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村官调查报告

2024-05-06

大学生村官调查报告(精选6篇)

篇1:大学生村官调查报告

大学生村官调研报告-大学生村官调研报告 2018精选大学生村官农村调

研报告

大学生村官农村调研报告的真实性高!以下是YJBYS小编为大家精心搜集的村官调研报告,供大家参考,希望大家喜欢。

2016精选大学生村官农村调研报告

我是一名来自长沙县北山镇福安村的大学生村官,20xx年8月份通过湖南省选的大学生村官考试分配到福安村担任书记助理一职。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引领下,我对本村洪山庙组

进行了为期两个月的调查走访,通过实地走访,通过与老百姓面对面的交谈,我对现阶段农业发展状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农民的所思、所想、所盼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对农村现阶段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的措施有了更准确的把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在不断降低

田谁受益这一政策没有落实到位,想种田的积极性没有得到提高,不想种田的地仍然荒着。三是农民务工收入的增长远远超过种粮收入。通过调研,得出一组数据:

表一:农民种粮收入(以1年种5亩地为例):

表二:农民务工收入(以1年务工200天为例)

表三:种粮与务工收入对比

从以上三组数据可以看出,从80年代到20世纪末,农民种粮的收入超过了务工收入,农民种粮更划算;而从21

世纪开始至今,随着我国劳动力的稀缺,导致务工价格急速上涨,务工的收入远远超过了种粮收入,农民务工更划算,最终导致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在逐年降低。

粮食安全问题关系着我们国家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关系着全中国13亿老百姓的吃饭问题,我们应该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扭转粮食安全问题继续拉大的局面:一是加大投入,发展地方特色产业。政府部门应该加大投入,因地制宜,大力发展地方特色产业,吸引更多青壮年劳动力选择本地就业,为农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力资源保障,逐步地缩小区域之间、行业之间、城乡之间的差距,逐步地改善我们国家经济结构不平衡这一现状;二是严格落实种粮补贴政策。种粮补贴政策作为一个薄弱的环节,政府部门必须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以事实为依据,通过强有利的制度约束才能从根本上改变这一局面;三是积极推进“家庭农场”发展模式,积极引导、鼓励种粮

大户承包土地,使农业朝着现代化、规模化发展,逐步地提高粮食生产效率,逐步地增加粮食总产量。

(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任务仍然艰巨

农村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农村环境直接关系到村容村貌,直接关系到老百姓的身体健康。近年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是提升了,然而农村环境却在悄悄的发生变化,河流因生活污水的排放而不再清澈、农户房前屋后到处是白色垃圾、部分村落死角垃圾遍地、猪粪到处乱排等等现象,直接影响着农村的环境面貌,直接危害着老百姓的身体健康。国家意识到了农村环境的恶化,高度重视农村环境的综合整治工作,出台了一系列的相关文件,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然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效果却不容乐观,任务仍然艰巨,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权利过于集中,没有下放。农村普遍存在村支书“一言堂”的状况,凡事书记说了算数,书记如果不重视农村环境治理工作,权利不下放到环保专干,环保经费落实不了,得不到保障,环保专干就放不开手脚,有心无力,最终导致农村环境治理工作开展不力,农村环境面貌得不到改善;二是缺乏奖惩的长效机制,积极性未充分调动。农村环境治理工作一般由村干部担任环保专干,向下布置上级安排的工作任务,由村妇女组长担任环保信息员,负责传达信息和下户检查农户卫生,然而,部分村由于没有制定农村环境治理奖惩的长效机制,环保信息员的积极性没有得到充分的调动,他们在下去检查农户卫生的过程中,也只是走走过场,没有一个奖惩机制约束他们。三是农民的环境保护意识不强。意识是人的行动指南,指导着人的行为方式,作为生活在最基层的农民来说,缺少城市人所受的约束和良好习惯的影响,缺乏环境保护意识,习惯了随意的生活,房前屋后、村落死角、池塘、田边等等地方,都成为了他们乱倒生活垃圾的地方。

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人人有责,我们应该以主人翁的姿态切实担负起保护环境的重任,一是明确农村环保专干责任制,建立绩效考核制度。农村环保专干作为环境整治的直接参与者和组织者,他更了解环境整治存在的问题,在明确他是第一责任人的同时,应该通过建立绩效考核制度,有效增强环保专干的责任意识,充分调动环保专干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二是建立和健全农村环境卫生整治的长效机制,充分调动环保信息员的积极性;三是加强宣传力度,不断增强老百姓环保意识。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最终的落脚点在于农民自身,我们只有不断的加强宣传力度,不断的增强老百姓的环保意识,让人人都成为“环境的保护者、家园的守护者”,我们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环境整治问题,从根本上改善农村环境面貌。

篇2:大学生村官调查报告

标签:杂谈

调查地点:福建省宁德市

调查时间: 2009-6-26至2009-7-2

调查对象:大学生村官

调查方式:发送邮件

分类:我们的成果

网络上曾一度流行着这样的片段:

之前,他们是这样的:他们年轻,有学识,可是缺乏社会和工作经验;有着高的学历,可是没有真正的社会地位;他们满怀理想和对未来的憧憬,离开大学这座象牙塔,只身奔赴他乡,并且:他们有村官的称号,可却不是官,他们做着一般公务员不愿意下来做的“公务”,可是却被明文规定为“非公务员”。

