员非常轻易地就被调离原有岗位。

1.6 教学档案的资金投入严重短缺。

经过实地考察, 三所新建本科学校在教学档案管理资金投入上, 普遍存在投入量少、投入不及时等共性问题。三所院校中只有绥化学院花三万元钱购置了“南大之星”档案管理软件, 并逐步利用和开发其强大的信息处理功能, 为教育教学和学校发展服务。相比较而言, 绥化学院在资金投入上, 要好于其他两所院校。黑河学院至今没有档案密集架, 没有阅文室、办公室, 三名工作人员在档案库房中工作, 真可谓是经费紧、条件差。新的档案难以进室, 历史档案难以抢救, 现有档案难以保管,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对各系、部门档案工作的科学规范的检查和指导。

2 做好教学档案管理工作的对策

2.1 规范和完善教学档案管理制度。

教学档案管理工作作为一种动态的存在方式, 要考虑到它与其他工作的相互作用, 结合高校教育实践的有关特性和思想理念, 应制定、完善教学档案管理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 如《教学文件材料的归档范围》、《教学档案的保管期限》、《教学档案案卷格式》、《教学档案档号编制规则》、《教学档案整理细则》、《教学档案开放办法》等, 确定教学档案管理人员的职责范围, 使教学档案管理人员树立起强烈的责任心, 调动其积极的进取心。相关工作制度要由学校分管的校长负责组织, 由学校档案馆 (档案室) 具体牵头草拟制定, 以体现档案工作的专业性和科学性。三所院校应尽快制定符合本校档案事业实际状况的各项规章制度, 并认真贯彻落实, 以规范教学档案工作行为, 使教学档案管理工作步入制度化轨道, 并逐渐形成良好的运行机制。

2.2 提高全员档案意识、确立教学档案管理

新理念。当前高校档案部门的当务之急是制定出符合教学管理特点、具有可操作性的、至少是全校统一的归档范围, 消除档案收集的现有盲区。有关领导要充分认识教学档案在教学管理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信息情报作用, 高度重视教学档案工作, 确立信息时代所必需的“教学档案一体化管理”新理念, 建立教学档案科学管理新机制, 使教学管理工作与档案工作真正有机结合。为此, 档案部门和档案工作者一定要积极行动起来, 大力宣传教学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以及相关专业知识, 努力树立和提高全员档案意识, 确立教学档案管理的新理念。

2.3 加大资金投入, 改进教学档案管理水平和技术。

要加大教学档案工作信息化所需硬件设施的投入, 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和要求, 尽快采购高配置的计算机, 标准的档案装具。要采用档案管理软件进行录入, 实现教学档案的保管、编目统计、检索自动化, 切实提高教学档案管理水平, 形成纸质档案、声像档案、电子档案并存的新格局, 为方便师生、为方便教育教学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教学档案管理人员要熟练掌握计算机和一系列现代化科学技术和方法, 对教学档案进行有效的管理, 使教学档案更加系统化、规范化。

2.4 加强档案人员的业务培训。

培训的方式有很多, 如定期组织经验交流会、业余讲座、培训班、外出参观考察等, 同行之间互相学习借鉴, 激发教学档案管理人员的事业心和使命感。黑河学院在这方面走在了前面, 2008年3月份, 单位组织了部分专兼职档案员分赴省内哈师大、哈商大、大庆师范学院、绥化学院等各高校考察学习档案管理知识, 大家一致反映, 考察学习开阔了视野、开拓了思路。7月份放假前, 组织了黑河学院档案业务培训会, 努力提高业务素质。

总而言之, 随着高校教育教学工作的蓬勃发展, 高校档案管理特别是教学档案的科学管理显得尤为重要。我们相信, 我省三所新建本科院校教学档案工作将在全体档案人的共同努力下, 一定能够克服暂时的困难和不足, 取得更大的进步。

摘要:高校教学档案是高校教学活动和教学管理工作的历史记录, 是高校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对黑龙江三所新建本科院校的实地考察, 分析了教学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规范教学档案管理的措施。

关键词:高校,教学档案,问题,对策

参考文献

[1]程音姻.对当前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再思考[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 2006 (14) .[1]程音姻.对当前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再思考[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 2006 (14) .

[2]汤卫新.加强高校系级教学档案建设[J].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03 (3) .[2]汤卫新.加强高校系级教学档案建设[J].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03 (3) .

