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肉鸡的饲养管理

2024-05-15

春季肉鸡的饲养管理(精选九篇)

春季肉鸡的饲养管理 篇1

1 加强防疫管理

防疫是肉鸡饲养管理中重要的一个环节, 肉雏鸡用疫苗免疫传染病的种类较多, 如新城疫、传支、法氏囊、鸡痘等十几种, 要防好, 就要选“GMP”生产厂家, 保证质量, 科学地安排接种时间, 把鸡新城疫、法氏囊、鸡痘、传支等病原体等病毒类疫苗, 按使用时间、按要求的日龄顺序编排起来称为程序, 按程序接种相应疫苗产生特异性抗体来预防相应传染病。

4日龄用肾传支疫苗滴眼, 7日龄新城疫疫苗饮水, 12日龄法氏囊苗饮水, 21日龄注射禽流感疫苗, 30日龄再各自加强免疫一遍, 有好的鸡品种, 没有好的免疫程序, 没有好质量的疫苗, 没有好的环境, 没有好的管理, 就等于没有养好鸡。甚至感染法氏囊、新城疫病毒传染病, 以至造成鸡群数目的缺损, 而使育雏群失败。

2 通风与保温的协调

2.1 舍内空气的流通

鸡舍空气新鲜, 可以避免呼吸道病的发生。空气中的有害气体或灰尘都能影响鸡的健康, 甚至引起死亡。鸡舍中厌氧菌分解粪便和含氮有机物产生氨气, 鸡舍内氨气浓度过高时, 人就感到不适, 加上利用煤炉进行保温时, 产生大量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硫化氢等有害气体, 所以应在不降低正常室温的前提下通风, 减少鸡舍内有害气体和灰尘的含量。

2.2 增加鸡舍保温隔热层

如果发现鸡舍顶棚和北墙有结霜现象, 应增加保温层的吊棚, 用塑料布或油毡纸增加隔温层, 堵严北窗。也可在主风向距鸡舍适当的地方, 设挡风屏障以缓解寒风侵袭。鸡舍最适宜的产蛋温度为18~23℃, 最理想的温度为21℃。如果低于13℃, 种鸡产蛋下降;低于12℃, 肉鸡生长发育严重受阻。气温低时, 可降低风扇的转速, 减少空气流通量。

3 严防疾病传播

在提高机体抵抗力的同时, 要做好有关疾病的防治工作。有疫苗预防接种的要严格按免疫程序进行免疫。平时要经常使用一些预防疾病的药物。定期给鸡舍消毒, 空鸡舍最好采用福尔马林熏蒸消毒, 饲养期间宜采用高效无毒的消毒剂进行喷雾消毒。定期带鸡消毒, 一般采用喷洒消毒和饮水消毒配合执行。

肉鸡发生呼吸道疾病以后要及时找兽医确诊, 对症下药。对症治疗可适当应用一些平喘、止咳的药物, 可减少因呼吸困难而死亡的数量。防治原则应采取以预防为主, 治疗为辅的综合措施:建立严格的卫生防疫制度, 搞好环境卫生, 严格控制外来人员、车辆进入生产场, 制定科学有效的消毒制度;加强对种鸡的监控和净化、药物防治、免疫等。冬春季饲养肉鸡一定要解决好通风和保温的矛盾, 保持舍内空气质量, 加强卫生管理, 合理用药, 这样发病率就会大大降低, 能够确保肉鸡的生长和生产, 从而获得理想的经济效益。

4 加强饲养管理

进雏前对雏舍进行严格的冲刷、消毒、熏蒸, 用具、衣帽、房舍等彻底清洗。由于肉雏鸡生理特点的需求, 入舍后, 先饮水后开食, 尤其长距离运输的鸡, 可及时补充机体所失的水分。对于不愿意活动的鸡, 应采用人工轰赶强制采食的措施, 但应注意动作要轻, 不要造成挤压致死的现象。光照时间宜缩短, 不宜延长, 不可随意改变光源的位置、时间、强度等, 使舍内光照强度均匀。

地面要干燥, 水泥地不吸水易潮湿, 最好用三合土打地面, 地面透气, 保持干燥不返潮。

选好垫料, 要用新鲜、干燥、柔软、不霉变、吸水性好的垫料, 最好为刨花。用时要巧用, 最好一次铺好垫物, 不要零星添加, 要经常翻动, 使其不发硬、不板结, 保持松软。

控制饮水, 满足水的需要, 一般饮水是耗料量的2~3倍, 但不多供水, 因为水多会加剧垫料的潮湿, 用水管时防止跑水。

浅谈肉鸡的科学饲养 篇2

【关键词】肉鸡;科学饲养

近二十年来,随着肉鸡饲养业的发展,肉鸡饲养业已经成为农村增产致富的支柱性产业,科学的饲养方法越來越普遍。现就肉鸡的鸡场的选择、鸡舍的设计、网架的安装、饲养设备及用具等几方面进行探讨,供广大养殖户参考。

1 鸡场的选择

总的原则是安静,水电便利,有利于防疫等几点。

1.1 地理环境

肉鸡场应选择在地势较高,平坦干燥,背风向阳,有利于排水的地方,鸡场要远离“废水、废物、废气”鸡场尽量要远离城市和居民区,鸡场要设在居民区的下风口,以免成为社会环境的污染源。

