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的中医护理

2024-05-05

糖尿病患者的中医护理(精选十篇)

糖尿病患者的中医护理 篇1

1 临床资料

本组为2008年6月至2010年10月我院收治的85例老年糖尿病患者, 均符合WHO糖尿病诊断标准;其中男41例, 女44例;年龄60~85岁, 病程2~24年;通过精心的中医护理, 本组85例老年糖尿病患者无1例护理并发症的发生, 患者均能积极配合医护人员进行治疗及护理, 对糖尿病防治的知识的掌握也有所提高。

2护理

2.1 情志护理

中医认为情志失调, 如郁怒伤肝, 肝气郁结, 或劳心竭虑, 营谋强思以致郁久化火, 火热内燔, 消灼肺胃阴津而发为消渴[1]。护理人员应在积极治疗的基础上, 通过与患者沟通了解他们的感受, 同时进行相应的疏导, 尽量使患者心中的抑郁情绪得以发泄, 消除患者的顾虑和悲观失望的心态, 提高自信心;关心安慰患者, 有针对性地向患者耐心地解释病情, 分析治疗中的有利因素及有害因素, 使他们了解自己病情及该病的发生发展规律, 正确对待疾病, 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促进疾病的康复;护理人员要给患者创造良好的休养环境, 保持病房空气清新、温度湿度适宜, 尽量避免各种不良因素的刺激, 以免影响患者的病情;避免参加竞技性活动, 尽量避免引起情志失调的各种刺激, 加强身心修养, 五脏调和, 精神舒畅, 使精神处于稳定自律的良好状态。

2.2 饮食护理

传统中医学认为主要由阴虚引发燥热, 故治宜滋阴润燥。糖尿病患者的食物种类及进食量必须严格按医嘱执行, 做到定时定量进餐, 护理人员需要向患者解释合理控制饮食与疾病康复的关系, 使患者能够合理地控制饮食;对肥胖型糖尿病的患者, 要注意限制进食热量较高的食品, 患者禁食各种含糖食品、水果及饮料, 忌烟酒和辛辣食物等;减少高脂肪、胆固醇类食物的摄入, 可食用少量奶制品、肉、鱼、蛋;可食用适量的新鲜蔬菜、瓜果类及五谷类杂粮;根据中医理论, 可将糖尿病分为上消、中消、下消3型, 护士可酌情指导患者饮食宜忌, 指导服用具有降糖功效的特殊食物, 开列食疗药膳方供患者参考等。

2.3 病情观察

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身体状况较差, 病情容易发生突变。所以对老年患者的细微变化和新的症状都要引起高度重视, 并及时报告医生予以相应处理;医院监测和患者自我监测相结合, 监测血糖、尿糖, 观察患者的“三多一少”症状;注意患者的纳食、神志、面色、气味、脉象等情况, 并做好相应记录, 同时记录24 h尿量, 并定期监测体重[2]。

2.4 中医按摩

腹部按摩可促进腹部血液循环和胃肠蠕动, 加速消化与吸收, 进而改善胰腺营养, 使胰腺血液供应得以纠正, 利于胰岛功能的恢复。腹部肠系膜面积大, 经摩腹手法作用, 肠系膜血流流量能在较长时间内比平时增加5~7倍, 从而大量消耗血糖。摩腹手法区域内的脾、肾、胃, 都与糖尿病致病有关, 摩腹可起到力透腹壁, 温煦腹区, 激活受体, 调整机能的综合作用, 同时达到从脾、从肾、从胃三重论治的立体治疗效果;穴位按摩:患者取卧位, 施术者站于患者一侧, 用拇指按压肾系穴和胰俞穴, 压力不宜过重, 每次按压时间为3~5 min, 1次/d。

2.5 并发症护理

老年糖尿患者气血运行障碍或已伴有神经病变, 极易并发各种感染, 常见的感染有皮肤、足部、呼吸道、泌尿系统感染等, 使血糖难于控制, 极易诱发酮症酸中毒;嘱咐患者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注意保持皮肤清洁, 勤洗澡, 勤换洗内衣裤, 穿宽松的吸湿性好的衣裤;指导患者做好足部护理, 中药泡足, 经常按摩阳陵泉及足三里等穴位以活血通络;嘱患者避风寒, 预防呼吸道感染, 增强抵抗力;及早发现并及时治疗局部损伤及感染, 必要时遵医嘱使用有效抗生素进行治疗[3]。

2.6 运动指导

适当运动可以消耗部分热量, 减少脂肪的堆积, 提高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糖耐量, 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由于老年人大多伴有高血压、心脏病、高血脂等疾病, 老年患者进行运动时应严格掌握指征, 同时教会患者测血糖、尿糖、注射胰岛素;告诉患者坚持按时服药, 节制饮食, 预防感染;鼓励患者适当参加文娱活动和体育锻炼, 注意劳逸结合等。

3 小结

糖尿病是终身疾病, 病程迁延反复且目前尚无根治的办法。本组患者运用传统中医理论与护理实践相结合, 控制饮食, 适当运动, 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配合适当的按摩, 做到调养与治疗相结合, 对预防并发症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摘要:目的 探讨糖尿病患者的中医护理措施。方法 总结分析85例患者的护理经验。结果 本组85例老年糖尿病患者无1例护理并发症的发生, 患者均能积极配合医护人员进行治疗及护理, 对糖尿病防治的知识的掌握也有所提高。结论 本组患者运用传统中医理论与护理实践相结合, 控制饮食, 适当运动, 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配合适当的按摩, 做到调养与治疗相结合, 对预防并发症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糖尿病,中医护理

参考文献

[1]刘婷.谈糖尿病患者的中医护理.中国当代医药, 2010, 17 (6) :96-97.

[2]韩桂英.79例老年糖尿病患者的中医护理体会.吉林医学, 2010, 31 (15) :2319.

便秘患者的中医护理探讨 篇2

结果:观察组护理后的排便次数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后的CC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显效率和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对便秘患者采取中医辨证施护的护理方法能够显著提高临床疗效,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中医;便秘;辨证施护

中医认为便秘是指由于大肠传导失司,导致大便秘结,排便周期延长;或周期不长,但粪质干结,排出艰难;或粪质不硬,虽有便意,但便而不畅的病证。

排便频率减少一般2~3d或更长时间排便一次即为便秘[1]。

便秘临床发病率为2%左右,以妇女和老年患者为常见,长期的便秘还可有腹痛,腹胀,恶心,口臭,食欲减退,疲乏无力等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

我院自8月—9月对45例便秘患者采取中医辨证施护的护理对策,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我院208月—209月确诊的便秘患者90例,其中男37例,女53例,年龄50~82岁,平均(62.2±4.7)岁,病程1~5年,平均(3.5±1.8)年。

根据中医辨证分型,气虚便秘25例,血虚便秘19例,阳虚便秘18例,阴虚便秘17例,郁热便秘11例。

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男年;观察组45例,男17例,女28例,平均(64.1±4.8)岁,平均病程(3.6±1.9)年;两组的性别、年龄、病程和辨证分型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根据罗马Ⅲ便秘的诊断标准,必须满足以下2条或多条:排便费力(至少每4次排便中有1次);排便为块状或硬便(至少每4次排便中有1次);有排便不尽感(至少每4次排便中有1次);有肛门直肠梗阻或阻塞感(至少每4次排便中有1次);需要用手操作以促进排便(至少每4次排便中有1次);排便少于每周3次;不用缓泻药几乎没有松散大便。