毋庸置疑,大学生进入农村无论是从经济、政治还是文化都给农村带来了不小影响,他们更是获得了村民的好评,但是对于是否能适应这样的环境,他们又有着不同的看法。

在我们对大学生村官的问卷调查中发现,当初他们选择来农村当村官时,有60%左右的家庭表示支持,40%左右的家庭反对但尊重他们的意见;另外,约有80%大学生到农村工作时的第一感受是有点不适应,也有人认为“大学生村官”看起来表面风光,在农村当村官其实很辛苦,压力也很大,毕竟他们面对的是相对知识不是很多的人,很多时候显得有些无奈。虽然如此,但他们说:作为一名村官,就应该为村民着想,发挥自身所长为村里服务,想尽办法发展村集体经济,即便有不适应、有压力,也要化压力为动力,努力使农村朝着“生产发展、生活富裕、村容整洁、乡风文明、民主管理”的方向发展。

然而对于大学生村官而言,问题的关键还是在于任职期满后的人生轨迹,调查中发现:40%大学生村官选择争取考核后继续留在乡镇工作,从基层做起,为乡民谋事,有20%期满后选择去考公务员,40%则不清楚自己何去何从,一切看发展。不过多数大学生认为村官是个不错的就业选择,在为村民服务的同时,他们也学到了很多在学校学不到的东西。正如一位大学生村官说的“这里的农民很淳朴,和他们接触,你也会发现这里很美,我所在的村两委也很团结,所以做起事来,我会觉得大家都在帮我,会更有劲”

篇3:大学生村官调查报告

总体来说, “选拔大学生‘村官’对于社会、学校、学生来说, 都是一个机遇。对社会而言,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急需人才, 大学生带去的是新知识新理念, 能促进苏北发展;而对学校来说, 培养的学生能够学有所用, 为建设新江苏做贡献, 也是一种成就;对学生本人特别是工作还没落实的, 更是一个就业的机会”。

一、新农村需要什么样的大学生

调查中, 农村地区的干部群众普遍反映, 大学生到村工作促进了农村文明风尚的形成。大学生村官观念新, 文化高, 才艺多。他们积极宣传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 主动开展各项文体活动, 破除陋习, 弘扬正气, 大力倡导文明村风, 把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带到了农村。他们充分利用远程教育和广播, 坚持每天播放新闻和农村节目, 提高了农民的政治觉悟和文化修养。

1. 传播了新知识, 带来了新思想。

如南陈集乔庄乡村民们反映, 大学生们有知识、有见解, 为农村带来新知识、新观念。“我们农村大多数还是有点重男轻女, 比如有些人家为了生男孩子就想法设法找门路……, 有些人找关系检查知道是女孩子还会做流产, 对女孩子教育也不够重视, 但小沈 (一个大学生村官) 就把村民集起来给我们开会、讲道理, 还逐一做典型人家工作, 通过录像、实例甚至法律等来做村民工作, 效果比以前直接罚款、拉房子好多了;他还在村里办起了亲子教育班, 主要给妇女讲解如何更好引导孩子、管理孩子等问题, 现在我们的观念和以前有了很大变化, 大家有事首先就会想到找小沈商量一下”。

2. 推广了新技术, 带来了新方式。

具有预见性和创新性的发展思路是大学生村官的优势领域。2007年毕业于淮阴师院生物技术专业的小张被连云港市赣榆县聘为技术助理, 他利用自己所学知识, 到农村信用社贷款300万, 建起了无公害葡萄园、西瓜种植园, 同时利用自己掌握的网络知识, 将村里的采摘园、特色项目发布到新农村商业网站, 加大了本地特色产业的宣传, 扩大了客源, 带来了效益。

3. 改进了工作方式, 提高了工作效率。

大学生村官的务实高效、求新求变给农村注入了活力。淮安市洪泽县办公室里的电脑和打印机原来一直处于休息状态, 上面满是灰尘, 小朱来了以后捡起这个长久以来很少有人动用的东西, 起草、修改、打印各类资料、协议, 大大提高了村委会的办公效率, 让村民们很佩服。同时他们还利用远程教学技术, 把农作物生产技术、农民创业经验、龙虾养殖等以更便捷的方式传授给农民, 改变了以往主要通过专家面授、村民交流等费时、费财的技术传播方式, 赢得了村民的称赞。

二、存在的问题

毋庸置疑, 大学生村官对新农村建设的影响作用是积极的, 选派大学生到农村工作的做法是受到农村各方面广泛欢迎和充分肯定的, 但在实际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不可回避的问题, 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 思想上的“扎根”问题。

大学生选择到农村担任“村官”的原因较多, 有相当一部分是出于就业的考虑。调查显示, 许多大学生认为担任“村官”是在就业压力下的无奈选择, 对农村怀有感情、想成就一番事业的仅占四分之一左右。另一方面, 许多大学生村官到农村基层工作, 是由于上级党委政府在招聘前的一些优惠承诺, 这些大学生表示在担任一段时间“村官”后, 会通过考公务员、考研、提拔等途径, 尽快脱离农村基层。因此可以看出, 到农村担任“村官”, 是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在就业压力和优惠政策引力下作出的选择。针对这种情况, 如何教育引导大家在思想上扎下根来, 集中精力、发挥聪明才智, 在新农村建设中真正有所作为, 是今后工作中需要着力解决的一个问题。

