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鸡腺胃炎

2024-05-05

肉鸡腺胃炎(精选八篇)

肉鸡腺胃炎 篇1

1. 发病原因

该病的发病原因比较复杂, 与诸多致病因素共同影响有关, 常见的致病因素如下:

(1) 饲料的营养水平肉鸡所使用的饲料营养是否全面、配比是否科学。例如:维生素、微量元素、矿物质、水分等。另外, 饲料中所含的生物胺 (组胺、尸胺、组氨酸等) 饲料原料如受细菌分解的鱼粉、豆粕、维生素预混料等含有高水平的生物胺, 这些生物胺对要机体有毒害作用, 可以诱发本病的发生

(2) 霉菌及毒菌毒素霉菌及霉菌毒素会存在于养殖过程中, 例如:鸡舍内阴暗潮湿、通风不好、粪便清除不及时、消毒工作不彻底, 会在鸡舍内滋生大量的霉菌;还有饲料贮藏不当, 也会使之变质, 滋生大量的霉菌, 产生霉菌毒素 (镰孢霉菌产生的T2毒素具有腐蚀性, 可造成腺胃和肌胃上皮黏膜坏死, 桔霉素能使腺胃出现裂痕, 卵孢毒素能使腺胃肌胃交接处肿大, 黏膜脱落) , 就可诱发或加重本病的发生。

(3) 鸡舍内的温度湿度高温高湿或温度过低也会诱发或加重本病的发生。

(4) 鸡痘鸡痘尤其是眼型鸡痘是此病发生的主要诱因。

(5) 不明原因的眼炎例如:通风不良、空气污浊、细菌、VA缺乏等导致的眼炎, 也会导致此病的发生。

(6) 其他此病可经卵垂直传播。

本病还与网状内皮增生、贫血因子、传支、腺病毒等病有关。

2. 流行特点及其危害

本病一年四季都可发病, 但以高温多雨的季节 (7月-10月) 发病严重, 本病发病快, 具有传染性, 病程长, 治疗成本大, 发病鸡群采食量下降, 生长发育基本停滞, 出栏体重轻, 饲料转化率低, 饲养成本大大增加, 导致效益差。本病发病日龄越小, 发病越严重, 治疗不及时会出现严重亏损。本病还极容易复发, 经常在天气变化、冷热刺激、免疫、调整饲料等应激条件时复发。

3. 临床症状

发病鸡群机体极度消瘦, 羽毛污秽凌乱, 均匀度差;鸡爪、冠苍白, 有的鸡爪发青、发白;鸡处于亢奋状态, 在鸡床上狂奔、乱飞, 有人称为“飞鸡”;有部分鸡低头似找东西状, 有异嗜现象;粪便色黄、稀, 带有大量未消化吸收的饲料, 为本病的指症性粪便。

4. 剖解症状

腺胃肿大呈圆球状, 剖解腺胃壁增厚肿胀, 切口外翻, 腺胃乳头肿胀扁平, 甚至消失, 有的黏膜脱落;肌胃变形, 甚至萎缩, 剖解肌胃角质层极易剥离, 有的有条纹状的突起或溃疡, 肌胃角质层与肌肉层之间有白斑出现, 严重的有穿孔;肠道内容物少, 有时有水样内容物。胸腺、胰腺、法氏囊严重萎缩, 部分病鸡肾脏肿大, 有的有较多量尿酸盐沉积, 如果合并细菌感染, 会有肝脏肿大, 并伴有坏死点。