1.2 交通便利

鸡场应选择靠近柏油路或砂石路,这样便于饲料、商品鸡的运输,但需与道路保持一定的距离,有利进行防疫。

1.3 水电资源丰足便利

肉鸡的饲养离不开水,尤其是饲养后期和炎热的夏季,肉鸡的饮水量较大。水质的好坏也是影响肉鸡声场发育的重要因素之一。另外,还要稳定可靠的电力供应。

1.4 有利于防疫

对附近的疫情史要周密调查,注意拟建场地与疫病防控中心、屠宰场、畜牧场的距离方位,以利于本场的防疫工作,特别注意不要在旧鸡场上建鸡舍和扩建鸡舍。

1.5 地质土壤

要求土壤未被传染病和寄生虫病原体污染,透水性强,导热性小,以沙土为宜。

1.6 其他因素

主要指建筑设计有关的和造成鸡舍小环境有关的气候条件,如温度、风力、风向、湿度等以利于防暑防寒的施工设计。

2 鸡舍的设计

鸡舍的设计总体原则是利于保湿,便于通风换气,排泄废物等。目前,我国鸡舍的设计总体特点是房舍低矮,墙壁稍厚,地面干燥。其中主要分全封闭鸡舍、开放式鸡舍、塑料大棚鸡舍,农村多以砖瓦结构开放式鸡舍居多。

2.1 墙体

采用砖墙结构,墙面用水泥砂浆抹面,以便冲洗消毒。

2.2 房架

用木支架或用角钢与钢筋制成三脚架,用木条做檀条,间距70~80cm。

2.3 屋顶

必须做到保温防雨的作用。保温层至少在20cm以上。

2.4 天窗

每隔6cm安装一个60cm×60cm的天窗,天窗的出口要超过房脊,天窗开启掉墙要在鸡舍内控制。

2.5 窗户

窗台50cm×95cm(宽)×100cm(高),窗与窗之间留1.5~2m的距离,后窗适当减少,前后窗相对,南北墙设地窗4cm×40cm,位置与侧窗相对错开。

2.6 地面

水泥地面设有排水管道,地面纵向应有2~5度的坡度,排水管道应设在鸡舍的两侧或中间,向鸡舍远端排水,相应舍外要设排水沟到鸡舍外。

3 网架的安装

肉鸡饲养以网上平养居多,其优点是:节省平养的垫料开支;提高鸡粪的利用价值,增加副产收入;节省燃料费用,有效降低鸡病的发生率,减少药费;利用环境减少应激。网架一般设在鸡舍的两侧,中间留90~100cm的过道,塑料平网孔径2.5cm为宜,平铺网架上。用软绳固定,禁用铁丝,防伤鸡体,网架要高出窗台,以利污气排出,高80~100cm,推荐肉鸡平养密度为1~30日龄每平方米25只。30~50日龄每平方米10只,最后采用全进全出的管理制度,防止交叉感染。

4 饲养设备及用具

4.1 育雏期

取暖设备,炉子在舍内,填煤在舍外,炉子设在鸡舍过道两侧,行烟道供暖。既能保证鸡舍内温度的有效控制,又能防止煤气中毒。

4.2 饮水用具

真空式饮水器:育雏早期使用,一般50只鸡用一个3L的饮水器。

普拉式自动饮水器:5~6日龄开始使用,25只鸡共用一个。

4.3 喂料用具

开始盘:1~6日龄雏鸡使用,100只鸡共用一个。

料桶:适用2日龄以上的肉鸡,饲料装入桶内,便可供鸡自由采食,一般选择5kg容量的料桶,每只桶可供50只鸡自由循环采食。

4.4 通风换气设备

鸡舍内设置天窗、地窗,并能关闭,以便适用处置气候变化和合理的调节鸡舍内的空气。

浅谈春季肉鸡饲养管理 篇3

1 加强饲养管理

1.1 要做好雏鸡的防寒保温

养雏鸡适宜的温度是:1周龄时30~32℃,2周龄时28~30℃,3周龄时25~28℃,4周龄时22~25℃,以后每周降低1.5~2℃,直到室温。湿度1周龄以内保持在60%~65%,1周后以50%~60%为宜。鸡舍过湿可用布袋装一些生石灰放在室内吸潮;过干可在火炉上放盆水,通过水分蒸发,增加室内湿度。

1.2 要保持舍内空气清新

加强育雏室的通风,保持舍内空气新鲜。舍内通风换气可在中午阳光充足时开窗进行,门窗的开启度从小到大最后呈半开状态,切不可突然将门窗大开,让冷风直吹,使室温突然下降。应在不降低正常室温的前提下加强通风换气,减少鸡舍内有害气体和灰尘的含量。

1.3 控制好鸡群密度

特别在春季,湿度大,鸡容易感染大肠杆菌、球虫、葡萄球菌等,并可使疾病流行加快。密度的大小应根据雏鸡日龄的大小,品种饲养方式和鸡舍结构等进行合理调整。一般养殖雏鸡的合理密度为:0~4周龄为每平方米20~25只;5~7周龄为10~20只。网上育雏的合理密度为:0~4周龄为每平方米24~28只,5~7周龄为15~20只。

