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教学三步曲

2024-05-05

物理教学三步曲(精选十篇)

物理教学三步曲 篇1

一、课伊始, 激发参与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课堂导入是教师在课堂教学起始环节中采用各种教学媒体和教学方式, 向学生引入新知识, 使学生迅速进入新课学习状态的活动方式, 也是课堂教学的第一关。明代文学家谢榛谈及文章的开头时说:“起句当如炮竹, 骤响易彻。”那么一堂课的开始, 也应该如此。也就是说教师应在很短的时间内使学生迅速地集中注意力, 激发求知欲和思维活动, 引起学习新知识的兴趣, 全身心地投入学习, 做到心动、脑思、口说、手写;同时也能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和教学要求, 并有意地建立起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 从心理和知识上进入听课的良好准备状态, 进而为教学的顺利进行创造有利条件。因此, 在课堂教学中, 首先要掌握导入的艺术。

1. 创新导入指教师设计出具有创新思维价值的问题, 能

够使学生在快速阅读课文后积极思维, 大胆创新, 在创新中完成对新课的学习。导入语的设计由学生熟悉的事物导入, 始终让学生处于紧张而有兴趣的思维状态, 迫切进入课文的学习中, 这样“新”“巧”的导入设计能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充分保持高频思维的吸引力。

2. 故事导入指教师利用学生爱听故事的特点, 先叙述

一个与课文内容相联系的生活实例或故事 (科学发现史的典故、轶事、寓言、笑话等) , 以诱发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活动, 使学生产生学习新课兴趣的一种导入课文方式。运用故事导入, 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趣味性, 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使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把抽象的或枯燥的内容变得生动形象, 使学生接受起来更为容易。但应该注意的是故事内容必须紧扣教材内容, 宜短不宜长, 能说明问题即可。及时引导学生分析, 适时转入新知识的教学环节。

3. 情境导入指教师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 创设出

能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或引发学生相应情感体验的情境, 使学生在欣赏或情绪感染中就势转入课文学习的一种导入课文方式。如在教学《雪地里的小画家》一课, 由于孩子们生长在南方, 没有机会接触到雪, 于是, 我在课伊始就利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播放美丽的雪景并配上生动的介绍“下雪了, 下雪了, 小动物们出来玩了, 你看谁来了?”, 这样, 让学生置身于如诗如画的情境中进入到课文地学习, 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总而言之, 创设具有一定情感氛围的教学活动, 具有认识功能和审美功能。当情感与知识的双向交流处于极致时, 学生的认识功能也发展到极致, 教师的教授能力也得到最佳状态的发挥, 会产生忘我的精神状态。

二、课堂中, 善于煽情

魏书生说:“心灵的大门不容易叩开, 可是一旦叩开了, 走入学生的心灵世界去, 就会发现那是一个广阔而又迷人的新天地, 许多百思不解的教育难题, 都会在那里找到答案。”天真活泼是学生的天性。学生越是在宽松、活跃的教学氛围中, 越能够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而有时候学生的创作激情是在非正规的教学场景中迸发出来的。如喧哗下的激烈讨论, 手舞足蹈地比划, 成功后的高声欢呼等。有时候为了尽可能地营造出这种活跃、富有激情的教学场景, 教师的语言可以在有趣的基础上, 大胆地、适当地加进能够使学生“火一把”的激情语言来“煸动”每一个学生。

如学完课文《一片树叶》后, 我问“对于一个问题, 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有自己不同的看法。那你们对小动物们的做法还有哪些不同的看法?生活中我们有没有做过或见过这样的事情呢?以后如果遇到这样的事情, 你们会怎么做呢?请同桌及小组的同学大胆地讨论, 把自己心里想的内容全部说出来。”我话音刚落, 整个教室如沸腾的水一般, 讨论声一浪高过一浪, 甚至有几个人因为一个问题险些吵起来, 虽然课堂短时间内失去了严谨的教学秩序, 但是通过激烈地讨论, 学生的确有了一些颇有见地的想法。

心理学研究表明:课堂教学不仅是传递知识的过程, 而且是师生情感交融、思想共鸣的过程。作者既然赋予了文学作品以深厚的感情, 那么语文教师必须在体作者之情, 察作者之意后情动于中而形诸于言, 准确传达出蕴含其中的情感因素, 以情感人, 激起学生情感的波澜, 如过峦的风、入夜的雨, 浸润学生的心田。教师应以饱含丰富感情的语言去渲染一种“心理相容”的情感氛围, 使学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 这样才能唤起学生的求知欲, 进而把教材化作潺潺的溪流, 涤荡学生的心灵。教学语言的情感还包括教师对学生的态度, 教师的语言应让学生产生出亲切感和信任感, 营造出宽松和谐的气氛, 这样学生的思维才会敏捷、兴趣才会浓厚。

三、课结束, 注重延伸

语文是生活的语文。语文离不开生活, 犹如鱼儿离不开给她生命、给她滋养的小河。语文学习只有延伸到生活中去, 才能充分展现出它的博大与深邃, 才能勃发出蓬勃的生命力。

课程改革主张的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拓展延伸”, 最主要的应该是学生的课外语文实践, 即把课堂所学运用到生活中或是生活中印证课堂内容。拓展的本质是把学生的视野引向更为广阔的生活领域和读写领域, 指导学生自主进行丰富的课外读写活动, 而课堂教学的主要精力仍然是引导学生准确、深入地解读文本, 挖掘教材本身的底蕴。如利用文本的“空白点”, 引导学生去补充、丰富, 体会渗透其中的人文情感。充裕的时间是语文拓展的翅膀, 广袤的空间是语文拓展的舞台。学生在动态、多维的天地里, 才能把心灵深处的内在感悟转化为一种精神产品, 人生才能得以精彩, 生命才能得以健康成长, 让我们为之探索, 为之思考。

