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大数据时代的公共部门绩效管理模式的创新

2022-09-11

公共部门是指被国家赋予公共权力, 在活动中以公共利益为目标的政府组织。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 传统绩效考核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公共部门管理需求。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 通过创新绩效管理模式, 对提升公共部门绩效管理实用性有着积极的意义。

一、大数据时代公共部门绩效管理模式要求

第一, 公务人员需要重视大数据。部分公务人员认为进入公共部门, 就相当于进入了“保险箱”行业, 只需要满足基本工作要求即可, 对自身工作岗位的标准认知度较差。相较于私人部门, 公务人员的绩效意识较低, 加上绩效衡量标准模糊, 使公务人员丧失了以绩效为目标的工作动力。要求公务人员扭转认识, 正确看待大数据价值。

第二, 建立科学的考核标准。公共部门是向社会公众提供服务的非营利性机构。相较于私人部门, 部门的竞争性较低, 公共资源分配方式处在特殊性, 导致公共部门考核缺少具体的参考标准, 无法对公务人员绩效进行科学性评估。以大数据为支持, 所获结果客观准确, 可作为绩效评估的有效依托。

第三, 明确绩效管理理念。正常情况下, 绩效管理属于完整的管理流程, 包括目标确定、目标执行、考核统计、考核分析、考核改进等。在实际操作中, 部分公共部门对绩效管理理念定位模糊, 着重点在于绩效评价方面, 导致名不副实社会公益项目的推行, 造成较大的社会负面影响。大数据时代, 应于实际工作中将绩效管理的理念、流程, 使具体工作得以有序开展。

第四, 更新绩效信息沟通模式。对公务人员绩效进行客观评价离不开绩效信息的支持, 目前我国公共部门绩效管理数据较少, 无法为绩效管理提供科学的数据支持, 直接影响公共部门绩效管理效率。大数据模式下, 沟通工作可以借助大数据信息有效开展, 更具针对性。

二、大数据时代公共部门绩效管理模式创新的途径

(一) 加强公务人员培训

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 通过加强公务人员培训, 一方面, 能够提升公务人员对绩效管理的重视程度;另一方面, 可以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例如, 某公共管理部门定期对公务人员进行培训, 培训内容主要包括责任意识、绩效管理理念和操作能力。责任意识是开展公共服务项目的基础, 该公共部门可借助大数据了解其他部门工作态势, 在每次培训开始前都会宣导责任意识内容, 使所有公务人员能够清楚认知自身责任, 在工作中可以约束自身行为, 降低人为事故的发生概率。绩效管理理念和操作能力是培训的核心内容。同时, 部门借助大数据也可以获取绩效管理的先进模式, 如公务人员能够绩效奖励的标准等, 加以推行, 可调动公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操作能力是提高社会服务质量的重要凭证[1]。通过加强操作能力培训, 可以提升公务人员的综合能力水平, 加快社会群众问题的解决速度。

(二) 完善绩效考核标准

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 通过完善绩效考核标准, 不仅可以加快绩效管理理念的落实速度, 而且能够提升公共部门绩效管理水平[2]。例如, 某公共部门在制定绩效考核标准时, 在原有绩效基础上, 借助大数据发现同类部门普遍重视综合考核机制, 可在后续工作中增加公共绩效考核和日常绩效考核。公共绩效是考量公共服务有效性的项目, 包括公众满意度、公众回应率、委托责任执行情况、社会资源利用效率等内容, 对公务人员进行评价时, 该公共部门采用“评分制”, 考核总分设置为一百分, 根据考核项目所占权重分配不同的分数, 在单独项目中设置减分项, 分值在1到5分。将所有分数进行统计, 将分数折合比例计入月底考核当中, 提升考核结果的有效性。日常考核主要考量公务人员的工作态度和工作责任心, 与公共考核一致, 采用“评分制”对公务人员进行评价, 不同的是, 日常评价采用不定期抽查的方式进行考核, 能够有效督促员工规范日常行为。

(三) 明确绩效管理理念

公共部门作为公众服务的委托方, 如何高效执行委托责任是提升公共部门管理水平的关键。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 通过明确绩效管理理念, 对提升绩效管理有效性有着积极的意义。现阶段绩效评价等同绩效管理的理念盛行, 对此, 在确定绩效管理理念时, 可以增加绩效评价所占权重, 实现绩效考核指标化的目标。例如, 某公共部门将绩效评价作为绩效管理核心, 可借助大数据, 使绩效管理理念不断趋于完善, 了解各地工作的积极经验, 以此为基础, 增加外部责任的评判标准。外部责任是公务人员履行公众委托任务时所具备的责任意识, 在考察外部责任时, 根据事件大小、事件报备日期、事件解决反馈、事件解决日期等内容进行综合评判, 借此激发员工的工作潜力。

(四) 构建绩效管理数据库

公共部门每天都会产生大量的运营数据, 因为公共部门的非营利性, 所以运营数据也将成为评判公务人员工作能力的重要指标。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 通过构建绩效管理数据库, 一方面, 能够提升绩效管理的科学性;另一方面, 可以为绩效考核公正性提供科学的数据支持。例如, 某公共部门借助互联网技术构建信息库, 为了便于信息筛选, 该部门以时间和相互关系为分类标准, 构建数据模块和子模块, 进行数据提取时, 管理人员可以在检索栏中输入时间节点或关键字进行数据检索, 有效提升了数据检索效率。另外, 该部门引进数据挖掘技术, 对采集数据潜能进行深入挖掘, 最大限度发挥数据的应用价值, 为公共部门科学利用数据信息奠定坚实的基础。

结论:

综上所述, 加强公务人员培训能够提升公务人员对绩效管理的重视程度, 完善绩效考核标准可以加快绩效管理理念的落实速度, 明确绩效管理理念能够激发员工的工作潜力, 构建绩效管理数据库能够提升绩效管理的科学性。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 通过创新公共部门绩效管理模式, 对提高公共部门服务质量有着积极的意义。

摘要:本文针对公共部门绩效管理模式现状进行剖析, 通过加强公务人员培训、完善绩效考核标准、明确绩效管理理念和构建绩效管理数据库的途径, 目的在于提高公共部门绩效管理水平, 促进公共部门的良性发展。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公共部门,绩效管理模式

参考文献

[1] 田五星, 王海凤.大数据时代的公共部门绩效管理模式创新——基于KPI与OKR比较的启示与借鉴[J].经济体制改革, 2018 (03) :17-23.

[2] 肖牧.创新环境下公共部门绩效管理模式的应用性研究[D].重庆大学, 2018.

上一篇:时间间隔平均法:理论,问题和解决办法下一篇: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