1.4 要注意保持垫料的干爽、清洁

肉鸡的饲养要特别注意垫料的干爽、清洁。育雏期最好用禾杆做垫料,较干爽,利于提高温度;中大鸡阶段温度低于18℃应加厚垫料以增加温度。

2 做好卫生与消毒

初春季节,阳气上升,经过冬雪的洗礼,昆虫、节支虫、吸血虫、肉眼看不见的微生物,都蠢蠢欲动准备繁衍,因此开春要做好卫生消毒工作。

2.1 饮水消毒

水槽饮水、乳头饮水两种方式都应定期进行饮水消毒。乳头饮水管表面应每天进行擦拭,除去表面及乳头周围的灰尘和污物,水管内每15 d消毒一次,消毒要彻底。消毒要选择适合的消毒药物(如高锰酸钾、次氯酸钠等),不是所有消毒药都可以用于饮水消毒,同时应严格按照药物说明配制,避免中毒。

2.2 带鸡消毒

舍内每天消毒一次,尽量选择中午前后室温较高时进行,消毒前将鸡舍打扫干净,尤其是皮屑、羽毛,以免影响消毒效果,消毒时要认真不留任何死角,目前常用到的消毒剂为瑞普杀与全能经典,方法为每隔3 d交替使用,使用剂量同为1∶1 000,即200 kg水加200 mL消毒剂。

2.3 加大卫生工作力度

春季随着气温的升高鸡舍内外病源微生物开始大量繁殖、此时舍内外应加强卫生清扫工作,特别是进风口、地面、墙壁、饮水管、蛋网等应每日清理,保证鸡舍内干净整洁、空气新鲜,除潮去湿,从而降低有害微生物的数量,减少大肠杆菌病、坏死性肠炎等条件性疾病的发生。

3 做好免疫接种

免疫接种是肉鸡饲养管理中重要的一个环节,肉雏鸡用疫苗免疫传染病的种类较多,如新城疫、传支、法氏囊、脑瘠髓炎、鸡痘等十几种,要预防好,就要选“GMP”生产厂家,保证质量,科学地安排接种时间,把鸡新城疫、法氏囊、鸡痘、传支等病原体等病毒类疫苗,按使用时间、要求的日龄顺序编排起来称为程序,按程序接种相应疫苗产生特异性抗体来预防相应传染病。4日龄用肾传支疫苗滴眼,7日龄新城疫疫苗饮水,12日龄法氏囊苗饮水,21日龄注射禽流感疫苗,30日龄再各自加强免疫一遍。有好的鸡品种,没有好的免疫程序,没有好质量的疫苗,没有好的环境,没有好的管理,就等于没有好鸡养。甚至感染法氏囊、新城疫等病毒传染病,以至造成鸡群数目的缺损。

4 药物预防

大部分细菌性疾病是可以通过药物的定期投放来达到预防的目的。春季流行的细菌性疾病及寄生虫病主要有大肠杆菌病、沙门氏杆菌病、慢性呼吸道病、球虫病等,而这些疾病的发生大都与日龄和环境变化有很大关系,这就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来制定不同的用药预防程序。例如:沙门氏杆菌病易发生于育雏鸡;而慢性呼吸道病和大肠杆菌易发生于冬春季;球虫病多发生于15~60日龄等。正确安排用药时间必须首先了解各日龄、各饲养阶段易感染发生的疾病,适时投药才能达到预防的目的。

5 减轻应激因素

夏季肉鸡饲养管理五要点 篇4

肉鸡的羽毛稠密并且没有汗腺,体内的热量散发困难,高温环境会给肉仔鸡的生长发育带来极其不利的影响,因此在炎热的夏季养殖肉鸡最重要的是做好防暑降温工作。在炎热的天气,可以向鸡体或鸡舍直接喷洒凉水,每两小时喷洒1次。同时,要做好鸡舍内的通风工作,在进风口处安置水帘,可以使舍外的温度经冷却后进入鸡舍,可有效起到降低舍内温度的作用。在使用水帘时要注意,在温度上升时打开,下降后关闭。鸡舍的门窗沿墙可以安装遮阳的设施,有利于热气的散发,也可避免阳光直接射入舍内。

二、加强饲养管理

在炎热的夏季更应该加强肉鸡的饲养管理,当舍内的温度过高时,肉鸡通过不断地张口喘气以蒸发体内水分的方式来散热,因此对水的需求量要比平时多,所以在夏季必须供给肉鸡充足并且清洁、清凉的饮用水,短时间的缺水会影响肉鸡的生长,长时间的缺水则会导致肉鸡中暑死亡。储水设备及水槽要保持干净卫生,尽量使其不受阳光的直射。

降低肉鸡的饲养密度,可以有效降低舍内小环境的温度。如果鸡群的饲养密度过大,则不利于鸡舍内热量的散发,容易使肉鸡发生热衰竭,从而影响肉鸡的采食量和饮水量,降低肉鸡的生产性能。因此要根据实际的生产情况、温度、湿度来确定饲养密度。一般在夏季,最适宜的饲养密度为1~2周龄为30~35只/米2,3~4周龄20~25只/米2,5周龄至出栏10~15只/米2。另外,鸡群不宜过大,以每群300只为最适宜。

