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鸡生产性能

2024-05-14

肉鸡生产性能(精选十篇)

肉鸡生产性能 篇1

1 试验步骤

1.1 试验动物及饲养管理

选取2日龄的三黄鸡、科宝鸡各100只, 饲料选择市场常规商品鸡料 (主要组成为玉米和豆粕) 。2013年12月19日—2014年2月19日, 在湿度、温度等相同及肉鸡饲养管理程序、免疫程序、光照程序相同的条件下, 控制氨气浓度, 测定肉鸡生产性能指标, 以研究氨气对肉鸡生产性能的影响程度。

免疫程序:在饲养过程中, 各组饲养环境的湿度、温度、光照和风速都严格按照肉鸡各阶段日龄要求, 每7 d调整1次, 肉鸡免疫程序见表1, 肉鸡饲养环境条件见表2。

1.2 饲料及饮水

2~15日龄时用碗式饮水器供水, 16日龄后用乳头式饮水器供水。

2~22日龄时饲喂小鸡料, 23~43日龄时饲喂大鸡料。2~4日龄时每隔2 h饲喂1次, 5~22日龄时每隔3 h饲喂1次, 23日龄后每隔4 h饲喂1次。每次给料以在规定时间刚好吃完为标准, 控制料量。

1.3 试验分组

将2个品种肉鸡分别随机分为4组, 每组25只, 分别饲养在4个环境可控仓内。仓内氨气梯度以实际生产中肉鸡舍内的氨气污染状况进行设置 (见表3) 。

mg·m-3

试验中保证各组外部条件完全相同, 病变鸡只等个别现象在记录时剔除。

2个品种鸡在相同条件下, 因此以下均以2个品种的平均值作为每组的平均数值。

1.4 测定项目

测定日采食量、日增重、料重比及死亡率。

1.5 数据的统计分析

试验数据采用SPSS软件进行方差分析, 用邓肯氏法进行多重比较, 用Arcsin将百分数数据转化后比较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氨气浓度对肉鸡生产性能的影响见表4、表5。

注:同行数据肩标字母完全不同表示差异显著 (P<0.05) , 含有相同字母或无肩标表示差异不显著 (P>0.05) 。

注:同行数据肩标字母完全不同表示差异显著 (P<0.05) , 含有相同字母或无肩标表示差异不显著 (P>0.05) 。

由表4、表5可见:8~22日龄时, 氨气浓度对肉鸡日增重、日采食量、成活率无显著影响 (P>0.05) ;但4组肉鸡饲料转化效率显著降低 (P<0.05) , 4组料重比比对照组提高15.13%。29~43日龄时4组日增重、日采食量显著降低 (P<0.05) ;虽然氨气对死亡率并无明显影响, 但是随着氨气浓度的变化, 死亡率呈现上升趋势。

由以上分析可知, 随着舍内氨气浓度的逐步升高, 肉鸡生产性能呈现下降趋势。在饲养环境中高浓度氨气会显著影响肉鸡日增重和饲料转化效率, 使其下降, 其中日采食量的降低是主要原因。从8~22日龄和29~43日龄肉鸡情况可知, 氨气浓度对肉鸡生产性能的影响显著, 在8~22日龄时氨气浓度超过10 mg/m3、在29~43日龄时氨气浓度超过15 mg/m3, 肉鸡生产性能即出现下降。

如果按高氨组肉鸡舍氨气浓度标准来看, 以毛鸡收购价格7.60元/kg计算, 与对照组相比, 万只规模肉鸡养殖场生产一批肉鸡最高经济损失可达10万元。

3 讨论

研究表明, 氨气对鸡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等生理机能有严重的影响。畜禽舍内氨气含量高会诱发呼吸系统疾病;并且氨气在进入血液后会降低血液溶氧量, 使畜禽抵抗力降低, 给养殖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由于肉鸡对氨气比较敏感, 氨气被认为是肉鸡舍里最有害的气体。肉鸡生产中腹水症、胃肠炎、呼吸道疾病都与高浓度的氨气相关。另外有研究表明, 环境中的氨气浓度升高会影响动物的神经细胞功能, 抑制其脑部控制采食的中枢神经, 从而降低采食量, 导致生长性能受到影响。

4 结论

肉鸡生产性能 篇2

日粮蛋氨酸和赖氨酸添加水平对肉鸡生产性能的影响

试验选用8周龄健康黄羽肉鸡270只,采用3×3二因子试验设计,试验期48d,饲粮中蛋氨酸、赖氨酸添加水平均为0.1%、0.2%和0.3%三个水平.结果表明:本试验条件下,整个试验期内肉鸡的平均增重和料重比各组差异显著(P<0.05),肉鸡育成期饲粮中蛋氨酸和赖氨酸的`水平分别为0.33%和0.70%时,肉鸡的体增重最快和饲料利用率最佳.

作 者:李景刚 作者单位:河北省献县农业局,062250刊 名:中国畜禽种业英文刊名:THE CHINESE LIVESTOCK AND POULTRY BREEDING年,卷(期):5(5)分类号:S8关键词:蛋氨酸 赖氨酸 肉鸡 生产性能

肉鸡生产性能 篇3

关键词:甘露寡糖;雏鸡;生产性能;消化功能

中图分类号:S8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61(2015)03-0056-04

近年来,肉鸡生产中长期使用抗生素所导致的动物生产性能下降以及药物残留等问题已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开发抗生素替代品成为研究热点。甘露寡糖(Mannan Olig Saccharide,MOS)作为一种绿色饲料添加剂,因具有无毒副作用、无残留污染、不产生耐药性且可部分替代抗生素等优点而引起广泛关注。甘露寡糖不但可以促进有益菌增殖,还能吸附病原菌,提高免疫功能。同时,甘露寡糖克服了以往所有抗生素、益生素、酸化剂的不足,用量少、纯天然、无残留且稳定性强。在饲料中添加少量甘露寡糖,能改变动物消化道微生物菌群,提高动物日增重、饲料转化率、机体抗病能力,在动物营养上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以肉鸡为试验对象,研究添加不同量甘露寡糖对肉鸡生产性能和消化器官的影响,旨在为甘露寡糖在肉鸡饲养中的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基础。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甘露寡来自中国中科院饲料研究所。

