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税征管

2024-05-15

地税征管(精选十篇)

地税征管 篇1

在我国税务管理部门计算机技术应用普及的二十余年中,积累了大量的税务数据。如何揭示这些业务数据背后隐藏的信息和规律,为税务管理的决策支持服务,已经成为税务征管部门的当务之急。众所周知,处理大量混乱而又复杂的经验数据一个很好的方法就是分类。与流行的贝叶斯分类、神经网络、遗传算法、粗糙集模型等算法相比,决策树表现出更容易被人理解以及具有很好的分类精确度等特点。因此,我们就利用知识发现中的决策树方法来对税务数据进行分析,试图为税务人员提供极具价值的知识。

传统决策树的CLS、ID3、C4.5、CART等算法以及它们的改进算法[1],主要是针对小数据集的,而且大都要求训练集常驻内存(如ID3和C4.5等),这使得传统决策树算法在可伸缩性、精度和效率方面受到了很大的限制。而当前用于海量数据挖掘的决策树分类算法不仅需要训练数据完全驻留内存并且需要对训练数据集及它的子集进行多次排序,这就使得训练数据的规模受到限制。因此,针对税务数据库中的海量数据,传统的决策树算法已经不再适用,我们必须选取适于处理大规模数据的决策树算法SLIQ,SPRINT以及RainForest等进行税务数据的分析,同时我们还要研究适应于海量税务数据的具有可伸缩性的决策树算法[2],并对相应算法的并行性[3]进行深入的研究。

2 决策树分类算法

2.1 SLIQ算法

SLIQ是由IBM研究人员提出的一种快速的、可伸缩的、适合处理较大规模决策树的分类算法。SLIQ(Supervised Learning In Quest),即Quest上的有监督学习,使用了一些独特的技术不仅改进了学习的时间的,同时还没有降低精确度。这些技术解决了对磁盘驻留大数据集的分类,SLIQ可以使用其它的决策树分类算法来处理数据,SLIQ的精确度虽然与所使用的分类算法有相同的精确度,但SLIQ执行速度更快而且生成较小的树。另外,SLIQ也不限制训练数据的数量及属性的数量。因此,通过对其它分类方法处理不了的大数据集的分类,SLIQ实际上提高了分类精度。

区别于一般的决策树,SLIQ采用二分查找树结构。对每个节点都需要先计算最佳分裂方案,然后执行分裂。一般决策树中,使用信息量作为评价节点分裂质量的参数。SLIQ算法中,我们使用Gini指标(Gini index)代替信息量(Information),Gini指标比信息量性能更好,且计算方便。对数据集包含n个类的数据集S,则Gini(S)定义为:

其中:Pi是S中第i类数据的频率。若Gini越小,则信息增益量(Information Gain)就越大,结点分裂质量越好。

如果集合S分割成S1和S2两部分,那么分割的Gini就是:

对于数值属性和离散属性,SLIQ采用的分类方案是不同的,具体区别如下:

离散字段,可能的分割是属性值的所有子集,即设S(A)为A的所有可能的值,分裂测试将要取遍S的所有子集S1。寻找当分裂成S1和S-S1两块时的Gini指标,取到Gini最小的时候,就是最佳分裂方法。

数值字段,可能的分裂点是每两个值的中点,即可以先对数值型字段排序;假设排序后的结果为n个值,因为分裂只会发生在两个节点之间,所以有n-1种可能性。通常取中点作为分裂点。从小到大依次取不同的分裂点,取Gini最小的一个就是分裂点。

SLIQ包括两种数据结构,即属性表和类表。SLIQ在初始状态下所有的样本都属于根结点,扫描训练集为每个属性建立独立的列表,称为属性表(attribute list),同时建立一个类表(class list)。属性表的每条记录对应一个训练样本,用于存储样本属性值及在类表中的索引,连续型属性的属性表按照属性值的大小排序。类表则存储每个样本的类标签和指向决策树结点的索引。

SLIQ的剪枝算法MDL属于迟滞剪枝(posprunning)算法通常的迟滞剪枝的数据源采用一个Training Set的一个子集或者与Training Set独立的数据集进行操作。

SLIQ算法可以处理大规模的训练样本集,具有较好的伸缩性。SLIQ算法首次提出在算法中运用一些特殊数据结构如属性表和类表。SLIQ算法在执行过程中需要随时修改类表,因此类表常驻内存,而类表的大小会随着训练样本集的增大而增大,因此SLIQ算法依然不能摆脱主存容量的限制。由于使用了新的数据结构,SLIQ算法可并行化。在有多处理器的并行环境中,假设每个处理器都各自拥有独立的主存和辅存。SLIQ算法可将属性表平均分配给各个处理器,使决策树的生成并行进行。对于类表,可以让每个处理器都有一份,或将它分割后分给各个处理器。根据对类表的不同处理,并行SLIQ算法可分为SLIQ/R和SLIQ/D两种版本。SLIQ/R为每个处理器都拷贝一份全局的类表。在各个处理器并行扫描属性表的过程中,对某个处理器中的类表进行的修改都要及时更新到各个处理器的类表中。处理器间要不断通信,保证每一时刻各个处理器上的类表一样。SLIQ/D将类表分割后再平均分给各个处理器。它的问题是,在某个处理器中扫描到的属性项,它对应的类表可能在另一个处理器中,处理器间也要通过通信来更新类表。

2.2 SPRINT算法

John Shafer等人提出SPRINT算法的目的就是要彻底解决主存容量的限制,能够处理其它任何算法都不适用的超大规模训练样本集,并能有效地生成决策树。SPRINT算法的建树过程类似SLIQ算法,可用图1所示的伪代码描述:T表示当前样本集。

2.2.1 创建根节点N;

2.2.2 IF T都属于同一类别

则返回N作为叶节点;

2.2.3 FOR EACH T中的属性A

执行A上的所有可能划分,找出最佳划分将T分为T1和T2;

2.2.4调用sprintformtree(T1);

2.2.5调用sprintformtree(T2);

SPRINT算法使用了与SLIQ不同的数据结构。不使用独立的类表,而是为每个属性建立一个属性表,表项形如<属性值,类别,样本序号>。连续属性的属性表要按属性值预排序;离散属性表则没有预排序过程。属性表不须常驻内存。在建树过程中,SPRINT为每个待分裂节点设立一个类直方图。连续属性的直方图结构同SLIQ,离散属性的直方图,也称计数矩阵(count matrix)记录了每个不同取值的样本在各个类别中的个数。当测试条件形成,节点分裂时,属性表也分裂到新的叶节点中。每个待分裂的叶节点对应一张属性表,SPRINT扫描属性表寻找最佳分割,计算最佳分割的信息可从相应的直方图获得,因此计算每次分割至多只需要一张属性表的直方图常驻内存。由于直方图的大小不会随属性表的增大而增大,SPRINT算法完全摆脱了主存容量的限制。

与SLIQ算法一样,SPRINT算法也具有并行性[4]。并行SPRINT算法将训练样本集平均分配给各个处理器,各个处理器可产生自己的属性表。对离散属性的属性表,不用再进行处理,但对连续属性的属性表,需先综合各个局部属性表,按属性值排序后再分割分配到各个处理器。对当前待分裂叶子节点,对应的属性表分散在各个处理器,各个处理器可并行扫描各自的局部属性表寻找局部最佳分割,为计算最佳分割,各个处理器有一个局部直方图,但直方图需记录反映全局的信息。各个处理器得到的局部最佳分割要经过再次比较得到全局最佳分割,用全局最佳分割来最终分裂叶节点,进而分割属性表。

2.3 RainForest算法

RainForst算法的基本框架为:

雨林算法框架关注于提高决策树算法的伸缩性,该框架可运用于大多数决策树算法(例如SPRINT和SLIQ),使算法获得的结果与将全部的数据放置于内存所得到的结果一致,但是在运行时可以使用较少的内存。而在内存一定的情况下,也可以更好的满足算法的需求。

生成的决策树的质量取决于具体的决策树算法,于本框架无关。

数据结构:

AVC-set:节点n包含的所有纪录在某个属性上的投影,其中该AVC-set包括了属性的不同值在每个类别上的计数。

AVC-group:一个节点n上所有的AVC-set的集合。

AVC-set的所占内存的大小正比于对应属性的不同值个数,AVC-group并不是数据库信息的简单的压缩,它只是提供了建立决策树需要的信息,AVC-group所占用的内存空间远远小于数据库所实际占用的空间。

