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恶性病灶

2024-05-05

乳腺恶性病灶(精选八篇)

乳腺恶性病灶 篇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09年5月至2010年5月期间收治的临床触诊不清的乳腺病灶患者共150例, 所有患者均为女性, 年龄为23~55岁, 平均年龄为38.0岁。患者病灶直径为0.40~3.20 cm不等, 平均病灶直径为 (1.20±0.40) cm。根据患者的病灶大小将其分为3组, 病灶直径≤0.5 cm共50例, 0.6~2.0 cm共50例, >2.0 cm共50例。对比3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基本资料, 无显著性差异, 具有可比性。

1.2 超声检查方法

对所有患者进行超声检查, 检查仪器为Philips i U22超声检查仪, 探头频率设定为10~14MHz。根据患者的病灶具体情况调整增益、聚焦以及深度, 使获得的检查图像能更清晰。对不同病灶直径的恶性检出率、病灶超声声像图特征进行分析与记录, 以便于探讨不同病灶大小对于临床触诊不清的乳腺恶性病灶检出率的影响。

1.3 统计学方法

对本文所有数据使用SPSS 18.0软件进行分析与计算, 计量资料采用 (±s)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以P<0.05作为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标准。由专人将本文所有数据录入数据库中, 以便于日后进行回顾性分析与计算。

2 结果

2.1 恶性病灶检出率

根据本文研究结果显示, 不同大小的病灶, 其超声恶性检出率明显不同, 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且病灶越大, 恶性检出率越高, 具体数据详见表1。

2.2 恶性病灶B超特点

对所有检出的恶性病灶进行分析可得, 恶性肿瘤多呈现不规则圆形, 边界不清晰, 内部呈现密集强回声, 有时可见肿块边缘存在不规则液性暗区。髓样癌的后部回声无衰减, 而硬癌的后部回声呈现明显衰减。

2.3 B超检查符合率

比较B超检查与病理学检查结果可得, 病灶大小≤0.5 cm的患者, 与病理学检查结果相比, 其B超检查符合率为80.0%, 病灶大小为0.6~2.0 cm的患者, B超检查符合率为91.7%, 病灶大小>2.0 cm的患者, B超检查符合率为100.0%。

3 讨论

根据相关研究显示, 我国乳腺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在世界居首位, 而在对临床触诊不清的乳腺病灶患者进行病理学或B超检查时, 恶性肿瘤的检出率可高达20.0%以上。据梁润珠的研究证实[3], 不同大小的病灶对于超声检查的恶性检出率具有影响, 而参考王志强的研究显示[4], 当病灶大小超过2.0 cm时, 即使良性的可能性更大, 也应当进行活检。本文建议对于符合以下条件的患者, 应采取B超联合病理检查的方式进行综合考虑[5]: (1) 存在乳腺恶性肿瘤家族史; (2) 曾患乳腺良性疾病; (3) 情绪常出现焦虑、恐慌、不安等, 工作压力大; (4) 有明显乳腺恶性肿瘤症状。大多数医师将病灶的大小作为活检的根据, 对于病灶较大的患者, 医师通常建议进行活检, 目前临床上认为病灶较大的患者, 其发生恶性肿瘤的概率越高。

根据本文研究结果显示, 选取病灶直径不同的3组患者, 进行B超检查后可得, 病灶大小超过2.0 cm的患者其恶性肿瘤检出率明显高于病灶为0.6~2.0 cm以及≤0.5 cm的患者, 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由此可见, 对于病灶较大的患者, 应在采取B超检查的基础上, 加以活检确诊, 以提高患者的诊断准确性, 便于医师选择适宜的措施进行治疗。而对B超检查与病理学检查的结果进行比较可得, 病灶大小超过2.0 cm的患者, 其B超检查的符合率可达100.0%。由此可见, 病灶越大, 采用B超诊断的准确性越高, 恶性检出率也越高。

综上所述, 病灶大小对于触诊不清的乳腺恶性病灶超声诊出率具有较大的影响, 在对乳腺疾病患者进行活检的过程中, 应首先考虑患者病灶的超声特征, 对于存在恶性征象的病灶, 应立即采取活检。而对于超声检查为良性或良性可能较大的病灶, 建议根据患者病灶的大小选择是否进行活检, 以提高患者恶性病灶的检出率, 保证患者能够获得更为科学、有效的治疗措施, 使恶性肿瘤患者的5年生存率与生活质量得到改善。

参考文献

[1] 林静.B超对乳腺肿瘤的诊断与病理结果分析[J].咸宁学院学报 (医学版) , 2008, 21 (6) :533-534.

[2] 邓茂莲, 廖群香, 陈红梅.乳腺肿瘤超声诊断与病理结果对照分析[J].实用医技杂志, 2008, 15 (10) :1258-1259.

[3] 梁润珠.B超在乳腺肿块诊断中的临床价值[J].中国医药指南, 2010, 8 (33) :189-190.

[4] 王志强.B超对乳腺肿瘤的诊断及病理结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 2013, 11 (8) :258-259.

乳腺恶性病灶 篇2

【关键词】 乳腺超声图像的影像报告与数据系统;常规超声;乳腺病灶

【中国分类号】 R93.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44-5511(2012)02-0187-01

【Abstract】 Objective:Useing the BI-RADS ultrasound, contrast to conventional ultrasound, to discuss the valve of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M alignant and Benign Breast Lesions. Methods: Compare the BI-RADS and the pathology results, and discussing the valve of the BI-RADS. Results: T he accuracy, sensitivity , specif icity of diagnosing by BI-RADS ultrasound and conventional ultrasound was 78.3% (224/286) , 95.0% ( 19/20) , 77.1% (205/266) and 70.1% (200/286), 75% (15/20) , 69.5% (185/266);respectively. Conclusions: BI-RADS ultrasound standardized the breast diagnosis system and increased the sensitivity of M alignant Lesions obviously, was a diagnosis system who has application valve.

【Key words】 Breast Imaging and Reporting Data System(BI-RADS) Conventional ultrasound Breast lesions 

乳腺超声检查的意义是使临床医生明确面对疾病的可能类型和潜在风险;而常规超声对于乳腺疾病的诊断结论缺乏统一标准,且其诊断难以与病理完全相符。2003年,美国放射学会(American College of Radiology, ACR)制订的乳腺图像和报告数据体系(Breast Imaging and Reporting Data System, BI-RADS)[1] ,力图对钼靶、超声和磁共振乳腺检查报告的描述、结论以及格式进行规范化。本文参照该标准对286个乳腺肿块进行分级,对比常规超声,与病理结果对照,以期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收集2011.5.2-2011.9.31日乳腺科住院病人240人,共286个病灶,病灶大小5mm-58mm;年龄13-59岁;均经手术切除病灶,送检病理。

1.2设备:GE VOLUSON-730,阿洛卡ɑ-10,日立5500等,配备高频线阵探头,探头频率为5.6~14MHz。

1.3超声分级:患者的诊断报告应用BI-RADS标准进行分级[2],与术后病理结果对照。BI-RADS分級标准:0-3级为良性,4-6级为恶性。

2结果:

286个病灶中良性病灶266个,病理结果分别为:纤维腺瘤130个、乳腺囊肿(部分并感染)50个、囊肿伴纤维腺瘤78个、乳管内乳头状瘤4个、纤维腺瘤伴部分良性叶状结构1个、硬化性腺病2个、慢性化脓性炎1个;恶性病灶20个,均为浸润性导管癌,其中原位癌2个;应用BI-RADS标准进行分级诊断, 20例恶性病灶分级分别为3级1个、4b级3个、4c级4个、5级12个。因为诊断前均未进行穿刺活检, 故没有6级出现。

3. 讨论

常规超声检查诊断报告多为病理诊断,但超声作为影像学方法远不能达到细胞分子水平,诊断中与病理结果符合率不高。BI~RADS分级诊断标准首先应用于乳腺钼靶摄影中,其在病灶良恶性鉴别及指导临床医生诊治中意义重大 [3、4]。BI-RADS分级诊断标准是对各个病灶进行分级,每一级别给出一个良恶性可能的范围。

本文参照超声BI-RADS分级诊断标准对286个乳腺病灶进行分级评价,对照病理结果,0级、1级及2级中无恶性病灶,153个BI-RADS 3级病变中恶性1个(恶性病灶百分比为6.7% );64个BI-RADS 4级病变中恶性7个(10.9%);14个BI-RADS 5级病变中恶性12个(85.7%)。BI-RADS鉴别良恶性病灶的准确度为78.3%(224/286);敏感度为95%(19/20),特异度为77.1%(205/266);常规超声鉴别良恶性病灶乳腺诊断的准确度70.1% (200/286), 灵敏度75% (15/20) , 特异度69.5% (185/266)。 BI-RADS体系诊断恶性病灶敏感度明显提高,余各项诊断数据均有提高,表明该分级诊断方法具有较好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能力。 

本组1个分级为3级的病灶,病理结果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2级;本组病例有5个分级为4b的病灶,4个病理结果为增生伴纤维腺瘤形成,一个病灶病理结果为纤维腺瘤并部分可见良性叶状肿瘤结构。3个分级为4c的病例,病理结果两个为增生并纤维腺瘤,一个为慢性化脓性炎伴脓肿形成。2个分级为5级的病灶,病理结果均为增生并纤维腺瘤,超声表现为分叶状,边界欠清,形态不规则,后方回声稍衰减,部分内可见钙化灶,与乳腺恶性病灶的超声表现相似。BI-RADS 4级和5级的良恶性病变存在部分重叠,建议对分级4级的病灶进行穿刺活检。 

BI-RADS分级对超声结果进行规范,指导临床医生选择治疗方案,且其诊断恶性病灶敏感性较高,明显优于常规超声,是一种有应用价值的诊断体系。

参考文献

[1] American College of Radiology . Illustrated breast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 (B I-RADS) -ultrasound, 1st ed. Reston, Va: Am erican College of Radiology, 2003.

[2] 周世崇,曾炜,范亦武,常才。乳腺超声分级方法应用的初步探讨。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08,24(6):19-23。

[3] Lo JY,Markey MK,Baker JA, et a1.Cross-institutional evaluation of BI-RADS predictive model for mammographic diagnosis of breast cancer.AJR Am J Roentgenol,2002,178(2):457-463.

[4] Lehman C,Holt S,Peacock S,et a1.Use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Radiology BI-RADS Guidelines by community radiologists:concordance of assessm ents and recommendations assigned to screening mammograms.AJR Am J Roentgenol,2002,1 79(1):15-20.

作者简介:芦爱霞,主治医师,单位:东莞市人民医院

乳腺恶性病灶 篇3

关键词:局部晚期乳腺癌,触诊阴性恶性病灶,高频超声,麦默通微创旋切系统

高频超声可得到高分辨力的图像, 能够准确定位, 准确测量, 还可清晰显示病灶内部的结构特征及周边组织的位置关系, 彩色多谱勒还可同时显示肿块的血流供应情况。Mammotome旋切系统每次切取的标本量较大, 可重复切割, 适宜做冰冻切片, 石腊切片及免疫组化。因此通过高频超声来引导Mammotome微创旋切技术以作为目前开展最为广泛的方式[1]。本研究回顾性分析120例恶性病灶通过超声引导以Mammotome微创旋切系统切取活检或切除病检的相关情况, 探讨其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收集我科2011年2月-2012年2月, 乳腺彩超、钼靶发现的120例乳腺恶生可疑病灶, 从35岁-65岁, 平均53岁, ⅡβⅢ期可疑患者新辅助治疗可常规麦默通切取活检并做免疫组化。触诊阴性<1cm肿块或有线圈、线形钙化者或形态不规则 (呈蟹足状、分叶状、毛刺状) , 高频超声引导下切除病灶并做病检及免疫组化。

1.2 仪器设备及操作方法

使用强生公司Mammotome乳腺微创旋切系统及高频B超系统。具体操作:1%利多卡因浸润麻醉, 超声引导下将麦默通旋切刀置入肿块旁, 在实时超声监测下将肿块逐条切割和取出至完整切除, 用无菌纱布弹性绷带加压包扎72 h。

2 结果

2.1 病理报告证实均为乳腺恶性肿瘤:

浸润性导管Ca98例、粘液癌3例、髓样癌2例、浸润性小叶癌10例、化生癌2例、导管内癌5例, 0期5例、Ⅰ期9例、ⅡA20例、ⅡB28例、Ⅲ58例, 86例行新辅助化疗, 2例行了单纯乳腺切除, 31例行保乳手术, 87例行了乳腺癌改良根治术。非良性病灶中乳腺癌检出灵敏度100% (120/120) , 假阳性率0, 假阴性率0。

2.2手术并发症:

2例<1 cm恶性病灶切除后活动性出血, 中转切开止血, 发现病灶旁小血管破裂出血, 结扎小血管出血停止。随访一年, 局部复发无明显增加, 血肿形成4% (5例) 。

3 讨论

3.1 目前新辅助化疗成为局部晚期乳腺癌 (LABC) 的规范疗法, 新辅助化疗突出的优点:

通过新辅助化疗前后肿瘤的变化 (包括临床触诊影像学检检查格病理学疗新评估) , 可获得肿瘤对化疗的反应, 尤其在化疗早期 (化疗1-2个周期后) 及时评估化疗反应, 可避免那些对化疗无反应的患者长期接受无效而有毒的化疗, 及时更换有效的药物或采用其他疗法。成功的新辅助化疗使不能手术者变为可手术者, 不能保乳者变为可能。

我科对可疑乳腺癌患者, 常规行麦默通切取活检或切除病检, 送石腊切片及免疫组化 (0ⅠⅡA乳腺病患者术前诊断明确后行乳腺单纯切徐或保乳手术或前哨淋巴结活检;ⅡB、Ⅲ期根据临床和免疫组化结果, 采取个性化新辅助化疗后再行手术治疗) , 近期一项荟萃分析指出, 为明确局部晚期或保乳术前需新辅助治疗等患者的免疫组化状态时, 行Mammotome活检术较开放活检手术更为准确[2]。麦默通切取标本量足够且连续, 足以做石腊切片及免疫组化, 与常规手术标本差异无显著性[3]。