1.2 试验设计

试验选取1日龄的肉鸡健雏1 920只,随机分成4组,每组3次重复,每个重复160只鸡。试验期为43 d。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A组饲喂基础日粮+甘露寡糖2.0%。试验B组饲喂基础日粮+甘露寡糖1.0%。试验C组饲喂基础日粮+甘露寡糖型0.5%。

1.3 试验日粮与基础管理

1.3.1 试验日粮 参照NRC(1994)肉鸡饲养标准和试验地具体情况,饲养肉鸡的基础日粮配方及营养水平见表1。在预混料中,1 kg日粮含铁100 mg,锌100 mg,锰10 mg,铜10 mg,硒0.3 mg,碘0.5 mg,维生素A 2000 U,维生素D3 2000 U,维生素E 20 U,维生素K3 0.5 mg,生物素0.05 mg,叶酸0.3 mg,可利用尼克酸20 mg,泛酸20 mg,核黄素2.5 mg,维生素B1 2 mg,维生素B6 1 mg,维生素B12 10 μg,氯化胆碱1 g,抗氧化剂200 mg。

1.3.2 基础管理 试验肉鸡自由采食与饮水,人工补光,机械通风,定期清粪,其他免疫和消毒措施按照鸡场正常程序进行,每天观察鸡群健康状况,并记录试验数据。

1.4 测定指标和方法

1.4.1 对肉鸡生产性能的影响 出栏时分别统计每组出栏重及出栏数量,全程统计耗料量,计算不同组料肉比及出栏均重;分别记录每组死淘数量,计算死淘率。

1.4.2 对肉鸡消化功能的影响

1) 肉鸡消化器官指数检测。在试验的第21 d,42 d,分离腺胃、肌胃、十二指肠、空肠、回肠,挤出消化道内容物,用生理盐水冲洗净残余物,滤纸吸干水分,用电子天平称量各消化器官的绝对质量,计算消化器官的相对质量,即消化器官指数。

2) 肠道微生物菌数的测定。在21日龄和42日龄,重复取3只接近平均体重的鸡,颈静脉放血致死,立即解剖,用无菌操作取出直肠内容物,放入无菌青霉素小瓶中。无菌条件下称取直肠内容物0.5 g,按10倍比稀释,吸取0.1 mL接种于选择性培养基上。双歧杆菌以BBL培养基37 ℃厌氧培养48 h后进行菌落计数,乳酸杆菌以LBS培养基37 ℃厌氧培养48 h后进行菌落计数,大肠杆菌以EMB(伊红美兰琼脂)培养基37 ℃培养48 h后进行菌落计数,结果以每克肠道内容物中细菌个数的对数(CFU/g)表示。

1.5 数据分析

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用Duncan法进行多重比较。所有数据用平均数±标准差(x±s)表示。

2 结果与分析

2.1 甘露寡糖对肉鸡生产性能的影响

2.1.1 甘露寡糖对出栏均重的影响 表2数据表示甘露寡糖对肉鸡出栏均重的影响。由表中数据可知,与对照组相比,添加甘露寡糖对肉鸡出栏重量具有明显促进作用,出栏重量分别提高10.31%,12.55%,9.41%。分析结果表明,日粮中添加一定量甘露寡糖可以提高肉鸡出栏均重,添加1.0%甘露寡糖的效果最好。

2.1.2 甘露寡糖对料肉比的影响 表3表示添加甘露寡糖对肉鸡料肉比的影响。由表3中数据可知,添加甘露寡糖各处理组的肉鸡料肉比均低于对照组,3个试验组分别降低3.70%,12.96%,10.64%,其中试验B组(1%MOS)肉鸡料肉比降低最明显。这说明在日粮中添加甘露寡糖,可以降低肉料比,以1%甘露寡糖添加量为宜。

2.1.3 甘露寡糖对肉鸡死淘率的影响 表4表示甘露寡糖对肉鸡死淘率的影响。由表4中数据可知:甘露寡糖处理组均有利于降低肉鸡死淘率,3个试验组分别降低27.77%,33.33%,5.5%。其中试验B组(1%MOS)对肉鸡死淘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

2.2 甘露寡糖对肉鸡消化功能的影响

2.2.1 甘露寡糖对肉鸡消化道器官指数的影响 表5表示甘露寡糖对21日龄肉鸡消化器官指数的影响。由表5中数据可知:甘露寡糖对肉鸡十二指肠指数、回肠指数无促进作用;试验B组与对照组相比,肉鸡腺胃指数与肌胃指数分别提高19.75%,1.29%;试验C组有利于增加肉鸡腺胃指数,但与对照组相比提高12.13%,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A组肉鸡的消化道指数数值最低。

表6数据表示42日龄肉鸡消化道指数情况。由表6中数据可知:添加甘露寡糖对肉鸡十二指肠与空肠指数无促进作用;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只有试验B组对肉鸡的腺胃指数、肌胃指数及回肠指数有促进作用。

2.2.2 甘露寡糖对肉鸡肠道微生物菌数的影响 由表7可知:在连续饲喂甘露寡糖21日后,肉鸡肠道中大肠杆菌数量明显降低,试验A组、试验B组、试验C组肉鸡肠道中大肠杆菌数量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其中试验B组大肠杆菌数量最低;饲喂甘露寡糖对肉鸡肠道中乳酸菌数量无促进作用,其中试验A组与C组与对照无显著差异,而试验B组与对照组相比乳酸菌群数降低11.42%,差异显著(P<0.05);饲喂甘露寡糖对肉鸡肠道内细菌总数无促进作用,各试验组肉鸡肠道内细菌总数均低于对照组。

在饲喂甘露寡糖42 d后,各处理组的大肠杆菌数比21 d降低,其中甘露寡糖添加量为0.5%处理组降低幅度最大;添加1.0%和0.5%甘露寡糖处理组,乳酸菌、细菌总数一直处于增长状态。结果表明:饲喂甘露寡糖可以提高肉鸡肠道内乳酸菌和总细菌数量,其中添加量1.0%和0.5%的效果最好。

