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创意

2024-05-05

培养创意(精选十篇)

培养创意 篇1

(一) 加快发展天津市文化创意产业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创意产业”从本质上讲, 是以创意人力资本的投入产出为运行载体, 以消费时代人们的精神文化娱乐需求为基础, 以高科技技术手段为支撑, 以网络等新传播方式为主导的, 以文化艺术与经济的全面结合为自身特征的跨国跨行业跨部门跨领域重组或创建的新型产业集群。它是以创意为核心, 向大众提供文化、艺术、精神、心理、娱乐产品的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创意产业, 是突破资源约束、实现功能定位、促进结构升级、获取高端分工、推进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举措。对于优化全市产业结构, 促进经济增长, 以及建设创新型城市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二) 经济发展潜力和文化底蕴为天津创意产业奠定基础

天津滨海新区已经被列入国家战略重点规划, 天津进入了难得的历史机遇期。天津具有巨大经济发展潜力和丰富的文化底蕴, 已经具备了发展创意产业的基础。经过调研发现, 天津市相继建立了具有集聚优势的创意产业园、创意产业基地, 如以动漫设计与制作为主要方向的市级创意人才培养基地已在河北区启建;以老工业厂区投资改造而成的意库创意产业园在红桥区启动;河西区陈塘庄科技创意产业园、西青凌奥创意产业园都已初步形成创意产业集群等。但是, 天津的创意产业发展的内生力和外推力较小;创意人员的创意能力和动力不足, 创意氛围还有待提高。

(三) 中高级创意人才缺失成为制约创意产业发展的瓶颈

我国文化创意产业自主研发力量的薄弱, 已成为制约这项产业发展的瓶颈。自主研发与引进产品结构失衡, 导致创意产业链条的不合理, 而自主研发力量的薄弱集中体现在中高级创意开发人才的缺失。从目前全市创意人才总体结构看, 一是缺少具有“原创”能力设计和规模的创意企业, 缺少具有影响力的创意项目;二是缺少创意人才, 特别缺少既懂专业业务又有管理能力的高级管理人才。因此要坚持以人力资源开发为重点, 发挥高等院校对天津经济的服务功能, 培养政治强、素质高、业务强的创意产业人才队伍。

发达国家和地区创意产业人才培养的经验启示

创意产业人才的匮乏和发展的前景都呼唤高效率地建立起不拘一格的培养选拔重用人才机制。一些国家和地区的做法给予我们良多启示。

(一) 英国

英国政府为了解决文化创意产业人缺乏的问题, 于1999年就启动了名为“创造性的伙伴关系”的文化项目, 由国家文化主管部门和地区文化主管部门共同负责, 制定项目方案, 通过创意机构 (电影院、电视工作室、艺术中心、历史建筑、图书馆、博物馆、网站设计组织等) 与学校合作从事一些长期文化项目, 为5到18岁的学生和教师提供开发他们创意的机会, 提供时装设计、电视广播、互联网、舞蹈、电视和戏剧的指导和制作等新技能, 从而为创意产业的未来发展造就一大批潜在的产业人才。

(二) 中国香港

为培养并激励专业人才投身创意产业, 香港特区各个政府部门都提出了各自关于人力资源和人口政策的策略。特区政府一方面坚持对教育的投资, 积极开发本地人才资源, 通过学士、副学士学位和证书课程教育, 多渠道多种类培养专门技术和职业从业人员。同时, 特区政府制定了一系列优厚的人才政策, 着力吸纳各方面的外来人才, 保障为香港文化创意产业提供人力基础。

(三) 新加坡

新加坡培养创意产业人才重视软环境建设和软力量培育。在全体国民中提出培育创意能力, 将设计、媒体、艺术融入到各个阶段的教育中;在著名的大学中设立艺术、设计和媒体学院, 加强和领域中的顶尖学校的合作;建立媒体实验室, 鼓励专业人士互相合作并加强和国外专家交流等等。

(四) 印度

印度教育本土培养的学生一般都到国外尤其是美国深造, 上世纪90年代以来出现了“回国潮”, 这些“海归”具有明显的文化资本与社会资本优势, 既熟悉本国的文化和社会经济环境, 又了解海外的文化和社会状况, 掌握着先进的技术、领导和管理经验, 还与国外的大学、科研机构和企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他们已经成为印度社会和商业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 推动着印度创新和创业能力的提高。

从源头上来说, 创意人才需要教育体制、教育思想的保障。着眼社会现代化进程, 发展创意产业应该采用新的体制教育:一是创新教育, 创意需要有创新意识和创新本领。二是个性教育, 创意是个性的、求异求新的。三是复合式人才教育, 创意产业人才知识思维结构要跨越艺术、文学、经济学、哲学等多个学科。三是实务性教育。创意产业教育一定要强调实务教学, 突出教学内容的可操作性和现实针对性, 切忌理论空谈。要深入剖析创意产业的各个层面, 致力于向学生传授文化生产的特殊规律、运作过程、生产技艺, 讲解文化产品经营、管理及文化组织的具体操作方式与规则等。还要大量采用案例教学、活动模拟教学以及加大课外实践。总之, 发展创意产业需要建立“人才第一”的理念, 构建一种新的人才培养吸纳和使用机制, 从而在根本上保障创意产业大发展。

创意产业人才的胜任力特征与素质要求

(一) 创意产业人才的胜任力特征模型

本文采用的胜任力定义为:能将某一工作 (或组织、文化) 中绩效优异者与表现平平者区分开来的个人潜在的、深层次特征, 它可以是动机、特质、自我形象、态度或价值观、某领域的知识、认知或行为技能等任何可以被可靠测量或计数的, 并且能显著区分优秀绩效者和一般绩效者的个体特征。胜任力特征模型 (Competency Model) 是指担任某一特定的任务角色所需要具备的胜任特征总和。

胜任力特征模型通常称为冰山模型 (如图1) , 将创意产业人才的胜任力特征分为门槛类胜任力、区辨类胜任力与转化类胜任力三个维度。由于胜任力包含了外显的行为和内隐的动机, 冰山模型水面上的部分被称为门槛类胜任力特征, 是指仅仅保证工作取得成功而界定出的一些最低标准要求, 它与取得更高绩效间没有太大的相关性, 如基本的技能、知识等, 这些特征易于感知, 但不能将绩效优秀者与表现一般者区分开来, 只是作为胜任者具有的基础素质, 通常也称为基准性胜任力特征。处于水面下面的部分为区辨类胜任力特征与转化类胜任力特征, 区辨类胜任力特征是指最有可能将同一职位上的优秀绩效者与一般绩效者区别开来的胜任力素质, 如“主动性”、“创造性”、“影响力”等。区辨类胜任力特征将表明其个人相关的“价值”与个人成长。转化类胜任力特征是指员工普遍都缺乏的那些胜任力素质, 如“动机、努力程度”, 一旦这种胜任力特征得到提高改善, 其工作绩效将极大地提高。这两类胜任力特征被统称为鉴别性胜任力特征。

(二) 创意产业人才的素质要求

根据目前创意产业的发展状况, 业内专家认为, 不同于其他产业人才类别, 创意产业人才应具有一些特殊的素质要求, 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类别:

1.专业知识素质:深厚的专业功底。创意产业不是胡思乱想, 也不是凭空想象, 创意是在一定的实际基础上产生的, 创意产业必须与各专业领域有密切的联系。那么, 这就要求创意人才在所在专业领域有深厚的专业背景、技能, 行业经验丰富, 对所在行业的发展、未来趋势非常了解, 并有自己独特的看法。一般来讲, 只有那些具备了丰富的专业知识, 对所在的专业领域有全面的了解的人, 才有可能成为创意人才, 才有可能利用他们创造性的思维为创意产业做出贡献。

2.技能特征素质。 (1) 敏锐的洞察力。创新是创意产业的重要特点, 也是创意产业从业者的生命力所在, 而保持创新的重要源泉, 就是不断接受新信息, 并能够从这些新的信息中提炼出进行创意所需要的部分。因此, 创意人才必须具有敏锐的洞察力, 对新的事物、信息十分敏感, 善于发现未被挖掘的新领域。 (2) 持续的创新能力。创意产业需要的是新颖的思想和理念, 需要打破常规去开拓新的发展空间。创意需要人们去突破常规的思维方式, 创造性地“标新立异”。一个思维方式保守、知识结构陈旧的人不可能成为引领潮流的先行者, 所以, 创意人才必须能够打破传统的思维方式, 不被陈旧的知识结构束缚。 (3) 融会贯通的能力。创意产业涵盖十多个门类, 各门类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 如果能将这些不同的领域衔接起来, 形成一个产业链的话, 那么肯定会推动创意产业的全面发展。这样就需要创意人才们有兼收并蓄的能力, 需要他们善于汲取不同专业的创意元素, 与自己所在专业融和, 形成独特的风格。 (4) 强劲的学习力。在知识经济时代, 创意也是有时效性的, 创意产业的稳定发展需要不断有新鲜的内容来充实。因此, 创意人才必须是学习型的, 他们必须能够通过不断的学习来掌握前沿的知识, 必须善于从最新的行业变动、知识更新中寻找到创意的灵感, 他们必须通过学习来保证自己总是站在潮流的最前端。

基于官产学研联盟的创意产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表明, 人才培养是一种系统工程, 是由教育情境、教育资源与条件、教育过程与方式等构成的系统活动。官产学研合作教育是一种以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综合能力和就业竞争能力为重点, 充分利用学校与企业、科研单位等多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以及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各自优势, 把以课堂传授知识为主的学校教育与直接获取实际经验、实践能力为主的生产、科研实践有机结合于学生的培养过程之中的教育形式。根据产、学、研三个子系统功能耦合的强弱, 主要可以构成官产学研联合、产研联合、产学联合和学研联合等四种模式 (图2) 。

官产学研联盟培养模式是社会需要、人才成长规律的客观反映, 是教育观念、人才观念在人才培养过程的渗透和综合体现。创意产业人才培养模式应达到学校培养与社会需要、知识传授与素质培养、教育过程与教育氛围的协调一致。

(一) 基于胜任力特征的培养模式基本要素

1.胜任力。胜任力是这个模式的灵魂, 因为模式的所有变化均来自于它不断变化后的新要求。企业首先需要建立不同岗位员工的胜任力模型, 同时, 对员工的胜任力进行分析, 将分析结果与已有的胜任力模型进行比较, 进行胜任力素质评估, 发现员工在哪些能力方面是比较欠缺的, 还需要掌握哪些知识与技能, 根据评估结果, 确定培训课程, 培训期结束后进行培训效果评价, 利用评价结果进行反馈, 同时对胜任力模型进行修正。

2.政府 (官) 。创意产业的成长和繁荣, 需要政府在人才培养方面采取鼓励和扶持政策, 政府可以成立专门为创意产业服务的特定机构, 比如成立创意产业咨询机构、中介服务机构, 这样可以促进更多人参与和从事创意产业, 同样可以达到培养创意人才的效果。例如, 由上海市经委牵头, 以上海创意产业中心为平台的上海创意产业发展服务机构宣告成立并运行, 这标志着中国首家依托政府力量、参与推进创意产业发展的机构诞生。

