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信机构

2024-05-08

农信机构(精选三篇)

农信机构 篇1

受益于经济的迅猛增长,中国银行业近几年跨越式发展,但从2013年以来,在步入“经济增速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的背景下,宏观经济从高速增长向中高速增长的“新常态”,加上利率市场化、存款保险制度、准入放松等金融改革的推进,以及余额宝、P2P、众筹等互联网金融等的冲击,银行业务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作为中小金融机构,农信机构也出现了业务规模发展放缓、财务盈利能力下滑、不良资产持续暴露等问题,以往依靠粗放式经营效益、从市场要效益的发展模式难以为继,必须通过加强内部管理、优化资源配置、完善绩效考评等手段,方能在未来的市场环境中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

管理会计、财务分析等的研究和应用,为银行管理者提供了经营决策的科学依据和参考信息,也受到了银行机构的日益重视。就经营评价而言,银行长期以来普遍运用ROE(净资产收益率)、ROA(资产收益率)等指标作为衡量手段,但由于其存在单纯考虑银行会计账面利润而忽视风险因素的缺陷,与银行以风险为经营对象的业务特点并不相符。为准确评价银行业绩,早在20世纪70年代,以美国信孚银行在管理会计应用体系中,由于RAROC(经风险调整资本收益率)指标能够综合考虑银行的经营风险、预期和非预期损失等要素,也越来越被重视,其在衡量绩效、产品定价、风险控制、资源配置和管理决策等方面具有较好的作用。

为说明RAROC指标的具体含义和该指标在经营管理活动中所得起到的作用,以下基于已有财务数据,分析优化RAROC公式,计算确定指标结果。并在此基础上,确定RAROC指标要素对经营业绩的影响,以更加全面和直观地理解RAROC指标体系的含义。

2 RAROC 指标优化

2.1 RAROC 指标要素分析

RAROC是经风险调整后的净收益与经济资本的比率,其计算公式为:

RAROC=(收益-运营成本-预期损失)÷经济资本

分析RAROC公式中的几个基础指标,收益、运营成本均能通过现有财务数据取得,但预期损失、经济资本两项则不尽然。按照标准定义,预期损失的计算口径为:

预期损失(EL)= 违约率(PD)×违约损失率(LGD)×违约风险暴露(EAD)

由于宏观经济周期和微观技术手段所限,农信机构对于违约率、违约损失率等数值,并无科学合理的方法进行确定。而经济资本对应的是商业银行的非预期损失,更难于通过直接计量的手段进行获取或确定。针对这一情况,必须基于实际,对农信机构RAROC指标进行优化,以合理确定其数值。

2.2 以贷款减值准备确定预期损失

贷款减值准备,是银行应根据借款人的还款能力、还款意愿、贷款本息的偿还情况、抵押品的市价、担保人的支持力度和内部信贷管理等因素,分析其风险程度和回收的可能性,以判断其是否发生减值,并对应计提贷款损失准备。预期损失(Expected Loss,EL) 是商业银行预期在特定时期内资产可能遭受的平均损失,由于预期损失是比较确定的,实际发生的损失一般围绕平均值波动。因此, 在管理上,可以把平均损失值看成是相对确定的,以准备金的形式计入商业银行经营成本,视为风险成本,作为总成本的一部分。从两者的定义理解,可以将贷款减值准备理解为对预期损失的覆盖。

按照《金融企业准备金计提管理办法》(财金[2012]20号)规定, “金融企业计提减值准备,不采用内部模型法的,应当根据标准法计算潜在风险估计值,按潜在风险估计值与资产减值准备的差额, 对风险资产计提一般准备。其中,信贷资产根据金融监管部门的有关规定进行风险分类,标准风险系数暂定为:正常类1.5%,关注类3%,次级类30%,可疑类60%,损失类100%;对于其他风险资产可参照信贷资产进行风险分类,采用的标准风险系数不得低于上述信贷资产标准风险系数。”