作文教学三步曲 篇2

一、关注生活,经历生活

多年从教经验告诉我,首先要解决的是第二个问题--即写什么的问题。从三年级开始,我们的作文练习主要有两类:第一类是每周一记;第二类是单元习作。那怎样解决写作素材问题呢?几乎每一个语文老师都会这样向学生表述:作文就是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写下来。看似如此直白的话,可缺乏发现能力的学生大多是懵懵懂懂,我们必须寻蹊径进行落实。

1.天天写微博

周一至周五,让学生“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动动笔,简要记录素材。可以简要记叙事情的全过程,也可以详写事件中的某个细节。这里可以交给学生一个绝招--“问题推想法”,即让学生对照问题一一回想:今天我笑了吗?今天我哭过吗?今天我后悔了吗?今天,我的同桌有什么故事?今天我看见谁被表扬了?今天我看见谁被批评了?今天课堂上有什么趣事?今天家里发生了什么特别的事?今天,街上发生了什么意外的事?今天我想到了什么离奇的事?今天我看了什么书,哪里让我怦然一动?……等到双休日写每周一记的时候,学生就从微博中寻找写作素材。那微博中的三五句话就成了一团模糊记忆中的一个线头。有了这个线头,学生就有了走向记忆的绿色通道,能够随时提取储存在脑中的生命印记。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起始阶段,老师的刻意提示非常重要,如--要善于攫取生活中有趣的事作为写作素材,怎样落实?孩子在课堂学习过程中总会发生那么几件让人忍俊不禁的事,我们班就有一个孩子将“雪中送炭”背成“雪中送蛋”,在全班哄笑之后,我鼓励学生可以写写这件事,说不定还能发表在报刊上。结果王继业小朋友就写了篇《雪中送“蛋”》,还真的发表在《宁波晚报》上。这下,部分孩子就得了“红眼病”,这周你写《“一箭双雕”》(体育课“砸鸭子”),下周你写《剪蚕茧》(科学课的实验)……到最后,学生的目光不止停留在上课,空间也不断地扩大,《上当》、《“小俞” 变“小偷”》《打“官司”》等趣事作文应运而生。

2.和家长牵手

从三年级开始,每单元习作前,我都和家长充分沟通,鼓励家长让孩子用眼睛看一看,动手做一做,用笔记一记。如:写三上《熟悉的人的一件事》我给家长发短信:让孩子自主确定写谁,提醒孩子在与他交往中注意观察并做记录。写三上《秋天的快乐》前,我就发短信:和孩子一起捡落叶,摘桔子,摘柿子等,提醒孩子注意观察,享受秋天的快乐!如写三下《我学会了……》前一段时间,我就发短信:引领孩子学一样本领:滑滑板,拖地板,骑自行车,学蛋炒饭等等,并耐心引导孩子领悟其中的窍门。这样,让亲身经历做铺垫,使学生有话可写。学生也陆陆续续渐悟:原来作文写的就是我们的生活!

这里还需要指出的是在培养学生摄取生活能力时,提升孩子的思考力和心灵敏感力尤为重要,因为作文说到底是“情动辞发”。提升孩子的思考力和心灵敏感力除了提倡课外阅读,在习作讲评时渗透,还有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可以与班主任工作相结合。

二、趁热打铁促反思

有心动就要有行动,有反思就要有记录。为培养学生的反思习惯,我规定每人一本反思录,及时记录点滴反思,留住瞬间的思想,让它成为学生成长的点化石。

案例2:《午餐见闻》

这是我们班罗平同学的一篇习作--

中午,在钟成的带领下,我们来到食堂就餐。

就餐时,大家都很安静,但只有一个男孩在旁小声说话。而我对面的丁磊听了很不舒服,就拿勺子敲了一下他的脑袋。谁知,男孩还挺小气的,竟哭了。可他哭哭还不够,竟然把饭菜给倒了。

等他哭了好久后,我不禁有个念头:“他们的班主任难道不应该管管吗?”接着,我又看见他们的班主任--贺老师在说说笑笑。看见后,我就认为贺老师这个班主任当得似乎太不好了。我想:“作为班主任,就要时刻关心孩子们的事,可她……”

想着,贺老师来了,先说了丁磊一番,再把男孩教育了一下:“身为男子汉,就应该大气点。吃饭要安静,你又不是不知道,干嘛要把饭倒掉,你这不是饿了自己吗?”

当我看见贺老师紧紧牵着小男孩的手,去拿饭菜,然后又给男孩盛汤。再看着男孩一口一口把饭菜吃下,一口一口把汤喝完时,我发现我错了,我真的错了,从而我也明白了一个道理:

做任何事或看某件事都不能只看到一半就判定这个人品行,要看到最后才能下结论!】

瞧,孩子思想的触角在不断延伸,这样的学生更让我们警醒:孩子不仅是一面镜子,还是最公正的监督者。]

这样,在平时的点点滴滴生活中让学生关注自己广阔丰富的内在世界,久而久之,擦亮作文的眼睛就不难,它就在那儿!

