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响自主阅读四步曲——小学高段语文自主阅读教学体验谈

2022-09-26

自主阅读作为语文学习的组成部分, 作为提升语文素养的重要手段, 正以全新的姿态步入我们的学习生活, 越来越受到教育者们和家长、学生们的重视。如何才能让孩子们做好自主阅读呢?通过反复尝试, 我们“唱响了自主阅读四步曲”。

一、熟读文章, 了解大意

大教育家朱熹曰:“读书之法, 在循序而渐进, 熟读而精思。”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要引导学生钻研文本。阅读是学生之间、学生与文本之间、与教科书编者之间的对话。

我们许多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最头疼的就是:学生连课文都没读熟, 读一段话都磕磕绊绊的, 还谈何理解。是的, 试想一个连课文都不熟悉的人, 何谈对课文的理解呢?由此可见, 熟读课文是学习文章的第一个环节。

在教学中, 我特别引导孩子们用“预习五步法”自主预习:

1.读熟课文, 读顺畅为止, 并标注自然段。

2.给会认的生字注音, 在课文中圈出生字;给每个会写的生字准确地组两个词。

3.查出不理解的词语意思批注在书上, 查阅课文相关资料。

4.给多音字注音、组词。

5.提出一个不懂的问题。

在孩子们充分预习的基础上来谈熟读课文, 那简直就不是问题。

在阅读《革命烈士诗两首》 (西师版五年级课文) 的时候, 孩子们通过预习后的反复朗读很容易就能体会到革命烈士坚贞不屈的品质;在阅读《弹琴姑娘》时, 学生更是通过熟读“小姑娘一年四季都不断练习弹琴”的段落, 就自然感受到小姑娘的坚持不懈。可见, 自主阅读中常提的“熟读课文,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目标, 教师只要指导得法, 是很容易实现的。再通过“抽读”“美读”“赛读”范读“等形式的朗读展示, 就能不断提高孩子们的阅读能力。

熟读课文之后再来说说怎样指导孩子们理解文章大意。文章体裁不同, 概括大意的方法也有异, 教师一定要教给孩子们“捕捉文中语言了解重要信息”的方法, 如: (1) 抓住文中的重点词句来理解大意; (2) 按照事情发展顺序来理清主要线索; (3) 段意相加法来概括大意……如:在《鸡毛信》的教学中, 以“海娃是个怎样的人”为线索, 理清故事梗概, 就理解了课文大意。经常有意识地训练孩子们归纳文章大意, 既能培养孩子们的归纳概括能力, 又能训练孩子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还能帮助快速切入文章的关键、理请文章的脉络, 真是一举多得。

二、交流资料, 理解字词

阅读, 顾名思义:先阅后读, 即先要广泛阅览相关知识再来细读文章。

(一) 先谈“阅”吧

鼓励孩子们课前广泛搜集与文章内容相关的资料并阅读资料, 习得相关知识。课堂教学前进行广泛的交流, 让孩子们了解相关知识与文章背景, 以便更好地走近作者、走进文本, 产生共鸣。如:在大家耳熟能详的《少年闰土》的自主阅读中, 孩子们如果自主查阅资料, 找到中年闰土的描写、以及作者鲁迅的平生经历等, 在理解文章的时候就不会片面的认为闰土只是个活泼聪明的少年形象, 会知道作者通过闰土少年和中年时的形象对比揭示当时社会对人性的荼毒, 这样才能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 才能和作者对话。孩子缺乏生活经验, 那在阅读超出他们生活经验文章的时候, 更需要查阅资料了。又如:在学习《不平常的信》时, 没有经历战争的他们又怎么来理解“我们原以为兵荒马乱的, 信寄不到大娘手里”这类含义深刻的句子呢?只有通过查阅相关资料, 了解当时环境的恶劣与动荡之后, 他们才能懂得文中“我们”的担忧, 才能理解大娘对日本鬼子的恨。可见, 查阅是个多么重要的过程啊!孩子们只有在大量的查阅之后才能更好地理解课文。

(二) 我们再来谈谈“字词的理解”

