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学校美术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2023-02-23

初中美术课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一门必修课, 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重要途径。美术教育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而且对学生的观察力、想像力、创造力的培养发展都有非常大的作用。这几年来, 国家也更加重视美术教育, 不断地进行基础美术教育改革。尽管如此, 在我们美术教育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不少问题。

一、农村学校美术教育存在的两大问题

在小学阶段, 学生对美术的兴趣普遍比初中阶段较好, 为什么呢?经过调查分析有如下因素。

一方面, 主要在于家长。由于现在的孩子多为独生子女, 家庭经济了较宽裕, 在孩子上幼儿园时就开始给他找美术培训班、音乐培训班等等。家长们希望自己的孩子各方面都能得到发展。所, 以给予了极大的支持, 孩子们也在父母的鼓励和夸奖下兴趣发展都非常全面。但是一旦进入了初中, 家长的思想观念急剧转变。他们认为, 只有学习成绩好, 才能考上高级院校, 最后才能找一份人人羡慕的好工作, 为父母争光, 这是农村孩子唯一的出路。至于兴趣爱好也不再重要, 这样孩子丰富的想像力、创造力慢慢被扼杀。

另一方面, 在于学校。农村学校没有专业的美术教师, 都是由另外学科的教师兼职, 其专业技术不够高, 这些教师在上美术课时, 讲课呆板, 课堂气氛低沉, 经常只教学生临摹作品。长此下去, 学生怎么会对这索然无味的美术课感兴趣呢?也有些教师是专业扎实, 但这些教师专业绘画知识和技能训练作为学生学习绘画的目的, 就是为了将来学生考上专业院校, 过早地将专业院校的课程硬搬过来对付天真活泼的孩子, 机械地让他们画静物、画石膏、画素描, 去临摹成人的作品。讲一些他们无法弄明白的理论知识, 使得学生感到枯燥而无味, 上课只能打瞌睡。在农村学校, 学生没有学具也是一个普遍问题。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美术课很多内容都需要学生自己动手绘制, 然而无论是绘画课还是制作课都需要必要的材料, 如颜料、画笔、剪刀、多种纸张等, 几乎每堂课的要求往往都不一样, 很多学生的家庭生活条件有限, 或家长不予支持, 或学生不予配合, 或因家、校偏僻, 无处购买等等原因, 要什么没什么, 使得美术课也难以开展, 老师上公开课时还需考虑学生材料怎么解决。

二、解决农村美术教育问题的方法

(一) 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应从自身做起, 转变教学观念, 不能过多关注知识和技能, 单调而乏味地学习美术, 应与他们已有的生活经验相联系。由于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认知事物有密切的关系, 美术教育是学生身体发展水来, 知觉能力、情感态度和生活经验的产物, 美术是学生认识世界过程中的一种表现。美术教师应让他们从小学会能从最平凡的事物上, 见到美, 也懂得利用身边平凡的事物, 创造美, 使他们对生活有一种积极快乐的态度。我们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多了解学生心理, 才能正确的引导, 从而培养其兴趣。例如:在初一美术课的一堂人物线造型课上, 有位教师把内容安排两节课, 第一节课要求学生临摹书上的作品, 学生觉得索然无味;第二节课要求学生画班上的同学, 学生怕画不好无从下手, 不知从何画起, 这样的课让学生的绘画热情受到影响。如果教师换一种方式, 首先让学生自由发挥画自己的人物, 教师并给予表扬与鼓励, 学生的兴趣得到提高, 再画教师要求的作业, 这不是更好吗?

(二) 改变教师的教学方法

目前, 中学美术课堂教学方法, 仍然是“以绘画性为目的”, 一味追求纯粹的技法训练有素, 应付考试, 以此来充当“升学率”, 这种指导思想和教学方法是不对的。教学方法是使学生掌握知识技能, 发展智力、体力, 形成一家的世界观, 道德品质, 从而达到培养合格人材的目的的方法。教学方法是关系到教育、教学成效的关键。巴班斯基认为:教学活动的“一个典型特点是它不容许有千篇一律的现象。”因此, 在教学中, 千篇一律对着课本临摹, “照葫芦画瓢”度过40分钟是不行的。教师应引导学生对生活多观察、多思考、多动手, 使眼、脑、手协调并用, 建构合理的、动态的、发展的、多元化的、开放型和创造性的教学方法, 来全面完善素质教育。教师只有在农村学校具体的情况下, 尽可能采用多种方法, 使学生的兴趣得到培养, 创造能力得到提高。

(三) 制定校本教材

现在的初中美术课本较以前已有了很大的变化, 立足于面向全体学生, 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以人的发展为本, 充分考虑学生发展的需要, 以便学生自主选择, 强化学生学习兴趣; 在继承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美术文化传统的基础上, 充分体现社会的进步以及多元, 突出现代意识和中国特色。教材虽好, 但不一定处处适合。我深深体会到, 对于偏远的农村学校, 课本里的内容不太适合同学们。例如:初三第四课《蜡染与扎染》, 上成欣赏课还行, 要学生制作, 材料和工具就无法准备。当然, 对老师也是一个挑战, 很多专业老师也没学过。要教, 也是现学现卖, 只是老师的领悟能力比学生强一点而已。所以, 我认为农村学校需要制定适合自己学校学生的乡土教材, 学生更易接受, 更切合实际, 更贴近他们的生活。

摘要:美术教育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而且对学生的观察力、想像力、创造力的培养发展都有非常大的作用。让学生从小学会能从最平凡的事物上, 见到美, 也懂得利用身边平凡的事物, 创造美, 使他们对生活有一种积极快乐的态度。

关键词:兴趣,创造,方法,实际

参考文献

[1] 杨维民:从绘画中心思想问题看艺术教育的缺失[N], 美术报, 2011-01-17.

[2] 阎光奇:让美育走进校园[J], 美术界, 2003 (8) , 第57页.

上一篇:对墙面书写的笔迹检验时应进行现场勘验下一篇:课堂“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