5. 综合防控

(1) 饲喂提供优质、营养全面、配比科学的全价饲料。

(2) 鸡舍创造舒适的鸡舍环境, 温、湿度适宜, 通风良好。

(3) 贮藏饲料贮藏在干燥、通风、避光的场所。

(4) 鸡苗从父母代没有此病的种鸡场引鸡雏。

(5) 早期防控做好可诱发本病的疾病的早期防控, 做好日常消毒工作。

(6) 发病鸡群的治疗 (1) 发病早期可紧急接种腺胃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灭活疫苗, 先注射健康鸡, 注意更换针头, 避免交叉感染。 (2) 药物治疗。营养药物:如电解多维 (每代100 kg水) 、全维 (每瓶配1 000 kg水) 、维博100 (每瓶配2 000 kg水) 等5~7 d;腺胃炎、肌胃炎的相关药物:如腺胃炎 (每代150 kg水) 、腺胃泰 (每代配150 kg水) 、胃泰乐 (每代拌料250 kg) 、胃仙舒 (每代配200 kg水) 、胃肠宁 (每代拌料200 kg) 等5~7 d;霉菌、真菌的药物:如真菌净 (每瓶拌料150 kg) 、脱霉素 (每代拌料100 kg) 等5~7 d;一般4 d可见效果, 采食量增加, 体质量增加。 (3) 提高免疫力抗病毒。黄芪多糖、灵芝多糖、胸腺肽、增免扶正灵等药物可以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 在早期使用这些药物对本病的预防有较好的效果, 在治疗过程中配合使用这些药物也有较好的效果。

(7) 肠道保护治疗此病的同时还应该保护好肠道, 保证营养物质的正常消化吸收, 预防肠炎的发生。

肉鸡腺胃炎 篇2

肉鸡腺胃炎的发病原因非常复杂,主要原因是传染性腺胃炎病毒、腺胃型传支病毒感染和霉菌毒素中毒。实践证明,腺胃炎在没有诱因的情况下,很少发病,而当诱因存在时,本病就开始发生,并且诱因越多越严重,腺胃炎的发病也会越严重。

1. 免疫抑制性疾病的影响。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传染性贫血、呼肠孤病毒病等免疫抑制性疾病,使机体的免疫能力降低甚至丧失。黏膜免疫作用降低,会继发腺胃炎、支原体病、大肠杆菌病、球虫病等常见病,而且难以治愈。

2. 饲料霉变等问题。如饲料原料质量低劣,霉菌毒素、生物胺含量超标等直接导致组织器官如嗉囊、肌胃、腺胃以及肝脏、肾脏、脾脏的损伤,直接引发霉菌性腺胃炎。霉变的饲料对肉鸡健康生长有很大影响。首先,饲料被霉菌污染后,会产生大量的霉菌毒素,直接破坏饲料内大部分的营养成分,尤其是粗脂肪和维生素,使其适口性变差,导致鸡群营养不良,生产性能下降;其次,霉菌毒素抑制细胞与核酸合成,使毛细血管脆性增加,系统、组织的完整性和耐受性下降,肝脏变性、坏死,肾脏出血,脾脏肿大,出现胃炎和腹水症;更严重的是霉菌毒素可以破坏黏膜细胞和免疫器官的完整性,使局部免疫接种失败,抗体产生受阻,体液免疫失败,从而使机体出现免疫抑制的现象,使正常免疫后的疫苗达不到预期的免疫效果。另外,霉菌毒素还会造成鸡群拒食或采食量下降,口腔溃疡,嗉囊黏膜脱落、水肿、充血或瘀血,腺胃壁变薄、柔软,腺胃、肌胃角质层糜烂或穿孔,肠黏膜脱落,肠系膜色暗、发黑,个别有霉菌斑点和排黑色稀粪等症状,料肉比升高,生长发育受阻,达不到理想体重。

3. 颗粒料的饲喂。使用颗粒料虽好,但也增加了胃肠的负担。若颗粒饲料营养不平衡,蛋白含量低,维生素A、E、C等缺乏,都可能成为该病发病的诱因。

二、流行特点

1. 流行较广。该病可发生于所有品种的肉鸡,发病地区发病率一般为7%~28%,死亡率一般为30%~50%。最早发病见于21日龄,25~50日龄为多发期。病程10~15天,长者可达35天,发病后5~8天为死亡高峰。

2. 不能发生水平传播或水平传播很弱。发病的鸡群大多来自同一种鸡场或同一品系的鸡种。很多鸡场同一日龄两批不同品种或来源的鸡苗,一批发病,一批不发病,即使放在同一笼内也不会互相感染。

3. 该病是一种综合征,病因复杂。在饲养管理良好、无发病诱因时,不表现临床症状或发病很轻。当有发病诱因时,鸡群则表现出腺胃炎的临床症状;诱因越重越多,腺胃炎的临床症状表现越重。