3 讨论

有关甘露寡糖在家禽生产中的应用研究国内较少,效果也不尽相同。国外有关报道证明,在肉鸡饲料中添加一定剂量的甘露寡糖,能提高肉仔鸡日增重,降低饲料报酬及减少腹泻率的发生。Kumprech等报道添加甘露寡糖0.5 g/kg,能够显著提高罗斯肉鸡体增重和饲料转化效率,最高添加上限为2 g/kg。在本研究中,与对照组相比,肉鸡日粮中添加甘露寡糖,其出栏均重有所增加,料重比和死淘率均下降,但差异不显著;当甘露寡糖添加量为1 g/kg时,出栏均重比对照组提高12.55%,料比重下降12.96%,死淘率下降33.33%,效果较好。

不同添加量的甘露寡糖对肉鸡消化器官也有一定影响。在本试验中,各甘露寡糖处理组在试验前期均有利于促进肉鸡胸腺指数的增加,试验后期促进作用降低。在21日龄和42日龄时,甘露寡糖添加量为1%组对肉鸡腺胃指数与肌胃指数均具有促进作用。在21日龄时,甘露寡糖添加量为0.5%对肉鸡腺胃指数增加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甘露寡糖添加量为2%时,肉鸡消化道指数均最低。

肠道菌群平衡与宿主生产性能有重要关系。甘露寡糖对肉鸡肠道菌群数量的影响情况为:在试验前21 d,添加甘露寡糖处理组有利于降低肉鸡肠道中大肠杆菌数量;在试验42 d时,甘露寡糖添加量为0.5%对大肠杆菌的抑制作用最强,其他处理组抑制作用低于对照组。甘露寡糖各处理组均有利于提高肠道中乳酸菌数量。

4 结论

试验结果表明:肉鸡日粮中添加甘露寡糖可以增加出栏均重,降低料重比及死淘率;甘露寡糖添加量为1.0%和0.5%时,可以提高肉鸡消化器官指数;甘露寡糖添加量为0.5%时,对肉鸡肠道菌群的平衡具有调节作用。

参考文献

[1] 刘卫东,宋素芳,程璞.甘露寡糖和益生菌对肉仔鸡生产性能和肠道菌群的影响[J].家畜生态学报,2011(32):32-35.

[2] GRIESHOP C M, FLICKINGER E A, BRUCE K J, et al. Gastrointestinal and immunological responses of senior dogs to chicory and manna-oligo-saccharides[J]. Archives of Animal Nutrition,2004,58(6):483-493.

[3] 潘珂,游金明,黎观红,等.复合蛋白酶和甘露寡糖对肉鸡消化道的影响及其互作效应研究[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12,34(3):567-571.

[4] 吴丹,冯幼,许合金,等.甘露寡糖在肉鸡生产中的应用[J].饲料博览,2013(6):32-35.

Abstract: To study the influence of mannan oligosaccharides on production performance of broiler and index of immune organ, it took the method of contrast test to discuss the influence of mannan oligosaccharides on the indexes of slaughter weight, feed conversion, mortality rate and colibacillus. The result shows that adding mannan oligosaccharides in based diet can increase slaughter weight of broiler, and decrease feed conversion and mortality rate, meanwhile, it can positively promote the growth of digestive organ, the optimal addition quantity is 1% mannan oligosaccharides adding.

微生态制剂对肉鸡生产性能的影响 篇4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鸡

选用艾维茵肉鸡商品代15日龄的健康鸡雏600只, 随机分为两组, 平均每组300只, 一组为对照组, 另一组为试验组。

1.2 试验药物

微生态制剂由天津宏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 批号为20080812。

1.3 试验日粮及试验设计

试验的基础日粮主要以玉米、豆粕、麦麸、预混料等, 按艾维茵肉鸡饲养标准配制。对照组饲喂全价饲料, 试验组饲料中添加2%的微生态制剂。

1.4 试验地点与日期

试验在同江市郊区肉鸡养殖场进行, 试验从2008年9月10日~10月15日, 预饲期5d, 正式试验期30d。

1.5 饲养管理

常规饲养, 试验鸡网上平养, 自由采食, 自由饮水。鸡舍定期消毒, 按常规免疫程序进行免疫, 同一饲养员统一管理, 试验组鸡的微生态制剂在喂前混入饲料, 现喂现拌。

1.6 测定项目

1.6.1 鸡群健康状况观察

观察鸡群健康状况, 拉稀、腹泻情况。

1.6.2 生产性能测定

称各组鸡试验始、试验末的体重, 记录各组的耗料量及死淘数量, 计算料肉比。

2 结果

2.1 鸡群健康情况及育成率 (表1)

从现场观察及表1可以看出, 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 死淘率减少了4.4%, 育成率提高了4.4%, 差异显著 (p<0.05) 。

2.2 增重、耗料情况 (表2)

从表2可以看出, 试验组鸡耗料量大于对照组, 增重大, 料肉比小, 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 差异显著 (p<0.05) 。

3 分析与讨论

3.1 对鸡群健康的影响

微生态制剂进入肉鸡体内后可增加有益菌的数量, 调节机体微生态平衡, 增强机体的免疫力, 替代药物的使用, 减少消化道疾病, 使鸡群健康, 降低死淘率, 提高育成率。

3.2 对生长发育的影响

肉鸡生产性能 篇5

研究日粮不同蛋白质和赖氨酸水平对肉仔鸡生长性能和肌肉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 1)日粮蛋白质水平增加4%,平均体重显著上升6.84%、饲料转化率显著上升7.2%(P<0.05);日粮赖氨酸水平增加0.2%,体重呈二次曲线变化,饲料转化率显著提高4.9%(P<0.05).2)随日粮蛋白质水平增加,胸肌和腿肌剪切力值上升,即嫩度极显著下降55%(P<0.01);低蛋白质水平下随赖氨酸水平增加0.2%,宰后45 min的胸、腿肌pH显著下降4.1%、3.8%(P<0.05).这表明生长速度与肌肉品质呈负相关.