篇4:课题阶段性成果目录

目前,3个课题都已取得阶段性成果。现代畜牧业评价指标体系课题在深入研究现代畜牧业的内涵和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支持保护水平、物质装备水平、科技发展水平、经营管理水平和安全可持续水平5个一级指标和规模养殖比重等17个二级指标。畜禽良种繁育体系扶持政策实施效果评价课题通过对现有扶持政策实施情况和实际效果的分析评价,有针对性的提出了优化投资结构、提升政策实施效果的意见建议。畜禽养殖废弃物处理模式应用效果评价课题结合我国畜牧业发展现状和畜禽粪污处理利用技术现状和持续运行的可能性,立足不同区域提出了“三改两分”再利用模式、沼渣沼液农业利用养分平衡技术模式、粪便集中处理中心模式等先进适用技术模式。

下一步,畜牧业司将组织开展对已完成战略研究的论证,推进战略研究成果的充分运用,同时根据畜牧业发展实际组织开展进一步的深入研究,为健全完善畜牧业支持保护体系提供强有力支撑。

篇5:课题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经过近两年的认真学习,努力实践,我们的课题研究取得一定的成果。

1、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最直接的场所,课堂教学是实现教师教与学的最主要途径,在有限的城,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提高了课堂效率,高质量地将大量信息传递给学生,改变以往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传统教学由于媒体单一,只能教师讲,学生听,以教为主,导致学生厌学。整合后的课堂教学一改这些弊端,它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使学生当观众的局面彻底改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掌握知识的同时综合能力也得到培养。

3、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拓宽了学生视野

电脑和网络,目前仅作为计算和信息处理的工具而存在,而且已经变为继报刊、广播和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体”,并以前的未有的强劲势头向前拓展,成为了一个人类共有知识的平台。学生在业余时间,通过上网来攻取各种知识,这大大扩展了信息来源,全面开阔学生的视野。

4、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提高了教师教学水平。

可以充分利用Internet资源,学习前沿的理论知识,获取名教师的经典教案、精彩课件,在计算机题库中查找各科试卷。使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帮助教师解决经验缺乏、资料匮乏等问题,快速地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

5、通过课题实验,教师的教育科研意识和能力都得到加强,新的课程观、质量观、教学观逐步形成。广大教师认真总结自己在实验中的心得体会,撰写的论文及教学设计有多篇分别在省、地获奖,我校有11位老师的录像课送地区参赛。

6、通过课题实验的开展,促进了教师的教学行为变化,也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变化,让课堂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五、存在的不足

1.在课题研究中,有部分教师对课题的理解还很片面,课堂上只注重了课件的使用,而忽略了课程改革的目标和学生综合能力培养要形成新课堂的教学观。

2.教师的信息素养还有待提高

我们虽然利用了一年的时间来对教师进行计算机应用的培训,每周一次的培训时间也比较少,教师运用计算机的熟练成度还不是很高,如搜集、筛选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课程开发和整合的能力、信息技术与教学有机结合的能力都有等提高。

篇6:小课题阶段成果报告

大庆第一中学

2014年6月27日

大庆市“十二五”小课题阶段性研究成果报告

课题名称:基于主动学习的高中生物新授课教学模式研究

课题类别:高中生物

课题编号:2014gxkt310

课题主持人:毛文艳(执笔)

课题参与者:王宁宁、董伟佳、赵昆、陶亭宇

汇报单位:大庆第一中学

汇报时间:2014年6月27日

一.课题研究的基本情况

1.选题的意义和价值

传统教育模式教师教学方式单一,学生被动听讲,缺乏体验、探究、质疑、讨论和主动学习的机会,无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本课题的提出,是基于主动学习理论,以有效促进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出发点,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核心,以新一轮课堂改革为契机,以促进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创设师生和谐互动的生物课堂教学氛围,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大面积提高生物教学质量,实现师生共赢为研究目标,努力构建出符合新课程理念、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识规律、符合教学实际的高中生物新授课教学模式。

2.研究目标:

“主动学习理论”指导下的高中生物新授课教学模式的构建及相应评价体系。

3.研究内容:

(1)高中生物教学现状和学生主动学习生物情况的调查;

(2)主动学习理论指导下高中生物新授课教学模式的研究;通过课堂实践、案例分析,初步构建出新授课的教学模式,为教师创新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供一定的依据;

(3)课堂教学实施中,都以学案导学为主线,以学生自学加小组合作学习为主流,教师精讲点拨疑难,学生反馈展示成果,体现新课堂教育教学。

(4)形成课堂教学中对学生主动学习和教师的有效授课模式进行科学评价的评价体系。

二.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方式以行动研究的方法为主,通过课题组成员教师实施班级教学,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的对比研究,积极探索有效课堂教学操作策略及操作模式,确立新授课的教学模式。同时在研究中还辅以如下方法:

(1)调查法。通过个别访谈、教学观察、调查问卷等方式,了解目前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并对实验前后课堂和学生变化情况进行详细跟踪调查,为课题研究提供丰富的事实依据。

(2)经验总结法。对新授课的教学模式进行操作之后,及时进行反思总结课题研究的经验教训,修改、补充和完善操作措施,力争使研究水平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

