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的养生学

2024-05-05

老子的养生学(精选五篇)

老子的养生学 篇1

一、养生有“道”, 道法自然

道是老子哲学思想的重要内容, 在养生意义上讲, 道是人生和生命过程的一种规范和准则。人生长的过程是人体变化的过程, 遵循自然道法, 就能健康平安长寿。自然界的变化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人的生命过程, 人体要顺应自然界的变化。按照自然的规律, 也就是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养生观被历代中医提倡、充实和完善。

自然主义的生命观是老子的养生之道, 老子一再重复着“道法自然”, 自然界遵循“道”而运行的, 人也如此。人的日常生活处于一种自然状态, 主要源于它的自然性。在人的生命历程中, 只要能遵循自然, 就实现了养生的目的。常言道:顺其自然就是这个道理。不要逆水行舟。天有不测风云, 月有阴晴圆缺, 大自然纷繁变幻, 世上没有相同的树叶, 也没有相同的人生, 每一天都是不同的, 世界变化难以预测, 现代与未来都充满无穷的想象与期盼, 自然的深奥永无止境。物质世界随着时间的消逝或流失或再生或重建, 生命亦如此。春天的燕子北飞, 夏天的蝉鸣私语, 秋天气爽天高的云朵浮动, 冬日风雪交织的欢畅, 我们用心去倾听, 去感悟。养生即是淡定的面对所处的环境, 宠辱不惊的迎接人生出彩的机会和不断提高抵御挫折的能力。对自然的重视是所有道家思想家的重要理论, 人要信奉自然, 要顺着自然的指导, 不能仅仅依靠自己的想象和能力, 不可以自视清高。人定胜天在许多情形下是有条件的, 有时是不对的。在自然面前人很渺小, 我们要谦卑, 要尊重, 这是道家最重要的一个原则。

二、少思寡欲, 致虚守静

黄帝内经说人要忌讳早酒晚茶晨欲。老子认为, 人的生命来自于男人精子和女人卵子交合, 现代社会环境污染, 工作压力大, 使得很多育龄夫妇没有时间生孩子, 或者没有时间孕育孩子, 或者精子 (卵子) 受到了伤害不能生出健康的孩子。老子谈到的精是指人体之精, 不仅指男人的精子, 确切的指精子和卵子的质量。精, 是人体生命的本源;精足, 则生命就强健;精衰, 则生命就虚弱。如何保持精呢?老子提出恬淡虚无, 少思寡欲。意即外表要单纯, 内心要质朴, 少有私心, 少有欲念。“祸莫大于不知足, 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 常足矣。”不知足会带来压力, 攀比离灾祸也不远了。贪得无厌是最大的隐患, 人要感受和懂得满足, 体会到点滴的幸福。我们常说知足常乐即由此而来的养生思想。这一思想也为历代世医和养生家所尊崇。如“见素抱朴, 少私寡欲”。

老子认为“众人熙熙, 如享太牢, 如春登台。我独泊兮, 其未兆;沌沌兮, 如婴儿之未孩, 累累兮, 若无所归。”老子以为, 人如果像婴儿一样的放松身体, 生命力就旺盛;婴儿的过无知、无为、无欲、无求完全自然的生活使得我们有了无忧无虑的成语, 思想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应该练就入静的能力, 学会放松心态, 以婴儿般清纯的心境这样的状态和精神就容易达到健康长寿。老子说, 清静为天下正。人的清静是相对的一种对环境的反应。有人任何事情都放不下, 思虑过重, 影响饮食和睡眠, 长此以往必然生病。有人闹市取静, 泰然自若从容的享受人生的过程。做到清静, 首先做人正派, 做事和做官公正廉洁。学会换位理解别人。清白做人, 干净做事就是这个意思。

三、无为而治, 形神合一

人之所以不同于动物是因为人的生命体本身是形体和精神的高度结合。“形神合一”。精神主宰着生命, 精神依附于物质身体而存在, 物质身体是精神存在的基础。两者相互依存、相互影响, 密不可分。养生要做到“自然无为”“虚静”, 达到“形神合一”的境界。