3.学校 (学) 。在官产学研联盟的创意产业人才培养模式中, 学校是组成产学研合作的核心部分, 在人才培养中, 学校能够为被培养人提供适合的知识结构, 使被培养人具有一定的基础理论知识。学校的课程体系和教育教学同时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第一, 国际惯例;第二, 创意人才专业课程体系;第三, 创意产业岗位对知识结构的要求。这三点本身也是动态的, 它们受到企业对创意产业人才应具有的胜任力要求的影响。在不断的变化中, 学校的课程体系和教育教学也要随之进行调整和更新。

4.企业 (产) 。企业是另一个核心组成部分。创意产业人才的需求是由企业提出的, 那么需要什么样的人才, 企业说了算。企业为被培养人提供职业能力的培养, 使被培养人具有能够胜任创意工作的技能。企业提供的是实训场地、实训设备和实训指导, 通过在企业一线的认识实习、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三个环节, 使被培养人具备一定的操作技能, 培养其创造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样企业的职业能力培训也是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 呈现出动态变化的:第一, 创意人才能力的要求;第二, 创意产业人才市场化的要求;第三, 创意产业升级改革对创意产业人才能力的要求。这三点受到企业对创意产业人才胜任力的影响, 它们也在不断地自我更新。

5.官产学研合作。学校为企业输送具有系统理论知识、掌握一定专业技能的创意产业人才, 企业为学校提供贴近实际的创意产业人才专业技能实践平台;学校的课程设置和校内实训的更新来自于企业提供的信息, 企业和科研机构技术的更新必然会影响学生实训内容的改变、学校实训设备的更新、教师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更新。学校作为一个研究教学单位, 它不仅教授学生知识, 同时教师们还会利用自己的科研能力创造或再造企业所需的技术和设备, 为创意企业的良性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官产学研的各主体最终形成多赢的关系。

(二) 官产学研联盟提升创意产业人才胜任力水平

这个培养模式的运转是以创意产业人才胜任力作为方向, 以产学结合作为基础, 不断受到外部因素影响而更新运行的。官产学研合作的内涵是不断丰富的, 合作的层次也是逐步深化的。

1.在官产学研联盟内涵上着重做好三件事情

官产学研联盟内涵包括专业设置, 培养目标, 培养计划的制定, 教学内容的安排, 教师的培养与聘任, 教学设施建设, 教学资源的利用, 教学的组织与管理, 学生的培养与就业等十分广泛。但对培养高创意产业人才的高职教育, 应着重做好三件事情:

(1) 参与创意产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和教学计划的制定, 充分发挥专业指导委员会的作用。企业是人才的接受者, 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企业最有发言权, 由企业人士参加的专业指导委员会, 为供需双方搭建了一个直接对话的平台, 也是学校联系企业, 政府部门, 教育专家的纽带, 专业指导委员会负责教学计划, 培养方案, 课程体系, 质量标准, 实践环节的论证与审定, 在专业建设中起着指导, 领航, 把关的重要作用。

(2) 有效利用企业资源, 加强对毕业实习, 认识实习和顶岗实习的组织领导。企业的有形资产和技术骨干, 能工巧匠等人力资源是创意人才教育十分宝贵的可利用的社会资源。通过产学研合作, 将其转化为教育资源, 企业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训场所, 支持帮助学校解决实践教学中的困难。同时学校聘请企业的技术骨干作为实习指导老师或承担一定的教学任务, 发挥其技能专长, 这将是学校“双师队伍”的最好补充和不可多得的一支重要力量。

(3) 重视企业参与创意人才培养的独特作用, 促进和推动学生就业工作。现在企业用人观念已发生很大变化, 他们不仅看文凭, 更看一个人的素质和能力。在培养学生职业素质和实践能力方面, 企业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实习实训期间, 利用企业环境和企业文化对学生进行思想观念, 组织纪律和职业道德教育, 让学生了解社会, 熟悉企业, 懂得生活。帮助和教育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理想, 职业道德, 职业规范和职业技能, 实现学生从学校到社会的平稳过渡, 实现学校教学与企业需求的无缝对接, 有效地促进学生就业。

2.在官产学研联盟层次上不断深化和提升

随着校企双方合作关系的发展, 大体要经历初期, 发展期和成熟期三个阶段, 形成三个不同层次。 (1) 初期:学校到企业参观学习, 邀请企业人员到学校作报告, 这是浅层次的合作。 (2) 发展期:企业安排学生实习, 给予技术指导, 优先选用毕业生, 参与教学计划制定, 承担一定的教学工作等。这是较深层次的合作。 (3) 成熟期:企业参与人才培养, 包括教学计划的制定, 教材的编写, 承担教学任务, 指导毕业设计等实践环节;学生在企业真实的生产环境中实习实训或顶岗实习;学校利用自己的所长帮助企业解决生产难题, 培训企业职工, 参与企业产品设计, 技术攻关等。此时, 学校与企业便形成紧密的合作关系。这是深层次的合作。

总之, 高等院校与企业产学研合作的深度,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所培养创意产业人才的质量和学校所具有的科研实力, 而人才质量最终要由社会和企业来鉴定。科研成果必须要得到企业的承认才能创造效益。因此, 能否培养出受企业欢迎的人才和开发出受企业欢迎的产品, 就成为深化和检验高等院校产学研合作成功与否的关键。

参考文献

[1].约翰.霍金斯.创意经济[M].上海:三联出版社, 2007.6.

[2].Florida, Richard.The Rise of the Creative Class, New York:Basic Books, USA, 2002.

[3].Arreola, R.Scholarship Re-conceptualized:An Evaluative Perspective.Paper presented at American Educational Research Association Convention, April12, 2004.

[4].Patrick H.Creativity and Humanity in Education, Speech for the Festival of Vision Berlin-Hong Kong, November04, 2004.

[5].金元浦.当代世界创意产业的概念及其特征[J].创意产业与中国电影, 2007 (6) .

[6].李程骅, 赵曙明.发达国家创意人才的培养战略及启示[J].《南京社会科学》, 2006 (11) .

[7].李津, 梁强.天津市创意产业发展模式研究[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 (社科版) , 2008 (5) .

[8].蔡双立, 梁强.创意产业需求诱致性变迁与发展机制研究[J].暨南学报.2007 (4) .

[9].梁强, 李津, 王欣.创意人才短缺及其激励机制设计[J].职教论坛.2009 (2) .

设计创意教学 培养创新能力 篇2

培养创新能力

----第三届红色江西初中教育创新实践研讨会示范课《初识滑轮》教学设计片段

李明 江西省婺源中学

所谓创意教学,就是指教师依据一定的原理,通过有创意的设计,采取各种有效的方法或策略,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思维能力为目标的课程实施过程。笔者在第三届红色江西初中教育创新实践研讨会上展示了《初识滑轮》这一示范课,受到了与会代表的一致好评。下面就谈谈笔者在这节课的创意教学上是如何让学生能轻轻松松地掌握知识,并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的。

【片段一】基于活动——操作的教学

师:如果同学们国庆到北京旅游,在这特别的日子—清晨,你到北京的天安门广场最想看什么?

生(齐答):看升旗。

师:上学期我们学校组织冬季拉练时,大家都争着当旗手,如果能在天安门广场当一名光荣的“升旗手”一定是同学们的梦想。大家想不想做升旗手?

生(齐答):想。

师:我也想!可是到哪里弄这么多旗杆呢?有了,让我们做一回模拟“升旗手”吧。你的实验桌上有支架(支架是自制的,在木杆顶端固定着一个横杆—钉子)、钩码、还有棉线,我们用支架代替旗杆,用钩码代替国旗,用棉线代替绳子,用升旗的方法把钩码升起来,能办到吗?

生:能!

师:好,现在我宣布升旗仪式现在开始。(学生动手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师:现在请大家做裁判:刚才我观看了大家的 “升旗”,我发现有的小组直接向上拉绳子,把钩码位置升高;有的小组是把绳子绕过支架顶端的横杆,通过向下拉绳子把钩码位置升高。他们谁是合格的“升旗手”?

生:后面的。

师:能说说原因吗?

生:升旗时,都是向下拉绳子,把旗子升上去的。

师:观察得很仔细。升旗手是不能蹲在旗杆上面向上拉旗子的(笑)。要注意用力的方向。师:现在请大家思考:后一小组是把绳子绕过支架顶端的横杆,来模拟升旗,这个“横杆”起什么作用?

生1:支撑。没有它钩码升不上去。

生2:不对,没有它,用向上的力可以把钩码升上去。有了它,向下用力就可以了。所以横杆起改变用力方向的作用。

师:说得太好了。横杆起着改变用力方向的作用。

【诠释】关于滑轮新课的引入,教学中传统的做法是直接告诉学生旗杆的顶端有一个滑轮,然后让学生观察滑轮的形状。旗杆的顶端为什么要用滑轮?滑轮为什么要做成这种形状?不解决这些问题,学生就会一直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开发。笔者通过创设模拟的升旗仪式,让学生通过活动——操作完成“升旗”任务,由于任务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学生思维活跃。让学生巧于动手、勤于动脑是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有效途径.大多数学生对滑轮是陌生的,即使有少数学生听说过滑轮甚至见过滑轮,也不知道它的用法和用途。此时让滑轮出现,势必对学生的学习和思维造成干扰。通过这个“升旗”活动,学生自然就明白了下面要学习的定滑轮具有改变用力方向的作用,可有“一箭双雕”的作用。

【片段二】基于尝试——发现的教学

师:现在请大家思考:模拟升旗时,绳子要在横杆上滑动,这样会产生摩擦力。拉动时会费力,怎样改进才能减小摩擦呢?

生1:让横杆表面光滑些。生2:让绳子光滑些。生3:用滚动代替滑动。

师:办法挺多的。前面两个方法操作起来比较简便,第三个办法实施起来比较困难。请问怎样实现用滚动代替滑动呢?

生:在横杆上加一个轮子。

师:用滚动代替滑动就是要在轴上套一个轮子(缝纫机上所用的小轮子,并用透明胶封了凹槽),我们利用它“升旗”,阻力小了,但绳子在拉过程中容易滑落(老师边分析边演示),要解决这个疑难是否能改进这轮子?