三、临床症状与病理变化

患病鸡最初表现精神沉郁,缩头垂尾,两翅下垂,羽毛蓬乱不整,采食与饮水减少。鸡只生长迟缓或停滞,逐渐消瘦,有的鸡体重仅为正常鸡的50%或更少。鸡体苍白,极度消瘦,饲料转化率降低,粪便中有未消化的饲料。有的鸡出现流泪、肿眼和呼吸道症状,排白色或绿色稀粪。

剖检病死鸡,腺胃肿大如乒乓球,有时比肌胃还大,呈乳白色,仔细观察可见灰白色格状外观;切开见腺胃壁增厚、水肿,指压可流出浆液性液体;腺胃黏膜肿胀变厚,乳头肿胀、出血、溃疡,有的乳头融合,界限不清;肌胃萎缩,胸腺、脾脏及法氏囊严重萎缩;肠壁菲薄无物,肠道有不同程度的出血性炎症。当前,本病的病例变化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肌胃内容物呈绿色或黑色,颜色很深,呈酸败气味,肌胃和腺胃交界处呈黑色溃疡灶,严重的腺胃乳头消失、出血,剪开自动外翻,粪便颜色发暗;另一种是肌胃内容物和鸡内金呈黄色,轻微酸味,鸡内金龟裂,腺胃肿胀,剪开自动外翻,粪便呈黄色,多为未消化的饲料。

四、综合防治措施

1. 针对非传染性因素引起的腺胃炎,应注意:①尽可能不使用和停用潮湿发霉的饲料;由于饲料中的霉菌毒素有很多品种是肉眼看不到的,所以应在饲料中添加脱霉剂。②尽量避免使用劣质鱼粉和其他劣质蛋白饲料。③保证料槽、水槽卫生,不使用发霉变质的垫料,并预防垫料的发霉。④在饲料中添加对肝肾有保护功能的药物如葡萄糖醛内酯、维生素C、葡萄糖氧化酶,以及中药保肝药物如龙胆泄肝散,并使用葡萄糖饮水。⑤在每千克饲料中另外添加维生素E 100毫克、维生素C 80毫克、维生素K 4毫克、维生素B610毫克。

2. 对传染性因素引起的腺胃炎,可采用下列方法进行防治:①严格控制和检测种鸡群垂直传播的疾病,尤其是从国外引进的鸡种。②严防一些重要的免疫抑制性疾病通过疫苗传播,应加大对疫苗生产厂家的管理规范,使用SPF种蛋鸡胚来生产优质安全的疫苗。③饲料中应增大维生素E、A、C的用量。④发病鸡群可以使用黄芪多糖、葡聚糖、甘露寡糖以及扶正解毒散等来提高机体免疫抵抗力,改善鸡群的免疫抑制现象,并使用保肝护肾产品来增加肝肾功能,并密切注意继发病的感染,必要时可考虑使用抗菌消炎药物,防止细菌的继发感染。⑤加强对症治疗。针对腺肌胃的炎症和溃疡,可以用西咪替丁、氢氧化铝胶等来制酸和保护胃肠溃疡面免受损伤;使用青霉素、阿莫西林等控制继发感染;使用健胃散等调理胃肠和增进采食。⑥要注意药物对本病的影响,应选用那些对胃肠道刺激小、对肝肾影响小、对机体毒性小的药物进行治疗。

浅谈肉鸡腺胃炎的防治 篇3

肉鸡腺胃炎一般在10日龄左右发病, 死亡率虽然不高, 但是治病后的鸡群会留下后遗症, 出现生长抑制。为了预防和控制腺胃炎的发生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加强饲养管理, 做到早预防