对于正常类信贷资产,其年度变化主要包括到期、新增和迁徙集中情况,也导致期初、期末余额的不一致,对于和期初余额相比未发生变化的正常类信贷资产,可认定为没有发生损失,无需确认预期损失。而新增正常类信贷资产则可能在下一年度发生损失或向不良类贷款迁徙,因此,可将新增正常类贷款作为风险敞口,违约率×违约损失率则参照《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管理办法》(银监会2011年4号令)中拨贷比的要求,按2.5% 确定,并考虑企业所得税的影响。同时,根据银监部门的监管要求,各家商业银行均需满足拨贷比2.5、减值准备覆盖率150%,也导致包括农信机构在内的商业银行普遍存在超额计提拨备的情况,需在测算RAROC指标时予以剔除。

2.3 以资本监管要求确定经济资本

经济资本是为了弥补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的非预期损失、保持正常经营所需的资本,其与监管资本是相对应的概念,从银行所有者和管理者的角度讲,经济资本就是用来承担非预期损失和保持正常经营所需的资本。从非预期损失的构成范围看,市场风险、操作风险由于缺乏可靠计量手段,难于进行确认,同时考虑到银行是以信用风险为主要管理和经营对象,因此,在确定经济资本进行RAROC测算时,可重点考虑信用风险的相关要求。

按照《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银监会令2012年第1号) 规定,商业银行可以采用权重法或内部评级法计量信用风险加权资产,由于不具备内部评级法的条件,目前,农信机构均采用权重法来进行风险加权资产的计量,并按照办法规定进行表内外风险资产的折算。商业银行应当符合资本充足率的相关监管要求,其中农信机构法定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10.5%。对于农信机构信用风险所可能导致的非预期损失,可按照各行社期末加权风险资产,乘以10.5% 法定资本充足率加以确定。

3 计算结果和分析

3.1 RAROC 优化公式及计算结果

基于以上对预期损失和非预期损失的分析,基于现有财务数据口径,可将RAROC指标计算公式优化如下。

RAROC=(实际利润-新增正常类信贷资产×2.5%)×(1企业所得税税率)÷(年末加权风险资产×10.5%)

在收集整理部分农信机构年度实际利润、当年新增正常类信贷资产、年末加权风险资产等基础性财务数据,对RAROC指标进行运算,从结果看,某省级农信机构RAROC指标2013年度为22.99%,2012年度为25.21%,两年相比下降2.22%,与2013年度招商银行RAROC数值26.38% 相比,农信机构的RAROC数值相对偏低,相关县级农信机构数据也可计算得出。

3.2 RAROC 指标影响因素分析

3.2.1 财务盈利对 RAROC 指标具有较大影响

从RAROC指标构成看,虽然其考虑风险调整因素所带来的影响,但分子项中的收益仍是基于财务盈利,即净利润的大小对RAROC指标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对于在存贷汇等传统业务占绝对比重的农信机构,存贷净息差所产生的营业净收入,是影响RAROC指标高低的最显著因素。

从2013年度县级机构RAROC数值看,以城市居民为主的城区农信机构普遍较低,而以农村地区客户为主的县域农信机构则相对较高,这和城区行同业竞争激烈、财务盈利水平相对偏低、业务结构不尽合理、资本消耗过高、不良贷款反弹压力较大存在一定关联。而2013年度RAROC数据较2012年有所下降,和宏观经济走低相适应,也反映出受到外部经营环境影响,农信机构整体财务盈利能力的下滑。

3.2.2 RAROC 指标反映了综合抗风险能力

通过分析RAROC指标的构成要素,可以看出其在反映机构综合抗风险能力方面的合理性。目前,银行业金融机构根据监管要求,普遍存在超额拨备计提数较高的情况,按照RAROC指标取数公式,分子项中的净收益采用了实际利润确定,将超额拨备进行了回拨,但从另一方面看,超额拨备在一定程度上也体现了行社财务储备和整体抗风险能力的强弱。

从财务数据上看,超额拨备的变化可以从拨备覆盖率的增减变化加以反映,通过与同期ROE(净资产收益率)相比,其中拨备覆盖率增加的县级机构,其RAROC指标排序明显高于ROE,反之亦然。以某家县级机构为例,虽然其ROE指标位列全省第3,由于其2013年末拨备覆盖率下降较多,其RAROC指标仅排名全省第45。

