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024-05-15

如何提高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精选10篇)

篇1:如何提高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如何提高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效率”是衡量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杠杆。如何提高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已成为新课程理念下教师研究的重要课题。笔者将结合教学实践,探讨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措施。

一、尊重学生主体,主导课堂有效教学

追求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是有效教学的核心。初中思想品德新课标在目标确定、教学过程、课堂评价和教学资源的开发等方面都突出以学生发展为主体的思想,强调学生对知识有渴求、质疑和探索的精神;对学习保持强烈的自信、兴趣和勤奋;在探究活动中能学习、体验和自主建构。因此,教师必须尊重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从而真正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功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例如在讲授“做个成熟的消费者”时,笔者课前布置学生收集自己或家人遭遇过的消费陷阱的事件,并告诉学生课堂上将模拟扮演巧拒消费陷阱的情景剧。结果在课堂中,有的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消费智慧生动地扮演了智慧的消费者角色,其他学生从不同层面进行了点评并谈了自己的见解,课堂气氛活跃。通过开展活动,放手学生走进课堂,确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使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加深对学习知识的认识,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二、优化建构知识,提高课堂有效教学

1.强调教材的基础性地位和主干性作用。优化开发教材的前提是源于教材,必须对教材有全面准确的理解,把握教材深度,掌握教材精髓,尊重教材价值取向,在此基础上结合学生知识储备特点,形成学生的个性化解读。否则,教学实践中出现的诸多误区都是源于对文本的误读。这是课堂中催生学习效率的前提。

2.增加教材内容的热度。教材编写时利用的时政热点资料,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失去其时效性。这就要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对教材进行“升温”处理,及时把时事热点话题渗透到课堂中。

三、采用“情境―问题”教学模式,提高教学实效性

1.生活情境,激发兴趣。在教学中必须立足“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注意学科知识与生活主题相结合”。可见引入学生熟知的生活是新课程标准的体现,是符合“三贴近”的,更反映了“政治源于生活,寓于生活,为生活服务”的思想。而具体生动、丰富多彩、触人感官、扣人心弦的生活情境,能够使枯燥、抽象的哲学和政治教材知识变得有趣生动、形象,使学生开阔视野、了解社会、丰富生活、提高认识,投入课堂教学,提高有效性。

因此,教师要注重利用生活性、时政性素材为学生搭建有趣、生动的情境平台,激发学生兴趣,引起学生的探究欲望,使学生体验、认知、创新。为此,教师可以将真实的生活事件、鲜活的时政材料引入政治课堂。

(1)真实生活引人入胜。例如在教学习“追求公平”的知识时,以真实的生活场景“脱贫三五年,一病回从前。做个阑尾炎,白种一年田。大病拖,小病挨,快死才往医院抬”。由此说明收入差距,社会不公平,不利于协调经济利益关系,不利于经济发展、社会和谐,从而使学生有所感悟、体会,提高对公平重要性的认识。

(2)鲜活时政扣人心弦。例如:以“南京省运会”讲授每个公民都应该注意自己的形象,担负自己应尽的责任,不同身份不同责任;以我国部分省区遭受自然灾害造成蔬菜价格上涨及大蒜、绿豆价格上涨甚至出现哄抬物价现象,讲授做个成熟的消费者等,从而使学生对知识有了深刻理解,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2.巧妙设疑,学生乐于思。“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师若能选择时机创设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形成不同层次的疑难,就能刺激学生本能的认知冲突,造成积极的“心理紧张”,这样才会让学生思考,才会有所发展、有所创造。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精心设计一种拓展学生思维广度和深度的问题,鼓励学生思考,从而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1)强调问题的重点,把握教学有效性。问题过多,只会导致学生对问题的把握如“蜻蜓点水”,最后敷衍了事,这对学生深入分析、合作探讨、获得认识极为不利。因此,教师的问题应该突出重点,问在知识的关键处、重难点处,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为学生提供足够的交流机会,让他们富有个性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同时,教师应通过对比分析、联想拓展、总结归纳,捕捉学生创新思维的亮点,拓展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

(2)设计能够拓展思维宽度和深度的问题,启迪学生思考。学生在知识、能力、性格等方面存在差异,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在设计问题时既要考查学生的知识与能力,又要考查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精心设计能拓展学生思维宽度和深信的问题,启发学生积极思考,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提高教学实效性。

3.合作探究,是提高效率的平台。学生、师生之间的合作探究,改变了学生获得知识由直接告诉,而转变为学生自主探究,获取相关知识和体验。学生通过合作探究不仅可以深化对知识的理解,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对信息的提取、收集和处理能力,增强学生求真务实和团队协作的精神。因此开展合作探究非但与提高课堂效率不冲突,相反能更好地服务于教学,体现有效教学的内涵。学生的探究活动形式可以灵活多样,如提问、讨论、辩论、演讲、调查等,选择何种方式要因材而定,根据学生的发展需要而定。

(1)要突出合作探究方法的指导。在合作探究过程中,应教会学生善于倾听,抓住学生的要点;教会学生说的能力,清楚表达自己的意见;有综合的能力,使小组谈论结果形成体系;教会学生组织协调能力,使合作探究有效发展。同时注重对学生的积极评价,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2)要注重探究中的知识整理归纳。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所运用的知识还是孤立的、零散的知识点。教师要帮助学生对知识进行整理,指出知识之间、理论与材料之间的联系,尤其要帮助学生将这些知识落实到生活实际中,让学生有深刻体会。

四、教学反思有助课堂有效教学

教师的教学反思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保障。通过对学生课后的反馈信息;课堂教学中寻找自身缺点;反思课堂教学中某个细节的处理是否有精彩之处,等等。并进一步对收集来的信息进行整理、分析、研究,提升为一定的教学理论。信息反馈的分析与提升,对于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有保证作用。

总之,在新课标下的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教师要不断优化知识体系,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创设适宜的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在情境中体验、在体验中发展,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

篇2:如何提高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摘要:课堂有效性是教学的“命脉”,提升教学的有效性是当前深化课程改革的关键和根本要求。如何达到思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首先了解学生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注点,其次是注重目标的全面性,提高教学目标达成的有效性和重视政治教师的人格示范作用。本人结合一些实践体会,通过一些措施来达到思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思想品德

课堂教学

有效性

随着课程改革和新课程的实施,新的教学理念正逐步深入到每一位教师的心灵。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教学资源多元化也给教师的课堂教学带来了诸多的便捷,教育的效果由学生不爱、不喜欢逐渐变为爱接受、爱思考,关注身边的人、身边的事。大量的成功教学案例已经证明,“课堂有效”是有效教学的关键,所谓“有效”,意味着教师要想方设法地让学生在效时间内获得有效的发展,因而积极推进思想品德课的有效教学十分迫切。那么,如何提高一向被学生认为枯燥乏味的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有效性呢?

