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022-09-11

在新课程改革实验进行的今天, 我们的教学理念不断更新, 课堂教学也随之不断的发生改变。因此, 当今的课堂学生动手操作的多了, 发挥交流的多了, 表现展示的多了, 课堂上时常是一幅忙碌热闹的景象。可是在我们教学后却经常、也应当反思一个问题:在这4 5分钟里, 学生究竟收获了多少?用另一句话也就是说:我们教学的有效性究竟如何?教育部课程改革专家组核心成员余文森教授从专业的角度回答了什么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问题, 他认为:从专业角度说,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发展。首先, 发展就其内涵而言, 指的是知识、技能, 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 (三维目标) 的协调发展。“通俗地说,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 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 有提高, 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 从不懂到懂, 从少知到多知, 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 从不喜欢到喜欢, 从不热爱到热爱, 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而对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哪些标准?是否有公认的标准”问题, 余教授认为,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特征 (或表现) 可以列举很多, 但最核心的一点是看学生是否愿意学、主动学以及怎么学、会不会学”。本文试就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途径作一些探讨。

1 必须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

教师的教学能力, 包括“教师的学科素养和教学智慧, 课程资源的运用、课堂学习环境的创设、教学过程的调控、对学生的学法指导等。”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各种能力与素养, 才能够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依据实际情况切实提高课堂的有效性。因此, 必须做到乐、钻、精、新。

1.1 乐

在教书育人过程中, 教师要摆正心态, 成为乐业型教师。正如于漪老师所说的:“能有机会对学生进行汉语教育, 应该说是一种幸福”。只有乐在其中, 才能无怨无悔地坚守在语文教学的第一线。只有乐在其中, 教师才能积极的从更深的层次思考语文教学的方方面面从而切实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2 钻

教师要深钻教材, 吃透知识点, 明确重难点, 坚持做到每课一个创意。利用各种形象生动的教学手段, 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 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从而充分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3 精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注重精讲和精练。精讲表现在: (1) 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从课堂开始, 我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学习资源, 创设情景导入教学,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例如, 我在教学课文《赤壁之战》时导言:“古往今来, 双方交战往往是人多一方取胜, 然而有一次战斗却仅仅依靠3万人打败了80万人。你们想知道是怎样打败的吗?请快速阅读课文。” (2) 给予学生充分自读、自悟的机会。教师在其中只要给予及时的指导, 充分放手让学生围绕重点问题去探索。

1.4 新

作为新时代的教师, 要不断地更新知识。用教师昨天的知识教今天的学生, 来迎接明天的挑战显然是行不通的。这就要求我们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理论水平。平时多注意吸收一些新的教学理念, 多阅读一些教育教学专著不断充实自我。

2 必须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安全、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

“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课程改革的主要目标, 也是素质教育的最终目标。要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这不是一件容易事, 不是说培养就能培养出来的,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需要有一个适宜的环境, 而这个环境就是宽松、安全、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因为创造力来源于想象, 而一个人的自主性、想象力、创造力要得到最大限度的释放, 一个宽松、安全、民主、平等的教育环境是最基本的前提。这种氛围的营造, 教师无疑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我们有责任为学生营造这样的氛围, 要转变我们教师的角色, 要改变过去那种“一言堂”、“满堂灌”的教学, 要低下“高贵“的头, 走下“权威”的圣坛, 走向学生, 俯下身子做学生的知心朋友, 以平等的身份全心地投入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 用满腔的爱心和责任感细心的去呵护每一位学生, 真正地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引导者、帮助者, 让我们的课堂成为一个师生之间平等交往、互动的舞台。学生只有在这样的氛围中才能敢想、敢说, 放飞想像的翅膀, 成为时代的创造者。只有在这样的氛围中, 学生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 成为学习的主人, 得到充分的发展。

3 必须体现教师的主体性

语文教师是教学“策动力”的主体, 是语文教学活动的“导演”, 对实现教学“合力效应”起着重要作用, 为了实现“合力效应”, 促成互动, 语文教师要做好以下几点工作。

3.1 不断提高语文教学目标的效度和期望值

教师不断挖掘并向学生展示语文学科特有的魅力, 对学生进行语文学习目的和语文学习价值的教育, 使学生充分认识到语文能力是一个整体素质的集中表现, 它和个人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籍此, 教师应使学生自觉地将教学目标内化为学习目标, 将群体目标内化为个体目标。

3.2 强化自身魅力, 形成“晶核”效应

教师应以高尚的思想品格、渊博的文化知识, 独到的教学方法和杰出的教学才能吸引学生。为此教师需通过不断的学习, 不停地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只有这样, 才会受到学生敬佩, 赢得学生信赖, 让学生自觉地配合自己, 形成教学合力。

3.3 强化师生间的沟通、反馈和协调

教师需学会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服务于教学, 并及时消除教学隔阂, 化解教学矛盾, 使消极因素化为积极因素。

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途径, 远非上述的几点, 它涉及到各个方面, 既有教师自身的因素, 也有学生方面的影响, 还有各种教学环境的制约。作为新课程改革下的教师, 我们应当不断地学习和反思, 探索和改进, 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感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 真正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努力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

摘要:从新课程改革实验进行到今天,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越来越受到广大研究者和教者的关注。本文通过多个教学实例阐述了怎样在新课程理论的指导下有效的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以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戚业国.学校教育的有效性与有效的教学.

[2] 朱恩太.以学生发展为本构建新的语文课堂教学.

[3] 王宇江.培养有效的学习策略, 促进学生主动而富有个性的学习.

上一篇:探索大数据时代的公共部门绩效管理模式的创新下一篇:浅谈核电企业中电子商务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