3.2.3 业务结构对 RAROC 指标的影响较大

在计算RAROC指标数值时,对分母项中经济资本的取数,是以信用风险加权风险资产为基础。由于目前针对三大风险所产生的非预期损失,由于尚无具备充分依据的科学计量方法,也按照银监部门对此的相关要求进行确定,并根据《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 (试行)》的规定,采用权重法对加权风险资产进行计算,并按照法定资本充足率确定经济资本。

为确定业务结构对经济资本的消耗,选取2013年末加权风险资产和贷款余额,得出两者的比例系数。从计算结果看,如果业务配置上不尽合理,将导致资产加权风险较高,资本消耗也相应加大。部分加权风险资产和贷款比例较高的县级机构,其RAROC指标也相对偏低。而有些机构则因资产投向符合监管要求和产业导向,回避了高风险业务,其业务结构相对较好,使得加权风险资产系数较低,RAROC指标相对向好。

3.2.4 其他经营管理因素对 RAROC 的影响

RAROC是一项综合性评价指标,其影响因素涉及营业净收入、费用、拨备、资产结构、经济资本消耗、资产质量等诸多方面。在经营管理过程中,这些因素的影响不是孤立的,甚至存在此消彼长的情况,如以营收收入增长,在业务结构不尽合理的情况下,有可能存在加权风险资产增加的情况,抵消了营收增长所带来的盈利。而单纯追求业务规模,不考虑资产质量和风险储备,也会相应增加银行的预期损失,减少实际经营利润,从而拉低RAROC指标数值。

RAROC指标是一家银行在发展战略、资产结构、绩效考评、业务规模、定价策略等方面的综合反映,基于目前数据,虽无法得出RAROC和营业收入、资本结构、拨备计提等要素之间准确的线性关系,但从其相关性可以看出,提高净息差、降低资产风险权重、拓宽收入来源、强化资本约束机制等,是有效提高RAROC指标的手段。

4 结 论

商业银行是经营和管理风险的企业,但如何确认风险因素和对整体收益的影响,准确计量RAROC指标,一直以来都是包括农信机构在内的商业银行所面临的难题,尤其是其中的预期损失、非预期损失,在缺乏完整经济周期和数据积累的情况,无法参照国外银行模式进行统计分析。本文基于传统财务数据,按照监管部门对预期损失、非预期损失方面的相关要求,对RAROC指标进行优化,并通过具体数据导入,分析了各因素对RAROC指标的影响,对农信机构引入RAROC指标并应用于资源配置、绩效考核、产品定价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借鉴和参考作用。

摘要:RAROC(风险调整资本收益率)是将收益、风险、资本统筹考虑的评价指标,在衡量绩效、产品定价、风险控制、资源配置和管理决策等方面具有较好的作用。本文基于农信机构现有财务会计基础数据,对计量公式进行了优化,介绍了RAROC指标体系的内涵,并分析了基础性指标对RAROC数值的影响,据此探讨RAROC指标在农信机构计量手段、绩效考核、产品定价等方面的应用路径。在目前运用RAROC指标体系尚处于起步阶段的情况下,本文对农信机构的管理会计的实践探索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RAROC,预期损失,非预期损失,绩效考核,产品定价

参考文献

农信机构 篇2

王平涛

发布时间:2013-01-29新闻来源:中国经济网 文章类型:转载

农信社经营方式灵活,链条短,网点多,要结合自身特点,走特色化经营发展之路,避开他行经营模式,扬长避短,缩短短板,做长长板。

一是对发展滞后的农信社实施短板提升工程。注重研究对手优势,发展为自身优势,克服自身劣势,提高竞争力,实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集中人力物力,加快乡镇网点改造步伐,加快服务机制转变,提升服务水平,使“短板”网点在营业环境、员工士气、服务质量上迅速提升,网点柜面吸储能力不断增强。

二是着力提高信贷服务质效。因地制宜下放贷款权限。扩大联社直属经营网点贷款审批权限,授予直属经营网点贷款审批权限,对低风险业务和一定额度贷款审批由联社贷款审批委员会授权联社主任直接审批。根据市场需求量身定做信贷产品。加快城区业务发展,拓展优质客户,实行包街道、包工业园区、包专业市场、包重点企业精细化管理,将客户资金归社率与贷款二次利率定价挂钩,提高资金归社率,培养客户忠诚度。

