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炎临床表现

2024-05-01

胃炎临床表现(精选8篇)

篇1:胃炎临床表现

本文来源于北京胃肠医院:http://bjwjcwb.com/

萎缩性胃炎虽然前期症状不明显,但放任其发展没有积极治疗,位于胃黏膜的腺体会因炎症浸润等原因,腺体萎缩或消失,造成胃部免疫力消失,造成细胞组织感染,引起细胞病变,导致肠上皮化生,恶化成癌。

其次,萎缩性胃炎是胃癌病变的高危状态,所谓癌前状态主要是指发生胃癌危险性明显增加的某些临床疾病,也称为胃癌的高危状态,包括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息肉、胃溃疡等。所谓癌前病变是指容易发生癌变的胃黏膜病理组织学变化,主要指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

慢性萎缩性胃炎出现肠上皮化生者,大约 6%可能发展为胃癌。萎缩性胃炎分为轻、中、重三度。若进一步发展可出现肠上皮化生和不典型增生,两者被认为是胃癌的前期,所以有一部分萎缩性胃炎可能转变为胃癌。但并非所有的萎缩性胃炎都会发展为胃癌。

慢性胃炎多从急性胃炎转化而来,慢性胃炎发病时,通常有嗳气、反酸、烧心、恶心呕吐、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现象发生,长期的慢性胃炎会让患者营养不良或者贫血,对人们的身体有非常大的危害。

在临床上,治疗慢性胃炎的常规方法是药物。一些轻度的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积极的配合着进行治疗。但是患者不能盲目用药,以免产生更大的刺激。而改善胃动力也是治疗的关键,这样可以防止胆汁返流,调节和恢复胃肠运动,对消除饱胀感、腹胀、餐后不适、上腹烧灼感、恶心等有良好的效果,且副作用小。

胃炎是胃粘膜炎症疾病的一个统称,在临床上,胃炎可由慢性胃炎和急性胃炎的区分。慢性胃炎主要是以胃粘膜的非特异性慢性炎症为主要病理变化的慢性胃病。大多数病人常无症状或有程度不同的消化不良症状,如上腹不适和疼痛、恶心呕吐、食欲减退、餐后饱胀、反酸嗳气等。胃粘膜糜烂出血者伴呕血、黑便。萎缩性胃炎患者可有胃酸减少、消化不良、贫血、消瘦、舌炎、腹泻等。

相反,急性胃炎主要是由不同病因引起的胃粘膜急性炎症。病变严重者可累及粘膜下层与肌层,甚至深达浆膜层。急性胃炎的临床表现常轻重不等,但发病均急骤。轻者仅有腹痛、恶心、呕吐、消化不良;严重者可有呕血、黑粪、甚至失水、以及中毒及休克等。其主要症状有下述几种:

1、起病急,恶心、呕吐频繁,剧烈腹痛,频繁腹泄,多为水样便,可含有未消化食物,少量粘液,甚至血液等。

2、常有发热、头疼、浑身不适及程度不同的中毒等急性胃炎的症状。

3、胃炎的主要症状有哪些?呕吐、腹泄严重者,可有脱水、酸中毒,甚至休克等。

4、体征不明显,上腹及脐周有压痛,无肌紧张及反跳痛,肠鸣音多亢进。这是胃炎的主要症状有哪些的具体表现。

此外,头疼、发热、寒颤和肌肉痛也是常见的急性胃炎的症状,少数严重病例,由于频繁呕吐及腹泄,可出现脱水。

近代研究表明:萎缩性胃炎在某种程度上可引起肠上皮化生,最终引起胃癌,而且萎缩性胃炎转癌率约为29.7%左右,其危害不可小视。必须注意的是早发现早治疗。而萎缩性胃炎的常见症状主要有以下几种:

1、胃脘部胀满:在慢性萎缩性胃炎中,胃脘部胀满不适较为常见,而有的患者则感觉胃部痞闷有堵塞感,甚至腹部、胁肋部、胸部也感到胀满,嗳气。

2、胃脘部疼痛:胃脘部疼痛可以单独出现,但多数情况下是与胃脘部胀满同时出现。呈胀痛、隐痛、钝痛,急性发作时也可出现剧痛或绞痛。疼痛部位一般在胃脘部,少数可出现在胁肋部、腹部、背部或胸部,胃脘部有局限的压痛或深压不适感。有的患者仅感胃脘部不适或难受,无可名状。