2. 工作上的“深入”问题。

调查发现, 进村第一年的大学生多数面临工作难以“深入”的问题, 如感到专业不对口、人际关系难处理、村里人缺乏认同感、生活不习惯、工作无从下手等。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有二:一是农村人际关系复杂、利益纠葛较多, 农村工作琐碎繁杂, 新来者很难在短期内被农村社会所接纳。二是大学生“村官”自身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大多数“村官”经历单纯, 有的甚至根本没有农村生活的经历。因此, 如何让大学生“村官”尽快了解农村, 融入农村, 与群众“打成一片”, 是需要认真解决的重要问题。

3. 能力上的“提高”问题。

建设新农村, 人才是关键。但大学生作为农村建设的急需人才, 其能力上的欠缺也阻碍着他们知识优势的发挥, 主要体现在:一是缺乏运用专业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是缺乏足够的人际沟通能力。三是缺乏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从目前大学生“村官”构成来看, 他们大部分刚刚离开学校, 社会工作经验不足或缺乏。四是自我激励能力有待提高, 农村环境复杂, 工作繁琐, 面对困难和挫折, 更需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意志品质。如何弥补自身的不足, 完善知识结构, 将其尽快转化为实际工作能力, 都需要通过培训和管理等工作加以解决。

三、对策与建议

实践告诉我们, 选派大学毕业生到农村工作, 为农村干部队伍带来了生机和活力, 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 进一步做好这项工作, 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1. 要建立更加科学合理的组织管理体系。

管理部门要着眼于新农村建设大局, 不断建立健全大学生“村官”的管理制度, 做到既有章可循, 又不至于管理僵化。考试大网站收集一要建立科学的选拔机制, 坚持大学生自觉自愿原则, 在保证公开、公平、公正的基础上, 确保把有志向、有热情、有潜力的大学生选拔出来。二要加强大学生“村官”的培训和管理, 配备优秀的管理干部, 通过教育培训, 切实提高大学生“村官”的工作能力。三要建立监督、考核、奖惩机制, 健全完善科学的考核体系, 对工作表现突出的, 及时给予奖励, 对工作业绩较差、工作能力不胜任、村民不认可的, 经严格考察确认后, 予以辞退。四要设计好大学生“村官”任期届满后的分流导向机制, 确保各项优惠政策充分落实, 保证长期稳定吸引和留住真正热爱农村、有能力的大学生扎根建设新农村。

2. 大学生“村官”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大学生投身新农村建设, 充分发挥自身作用, 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提升自己:一要热爱农民、热爱农村事业, 真正做到了解新农村建设情况, 掌握“三农”工作的方针政策, 扎根农村, 把农村作为自己建功立业的舞台。二要有吃苦耐劳、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决心, 在磨炼自己的同时改变农村的落后面貌。三要提高处理具体复杂问题和矛盾的能力, 要在实践中学习工作技巧, 积累工作经验, 锻炼和提高组织管理、人际交往等各方面能力。四要充分把书本知识和实践工作相结合, 推动农村经济和各项事业发展。

3. 要为大学生“村官”的成长、成才营造良好环境。

首先, 新闻媒体应对大学生“村官”给予更多、更加广泛的关注, 通过大力宣传, 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让大家了解、支持这项工作, 引导更多的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去, 服务农村建设。其次, 企业、金融机构、科研机构及有关方面要积极参与, 共同努力, 创建城乡共建、城市反哺农村的有效机制, 如建立科技、法律、投资等方面的数据库, 设立大学生工作“村官”创业基金, 举办新农村建设论坛, 等等。实现资金、信息、技术的顺畅流通, 为大学生“村官”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建功立业拓展渠道。最后, 各高校要对大学生“村官”工作予以支持, 在智力、人力上为大学生“村官”创造条件, 提供更多的交流、学习和展示平台, 帮助推广经验, 解决问题, 解疑释惑, 推动大学生“村官”制度进一步完善。

摘要:大学生村官制度, 对社会、学校乃至个人都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阐述了新农村需要什么样的大学生, 以及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篇4:大学生“村官”现状调查与思考

关键词:大学生;村官;高校;对策

2005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指出,从2006年起,国家每年有计划地选拔一定数量的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和社区就业。2008年初,中组部等有关部门决定,用5年时间选聘10万名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这就是备受世人瞩目的“大学生村官计划”。

苏中尤其苏北农村是江苏省实现“两个率先”的“短板”地区,也是大学生“村官”作贡献、长才干的广阔天地。“大学生村官计划”出台以后,苏中、苏北地区的大学生“村官”工作开展情况、大学教育对“村官”工作的影响、大学生“村官”对自身提高及未来发展的需求等都是我们关注的焦点。

一、调研基本情况

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走访相结合的方式,对苏中地区的扬州和苏北地区的徐州、淮安、连云港、盐城等五地市的大学生“村官”进行调研。共计发放问卷102份,回收有效问卷97份,有效率为95.1%。同时,对个别大学生“村官”采取网络、座谈等方式进行调研。

二、调查结果

1.被调查大学生“村官”的主体状况。

(1)学校及专业分布。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村官”中普通本科毕业生占82%,211重点高校毕业生占10%,专科占8%。专业门类中经济管理类占比例最高,为25%,中文和计算机也排在前列,均为8%,涉农类为6%。

(2)政治面貌及学干经历。被调查大学生“村官”中,中共党员占65%。其中,52%做过班级主要学生干部,33%做过院校主要学生干部,没有学生干部经历的占15%。

(3)目前任职状况。被调查大学生“村官”中,任期为1年、2年和3年的分别占59%、35%和4%。其中担任村支部(副)书记的占25%,担任(副)村长的占32%,专业技术人员占4%。