一、采用多种途径和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让学生主动学习是基于学生对学习的一种内在需要,自我认知的需要,无外在强制力施加。学生自身不愿意、不认同,教师家长逼他学习,是基于外在诱因和强制。两种情形一比较,我们都希望能让学生变成第一种情况,能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变成的学习的主人,那是最理想的状况。如:我在上“九年级思想品德”第十一课时,在讲到改革开放让中国走向世界和中国在国际上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内容时,我结合前面的基本路线的内容,让学生认识到,改革开放给我们的生产生活带来巨大的变化,学生开始关注身边的事件和身边的人的变化,知道改革开放让我们走向了世界,让中国融入了世界。通过视频播放,让学生结合事例分小组展开讨论,课堂气氛非常活跃。他们畅所欲言,各抒己见。这样,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也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从而能明确,要认真学习提高自身全面素质,将来为我国加快发展和走向世界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其次是要积极培养学生是独立学习的意识。日常生活中,在理论上,大家都知道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是有着独立精神的个体,可是一到实际课堂,大家是放不开手脚,处处担心,时时不放心。传统教学确实低估、漠视学生独立学习主人,课堂变成讲堂,教师变成了讲师,学生则成听客。这样学生独立性不断消失,依赖性越来越强。其实每个学生都具有相当强的潜在的独立学习能力。我们要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立性,积极鼓励学生独立学习,从而让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我在平时的授课中,内容较为简单时,我在黑板上写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思考题,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本,自己解决问题,有不理解时,教师做好适当引导和指引,让学再自己研究和钻研,培养学生独立学习和钻研的意识。大胆放手,积极训练,适当做好矫正,学生独立学习的意识是能培养的。

二、注重思想品德教与学的目标的全面性

教学目标,有时候的很多人直接理解为教师的课堂教学目标,其实这种理解不够全面的,它的另一层含义还包括学生的学习目标,而且学生的学习目标更应该是我们教师教学的落脚点。达成教学目标,它是教师教学活动的灵魂,也是判断教学是否有效的直接依据。我们应根据思想品德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合理设定好目标定位。做到注重教与学的目标的全面的落实。

第一、目标定位要准,要面向全体学生,预设有高、中、低三个层次的教学目标;教学起点要定位于班级的中下层次学生,较高要求的内容及教学时间不得超过全堂课的四分之一。这三个层次的教学目标,不是简单地放在书面上,而是要体现的教师的教学设计中,耐心钻研教材内容,把握深层次的教学内容,目标的设定任教者本人要界定高中低的具体要求。

第二、认真做好课堂提问工作。提问不是简单的你问我答,首先教师要认真思考和设计所提问的问题,我提的问题学生能不能回答,其次我提的问题的用意是什么,我要得出的是什么结论,这个结论对下面的有效教学有没有帮助。另外还要思考这个问题提出后,哪些学生能全能回答,哪些学生只能回答一半或者三分之一,哪些学生估计不会,我应该先找谁发言,再让谁发言。课堂提问的面越广越好,但不能为提问题而不厌其烦的简单提。回答问题的学生在合理的范围之内,参与面越广越有效。

三、教师要以良好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提高学生学习思想品德学科积极性

首先,任教思想品德课的教师自身要具有优良的思想品德。有人说:“教师个人的范例,对于青年人的心灵,是任何东西都不可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阳光。”例如,教师讲社会责任时,教师自己却不求上进,做事拖拉,上课应付了事,对学生也不负责;讲诚实守信,自己却极其虚伪,说话不算数,对学生不能做到言而有信;讲遵纪守法,自己却常常上课迟到早退,上课接电话,上课跑堂,会客;这样,学生就会怀疑教育和教学的真理性,怀疑教师的人格和修养。可见,教师必须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学生才会有榜样可以效仿。学生不信教师当面一套背后一套。这样的思想品德课学生是不愿意接受的,再谈有效性也是空谈。

其次,任教思想品德课的教师要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不仅要有深厚的专业知识,还要有广博得相关知识。拓展提高学生能力,靠的是教师具有广博的知识。古人云:“闻之未闻、业之未精,有惑而不能解,则非师矣。”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新信息、新观念迅速传播。政治教师必须善于不断认识,提高素质;必须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等等。教师要具有广博的知识,才能收到学生的尊敬,对你讲课他才能主动接受,课堂教学的效益才能彰显。

由此可见,思想品德课的教师的人格示范作用是十分重要的。

篇3:如何提高思想品德教学的有效性

一、思想品德教学的重要性

1. 文化传承的需要

中华文化的厚重和深邃, 是千百年的历史所沉淀的结果。如果不是我们祖辈将中华文化代代相传, 哪里会有这么悠远的中华文化。思想品德教育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进行人格塑造的同时, 也是在弘扬我们传统的中华文化, 让中华民族的文化能够薪火相传、推陈出新。在中国的近现代之中, 伴随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 中国通过将其恰当的中国化, 从而出现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不仅指引着中国向着光明前进, 还大大的丰富了中国固有的传统文化。

2. 社会发展的需要

时代在变迁, 社会能够健康发展的前提就是人民的人文素质教育有保障。特别是在我国这样一个强调投资收益的市场经济之中, 对于学生的金钱价值观的塑造就格外重要。常说: “君子周而不比, 小人比而不周”。而现在的社会中所出现的自私自利现象不胜枚举。一个“人人为我, 我才为人人”的社会, 毫无疑问是经不起时间的考验的。思想品德教育不仅旨在要求学生们积极进取、奋发图强, 还告诉他们要时刻有着一个懂得奉献、宽宏博大的心。《易经》中提到的: “劳谦, 君子有终吉。”就是告诫后人要懂的奉献、心宽体胖。

二、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

1. 爱国情操的培养

爱国思想的培养, 是思想品德教学的首要内容。“身修而后家齐, 家齐而后国治, 国治而后天下平”。一个学生连基本的爱国思想都没有的话, 那么怎么还能够说他会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呢? 在我国的近代历史之中, 书写的满是关于中国人民受压迫、受欺辱的事情。在我们中华民族眼看着就要倒下之时, 却在绝处逢生, 柳暗花明之后又一村。靠的就是我们的民族凝聚力和爱国的热情。今天的中国之所以还能够如此完整, 还能够让中国人民当家做主, 是那些爱国志士用自己年经又宝贵的生命所换来的。我们现代人能够珍惜现有的和平, 建设好现在的祖国家乡, 是对那些因战争而牺牲的生命最大的尊崇, 最好的纪念。