3.2 彩色超声影像技术和乳腺钼靶X线片的普遍使用, 早期乳腺癌的检出率超来越高。

超声引导下Mammotome活检术对早期乳腺癌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特别是对于肿块<1 cm、触诊阴性、有微钙化、不规则、血供丰富、恶性可疑的病灶, Mammotome微创技术已作为此类疾病的首选治疗方法, 成为诊断金标准[4]。传统手术切徐范围大, 定位困难, 常易漏掉肿块。空心针定位也差, 穿刺组织量少, 病理常难定性且不能完整切徐。本组25例<1 cm触诊阴性乳腺恶性病灶, 经Mammotome微创切除活检均诊断为乳腺癌, 无一例假阴性或假阳性, 提示该活检系统较传统手术优势明显。另外, 石腊切片较冰冻切片更准确, 是决定手术方式的金标准, 有效避免手术中冰冻切片不准确至术式选择错误。

3.3 超声引导Mammotome微创旋切手术常见并发症包括血肿和穿刺针道肿瘤细胞种植播散。

血肿是应用MMT最常见的并发症。术中出血较多者, 暂时终止操作, 适当加压压迫手术区止血, 多数经用此法可达到止血目的。本组有2例目靶BIRADS4A级触诊阴性的病灶, 彩超提示恶变可能, 术中切除病灶后出血不止, 经压迫止血无效, 后改为开放式手术, 经结扎小动脉后, 出血停止, 病理证实两病灶均为乳腺癌。Mammotome微创手术结束后退出针芯后将术区残存血液通过切口排出, 经压迫15钟左右后, 超声检查术区无血液存留, 说明出血停止, 再进行可靠的加压包扎, 对于减少术后出血有极为重要的意义[5]。当然术后谨防患上肢剧烈活动、弹性绷带压迫移位也很重要。术后出现血肿 (5例) , 但因创腔小、血肿不大总体不影响新辅助治疗疗效评估, 而且核磁共振增强成像能准确评估。关于从Mammotome微创旋切系统是否发生穿刺针道种植播散也存在争议:Hoorntje等[6]研究指出, 通过Mammotome切除或切取恶性病灶后存在针道转移可能。本组随访未发现针道转移的情况, 采取措施如下: (1) 就近选择穿刺点, 且此穿刺点位于再次手术切除范围内; (2) 如有多病灶, 先处理良性病灶, 再处理恶性可疑病灶[7]。3.4高频超声引导下Mammotome切除或切取病检, 对恶性病灶是一种安全便捷技术, 目前已成乳腺癌诊治的规范措施。在乳腺癌的诊治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值得推广普及。

参考文献

[1]Wang WJ, Wang Q, Cai P, etal, Ultrasound graphically guided vaclilin assisted excision for multiple breast masses:nonrandomized comparison with conventional open excision[J].J Surg Oncol, 2009, 100 (8) :675.

[2]Chen X, Yuan Y, Gu Z, et al.Accuracy of estrogen receptor, progesterone receptor, and HER2 status between core needle and open excision biopsy in breast cancer:a meta-analys:s[J], Breast Cancer Res Treat, 2012, 134 (3) :956-967.

[3]李玉阳, 洪凡真, 王永胜, 等Mammotome在早期乳腺Ca原发肿瘤诊书中的应用[J].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2007, 9 (50) :84.89.

[4]Luo HJ Therapeutic application of ultrasound-guided 8–gauge mammotome system in presumed benign breast lesion[J].The breast Journal, 2011, 17 (5) :490-497.

[5]刘寒松, 高峰, 霍彦平.超声引导下利用麦默通乳腺活检系统切除乳腺良性肿瘤68例[J].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2005, 20 (8) :531.

[6]Hoorntje LE, Schipper ME, kaya A, Tumour cell displacement after14G breast biopsy[J].Breast Cancer Res Treat, 2008, 30 (J) :12-15.

乳腺恶性病灶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87个女性患者100例微小病灶, 年龄20~72岁, 平均46岁, 患者因乳腺体检或及经超声检查、X线钼靶检查发现的乳腺微小病灶。

1.2 方法

使用仪器为GE-vivid 3彩色多普勒超声仪, 探头频率7.5 MHz。患者仰卧位, 对乳腺乳腺微小病灶观察其内部回声、边界, 测量大小。采用日本生产自动活检枪及16G活检针, 常规消毒皮肤, 铺无菌洞巾, 用2%利多卡因局部麻醉, 将探头涂少量耦合剂, 套消毒套, 不用穿刺导向器, 在超声引导下进针方向与声束处于同一平面, 针与皮肤夹角<45°, 确保监视全程针道, 取微小病灶组织2条, 立即置入中性福尔马林液固定, 送病理检查。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1.5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以外科术后病理组织学诊断结果为金标准, 评价超声引导下对乳腺微小病灶进行穿刺活检病理诊断的效果。

2 结果

2.1 手术病理诊断和随诊结果

经手术切除获病理证实50个微小病灶中, 恶性肿瘤15个, 其中浸润性导管癌12例 (如附图) , 不典型增生3例;良性病变35个, 包括纤维腺瘤10例, 腺病8例, 乳腺囊性增生病6例, 乳腺小叶增生7例, 乳腺炎2例, 积乳1例, 导管内乳头状瘤1例。随诊50个微小病灶中, 1个微小病灶再次穿刺活检证实为浸润性导管癌, 进一步手术治疗, 另49个微小病灶因穿刺活检结果为良性病变而未作手术切除, 随诊6个月以上病变无增大或进展, 被认为良性病变。因此全部微小病灶中恶性肿瘤16个, 良性病变84个。

2.2 穿刺病理学结果

如附表所示, 敏感性为93.8%, 特异性100%, PPV100%, NPV100%, 诊断准确率99.0%。

/个

A:超声引导下穿刺 (↑) 进入低回声病灶 (0.7 cm×0.8 cm) 边缘;B:穿刺病理学示浸润性导管癌 (HE×40) ;C:手术后病理示浸润性导管癌 (HE×100)

3 讨论

据了解, 全世界每年约有120万妇女发生乳腺癌, 有50万妇女死于乳腺癌。卫生部最新发布的调查报告显示, 我国乳腺癌目前已步入每年30%的快速增长期, 年轻化趋势比欧美国家更明显。尽管欧美国家的发病率高, 但由于有系统性筛查, 早期发现的比例较高, 而国内较好的乳腺中心也只能达到15%的早期发现率。然而, 乳腺癌的治疗效果与发现时的病期早晚密切相关, 乳腺癌在早期治愈率高达90%, 十年存活率超过百分之九十。而且早期发现乳腺癌一般不需要切除乳房, 治疗费用也较低。目前对乳腺病灶的诊断, 主要依靠临床医生的查体、钼靶片、远红外线扫描、乳腺B超等无创性方法, 但由于其诊断符合率相对较低, 且不能明确病灶的病理类型。

用目前分辨力的超声仪引导穿刺要求命中率达90%时, 董宝玮[1]等做的水槽实验表明, 被穿刺目标的直径至少不小于6 mm。美国外科学会和国家健康服务乳腺癌普查项目支持肿瘤直径≤1 cm称为微小乳腺癌[2], 且对于肿瘤直径≤1 cm, 大部分成分为原位癌肿瘤。在许多研究中已显示肿瘤大小与预后相关, 肿瘤体积小者预后较大者好。