生:在轮子两边缘加长点,也就是让它有一凹槽„„

师:发明家呀!恭喜你了,你的这种想法已经导致一项发明,它是什么样子呢?(教师快速出示滑轮)看!这就是套在轴上的轮子,我们叫它滑轮。在你们实验桌的抽屉里都有两个滑轮,现在你把它们拿出来,仔细观察滑轮的结构,试着画出滑轮的简图。

【诠释】滑轮究竟是怎样发明的,我们无从考究。但学生经历上述过程,不正是滑轮发明历程的一个缩影吗?从横杆的使用到滑轮的发明,给学生指出了创新创造的一般方法:很多创新和创造发明都是从改进原有器材的缺点开始,逐步完善的。经历这个过程,给许多学生点燃起创新的火花:发明并非“聪明人”的专利,我们也可以有所创造,有所发明。经历这个过程,哪一个同学还会对滑轮的结构感到神秘莫测呢?这无疑有利于大家对滑轮知识的进一步掌握。

【片段三】基于探究——研究的教学

师:现在,让我们进行一个比赛:利用桌上的实验器材,通过滑轮来提升钩码,看谁的办法又快又多?回头向大家展示你的设计。

(学生进行实验。有了“升旗”的经验,很容易组装成定滑轮;程度好的学生能够组装出动滑轮甚至滑轮组,教师有意识地找出设计使用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同学,让他们展示设计的成果)

师:两种方法都能提升钩码,很有创意!现在大家仔细观察,看两种方法提升钩码时有哪些不同?

生:提升钩码时,一个滑轮不动,另一个滑轮随着上升。生:不对,那个滑轮也在转动。

师:观察得很仔细。应该怎样说才准确呢?

生:一个滑轮的轴固定不动,另一个滑轮的轴随着钩码一起上升。

师:太好了,让我们给两个滑轮分别起个名字吧,比一比谁起的名字更贴切?

生:使用滑轮时,轴固定不动的滑轮应该叫定滑轮,轴随着物体移动的滑轮应该叫动滑轮。师:你太会起名了,物理中就是这么叫的。使用定滑轮和动滑轮时,它们还有什么不同吗? 生:使用定滑轮时,用力方向向下,钩码向上运动。而使用动滑轮时,用力方向向上,钩码向上运动。

师:很好!如果不使用滑轮,要提升钩码,必须向哪个方向用力? 生:向上。

师:这样看,使用定滑轮和动滑轮各有什么作用?

生:使用定滑轮可以改变用力的方向,使用动滑轮不能改变用力的方向。【诠释】关于定滑轮和动滑轮,传统的教学是根据生产生活实例,直接告诉学生滑轮有这两种不同的使用方法。让学生“通过滑轮来提升钩码,看谁的办法又快又多?”让学生自己动手设计实验,自己总结出滑轮的两种用法,进而探究使用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两者对比我们不难发现,这样做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从设计提升钩码的方法,到比较滑轮两种用法的不同,再到给滑轮起名字,设计探究使用定滑轮和动滑轮特点的实验方案,在这段基于探究——研究的教学过程中,通过精心设计出水平不同、形式多样的问题,选择恰当的时机,引导学生动手、动脑、动眼、动嘴,能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和求知欲望。【片段四】基于经验——建构的教学

师:我们知道力是有方向的,那力还有大小吧。定滑轮能改变力的方向,是否能改变力的大小?动滑轮不能改变用力的方向,能否改变力的大小?大家想不想知道?

生(齐答):想。师:(出示一根细线,老师提着上端,下面拴着钩码,保持静止)问:老师用力提着这根线的上端,线的上端、中间和下端有力吗?

生:有。

师:你怎么知道的?

生:如果没有力,线要弯曲。

师:说的太好了。那么这根线的上端、中间和下端,力的大小一样吗? 生:„„(学生有不同见解)

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现在要比较力的大小,那我们就要用弹簧测力计测出这三个位置力的大小。把弹簧测力计分别串在这三个位置(学生通过说明书自学弹簧测力计的使用及读数),大小如何?(学生分组实验)

生:相等。

师:很好。也就是说同一根线上各处力的大小都相等。如果老师把线绕到光滑的横杆上,线上各处力的大小还一样吗?

生:一样,还是同一根线,各处的力都相等。老师,我明白了,如果线绕在定滑轮上,两端的力也相等。

师:太好了!这就是使用定滑轮不能省力的原因。绕过定滑轮两边的是同一根线,而同一根线上各处的力都相等。

生:可是使用动滑轮为什么能省力呢?绕过动滑轮两边的也是同一根线呀!师:问得好!(画图)绕过动滑轮两边的确实是同一根线,这一根线被动滑轮分成两股,这两股线提起钩码,每股线上的力是多少?

生:是钩码重力的一半。师:对呀。这就是使用动滑轮能省一半力的道理。当然如果考虑动滑轮的重力,就不能省一半力了。大家想想,这时手的拉力是多少?

生:应该是钩码加上动滑轮总重的一半。

师:在实际生活中,我们用滑轮提升重物时,想即要省力又能改变力的方向,学生们有什么办法?

生:把动滑轮和定滑轮都用上„„ 师:我们知道使用动滑轮能省一半力,那使用滑轮组时,省力情况如何?其关键取决于什么? 生:用来分担物体与动滑轮总重的绳子股数。

师:那么我们如何确定绳子的股数呢?(老师从学生中选择两种不同绕法的滑轮组演示:在动滑轮与定滑轮之间用剪刀把绳子剪断,用手拉着线头提起动滑轮与重物,此时有几股绳子拉着动滑轮与重物?)

生:„„

创意经济的崛起与创意思维的培养 篇3

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资助(《创意经济的崛起与河南省艺术设计教育改革对策研究》2014-gh-704)

摘要:我们曾经以“Made in China”而自豪,但是现在我们更应思索怎样“Design in China”。创意经济是以销售“创意”为主的,而创意人才在整个运作过程中属于核心环节。面对眼前创意经济的崛起,艺术设计教育也必须认清形势,调整教学思路,努力为发展创意经济而推波助澜。

关键词:创意经济;创意思维;培养

产品不断的更新换代,是推动市场向前的原动力,而更新换代运用的肯定不是故步自封、原地踏步、保守落后的思想。我们都知道创新思想是和一些思维活跃的人经常联系在一起的。这类人通常改革的思想很浓厚,新点子、好创意不断。如果这些新的创意,能够突破各种未知的困难,投向市场的话,肯定会吸引人们的目光,进而去验证它的好坏。

任何一个未知事物,想要让人们接受他,都是一个漫长且艰辛的过程。这不仅包括其制作环节,也包括其投入市场的环节。

一、创意思维的提早开发和保护

创意经济代表着一种与时代同步的,新颖的,不断变化的事物。一件创意作品,既需要设计师的设计,也需要市场的认可。我们既要提高创作者的创意思维,还要提高广大接收者的创意思维。这样才能有市场,进而推动经济的发展。

我们目前在艺术设计教学方面,教师更关注的是对于理论的传授,以及知识点的掌握。对于创意的培养,是很欠缺的,加之我们中国从小到大的教育,都是围绕应试教育,学生的创造力在进入高校前,普遍就已经比外国的学生要低。

由于人才创造成功的年龄区比较低,所以对于小朋友的创造行为更加应该保护。大学生的年龄在18至22之间,这时候他们的思维基本已经定型,调整起来会更困难。而这一点,外国的教育做的就比中国要好,主要原因是它们的孩子在学习上压力小,反而会推动孩子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并把想做的事情做到最好。

二、发展中国家发展创意产业的难点

我们中国目前处于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的人由于生活水平不高,所以对于生活必需品的选择上,更看重价格而不是创意。如果市场对于创意产品的接受度低,那么创意设计就得不到鼓励,设计师本身也就疲于去进行创意了。这是困扰我们创意设计的根本原因。

就算设计师做出了创意产品,但是在价位上我们不敢提升。企业的老板大多也不认为设计师设计了有创意的作品,就应提高其薪酬。这样就从根本上使得创意市场疲软。

创意产业本身包含的领域很广,但是在中国提起创意产业,更多人想到的是动漫市场,别的就没有了。为什么我们会这样想?原因是:普通消费者更看中价格而不是创意;设计师的辛苦创意,并没有得到厂商在薪酬上的认可。以上两点促成了,中国创意产业的不景气。

三、鼓励设计师勇于创新,并将其创意投向市场

创意设计师不仅需要的是灵活的思维、不断的新点子、层出不穷的好创意,更需要的是用于面对新事物在被人们认可前的质疑、批评。我们中国目前是独生子女家庭居多,孩子从小到大都是父母的掌上明珠,这进而会引起孩子抗挫折能力低下,对于一些冒险、冒进事物不敢尝试。这种人口素质问题是我们要引起重视,且尽量避免发生的。

首先,独生子女往往内心更加自我,在做设计时就很难站在客户的立场上思考问题。当你是把设计只当做赚钱的工具,好的创意和点子也会离你而去;当你把设计作为解决问题的工具,设计才会有新的创意和方法。

其次,独生子女往往被父母给予了厚望,这反而会促使其压力过大,而最终被压力而压着前进。众所周知,创意往往是在人们最放松的状态下而出现的。如果设计师能在做设计时,放下所有的压力和包袱,解放自己的思想,让自己更轻松自如的思考问题,好的想法也许就不期而至。

例如:在进行创意思维训练时,我们班上有些女生,每次布置课堂作业时,都非常认真,总想能做出一个好的作品。在还没设计前,就被自己的思想压力搞得头疼脑涨,提前耗费掉了自己的精力。在进行实际创意时,发散思维展不开,创意思维也无从而有。相反有些男生,思想压力小,在课堂上嘻嘻哈哈,不断交流思想,最终却能无意中创作出一些很有创意的作品出来。

这个例子是一个设计师经常会深有体会的例子,创意过程本身并不是越认真、严肃越好。反而是思维越无所顾忌、不着边际越好。就创意思维而言,这是影响创意思维的重要原因。

我们中国的教育重视传统文化,重视人们对于祖先、长辈的敬重,培养孩子尊师重教的品质。这些从某种意义上说是没有错误的。但是过于强调上面这些因素,就会使孩子们认为当自己的思想和老师、父母不同时,就应该听从长辈、老师的建议。这样就会遏制孩子们头脑里诞生的新想法,促使其养成因循守旧的思维习惯。

当从事创意设计时,这种因循守旧的思想就会不断跳出来干扰新思想的诞生。所以,我们在做创意时,一定要做到破旧立新、无所顾忌、勇于尝试、大胆创新,不怕指责、批评。

创意产业的发展势头是不容小觑的,只要我们国家安定团结,经济就会不断发展,人们也会追求更新更好的生活标准。发展中国家的设计师,虽然生活条件还没达到最好,但是在思维上如果想创新,就必须要突破各种枷锁,勇于实践。

四、建立工作室教学模式,搭建课堂与社会的桥梁

伦敦艺术大学强迫学生在“做”中学,通过不断的实践提高创意能力。他们把教室搬到车间,学生在制作作品时,教师给与指导,不断挑战他们,同时也锻炼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自信心。法国的艺术专业学生没有固定的教室,取而代之的是一个个大大的工作室,学生在工作室里可以动手实践,设计制作出各种产品。

而在中国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往往毕业后只能往教室里钻,没有动手实践的地方。应该根据艺术设计院校的特点,尽力为不同专业的学生设置工作室,并保证向学生开放,鼓励学生前去锻炼。