1.1 温度与湿度

鸡雏脱壳后体温在40℃左右, 14 d内自身调节体温的能力很差, 只能靠舍内温度来维持。温度过高或过低肉鸡的生长发育都会受到影响, 当温度过高时鸡羽毛生长不良, 饮水过量, 采食减少, 拉稀引发肠道疾病, 从而诱导一些传染病的发生。当温度过低时, 则增加饲料的消耗而诱发呼吸道疾病, 尤其东北, 气候多变, 每日要多次及时的调节窗口, 及时升温降温, 以保持恒温管理。温度忽高忽低, 均会导致鸡体抵抗力下降, 影响饲料的转化率, 导致腺胃炎的发生, 所以说育雏第一周要做到“人不离鸡, 鸡不离人”。育雏温度参考表1。

由于养鸡户饲养时间久了, 往往忽视了湿度管理, 湿度过小时, 体内水分散失影响了卵黄的吸收, 出现羽毛干燥、爪子干裂、脱水等现象直接诱导腺胃炎病的发生。所以建议育雏前两周舍内的湿度一定要保持在60%~70%, 第三周后控制在55%~60%左右。

1.2 饲养密度管理

所谓饲养密度是指网上每平方米所放养肉鸡的数量。个别养户只求数量, 造成密度过大, 或不及时扩群, 造成鸡只生长发育迟缓、啄羽、啄肛等现象, 合理的饲养密度如表2。

1.3 光照管理

光照对于鸡体的健康成长是很重要的, 适宜的光照能够促进骨骼生长, 增进食欲, 促进消化吸收。光照过强, 将会出现啄羽、啄肛、运动量大, 消耗能量;光照过弱, 不利于采食和饮水, 鸡群扎堆, 不愿运动。为了避免腺胃炎的发生, 尽量控制光照的强度。

1.4 饲料管理

饲料营养比例失调、氨基酸等微量元素不平衡、霉菌毒素以及断水、断料等现象都可诱发腺胃炎的发生。因此, 必须在保证充足饮水和饲料的同时保证肉鸡饲料配比的科学性、合理性, 这样才可以减少腺胃炎的发病率。

2 临床症状及剖检变化

2.1腺胃炎发病初期, 鸡群狂燥不安, 来回奔跑, 鸡只采食方式与正常时正好相反, 专挑粉料吃, 并且喜欢追食苍蝇。

2.2数日后鸡群出现大面积的缩头垂尾、呆立闭目、日渐消瘦等症状, 排饲料便或细条样软便。

2.3腺胃显著肿大, 呈半透明状, 肌胃内明显增厚、变硬、易裂、失去正常的研磨功能。

2.4胸腺、脾脏和法氏囊等重要器官出现萎缩迹象, 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 多种活菌免疫不应答, 继发新城疫、大肠杆菌等多种疾病混合感染。

3 明确治疗思路, 做到早治愈

腺胃炎属于一种慢性消耗病毒性疾病。最早的鸡只可以在7日龄左右发病, 若单一发病, 虽然死亡率比较小, 但是影响生长, 增加料肉比;若继发其它疾病, 比如小肠球虫、大肠杆菌、腺胃型传支等, 会出现大批量死亡, 还有部分垂直传播的病原体或污染了特殊病原的马立克病疫苗等是腺胃炎发生的主要病原。所以说在治疗腺胃炎的同时, 根据临床病症及剖检变化一定要考虑继发感染, 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早治愈, 从而提高肉鸡的饲养价值及经济价值。建议在治疗的过程中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3.1迅速解决消化道症状, 健胃消食。

3.2提高鸡只的采食量, 促进食欲。

3.3解决过料现象, 控制厌氧菌, 修复腺胃和肠道的p H值。

3.4控制继发感染, 提高机体抵抗力, 恢复营养健康。

肉鸡腺胃炎的病因及防治策略 篇4

1 流行及传播特点

一年四季全国各地都有腺胃炎发病鸡群, 并不是明显的季节性发病, 呈现多散发态势, 流行范围越来越广, 该病传播速度也越来越快。病鸡最早见于7~8日龄, 15~50日龄为多发期, 育雏室温度较低的鸡群更易发病。单独发生腺胃炎的雏鸡死亡率不是很高, 发病后会继发大肠杆菌、支原体、新城疫、肠炎等疾病, 各种疾病混合在一起, 使病情变得更加复杂, 也更难以治愈, 所以死亡率大幅上升。发病率最高可达100%, 一般为7%~35%, 死亡率为15%~95%范围之间, 一般为25%~30% (包括继发其它疾病死亡) 。