预习中孩子们已经通过查工具书初步理解了字词, 课堂上教师可组织交流互动, 以加深理解:1.哪些词语可以“通过联系上下文推敲字词在文中的含义”;2.你用工具书帮助自己理解了哪些词语;3.哪些词语通过反复朗读就“其义自见”了;4.哪些词语可以用“近义词替换”的方法来解释。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工具书和网络都是孩子的法宝。只要坚持训练, 一旦养成习惯, 孩子们自主阅读的能力会大大提高, 并且受用终身。现在教学中对“用工具书”的问题很多老师有歧义, 大家认为:现在课辅资料这么多, 什么《字词句》、《课堂全解》、《教材全解》之类的辅助资料比比皆是, 用不着再让孩子辛苦地查字典。有的老师甚至鼓励孩子买这类资料来“帮助学习”。其实这样的做法大错特错。大家不妨看看, 这样的资料真是“课文的百科全书”:字词的解释、句子的理解、段落的划分、中心的体现、甚至写作方法在书中是应有尽有。试问:当孩子拥有这样一本书后, 他还会自己去分析课文、理解课文吗?他还会思考、想象吗?还会生疑、质疑吗?不, 一切都没有了, 因为他们一下子就说出了“最标准答案”。他们会做的只是照本宣科, 简单机械地复述一遍别人的分析成果而已。所以千万不能让孩子们依赖这些现成的资料, 而要督促、鼓励他们尝试自主查阅工具书, 让资料逐步转化成自己获取的知识。

三、勾画批注, 用心阅读

课文自主阅读第三步是:勾画批注, 用心阅读。“不动笔不读书”“好记性离不得烂笔头”等都是说“阅读要动笔”, 动笔旁批是自主阅读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有经验的老师都会培养孩子们正确的阅读习惯, 鼓励孩子们养成在阅读中随时动笔的习惯。具体做法如下:1.根据课后习题或单元要求找出的重点词句进行勾画;2.写下自己阅读时的体会或点点感想;3.根据课文产生的联想或更深的思考;4.提出的问题或产生的疑问;5.甚至可以是多年后再读同一篇文章时对以前想法的反思等等。

在自主阅读课文《信任》时, 在文中“屋前有一张木桌, 桌上搁着几只竹篮, 篮下压着一张纸条, 上面写着:“‘朋友, 欢迎您, 每篮桃子五元钱, 尽管自己采, 然后把钱放在箱子里, 祝您愉快!’”的旁边, 一个孩子就这样旁批到:“主人用纸条来告诉别人怎么做, 他想得多周到呀!还让别人自己采, 他真是信任别人!这样的主人我喜欢。”孩子能够抓住文章中自己印象深刻的句子, 旁批下自己的感受, 表达自己的喜恶, 这不正是新课标中对小学高段孩子的阅读要求吗?所以, 动笔旁批是自主阅读课文时必不可少的手段。一个人能记住的东西是有限的, 但阅读时的笔记却可以是无限的, 他可以帮助我们记录阅读中的点点滴滴。

四、评价赏析, 提升素养

这里的评价, 既包括孩子对文章的评价, 也包孩子括对自己、对习伙伴阅读的方法、效果、阅读习惯等的评价。

对文章的评价方法很多, 可以让孩子们找出文章的优美词句以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 还能让孩子学习到文章好的写作方法, 为自己的写作“添砖加瓦”。孩子自主阅读, 就如演员演戏一样, 观众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 把孩子的自主阅读成果展示给别人看, 与伙伴交流, 并记录下来, 评价赏识, 就是对他们最大的肯定。

在自主阅读《心田上的百合》后, 一个孩子这样评价自己的阅读:“在阅读中我感受到了第一株百合的坚持, 理解了文中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还发现它与前面课文《我没有钓到那条鱼》的结尾一样, 都采用了点明主旨的写作方法。我把这些发现都旁批了下来, 我觉得自己这点做得不错, 但在阅读的时候我的感情不够, 还读错了一个字, 同学帮我指了出来, 这说明我还不够细心, 今后我一定要注意。”了不起!不仅能学懂文本, 还能触类旁通、自我反思。这样的评价不但有利于帮助孩子正确地面对自己的阅读行为, 找出自己在自主阅读中的优点和不足, 而且有利于提高孩子交流表达的能力, 更能明确价值取向, 找到自信, 从而让他们更积极、阳光地面对学习。

摘要:自主阅读作为语文学习的组成部分, 作为提升语文素养的重要手段, 如何才能让孩子们做好自主阅读呢?通过反复尝试, 我们通过熟读文章, 了解大意, 在教学中, 我特别引导孩子们用“预习五步法”自主预习。

关键词:小学高段,自主阅读,四步曲,教学体验

参考文献

[1] 《新课程标准》2011年2月.

[2] 《五年级语文教师教学用书》西南师范大学出版2013年7月.

[3] 张立, 诵读识字, 提前阅读的实践探索《小学语文教师》2013年第7期.

上一篇:基层医院中药发展现状分析下一篇:基于银行统计的商业银行操作风险防范措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