1.3 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取便秘的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情志护理、饮食护理、给药护理及推拿护理等中医辨证施护。

1.3.1 情志护理

当患者出现痛苦,烦躁,焦虑,抑郁时,主动与其进行谈心,帮助患者分析便秘原因,安抚情绪。

根据病人的喜好调节电视节目,播放音乐或戏曲以化解七情郁闷,使患者心情条达、疏泄、舒畅。

1.3.2 饮食护理

便秘饮食应避免煎炸、酒类、辛辣,不可过食寒凉生冷,指导纠正患者的偏食习惯,食物不宜过于精细,要多食含维生素、纤维素多的.蔬菜和水果。

阴虚郁热者应以滋补肝肾,清热润肠为原则,可用熟地黄、枸杞、山茱萸肉、粳米煮粥同食;气虚便秘者,应予益气健脾膳食,多食黄芪粥、山药粥、扁豆粥等;气滞便秘者,可予理气导滞饮食,可用麻子仁、紫苏子煮粥食用;血虚便秘者应以养血润燥为原则,可食何首乌粥、山药粥、枸杞粥等。

1.3.3 给药护理

服用时嘱患者空腹温服,服药期间忌浓茶,辛辣油腻之品。

服药后注意观察患者排便次数及排便量,观察有无腹痛、腹胀等不良反应,若有应及时处理。

1.3.4 推拿护理

取关元穴(腹中线脐下3寸),气海穴(腹中线脐下1.5寸),每穴用一指禅手法顺揉20周,逆揉20周,然后用右手小鱼际掌侧顺大肠腑气运行走向自右升一上横一左下揉推20~30周作导引术。

大便坚硬不下还可按大肠穴(脊中线第16椎左右各旁开1寸半)10~20下。

1.4 疗效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便秘疗效标准[2]。

显效为每周排便5次以上,便质转润,解时通畅,伴随症状消失;有效为每周排便3次以上,便质转润,排便通畅,伴随症状缓解;无效:每周排便2次以下,排便欠畅,症状无改善。

观察便秘患者护理前后的每周排便次数,用美国胃肠学会制定的便秘评分量表CCS评价便秘程度,CCS总分越高说明便秘程度越严重(总分为30)。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计量资料以(x珚±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计数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排便次数比较由表1可见,观察组护理后的排便次数为(7.1±1.4)次/周明显多于对照组的(5.2±1.2)次/周,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CCS评分比较

由表2可见,观察组护理后的CC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观察组护理后的排便困难程度低于对照组.

2.3 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45例,显效38例,显效率为84.4%,有效5例,无效2例,有效率为95.6%;对照组45例,显效29例,显效率为64.4%,有效6例,无效10例,有效率为77.8%。

观察组的显效率和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3 讨论便秘是机体清除体内垃圾的过程,长期便秘导致毒素吸收,即中医所说的腑气不通,浊气不降[3]。

现代社会,随着饮食结构的变化,活动量的减少,便秘患者越来越多。

患高血压、动脉硬化、冠心病的老年入,便秘严重时可因用力排便使血压突然升高,血管破裂,发生急性脑出血、急性心肌梗死等[4]。

文献报道认为,采用中医辨证施护的方法,不仅解除便秘,而且使紊乱的肠胃功能得到了调整,改善了患者体质[5]。

糖尿病患者的中医护理 篇3

【关键词】糖尿病足患者;中医护理;足部护理

【中图分类号】R7473.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編号】1004-4949(2014)09-0468-02

糖尿病足是指糖尿病患者在腿部组织和脚的病理状态,通常会引起感染、残废甚至截肢。中医上讲糖尿病足是因为气虚阳衰寒凝,气虚会导致不可帅血,阳衰导致不可温煦,寒凝导致血液瘀滞,长此以往会引起患者肢端的坏死最终形成坏疽[1]。此病主要由于患者气阴两虚、经脉不畅、血行瘀阻导致肢端失养,久而久之热毒形成血瘀,引起脱疽。在临床观察中主要表现为足部变凉发麻,肤色淤青或变紫,偶尔会疼痛,感染处抵抗力下降,伤口愈合速度减慢,严重者甚至出现伤口久久不能愈合,进而不得不截肢等情况。这种病在中医上属于"痹"、"消渴病"、"脱疽"等范畴,是糖尿病致死或伤残的并发症之一[2]。本文选取我院2010年4月到2013年4月间诊治的糖尿病足患者80例,对其进行中医的足部护理,报道结果如下:

1、临床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0年4月到2013年4月间进行中医足部护理的糖尿病足患者80例,其中男性患者38例,女性患者42例,年龄56-80岁,平均年龄(64.61±2.04)岁;糖尿病病程3个月-12年,糖尿病足病程3天-2.5个月。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所有患者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颁布的关于糖尿病诊断标准(1999年),两组在在性别、年龄、病情、病程等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分期和分级:对所有患者进行分期和分级:A期指足部没有感染,没有缺血期;B期指有感染期;C期指缺血期;D期指有感染并伴随缺血。1级是指当前足部无溃疡但有危险因素;2级指足部表浅溃疡;3级指溃疡深至肌腱;4级指足部病变累及骨、关节。

治疗: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即综合治疗血压、血糖、血脂等,并诊疗下肢血管的感染情况,进行局部清创。对于部分已经感染了的糖尿病足患者,可以适当进行抗生素的使用,并配合前列地尔注射液来改善下肢的循环等。

对观察组患者在上述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足部皮肤的中医护理加强:

对于没有皮肤溃疡的护理方法如下:护理人员应该尽量保护患者足部,避免被外界伤害,引起皮肤感染。每日睡前让患者泡脚,水温维持在38℃左右,每次20分钟左右,然后用干净柔软的毛巾仔细擦干,观察双足是否感染足癣。如果被感染,则用中药清洗,具体成分包括土大黄25-35g、一只黄25-35g、生甘草15g左右、白及10-20g,每日一剂进行清洗。如果护理时恰逢冬天,患者必须穿宽松且柔软的袜子和鞋子,干性皮肤者可以适当涂抹润滑油脂。注意不要让患者碰到热水壶、电暖气之类的东西,不能用刺激性强的消毒液,另外护理人员要指导患者家属不能将趾甲修剪过短等。

对于已经有皮肤溃疡的患者护理方法如下:患者应该用中药泡脚,以达到泻火、清热、燥湿和解毒的效果,具体成分包括苦参、大黄、透骨草、伸筋草、海桐皮各30g,用4000mL水煎服半小时。泡脚时水温38℃左右,每次半小时,后用红外线在40cm左右处照射局部,每次15分钟。如果患者溃疡较深,脓液及坏死组织较多,可以进行切开引流或清创,对创面进行常规消毒后再用0.9%NaCl溶液冲洗,后用中药和红外线分别进行浸泡和照射,最后用赛胃安、双黄连、维生素E等轮流涂抹创面。

1.3诊断标准

痊愈指皮肤温度和颜色恢复正常,无疼痛感,触觉恢复正常,开放性创面愈合;有效指有异常感的皮肤减少,坏疽分泌物减少,创面有所恢复;无效指皮肤异常范围无变化甚至扩大,坏疽分泌物无变化,创面无缩小。

1.4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3.0软件对两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2.5%,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如表1。