2 疾病病因或者诱因

该病病原可能是垂直传播, 水平传播很弱 (即不能同居感染) , 病因多而杂。青岛市动检所杜元钊等同志研究发现, 该病病毒主要是鸡的腺病毒、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等。但是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只有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病毒, 复制出了与临诊症状完全相同的疾病。所以部分专家认为“鸡传染性腺胃炎”主要病原是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病毒, 但冠状病毒、呼肠孤病毒在该病的发病中起到了协同作用。

经研究, 肉鸡腺胃炎主要病因或者诱因分为非传染性因素和传染性因素, 非传染性诱发因素主要包括:生物胺的毒害作用致使肉鸡得病;饲料营养供给不平衡;霉菌毒素对肌胃、腺胃的损害作用, 传染性因素包括:

2.1 鸡痘继发性腺胃炎

眼型鸡痘, 是腺胃炎发病极其重要的病因。在鸡痘发病季节上, 北方一般多发在秋季和冬季, 而这个时期也是腺胃炎发病率最高的时期。从发病规律上看是, 先发生了鸡痘, 然后继发腺胃炎, 而后会有其它疾病的混合感染, 而且没有很好的药物进行针对性治疗。

2.2 其它眼炎引起的腺胃炎

各种炎症或者细菌、维生素A或者B缺乏或通风不良引起的眼炎, 都会导致腺胃炎的发病。

3 临床症状

患腺胃炎的鸡, 全身消瘦, 咳嗽、张口呼吸, 有罗音, 腺胃肿大, 流泪肿眼, 严重者导致失明, 口流黏液, 有的甩头欲甩出鼻腔和口中粘液, 精神萎靡, 耸翅或羽毛蓬乱不整, 采食量和饮水量明显减少, 个别鸡在舍墙边扎堆, 闭眼呆立, 羽毛逆立, 畏寒, 大群都在鸡舍的墙角等处挤成一堆, 呈取暖样, 整群鸡粪便细、软呈条状, 颜色为白色。

4 病鸡剖检症状

轻者肠粘膜大面积出血或淤血, 盲肠淋巴结肿胀出血, 腺胃壁肿胀增厚, 胃壁发硬, 呈灰白黄色斑驳样, 腺胃肌胃交接处之间距离变长, 严重者腺胃呈球状, 腺胃乳头水肿连成一片呈坚硬样, 呈月牙状, 用刀片平刮有锯齿状的阻力感觉, 界限不清, 用手指压时可有大量透明液体流出, 角质膜容易脱落, 局部为白色胶样化, 角质膜溃疡, 肌胃内膜出血, 肠管变细, 肠黏膜在前期增厚, 后期脱落, 肠道出血, 肠壁变薄, 肠道内容物呈桔红色。

5 治疗方案

腺胃炎没有特效性的治疗方法, 临床上都是采用综合治疗, 通过调节免疫力的办法, 从而控制腺胃炎在鸡群中的蔓延。

5.1 预防性措施

首先要改善环境条件和提高管理水平, 注意通风, 保持适宜的湿度, 温度变化幅度不宜过大, 料盘、水盘的定期清理、消毒, 防止霉菌产生。其次, 不使用霉变饲料, 尽量挑选优质饲料, 当饲料质量不是很好时, 适量添加脱霉剂类产品预防。最后, 建议全群鸡应注射鸡腺胃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疫苗。

5.2 治疗性措施

在发生肌胃炎、腺胃炎时, 要先进行消炎, 吸附霉菌毒素、杀灭霉菌外, 同时要修复胃肠道, 恢复消化道机能, 保证良好的消化吸收。

方案一:腺胃肌胃康+维生素B+麦特霉胶素;

方案二:腺胃肌胃康+西咪替丁;

方案三:抗病毒中药+头孢曲松钠+西咪替丁+鱼肝油;

方案四:抗病毒中药+西咪替丁+青霉素+健胃散;

