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颌面恶性肿瘤临床分析

2022-09-12

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约占全身恶性肿瘤的3%, 虽然比例比较低, 但因发病部位特殊, 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美观, 并会造成咀嚼、吞咽、呼吸机语音等的功能障碍, 极大的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通常采用手术、放疗、化疗3种方法治疗, 各具特点。对于早期病症, 无论采用哪种方法都能起到一定效果, 但从临床经验分析, 多数患者在就诊时, 已是晚期, 单纯的手术无法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我院多年来采用综合治疗方法治疗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 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 现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265例患者为近10年来收治的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 其中男156例, 109例, 年龄16~83岁, 平均53.8岁, 肿瘤种类及发病部位见表1。

1.2 治疗方法

根据不同肿瘤, 采用不同的方法, 早期病症采用手术或放疗, 晚期患者采用综合治疗, 即放疗+手术+化疗。采用的手术有单纯肿瘤切除和切除+淋巴结清扫术[1]。

注:χ2=0.125, *P>0.05;χ2=7.89, **P<0.05

1.3 随访时间

所以患者均随访1、3、5年随访, 并记录其生存率。

1.4 统计数据处理

应用SPSS 10.0统计软件, 采用χ2检验, P<0.05为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手术方式

265例患者中, 采用单纯手术36例 (13.58%) , 单纯放疗32例 (12.08%) , 手术+放疗41例 (15.47%) 、放疗+化疗39例 (14.72%) 、放疗+手术+化疗117例 (44.15%) 。

2.2 疗效

手术方式不同其生存率也不尽相同, 其中3种方法综合治疗组明显高于单纯组合及两者方法治疗组, 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 P<0.05, 具体见表2。

3 讨论

3.1 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发病特点

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在临床常见, 近年来发病率有所提升, 发病人群年龄分布集中在40~60岁[2], 与本组研究资料相符合。在此组研究资料中, 以上年龄组患者有97例, 占36.61%, 而>70岁患者为55例, 占20.75%, 比例也比较高, 表明此病的发病率呈老龄化, 多数为文化水平比较低, 家庭条件比较差的患者, 这可能与经济条件和检查晚有很大关系。

3.2 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分布特点

此病多发生于舌部, 在本组资料资料中, 有72例肿瘤在舌部, 占27.17%, 其次是牙龈和口底, 由此可以看出, 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主要发生于口腔。从表2中可以看出, 肿瘤的种类主要为鳞状细胞癌, 占86.42%, 其次为黏液表皮癌 (12.45%) 。

3.3 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手术方法的选择

准确的对口腔癌定位, 是对症下药的基础, 因此在选择手术时, 首先要对口腔癌的位置、病理分类、浸润深度、分化程度及病程等进行分析和诊断, 可以有效的避免传统手术因切除不准确而引发的并发症, 而对患者病情进行详细疗效, 能够精确切除范围和部位, 免除了不必要的不良影响。对于晚期手术治疗, 或多或少会造成相关组织的功能损伤, 因此要适当进行有效修复[3], 如对于颌面软组织和器官缺失的患者, 采用胸大肌皮瓣、额瓣等进行修复;对于合并颌骨损伤的患者, 可以利用腓骨皮瓣进行修复, 而对于进行口腔癌颈淋巴清扫术后出现严重并发症的患者, 可以根据患者病情, 选择不同类型的择区性颈淋巴清扫术[4]。

3.4 治疗方法与效果关系

从表2中可以清楚的发现, 治疗后1、3、5年随访中, 3种治疗方式在随访第1年无明显差异, 说明无论选择哪种方式, 都能起到一定疗效, 而在3、5年后, 单纯治疗和2种方式联合治疗生存率明显低于3种方式联合治疗, 说明治疗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应采用综合治疗法, 疗效更为显著。

摘要:目的 分析采用不同方法治疗不同部位口腔颌面恶性肿瘤的效果, 探讨口腔颌面恶性肿瘤的发病部位、治疗及防治。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近10年来收治的265例口腔颌面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 对其发病部位, 治疗方法, 术后处理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通过统计分析, 发病以舌部、牙龈为代表, 其中舌部103例 (38.88%) , 牙龈87例 (32.83%) , 其病理类型多种多样, 但以鳞状细胞癌最为多见, 216例 (84.38%) 。治疗方法有单纯手术、单纯放疗、手术+放疗、放疗+化疗、放疗+手术+化疗, 手术方法有肿瘤扩切+全颈清扫、肿瘤扩切+肩胛舌骨上清扫、肿瘤扩切+舌骨上清扫、单纯肿瘤扩大切除。在进行颈淋巴清扫的198例患者中, 术后淋巴结阳性者97例 (43.94%) , 其中表皮癌、白斑、乳头状瘤生存率比恶性淋巴癌、腺样癌要高, 而恶性黑色素癌、横纹肌肉癌和骨肉癌最低。在治疗效果中, 3种治疗方法合用生存率最高, 其次是2种方法合用, 而单纯使用一种方法最低。结论 口腔颌面恶性肿瘤应尽早检查和治疗, 治疗采用多种方法联合治疗能够提高疗效, 并要加强跟踪观察。

关键词:口腔颌面恶性肿瘤,临床分析

参考文献

[1] 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颌面外科专业委员会涎腺疾病学组.中国抗癌协会头颈肿瘤外科专业委员会涎腺肿瘤协作组涎腺肿瘤诊断和治疗指南[J].中华口腔医学, 2010, 3:131~134.

[2] 张兴华.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573例临床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综合版, 2009, 5:53.

[3] 李宇杰, 孙萍萍.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外科治疗方法探讨[J].医药与保健, 2009, 6:137.

[4] 温玉明, 张陈平.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颈淋巴结转移的外科诊治指南[J].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05, 1:3~9.

上一篇:项目教学法在汽车维修专业教学中的应用下一篇:浅析巴马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