如何能够对早期发现的乳腺微小病灶性质做出定性诊断, 是非常值得研究的课题[3]。针吸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诊断乳腺癌的符合率在50~90之间, 差异之大可能与病例的选择、取材的不足、涂片的质量及检查者的经验等因素有关。光学显微镜下的细胞学检查尚有一定的局限性, 譬如当标本细胞较分散, 其空间构造关系缺失时即可给细胞学诊断带来困难[4], 针吸细针穿刺只能行细胞学检查, 在细胞学检查不能明确诊断时仍需术中快速冰冻切片诊断, 故不能满足临床需要。如何能够进一步明确诊断, 提高穿刺活检的阳性率, 是目前研究的一个难题。超声引导下对乳腺微小病灶活检有以下优点:①超声定位时患者采用仰卧位, 与手术时体位相同, 乳房不受压迫[5];②超声引导乳腺病灶穿刺活检, 可以实时显示进针途径, 准确地观察到针尖的位置, 及时调整进针方向, 使针尖准确地到达病灶内;③超声定位适合乳腺各个区域的病变;④可确定良、恶性病灶, 可以早期诊断乳腺癌, 提高生存率, 且对制定手术方案提供了依据, 替代术中快速活检, 缩短了手术时间;⑤取样量充足, 可满足病理切片诊断;⑥创伤小, 由于穿刺枪速度快, 使创伤明显减小。但是, 此方法亦有不足的地方:除了技术原因外, 下述情况可能影响到穿刺活检的敏感性[6]:①小叶原位癌和浸润性小叶癌容易误诊为小叶增生, 对导管内癌的诊断非常困难;②浸润性导管癌常常合并有导管内癌和导管上皮不典型增生, 穿刺活检可能因取材的局限而漏诊;③导管内乳头状瘤 (病) 可以发生局部癌变或合并导管内癌, 穿刺活检可能漏诊;④乳腺癌可伴淋巴细胞浸润或炎症, 穿刺活检易误诊。因此穿刺时对病变进行多点取材非常重要。穿刺后临床、影像和病理科医师应该密切交流, 并对病理结果和影像结果进行一致性分析[7], 在病理诊断与影像所见不一致时, 应该重新穿刺活检或作切取活检;在穿刺病理诊断为不典型增生、导管内乳头状瘤时, 有必要切取活检。

因此, 通过影像学方法发现乳腺微小病灶, 难以定性诊断的, 经超声引导穿刺活检后, 诊断敏感性达93.8%, 特异性100%, 诊断准确率99.0%, 这与文献报道超声引导下乳腺空芯针穿刺活检的敏感性达90.0%~100%, 特异性100%[8,9,10]存在一致性的, 可以达到早期诊断乳腺癌目的。

参考文献

[1]周永昌, 郭万学.超声医学[M].第4版 (下册) .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02:1595-1596.[1]ZHOU YC, GUO WX.Ultrasound in Medicine[M].4th ed (the next volume) .Beijing:Science Press, 2002:1595-1596.Chinese

[2]周庚寅, 刘洪琪, 张庆慧, 等.主译.肿瘤组织病理诊断 (世界权威医学著作译丛) [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1:567-568.[2]ZHOU GY, LIU HQ, ZHANG QH, et al.Main translation.Tumor Tissue Pathology (world authority on medical writings Translations) [M].Jinan:Shando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ess, 2001:567-568.Chinese

[3]许王宁, 金冶宁.上海地区早发性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分析[J].医学研究杂志, 2011, 40 (5) :36-40.[3]XU WN, JIN YN.Shanghai regional early-onset breast cancer clinicopathologic characteristics[J].Journal of Medical Research, 2011, 40 (5) :36-40.

[4]姜玉新, 荣雪余, 孙强, 等.乳腺肿块的术前超声引导定位[J].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2000, 11:646-647.[4]JIANG YX, RONG XY, SUN Q, et al.Breast lumps ultrasound-guided preoperative localization[J].Journal of Ultrasound Imaging, 2000, 11:646-647.

[5]李毅, 佟雪松, 穆为民, 等.超声引导下经皮空心针穿刺组织病理学检查对乳腺病灶的诊断效果评价[J].中华肿瘤杂志, 2010, 32 (6) :470-471.[5]LI Y, TONG XS, MU WM, et al.Evaluation of the value of ultra-sound-guided core needle biopsy in the diagnosis of breast lesions[J].Chinese Journal of Oncology, 2010, 32 (6) :470-471.Chinese

[6]李洪林, 冯晓莉, 藤茂芳, 等.触摸不清的乳腺病灶在超声引导下的粗针穿刺活检[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 2007, 23:182-185.[6]LI HL, FENG XL, TEN MF, et al.Touch unclear breast lesions in ultrasound-guided needle biopsy[J].Chinese Journal of Ultrasound in Medicine, 2007, 23:182-185.

[7]SON EJ, KIM EK, YOUK JH, et al.Imaging-histologic discordance after sonographically guided percutaneous breast biopsy:aprospective observational study[J].Ultrasound Med Biol, 2011, 37 (11) :1771-1778.

[8]SYED QH, ABDNL RQ, ROSHAN AS, et al.Ultrasound-guided core needle biopsy for breast cancer[J].Pakistan Journal of Surgery, 2008, 24 (1) :22-25.

[9]程琳, 杨德启, 佟富中, 等.超声引导空芯针穿刺活检在乳腺肿物诊断中的应用[J].肿瘤防治研究杂志, 2012, 39 (6) :642-644.[9]CHENG L, YANG DQ, TON FZ, et al.Ultrasound-guided core needle biopsy in the diagnosis of breast masses[J].Journal of Cancer Research, 2012, 39 (6) :642-644.Chinese

乳腺恶性病灶 篇5

1 ABVS成像系统及检查方法

ABVS采用西门子Acuson S2000 ABVS系统,由三部分组成:主机、信息采集系统、专业影像处理系统。核心部分为一个机械控制的高分辨率探头传感器,探头配置为14L5BV高频线阵探头,频率为5~14 MHz,中心频率为11 MHz,视野宽度为15.4 cm,扫查长度为16.8 cm,最大扫查深度为6.0 cm,每次扫查可获得最大的容积数据为16.8 cm×15.4 cm×6.0 cm(1552.3 cm3),包括整个乳腺所有解剖和病理精细分辨。扫描时患者仰卧位,检查者根据患者乳房的大小(A~D杯),选择仪器的最佳预设条件。目前文献报道多采用外侧位、内侧位和正位三个方位的扫查,对较大体积乳腺可加行任意方位扫查。扫描方向为自乳腺下缘向上缘扫描。每个方位的扫查用时约65 s,重建的图像断层间距为0.5~8.0 mm,最小层厚仅为0.5 mm[6]。扫查结束后,以乳头为定位标志,系统自动将数据传输至影像数据处理系统进行三维重建,获得整个乳腺横切面、矢状面和冠状面图像。检查者可以通过更改层厚并多层面显示病变与乳腺组织间的关系[7],进行脱机观察诊断。

2 ABVS与传统超声、弹性成像、乳腺钼靶的对比研究

2.1 ABVS与传统超声对比研究

2.1.1 ABVS检出率研究

陈林等[5]学者回顾性分析57 例93 个乳腺占位性病变的ABVS和二维灰阶超声影像特征, 以病理结果为标准, 结果显示ABVS检出乳腺病灶数(87 个)明显多于常规超声(78 个),P<0.05,ABVS能为乳腺占位性病变提供更多的诊断信息, 在病灶的检出率和诊断准确性方面可发挥更多优势。矫健等[8]学者研究发现两位同年资的医师,应用不同检查手段在病变的检出率上ABVS优于传统手持探头,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BVS独有三维断层采集技术,从乳头到胸肌,能较好的显示病灶对周围组织的侵犯程度,这一特点可避免对乳腺病变的漏诊。此外,张芹等[9]的学者研究表明,不同年资医师采用ABVS系统检出率较常规超声也有显著提高,ABVS系统有效弥补了低年资医师因扫查手法不熟练及经验不足造成的漏诊, 尤其是靠近乳腺周边的病灶以及体积较小的病灶。ABVS实现了对乳腺的自动扫描,可消除操作者主观因素造成的诊断水平的差异[6],且ABVS检查对于< 1 cm的乳腺病灶相对于传统超声更敏感[10]。有研究显示ABVS对直径> 30 mm的肿块周围恶性脂肪组织的检出率高于二维超声,ABVS对病变周围的脂肪组织均能进行较好地鉴别,有助于乳腺癌的诊断[11]。