方案五:清瘟败毒散+西咪替丁+鱼肝油+头孢类。

一例肉鸡腺胃炎和肌胃炎的诊治体会 篇5

1 发病情况

一养殖户自家放养的肉鸡,2015年10月14日龄早上发现异常让过去看一下。刚进鸡舍就闻到很浓的酸味略带腥味,粪便大量出现过料现象,鸡群均匀度差,病鸡表现抱膀,尖头尖尾,精神沉郁,闭眼缩颈站立,采食量下降。找来了有关技术人员,通过现场询问、观察、剖检,取病料送往实验室分析,最后综合确诊本鸡群同时患有腺胃炎和肌胃炎。

2 临床症状

精神沉郁,闭眼缩颈站立,采食量可下降至不足正常采食量25%,有聚堆和围柱子现象,病鸡大多个体小,缩颈站立,当你想抓它时反应灵敏,粪便干,粪便大量出现过料现象,成小细长条形,发出酸腥味,爪子发白,鸡群出现跑风现象,整体均匀度差。

3 解剖症状

病鸡肌肉颜色苍白,骨质韧性降低,血液颜色变浅。主要症状表现在腺胃外观扩张、肿大,腺胃壁外观有大小不等的白色变性区域,剪开腺胃,腺胃壁肿胀,腺胃乳头肿胀融合、出血、溃疡,严重者腺胃壁质地易撕碎,腺胃、肌胃交界处出血,肌胃角质层颜色变浅,易剥离,严重者肌胃角质层有溃疡灶,轻刮即脱落,底层有溃疡。肝脏颜色变浅,有土黄色斑纹,肝脏易碎,如胶泥样,脾脏肿大易碎,外观呈斑驳样。肠道黏膜肿胀,内容物呈稀糊状。

4 治疗措施

(1)在饮水中加胃康优,每袋兑水400kg,8000只鸡10日龄每天2袋,集中饮水3~4h,连用3d。

(2)在饲料中加入平胃散,每袋拌料45kg料,8000只鸡10日龄每天用9袋拌料里,集中吃4~5h的料量,连用4d。

(3)给药同时在饮水中每50kg水中加100g小苏打和0.5kg白糖自由饮用。

5 预防措施

(1)不使用潮湿的、发霉的饲料,并在饲料中添加脱霉剂。避免使用劣质鱼粉及其他劣质蛋白饲料。保证料槽、水槽的卫生,避免使用发霉变质的垫料。

(2)严格控制和检测种鸡群垂直传播的疾病,尤其是从国外引进的鸡种。对种鸡群要净化鸡网状内皮增生症、传染性贫血等重要的垂直感染病原。

(3)发病鸡群患病严重后一定会出现采食量下降的现象,最佳的治疗途径是注射,注射用药:青霉素+甲硝唑+中升-120+双黄连+新疫灵+西咪替丁+抗体。

肉鸡腺胃炎 篇6

1 发病情况及临床症状

2007年开始吉林省就出现散在发生鸡腺胃炎情况, 到2009年普遍发生。2014年6月末, 吉林省德惠市五台乡某肉鸡养殖户共养殖5 000只白羽品种的肉鸡, 法氏囊免疫后17日龄时出现鸡群采食量下降, 生长速度缓慢现象, 发病鸡拉黄白稀粪并出现饲料便, 个别发病鸡体温升高, 发病率在10%左右且逐渐有增加的趋势, 每天死亡在10只左右。初期仅用一些抗病毒和抗生素药治疗未见好转。

2 剖检变化

病理剖检可发现病鸡全身消瘦, 个别眼部肿胀且有脓性物;腺胃肿胀, 呈乳白色, 切开腺胃可见胃壁增厚、水肿, 指压可流出浆液性液体;腺胃黏膜肿胀变厚;乳头肿胀外翻、乳头基部呈粉红色, 周边出血或出血不明显、溃疡。有的乳头已融合, 界限不清。后期乳头穿孔或溃疡、凹陷, 消失;肌胃瘪缩, 肌筋易剥离, 边缘苍白有裂缝。胸腺、脾脏、法氏囊萎缩尤为突出;部分病鸡肾肿大。