本算法框架主要是为了提高程序的可伸缩性,其主要思想在于观察到各种已有的决策树算法分裂节点的标准只是依赖每个节点的AVC-group,它通常远小于原始数据库的大小。使用AVC-group可以大大提高算法的可伸缩性。

3 决策树算法在地税征管系统中的应用

决策树算法在地税征管系统中的应用,主要经过以下的几个步骤:

3.1 需求获取

通过对吉林省地税系统中,海量的税务数据进行分析,我们可以从欠税税金,税收统计,税源,纳税人基本情况,入库大户等方面进行分析,从而初步建立用户的需求模型。

3.2 算法应用

可伸缩决策树算法模型构建:分析SLIQ、SPRINT等算法,针对税务数据特征,基于雨林方法,构建相应的决策树模型及算法。

研究适用于海量税务数据的存储结构,以及算法的并行性。

从算法的可伸缩性,并行性方面进行基本算法的对比分析,并使数据存储在性能方面有所提高。

3.3 健壮性挖掘模型的建立

利用数据挖掘的工具建立具有健壮性的决策树挖掘模型,根据需求获取阶段所建立的需求模型定义挖掘模型。

对原始数据进行采样,将得到的样本划分成数据子集。

利用决策树算法SLIQ,SPRINT,RainForest等对这些数据子集构建决策树模型。

进行决策树的剪枝和合并,从最优的决策树中提取规则。

3.4 数据分析与结果可视化

设计用户界面向导,根据用户分析请求及分析工具对内部形式化的理解,选取适当的分析方法,对业务数据进行挖掘,并完成结果的可视化,也可以创建可让用户直接对现有挖掘模型进行查询的报表以供决策者参考。

4 算法的比较分析

我们对吉林省地税系统2007年度的不同企业类别的入库额进行分析,从构建的税务数据仓库中抽取部分数据作为训练集。通过SLIQ,SPRINT以及RainForest算法在地税征管系统中,在入库大户方面的具体应用,得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具体比较结果。

SLIQ算法与串行SPRINT算法的比较

SLIQ算法与并行SPRINT算法的比较

SPRINT算法与RainForest算法的比较

4.1 SLIQ算法与串行SPRINT算法的比较

首先,我们分析得出SLIQ算法与串行的SPRINT算法的具体区别见表1。

在串行环境下,从税务数据库中以百万数据为单位进行对比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刚开始SPRINT比SLIQ时间消耗高一些,样本继续增加后,SLIQ失效。见图1。

4.2 SPRINT并行算法与SLIQ的比较

并行SPRINT算法具有以下的特点:

数据分布:

在N个处理器间平均分配属性列表;

属性选择:

统计度量仍用基尼指数,但对节点的属性直方图的处理与串行时有不同。

数值字段:Cbelow和Cabove必须记录整个节点的类个数,因此在计算最佳分割点前,各处理器的Cbelow和Cabove要进行全局初始化。

种类字段:count matrix也必须记录整个节点的类个数,因此在分割前由某一处理器统计全局个数,各处理器按它更改。

节点分割:

唯一增加的步骤是要从各处理器收集rids,来生成节点的哈希表。

SLIQ算法与并行的SPRINT算法的具体区别见表2。

在并行环境下,假设具有相同处理器的条件下,我们同样以税务数据库中的百万数据为单位进行对比分析,从图中可以得出它们的相应时间:SLIQ/D>SLIQ/R>SPRINT。

4.3 SPRINT算法在并行环境中的伸缩性

对地税征管系统中的海量数据,应用并行的SPRINT算法。在SPRINT算法并行环境中的伸缩性图中,我们可以分析出SPRINT算法与理想状态之间是存在差距的,而这些差距主要是由创建rids的哈希表所用时间造成的。

4.4 SPRINT与RainForest算法的比较

将SPRINT和RainForest算法分别应用在地税征管系统中,进行海量税务数据的分析(以百万的税务数据为单位),在它们均产生较大决策树的情形时,RainForst算法中的RF-"Hybrid算法,RF-Write算法,RF-Vertical算法与SPRINT算法的比较图,从这个图中我们可以看出在相同的条件下,随着样本数量的增加,SPRINT算法所需的时间明显多于RainForest算法。

结束语

本文将适用于处理海量数据的决策树分类算法SLIQ,SPRINT和RainForest算法分别进行了对比分析,分析出它们的异同,并总结出它们各自的特点。同时,将这三种算法分别应用于地税征管系统中,在实际的应用中,对这些算法进行了伸缩性和并行性方面的研究。我们下一步的研究方向将继续深入研究适用于海量数据挖掘的数据组织方法,以求更好的为税务管理决策支持服务。

摘要:本文将适应于大规模数据的决策树算法SLIQ,SPRINT,RainForest等算法用于地税征管系统的海量税务数据分析,并对各个算法在可伸缩性以及并行性等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

关键词:SLIQ,SPRINT,可伸缩性,并行性,地税征管

参考文献

[1]鲁为,王枞.决策树算法的优化与比较[J].计算机工程,2007,(16).

[2]赵秦怡,王丽珍,顾应龙.一种可伸缩的空间决策树分类挖掘算法[J].计算机工程,2005,(07).

[3]郭景峰,米浦波,刘国华.决策树算法的并行性研究[J].计算机工程,2002,(08).

地税征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篇2

94年地税机构成立以来,不断加强依法治税,推动征管改革,在确保收入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但随着税收征管改革和税收信息化建设的深入,新的方面和问题也渐渐暴露出来。如何加强税收征管已成为地税部门客不容缓的问题。

一、当前地税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一)、税收法律法规有侍时一步完善

1、税收优惠政策的不完善增加了税收征管难度。比如,下岗职工再就业优惠政策给同行业纳税人造成不公平竟争,有些纳税人利用优惠政策钻税收政策空子使税务部门难以征管。另外,提高起征点,本身打破了人人纳税的征管秩序,同时给税务部门执法带来很大的弹性,不同地域对未达起点的认可不一,增加了执法难度,也给个别为税不廉的干部提供了客观条件。

2、部门间合作不力,增加了管理难度。比如,工商登记与税务登记相互衔接工作,虽然征管法有明确规定工商部门应定期通报给税务部门,但未规定不通报的法律责任,工商部门对纳税人的有些信息如采取定期通报,税务机关也不一定会及时介入,会造成工作被动。

(二)、精细化管理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

1、不开发票和拒开发票现象严重,消费者在接受服务时,因索要发票意识不高,给部分经营者可乘之机,采用不开票来隐匿经营收入,另外有些娱乐行业的纳税人,给消费者开具服务行业已达到偷逃国家税款的目的。

2、发票开具过程中弄虚作假,如有些单位在接受服务时,为了能合理合法地进行报销,有意要求纳税人改换名目,开具发票,也有些纳税人转借代开发票收取手续费为目的,将发票提供给别的单位或个人使用。

3、以收据代替发票。有些纳税人购买收款收据取代发票开给消费者,达到少纳税的目的。

4、纳税人纳税不实,偷逃国家税款。有些企业不按时做销售收入,形成滞后纳税现象。

(三)、考核机制有待进一步合理化

1、征管指标考核方法有待探讨,对有些指标不能简单具体化,不利于平常工作中操作,但检查是采取上压式状态,连检查人员自身都弄不懂的检查肯定不便于基层干部操作,更使征收一线的干部头痛。

2、缺乏激励机制考核,现有考核措施实际效果并不理想,根本原因是“干好干坏一个样”的状况没有彻底改变。岗位职责与奖金兑付未能体现多劳多得,相反能做事的人,由于干得多,出错机会多,扣分多,考核时还不如不干者,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工作积极性,使绩效考核流于形式。

(四)、干部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1、计算机应用水平不高,使数据信息难以利用,新的征管软件开发是一个极为复杂的工程,简短的培训,使一线干部难于接受,只限于操作,阻碍了税收管理信息化的步伐。影响了数据的分析利用和工作效率。

2、工作责任心急需增强,部分税务干部学习税收业务知识不积极,对交办的工作只满足于做,至于工作质量很少考虑,有的干部缺乏综合安排工作的能力,忙得团团转,影响了工作效益的发挥。