2. 清心寡欲, 莫失莫忘

学生在后来的慢慢长路之中总会磕磕碰碰。而现今我国的青少年大多数的是独生子女, 他们从小就是家里的宝, 被一个大家庭所溺爱着。这样的青少年的抗压能力和独立自主的生活能力都是不强的, 而且现今我国的经济发展迅速, 全国人民的消费水平大大提高, 使得这些孩子出生之后便没有尝试过饥饿和严寒的滋味。在我们周围, 食物浪费现象严重。没有尝试过饥饿的滋味就不会知道食物的重要的。我们今天能够吃饱穿暖都是前辈们用自己的血汗所换来的。对此, 我们不仅要珍惜, 还要发扬他们的艰苦朴素的精神。教育学生们勤俭节约, 培养学生们“知足者常乐”的情操; 遇到挫折与困扰时, 晓得调节自己的心态, 用一个积极的态度去面对挫折、面对困难, 永不言弃。

三、保障思想品德教学质量的途径

1. 保证课堂的教学质量

一般来说, 思想品德教育课是学生们所有课程当中最为轻松的一门。在应试教育强大的压力下, 思想品德教育的应试压力应该是最小的。在这个一个轻松的课程当中, 老师可以自由自主地和学生们谈心说话。让学生针对于一个特定的思想道德问题进行辩论、探讨, 活跃起课堂的气氛。思想品德课教师必须善于接受和消化新观念、新知识, 认真钻研业务, 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必须积极探索新时期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 活跃课堂气氛,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必须勤奋好学, 孜孜不倦, 使自己的“一桶水”常满常新, 才能给学生一杯时代的活水, 才能教好书, 育好人。只有这样, 讲起课来才能深入浅出, 旁征博引, 成竹在胸, 得心应手; 才能使学生产生敬重感, 自觉自愿地接受教育和引导。

2. 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授之以鱼, 不如授之以渔”。学生是认识活动的主体, 教师要把课堂上的时间和空间都还给学生, 让学生拥有主动权, 这种富有弹性的教学方法, 远比一个僵硬的“恩赐”好得多, 它能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新的教学理念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实现由“给出知识”转向“引出活动”的转变, 引导学生在广阔的实践舞台上获取有用的知识。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设计了许多形式多样、具有教育意义的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这些活动, 把教材知识延伸到生活中去, 既有利于学生发现自己的长处和短处, 增强自信心, 培养探究能力, 又有助于学生发展成为一个心理健康、品德优良的好学生。只要教师认真投入, 精心策划, 巧妙设计出适合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方案, 在形式上不拘一格, 内容上不断丰富, 思想上大胆创新, 就一定会使学生经常在自主学习中闪出创新的火花。

3. 重视国学教育

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所弘扬的道德文化之中有好也有坏。对于我国的传统国学之中道德思想, 我们必须采取批判性的继承方式。封建的君主专制统治在中国一直演绎了千百年。各朝代的封建君主为了维护自身的专制统治, 往往会将先人的思想精髓曲解、改造。这样一来, 就出现了许多的封建迷信思想。我们在弘扬自身的国学文化的时候, 要注意去其糟粕, 取其精华。

四、结语

对于我国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 应该重视老师上课时的情感表达。教师丰富的情感, 不仅有利于学生们更好地接受老师的教育方式, 而且还能够提高老师上课的热情。一个感情丰富、思想道德素质高的学生,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健全, 他将来对于社会的贡献也是巨大的。

摘要:纵然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突飞猛进的今天, 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依然是教学课程中一项必不可少的科目。一个国家有没有“生气”, 关键在于这个国家的民族有没有“生气”;而一个民族有没有“生气”, 关键在于这个民族的人民有没有“生气”。对于国民的思想品德素质教育, 不是一两天的工夫, 要注重日常教育的潜移默化和渲染。

关键词:思想品德,教育教学,社会价值

参考文献

[1]林崇德.学习与发展——中小学生心理能力发展与培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2]张效民, 禹明.中学思想品德新课程课堂教学案例[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篇4:如何提高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新课程;思想品德;有效性;课堂教学;教学方法

课堂有效性是教学的“命脉”,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成为当前深化课程改革的关键。大量成功的教学案例已经证明,“课堂有效”是有效教学的关键。提升教学的有效性是当前深化课程改革的关键和根本要求。如何提高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美国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乐趣,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笔者在教学实践中认识到,开学第一节课是否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对学生兴趣的培养很重要。因为面对第一堂课学生往往怀着好奇和期待的心理,如果教师能抓住学生这一特殊心理精心设计导言课,使学生觉得教师的讲课“有味”、学科的内容“有意思”,对以后的教学无疑会有帮助。如:笔者在九年级思想品德课上课伊始,从时事政治入手,让学生讲讲假期里的所见所闻,讲讲长江、嫩江特大洪灾及世界金融危机等情况,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气氛相当活跃。在此基础上笔者又提出了一系列问题,如:造成特大洪灾的原因有哪些?这对我国今后经济的发展有什么启示?在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我国还能保持较快的经济增长速度说明了什么?当今世界国际政治形势如何?在这些问题的引导下学生急于翻阅课本、搜寻问题的答案。第一堂课就让学生体会到:小小的课堂讲的都是大千世界的事情,思想品德课不单纯是圈圈重难点、背背知识点,而是一门紧密联系实际的课程,从而对思想品德课产生了兴趣。

二、深刻领会和正确把握教学目标,提升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要求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有机结合起来,切实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一节课仅45分钟不可能面面俱到。对于事实知识、原理知识等要通过过程和方法,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启发,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在课堂教学中使学生有效地自主建构知识框架。同时,有关技能、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决不能急于求成,应对这些目标做出系统的规划,通过一个课时或一个阶段的教学应达成什么初级目标要心中有数,千万不能把技能、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终端目标作为课时目标来确立。

三、采用适合、先进的教学方式,提升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思想品德课的内容简单、枯燥、抽象,加上学生思想上不重视,没有学习热情,所以要采用适合的、先进的教学方式,可采用录音、投影、挂图等多种辅助教学手段或活动等来努力创设教学情境。例如:在学习“行为与后果的关系”时,先进行一次心理测验,让学生踊跃发言,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吸引他们参与,使他们的注意力转移到课堂上来,让其有迫切了解有关内容的需要。通过先进的教学方式创设教学情境,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四、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提升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心理学家研究显示,在简单重复的对象刺激下,人的注意力往往会变得迟钝,难以产生心理反应;而新颖奇特的对象则会使人脑神经系统兴奋。因而教师在课堂中教学形式要多样化,不能给学生“老一套”的感觉,否则就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学方法的设计思路可从两个方面去考虑:一是在每堂课里应形成不同的教法;二是在不同的章节之间尽可能采取不同的教学形式。这样一来学生觉得每堂课都有新鲜感,兴趣自然也激发出来了。

