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化”模式

2024-05-01

“六化”模式(精选十篇)

“六化”模式 篇1

沁南地区为丘陵、山地, 地形起伏大, 地理环境不利于煤层气勘探开发建设。山西煤层气分公司在坚持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基础上, 探索形成了“建设标准化、技术工业化、组织扁平化、运作市场化、现场自动化、上下游一体化”的“六化”建管模式。

二应用范围

经过八年的探索, “六化”建管模式已成功应用于山西煤层气分公司, 适用于油气田企业现代化管理。

三形成背景

2006年5月, 油田公司从优化产业结构、实现油气资源的有效接替、开辟新的经济增长点的战略高度出发, 成立了山西煤层气勘探开发分公司。煤层气作为新兴能源、新兴产业, 前无经验可循, 后无标准可鉴, 在勘探开发进程中, 不断探索建设和管理方法, 形成了“六化”管理模式。

四运行方式

1.科学布局, 坚持建设标准化。建设标准化是提升质量和效益的基础。我们在井站建设中坚持“标准化设计、模块化建设、撬装化安装”的地面建设新模式。目前建设的19.5亿方产能所辖单井、集气站、处理中心全部实施统一平面布局、设备选型、工艺流程安装, 达到了“预制、组装、复制、快速”的目的, 降低了投资, 提高了效率。在当前环境保护、土地征用、建设进度等问题突出的情况下, 建设标准化的优势得到充分发挥。

根据抽油机型号, 将单井抽油机基础, 由原来不同厂家、不同型号的10种, 优化减少到3种, 缩短了基础预制和安装时间, 保证了后续产能建设工作的迅速展开。

2.创新驱动, 探索技术工业化。技术工业化是煤层气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强力支撑。我们孜孜不倦地探索和创新, 通过持续深化煤层气成藏机理研究, 摸索开发规律, 建立了一整套国内领先的煤层气技术工艺体系。总结形成了山地浅层地震采集、处理、精细解释技术, 高阶煤煤层气有利区勘探评价技术, 使井位部署、钻井井型更加科学合理。有效攻克了水平井钻井关键技术, 每口井投资由最初的1300万元降到900万元。探索形成了“变排量、活性水加砂”的压裂技术, 自主研发了具有知识产权的粉煤灰过滤器, 大大降低了粉煤灰对压缩机的损害, 提高了运转时率。探索掌握了稳定的煤层气低压湿气集输工艺技术, 连续5年实现安全平稳运行。诸多技术瓶颈的攻克, 为我们向煤层气技术工业化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确立了“五段三压”排采方法, 使单井日产量平均提高了500方, 围绕“五段三压”法的两个管控模式, 将地质、工程、作业区及物资、设备等与生产相关的各个部门紧密联系在一起, 明确各自的管控重点及相互关系, 共同做好单井排采。其运行流程为:

几年来, 在公司上下大力支持下, 我们科学编制煤层气技术规范标准, 先后形成了由5个领域、17个技术系列、45个单项技术构成的煤层气勘探开发技术有形化序列, 编制标准70项, 占领了煤层气技术制高点。

3.完善机制, 推行组织扁平化。组织扁平化, 是应对煤层气低成本开发, 提升管理水平的重要举措。与常规油气相比, 我们管理区域广、井站数量多, 并且所处位置山高沟深, 管理难度大。对此, 从建设初期, 我们就坚持一岗多能的“大工种”模式, 以自动化管理为基础, 以提高员工素质为手段, 严控用工总量, 压缩管理层级, 打破传统的四级管理模式, 实行“分公司—作业区—班组”三级管理。目前, 分公司609名员工就管理着2050口气井、11座集气站, 并且随着产能建设规模的扩大, 井、站数量将继续增多。

员工素质的高低是实施扁平化管理的关键。为适应扁平化管理模式的要求, 我们大力实施人才培养战略, 制定了《人才培养规划》, 按照技术、管理、操作员工三个层面, 积极拓宽培训培养渠道, 搭建起了先导试验基地、技术交流会、师带徒、操作员工技能大赛等多个平台, 促进了队伍业务整体素质和能力的全面提升。在油田公司第十一届采气工技能大赛中, 我们有5名选手进入前八名。