工作室教学模式对于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也具有重要意义,导师将不可避免地面对三方面的压力:一是学生对导师的选择,这是衡量教师水平的重要标尺;二是竞争意识的加强,必然会造成工作室冷热不均的局面,迫使每位导师加强自己的专业能力、更新教学观念、改革教学体系;三是科研能力的提升,导师必须将科研提升到一定高度,广泛关注研究本领域的相关课题,以课题研究带动教学。

作者简介:

耿聪(1968-)、女,新乡学院,教授,硕士,艺术学。

创意时代人才培养浅析 篇4

据智联招聘网的统计信息显示, 我国创意产业发展的瓶颈是创意人才的极端匮乏。传媒、出版、印刷、包装类、教育、培训行业、娱乐、体育、休闲行业等, 存在较大的人才缺口。因此, 大批文化创意产业人才的教育和培养工作是当前国内文化创意产业进一步发展的首要前提。

新形势下为满足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 使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积极有效地应对国际竞争, 我国的人才培养必须根据文化创意产业的特殊要求, 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 结合我国的国情, 以全球化、系统化的理念, 制定符合实际的人才培养模式, 注重产、学、研相结合, 加强国际交流, 大力培养高素质的“四型”文化创意产业人才, 即国际型、复合型、创新型、实用型人才。

一、加强人才培养的规划、认证和监管

鉴于人才培养对于文化产业发展的战略意义和重要性, 做到人才培养的规范、有序、优质、高效, 政府有关部门应加强对人才培养的规划、认证和管理。政府有关部门应成立专门的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管理机构, 负责人才培养计划的制定、协调和经常性监管等。同时考虑设立文化创意产业教育机构的认证机构, 对文化创意产业教育机构实行认证制, 建立文化创意产业人才数据库, 对优秀者给予奖励和资金支持。

二、拓宽人才培养渠道, 充分利用各种力量加大人才培养力度

为满足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对各类人才的大量需求, 应采用多渠道、多形式、多途径的立体化人才培养架构。

1. 充分发挥高等院校的主渠道作用, 在注重技术人才培养的同时, 更要重视经营管理类人才的培养。

国家应鼓励高校设立文化创意产业相关专业和建立文化产业发展的研究机构。由于文化创意产业的概念范围过大, 高校一个专业根本无法涵盖全部行业。国外大学的通例是, 将文化产业管理人才的培养附属于不同专业, 如音乐美术、电影、电视、出版或管理等学科上, 学科划分非常细。耶鲁大学戏剧学院开设了剧院管理专业, 主要培养非营利剧院的管理人才, 为达到这一培养目标, 学校开设了剧院和戏剧调查、合作过程, 美国剧院实践、营销和公共关系准则, 法律与艺术, 高级金融管理等课程。

2. 调动各种社会资源, 加强文化创意产业的职业教育, 培养实践能力强的创意人才。

3. 发展文化产业网络教育, 整合和利用产、学、研的力量, 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水平。

4. 加强专业资格培训。

为提高文化创意产业从业人员的素质, 应实行文化产业的专业资格认证制度;为加强文化创意产业从业机构和人员的自律管理, 可考虑成立产业协会等组织。

三、建设有吸引力的文化创意产业平台

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平台建设主要是针对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建设而提出的。园区的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平台主要包括加强对高素质创意人才的培养、加强对海外和高端创意创新型人才的引进、建立和完善市场化的人才流动机制, 以及健全人才服务体系四大部分。

1. 打造园区文化创意产业的市场需求和品牌, 提升对人才的吸引力

以深圳市大芬村油画市场吸引人才为例, 该村以其在世界商业油画市场中的重要地位, 源源不断地吸引着来自全国各地的绘画工作者, 目前已经成为深圳市知名文化品牌。尽管深圳自身从未拥有一所专门培养绘画人才的美术学院, 却吸引了大批海内外绘画人才前来创业和就业。

2. 健全园区人才服务体系。

第一, 打造文化产业人才引进“绿色通道”。对人才的使用、职务晋升、职称评定、工资分配、社会保障、住房、配偶安置、子女人学与就业, 提供适当的倾斜政策, 爱护人才, 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环境。

第二, 组建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服务中心, 为企业及创意人才提供注册、申请专利、工商税收服务、产业政策和法律咨询等服务。

第三, 开通园区信息服务平台 (如网站等) 以及公共技术平台 (提供普适性的技术设备服务) , 为企业、创意人才及时了解政策信息、进行交流创作提供软件和硬件支持。

四、完善人才激励机制

通过完善人才激励机制, 鼓励拥有特殊才能和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意人才, 以知识产权、无形资产、技术要素等作为股份参与文化创意企业利润分配。

五、加强国际人才交流

人才培养创意策划方案 篇5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具备人文精神、科学素养和诚信品质,具有较宽厚的管理学、经济学、市场营销学的知识基础,掌握市场营销基本技能并具有国际化视野、创新意识、团队精神,熟悉经济政策、法规及商业惯例,能够综合运用相关知识和技能发现、分析和解决营销实际问题,能够在企业、事业单位从事市场调研、营销策划、市场拓展、销售管理等营销业务及管理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二、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市场营销及工商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营销方法与技巧方面的基本训练,着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专业素养和行业体验,要求毕业生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管理学、现代市场营销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有相关的经济学知识和较宽广的人文社科知识;

2.掌握市场营销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具有开展市场调研、渠道管理、谈判与推销、网络营销等业务工作的技能,能针对企业推出新产品、开拓新市场的实际需要进行营销方案的策划;

3.具备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较强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人际沟通能力、较强的计算机应用和信息处理技能,具有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

4.具有营销管理、广告策划、分销渠道等方面的专业管理能力

5.熟悉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和法规,了解国际商业惯例及营销规则;

6.了解本学科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具有知识自我更新的能力;

7.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具有一定的批判性思维和初步的科研能力;

8.具有一定的综合技能和对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

三、主干学科

学科门类:管理学、工商管理。

四、核心课程

管理学原理、市场营销学、会计学原理、财务管理、消费者行为学、国际市场营销学、物流管理、客户关系管理、市场调研与预测、广告学、服务营销、网络营销、商务谈判、营销策划实务、连锁经营管理、零售学、营销综合实训等。

五、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市场营销调查与预测课程设计、营销策划课程设计、创业模拟实训、创新创业训练、专业技能竞赛、科技创新活动等。

六、主要专业实验

企业模拟经营沙盘演练、营销管理沙盘模拟实验、网络营销与模拟实验。

七、修业年限

标准学制4年,弹性修业年限3至6年。

八、授予学位

符合学士学位授予条件的,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

九、毕业学分要求

我国时尚创意人才的培养 篇6

【摘 要】本文结合“创意经济驱动型”服装专业创新人才的发展需求,以服务现代时尚创意产业为宗旨,瞄准时尚创意产业人才培养,对创意经济驱动的时尚创意人才的能力结构进行分析,探讨时尚创意人才的培养模式,对服装教育教学改革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具体的服装教育转型策略和可操作的方法。

【关键词】创意经济 时尚创意人才 服装教育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10C-0086-02

一、时尚创意产业的价值特征

时尚创意产业是符号密集型产业,而时尚关涉对提供身份认同的符号的采纳。这里的符号包括服装、珠宝、汽车、住宅、工艺品以及其它能在大众文化中标识意义的可见物品。时尚产品需求的暂时性、个性定制化、符号性都对时尚创意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技术运用的创新、时尚产品的创新及其市场营销的创新。

时尚创意产业通常被理解为包括所有与设计、生产制造、分销纺织服装商品(包括饰品等)相关的公司及个体的产业。时尚创意产业价值链呈现出极为明显的微笑曲线特征(如图1所示)。曲线的中间部分是加工制造,是附加价值最低的部分;左边是设计和研发,属于附加价值较高的部分;右边是营销和品牌,也是附加价值较高的部分。当前时尚创意产品的生产制造成本不高,相对应的利润也较低,但是设计研发与营销品牌的附加价值还是相当高的。中国目前的人力成本日益增长,加工制造逐渐向全球欠发达国家和地区转移。因此,中国时尚创意产业的未来应朝微笑曲线的两端发展,也就是着重于加强时尚产品的研发和设计,创造品牌,加强客户导向的营销与服务。

图1 时尚创意产业价值链微笑曲线

二、时尚创意人才的能力结构模型

处于微笑曲线两端的时尚创意产品的研发设计和品牌营销是未来我国时尚创意产业发展的趋势和方向。因此,对时尚创意人才的素质要求更为明确。时尚创意人才是时尚产业领域的专业人才,不仅要拥有扎实、全面的专业知识,还要有很强的时尚创意能力及捕捉时尚潮流的意识和技能。综合起来,其能力结构呈现出“五力模型”的特点(如图2所示),即学习力、洞察力、表现力、创造力和自我驱动力。这五种能力是相互作用和关联的,具体描述如下:

图2 时尚创意人才能力结构的五力模型

(一)学习力。专业知识是创意的基础,扎实的专业知识的学习,以及专业以外的跨领域知识的掌握是创意产生的根基。此外,专业技术和技能也是时尚创意人才必须学习和掌握的工具,如各种设计软件和器材的灵活运用。因此,要求时尚创意人才有着很强的学习能力,能够全面快速学习必要知识,及时学习最新知识。

(二)洞察力。透过现象看本质是对洞察力的最清晰的表述。时尚创意人才需要有发现事物本质的能力,通过对流行现象的观察,发掘新事物、潮流、流行元素,并做出趋势判断。

(三)表现力。好的创意需要用完美的方式方法表达出来,才能易于被终端消费者接受,这就要求时尚创意人才掌握设计表达的工具和使用贴近消费者的语言,将创意用知识、设计元素完美呈现出来。

(四)创造力。时尚创意产品的特点不仅仅体现在时尚风格,创意元素同样不可或缺,否则就没有个性,容易被替代,创意体现在创新产品、创新款式设计以及创意饰品搭配等方面。时尚创意人才必须要拥有丰富的个性化创造力,才能应对不同消费者对产品的挑剔,满足消费者极具个性的需求。

(五)自我驱动力。时尚创意产品是创作者成果的终极展示,消费者满意与否是对创作者全部心血及成果的唯一评价,时尚创意人才要具有强的成就导向,才能从最终的创意成果中获得极大满足和动力,以维持其持续的创新和活力。

三、我国时尚创意人才培养与纺织服装专业教育的契合点

时尚创意人才是把创意转化成新商品的关键要素,是时尚创意产业持续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因此,时尚创意产业的优势在于能够把创意商业化,是否有足够的时尚创意人才是时尚创意产业的标志之一。基于创意经济学集成的角度对时尚创意企业的创意来源进行系统研究,我们可以发现时尚企业创意来源包括内部来源和外部来源,内部来源是时尚创意企业的决定因素,外部来源是时尚创意企业的保障因素。这种对时尚企业创意来源的逻辑划分,对时尚创意人才的培育并建立竞争优势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时尚产业可划分为时尚设计业、时尚产品生产业(包括时尚产品的制作、传播和服务提供)、时尚产品营销三个互相衔接的部分,三部分的核心工作是时尚产品的设计。纺织服装专业是以培养纺织服装技术和设计能力为目标,基础能力是创意设计的前提,因此,纺织服装专业是时尚创意人才培养的有效渠道。