三、有练有导,循序渐进

在开始培养学生摄取生活能力时,我总是让学生顺其自然进行写

作。但随着课文学习,随着作文深入,就需要解决第三个问题--即怎么写,这是涉及到写作技巧的问题。我采用的`方法是:有练有导,循序渐进。

多年从事语文教学的老师都会发现这样的规律:学生的每周一记,因为少有拘束,出彩的、灵动的、个性化的描写比比皆是。但是翻阅学生的单元习作,就令人有窒息感,仿佛一潭死水,禁锢的是飞扬的童心。我想这是因为单元习作有这样那样的约束。

小学作文教学“三步曲” 篇3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三步曲

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将语文作文的目标定位为:“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在新的要求中,作文在小学1~2年级被称作“写话”,在3~6年级被称作“习作”,在7年级之后,才叫“写作”。实际上就是降低了小学作文的难度。对于小学生来说,作文更多的应该是感知生活,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应遵循“感知、表达、评价”三步教学方式,形成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三步曲”。

第一步:感知生活

作文想要言之有物,需要现有一定的生活积累。小学生年龄小,经历的风雨少,通常不注意观察生活的点滴。在作文课中,教师要把握让学生感知生活的方式,从生活体验中得出写作灵感。

1.从生活中寻找作文素材。在生活中,很多看起来都是不起眼的小事,如果学生不注意观察,很容易忽略掉你眼前生活的细节。实际上,同学、朋友、家人之间的交流、聚会,游戏、玩耍、旅行等,都可以作为学生写作的素材。学生只需要把生活中发生的事情记录下来,就可以完成作文课的基本内容。

2.创设情境。为了帮助学生开拓作文思路,创设情境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课堂上的情境创作可以利用多媒体的方式给学生播放跟作文题目相关的视频或者是图像,比如,让学生写“春天”,教师就可以找一些春天的情境素材来激发学生的灵感。而课下的体验作业,也可以成为作文课的素材来源。

3.扩大阅读量。广泛的阅读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增加词汇量,也可以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字叙述能力。这是提升小学生语文学习的有效方法。

第二步:表达情感

在有了一定的写作素材之后,如何将这些素材以文字的形式整理出来就是作文的思考和写作过程。在情感表达时,教师应提倡让学生无拘无束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同时还要注意作文的章法。

1.巧用例文,学会迁移。对于刚刚学习作文的小学生来说,如何将自己头脑中的素材整合成一篇文章有一定的困难。这时,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借助例文,在让学生学习例文时,体会例文的语句章法应用,从而迁移到自己的作文写作中。

2.理清思路,编写提纲。初学作文写作时,学生容易理不清思路,导致作文缺乏逻辑性。学会编写作文提纲是一个好的提升办法。

3.突出情感。小学生作文并不要求辞藻华丽,但是要有最基本的情感,学生要学会在简单的语句中表情達意。

第三步:评价提升

1.习作评改。学生作文的评改有两种方式,一般是进行书面批改,时间充裕的情况下可以面批,面批虽然耗费时间,但对学生的成长进步有关键的指导作用,效果也更加明显。

2.二次作文。在学生得到批语后,对于一些比较重要的作文题目和类型的锻炼上,可以让学生结合批改二次作文,也就是说将原来的作文修改成为一篇更好的作文。这可以让学生找到自己的不足,稳扎稳打地学好作文。

3.展示平台。优秀的学生作文是可以向其他同学进行展示的,作文展示平台可以提升学生的自信心,也可以让其他同学看到同龄人作文的长处,来弥补自己作文的不足。

阅读教学三步曲 篇4

一、放开手, 让学生们成为阅读的主人

营造阅读课堂教学和谐的轻松的氛围, 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 他们就会从心理上放松, 把课堂当作师生共同探讨、共同交流的乐园, 自己真正成为阅读的主人。我们上阅读课的时候, 把课堂活动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让他们自己动手查找自己感兴趣的、自己认为有利用价值的材料, 这样学生们就会有比较浓厚的阅读兴趣, 就会在轻松、愉快、民主、和谐的氛围中自己主动学习, 把对知识的认识被动地接受变为主动地探索, 并且可以融入学生自己对作品情节的把握和对作者思想的理解。这样学生就能增长阅读的知识, 提高阅读水平。

二、奠好基, 让学生找准阅读的方向

首先, 老师把阅读的权力交给了学生, 但并不是完全的放任, 要制定切合实际的教学目标, 每节课都有明确的训练目标。其次, 就是我们要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因材施教, 分层教学, 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 对于不同题材和体裁的课文内容, 要选择不同的角度进行阅读, 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 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学得好, 让每个学生感觉到上阅读课是一种享受, 乐学、爱学、会学, 这样学生们就会在阅读的道路上不断探索, 不断提高, 阅读的兴趣也会大大增加。再次, 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 教师应该适时地分类, 对学生进行一些必要的、有效的阅读指导。

三、引导好, 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良好的阅读习惯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有着积极的作用。首先, 要培养学生爱读书、多读书的习惯。要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开始, 启发学生爱读书、多读书, 使学生体验到读书是人生的一大乐趣。同时还要经常组织读书心得交流会、故事会、阅读比赛等活动。其次, 要培养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学会阅读时在书上勾点圈画等批注的使用方法, 养成阅读后做小练笔, 写读书笔记的习惯。

浅谈作文教学三步曲 篇5

浅谈作文教学三步曲

实践证明作文教学大致可分为三步走:“求趣--求严--求优”.这是循序渐进的三步,在实际教学中“趣”字当头,它培养学生的兴趣;“趣”后求严,培养学生严格要求自己的习惯;前二者是手段,后者是通过作文训练,推广经验,以点促面,大面积提高写作水平.