4.引入竞争, 推进运作市场化。运作市场化, 是充分利用市场资源, 提升质量效益的必然选择。我们打破传统的关联交易方式, 在钻、录、固、测及地面建设、自动化维护、压缩机、电力保运等工程中引入市场竞争机制, 鼓励社会各方参与, 形成社会资源力量充分竞争、为我所用的市场格局。在集气站和处理中心压缩机保运中引进两家队伍, 形成竞争机制, 既提高了工作效率, 也达到了降本增效的目的。与沁水县共建消防队, 既保证了安全生产需要, 又每年节约100多万元的管理费。采用公开招标的方式, 引进钻井队伍, 将直井每米钻井成本由当地的500元, 降到420元, 是所有煤层气企业最低的一家。严格施工队伍管理, 制定考核标准, 每季度组织基层单位对施工队伍打分, 达不到标准的, 实行末站淘汰。目前, 已有7家队伍退出了分公司市场。层层签订《安全环保责任状》, 开展隐患排查, 高峰时, 200多家施工队伍, 未出现任何安全环保事故, 连续八年获油田公司安全环保先进单位。

5.管理创新, 实现现场自动化。自动化是管理创新的重要手段, 是实现技术工业化的基础和必然要求。目前, 分公司2050口单井、11座集气站、处理中心全部实现了集设备远程自动启停、数据自动采集、报表自动生成、智能判断于一体的自动化生产管理系统, 减少用工总量45%, 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得到大幅提升。

第一, 制定完善的工作制度。为了确保自动化系统的可靠运行, 制定“ABC”分类管理制度、自动化问题早会上报制度。对自动化管理人员进行分类管理, 主要分为硬件管理和软件管理。作为管理层面, 负责自动化系统的全面工作, 是调度煤层气井站控制功能的核心。仪表自动化硬件管理主要负责仪表自动化的技术管理工作, 建立健全仪表自动化管理制度, 全面管理单井、集气站、中央处理厂硬件设备的安装与维护, 保证自动化系统硬件正常使用。

第二, 严格执行管理过程, 采用市场化管理模式, 优选维护队伍, 按照分公司体系标准签订相关合同, 严格执行签订程序, 制定完善的合同内容, 监督合同履行情况。强化气井的日常监控和过程管理, 对气井发生的细微变化, 及时进行分析处理。在自动化管理出现问题时, 作业区坚持紧抓发现、及时汇报、正确处理三个环节。同时规范仪器仪表检定周期, 加强对仪器仪表的维护和管理。采用先进的三维地理信息系统, 煤层气所有单井、采气 (集气) 线、集气站、处理中心生产信息已通过地图信息存储到计算机中, 形成了一套煤层气查询专用的三维地理信息管理系统。

第三, 建立“以考核促管理”体制。山西煤层气分公司制定了外部和内部考核相结合的方法推进考核体系的执行。分公司工程所不定期组织相关人员对维护单位及现场进行抽查、监督落实, 并在每季度末开展自动化考核大会, 工程所组织各作业区对自动化维护单位的维护情况进行打分、考核, 并发布考核公报。在各作业区自动化管理中, 将单井自动化远程启停率、通信成功率、故障报警率纳入各作业区绩效考核中, 将考核结果与业绩奖励工资挂钩, 促进各作业区自动化管理的主动性, 提高管理水平。

第四, 开展员工针对性培训, 在培训中采取室内讲座和室外现场操作, 技术研讨和课题合作等相结合的培训方式, 以解决制约自动化提高的关键技术难题为重点, 提升专业技术人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培训, 使各个层次的员工学会“用创新的思路去研究问题, 用科学的手段去分析问题, 用系统的方法去解决问题”。

在多雨的夏季和大雪封山的冬季, 智慧气田逐渐显示出强大优势。自动化的应用, 使这个问题得到了较好解决。2014年4月5日, 由于雷雨天气, 导致樊北作业区142口排采井出现闪停。依托自动化系统, 按照先重点后一般的启井原则, 逐口启抽, 经过二十分钟的连续操作, 启井138口, 仅有4口井因故障未能正常启抽, 但自动化系统对故障井做出了准确判定, 为检修赢得了时间。