老子说:“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 以其不自生, 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 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不自生”, 是无为养生的本质。奉行“不自生”的原则是指:心胸宽厚、服务奉献。利他者自利, 牢骚太多伤肝肺。养生不是利己主义, 独善其身也不仅养的是物质生命;胸怀天下, 有善心和同情心肯苍生之疾苦, 有奉献精神的人就自信, 营造的周边环境就轻松愉快和谐。人的精神状态自然好。气血顺畅, 同养生。“无为”本质是不做违背自然的事。“无为”是养生的基本法则之一。

老子说:“载营魄抱一, 能无离乎?专气致柔, 能如婴儿乎?涤除玄鉴, 能无疵乎?爱民治国, 能无为乎?天门开阖, 能为雌乎?明白四达, 能无知乎?”一个健康的人是形体和精神的统一体, 达到集气到最柔和的境地, 心境极其静定, 清除杂念, 回归内心的淡然的一种状态。

人生在世最重要的就是对神与气的修养。人的一生赋载着“营”和“魄”, 只有当二者合一没有分离;就能随时保持心境无瑕, 对功名利禄, 物质诱惑, 不受诱惑;能把持根本原则, 思路清晰, 才能真正养生。

老子的养生思想和方法在当今更有积极意义。忽略了环保的社会飞速变化给公众带来了很多困扰。qq、微信、微博使得人的沟通多仅限于指尖。青少年过渡的消耗自己的物质身体, 不在意内心成长与养生, 同时物欲横流的当今思维和感情常常被缤纷的世界扰乱。灵魂受到困惑和惊扰。超负荷的体能付出, 生活的压力常使得精神和体力疲惫不堪, 魂魄涣散。长此以往人生悲剧不期而至, 导致疾病和死亡。常言道:忧虑是病魔之门就是这个道理。倘若能对世界的纷扰, 洗清杂念, 回归内心, 犹如出生之婴儿, 吸吸天地之灵气, 合于自然之道, 便可提高生命质量, 管理养生, 服务社会, 实现出彩人生。

摘要:人生出彩的舞台需要有好的体魄。本文基于道德经的学习对老子养生学的思想、理念以及中国传统的宗教养生文化对当今社会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和阐述。

关键词:老子,道德经,养生,无为

参考文献

[1]唐祖宣.老子养生观.中国中医报, 2011-12-19.

[2]冯卫沙, 浅谈老子的养生学.考试周刊, 2010, 48:235.

老子养生智慧是什么呢 篇2

养生家历来认为,要健康长寿,除了身体外,精神也要健康。如明代养生家高濂说:“夫人只知养形,不知养神,只知爱身,不知爱神,殊不知形者载神之车也,神去人即死,车败马即奔也。”这句话的大意就是,人们只知道保养身体,不知道保养精神,只知道爱护身体,不知道爱护精神,殊不知身体好像载有精神的车一样,精神一去,人就死了,车若是坏了,马也就跑了。由此看来,要健康长寿,既要讲究饮食、睡眠、生活环境等物质条件,也要重视人的思想和情绪等精神条件,两者缺一不可。

老子对精神条件阐述极详、极深。他说:“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这就是说,灾祸莫过于不知足,罪过莫过于贪得无厌。人若是见什么就想要什么,那就要罪祸临头了。

为什么会这样呢?他又说:“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是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这句话的意思是,虚荣和生命,哪个更亲切?生命和财产,哪个更重要?获得和丧失,哪个更有害?因此,过分贪爱,必造成更大的破费,贮藏得愈多,也必然损耗得愈多。这句话的中心意思就是你要得到什么,就要付出一定的代价,贪得无厌必然会使人精力消耗过度,从而有损健康。

