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学前教育存在的问题

2024-04-20

农村学前教育存在的问题(共8篇)

篇1:农村学前教育存在的问题

农村学前教育存在的问题

学前教育是对出生至入学前的儿童进行的教育,它的教育任务和要求是重视幼儿的身体健康和个性发展及良好习惯的养成,重视学前儿童智力发展和入小学的准备,目前社会竞争日益激烈、贫富差距越来越大,21世纪人们想在社会上立足,获得成功将越来越困难,文凭、家势、金钱将不再能保证你立干不败之地,个人的素质将决定一生的命运,随着电脑和网络的普及、人类社会将进入信息时代,知识经济将取代工业经济和商品经济而处于主导地位,企业的成败,国家的头衰将直接取决于内部人员的素质高低。

学前教育在城市发展的时间较长,也很爱重视,已形成较好的体制,但是,农村学前教育近几年才被人们所关注,由于多种原因农村学前教育发展很不完善、存在很多问题,并急需改进完善,鉴于此,我的社会实践内容是通过对我的家乡瑞丽市勐卯幼儿园进行调查研究,发现其存在的问题,经过认真严谨的分析,得到这些问题出现的原因并相应的提出建议,了解国家关于农村学前教育的政策,提高自己的社会责任感,以便宜将来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一、农村学前教育的重要性

学前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生发展奠基性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基础,它对于个体早期的身心健康发展,对于提高国民素质和社会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 1

价值,发展学前教育事关亿万儿童的健康成长,事关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事关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当代相关的研究和事实已证明,6岁前是人的行为习惯、情感、态度、性格雏形等基本形成的时期,而且这一时期的发展状况具有持续性影响,并且决定日后社会性、人格的发展方向,性质和水平。

二、农村(本镇)学前教育现状

目前,我镇绝大多数幼儿园都属于民办,另外,还有的幼儿园属于小学,进入优质幼儿园接受优质学前教育的幼儿比例过低,另外还有数量众多的幼儿园因条件不达标,仍属于无证办园经营状态,站在客观角度审视我区农村学前教育工作者,办园规模大小不一,水平良莠不齐,距离人民群众让其子女享受估质学前教育的愿望有一定的距离,低水平的农村学前教育影响了全区学前教育的整体质量,无证经营幼儿园的存在不仅具有严重的安全隐患,更是严重影响了我区学前教育的健康发展。

1、农村学前教育主要机构

经过对本镇所有的学前教育机构进行的调查,农村学前教育是民办在垄断地位、政府的主导地位也还没有确立,此次调整研中,公办幼儿园没有一家依照财政拨款的公办教职人员有一人,学前教育的公益性和服务性没有任何的体现,这些民办幼儿园多数是由个人贷款办的,还有一些是借钱办的,对于村里的幼儿园,多数是由退休小学教师在自己家里

办的幼儿园,都不是很正规,另餐,小学里也有学前班,但大多数是小班、中班、大班在一个教室里有一个教师上课,教室里很混乱,教育质量很低。

2、农村学前教育的师资力量

经过调查发现,现在我镇所有的幼儿园中的教师有以下三种人组成:(1)从小学或初中退休的老教师较少;(2)初中毕业的学生或中专生(绝大多数);(3)师范类毕业的大专生(极少数),总体来说,这些幼儿园老师的整体素质不高,特别是学前教育的专业素质不高,还有,师资队伍不稳定,特别是年轻的老师、由于工资不高,他们会随时离开,这些因素对幼儿教育都是很不利的,对于小学里的幼儿教师来说更是无法保障教学质量,一个人教五六个孩子,还是不同年龄的。

3、幼儿园基础设施现状

经过调查发现多数幼儿园是在园主的家里,地方十分狭小,并且各项设施都十分老旧,下面上我在镇上一家规模较大的幼儿园里看到情景,院子里的一些玩具都很破旧,滑梯的顶与垂直支架的焊接处已经出现破碎松动的迹象,滑梯的下面也没有任何防护措施,园长告诉我,办园经费主要靠贷款和朋友借来的,而幼儿园的设施在我们镇上的幼儿园中算好的了,可见,其他幼儿园的状况,有些幼儿园里的设施都是买的淘汰的,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另外,这些幼儿园的卫生条件无法很好的保证,存在很大的卫生安全隐患,令人担忧。

三、对本镇学前教育现状的感悟及建议

1、民办幼儿园需要政府的政策支持

民办幼儿园都是由个人出资,投资者虽然热爱幼教事业,但也担心成本问题,因而对幼儿园的发展顾虑重重,据调查发现,民办幼儿园需要负担教师工资,幼儿玩具、房租、水电等多项费用,一般的幼儿园仅教师工资一项就要占到整个收入的一半以上,而农村民办幼儿园更是自身实力水平和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收费标准普遍较低,相当多的幼儿园是收入小于支出,无力扩大规模,提高教学质量,这就需要政府能对民办幼儿园有一定的财政和政策支持,实现民办幼儿呈良性发展。

2、加强农村学前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为了切实改变农村学前教育教师队伍的整个素质,提高教学质量,尤其是专业素质偏低的现状,加大农村学前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力度,具体可以从六个方面着手:一是制定完善农村幼儿园教师工资待遇,社会保障制度和职称评定制度,改善农村幼儿园教师待遇,逐步做到民办幼儿园教师与公办幼儿园教师同工同酬,鼓励和保护农村幼儿教师安心从教,并吸引大、中专毕业生到农村幼儿园任教,以稳定农村幼儿教师队伍;二是对贫困地区可实行定向培养的办法,采

取优惠政策、鼓励优秀青年回本乡本土为幼教事业做贡献;三是对现有公、民办幼儿园教师实行必要的专业培训考核气度,建立市、区(县)两级幼儿师资培训中心,免费培训农村公、民办幼儿老师;四是严格准入制度,做到上岗;五是在培训、进修、评优、奖励、职称评定等方面做到幼儿教师同等对待。

3、完善农村幼儿园基础设施建设及管理

首先,农村应加强对幼儿园的管理、建立规模适当,布局合理,层次结构、师生比例合理的幼儿教育体系,以加强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的合理利用,同时应提高教育主管部门的管理水平,向管理要质量,其次,应增加经费投入,以发送幼儿教育条件要做到这一点,要对农村幼儿园教育经费单独列项,做到专款专用,任何部门不得截留,挤占和挪用,同时,依据当地实际情况,制定幼儿园和学前班的收费标准,有了政府的支持,农村幼儿园的管理也会随着趋于完善。

结论

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的起点,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前教育对人的一生具有深远影响,其普及程度,教育质量与整个基础教育事业和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它对于个体早期的身心,健康发展,对于提高国民素质和社会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

篇2:农村学前教育存在的问题

1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人口集中到城镇,但城镇相应的教育设施并没有增加,城镇学校普遍存在超级大班,班额普遍在八九十人

2农村年轻人大部分外出务工,导致留守儿童逐渐增多,缺少家庭的配合,不利于学校对这部分学生教育管理

3十多年学校未进新新人,而教师每年因到龄退休死亡生病等原因逐年减少,农村学校教师缺编严重

4从计生部门的数据来看,又一个生育高峰已到来,新增人口逐年增加,学生增多

5农村学校体育、音乐、美术、外语教师缺乏,导致学校普遍存在课程开设不全

6乡镇教师争相调入城市或临近城市的乡镇,偏远乡镇教师严重不足,而城市教师人满为患

7由于教师待遇低,加上偏远地区生活成本高,条件艰苦,导致新招聘的大中专毕业生不愿到偏远地区任教

篇3:农村学前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学前教育普及率低, 普及任务艰巨

有关统计数据显示, 2006年我国应接受学前三年教育的农村幼儿合计大约为3014万。[1]而教育部统计数据显示, 2006年我国农村幼儿园在园 (班) 幼儿为10478419 (1) 人, 仅占应入园幼儿总数的三分之一, 表明2006年我国还有近2000万农村学前儿童无法接受学前3年教育;2007年我国城镇学前3年毛入园率为55.6%, 农村为35.6%, 两者相差20个百分点;[2]2009年我国学前3年毛入园率为50.9%, 农村入园率低于城市近30个百分点, 与2007年相比, 农村与城镇学前3年毛入园率的差距不仅没有缩小, 反而增加了10个百分点。