四、基于纺织服装专业教育的时尚创意人才培养模式设计

根据对创意经济驱动下时尚创意人才能力结构的分析,结合纺织服装专业教育的特点,提出时尚创意人才培养的“核心+平台”式的培养体系(如图3所示):围绕专业教学这一核心(时尚设计人才,时尚管理人才,时尚营销人才等),建设三大平台:时尚流行趋势发布平台(信息平台),时尚创意交流和共享平台(资源平台),时尚体验和创意实践平台(实践平台)。

图3 创意经济驱动的时尚创意人才培养模式

服装专业教育可以通过“一个核心、三大平台”的模式重点培养时尚创意人才的学习力、洞察力、表现力、创造力和自我驱动力。首先,对于学习力的培养,可以通过课程体系的设计,课堂教学方法的安排,培养学生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学习技能,优化课程设置和改革教学方法,让学生主动去发现问题,寻找答案,从而获取有价值的知识和学习方法。其次,洞察力的培养重点通过对时尚趋势的关注以及时尚流行元素的把握,培养学生捕捉时尚的意识和能力。具体可以安排时尚创意园区的参观,著名作品的深入赏析,与知名时尚人士的交流等活动展开,借助时尚与流行趋势发布平台,着重培养学生注意细节、关注事态的发展变化、通过现象把握本质的能力。第三,表现力的培养不仅需要通过专业技术的教学来实现,还需要结合具体的实践,将面料、色彩、时尚元素、文化等结合起来,通过专业技术能力和手段表达出来,因此,需要培养学生对各种时尚元素进行解构和重构的能力,并通过参与时装发布会、服装秀、大型晚会等活动来实践。第四,创造力的培养重点在于学生相互交流和分享,在交流和分享中进行思维的碰撞,产生创意的火花。可以借助时尚创意交流和知识共享平台,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将自己的创意与他人分享,接受他人的批评和建议,在交流和分享中使自身的创造力得到提升。第五,自我驱动力在于培养时尚创意人才的能力成就型性格,一方面是对自身综合能力的不断提升的追求,另一方面是对创意成果永不停止的追求。能力成就型人才的培养可以借助时尚体验和实践平台,着重通过与实践相结合的培养模式,举办各种大型赛事,参与企业实际设计,参加时尚发布会等。

为了适应社会对时尚创意人才的需求,对照相应的需求将创意人才的基本素质结构化为五种能力,即学习力、洞察力、表现力、创造力和自我驱动力。针对纺织服装专业教育,可以将这五种能力的培养分开独立进行,分别通过专业课程体系设计和实践、时尚流行趋势和元素捕捉和培训、时装秀实践、创意交流平台建设、参与大型赛事和企业实践来培养,并最终综合为一体,形成合力,实现创意人才的培育。

【参考文献】

[1]易华.创意人才和创意产业、创意城市发展[M].北京: 中国物资出版社,2011

[2]石洁.创意人才“心理环境”分析[J].艺术与设计,2008(3)

[3]陈解放.“产学研结合”与“工学结合”解读[J].中国高教研究,2006(12)

[4]易华.创意阶层理论研究述评[J].外国经济与管理,2010(3)

[5]易华,胡斌.创意经济时代的创意人才开发机制分析[J]. 科技管理研究,2009(10)

[6]孔德议,张向前,林剑.创意人才研究综述[J].科技管理研究,2013(6)

【基金项目】东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繁荣计划研究课题(DHSYH-SJYJ-201613)

【作者简介】陈李红(1983— ),女,山西洪洞人,博士,上海工程技术大学讲师,研究方向:服装设计与工程,时尚经济与管理;严新锋(1982— ),男,安徽安庆人,博士,东华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战略管理。

创意产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篇7

关键词:创意产业,创意人才,培养模式

创意产业的源起

创意产业概念的提出是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的英国, 主要是指“那些从个人的创造力、技能和天分中获取发展动力并通过对知识产权的开发, 创造潜在财富和就业机会, 促进整体生活环境提升的产业”, 包括软件开发、出版、广告、电影、电视、广播、设计、视觉艺术、工艺制造、博物馆、音乐、流行行业以及表演艺术等13项产业。在名称上, 欧美称之为“创意产业”、“版权产业”, 东亚地区则称之为“文化产业”或“文化创意产业”。

进入21世纪, 世界步入知识经济时代, 创意产业在许多国家和地区迅速成长。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 美国从硅谷到华尔街的流行语是“资本和技术主宰一切的时代已经过去, 创意的时代已经来临”;日本也喊出了“独创力关系到国家兴亡”的口号;韩国则打出了“资源有限, 创意无限”的标语;而台湾省、香港特别行政区以及新加坡政府均已把下一轮繁荣寄托于创意产业的发展, 争做亚洲和华语世界的“创意之都”。

发展创意产业对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城市、国家的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 创意产业具有很强的渗透力和辐射力, 可以与任何一个产业结合, 给原来单纯的产业集体带来高额附加值。其次, 创意产业强调文化艺术的市场化、商业化, 通过为大众提供各种文化娱乐和文化服务, 营造时尚的城市文化生活环境, 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再次, 创意产业是新型的无污染产业, 不仅不会掠夺越来越宝贵而稀缺的自然资源, 而且还能够保护现存的历史文化资源, 通过历史与未来、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经典与流行的交叉融合, 为城市增添历史与现代交融的文化景观。最后, 发达的创意产业可以体现城市的创新能力, 为新一轮城市规划与功能再造提供新思路。

我国创意产业人才的现状

创意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有价值的创意, 更离不开能够将艺术、技术、市场融为一体的复合型创意人才, 拥有大量的各类创意人才, 是夺取创意产业发展制高点的决胜因素。我国的创意产业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速崛起, 上海、北京、杭州、深圳等城市已经建立了一批具有开创意义的创意产业基地, 但是, 与纽约、伦敦、东京这些国际创意中心相比, 处在发展期的中国创意产业还显得不太成熟, 面临缺乏原创、人才匮乏、集聚不够、缺少中介等问题, 尤其是相关人才的缺乏制约了创意产业的发展。据悉, 在纽约, 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占工作人口总数的12%, 在伦敦, 这一比例是14%, 在东京更达到15%。而在我国的北京、上海等大城市, 创意产业从业人员占总就业人口的比例还不足千分之一。除了人员匮乏这一基本现状之外, 我国创意产业从业人员中还存在下列问题:

缺少高端人才, 导致原创作品缺乏以动漫产业为例, 目前, 动漫人才特别是动漫前期规划与创作人才以及后期营销管理人才的缺口非常大, 动漫界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大量存在, 加工车间式的运作模式, 使得漫画家们的创造性得不到发挥, 难以形成高端创造型人才群体。网游行业的情况与此相似, 在网络公司内部并不缺乏低端技术人员, 但从事游戏研发的高端人才, 尤其是那些能够搞出好的游戏脚本、掌握开发核心技术的人才更是凤毛麟角。高端创意人才的缺乏直接导致我国原创产品在选题创意、形象造型、故事内容、技术手段等方面很难与日本、韩国相抗衡, 使得中国的动漫产品缺乏核心竞争力, 难以打造出民族优秀品牌。

决策层过多干预, 导致创意人才难以施展才华从广义上说, 创意无所不在, 然而将无形创意资源

有形化, 更多的是通过有决策权的管理层实现的, 处于执行层的创意人员的发挥余地相对较少, 只有当创意人员的创意与经营发展建议被决策层认可, 融入企业整体发展规划之中, 才可能有发挥的机会。我国目前的状况是, 并不是所有的决策层管理人员都能够意识到创意的重要性, 对于创意的不信任、缺乏冒险精神与胆识魄力, 使得决策层与创意人才之间往往缺乏沟通, 导致一些好的创意被搁置起来无法实现, 这是对创意人才的一种浪费。

创意从业人员的理解偏差, 导致垃圾创意泛滥创意产业是一种知识经济, 即在既有的文化产品基础上提升其附加值, 因此同样应注重扎实的基础和广泛涉猎各方面知识。产生一个创意需要经过千百次的实验和遴选, 并不是所有灵光乍现的想法都能成为创意。新想法出来后, 经过多次验证, 最终在实践中被采纳、运用, 方可成为行之有效、切合实际的创意。我国很多从业人员对创意的理解存在偏差, 认为创意就是绞尽脑汁想点子, 越新奇、越古怪、越与众不同越好, 于是过分追求标新立异, 导致大量无法实现的垃圾创意出现。创意是有规律的, 更是有根基和使命的, 我们所倡导的应是积极、健康、符合实际规律的创意。垃圾创意表面上看是有趣而美好的, 但由于不能实现, 久而久之会对创意人才形成致命的伤害, 最终导致创意枯竭。

创意人才过分强调个人经验, 缺乏团队意识很多人以为创意是个人的事, 如果某人具备了创意人才的各项特征, 那么他的创意就一定会创造出无法估量的价值, 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效益。然而, 事实证明, 团队的合作与沟通才是创意产生的关键因素, 因为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 思想会出现多次碰撞, 能改变个人的固有思维模式。对于创意的可行性分析, 更多的是通过团队实现的, 没有一个团结的、充满锐意进取精神的团队, 很难想象某个创意能真正产生经济效益。

对创意人才过多地依赖引进, 缺少培养意识引进创意产业人才与培养人才应该是相辅相成的。从产业发展的角度看, 在引进创意人才的同时, 也要加强创意人才的培养与孵化系统, 形成有主体的创新团队。而目前我国的许多企业眼睛盯着海外, 一心只想引进具有跨国背景的经营管理人员, 忽视对企业、行业内部人才的挖掘与培养, 导致用人成本大大提高, 不利于本土创意人才的成长。

创意人才的开发与培养

创意产业是文化、知识与技术高度联姻的产业, 对专门人才的知识与能力结构具有特殊的要求。与传统意义上的人才相比, 创意产业人才具有独特的性格特征:一是富于想象, 头脑灵活, 乐于接受挑战;二是敢于创新, 不循规蹈矩, 不墨守成规;三是年轻, 有创意的激情冲动;四是流动性强, 不愿意与所属企业或团体形成固定永久的关系。一般而言, 创意产业的从业人员应该具备高超的审美能力、持续不断的组织学习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与资源整合能力。