3、讨论

糖尿病足的发病时间贯穿在气阴两虚、阴亏燥热、阴阳俱虚的各个阶段,病情发展的主要原因是因为血瘀,除此之外各种外来伤害也是重要原因[3]。在西医看来,当血糖升高时,糖尿病患者的血脂会升高,血液粘稠度也会增加,这正符合中医的淤血阻络说法。具体指阳气不能温养四肢称为标实,淤血停滞加重阴亏称为本虚,标本虚实,二者相互转化,整体以虚为病发原因。糖尿病足通常表现为足部间歇痛或者夜间痛,一般为淤血阻滞所致,气阴亏损会导致肢体麻木,甚至间歇性跛行,阳气受淤血阻滞,无法到达四肢,则肤色会苍白、紫暗,皮肤冰凉。所以,对糖尿病足患者来讲,在基础治疗时辅以中药治疗既能缓解病痛,改善病情,又能提高生活质量。

在糖尿病的治疗过程中,可以首先采用内科治疗,例如扩血管、抗感染、常规降糖等,在此基础上进行中药足浴疗法,这种方法简单易行,可操作性强,治疗效果也较为显著。本文通过两组患者的不同护理方式可以看出,观察组在使用以上所述方法护理后,总有效率达到90%,护理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5%,所以采用中医进行足部护理不仅可以改善糖尿病足患者的病症,减少致残率,而且可以防止恶性发展,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刘晓芳,陶妍志,文静. 中医护理在糖尿病足防治中的应用[J]. 四川中医. 2010, 28(4): 125-126.

[2] 石艳,刘威. 86例糖尿病足的中医护理体会[J]. 中国医药指南. 2012, 10(10): 314-315.

糖尿病患者的中医护理效果观察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2010年10月至2011年11月的就诊于我院内科的糖尿病患者46例进行临床回顾性分析。男性患者25例, 女性患者21例, 年龄在45~78岁之间, 平均年龄为 (62±3.5) 岁。46例糖尿病患者中, 患病时间1.2~20年, 平均患病时间为 (5.5±3.5) 年, 血糖测量值均>11.3mmol/L;46例糖尿病患者中, 高中文化及以下的29例, 大专及以上文化的17例。

1.2 方法

将46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进行研究, 观察组糖尿病患者23例, 对照组糖尿病患者23例。对照组糖尿病患者只进行常规护理及药物治疗, 观察组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予以中医护理干预措施;对两组患者的并发症率、治疗满意度、焦虑度进行比较分析;两组患者就诊时的症状、血气分析、年龄、文化程度、性别、病程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①饮食护理:饮食治疗是中医治疗糖尿病常见措施之一, 主要目的为患者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从而使患者的健康状况达到最佳, 是糖尿病治疗成败的关键[3], 患者应严格按照医嘱进行日常饮食。健康的饮食的标准为低脂肪、低糖、低盐以及丰富的维生素和高纤维, 同时应戒烟、酒等不良习惯, 少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和饮料[4]。患者饮食要根据患者病情制定, 且保证定时定量, 少食多餐[5];出现口渴情况的患者可以天花粉、葛根、麦冬煎水服用, 若有便秘发生可服用麻仁丸缓解。②日常生活护理:糖尿病患者应注意日常口腔、皮肤和足部护理。患者出现口腔炎症时可用金银花、甘草泡水漱口;阴部瘙痒可用苦参、蛇床子煮水清洗;肢体疼痛可用当归、红花等进行熏蒸;手足发凉可使用当归加以红花泡酒擦拭。③情志护理:糖尿病属于终身性疾病, 患病时间长, 并发症多, 患者大多存在很大的心理负担, 常常以焦虑、烦躁不安、紧张、恐惧等为表现形式;中医护理人员应及时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 使患者对自身病情和治疗方法有明确的了解, 缓解患者紧张焦虑的情绪, 增强患者的依从性, 以最佳的心理状态配合治疗;及时与患者家属做好沟通, 使家属配合护理人员, 以求给予患者最大程度的满足。④用药护理:糖尿病患者需要长期并且有规律的进行药物治疗, 患者不可随意擅自停止用药、更改用药以及增减药量, 应严格遵照医嘱进行服药, 从而避免应用药不当所引起的血压及血糖的不正常波动。由于糖尿病患者所服药物品种多, 并且药品名称、用药剂量、服药时间、服药方法易混淆, 容易出现错服、漏服的情况, 故要增强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医务人员根据患者的血糖情况对患者进行指导用药。⑤自我监测:早发现、早控制是有效治疗和预防糖尿病的根本治疗措施, 医务人员应对患者说明控制血糖的重要性, 并指导患者对血糖进行有效监测:餐前、睡前、用餐2h后的血糖指标, 理想血糖指标为空腹时<6.4mmol/L, 餐后2h后血糖<7.8mmol/L。

1.3 统计学方法

统计学分析选用SAS8.0统计软件, 以表示计量资料, 应用t检验,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为P<0.05。

2 结果

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率、出现焦虑人数、治疗满意度, 见表1。

由表1可知, 观察组患者的出现焦虑等不良情绪人数以及并发症率低于对照组患者, 治疗满意度则高于对照组患者, 中医护理对于糖尿病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的治疗效果, 两组相比,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为P<0.05。

3 讨论

糖尿病在医学界至今并无根治方法, 一旦患病则终生无法治愈, 故对于糖尿病患者的护理意义则十分重要。随着糖尿病患病率的不断升高, 使人们的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威胁, 所以有效控制患者血糖十分必要。通过良好地护患沟通, 减轻或消除了患者对于疾病的焦虑、恐惧的不良情绪, 增加了患者对糖尿病的认识, 并且通过运用中医护理的方法对患者的饮食习惯、日常生活护理以及心理状态的改善, 使体质得以增强, 提高患者治疗满意度, 对于患者积极配合治疗起到了积极作用, 有效控制患者病情,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 中医护理方法对于糖尿病的治疗和缓解均有积极作用, 十分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 探讨中医护理应用于糖尿病患者的护理方法, 并对治疗效果进行观察。方法 随机选择2010年10月至2011年11月的就诊于我院内科的糖尿病患者46例进行临床回顾性分析将46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进行研究, 观察组糖尿病患者23例, 对照组糖尿病患者23例。对照组糖尿病患者只进行常规护理及药物治疗, 观察组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予以中医护理干预措施;对两组患者的并发症率、治疗满意度、焦虑度进行比较分析;两组患者就诊时的症状、血气分析、年龄、文化程度、性别、病程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出现焦虑等不良情绪人数以及并发症率低于对照组患者, 治疗满意度则高于对照组患者, 中医护理对于糖尿病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的治疗效果, 两组相比,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为P<0.05。结论 中医护理方法对于糖尿病的治疗和缓解均有积极作用, 十分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糖尿病,中医护理,效果观察

参考文献

[1]陈碧蓉.对糖尿病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的效果观察[J].医学信息, 2010, 23 (11) :4194-4195.[1]陈碧蓉.对糖尿病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的效果观察[J].医学信息, 2010, 23 (11) :4194-4195.

[2]吕素英.内科学及护理[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8:159.[2]吕素英.内科学及护理[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8:159.

[3]董淑范, 周新灵.中医内科疾病证治与护理[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6:9.[3]董淑范, 周新灵.中医内科疾病证治与护理[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6:9.

[4]刘玉珍, 张广清.临床中西医结合护理全书[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 2006:10.[4]刘玉珍, 张广清.临床中西医结合护理全书[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 2006:10.