作 者:陈春梅 宋遥 唐茂妍 刘金华 张荣春 计成 Chen Chunmei Song Yao Tang Maoyan Liu Jinhua Zhang Rongchun Ji Cheng 作者单位:陈春梅,宋遥,唐茂妍,计成,Chen Chunmei,Song Yao,Tang Maoyan,Ji Cheng(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北京,100094)

刘金华,张荣春,Liu Jinhua,Zhang Rongchun(山东诸城外贸集团,山东,诸城,262200)

国外肉鸡生产新技术等 篇6

2.限饲与间歇光照相结合在荷兰,许多肉鸡生产者采用每日限饲结合间歇光照来控制肉鸡生长速度,以求达到最佳养殖效益。合理的间歇式光照要求是:2小时光照,4小时黑暗,如此循环,一昼夜4个光照周期。具体做法是:从3日龄起按照这个光照要求执行,2周龄开始限饲,固定每天的饲料量。限饲的头一周每天分两次给料,以后每天分4次给料。采用这种管理技术与通常的23小时光照并不加限饲的常规饲养相比,结果表明新方法对肉鸡生产性能改进有明显作用。

3.添加完整谷粒国外肉鸡生产,向标准的肉鸡全价颗粒饲料或粉碎的饲料中添加完整的谷物颗粒。具体添加的比例和种类要根据需要而定。一般的做法是:加入10%完整的小麦粒。这种做法更有利于改善饲料中的营养成分,弥补饲料配方中的某些不足,从而更好地满足肉鸡生理上的需要。与喂磨碎的小麦粒相比较,肉鸡不但更习惯和爱吃完整的小麦粒,而且吃完整的麦粒、谷粒更有益于肉鸡肌胃的生理功能和肠道消化机能的改善。国外通过在饲料中加入微生物酶的作用,降低了小麦粒中戊聚糖的抗营养活动,更容易使鸡体吸收利用。采用这种添加完整的谷物颗粒喂养后,在保持体重和料肉比的情况下,明显降低了肉鸡死亡率。

免耕法间咱蘑菇 可提高土壤质量

抑菌宝对肉鸡生产性能的影响 篇7

抑菌宝是植物提取物和植物提取物通过特别加工得到的一种中链脂肪酸复合而成的, 其主要功能是能够抑制各种细菌的生长和繁殖, 产生有效的抑菌作用。实践证明, 抑菌宝可替代抗生素成为一种新型的抗菌物质;同时抑菌宝也是一种很好的促生长药物饲料添加剂。

本试验对抑菌宝对肉鸡生产性能的影响进行研究, 结果如下。

选择同批出壳的1日龄商品代艾维茵公雏480只, 随机分为2组, 相同的饲养条件和环境下, 抑菌宝组和对照组有较大的差别, 从以下方面可以体现出来。肉鸡21日龄平均体重, 抑菌宝组比对照组显著增加3.45% (P<0.05) ;42日龄平均体重抑菌宝组比对照组增加6.63% (PO.05) ;1~42日龄加抑菌宝组下降2.93%。料重比, 1~21日龄加抑菌宝组下降3.77%, 差异不显著 (P>O.05) , 22~42日龄加抑菌宝组下降9.75%, 差异显著 (P<0.05) ;1~42日龄加抑菌宝组下降9.18%, 差异显著 (P<0.05) 。

实验结果表明, 抑菌宝作为天然的抗菌促生长剂来应用有明显的效果, 为其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推广提供了科学理论依据。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1.1.1 时间和地点

试验期从2007年4月20日~6月1日, 共42d, 在宁乡县养鸡场进行实验。

1.1.2 抑菌宝

抑菌宝 (AROMABIOTIC) 抑菌宝是植物提取物和植物提取物通过特别加工得到中链脂肪酸为基础研制而成的。

生产批号:043169, 生产厂家:广西帝凯维动物营养有限公司。

1.1.3 试验饲粮

饲粮由广西帝凯维动物营养有限公司制成颗粒料, 后期饲粮加入小麦8%。参照我国肉鸡饲养标准 (1986) 和NRC (1994) 肉鸡饲养标准配制。前期 (1~21日龄) 和后期 (22~42日龄) 营养水平及饲粮组成见表1、表2。

注:矿添和多维为每千克饲粮提供:Fe 80 mg;Mn 60 mg;Zn40mg;Cu8mg;Se 0.15mg;10.35mg;VA 27 000IU;VD 5400IU;VE9.0IU;VK, 25 mg;VBl 1.0mg;VB27.5 mg;VB1 215μg;叶酸l.8 mg;尼克酸25mg;泛酸钙l2.5 mg。另加防霉剂550mg/kg。:抗氧化剂125mg/kg。

1.2 方法

1.2.1 供试动物的选择与分组

选择同批出壳的1日龄商品代艾维茵公雏480只, 平均体重为 (45.10±0.04) g, 随机分为2组, 即对照组和含抑菌宝组, 每组6个重复, 每个重复40只。抑菌宝组是在对照组饲粮中添加抑菌宝制剂0.37%。试验期42 d, 分前期 (1~21日龄) 和后期 (22~42日龄) 。在各试验阶段结束时对试验饲粮及每个重复鸡只进行称重, 计算日采食量、日增重和料重比。试验鸡只称重前断料12 h。详细记录鸡群健康状况, 统计死亡率。

1.2.2 饲养管理

试验前鸡舍及笼具冲洗干净后, 先用烧碱水喷洒消毒地面, 然后用福尔马林和高锰酸钾 (每立方米加福尔马林30mL, 高锰酸钾15 g) 熏蒸12 h, 通风1周后, 开始试验。试鸡全期采用高床饲养, 采用24 h连续光照制度, 1~2周保持正常育雏温度 (第1周33~34℃, 第2周27~31℃) , 2周后为自然温度。自然通风, 相对湿度保持在55%~65%, 每天打扫鸡舍, 保持清洁卫生, 并用百毒杀对鸡舍进行喷雾消毒。

免疫程序及方法:

1~3日龄:IB肾传28/86+H120, 点眼;7~10日龄, 新城疫疫苗AVIEW, 饮水;14~16日龄, 法氏囊 (法倍灵) , 饮水;21日龄, ND+IB (传支、新城疫二联) , 饮水。