从近十年的经验来看, 各国创意产业的发展无不得益于各国创意人才的教育与培养。仅以游戏产业为例, 截止到2003年, 美国设有游戏专业的大学 (学院) 有540所, 日本有200所大学设有游戏 (开发、设计、管理、运营) 专业, 韩国有288所大学或学院设有相关专业, 其中政府指定赞助的大学与研究院游戏专业就有106个。韩国在1999~2000年遇到第二次经济危机时, 正是文化创意产业的高速发展拯救了国家经济, 其游戏产业在短短几年中之所以获得高速发展, 与其丰富的人力资源的强大支持是分不开的。

我国创意人才的培养受到原有教育培训机制的制约, 不能适应创意产业飞速发展的需要, 因此必须尽快变革, 构建新的培养机制。以下是几点建议:

积极发掘创意人才创意人才的发掘需要时间、精力与财力的投入, 不可能像传统产业那样, 通过招聘的方式就可以在最短时间内获得自己所需要的人才, 而是要采取更有针对性, 甚至是非常规的手段。例如, 可以借助电视台举办的各种活动发现选拔人才, 中央电视台的全国青年歌手大奖赛、主持人大赛、服装设计师大赛、梦想中国、创意盛典等, 以及地方电视台的各种动漫设计制作大赛、广告创意大赛、网络设计大赛等, 不仅使得一批批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而且给主办方、赞助方带来了收益, 既树立了品牌, 又提高了知名度。此外, 借助“猎头公司”的帮助也不失为企业挖掘创意人才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由于此类公司信息灵敏、目标性强, 通常能够提供比较满意的人才服务。

大力吸引创意人才文化创意有赖于“精神家园”的涵养基础, 需要多元文化土壤的大力支撑以及资源高端投入的有效保障。因此, 政府必须制定相关的政策法规, 完善已有的人才政策。与此同时, 应在完善城市总体形象上下工夫, 形成更具人文气息的城市风格, 努力打造国际化的城市形象, 全方位提高城市的生活质量, 包括优质的交通、住房、教育、医疗等生活条件以及与知识版权相关的新闻出版等方面的配套工作, 以此吸引国际创意人才。宽松的社会氛围对于创意人才的成长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要尽可能地破除地域、年龄、学历、职称、性别等等带来的种种限制, 对创意人才抱以宽容的态度, 允许他们出现“创意偏差”, 尊重并鼓励新创意的形成。此外, 要努力做大做强不同类型的创业产业集聚区, 形成品牌效应, 使之成为创意人才向往的工作地点。

努力培养创意人才除了发掘、引进创意人才之外, 更重要的是加强本土创意人才的培养工作, 可以采用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相结合外加国际职业认证的培养模式, 这对于加快我国创意人才的成长可以起到关键作用。目前我国培养创意人才的渠道可有以下几种:

1.将创意人才培养列入政府计划。2004年11月, 上海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将创意人才的培养列入计划, 在广告业、建筑业、数码媒体业、工艺品产业、文化产业和设计业六大类行业中挑选有潜力的创意型人才列入培养目标, 首选目标定位在创意设计人才培养上, 包括视觉传达设计、工业产品造型设计、环境艺术设计、服装设计等7类, 涉及40个职业工种 (模块) 。2006年2月, 人事部出台了专项政策, 扶持信息专业技术人才的知识更新与继续教育。据了解, 人事部将以软件、网络、信息安全、数据库、动漫、游戏等当前紧缺人才领域为突破口, 确立10个重点专业, 完善课程与教材, 建立适合国情、与国际标准接轨的信息专业技术人才职业能力培养与测评体系, 培养中高级专业技术创意人才。

2.创建专业学院, 设立研究基地。2005年4月, 由复旦大学联合上海文广集团等单位共同投资创建的上海视觉艺术学院 (SIVA) 在松江大学城正式成立, 该学院是一所综合性新型艺术类本科院校, 培养各类复合型艺术设计和管理人才。坐落在华东师范大学校内的国家动漫游戏产业振兴基地成立于2004年7月, 目前该基地已形成一整套相关人才培养机制, 通过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两条途径为动漫产业发展提供高质量的紧缺人才。北京游戏学院从2005年9月招生以来, 已有十几所大中专、高职院校与其联合开办游戏专业, 另有几十所院校与游戏学院达成了合作意向。该校选择在全国有广泛影响、并在游戏人才教育培养方面已经积累了丰富经验与深厚基础的职业培训机构合作, 推出了游戏专业学历教育, 旨在为游戏产业输送更多的合格人才。

3.职业培训。对已经有一定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创意产业从业人员进行培训, 是培养创意人才的一条捷径, 从事培训的主体可以是高校、政府劳动主管部门, 也可以是相关的企业。在现阶段, 高等院校由于受到专业与学科的限制, 还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培养出大批合格的创意产业从业人员, 但如果能利用现有的丰富的科技与智力资源, 与创意产业界和政府主管部门合作, 承担起创意人才培训的任务, 则一方面可以缓解创意人才紧缺的状况, 另一方面也可以为高等院校创办相关专业、为创意产业大规模培养专门化人才奠定基础、创造条件。

4.成立服务机构。2005年4月, 我国首家创意产业发展服务机构在上海宣告成立并开始运行, 与此同时, 全国第一家创意产业协会也在上海挂牌成立, 同年11月, 上海市经委和统计局编制了《上海创意产业发展重点指南》, 确定了“十一五”期间上海创意产业发展的五个重点行业, 即研发设计创意、建筑设计创意、文化传媒创意、咨询策划创意与时尚消费创意, 这一举措无疑为上海市创意人才的培养指明了方向。

5.进行资格认定。2005年12月, 上海举行了2005年度工艺美术任职资格考试, 这是上海市职业能力考试院对工艺美术专业系列的首次考试, 通过考试者获得由市人事局统一颁发的《上海市工艺美术专业资格证书》。首次工艺美术专业任职资格评价工作的全面展开, 不仅拉开了上海市创意人才培养的序幕, 也将为上海培养和引进工艺美术专业人才、发展新一轮都市型创意产业发挥积极的推动作用。

“十一五”期间, 我国传统制造业的发展面临诸多困难, 资源相对匮乏、环境污染等问题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 为此, 国家提出了“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而奋斗”的口号。创新离不开创意, 以文化和知识为核心的创意产业已不仅仅是一个发展的理念, 而是有着巨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直接现实, 创意产业的发展规模和程度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城市综合竞争力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创意产业的建设离不开人才资源, 创意人才不仅是构成创意产业生产力的基本要素, 而且是从事创业经营活动的重要资源, 同时也是创意产业核心竞争力的载体。因此, 应利用各种手段发掘人才、创造各种条件吸引人才、想尽各种方法培养人才, 不但要加强大专院校与创意产业相关的院系、研究基地的建设, 还要优化人才成长的体制与机制, 从政策、环境等诸多方面提供支持, 为创意产业人才的发展提供良好条件, 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参考文献

[1]厉无畏, 王如忠.创意产业——城市发展的新引擎[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05.

[2]厉无畏.创意产业导论[M].上海:学林出版社, 2006.

[3]李业岩.寻找新生命力的文化创意产业[OL].文化发展论坛, http://www.ccmedu.com2005-11-22.

[4]李阳和.中国动漫的羽化之痛[N].中国财经报, 2006-05-24.

[5]长城战略咨询.中国创意产业的现状与趋势[J].新经济导刊, 2006, (5) .

[6]薛童.中国创意经济报告[J].新经济导刊, 2006, (5) .

培养创意 篇8

知识密集型的文化创意产业需要大量的跨学科、跨领域的交叉性复合型创意人才。高校是创意人才培养的集聚地, 应该以可持续发展的眼光抓住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契机, 构建开放式、创意型、应用型的综合性创意人才培养新模式。

一、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背景下, 我国高校创意设计人才培养现状

文化创意产业作为智力密集型的产业, 其长久稳定的发展需要投入大量的创意人才, 而我国目前优秀的创意人才较少, 加快培养与输出高素质的创意人才是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迫切要求。当今社会, 创意人才培养的主源头还是高校。高校作为创意设计人才培养的摇篮, 是文化创意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最基本、最重要驱动力, 是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在人才和智力资源方面的重要支撑, 也是文化创意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来源。近几年, 虽然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势头较猛, 但高校在创意人才培养模式上已经遭遇到了的瓶颈, 使其在发展的道路上动力明显不足。究其主要原因有:

1.学生现状:文化基础薄弱, 学习主动性不高, 专业知识认识不够, 缺乏对传统文化、艺术、美学、设计等方面的研究与学习, 会导致其审美能力低、设计作品缺乏思想深度和创意, 与市场需求脱轨。

2.教师现状:教师知识结构不尽合理, 教学模式相对单一固定, 创新能力不足, 缺乏外出学习交流的机会, 同时又忙于职称评定、校外兼职或科研工作, 往往疏忽对专业知识领域的深入研究学习。

3.教育环境现状:目前我国高校文化创意人才培养结构不合理, 培养目标模糊、课题设置不合理、教育形式单一、教育体系单薄、教育层次不明, 创意的学科理念没有进入高校的学科目录, 只是附属于其他学科之下, 人才培养模式尚处于摸索阶段, 完整的人才培养目标、系统仍在酝酿中;实践教学环节相对薄弱, 缺少实际性的项目课程;教学方法相对单一, 与学生缺少互动等。

二、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背景下, 我国高校创意设计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创新性是新型设计人才必须具备的能力。高校传统人才培养模式重理论轻实践、重概念轻能力、重招生轻就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跟不上当前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忽视了对学生创新创意能力的培养的重要性, 使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被动地接受知识、积累知识。随着时代发展, 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存在严重的缺陷, 高校的育人模式应强调学生创新意识, 建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导向, 开放性、多元性的课程教学方式, 形成宽口径、厚基础、精专业的课程体系结构显得十分必要, 是创意设计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

作为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单位的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为在校大学生搭建创业、就业和优秀设计作品孵化、成果的产业化的实践平台, 创建了筑梦空间创意中心, 全面深化教学改革与创新实践, 与课堂教学有机融合, 以项目和竞赛为载体, 优化课程体系, 通过“二+一”模块, 加强创意设计人才的人文艺术底蕴培育, 探索创意设计人才培养的新模式, 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

1.更新教学内容, 优化课程体系, 培养“厚基础+精专业”型人才

课堂教学内容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渠道, 同时也是培养人才的关键要素。文化创意产业下, 创意设计人才的培养更要注重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因此, 在教学环节上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及时审视和提炼教学内容, 摒弃陈旧过时的知识案例, 将真实项目课题或社会服务项目纳入课堂教学中, 突破传统书本教育的禁锢, 由指导老师带领学生承接和完成设计项目, 发挥学生的专业设计能力进行项目的创造设计。把以课堂传授间接知识为主的学校教育环境与直接获取实际经验、能力为主的生产现场环境有机结合, 使课堂组织教学更加生动、更加接近实际。

一方面, 有助于在实战中培养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意识, 提升学生专业学习的兴趣, 在完成项目的实际操练中激发创新意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能力、市场运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自信心, 使其设计出的作品能较快地适应市场的需求;另一方面, 又能拓宽青年教师学习创新知识的空间, 了解企业的生产实际, 增长他们的社会实践经验, 是培养“厚基础+精专业型”设计人才的科学选择。

