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外伤的换药护理探讨

2022-10-19

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很容易导致患者的机体受到伤害[1],并且伤口自行愈合的难度非常大,严重时甚至可能出现截肢等恶性后果,严重威胁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基于此,该院将从护理角度出发,探讨其在糖尿病患者外伤换药中所起到的实际作用;研究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收获,现将研究过程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选取2013年10月—2014年5月期间来该院就诊的糖尿病病人30例,其中男性患 者19例 ,女性患者11例;患者年龄 为55~75岁 ,平均年龄为65岁 ;患者糖尿病病史平均为35.5年。在规范治疗前形成伤口4~60 d,空腹血糖8.5~21.1 mmol/L。30例患者,伤口共计34处。伤口主要包括:手术切口愈合不良而形成的感染、II~IV度压疮、烫伤、皮肤外伤感染以及背部皮脂腺囊肿感染等。

2 治疗方法

2.1伤口分级

将伤口按照外观颜色的变化具体分为:组织坏死期、炎性渗出期、肉芽组织期和上皮化期[2]。

2.2 疗效评定

根据患者康复的水平,将治疗效果具体分为3个级别:1治愈:伤口长出新生皮细胞,创面完全愈合,症状明显好转,患者生活没有任何影响;2好转:坏死组织长出部分肉芽组织,创面的愈合面比较大,对患者生活有比较小的影响;3无效:患者与护理治疗前后没有明显的变化,甚至还有可能出现情况恶化的可能[3]。

2.3 护理

2.3.1糖尿病足溃疡伤口护理清创 : 首先使用接近38℃的生理盐水对患者的创面进行小心的清洗;具体方法为:20 m L注射器,先吸10~18 m L生理盐水,然后去掉针头,以创面中间为圆点,逐步由内向外进行清洗,根据患者创面的不同,选择次数,一般为3~6次 ,冲洗以完全清除创面的异物为目标 ,然后使用百分之0.5的碘伏消毒,再次用生理盐水棉球擦洗,最后用黄柏液纱布覆盖黄柏液有清热解毒,祛腐消肿,消炎和促进伤口愈合的作用。并用胶布进行固定,平均1~2 d换1次药,一般情况下患者10~15d左右创面腐烂组织就能够基本被清除 ,8~10周左右患者的伤口就能够实现愈合。

2.3.2外伤伤口的护理清创7~15 d后坏死的腐烂组织基本都被清理干净;观察患者伤口的 变化情况 ,如果患者的伤 口周围开始有肉芽组织生长的迹象,且伤口的渗出量减少,伤口表面积也在缩小,平均2~4 d进行一次换药,患者在5~13周,伤口基本愈合。

2.3.3对患者进行指导与跟踪观察对于糖尿病外伤患者不能只局限于伤口局部的护理,遵医嘱指导患者有效的控制血糖,并且给予糖尿病饮食也极为重要。由于患者刚刚康复的皮肤还不可能达到正常成熟的水平,在平时的工作、生活中,很容易因为人为因素造成再次损伤,除了对患者进行正常的保护处理外,还应该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指导他们如何对伤口进行保护,该院30例患者,经过随访调查,无一例伤口再破坏情况发生;其次,还要指导糖尿病患者进行足部检查和自我护理,如果患者足部有感染、鸡眼、水疱等情况,不能自行处理,必须交由专业的医生或者护士进行处理。叮嘱患者,在其身体允许的情况范围内,进行适当的有氧体育运动,以便能够更好的改善静脉回流。尽可能的保证生活环境和个人卫生,尽可能的避免交叉感染的情况出现。

3 结果

30例患者中 ,痊愈患者28例(93.3%)。愈合的时间17~149 d,平均时长为91 d。

4 讨论

就伤口护理来看,当前运用比较广泛的是湿性愈合理论,即在相对条件下,伤口与创面皮肤形成湿润、低氧、的环境,进而抑制创面细菌的增长, 对创面进行保护并最大程度的促进肉芽组织生长[4];根据有关科学实践报道来看 ,湿性愈合理论不仅伤口愈合程度要好于传统护理方法,而且愈合的速度比干性愈合快1倍多。

结合该院的实例研究来看,在换药过程中尤其需要以下几个重要环节:1清创必须彻底;2无菌操作必须严格;3使用注射器清理创面异物残留时,要注意用力均匀,以免对伤口造成损害,并且冲洗液体尽量使用温度在37~38℃左右的生理盐水, 这样不仅有利于增加患者的耐受性,相对恒定的温度,也有利于伤口的愈合。

伤口的愈合和护理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尤其是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更是如此。通过研究也可以看到,只有做好了可观的评估和分析,选择科学、合理的换药护理方式,才能最大程度的排除各种阻碍伤口愈合的因素,使糖尿病患者伤口能够尽快恢复,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摘要:目的 分析并探讨关于糖尿病患者外伤换药的科学护理方法和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10月—2014年5月期间来该院就诊的糖尿病病人30例,对其采用科学的护理方式,对其外伤换药护理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30例糖尿病患者总共34处伤口再进行个性化护理过后,患者基本得到康复且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有效的护理方式能够提高对糖尿病患者外伤换药处理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糖尿病,外伤,换药护理

上一篇:中师钢琴教学乐感培养之我见下一篇:血清CA125、EmAb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