1.2.3 数据统计分析

试验数据用SPSS11.0t-test进行显著性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体重

肉鸡21日龄平均体重, 试验组比对照组显著增加3.45% (P<0.05) ;42日龄平均体重试验组比对照组增加6.63% (P<0.05) ;结果见表3。

2.2 日增重

1~21日龄平均日增重试验组比对照组提高了3.64%, 差异显著 (P<0.05) ;肉鸡22~42日龄试验组的平均日增重比对照组提高了8.66% (P

2.3 对肉鸡各阶段日采食量和料重比的影响

肉鸡各阶段日采食量见表4, 1~21日龄加抑菌宝组下降5.49% (P<0.05) ;22~42日龄加抑菌宝组下降1.89% (P>0.05) ;1~42日龄加抑菌宝组下降2.93%, 差异不显著 (P>0.05) 。而料重比, 1~21日龄加抑菌宝组下降3.77%, 差异不显著 (P>0.05) ;22~42日龄加抑菌宝组下降9.75%, 差异显著 (P<0.05) ;1~42日龄加抑菌宝组下降9.18%, 差异显著 (P<0.05) 。

3 分析讨论

研究表明, 肉鸡以玉米—豆粕为基础饲粮时添加含抑菌宝能改善其生产性能。本试验中添加抑菌宝的量为0.37%, 结果表明21日龄平均体重, 试验组增加3.45%, 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 ;42日龄, 试验组肉鸡平均体重增加6.63% (P<0.05) 。从全期看, 加抑菌宝组日增重较对照组提高了6.77%, 达到了显著水平 (P<0.05) ;料重比, 1~21日龄加抑菌宝组下降3.77%, 差异不显著 (P>0.05) ;22~42日龄加抑菌宝组下降9.75%, 差异显著 (P<0.05) ;1~42日龄加抑菌宝组平均下降9.18%, 差异显著 (P<0.05) ;而肉鸡各阶段的日采食量, 1-21日龄下降5.49%, 差异显著 (P<0.05) , 而从22-42日龄和全期来看, 则差异不显著。由研究结果可以看出, 以中链脂肪酸为主的抑菌宝可提高肉鸡的增重率, 降低料重比, 提高了生产性能, 同时也提高了经济效益。

摘要:试验表明:应用抑菌宝肉鸡21日龄平均体重:抑菌宝组比对照组增加3.45% (P<0.05) ;42日龄抑菌宝组比对照组增加6.63% (P<0.05) 。1~21日龄平均日增重抑菌宝组比对照组提高了3.64%;22~42日龄抑菌宝组平均日增重比对照组提高了8.66% (P<0.05) ;从全期看, 加抑菌宝组日增重较对照组提高了6.77%。

不同饲养方式对肉鸡生产性能的影响 篇8

关键词:饲养方式,肉鸡,生产性能

当前我国肉鸡生产存在很多问题,缺乏科学的饲养管理技术,饲养方式设计不合理、饲料营养浪费或不足,饲养水平低,鸡养不好,经济效益差[1]不能充分发挥国内外优良鸡种高产遗传潜力,因此解决肉仔鸡饲养方式的科学设计,鸡场鸡舍的合理布局,合理有效控制饲料营养水平,对于我国现在的养鸡业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本研究以罗斯308肉鸡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饲养方式对肉鸡生产性能的影响,为不同饲养方式在肉鸡生产中的应用提供技术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鸡

试验所用1日龄罗斯308商品代肉鸡12 000只,鸡苗由昆明正大有限公司种鸡场提供,公母比例为1∶1。

1.2 试验时间、地点

试验于2006年3月2日至4月19日,共49 d。分3个饲养阶段,1~21 d为试验前期、22~42 d为试验中期、43~49 d为试验后期。试验在安宁市连然镇大普河养鸡场进行。

1.3 试验分组情况

试验鸡随机分为3组,笼养、地面平养和棚架饲养,按公母比例为1∶1每组各4 000只。

1.4 饲养管理

1.4.1 雏鸡进舍前的鸡舍准备:

实行全进全出的饲养制度,笼养和棚架饲养进雏鸡前先清扫鸡舍内卫生,清扫四壁的灰尘,做到无灰尘、无污垢;清水清洗地面及所有饲养用具,待干燥后,用喷灯烧烤地面,窗口以下墙壁;用2.0%苛性钠消毒地面及墙壁,用石灰粉刷窗台以下墙壁,然后空舍10~15 d后进雏鸡。免疫接种由鸡场工作人员按常规进行。

地面平养铺好垫料,厚度为7~8 cm,垫料以刨花为主,其中可拌有少量锯末子垫料;每立方米空间用42 mL甲醛与12 g高锰酸钾熏蒸消毒,所有用具、水槽、饲槽一起熏蒸,然后空舍7~14 d后再进雏。垫料中刨花和锯末质量好,新鲜清洁无霉菌,厚度为7~8 cm。每2 d用耙子翻动垫料一次,使粪混与垫料中,松散不结块。

进雏前的准备:点火升温,饮水器、饲盘、饲桶按要求满足需要,0~7 d,40~50只一个料盘。小饮水器与料盘数目相同,7 d以后至出栏20只一个料桶,大小规格随鸡的生长而变。

1.4.2 进雏后的饲养管理:

进雏对雏鸡质量要求严格,雏鸡来自健康代种鸡生产的杂交鸡,种鸡要求无白痢无霉形体,种蛋大小符合标准,蛋大小56 g左右,雏鸡35 g左右,大小一致,活泼,眼睛明亮,脐部吸收好[3]。

初饲:开饮,雏鸡运到后,稍休息3 h后开始饮水,饮水使用5%葡萄糖+水溶性维生素的冷开水,发现没有精神、独立的、弱小的鸡只,饲养员抓来助饮。开食,在雏鸡饮水后2~3 h,当60%~70%的雏鸡可随意走动后,并用喙啄食地面有求食行为时及时开食[4]。

温度、湿度:在育雏的温度与湿度方面,目前科研工作者存在许多的争议,本试验中所采用的温度指的是相对湿度为60%~70%时的温度[5]。育雏期的温度见表1。

%

注:以上三种饲料分别为昆明正大饲料有限公司生产的510A肉仔鸡生长前期料、511A肉仔鸡生长中期料、512A肉仔鸡生长后期料

通风换气:舍内通风良好可保持空气新鲜,排除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氨气,并调节室内的温度和湿度。