统计数据显示, 2009年西部地区学前3年毛入园率云南为54.5%, 广西为52%, 新疆为51.5%, 甘肃为36.3%, 西藏仅为5.94%。[3]2010年甘肃、宁夏、陕西的学前3年毛入园率分别为39.68%、50.9%和62.19%。 (2) 上述数据反映的仅是西部各省的城乡平均水平, 而实际上西部地区除省会城市和中心城市外, 大部分地区尤其是农村地区的学前一年及三年入园率仍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由此可见, 西部地区农村学前教育的现有普及率与《规划纲要》提出的至2015年学前3年毛入园率达到60%, 至2020年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70%的目标相比, 还存在较大差距。上述数据表明, 农村学前教育发展滞后、城乡差距显著是当前我国学前教育普及与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难点。同时, 农村学前教育发展滞后、城乡差距显著也有悖于我国当前强调教育均衡和社会公平的价值取向。因此, 在当前和今后较长一段时期内, 提高入园率是西部地区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的重要内涵和艰巨任务。

二、学前教育效益不明显, 教育质量堪忧

西方国家关于早期教育方案的评估效果认为儿童参与早期教育方案有利于提升儿童在标准化智力测试和学业成就方面的成绩。而我国学者彭俊英通过配对取样, 研究了入园与否对农村儿童学习成绩、同伴关系、学习态度、降级情况等方面的影响, 发现与没有入园经历的儿童比起来, 有入园经历的儿童在小学期间更容易得到同伴的好评, 降级的可能性更小, 但入园与否对儿童学习成绩和学习态度的影响不显著。[4]这表明, 农村学前教育的实际效益并不明显, 对幼儿发展所起的积极作用非常有限。

相关研究表明, 高师生比、优秀的教师队伍、专家的引领、充足的资金、合格乃至优质的硬件设施等是高质量早期教育机构的特征。而西部地区农村学前教育在上述几个方面现状不容乐观。

1. 学前教育经费短缺,

教育资源匮乏, 教学设施落后。我国学前教育经费长期以来都处于总量偏少、分配不均的状况, 有限的学前教育经费高度集中地投向了城市公办幼儿园, 农村幼儿园鲜有机会能够得到有力的资金扶持, 致使农村学前教育发展举步维艰。其具体表现是:第一, 农村公办幼儿园覆盖面比较狭窄。如2010年甘肃省拥有公办幼儿园的乡镇数量占全省乡镇总数的19.23%, 拥有公办幼儿园的行政村占行政村总数的3.86%。[5]第二, 农村现有幼儿园在一些必要的、基本的教学设施和硬件条件上与城镇幼儿园之间存在较大差距, 如我国城市幼儿园生均建筑面积为7.20平方米, 而农村幼儿园仅为2.27平方米;城市幼儿园生均活动室面积为2.64平方米, 而农村幼儿园仅为0.94平方米。[7]由于活动空间狭小, 极大地限制了幼儿的活动范围和活动方式, 同时, 由于玩教具和游戏材料的缺乏则使灌输成为主要的教学方式, 从而使农村幼儿园的教养效果差强人意。

2. 师资总量不足、专任教师数量少, 师幼比低。

长期以来, 由于受幼儿教师编制、工资待遇, 工作环境和条件等因素影响, 很多人不愿从事农村学前教育工作。另外, 农村现有幼教师资队伍又由于工作强度大、待遇低等原因大量流失, 农村幼儿园教职工总量严重不足。如表1所示, 近四年来, 农村幼儿园教职工总数在全国幼儿园教职工总量中所占比例不足四分之一, 与城市和县镇幼儿园教职工数量相比存在较大差距。而在农村幼儿园有限的教职工中, 专任教师数量偏少。如表2所示, 2006~2009农村幼儿园专任教师在农村幼儿园教职工总量中比例较低。一方面, 农村专任幼儿教师数量不足全国专任幼儿教师总量的四分之一, 另一方面, 专任教师只占农村幼儿园教职工总数的三分之二。而由于专任教师数量非常有限, 农村幼儿园专任教师数量与在园 (班) 幼儿总数之间的比例呈现出极不对称的情况。具体情况见表3。

如表3所示, 在2006~2008年三年间, 农村幼儿园师幼比处于较低水平。如2008年农村幼儿园的师幼比为1:51.17, 这一比例无论与全国平均师幼比 (1:27.54) , 还是城市 (1:16.35) 和县镇 (1:25.41) 师幼比相比都存在较大差距。在西北地区农村幼儿园每班只配置1名教师, 班级幼儿总数超编的情况非常普遍, 同时, 班级配备专职保育员的情况却非常罕见。

合理的师幼比有助于增加师幼互动和个别化教学的机会, 有助于教师关心每个幼儿;有助于减少教师的限制和控制行为, 引导幼儿积极参与社会交往;有助于幼儿语言能力、游戏与探索能力的发展。[8]可见, 农村幼儿园较低的师幼比是农村幼儿园教育质量难以保证的重要因素。

3. 园长和专任教师学历水平低。

由图1可见, 在农村幼儿园园长和专任教师中, 拥有硕士、本科、专科学历的教师人数远远低于城市和县镇幼儿园同学历层次的教师人数。相反, 农村幼儿园具有高中及高中以下低学历的教师人数则远远超出城市和县镇幼儿园同学历层次的教师人数。另外, 从图1中可以发现:随着学历层次的下降, 城镇相应学历层次的园长及专任教师占总数的百分比呈逐渐下降的趋势;而农村相应学历层次的园长及专任教师占总数的百分比则呈逐渐上升的趋势。这表明, 高中阶段毕业和高中以下阶段毕业幼儿教师主要集中在农村幼儿园, 而专科、本科和硕士学历层次幼儿教师则更多的集中在城市和县镇幼儿园。

总之, 农村幼儿园教师队伍整体数量不足、专任教师数量少、学历水平底, 教育经费和教育资源严重短缺, 是农村幼儿园的保教质量无法得到有效保证的重要原因。因此, 在普及农村学前教育的过程中, 要正视这些危及学前教育质量的因素, 并以提高教育质量作为普及农村学前教育的重要前提, 只有这样农村学前教育才能为农村幼儿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三、普及和发展西部地区农村学前教育的策略

从社会公平、和谐、稳定的角度来讲, “农村幼儿教育”不是“那些农村孩子”的教育, 而是“我们国家下一代”的教育。解决农村幼儿教育的问题, 不是出于对农民和农村儿童的怜悯与同情, 而是国家和政府在法理和道义上的必然责任。[7]因此, 当前发展我国农村学前教育必须树立正确观念, 在提高农村学前教育普及数量的同时重视农村学前教育质量的提升。

1. 保证西部农村幼儿“有园上”, 提高西部农村幼儿入园率。

(1) 扩大农村学前教育公办资源。西部农村地区幼儿入园率低, 其主要原因在于公办学前教育资源匮乏, 而这一问题与长期以来国家和地方政府对西部农村学前教育缺少经费投入不无关系。因此, 建设“广覆盖、保基本”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是当前发展西部农村学前教育的重要资源保障, 是发展西部农村学前教育的前提条件。为此, 政府必须在统筹规划的基础上, 加大西部农村学前教育经费投入, 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以按比例承担为原则建立专项资金, 用于新建、改建、扩建公办园和完善已有公办幼儿园办园条件, 从而建成和发展农村公办学前教育服务体系, 尽快使更多的农村幼儿能入园接受学前教育, 大幅度提高农村学前教育普及率。