(3)文献法。关注国内外相关课题研究发展成果,及时调整研究方案,力争达到研究有实际效果,成果有实际用途,实施简便易行。

三.课题开展以来的研究情况

1.建立健全组织机构

我们成立了5人研究2人指导的课题研究小组,课题成立后就制定课题相关管理制度和会议计划,明确了课题研究分工。

2、分析整合资源

首先进行相关课题研究的培训:市教科所的培训和王宁宁、毛文艳两位老师昌乐二中的实地学习和经验交流,我们课题组根据这些光盘、音像,文字资料,再结合自身的教情和学情进行培训学习,有主题发言人,有记录2篇,有学习心得5篇。同时我们借助互联网完成与课题相关文献的查阅,继续丰富资料完善我们的课型。

3、精心编制学案和测量表

①在学案编写上汲取集体备课的精华、借鉴昌乐二中的“271”模式、备课组长把关的固定模式(即三案并举:预习案、探究案和训练案)编写程序。集体备课时要围绕学案编制进行集体研讨,集思广益。编写者在认真研究课标、教材和学生的前提下,精选素材,精心编制,最后由备课组长审核通过。目前已经编写完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整本书的系列学案,并挂在大庆网络教研综合平台上供全市学校试用。

②根据本课题的研究目标设计了本课题调查问卷,有学生生物学习兴趣水平量表和教师中学生物课堂教学评价表2类。

③通过对4节观摩课的集体研讨和分析,初步设计出新授课课型的模式如下:

课前预习案导学、明确目标——课内探究案分组合作、展示思维、点拨提升——课后训练案分层巩固。

4、进行了学案教学的观摩课和研讨课

①2014.4.24吕召志老师做了新授课《动物细胞核移植》的教学研讨课

②2014.5.12庆外刘锡凯老师做了《PCR技术》的教学观摩课

③2014.5.19庆外李淑芬老师做了新授课《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的观摩课

④2014.5.19一中代丽莉老师做了《DNA的复制和结构》的教学研讨课

四.存在问题及待研究的问题

1.存在的问题:

(1)学案设计与应用方面

①教案化:不能充分体现对“学”的指导。

②共性化:教、学环节不完整,与实际教学过程不一致。

③盲目性:没有关注学生的兴趣点和疑惑点。

④习题化:预习即填空,主动学习的兴趣没有很好的被调动。

⑤不够精准:与教科书、教辅资料上的内容雷同,加重了学生学习负担。学案个别知识点、练习题不够精、准,偶尔有错误。

(2)课堂教学模式方面

①重教轻学,完成学案即完成教学任务。

②课堂上是以学生汇报个人学习结果为主,很少呈现学生的学习和思考过程。

③忽视情感教育。

④脱离学案组织教学,仅把学案当练习册。

⑤过度开放,完全自学。

⑥有的学生的学案用过就丢了,没有及时整理。

2.待研究的问题

(1)在学案应用中应注意

①学案必须收回来教师查阅。学案学习是个过程,教师查阅可以反馈出学生的学习情况,作针对性指导。

②注重引导、探究,结合学生水平,适当对学案内容进行取舍。

③学案装订成册,方便于学生的复习。

(2)教学模式实施中应注意

①有机结合学生的“自主”与教师的“主导”。避免课堂中有走极端现象,教师必须从学情出发确定课堂教学内容;必须能够组织学生共同探究,共同实践,相互批改。

②形成多种课堂评价形式。如提问评价、作业评价、成绩评价等,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和思想状况进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六.下阶段研究工作计划

1.以人教版高中生物为内容,每个课题组成员在高

一、高二随机选取两个平行班(包括尖子班﹑重点班和普通班三个层次)进行教学实验,实验班开展实验教学模式教学,对照班开展常规教学,并分别对实验班和对照班在学习成绩和学习兴趣水平两个维度进行分析和比较,验证实验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性。

2.课题组成员围绕课题积极开展集体备课,认真作好每一次活动记录,并定期交流,作好总结。

3.定期组织教师进行理论学习、说课、评课、外出听课等活动充实课题组活动。捕捉课题信息,搜集教学资源,加强信息交流,以便取长补短,完善课题。

4.每一位教师撰写有质量的科研论文、案例、反思等,积极投稿。

大庆第一中学小课题研究组

篇7:课题阶段成果总结(1份)

《小学数学合作学习的实践研究》

课题研究阶段总结

课题负责人:

杨村第十二小学

2013年12月

《小学数学合作学习的实践研究》

课题研究阶段总结

本阶段我们主要做了一下工作:

一、进行实践,开展合作学习,改进合作方法。

课题组成员分别按照各自设定的小组合作模式开展起来。先将学生进行合理分组,试着运行,然后又调查学生对这种教学模式的感受、不足之处等等,我们就对学生的调查进行分析,针对性的改进我们的教学方法。我们每个月召开一次专题会议,大家在教研例会上把各自收集到的信息汇总到一起,进行分析,归纳,整理,从而得到一阶段我们实验的真实情况和效果。针对一些存在的问题我们及时的进行调整,通过不断的更正,调整,我们对小组合作学习的应用越来越得心应手,也逐渐地摸索出里面的一些规律。

(一)科学合理分组,使学生“可合作”

把学生按3、4个人一组分成若干个组,最佳方案是好、中、差都有,男女搭配均匀,性格互补,成绩好能力强的做组长;若没有能力较强的组长,可以把三个实力接近的组员并成一个组,这样的小组是主导式和民主式两种,各有千秋。也可以把若干个小组分为2至3个大组(集团)这样便于量化比较。每个学生根据实力都定一个目标分,一般目标分要略低于实力分。如一个学生的实力是20分,那么就给他定个18分,这样他就不以及格为目标,如果考个28分,那么就为小组贡献10分,如组长的目标分为90分,若考了85分,则组长就负贡献5分,这样组员觉得比组长能干,学习就更有信心,而组长觉得拖小组后腿,挺难为情的,就会加倍努力。并且组长很快就会找到加分的重要途径,那就是最差的组员最有潜力,他距100分还有82分的空间,虽说未必能加满82分,但只要盯住组员,积极辅导,加个二三十分的希望还是挺大的,所以最后的结果是全体成员都在努力,这样连最差的学生都要学习了,小组合作肯定走向了良性循环。

当然学生定的目标分不能一成不变,过一段时间后要把不怎么合理的分数调整过来。

(二)优化评价机制,使学生“想合作”

及时评价、反馈、激励表彰是小组合作得以持久推进的重要保障。因为学生渴望得到承认,被认可,是他们学习动力的添加剂。怎样操作呢?大家不妨这样试试。每次测验后给每位大组长发一张反馈汇总表,前六名写上“恭喜你们冠军,恭喜你们亚军直到恭喜你们第六”,学生对这六个字非常在意,分析谁拖后腿谁拉分等。到了期中或期末就对前六名18位学生发奖状和奖品,奖品不必买贵的,但必须是学生很有新鲜感的、很有兴趣的。这上来领奖的中间肯定有6位成绩是差的,看到他们脸有点红的上来领奖,你就会知道他们下次会更努力。

(三)设计合作内容,使学生“能合作”

教师在设计小组合作的学习内容时要注意它的可操作性和实效性。课堂教学是小组合作学习的主要阵地,但在课堂教学中不能盲目的小组合作。教师在备课时就应该仔细考虑什么样的问题值得在课堂上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来进行。此外,教师留的课后作业,阶段测试的习题都可以设计成小组合作的内容。

(四)培养合作技能,使学生“会合作”

为了调动小组内每个成员的积极性,教师必须培养组长和组员的合作技能。首先是组长的责任心,和后进组员的上进心。要把成绩好的学生和成绩差的学生紧密地联系起来,建立起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关系。让学优生带动学差生,让学差生抛弃自卑感,建立自信心,拥有成就感。组长要对组员负责,学优生要对学差生负责。小组的整体是对比竞争的基本单位,这个时候,小组成员就有了共同的奋斗目标,他们的合作才会有较高的效率。

二、收集资料,撰写课题论文,形成科研成果。

我们在实践的基础上,收集相关资料,进行阶段小结,并积极撰写课题论文、随笔,在各级各类论文评比中多篇获奖,在各级各类教育杂志上也有发表,形成了初步的科研成果。

三、研究的收获

(一)初步的实践成果:

教师已能初步筛选适合“合作学习”的内容,能结合教材确定“合作学习”的内容,既要注意具有一定的基础性,又要具有不同的层次性,提出的问题要能够引起全体学生的主要思考,使绝大部分学生都有思考的余地和空间。并能初步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在活动中能发挥好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都有所收获。

学生在本课题的研究中,已养成一些“合作学习”所必须的基本的能力。如:(1)学会收集。合作学习的课题有一定难度,有时需要收集一些资料或材料,如:“千克和克的认识,就需要学生收集同一种物品的各种包装重量,或许多不同物品的重量。(2)学会表达。语言表达是人与人交往和互动的基础,也是各人实际能力的重要指标。合作学习需要每个成员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互相了解对方的观点,在此基础上才能合作探究问题。(3)学会讨论。讨论是合作解决问题的关键,每个成员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后,可能有不一致之处,这就需要讨论,攻克难点,形成解决方案。(4)学会倾听。倾听是合作学习的重要环节,倾听也是一种学习。要学会倾听老师的提问,同学间的发言;要倾听操作要点;也要倾听小组分工要求;要倾听表扬之词;也要听得进批评之言,从而提高合作学习的效率。