保持垫料干燥,适当降低舍内的湿度。舍内的湿度不宜过高,一般在夏季鸡舍垫料的湿度应在18%左右,在进行带鸡消毒和进行喷洒降温时要掌握好湿度,避免垫料的湿度过大,湿度过大不但会影响散热效果,还会抑制鸡体内水分的散发,影响新陈代谢,诱发多种疾病,使鸡群的健康得不到保证。同时还会使肉鸡的羽毛沾上污物,使肉鸡易患胸囊肿、球虫病及有害气体中毒症等疾病。在夏季,还要做好料槽和水槽的消毒工作,并且保证舍内的卫生,要及时清理舍内的粪便及污物,使舍内的有害气体浓度不超标。

三、调整日粮结构和饲喂时间

肉鸡在代谢蛋白质的过程中会增加热损耗,因此在夏季的饲料调整中,可以适当降低饲料中蛋白质的水平而提高能量和必需氨基酸的水平,以减少蛋白质代谢的热增耗。另外,在炎热的夏季,肉鸡的采食量下降,所以也有必要提高饲料中的能量和氨基酸的水平,同时可增加维生素B的含量,将饲料改为适口性良好的颗粒料,以增加肉鸡的采食量,从而提高营养成分的摄入量。

夏季白天的温度较高,肉鸡张口喘气散热导致采食量下降,而早晨和晚上的气温一般较低,所以可以选择较为凉爽的时间来饲喂肉鸡,一般选择晚上8时到第二天早晨6时。在夏季,肉鸡食欲比较旺盛,可以增加这段时间的饲喂次数,有助于肉鸡多采食,保证营养的摄入。在白天温度高时,可以让肉鸡多休息。此外,可以给肉鸡饲喂西瓜皮、青菜等青绿多汁饲料,也可以起到消暑去热的作用。

四、做好夏季免疫和疾病预防工作

夏季高温高湿的环境为病毒、细菌、寄生虫的快速繁殖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因此夏季是肉鸡呼吸道疾病、肠道疾病的多发季节,在夏季也是一些疫病的高发期,其中包括新城疫、禽流感等。所以在夏季要做好免疫工作,养殖场要根据生产上的要求制定适合本场的免疫程序,并严格地按照免疫程序接种疫苗,选择合格的疫苗进行免疫。同时做好场内的环境卫生工作,清除蚊蝇的侵扰,减少疾病的传染途径也是预防疾病的关键措施。消毒是预防疾病发生的重要手段,受夏季高温的影响,肉仔鸡的抗病能力下降,容易患球虫病、葡萄球菌病等疾病,因此在夏季要经常进行带鸡消毒,以彻底消灭病原微生物,同时也起到净化舍内空气的作用,还可以有效降低舍内温度。同时定期对鸡舍、设备及工具进行消毒,可有效预防疾病的发生。值得注意的是,在消毒药剂的选择上,应选用广谱性高、无毒副作用并且黏附性大的消毒药。

五、日粮中加入抗应激添加剂

在火热的夏季,在采取一切有效的物理措施进行防暑降温工作的同时,在日粮中添加抗热应激的添加剂也非常重要。可以在日粮中添加维生素C,因为当肉鸡产生热应激时会刺激鸡体内糖皮质激素的分泌,而维生素C是合成糖皮质激素的重要原料,因此在日粮中添加维生素C可以为肉鸡散热提供充足的能量,降低由于高热引起的死亡率升高的现象;还可以在饮用水中添加电解多维,特别是在夏季的下午1时到晚上9时,这一时间段增加电解多维的量可以有效缓解热应激对肉鸡的伤害;也可以在日粮中添加0.5%的小苏打,使鸡体降温的同时,增重率也可相应提高。

春季肉鸡的饲养管理 篇5

1 要尽快供给清洁饮水

雏鸡运到育雏舍后, 稍作休息应该即刻饮水, 因为出雏时间需24 h, 加上长途的运输, 雏鸡消耗很大, 应尽早饮水。尽早饮水可补充雏鸡出壳时体内所耗去的水份, 促进肠道蠕动。排除胎粪, 还能促进新陈代谢, 加促吸收剩余的蛋黄, 以增强食欲感。第1周内忌用凉水, 要饮温开水 (保持20 ℃左右) , 加入恩诺沙星、多维电解质和5%葡萄糖, 如果雏鸡孵出时间较长或雏鸡软弱, 可在开食前的饮水中加入一定量的补液盐, 可起到提高雏鸡成活率的作用。1周后饮清洁的凉水即可。饮水量一定要充足, 经常保持有水, 随时自由饮水, 绝不可间断饮水。水质要符合卫生标准, 饮水器要定期洗刷消毒。20日龄后最好用乳头饮水器, 既卫生又节水。乳头饮水器比水槽节约用水80%~85%, 既减少了水费又能保持舍内干燥、清洁卫生, 减少疾病传播。用水槽饮水一定要保持平稳、不漏水、不溢水。