(2) 充分利用现有资源, 鼓励和扶持民办幼儿园积极发展。民办幼儿园是我国西部农村地区学前教育的主要力量, 为西部农村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因此, 坚持公民办并举的办园体制, 积极发挥民办幼儿园的作用, 不仅会有效提高农村学前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 而且对减轻政府负担, 满足学前教育多样化需求, 保持学前教育活力, 促进学前教育科学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因此, 要合理规范地实施公民办并举的办园体制, 加强对农村民办幼儿园的管理和扶持力度, 提高农村学前教育资源利用率, 确保农村幼儿有园上。

(3) 为农村经济困难家庭学前儿童提供经济资助。随着西部地区农村经济的发展, 农民收入有了较大幅度提高, 但仍有部分家庭比较贫困, 无力承担子女的教育费用。因而保障贫困家庭幼儿入园接受教育, 也是当前西部农村普及学前教育的重点之一。为此, 国家和地方各级政府要为农村贫困家庭中的幼儿提供经济资助, 使他们能够顺利接受学前教育。上述做法使教育公平在底线、底层首先得到保证, 对缩小贫富差距, 克服贫困的代际循环具有重要意义。[9]

(4) 关注留守儿童, 保障留守学前儿童入园。对中西部人口大省很多农村数量众多的留守幼儿而言, 学前教育是促进他们身心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因此, 保障农村留守幼儿“有园上”, 是关系留守幼儿自身及其家庭健康与幸福, 以及国家和社会和谐与稳定的大事。为此, 国家和当地政府部门须建立保障留守幼儿入园专项制度, 为留守幼儿入园提供便利条件和各项保障制度。

首先, 政府要加大宣传力度, 让留守幼儿父母及其他监护人充分认识到学前教育对留守幼儿身心健康的重要性;其次, 各级政府要为留守幼儿接受学前教育提供一定的经费资助。如各级政府根据当地留守幼儿数量, 每年从学前教育经费中拨出一部分, 以发放留守幼儿专用教育券的方式保障留守幼儿“有园上”。

2. 提高西部农村学前教育质量, 让西部地区农村幼儿“上好园”。

(1) 稳定、优化、扩大西部农村幼教师资队伍。“教师是决定教育改革成功的三个关键因素之一, 没有教师的协助及其积极参与, 任何改革都不能成功。”[10]因此, 未来是否有足够数量的、合格、优秀的幼儿教师从事西部农村学前教育工作, 将关系到西部农村学前教育乃至我国学前教育事业的整体发展。前已述及, 农村现有幼教师资队伍无论从数量还是质量上都无法实现我国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的战略需求。因此, 发展西部农村学前教育, 提高西部农村学前教育质量, 必须以稳定、优化和扩大师资队伍为前提, 吸引大批学历达标、专业对口、师德高尚、热爱农村学前教育事业的专业人员加入农村幼教师资队伍。而为了达到上述目标, 必须将落实编制, 提高待遇, 切实维护教师各项合法权益作为重要前提予以保障。

(2) 加强西部农村幼教师资队伍职后培训。职后培训作为促进教师终身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 是改善和提高幼儿教师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 提高农村学前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对于专任教师数量少, 高中或高中以下学历教师居多的农村幼教师资队伍来讲, 系统的职后培训是提高师资队伍专业素质的当务之急, 也是当前及未来促进农村幼教师资队伍专业素质整体水平不断提高的重要手段。

笔者对农村幼儿教师职后培训的相关调查中发现, 职后培训机会少、次数少, 培训费用无力承担, 工学矛盾等是教师职后培训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也是师资队伍整体素质无法得到有效提升的重要原因。因此, 要结合上述问题对农村幼儿教师职后培训进行有效规划:首先, 借助当前开展的国家级幼儿教师培训项目, 通过高校学生顶岗实习或实习置换等方式拓展国家级培训对农村幼儿教师的覆盖面, 让更多的农村幼儿教师有机会参与国家级培训;其次, 在地方高校、农村幼儿园、地方教育行政部门之间建立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共同体, 在互利共赢的合作关系的基础上, 以地方高校为依托、以农村幼儿园为基地, 通过地方教育行政部门提供政策支持与保障, 通过现场教学研讨、教育行动研究等方式, 让农村幼儿教师从中获取更多有效提高其实践能力的知识和技能;第三, 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督促农村幼儿园加强园本培训, 将园本培训作为长效机制, 通过有计划、有目的的园本培训促进幼儿教师持续性的专业成长。

摘要:西部地区农村学前教育是我国学前教育事业中最薄弱的部分, 其突出表现一是普及率低, 西部地区农村学前教育普及率不仅与城镇学前教育普及率之间存在较大差距, 而且与《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 》中提出的学前教育普及目标之间存有较大差距;二是西部地区农村学前教育实际效益低, 并在与学前教育质量相关的诸多方面, 如专任教师数量、专任教师学历, 师幼比等方面存在不足和欠缺。基于上述问题, 西部农村学前教育的未来发展要着力实现量的普及与质的提高的双重突破。

关键词:普及,农村学前教育,提高,质量

参考文献

[1]但柳松.普及农村学前教育:挑战、机遇与策略[J].继续教育研究, 2010, (3) :51-53.

[2]苏婷, 高伟山.明确思路与机制, 把发展学前教育重点放在农村[N].中国教育报, 2009-2-27, (3) .

[3]王冬兰.西部学前教育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J].当代教育与文化, 2011, (3) :105-110.

[4]彭俊英, 高群, 肖杰.西部农村幼儿园教育效益分析与政策建议[J].学前教育研究, 2011, (7) :9-13.

[6]甘肃省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EB/OL].http://law.baidu.com/pages/chinalawinfo/1727/87/dd05ea7bac8125bd15edcb410bd-abc70_0.html.

[7]李克建.农村幼儿教育:发展弱势的制度归因与制度重构[DB/OL].http://www.cnsece.com/news/14/5143.html.

[8]芭芭拉·鲍曼, 苏珊娜·多诺万, 苏珊·勃恩兹主编, 吴亦东等译:美国国家研究院早期教育委员会研究报告:渴望学习——教育我们的幼儿[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106.

[9]王海英:学前教育社会学[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9:111.

篇4:正视农村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从结构上讲,农村教育存在布局不合理的问题。

由于上世纪70年代以来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的落地实施,后续政策效应的发酵以及人们生育观念的转变,农村学龄人口日益减少。又加之2007年以来新型城镇化的提出并付诸实践,使我国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家长为了能使子女受到更好的教育,往往选择让子女进城上学,加剧了农村中小学生源的减少。主要表现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尤其是中西部农村地区不少中小学生源不足,学校布局分散,规模小,质量低,该撤并的不能撤并,该集中寄宿制办学的未能很好集中办学,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

二是从投入上讲,农村教育存在经费短缺的问题。

有专家指出,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4%的投入指标是世界衡量教育水平的基础线。我国早在1993年就提出要在2000年实现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4%的目标,但直到2011年才达到3.93%,2012年终于达到4.28%,2013年达到4.30%,2014年达到4.15%。这表明我国教育的整体投入长期不足。尽管我国的教育经费明显偏低,而为数不多的经费又被大部分花费在高等教育及城市中小学教育中,农村教育在整个教育经费使用中处于弱势,造成的历史欠账也是最多的。2001年以来,根据《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文件精神,农村义务教育经费实行在国务院领导下,由地方政府负责,分级管理,实行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至此,义务教育的经费实际上由县、乡政府和农民共同负担,从而造成农村地区的教育经费因地区不同而呈现差异性,特别是一些中西部经济薄弱地区的县级政府,其财政情况令人堪忧,根本无法保证义务教育经费的投入。随着国家一系列减轻农民负担政策的实行,特别是教育费附加不允许再向农民收取,直接导致了农村教育经费来源减少,经费不足的问题变得更加凸显。农村税费改革后,中央和各省对教育下拨了巨额转移支付资金。但仅以一般性转移支付的方式下拨,给地方财政预留了极大的操作空间,致使下拨的农村中小学的教育经费挪作他用,加剧了农村教育经费短缺的问题。又加之农村教育经费缺乏顶层设计,统一规划,往往对资金审批关把得严,对事后审计关把得不严,“锦上添花”的事做的不少,“雪中送炭”的事又做的太少,这客观上造成农村教育经费的短缺且使用不平衡,成为制约农村教育发展的最大障碍。