2.大学生“村官”选择初衷。

在“当初为什么选择当村官”的选项中,回答“为建设新农村作贡献”的占27%,“实现自身价值,获得社会经验”的占25%,“就业形势严峻,多一个就业途径”的占20%。

从中既反映出现在大学生有着较为远大的抱负,同时也说明如今就业形势的严峻,促使大学生作出理性选择。

3.大学生“村官”的岗位认识。

在“做好村官应具备的要素”一项调查中,大学生“村官”对“责任心强”和“吃苦耐劳”认可度很高,所占比例分别为48%和45%,而对“有背景关系”和“专业对口”认可度较低,分别为6%和1%。在男女性别对工作开展的影响方面,绝大多数(76%)认为区别不大,24%认为男性更具优势。

从调查数据可以看出,“村官”工作对大学生内在品质要求更高,而对社会背景及专业学习背景并不太注重,这也反映了“村官”一职在直接面对和解决复杂问题时所必需的务实精神。

4.工作开展状况。

(1)目前工作开展情况。在“您认为目前工作开展如何”的调查结果显示,67%认为略有成效,31%认为一般,2%认为卓有成效。说明大多数大学生村官对目前工作开展情况是持肯定态度的。

在“目前开展工作最大的困难”调查中,“相关政策落实不到位”所占比例最高,为44%,“专业与实际需求不符”占38%,“不被当地群众和干部接受”及“语言交流障碍”分别占11%和7%。

这说明大学生“村官”对各项相关政策是关注并渴望落实的,同时也反映了政策在操作层面还存在疏漏。“专业与实际需求不符”占比重较高,既是大学生“村官”选拔任用中存在的实际情况,又对我们强化在岗“村官”的进一步学习培训提出了客观要求。

(2)对目前工作满意程度。对自己目前工作,大学生“村官”们最满意选项排在前列的分别是“个人价值体现”(26%)、“领导和群众的评价”(20%)、“自己工作实绩”(14%)和“办公条件”(14%)等,而最不满意选项排在前列的分别是“政策落实情况”(28%)、“薪酬待遇”(24%)、“生活条件”(10%)和“发展前景”(10%)。

如果重新选择,44%选择还会当“村官”,27%不确定,29%的表示不会。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大学生“村官”对能实现个人价值最为满意,同时领导及群众的评价也给了他们鼓舞和自信,对办公条件的认可则反映了硬件设施一定程度上的改善。在最不满意的几项中,一个共同点是它们都牵涉到大学生“村官”的切身利益,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醒我们要更加关注他们的实际需求。

5.大学教育对大学生“村官”工作的影响。

(1)大学教育对大学生“村官”现任工作的影响。调查结果显示,“在工作中成功处理问题多数得益于”学生干部或学生活动经历及“上级支持和指导”的较多(均为38%),而得益于“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比例并不高,仅占9%。

在大学教育对做好“村官”工作影响因素的调查中显示,“校园活动及社会实践”所占比例(64%)远远超过“专业技能”(12%)和“专业知识”(4%)。

大学生“村官”工作后与母校联系频率调研中,保持经常联系的占16%,大多数(64%)保持半年或一年联系一次,还有20%的大学生“村官”任职后从未与母校联系过。

从以上数据可见,大学教育中对大学生“村官”现任工作影响较大的,主要是提升综合素质的校园文化及社会实践活动。而从联系频率来看,母校对大学生“村官”任职后的直接影响或帮助则较少。

(2)大学生“村官”对大学教育在工作中影响的预期。在“如与母校联系,可能首先会想到的对象”中,班主任比例最高为42%,团委老师居第二位(18%),专业课老师的比例仅为5%。

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学校教育中班主任及团委老师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及其长远发展留下了较深的影响。专业课老师所占比例较低,与之前专业技能在其工作中发挥作用分量不高亦有关联。

在未来实际工作中,大学生“村官”最希望母校在“合作项目开发”上提供帮助(40%),“社会关系联络”及“在职深造机会”分別占24%和18%,“专业理论、技能培训”占17%。由此可见,高校在助推大学生“村官”大有所为的过程中是可以有所作为的。

6.大学生“村官”对自身提高的需求。

在“如果参加提升‘村官’能力的培训,最希望开展的相关培训”一项调查中,选择“经济管理及种养殖实用富民技术”的最多,占37%,其次则是“三农政策解读类”,占28%,“法律法规类”和“计算机、医药卫生等服务技术类”分别占14%和11%。而在培训形式方面,34%的被调查者愿意到县市集中学习,29%的希望是下村镇一线辅导,回母校进修和远程网络学习的分别占14%和12%。

从中不难发现,大学生“村官”更渴望贴近实际的学习培训,其培训内容与农村发展需求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7.大学生村官对未来发展的思考。

在未来最关心的问题中,占38%的被访者关心能否待下来作出成绩,而能否考取研究生或公务员及能否按政策顺利晋升的均占25%。

在“村官”服务期满后,有一半以上(51%)选择考公务员,22%的选择留任或在当地选好项目创业,而有8%的愿意去大城市另谋职业,6%想考研进一步深造。

一半以上的人選择考公务员,反映了大学生选择做“村官”有着较为明确的目的性,同时与国家相关政策倾斜及扶持不无关系。同时应该看到是的,有22%的人选择留任或在当地创业,这是我们广大农村真正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骨干队伍。