2 要在出壳后12~24 h开食

在雏鸡饮水后即可进行开食, 雏鸡出壳后开饲时间最晚不要超过12~24 h, 绝不要人为推迟开饲时间。开饲时间越早越好。开食时间不能过晚, 否则雏鸡消耗体力过多, 容易导致虚弱和脱水, 影响生长发育, 降低成活率。初生雏鸡消化器官尚不发达, 胃肠容积较小, 开食饲料要求营养丰富、易消化、适口性强且便于啄食。饲料颗粒要粗细适度, 或者用颗粒破碎料开食, 也可用玉米粉或小米作为开食料。以后随着日龄的增长, 按照不同生长发育阶段更换不同时期的配合料, 以满足其生长发育需要。更换饲料应逐步更换, 让鸡有一定的适应过程, 以免因日粮突然改变而引起消化不良, 影响生长发育。雏鸡第1周用开食盘, 初次喂料可将饲料均匀地撒在饲料盘中或牛皮纸上, 让雏鸡自由采食。对尚不知道采食的雏鸡, 应多次将其围拢到有饲料的地方, 让其学着吃料。鸡饲喂应做到定时定量, 一般1~3 d每2 h给料1次, 夜间给料1次, 3 d后每昼夜6~8次, 后期每天3次。 第2周后改为料桶, 喂料器具要充足且高度与鸡背相等, 要随着鸡生长的体高而调整喂料器的高度, 这样既便于采食和减少饲料浪费, 也可防止饲料污染。

3 要保持合理的温度

冬春季气候寒冷, 温度较低, 保持适宜的温度是育雏成功的首要条件。1周龄内的雏鸡舍温为32~35 ℃, 适当的高温育雏 (3日龄内) , 有利于卵黄的吸收, 减少白痢的发生。1周龄后每周递减2~3 ℃, 直至舍温21 ℃为止, 且该温度要保持到育雏结束。温度是否合适, 不能只是用温度计测量, 重要的是看雏鸡的活动表现, 做到看鸡施温。温度过低时, 雏鸡行动缓慢, 羽毛蓬松, 身体发抖, 聚集在热源下, 不时发出唧唧的凄惨叫声;温度过高时, 雏鸡散开, 张口喘气, 食欲减少, 饮水量增加, 甚至张嘴喘息;温度过低, 雏鸡睡眠不安, 发出“叽叽”叫声, 常常拥挤在一起, 甚至扎堆, 时间稍长造成大批雏鸡压死现象。温度适当, 则雏鸡活泼好动、食欲旺盛、精神良好, 羽毛光滑整洁。实践证明, 保持适当的育雏温度, 对控制雏鸡白痢病、球虫病的发生, 对促进卵黄囊的吸收利用, 提高雏鸡育雏成活率都有明显的效果。

4 要掌握好适当的湿度

育雏的地方湿度一定不能太高, 湿度高给致病细菌和寄生虫卵的繁殖创造了条件, 尤其易诱使球虫病、大肠杆菌病、霉菌病的发生, 影响雏鸡的健康和成活率。1周内, 育雏室内的湿度必须达到60%~70%, 1周以后雏鸡体重增大, 水份代谢增加, 温度要降低到55%~60%, 这有利于雏鸡生长发育。过湿高温环境下雏鸡食欲减退, 患病增加, 生长速度下降;过干湿度低于40%时, 鸡呼吸系统疾病增多, 增重受影响。随着小鸡的采食量、饮水量、呼吸量、排粪量等逐日增加, 很容易造成室内潮湿, 因此, 每天要勤换垫料, 在潮湿季节要求每天更换垫料1~2次;饮水器不漏水, 以保持干燥, 最基本的要求是保持育雏舍地面干燥, 在南方地区尤应注意防潮防湿。经常潮湿的地区, 鸡舍应建筑在地势较高的地方, 最好搞育雏棚。尽可能将湿度控制在55%~60%。

5 保证合适的饲养密度

保证鸡群健康生长发育, 与饲养密度也有直接关系。雏鸡饲养密度大时, 育雏舍内空气污浊、氨味大, 湿度高, 卫生环境差, 吃食拥挤;抢水抢料, 饥饱不均, 残次雏鸡增多, 恶癖严重, 容易发病。饲养密度小时, 对雏鸡生长发育有利, 但不利于设备的充分利用和劳力的合理使用, 所以雏鸡饲养密度也不是愈小愈好。一般情况是第1周30只/m2, 第2周25只/m2, 第3周20只/m2, 第4周15只/m2, 5~6周时10只/m2左右。

6 保持鸡舍内空气新鲜流通

随着鸡群的生长发育, 氧气的需要量不断地增加, 通风换气显得尤为重要。通过空气流通可将鸡舍内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氨气、硫化氢等有害气体排出。可以调节舍内的温度、湿度。1周龄以后应开始不同程度地通风。如果舍内通风不良, 有害气体在鸡舍内含量较高, 可降低鸡只的抵抗力, 特别是氨气会直接刺激鸡的呼吸系统, 使其呼吸不畅, 阻碍鸡只生长发育, 诱发呼吸系统疾病, 甚至使雏鸡失明 (鸡舍氨气浓度对仔鸡的影响见表1) 。通风之前先提高室温2~3℃, 通风换气时间应选择在晴天中午前后, 应缓慢进行, 门窗开启度应从小到大, 最后呈半开状态, 要避免贼风的袭击, 切不可突然将门窗大开, 使室温突然下降。

7 做好雏鸡的疫病预防工作

因雏鸡抗病力差, 易感染病源引起发病, 有些病发生后难以确诊, 因此要求养鸡户在加强饲管的同时还要根据疫病流行情况制定合理的免疫接种程序, 来控制鸡各种传染病的发生流行。控制疫病发生是育好雏鸡的重要保证。雏鸡个体小、抗病力差, 一旦发生疫病, 则传染快、死亡率高、损失大。