2.1.2 ABVS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研究

多数研究者将ABVS与常规超声进行对比研究,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两者诊断乳腺肿物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见表1。从目前文献中可看出,ABVS诊断乳腺肿物的敏感度和准确度明显高于常规超声,特异度与普通超声无明显差异。普通超声通过分析乳腺肿块横切面和纵切面的形态学特征,受技术限制无法观察肿块冠状面特征,有一定的局限性。而ABVS系统可对冠状面独特的三维图像进行采集,能够实现各组织结构的空间关系与解剖特征的立体展现,弥补普通超声的不足,易于确诊[12]。

2.2 ABVS与弹性成像对比研究

弹性成像(Ultrasonic Elastography,UE) 由Ophir[16]于1991 年提出,是近年来深受临床肯定的一项超声诊断技术。部分学者将ABVS与UE进行对比研究,比较两者在诊断乳腺良恶性肿物中的价值,见表2。张盛敏[17]和XU[18]等学者研究发现ABVS诊断乳腺肿物良恶性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度均高于弹性成像,尤其是灵敏度优势明显,两种检查方式结合能够提高乳腺病灶的鉴别诊断水平。张盛敏等[17]学者研究发现ABVS对于纤维囊性乳腺病的诊断有一定价值,而UE与ABVS对硬化性腺病、髓样癌都容易误诊。与此不同,陈翠京等[19]学者研究发现,UE在乳腺病灶诊断特异性、准确性方面明显优于ABVS。ABVS与UE诊断乳腺病灶良恶性灵敏度相近,对于出血、坏死、硬度较低的肿瘤应用ABVS、UE诊断容易出现误诊。临床上我们仍需将两种检查方式结合使用,以期能够早期发现、早期诊断乳腺病灶,帮助指导临床治疗,提高乳腺癌患者的生存率。

2.3 ABVS与乳腺钼靶对比研究

乳腺钼靶(Mammography,MG)是目前诊断乳腺癌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之一,能清晰显示微钙化,而微钙化是诊断乳腺癌的重要征象之一。30%~50% 的乳腺癌早期X线片可见细颗粒钙化集簇的表现,钙化集簇与癌灶关系密切[20]。MG对退化性乳腺病变显示良好,不容易漏诊及误诊,可以从整体上观察乳腺,有很高的密度分辨率及空间分辨率。但MG对致密型乳腺的敏感度略低、穿透力较差,部分以小结节为表现形式的乳腺癌较难显示[21]。对于直径< 2.0 cm的单纯肿块,MG对病灶的显示与定性仍然存在困难[22],而且MG具有放射性,对年轻待孕或孕期女性患者一般不宜列为常规检查。付晓燕等[23]学者对130 例患者分别进行ABVS、传统超声、MG检查,单独ABVS对乳腺疾病的诊断准确率高于单独MG检查,两者联合准确率最高。此研究还发现:ABVS和普通超声在乳腺增生和乳腺囊肿方面具有优势;MG在乳腺纤维瘤和乳腺导管疾病方面具有更好的检出优势;而在乳腺癌方面,ABVS和MG相对于普通超声均有着检查优势。贺梅婷等[14]学者对155 例患者共165 个经病理证实的乳腺结节进行MG、普通超声及ABVS检查,结果显示ABVS对乳腺疾病的检出率、敏感度和准确度明显高于MG。常凤玲等[24]学者也认为,ABVS对乳腺癌的检出率高于MG,对小病灶的检出率亦高于MG。ABVS在诊断乳腺肿物时能提供更多的信息,相对于MG具有很高的敏感性[25]。

3 ABVS对乳腺病灶大小的评估

对于早期乳腺癌患者,特别是肿瘤体积比较小时,多提倡保乳手术,以保证患者术后的生存质量。乳腺肿瘤最大径与生存率呈负相关,是肿瘤T分期以及辅助化疗效果评价的依据,已成为保乳手术术前评估的一项重要指标[26]。Lin等[27]研究者发现ABVS在乳腺肿块最大径方面与病理结果有较好一致性。Gounaris等[28]学者报道ABVS可通过对有效放化疗后恶性肿瘤体积的变化,全面复查了解其疗效及判断预后,帮助调整临床治疗方案。Mitsuhiro Tozaki等[29]学者利用ABVS测量术前肿瘤大小,发现其准确率(长度偏差不到2 cm)为98%。ABVS冠状面图像符合外科视野,可更好地显示乳腺肿物的内部结构和外部形态,包括病灶大小、内部回声及边缘情况,以及肿瘤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由于与手术视野平面一致,所以称之为“外科手术视野”平面[30]。ABVS设置视野宽度为15.4 cm,能避免图像拼接引起测量数值的误差[31]。ABVS在评估病灶大小方面具有较高的准确性,能够为外科手术提供技术支持。

4 检查者之间一致性研究

ABVS自动三维重建,可检测到乳房不同象限的病变,包括腋尾部和乳头后方。王敏芳等[32]学者利用ABVS对91 例怀疑乳腺病变患者进行检查,采用BI-RADS术语以及三维乳腺超声特有的术语描述乳腺病变的超声图像特征,并做出BI-RADS最终诊断分级,利用统计学方法评估观察者间的一致性。结果显示观察者间利用ABVS观察乳腺病变的“形态”、“纵横比”、“内部回声”、“后方回声”、“边界”、“钙化”、“纠集征”等方面具有良好的一致性(Kappa值为0.636~0.832)。与此不同,Zhang等[33]学者研究报道的“纠集征”的一致性仅为中等(Kappa值为0.54),可能与检查者对冠状面图像不熟悉、诊断经验不足有关。ABVS具有较高的检查者间可信度[34]。ABVS与普通超声相比有更高的敏感性及检查者间的一致性,能够全乳腺多层面扫查,随着ABVS技术的发展,能成为检查乳腺疾病的一种有效方式[35]。

4.1 ABVS冠状面图像研究

由于ABVS系统拥有普通超声无法获取的冠状面图像,能够获取乳腺病灶更多的信息。目前研究表明,冠状面上出现条索状的中等或高回声向外放射伸展,并伴有肿块周边正常组织的扭曲和变形,即“汇聚征”,是诊断乳腺癌的重要特征。“汇聚征”诊断乳腺癌的灵敏度为80%~89%,特异度为96%~100%[10,27]。吴猛等[36]学者研究表明ABVS“汇聚征”诊断恶性肿块的特异度为100%,对于侵润性导管癌最为敏感,侵润性小叶癌其次,导管原位癌的敏感度略低。矫健[37]等学者研究也发现“汇聚征”以侵润性导管癌最为灵敏,导管内癌灵敏度最低。Wang等[25]研究发现67.7%(42/62)的良性病灶在冠状面上有连续的高回声环。