光照:育雏第一周为雏鸡提供较长时间的光照期,使用的光照强度较高(大于20 Lex),以后逐渐降低。3日龄前的雏鸡由于视力弱,为保证其采食和饮水,光照稍亮些为好,此研究每平方米鸡舍保证2.5~3 W,之后光照强度逐渐减弱到每平方米1~1.5 W,光照强度过强会引起雏鸡神经质,烦躁不安,增重慢而耗料多[6]。

饲养密度:笼养、地面平养以及棚架饲养饲养密度分别为20.0只/m2、9.0只/m2、11.3只/m2。试验饲粮:试验日粮的成分见表2。

0号料为粉状料,1号、2号料为颗粒料,实行自由采食和饮水。每日人工投料,前期由于肉鸡的采食量较小,每天投料1次;中后期由于肉鸡采食量增加,每天投料2次。

1.5 测定指标

1.5.1 增重:

在试验开始前、7日龄、14日龄、21日龄、28日龄、35日龄、42日龄和49日龄时分别由各试验组进行随机抽样50只,10只为一个群,分别对鸡群进行空腹称重,计算日增重。

1.5.2 采食量:

以试验组为单位,每天上午记录投料量与前一天的剩料量。

1.5.3 腿病发病率

每天记录各试验组发生腿病的肉鸡数,统计腿病发生率。

1.5.4 出栏率:

每天记录各组的死亡肉鸡数,统计试验期间各组的出栏率。

1.6 数据处理与分析

所有数据经过Exel处理后经SPSS统计分析。

2 结果

49日龄时不同饲养方式对肉鸡体重、料肉比的影响见表3。

试验鸡49日龄体重虽各组间差异不显著,但笼养最高,其次是地面平养,棚架饲养最低,分别为2.6 kg、2.5 kg和2.4 kg。料肉比笼养最好,其次是棚架饲养,地面平养最差,分别为2.1、2.2和2.3。

不同饲养方式对腿病发生率的影响见表4,不同饲养方式腿病发生率不同,以笼养最高,其次是棚架饲养,地面平养最低,分别为0.81%、0.75%和0.60%。

不同饲养方式对肉鸡出栏率的影响见表5,49日龄的出栏率,笼养最高,其次是棚架饲养,地面平养最低,分别为94.8%、94.3%、91.2%,笼养与棚架饲养间差异不显著,但二者和地面平养间差异显著(P<0.05)。

注:同行肩标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差异显著(p<0.05)

3 讨论与结论

不同饲养方式对肉鸡体重、料肉比的影响研究表明,同一品种的肉鸡在相同饲养管理和日粮水平下,三种饲养方式对肉鸡的生长发育没有明显的影响;不同饲养方式在饲料报酬上,笼养鸡饲养在笼中运动量减少,耗能少,可节约饲料,提高饲料利用率[7],节省成本开支,增加经济效益;地面平养垫料中的微生物可产生维生素B12,能增加食欲,提高蛋白质的利用率,但饲料浪费严重,料肉比较低;棚架饲养和笼养与地面饲养相比,料肉比降低。

不同饲养方式对肉鸡腿病发生率和出栏率的影响研究表明,笼养过程中肉鸡增重快,运动空间不足,体质较弱,易引起腿病的发生。棚架饲养与地面平养由于饲养密度相对小,鸡只活动面积充足,腿病的发病率相对较低一些。随着饲养规模的扩大,这些因素将直接影响肉鸡饲养水平的提高。出栏率是肉鸡饲养有无经济效益的关键因素。笼养因鸡不接触粪便,有利于鸡群防疫,鸡群发病率比地面平养低,死亡数和淘汰数也就相对的低,因而出栏率较高。而地面平养鸡只生活在垫料上,与粪便接触不利于疾病的防治,极易引起疾病发生,从而导致淘汰率增加,出栏率降低。

综上所述,笼养和棚架饲养与地面平养相比,能提高肉鸡增重和出栏率,降低料肉比。

参考文献

[1]田赋.鸡场环境控制对肉鸡生产性能的影响.山东家禽,2003(6):21~22

[2]李东.高效肉鸡生产技术.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5

[3]张以训.家禽饲养实用手册.北京:农村读物出版社,1996

[4]房忠文,谢巧根.高温对肉鸡生产性能的试验报告.中国禽业导刊,2003(4):32~33

[5]单永利.现代肉鸡生产手册.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1

[6]李铮生.养鸡场建筑设计.上海: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0

[7]席克齐.肉鸡生产指导手册,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7

[8]罗平涛,肖凡,谢仕荣.影响肉仔鸡生长性能的因素.山东家禽,2003(9):19~20

肉鸡生产性能 篇9

1 材料

1. 1 药物与疫苗

健脾催肥颗粒由白术、党参、甘草、芍药、黄芪、桑白皮、黄连等中草药组成,由铜仁职业技术学院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研制,其原料药采自贵州省铜仁市松桃县。新城疫疫苗、传染性法氏囊疫苗、禽流感疫苗,由铜仁市畜牧局提供; 土霉素粉,购自北流市铜州药业。

1. 2 主要试剂

无水乙醇,上海化学试剂三厂生产; 二甲苯、氨水、盐酸、甲醛溶液、乙醚等,贵阳前锋化学试剂三厂生产; 苏木精、伊红等,上海润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 淀粉酶试剂盒、脂肪酶试剂盒、胰蛋白酶试剂盒,均购自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

1. 3 主要仪器

全自动孵化机( 型号为FMA - 3) ,德州富民孵化设备研制中心生产; 超低温冰箱( 型号为MDF -192) ,日本三洋电器集团生产; 恒温振荡器( 型号为SHZ - 82) ,金坛市汉康电子有限公司生产; 冰箱( 型号为BCD - 207GN) ,青岛海尔股份有限公司生产; 电子天平( 型号为AY220) ,日本岛津集团生产; 组织切片机( 型号为LEICA RM2015) 、光学显微镜( 型号为LEICA XSZ. G) ,德国徕卡( Leica) 仪器有限公司生产; 显微成像系统( 型号为OLYMPUS PM10SP) ,奥林巴斯集团生产。