糖尿病患者的中医护理 篇5

【摘 要】目的:探讨中医护理对促进中风偏瘫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将120例中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观察时间为1个月,对实验组患者采取多种中医护理干预,对照组则给予常规康复护理。结合对临床资料回顾和出院后跟踪治疗,分析中医护理干预在促进偏瘫患者康复方面的效果。结论:中医护理干预对促进中风偏瘫患者的康复效果显著。

关键词:中风;偏瘫;中医护理

中风是脑血管疾病之一,在临床上以中老年患者较为常见,其发病急、复发率高、病死率高,严重影响中老年人的健康,给生活带来不便,所以对中风患者的治疗和护理是非常重要的[1]。本文对中风偏瘫的患者采用中医护理干预,对促进患者康复,降低复发率,取得满意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3月~7月患者120例,符合1995年全国第4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脑血管意外诊断标准,均存在肢体功能障碍且无早期康复治疗禁忌,经内科或手术治疗病情稳定后转入本科。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60例,其中男性32例,女性28例,年龄(57±6.5)岁;对照组60例,男25例,女35例,年龄(55±7.5)岁。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内科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内科护理的基础上加用按摩、推拿、针灸等中医疗法,具体措施如下。

1.2.1 肢体功能锻炼:

1.2.1.1 急性期,鼓励患者用健肢带动患肢运动,做双手交叉上举训练;保持关节处于功能位,避免足下垂内翻;每天活动关节2~3次,每次活动5~10下;定期变换体位,不能自行翻身的患者每2小时翻身1次;每天常规按摩患肢2~3次。

1.2.1.2 恢复期 ①床上被动锻炼:按摩、揉捏瘫痪肢体,做患侧肢体各关节的被动运动,如屈曲与伸展、内收与外展等,活动度由小到大,以不引起患者疼痛为宜。②翻身锻炼:协助、鼓励患者向健侧和患侧做翻身运动,逐渐从被动运动过渡到自主运动。③下床主动锻炼:病情稳定后应尽早下床主动活动。让患者在护士或家属搀扶下进行下床、坐下、站立,上下楼梯等训练,循序渐进,提高正立位置的`耐受。④日常生活能力训练:鼓励患者用健手或健手带动患手进行洗脸、穿衣、吃饭、写字等基本生活训练,尽量减少他人的帮助,充分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训练中注意保持正确的姿势[2]。

1.2.2 中医特色技术:特色中医护理技术运用具有简便易行、直观安全、对人体损伤小的特点,如穴位针灸、穴位敷贴、穴位注射、拨罐疗法、推拿按摩、中药离子导入、中药熏蒸、中药灌肠、艾条灸、手指点穴、耳穴贴压等特色中医护理技术,在中风康复中效果显著。现介绍我院临床常用几种特色技术。

1.2.2.1 穴位按摩:常用手法有揉、按、搓、拿、滚等,以患侧面、背部、肢体为重点,。方法:风池、肩井,拿捏,每次1~2min;患侧上肢取穴:极泉、尺泽、肩髃、合谷等;患侧下肢取穴:委中、阳陵泉、足三里等,按揉,每次3~5min;肩背、臀及四肢肌肉较丰厚部位运用滚、推法,每次5~10min,用力应持久、柔和、均匀。

1.2.2.2 针灸治疗:针灸治疗中风因气血受损,血脉痹阻致半身不遂,一般上肢瘫痪取外关、曲池、合谷、手三里等穴;下肢瘫痪取环跳、昆仑、阳陵泉、足三里、三阴交等穴[3]。采用平补平泻或补患侧、泻健侧的手法,每次取3~4个穴位交替使用。针灸时刺激量要大,捻转速度较快,或采用重插轻提的方法,同时可采用电针或艾灸加强刺激。

1.2.2.3. 艾条灸,艾条灸疗法具有温阳补气、温经通络、消瘀散结和补中益气之功效。患侧上肢取穴:极泉、尺泽、肩髃、合谷等;患侧下肢取穴:委中、阳陵泉、足三里等。

1.2.2.4. 中药熏洗:将中药煎汤,乘热,熏洗患处的方法,称熏洗疗法。药液成分为红花、伸筋草、海桐皮、桑枝等多种草药,有行气活血化瘀的作用。药液刚煎好时利用热力先熏蒸,待水温降低至40℃时再熏洗。熏洗时掌握药液温度,随时询问患者感觉,避免烫伤;熏洗过程中注意室内避风,洗毕应及时擦干患处,防止受凉,每日早晚各1次,一次20min。

1.2.2.5 穴位敷贴,患侧上肢取穴:曲池、手三里、外关等;患侧下肢取穴:足三里、上巨虚、悬钟等。

1.2.2.6 手指点穴,患侧上肢取穴:曲池、手三里、外关等;患侧下肢取穴:足三里、上巨虚、悬钟等。

1.2.2.7 耳穴贴压,取穴:肝、肾、脑等。

1.2.3 饮食护理:中医长期以来以“食治胜于药治,药补不如食补”的治疗原则,根据患者的不同病情,进行饮食护理。对于气血亏虚患者,应多进食益气补血之品(红枣、山药、赤小豆等);对于痰多患者,应多进食清火利痰之品(萝卜、冬瓜、丝瓜等);对于肝阳上亢、肝火旺盛的患者,应多进食蔬菜、水果类,多素少荤素搭配饮食,对于便秘患者,告知患者多饮水,多食蔬菜、水果、复和维生素等,使其大便保持通畅,腑气通畅,促进康复。不能吞咽者可经鼻饲进流质饮食,每隔2h进行一次,每次200mL,温度保持在38℃左右,同时注意防止呛咳。

1.2.4 情志护理:中风患者往往恢复缓慢,生活不便,故多出现肝气郁结、心烦易急等情志变化[4],這些变化不仅不利于康复,而且常使病情加重或反复,所以应通过暗示、鼓励和谈心、娱乐等手段改变上述消极心理,加快康复进程。

1.3 效果 经过我们实施中医特色护理,并经过后续跟踪观察,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9.7%,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4.3%,实验组的治疗效果远远高于对照组。中医特色护理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 小结

临床护理实践证明,对中风偏瘫患者介入中医护理技术,可减少致残率,有效缩短康复期。针对瘫痪肢体的针灸治疗,可增强正气、疏通气血、化瘀通络,促进肌肉群的运动协调。穴位按摩、中药熏蒸、中药离子导入等技术的综合运用,可促进瘫痪肢体的气血运行,使肢体血液循环加剧,肌肉松弛,解除瘫痪肢体的疼痛与痉挛,促使病人最大限度地恢复肢体功能。中医护理技术对康复促进作用显著。

参考文献

朱萍, 中医特色护理对中风患者康复的促进作用,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第8卷第2期,1月。