三、思考及建议

“大学生村官计划”实施以来,已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作为一项创举,在理论和实践上都需要不断完善和深化。要确保大学生村官的培养、发展、激励和保障,以使该计划更加有力地发挥长效作用。

1.加强宣传选拔力度,培养输送优秀人才。

(1)加强宣传力度,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投身农村广阔天地。目前,大学毕业生关注少数大城市的多,留意广大农村的少;竞相进政府机关、事业机构、外资、名企的多,甘愿俯身踏进基层的少;讲求条件待遇环境的多,立志锻炼艰苦奉献的少。面对这一情况,更要加强宣传。农村既可就业又能择业、创业;不仅能赢得社会尊重,也能实现自身价值;不仅仅只有无私奉献,也同样可以获得合理待遇报酬。

(2)严格选拔程序,选送真正的“好苗子”。严格选拔真正适合农村的优秀大学生,要过得了思想关,对“三农”有感情,肯奉献;要过得了素质关,有能力、肯吃苦、敢拼敢干;要过得了名利关,投身“三农”有名利,但决不能贪图名利。选送真正“种得下、养得活、开得花、结得果”的“好苗子”。

2.发挥高校优势,培养准“村官”,助推新“村官”。

高校是“大学生村官计划”的源头,在大学生“村官”施展才华的过程中更应发挥特殊作用。

(1)凸显党团功能,夯实准“村官”的“软基础”。此次调查中,我们充分感受到了党团功能及校园活动对广大“村官”的深刻影响。要进一步凸显高校党团引领育人功能,有重点地对党团学干加强教育,提供锻炼平台,侧重奉献意识、责任意识、创新意识的磨练。

(2)坚持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地发现和培养准“村官”。通过增补教学方案,完善第一课堂,丰富第二课堂等手段引导和帮助学生强化综合能力,深入开展社会实践,注重了解国情、民情和社情。

(3)发挥平台纽带作用,为大学生“村官”施展才华牵线搭桥。在大学生“村官”走马上任以后,高校应充分发挥“资源库”和“科技源”的作用,为大学生“村官”提供理论技术指导、人际资源整合、科技成果转化等,促进大学生“村官”发挥长项、致富一方。

3.建立健全大学生“村官”岗培和激励机制。

大学生“村官”从象牙塔一脚迈进庄稼地,充当着“非官非民”的角色,要在艰苦的环境中解决复杂的问题,势必要建立健全多渠道、多途径的学习培训机制。

(1)强化大学生准“村官”的岗前实务培训。对大学生准“村官”的岗前培训既要有农村形势介绍、廉洁防腐教育、待人接物礼仪等,更应加强农经政策解读、村务政务管理、农村发展规划、乡风民情等方面的培训内容。

(2)健全形式灵活、突出实效的岗位培训。对在岗大学生“村官”,应有针对性地开展定期岗位培训。由地市组织的集中培训和到高校、科研院所学习、进修相结合,参观学习与任职锻炼相结合,培训保障机制与工作实效考核机制相结合。

(3)提供继续深造机会,为大学生“村官”的长远发展助力。考取公务员及研究生是大学生“村官”关注的未来发展方向,为他们提供相关信息、资源及培训,争取政策创造更多机会,结合工作经历及未来趋向加强针对性培养等,都将为大学生村官的长远发展起到有力的推动作用。

4.完善和夯实大学生“村官”保障机制。

调查中我们不难发现,大学生“村官”对现状最不满意的是牵涉到他们切身利益的政策落实、薪酬待遇等,对未来最关注的是实现自我价值、获得更好发展等,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醒我们更加关注他们的实际需求。

(1)确保合理薪酬,鼓励创新创业。要确保大学生“村官”薪酬、奖励补助、各类社会保险到位,支持他们申报项目和基金,鼓励他们创业,并通过分红获得一定报酬。奖励和激励承诺要具体化,能够及时兑现,激发在岗大学生“村官”的干劲,引发在校大学生对“村官”的热情。

(2)疏通发展渠道,前途可望可及。要综合考评德、能、勤、绩、廉,对政治素质好、发展潜力大、工作实绩明显、群众满意度高的大学生“村官”,要及时吸纳为后备干部,使能干事的大学生“村官”能够脱颖而出。

(3)强化考评管理,保护大学生“村官”健康成长。细化村、乡镇、县市三级考评机制,完善周、月、季、年考评体系,对大学生“村官”综合评定出优、良、中、差,作为给予奖励、提拔任用的依据,在激励中保护大学生“村官”积极进取,有所作为。

篇5:大学生村官调查报告

如今,大学生村官已成为大众关注的一个话题,从 20 世纪 90 年代中期开始,大学生村官工作作为具有中国特色的制度性安排,如雨后春笋般快速发展,经历了从无到有的发展过程。“大学生村官计划”自发布后,在实践中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创造力和感召力,吸引了一大批有志的大学毕业生投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为改善农村干部的人才结构,推进科学发展观在基层的落实,推动农村科学规划,健全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改善农村的生活环境做出了突出贡献。但在其发展的过程中,也遇到了很多的问题与困难。

统筹城乡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要求,改善农村民生是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重要内容,扩大农村需求是拉动内需的关键举措,建设现代农业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大任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推进城镇化是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持久动力。实施大学生村官政策,对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促进作用,对于化解当前就业压力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也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作为国家推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已在全国全面铺开。对于当前的大学生现状,我将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深入的分析。