3、大便异常及虚弱症状:大便以秘结多见,常数日1次,少数患者可表现为便溏。病程较久者可出现消瘦、疲力、萎靡等虚弱症状。

4、贫血:可为缺铁性贫血或巨幼红细胞性贫血,一般表现为轻、中度贫血,伴有头晕、乏力,眼结膜色淡,面色萎黄、苍白等症状。

5、烧心及消化不良症状:胃脘部灼热或嘈杂不适。常常出现食欲减退,甚至无食欲,或虽有食欲但进食后感胃脘胀满不适或消化不良。

篇2:胃炎临床表现

2、重复出血也是慢性胃炎的常见症状。出血缘故原由为慢性胃炎基础上并发的一种胃粘膜急性炎症转变。

3、食欲不振、嗳酸、恶心呕吐、乏力、腹泻、粪便干燥或腹泻等。

4、最常见症状是上腹疼痛,85%左右的慢性胃炎患者有此症状。这些个患者的上腹部疼痛大都无纪律,疼痛大都与饮食无关(有的患者空肚舒适,饭后不舒)。疼痛通常是弥慢性上腹部灼痛、隐痛、胀痛等。常常因为吃了冷食、硬食、辛辣或其他非常刺激性食物而症状加重,少量与天气变化有关。这种上腹疼痛用解痉剂及抗酸剂不容易缓解。

5、腹胀,70%左右的慢性胃炎患者有此症状。常常因为胃内潴留食物、排空推迟、食积所致。

慢性胃炎怎么预防好

1.饮食宜清淡,富有营养,规律有节,定时定量,切忌过饥过饱、暴饮暴食。同时避免浓茶、香料、粗糙生硬食物摄入,戒烟戒酒,以防损伤胃粘膜。

2.避免精神紧张、心情忧郁及过度疲劳,宜生活有节、劳逸结合、情绪乐观,同时应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加强胃肠运动功能。

3.积极治疗可导致慢性胃炎发生的全身性疾病,如肝、胆、胰、心、肾疾病及内分泌病变等。

4.积极治疗口腔、鼻腔、咽部慢性感染灶,以防局部感染灶细菌或其毒素长期吞食,造成胃粘膜炎症。

5.忌用或少用对胃粘膜有损害的苭物。如果必须应用这些苭物时,一定要饭后服用,或者同时服用抗酸剂及胃粘膜保护苭,以防止对胃粘膜的损害。

6.宜鲜宜淡。宜鲜是指吃适量新鲜和水果。新鲜蔬菜水果可防癌,同时也指吃新鲜的食物,不食腐烂变质的食物。宜淡指宜吃清淡的素食。中医讲淡味是养胃的,清淡素食既易于消化吸收,又利于胃病的恢复,而且可使人长寿。新鲜蔬菜五谷都为健胃佳品,但食用不可过量。

篇3:胃炎临床表现

选择本院2010-01~2012-03的慢性浅表性胃炎伴糜烂患者120例, 诊断的符合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1]的标准, 并均经胃镜及病理检查证实。随机分为治疗组63例, 对照组57例。治疗组男36例, 女27例, HP阳性61例, 平均年龄43岁。对照组男31例, 女26例;平均年龄41岁;HP阳性48例。两组性别、年龄等均无统计学差异。全部病例无大出血、幽门梗阻、穿孔等并发症, 无慢性肾功能不全或严重创伤等应激状态, 未服用糖皮质激素、非甾体抗炎药。

2治疗方法

治疗组:予自拟胃炎平煎剂:黄芪40g、肉桂10g、蒲公英30g、白术12g、地丁9g、丹参20g、百合20g、乌药10g、白芍30g、丁香9g、甘草6g。每日1剂, 水煎, 每日2次口服, 1个月为1疗程。对照组:雷尼替丁片 (郑州天耀科技有限公司) 0.15g, 每日2次, 连服1个月。两组均于1疗程后复查胃镜及病理活检, 并做幽门螺杆菌检查 (快速尿素酶法结合银染色法) , 评定疗效。