梁桂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早期肢体康复护理,现代护理204月第7卷第11期。

老年失眠患者的中医护理 篇6

关键词:失眠;中医护理;老年

【中图分类号】R2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4-0497-01

中医认为失眠属于“不寐”,主要是指患者无法正常入眠,多表现为眠而不酣或者入眠困难,醒后无法再次入眠,甚至严重情况下,彻夜无法正常入眠?失眠当前社会中较为多见的一种疾病,尤其是老年人群更是该病的好发人群,这与老年人躯体功能衰竭,容易疲劳,以及心理状态等方面均有较大联系?目前,在失眠的临床治疗中,多以抗焦虑?镇静?安眠等药物服用为主,这不仅会造成较大的副作用,同时还会引起成瘾性,非常不利于老年患者的治疗?我科室在中医理论研究基础上,给予老年患者中医护理,较好的改善了患者失眠情况,现将有关情况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病例均来自山东省栖霞市中医医院2014年1月-2014年12月接诊的老年失眠患者84例,所有患者均满足《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1]中关于不寐的临床诊断标准?按照随机数字排列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42例,男性23例,女性19例,平均年龄为(74.52±2.64)岁,病程为3个月-10个月,平均病程(4.59±2.63)月;观察组42例,男性21例,女性21例,平均年龄为(75.01±2.14)岁,病程为3个月-10个月,平均病程(4.62±2.32)月;两组患者一般资料逐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参与患者均签订知情同意书?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主要为患者提供一般护理?心理护理?用药指导和饮食指导等,观察组则给予患者中医护理,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1.2.1 情志护理 本病与情志因素有着非常大的关联,七情过度都能够致使失眠加重或者诱发失眠,故护理人员需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交流,尽可能地劝导和开导他们,帮助他们以情胜情?顺情从欲的无情相声法实施情志护理,针对诱发该病的主要因素给予有效的引导?在失眠的治疗中,帮助患者疏解心中郁积,战胜失眠症状,保持心情舒畅,调节不良情绪,引导他们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1.2.2 按摩推拿 按摩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肌肉紧张程度和血液循环,帮助消除疲劳,达到平衡阴阳,沟通表里的效果,对改善失眠症状有积极作用?针对痰热内扰证患者,需对其合谷?中脘?足三里穴位进行按摩,每日50-100次;针对肝郁化火证患者,需对其印堂?天庭?耳廓背沟处以及太阳穴进行按摩,每日30-50次,同时对侧足心涌泉穴进行按摩,每日100次?按摩能够帮助患者自主神经快速安定,促使其身心放松,进而达到诱导患者入眠的效果?此外,还可对患者脑后进行按揉,行搓手浴面,对足三里穴位进行拍打,帮助他们改善失眠症状?

1.2.3 針灸护理 针灸能过有效刺激大脑皮质功能,帮助他们实现生理平衡?在行针灸时,取内关?神门?三阴交为主要穴位,每日于睡前2h行针为宜?耳穴压豆法是一种治疗失眠的重要方法,其能够有效帮助患者安神宁心镇静,同时还可有效抑制大脑皮层的兴奋;此外,还可采用朱砂于涌泉穴外敷,其主要原理是涌泉穴为足少阴肾经的井穴,同时也是实现经络气血运行的起始点,同时穴位与药物的共同刺激,可达到寐自安的效果?

1.2.4 饮食护理 《素问》[2]中曾这样指出:“胃不和则卧不安”,由此可知,饮食与睡眠存在较大的关联,五味过极则可能致使脏腑功能失调,进而引起心神失养无法入眠?护理人员需叮嘱患者,睡前严禁饮用咖啡?浓茶和烈酒,可饮用热牛奶?日常饮食需注意保持口味清淡,切记晚餐过食,可多食用动物心脏?紫菜?海带等食物?此外,还可取12粒酸枣仁炒至半熟,研磨成粉,与入睡前冲服?

1.3 临床疗效标准

治愈:患者能够正常入睡,各种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入睡时间能够达到7h以上,随访未出现复发;好转:睡眠时间有了非常显著的延长,各种临床症状也有了显著改善,患者能够正常入睡,随访期间未出现加重情况;无效:患者的各种临床症状无任何改善?总有效率=(治愈+好转)/总例数×100%?

2 结果

观察组42例老年失眠患者中,16例治愈,23例好转,3例无效,总有效率为92.86%;对照组42例老年失眠患者中,10例治愈,22例好转,10例无效,总有效率为76.19%;两组患者总有效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睡眠是人体正常运转中非常重要的环节,也是人们最基本的生理要求,充足的睡眠能够帮助人们恢复体力,消除疲劳?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所承担的压力也在不断增加,这使得失眠成为了当前社会非常普遍的一种疾病,其中以老年人为主要发病群体?为此,我们在中医理论的基础上,结合传统中医的按摩?针灸等方法给予患者中医护理?首先对患者情志进行疏导,并结合辩证分型给予患者相应的按摩推拿,再配合针灸刺激和饮食指导,在帮助患者放松身心的同时,给予有效的中医治疗,使其能够达到更好的改善失眠的作用?根据研究结果来看,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达到了92.86%,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6.19%?该结果表明,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在对老年失眠患者的护理中,通过中医护理的实施,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值得临床广泛使用?

参考文献

[1] 杨锦湄.耳穴压豆治疗老年失眠患者的护理体会[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3,34(11):80-81.

刍议糖尿病患者中医临床护理的疗效 篇7

关键词:糖尿病患者,中医临床护理,护理效果

糖尿病在临床中属于非传染性慢性疾病, 在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中目前位列第三位。 中医对糖尿病具有悠久的治疗历史及比较确切的治疗效果, 在中医治疗体系中,中医护理是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有关研究结果显示中医护理对糖尿病患者具有独特优势。 糖尿病患者预后与患者生活及临床治疗方法之间具有比较紧密的联系, 而糖尿病的西医治疗及护理都不能获得比较理想的长期效果。 该院基于药物的常规治疗,对糖尿病患者加强管理,使患者明显提高临床疗效,对患者产生的并发症进行有效防控。 对糖尿病患者在生活指导、调节饮食等方面采取有效的中医护理干预措施,对于控制患者血糖指标具有明显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0 年1 月—2013 年1 月期间的110 例患者,其中有61 例男患者,49 例女患者。 患者年龄在43~69 岁之间,平均年龄(52.6±3.2)岁。 患者都为该区域常住人口,患者具有差别不大的居住环境及生活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糖尿病在中医临床中属于“消渴”疾病范畴,中医认为不规律饮食、 过度劳欲等是引起糖尿病的主要原因。 将收集的110 例患者平均分为两组, 每组各有55例患者中医组采用中医护理方法, 西医组采用西医护理方法,从饮食、治疗及运动等方面进行常规护理,比较中医护理的优势。 现将具体护理方法总结如下。

1.2.1 常规护理分别采取辨证方法对上消、中消、下消三种类型患者进行护理。 上消型糖尿病患者主要是由于肺热津伤,基于常规药物治疗及护理,添加金银花、鲜芦根、生地黄、天冬、玄参、麦冬等中药作为泡茶饮用,具有润肺清热、止渴生津的功效。 中消型糖尿病患者由于炽盛胃热,基于常规药物治疗及护理,添加石斛汤、番茄汤、萝卜汤作为茶饮,实现胃火清泻、增液养阴的功效;下消型糖尿病患者由于亏虚肾阴,基于常规药物治疗及护理,添加鲜生地、枸杞作为茶饮,服用六味地黄丸中成药,实现补肾滋阴、清热生津的功效[1]。

1.2.2 患者情绪调节及护理在中医临床中, 糖尿病的一个主要病因就是情绪失调。 传统中医认为发怒对肝脏产生损害, 郁结的肝气累积到一定程度将导致火灼肺胃阴津,进而引发消渴。 所以,中医护理人员应加强疏导患者,使患者保持轻松愉悦的心情,进而使患者保持气血舒畅。 针对住院的糖尿病患者,在其身体状况许可的条件下,引导患者积极参与文体活动,并要求患者家人努力为患者创造宽松温馨的工作生活环境, 使患者保持乐观的心态[2]。