(二)初步的理论成果:

已获奖论文

教师姓名

时 间

论文题目

获奖情况

周艳芳

2011年3月

《浅谈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中的有效运用》

山西省

优秀论文

三等奖

孟彦君

2010年12月

《追求课堂本色 提高课堂实效》

晋中市

优秀论文

二等奖

陈瑞萍

2010年10月

《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山西省

优质课评选

二等奖

2011年4月

《浅谈小学生发展性评价》

山西省

论文评选

二等奖

课题组成员成果:

陈瑞萍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

孙 慧

如何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王建华

如何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王建兰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白 慧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研究

郭东方

小组合作学习切莫“顾此失彼”

王林仙

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几点思考

孟彦君

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初探

马 彦

怎样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四、存在的一些问题

随着课题研究的深入开展,我们也遇到了不少困惑:

(一)顾了“知识水平”,失了“技能”与“情感”。

教师常常为了解决一个比较难的问题,而让学生合作学习,认为小组合作学习就是通过解决学习中的某些问题,而促进学生认知的发展。这样的合作,只是为了让学生掌握知识而合作,一种为达到目标而采取的策略。

(二)顾了“主体地位”,失了“主导作用”

过去,我们过分地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出现了“满堂灌”、“填鸭式”的做法;现在,我们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中又出现了“放羊式”的现象。我们经常会发现,合作学习表面“热热闹闹”,实际上是“活而无序”。有的小组两三个人同时抢着发言,你说你的,我说我的,谁也不听谁的;有的小组始终只有一两个人发言,其他人一言不发,只是心不在焉地坐着;有的小组互相推辞,谁也不发言;有的小组借此机会闲聊、说笑或者干别的事。

(三)顾了“合作学习”,失了“独立思考”。

我们也发现,当要求学生独立解决问题时,有的学生无从下手,等待着合作交流。为何造成这种现象的呢?因为小组进行合作交流学习的时候,大多数是那些思维敏捷,反应快的学生主导着交流的过程,能力稍差的学生则人云亦云,没有自己的思考,久之就养成了一种惰性,等着别人给他提示和启发,或者干脆等着别人说出答案。

(四)顾了“优秀学生”,失了“弱势群体”。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能力较强的成员受到尊重,取得领导地位甚至抢尽风头;而反应较慢的学生表达跟不上节奏,羞于开口,甚至会丧失小组合作学习的兴趣。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出现能者独尊,弱者失趣的现象,原因在于老师忽略了弱势学生,评价只关注了小组的学习结果,不注意学习过程和个人的学习进步。

(五)顾了“个人评价”,失了“小组评价”。

开展合作学习后常要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全班性的汇报交流,但小组代表一站起来发言就是“我认为„„”、“我觉得„„”、“以我之见„„”,往往不是代表本组意见,而是代表个人意见。教师对小组汇报的评价也常常是“你说得真好!”、“你的见解真不错”。显然,学生不正确的发言方式是由教师不科学的评价造成的,同时也把集体劳动的成果变成了个人的功劳,还会影响其积极性。

五、下一阶段的任务:

(一)加强学习,增强教师科研意识。加强教育科研理论和科研方法的学习,以精深的专业知识引领课题研究。

(二)立足课堂,抓好科研常规活动。进一步加强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倡导和研究,在实际操作中着重研究小组合作学习的时机和内容以及评价方式,不断开展教育教学反思,把课题研究落实到实处,争取出更多的研究成果。

篇8:课题阶段性成果目录

1. 课题来由

十一五~十二五时期, 深圳市做为践行住房保障政策的前沿城市之一, 一直在努力推进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十二五规划的保障性住房建设任务繁重, 仅深圳市的住房保障规划量就达24万套。如此大量性的建设, 如何做到既高质量完成住房保障规划的建设目标, 又保证未来新建的保障性住房满足社会经济发展以及使用者的实际需求?对保障性住房进行标准化系列化的研究, 是达成这一目标的重要步骤。同时, 为了推进住宅建设标准化、工业化, 促进住宅产业现代化, 改变住宅生产方式, 加快产业升级, 根据市政府《关于研究保障性住房标准化系列化设计等有关问题的会议纪要》 (深圳市政府办公厅会议纪要596号) 精神, 对该项目进行立项。实施该项目, 其目的是通过对政府保障性住房的标准化设计, 形成保障性住房标准户型、组合单元楼和平面图、施工系列图库、构件部品图库及相应的工程量清单、材料清单;通过BIM建模、分析单元模型;编制五个专题报告等供保障性住房建设使用, 以确保保障性住房的质量可控、投资可控、工期可控。