三是从教师上讲,农村教育存在“留不住”与“下不去”的问题。

尽管国务院已经颁布了《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但不可否认,农村教师队伍除了存在结构不合理(学科结构不合理、年龄结构不合理)以及数量不足、质量堪忧的问题之外,“留不住”与“下不去”的问题才是影响农村教育发展的致命因素。由于农村中小学办学指导思想落后,办学条件较差,工资待遇缺乏保障,人文关怀欠缺,学校管理的科学化欠缺,管理评价机制不完善,教师培训机会少,职称评聘晋升概率小等一系列问题,一方面导致农村教师队伍大量由乡村向城市,由西部地区向中、东部地区流失,从而使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留不住”的问题凸显;另一个方面,大批优秀的大中专毕业生不愿意到艰苦的农村中小学任教,从而导致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下不去”的问题突出。

四是从生源上讲,农村教育存在“女童教育”问题和“留守儿童”问题。

一方面,目前在农村地区,特别是老、少、边、穷地区,受某些观念的影响,重男轻女的性别歧视现象严重。一些地方女童教育的专款没有做到专用,一些地区女童教育基金得不到落实。特别是我国44个少数民族聚居的西部地区9个省区,由于家庭经济困难和家长观念陈旧,女童辍学问题比较突出。因此,农村女童教育不仅存在入学率低,而且入学后巩固率也非常低。据新华网记者最近以《“春蕾计划”14年 130多万失学女童重返校园》为题的报道来看,西部贫困地区女童受教育不公平的问题是多么严峻。

篇5:农村学前教育存在的问题

黔江区农村学前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黔江区教委

学前教育作为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终身教育的开端,对人的全面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高度重视,把学前教育作为最重要的民生工程之一,实施了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明确了利用三年时间基本普及学前教育,缓解目前存在的“入园难,入园贵”等现状,提供“广覆盖、保基本”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逐步实现“入好园,好入园”。然而,就黔江近三年多的实践,我们依然感到在学前教育发展过程中,还存在思想不够解放、思路不够清晰、规划不够科学、办法不够灵活、执行力落实力不够强、进度不够快、步履维艰等问题,很难在规划的时间内顺利实现普及学前三年教育的目标。为此,我们经过广泛调研,为我区学前教育发展提出几点探讨意见以供参考。

一、存在的问题

(一)资源严重不足

一是现有资源不能满足入园要求,突出表现在城区、乡镇所在地的小学附设园大班额现象十分突出,广大边远的村落相当一部分幼儿只能接受学前一年教育;二是城区公办园太少,民办园几乎清一色的“作坊式”办园,容量小,吸引力弱,导致城区小学附设园成了学前教育的主力军;三是按《重庆市幼儿园等级标准》衡量,我区的小学附设园、民办园几乎全部无法达标;四是投入不够,国家已出台的普惠性幼儿园奖补政策未足额及时兑现,五是幼儿师资建设严重不足,三年行动计划期间入园幼儿

篇6:农村学前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灵宝市大王镇教办幼儿园 闫海燕

近年来,由于国家和社会各界都非常重视学前教育,农村幼儿教育也得到了迅速发展。由于办园形式灵活多样,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幼儿家长多种教育需求,对提高幼儿入园率,发展幼教事业和促进地方经济建设,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大部分农村幼儿教育还有一些需要改进和完善的方面,幼儿园的经费投入、教师编制、安全和卫生保健还有许多问题值得研究和探讨。

一、存在的问题

1、幼儿教育方面。发展幼儿教育是巩固提高“普九”水平,促进幼儿教育均衡发展,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需要。是保护儿童发展权利,缩小幼儿个体发展差异,为未来劳动者素质打下良好的基础。农村幼儿园规模小、设施简陋。比如象家庭式幼儿园多是租用一座农家小院作为办园的场所,幼儿园场地狭小,大部分幼儿园没活动场所,孩子们没有足够的活动空间,束缚了他们爱玩爱动的天性,限制了他们个性的发展。由于使用的不是标准教室,达不到标准的采光和通风条件,直接影响着儿童的视力和其它方面的健康,孩子们不能在一个舒适的环境里进行学习。

2、安全卫生保健方面。按照国家现行的《幼儿园管理条例》规定,幼儿园的建筑设计必须适合幼儿年龄特点,保障幼儿的健康安全。比如,园舍必须远离各种污染源,方便家长接送,避免交通干扰,日照充足,排水通畅,出入口通畅,提供安全的室外游戏场地等必要条件。但是很多农村民办幼儿却恰恰因为远离有关部门的监管,如医院,以致出现不能及时给幼儿治疗、服药。通常铺设塑胶防滑地板是防止孩子出现安全问题的一道防护栏,一些幼儿园几乎没有使用。有些使用的和铺在酒楼饭馆内的那种卷式防滑塑料一样,其中有不少幼儿园干脆连这种防滑卷也没有,直接让孩子与地面“硬碰硬”。这些都可能造成孩子受伤。

3、财政投入严重不足,办园经费匮乏,园所建设不能满足发展需要。因为幼儿教育被排除在义务教育之外,所以政府几乎不进行投入,我镇所有乡村幼儿园基本上都是自酬资金自行运转;由于缺乏资金,幼儿园硬件难以改善,制约着幼儿教育的整体发展。目前乡村幼儿的级别低或无级别等原因幼儿园收费普遍偏低,只能维持正常运转,无法满足发展需要,导致幼儿园场地小、班额大、玩教具缺乏,学前教育处于缓慢发展的状态。

4、教师水平参差不齐,工资待遇偏低,教师队伍不稳定。当前农村幼儿教师待遇不高,业务能力强的,都不愿到农村来,很多教师刚培养的差不多就追求更高的目标去了。每年开学个幼儿园教师队伍都有很大缺口。

5、家长工作薄弱,幼教观念落后。由于迎合家长等客观原因,存在小学化教育倾向,班额过大和编班的不科学规范,使新教育理念无法实施,都影响了幼儿的健康发展。家长幼教观念的落后,使学前三年教育普及困难。目前,从国家到市里都非常重视学前教育,禁止幼儿教育“小学化”。但是个别幼儿园为应和家长的要求,暗地里还学习拼音,让幼儿写字,导致升小学后学生水平参差不齐、小学教师怨声载道。小学教师对各幼儿园的评价,直接影响着家长对幼儿入园的选择。

二、几点建议:

1、加大政府投资,加强幼儿园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办园条件。

2、让幼儿教育和小学教育研究有机结合,相关政策互相了解,教师之间互相沟通,切实做到各自种好自己的责任田。

作为基层幼教工作者,我们深知学前教育任重道远,但我们相信学前教育的明天会更加美好!