1.2.3 患者生活方式的护理措施指导患者参与适当的有氧运动,在饭后1 h进行散步、慢跑、爬楼梯、骑自行车、打太极拳等活动量不大的体育运动,使患者生活不断丰富,患者对疾病分散注意力。 对患者做好情绪疏解的护理,以免产生不利情绪,使心情保持愉悦。 倡导医患之间的相互交流沟通, 鼓励病情好转患者向其他患者介绍疾病康复的宝贵经验。 糖尿病患者应保持空气清新、光线充足的居住环境,感受舒适温暖、洁净的氛围。 针对糖尿病患者病情应选择适宜强度的运动方式,衡量标准主要按照运动后不感到疲劳为宜。 并在临床治疗中,对患者临床症状及生命体征进行密切观察,若突发异常情况,应将患者有关信息及时告知医生,以利于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3]。

1.2.4 按摩及针灸护理方法腹部按摩对于患者腹部血液循环及胃肠蠕动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利于患者消化与营养吸收,对于胰腺营养具有改善作用,纠正胰腺血液供应,使患者糖耐量得到明显改善,胰岛功能得到增强,进而恢复胰岛功能。 具有关实验结果表现,患者腹部按摩时,肠系膜血流量高于平时至少五倍,大量消耗患者体内血糖。 腹部按摩与胰俞、肾系等穴位按摩进行配合,护理按摩过程中,应结合患者承受压力情况调节用力,1 次/d,每次保持3~5 min。 采用按摩与针灸方法,治疗调理患者胃、肾、脾等器官[4]。

1.2.5 饮食护理措施对患者进行必要的饮食指导,使患者了解饮食治疗的重要性,得到患者全力配合,以确保患者在饮食中营养获取充分,也不会使病情更严重。结合患者体质指数、年龄及活动量等有关情况,对每日饮食量进行计算, 以实现摄入及消耗的热量达到平衡状态。 指导患者应控制饮食,少量多餐,不可过量。 每日应控制好主食不超过6 两, 主食应采用纤维含量高的粗粮类食物,主要是米、小米、面,同时添加适量的杂粮。 副食应多使用瘦猪肉、青菜、豆制品等清热生津类食物,千万不可使用高脂肪、辛辣刺激等食物。 水果可采用黄瓜、番茄等蔬菜进行替代,身体所需蛋白质主要是植物类蛋白,脂肪主要从肉、禽及植物调和油等食物中摄取。 糖尿病在中医中分为上消、中消、下消三种类型,在本质上主要是阴虚,临床具有燥热表现,主要因阴虚造成燥热,因此可采取润燥滋阴的治疗方法。 中医护理应结合患者实际情况,有针对性指导患者饮食,根据患者症状表现可将糖尿病患者分为燥热阴虚、 阴阳两虚、气阴两虚、血瘀气虚等4 类。 因患者具有不同体质,在饮食上可采用不同指导措施,如燥热阴虚糖尿病患者可食用生津滋阴食物,不可食用热性辛辣食物[5]。

2 结果

通过对两组患者分别采取以上护理方法, 对患者出院半年后的血糖指标控制情况进行随访, 结果显示中医组患者治疗半年后有42 例血糖指标控制良好,占76.4%;远高于西医组患者血糖指标控制良好的29 例,占52.3%。

3 讨论

在中医临床中,糖尿病属于“消渴”范畴,是慢性代谢疾病,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糖尿病的主要发病机理在于偏盛燥热、亏损津液,主要是除燥,本质上实现养阴效果。 根据中医辨证理论,糖尿病具有4 种不同类型。 治疗糖尿病采用辨证施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采取辅助饮食及生活护理方法,对于促进糖尿病患者康复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采用中医辨证施护,生活及饮食等综合护理方式,干预糖尿病治疗,对患者治疗前后的体质指数、血糖、血压、血脂等指标进行测定, 中医护理干预控制糖尿病患者的重要效果。 有关研究结果显示,血糖、餐后2 h血糖指标在患者治疗后得到良好控制,相对于常规药物治疗及护理,中医护理治疗糖尿病表现出良好的辅助作用。 随着不断提高的经济水平,使人民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4 结语

综上所述,据有关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糖尿病患者已位居世界首位,约占世界糖尿病患者总数的20%,成为一个糖尿病大国。 糖尿病患者发病率呈逐年增长的趋势,为数不少的患者都产生较严重的并发症。 据有关统计数据显示,糖尿病超过3 年病程的患者,近一半患者产生各类并发症; 超过5 年病程的患者,60%以上患者产生各类并发症;超过10 年病程的患者,超过98%产生各类并发症。 糖尿病是因减退胰岛功能而导致的一种代谢障碍性疾病, 其并发症是中医临床中的一项主要防控工作,在临床中具有三多一少的表现。 糖尿病患者并发症分布于神经、内脏及心血管等器官,对患者的生命及生活质量产生严重影响。 基于药物治疗,在中医护理中加强调理,采取辨证论治方法,对患者情绪、饮食及生活方式进行有效指导,并通过中医针灸、按摩等方法,使患者身体机能达到协调统一。 在本质上使患者内脏功能得到有效调节,降低患者血糖指标,使其保持平稳,才能有效降低产生并发症的可能。

参考文献

[1]吕晓莉,傅洁洁,李睿明.糖尿病的中医护理研究进展[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7(12):101-105.

[2]张雷.浅谈糖尿病的中医护理[J].中国医学科学,2013,4(13):29-33.

[3]伍秀梅,张晓娟,龙伟玲.糖尿病肾病的中医辨证施膳及护理[J].当代医学,2014,10(19):205-209

[4]余咏梅.中医护理对社区糖尿病患者干预的效果探讨[J].中国医药导报,2013,7(21):261-265.

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中医护理 篇8

关键词:肺结核,糖尿病,中医护理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糖尿病的发病率也随之升高[1]。尤其是近年来, 肺结核伴糖尿病患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与身体健康。肺结核、糖尿病都是严重威胁人们身体健康的疾病类型, 两者之间相互影响、互为因果。肺结核发作会使糖尿病代谢进一步紊乱, 代谢紊乱又会使肺结核病的严重程度加重[2]。在此情况下, 患者病情非常复杂, 护理难度随之增加。为了进一步研究中医护理在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护理中的临床应用, 笔者收集了2010年3月至2011年3月来我院进行肺结核伴糖尿病治疗的50例患者临床资料, 研究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0年3月至2011年3月来我院进行肺结核伴糖尿病治疗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详细研究, 其中, 男32例, 女18例, 年龄33~76岁, 平均年龄为 (42±6) 岁。上述患者均符合2型糖尿病临床诊断标准以及继发性肺结核诊断标准。32例患者先发现糖尿病, 10例患者先发现肺结核, 8例患者两病同时发现。主要临床症状为食欲不振、发热、咳嗽、口渴、失眠、咯血等, 空腹血糖为8.4~14.0mmol/L, 痰结核病菌实验检测结果为阳性。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25例,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疾病等资料方面相比, P>0.05, 无显著差异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方式护理, 治疗组患者接受中医护理, 护理后第3、6周对两组患者的痰菌转阴情况与空腹血糖水平进行比较。具体中医护理措施如下。