4.2 ABVS对于微钙化的诊断研究

MG相对普通超声检查,对于微钙化的显示具有明显优势。ABVS检查的最小层厚仅0.5 mm,能多层面、逐层显示整个腺体结构,对于钙化的显示率优于普通超声,可弥补其不足。包凌云[38]等学者对71 个不同背景下微钙化灶ABVS和普通超声检出率分析,发现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BVS对无肿块背景下微钙化的检出率高于常规超声,对于导管内癌的微钙化,ABVS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常规超声。王宏桥等[39]学者对48 例经病理证实的乳腺癌患者进行检查,43 例有钙化,占89.58%(43/48)。ABVS相对普通超声,在微钙化的检出率上具有明显优势。

4.3 ABVS与乳腺核磁对比研究

查阅国内外文献,ABVS与乳腺核磁的对比研究仍处于空白阶段,这部分内容需要我们展开进一步研究。

5 小结

乳腺恶性病灶 篇6

关键词:乳腺肿瘤,超声检查, 乳房,超声检查, 介入性,活组织检查, 细针,病理学, 外科

随着乳腺检查技术及乳腺疾病普查的广泛开展, 乳腺疾病的检出率日益提高。影像引导下经皮乳腺穿刺组织活检术为乳腺疾病的明确诊断提供了很好的解决途径[1], 特别是超声引导下穿刺组织活检术, 经过近20 年的发展, 其精准性和有效性日益提高, 超声引导下中心型针组织活检术 (core needle biopsy, CNB) 已经成为大多数乳腺活检的首选方案[2]。穿刺活检技术的推广大大减少了手术切开活检的应用[3], 但其诊断准确性与手术病理结果之间尚存在一定的差异[4]。本研究拟分析CNB对乳腺病灶的诊断准确性及造成误诊、漏诊的原因, 并探讨提高诊断准确性的策略。

1 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2012-03~2013-04解放军总医院海南分院经超声检查诊断为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 (breast imaging report and data system, BI-RADS) 4~5级的112例中国女性患者共117个乳腺结节, 均由2名主治以上医师诊断, 患者年龄23~77岁, 平均 (47.0±11.4) 岁。超声测量病灶大小为0.5~12.0 cm, 所有结节均为实性低回声, 部分较大病灶内可见片状液化区。117个乳腺结节均行超声引导下穿刺组织活检, 其中82个结节行手术切除, 其余35个结节随访6~17个月。

1.2仪器与方法

采用Philips i U22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 12-5探头, 观察病灶的位置, 在超声引导下采用临床常用的CNB, 即一次性18G内槽型切割式组织活检针 (Tru-cut needle, 巴德公司) 进行活检, 选择合适的穿刺点和穿刺路径, 尽量选择病灶内的低回声区、边缘呈毛刺状处或血供丰富的区域作为目标穿刺点, 以2%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当活检针沿穿刺引导架进针到病灶边缘时激发活检针, 然后迅速退针, 观察针槽内的组织情况。每个病灶均获取3~4条满意的组织条标本, 用福尔马林溶液固定后送病理检查。所有患者穿刺术前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3患者分类处理方法

对于病理检查诊断为恶性肿瘤的结节, 行手术切除及相关后续治疗;对于病理报告为导管上皮不典型增生 (atypical ductal hyperplasia, ADH) 、小叶不典型增生、乳头状瘤伴导管上皮不典型增生及小叶原位癌者[5], 均选择手术切除并进行病理检查;对于病理报告为良性病变, 而临床表现或影像学检查高度提示恶性者, 建议患者行手术切除治疗;对于综合评价为良性病变者, 根据患者的意愿进行门诊随访或手术切除。以病理检查结果及随访结果为最终诊断标准, 计算超声引导乳腺穿刺组织活检对乳腺恶性病灶的诊断敏感度、假阴性率、特异度及假阳性率。

2 结果

2.1超声引导乳腺穿刺组织活检结果与病理结果对照

本组117个乳腺结节的超声引导穿刺活检病理类型见表1。117例中, 超声引导穿刺组织活检诊断为恶性59例, 术后病理证实均为恶性。超声引导穿刺组织活检诊断为高危结节8例, 其中3例病灶组织活检结果为ADH, 术后标本病理诊断1例为导管内原位癌 (图1) 、2例为浸润性导管癌;其余5例组织活检诊断与术后标本病理结果一致。超声引导穿刺组织活检诊断为良性50例, 15例最终选择手术切除病变, 其中2例术后标本病理诊断为恶性:1例术前组织活检诊断为慢性炎症, 术后诊断为低分化神经内分泌癌 (图2) ;1例术前组织活检诊断为导管内乳头状瘤, 术后诊断为导管内上皮乳头状瘤样增生伴高级别导管内癌;其余35例随访观察均未出现明显恶性征象, 均定义为良性病灶。

图2 女,58岁,左乳低分化神经内分泌癌。二维超声显示结节(箭)边界欠清,形态不规则(A);穿刺活检针进入结节内部(箭,B);病理镜下可见上皮样肿瘤细胞浸润,核异型性明显,核分裂象多见(HE, ×200, C)

2.2超声引导乳腺穿刺组织活检对乳腺恶性病灶的诊断效能

117个乳腺病灶超声引导穿刺活检结果与最终诊断结果比较见表2。超声引导穿刺组织活检对乳腺恶性病灶的诊断敏感度为92.2%, 特异度为100.0%, 假阴性率为7.8%, 假阳性率为0。

3 讨论

近年来, 乳腺影像技术的诊断准确性日益提高, 但术前明确乳腺结节的组织学诊断至关重要[6], 尤其对具有新辅助化疗指征的患者[7]。尽管手术切除活检是组织学诊断的“金标准”, 但切口瘢痕等均会干扰乳腺癌的后续诊治, 且影响美观, 患者不易接受, 并非首选的活检方式[8,9,10]。真空辅助旋切技术较超声引导穿刺组织活检的假阴性率低[11], 但费用相对较高, 远不及超声引导穿刺组织活检临床应用广泛。

近年相关研究进一步证实了超声引导穿刺组织活检的诊断准确性。本研究中超声引导穿刺组织活检对于乳腺恶性病灶的诊断敏感度为92.2%, 稍低于Wiratkapun等[12]报道的96% 及Crystal等[13]报道的96.3%, 但这两项研究均采用14G组织活检针。Helbich等[14]比较了14G、16G、18G组织活检针对30 例乳腺病变诊断的影响, 结果提示三者在乳腺病灶取材的完整性和易碎性上均无显著差异, 而对于活检结果的假阴性率却依次升高, 取材越多, 获得阳性病灶的几率自然越大。本研究采用临床常用的18G组织活检针, 在取材量上要少于14G及16G组织活检针, 取到核心病变的几率降低, 这可能是造成穿刺活检假阴性率较高的原因之一。此外, 精准穿刺也是影响超声引导穿刺组织活检敏感性的原因之一。超声引导穿刺组织活检结果为非恶性而手术病理结果为恶性, 可能是因为一些恶性病灶局限于某一区域, 或仅是一小簇细胞, 而穿刺时由于对病灶的观察不够全面, 或恶性病变的影像学恶性特征不够明显, 未能实现对核心病变的精准穿刺, 不可避免地出现假阴性结果, 造成对结节病理分级的低估。而手术病理检查则是对整个或绝大部分病灶进行取材, 理论上不会出现对结节病理分级的低估[15]。此外, 本研究中部分患者受体位、进针角度及安全性等的影响, 部分结节未能实现对高度可疑区域的穿刺, 而选择接近可疑区域进行穿刺活检, 当恶变中心组织未侵及周围区域时, 必然会造成诊断的低估, 这也是造成本研究出现假阴性结果的另一个原因。