作 者:李金凯 作者单位:莱芜市莱城区口镇金城中心学校,山东・莱芜,271114刊 名:科教文汇英文刊名:THE SCIENCE EDUCATION ARTICLE COLLECTS年,卷(期):“”(12)分类号:G633.3关键词:求趣 求严 求优

初中化学教学“三步曲”研究 篇6

【关键词】三步曲;兴趣;化学实验;复习巩固

初中化学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所以教师要在教学上改变以往过于强调应试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状况,要积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勤于动手,强调自主获取新知识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交流合作的能力。为了“步步为营”实现上述目标,结合多年教学的经验和思考,现将初中化学教学总结为“三步曲”,即兴趣启蒙、实验辅助、复习巩固三个步骤。

一、第一步:兴趣激发做铺垫

由经验我们可以深深地体会到,学生在学习中最大的兴趣、最持久的兴趣在于教师的教学方法是否有吸引力。兴趣是人们积极探索客观事物的一种动力,会使学生产生学习自觉性和对学习的直接兴趣,同时它能极大地提高大脑皮层的兴奋状态,增加快乐的情绪,营造乐学的氛围。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发挥其主体性,以自己的情感去影响和感染学生,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产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动力。

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能掌握教学大纲规定的知识内容,因材施教,使枯燥的教学借用多种手段激发学生兴趣。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让学生感到学习是一种乐趣和享受,能主动地、积极地学习。只有老师的教学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能自己消化,他们对学习才有兴趣,课堂的教学才能更加顺利。下面总结几种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习兴趣的方法:

①在教学中注意每一节课的引入,从复习旧课导入新课,使学生有一个温故而知新的感觉,能自觉思考和探索,使新旧知识相互衔接,让新知识具有充分的吸引力,为学生接受新知识作好铺垫;

②坚持面向全体学生,设置合理目标。讲课时,力求所有学生都能听懂听明白,坚持在日常大课堂上不以讲难题、偏题为重点,而是重在实现全面的课堂效果和基础知识的传授。教法上采用小步子,步步到位,控制课堂的难易程度,尽量让学生感受到跳一跳就能尝到甜味的感觉,以成就感提升学习兴趣;

③借助直观、形象、生动的媒体教学吸引学生兴趣,多从现实生活中选取一些典型、生动、有趣的事例补充教材。

二、第二步:教学实验促理解

众所周知,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是辅助化学教育的一种最有效的教学形式。目前的化学教材在内容上都加入了许多有趣的实验,有的要求学生自己动手完成,有些稍有难度的实验也要求教师精心准备演示实验,这不仅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好方法,还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总结学到的知识比在课堂上照本喧科地空讲强百倍。化被动为主动所接受知识,对学生来说会更根深蒂固。

例如,在讲解“对燃烧的探究”时,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完成蜡烛燃烧的多组对比试验,并观察实验效果,让其通过观察和比较明白蜡烛燃烧时的火焰分层,以及哪一层温度最高,氧气具有助燃性等,也深刻记住二氧化碳可以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原理。

而对于许多效果很明显的演示实验来说,学生很容易被突如其来的现象所吸引而忘乎所以,忽略了实验本身的目的在于观察实验过程中物质的状态和颜色的变化以及是否伴有发热、发光,产生气体,生成沉淀等现象。因此,教师要细致地指导学生学会观察,通过课堂上的“引领”,使学生逐步形成独立观察习惯,善于带着问题去观察,力争做到看准、看细和抓重点,抓本质,避免感知信息的片面性。例如,做镁带的燃烧实验,教师指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除了“剧烈反应,发出耀眼的强光”外,还伴随有一镂白烟升起,更重要是燃烧前物质由银白色、金属光泽变为燃烧后的白色,无光泽,松散粉米状固体。这一现象说明反应变化后,生成了新的物质,这正是此实验的本质。

三、第三步:复习巩固保质量

无论是课前的兴趣启蒙还是实验,都是为了更好的掌握知识而打基础,因此最后一步的画龙点睛之笔格外的重要。对于课后的复习巩固,每一个阶段我们要复习什么内容,都要提前做好规划。在单元复习时,应将章节作整体考量,把分散的知识点依据之间的相互关系串联起来,这样即可使无序的知识条理化、系统化,还方便日后再次巩固时采用专题复习的形式,帮助学生更好地记忆,提高复习效果。

对于复习所选的习题、测试都要经过严格的筛选,教师可以自己编题或精心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题目,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题目进行辅导和练习。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增大课外作业的容量,加大难度,让学生归纳出各类题的解题规律,养成一题多解、解后深思的良好习惯;对基础薄弱的学生,强化基础练习,选择典型题目做好课后的辅导,要有详有略,突出重点,以鼓励为主,一步步攻克薄弱知识点。

其实化学就在生活中,生活也离不开化学。综上,只有通过有效的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激发学生的兴趣,加之实验的辅助促进,再通过复习实现质的升华,才能真正指导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其学习素质,才是达到教学的精髓。教学“三步曲”是将化学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桥梁和纽带,学生掌握了科学的方法也将终身受益,做到“会学”从而学有所获。

【参考文献】

[1]代春环.浅谈初中化学实验教学[J].新课程(教育学术). 2011年07期

[2]代吉才.中学化学实验教学模式初探[A].中国化学会第三届关注中国西部地区中学化学教学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1年

[3]杨树安.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的反思[A].中国化学会第三届关注中国西部地区中学化学教学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1年

护理技能教学“三步曲” 篇7

关键词:护理,技能,教学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 人们对医疗卫生服务的要求也不断的提高。作为培养高技能护理人才的卫生学校, 如何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护理人才呢?我校在主张重视专业技能培养的同时注重了人文素质的提高。技能教学是护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护理技能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熟练的操作技能, 还要教给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优雅的护理礼仪和有效的沟通技巧。