1.2.1 心理护理

中医主张有机体情绪波动、心情惆怅、情绪低沉均会对血糖产生影响。再加上疾病病程长, 导致患者易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障碍, 甚至出现自暴自弃, 不配合治疗。临床必须加强患者的心理护理, 多与患者交流、沟通, 密切关注患者的需求及动态变化, 拉近护患之间的距离。耐心听取患者倾诉, 及时排解其不良心理障碍。多使用鼓励、安慰性语言, 帮助患者树立健康向上的生活态度以及战胜疾病的信心。

1.2.2 饮食护理

正确指导患者与家属树立良好的糖尿病饮食观念。在糖尿病治疗过程中, 饮食治疗是重要的基础性措施。加强科学的饮食指导, 降糖剂量需要与饮食量保持平衡, 结合患者的性别、体重、运动量、生活习惯、并发症等制订科学、合理的饮食计划。在此基础上, 给予患者高维生素、高蛋白等饮食, 从而提高免疫力、补充有机体消耗。

1.2.3针灸、按摩护理

针对该类疾病患者进行中医针灸, 选择胰俞穴、肾系穴等穴位, 能有效促进胰腺分泌, 改善患者肠胃功能。加强腹部按摩, 能促进血液循环与胃肠蠕动, 促进消化吸收。在营养供应以及胰腺血流改善方面效果显著, 进一步提高胰岛功能, 改善糖耐量, 促进胰岛恢复。

1.2.4 足部护理

了解患者糖尿病足以及病损情况, 结合中医理论进行足部护理。桂枝具有消炎镇痛、扩张血管的作用, 红花、伸筋草具有活血化瘀之功效[3]。结合患者具体类型、具体情况, 进行指导。

1.2.5 健康指导

加强患者口腔护理及预防措施, 及时更换床单、内衣, 叮嘱患者在打喷嚏、咳嗽时, 用手帕或口罩遮住嘴巴。加强病房通风, 定期消毒, 每天使用消毒液对病房进行喷洒, 并对患者的药杯、餐具等进行消毒处理。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5.0数据处理软件进行录入和分析, 应用的统计方法包括一般描述性统计、相关分析, 组间进行χ2检验, P<0.05, 具有差异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痰菌转阴情况比较

治疗组患者第3、6周痰菌转阴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 具有差异统计学意义, 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 空腹血糖水平比较

治疗组患者血糖控制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 P<0.05, 具有差异统计学意义, 见表2。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讨论

在我国, 糖尿病与肺结核是两种常见疾病, 且两者相互影响。因此, 对于该类疾病患者的治疗必须同时兼顾。在合理控制血糖水平的基础上, 结合合理、规律的原则进行抗结核药物治疗。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的终身性疾病, 截至目前为止, 临床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因此中医护理干预, 使患者学会自我护理方式, 不仅利于病情的控制, 又可防止急慢性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 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通过本文研究证实, 治疗组患者第3周痰菌转阴率 (64%) 、第6周痰菌转阴率 (88%) 显著高于对照组 (36%、56%) , 且治疗组患者血糖控制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 提示中医护理效果显著。综上所述, 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护理中, 应用中医护理临床效果显著, 能有效控制血糖水平、提高痰菌转阴率。

参考文献

[1]张秀琴.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护理[J].基层医学论坛, 2009, 13 (10) :895-896.

[2]夏莉琼, 黄敏.基于循证医学的糖尿病足护理中几个关键问题的探讨[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 2010, 28 (4) :55-56.

糖尿病患者的中医护理 篇9

关键词:中医护理,社区糖尿病,临床护理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终身性疾病,需要患者长期对血糖进行严格的控制,降低心脑血管、肾脏、神经等方面的并发症的发生,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1]。近几年,随着医学模式发生改变,糖尿病的护理受到越来越多患者的关注。本组研究中,通过采用中医护理的方式,加强社区糖尿病患者的护理干预,观察其应用效果,旨在为临床护理提供参考,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选择我社区医院自2013年5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77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为2型糖尿病。患者中,男性46例,女性31例。患者年龄45~75岁,平均年龄(61.4±7.8)岁。患者空腹血糖均在7mmol/L以上,餐后2h血糖均在11.0mmol/L以上。根据随机分配的原则,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39例)与对照组(n=38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等方面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排除病例标准

合并糖尿病酮酸中毒等急性并发症;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患者;重度感染性疾病;精神类疾病不能有效配合本次护理的患者。

1.3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患者到院后,给予针对性病情护理、心理护理等;观察组患者给予中医护理模式,具体方法如下。

建立患者健康档案,健康档案内容包括患者一般资料、病情情况、合并症情况等,记录患者每次到诊后的血糖改善情况及心理状态、生活饮食习惯等,以便护士给予针对性调整。

情志护理。告知患者血糖控制等相关情况,使患者对自己的病情有一定了解,正确认识疾病。告知患者情绪波动对血糖会产生影响,嘱患者保持平静的情绪。根据的出号、文化修养等情况,给予针对性情志指示。可采用情志转移法、情志法等方法。脏腑气血旺盛的患者,应避免刺激,卧养性情,防止情志失调。指导患者从事喜好的活动,如音乐、书法、绘画等,愉悦身心,同时转移患者对疾病的注意力。鼓励患者多参加各类社交活动,疏解情志,增强患者的社会归属感。

运动调节。指导患者根据自身病情情况,适当时行一些运动,运动内容不宜过于激烈,可演习五禽戏、太极拳等活动,还可参加户外徒步,慢走等,增加体魄。

饮食调节。测量患者体质量,每公拍体重摄入热量控制在15~50kcal/d左右。平衡膳食,尽量做到食物摄入种类多样。中医认为,糖尿病患者多为湿热体质,饮食忌肥甘、油腻,以免助湿生热,忌辛辣、烧烤类饮食,避免助热伤阴。指导患者可食用玉米须粥、山药粥等药膳粥。热症重者食苦味饮食,如苦菜、绿豆汤等。

其他方法。嘱患者适当进行敲打经穴、足浴等保健活动,敲打穴位包括涌泉穴、足三里、合谷穴等,每日2次;采用适量红花、艾叶,沸水冲泡,待水温降低后给予泡足,每日睡前泡足20min。定期采用电话等方式给予随访,了解患者饮食、生活等习惯,观察患者病情情况,给予积极有效的指导,及时纠正不良生活习惯及饮食习惯。

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血糖控制情况及糖化血红蛋白改善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统计学分析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t检验处理,P<0.05具有明显差异。

2 结果

给予两组患者为期6个月的观察随访,观察发现,两组患者经护理后,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均得到明显下降(P<0.05),糖尿化血红蛋白较护理前有明显下降(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上述指导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详见下表。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与护理前比较,△P<0.05

3 讨论

近几年,中医在临床上的应用得到广泛发展,中医护理以辨证论治及脏腑理论为基础,通过饮食养生、情志调节等各方面对患者进行适当干预,在临床护理上拥有自身独特的优势[2]。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需要患者长期坚持在饮食等各方面进行控制,以达到有效控制血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存质量。糖尿病属中医“消渴症”范畴[3],为本虚标实证,以阴虚为本,炽热为标,二者互为因果,在治疗及护理上宜以滋阴益气为主要原则。

社区医院以其与患者居住地接近,方便快捷等优势,在慢性疾病护理上具有独特的优势。本组研究中,通过采用中医护理方式,加强对我社区糖尿病患者加强护理干预,在调节上,以纠正七情过极,保持良好心态,改善患者生活方式,通过敲打穴位、足浴等作用,调节患者机体,增加局部血液循环,预防糖尿病各并发症的发生,做好“治未病”。

本组患者经护理后,血糖控制情况较护理前有明显改善,且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表明采用中医护理加强对社区糖尿病患者的护理工作,有助于控制血糖,这对于减少糖尿病并发症发生,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具有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袁定萍.探索在社区糖尿病患者中进行中医护理干预的意义[J]现代养生.2015,11(1):170.