老子主张“恬淡虚无,少思寡欲”。他认为,人的生命是由于男女交合的性活动产生的,性活动的产生是源于人体之精。精,是人体生命的本源;精足,则生命就强健;精衰,则生命就虚弱。如何保精呢?那就是恬淡虚无、少思寡欲。这一思想为后世医家和养生家所尊崇。《老子》一书中大量地论述了这一重要思想,如“见素抱朴,少思寡欲”。意即要外表单纯,内心质朴,少私心,寡欲念。

听于丹讲《论语》话老子心理养生 篇3

前段时间,听于丹教授讲《论语》风靡全国。她的解读《论语》心得,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在当今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精神和心理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如何正确面对现实,接受挑战,战胜自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需要具备健全的心理素质和高尚的人格修养功底。受于丹影响,我品读老子的处世养生之道,也有所获。

《老子》讲“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利而不害,就是只做利己、利人、利天下之事,不行害己害人害社会之举。“为而不争”是指做事要尽力而为,且不争名争利,不与人攀比,不嫉贤妒能。“少私寡欲,知足知止”,是说人的欲海难填。应减少私欲,降低过高的物质欲望和对名誉地位的追求。做事要有分寸,要留有余地,点到为止,见好就收。只有知足,才会常乐,只有知止,才能避免危险。“知和处下,以柔胜刚”:和谐是天地万物发展的根本,谦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知和处下能减少人际冲突、保持安定团结,也符合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清净无为,顺其自然”:老子崇尚“静”,即所谓“非宁静无以致远”。老子的“无为”,并不是什么都不做,而是“无为”与“妄为”相对抗。“顺其自然”。做事不要违背自然规律。不要倒行逆施,急于求成。要因势利导,循序渐进。

总之,学习和领悟道家思想,既不是提倡纯粹消极和保守的思想。也不是要人听天由命,贵在天,做个碌碌无为的庸人。而是应认清自己。确定一个切合实际的人生目标,以一颗平常心去对待生活、学习和工作。在不同的境遇下,既不画地为牢,作茧自缚,也不去贪求奢侈;待人处世,宽容实在;荣辱得失。如过眼烟云;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进退从容。有了这样的积极乐观心态,可自然而然达到安心的境界。如果被种种欲望所迷惑,就会出现焦虑、抑郁、忧愁、悲观、等等众多的心身疾病。“事能知足心长乐,人到无求似神仙”。

老子的养生思想探微 篇4

一、老子养生思想的原则及目标

在《老子》一书中, 老子提出了道法自然的养生原则及冲气以为和的养生目标, 他提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 道法自然。”这里的“法”是遵循的意思, “自然”指自然性, 也就是要以自我为依据, 自身决定了自我状态的运动及发展。道本身无所作为, 而是要顺应万物之自然, 不违自然而得其性。因此, 道创生万物而不是恣意妄为, 顺其自然才是养生的正确途径。老子还强调了“道”的无为性, 也即“天地相合, 以降甘露”中的自然性。也就是说, 道对万事万物都不会横加干涉, 而是要适应其自身发展的规律。老子提到:“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道的自然性体现在其与事物之间的关系, 强调道生养万物而出于自然, 没有私欲及目的, 因此强调“少私寡欲”, 像圣人那样去养生。“爱身”、“贵身”是养生的一个方面, 修身养心是其另一项内容, 身心二者都不可缺失, 既要注重身体健康, 又要注重心理健康, 这是老子养生的重要原则。从人的角度分析, 这体现了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是强调天人合一, 道法自然的观念, 另一方面体现了人性自然的主张。老子认为, 道法自然是宇宙万物都要遵循的原则, 也是人性必须遵循的根本法则。老子的这一思想成为后世养生思想的重要原则, 如著名的《黄帝内经》中提到的“人以天地之气生, 四时之法成”就是根据老子天人合一的原则而提出的“合于四时”的养生思想[1]52—53。