一、出现大学生村官现象的原因

首先,“大学生村官” 的产生是建设新农村的客观要求。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中,村干部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当前,就农村干部而言,普遍现象是:年龄偏大,文化偏低,思想保守,这些因素严重制约着农村的发展。且农村具有相对的滞后性和封闭性,这都迫切需要有知识、有文化、有胆识的人才进入农村,为农村的发展注入新鲜血液,大学生无疑是最好的选择。大学生村官可以将所学知识与活跃的思维在农民中发挥自己的才华,带领农民走上致富的道路。

更重要的,在当今就业压力如此的大的当下,大学生村官为缓解就业压力做出了贡献。根据教育部资料显示:2007年有495万高校毕业生,2008年突破500万大关,达 532 万毕业生,2009 届毕业生又突破600万,达到610万毕业生。2008年全国大学生平均就业率为 70%,2009 年由于受到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就业形势愈加严峻。而大学生村官,对于化解当前就业压力,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也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村官也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现自身价值的舞台与施展才华的机会。对于大学生来说,在熟悉国情的基础上深入基层了解民情,把学校所学到的知识与现实相联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二、大学生村官的现状

“大学生村官” 在农村基层已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大学生村官到基层工作不仅为农村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把所学的知识转化为农村生产力,推动农村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的发展,加快新农村建设的步伐。他们在整合当地资源、使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传播先进科技、用科技带动发展、使贫穷落后转化为发展繁荣上都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并且,由于大学生的到来,填补了农村很多科技方面的空缺。尤其是在在计算机、文字和法律方面有了较大的补充与提升。大学生村官将自己的专业特长与现实情形相结合,本着年轻人的激情,利用网络等途径的优势,使得致富成为可能。

三、大学生村官面临的问题分析

由于大学生村官政策刚刚起步,在实际中仍存在很多问题,制约着“大学生村官”的发展。

首先,刚毕业的大学生的实际工作经验不足。一些大学生村官在报名前并没有接触过农村,对农村发展形势也不完全了解,缺乏工作经验,所学的知识和当地实际不一定就完全符合。对于涉世不深的大学生来说,知识与能力无法立即到实际工作中,解决农村切实要解决的问题。

再次,就是不熟悉农业生产知识。虽然 90%上的大学生村官出生农村,但调查显:只有 23.4%的大学生村官在一定程上熟悉农业生产知识,52.6%的大学村官对农业生产知识存在模糊认识,剩下的 24%的大学生村官对农业生知识一无所知。这对于发展农村无疑是一个很大的制约因素。

再有,就是供非所需。当村官的大学毕业生专业各异,理工、文学、法律等各类专业应有尽有。然而很多并非发展农村所需要的。其中真正了解农村、热爱农民、懂得农业实用技术的高校毕业生缺微乎其微,相当一部分毕业生专业不对口,无法很好地施展专业所长,个人的潜能无法发挥,造成人力资源的极大浪费。如果在短期内不能适应于改变那村官便会成了摆设。

最后,就是大学生村官在村民中无威信。村民自治最根本的体现就在于村官是由村民民主选举出来的,因此,大学生要想真正进入农村,参与村民委员会,就必须要得到村民的肯定。然而很多新到的大学生,与村民沟通较少,对村民的了解不多,无法得到大多数村民的信任。

四 “大学生村官”的发展对策

为了推动大学生村官的发展,使得此政策走得更长远,更能深入人心,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改进。

首先,大学生村官需要主动适应当地环境。70%以上的大学生村官来自任职的村子所在县以外的地区,甚至很多大学生来自外省 这就造成了大学生村官与当地村民语言和生活习惯上的差异。很多大学生村官上任一年内,在与村民沟通过程中是使用普通话,调查显示: 90.3%的大学生村官都认为普通话拉远了与村民之间的关系,能讲当地方言的大学生村官更受广大村民的欢迎。俗话说“入乡随俗”,我们大学生就应该积极地适应当地的风土人情,拉近与村民的距离,更

好的融入村民中,最好能讲当地的地方言,适应那里的生活。

其次,就是要重新认识和定位大学生村官,应该按照“因村选人,因人定村”的原则,鼓励当地农村的优秀大学生回村工作,为家乡建设长期做贡献。熟悉生活环境与生活习惯,方便更好的开展工作,并且可以为家乡的发展出谋划策,应该是每个人的愿望。

再有,就是要合理配置资源和提高组织协调能力。要发展农村经济,就要充分利用资源。在招聘大学生村官时应该对其专业和能力要求做出明确的规定,使得聘用的大学生村官各尽其才,应该使物尽其用,人尽其才。

篇6:大学生村官调查报告

选聘大学生到村任职是党中央为保证社会主义事业薪火相传、后继有人作出的战略决策。从2006年开始,我市按照山西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实施了大学生“村官”计划。今年的选聘工作完成后,我市将基本实现“一村一社区一名大学生”的目标。为进一步了解大学生“村官”的工作、生活状况,掌握大学生村官工作的现实需求,给领导决策和课题研究提供依据,以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有关政策措施,我们特进行此次调查。问卷采用无记名方式填写,我们充分尊重您的个人隐私,保证对您的有关信息严格保密,请您按照实际情况填写。谢谢您的支持与配合!