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使学生自主、主动学习,提升思想品德课堂的有效性

当前的中学生思想活跃,自主意识、参与意识及表现欲望较强,他们常常渴望自己的见解和看法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肯定。因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正确处理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关系,在发挥主导作用的前提下要积极创造各种条件让学生充当教学活动的“主角”,引导学生主动、积极、自觉地掌握知识。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力争每节课都拿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如:课堂前五分钟交给学生,让他们进行时事政治讲演;课中留出时间或者让学生自学,或者让学生讨论问题,或者由学生来充当教师进行课文讲解,或者让学生思考富有启发性的问题,然后采取小组抢答、点名回答等形式来完成教学。这样课堂不仅成了学生施展才华的竞技场,也成了学生学习的乐园。

六、开展多种课内课外活动,提升思想品德课堂的有效性

思想品德课教学的生命力就在于理论联系实际。教师除了利用课堂教学这种途径外,还可以利用丰富多彩、形式活泼的课外活动,使学生走出课堂,融入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

总之,有效课堂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价值追求。提升思想品德课有效性的方法很多,只要我们去用心去想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就会使课堂教学更有实效性。

(作者单位 吉林省吉林市龙潭区大口钦中学)

篇5:如何提高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当前,由于部分教师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教学手段单一,教学方法落后,向学生灌输教条式的思想品德知识,脱离生活、远离实际,加上农村学生学习基础差,学习积极性低,胆子小,习惯于老师讲、自己听的被动接受式学习,课堂教学有效性差,课堂教学质量难以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那么,在农村初中,思想品德科教师应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

一、转变教学观念,提高课堂掌控能力。

作为思想品德科教师,首先要端正对思品教学的认识和态度,把握好思想品德学科的特点,以创新的精神运用教育教学规律,结合教学实践积极带领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制作多媒体课件,扩大知识容量、生动形象地进行课堂教学;积极组织开展实践活动,指导学生联系农村实际进行社会调查……想方设法使思想品德课既能有思想教育性和知识性,又有趣味性。同时,思想品德科教师还应适应时代要求,不断加强学习,懂得运用教育理论知识,掌握丰富的社会实践知识,把思想品德课教学内容深入浅出地体现出来,形成适合农村初中学生需要的思想品德课教学风格,让课堂在自己的有效掌控下,讲得更加生动,更富有情感,更有吸引力。

二、更新教学模式,优化课堂教学过程。

多年来,思想品德课的课堂教学模式与其他文化课一样,采用“传知”和“育能”相结合的“智能型”教学模式,这种模式容易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成为应考型模式,背离了思想品德课的教育和教学规律,对于要将品德素养内化于学生心灵来说,不是最佳和最有效的。要提高思想品德课的实效,应变“智能型”教学模式为“知信行”教学模式,通过教师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教师引导学生感知、理解教材,掌握观点,明白道理——教师引导学生激疑、质疑、辨析、解疑,使学生在理论和实际结合的基础上解除疑惑,坚定信念——教师引导学生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各种实际问题,促使学生努力践行所学理论和行为规范,按照思想品德课教学基本规律的要求,使认知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统一于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活动,有效促进学生的知识、信念、行为等品德基本要素的和谐发展,从而收到更有效的课堂教学效果。

三、改进教学方法,畅通学生学习渠道。

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间传授教材内容的桥梁,再好的教育素材,再重要的知识内容,没有好的教法驾驭,课堂教学难以取得实效。在工作实践中,我运用“四导”(导读、导思、导议、导练),取得了较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导读”是教师依据学习目标和导读提纲指导学生读课本。方式先是通读,对本节课堂所学内容整体把握初步了解;再是细读,对所学知识找出对应目标和对应的有关知识内容;最后是精读,重点读本节课所要求掌握的重点、难点部分,以便使知识得以升华。在读书过程中,要求学生划出疑点,以便在学习中有的放矢。认真的阅读,不仅使学生掌握了知识,而且培养了他们的自读自学能力。

“导思”是教师在课堂中多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来思考,启发学生积极思维。教师可以结合教材中所列举的日常生活中常碰到问题,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思考,谈自己的感受和体验,引导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习惯,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导思特别要求教师要启迪学生联系实际、发挥想象,进行完全开放式的、留有广阔的发挥余地和思考空间的发散性思维,不追求统一的“标准答案”。

“导议”是教师引导学生对一些问题展开讨论,特别是一些模棱两可、两难选择的问题。讨论的方式可以全班议、小组议、同桌议、好朋友议,等等,不拘形式,让不同见解的学生

多发表意见。比如在讲“合理发泄情绪”时,就可以让学生结合“哭可以发泄情绪”展开讨论:哭好不好?有什么好?有什么不好?让学生联系自己的感受和体验,各抒己见,在议论中相互感染,相互认识,共同提高,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传授了知识。

“导练”是教师对学生所学知识内化为他的思想行为进行训练,使学生巩固新知、培养能力。练的题目要紧扣教材,突出重点,既可以在课堂上进行,也可以在课后布置作业。特别是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就可以安排在课外开展,让学生从身边生活、报纸、电视、课外书籍等收集资料或有趣的见闻,在生活中发现问题、收集问题、体会问题、解决问题。如讲到“拒绝不良诱惑”这一课时,就可以让学生回到村里收集乡亲赌博六合彩的情况,并列举参与赌博导致家庭经济困难的真实事例,在课堂中让学生进行介绍,既锻炼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又提高了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克服农村学生胆子小、害羞的缺点,还促进了他们关心国家、社会和家乡的情感,增强社会责任感。

四、注重联系实际,实现知识学以致用。

由于思想品德课课堂脱离农村学生的实际,他们往往很难理解和接受这些材料,如榜样性材料大多为古人、名人和成人,这些榜样的生活环境和农村相去甚远,示范性、模仿性不强,“可望不可及”。在课堂教学中,要实现理论联系实际,关键在于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提出问题、选择材料、引导思考和指导行为,重视指导学生进行探究发现学习,通过指导学生对社会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如:饭馆不要发票可以多打折、中考前去求神拜佛保佑、怎样孝敬父母等)进行探讨,培养学生主动解决问题的兴趣,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方法一是结合农村调查。生活离不开所处的环境,学生身边农村发生的事情能够引起他们的高度重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就可以要求学生对熟悉的农村生活,通过分析、综合、比较和鉴别,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再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之中,知道学什么、思考为什么和学会怎么做。

方法二是结合经济生活。经济常识是思想品德课教学的重要内容,思想品德课要引导学生关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经济活动和经济生活,特别是新农村建设中一些涉及乡亲和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使学生在实实在在的可触摸的经济生活事实中理解比较抽象的理论知识。

篇6:提高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提高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重庆市合川中学 周信红

【摘 要】“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问题设计还有很多的技巧和学问。在设计问题时,不仅要考虑提什么的问题,还要考虑怎样提问题,为什么要这样提问题。强调课堂的问题设计,不是以“问”代“讲”,而是要选择最合适的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真正落实“以学生发展为本”。