3结果

参照文献[2]标准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效37例, 有效20例, 无效6例, 总有效率89.7%;对照组显效14例, 有效10例, 无效33例, 总有效率为41.4%。两组比较差异显著 (χ2检验;P<0.05) 。治疗组疗程结束复查HP转阴24例 (39.3%) , 对照组转阴6例 (12.5%) , 两组比较差异显著 (χ2检验;P<0.01) 。

4讨论

浅表性胃炎伴糜烂属祖国医学“胃脘痛”的范畴, 历来多从脾胃虚寒论治, 以温补立法。但胃脘痛郁而化热的观点, 古代医家早有论述。浅表性胃炎伴糜烂的共同特点, 是均有黏膜上皮的破损, 有充血、糜烂的改变, 病灶周围黏膜红肿, 可见热证表现。因此笔者认为浅表性胃炎糜烂虽然病程缠绵, 有虚的一面, 同时也有热毒蕴结的一面, 宜益气健脾、清热解毒并用。胃炎平煎剂中黄芪、甘草益气健脾, 蒲公英、地丁清热解毒, 白芍配甘草缓急止痛, 乌药调气, 配百合、丁香润降而不燥, 丹参活血, 配白芍祛瘀通络, 全方虚实并顾, 寒热并用, 气血同治, 体现中医治病求本的精神。本文观察结果表明, 胃炎平煎剂疗效满意, 总有效率达89.7%, 对HP有较好的清除作用, 优于雷尼替丁治疗。值得推广应用。对溃疡愈合的效果及作用机理有待进一步的观察和研究。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胃肠病学, 2006, 11 (11) :674.

篇4:胃炎临床表现

【关键词】莫沙比利、胃炎合剂、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445.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2-0372-01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胃肠科较为常见的一种消化类系统疾病,该病的主要症状为上腹部饱胀、呃逆、上腹部疼痛以及反酸等,由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发病率高,通常见于老年人群,因此,给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带来了重大的影响[1]。为了减少慢性萎缩性胃炎发生恶变的几率,应当对患者采取及时有效的早期治疗措施。本文通过选取我院收治的6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进行调查分析,采用莫沙比利联合胃炎合剂进行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具体报道如下,以供临床借鉴和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1月~2014年11月我院收治的6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进行调查分析,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患者年龄在40~8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3.57±9.42)岁,其中男18例,女12例;观察组30例患者年龄在45~8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4.76±10.06)岁,其中男15例,女15例。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为:上腹痛、消化不良、恶心以及胀气等,病程均在6个月以上,患者中无精神病等全身性疾病。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醫护人员给予对照组患者口服莫沙比利(鲁南贝特制药生产,国药准字H19990317)进行治疗,每次10mg,每天3次,连续治疗1周;给予观察组患者口服莫沙比利联合胃炎合剂进行治疗,胃炎合剂于空腹口服,每次10mL,每天3次,莫沙比利(鲁南贝特制药生产,国药准字H19990317)于餐前30min口服,每次5mg,每天3次,连续治疗1周。

1.3疗效判定[2]

无效:患者经过治疗后,临床症状、胃镜以及组织学没有明显的改变。有效:患者经过治疗后,临床症状有所改善,胃镜下黏膜萎缩情况有所好转,血管网显露部分和苍白区减少,部分的黏膜呈橘红色。显效:患者经过治疗后,临床症状完全消失,胃镜下萎缩性胃炎转换为浅表性胃炎或者黏膜下血管网显露和苍白区明显减少,多数黏膜呈粉红色。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统计学处理

在SPSS17.0统计学软件上进行处理,计数资料用频数(n)或率(%)表示,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在经过不同方法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体数据见表1