一、基本信息

A.性别:(A)男(B)女

B.政治面貌:(A)中共党员(B)共青团员(C)民主党派(D)群众

C.婚姻状况:(A)未婚,也没有对象(B)未婚,但已有对象

(C)已婚(D)其他(请写明)___________

D.文化程度:(A)非全日制大专或本科(B)全日制大专(C)全日制大学本科

(D)硕士研究生或以上

E.您的专业所属门类是:

(01)法学(02)哲学(03)理学(04)工学(05)经济学(06)教育学

(07)文学(08)历史学(09)农学(10)医学(11)管理学(12)其它

F.上大学之前,您来自:(A)城镇(B)农村

G.您的生源地:(A)吕梁市(B)外省市

H.您毕业的学校地处:(A)山西省(B)外省市

I.您做大学生“村官”的时间:(A)不足一年(B)不足两年(C)两年及以上

二、调查内容

(一)请说说您的生活现状:

1、您在哪里居住?()单选(A)任职村、镇(B父母家中(C)在城市租(买)房

2、您任职村距离镇有千米,交通是否方便?()单选(A)是(B)否

3、一个星期内您大概有多长时间呆在任职的村里?()单选

(A)偶尔(0-2天)(B)时常(3-4天)(C)经常(5-6天)(D)每天(7天)

4、平时每周您去镇里几次?()单选

(A)偶尔(0-2次)(B)时常(3-4次)(C)经常(5次以上)

5、您对目前生活现状的总体感觉是:()单选

(A)满意(B)习惯(C)在适应中(D)烦恼

6、您面临的生活困难主要表现在:()(可多选,请排序)

(A)水土不服(B)饮食不习惯(C)交通出行不便(D)住房条件差

(E)生活单调,娱乐少(F)没有朋友很孤独(G)安全得不到保障

(H)其他:______________以主次为序: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请说说您的工作现状:

7、您对自己在农村发挥作用的整体评价(满分5分),您给自己的分数是:()单选

(A)5分(B)4分(C)3分(D)2分(E)1分

8、对自己整体评价满意,主要表现在:()(可多选)

(A)找到了发挥作用的载体和平台(B)能够运用所学知识,促进所在村的发展

(C)得到了村级领导和村民的认可(D)自身素质和能力有了明显提高

(E)其他(请写明)____________________

9、对自己整体评价不满意,主要表现:()(可多选)

(A)没有找到发挥作用的载体和平台(B)所学知识用不上

(C)没有融入村级组织,进入角色较慢(D)主观努力不够

(E)其他(请写明)____________________

10、您正在从事的主要工作属于哪一类:()单选

(A)农村基层管理工作(如党务、村务、人事、民主建设等)

(B)协助村主要负责人抓经济工作(包括发展农村经济、带领村民增收致富等)

(C)协助村主要负责人抓文化建设(包括开展群众性文化娱乐活动、进行文化宣传等)

(D)从事专业技术指导(如科普、教育、卫生、农技推广等)

(E)具体的事务性工作(如日杂、勤务、矛盾调解)

(F)其他(请写明)____________________

11、在村里各项工作开展过程中,您的建议和意见:()单选

(A)经常被采纳(B)偶尔被采纳(C)没有被采纳过(D)没有提意见和建议的机会

12、您是否入户调查过,调查过多少户?()单选

(A)未入户调查过(B)调查过近1/3户村民(C)调查过近1/2户村民

(D)调查过近2/3户村民(E)全部调查过

13、您是否被乡镇政府或上级部门借调过:()单选

(A)是(B)否(C)借调次,最长一次时间为。

14、工作中遇到困难,您想到找谁帮助解决:()(可多选)

(A)独立解决(B)父母(C)原毕业院校(D)朋友(E)村里领导(F)其它大学生村官(G)村官管理机构(H)上级组织(I)其他(请写明)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请谈谈您对工作的理解和感受

15、您当时去报名参加大学生村官工作的主要原因是:()(可多选,请排序)

(A)可以走近社会,了解国情(B)到基层锻炼积累经验(C)对三农问题有热情

(D)工资水平较高,福利待遇好(E)农村生态环境好,工作压力小

(F)任期满后报考公务员、研究生等方面的加分政策

(G)工作不好找,先就业再说(H)一时冲动(I)其它:____________________

以主次为序:____________________

16、对当初的选择,您现在感觉:()单选

(A)很满意(B)还可以(C)有点后悔(D)很矛盾,说不清

17、您怎样评价您的行为对“三农”所起的作用:()(可多选)

(A)凭借先进的理念和聪明才智可以带动一方经济的发展

(B)靠所具备的法律道德文化素养能够促进农村、社区发展和谐

(C)依靠政府,支持村委会的工作,通力合作可以给老百姓办实事

(D)大学所受教育在农村无用武之地,大学生发挥不了作用

(E)农村情况比较复杂,刚出校门的大学生难以干成事情

(F)是对大学生个人能力素质的考验,大有天地可为

(G)刚刚开始,作用和成效不明显,以后难说

(H)其它

18、您认为当前大学生“村官”应发挥的作用是:()(可多选)

(A)参与村务管理(B)传播农业新技术(C)提供致富信息(D)活跃村民文化生活(E)其他(请写明)____________________

19、根据您的工作感受,在农村基层工作需要具备哪些条件:()(可多选,请排序)

(A)良好的社会关系资源(B)个人较高的协调沟通能力(C)良好的知识文化修养

(D)赢得当地群众的信赖支持(E)懂实用技术,解决生产问题(F)有市场经济意识,能做项目(G)上级领导的支持和政策扶植(H)其它

以主次为序: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如果自己的作用没得到发挥,您认为主要问题是:()(可多选,请排序)