2. 研究意义

保障性住房作为住房供应体系的重要部分, 不仅可以为中、低收入家庭提供住房保障、促进和谐社会的建构, 同时对于加快城市化进程、保持国民经济健康发展, 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保障性住房进行标准化系列化的研究, 不仅能快速实现对更多中、低收入家庭的居住环境保障, 更能从根本上改善中、低收入家庭的居住质量, 增强他们对社区、对城市的认同感与归属感。

当前, 我国的保障性住房建设还处于探索阶段, 无论是宏观的制度建设还是具体的规划建筑设计, 都有待系统深入的探讨, 因此, 本课题研究成果是保障性住房建设体系的补充与完善。

二、主要研究内容

1. 标准户型与组合单元研究

运用多种研究方法, 以35m2、50m2、65m2、80m2四种建筑面积为标准, 设计研发12种标准户型, 并以12种标准户型为基础提供户型自行组合10种单元平面图。

2. BIM应用研究

通过BIM建立与标准设计图集对应的保障性住房电子图库、构件部品库、工程清单库、材料清单库、施工全过程动态演示等, 实现建筑的全生命周期 (即策划-设计-施工-运营) 的管理, 实现建造前的虚拟建造和仿真, 通过BIM的分析软件对项目结构、通风、保温、采光、日照、能耗等所有环境性能和建造成本进行分析, 实现建成后运营维护数据的共享。

3. 经济性分析

在课题研究中, 通过多种技术手段, 控制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保障性住房项目建设的成本, 最后通过与传统的建造方式比较, 对本项目采用标准化设计与产业化技术运用的成本进行分析, 编制经济性分析专题报告。

4. 专题研究报告

根据设计图集、BIM建模和分析、经济性分析等研究成果, 结合公众意见、专家意见、调研结果, 形成5个分析报告:一是保障性住房居住功能需求和空间高效利用研究报告;二是保障性住房模数化和模块化设计研究报告;三是厨房卫生间标准化精细化设计研究报告;四是BIM设计研究报告;五是以标准化设计为基础, 整合住宅产业链, 加快推进住宅产业现代化的政策及技术标准建议的研究报告。

5. 设计标准

研究成果须编制成深圳市地方推荐性标准, 并委托国家住建部住宅产业化促进中心邀请全国权威专家进行评审, 编制成国家推荐性标准。形成三个设计标准:一是保障性住房标准户型设计标准;二是厨房卫生间精细化设计标准;三是保障性住房模数化设计标准。

三、课题研究的核心

1. 核心是标准化

课题研究的核心是标准化。保障性住房标准化系列化设计研究课题旨在通过研究形成一系列成果, 系统解决目前保障性住房建设中存在的设计欠合理、建造质量偏低、工期长、建造方式粗放、能耗大等诸多问题, 并通过课题研究推广应用工业化方式建造住宅, 同时发展绿色建筑, 最终快速而健康的推进深圳市住宅产业链整合、发展。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在于对项目的全过程进行标准化设计, 促使产品标准化与规范化。

2. 标准化的研究范围

标准化就是建立一个行业产品的基准平台, 主要包含两个层面:一是标准化的操作模式, 包括技术标准与设计模块;二是标准化的产品体系。课题研究是对保障性住房建设过程提供标准化操作模式与标准化的产品配套建议。从部品部件到社区规划的标准化, 针对各部分包含的具体研究对象, 全方位对保障性住房进行标准化设计 (如图1) 。

课题围绕标准化核心形成保障性住房设计研究的技术路线, 即通过对市场产品与使用者需求的调研, 建立统一的部品部件库, 将其置入以精细化设计的功能空间模块中, 通过多种协调方式组合形成符合使用者实际需求的户型、楼栋, 乃至到整个社区, 并融入工业化设计与绿色节能设计的先进技术与理念, 最终形成具有从设计、建造到管理维护的保障性住房标准化体系 (如图2) 。整个过程以模块化设计生产为依据, 利用先进成熟的生产管理方式着力推动住宅的产业化、工业化发展, 提高建筑质量, 打造绿色环保、品质优良的住房。

四、研究方法

1. 调研

1) 入户调查。为了保证准确了解深圳市保障性住房使用人群的实际需求, 在课题开始之初, 课题组联合清华大学住宅研究团队对深圳市保障性住房建设现状及被保障人群需求展开调查, 调研深圳已有的保障性住房项目。通过筛选、比较以及前期的试调研踩点, 确定对2个公共租赁住房小区 (高新公寓、梅山苑一期) 和2个经济适用房小区 (深云村、红树绿洲) 开展问卷发放调研。调查问卷主要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是住户基本资料的填写, 第二部分为生活习惯与居住需求的调查。全程累计发放问卷500份, 共回收有效问卷410份, 并选择40余典型住户开展入户详细访谈与实测 (如图3) 。经统计, 调查对象基本包括被保障房覆盖的各类人群, 户型也与深圳市保障性住房建设标准规定的户型面积一致, 具有较高的可参照性。