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农村幼儿语言表达能力

灌口中心幼儿园

陈智琼

语言是人类借以交流思想、互通信息的最直接的工具,特别是信息技术、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人们交往日益频繁,语言交流更是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途径之一。农村幼儿普遍存在语言表达能力偏差的现象,为其今后社会性发展和思维能力的发展带来了障碍。《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发展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使幼儿能健康快乐地成长。”

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主要是在日常生活中与成人及同伴交往过程中,在丰富多彩的生活实践中不断发展的。在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是幼儿语言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但是它课时有限,单靠上课并不能完成幼儿语言发展的任务,所以,我们要充分利用起幼儿的日常生活,在生活中来培养、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因为日常生活中幼儿的语言交流是无意的、多变的,又是反复发生的,它没有固定的形式,不受时间、地点、人数、内容的限制,语言实践的机会很多。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的交谈可以用简单的词句,也可以借助表情、眼神、手势等形式表达自己的意思,处于自然、轻松、无拘无束的状态,思维积极、活跃,所以幼儿能更多地积累语言材料,而教师又便于进行个别指导。可以说,在日常生活中对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是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

那么,怎样在日常生活中对幼儿语言表达能力进行培养呢?近两年来,我在教学实践中,颇有感悟,并将其小结如下。

一、制订日常生活中培养语言表达能力的目标

日常生活中的言语交往虽然是幼儿自由参加的,但并不等于毫无目的地放任自流,教师应在对本班幼儿语言发展情况作出简要分析之后,确定本学期语言教育的总目标,并把它具体化。如:需要学会哪些词,学会哪些句式?讲述能力培养的具体要求如何?教哪些故事、诗歌,复述哪些作品,讲述哪些图片?哪些在课内进行?哪些在日常生活中巩固和培养?然后确定每月日常生活中语言培养的要求。如,小班幼儿入园头一个月,我预订在日常生活中语言培养的目标为:

1、学习听普通话,能用普通话问早和道别。

2、学习使用一些常用的名词(称谓、玩具名称等)。

3、要求幼儿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请求,如“我想ⅩⅩⅩ”或“我要ⅩⅩⅩ”等。

4、要求80﹪的幼儿乐意开口说话。只有做到心中有目标,才能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将幼儿语言能力的培养真正真实地贯穿于幼儿一日生活之中,才能真正地发挥日常生活对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培养的作用。另外,除了在专门的语言教育活动课和日常生活中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之外,我们还要注意将幼儿语言能力的培养整合在五大领域之中;注意在教育过程的一切活动中,保护、鼓励、支持幼儿创造性语言的发展。

二、创设日常生活中良好的语言环境

良好的语言环境是幼儿语言发展的必要条件之一。正如《纲要》中所说:“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谈,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良好的语言环境包括心理环境和客体环境。

1、营造一个宽松、自由、尊重、支持的心理环境,让幼儿喜欢说、愿意说。心理学家罗杰斯指出:“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可以消除幼儿的心理压力使儿童进入积极的、主动的学习状态,因此,宽松和谐、充满尊重、支持的语言环境是幼儿学习和发展的基础。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做个生活中的有心人,要做到细心和耐心。首先,我放下教师的架子,使自己成为孩子真正的无话不说的好朋友。其次,我总是要求自己进行换位思维,从孩子的角度看待事物,用一颗童心理解孩子。生活中,我本着让幼儿“敢说先于正确”的理念,鼓励幼儿大胆表达。允许和接纳孩子们暂时说得不正确不完整的话语,待孩子表达完以后再进一步去引导他学习完整的、正确的语言表达方法,切勿在孩子激情表达过程中打断他们的思路和表达欲望。只有做到这样,才能培养幼儿语言表达的兴趣,增强幼儿语言表达的自信心。

2、创设一个形象生动、丰富且具有趣味性的客体环境,让幼儿有话可说、有机会说。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曾说:“儿童的发展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中积极主动建构的。”这和《纲要》中提出的“环境育人”原则不谋而合,可见,环境在幼儿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应该为幼儿创设一个能引起他们感兴趣的、有满腹话想说、要说的环境。首先,我利用我们农村特有的天然资源,如泥土、石子、树叶、花生壳、豆子、稻草、绳子等与幼儿一起用捏、拼、剪、贴的方法布置一幅“田野里的春天”的活动室意境:有泥土捏成的农民伯伯在田中播种的各种动态,空中有由树叶、豆子、花生壳等拼贴而成的各种各样的小鸟、蝴蝶和飞虫的作伴,地上有用绳子和石子串拼成的小狗、小猫在嘻戏打闹的情景,河里有各种树叶拼贴成的鱼儿、鸭子在戏水,田园中有可爱的稻草人正在挥舞着手上鞭子生怕飞虫破坏田中的农作物等。其次,我们也结合生活中的废旧物资源,在活动室周围为幼儿提供一些语言游戏材料,如纸筒做成的“麦克风”或“传话筒”,纸箱做成的“电视机”、“公共汽车”,砖瓦构成的“表演台”,以及稻草搭成“悄悄话屋”等。再次,我将孩子们採来的野花、磨菇,孩子们亲自种的豆子、蔬菜,孩子们抓来的小蝌蚪、蝴蝶等丰富我们自然角的内容,等等这些来源于孩子们生活中随处可见、随手可得的事物,无不深深地吸引着幼儿的兴趣,加上幼儿对于这些生活中常见的事物有着丰富的生活经验,因此,在这样的环境中他们的话题更多、更广。同时,我还把语言环境扩大到大自然、大社会中去,带孩子们到乡村踏田间小路、踩溪中小石、看蚂蚁搬家、赏天边夕阳、逛便利商店、游农贸市场等。总之,教师要结合实际,以幼儿为本,创设一个多元的、自由宽松的、丰富多彩的语言环境,让幼儿在良好的语言环境下交往、操练、扩展自己的语言经验,促进语言表达能力更好地发展。

三、在日常生活中,开展丰富多彩的语言活动

日常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教师只要平时留心观察,不失时机地利用日常生活,随时抓住有利时机,有意识地开展形式多样的语言活动,这将有利于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借助日常生活中的各个环节,尤其是过渡环节,我主要开展如下几种语言活动:

1、主题式的语言活动

在日常生活中,所谓的主题式语言活动一般是指幼儿围绕某个话题开展的一切语言活动。教师要认真观察和了解幼儿的现实生活需要和实际发展水平,适时地引导或组织幼儿开展一些有趣有利的语言活动、游戏。①表达活动。比如晨间谈话,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幼儿回忆昨天的事:“说一说,你和谁去哪里玩?玩什么?有什么高兴的事儿?”;也可以引导幼儿说说今天的事:“你觉得今天谁穿的衣服(鞋子)最漂亮,为什么?”“你今天带来了什么玩具,它可以怎样玩?”;还可以是针对班级或家里发生的某件突发事件,发表自己的见解等。②天气预报。老师引导幼儿有意识地从电视或收音机上获得有关天气情况的信息,然后,在幼儿园“电视一角”为大家做天气预报的讲解。在这个活动中,孩子们首先要学会认真倾听以获得相关的信息,再模仿或加以创造地将获取的内容表述出来,让孩子们在听与模仿中发展语言。③午餐报告员。在餐前或餐后,鼓励幼儿自由描述自己当天的午餐,引导幼儿讲讲看到或品尝到的食物的名称、样子、颜色、大小、味道等。④说新闻。引导幼儿注意观察周围发生的一切事情或变化现象,用语言正确地讲述出来。可以是在生活中从成人那儿得知的,也可以是自己亲眼所见的一切新鲜趣事。我们要鼓励、支持和帮助幼儿将自己的发现与同伴交流、分享。在这个活动中,幼儿要处处留意观察或倾听生活中的一切事物、变化现象等,无形中发展了幼儿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⑤说说笑笑,开心一刻。笑话的内容风趣、幽默,能取悦人心,深受幼儿的喜爱。新闻是描述真实的事件与现象,而笑话的内容却添上了想象的翅膀,让幼儿可以大胆、自由地想象与讲述,因此范围更广,话题更多。此活动一开始需要教师做示范和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一旦孩子们学会讲述时,他们的兴致都很高,如林威小朋友正津津乐道地给他的几个好朋友讲述动画片《猫和老鼠》中一段最搞笑的情节;伍宇小朋友边说边表演绘声绘色地描述自己在田中捕捉青蛙、蝴蝶的有趣事件;勋梦小朋友自编自己与家中小狗的故事等等。有了这一活动以后,他们在家还会要求成人为他们讲幽默故事,或是更注意电视、电影、故事书中的搞笑信息,当他们获得信息后便会迫不急待地讲给同伴听,可见,夸张的风趣幽默的故事对孩子们的吸引力。在这个活动过程中,教师除了注意幼儿语言表达情况的同时也要注重对幼儿在健康方面的向导。⑥好书介绍。我们允许幼儿把自己喜欢的书带到幼儿园来,与同伴相互交流、分享书里面的一切美好故事。同时,老师也可以为幼儿创设一个温馨、浪漫的图书角或阅览室,为幼儿提供大量的书籍,引起幼儿阅读的兴趣,并鼓励他们相互交流、相互讨论,促进语言的共同发展。