三是加强内部管理防控风险。开展多种形式的合规文化建设,大力倡导和树立“合规人人有责”、“合规创造价值”、“合规防控风险”的理念,引导员工养成按章办事、遵纪守法、合规经营的良好习惯。认真落实“十种人”排查制度。严肃查处垒大户、虚假保证、虚假抵押、高息揽储等恶意违规违纪行为。从源头上控制贷款风险,对不符合国家宏观经济政策、产业政策和信贷政策的客户拒绝准入。

农信机构 篇3

一、保山市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总体概况

目前, 保山市共有地方法人金融机构7家, 其中农村信用社5家, 村镇银行2家, 已初步形成了以农村信用社为主、村镇银行为辅的地方法人金融机构体系。截止2012年末, 保山市地方法人金融机构资产总额达187.62亿元, 同比增加34.53亿元, 增长22.56%。所有者权益达11.37亿元, 同比增加3.99亿元, 增长54.17%。其中:农村信用社资产总额达185.66亿元, 同比增加32.57亿元, 增长21.28%;所有者权益达10.57亿元, 同比增加3.19亿元, 增长43.26%。村镇银行资产总额达1.96亿元, 所有者权益达8050万元。从占比情况看, 农村信用社资产占全部地方法人金融机构资产的比重达98.96%, 占比较大, 是地方法人金融机构的主体。

近几年来, 保山市地方经济的持续稳定快速的发展, 为地方法人金融机构的发展提供了极为有利的外部环境。与此同时, 各地方法人金融机构认真贯彻执行国家的宏观政策和产业政策, 积极调整信贷结构, 为地方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截止2012年末, 保山市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存款余额达171.53亿元, 同比增加31.45亿元, 增长22.46%;贷款余额达102.86亿元, 同比增加15.88亿元, 增长18.26%。

二、保山市地方法人金融机构经营与发展现状

近几年来, 作为地方法人金融机构主体的农村信用社在支持全市农村经济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随着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推进, 四大商业银行为提高经营效率, 开始大规模撤并其县域以下机构网点, 农村信用社几乎成为了支持县域以下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

(一) 存贷款业务稳步增长, 经营成效明显

近几年来, 保山市各级农村信用社不断创新发展思路, 改善经营理念, 合理调整信贷结构, 优化信贷资源, 存贷款业务实现了稳步增长, 市场份额及其占比均位居全市银行业金融机构首位。一是积极组织存款, 不断壮大资金实力。资金是农村信用社经营的资本。面对竞争不断加大的存款市场环境, 全市各级农村信用社不断加大存款营销意识, 按照稳健经营的方针, 积极寻找各项存款稳步增长的切合点和增长点, 大力拓展存款市场范围, 存款增长呈现出了对公存款和个人存款稳步增长的积极变化, 为农信社可持续经营和发展提供了可靠的资金来源。据统计:2012年末, 保山市各级农村信用社存款余额达170.39亿元, 同比增加30.32亿元, 增长21.64%。其中:单位存款余额达37.28亿元, 同比增加6.56亿元, 增长21.36%。个人存款余额达133.04亿元, 同比增加23.73亿元, 增长21.71%。农村信用社各项存款占全市存款的比重达35.26%, 占比较高。二是加强管理, 进一步优化贷款质量。近几年来, 保山市各级农村信用社根据辖区农村经济结构发展的新特点, 合理确定贷款投向, 积极开拓服务领域, 进一步优化了贷款结构, 促进了贷款的稳步增长。据统计:2012年末, 保山市各级农村信用社贷款余额达102.23亿元, 同比增加15.25亿元, 增长17.53%。农村信用社各项贷款占全市贷款的比重达32.74%, 占比较高。