[2]廖路妹.中医护理对社区糖尿病患者干预的效果[J].中国实用医药.2015,22(10):258—259.

中医护理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分析 篇10

关键词:糖尿病,中医护理,并发症

糖尿病是一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 该病病程长, 难治且易复发[1]。中医上认为糖尿病为消渴疾病, 病因为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先天禀赋不足等多种因素, 发病机制为阴津亏损, 燥热偏盛。糖尿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及早发现、及时治疗很重要, 治疗中的护理更是尤为重要, 一旦护理不当, 常并发雀目、耳聋、疮疡、痈疽、泄泻、水肿、中风等症[2]。本文选择我院收治68例糖尿病患者行中医护理干预, 疗效显著, 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0年5月~2011年7月诊治的68例糖尿病患者, 男38例, 女30例, 年龄32~73 (43.4±2.1) 岁。所有患者均符合1999年WTO糖尿病诊断标准, 排除认知障碍、精神疾病及严重脏器功能障碍疾病, 病程1.1~19 (4.8±2.7) 年, 血糖均>11.3mmol/L。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两组性别、年龄、病程无显著性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传统护理, 包括常规基础生活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系统的、有针对性的中医护理干预, 具体如下: (1) 情志护理。情志失调是糖尿病的病因之一, 所谓的情志护理也就是心理护理。中医学上认为, 情志失调、五志化火与消渴病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 心理护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3]。护理人员应以亲切、和蔼的态度积极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 耐心解释患者的问题, 使患者能正确对待疾病, 尤其是情志与疾病康复之间的关系, 以增强患者与疾病斗争的信心从而使之情志保持最佳状态, 以利于配合疾病的治疗。 (2) 饮食调护。中医上认为, 过食肥甘, 致脾胃积热, 灼伤肺肾之阴, 也可发为糖尿病, 患者的饮食直接影响糖尿病的治疗效果。糖尿病患者的饮食宜凉润清淡, 尽量少食多餐, 避免血糖波动过大, 应严格控制胆固醇和饱和脂肪酸的摄入, 禁食糖和高淀粉食物, 做到糖、脂肪、碳水化合物三大物质合理健康摄人, 达到营养平衡, 同时改掉不健康的生活习惯[4]。可适量食用洋葱、黄瓜、南瓜、山药等有一定治疗作用的蔬菜。 (3) 运动护理。生命在于运动, 适量的运动可以降低血糖, 改善血脂紊乱、血压及心脏的功能。糖尿病患者的运动应从实际出发, 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 推荐老年人可以选择散步, 安全、易行, 其他患者则可以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选择骑自行车、体操、太极拳、游泳等运动项目, 运动强度应灵活掌握, 以不过度疲劳为宜, 注意劳逸结合, 运动贵在循序渐进、持之以恒。不建议空腹运动, 以免造成低血糖。 (4) 药物治疗。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 根据患者疾病的不同证型、不同情况选择最佳用药方式, 常规定期注射胰岛素, 推荐给予盐酸二甲双胍片 (中美上海施贵宝制药有限公司) , 起始剂量为1g/d, 分2次随餐口服, 之后可根据病情每周增加0.5g, 加至2g/d, 成人最大剂量为2.5g/d, 2个月为1个疗程, 1个疗程后视患者病情确定是否继续用药。并加用中药汤剂及相应的中医特色护理, 发挥中西医治疗糖尿病的各自优势[5]。糖尿病使多系统多器官受累, 护理中运用中医整体观, 全方位护理, 促使机体达到自然稳定状态, 以扶正为主, 可以适当给予患者针灸以提高其抵抗力, 帮助患者恢复元气, 调理脏腑, 养阴益气活血, 使血糖逐渐降到正常。 (5) 中医特色护理。中医传统护理讲究整体观。护理人员可以给予患者中药熏洗、耳穴压豆、穴位贴敷、中药塌渍、足底穴位按压等疗法。中药熏洗可以温经通络、有效改善循环, 适用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耳穴压豆主要改善内分泌, 亦辅助降低血糖;针对糖尿病肾病患者可采取中药直肠滴入, 消肿利水排毒;中药贴脐可以在降糖止消、利水消肿的同时健脾止泻, 多用于糖尿病合并肾病、腹泻;对于糖尿病引起的腰腿疼痛可采取中药塌渍, 可温经通络、活血化瘀;穴位封闭则用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引起的下肢疼痛等。 (6) 康复指导。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 患者不可能长时间住院接受治疗。一般当患者病情得到控制, 较为稳定后便可出院。患者出院前, 医护人员应做好卫生宣教及康复指导工作。指导患者或其家属简单测血糖、尿糖及胰岛素的注射, 尤其要叮嘱其按时服药。日常生活中应注意科学饮食、规律作息, 多进行健康锻炼, 提高自身免疫力, 预防感染和感冒。一旦病情有变化, 应立即就诊, 以免延误病情, 并告知患者定期进行复查[6]。

2 结果

观察组出现焦虑等不良情绪的人数和并发症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 (P<0.05) , 且患者满意度很高。见附表。

3 结论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糖尿病的发病人数也日益增多, 因此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该病是一种慢性进行性加重的终身性疾病, 至今仍无根治方法, 患者由于对疾病缺乏了解, 在得知患病后易产生焦虑、抑郁等负面心态, 这会加重病情。因此, 糖尿病患者的针对性护理工作对于保证其生活质量尤为关键。这要求医护人员具备较高的专业知识, 配合临床治疗做好护理工作, 以利患者血糖恢复正常水平, 保证疾病的稳定[7]。

中医护理有其独有的优势, 较西医更重视整体观, 同时简单易学、操作性强、疗效持久。本次研究中, 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护理方式, 以达到降热补阴, 扶助正气的护理目的。结果显示, 中医护理可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改善症状, 控制病情, 预防并发症, 观察组行中医护理后, 焦虑的例数显著少于对照组, 并发症的发生率也明显少于对照组, 治疗满意度高达92.1%。

综上所述, 通过对糖尿病患者行中医护理, 有助于改善患者焦虑情绪, 降低并发症发病率, 提高治疗满意度, 对延长生命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杨嘉慧, 王琦.中医特色糖尿病健康教育对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照顾行为的影响[J].中国全科医学, 2010, 13 (2) :411-414.

[2]郁斌, 赵凡平, 陆文, 等.社区糖尿病中医菜单式服务干预模式的研究[J].中国民间疗法, 2010, 18 (4) :57-58.

[3]余咏梅.中医护理对社区糖尿病患者干预的效果探讨[J].中国医药导报, 2011, 8 (32) :167.

[4]韩红玲.中医护理糖尿病的体会[J].光明中医, 2011, 26 (9) :123.

[5]张志琴.糖尿病病人的中医护理及健康指导[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2, 15 (2) :159.

[6]陈碧蓉.对糖尿病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的效果观察[J].医学信息, 2010, 23 (11) :4194-4195.

上一篇:职业核心技能下一篇:新闻新闻播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