二、对现行征管的建议及对策

上述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税收征管质量的提高,制约着税收调节职能的发挥,从当前实际情况看,我以为要加强税收征管,全面提高征管质量,要抓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1、规范税收执法,制定相对严谨的税收优惠政策,对钻优惠政策漏洞的纳税人,一经发现有偷、骗税行为的,取消其优惠待遇。

2、对税务机关与某些部门间的合作,在具体事项上规定时限,如工商登记、银行立户等信息,应当逐月及时反愦税务部门,以便采取相应措施加强管理。

3、加强税收知识宣传、服务和辅导,调动社会力量支持协助搞好税收管理,提高企业财务人员税收知识水平,督促和帮助他们严格按照税法的规定进行核算。

4、加大对税收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发现税收违法行为,尤其是有意偷逃税的违法行为,弄得不痛不痒,会使税收管理陷入尴尬局面。因此对违法案件一定要予以严惩,决不能心慈手软,充分体现税收执法的刚性。

5、健全考核机制。首先,征管质量的考核方法要进一步合理化,使每个干部明确本职岗位责任和具体的奋斗目标,充分调动工作积极性。健全考核办法,对岗位工作难度大,责任重的人要给于物质和精神双重奖励,对有意少干或不干工作的人,要严格拉开考核差距,营造“鼓励先进,鞭策后进”的工作氛围。

地税征管 篇3

关键词:房地产企业;房产税;土地税;难点

近年来,随着房地产的快速发展,房地产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支柱产业,房地产业的税收收入占财政收入的比例逐年增长,成为国家税收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房地产企业缴纳的税款中,房产税和土地税只占很小的比例。尽管如此,由于征纳双方对相关政策的理解有偏差。房土两税缴纳存在一些不规范和不正确的问题。

一、目前房土两税的常见疑难问题

(一)土地税的纳税义务截止日期

目前,有三种情况,1、以签订商品房销售合同的时间为截止日期:2、以商品房销售合同约定的交房日期为截止日期:3、以房产证办理完毕的日期为截止日期。

(二)房产税的计税依据问题

即房产原值的确定依据。目前房地产企业对房产原值的确定较为随意,往往以暂估价值入账,缺乏合理的证据。还有一种情况,即物业公司使用的办公场所中,存在自用和出租的现象,这时房产税、土地税的纳税主体、房产原值及占地面积的合理划分等问题成为焦点。

(三)地下车库(停车场)的房土两税是否应缴纳?应如何缴纳?

二、关于房土两税的分析和建议

要解决和规范上述问题,需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和梳理。

(一)城镇土地使用税纳税义务发生与截止时间判定

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有关政策的通知》(财税[2006]186号)规定,一是对纳税人自建、委托施工及开发涉及的城镇土地使用税的纳税义务发生时间.由纳税人从取得土地使用权合同约定交付土地时间的次月起缴纳城镇土地使用税:二是合同未约定交付土地时间的,由受让方从合同签订的次月起缴纳城镇土地使用税:三是是否取得《土地使用证》或是否全额缴款都不能作为判定纳税义务发生时间的依据。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有关问题的通知》(财税[2008]152号)规定,纳税人因房产、土地的实物或权利状态发生变化而依法终止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纳税义务。房地产开发企业销售商品房,从什么时间确定终止缴纳城镇土地使用税也是纳税人和税务机关争执的焦点。一是如果合同约定了交房时间,以交房时间为截止日期:未能履约时,则以实际交付时判定终止缴纳:二是如果合同没有约定交房时间,则按房产、土地的实物或权利状态发生变化的当月末终止纳税。具体判定,则应从开发商将住户钥匙交给购房人时作为终止缴纳土地使用税的时间。三是如果购房人迟迟不交接,也可以公告交房时间为准。在实际计算过程中,税务机关应要求开发商提供具有政府有关部门批准资质的单位出具的实测建筑面积。

还有两个问题须注意,1、在开始确定应税土地面积时,应扣除企业自用的房产占用的土地面积。2、如果物业用房有对外出租的房产,应合理划分并扣除实际占地面积。以上两条占地面积需另行计算缴纳土地税。

(二)自用房产的计税依据判定

税务机关应要求开发企业提供自用房产真实合理的建筑成本和建成时间,建筑成本应以建设方和施工方结算的工程金额做为参照,由具有资质的中介机构出具审定结论。

根据《关于房产税若干具体问题的解释和暂行规定》(财税地字[1986]第8号)规定,自建房屋,自建成次月起缴纳房产税。委托施工企业建设的房屋,从办理验收手续次月起缴纳房产税:在办理验收手续前已使用的,自使用次月起缴纳房产税。

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安置残疾人就业单位城镇土地使用税等政策的通知》(财税[2010]121号)文件第三条规定,“对按照房产原值计税房产,无论会计上如何核算,房产原值均应包含地价,包括为取得土地使用权支付的价款、开发土地发生的成本费用等。”房产原值不仅包括地价,还应包括开发成本及费用。文件最后规定“本通知自发文之日起执行。此前规定与本通知不一致的,按本通知执行”。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包括(小企业会计制度))的企业,地价计入房产原值征收房产税的原则和新文件是一致的,应继续执行。换句话说,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包括(小企业会计制度))的企业,原来地价如未计入房产原值征收房产税本身就是错误的,应按规定予以调整追征,要注意并不是财税[2010]121号文公布之后才执行。执行新准则企业,地价和房产原值分开核算,财税[2010]121号文件公布前地价不计入房产原值征收房产税,文件公布后才需按规定将地价计入房产原值征收房产税,也就是和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包括(小企业会计制度))的企业适用税法得到了统一。这与《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有关问题的通知》财税(2008)152号文件第一条“关于房产原值如何确定的问题”中的第一项“房屋原价应根据国家有关会计制度规定进行核算”的规定并不矛盾。

(三)地下停车场应区分不同情况判定是否缴纳房土两税

1.地下车库产权归属界定问题,有三种情形:

(1)停车场在小区房屋销售时未按公建面积公摊,停车场的产权应归开发商所有,开发商有权对业主出售或出租。

(2)如果开发商在销售小区房屋时已将地下停车场按公建面积分摊给了全体小区业主,从法律上讲,该停车场的产权应归全体业主所有。

(3)地下停车场是利用人防工程建造的,开发商无权出售。

2.地下停车场的建造形态,有两种情形:

(1)单独建造的,独立于整体建筑之外的地下停车场。

(2)与整体建筑连为一体的地下停车场。

3.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具备房屋功能的地下建筑征收房产税的通知》财税(2005)181号文件和《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有关问题的通知》财税[2009]128号文件的规定,结合上述情况加以说明:

(1)房地产企业能办理地下车库产权证,拥有完全产权,应按开发产品处理,除非房企将地下车库转做自有资产对外出租,否则不征房产税。如果是独立的地下车库,不论是出售或出租,按照应征税款的50%征收土地使用税。

(2)地下停车场应作为公共配套设施处理,产权归全体业主,如果小区业主需要使用该停车位,应同小区业主委员会或同经业主委员会授权委托的物业管理公司签订车位使用权转让协议,根据财税[2005]181号的规定,出租的地下建筑,按照出租地上房屋建筑的有关规定计算征收房产税。此时,应比照商场出租柜台的处理方法按建造成本征收房产税。同样道理,如果是独立的地下车库,应征收土地使用税。

(3)房地产企业利用人防设施建造地下停车场,这时虽然开发商投资建设,但只拥有使用权,可以对外转租,房土两税可比照第二种情况。

地税征管 篇4

1“一窗式”征管的意义

“一窗式”的征管模式是一种较为便捷的征管方式,在税收机构当中所采用的“一窗式”征管方式,能够减少税收人员的工作,促使其工作效率的提升。国、地税税收在分税制度的改革影响下增加了零散税收,而很多纳税人在缴纳税款的过程中需要经历多次排队、多次往返等方式才能够完全地缴纳完所有的税款。该种方式不仅浪费了纳税人的时间,也降低了收税人的工作效率,促使纳税人在缴纳税款的过程中多花了很多钱。[1]而实施了“一窗式”征管策略以后,纳税人只需要在一个办税窗口就能够缴纳完所有的零散税款,不需要往返多个缴税地点。该种方式不仅降低了纳税人的成本,还为纳税人提供了更加方便快捷的办税服务,促使税务机构树立了更好的形象,也增加了税务部门的公信度。