2、瞬间的语言游戏

《纲要》在总则中明确重申:“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和学习规律,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语言教育活动也不例外,让语言教育活动游戏化,是教师们最常用的也是十分有效的手段之一。游戏能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使幼儿一直以积极、轻松、愉快、自觉的心情主动参与活动。因此,我在幼儿一日生活的过渡环节,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瞬间语言游戏活动:①听辨游戏。这种活动有利于培养幼儿的倾听能力。如:“摸五官”、“传话”、“打电话”、“猜猜这是什么声音”等一系列活动,让幼儿先听后辨,先听后说。②表演游戏。这个活动要求我们教师要为幼儿提供随手可拿、随时可演的机会,如民间布偶玩具、指偶表演台、舞台及相关的表演道具、服饰或可利用的半成品等,让幼儿根据自己的意愿尽情的表演、表现。③民间童谣、民间游戏。农村幼儿有一个最大的优势是能够有较多接触到民间诸多趣味的童谣和游戏的机会。这些童谣风趣、押韵、节奏感强,念起来郎朗上口,深受幼儿的喜爱又便于记忆。比如《决米糕》、《牧童歌》、《一的炒米香》等,这些均反映着农民纯朴、热情的生活态度和风俗习惯的民间童谣,是幼儿所熟悉的、所喜爱的、常常挂在嘴边上的游戏。此外,还有民间的“抛沙包”、“拉磨”、“跳花格”、“跳橡皮筋”等等,这些游戏通常是需要边玩边念儿歌的,因此,它不仅能愉悦幼儿的身心,而且还有助于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④欣赏儿童文学作品的活动。在孩子们睡觉之前、游戏之后或是在等待回家之时,我们不免播放些轻松、优美的文学作品(最好配有背景音乐的)或是由教师即兴配乐朗诵的故事、诗歌等让幼儿欣赏文学作品的意境美、语言美。

3、随机教育

我们要善于捕捉日常生活中一切能激发或拓展幼儿语言表达的兴趣或经验的机会,丰富或巩固新旧词汇、句式。如:幼儿已在文学作品中学过的“辛苦”一词,教师可以结合幼儿日常生活实际,引导他们在生活中运用这一词汇。如当保育员阿姨在小朋友吃过饭后,为小朋友擦桌、扫地时,我们可以引导幼儿观察保育员阿姨忙碌、流汉的样子,引导他们说一说:“阿姨即帮我们擦桌,又帮我们扫地,真辛苦。”由此,还可以扩散幼儿的发散性思维,让他们说一说:“还有谁?她是怎样做的?真辛苦。”再如,幼儿已学过的“有的-----有的-----还有的------”句式,我们可以在幼儿观察自然角的小蝌蚪时,让他们讲一讲:“有的小蝌蚪已长出后脚,有的小蝌蚪已经长出前脚,还有的小蝌蚪已经缩短小尾巴变成青蛙了。”同时,我们还可以抓住偶发现象或事件,如:“雨渐渐小了”、“太阳慢慢下山了”“汽车离我们越来越近了”、“五颜六色的彩红真漂亮”等等,引导幼儿在现实生活中感受、理解和运用语言。

以上种种活动主要采取以小型、分散为主,集体活动为辅的方式进行,以免变相增加上课次数。此外,在活动中,我们还会遇见语言表达能力较强、较弱,甚至有语言障碍的个别幼儿,有待于我们认真分析、个别指导和因材施教。同时,还要做好家长参与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培养的工作,以完善幼儿语言教育环境,更快更好地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

如何提高农村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2010-4-20 15:11:04 阅读数:468 网友评论:0 条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敢说、想说、喜欢说、有机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语言环境。”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要求我们应紧密地与本地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特别是对农村幼儿来说要结合农村幼儿的实际情况,结合他们的发展特点,选择适合他们的教学方法、游戏活动。下面结合我在教学中的方法,谈谈我是如何提高农村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一、创设良好环境提高幼儿学习语言的兴趣

学习需要有良好的语境,可促使幼儿听、说、想的欲望。这种良好、宽松的语境包括物质环境和心理环境。为了配合语言教学我设立了语言角,其中设计了“跟我学古诗、儿歌”“我是小诗人”“学汉字”“我是小小制作家”等,每周学习一篇古诗、学三个汉字,增加幼儿识字量,丰富幼儿的语言。把幼儿创作的儿歌作品粘贴在墙上,故事表演中制作的头饰、玩具展示出来。通过这些物质环境和教玩具的制作给幼儿一种直观的感受,让他们置身于一种模拟的实境中,唤起幼儿情感上的共鸣,使其乐于说,敢于做,发自内心的去表述。在日常生活中渗透的语言活动,如“猜猜我是谁”“学习小动物的叫声”“学说绕口令”“认识水果”游戏“顶鸟窝”。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学习语言。结合各种区域活动使所学的内容得以及时巩固,表演区、语言区、美工区等都是孩子学习语言的好地方。让他们随时随地的去学习、体验和交流,不仅培养了幼儿的观察技能,巩固了幼儿的记忆,而且培养了幼儿的协作精神和自主学习的兴趣。同时又拓展了幼儿的思维。

二、教学中采取多种方法有机整合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按新纲要的主旨,语言教育应是听、说、读、写、观察、表演、思维、想象、操作等行为的整和,因此在活动时教师应抓住各种契机,挖掘幼儿各方面的潜能,对幼儿的活动表现和教材内容应有一种整体的意识,才能真正培养幼儿语言综合素养和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活动的设计中以语言表述为主,引导和支持幼儿在与教师的合作中进行不同侧面的观察和感知,从不同层面的探索活动中应用不同的操作方式进行多元化的合作分享,将整个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幼儿在单一的活动中进行综合性地获取与提高。

1、在故事教学中可采用听故事,看图说感受,以图或文字作记录,学表演,作游戏的活动并与内容有选择的、有机的整合于一体。在教学《小鸟和小鸡》时,针对农村幼儿学习兴趣不高,表现力不强的特点,制定了以下方法。在教学中师讲述故事前,对幼儿提问“小鸟喜欢在什么地方飞?”“小鸡会飞吗?”“如果小鸡也想飞,有没有办法?”引导幼儿提前对故事内容进行猜想,提高幼儿学习的兴趣。在师讲完故事后,让幼儿进行角色扮演。把幼儿分成两组,戴上头饰,分别扮演小鸟和小鸡。教师朗诵故事,幼儿表演小鸟和小鸡的动作与对话。利用日常生活过渡环节鼓励幼儿讲述自己帮助其他小朋友,或其他小朋友帮助自己的一件事。在教学活动后,利用区域活动进一步训练幼儿的语言能力。在表演区提供小鸟和小鸡的头饰,引导幼儿分角色继续表演故事或听音乐做小鸟和小鸡的律动。在美术活动区引导幼儿画或制作小鸟和小鸡。在户外活动时,利用休息时间让幼儿观察天上的白云,引导幼儿说说白云像什么,学说“像××一样的一朵朵白云”。这样通过各种形式的方法即提高了幼儿的学习兴趣、丰富了活动内容,又引导了不同水平幼儿的表现欲望,同时还提高了幼儿运用语言表达的能力。