【关键词】思想品德课;问题设计;优化课堂

科学艺术的课堂提问,可以集中学生注意,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引导学生定向思维,诱导学生深入理解教材,强化教学重点内容,促进教师适时调控教学活动,使学生及时调整学习,增进师生交流,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谈对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课堂提问设计的认识及方法。

一、思想品德课课堂提问的作用

1.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强调,教学“要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可见,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实现的目标之一,就是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教师课堂提问可以帮助学生将课本知识和社会生活联系起来,从而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

2.促进学生自我成长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要求:“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社会现实与自我成长的问题,……不断激发道德学习的愿望,提升自我成长的需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通过提问这一常见的师生交流方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的作用。

3.发展学生道德认知能力

通过教师课堂提问,将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统一起来表述。如“能够分辨是非善恶,为人正直,学会在比较复杂的社会生活中做出正确选择”“学会与父母平等沟通,正确认识父母对自己的关爱和教育,以及可能产生的矛盾,克服‘逆反心理’”“关心和尊重他人,体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学会换位思考,能够与人为善。”从而帮助学生做出正确的道德判断和选择,这样能发展学生道德认知能力。

二、思想品德课课堂提问应遵循的原则

1.主体性原则

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学生实际知识和心理状态,充分体现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拥有发言权,给他们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合理的提问。

2.创新性和启发性原则

教师提出的问题不应该单单重复“是不是,对不对”,应该更加具备创新性和启发性,让教学内容更加鲜活、生动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在此过程中提升能力,从所学的思想品德知识中获取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启迪心智,健康成长。较为理想的做法是在学生回答正确时,教师扮演引导者的角色,要求学生反思自己的回答。如:教师可以追问:“你是怎么得出这个结论的?”“你为什么这样认为呢?”在学生回答错误或者有困难时,教师可以变化提问的方式或角度,或提供这个问题的铺垫性问题。如“为什么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是成功的”这个问题,若学生一时回答不上来,教师可适时换一个角度加以引导,如:“这一政策是好的,好在哪里?在别的国家实行这一政策是否可行?”

3.层次性原则

教师课堂问题的设置要体现一定的梯度、有层次,必须从学生的已有知识水平、能力、学生的个体差异出发,使问题难易适当、有层次感。如在学习《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时,可以从历史上及今天那些体现民族精神的人、事谈起,引出“什么是民族精神”,通过抗雪灾的胜利、抗震的胜利,归纳“为什么要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最后自然引出“生活中我们应如何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所谓梯度,就是在提问时做得有易到难,由浅入深,由简到繁,层层递进,把学生的思维一步一个台阶地引入求职的高度。

三、几种常见的课堂提问方法

1.比较式设问法

这是引导学生进行科学分析,认识事物本质及特点的设问方法。可以或纵向或横向或相似地比较。凡具有比较内容的知识点,均可采用此种方法设问。如:教学“宪法保障公民权利”时,便可以设问“在我国的法律体系中,哪部法律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为什么?”

2.层次式设问法

这是根据学科知识内在联系的有序性进行的设问方法。如:教学“走科教兴国之路”时,我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1)我国是否是科技强国呢?如何看待我国的科技总体水平?(2)我国与发达国家的主要差距是什么?(3)我国该如何缩短与发达国家的差距?(4)是否只要有了经费的保障与法律的规定,我国的科技目标就能实现?还需要依靠什么?人才的创新能力从何而来?这种设问,使学生对所提问题的理解像攀登阶梯一样,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低级向高级,环环紧扣,层层深入,从而全面准确系统地掌握知识,培养了学生的思维、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落实了教学目标,又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凡是理解性知识点和问题,均可采用此种方法设问。

3.归类式设问法

这是在教学的小结阶段为整理知识,培养综合能力而进行的设问方法。这类设问,一是要在概念、原理之间的内在联系上设问,有助于学生掌握本质的核心内容。二是要在重要观点原理的综合性上设问,以利于学生整理和运用知识。三是要在运用原理的综合性上设问,以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4.新课导入式设问法

主要可从三个方面进行。一是以旧导新:即从新旧知识的联系上设问;从新旧知识的逻辑关系上特别是知识体系上设问。二是利用学生的求知欲:即从学生日常生活中有感受但又不甚了解的事物和现象中设问;从社会上的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但学生又没有足够的理性知识来说明这些现象等方面设问。如:教学“我与集体、国家和社会”这部分内容时,我设计的问题是:(1)什么是社会?(2)个人离开社会能生存吗?(3)你将如何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三是利用历史典故或社会热点设问。

5.过渡式设问法

在政治课教学中,教学环节或内容的过渡,都要使学生的注意力、兴趣转移到新的环节和内容上来,实现这种转移的设问叫过渡性设问。这类设问也可从三个方面进行:一是为学生注意力的转移而设问;二是为学生思维方式的转移而设问;三是为学生学习能力的转移而设问。

6.即时性设问法

篇7:如何提高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当前课改理念扎实推进取得进展,初中思想品德的教材作了重大调整,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成为当前教师在教学层面所遭遇到的最大的挑战。对此,本人从初中思品教学的角度,结合自己的一些具体做法,提出几点做法:

1、加强对学生指导。当前思品课要给与学生主动参与的空间,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是思品课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之外新的任务。这就要求教师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

我在初预年级进行过“中学生是否要追星”的班内辩论的活动。在最初阶段,就专门给学生观看辩论赛录像,指导学生进行辩论材料准备,评委学生了解评分标准,并在正式辩论前了解双方辩手准备情况,我本人也做好点评方面的充分准备,最终在各班的辩论活动都取得较好的效果,辩论同学的能力得到锻炼,其他同学也从中得到一定收获,对教材也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同样的,在初二上“参加有益的学生社团”时,我也进行社团海报设计、社团成员招募演练活动,让学生体验了一把学生社团的感觉,更提示给他们在今后的初中、大学的学习生活中应好好把握这类活动机会,引起了他们的兴趣。

2、把现代化教学手段作为最直观可行的方法。通过多媒体课件等生动形象且直观的现代化教学手段,把学生带入某种特定的情景之中,让他们踊跃发言,激烈讨论,积极参与到教与学中来。

新课程要求教师要思考如何运用教材,一方面,教材上出现的内容不一定都讲,另一方面,必要时教材上较为概要或没有的内容反而需要教师展开或补充。我根据教学目标和要求,大量制作与应用教学课件,对教材的内容给予适当的简略或补充,展示有关最新最热门的讨论观点及意见,既讲授了课程内容,又进一步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扣住了时代脉搏,体现政治课的开放性、探究性、和实践性。同时制作课件的过程,也会要求教师认真分析研读教材,随时更新资料,把握当前社会热点,起到政治教师应有的职责。