在长期的技能教学实践中笔者总结出了一套独特的方法:护理技能教学“三步曲”。为了更加客观、全面的评价学生的操作技能和综合素质还设计了“双重标准”对学生进行考核。在我校的护理技能教学实践中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现介绍如下。

1护理技能教学“三步曲”

护理技能教学“三步曲”, 即:第一步:熟练技能;第二步:体验提高;第三步:纠错强化。“三步曲”教学法适用于所有的护理技能项目, 在理实一体化教室进行。

1.1 第一步:

熟练技能 熟练操作技能是“三步曲”中的基础, 也是作为护士的基本条件。笔者通过以下三种方法来进行。

1.1.1 解读操作程序。

给每一项护理技能制作了表格式的流程图, 流程图上注明相关步骤操作注意事项。在技能教学的时候给学生发放人手一份, 然后教师对操作程序逐步进行讲解。同时操作流程图还可以作为学生操作练习的提纲。

1.1.2 分解动作图示。

利用多媒体课件, 结合操作程序表上的步骤用图片、动画的形式进行分解动作教学。学生可以反复模仿。通过分解动作教学, 让学生掌握本技能的每个步骤操作细节。

1.1.3 示范操作。

为了让学生对护理技能有一个全面连贯的认识, 教师还会进行规范的示范操作。在操作过程中对难点以及容易出错的步骤进行着重强调。整个过程学生可以边听边模仿操作。

1.2 第二步:

体验提高 掌握熟练的操作技能后教师会进行视频教学和病例教学。让学生可以进一步体验和提高。

1.2.1 视频观摩。

经过反复练习学生已经能够进行连贯的操作以后, 教师会给学生播放教学视频。根据每项操作特点, 有一部分视频是教师自己录制的;一部分是公开发行的。通过视频教学, 学生对本技能的操作步骤, 操作中的护理礼仪、操作前的解释、操作中的指导、操作后的交代都有比较立体的印象。可以引导学生去理解、模仿, 然后进行反复练习。通过视频还展示了护士的标准站姿、坐姿、走姿。处处体现了白衣天使无与伦比的崇高与美丽。可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自豪感, 预防职业倦怠的发生。

1.2.2 病例教学。

练习的时候教师会引用一个临床常见病例为教学载体, 让学生轮流进行角色扮演。通过病例教学既能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 又让学生学习了护理礼仪和沟通技巧, 在适当的时候还可以贯穿职业道德和法律意识教育。同时还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操作中以“微笑多一点、仪表美一点、说话甜一点、观察细一点、操作柔一点、爱心多一点、照顾全一点、要求严一点、效率高一点、服务诚一点”十句话作为行为规范要求。最重要的是学生可以轮流扮演病人, 操作结束后教师还会让学生相互交流作为病人和护士的感受, 从而启发她们换位思考, 让学生更加深刻的了解护理的内涵“人道、照顾、帮助”。

1.3 第三步:

纠错强化 教师将临床工作以及教学工作中收集到的学生常见的错误点和本技能的重点难点, 以提问或图片找茬的形式进行教学。以期达到规避常见错误, 防患于未然的目的。

1.3.1 提问。

根据教学目标的重点和难点提出有代表性的问题, 请学生单独回答。而且将这种形式常态化, 以促进学生理论联系实践。

1.3.2 图片找茬。

教师在平时教学以及临床工作中非常注意收集学生出现频率较高的或有代表性的错误。将错误点拍成图片, 利用多媒体再现, 让学生找茬。根据需要, 每张图片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错误点, 事先不作说明。这样可以督促学生更加认真仔细的观察。经过实践图片找茬的教学形式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又起到加深印象防患于未然的目的。

2 “双重标准”考核法

为了评价“三步曲”的教学效果, 以及学生对操作技能掌握的情况, 笔者设计了“双重标准”对学生进行考核。“双重标准”即:操作技能考核标准和护患交流考核标准。

考核时给学生提供1个病例。学生操作时教师同时以“双重标准”进行评分。结果按技能标准考核占80%分值, 交流标准考核占20%分值进行综合。综合以后的分数作为学生本项操作的考核成绩。实行“双重标准”考核较之传统考核而言更加客观、全面, 对学生的要求也更高。

3总结

“三步曲”教学法对教师的素质要求较高。不仅要有丰富的教学和临床护理经验, 还要掌握较强的多媒体课件制作能力。因此在应用中采取多位教师分工合作的方法, 以达到最佳效果。“双重标准”考核法, 交流考核的标准比较难掌握, 最好由同一位教师或相同一组教师进行考核评分, 以达到公平公正的效果。

培养高技能人才是中职学校的教学理念。而护理专业较其他专业而言, 对技能要求更加严格。为了学生能更快适应临床工作, 更好地为病人服务, 护理技能教学更应该做到“贴近临床, 对接岗位, 服务就业”。实践证明技能教学“三步曲”及“双重标准”考核的应用, 达到了培养实践技能, 提高人文素养, 开发学生职业能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李何玲, 胡宁娜, 冉俐.运用情景模拟训练提高护士沟通能力的实践及效果分析 (J) .护理管理杂志, 2006, 6 (1) :44-45.

[2]刘岩.培养人际沟通能力增强护生就业竞争力 (J) .护理学报, 2009, (6) :31.