尽管并非所有的癌前病变都会转变为癌, 但不典型增生与乳腺癌的密切关系不容忽视[16]。本研究中, 3 例组织活检诊断为ADH的病例在手术切除后出现病理升级, 且活检低估的这3 例病例术前超声图像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恶性征象, 如边缘呈毛刺状、形态不规则、呈小分叶等。故结合影像学特征, 对于高危病例进行积极的手术治疗, 可以降低病理分级低估的发生率。在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为良性的病例中, 1 例初诊为导管内乳头状瘤, 随访过程中患者自觉结节体积增大而选择手术治疗, 术后病理诊断为导管内乳头状瘤伴高级别导管内癌, 本例患者是穿刺未能取到癌变组织还是在随访过程中出现的癌变, 临床难以明确, 且其超声图像的恶性征象不明显;还有1 例穿刺病理结果为乳腺组织大片坏死, 周围纤维组织增生伴大量慢性炎症细胞浸润, 患者手术后病理提示局部见小片恶性上皮样肿瘤组织浸润, 细胞异型性明显, 核分裂象多见, 经病理检查确诊为低分化神经内分泌癌, 本例术前超声诊断为BI-RADS 5 级, 考虑到可能存在取材量及精准穿刺等问题, 最终建议患者及时手术而确诊为恶性病灶。尽管以上5 例病例穿刺结果均非恶性病灶, 但鉴于穿刺结果与影像学评估及临床评估间的差异, 均建议行手术治疗。在综合评价了以上3 个方面的因素后, 使诊断一致性明显提高。非手术方法诊断乳腺疾病的准确性建立在临床评估、影像评估及穿刺活检3个方面[17]。欧洲乳腺影像学会的指南[18]指出, 当3 种评估模式的结论一致时, 诊断准确性超过99%。

本研究结果显示, 18G组织活检针能够基本胜任乳腺穿刺组织活检, 但存在一定的假阴性率。作为穿刺组织活检的操作医师, 需要在术前充分评估结节的影像学特性, 多角度观察以对血供较丰富、低回声、边缘呈毛刺状区域等可能的恶性病变区进行穿刺活检。当穿刺活检结果与影像学评估或临床观察结果不一致时, 必要时建议患者及早采取手术切除治疗, 以免延误治疗时机。即使影像学特征和活检穿刺结果一致, 也不能忽视穿刺术后的定期随访, 尤其是对于使用18G组织活检针者。

尽管国外指南推荐使用14G组织活检针[1], 但穿刺前需用刀片破皮, 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另外, 亚洲女性乳腺腺体一般较薄, 14G组织活检针前进阻力较大, 患者不适感明显。18G组织活检针的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已为业界共识, 本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并发症。

乳腺恶性病灶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52例女性患者均为2010年1月至2016年5月在我院行乳腺钼靶定位的病例。年龄36~71岁, 平均48.8岁。临床在相应部位均未触及明确肿块或仅触及片状腺体增厚。乳腺影像学表现:28例为簇状不均质砂砾样钙化, 19例为不规则致密影或结节内伴钙化, 5例为腺体局部结构扭曲和紊乱。大部分病灶直径≤2.0 cm。52例均行数字化乳腺钼靶定位穿刺术。

1.2 仪器设备:

乳腺X线拍摄采用SIEMENS Mammomat Novation DR, 定位采用Syngo Opdima活检系统。穿刺采用Bard Peripheral Vascular定位针, 规格LW0107。

1.3 技术人员要求:

掌握明确病史的临床乳腺外科医师与乳腺阅片经验丰富的影像诊断医师交流确定穿刺点以及熟练操作钼靶机器的影像技师和经验丰富的护师共同协作完成。

1.4 穿刺前准备:

将钼靶机安装至活检穿刺模式。对患者进行术前沟通, 介绍定位过程, 给与心理疏导, 帮助克服焦虑和恐惧心理, 保证定位顺利进行。

1.5 操作方法:

选择穿刺活检模式。患者取坐位, 参阅钼靶CC位和MLO位, 将拟穿刺靶区显露于摄片窗口, 徐徐压迫并固定住患侧乳, 摄取一张CC位为基准片, 见钙化病灶区于穿刺中心区域。如兴趣区不在中心区域, 重新调整压迫加摄CC位直至位置居中, 分别摄取+10°与-10°定位片。乳腺外科医师与影像诊断医师共同确认穿刺进针点, 选择活检针模式, 将活检装置靶点三维坐标精度精确至0.0 mm, 于进针点皮肤作局部麻醉并行穿刺。摄片确认穿刺针已达钙化灶靶区。退出穿刺针外套管, 将勾丝暴露于皮肤的外段作外固定, 常规处理伤口。常规摄取CC或MLO位, 确认勾丝定位于钙化病灶靶区, 完成定位穿刺。手术根据定位钢丝位置结合患乳钙化灶体表定位, 将病灶完全切除, 标本送影像科快速摄取钼靶片, 确认钙化病灶已完全位于切除标本内, 送病理科行病理检查。

2 结果

52例患者穿刺均一次性成功, 定位准确, 无导丝折断移位, 无伤口感染发生。偶见患者精神紧张, 有轻微疼痛, 经对症处理均顺利进行, 无其他不适。病灶经术中快速摄片显示均切除完整, 定位准确率满意。病理结果:6例浸润性导管癌, 12例导管原位癌, 良性病变34例, 包括乳腺腺病、小叶增生、纤维腺瘤、导管内乳头状瘤。

3 讨论

乳腺癌近年来增长趋势居高不下。随着人们对乳腺癌预防的重视, 越来越多的早期乳腺癌被及时检出, 得到了科学系统的早期诊疗和预防。乳腺钼靶检查是目前诊断乳腺疾病的首选、可靠的无创性检测手段, 对微小钙化灶具有较高的敏感性, 小到0.1 mm超微病变都可清晰地显示, 对于乳腺的早期病变有极高的探查能力。有资料表明, 30%~50%的乳腺癌伴有微钙化。对于4%~10%病例, 钙化是诊断乳腺癌的唯一阳性征象, 表现为簇状钙化的早期乳腺癌绝大多数为导管原位癌和浸润性导管癌[2]。据统计, 近几年我院乳腺外科手术例数逐年增加, 包括较多因钼靶X线显示恶性倾向的可疑微钙化灶患者。早期乳腺癌病灶一般非常微小, 患者没有异常体征, 仅影像学上表现为簇状不均质砂砾样钙化、局部结构扭曲等。传统手术中, 因病灶较微小, 术中难以寻找, 常因盲目而扩大手术范围区段进行切除, 给患者的身心带来不同程度的伤害与痛苦。而近年来越来越年轻化的患者对于手术, 已不仅只是生存的需要, 更希望最大程度的保留正常乳腺。本文中52例患者是我院近几年乳腺可疑微病灶手术患者中随机抽取, 36~50岁的中青年女性患者占较大比例。这一年龄段的女性对身材仍有着美的追求, 希望手术对乳房外形的改变减到最小, 保留外形的美观。乳腺钼靶定位穿刺, 术前对乳腺钼靶片上可疑灶进行体表定位, 确定手术的方位与深度, 并可因定位针引导而进入手术靶区中心, 完成病灶的精准定位, 利于完整切除, 不因体位的变化而变化, 对组织的损失小, 最大程度的保留了正常组织。

综上所述, 乳腺钼靶定位穿刺, 能对钼靶片提示可疑微钙化病灶进行精准的手术定位, 创伤小, 异常病灶切除率高, 最大程度的保留正常组织, 尽可能的保持原来乳房外形的美观, 为临床可疑微钙化病灶患者提供了可靠精准的早期诊疗依据, 对早期乳腺癌的预防及科学系统的诊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燕树林, 牛延涛.乳腺X线摄影与质量控制[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8:128.