2) 先进城市经验借鉴。首先了解国内外保障性住房建设现状, 并根据项目的研究方向和研究思路, 组织团队前往新加坡、香港、北京、上海等国内外具有标准化设计和工业化施工先进经验的地区进行专题调研, 把握国内外相关研究动向, 借鉴保障性住房建设先进经验, 确保研究成果的前沿性 (见表1) 。

2. 精细化设计

精细化设计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即针对各类人群的需求, 在设计细节中给予满足与关怀。保障性住房面积普遍比商品房小, 但功能和空间布局与一般商品房相同, 不可避免的户内空间也比商品房要紧凑。同时, 小户型在我国的发展时间还比较短, 研究还不够深入全面。在面积相对小的户内空间中如何兼顾以人为本的精细化设计, 是保障性住房设计中的难点之一。

1) 高品质设计。通过对全国各地保障性住房的调研, 了解到人们日常生活最重要的是对于安全、实用以及舒适的需求, 借鉴国内外相关设计经验, 并结合人们的实际生活需要, 总结出一系列设计要点。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技术与方法, 与设计要点进行比较与整合, 形成适合深圳地区保障性住房的重要依据性资料 (见表2, 图4) 。

2) 适老化设计。我国早已进入老龄社会, 老年人不断增加, 社会养老设施无法覆盖人数众多且不断增加的老年人, 且一部分老年人也更倾向于在家里养老, 因此, 户型的适老性设计是实现以人为本的精细化设计理念的重要方式。针对老年人的实际需求以及调研中发现的问题, 借鉴国内外先进的设计经验, 整理出适老化设计要点 (见表3, 图5) 。

3. 模块化设计

模块是可组合、分解和更换的单元。在住宅设计中, 模块化就是将功能空间或部品作为单一的对象进行研究。如标准户型是由起居室、卧室等几个功能空间模块组成, 而标准户型又是组成楼栋单元的模块。

模块化设计利于标准化。模块化设计的特点:互换性, 模块接口部位的结构、尺寸和参数标准化, 容易实现模块间的互换, 从而使模块满足更大数量的不同产品的需要;通用性, 有利于实现横系列、纵系列产品间的模块的通用, 实现跨系列产品间的模块通用。在户型中, 每一个功能空间模块拆分出来后, 还可以继续拆分出更小的模块, 如厨房, 还可以拆分出洗涤池、灶台、操作台等模块 (如图6) 。最终将具有一定模数的各细分模块与市场产品相互对接, 形成同时满足使用与市场需求的可组合与更换的模块化产品。

4. 工业化设计

工业化作为一种高效高质、流程标准的建造方式, 是标准化发展到成熟阶段的崭新选择。保障性住房的标准化设计研究有利于推动住宅工业化发展, 因此,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 通过工业化设计方法, 将研究成果与以后保障性住房的工业化建造需求进行对接, 是确保研究成果前沿性与时效性的重要方式。

保障性住房的工业化设计即通过工业化结构体系选型比较分析, 选择适合深圳市保障性住房建设的结构体系, 再融入工业化设计理念, 对预制构件进行拆分, 最后根据构件实际生产与建造要求对户型及建筑整体设计进行优化调整。通过对国内已实际应用的装配式工法体系的分析与比较 (见表4) , 结合深圳及周边住宅产业配套资源、技术标准和工业化应用案例, 并基于工业化的建造高度适宜性与经济性要求, 在满足常规建造方式要求的前提下, 课题以装配式内浇外挂与装配式剪力墙两种工业化结构技术体系 (如图7) 为主进行深入研究, 同时为其他装配式工法预留接口。

5. 绿色节能设计

绿色节能设计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 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 (节能、节地、节水、节材) 、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 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 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在满足四节一环保要求的前提下, 确定地域化、低耗化以及人性化为绿色设计的基本策略, 保障性住房的绿色应以被动式设计为主, 辅以高效低耗的技术设备, 营造节能、低碳、生态、和谐的绿色住区。

设计中强调采用被动式的节能措施, 即利用建筑空间和构件来降低运行能耗, 通过优化建筑平面、立面构件、采光遮阳与自然通风形成最优化的对应方式, 利用屋顶绿化、垂直绿化和适当的外墙自保温提高室内的热稳定性, 设置合理的外窗、屋顶遮阳减少建筑的太阳辐射得热量 (如图8) , 从而降低空调能耗, 达到建筑节能的效果。