“一窗式”的征管模式是以信息化管理作为主要载体的管理模式。国税部门在服务厅当中增加关于代开增值税的办税窗口,就能够使纳税人在该窗口完成缴纳税款的任务。而税务部门也将通过该种方式完成对附加税等税款的征收,不需要地税部门的税务人员在国税的服务厅再开设窗口来办理业务。[2]该种“一窗式”的征管模式从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对税务的监管力度,促使税收行为更加公开透明化,也促使税收的环节更加简单,避免了因税收堵塞所产生的税收漏洞。

2 国、地税零散税收的征管现状

当前状态下的国、地税零散税收的征管并不如同人们想象中那样乐观,从分税制度改革以后,国、地税零散税收项目就随之增加,其征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也暴露出来。[3]在国、地税零散税收的缴纳过程中,纳税人除了需要向国税部门缴纳一定的增值税以外,还需要向地税部门缴纳建设税以及附加税。但事实上,国税部门仅仅征收了己方所需要征收的税款,而忽略了地税部门需要征收的税款。该种情况下,一旦纳税人缺乏纳税的责任意识,就会造成附加税的漏征现象。根据网络调查显示,山东省在近三年以来,其关于代开增值税的发票所进行的税款征收都存在问题,其中所漏征的建设费以及其他类型的附加费三年来多达1500万元以上。尽管我国税务总局要求在分税制度的改革过程中,各个地方税务机构之间需要相互配合,但在联合办税的方式下,各个税务机构并没有发挥出自身的职能。

部分地区已经将国税部门和地税部门放置在同一办公厅当中工作,促使纳税人不需要往返于国税局和地税局两地缴费。[4]但两个办税机构的办税方式还是不同的,窗口也并没有设置在一起,纳税人还是需要重复排队来缴纳剩余的税款。联合办税要求纳税人在国税部门开具代开增值税的相关发票,在国税办税窗口完成增值税的缴纳以后,再重新到地税部门的窗口前排队,从而缴纳剩余的建设税以及附加税。在缴纳完所有的税款以后,纳税人需要重新回到国税机构的办税窗口,如此才能够获得增值税的发票。该种情况已经缓解了零散税款流失的现象,但还是无法为纳税人提供更加便利的办税条件,其办税所需要的成本也比较大。

如今,各个地方的税务机构之间的合作仅仅是受到国家的制度影响,并没有真正深入地实现业务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促使办税合作受到了严重的限制。税务机构虽然从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零散税收漏征的现象,但也失去了对税务征管的限制,无法缓解人情税的办税问题。[5]受到空间上的限制,很多地区并不能将国税的办税区域与地税的办税区域完全放在一起。在不同的办税服务厅当中,两个机构更加无法做到联合办税,严重影响了国家联合办税模式的发展。

3 构建国、地税零散税收“一窗式”征管

“一窗式”征管的模式适于信息化管理的发展时期,税务机构认同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与便捷,因此在税务征管方面也采用了信息化的管理手段。在信息化技术当中,屏幕切换技术适用于联合办税的模式,为了缓解因办税迟缓而带来的麻烦,国税部门与地税部门进行了信息化的连接,从而建立了统一的信息平台,办税人员只需要将数据进行切换,就能够控制增值税发票的开具,从而实现对国、地税零散税收征管的监督。

将互联网与税务进行深入融合是当前税收的新形式,需要对其进行全面审视,应坚持以问题和需求为导向,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优势,使我国国、地税零散税收工作得到全方位升级。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应用,我国税收征管模式也在发生着改变,不仅减少了缴税流程,还为人们提供了方便。首先,国、地税部门在办税服务厅当中采用“三维+”的形式来为纳税人打造更加全天候的服务,该种方式需要办税人员通过计算机以及智能终端等方式对云计算和大数据进行运用,促使纳税人能够自助办理缴纳税款的业务,而该种终端机器也将在纳税人按照流程操作完成以后为纳税人发放电子发票,以便于证明纳税人已经缴纳了税款。其次,由于各个税收部门之间信息的统一,纳税人可以通过在一个税收部门缴纳不同的税款,其缴税信息便可以在其他税收部门当中显示出来,从而提高税收征管的效率。最后,再由税收部门的办税人员开具增值税发票。如此一来,纳税人在信息化的管理手段下,只需要在一个窗口就能够将所有的税款都缴纳完毕。该种缴纳税款的方式形成了“一窗式”的征管模式,受到了更加完善的管理和监督,促使税务部门能够更好地控制国、地税零散税款的征管。除此之外,在“一窗式”的征管模式当中,国税部门与地税部门采用的是同一种网络专线,该种网络环境不仅能够有利于两个办税机构网络的连接,还能够避免网络环境的开放,为办税网络提供了安全保障。

4 结论

国家对于分税制度的改革促成了在国、地税零散税收方面的“一窗式”征管模式,而该征管模式不仅避免了在国、地税零散税收中所存在的问题,也促使我国的税收制度走向信息化的管理道路。总而言之,政府以及税务机构需要重视“一窗式”征管,也需要认真了解现今状态下的国、地零散税收所存在的问题,并针对不同的问题来进行征管方式的转变,从而完善在国、地税零散税收中的征管体系,促使我国的税收制度受到强化。

参考文献

[1]武辉.关于建立税收综合治理长效机制的思考[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0,3(1):23-27.

[2]向道明.数据大集中后地税征管业务流程再造初探[J].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学报,2010,5(S1):63-67-71.

[3]华艳尔.社会化协税护税对促进税收管理的实践与思考[J].企业家天地:理论版,2011,5(3):224.

[4]刘健,樊登义,牛丽,等.强化税源管理提高征管效能---基于天津市的研究情况[J].经济研究参考,2013,9(59):43-54-61.

[5]戴芳.论我国现行税收征管模式的风险防范[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12,6(4):30-33.

工业园区地税征管调研报告 篇5

一、工业园区地方税收征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园区企业欠税较多。欠缴税额较多的税种主要有:

1、房产税和土地使用税。一是由于园区用地不规范,有的企业不是从生产经营的实际出发,蓄意囤积大块土地,以期望土地升值获利,从而造成企业土地使用税负担较重。二是由于园区企业土地使用证、房产证发放不及时,手续不齐全,帐面不能据实反映土地面积及房产原值,企业对缴纳房产税、土地使用税有抵触情绪。三是个别企业经营效益不佳,资金周转陷入窘境,缴纳房产税和土地使用税存在困难。

2、建筑安装营业税。为优化招商引资硬环境,园区内“三通一平”,即通路、通电、通水和土地平整工程费用均由地方政府承担,同时,为加大招商引资吸引力,地方政府“筑巢引凤”,预先盖好厂房,为节省建设资金,多数情况下地方政府均承诺由其负担建筑安装相关税收,由于在税法上,地方政府并不是建筑安装税收的纳税主体,从而造成建筑安装税收难以征收到位。

(二)税收征管存在薄弱环节。由于缺乏有效的税源监管手段和征管方法,园区企业厂房(仓库)出租税收和个人所得税征管难度大。

1、厂房(仓库)出租税收监管难。为进一步盘活固定资产,提高房产使用效益,有的企业将闲置或多余的厂房(仓库)进行出租,由于此项租赁行为较为隐蔽,是否企业自用税务机关有时难以掌控,往往给税收征管带来一定困难。

2、个人所得税征管存在漏洞。一是每年政府都会对缴税数额较多,对地方财政贡献较大的企业主给予重奖,有的企业主却未能及时到税务部门进行纳税申报,造成个人所得税的流失。二是一些规模较大企业的高管等高收入者,其在个人所得税缴纳上也存在申报不实的情况。三是企业营销员的收入由于监管难,存在个人所得税征收不到位现象。

(三)存在个别“空壳”企业现象。“空壳”企业由于其无力依法纳税,势必影响到正常的纳税秩序。

1、入园动机不纯,形成“空壳”企业。有的园区企业发展动机不纯,把优惠政策当成企业落户的首要选项,进入园区后,只是进行一些简单的建设,并没有实际进行生产经营,税务机关无法开展正常税收征管,增加了税务管理的难度和成本。

2、生产经营不善,形成“空壳”企业。在工业园区建设初期,地方政府招商引资心切,招商引资质量不高,企业进入工业园区的准入门槛较低,少数企业入园后,与当地经济发展大环境不相适应,生产经营出现问题,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形成“空壳”企业。