6.整体布局, 助推上下游一体化。勘探开发销售一体化, 是充分利用资源、提升抗风险能力的重要保证。我们在发展上游业务的同时, 进一步拓展下游业务。结合山西省提出的“气化山西”发展规划, 积极协调地方关系, 支持华港燃气集团就地建设加气站和LNG加工厂, 发展绿色燃料, 推进能源结构调整。与当地企业签订《先采气后采煤, 采煤采气一体化框架协议》, 形成互利双赢、合作开发的模式, 携手实现“绿化山西、气化山西”。通过上下游一体化发展, 增多企地经济的契合点, 扩大企地发展交集面, 使地方在油田企业发展中获得更多利益, 从而大力度支持华北油田煤层气产业的发展。

五实施效果

六化管理 篇2

内容提要:“安全第一”,是我们国家对所有企事业的要求,但在我们的企事业单位实际生产中却存在着严重问题,在实体效果和管理方式上差异很大,有的事故多发,有的平安无事,其主要原因就在于我们的管理方法或者是管理模式上,科学的管理是实现安全生产的关键,对我们煤矿安全由为重要.为此我们在安全管理上实行"六化"管理法,以提高我们的管理水平,巩固安全成果.

主题词:安全科学管理

一个科学的管理方法是安全生产的基础,在我们煤矿安全管理中至少应包括 “人性化”、“制度化”、“标准化”、“体系化”、“多样化”、“安全化”六个方面。人性化是安全管理的中心,制度化是安全管理的依据;标准化是安全管理的要求;体系化是安全管理的保障;多样化是安全管理的原则;安全化是管理的目的。将“六化”管理模式与安全管理相结合,提高安全生产督监察的质量,减少事故的发生,保护职工的人身安全,从而减少国家财产损失。

一、“六化”管理模式的基本内涵及特征

与以往的管理模式相比,“六化”管理模式具有范围更广、内容更细、方式更多、制度更严,人性化更强等特点,表现为:以人性化管理为基础,突出安全管理安全性,管理形式多样,制度健全,体系稳健、标准要求高。

二、“六化”化管理模式的主要内容

(一)管理制度人性化。企业的管理说道底就是对人的管理,“人性化”管理就是通过与被管理者思想的对话使企业的各项政策、制度、管理方式等等能为员工所接受,在原则不变的前提下使我们的管理方式“因人而异”、“因地而异”、“因时而异”。“人性化”管理提倡和谐管理,是一种民主管理,它尊重员工的想法和意见,能培养员工的“主人翁”意识,让员工明白自己才是企业的主人,使员工潜在的“要我做”向“我要做”意识转型,使员工主观能动地参与到企业建设上来,管理能大大增强员工的归属感。将“人性化”管理融入企业文化中,对促进企业文化建设具有重大意义。所以建立“人性化” 1

管理为中心的管理体制,为职工创造一个安全和谐的生活、工作环境。对考核制度、标准的制定,采取民主集中方法制定:各单位、部门管理人员预先考虑所有因素暂定标准→将标准草案发给各岗位职工→听取职工意见→加以修改→ 形成考核实施细则→安监部门审阅定稿→工会职代会通过正式实施。

(二)安全管理制度化。制度的设计乃是基于一种组织管理中的理性主义的考虑,制度激励往往注重形式化,其突出的表现之一就是在组织中形成一系列关于激励的、用规范性语言文字所表述出来的规章、条款,于是关于激励的内容与手段变成了一堆的符号,构成了需要加以解读的文本,对这一文本的正确解读成为将制度化的激励付诸实施的关键。为了能充分实现安全管理的目标,我们煤炭企业至少应制定完善以下制度:

1、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制度,2、安全教育培训制度

3、隐患排查、治理和报告制度

4、安全奖惩制度、5、事故分析调查制度。

(三)安全管理体系化

煤矿应建立和实施ISO9001质量管理、ISO14001环境管理、GB/T2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 “三位一体”管理体系,赋予企业科学管理内涵,增添管理新活力,全面提高管理层次,带来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是,新管理理念的引进和标准体系的建立,与企业历史沉淀管理经验相接触,需要一个认知、理解、相融的过程,为此,若确保煤矿新管理体系的成功建立和持续有效运行,煤矿企业在安全管理中应建立:安全检查体系、安全教育培训体系、质量检查验收体系、隐患排查、治理和报告体系、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体系、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体系,充分体现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人本主义思想。