3、充分发挥评价对学生的激励作用。对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

我在教学中评价方式通过三种形式,一、口头评价,避免简单的肯定否定,而是恰当分析学生观点,肯定其思考的积极性与闪光点,激发他进一步思考的热情。

二、作业评价,课内练习册等书面作业,出了评定对错、等第外,还要抽时间部分一对一讲评。

三、活动评价,我在课内外安排的活动,处了评价最后的报告、还在活动中观察学生的表现打分。

篇8:如何提高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尊重学生主体,主导课堂有效教学

追求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是有效教学的核心。 初中思想品德新课标在目标确定、教学过程、课堂评价和教学资源的开发等方面都突出以学生发展为主体的思想, 强调学生对知识有渴求、质疑和探索的精神;对学习保持强烈的自信、兴趣和勤奋;在探究活动中能学习、体验和自主建构。 因此,教师必须尊重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从而真正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功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例如在讲授“做个成熟的消费者”时,笔者课前布置学生收集自己或家人遭遇过的消费陷阱的事件, 并告诉学生课堂上将模拟扮演巧拒消费陷阱的情景剧。 结果在课堂中,有的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消费智慧生动地扮演了智慧的消费者角色,其他学生从不同层面进行了点评并谈了自己的见解, 课堂气氛活跃。 通过开展活动,放手学生走进课堂,确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使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加深对学习知识的认识,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二、优化建构知识,提高课堂有效教学

1.强调教材的基础性地位和主干性作用 。 优化开发教材的前提是源于教材,必须对教材有全面准确的理解,把握教材深度,掌握教材精髓,尊重教材价值取向,在此基础上结合学生知识储备特点,形成学生的个性化解读。 否则,教学实践中出现的诸多误区都是源于对文本的误读。 这是课堂中催生学习效率的前提。

2.增加教材内容的热度 。 教材编写时利用的时政热点资料,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失去其时效性。 这就要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对教材进行“升温”处理,及时把时事热点话题渗透到课堂中。

三、采用“情境—问题”教学模式,提高教学实效性

1.生活情境 ,激发兴趣 。 在教学中必须立足 “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注意学科知识与生活主题相结合”。 可见引入学生熟知的生活是新课程标准的体现,是符合“三贴近”的,更反映了“政治源于生活,寓于生活,为生活服务”的思想。 而具体生动、丰富多彩、触人感官、扣人心弦的生活情境,能够使枯燥、抽象的哲学和政治教材知识变得有趣生动、形象,使学生开阔视野、了解社会、丰富生活、提高认识,投入课堂教学,提高有效性。

因此,教师要注重利用生活性、时政性素材为学生搭建有趣、生动的情境平台,激发学生兴趣,引起学生的探究欲望,使学生体验、认知、创新。 为此,教师可以将真实的生活事件、鲜活的时政材料引入政治课堂。

(1)真实生活引人入胜 。 例如在教学习 “追求公平 ”的知识时,以真实的生活场景“脱贫三五年,一病回从前。 做个阑尾炎,白种一年田。大病拖,小病挨,快死才往医院抬”。 由此说明收入差距,社会不公平,不利于协调经济利益关系,不利于经济发展、社会和谐,从而使学生有所感悟、体会,提高对公平重要性的认识。

(2)鲜活时政扣人心弦 。 例如 :以 “南京省运会 ”讲授每个公民都应该注意自己的形象,担负自己应尽的责任,不同身份不同责任; 以我国部分省区遭受自然灾害造成蔬菜价格上涨及大蒜、绿豆价格上涨甚至出现哄抬物价现象,讲授做个成熟的消费者等,从而使学生对知识有了深刻理解,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2.巧妙设疑 ,学生乐于思 。 “学起于思 ,思源于疑 ”。 教师若能选择时机创设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形成不同层次的疑难,就能刺激学生本能的认知冲突,造成积极的“心理紧张”,这样才会让学生思考,才会有所发展、有所创造。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精心设计一种拓展学生思维广度和深度的问题, 鼓励学生思考,从而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1)强调问题的重点 ,把握教学有效性 。 问题过多 ,只会导致学生对问题的把握如“蜻蜓点水”,最后敷衍了事,这对学生深入分析、合作探讨、获得认识极为不利。 因此,教师的问题应该突出重点,问在知识的关键处、重难点处,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为学生提供足够的交流机会,让他们富有个性地发表自己的见解。 同时,教师应通过对比分析、联想拓展、总结归纳,捕捉学生创新思维的亮点,拓展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

(2) 设计能够拓展思维宽度和深度的问题 , 启迪学生思考。 学生在知识、能力、性格等方面存在差异,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在设计问题时既要考查学生的知识与能力, 又要考查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精心设计能拓展学生思维宽度和深信的问题,启发学生积极思考,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提高教学实效性。

3.合作探究 ,是提高效率的平台 。 学生 、师生之间的合作探究,改变了学生获得知识由直接告诉,而转变为学生自主探究,获取相关知识和体验。 学生通过合作探究不仅可以深化对知识的理解,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对信息的提取、收集和处理能力,增强学生求真务实和团队协作的精神。 因此开展合作探究非但与提高课堂效率不冲突,相反能更好地服务于教学,体现有效教学的内涵。 学生的探究活动形式可以灵活多样,如提问、讨论、辩论、演讲、调查等,选择何种方式要因材而定,根据学生的发展需要而定。

(1)要突出合作探究方法的指导 。 在合作探究过程中 ,应教会学生善于倾听,抓住学生的要点;教会学生说的能力,清楚表达自己的意见; 有综合的能力, 使小组谈论结果形成体系;教会学生组织协调能力,使合作探究有效发展。 同时注重对学生的积极评价,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2)要注重探究中的知识整理归纳 。 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所运用的知识还是孤立的、零散的知识点。 教师要帮助学生对知识进行整理, 指出知识之间、 理论与材料之间的联系,尤其要帮助学生将这些知识落实到生活实际中,让学生有深刻体会。

四、教学反思有助课堂有效教学

教师的教学反思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保障。 通过对学生课后的反馈信息;课堂教学中寻找自身缺点;反思课堂教学中某个细节的处理是否有精彩之处,等等。 并进一步对收集来的信息进行整理、分析、研究,提升为一定的教学理论。 信息反馈的分析与提升,对于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有保证作用。

篇9:如何提高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了解学生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注点,新课标提出以学论教的观点。在新的课程理念下,学生不是教师表演的道具和观众,而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应该以新课标为指导,发挥主导作用,通过科学的引导最终形成一种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习个体与教学中介互动等多向互动的和谐的课堂教学。

其一,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学生学习的内在需要一方面表现为学习兴趣,学生一旦具有某种兴趣,就成为主动性得以发挥的动力源泉,学生就会主动、深入地去探究和思考。另一方面表现为学习责任,要培养学生主人翁的责任感,主动承担起学习的责任。