(四)各地园区地方优惠政策不统一。为支持工业园区发展,各级地方政府出台了大量税收优惠政策,可谓是五花八门。由于地方优惠政策不一,同一类型企业因享受了不同的优惠政策,造成企业负担不同,出现企业经营利润差异较大的现象,从而给税收管理也带来了很大难度。

1、不同园区地方优惠政策存在差异。随着各地对招商引资工作重视程度的增加,各地为争取企业落户本地工业园区,在给予园区企业优惠政策上存在竞争现象,在制定出台优惠政策上不断加大力度,以吸引企业入园。

2、同一园区地方优惠政策存在差异。即使位于同一工业园区,不同的企业由于其分属不同的乡镇,鉴于各乡镇的经济发展水平和财力不同,在项目洽谈时,各乡镇作出的优惠承诺不同,导致企业在享受税收返还、收费优惠、用地优惠等方面的地方优惠政策上也不一样。

二、制约工业园区地方税收征管的因素分析

制约工业园区地方税收征管的因素有很多,但归集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层面:

(一)从纳税人层面分析

1、纳税意识淡薄。企业受历史习惯、道德观念和文化传统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未形成良好的纳税意识,缺乏主动纳税的积极性。就我国目前民众的心态来看,偷欠税并非为世人所不耻,对偷欠税,并不像对待小偷那样义愤,很多人漠然置之。园区有的企业认为,自己是地方政府千方百计“请”过来的,为地方财政增收和解决就业问题作出了一定贡献,是政府的保护对象,心存优越感,认为少缴一点税好象是理所应当,以至于偷起税来竞理直气壮,更何况是拖欠税款了。

2、存在失衡心理。纳税人的`不平衡心理主要来自于两方面,一是由于某些行政执法不公而造成纳税环境的不平等,由此产生不平衡心理状态,形成偷税欠税获”益”,诚实纳税吃”亏”的错误观念。二是从众心理,认为别人可以偷欠税,我也可以偷欠税,由主动纳税逐渐转变为有意识的偷欠税。

3、税收“违法”成本较低。由于税务机关执法力度和处罚力度不够,存在以补代罚的现象,纳税人的偷欠税行为得不到应有的惩戒,造成企业偷欠税成本较低。由于违约收益大于违约成本,纳税人抱着不偷白不偷,不欠白不欠,查出来大不了补缴,拖欠了最多是被追缴的心态,有利可图,使偷欠税更加普遍。

(二)从地方政府层面分析

苏区关税征管实践 篇6

要津险隘设税关,宽猛并济定税则

1927年8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汉口召开会议,党的工作重心由城市转向农村,先是发动群众抗租抗税抗粮抗捐、堵塞反动统治阶级的财政来源,继而举行武装暴动、没收土地,建立工农民主专政的的苏维埃政权。随着红色疆域的不断巩固和扩大,军政费用与日俱增,各根据地纷纷利用自己独特的地缘优势,在水陆边境重要口岸设立具有海关性质的税关,制定简单显明、互惠互利的税则,依法征收赤白区域间的货物流通税,借以调剂商品余缺,增加稳定、及时的财政收入。中央苏区鼎盛时期,在赣县等15个县域设立了24个关税征收处,归中央税务局关税征收科直接管理。

与此同时,相关配套制度建设也在同步推进。1933年春夏之交,中央财政部连续颁布数道训令,着重强调建立关税制度、整顿商业税收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随后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法规条令,对关税征管的机构设置、工作职责,关税征收的业务程序、计税办法,以及关税制度的设计原则、宣传要点等事项,作了具体规定。其中《关税税率表》以表格形式,细分了十多种级差税率,对应出口、进口两大税种,40余项应税、免税税目。《关税征收细则》则以条项形式,规范了各种货物报关、查验、交税、签单和放行等流程步骤,以及税款计征、违规处罚和举报奖励等标准尺度。各根据地在实践中大胆创新、积极探索,苏区关税征管体系从无到有,渐趋完善、统一。与此前“层层设卡,处处抽厘,任意增加,毫无定额”的协定关税和厘金制度完全不同,苏区的海关只设在苏区边境;苏区的关税“只抽进出口税,苏区内部货物来往不准收税,而且只抽一次不抽第二次”。苏维埃政府“尤知关税政策之原则,厉行保护贸易。如对奢侈品抽税极重,以防奢侈风尚之流行;对于赤区极需之物品则免其入口税,对于赤区之特产则免其出口税,均是各国奉为金科玉律的关税原则”。

亦文亦武筹税款,风口浪尖铸税魂

苏区关税开征之初,由于缺乏经验,曾出现种种弊端,此外红色区域长期处在战争环境中,苏区海关经常面临反动武装偷袭、不法奸商捣乱的不利情形,关税征管遇到许多客观困难。

各关区从抓队伍专业化建设入手,科学定编设岗,特别加强了护税、征税和缉私武装力量,例如中央苏区筠门岭关税处从当地工人模范营中调兵遣将,组建了一支30余人的武装检查队。同时苏区海关跟各级机关密切配合,利用一切机会,采取各种方式,大力宣传解释关税政策法规,努力提高办税服务质量,着力引导税法遵从。通过深入持久的宣传、体贴入微的服务,苏区关税征管工作逐渐取得了社会各界的理解和配合。

苏区各地海关秉公办税,严气正性独挡一面关区防线。中央苏区每天统一设置一种完税标志,用石灰水标注在商品包装的显眼位置,各关卡检查员经核实无误乃予放行。在战争形势日趋严峻、经济状况持续恶化的非常时期,苏区海关职员虽然手握征税特权和税款,仍能顾全大局、廉洁自律。如筠门岭关税处检查员多次严拒奸商重金贿赂,3个月内查获走私案件240多起,没收粮食140吨以及大量金银首饰。在与反动武装争夺税源、打击不法奸商走私偷税的激烈博弈中,部分红色关税人惨遭迫害、不幸遇难。广大苏区关税征管工作者一手拿算盘、一手握枪杆,以苦涩的汗水和鲜红的热血,凝就了人民海关坚实的税魂,疏通了红色政权旺盛的财源。

国地税合并问题初探 篇7

关键词:国税,地税,国地税合并

1994年国家将税务系统一分为二, 分为国家税务系统和地方税务系统。其中, 国家税务系统实行由国家税务总局垂直管理体制, 地方税务局则由各市县管理;九十年代末, 地方税务局又改由省以下垂直管理体制。每一步的税制改革都存在一定的历史渊源。

一、国地税分家的历史背景

1994税务系统在全国分设为国地税两套机构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有着一定的现实意义。在当时, 征管手段极为落后, 税制本身也存在着极大的不合理性, 存在较多漏洞, 地方政府税收法制观念淡薄, 地方政府为自身利益, 千方百计利用各种手中的各种权力截留中央税款, 造成中央财政收入严重不足。国家为了有充足的财政收入, 便下起了猛药, 双管齐下, 一方面改变税款的入库方式, 中央税、中央和地方共享税全部直接入中央金库, 然后自上而下划拨;另一方面以国、地税的分立来划分中央和地方的财权, 让垂直管理的国税系统来保障中央财政有钱可用。实践证明, 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大背景下, 两套国地税机构分设以后, 中央财政得到了空前的保障, 国家对国民经济的调控能力进一步加强, 也充分调动着地方发展经济的积极性, 各级地方财政也随之高速稳定地增长。

二、两套国地税机构分设的弊端

经过十一年的实践, 国地税机构分设规范了各级政府之间的财政分配关系, 调动了各级地方政府理财的积极性, 在保障中央财政收入高速稳定增长的同时, 也促进着地方财政收入的健康稳定增长。但随着经济的不断增长和社会的逐渐进步, 各种条件已经发生改变, 相应的各种问题也就渐渐显露出来, 从而使国地税机构分设失去了本来的意义。

(一) 税收立法与现行分税制不统一

在税收立法和税收政策制定方面, 我国强调税权集中, 税政统一。根据法律规定, 目前有权制定税法或者税收政策的国家机关全部为中央国家机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某些较大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 可以根据本行政区域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 在不与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 按照规定制定某些地方性的税收法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某些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 可以根据法律、行政法规和本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地方性法规制定税收规章。地方原则上可以制定税收法规和规章, 但真正意义上的地方税收立法并无实际可操作性。可以看出, 我国的税收立法权是集中在中央的, 地方并没有真正以上的立法权, 因此从税收立法与税制统一的角度来说, 分税制也就失去了应有的意义。