“冲气以为和”是老子养生的重要目标, 他认为从根源上说, 世界的一切事物都是由原始的混沌气体所演化而成的, 具体来说都是由阴、阳两种气体组成的。“冲气以为和”的意思就是说世界万物都是由“和气”生成, 其生命都是在这种状态下存在及发展而来的。因此, 老子认为养生之道就应当以“冲气以为和”为重要目标。老子看来婴儿虽然柔弱无力, 之所以能保持旺盛的精力就在于其拥有充盈的元气。因此, 老子在养生方面主张要像婴儿那样保持“精之至”的境界, 这样才能实现健康长寿。同时, 老子的养生思想不但重视养生之道, 而且还强调养神、养形的层面, 且这几种养生层面都以“冲和”为其目标。如:养气应当负阴而报阳, 冲气以为和, 专气致柔。在养神、养形方面, 老子主张抱持魂魄、形神合一, 人的生命就是魂魄的统一体及精神与形体的统一, 只有保持两者之间的统一, 才能做到延年益寿, 达到养生的效果。老子的这一思想在《黄帝内经·素问》中得到印证, 如“阴平阳密, 精神乃治”, 强调调和阴阳二气才是养生的正确途径。嵇康是晋朝竹林七贤之一, 他强调养生要注重静养精神[2]109—110。中国的传统的养生思想基本上强调阴阳调和理论, 这都与老子的养生思想有着密切的关联。

二、老子养生思想的方法

在“道法自然”的根本原则下, 老子提出了多种形式的养生方法, 通过修身养性以实现健康长寿的养生目的。如:以静养生、“抱一”养生、守柔养生、避害养生、寡欲养生等, 这些都为后世养生学家所津津称道。如“抱一”养生中的“一”就是专指“道”, 老子说道:“道生一、一生二……三生万物”, 万物得一以生。可见, 道是万物的元祖, 生命的本源。所以, 人及万物得道则生、失道则亡。从养生的角度分析, “一”可以理解为真气、元气, 只有守住元气, 才能实现养生的目的。后世的养生学家将老子的“一”称为元气, 如《元气论》中认为:“自然本一、元气本一。‘一’者, 真正至元纯阳之气, 人与物类, 皆一元之气生成。”该文将元气视作生命的根源, 并主张要想获得长久的寿命, 就需要清静守一、抱一守虚。《太平经》中认为, 人有一身, 常与精神合并也, 即为一、长存也。因此, 圣人经常教育要守一, 这样就会精神自来、百病自除[3]57—58。老子还提出“啬”的养生方法, 这里的“啬”是爱惜、节约、积蓄的意思。老子还经常将治理国家与养生之道联系在一起, 他认为治国要多藏俭用, 养生亦如此, 要多积蓄能量以充实生命力, 而不要浪费精神, 这样才能使根据扎实, 精神充实, 最终实现养生的目的。老子将俭、啬视作固本的重要方法, 同时也是一项长生久视的重要方法。养生应以“啬”为本, 这样才能做到从根本上修身养性, 并辅以精、气、神的综合养生方法。

以静养生是老子养生思想的重要方法, 他认为, 万事万物都始于虚静, 最终又归于虚静。所以, 一切事物都是以静态为根基, 养生也是如此, 需要做到修身养性。老子的以静养性的方法是摄生养神的重要方法。宁静的心境能沉淀生活中的纷扰及浮躁, 以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老子还重视“守柔”的养生方法, 他指出“专气致柔”, 即修身养性之道应当汇集精气, 使生命如婴儿般柔和[4]285—286。因为, 婴儿是人生的开始, 虽然比较柔弱, 但是却蕴含着勃勃生机。所以, 老子的养生思想中就强调了保持婴儿般的柔和状态的重要性。这里老子所说的柔和是指, 养生要守住柔弱, 这样才能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如果一味的刚愎自用、以强凌弱, 这就违背了自然之道, 容易衰老。同时, 老子的精神修养、气功修炼、药食护身等方面提倡柔和、适中, 反对过分, 这些都体现了老子养生中的守柔思想。