3 实验室诊断

无菌取病死鸡心、肝、脾接种LB肉汤37℃增菌培养18~24 h, 培养基呈均匀混浊, 用白金耳挑取一环菌液, 转接到LB琼脂平板上, 37℃培养18~24 h, 挑取单个、直径约2 mm的圆形、光滑、隆起、湿润、半透明淡灰色的菌落接于麦康克琼脂平板, 经革兰氏染色镜检, 初步确定为大肠杆菌。

对养殖户带来的饲料进行霉菌检测, 采用GB/T 13092-2006饲料中霉菌总数测定方法。通过显微镜观察平皿菌落数难以计数, 确定饲料霉菌污染。

4 治疗

通过病理剖检和实验室诊断, 初步确定该鸡群是由于饲料霉菌引起的鸡腺胃炎, 所以建议养殖户首先更换目前饲喂的饲料, 查找饲料霉变的原因并对发病鸡用干扰素饮水, 连用2 d;西咪替丁0.5 kg饲料1片或者雷米替丁一片1 kg饲料, 拌料是两种药品任选其一连续拌料同时添加知名厂家脱霉剂一疗程5~7 d。初期使用青、链霉素控制肠道细菌性感染、使用补脾健胃中草药、多维 (特别是B族维生素) , 以调节脏腑消化功能补充营养缺失。发病时间长的要考虑鸡群免疫功能下降、防止新城疫、温和性感冒、传染性支气管炎等病毒病发生。建议长期添加微生态制剂保持肠道绒毛完整性、在促进营养吸收的同时尽量减少霉菌毒素的吸收。

5 小结

浅谈腺胃炎 篇7

1病原

该病病原还没明确定论。

2流行特点

2.1传染性腺胃炎可在不同品种的蛋鸡和肉鸡上传播。该病在目前的817肉杂鸡上也可发现。发病率因地域和饲养管理不同而有差异, 一般最低发病在10%左右, 死亡率高达30%左右。有报道肉鸡在21日龄可见该病发生。蛋鸡发生该病一般病程在两周左右, 感染该病死亡高峰在一周以上。

2.2该病病因复杂, 病原可能是垂直传播, 在同一鸡场同一批鸡发现不同品种的鸡只同时发生的现象。怀疑是种鸡垂直传播。

3该病的发病诱因

3.1饲料条件诱因:饲料营养不平衡、蛋白低、维生素缺乏等都是该病发病的诱因。

3.2眼炎是本病的重要诱因, 临床发现凡是有腺胃炎的鸡场首先都有眼炎症状发生。

3.3现在一些垂直传播的病原可能也是该病的诱因, 如临床常可发现的网状内皮增生症、鸡贫血因子、马立克氏病等。

4临床症状

病鸡在临床上表现羽毛蓬乱、无精神、翅膀下垂、采食量和饮水量明显减少, 有流泪和肿眼症状, 并伴有呼吸道症状, 排白色或绿色稀粪。

5解剖症状

5.1病鸡腺胃具有特征性。剖检腺胃肿大如球, 呈乳白色, 仔细观察可见灰白色格状外观。

5.2切开腺胃可见腺胃壁增厚、水肿、轻轻一按可流出浆液性液体, 乳头肿胀出血, 乳头界限融合, 没界限可分;肌胃、胸腺、脾脏严重萎缩;肠道表现出黏膜脱落、出血症状。

6防治措施

6.1本病病原无统一定论, 病因复杂, 导致该病没有特异性治疗办法。

6.2一般在临床上采取调节免疫力的办法。

6.3在饮水中添加维生素B+青霉素 (或者头孢类) (严重者个别鸡投西咪替丁) 。

7治疗措施

7.1紧急接种

全群鸡紧急注射鸡腺胃型传染性支气管炎油乳剂灭活苗, 0.5毫升/只, 10~15只鸡换1个针头, 先注射健康鸡, 后注射病重鸡, 以防通过针头传染扩散。药物治疗:穿心莲45克、黄连30克、沉香30克、黄苓45克、黄柏40克、麻黄30克、柴胡50克、甘草40克、大青叶45克、板蓝根45克、连翘30克、玄参30克, 共为末, 加适量水熬开冷凉, 1%拌料喂服, 连用5天。采取以上方法3天后, 鸡群病情明显好转, 疫情得到控制, 减少病重鸡死亡减少。