其二,培养学生的独立性,由“我不能学”转变为“我能学”。我们要积极鼓励学生独立学习,让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师生间的互动、互联、互促,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其独立性。

其三,注重目标的全面性,提高教学目标达成的有效性。教学目标是教师专业活动的灵魂,也是判断教学是否有效的直接依据。新课程教学目标提出了“三维”课程目标。我们应根据思想品德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有机整合来确立教学目标。

一是知识目标的确立与落实。新课程背景下教学与应试教育对知识的要求丝毫没有降低。为确立落实知识目标,首先,一定要确立每一框题的知识目标。实践证明知识目标任务越明确、具体,学生对知识目标的掌握效果就越好。其次,发挥教师在知识目标落实中主导地位和作用。

二是能力目标的确立与落实。能力目标是建立在知识目标基础上。学生的能力是多方面的, 为此,教师应根据课程目标的要求,从实际出发,确立基本的相关的能力目标,同时确立适合学生实际的能力目标。落实能力目标一定要把理论和和实践相结合。

三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确立与落实。首先,教师应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制定基本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并根据学科特点挖掘教材中蕴含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如在讲授《生命宝贵》时,笔者先让学生谈自己最喜欢的生命是什么及为什么,在此基础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紧接着追问:假设你们所喜爱的生命突然离你们而去了,你感觉如何?通过种种设问,让学生珍爱生命,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价值观。其次,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实现。通过运用英雄人物、模范人物、先进人物的榜样作用来引导学生正确地领悟情感;通过创设情境来加强情感培养,使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朝我们预期的方向发展。如在讲授《与人为善》时,笔者结合汶川地震,引用了许多先进人物事迹和灾后全国上下对灾区的无私支持和帮助,争献爱心感人事迹,让学生在情感上得以升华。

此外,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自身应具备一定的素养。

其一,要具有优良的政治品格。在人格因素中,政治品格居于第一位。有人说:“教师个人的范例,对于青年人的心灵,是任何东西都不可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阳光。”例如,有的教师讲社会责任时,自己却不求上进,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讲诚实守信,自己却极其虚伪;讲遵纪守法,自己却常常上课迟到早退,這样学生就会怀疑教育和教学的真理性,怀疑教师的人格和修养,这样的课堂也是在“演戏”。可见,教师必须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学生才会有法可效。

其二,要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黄宗羲曾说过:“闻之未闻、业之未精,有惑而不能解,则非师矣。”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新信息、新观念迅速传播。政治教师必须善于不断认识,提高素质;必须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等。

其三,要具有无限的爱生之心,“感人者,莫过于情”。我国教育家曾说过:“没有情感,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如果政治课教学中忽略了这种情感的关爱,就等于抽掉了政治课教学的灵魂。只有用发自内心的真情实感去打动学生、感染学生,学生才会在情感上与教师产生共鸣,才会“亲其师,信其道”。

总之,在提倡和谐社会的今天,如果我们的课堂能让教师和学生都愉悦其中,学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教师舒畅地完成教学,这样的和谐课堂则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课堂教学有效性直接影响到新课程的推广,是教学的生命。我们要认真分析其存在的问题,找出问题的关键所在,并加以解决,为新课程的顺利进行添砖加瓦。

篇10:如何提高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经验总结)

初中思想品德课是一门基础学科,它包括了心理健康、道德、法律、国情等相关知识内容,它的主旨是教育学生如何做人,如何做一个懂法守法的合格公民。因此它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

一个人即使知识水平多高,多么有才华,如果没有为社会服务的思想品德,他可能不会造福社会,相反还有可能危害社会。思想品德课程对中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思想品德教育是文化教育中的根本。因此提高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效果,加强思想品德教育,尤其是中学思想品德教育,是一个不容忽视且非常重要的课题。为此提高思想品德课堂的有效性,让学生喜欢思想品德课,正视思想品德课,是教学的重中之重。

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效率,并不是单单提高学生的成绩,还包括提高学生的整体思想政治水平及综合素质,让学生学会做人做事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因此根据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学科内容为载体、以融洽的师生关系为基础、以学生良好的精神状态为保障,不断转变教学观念,成功激活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和有效性。

新课程改革发展的重要要求,是如何有效地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有效性,这是摆在教师面前重要而极具现实意义的课题。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要求教师在改变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要善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能成为学习的主人,促进自身的不断发展,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那么如何才能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堂的有效性教学呢?根据自己20多年的教学经验,我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

一、在教学方法上

1、让学生合作学习,是有效课堂教学的前提。

如何在思想品德课堂中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一直是我比较困惑的问题,经历了这几位老师的课后,心中似乎有了一些答案。要避免在课堂中盲目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我们要做的第一点就是吃透教材,对教材的理解要对整个教学内容和目标,有整体的把握,明确开展合作学习的目标,任何事情只有明确了目标,才有努力的方向;在组织合作学习的时候要有明确的要求,在让学生清楚的知道他在那段时间里,他要做的是什么,这里要提醒学生明确组内分工,老师提出的问题要有针对性、启发性;要把握开展合作学习的时机,一个问题提出后要留给学生一点思考的时间,只有经历了独立思考的这个过程之后,小组在讨论的时候,学生才有话可说,有东西可交流;对于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动态过程适当加以点评,最好多多赞美,杜绝打击讥笑或者奚落。

2、教师角色转换到位,是有效课堂教学的关键。

教师是引路人,是领头羊。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在给学生留有较大空间的前提下引导学生积极探索;在准备充分的前提下组织学生积极地合作学习;在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学教材的基础上,使学生开放地自主学习;在教师精心准备出色的主持下,学生能尽情扮演各自的角色,使个性得到张扬,能力得到提高。相反,满堂灌或者填鸭式教学,往往适得其反,老师口若悬河,不给学生思考的余地,独角戏往往属于孤芳自赏,故意炫耀,老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关系处理不好,事倍功半的效果是不能体现教学艺术,更不必说一张一弛了,这样的课堂教学可以说是新课改提倡的有效课堂教学时南辕北辙的。

3、教师讲课的闪光点,是有效课堂的灵魂。

每一位教师的讲课都具有很高的综合素质。无论从教态,从语言,从肢体语言,从内容设计,从掌控课堂的能力,从与学生交流,从对意外情况的发生的处理上,还是从学生出人意料的答题上,都体现了他们所具备的高超的能力和智慧。这就是教师的闪光点,为有效课堂锦上添花。

4、倡导个性化教学,注重学习指导,是有效课堂教学的最高境界。

一个教师只有张扬个性化教学,才能感染学生,使学生产生情感的共鸣!这次讲课的教师都认识到这一点,并在课上努力去实施和落实。提倡“自主学习,自主发展“,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每一位教师都体现了这一观点,都能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根据本节课的内容和特点,在教法上进行了创新,同时还采用了一些新颖的教学方法,去激发学生,使他们产生浓厚的求知欲,而且效果很好!