通过以上的分析, 可以看出老子的养生思想非常丰富, 他提出了“道法自然”的养生原则, “冲气为和”的养生目标及系列的养生方法, 最终形成了其系统的养生思想。同时, 老子的这些养生思想都为后世所倡导与遵循, 并成为他们构建新的养生理论的重要依据。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以老子的道家及孔子的儒家文化为开始, 这也使得传统的养生文化得到进一步发展。因此, 老子的养生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奠定了中国传统养生文化的思想基础。老子生活在政局震荡的春秋时期, 他深知要做到少私寡欲是非常不容易的, 所以他强调社会的教化, 在《道德经》中就提到“使民无争无欲”的心灵境界。可见, 老子非常重视修德的重要性, 他认为只有提高了道德修养, 才能真正让人心灵纯净, 身体健壮。同时, 老子非常重视生命的价值, 他本身就是一位长寿的圣人。老子的长寿与其坚持“无为”的人生哲学有着密切的关系, 同时也是其长期坚持养生实践的结果。如在实际生活中, 他强调对人体气的锻炼, 这样才能保持生命的长久, 同时还要做到心神专一。老子的养生思想中提到了养生学的基本原则、目标及方法, 这都对后世的养生思想的进一步完善与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因此, 老子的养生思想是中华民族养生文化的重要内容, 为后世的养生理论与实践作出了重要贡献。

参考文献

[1]张兴发.从“专气至柔”看老子的养生思想[J].中国道教, 2007 (7) .

[2]高秀昌.论老子的养生学及其影响[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7 (5) .

[3]余飞雨.论老子的养生之道[J].辽宁医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1 (2) .

老子的养生学 篇5

中华志愿者老子文化普及教育中心主任李德建, 著名养生专家 (吴青云弟子) 苏华仁, 陕西省西安建筑大学教授、武术理论家路迪民, 北京华业行公司总经理、内丹养生专家张伟东, 著名养生专家张东宝, 辽宁省电视台高级记者、内丹养生专家张方, 《现代养生》杂志社主编徐大平, 杨氏太极拳名家崔仲三, 八卦掌名家、北京市吴式太极拳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张全亮, 北京侠门内养功专家李国兴, 太极拳名家、武术文化学者翟金录, 四川省成都知名内养专家者曾庆余, 四川省老庄学会研究员、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杨台春, 老子研究专家肖起国等《道德经》与养生内功、太极拳专家亲临现场。国家民族宗教局原局长江家福, 中共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喻立平, 著名书画家、太极内养专家梅墨生等高度关注此次会议。中科院哲学研究所、老子道学文化研究会会长胡孚琛向大会发来了贺电。

大会的宗旨和目标是探讨老子《道德经》和道家养生内功的理法关系, 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扩大武当山道教圣地影响, 推动道文化全面发展, 促进人们身心健康和社会和谐。

为期3天的研讨会, 按照动静相宜、研讨与交流相结合的原则, 组委会安排开展了主题研讨、内养功展演、游览等三大活动。

研讨会上, 20多名专家学者, 围绕“老子大道”的基本主题、《道德经》与养生内功的关系、道文化推广及产业开发三个方面, 分别作了主题发言, 并回答了与会者的提问。还就各自出版专著和《2016老子大道与养生内功论文集》进行了交流。

22日晚, 武当内家拳功展演活动在国家3A级景区——均州老街隆重举行。与会的专家学者以及第十期中华内家拳名家讲坛的师生、当地群众共300余人共同观看了演出。武当七星剑、太极神韵、螳螂拳、如意太极桩、养生动功、戴家心意拳四把等武当内养拳功表演, 赢得了观众的阵阵掌声。

闲暇之余, 与会者参观访问了武当山道教学院、武当净乐宫、沧浪海旅游港、武当山。观看了丹江口市容市貌, 体悟了库区生态旅游风光, 探秘了道家养身之玄机……

上一篇:城市灾害预防下一篇:交流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