2、在儿歌、诗歌的教学中采用教师示范朗诵、分句指导、多媒体演示、看图学习引导幼儿理解诗歌内容,情境表演、游戏、创编儿歌等方法并与内容有选择的、有机的整合于一体。在教学《小雨和小草》时,提前利用下雨时,让幼儿观察春雨的样子,是怎样落下来的,小草是什么样的。让幼儿有一个感性的认识,便于幼儿在学习时更好的理解儿歌内容。教学时让幼儿先回忆春雨的情景,请两名大班幼儿做情境表演《春天的小雨》,让幼儿跟随大班哥哥姐姐边念儿歌边表演,帮助幼儿理解儿歌内容。利用动画分句朗诵儿歌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最后跟随音乐完整的朗诵儿歌。创编儿歌时老师问“小雨除了对小草好,还会对谁好呢?”鼓励幼儿说出其它植物或动物,如小树、小花、青蛙等编入儿歌中。和幼儿一起朗诵新编的儿歌《小雨和××》。在区域活动中,让幼儿画出创编儿歌的情景。通过各种形式使原本简单的儿歌变的很有意思,使幼儿学的更快,记的更牢、更有兴趣。

三、在日常生活中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首先从培养自信心入手,因为孩子的自信心是直接影响他们学习的态度和学习的努力程度的重要因素。因此我在工作中相信孩子能行,留给孩子较大的发挥空间,鼓励他们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耐心倾听他们不太连贯的解释,对语言表达能力较强的幼儿,我为他们创造表现自己的机会,对个别有语言障碍的孩子如结吧、咬字不清的幼儿,我总是主动和他接近并耐心听完他的每一句话,对他的一点点进步大加鼓励。

其次,在工作中我特别注意培养和保护孩子的谈话兴趣,随时调动孩子说话的积极性,让他们谈谈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如每周一早上,我会给孩子开辟一点时间,让孩子说说他星期天遇到或做过的一些事,说到高兴的地方,大家哈哈大笑,一片快乐的气氛,从而让孩子在别人良好的反映中体验谈话成功的乐趣。孩子在语言上的可塑性非常强,他们学习语言最直接的一个途径就是模仿,模仿成人的交谈,模仿故事中的艺术语言。于是在日常生活和教学中我注意规范自己的语言,为孩子创设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同时我把孩子当作一个有一定理解能力的“大人”来交流,平时尽量避免相同的话重复出现,讲故事时,只要不是很费解,我也不把它们翻译成儿童语言,渐渐的孩子在平时的对话中会时不时迸出几个故事中的精彩词汇,如“喜羊羊非常机智勇敢”“柳树长出像眉毛一样的叶子”等,连我也对他们刮目相看。在平时的工作中我还注意给孩子提供语言锻炼的机会,如果留一些需要家长共同完成的作业,或者需要带一些东西,我口头留给他们和他们说几遍,让他们仔细聆听并当时重复,事后能按要求完成的我便奖励他们。这样既培养了孩子仔细聆听的习惯,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还进一步增强了语言训练的兴趣。

四、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阅读是一种终身教育的好方法。热爱阅读可以改变孩子的一切,使孩子受益终身。首先应顺应孩子的心理特点,选好孩子“爱看”的第一批书,使孩子对书产生好感。孩子爱不爱看书,与父母的培养技巧很有关系。在孩子学习阅读的初期,父母一定要对提供给孩子的书刊进行精心的挑选,尽量给孩子提供一些印刷美观漂亮、内容丰富有趣、情节发展符合儿童想象和思维特点的图画书,如动物画册、彩图科幻故事等等。教学中我利用家长会的时间给家长讲读书的好处,给他们介绍适合幼儿阶段读的书,让他们给幼儿准备。其次并要求他们应尽可能多地和孩子在一起看书,做孩子的阅读榜样。同时,还要经常与孩子在一起交流读书的方法和心得,鼓励孩子把书中的故事情节或具体内容复述出来,把自己的看法和观点讲出来,然后大家一起分析、讨论。如果经常这样做,孩子的阅读兴趣就可能变得更加浓厚,同时孩子的阅读水平也将逐步提高。每个月会组织一次“我是小小故事家”比赛,并邀请家长一起参加,评比最会讲故事的人。提高了幼儿的阅读兴趣。每个月我都会让幼儿把自己家的书带到学校,放在语言角里,孩子们可以互相交换看书,丰富了幼儿的语言,进一步提高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和关键的时期。孩子只有真正学会了说话,把自己的愿望用正确的语句表达出来,才能自由地和人交往,同时也才能更好的接受成人传授的知识和经验。生活中的时时刻刻都是培养孩子语言表达能力的好时机,只要我们善于引导,善于为孩子创造机会,农村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是很容易提高的。农村儿童生活空间相对狭小,交际范围相对封闭,口语表达能力相对较弱。如何培养和提高农村儿童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失败在农村教师面前的一个难题我们属城关附属幼儿园,许多孩子来自农村,农村幼儿在动手操作方面表现良好,但语言表达能力欠缺。如何培养农村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让他们“说”得更好?在此谈谈我的粗浅看法。

呵护“我想说”的愿望

不愿说或不敢说是大多数农村幼儿的普遍心理。创设自由、宽松的环境,支持、鼓励孩子多参与交流活动,在心理环境的创设中,支持是帮助孩子实现交流的保障,鼓励则可以调动孩子参与交流活动的积极性。

农村家长往往以幼儿学到多少字、会算多少算术作为衡量幼儿聪明与否的标准。他们对幼儿的情感发展、操作探索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常常忽略。家长一定要平等对待孩子,彻底改变这一看法,面对幼儿离奇或措手不及的行为和问题,要理解和宽容,在先肯定孩子积极思考后,予以正确的引导,细心呵护他们“我想说”的愿望。

创设“有话说”的环境

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同时要让幼儿有话可说。在教育教学中应注重互动式语言环境的创设,为幼儿提供多层次、趣味性和多样化的材料,吸引幼儿参与。

日常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幼儿从小事说起,从身边说起,从生活中的点滴说起,越是熟悉的事物,幼儿就越能说。家长要表现出极大的热情,为幼儿树立良好的榜样,耐心安静地倾听,不轻易打断孩子的讲述,并积极主动地回应。语言教学活动,是训练幼儿“说”的重要平台。我们可以在故事教学、创(续)编故事、看图讲述、动画片讲述等语言活动中进行“说”的训练。温馨美化的“阅读角”、“语言屋”,是幼儿自由说、创新说的好去处,让幼儿在生动的道具和精彩的对话中演泽着别样的人生。

篇7:当前农村教育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当前农村教育存在的几个主要问题

一、学校基础设施薄弱

农村小学基础设施大部分都是80年代村村办教育时建设,虽经过后期建设,但与学生家长的愿望和社会的发展还有一定的差距,农村学校没有现代教育技术设施,目前很少农村学校有计算机教室和班班通设备。很多农村学校教师的教学手段还停留在上世纪80年代的水平。

二、农村师资水平滞后

当前,我国农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理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教师队伍老龄化严重。小学教师平均年龄49岁,30岁以下教师只占9%,46岁以上教师占45%,特别是村小46岁以上教师占到教师总数的60%以上。所以我学区教师老龄化严重。根据安徽省规定的师生比例核编,农村小学教师超编,但由于农村小学教学点分散,因此,按班师比实际教师缺编严重。为满足教育教学的基本需要,教师的工作量非常大,特别是偏远农村小学教师年龄老化严重。二是教师素质普遍不高。农村学校中专生、高中毕业生在教师队伍中占了绝大多数,他们自身的知识结构很不完善,科研能力差,农村大部分教师由原来的民师转正,没有受到正规师范教育。