乳腺恶性病灶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院123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 均为女性, 进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 所有患者均进行腋窝淋巴结常规清除。所有患者均首次诊断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 治疗前均未进行化疗或其他治疗方式。年龄23~80岁, 平均年龄 (45.9±3.1) 岁。

1.2 方法

术前7 d内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 患者取平卧位, 双侧腋窝及乳腺充分暴露, 应用彩色多普勒及二维图像探查肿瘤的边缘、形态大小、位置、肿瘤内血流情况, 进行双侧腋窝扫查, 观察记录淋巴结数量, 取皮质增厚显著、淋巴结形态不规则或类似圆形者, 最大切面进行前后径、长径测量, 术后进行病理学检查, 10%甲醛固定全部标本, 石蜡封存, 4μm进行连续切片, HE染色, 进行Sp法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探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病灶转移情况的相关影响因素。

1.3 试剂与仪器

美国飞利浦GE LOGIQ7彩色多普勒诊断仪, L12-3探头, 频率8~12 MHz;美国Maixim公司生产的免疫组织化学试剂盒及ER、PR、Ki67抗体。

1.4 判断和评估标准

PR、ER阳性判读法:计算肿瘤细胞500个, 每100个肿瘤细胞中阳性细胞数超过15%;c-erb B-2阳性判读以细胞膜出现黄色清晰颗粒, 棕黄色 (+++) ;黄色 (++) ;淡黄色 (+) ;无着色 (-) ;阳性: (+++) 及 (++) 者。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系统分析所有数据, 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计数资料以百分比描述, 发生率的比较用χ2检验。对乳腺浸润性导管癌转移相关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以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病灶转移与否作为因变量, 患者一般资料作为自变量, 多分类变量分别设置亚变量, 以P<0.05作为逐步回归筛选变量的标准。

2 结果

2.1 病灶转移情况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123例均为淋巴结转移途径, 腋窝淋巴结转移83例, 转移数目723枚, 平均8.9枚。

2.2 肿瘤位置情况

外象限70例, 转移51例 (72.9%) , 内象限53例, 转移32例 (60.4%) , 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2.14, P=0.14) 。

2.3 肿瘤直径情况

肿瘤直径<2 cm者41例, 转移21例 (51.2%) , 肿瘤直径≥2cm者82例, 转移62例 (75.6%) , 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7.41, P<0.01) 。

2.4 淋巴结最大径情况

淋巴结最大径≥15 mm者72例, 转移51例 (70.8%) ;<15mm者51例, 转移32例 (62.7%) , 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0.89, P=0.34) 。

2.5 淋巴结皮质最大厚度情况

淋巴结皮质最大厚度≥3 mm者70例, 转移61例 (87.1%) , <3 mm者53例, 转移22例 (41.5%) , 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28.62, P<0.01) 。

2.6 淋巴结纵横比情况

淋巴结纵横比≥1.8者71例, 转移35例 (49.3%) ;淋巴结纵横比<1.8者52例, 转移48例 (92.3%) , 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25.30, P<0.01) 。

2.7 肿瘤组织学分级情况

组织学分级I-II级者79例, 转移41例 (51.9%) , 组织学分级III者44例, 转移42例 (95.5%) , 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24.43, P<0.01) 。

2.8 病灶转移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病灶转移情况的发生与肿瘤组织学分级、淋巴结纵横比、淋巴结皮质最大厚度、肿瘤直径等因素密切相关, 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2.9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病灶转移的影响因素分析

观察的6个相关因素中4个因素选入Cox方程, 为影响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病灶转移的影响因素, 见表2。

3 讨论

浸润性导管癌肿瘤形态不一, 缺乏规律性结构特征。肿瘤细胞排列成索状, 簇状或小梁状, 一些肿瘤表现为实性或伴有合体细胞浸润, 且间质少[5]。该研究通过对患者的肿瘤组织学分级、肿瘤直径、淋巴结皮质最大厚度、淋巴结纵横比等因素进行分析, 结果显示:肿瘤直径<2 cm者41例, 转移21例 (51.2%) , 肿瘤直径≥2 cm者82例, 转移62例 (75.6%) , 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7.41, P<0.01) ;淋巴结皮质最大厚度≥3 mm者70例, 转移61例 (87.1%) , <3 mm者53例, 转移22例 (41.5%) , 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28.62, P<0.01) 。组织学分级I-II级者79例, 转移41例 (51.9%) , 组织学分级III者44例, 转移42例 (95.5%) , 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24.43, P<0.01) 。淋巴结纵横比≥1.8者71例, 转移35例 (49.3%) ;淋巴结纵横比<1.8者52例, 转移48例 (92.3%) , 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25.30, P<0.01) , 与范小庆等[8]的研究结果大体一致。有文献显示, 患者病灶面积越大, 发生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经淋巴途径转移的概率越大。

该研究结果表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病灶转移与肿瘤直径呈正相关, 肿瘤直径超过2 cm则病灶转移情况的发生率越高;另外, 组织学分级III级、淋巴结皮质最大厚度超过3 mm者、淋巴结纵横比低于1.8者增加了发生肿瘤病灶转移的高危性。因此, 在制定围手术期医疗及护理计划时, 做到识别高危患者, 围术期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及时干预。

摘要:目的 探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转移病灶情况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该院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123例, 探讨其病灶转移的发生率及相关性影响因素。结果 123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出现病灶转移83例, 均为腋窝淋巴结转移, 肿瘤直径超过2 cm、组织学分级III级、淋巴结皮质最大厚度超过3 mm者、淋巴结纵横比低于1.8者发生病灶转移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主要向腋窝淋巴结转移, 与肿瘤直径、组织学分级、淋巴结纵横比、淋巴结皮质最大厚度等因素密切相关。

关键词:影响因素,病灶转移,乳腺浸润性导管癌

参考文献

[1]林黎娟, 曹中良, 林贞花, 等.乳腺浸润性导管癌钼靶X线表现与腋窝淋巴结转移及p53蛋白表达的关系[J].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2011, 28 (5) :50-51.

[2]王丰, 宋苏云.乳腺浸润性导管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分析[J].中华乳腺病杂志:电子版, 2011, 5 (4) :702-703.

[3]赵学军, 李冰, 徐锦屏, 等.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细胞极向倒转与肿瘤淋巴扩散的关系[J].中华病理学杂志, 2012, 41 (5) :153-156.

[4]周素娟, 郭华.Ki-67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不同分子亚型中的表达及意义[J].中华医学杂志, 2013, 93 (36) :73-74.

上一篇:开发指标预测下一篇:教学设计前端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