3讨论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目前为止,该病的发病机制和病因尚不完全清楚,部分医学者认为和患者的生活习惯、环境以及自身的免疫力有关[3]。由于慢性萎缩性胃炎具有发病率高、病程长、病情复杂等特点,且治疗不及时容易引起恶性病变,对患者的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是一巨大威胁。本文通过对我院收治的6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进行调查分析,采用莫沙比利联合胃炎合剂治疗的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6.67%,明显高于采用莫沙比利治疗的对照组患者(P<0.05)。莫沙比利作为一种全胃肠动力药物,不仅可以刺激患者的肠神经元,同时对胃部平滑肌的蠕动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促进胃排空,明显改善了患者的胃动力,进而改善其临床症状。胃炎合剂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维生素缺乏,对胃肠道黏膜的修复和整合有一定的促进作用[4]。两药合用,相辅相成,疗效更佳,非常适合缺乏维生素的老年患者。

综上所述,采用莫沙比利联合胃炎合剂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不仅疗效显著,同时不良反应少,极大的促进了患者的早日康复,对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有着积极的作用。值得广泛推广和使用。

参考文献

[1]王智慧,禹颂煌. 莫沙比利联合胃炎合剂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观察[J]. 河北医药,2011,12:1818-1819.

[2]杨梅,淡叶. 莫沙必利联合胃炎合剂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效果观察 [J]. 中国当代医药,2013,25:126-127.

[3]石玺,石道宏,汤玉华. 胃炎合剂联合莫沙比利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分析[J]. 当代医学,2013,23:106-107.

篇5:胃炎临床表现

用中红外光谱ATR方法对110例冻存,89例新鲜离体胃组织样品,80例新鲜胃镜样品进行研究,同时用中红外光纤法进行了6例在体原位的检测.对110例冻存样品,各项指标与病理检测结果的符合率平均可达到90%以上.新鲜离体与在体原位也大致同病理结果符合.为了研究地区差别,对杭州市第一医院消化科80例胃镜样品进行了光谱测定,根据病变程度可以看到相应的.光谱变化.结果表明中红外光谱法用于各种胃炎等胃部疾病和恶性肿瘤的检测是一种有效方便的方法.

作 者:徐怡庄 徐智 凌晓锋 赵莹 刘学新 潘庆华 王冰冰 张啸 任予 杨丽敏 杨文君 来国桥 张元福 翁诗甫 周孝思 徐端夫 吴瑾光 XU Yizhuang XU Zhi LING Xiaofeng ZHAO Ying LIU Xuexin PAN Qinghua WANG Bingbing ZHANG Xiao REN Yu YANG Limin YANG Wenjun LAI Guoqiao ZHANG Yuanfu WENG Shifu ZHOU Xiaosi XU Duanfu WU Jinguang  作者单位:徐怡庄,王冰冰,杨丽敏,张元福,翁诗甫,吴瑾光,XU Yizhuang,WANG Bingbing,YANG Limin,ZHANG Yuanfu,WENG Shifu,WU Jinguang(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稀土材料化学及应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871)

徐智,凌晓锋,周孝思,XU Zhi,LING Xiaofeng,ZHOU Xiaosi(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普通外科,北京,100083)

赵莹,刘学新,徐端夫,ZHAO Ying,LIU Xuexin,XU Duanfu(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北京,100080)

潘庆华,杨文君,来国桥,PAN Qinghua,YANG Wenjun,LAI Guoqiao(杭州师范学院及其附属医院,杭州,310015)

张啸,ZHANG Xiao(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杭州,310006)

篇6:胃炎临床表现

论文关键词:中西医结合,胆汁反流性胃炎

胆汁返流性胃炎是胃炎中的.一种特殊类型,也称碱性反流性胃炎,多因原发或继发性幽门功能紊乱或胃切除术后引起胆汁和碱性肠液倒流入胃所致。由于返流液中的胆盐等物质反复刺激胃粘膜,破坏了胃粘膜屏障碍,使胃粘膜充血水肿糜烂而形成炎症,且病情迁延,久治不愈,临床疗效不理想。我科自8月~8月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本病42例,并与单用西药治疗42例作对比观察,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将门诊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2例,男24例,女18例;年龄25~60岁,平均35岁;病程2个月~5个月,平均1年;对照组42例,男26例,女16例;年龄24~61岁,平均34.5岁;病程3个月~4.8年,平均11个月。全部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上腹部灼痛或胀痛,胃烷灼热感,空腹时加重;恶心、呕吐酸苦水、嗳气,呃逆或纳差,嘈杂。经胃镜检查,均表现为粘液池呈黄绿色浑浊,幽门口见有黄绿色胆汁返流入胃,胃粘膜充血水肿,散在糜烂面或红白相间,以红为主。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无显著性差异性,具有可比性。