(二) 资产质量进一步改善, 盈利能力显著提升

近几年来, 保山市各级农村信用社严格执行贷款操作程序, 切实加强信贷资产风险管理, 进一步加大资产盘活力度, 不断提高信贷资产质量。同时, 积极调整经营思路, 转变经营观念, 不断提高自身盈利水平。一是加大不良贷款的清收处置和防控新增力度, 采取有力措施防范和化解信贷风险, 促使资产质量不断提高, 不良贷款率逐步下降。2012年末, 保山市辖区5家农村信用社中, 有4家农村信用社的不良贷款呈现下降趋势, 不良贷款余额为1.86亿元, 同比减少2819万元, 下降13.16%。不良贷款率为2.69%, 较上年同期下降了0.97个百分点。二是在加强风险防范的同时, 不断创新经营思路、调整经营策略, 盈利能力逐年提升。截止2012年末, 保山市各级农村信用社利润总额达3.12亿元, 同比增加0.78亿元, 增长33.33%。其中:净利润达2.35亿元, 同比增加0.71亿元, 增长43.29%。

(三) 资本约束能力有所增强, 流动性比率稳步提高

自农村信用社实施改革以来, 保山市各级农村信用社以增资扩股为契机, 稳步推进股权改革, 不断优化股权设置和股本金结构。同时不断规范信贷操作程序, 坚持小额、坚持小额、分散、流动的原则, 明确“三农”市场定位, 合理安排信贷资金, 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为信贷资产高质量运行奠定基础。一是资本充足率得到提高。近几年来, 保山市各级农村信用社不断强化信贷管理, 有效扩充资本规模, 努力降低风险资产总额, 切实提高资本充足率。截止2012年末, 保山市各级农村信用社资金净额总计达到12.35亿元, 同比增加1.91亿元, 增长18.25%。加权风险资产达到了90.78亿元, 平均资本充足率达到12.25%。5家农村信用社资本充足率全部达到了合格标准。二是流动性逐步增强。近几年来, 保山市各级农村信用社进一步强化流动性风险管理意识, 不断提高信贷资产质量, 减少信贷资产沉淀, 切实增加有效资产的流动性。同时, 努力拓宽资金来源渠道, 提高主动负债的稳定性, 减少流动性风险。截止2012年末, 保山市各级农村信用社平均流动性比率达53.32%;平均存贷比达60.28%;平均超额准备金率达13.34%。各项主要流动性指标都达到了法定要求的比率。

(四) 信贷投放稳步增长, 支农服务功能逐步增强

近几年来, 保山市各级农村信用社立足服务三农为宗旨, 紧紧围绕“立足三农, 服务城乡, 支持中小企业, 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市场定位, 认真把握支持“三农”和小微企业发展的政策机遇, 有效发挥主观能动性和信用社自身优势, 积极调整信贷结构, 优化信贷资源配置, 进一步提高服务手段, 努力提升支农服务水平。一是涉农贷款快速增长, 信贷支农效果显著。近几年来, 保山市各级农村信用社积极调整和优化信贷结构, 充分调动金融资源, 持续加大涉农贷款的投放力度, 为三农经济持续稳定增长提供了强有力的信贷支持。据统计:2012年末, 保山市各级农村信用社涉农贷款余额达83.62亿元, 同比增加13.13亿元, 增长18.63%。农村信用社涉农贷款占全市涉农贷款的比重达到了45.37%, 占比较大。二是积极创新支农贷款品种, 努力拓宽信贷支农渠道。近年来, 保山市各级农村信用社针对农业、农民生产经营的特殊性, 积极创新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 开办了小额扶贫贴息贷款、下岗失业人员贷款、“贷免扶补”创业贷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林权抵押贷款、民贸企业贴息贷款等支农贷款品种, 为农民生产经营、农村企业生产及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提供了信贷支持。农村金融产品的创新拓宽了信贷支农渠道, 有效提高了信贷支农效果。据统计:2012年末, 保山市各级农村信用社农户贷款余额达65.99亿元, 同比增加8.52亿元, 增长14.82%;农村企业贷款余额达8.63亿元, 同比增加2.31亿元, 增长36.61%;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贷款余额达5.07亿元, 同比增加0.48亿元, 增长10.54%;农产品加工贷款余额达2.7亿元, 同比增加1.44亿元, 增长1.14倍。

三、保山市地方法人金融机构经营与发展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来, 保山市各级农村信用社在支持农村经济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 在过去相当长的时间里, 农村信用社由于历史包袱沉重, 加之管理手段较为落后, 其经营状况并不容乐观, 而且, 由于各地区经济发展差异较大, 不同地区信用社的发展状况也有较大的差异, 在经营与发展的过程中, 仍然存在着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