(四)管理形式多样化。

管理形式是安全管理不可缺少的,安全的实体必须通过形式表现出来,煤矿是一个特殊的行业,多样化的管理方式在煤炭行业由为重要,也更能发挥其优势的一面,所以煤矿应充分利用纵向、横向两个方位的力量,作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安全主管部门应组织、指导、协调有关部门利用多种形式,从事安全安全工作。充分发挥党政工团齐抓共管的作用,提高工程质量验收标准确保安全生产;强化安全培训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充

分利用广播、电视、班前班后会传播安全理念;互保联保职工一体化管理;建立不安全举报箱,接纳不安全行为举报;发挥职工家属的作用作好家庭联保工作。

(五)安全管理标准化。

企业安全管理标准化,简单来说就是针对企业的现状(含人员状况、设备设施状况、作业环境状况、生产经营与销售状况),制定系统化的安全管理标准或程序,然后组织贯彻实施和检查考核。换句话说,企业要实现安全管理标准化,要解决四个方面的问题:第一,依据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要求,制订一套系统的安全管理标准;第二,解决标准的执行问题;第三,定期对标准进行评审、修订;第四,班组安全管理标准化。

制定标准就是对各单位、科室、责任部门职责及工作人员的“每一人、每一天、每一事、每一处”所包含的工作任务、工作质量,行为分解成具体的工作,量化到最小的单元进行管理,实现了管理过程更加严格、细致、规范的控制。标准的制定要充分体现各工作岗位的性质、依据国家国家法律、法规和煤矿企业工作本身特征,每项管理标准要尽可能地量化,即使无法量化,也要尽可能表述得具体。在制定标准过程中,上级与下级要保持沟通,保证标准能让职工接受。先由现场工作的职工根据个人工作职责定出自己的工作标准,然后由专业主要领导根据本工种特点,结合行业标准进行调整。这对于激励职工工作热情非常重要。职工认为这是他自己参与制定的标准,自己就有责任遵循该标准,当达不到标准而受到惩戒时,不会有太多的怨言。所有标准的制定应该在部门或职工的控制范围之内,而且是通过努力可以达到的。

(六)安全管理安全化。

安全管理要充分体现在在安全的前提下的管理,在制度的指定,体系的建设,标准的确定,管理形式确立等方面要在安全标准的前提下来制定,要充分体现出“安全第一”,“以认为本”的思想。倡导“本质安全”理论,其基本特征:一是人的安全可靠性。不论在何种作业环境和条件下,都能按规程操作,杜绝“三违”,实现个体安全;二是物的安全可靠性。不论在动态过程中,还是静态过程中,物始终处在能够安全运行的状态;三是系统的安全可靠性。在日常安全生产中,不因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况

而发生重大事故,形成“人机互补、人机制约”的安全系统;四是制度规范、管理科学。杜绝管理失误,煤矿生产中实现零缺陷、零事故,从而基本形成无灾可救、无险可抢,无事故发生的格局,在人们心中打印出煤矿企业就是安全型企业的全社会共识,进而改变党和政府以及社会各界、职工家属对煤矿安全生产的焦虑和关注。因此,煤矿实现本质安全意义重大、势在必行。

创建本质安全型企业的途径,安全理念要创新。首先,要确立抓安全重在落实的理念。必须切实转变作风,由嘴上喊变为实际做,由“老大难”变为“老大抓”,由软指标变为硬任务,由讲客观变为找主观,使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落到实处。其次,要确立安全工作关键在防范的理念。事后分析则是亡羊补牢,要打破常规,克服因循守旧、按部就班、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老一套做法,在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上积极创新,从源头抓起,坚持管理、装备、培训并重,探索适合企业实际的安全工作新路子,特别在资金安排上,要坚持首保安全生产,该花的钱一分不少,该投入的一着不让。第三,要确立安全工作齐抓共管的理念。安全工作关系到方方面面、千家万户,靠哪一个部门、哪一个人都是无济于事的,必须实行齐抓共管,做到安全重担大家挑,人人头上有指标,安全问题谁管都不越权,安全管理怎么严都不过分。

“六化两高”课堂教学模式初探 篇3

一、我校“六化两高”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内涵

1.学习目标明确化

教学目标(或学习目标)是教学活动的中心,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心理学实验证明,有明确的目标比无明确的目标,可以节约60%的时间而获得相同的学习效果。有效教学必须从目标的有效确立开始。