(二) 国地税机构分设增加了税收征收成本

我国的税收征收成本一直居高不下。其中原因, 除了管理方法不够科学、征收手段相对落后等原因以外, 国地税机构分设导致的税收机构、人员增加也是重要原因。税务人员的增加, 会相应增加财政的支出, 使行政成本上升。国地税机构分设之后, 同级官员也相应增加了一倍, 随之而来的就是需要增加一倍的办公楼和小汽车等办公费用, 征收管理成本自然难以降低。

(三) 国地税机构分设给纳税人带来不便

由于国地税机构分设, 使纳税人往往要同向国地税两家机构同时申报纳税, 这就无端的给纳税人带来了不便。在很多方面, 国地税在职责上有交叉, 这使纳税人难以适从, 最为典型的要数企业所得税的缴纳和各类应税劳务的混合销售问题。在税务稽查上, 国地税各有自己的稽查机构, 两个稽查部门的重复检查也给纳税人带来极大不便。

(四) 国地税两部门之间难以有效沟通, 影响税收全局

国税、地税系统自成体系, 缺乏有效的沟通和配合, 各种弊端日趋明显。企业的各种税收资料, 如增值税、所得税、其他附加税等有一定的联系, 由于各税种由国地税分别进行征收, 人为地割裂了各个税种间的逻辑关系, 数据相关性无法及时核对, 容易出现征管漏洞。由于国、地税的税源信息不能及时比对, 导致产生了大量的漏征漏管户, 造成税收大量流失。虽然近年来, 多数地方一直在积极探讨国地税建立信息共享、建立合作机制, 可是效果有限。总体上看, 国地税之间沟通有限, 限制了税收的整体发展。

(五) 国地税机构分设不符合现代高效行政的理念

“高效”是我国行政管理所追求的价值目标之一。高效行政的要求是力求以最少的人员去做最多的工作。可国地税机构分设以后, 使本来可以一个机构可以做的事, 实际上要两个机构去做, 本来可以一个人完成的工作却由两个人去完成, 这自然降低了工作效率, 这实际上是在降低行政机关的工作效率, 不符合高效行政的理念。

总而言之, 在当前形势下, 国地税国地税机构分设严重制约了我国税收事业的发展, 进而会影响中国经济的发展, 已经不适应中国目前的税收形势和经济形势, 因此必须进行改革。

三、实行国地税合并的建议

为了防止国税机关的权力膨胀, 为了加强对国税机关的监督。国税机关应与地税机关合在一起。目前状况, 已不适宜再分设两个机构, 为了制约地方政府对税收的干预, 应明确人大的钱袋权。税法的创制政府财政收支都应由人大来决定, 从而有利于改变目前政府既是会计又是出纳的体制弊端。

(一) 国地税合并的方案

归并税务机构, 构建科学、高效的税收行政组织体系。有以下两套方案可供选择。方案一:保留现行国税系统, 并将省及省以下的国家税务局改称为税务局;将现行地方税务局系统合并到财政系统。此方案的优点在于, 一是考虑了地方税务局主要为地方各级财政组织收入, 税收又是财政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将现行地方税务局系统合并到财政系统中, 有利于充分调动地方政府发展经济、组织收入的积极性。地方税务局系统通过转换管理体制后, 有利于以正确的心态处理与国税工作的关系, 在工作上做到通力合作。二是考虑到了财政部与国家税务总局过去和现在的历史渊源关系, 特别是政策业务上的关系。方案二:现行国税、地税合二为一, 在省及省以下统称为税务局。对原从财政和其它部门抽调进入地税系统的人员退回财政系统安置。此方案的优点在于, 有利于国家税务总局加强对税收整个工作的领导, 整合征管资源, 形成征管合力, 推进税收工作的科学化、精细化管理, 减少税收流失, 降低税收征管成本, 提高税收行政效率。

(二) 提高税务系统工作效率的措施

第一, 完善税收法制, 建立健全税收法律体系。

建立以税收基本法为母法, 税收实体法税收程序法相配套的税收法律体系尽快制定和出台税收基本法组织法, 对税款征收中的随意性行为进行规范和约束, 对税收政策的制定和出台予以明确, 对各级行政机关违反税法的行为用法律手段加以制裁, 确保税收法律上下贯通其次制定更多的实体法, 将各税种的征收条例由法规改为法律在我国现行的各税收实体法中, 除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个人所得税法外, 其余税收法规具有与法律同等的效力, 但从实际情况来看, 这种有税无法的状况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税收的强制性故国家应尽快将一些可以预见并长期适用的税种完成立法程序同时, 要严格规范政策文件管理, 清理与税收法律相抵触的规章, 最后要进一步完善税收程序法。

第二, 加强税法宣传, 优化依法治税环境。

在新的历史时期, 税收宣传工作任重而道远。实践证明, 税收宣传是一项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 要提高全民的纳税意识, 实现依法治税, 决非一朝一夕的事情, 它需要全体税务人员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只有公民的纳税意识普遍提高了, 偷抗骗税心理和行为减少了, 人们真正从内心认同了纳税光荣、偷税可耻, 依法治税才会有坚实可靠的社会基础。

第三, 紧紧依靠各级党政人大支持, 建立完善的协税护税网络。

各级党政人大的支持是税务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税务部门作为依法治税工作的主力军, 自身一定要严格按照现行税收管理体制办事, 切实保证统一税法的有效贯彻, 同时只有社会各方面的支持配合, 依法治税才能顺利实施。税务部门要积极向党政人大领导宣传税收政策, 尤其要争取将比较成熟的税收规定转化为当地党政、人大的规范性文件, 甚至地方法规, 大力提高税收的执法的权威性和威慑力。在执法中涉及对当地经济有较大影响的企业时, 应主动向当地党政领导汇报, 取得他们的理解和支持, 共商解决办法。此外, 要着重加强与如下部门合作:如与工商部门的合作;与公安部门的合作;与银行部门的合作;与建设、规划、房管、计划等部门的联系;国、地税之间的沟通以及与其他有关部门的合作等等。

参考文献

[1]尽快实现国地税合并的建议.杭州政协网.

[2]沈国华.国地税机构合并应当成为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关键一步.余杭政协网.

[3]国税地税合并阻力何在.经济参考报.

[4]蒋大鸣.税收成本高国税地税合并或为改革方向.青岛新闻网.

我国税收征管效率研究 篇8

一、税收征管效率内涵和衡量指标

(一) 税收征管效率内涵

税收征管效率是指在税收征管机构在税收征管过程中, 投入与成果之间的数量比较关系, 它是一个综合性概念, 它主要是税收征管数量和质量的综合反映, 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由税收征管机构执行税法水平高低所表现的征管效率;二是征管模式自身设计的严密程度、征管业务流程设计完善程度所影响税收征管机构执法水平及纳税人遵从税收法律程度的征管制度效率。

具体而言, 税收征管投入包括三个方面:第一, 税收征收成本, 指税务机关在征税过程中所耗费的行政管理费用和其他各项支出;第二, 纳税成本, 是指纳税人为完成纳税义务所产生的费用;第三, 机会成本, 主要是由于税务机关疏于对一部分纳税人的管理或纳税人认为偷税漏税而导致税收收入的损失。税收征管成果虽然集中体现为税收收入, 但同时还包括其他职能, 如:促进经济增长、调节收入分配等作用的实现。

(二) 税收征管效率衡量指标

税收征管效率的衡量可以用价值指标来衡量, 而衡量指标主要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属于评价征税机构效率指标, 可以通过税收征收率来反映。税收征税率是税务征收机关在一定时期税款征收额与应征税额之比, 它主要反映了税收征管机关对同期应征税款的完成程度;另一类是属于评价征管制度效率的指标, 主要是通过漏税率来反映, 而漏税率是指由于税收征管机构疏于对纳税人管理或者是纳税人人为偷税漏税而造成的税收损失。

税收征管效率是一个综合考核指标体系, 而真正有效的税收征管应该同时能够满足两个方面的指标要求。

二、我国税收征管效率存在的问题

(一) 税收管理成本居高不下

据我国税务机关有关资料测算, 1993年我国征税成本占税收收入的比重为2%, 1995年为3%, 目前已达到5%-6%。而西方国家的税收征收成本一般都保持在1%左右的低水平, 并且税收征管成本也是逐年下降的, 这说明我国税收征管成本要远远高于西方国家并差距在逐年增大。