三是教师学科结构不合理,工作量过大。按省里规定的“开齐课程,开足课”的要求,各个年级必须开齐音乐、体育、美术和社会实践活动课,小学三年级以上必须开设英语、计算机课,这些学科都需要专业对口的教师执教。由于教师缺乏,教非所学、学非所教以及一人代多科的现象不同程度上存在。

四是教师职称福利待遇较低。一是专业技术职务不合理:中级职称大多是老教师,中青年教师几乎都是初级职称,使长期工作在艰苦环境下的教师们很难接受。二是教师工资福利低。近几年随着物价飞涨,而教师工资,特别是年轻教师工资仅在2000元左右,只能解决温饱,这给教师队伍的稳定带来负面影响。

五是教师缺编严重。农村学校编制不能满员,造成学校难以正常开课,如后圩小学虽有13个编制,但只有7名在职教师,2013年9月招考1人,因条件艰苦,其主动放弃后圩小学教师岗位。近年来教师退休较多,但教师补充困难,比如2011年以来潘集学区退休31人,仅补充9人,到2017年潘集学区将退休24位教师,到时又能补充多少新教师。

六是难以留住优秀人才,潘集学区本身教师严重缺编,仅2014年9月就有1名教师通过招考到淮师附小,2名教师通过招考到潘集实验小学。

三、农村学校经费严重不足

农村小学生源较少,相当一部分学校只有几十名学生,有的班级只有不到10名学生,义保经费按学生数拨发,导致部分学校经费紧张,难以维持正常教学和办公需要,很难抽出资金购置教学设备。

四、学校管理水平不高

在农村学校,校长及其班子成员的管理水平与学校的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在一些落后的学校,由于校长管理能力太差,学校照搬照套制定一些管理办法、措施、制度也往往流于形式。在激励机制上不舍得花钱,在评价制度上不切实际。凡事一刀切,干好干坏一个样,干多干少同享受。结果,把学校弄的一片混乱。

五、教育资源力量涣散,学校教育孤军奋战。

教育按照实施主体的归属可以分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农村学校目前的现状是:家庭教育严重缺失,社会教育真空状态,学校教育形同孤岛。家庭和社会不仅不能为学校教育推波助澜,反而常常起到相反作用。

比如: 留守孩子的问题很长时间以来成为社会关心的热点。办法想了不少,可是收效甚微,原因是无论什么样的人,即使他再有爱心,也不可能取代家长在孩子心中的地位,不可能取代家长对孩子实施的家庭教育。

当前农村家庭已有不少独生子女,一般家庭最多两个孩子,父母不在身边,爷爷奶奶的“隔代亲”非常严重,长期在外的父母很难对孩子的行为有全面的了解,一年中一两次相聚显得弥足珍贵,惟恐伤害了孩子。这些可能的娇生惯养极容易养成学生自私自利、唯我独尊的不良思想性格。加上农村社会中老百姓潜藏的恨师心理,很大程度上抵消了学校教育的效果。

解决方法的建议

一、加大对农村学校的投入力度。

当前全面改薄正在进行,应优先考虑农村学校,农村学校基础差,底子薄,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学校的投入。尤其是对农村学校急需解决的现代教育设备进行配置。

二、解决农村学校教师师资缺乏问题

1、建立正常的农村学校教师补充机制,确保农村学校教师足编。

2、健全农村学校教师在职进修制。将教师在职进修与提高学历、职称评定三者挂钩,促进教师自觉参加脱产学习、函授、自考等进修。

3、举办各类培训班,定期轮训,使培训和教师实际教学结合起来。

4、强化城乡教师交流。即安排城镇优秀教师到农村小学定期任教,尤其是派往偏僻地区支教。

5、从短期着眼,提倡农村小学中条件好的与薄弱的学校之间,相互异地兼课或代课,以达到以强扶弱,共同提高。

篇8:农村学前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农村学前教育存在的问题

1.普及率低, 办园规模小, 保教质量低

(1) 学前教育普及率低。目前我国农村的入园率普遍低于城市, 有的农村地区甚至没有幼儿园, 而只是设有一年制的学前班, 且只招收五、六岁的幼儿, 而三、四岁的幼儿没有机会接受学前教育。在这些地区学前班也只有一到两个班的规模, 儿童入园率很低。

(2) 办园规模小, 硬件设施匮乏。大多数农村幼儿园面积狭小, 采光、通风不良。有的园所年久失修, 破旧不堪。教室、宿舍阴暗潮湿;伙房没有卫生设施, 连常用的冰箱、消毒柜也没有, 炊事员无健康证, 工作时不穿工作服, 卫生意识淡薄。这样学习、生活环境, 直接威胁着孩子们的身体健康。

(3) 保教质量低下。设施简陋已经制约了保教质量的提高, 师资不足、素质低, 教育观念落后更加造成保教质量低下。

许多民办幼儿园的教师, 只有初中文化水平, 没有幼师资格证。待遇低也造成民办幼儿园教师流动性大, 师资不稳定。民办幼儿园教师持有“三证” (教师资格证、普通话等级证书、计算机等级证书) 比例极低。公办幼儿园教师相对较好。但与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师比, 依旧待遇偏低。许多优秀毕业生不愿从事幼教工作, 而是选择了待遇更高、就业更稳定的中小学任教。

2.留守儿童增多, 家庭教育薄弱, 语言表达能力低

当前农村学前儿童多为留守儿童, 这些孩子多数是由爷爷、奶奶来带, 而多数的老人一方面不识字, 思想跟不上时代, 认为孩子还小, 不用那么早读书, 因而延误孩子的最佳教育时间, 孩子的智力就不能得到开发, 独立性也差, 加上语言环境差, 幼儿孩子到6、7岁了, 还不会讲普通话, 长此以往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就得不到提高。

3.农村幼教的“小学化”倾向

目前在农村没有独立的公办幼儿园, 多数幼儿园都附设在小学里。也就出现了幼儿园的教学内容多偏重于读、写、算, 从而形成幼儿园教学“小学化”的倾向。这一做法在严重违背幼儿身心发展规律、不利于幼儿全面和谐发展的同时, 也阻碍着农村幼儿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二、针对当前农村学前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的建议

1.加强宣传教育, 促进家庭教育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家庭教育是学前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普及高质量的幼儿家庭教育, 首先要提高家长文化水平, 特别要提高农村女性的文化水平。母亲掌握幼儿教育知识多少, 是保证幼儿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

2.进一步落实政府主体责任, 加大财政对学前教育投入

学前教育是政府为社会提供的公共产品, 政府理应承担起发展学前教育的主体责任。建议省政府尽快出台相关地方性法规, 以法规的形式规范学前教育的政府定位、管理机制、经费投入、办园质量标准等, 同时建立相应的考核机制, 把学前教育的经费投入、办学条件等刚性指标纳入各级政府教育发展的考核指标。

3.办好乡镇中心幼儿园, 发挥中心园的辐射作用

发展农村幼教首先要办好乡镇中心幼儿园, 依托乡镇中心幼儿园管理、规范和带动当地农村幼儿教育健康发展。当前农村正在调整布局中小学, 可以利用中小学布局调整后的校舍优先举办收费低廉的规范幼儿园。没有合适场所的农村, 在新村建设中应该合理规划托幼园所。

管理队伍的数量和质量是学前教育有序发展的基本保证。建议市、县两级教育行政部门配足与工作相适应的学前教育专职管理人员, 街道、乡镇要落实学前教育专 (兼) 职管理人员。

上一篇:2预备党员考察表下一篇:小日语论文范文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