鸡舍使用前应彻底消毒, 设备、工具等要经常清洗, 定期消毒。1日龄雏鸡皮下注射鸡马立克氏病疫苗;开食前可用链霉素滴鼻, 每只雏鸡2 000~4 000 IU, 预防上呼吸道疾病;开食第1 d可用0.02%痢特灵或0.03%氟哌酸拌料连喂5~7 d。出壳后1~2周可用新城疫Ⅱ系弱毒疫苗滴鼻预防鸡瘟;2周后在饮水中加入0.1%痢特灵连用5~7 d预防球虫病;3周龄时再用新城疫Ⅱ系苗滴鼻, 3月龄时用新城疫Ⅰ系苗注射强化免疫。

8 要做好断喙工作

春季肉鸡腹水征的防治对策 篇6

肉鸡腹水综合征的主要发病机理是由于肉鸡生长过快, 心肺功能不能很好满足和适应快速增长的肌肉对血氧的需要所致。由于多种致病因素作用于机体, 心肺功能不全, 循环障碍, 血中液体随着血压升高, 从血管中渗出, 积存在腹腔, 形成腹水。

2 临床表现

急性病鸡可突然死亡。通常情况下, 绝大多数病鸡生长迟缓, 精神沉郁, 食欲减退, 冠和肉髯发绀或苍白皱缩, 呼吸急促, 体温正常, 最典型的临床症状是腹部膨满下垂, 腹部皮肤变薄发亮, 行动蹒跚如鸭步, 有的站立困难, 嗜睡、蹲伏;严重的表现行动不便, 常以腹部着地, 状如企鹅。腹部触诊有明显波动感, 针刺腹腔, 流出淡黄色腹水。病鸡多数在出现腹水后的1~3天内死亡, 死亡率一般在10%~30%。

3 预防措施

3.1 加强饲养管理

应处理好鸡舍保温与通风的矛盾。做到既能保证鸡舍温度, 又要使舍内空气保持新鲜, 这是防止腹水发生的重要环节。

3.2 平衡日粮

在日粮中适量添加碳酸氢钠代替氯化钠作为钠源。可在饲料中按0.5克/千克的比例添加VC, 以提高鸡的抗病、抗应激能力。

3.3 合理用药

治疗时适当添加肾肿解毒药和多维电解质, 以维持电解质平衡, 减少钠潴留, 并适当限制饮水。

3.4 预防性用药

藿香正气水10毫升4支加复方阿斯匹林片4片加庆大霉素30万单位 (或长那霉素200万单位) 加水1千克, 视鸡只大小每壶加这种药水1~3千克, 每天1次, 隔3~5天再饮1次。

麻黄30克、桂枝15克、黄芩30克、黄柏30克、板蓝根30克、猪苓15克、茯苓15克、泽泻15克、生姜皮30克、大腹皮30克, 水煎3次滤渣后供50千克体重鸡一天饮用, 连用3天。

4 综合防治对策

4.1 改善舍内环境

降低温度, 调整饲养密度。在饲养肉鸡的不同阶段所需温度的基础上降低1℃~2℃, 避免肉鸡代谢器官在高温下超负荷工作而造成功能失调。适当减小饲养密度, 特别是中后期, 做到每周一次分群。

4.2 限制饲养

从第二周开始, 用控料的方法来限制鸡群过度采食, 第四周时变成自由采食, 可明显的降低腹水征的发生。

4.3 合理用药

肉鸡每次用药, 一定要按照标示含量, 不要盲目加大剂量, 防止药物中毒对肝脏和肾脏造成危害而造成腹水。

4.4 腹腔抽水

对已发生腹水较轻的病鸡, 应用注射器抽出肉鸡腹腔中的腹水, 以减轻腹水对心、肝、肾的不良影响。

春季肉鸡防病五措施 篇7

一、加强卫生消毒

在鸡病防治工作中,始终要把消毒放在重要位置,尤其要做好雏鸡入舍前、整个饲养期间、卖鸡后的消毒工作。

雏鸡入舍前,鸡舍及器具应严格冲洗、消毒(鸡舍内应反复消毒3次以上)。整个饲养期间要在鸡舍门口设消毒池,并经常更换消毒水。喂鸡前,要更换工作服,并注意对手和鞋进行消毒;平时要坚持对鸡舍内外实行定期消毒,一般冬春季每周2次,发病时增加消毒次数。卖鸡后要及时清理鸡舍内外的鸡粪,并对鸡舍内外器具进行彻底清扫、冲洗、消毒。

二、正确接种疫苗

养殖户应根据当地疫情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严格接种好疫苗。接种疫苗时须注意如下问题:疫苗品种应与鸡群日龄相符;各种疫苗的接种方法(主要有滴眼、滴鼻、注射、刺种等)都有其严格规定,应按照说明进行操作;疫苗一般用专用稀释液或灭菌生理盐水进行稀释,稀释好的疫苗必须在规定时间内用完;每只鸡都应接种疫苗;注意疫苗的存放;进行滴眼、滴鼻免疫接种的前后24小时内,不要进行喷雾和饮水消毒。

三、加强饲养管理

适宜的环境不仅能发挥鸡最大的生产能力,而且可以减少疾病的发生,获得最佳经济效益。温度是育雏阶段的关键因素之一,适宜的温度可以发挥饲料的最大效益。温度过低易引起鸡发生呼吸道疾病和打堆死亡。判断方法:一是把温度计悬挂在与鸡同一高度处测温,春季育雏第1周一般控制在35~36℃,以后每周降低2~3℃;二是观察鸡的反应,这也是养殖户最应该注意的一个问题,温度过低时雏鸡尖叫聚堆,温度过高时分散并有喘息,温度合适时分布均匀。也可采取温度计和感官相结合法判断舍内温度是否合适。