(二) 税收征管质量偏低

根据我国税务机关的有关资料反映, 在20世纪90年代之后, 我国每年查年的税收犯罪案件都在逐年递增, 在1995年查处的税收犯罪案件甚至达到10259起;我国每年由于各种偷税、漏税、逃税、越权减免税收等行为而导致大量税源流失, 仅在1999年的1月到11月, 税收征管机关通过采取措施加强税收征管, 查补入库税款高达390亿元;通过强化税源管理工作, 抽样对全国347.7万户普通发票进行专项检查, 查补税款9.8亿元。从加强税收征管的角度看, 我国税收征管效率在不断提高, 但从侧面反映出在税收征管质量方面, 我国还存在效率低下问题。

(三) 税收成本扩张的速度快于效率提高的速度

下表1反映我国税收征管机构人均征税额增长率、税收增长率以及二者之间的比例关系, 如果以△R表示人均征税额增长率, △T表示税收收入增长率, 以△T/△R表示税收征管机构人均征税额增长率相对于税收收入增长率的比例, 我们可以发现, 除1996年、1999年和2000年外, 其余年份△T△R比值均小于1, 这说明税收征管机构人均征税额增长速度慢于税收收入增长的速度, 特别是1995年△T/△R比值为-1.35, 说明税收征管机构人均征税额与税收收入的增长呈反方向变化, 反映我国税收征管的征管成本急剧上升, 而征管效率急剧下降。虽然在1996年△T/△R比值为1.38, 反映我国征管效率低下问题得到初步缓解, 但恢复的程度也不大;而且从平均数来看, 在1998年之前, △T/△R比值一直是小于1的, 这表明税收征管成本增加速度要快于征管的效率提高速度。在1999年和2000年, 由于国家实施积极财政政策, 在税收政策方面, 通过清缴欠税, 堵塞漏洞, 打击出口骗税, 打击走私等措施提高了税收征管力度, 在没有调高税率和开征新税情况下, 税收效率大大提高, 税收收入也相应大幅度增加, 人均征税对税收收入的弹性分别为1.04和1.09。这是税收流失减少的结果, 也表明我国税收征管效率还存在进一步提高的潜力。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统计年鉴》1992年-2001年, 《中国财政年鉴》1992年-2001年, 《中国税务年鉴》2001年有关数据计算编制。

三、影响税收征管效率提高因素

在税收征管过程中, 主要涉及到征管主体、征管对象、征管客体等三个方面因素。税收征管效率的高低也主要取决于税收征管机关的执法能力、税收征管对象的税收遵守水平和税收征管法律是否健全、经济发展状况等。

(一) 纳税人素质

在市场化进程中, 纳税人缺乏对税收本质功能深入理解, 甚至对税收存在片面认识, 特别是在一些农村或税源零星分散隐蔽区域, 一些个体工商业户纳税意识较差, 财务管理制度还存在不健全问题, 使税务征管机构人员无法对其进行税务监控, 税务征管机构在对漏征漏管户的清理过程中发现, 许多个体工商户没有办理税务登记, 及时申报税收更无从谈起;同时, 由于有的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素质和税收征管现代化思想脱节, 对新的税收管理手段无所适从, 进一步制约我国税收征管效率的提高。

(二) 税收征管人员素质

在实际工作中, 税收征管人员的素质还存在素质管理结构问题, 它既包括了素质水平结构, 也包括素质层次结构, 水平结构主要是指把不同层次水平的人员有效组合, 发挥各自特长, 产生合力效应, 素质层次结构主要是指根据人的能力不同, 把适当的人放在合适的工作岗位上。

(三) 税收法制背景

提高税收征管的效率是依法治税, 而依法治税的前提是有较为完善的税收法律, 税收征管人员和纳税人必须由法律对双方的权利和义务进行界定, 如果税法在立法方面存在缺位状况, 将造成税收征管过程中许多问题无法可依, 阻碍税收征管过程的顺利开展, 增加了税收征管成本, 降低税收征管效率。

(四) 经济因素

经济因素不仅包括纳税人的经济状况, 也包括税收征管机构的经济状况, 如果税务征管机构的资金较为充足, 将可以提高征管资源投入质量和数量, 进而影响税收征管效率。例如, 税收征管机关如果提高对税收征管数量投入, 设立税收便民服务机构, 置办相应的征管服务设施, 进行税务征管信息化建设, 以此提高税收征管效率。纳税人的经济状况对其遵守税法, 支持税收征管也会产生较大影响。

四、提高税收征管效率措施

为了提高我国税收征管效率, 必须在完善税制结构、加大税收管理机构改革、提高纳税人服务水平、实现税收征管信息化等四个方面加以完善。

(一) 完善税收结构

在一个设置较为合理的税制结构中, 可以通过少量税种和较低税率便能够筹集大部分税收收入, 并且如果税收集中程度越高, 税制的透明度也将越高, 税收征管效率也将越高。为此, 在设置税制结构的时候, 为了防止小税种多扰乱税制结构的现象发生, 应该把收入少和小税种保持在最低限度, 这样税收征管机构可以把更多精力和资源用于主要税种的管理。而且在税收方面也应尽量少优惠, 以免侵蚀税基。

(二) 加大税收机构改革的力度

我国税收征管效率低下和税收征管机构设置不合理有很大关系, 税收征管机构职能重叠和人员冗余现象较为明显, 可以采取按照职能设置模式来对税收征管进行机构设置。人员按照机构基本职能或工作流程进行有效组合, 它可以通过设立独立部门来处理每一种不依法纳税的行为, 这样有助于税收征管部门督促纳税人依法纳税, 从而有效提高税收征管人员的工作效率, 降低征管成本, 提高征管效率。

(三) 建立纳税人服务体系

建立一个良好的纳税人服务体系, 对促进纳税人依法纳税至关重要, 为了促进纳税人能够自觉纳税, 税收征管部门必须向纳税人提供公正、礼貌和快捷的税收征管服务。纳税人服务体系, 不仅包括制作明白易懂的税收申报流程和设立服务接待站, 使其能够了解纳税方面信息, 防止产生纳税信息不对称现象产生;而且在纳税宣传方面, 尽量是宣传方法通俗易懂, 对不同纳税群体实施不同的宣传教育方案。

(四) 实现信息化管理

实现信息化管理对于税收征管各个环节的完善, 都有促进作用。如果在税收登记环节, 通过编制完善的信息指标和纳税人识别码, 税收征管机构可以全面地掌握纳税人相关信息, 为税收征管其他环节提供基础工作;在税款征收环节, 如果税收征管部门能够自动监控纳税人纳税申报状况, 纳税人则利用计算机网络, 方便填写申报内容, 通过网络进行税务申报;税收征管部门可以利用计算机网络对纳税人的欠税情况、各种违章情况、进行实时监控等, 从而有效提供降低税收征管成本, 提供税收征管效率。

参考文献

[1]申慧.浅议我国税收征管效率的问题与对策[J].河南税务, 2003 (21) .

[2]冯俊.全面理解税收征管效率内涵[J].纵横论税, 2007 (4) .

[3]浙江省诸暨市国家税务局课题组.影响税收征管效率的因素[J].税务研究, 2000 (6) .

[4]孙明军.提高税收征管效率的探析[J].吉林财税, 2002 (1) .