[3]史瑞芬, 主编.高等职业教育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程系列教材:护士人文修养 (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写实作文教学三步曲 篇8

策略一:链接现实———让习作富有生活气息

题例:《有趣的百草探究》

初衷:巧设计, 让年年喊的“生态教育”推陈出新

设计: (1) 激趣, 设置“百草探究”章。

(2) 学习简单的种植知识, 加以培训;查阅相关的百草药理知识, 学以致用。

(3) 组织实践, 动脑动笔。

(4) 说收获、写体会。

策略二:以奇制胜———让习作题材曲径通幽

题例:《铁锤锤蛋锤不破》

设计: (1) 教师打趣:向高人学艺得到真传———“铁锤锤蛋锤不破”。学生质疑、打赌。

(2) 实验演示, 鸡蛋每锤皆破。教师哭丧着脸, 学生哄笑并安慰教师。

(3) 教师忽然得意宣告实验成功。学生纳闷不解。

(4) 揭示原因:铁锤锤蛋/锤/不破。学生嗟叹:都是语文文字“惹”的祸。

策略三:厚育人性———让习作勃发和谐暖意

题例:《蒙眼画画》、《学当哑巴》

设计: (1) 按要求操作。

(2) 体验艰辛:不听使唤, 有苦难言, 有怨难诉。

(3) 顿悟:残疾人真辛苦, 我们应该关爱他们。

策略四:注重整合———让习作题材全面拓展

题例:《巧算糖粒》

设计: (1) 设置情境, 引领质疑。

(2) 教师第一次亮相:“将一堆糖果均分3份, 命名为甲、乙、丙;如果将甲堆糖果移至中间乙3颗, 丙也移向中间4颗, 然后看看甲堆剩下几颗, 就由中间移向甲堆几颗, 这样老师可以轻而易举地猜中乙堆还有10颗。看看, 老师猜对没?”

(3) “对了!”学生惊奇万分、疑惑不解。

(4) 教师第二次亮相:甲堆移至中间乙4颗, 丙也移向中间6颗, 然后看丙堆剩几颗, 就由中间移向丙堆几颗, 这样老师很快猜中中间乙堆还有16颗。

(5) 学生沸腾, 众“猜”纷纭。

(6) 揭示其理:隐藏着一个有趣的数学规律 (如例1) :乙= (X+3+4) - (X-3) =10。

第二步:平中见奇———精心点拨, 生成真情“实”感

(一) 慧眼拾真———感悟原味生活

在不少时候, 作文教学脱离生活实际, 使作文成为无源之水, 毫无生活气息和童趣。因此, 教师应注意点拨, 让学生学会观察生活, 以求“自具慧眼”:调动多种感官, 关注生活小事, 细致而有条理地观察思考生活片断、细节以及人物的音容笑貌、举手投足, 还有环境事物、时令变化、日月星辰、花草树木等, 及时记录其色味、冷暖与态势等, 挖掘和捕捉动人的瞬间, 从而“平中见奇”。如《街头飘来“两只蝴蝶”》《妈妈整容记———割双眼皮》《唷, 陈老师结婚啦》《绿色食品“大会餐”》等都来自于原味的生活再现, 笔下的人物鲜活、生活充实, 富有新意。

(二) 关注内心———释放真实情感

教师只有鼓励学生说真话、写真事、抒真情, 才能激发学生的真情实感。以上海特级教师陈震《记一次成功的小实验》为例:教师首先出示一个简单算式“40+40=?”, 设悬激疑。随后“实验演示”, 投石激澜:“为什么40毫升的酒精加40毫升的水会变成76毫升呢?”“为什么40+40≠80呢?”最后在学生再三催促下出示答案, “原来水的分子结构紧密, 酒精的分子结构稀疏, 它们混合以后, 部分水分子钻到酒精分子的空隙里去了, 所以……”实验结束, 学生个个一吐为快, 写得有血有肉, 妙趣横生。

第三步:实中求美——“三心”评改, 激活语言魅力

(一) 赏识之心找亮点

“赏识比修改更重要”, 只要发现学生作文有闪光点, 哪怕是用好一个词, 写好一句话, 选好一个题眼, 就立即给予真诚而不吝啬的赏识与激励, 必要时可以给高分甚至满分, 对特别优秀习作, 使用“百分+超越分”, 即“超越百分制”。如即兴习作《烧烤泡汤之后……》, 就有许多学生荣获“100+10”, 乃至更高。例举一二:

A.《暗自庆幸》:天助我也!雨, 下吧下吧, 下得越大越好!要知道, 我身高一米五八, 体重148公斤。这等胖墩墩的身材别说长途跋涉到十里外的“伏狮山”, 就是平时走几步路, 也是气喘吁吁。可老师宣布要烧烤, 我的脑袋一直嗡嗡作响……没想到, 老天怜我, 今天一早竟下起了雨, 烧烤泡汤了。同学们个个垂头丧气, 我却暗暗庆幸:及时雨啊及时雨, 你下在地上, 甜在我心里……

B.《好想发明阻雨器》:哎, 有什么办法?谁叫咱们没能耐阻止老天下雨呢?要是真有女娲该多好……左等右等, 雨还是哗啦哗啦地下个没完没了。此时, 我多想发明一个阻雨器!……

评语:A貌似唱反调, 实乃真情告白, 得超越分10分。加上全文通畅, 有条理写出“筹备烧烤的不情愿→见雨后的惊喜若狂→看同学沮丧而暗自得意”的情感演变。系优秀习作, 得总分“100+10”。B突发奇想, 切题角度与众不同, 得超越分10分。