2 治疗方法

2.1治疗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口服西药奥美拉唑,每日2次,每次20mg,吗丁啉,每日3次,饭前15min口服,每次10mg。中药以柴胡疏肝散为主方,随症加减,方药组成:柴胡10g、白芍10g、川芎10g、枳壳10g、香附10g、佛手10g、苏梗10g、甘草6g、黄芩15g、黄连6g、代赭石20g、陈皮12g,水煎服,日一剂。

2.2对照组只用上述西药,用法用量同治疗组两组均以四周为一疗程,一疗程后评定疗效。

3 结果

3.1疗效标准治愈:自觉症状消失、胃镜复查未见胆汁返流,炎症明显减轻或消失。显效:自觉症状基本消失,胃镜复查胆汁返流明显减少,炎症减轻。有效:自觉症状改善,胃镜复查胆汁返流减少,炎症无明显变化。无效:自觉症状无改善,胃镜检查无变化[1]中国学术期刊网。

3.2临床疗效治疗组:治愈29例(69%)胆汁反流性胃炎,显效11例(26.2%),有效2例(4.7%),总有效率100%。对照组治愈19例(45.2%),显效10例(23.8%),有效5例(11.9%),无效8例(19.1%),总有效率80.9%。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

3.3远期疗效随访0.5年,治疗组复发5例(11.9%),对照组复发18例(42.9%),两组复发率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

4 讨论

胆汁返流性胃炎的发病机理目前认为是由多种原因所致的功能性幽门功能不全、胃排空能力低下以及十二指肠压力增高而引起肠液返流。返流的肠液(含胆汁、胰液)主要是胆盐和其他胰酶可破坏胃粘膜,使胃粘膜水肿、充血糜烂而形成炎症。返流的胆盐还刺激胃窦部的G细胞释放过多的胃泌素,形成高胃泌素血症,高胃泌素抑制胆囊素和胰腺素对幽门括约肌的调节,导致幽门功能紊乱,又加重返流形成恶性循环。吗丁啉作为一种胃动力药来治疗本病,并加上奥美拉唑的抑制胃酸分泌来保护胃粘膜,有一定效果,但疗效不持久,停药后易复发。祖国医学认为此病多由于饮食不节、损伤胃气;或情志不畅,肝气犯胃;或胆系痼疾迁延日久,胆火犯胃,上述诸因可致胃气不降胃失和降,脾胃枢机不利则中气不运,气滞湿阻,郁而化热,湿热内蕴、脉络痹阻而成重症,故其根本病机为中焦失和,肝失调达为其重要病因。治疗以中医理论为指导,以疏肝和胃、利胆降逆、清热开郁为大法[2],参考现代医学理论,从柴胡舒肝散入手,随症加减。柴胡舒肝散具有疏肝胆、理气和胃之功,从而达到“治肝可以安胃”的目的,方中再配佛手苏梗加强和胃降逆,代赭石有重镇降逆、胆气下行之功效,黄连黄芩具有抗炎、保护胃粘膜之效。全方具有肝脾调和之效、肝顺胃降,则胆汁下流,泛苦得止,诸症可除。西药吗丁啉能促进胃肠蠕动,加快排空,减少返流,奥美拉唑抑制胃酸分泌,中西药合用能迅速缓解症状,见效快。故治疗组总有效率为100%,较对照组明显提高。中西医结合标本同治,弥补了西药的不足,展示了中西医结合治疗胆汁返流性胃炎的广阔前景。

参考文献

1刘铭珍,于金源.柴胡疏肝散加味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46例疗效观察.中国中医药科技,,3:34.