(A)资金短缺,难以发展项目(B)实用技术缺乏,难以引进项目

(C)村中社会关系复杂,难以开展工作(D)知识结构并不适合农村

(E)难以得到群众的认可支持(F)领导同事不支持,自己难以开展工作

(G)信息不畅通,难以找到门路(H)其他:___________________

以主次为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您认为影响和决定到大学生“村官”发挥作用最重要的外部条件是:()单选

(A)市、区(县)、乡(镇)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力度

(B)村干部与村级班子是否对大学生“村官”放手使用、使其参与决策和管理

(C)本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状况(D)大学生“村官”待遇的力度和落实程度

(E)村民的认可程度(F)其他(请写明)____________________

22、根据您的感受,大学生“村官”是否受村民欢迎?()单选

(A)很欢迎(B)部分欢迎(C)反应一般(D)排斥

23、根据您的感受,大学生“村官”是否受到村(社区)干部欢迎?()单选

(A)很欢迎(B)部分欢迎(C)反应一般(D)排斥

24、根据您的感受,您认为大学生“村官”是否受到乡镇(街道)干部欢迎?()单选

(A)很欢迎(B)部分欢迎(C)反应一般(D)排斥

25、根据您的感受,大学生“村官”和大学生“村官”工作是否受到有关部门的重视:()单选

(A)非常重视(B)重视(C)不太重视(D)不重视

26、在整合大学生“村官”人才资源,更好发挥作用方面,哪一级的作用更重要()单选

(A)市一级(B)县市区一级(C)乡镇一级(D)村一级

27、如果您曾被借调过,你认为借调到上级部门对大学生“村官”发挥作用:()单选

(A)有利,可以开阔视野(B)不利,影响作用发挥(C)可以借调,但时间不要太长

28、乡(镇)党委政府在大学生“村官”发挥作用方面,目前应采取的最重要的措施是:()(可多选)

(A)加强教育培训,引导大学生“村官”掌握农村工作方法

(B)针对各村不同情况,统筹选派,力争对口(C)要求所在村给机会压担子,大胆使用

(D)建立专人帮扶机制(E)经常过问工作开展情况,组织交流研讨、参观考察(F)整合这支队伍人才优势,形成合力发挥作用(G)其他(请写明)____________________

29、为了更好地发挥作用,您打算在以下哪个方面下功夫:()(可多选)

(A)调整心态,充分认识职责的重要性,尽快转变角色

(B)找准工作结合点和切入点,利用专长,发挥优势

(C)认真学习,努力掌握农村工作方法(D)加强调查研究,熟悉村情,积累经验

(E)学习农村实用技术并加以推广(F)勤奋工作,赢得村干部和村民的支持

(G)其他(请写明)____________________

30、为了更好地发挥作用,您认为最急需的培训内容是:()(可多选)

(A)新农村建设、扶贫开发的形势和任务(B)如何做一名合格大学生“村官”

(C)创业教育(D)农业科学技术(E)与农民沟通的能力(F)传播知识

(G)推进农村经济、文化建设(H)其他(请写明):___________________

31、三年任期的农村工作对您今后的成长道路:()单选

(A)很有意义(B)有一些意义(C)没有意义(D)现在看不清楚,有得有失

32、如果您认为有意义,主要体现在:()(可多选)

(A)在工作中进一步树立了分析解决问题从基层、从实际出发的意识

(B)培养了对农民和人民群众的朴素感情(C)进一步形成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D)综合素质和能力进一步提高(E)促进了农村发展,实现了自身价值

(F)其他(请写明):___________________

33、对于剩下的聘用期,目前您忧虑最多的是什么?()单选

(A)任职期间能否发挥作用(B)聘用期满后的去处(C)优惠政策的落实

(D)期满以后,回到城市不适应(E)影响在城市工作经验和资历的积累

(F)其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请谈谈您对聘用期满后的规划和想法

34、您对聘用期满后的人生规划是:()单选

(A)续签合同(B)考研深造(C)报考公务员(D)自主创业(E)离开农村,另谋职业(F)到时候再说(G)其他(请写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5、对于三年聘用期满后的人生道路,您有信心吗?()单选

(A)有(B)没有(C)还没考虑

如果您有信心,您信心的来源是什么?

36、对于吕梁市关于大学生村干部管理方面的相关政策,您看重的是:()(可多选,请排序)

(A)3年聘用期满,经组织考核表现优秀的“大学生村官”,鼓励继续在村内任职,续签聘用合同,待遇不变。

(B)担任村官满两年,经组织考核合格,报考山西省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笔试总成绩加5分。

(C)拿出专门的乡镇公务员、县乡事业单位职位面向合同期满考核合格的“大学生村官”

(D)报考山西省属高校研究生的,聘用期满后三年在笔试总分中增加10分。

(E)其他以主次为序:____________________

37、聘用期满后,如果您选择继续在农村工作,你希望:()单选

(A)继续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助理、村委会主任助理(B)通过一定程序担任村级领导职务

(C)利用自身优势,在农村创业(D)充实到县乡卫生院、学校等事业单位(E)到乡镇机关工作(F)其他(请写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8、如果您留下创业,您愿意从事涉农行业吗?()单选

(A)愿意(B)不愿意(C)没想过

39、如果您愿意从事涉农行业,是否考虑过开发本村的各种资源?什么资源?()单选

(A)想过资源(B)想过,找不到合适资源(C)没有想过

40、如果您愿意在农村从事涉农行业,希望得到哪方面的支持(比如贷款等):

上一篇:市场经济发展历程下一篇:《现代诗歌选读》教学建议(必修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