(二) 求真之心抓“实”点

“假大空”是中小学作文通病, “五子登科”屡见不鲜, 为博高分不惜让父死一回更是“可歌可泣”……“文以载道”, 教师必须严格把关。写实作文教学要引导学生抓住“实”点来选材立意、构思表达。一次作文后, 要善于找出学生作文问题所在, 再一次带领学生或身临其境, 或情景再现, 有的放矢地加以评改。如《投篮》第一稿, 许多同学只是记账似的叙述, 投篮过程颠三倒四、投篮动作生拼硬凑。于是, 我抽出时间组织学生再次投篮, 要求细致观察, 能口述投篮系列动作、摄下精彩镜头。因为有了“看投篮”的感官刺激, “摄镜头”的筛选与积累, 学生再做作文时思绪喷涌, 一篇篇灵动习作跃然纸上。

(三) 包容之心待缺点

解方程教学三步曲 篇9

第一堂课:犹抱琵琶半遮面

新课程改革之后, 一些专家认为:小学用算术的思路解方程, 到了中学却是用“等式的基本性质或方程同解原理”来解方程, 因此, 小学的用算术法解方程的方法掌握得越牢固, 对代数起步教学的负迁移越明显.为了避免“同一内容, 两种算理两种思路的现象”,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实验稿) 》明确指出“理解等式的性质, 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根据这一指导思想, 北师大版的教材进行了调整:不出现如“a-x=b、a÷x=b”之类的方程.

然而, 回避并不能解决现实中的问题, 在教学中, 这两种“另类”方程还是羞答答地粉墨登场了.

例1看图列方程:一共11元.

根据等量关系:2包爆米花的钱+1个汉堡的钱=一共的钱, 大部分学生列出了方程:2x+7=11.但也有学生认为11-2x=7也可以.问其原因, 他回答说:“我是根据一共的钱有11元, 减去2包爆米花的钱2x元, 还剩7元正好可以买1个汉堡, 所以是11-2x=7.”其他同学也纷纷承认言之有理, 我保留了他的想法, 并刻意说了一番, 其实两者是可以转换的.“老师, 一定要转换吗?我就这样列式行不行?”

学生对于老师这种“犹抱琵琶半遮面”的解释不太满意, 尤其有种要揭“庐山真面目”的渴望.在平时的练习中, 我总是会多问一句:“有没有不同的方法?”今天这习惯性的一问, 似乎为自己找了麻烦, 教材中可是回避这类方程的……

第二堂课:山重水复疑无路

出现了例1中的方程, 我觉得刻意回避“a-x=b、a÷x=b”之类的方程是行不通的, 有必要说说它的解法, 就特地在课余时间让学生解最简单的方程, 4-x=2和0.4÷x=2.还没开始解, 学生就喊:“第一题是x=2, 第二题是x=0.2.”当要求写出过程时, 即使喊得最响的学生也无从下手.有写成4-x-4=2-4的, 也有写成4-x-2=2-2的, 最终是莫名其妙地得出x=2, 其实还是一眼看出来的.

我煞费苦心地讲解, 让学生采取以下解法:

4-x=2 0.4÷x=2

解4-x+x=2+x解0.4÷x×x=2×x

4=2+x 0.4=2x

4-2=2+x-2 0.4÷2=2x÷2

x=2 x=0.2

可是在讲解时却发现, 这两类题为什么这样解, 学生仍然一头雾水.我后悔拿出这课程外的题型来讲解, 只能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再小组探讨, 后进生就不做要求.然而, 由于受上面的影响, 在解一般方程时, 部分学生在练习中出现了“东施效颦”似的错误:

错例1 3.5+x=4.9

解法一:3.5+x-x=4.9-x3.5=4.9-x3.5+4.9=4.9-x+4.9x=8.4

理由:“-x”可以用“+x”抵消, 那么“+x”也可以用“-x”抵消, 抵来抵去都抵不掉, 所以我在左右两边都加上4.9……

解法二3.5+x-x=4.9-x3.5=4.9-x3.5-4.9=4.9-x-4.9

理由:“+x”可以用“-x”抵消, 再抵消4.9, 但是左边不够减了……

第三堂课:柳暗花明又一村

难道真的要回避“a-x=b和a÷x=b”之类的方程吗?在学生列出这类方程时对他们说:“这类方程还没学到, 请换另一种方法.”这样做无疑会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而且在他们看来, 诸如“4-x=2”“0.4÷x=2”之类的方程应该也算简易方程, 怎么会还没学到呢?揪出错误的根源即学生对等式的性质理解不透彻, 我重整思路, 采取了以下处理方式:

首先, 学生头脑中必须牢固建立“天平原理”即“等式的基本性质”, 要求每名学生都会解答x+a=b, x-a=b, ax=b, x÷a=b这四类方程.

课堂上, 我出示一组方程:

5.6+x=7.3;②x-2.9=4.8;③2.5x=6.4;④x÷7=0.3.

让学生认真解答, 并说出每一步过程.

接着出示:⑤23-x=9; (6) 80÷x=4.

让学生找出方程 (5) (6) 和方程 (1) (2) (3) (4) 的相同点.

生1:未知数在运算符号的后面, 与方程 (1) (3) 相似.

师:那同学们看方程 (1) 和方程 (3) 还可变成什么形式?

生2:方程①还可变成x+5.6=7.3, 方程 (3) 可变成x×2.5=6.4.

方程①与③可以运用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进行变形.学生还发现方程⑤⑥和方程①③不同, 不能交换未知数与已知数的位置.

师:那方程⑤与方程②, 方程⑥与方程④分别又有什么联系呢?

学生很快发现每组方程运算符号分别相同;方程②的未知数是被减数, 方程⑤的未知数是减数;方程④的未知数是被除数, 方程⑥的未知数是除数.

通过上述观察对比, 让学生对不相同的另两种类型方程的特点有所注意, 然后统一算法, 提示学生运用天平原理来解题.