(一) 农村信用社体制机制改革亟待深化

近几年来, 保山市各级农村信用社体制机制改革已取得了较大成效, 产权的明晰为提高农村信用社的效益起到了相当积极的效果, 已初步形成了法人治理框架和制度体系。但由于历史原因, 其长期以来形成的体制机制上的缺陷仍然没有完全消除。法人治理不分健全, 股权结构不合理, 合格投资者匮乏, 所有者缺位等问题没有根本得到解决, 联社内部控制、监督约束乏力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 在行业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公司治理、经营管理和风险管控等方面还存在许多薄弱环节, 与现代商业银行的要求差距较大, 体制机制改革有待进一步深化。

(二) 部分农村信用社信贷资产质量有待提高

由于长期担负服务“三农”的政策性任务, 保山市各级农村信用社都积淀了一些不良资产和不良贷款, 就其结构分析, 主要包括三类:一是国家政策强行并给信用社的不良资产;二是为了发展乡镇企业, 地方政府要求信用社贷款所造成的不良资产;三是部分企业经营不善、资不抵债, 造成信用社不良贷款。同时, 由于历史原因形成且在短时间难以消化处置的不良贷款在整个不良贷款中也占有较大比重。在不良资产和历史性包袱的重压下, 使部分农村信用社的经营面临着较大困难。据统计:2012年末, 保山市1家农村信用社的不良贷款余额达到了1.99亿元, 同比增加0.88亿元, 增长79.63%, 不良贷款余额占该社各项贷款余额的比重为8.44%。加权风险资产余额达到了34.88亿元, 同比增加5.72亿元, 增长19.74%, 加权风险资产余额占该社总资产的比重达到了61.95%, 占比较高。

(三) 农村信用社资金外流现象应引起关注

一是银团贷款业务发展较快, 信贷资金外流趋势明显。目前, 保山市辖区内4家县级农村信用联社都开展了银团贷款业务, 其贷款对象绝大多数为辖区外企业, 且贷款金额较大, 期限较长。据统计:2012末, 保山市4家县级农村信用社新增银团贷款1.66亿元, 其增量占新增贷款的比重为14.48%。银团贷款业务的开展虽然为农村信用联社拓展了信贷对象和业务范围, 但也使辖区内农村信用联社的部分信贷资金呈现出外流趋势, 使信贷资金从欠发达地区外流到了发达地区, 这加剧了县域信贷资金的供需矛盾, 造成了信贷资金在欠发达地区的失衡, 对农村信用社通过信贷资金来支持县域经济发展产生了较大影响。二是银团贷款呈现信贷资金向非农产业转移趋势, 偏离信贷支农的经营宗旨。和县域中小企业、农户相比, 银团贷款客户具有资产规模大, 资信状况好的优势;同时银团贷款额度大, 管理成本、投入的人力物力也较少, 这对农村信信用社具有较大的吸引力。据调查:保山市4家县级农村信用社银团贷款投向的行业绝大多数是水利建设和管理、机场建设、房地产业、旅游业等非涉农领域。信贷资金向非农产业转移, 既带来一定的风险, 又背离了农村信用社服务“三农”的经营宗旨。

(四) 农村信用社在农村金融市场的竞争力相对下降

目前,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 金融竞争开始延伸至广阔的农村地区。各国有商业银行在巩固城市市场份额的同时, 重新瞄准县域市场的优质项目, 陆续回到农村地区拓展业务。如:政策性银行和邮政储蓄银行按照政策不断完善市场定位, 持续加大了对县域和三农的支持力度。同时, 村镇银行和小额贷款公司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定位于为中小企业和三农服务, 农村金融市场的竞争愈发激烈, 使农村信用社多年在农村金融市场的优势有所下降, 被迫参与竞争。

(五) 农村信用社信贷支农功能有待进一步强化

近几年来, 保山市各级农村信用社充分发挥农村金融主力军的作用, 加大了对三农经济发展的信贷支持力度, 提升了信贷支农的服务水平。但从信贷支持的实际情况看, 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农村信贷资金呈现出了“一降四增”的变化, 即传统农业信贷资金需求下降, 农业产业项目信贷需求、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信贷需求、农村消费信贷需求逐年增加, 信贷资金需求额度增大。面对多层次、个性化农村信贷需求, 农村信用社的适应性和应对性明显滞后, 信贷支农的广度和深度有待进一步延伸。

