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探讨《老子》学说的时代意义

2022-09-12

对于老子学说时代意义或现代价值的探讨, 涉及到许多复杂的理论问题。通常人们习惯于说“发现”或“赋与”老子学说以“现代意义”, 或笼统地说要把老子学说的精华与现代生活“结合”起来, 这些说法其不言而喻的前提是:古代典籍的“精华意蕴”、“意义”、“价值”是独立于我们今天研究者之外而存在的历史客体, 似乎研究者像淘金者一样只要获得了它就一切万事大吉。问题的关键在于:《老子》的时代意义、现代价值存在于这部古老典籍中, 还是存在于传统与现实、历史客体与认知主体的关系中?它的持久的生命力是自身本有还是来自历史上一代一代“接受者”的理解创造?所以, 要科学地探讨《老子》学说的时代意义, 首先涉及到的是有关此类方法论的问题。

1《老子》学说的现代意义存在于何处

虽然, 《老子》这部古籍作为一种文字形式是客观存在, 但由于其语言在个体使用中的相对性以及作者个人体验的时代性所限, 后来当另一历史条件下的人们在理解它的时候, 实际上已不可能再复原作者的最初意蕴, 原作的“意蕴”事实上往往存在于“接受者”们的解释活动中。正是历史上一代代人所进行的这种解释活动。老子学说才被纳入传统并在传统中得到延伸, 从而具有了持久的生命力和时代意义。可见, “时代意义”只有通过历史的解释活动才具有了时代的新意, 这样, 《老子》“原意”事实上已与“时代新义”合而为一、难解难分了。

例如:“道”是《老子》的最高概念, 由于其文字歧义的个性化处理, 连老子也认为它是言有尽而只能勉强“字之曰道” (《老子》二十五章) , 于是在老子学说史上, “道”被作了种种解释, 同时也使之具有了不同的时代意义。韩非将“道”释为“理”, 着重发挥了它的规律性含义并强调了遵循特殊规律的意义;秦、汉黄老学派将“道”与“气”相提并论, 并由此形成了以“气”为核心的汉代宇宙论, “道”则主要在气化过程及其规律意义上加以运用。因此, 可以说《老子》的时代意义是在解释者与原作者的“对话”中、在传统与现实中、在历史客体与认知主体的关系中被“发现”、被提出的, 正是在这种创造性的理解中, 才有了老子在历史上的不同的时代意义和价值。

2 对待历史典籍的科学态度

在研究《老子》时, 通常会表现出两种根本对立的态度和方法:

(1) 相对主义的态度和方法, 即由于我们强调《老子》的现代意义存在于

我们对《老子》的创造性地解释中, 就有可能出现完全以个人的主观臆解任意曲解《老子》的倾向。如有的把《老子》与当代生活做一些简单地比附;有的出于兴趣和爱好, 把《老子》确实论及的某些个别思想因素夸大为整体思想, 并由此而做出某种不切实际的概括。

(2) 传统的注经学风, 即主张“以老解老”, 以使自己的理解与《老子》原意相合。这种颇具求实精神的态度和方法是有其价值和合理性的, 但是它却掩盖或忽略了一个重要事实, 即解释者作为历史的主体有其特定时代的文化传统, 这会给解释者带来一定的局限, 而把解释视为纯粹向原作本意复归的超历史性认知活动, 这种良好的愿望只能将主体的创造性大大削弱。

所以, 正确的态度和方法, 是只有在解释中创造和在创造性的解释中, 才能

把《老子》植根于现代生活的土壤上并使其获得生命力和应有的价值, 换句话说, 《老了》一旦被我们解释被我们理解, 它的时代意义和现代价值也就得以实现。

3 我们应怎样去解释《老子》而使其获得新的生命力和现代意义

既然我们不可能从本意上复归到老子, 又不能脱离我们所处的时代生活, 那么, 我们可能做的就是在现代生活、现代意义与《老子》及其传统之间实现真诚的对话, 而这种对话本身就可能引伸出新的时代意义。我们不是为研究而研究, 我们研究的动机正是希望通过《老子》来更深刻地理解我们自己的生活, 使现实的人生体验趋于完善。

(1) 首先, 我们要顾及的是时代需要。我们今天正在进行着中国历史上迄今最伟大的事业即现代化事业, 新的时代要求我们主观上进取、竞争、求实;客观上要求速度和效益。那么, 我们就必须摈弃《老子》中的“守柔”、“不争”、“不为天下先”等观念, 并以积极进取和参与竞争的时代精神来克服传统的知足常乐、谦下文弱的心理积淀, 使之在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社会竞争日渐激烈的新形势下, 观念得到转化, 心理得以调节, 去迎接挑战、把握机遇, 并成为竞争中的强者。

(2) 老子“法自然”而“无为”的境界, “以弱胜刚”、“以枉求伸”的策略原则, “守静”、“抱一”的养生理论等, 也会通过我们新的解释而在现代工业文明、现代科技、现代生活体验的相渗互补中获得新的生命。许多学者把“法自然”观念与当今世界日渐严重的环境与人的关系问题联系起来, 强调天人系统的和谐和均衡, 强调遵循自然规律和反对破坏资源、盲目发展工业的意义;把“无为”创造性地解释为在市场经济下企业“有为”与政府“无为”的统一, 主张政府行为与企业行为的分离以及政府行为不宜过多干预企业行为, 以使企业按照自身的规律去运转, 这些解释就具有极强的现时代性和创造性。

《老子》是一个开放的系统, 可以从多个角度引出其时代意义, 但如果脱离《老子》的中心思想或核心观念, 那么也可能走偏方向。我们应该通过对老子最核心的思想理解阐释的基础上, 再向多个方向拓展, 做到王弼所说的“言不远宗, 事不失主”。当然, 让老子进入我们的时代, 那些与时代已十分隔膜的观念是应让其“死”去的, 如“小国寡民”、“民至老死不相往来”的说法就与当今国际化的生产经营、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以及文化互补交融的趋势格格不入。

因此, 我们不应当也不可能是《老子》学说的简单接受者, 作为历史活动中的主体本身就参与着历史的创造。《老子》在中华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以及道家传统的绵延不断是由历史上一代一代不断延续的解释者们所创造的、所促成的。正是由于人们的创造性解释, 《老子》才保持了持久的生命力和永久的价值, 老子才步入各代、步入今天并将走向未来。如果说历史上的人们总是在追求《老子》“本意”的价值取向时不自觉地实现了这种创造, 那么我们现代的学人们则应该通过自觉的努力来实现它。历史不会终结, 老学研究将具有永久的魅力。

摘要:我们对《老子》探讨的动机并不是为了研究而研究, 真正的动机是希望通过《老子》来深刻地理解我们自己的生活, 使现实的人生体验趋于完美。正是历史上一代代人所进行的这种解释活动, 老子学说才被纳入传统并在传统中得到延伸, 从而具有了持久的生命力和时代意义。

关键词:时代意义,道,法自然

参考文献

[1] 冯契.中国古代哲学的逻辑发展[M].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3.

[2] 刘学智.儒道哲学阐释[M].中华书局, 2002.

上一篇:多元智能理论对我国教育的影响下一篇: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顶岗实习管理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