5、营造轻松的课堂气氛,是有效课堂教学的精髓。

每一位教师都展示了自己的人格魅力,教学机智和教师激情,时刻感染学生和听课教师,丰富生动的语言熏陶着每一位学生,教师富有感情的语言,将同学带入学习中!让他们在学习中体验成功。成功得到快乐的情绪体验是一种巨大的力量,它能使学生产生学好思想品德的强烈欲望。要使学生获得成功,教师必须设计好探索思想品德知识的台阶,包括设计好课堂提问和动手操作的步骤等,使不同智力水平的同学都能拾级而上,“跳一跳摘果子”,都能获得经过自己艰苦探索,掌握知识后的愉快情绪体验,从而得到心理上的补偿和满足,激励他们获得更多的成功。当学生在探索学习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或出现问题时,要适时、有效的帮助和引导学生,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在思想品德学习中获得成功感,树立自信心,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毅力。特别是后进学生容易自暴自弃、泄气自卑,教师要给予及时的点拨、诱导,半扶半放地让他们自己去走向成功。

二、在教学前

备课。“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备课是教育教学的重要工作和环节,备课不精,可能会使我们的课堂留下很多的遗憾。

我认为在备课中要做好三个方面:备课本、备生活、备学生。

1、备课本要做到教材必看、教学用书必看和配套练习必看。这样既熟悉了教材,又了解了课标要求,也明确了练习的编排方式、设问方式、答问方式。要认真构思教学环节、编写教案。我认为,不管考题有多少变化,但万变不离其宗,课本始终是根本。

2、备生活是指要了解学生的生活,寓教于需,要了解社会时政,寓教于趣,要设置能吸引学生的情节,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陶行知先生说“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

3、备学生是指要清楚学生的年龄阶段,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能站在学生的角度设置课堂环节,处理知识。

三、在教学中

1、创设教学情境,提高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

理论联系实际是政治课的灵魂,课堂上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手段之一。学生知识的形成源于生活情境,教师要改变传统的那种“说教”教学方式,运用多种合理的形式,创设符合中学生年龄特征和现代生活气息的情境,有效地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为他们打下良好的基础。如在进行“一般违法与犯罪”这一教学内容时,教师可以在一般违法、犯罪的特征及区别的基础之上进行教学拓展,如在课堂中播放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典型案例资料,通过直观的影音资料让学生对遵纪守法有更加深刻的认知。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通过反面教材加深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而且通过影视、音乐、图片等视听材料,能够将教学内容更为直观地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调动自身各种感官去感受,从而营造出一个利于教学的课堂氛围,提高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重视体验式教学,充分利用和挖掘课堂生成性资源

教学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师生互动的过程,是师生为实现教学目的,围绕教学内容,共同参与交互影响,以动态生成的方式推进教学活动的过程。实践证明,在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体验式教学更有助于学生对政治课内容的理解和学习。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努力采用开放式体验教学(即教学内容开放,教学方法开放和教学过程开放),给学生以尽量多的体验机会。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创设和谐民主的教学气氛,进行平等的师生对话,有效地进行交流,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见解,让学生共同感受体验的乐趣和创新的喜悦。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必须重视学生失误的或者另类的提法,及时地运用教学机智加以引导,防止生成性课程资源的流失。

3、组织教学实践,关心学生综合成长

在初中政治教育中,教学实践活动是必不可少的,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环节。在思想政治教材中有很多学生难以理解的抽象性概念,甚至很难记忆。为了使学生对这些抽象的知识加深理解,教师可以精心设计教学活动,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记忆,真正促进学生的实践成长。如在进行“自觉,磨砺意志”这一内容的教学时,可以使学生自主交流如何培养坚定意志的方法,在对知识内容的讲解结束后,可以设计这样的教学活动:诊断与治疗意志薄弱症。让学生自我发挥,由两名学生分别扮演心理专家和意志薄弱症患者。通过患者的症状叙述,“心理专家”作出诊断意见,开出药方。之后,可以引导学生们畅所欲言,通过自我思考进行药方的补充和评价,最后再由教师进行引导,得出结论。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意识,还能够增强学生的交流合作能力,促进学生的整体发展。在初二阶段的法律教学中,教师可以经常开展一些座谈式的教学活动,如模拟法庭、法律知识辩论等活动。这样的教学模式对于拓展学生的思维极其有利,使学生可以摆脱学科体系的限制,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力,通过自主学习、自主探索、协调合作,从而提高自身的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其敢于质疑与批判的学习精神,从而真正实现对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有效教学。此外,现阶段初中生的心理素质较差,抗压能力较弱的问题已经成为了教学的普遍问题,严重制约着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对学生的心理给予足够的关怀,对学生进行不同形式的心理教育,以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4、重视课外教学延伸,提高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

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理论联系实际。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结合,是初中政治课推行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要根据不同年级、不同课题,让学生从小课堂走进社会大课堂,在社会教育的大环境中,使学生理解体会所学习的理论知识,去认识社会,适应社会,不断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其主要方式是走出去和请进来。走出去,要根据课题的需要,组织学生实地参观访问。实地调查采访,通过到社会访问调查,开阔学生的视野,进一步认识到社会主义建设理论和改革开放推动着我国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请进来,是根据课题需要,请在社会主义实践中作出贡献,有代表性的人员到学校讲课。作专题报告。同时结合实际,在第二课堂活动中,针对收集到的时事举行演讲。这样,使学习生动活泼,在思想政治课所学的知识得到检验,得到升华,从而激发学生对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追求欲望和创新精神,有效地提高学生政治学科的理论素质和思想、道德、觉悟水平,获得良好的素质教育效果。

四、在教学后

一要教学反思,二要融入学生。我认为面对现在的学生,教师需要投入和付出的不仅仅是时间、精力和脑力,还要给学生付出更多的爱。爱学生就是要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关心学生。学生需要老师的抚慰,盼望老师的理解和宽容,自己的言行不要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所以和学生相处,必须用真心去接纳学生,用真情去投入,并且对象要全体学生。我相信教师扎实的基本功、高尚的敬业精神和人格魅力一定会被学生所承认,一定会受学生爱戴。

总之,促进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途径很多。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不断钻研教材,学会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丰富教法;掌握学生心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与学生建立友好的平等关系,提高学法。因此,提高思想品德课的有效教学,教师就要致力于把课堂变成一个关注学生健康成长的乐园,使学生在学习中成长,在成长中探索,这既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更是学生适应社会的客观需要。

上一篇:你好九月作文初一下一篇:描写爸爸的作文500字:我的爸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