7.2控制措施

平时要加强饲养管理, 搞好环境卫生, 饲养密度要适宜, 注意通风换气。

肉仔鸡腺胃炎的防治 篇8

1 发病情况

肉鸡的腺肌胃炎是一种以家禽生长不良、消瘦、整齐度差, 过料等外观症状, 腺胃肿大, 或腺胃乳头扁平甚至消失, 腺胃黏膜出血溃疡、脱落、肌胃内金和肌胃粘膜面火山口样溃疡、肌胃糜烂为主要特征的流行病。该病的临床症状、病理变化不尽相同, 病原说法不一。自1978年在荷兰首次被报道外, 世界各地均有此病发生;给养殖业带来巨大危害。几乎从所有的发生本病的病鸡中都能分离出多种的病毒, 细菌, 以及真菌。但是很难找到某一特定的致病病原。

2 发病原因

笔者认为本病的发生应是多病原多病因集中作用而导致的结果。具体原因有以下几种:

2.1 生物性因素

(1) 鸡痘尤其是眼型鸡痘以瞎眼为特征, 是腺胃炎发病的重要原因; (2) 不明原因的眼炎:如传染性支气管炎、传染性喉气管炎、各种细菌、维生素A缺乏或通风不良引起的眼炎, 都会导致腺胃炎的发病; (3) 一些垂直传播的未知病原或被特殊病原污染了的疫苗, 很可能是该病发生的主要病原, 如鸡网状内皮增生症 (REV) 、鸡贫血因子 (CAV) 等; (4) 上皮细胞的腺病毒包涵体、呼肠孤病毒的感染等是组胺发病机制中的重要因素之一; (5) 厌氧菌, 如梭状芽孢杆菌有时也是溃疡性肠炎和坏死性肝炎的继发感染因素。 (6) 真菌, 如在饲料中或空气中有霉菌的存在, 也是本病发生的主要原因。

2.2非生物性因素 (1) 饲养管理:饲养密度过大, 雏鸡早期育雏不良, 雏鸡运输时间长, 脱水等是此病发生的诱因。在很多情况下这些饲养因素对腺胃炎病发生的严重性及死亡率有关系, 这种病常也见于那些经常使用垫料的鸡场, 经常注射抗生素特别是四环素也能诱发腺胃炎。 (2) 营养因素:饲料营养不良、硫酸铜过量、日粮的氨基酸不平衡、日粮中的生物胺、低纤维素日粮、真菌毒素、等诱发腺胃炎。特别是生物胺, 日粮组分中, 比如在鱼粉、玉米、豆粕、维生素预混料、脂肪、肉骨粉, 可发现高水平的日粮生物胺, 比如组胺3HT、5HT、多巴胺、肌胃糜烂素和5-羟色胺。生物胺是氨基酸分解代谢中脱羧化作用的产物, 对动物有毒性作用。动物副产品变质可产生大量的生物胺。组胺是家禽饲料中的微生物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对组氨酸进行脱羧化而产生的。鸡发生组胺中毒会导致生长缓慢、羽毛生长不良以及腺胃肿大。鸡的组胺中毒一般都与采食含高水平组氨酸的鱼粉有关, 日粮含0.4%~0.5%的组胺就可造成永久性的生长迟滞并产生其它有害作用。然而, 摄入较低水平的生物胺的后果有可能在日粮中其它因子的作用下而增强。

2.3 肌胃糜烂素

肌胃糜烂素是鱼粉加热过度致使其中酪蛋自和组氨酸发生相互作用而产生的, 可使鸡的肌胃发生糜烂和溃疡。腺胃腺泡中的细胞会分泌盐酸和胃蛋白酶原, 腺胃腺体的任何病变都会干扰胃蛋白酶的分泌从而影响蛋白质的消化和利用, 结果造成鸡的生产性能和饲料利用率低下的后果。这还能解释患有腺胃炎疾病的鸡会在粪中排出未经消化的饲料的原因。

3 预防措施

上一篇:瓶颈下一篇:信号发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