6. BIM信息化设计

所谓BIM是指基于先进三维数字设计解决方案所构建的可视化的数字建筑模型 (即Building InformationModeling, 简称BIM) , 使得整个工程项目在设计、施工和后期运营维护等各个阶段都能够有效实现节省能源、节约成本、降低污染和提高效率。在课题的应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采光通风模拟分析。如图9所示, 运用BIM系列软件技术, 在设计过程中模拟分析户型的自然采光状况与通风环境, 根据采光、通风的模拟情况, 对户型进行优化调整, 保证最终形成的户型具有良好的自然采光、通风条件。采光:采光率满足1%, 符合规范要求。通风:主要活动区域空气流通状况较好, 风速保持在0.4~0.7m/s范围内, 较舒适。

2) 管线综合布置优化。如图10所示, 运用BIM系列软件, 建立楼栋模型并布置管线。通过同比例模型的可视化, 对楼栋中各类管线的整体布置进行检查并优化设计。

五、研究过程

1. 标准化部品部件

1) 门窗标准化。在满足规范规定与节能标准的基础上, 通过节能计算与BIM采光通风模拟分析, 对各类门窗的尺寸进行优化并整合, 形成统一的门窗尺寸表 (见表5) 。

2) 家具标准化。通过对各类户型使用人群的实际需求分析, 结合市场已有的成熟产品, 总结出不同户型的家具基本配置 (如图11) 。

2. 精细化功能空间

根据需求调研所得结论, 对各户型配置相应标准的家具模块, 结合人体工程学尺寸与相关规范标准, 对各功能空间的家具进行精细化设计与合理布局, 再通过户型整体优化设计确定功能空间尺寸, 并形成各空间模块 (如图12、13) 。

注:估算梁高0.55m, 窗台高0.9m, 窗高1.3m, 室内外门高2m;按照采光窗地比1/7, 通风开口面积比1/10计算;本次尺寸为估算结果, 需审核节能计算要求。

3. 模块化公共空间

高层住宅的公共空间包括走廊、核心筒、活动平台等几个部分, 根据相关规范以及使用者实际需求, 最终通过研究形成各公共空间标准模块。如核心筒模块, 将电梯、前室、楼梯间尺寸确定, 并根据标准层配置需求确定设备管井尺寸的截面面积, 搭配组合平面形式, 最终形成各公共空间模块 (如图14) 。

4. 多样化立面

建筑立面是城市界面的主要构成元素, 立面设计应符合城市的基本审美需求。保障性住房作为深圳地区建设量较大的一种建筑类型, 其立面形式应符合地域建筑与人文特色, 在此基础上融入工业化设计与绿色建筑设计理念, 形成具有深圳地域特色的保障性住房立面。 (见图15)

六、研究成果展示

1. 调研报告

通过对大量成熟案例进行深入研究分析, 详细了解其设计优点及不足;再结合深圳市保障性住房使用人群的反馈信息, 归纳总结出保障性住房使用者的切实需求, 为深圳市保障性住房标准化系列化设计提供详尽的参考。研究过程中邀请国内知名专家学者就课题召开专家会议, 取得了大量宝贵的意见与建议, 整理后编制成调研报告。

2. 户型研究成果

通过厨卫、客厅、卧室等标准化空间模块的组合, 在满足采光通风等舒适性需求的基础上, 形成了三个系列十二种标准户型, 如表6所示。十二个具有不同系列不同特点的户型, 可满足单身到夫妻二人, 再到核心家庭甚至三代居等不同使用人群的居住需求, 并为后期适老性改造、soho办公改造预留了一定的发展空间。同系列的户型采用相同的厨房、卫生间等空间模块, 并根据平面组合的需要提供同进深的拼接墙面。系列化的户型设计为组合平面提供了多种组合拼接的可能性, 也充分满足了标准化的设计及建造需求。 (见表6)

3. 组合平面研究成果

以节地为基本原则, 参考住宅设计中普遍采用的组合方式, 对标准化户型进行多样化组合, 形成了数十种不同类型的组合平面, 见表7所示。运用BIM对所有组合平面进行采光通风模拟比较分析, 结合深圳本地实际情况, 优选出10种组合平面, 并在此基础上, 再次运用BIM对选定的10种组合进行采光通风模拟并优化调整, 最终形成10种符合规范要求且舒适度高的组合平面。在组合形成的过程中, 同时配合现行最新保障性住房相关的国家与地方政策, 如深圳市的保障性住房包括公共租赁住房与安居型商品房, 课题的组合平面研究成果可适应这两类保障性住房的政策需求。

注:户型为阶段成果, 最终成果以结题图集为准

上一篇:《铃儿响叮当》音乐教案设计下一篇:新《消防法》实施后加强公安派出所消防监督工作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