2.竞赛驱动教学, 培养“技能型+创意型”设计人才

通过与课堂教学相结合, 积极拓展学科竞赛形式, 鼓励并组织学生参加国内国际以及学校举办的设计竞赛。以大赛为纽带, 汇聚创意设计资源, 提升学生创意设计水平, 为学生的专业学习提供一个相互交流和提高的平台。选拔优秀设计人才, 以赛代练, 打开学生创意设计的思路, 拓宽其设计视野, 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 敏锐地提出解决问题的创意方案, 设计出新颖独特而又耐人寻味的作品。

这些结合了基础知识与专业知识的竞赛, 让学生了解理论与实际之间的关系与重要性, 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增强学生团队协作能力。综合运用课堂所学多门专业的知识, 提交相应的设计方案或者产品原型。通过竞赛, 使学生将理论知识付诸于设计实践中, 巩固其知识结构, 培养动手实践能力, 提高专业技能和探索创新精神。

3.以“二+一”为模块, 培育人文艺术底蕴

在学生的第二课堂学习中, 从本校实际出发, 根据学生的特点, 注重加强人文艺术底蕴培育。首先, 实施通识教育计划, 通过第二课堂开设内容丰富诸如《艺术文化修养》、《艺术鉴赏》等选修课, 坚实高校学生的文化功底, 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水平。其次, 合理利用校园文化活动, 由娱乐走向创意。每学期定期组织学生会及专业社团开展校园服装设计大赛、大学生创意集市大赛等富有专业特色的创意校园活动, 在展示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 锻炼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动手能力。同时, 积极培植和繁荣校园创意文化, 将优秀的企业文化引入校园, 以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 搭建各类文化交流平台, 积极推动创意校园建设, 培养学生敏锐的文化创造力, 为学生真正适应文化创意产业, 开发出适应产业需求的产品打下基础。

对学生而言, 第二课堂不仅是大学生实践技能的演练平台, 更是创意人才积淀、创新能力提升的基础平台。巩固学生的专业理论基础, 使学生了解学科前沿市场最新的设计动态, 开拓创意思维, 在实践中激发创作灵感, 设计出优秀的作品;对教师而言, 在活动中积极探索创意设计教育改革思路和育人模式。对大学生创新能力人文艺术修养的培养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和普及推广性。从根本上体现现代教育模式的创新性、多元性、灵活性特点, 实现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圆融互摄”。

总之, 目前我国正处在文化创意产业的迅速发展时期。人才建设也应该跟上其发展步伐, 保障文化创意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高校是培养创意设计人才的主要基地, 应加大投入力度, 加强文化创意产业领域专业硕士的培养, 从教学理念, 教学体系等方面对育人模式进行改革和创新, 培育一批既有实践经验又有理论知识的创意人才, 可以直接投入到创意产业的运营与发展中, 为创意产业发展注入活力。同时, 高校应该更新现有的学科目录, 将文化创意产业纳入重点鼓励出国留学、深造的方向, 加快专业人才培养步伐;改善师资队伍质量, 开设文化创意课程的大中专院校应选拔出一些优秀的老师, 到更高端的一流大学里去继续深造。只有全面关注学生和教师队伍的发展, 关注市场需求, 开发学生的潜能, 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才能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复合型创意设计人才。

摘要:在创意经济时代, 创意就是生产力。伴随着文化创意产业的蓬勃发展, 创意设计人才的需求递增, 实现“创新驱动, 转型发展”, “知识与技术并重, 理论与实践同步”, 提升创意人才的培养水平, 对服务文化创意产业的高校而言是一个严峻的考验。本文分析了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背景下, 我国高校创意设计人才培养的现状, 以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筑梦空间创意中心教学实践为例, 试图构建“厚基础+精专业”、“技能型+创意型”的创意人才培养新模式, 力图打造创新型文化创意产业设计人才的“孵化器”, 实现宽基础、多口径就业优势, 突破就业困境, 从而加快推动我国文化创意产业事业的发展, 同时为高校艺术设计教育改革提供新的思路, 为社会输送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

关键词:文化创意,高等院校,创意设计,人才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1]高校是文化创意人才培养的摇篮[N].光明日报, 2012年9月2日.第005版.

[2]郑桂玉.创意产业背景下艺术设计人才培养的思考[D].《中国美术学院》, 2010.

[3]王丽琦, 谈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与高校文化创意人才培养[J].《艺术教育》, 2010 (12) .

[4]张爱中, 文化创意产业设计人才的培养与就业之思考[J].《东疆学刊》, 2014年01期

[5]黎铮, 文化创意产业背景下的创意人才培养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 2012.

[6]张蔚, 杨冬.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语境下的创新型人才培养[J].创意与设计, 2010 (02) .

[7]戴卫明, 论高等学校创意人才培养的问题及对策[J].当代教育论坛:下半月刊, 2009 (7) .

[8]孟祥意.创意人才的培养模式探析[J].管理观察, 2009 (14) .

浅谈FLASH教学中创意的培养 篇9

关键词:创意,创造性思维,FLASH教学

目前, 随着网络在全球的普及, 运用于网络的FLASH技术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全球正在运行的网站中基本上都使用了FLASH技术, 而且随着人们对网站最佳效果的追求, 有的网站把整体网站的建设都由FLASH技术来开发。因此, 越来越多的网络爱好者把学习运用FLASH技术做为首要的任务。但是, 光学好FLASH技术并不能有好的作品, 它需要有一个核心的内容支持——创意。

创意的概念及特征

创意, 英文为Originality, 泛指一切带有创造性的、与众不同的认知与想法, 一般是指创造性思维或想法。人的思维是大脑对外界输入的信息进行选择、加工和组合的过程, 这个过程以及选择、加工和组合而形成的结果, 往往受到人的教育及环境的影响, 由于受到社会环境及已有经验的影响, 人们的思维产生了定势, 因此, 常规思维对事物思考的结果也会大同小异。而创造性思维不同于常规思维, 它是人类思维的最高表现, 创造性思维要打破人们的思维定势, 以一种全新的角度, 甚至叛逆的思维方式去分析、加工信息, 从而得出与众不同结果。

创意的核心是创造性思维, 是人们对身边的事物进行重新认识, 发现新的表象, 提出新概念, 从而达到创造新形象来表达信息的目的。一个好的创意是通过创造性思维而得到的, 它具有新颖性和独特性, 能够通过常规的表现素材得到意想不到而又耐人寻味的结果。

FLASH技术的特点

FLASH技术和动画结合, 融多媒体和互动两个特性, 为创作者开发好的创意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FLASH动画由于其自身体积较小, 便于在网络上运行, 因此可以使创作者良好的创意得以实现, 不必拘泥于网络对作品大小的要求而不敢有更深内涵的表达, 加之FLASH技术掌握相对简单, 只要掌握特定的技术, 就可以制作有声有色的动画, 使作者创意的实现变得较为容易。同时由于FLASH在网络及电视媒体中的大量运用, 使良好创意的传播更加迅速, 范围更加广泛, 从而大大激发了创作者的创作热情, 带动了一大批创作者投身FLASH动画创作, 也产生了一大批优秀的创意。

动画最具魅力的表现, 是它能够不受工具材料的限制, 突破和超越美术传统的静态表现局限, 以其任意的想象和发挥来虚拟现实和非现实情境, 为人们创造出一种别具一格的、活动的视觉艺术享受。动画作品的好坏, 创意很关键。因此, 作为动画的基础工具FLASH, 无论在基础学习, 还是作品创作中, 都要注重任意的培养。

FLASH教学中创意的培养

FLASH软件只是动画创作的一个工具, 要想创造出优秀的FLASH作品, 不仅要有扎实的基本功, 而且要有好的创意。因此在FLASH教学中注重创意的培养是学生能创作出优秀作品的基础和关键。而创意, 其实是可以“练”的。创意可以把它看做一种智慧, 通过学习和修持可以获得, 创意产生时的灵光闪现虽然不可预知, 但是根源在于对生活的观察和感悟。

1.在软件学习中创意的培养

要想使学生作出有创意的作品, 基础课的教学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十分重要。在这一过程中, 学生在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客观对象, 用心去体验自然规律, 用脑去分析、研究客观对象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和形成的秩序, 从而要在软件等制作工具上表现出来, 其中在构6成、图案等课程里激发学生的创意, 构成中有想象构成, 图案教学中创造是它的永恒主题, 基础教学中, 对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培养尤为重要, 这一阶段应使学生具有良好的思维方法, 具有创新的思维观念, 为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在讲解FLASH软件中, 虽然是重点教给学生FLASH操作的方法, 但是也要把创意的培养渗透其中, 为将来的作品创作打下基础。首先在学习软件之前, 让学生观看一些优秀的FLASH作品, 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 从作品创意的角度去分析, 让学生了解以后的FLASH创作需要有创意的支持。其次, 在讲授具体的FLASH制作方法时也有意识地渗透创意的培养。例如, 在学习了简单的图形制作以后, 让学生在此基础上创作一些图形绘画作品, 同时引导学生要有新创意, 而不是简单的几何图形的绘画。在学习颜色的填充内容时, 则穿插一些色彩设计的知识, 讲解各种颜色的一般意义, 通过大量的作品引导学生对同一色彩产生不同的心理联想, 从而表达不同的意义, 使学生在创作作品时能有好的创意。在学完动四种基本的动画方式即逐帧动画、补间动画、遮罩动画和引导层动画后, 对学生要求不仅能用简单的实例去完成这几种动画的制作, 而且要求学生查找实例, 举例说明这几种动画的应用, 进而让学生设计自己的创意去运用这些动画方式, 虽然他们提出的创意由于知识的局限而不能马上实现, 但这种锻炼为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2.在作品设计中创意的培养

作品设计是FLASH课程教学中的重要环节, 要求学生创造新的更合理的方式、更美的形象, 这是设计作品最重要的目的。这一过程中应要求学生具有独特的发现能力, 将知识量与扩散思维进行综合, 把握住创造的灵感, 建立起新的形象。

学生在掌握了FLASH的基本操作方法后, 就要用作品来检验学习的效果。因此让学生进行作品设计, 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创作出具有一定水平的作品。在这种创作过程中, 创意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学生刚开始做的作品都缺乏创意, 给人一种循规蹈矩的感觉, 这是因为他们在系统学习FLASH创作时注重技能的学习训练, 而忽视了思维的训练, 所以在此阶段要多让学生观摩一些有创意的FLASH作品, 一是打开他们的思维, 引导其向有创意的作品方向发展, 二是使其掌握创意思维的方法, 同时采用一定的手段加强创意能力的训练, 因此该阶段作品不要求大和全, 而要求新, 即使一个小小的动画只要有创意也值得鼓励。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以确定主题自己创作作品, 创作时要求学生必须按照FLASH动画设计的流程, 在分析设计对象, 搜集相关资料后, 进入创意构思, 并用书面形式完成创意的设计并反复加工修改, 创意成形以后再进行动画脚本的制作和电脑制作。其中创意的书面表达是一个创意成形的关键, 人的思维转动是非常快的, 一个点子在脑海中从形成到消失也不过短短的几分钟, 同时对一个对象的创造性思维也是不断跳跃变化的, 因此需要用书面的形式来记录和加工创意, 一位优秀的动画设计师也必须养成通过草图来记录、完善创意的好习惯。

创意在FLASH中的作用就犹如人们的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空气与水, 如果FLASH没了创意就没有了实质存在的意义。在现在许多作品同质化的市场状况下, 若没有好的创意来区分作品理性上或感性上的卖点, 也就是对人们的欣赏水平没有新的提高, 更不会有其本身的价值体现了。而我们的FLASH教学只注重知识的掌握, 不注意创意能力的培养, 结果学生学会了如何用FLASH, 但创作不出好的作品, 因此重视在FLASH教学中创意的培养对完成FLASH教学有更深层次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王晓峰著.《FLASH网络动画创意与设计教程》.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7年5月.