四、保山市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可持续经营与发展路径选择

目前, 保山市各级农村信用社正面临着发展的机遇和挑战, 如何扬长避短, 把自己做大、做强、做优, 做到可持续发展, 关键是要转变发展方式, 变粗方式经营为经营化管理, 提升核心竞争力, 走内涵式的科学发展之路。

(一) 深化产权制度改革, 完善法人治理结构

当前, 保山市各级农村信用社的产权制度框架已经初步形成, 下一步要将重点转向建立合理、科学、有效的法人治理结构。一是加快股权改革步伐。保山市各级农村信用社应结合实际, 坚持因地制宜, 区别对待的原则, 切实加快股权改造步伐, 推进资格股转化, 进一步优化股权结构, 提高法人股比重, 为组建现代农村银行业金融机构创造条件。二是进一步完善股权设置。结合本地实际, 合理确定入股起点, 积极吸收种养大户、私营业主、企业法人等有能力、有愿望参与农村信用社管理的投资人入股, 提高农村信用社的决策和管理能力。既要防止因股权过于集中被少数大股东控制, 又要防止因股权过于分散被内部人控制。三是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 科学合理地制定工作程序和议事规则, 增强决策透明度, 提高运行效率。

(二) 转变发展方式, 拓展发展空间

一是转变市场定位, 扩大服务范围。各级农村信用社在市场定位上, 应由服务“三农”为主向“三农”和地方经济并重转型, 不断扩大其服务范围。即不仅服务“三农”, 而且还要服务城镇。这既是农村信用社履行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社会责任的需要, 同时也是其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二是加强存款资金聚集, 全力满足地方信贷资金需求。各级农村信用社应以股改为契机, 加强资金聚集, 加强营销, 强化基础工作, 全力壮大资金规模。同时, 积极争取地方党政在财政存款资金匹配上的倾斜, 有效补充农信社支持地方经济的信贷资金。

(三) 改善农村金融服务, 加大信贷支农力度

一是优先满足传统农业的信贷需求。各级农村信用社要从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的实际需要出发, 坚持服务“三农”的经营方向, 充分发挥信用社在农村的机构网点优势, 加大推广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力度, 进一步完善农户联保贷款办法, 加大对传统农业、绿色农业、特色农业的信贷支持力度, 不断改进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金融服务。二是加大对农村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围绕“公司+农户”、“公司+专业市场+农户”等模式, 支持培育一批基础好、潜力大、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的发展, 积极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四) 创新产品和服务, 提升核心竞争力

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 金融同业竞争形势的日益严峻, 业务创新对金融业, 尤其是对农村信用社来说, 显得尤为重要。因此, 农村信用社必须转变经营观念, 加快金融新产品开发和推广, 提高市场竞争力。一是以市场为导向, 研究和开发新的业务品种。积极探索利用林权、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和保单质押等, 拓宽农村有效担保和抵质押范围。二是在巩固传统业务的基础上, 努力开拓新业务。积极拓展适销对路的代理业务、中间业务等, 促进业务向多元化发展。同时, 进一步完善农村信用社银行卡功能, 改善农村信用社客户用卡环境, 解决结算渠道不畅的“瓶颈”制约, 切实提高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1]贺兆.基于单阶段随机前沿模型的农村信用社改革绩效评估[J].西部金融, 2013 (7) .

[2]胡晓炼.农信社改革资金支持政策的正向激励作用[J].中国金融, 2013 (14) .

[3]马九杰等.农村信用社改革的成效与反思[J].中国金融, 2013 (15) .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农信机构】相关文章:

农信情农信梦演讲稿08-21

农信业务04-07

农信通05-10

爱在农信05-04

浙江农信梦05-10

农信纪念征文05-18

农信社改制04-07

农信联社范文05-17

福建农信农商银行06-28

农信系统电子银行07-11

上一篇:交互影响下一篇:宫廷舞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