鸡舍空气新鲜,可以避免呼吸道疾病的发生。空气中的有害气体或灰尘都能影响鸡的健康,甚至引起死亡。鸡舍中的厌氧菌分解粪便和含氮有机物时会产生氨气,当舍内氨气浓度在0.7毫克每平方米时,人就会感到不适,再加上利用煤炉进行保温时会产生大量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硫化氢等有害气体,因此,应在不降低正常室温的前提下进行通风,减少舍内有害气体和灰尘含量。

饲养肉鸡时要特别注意垫料的干爽、清洁。育雏期最好用禾秆做垫料,较干爽,有利于提高温度;育成鸡阶段温度低于18℃时应加厚垫料以增加温度。

饲养密度过大会造成鸡生长不平衡,空气中有害气体增多,特别是在春季,湿度大时鸡容易感染大肠杆菌、球虫、葡萄球菌等,并可使疾病流行加快。因此,养殖肉鸡一般要控制在每平方米10只左右。

过大的声音、转群、接种疫苗、天气突变、断喙等对鸡都是不良刺激,常会引起发病。在饲养期间尽可能避免不必要的抓鸡和惊扰。转群、接种疫苗、断喙前可以投放抗应激药物进行预防。同时,也要处理好因气温下降带来的冷应激。

四、定期药物预防

病毒性疾病都是通过接种疫苗来达到预防目的,而大部分细菌性疾病则要靠定期投放药物来达到预防目的。春季流行的细菌性疾病及寄生虫病主要有大肠杆菌病、沙门氏菌病、慢性呼吸道病、球虫病等,而这些疾病的发生大都与日龄和环境变化有很大关系,这就要求根据不同的情况来制定不同的用药预防程序,如沙门氏杆菌病易发生于雏鸡,而慢性呼吸道病和大肠杆菌易发生于冬春季,球虫病多发生于15~60日龄等。要想做到正确防病,必须了解各日龄、各饲养阶段易感染发生的疾病,适时投药。

五、尽快处理病鸡

冬春季肉鸡疾病防治措施 篇8

1 加强卫生消毒

消毒是养鸡环节的重中之重, 因此, 始终应把消毒放在重要位置。雏鸡入舍前, 鸡舍与器具要进行严格的消毒。鸡舍用5%的氢氧化钠喷雾消毒, 然后用1∶1的甲醛高锰酸钾熏蒸, 3~5 d后, 敞开鸡舍门窗。鸡进舍前一周, 用无刺激性消毒药喷洗, 关闭门窗备用。器具用5%的氢氧化钠浸泡半天, 然后用清水冲洗干净, 晾干备用。

饲养期间要掌握三点:第一, 鸡舍门口要无条件的设消毒池, 可用麻袋片洒上消毒液, 并经常更换消毒液。第二, 外来人员进入鸡舍前应更换工作服, 并注意手和鞋的消毒。第三, 平时坚持带鸡消毒, 一般1周消毒1次, 若鸡群发病, 应每日消毒。鸡只出栏后应及时清理鸡舍内外的鸡粪及污物, 对鸡舍内器具进行彻底地清洁、冲洗。

2 正确接种疫苗

养殖户要选择科学的免疫程序, 接种时要应注意如下问题:第一, 疫苗要保质保量, 杜绝使用过期、解冻疫苗, 疫苗种类应与鸡群日龄相符。第二, 采用正确的接种方法, 如应滴眼的不注射, 应刺种的不饮水。第三, 疫苗稀释要用专用的稀释液或蒸馏水, 稀释液中不能含有金属离子或氯离子, 稀释的疫苗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用完。第四, 免疫要全面, 确保鸡群免疫密度达100%。第五, 免疫前后24 h不能进行带鸡消毒或饮用抗病毒药物。

3 加强饲养管理

3.1 温度

温度是育雏阶段主要因素之一, 适宜的温度可发挥饲料的最大作用, 低温浪费饲料, 高温则采食量减少, 影响生长。冬春季节育雏第一周温度应控制在35~37℃, 以后每周降低2℃。温度过低, 鸡只尖叫、扎堆、靠近热源;温度过高, 鸡只远离热源, 张嘴呼吸。只有温度均衡, 鸡只才能全部均匀地趴在鸡床上。

3.2 通风换气

通风换气是避免呼吸道疾病发生的重要因素。空气中有害气体和灰尘都能引起鸡群的呼吸道病, 甚至引起死亡。鸡舍中厌氧菌分解粪便中含氮的有机物而产生氨气, 氨气浓度超过15×10-6时, 鸡群感到不适。另外, 取暖煤炉燃烧过程也会释放二氧化碳、硫化氢等有害气体。所以, 在不降低舍温的情况下要勤通风, 以保持鸡舍空气的清新。