1. 4 基础日粮组成

基础日粮中粗蛋白含量为18. 40% ,能量水平为13. 39 MJ / kg,配方如下: 玉米62. 8% 、鱼粉3% 、豆粕28. 1% 、菜粕2. 2% 、添加剂0. 75% 、赖氨酸0. 09% 、蛋氨酸0. 18% 、Ca HPO41. 22% 、石粉1. 82% 、石盐0. 16% 。其中添加剂含微量元素0. 05% ,每千克日粮含Fe 80 mg、Zn 40 mg、Cu 8 mg、Mn 60 mg、I0. 35 mg、Se 0. 15 mg、胆碱0. 20% 、维生素A1500 IU、维生素D3200 IU、维生素E 10 IU、维生素K30. 50 mg、硫胺素1. 80 mg、核黄素3. 60 mg、维生素B120. 01 mg、生物素0. 15 μg、叶酸0. 55 mg、尼克酸35 mg、泛酸10 mg、吡哆醇3. 50 mg。

2 方法

2. 1 试验动物分组与处理

取1 日龄三黄鸡( 由铜仁职业技术学院生态养殖场实验室孵化) 120 只,经检查健康后随机分成A组、B组、C组、D组4 个组,每组30 只雏鸡。A组用于测试健脾催肥颗粒的防病保健作用,B组用于测试西药土霉素的防病保健作用、C组用于测试健脾催肥颗粒与西药土霉素的联合保健作用,D组为正常对照组。健脾催肥颗粒按照2 g /L饮水给药,土霉素按照150 mg / L饮水给药。以上雏鸡均为舍内笼养,自由采食和饮水,由专人饲养管理。

2. 2 检测指标

在试验过程中,每天详细观察雏鸡的精神状况、食欲、活动、粪便等临床变化,记录雏鸡死亡数。试验开始后,分别在7,14,21,28 日龄从存活的雏鸡中随机抽取5 只称重。在14,28 日龄,脱臼处死雏鸡后迅速采集十二指肠、空肠食糜,分装后迅速放入液氮中,24 h后转入- 80 ℃ 冰箱中保存,备用。同时按照淀粉酶试剂盒、脂肪酶试剂盒、胰蛋白酶试剂盒提供的方法分别测定十二指肠和空肠的淀粉酶、脂肪酶和胰蛋白酶活力。

在进行上述试验的同时,迅速取十二指肠肠管1 cm左右,用10% 甲醛固定,脱水,石蜡包埋,切片,H. E. 常规染色,显微镜下观察并选出肠管典型视野( 绒毛完整、走向平直) ,用目镜测微尺测量1 cm小肠宽度范围内的绒毛数量,并取10 根绒毛测量长度、直径[4]。

2. 3 统计学分析

采用PASWStatistics 18. 0 统计分析软件对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处理,试验数据以平均值 ± 标准差表示,以t检验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A组、B组、C组与D组成活率用百分率表示,采用卡方检验进行比较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 1 雏鸡成活率的测定

结果见表1。

注: 同列数据肩标* 表示差异显著( P < 0. 05) ,无肩标表示差异不显著( P > 0. 05) 。

由表1 可知,A组成活率显著高于D组( P <0. 05) ,B组、C组与D组间比较差异不显著( P >0. 05) ,说明健脾催肥颗粒可显著提高雏鸡成活率,具有显著的防病作用。

3. 2 雏鸡体重的测定

结果见表2。

g

注: 同列数据进行比较,大写字母不同表示差异极显著( P <0. 01) 。

由表2 可知: 从7 日龄起,A组体重极显著高于B组和D组( P < 0. 01) ,C组体重极显著高于B组和D组( P < 0. 01) ; 从21 日龄起,A组体重与C组之间出现了极显著性差异( P < 0. 01) ,说明健脾催肥颗粒可显著提高肉鸡体重,具有显著的促生长作用,且与土霉素具有联合促生长作用。

3. 3 十二脂肠脂肪酶、淀粉酶、胰蛋白酶活力的测定

结果见表3。

由表3 可知: 在14 日龄时,A组脂肪酶活力极显著高于D组( P < 0. 01) ,而B组脂肪酶活力却极显著低于D组( P < 0. 01) ; A组、B组淀粉酶活力极显著高于C组、D组( P < 0. 01) ; C组胰蛋白酶活力较高,显著高于A组、B组( P < 0. 05) 。在28 日龄,A组胰蛋酶活力极显著高于B组、C组、D组( P < 0. 01) ,C组亦极显著高于B组和D组( P < 0. 01) ,而B组却极显著低于D组( P < 0. 01) 。以上研究结果表明,健脾催肥颗粒对雏鸡十二指肠脂肪酶、淀粉酶和胰蛋白酶活力具有显著提升作用,可显著对抗土霉素对脂肪酶、胰蛋白酶活力的抑制作用。

注: 同列数据进行比较,小写字母不同表示差异显著( P < 0. 05) ,大写字母不同表示差异极显著( P < 0. 01) 。

3. 4 空肠脂肪酶、淀粉酶、胰蛋白酶活力的测定

结果见表4。

注: 同列数据进行比较,小写字母不同表示差异显著( P < 0. 05) ,大写字母完全不同表示差异极显著( P < 0. 01) 。

由表4 可知: 在14 日龄时,A组脂肪酶活力显著高于C组( P < 0. 05) ; 在28 日龄时,A组脂肪酶活力极显著高于B组( P < 0. 01) 。在14 日龄时,A组淀粉酶活力极显著高于B组、C组、D组( P < 0. 01) ; A组胰蛋白酶活力极显著高于B组、C组和D组( P <0. 01) ,而B组胰蛋白酶活力却极显著低于C组和D组( P < 0. 01) 。在28 日龄时,A组胰蛋白酶活力极显著高于B组、C组和D组( P < 0. 01) ,而B组胰蛋白酶活力却极显著低于C组和D组( P < 0. 01) 。以上研究结果表明,健脾催肥颗粒对雏鸡空肠脂肪酶、淀粉酶和胰蛋白酶活力具有显著提升作用,可显著对抗土霉素对胰蛋白酶活力的抑制作用。