浅议非税收入征管工作 篇9

一、学校实施非税收入管理的意义

非税收入收缴管理体制改革是我国新时期财政体制改革四大组成部分之一。2004年7月23日, 财政部印发了《关于加强政府非税收入管理的通知》 (财综[2004]53号) , 明确了非税收入管理范围, 分类规范管理政府非税收入, 提出深化政府非税收入收缴管理改革。学校的部分收入也纳入了非税收入管理的范畴。实行学校非税收入征管改革, 可以提高学校、财政资金使用效率, 是财政收入改革的必由之路和关键环节, 是维护正常经济秩序、增强政府宏观调控力度、强化财政监管职能、规范财务收支行为、推进廉政建设的重要举措。

二、我校非税收入管理中面临的问题

非税收入工作自2008年开展以来, 刚刚经历过一个会计年度, 我校通过加强制度建设, 积极探索有效的方法, 创新管理方式, 使我校的非税收入管理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是, 受行政管理体制, 实践经验和管理手段等多诸因素的制约, 非税收入管理工作在制度建设、具体核算方式和管理效果等方面还不够完善,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何加强和规范中等职业学校非税收入管理工作, 是财务管理工作面临的新课题。

1. 收费模式改变。

中等职业学校大多数收费行为都属于政府非税收入的管辖上缴范围。主要包括:学费、住宿费、国有资源有偿使用收入, 国有资产处置收入等等。政府非税收入实行收缴分离、收支两条线制度, 按照“单位开票, 银行代收, 财政统管”的模式进行规范管理。

非税收入收缴实行直接缴款和集中汇缴两种方式。直接缴款是由缴款义务人在规定时间内, 持执收单位开具的《北京市非税收入一般缴款书》, 直接将款项缴入单位非税收入汇缴结算户;第二, 集中汇缴是由执收单位按照有关规定, 将所收现款在规定时间内汇总开具《北京市非税收入一般缴款书》, 集中缴入政府非税收入汇缴结算户。集中汇缴行为有着其特殊性, 存在着收费项目多、人数多、金额大、收费时间集中、安全隐患严重等特点。

2. 非税收入监督制度不健全。

虽然学校在非税收入征管工作上还在逐步改进, 目前仍不够完善。大部分学校都没有一套完整有效的监督制度。导致实际操作中还存在一定的漏洞。难免会出现乱收费、擅自提高收费标准、私设小金库、坐收坐支等现象。

3. 无规范的账务处理模式。

非税收入管理体制改革后, 学校所有非税收入都通过直收部门直接汇缴至财政非税收入专户, 不允许将收缴的非税收入存入第三方账户暂存。原来通过“银行存款”、“事业收入”等科目核算非税收入的账务处理模式已不适应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的要求, 但财政部门对非税收入账务处理和会计科目使用等并没有进行统一规定, 导致各学校采用的非税收入的账务处理模式各不相同。

三、加强和规范我校非税收入管理的措施

1. 建立健全非税收入管理制度。

严格的非税收入管理制度是保证资金及时、足额上缴政府非税收入汇缴结算户的关键。在制定管理制度时, 应本着实事求是、科学合理的原则, 保持制度的针对性、连贯性和统一性。用制度来明确所有收费项目的审批、收费标准的制定、收费票据的使用、收费资金的上缴, 使学校非税收入管理行为的每一环节都处于约束之下, 不断使学校非税收入管理制度化、规范化。

2. 改变会计核算方式, 适应非税收入管理改革。

政府非税收入改革的执行将引校会计核算模式、程序的变化。实行非税收入管理后, 会计核算科目应及时调整, 根据非税收入核算的内容进行相应的调整。例如取消“应缴财政专户”科目, 增加“应缴政府非税收入”和“应收学费”科目。应缴政府非税收入科目的借方累计发生额为已收并已上缴的非税收入, 贷方累计发生额为应收应缴的非税收入, 余额为因学生欠费而未收上缴的非税收入。应收学费科目的借方累计发生额为应收取的学杂费, 贷方累计发生额为已收取的学杂费, 余额为学生的欠交费。

3. 加强和规范票据管理。

票据是收入的法定凭证和会计核算的原始凭证, 同时也是财政、物价、审计部门进行检查监督的重要依据。票据管理是非税收入管理的源头, 因此, 加强票据管理有利于规范学校收缴管理工作, 保证非税收入及时、足额上缴财政。非税收入的票据要实行专人管理, 切实做好票据的“申购、领用、使用、核销作废”等环节工作。建立制定完善的票据领购、核销手续, 严格执行有关的票据管理规定, 逐步实现非税收入票据管理网络化、科学化、规范化。

4. 加强业务理论学习, 不断提升高校非税收入管理水平。

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 政府国库集中支付、收支两条线、非税收入管理等财政政策的执行, 对学校的财务管理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现有的知识和技能远远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 财务管理人员必须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不断学习新知识, 提高业务素质和管理技能, 以适应新时期财务管理工作的需要。

加强个税征管实现全面小康 篇10

要缩小贫富差距, 政府可以采取很多措施, 如进一步扩大就业, 为更多低收入者提供发展机会;进一步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解决低保人员的最低生活保障;进一步完善收入分配制度, 等等。当然, 用国家的宏观调控手段进行调节, 征收个人所得税是重要手段之一。

个人所得税自1980年在我国正式立法开征, 其征收的出发点之一是对个人关于“富人纳税少”的问题已成为一大热点, 引起社会广泛质疑, 人民群众对一些富豪逃避缴纳个人所得税也表示不满。税务部门调查了去年美国《亚洲华尔街日报》评出的“中国十大富豪”, 结果几乎没有人交纳个人所得税。另据统计, 2004年中国7万多亿的居民存款总量中, 人数不足20%的富人们占有80%的比例, 其所交的个人所得税却不及总量的10%, 个人财富与纳税数额对不上, 越富的人纳税越少。究其原因, 很多个人投资者认为公司是他们自己的, 个人拿的工资包括家庭的一切开支都在企业税前列支了, 甚至有的富豪认为“公司是我的, 公司已经纳税了, 我个人为什么还要纳?”这些人漠视税法, 千方百计逃避个人所得税, 而税务机关往往无计可施。

(2) 某些高收入者收入渠道多元化, 其工资外的各种收入如奖金、灰色收入等太多, 目前表现突出的如律师、演艺界、大中学教师、体育经纪人、医生等行业普遍存在稿费、讲课费、出场费、“红包”等说不清道不明的诸多收入, 对他们的种种收入, 税务机关无法详细掌握, 致使逃漏税款现象严重。

(3) 某些部门对税务部门的工作不支持, 致使征收工作遇到一些阻力。如许多单位把职工工资分为两块, 工资条上一块, 工资条外一块, 以达到避税的目的;有的银行出于自身利益, 往往对一些高收入储户的收入隐瞒不报, 使得税务机关无从下手, 阻力重重。

(4) 纳税宣传力度不够。由于个人所得税在我国开征时间不长, 很多人不知道税是什么, 为什么要纳税, 缺乏必要的纳税意识, 而税务机关又缺乏耐心细致的宣传, 致使偷漏税款现象屡禁不止。

(5) 纳税力度不够透明。目前在中国, 老百姓每个人纳多少税, 有时自己也说不清楚, 只知道每月其所在单位要代扣个人所得税, 至于怎么扣, 扣多少, 很多人非常模糊, 他们没有意识到, 纳税多是一个人成功的标志, 是对社会的贡献, 而且在社会上也没有形成纳税光荣的氛围。

以上种种问题表明, 个人所得税在调节收入差距方面力度不够, 并没有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因此, 需要税务机关和其他部门齐抓共管, 扭转这一不利局面:

(1) 加强对个人投资者的有效征管。要让他们明白自己作为法人代表和自然人的双重身份, 作为法人代表, 他理应交纳企业所得税, 而作为自然人, 对其自身获得的个人收入, 则理应交纳个人所得税, 二者要截然分开, 不能混为一谈。因此, 应将其个人收入支出与其公司的收入支出划分清楚, 严禁个人投资者将个人工资收入和消费品在税前列支, 一旦发现即剔除出来, 单独征收个人所得税。

(2) 尽快建立个人所得税重点纳税人的监控关系, 在全国范围内建立针对高收入纳税人的档案管理系统, 对其实施重点追踪管理, 规定高收入个人要进行明细申报, 高收入行业以及有关部门要向税务部门定期报送高收入个人的经济活动。

(3) 税务部门应加强与银行等部门的配合, 法律上应明确相关部门的责任, 严禁各部门包庇、纵容纳税人转移收入、偷逃税款的行为。

(4) 进一步加强纳税宣传, 使税法能广泛深入人心, 让每一个人都能树立起诚信纳税的意识。同时, 税务机关要进一步改善服务质量, 拉近与纳税人的距离。

(5) 增强纳税的透明度, 对纳税多、贡献大的纳税人可实行公开表彰, 在社会上建立起纳税光荣的氛围。同时, 对逃避纳税者要加大打击力度, 并对典型案例予以曝光, 使偷税逃税者为社会所不齿。

上一篇:轨道交通地下车站下一篇:英语课堂内的文化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