[2]赖生川著.《赖声川的创意学》, 中信出版社, 2006年9月.

[3]吴杰.《浅谈学生在FLASH动画制作中的创意》.2008年4月.

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模式初探 篇10

为解决产业发展和人才短缺之间的矛盾, 《文化产业振兴规划》明确提出要通过引进、培训甚至在高等院校设立专门的学院来加快文化产业人才的培养。对文化创意产业自身的特点进行分析, 有针对性地运用合理的教学模式培养适应产业发展需要的专门人才, 对于推动文化创意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现状

英国是全球最早提出“创意产业”的国家, 1997年英国文化创意产业增速达到9%, 占GDP的比例为8.2%, 成为国家重要产业;在美国, 其新经济就是以知识及创意为本的经济, 创意经济是知识经济的核心和动力, 美国文化产业在GDP中所占的比例高达25%。也正因为如此, 美国人发出了“资本的时代已经过去, 创意的时代已经来临”的宣言;日韩等亚洲经济强国也是创意产业的典范国家, 它们在形成鲜明特色的同时, 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在我国, 2004—2007年之间, 文化产业的增速一直保持在17%左右, 即使是在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 2009年国内文化产业规模依然高达8 000亿元人民币。随着《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等政策的出台, 以文化创意、影视制作、出版发行、印刷复制、广告、演艺娱乐、文化会展、数字内容和动漫等为代表的文化产业, 已成为国家重点关注与推进的产业。

随着文化产业在经济发展中重要地位的日渐凸显, 各地政府对于大力发展文化产业高度重视。以湖南省为例, 2006年11月, 湖南省第九次党代会确定了建设“文化强省”的战略目标。“十一五”建设末期, 湖南省陆续颁布了《湖南文化强省战略实施纲要》《关于加快推进试点地区文化体制改革工作的若干意见》等文件, 对文化产业在“十二五”期间的建设与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全省文化产业保持年均20%以上的增速, 到2015年总产值达到3 500亿元, 实现增加值1 900亿元, 占GDP的比重提高到8%, 使文化产业成为湖南“科学跨越、弯道超车”的重要引擎。

二、制约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瓶颈

当前文化产业发展所面临的问题较多, 例如市场主体不完善, 产业结构欠优化, 市场体系不健全, 版权保护欠力度, 融资渠道不畅等等。这些问题随着产业的发展, 在政府部门的介入下, 都将会逐步得到解决。制约文化产业发展的关键性“瓶颈”, 在于产业人才的极度匮乏。

以湖南文化传媒产业人才需求为例:对湖南广电媒体的调查表明, 湖南省共有电视频道141个, 其中省级频道11个、市级频道34个、县级频道96个。省、市、县三级电视台每年都需要新增具备电视策划、拍摄、后期编辑、包装能力的电视制作人员150名左右;到2007年底, 注册的多种经营体制的文化传播公司、节目制作公司、广告公司有10 000多家, 按1/10需要增加电视制作人员计算, 需要1 000多名;大型企业、教育单位自办电视台对电视制作人才同样有着潜在的需求。

对文化产业的结构进行深入的分析不难发现, 与文化产业人才的整体需求难以满足相比, 文化创意型人才的匮乏, 才是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根据生产过程中产业依托重心的不同, 可以将文化产业大致划分为文化制作产业、文化经营产业、文化创意产业三种类型。相比于文化制作产业、文化经营产业, 文化创意产业具有高知识性、高附加值和强融合性等特征, 因而处于产业的高端层次。

《中国文化产业蓝皮书》的数据表明, 我国文化产品目前占有世界市场19%的份额, 说明我国已经具有相对成熟的文化产品加工能力。然而, 在文化创造力方面, 发达国家创意产业所吸纳的就业人数所占比例很高, 如纽约为12%, 伦敦为14%, 东京为15%, 而我国的创意产业从业人员比例不足1‰。[1]与文化产业强国相比较, 高端人才的显著不足极大地制约了产业的发展。

文化产业是以创造力为核心的经济形式, 在这一产业中, 人才的发散效应尤为显著, 一个人、一群人、一个创意, 引领、带动整个产业、整个门类迅速发展的现象时有发生。随着文化产业从制作、经营向创意的发展转变, 符合产业发展需要的创意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应该得到充分的认识。正如国家广电总局电影局副局长张宏森所指出的:文化产业发展的瓶颈在于创意的匮乏, 创意经济的最大障碍在于人才的匮乏。

三、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面临的问题

文化创意, 不仅仅体现在其新奇、震撼与实效, 更体现在对自我、常规的超越。人们往往在将目光高度集中在“超越”上的同时, 忽视了对“常规”的前期了解与准确把握, 而这恰恰是“超越”的前提和基础。

在强调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理论积淀的同时, 需要高度重视实践的作用。作为文化产业的精英, 文化创意产业的人才, 仅仅通过课本学习是远远不够的, 只有经过市场的熏陶和磨练, 才能够在把握常规的基础上实现对常规的超越。在文化创意产业人才的培养过程中, 企业教育是不可或缺的教学环节, 了解企业的技术、理念、规范和运行, 对于发展和激励创意文化以及商务思维的形成至关重要。

然而, 我国现有的教育模式带有显著的“设计教育”色彩, 即首先提供通用的基础训练课程以及设计理念课程, 然后开始按照专业提供进一步培训。这种方法在发展理性和应用性知识方面非常有效, 但对于发展针对诸如创意和革新的复杂系统的全面理解和知识时却起不到太大作用。高等教育与市场需求脱节、理论教学与专业实践脱节、师资质量与教学要求脱节、学术研究与专业教学脱节, 在我国依然是普遍现象。

模块式教学, 即通过设置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实践三大模块, 根据不同的人才层次和文化创意产业需求状况来调整各个模块的课程比重, 是针对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的要求而进行的教学模式的改进。然而, “模块”的设置, 使得“学习”和“实践”被相对隔离开来, 在多数情况下, 实践模块中学校关注得更多的是工作实习而忽视了“学习”本身。在这种情形下, “实践”不过是学习或教育的“附加物”, 并没有成为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

教育理念的陈旧、教学模式的僵化, 是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不得不面临的重要问题。

四、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在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中的运用

WorkIntegratedLearning (WIL) 和CooperativeEducation, 在我国都被翻译成“工学结合”, 是风靡欧美的现代化人才培养与教育模式。从字面上理解, WIL是“工作整合性学习”, 所指的是从与课堂教学直接相关的工作实践中获取特定技能的学习方式。早在1903年, 北英格兰Sunderland工学院率先采用了课堂学习—工作实践—课堂学习的“三明治教育计划”。1906年, 美国Cincinnati大学工程学教授Herman Schneider提出“CooperativeEducation”一词, 字面上可以理解为“合作教育”。[2]作为一种教学的策略, “合作教育”强调根据学生的学术或者职业的目标, 学生、教师和企业在教育过程中是密切的合作伙伴关系, 相互之间承担明确的责任和义务。目前, 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在世界60余个国家得到了普遍的运用[3]。

工学结合为文化创意产业的人才培养提供了一种良好的教学模式,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 教育目标发生了变化。传统的教学模式下, 教育目标由教育机构确定, 以“培养目标”的形式体现在专业设置体系内。这种预设的“目标”是否真实反映了被教育者的意愿、是否响应了产业对人才的需求?对于不同的被教育者, 按照同样的“培养目标”实施同质教育, 毫无创意的教育过程与创意人才的培养之间的矛盾无疑是不可调和的。采用工学结合模式, 教育目标面向的是受教育者的学术和职业取向, 具有鲜明的个性, 而个性恰恰是创意的源头。

其次, 教育的主体发生了变化。传统教学模式中教育的主体是教育机构所提供的教师。文化创意产业作为新兴产业, 行业人才储备本来就不足, 更无法为教育机构提供专门的师资力量, 仅凭教育机构显然是无法为文化创意产业人才的培养提供合格的教育主体的。采用工学结合教学模式, 教育的主体不仅仅包括了教育机构、企业, 被教育者自身也参与到教育的过程之中。企业的参与, 不再是对教育机构被动的配合或者迎合, 而是从产业需求的实际, 主动介入教育的过程, 使得被教育者直观了解产业的技术、理念和运作以及对能力的要求, 为被教育者实现对自我、常规的超越奠定了基础。

最后, 教学的组织发生了变化。传统的教学模式中, 即使是设置了实践、实习教学环节, 但时间的安排、实习的地点都相对固定, 是为了满足课程教学的需要。对于文化创意产业而言, 技术手段的更新、经营方式的改进, 是创意与创新产生的基础, 具有显著的时效性。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 为适应产业的变化提供了灵活的教学组织方式, 与文化创意产业的特点形成良好的呼应。

工学结合教学模式中教育的目标、主体和组织的变化, 使得该模式在文化创意产业人才的培养中具有传统教学模式所无法比拟的优势, 其中, 教育主体的改变是最为关键的。显而易见的是, 工学结合模式与传统的教育体制和理念之间存在较大的冲突, 在实施过程中势必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与问题。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国际化进程的日益加速, 我们有理由相信, 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模式, 工学结合在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将得到更为普遍的认同, 教育观念的改变、教学模式的更新, 将为文化创意产业的迅速发展提供更为有力的保障。

摘要:随着文化产业的迅速发展, 并上升为国家战略性产业, 文化创意产业的人才匮乏成为了突出问题。从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现状及特点进行分析, 提出运用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培养专门人才, 对于推动文化创意产业持续健康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文化创意,文化产业,人才培养,工学结合

参考文献

[1]张京成.中国创意产业发展报告 (2006) [R].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2006.

[2]Finn, K.L.The spaces between:Toward a newparadigm for cooperative education[J].Journal of Cooperative Ed-ucation, 1997 (32) .

上一篇:CD4~+T淋巴细胞下一篇:品质就是硬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