篇7:胃炎讲稿

概念

任何病因引起的胃粘膜炎症,常伴上皮损伤和细胞再生。包括急性胃炎和慢性胃炎两大类型。

急性胃炎(acute gastritis)

概念

指多种原因引起的急性胃粘膜炎症,胃粘膜有充血、水肿、糜烂(包括浅溃疡)、出血等一过性改变。

糜烂:粘膜破损不穿过粘膜肌层。出血:粘膜下或粘膜内血液外渗而无粘膜破损。组织学特点:粘膜固有层有中性粒细胞浸润为主。急性胃炎分类

1.急性幽门螺杆菌感染引起的胃炎。

2.其他病原体感染引起的胃炎,临床少见,机体免疫力下降时容易发生。

3.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临床常见,胃粘膜多发糜烂、出血、一过性浅溃疡形成。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Acute erosive-hemorrhagic gastritis)病因和发病机制

1,药物:非甾体类抗炎药如阿司匹林等(直接损伤胃粘膜以及通过抑制环氧化酶进而抑制前列腺素合成);抗肿瘤药的细胞毒作用等。

2,应激:严重的脏器疾病、手术、烧伤、创伤、休克、颅内病变、精神身心因素等致胃粘膜

缺血、缺氧,胃粘膜保护屏障减弱。Curling 溃疡:烧伤所致。

Cushing 溃疡:中枢神经系统病变所致。3,乙醇:溶酯作用、直接破坏胃粘膜作用。

上述因素导致胃粘膜屏障破坏、氢离子自胃腔反弥散进入胃粘膜加重粘膜破坏,自十二指肠反流入胃腔的胆汁、胰酶也参与了胃粘膜的破坏。临床表现和诊断

糜烂性胃炎轻者无症状,少数有上腹痛、腹胀、纳差。约20%表现为呕血和(或)黑便。上腹可有压痛。

病史:注意用药史、饮酒史、应激病史等。

确诊:急诊胃镜:24-48小时内进行,胃粘膜水肿、糜烂(包括浅溃疡)、出血。治疗

针对原发病和病因采取措施,预用和应用抑制胃酸分泌的药物,停用或减量使用NSAID,保护胃粘膜的药物有硫糖铝和米索前列腺醇等,发生大出血者进行止血治疗。

慢性胃炎(chronic gastritis)

概念

胃粘膜的慢性炎症改变,以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为主。分类: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特殊类型胃炎。萎缩性胃炎分类

1.多灶萎缩性胃炎:病变以胃窦为主,多与HP感染有关;既往称B型胃炎。2.自身免疫性胃炎:病变以胃体为主,与自身免疫有关,既往称A型胃炎。病因和发病机制

1.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 ,Hp)感染:活动性胃炎患者胃粘膜中可以检出HP;HP在胃内的分布与胃炎症分布一致;根除HP可以使胃内炎症消退;从志愿者和动物模型中可以复制HP感染引起的慢性胃炎。现认为HP是慢性胃炎最主要病因,其黏附力强,可产氨、毒素,诱导免疫反应等。

2.饮食和环境因素:HP感染增加了胃粘膜对环境因素损害的敏感性,与部分患者的胃粘膜萎缩和肠化有关。高盐饮食和缺乏新鲜蔬菜水果与胃粘膜萎缩、肠化及胃癌发生相关。3.自身免疫:机体产生抗壁细胞、抗内因子抗体,致壁细胞数减少,胃酸减少,VitB12吸收下降致恶性贫血。

4.十二指肠液反流:胆汁、胰液削弱胃粘膜屏障功能。病理

1.炎症:粘膜层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有中性粒细胞浸润示活动性胃炎。2.萎缩:胃粘膜固有腺体破坏、萎缩、消失、纤维组织增生、粘膜变薄。3.肠腺化生(intestinal metaplasia):胃腺转变成肠腺样,分为小肠型和大肠型。4.不典型增生(dysplasia):增生的胃小凹的上皮和肠化的上皮在再生过程中发生发育异常致细胞异型、腺体结构紊乱,是癌前病变。5.粘液层及粘膜上皮表面、小凹间可见HP。临床表现

多无明显症状,少数表现为消化不良。可有上腹饱胀不适,进食后明显,无规律性隐痛、嗳气、反酸、烧灼感、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

自身免疫性胃炎:明显厌食、伴有贫血。可出现舌萎缩、周围神经病变。实验室检查

1.胃镜及活组织检查:是最可靠的诊断方法:

浅表性胃炎:粘膜充血水肿,红斑、见点状出血、糜烂。

萎缩性胃炎:粘膜苍白或灰白色,皱襞变细平坦,可透见紫蓝色血管,粘液湖缩小、干枯。如上皮增生显示颗粒状小结节。可有糜烂出血。2.上消化道钡餐透视或气钡双重造影。

3.HP:活检标本涂片或病理切片、活检标本快速尿素酶试验等。4.血清学检查:自身免疫性胃炎可测到抗壁细胞抗体(90%)、抗内应子抗体(75%),vit B 12水平下降及胃酸分泌缺乏、胃泌素明显升高。多灶萎缩性胃炎胃泌素和胃酸水平正常或偏低。诊断

1.胃镜和粘膜活检确诊。2.检测有无Hp感染。

3.A 型胃炎检测抗壁细胞抗体、抗内应子抗体,vit B 12。治疗

1.饮食:多蔬菜水果,少辛辣刺激,少熏制腌制食物。

2.根除Hp治疗:活动性胃炎、萎缩伴不典型增生、有胃癌家族史、伴十二指肠炎等。

3.病因治疗:戒烟限酒,停NSAID,用铝碳酸镁等吸附胆汁,肌注vit B 12纠正A型胃炎所致恶性贫血等。

4.对症治疗:抑酸剂、粘膜保护剂、胃肠动力剂等。

5.胃粘膜肠化、不典型增生处理:消除恐癌心理;可服用抗氧化维生素;较重病变定期内镜随访;重度不典型增生应手术治疗。特殊类型胃炎

1.感染性胃炎:免疫力低下者易发生,如急性化脓性胃炎易发生穿孔,需及时手术。

2.化学性胃炎:长期胆汁反流、服用NSAID等致胃小凹增生,残胃易发生,主要予促胃动力和吸附胆汁等。

篇8:胃炎临床表现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全部病例均符合病例选择标准。患者按照入院先后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 治疗结束后, 除去脱落病例, 治疗组116例, 其中男66例, 女50例;平均年龄 (37.6±8.59) 岁;病程6个月~12年。对照组114例, 其中男67例, 女47例;平均年龄 (39.1±7.88) 岁;病程5个月~10年。两组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经统计学处理, 无显著性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参照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制订的《慢性胃炎的中西医结合诊治方案 (草案) 》[1]。其要点是: (1) 临床表现为持续性胃脘疼痛或饱胀、嗳气、恶心或呕吐、烧心或胸骨后灼感、返酸或吐苦水; (2) 胃镜检查可见幽门有胆汁返流或胃粘液呈黄色; (3) 胃镜下见浅表性胃炎或伴食管下段、胃黏膜充血糜烂或呈萎缩性胃炎。

1.3 纳入病例标准

(1) 符合诊断标准的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 (2) 签署知情同意书。

1.4 排除病例标准

(1) 年龄在18以下或者65岁以上, 妊娠或哺乳期妇女, 对本药过敏者; (2) 合并有心血管、脑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精神病患者; (3) 凡不符合纳入标准, 未按规定用药, 无法判断疗效或资料不全等影响疗效或安全性判断者。

2 研究方法

2.1 治疗方法治疗组:

胃炎饮, 由柴胡、香附、川楝子、元胡、陈皮、茯苓、姜半夏、枳壳、炒白术、炙甘草、川连、姜竹茹等药物组成, 由自动煎药机煎取药液400ml, 200ml/次, 2次/d, 口服。对照组:由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生产, 10mg/粒, 10mg/次, 3次/d, 口服。4周后疗效观察。

2.2 观察项目

2.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积分的比较

参照文献[2], 观察并记录治疗前后胃痛、胃胀、嗳气、烧心四个主症的变化, 按其发作程度及持续时间分0、1、2、3四个等级并记分, 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的变化。

2.2.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比较

观察两组患者症状表现, 并结合胃镜和组织学检查, 判断临床疗效。

2.3 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文献制订[1]: (1) 痊愈:症状、体征基本消失, 复查胃镜胆汁返流消失, 食管下段或胃黏膜组织学改变基本恢复正常或明显好转; (2) 显效:症状、体征明显改善, 复查胃镜胆汁返流明显减少, 食管下段或胃黏膜组织学改变好转; (3) 有效:症状、体征改善, 复查胃镜胆汁返流减少, 食管下段或胃黏膜组织学改变减轻或无变化; (4) 无效:症状、体征, 黏膜组织学无改变或加重者。