学生提出解方程23-x=9要在等号两边同时加上一个数.有的提出要同时加23, 师生演算发现, 方程23-x=9变成了46-x=41, 没有让方程的一边只剩下x.马上又有学生提出来要同时加x, 于是顺利得到下列解法:

23-x=9

解:23-x+x=9+x (根据等式的性质, 两边都加x)

23=9+x

9+x=23 (左右交换, 变成x+a=b的形式)

9+x-9=23-9

x=14

按此思路, 又顺利地迁移到6÷x=2的解法.

最后小结:x-a=b与a-x=b的算法相同, 方程两边同时加一个数;x÷a=b与a÷x=b方程两边同时乘一个数.这个数可以是已知数, 也可以是未知数.

奏响“三步曲”优化阅读教学 篇10

一、拉开阅读的序曲:聚焦语篇主题,激发阅读兴趣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阅读学习活动只有让学生感兴趣,学生才能全身心投入,充分融入学习活动中,深刻感知、理解语篇,才能让学生在语篇的学习中获得最大的发展。反之,学生只被动地参与和接受,课堂效果必然大打折扣。因此,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在课伊始应当充分运用预测、猜谜、歌曲等为学生营造轻松活泼的课堂氛围,引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和探索热情,让学生在润物无声之中自然走向阅读。

例如,在教学牛津英语(译林新版)五年级上册Unit 1 Goldilocks and the three bears时,笔者结合教学内容在课伊始首先通过“Magic eyes”让学生根据快闪的图片说说自己看到的物品,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活动让学生迅速将注意力转移到课堂中来,同时也有效向学生呈现了故事的主人公:Gold⁃ilocks和three bears,并将其组成板书,让学生发挥想象,进行故事的预测:Goldilocks and the three bears meet in the forest.What will happen?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想象,展开预测。没有了约束,学生的思维被充分激活。对于学生的预测,教师不置可否,学生对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充满了好奇,对文本的探索充满了热情,自然无痕的进入阅读状态。

案例中笔者通过游戏激发学生的兴趣,结合人物展开故事的预测,激活学生的思维,让课堂充满了乐趣和未知的秘密;引导学生产生疑问,引发学生对语篇的关注,拉开阅读课堂教学的序曲;引导学生聚焦语篇,激活学生阅读的内动力。

二、奏响阅读主旋律:关注语篇理解,提高阅读技能

小学英语阅读课堂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语言知识和获取相应的信息,同时还应当培养学生英语阅读的技能和策略,提高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让学生学会阅读。小学生阅读能力有限,教师应当抓住英语阅读课堂的教学契机,有的放矢地开展阅读技能和策略的训练,在“授人以鱼”的同时“授之以渔”,发展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例如,在教学牛津英语(译林新版)五年级上册Unit 7 At weekends时,笔者在教学中让“知识和能力”并行,进行了如下设计。(1)激趣。通过课文插图,让学生观察找出语篇的对话人物和话题,用图片激活学生的思维,带领学生自然进入话题。(2)初读。让学生通过生动活泼的动画整体感知语篇,并要求学生通过速记的方式,小组合作记录对话中人物的周末活动,带领学生有效展开泛读。速记方式不仅让学生感到新奇有趣,激发学生跃跃欲试的心理冲动,同时有效发展了学生获取信息的策略。(3)细读。通过问题What does Mike/Su Hai do at weekends?让学生将速记的周末活动和相应的人物进行连线,师生根据教材的第一部分内容对重点词汇、句型进行分析,并通过游戏进行巩固练习,然后放手让学生尝试自主展开对第二部分的分析和研读,引导学生逐步学会分析和判断,从“扶”到“放”,让学生掌握阅读方法,提高学生阅读的能力。(4)再读。在学生理解每一部分内容后,让学生再回到语篇整体,进行跟读和表演,鼓励学生进入角色,加深对语言的理解和记忆,并结合“连线环节”所形成的思维导图,展开人物周末活动的复述,有效反馈学生的语言学习和对语篇信息的把握情况,让学生在交流中进行有效总结。

案例中笔者在阅读教学中通过“初读速记”“细读连线”“再读复述”等活动让学生掌握阅读的步骤和技巧,扎实掌握语言知识,有效理解语篇信息,同时也有效地将阅读策略和技巧渗透其中,让学生走向“会读、能读”,奏响阅读教学的主旋律。

三、演绎阅读的高潮:搭建语言平台,拓展语言能力

英语具有人文性和工具性。《英语课程标准》指出,英语教学不仅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语言知识和技能,更要注重培养学生运用所学语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小学英语阅读教学应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生活化的语言实践平台,引导学生学以致用,有效发展学生的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真正落实英语课程教学目标。

例如,在教学牛津英语(译林新版)六年级上册Unit 8 Chinese New Year时,笔者结合本课的语言训练目标和话题在学生阅读拓展环节中设计了“新年party筹备会”的语言任务,让事先选好的各小组组长来点击课件中的“任务气球”,然后各小组根据所抽中的任务,如筹备食物、筹备礼品等,尝试运用本课的目标语言be going to商量细节,制定购物计划。这样的任务活动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让学生兴趣盎然,同时为学生提供了语言实践和运用的机会,鼓励学生调动相关的生活经验和语言知识经验进行创造性的运用,举一反三,加深了学生对本课语言知识的理解,发展了学生的语言技能。

案例中笔者通过“新年party筹备会”的任务活动,以阅读话题为基调,以语篇所学语言为支架,以发展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为目标,为学生构建开放的语言学习环境,鼓励学生将所学的语言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有效发展了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上一篇:理论研究者下一篇:口腔专业技能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