3.3 密度

饲养密度过大是造成鸡只生长不均衡, 空气中有害气体增多的主要诱因, 特别是在冬春季节, 湿度大, 温度低, 鸡易感染大肠杆菌病、球虫病、葡萄球菌病以及呼吸道病, 并且可使疾病流行加快。另外, 生长快, 代谢快, 排泄物多, 也是造成空气污浊的主要原因, 因此, 鸡舍每平方米鸡只要控制在10只以下。避免或减少应激反应, 噪音、转群、接种疫苗、生人或动物进入鸡舍、气候突变等诸多因素对鸡是一种不良的刺激, 易造成抵抗力降低, 引发疾病。因此在饲养期间尽可能减少或避免不必要的抓鸡或惊扰鸡群。在转群、接种疫苗时, 可以提前1~2 d投喂抗应激药物进行预防。

4 定期药物预防

病毒性疾病必须通过疫苗预防, 而细菌性疾病则要靠药物的定期投喂来预防。冬春季节流行的细菌性疾病及寄生虫病主要包括大肠杆菌病、沙门氏菌病、慢性呼吸道病、球虫病等。疾病的发生与鸡的日龄和环境有很大关系, 需制定科学的用药程序, 如:沙门氏菌病, 雏鸡也叫白痢病易发生在育雏期, 应7日龄前投药, 慢性呼吸道病和大肠杆菌病易在20日龄发生, 应在两周龄时投药, 球虫病易在3~4周龄发病, 应20日龄投药。另外配合科学的免疫程序。

5 病残鸡早发现、早处理

肉鸡流水式高效饲养技术等 篇9

一、流水式肉鸡舍的建造。家庭养肉鸡一般都是利用闲置的旧房和庭院。因此,育雏室可用旧房屋代替,将其修整、清扫、粉刷后即可利用。育肥室可利用院内一面墙头,用砖或土坯重新搭建,育肥室的高度要求2~2.5米,长宽可根据饲养量多少而定,并应前后开窗,顶部设天窗,其一端要与育雏室连接,连接处安装一个门,用来转移雏鸡,平常关闭。

二、流水式饲养流转工艺。①育雏。育雏室用2%的火碱水喷洒消毒,然后用喷灯将墙壁地面进行一次火焰消毒,关闭门窗7天后,室内生火,把室温调到32~35℃即可进雏饲养,每平方米30~32只。育雏应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28日龄后,可转入育肥室饲养。这时,要把育雏室内的垫料清扫干净,除采用上法消毒外,还要再用甲醛进行一次熏蒸消毒,按每立方米空间用甲醛14毫升,盛入容器内,把7克高锰酸钾投入其中,即可冒烟,密闭门窗1周后,重新进雏养育。②育肥。育肥室提前1周进行严格消毒,铺上10~15厘米的麦秸、锯末等垫料,每平方米密度为14~16只。采用吊桶饲槽饲喂全价配合饲料,任鸡自由采食,保证饮水,光照每天23小时。到50~56日龄出栏时,要求公母鸡平均体重达到2公斤以上。肉鸡出栏后,应立即把育肥室内清扫干净,进行消毒,地面撒一层生石灰,重新铺好垫料,迎接从育雏室转来的第二批育肥鸡。(河北 吕纪增)

提高肉兔重量和繁殖率的中草药配方

一、提高肉兔增重,可采用以下中草药配方:

1.山楂、麦芽各20份,鸡内金、陈皮、石膏、板蓝根各10份,大蒜、生姜各5份。对60日龄的育肥兔进行实验,在基础日粮中添加1%,可使日增重、饲料报酬率分别提高17.4%、13.9%。

2.党参、黄芪、白术、陈皮、苍术、山楂各1.5份,车前草、大青叶、白头翁、甘草各1份,分别晒干或炒干后共研细末,以50~60日龄青紫蓝幼兔为实验兔,在每公斤饲料中添加40克,平均日增重提高14.1%,饲料转化率提高18.15%。

3.麦芽2.5%、鸡内金、赤豆、黄柏、黄连、秦皮各10%,芒硝5%,白头翁20%,在精料中添加5%,用50~60日龄断奶新西兰幼兔为实验兔,饲料转化率可提高24.25%。

4.复方土黄芪散(土

黄芪25%,陈曲、陈皮、枳壳、厚朴、五味子各15%,粉碎后混合),在日粮中添加2%,选用60日龄日本大耳兔为实验兔,饲料转化提高14.3%。

5.麦芽5份,鸡内金2份,赤小豆2份,芒硝1份,晒干,粉碎混合,在精料中添加5%,选择50~60日龄新西兰幼兔为实验兔,日增重提高23.72%,饲料转化率提高24.55%。

6.松针粉:每天给兔添加20~50克,可使肉兔体重增加12%。

7.沙棘果渣:每公斤兔体重每天添加20克,提高增重27%。

8.信石:饲料中添加0.03%,增重率提高26.3%。

9.麦饭石:饲料中添加2.5%,增重率提高21.5%;添加3%,增重提高23.8%。

10.艾叶粉:以1.5%替代麸皮,增重率提高18%。

11.蒜糖液(占日粮量30%):以2月龄左右新西兰兔为实验兔,饲料利用率提高5.2%。

二、提高肉兔繁殖率可采用以下中草药配方:

1.催情散:党参、黄芪、白术各30克,肉苁蓉、阳起石、巴戟天、狗脊各40克,当归、淫羊藿、甘草各20克,共研细末,每只兔每天喂4克,对严冬季节的肉兔有明显的催情作用,使母兔的发情率达58%,公兔的发情率达75%,母兔受胎率可达100%。

上一篇:脑梗死临床治疗下一篇:修正的Z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