3. 5 十二指肠肠绒毛密度、长度和直径的测定

结果见表5。

注: 同列数据进行比较,小写字母不同表示差异显著( P < 0. 05) ,大写字母不同表示差异极显著( P < 0. 01) 。

由表5 可知: 在14 日龄时,A组肠绒毛密度极显著大于B组、C组和D组( P < 0. 01) ; 在28 日龄时,A组肠绒毛密度显著或极显著大于B组、C组和D组( P < 0. 05 或P < 0. 01) 。在14 日龄时,A组肠绒毛长度显著或极显著长于B组和D组( P < 0. 05 或P <0. 01 ) ,A组、C组极显著长于D组( P < 0. 01 ) ; 在28 日龄时,A组肠绒毛长度极显著长于B组、C组和D组( P < 0. 01 ) 。在14 日龄时,A组肠绒毛直径极显著小于B组、C组和D组( P < 0. 01) ,B组和C组极显著低于D组( P < 0. 01) ; 在28 日龄时,A组肠绒毛直径显著大于B组和D组( P < 0. 05) ,C组显著大于D组( P < 0. 05) 。以上研究结果表明,健脾催肥颗粒对雏鸡十二指肠肠绒毛密度和长度均具有显著的提升作用。

4 讨论与结论

4. 1 健脾催肥颗粒辨证用药的理论分析

李东垣阐发了“人以脾胃中元气为本”的观点。饮食不节、劳倦内伤等是机体元气虚弱的主要原因[5]。本试验选择鸡矢藤、白术、党参等药物构成了肉鸡用的健脾催肥颗粒。首先,针对雏鸡“纯阳之体”、脾胃元气易虚的病机,选择了鸡矢藤、白术、党参等甘温益脾的药物作为主药,以充实脾胃元气、消食化积并消散肾之阴寒; 针对脾胃虚弱证候的特点,辅以黄连等性味苦寒的药物以降阴火; 佐以芍药等酸味收敛之药以滋阴润肺。在黄连、芍药等药物的辅佐下,保证了鸡矢藤、白术、党参等药物对脾胃元气的充实作用。

4. 2 健脾催肥颗粒的防病保健机理

“治未病”理论的主要内容就是“未病先防”。本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健脾催肥颗粒可显著提高肉鸡成活率和体重。从中兽医角度分析,基于“充实元气”理论组方用药,可 “扶正”而防病,“补脾”而促生长[6]。从现代药理研究来看,其防病促生长作用是该保健剂多种组分共同作用的结果。党参、黄芪等[7]具有显著提高机体免疫力的作用,黄连、五味子等[8,9]具有显著抗菌作用。同时,中草药具有多种营养成分,能全面调节机体的生理功能[10],能有效提高肉鸡的生产性能[11],如黄芪[12,13]、白术[14]等具有显著的增重作用[15]。

4. 3 健脾催肥颗粒防病保健理论实质

首先,本试验测试了能反映雏鸡消化功能的消化酶类,结果表明,健脾催肥颗粒可显著提高雏鸡消化道酶活力,说明健脾催肥颗粒对雏鸡消化能力具有提升作用,这是该保健剂具有促生长作用的原因之一,因为淀粉酶活性与鸡生长速度呈正相关[16,17,18]。

其次,吸收面积扩大,有利于营养物质吸收[19],本试验结果表明,健脾催肥颗粒可显著增加肠绒毛密度和长度,从而增大消化道吸收面积,说明该保健剂可显著增大肉鸡消化道吸收面积,提高机体对营养物质的吸收[19]。

肉鸡生产性能 篇10

1 试验设计

1.1 试验地点

试验地点位于大连市某肉鸡养殖场, 于2014年05月27日~2014年07月16日进行, 试验全程共计51d。

1.2 试验方法

选取1日龄的肉鸡健雏为试验动物, 在同一栋鸡舍内, 同等条件下设计2个处理, 分别为对照组 (饲喂基础日粮) 入舍3600只和试验组 (饲喂基础日粮+0.05%微生态制剂) 入舍3900只, 试验组因1~14日龄饲喂小颗粒不能拌料, 故在饮水中加入液态微生态制剂, 全天量集中6~8h饮用。采用常规方式饲养, 按免疫程序实施免疫。

1.3 测定指标和方法

测定指标:测算料肉比、平均体重、死淘率等。

测定方法:全程统计实验组与对照组耗料量, 出栏时分别对出栏鸡只数、毛鸡重量统计数据, 然后计算死淘率、肉鸡平均体重、料肉比。

死淘率=死淘鸡只数/入舍只数

肉鸡平均体重=出栏毛鸡总重量/出栏只数

料肉比=全程总耗料量/出栏毛鸡总重量

2 试验结果

2.1 微生态制剂对肉鸡出栏死亡率的影响

在试验期间, 对照组肉鸡的死亡率为7.53%, 试验组的肉鸡死亡率为6.15%, 与对照组相比, 肉鸡死亡率下降1.38%。说明饲养肉鸡添加微生态产品可以降低死亡率。

2.2 微生态制剂对肉鸡出栏体重的影响

到试验第51天时, 试验组、对照组同时出栏分别称量出栏鸡总重量和清点出栏鸡只数。计算其出栏平均体重, 试验组只平均体重为2.84kg;对照组只平均体重为2.74kg, 试验组比对照组只平均体重高0.1kg。说明微生态制剂有利于提高肉鸡出栏体重。

2.3 微生态制剂对肉鸡出栏料肉比的影响

统计试验期间不同处理组分耗料量与出栏总重量, 计算料肉比, 使用微生态制剂组的肉鸡料肉比为2.19:1, 对照组料比为2.38:1, 与对照组相比, 实证组料肉比降低0.19。说明饲养肉鸡添加微生态制剂可降低料比。

3 小结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肉鸡生产性能】相关文章:

肉鸡生产情况05-30

肉鸡优良品种三黄肉鸡05-10

肉鸡饲养05-04

肉鸡养殖合同05-17

肉鸡腺胃炎05-05

我用“电驴”抓肉鸡04-07

肉鸡养殖标准范文05-31

肉鸡供销合同范文05-31

肉鸡购销合同范文05-31

肉鸡销售合同范文05-31

上一篇:提高英语写作能力下一篇:齿轮传动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