2.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 for Windows统计软件, 计量资料用t检验, 两组疗效比较采用χ2检验。

3 结果

3.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积分比较

与治疗前比较, 胃痛、胃胀、嗳气、烧心症状积分均明显下降 (P<0.01) , 治疗组胃痛、胃胀、嗳气、烧心症状积分均低于对照组 (P<0.05或P<0.01) 。

3.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9.1%, 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4.2%, 二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0.01) 。说明胃炎饮疗效优于对照组。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1 (χ2=16.91)

4 讨论

胆汁反流性胃炎是由于幽门松弛, 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胃引起胃黏膜的炎症。近10年来随着胃镜诊断的普及, 本病的确诊病例逐渐增多, 据统计, 胆汁反流性胃炎占同期胃镜检出率的9.9%~24.2%[3]。本病不但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 而且可逐渐发展为萎缩性胃炎, 甚至发生癌变, 严重威胁患者健康[4]。

胆汁反流性胃炎属于中医学“胃痛”、“嘈杂”、“嗳气”、“泛酸”等病证范畴。中医学认为本病常因饮食不节, 情志不畅, 肝胆气郁, 脾失健运, 胃失和降所致。本病病位在胃, 与肝胆脾等脏腑功能失调密切相关, 主要病机为肝胆气郁, 脾气虚弱, 胃失和降, 属虚实夹杂之病证。故以疏肝利胆, 健脾益气, 和胃降逆为主要治法。课题组经多年临床观察, 筛选柴胡、香附、川楝子、元胡、炒白术、茯苓、炙甘草、川连、陈皮、枳壳、姜半夏、姜竹茹等药物组方, 研制成"胃炎饮"。方中柴胡疏肝利胆, 理气解郁, 故为君药,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5], 柴胡具有显著的抗炎、止痛、利胆作用。香附、川楝子、元胡理气止痛, 并增强柴胡疏肝解郁之力, 故为臣药,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5], 香附、川楝子可抑制胃肠痉挛, 并促进胆汁排泄, 具有保肝利胆的作用;元胡具有调节胃酸分泌, 抗溃疡形成的作用。炒白术、茯苓、炙甘草健脾益气, 与疏肝理气之剂相伍, 以达扶土抑木之功效;川连既能清解肝胆郁热, 又可佐制香附、川楝子, 以防辛燥太过, 共为佐药,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5], 白术、茯苓可增强机体免疫力, 改善肝功能, 其中白术尚能调节胃肠道植物神经, 促进胃肠平滑肌运动;甘草可促进胃粘液分泌, 提高胃黏膜氨基己糖含量, 增强胃黏膜-粘液屏障, 防止胆汁的损害;川连具有促进胆汁分泌, 拮抗胃黏膜损伤的作用。陈皮、枳壳理气和胃;姜半夏、姜竹茹降逆止呕, 四药共为使药,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5], 陈皮、枳壳可促进胃排空, 调节胃肠运动, 防止胆汁反流;半夏具有促进胆汁分泌, 降低胃液总酸度和胃蛋白酶活性, 保护胃黏膜的作用。诸药相伍, 共奏疏肝利胆, 健脾益气, 和胃降逆之功效。

本研究显示, 胃炎饮可显著改善患者胃痛、胃胀、嗳气、烧心等临床症状, 临床总有效率达99.1%, 明显优于常规西药吗叮啉。

关键词:胃炎饮,胆汁反流性胃炎,疗效观察

参考文献

[1]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慢性胃炎的中西医结合诊治方案 (草案)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5, 25 (2) :172-175.

[2]陈景亮.半夏泻心汤合左金丸治疗胆汁返流性胃炎临床观察.中国中医急症, 2004, 13 (9) :585-587.

[3]王媛媛.胆汁反流性胃炎的诊断及治疗进展.湖南中医药导报, 2004, 10 (2) :52-54.

[4]郑芝田.消化性溃疡病.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8:293~230.

上一篇:想好好活着,你必须学会还击下一篇:公司表彰会议主持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