2.学习方式自主化

倡导建立新的学习方式是实施新课程改革的主要途径,自主、合作、探究已经成为有效学习的重要方式。教学中要关注学生探索的过程和方法,做好必要的引导,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给学生提供自主选择的时间和空间,突出学生主体地位,使学生主动探究、自主学习,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

3.学习习惯养成化

以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提升学生的生命质量为目标,以培养良好的预习习惯、专注习惯、记忆习惯、质疑习惯、说的习惯、阅读积累习惯、写字习惯、与人合作的习惯、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等九个学习习惯为内容,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开发学生的个性潜能,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4.课堂教学民主化

教师要因时、因实、因势,创设民主的课堂氛围、和谐的课堂环境,有了民主氛围与和谐课堂,学生就会产生安全感,在自然状态下静心学习、潜心思考、全心参与、放心表白。

5.呈现方式情境化

教师创设情境的目标是激发学生获得知识的欲望、学会知识的愿望。

6.教学评价多元化

变单一的分数结果式评价为多层次、全方位评价。开展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课堂观察评价,教师在课堂中要充分关注学生的状态,从学生的注意状态、参与状态、交往状态、思维状态、情绪状态、生成状态等方面去观察了解学生并随机作出适当的评价。

“六化”是过程与手段,“两高”是结果与目的,没有“六化”的条件,不可能实现“两高”的目标,因此,“六化”“两高”,既是课堂教学的内容,又是学科教学的方法,还是衡量一节课效能高低的标准。

“六化两高”教学模式的内在关系:

二、“六化两高”教学模式的基本流程

1.创设情境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可以通过图片、故事、学生表演等多种方式,创设生动、具体的情境,尽快集中学生注意力,激起学习兴趣,进入教学情境,有条不紊地教与学。在实际教学中,创设情境应贯穿于教学的始终。

2.明确目标

明确目标是基础环节。结合教学实际,可以口授、板书,也可以用多媒体、投影仪、小黑板等手段灵活展示学习目标(或学习指南),师生共同认定(以学生为主)。

3.自主探索

让学生独立探索知识,教师分层指导,有针对性地启发、引导学生围绕目标进行观察、阅读、思考、尝试等探究活动,让学生自主去分析、解决问题。

4.总结评价

就学习体验中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问题落实到人,对规律性、方法性的知识进行点拨、归纳、升华、知识拓展等。

三、“六化两高”教学模式的实施策略

1.民主和谐的策略

“六化两高”教学模式应建立在新型的师生关系上,为充分发挥师生双方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要为学生创设平等、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要与学生互动,用平等的口吻和学生对话,要用激励性语言来鼓励评价学生,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培植自信,获取成就感。

2.创设情境的策略

实施这一模式的关键是情境的创设,情境的设计不单单是问题本身的设计,还包括问题的引入方式、利用方式,可采取:(1)联系学生原有知识创设情境;(2)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创设情境;

(3)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情境。

3.自主学习的策略

(1)围绕学习目标自主学习;(2)自我学习过程的把控;(3)自我学习方法的运用;(4)自我学习效果的评价。

4.全面评价的策略

(1)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六化两高”这一教学模式,其突出特点是在教学活动中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教师创设情境,学生发现问题,自主学习,主动探究,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构建新的知识体系。(2)展现学生个性。通过情境的创设,学生展现自己独特的学习风格、策略,能表达出不拘泥于常规的思路和方法,尝试多向思维,敢于发表与众不同的见解,敢于坚持自己的观点。(3)凸显学生创新性。在学习中,学生敢于质疑问难,敢于标新立异,有求知欲望,有探索欲望。

以上就是我校“六化两高”课堂教学模式的一些想法与做法。我们还在路上,处在探索中。但我们坚信,它是科学的,是适合我校以及农村教学实际的,是非常务实的。它没有华丽的外表,但它淋漓尽致地展示了素质教育的精髓,把课堂还给了学生,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目标引领下的课堂才是高效的课堂。我深信!同行深信!

参考文献:

牟元忠,孙德兵,冯希莲.新课改下“345优质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初探[J].中国校外教育,2012(13).

数学习题设计“六化” 篇4

2.静态习题动态化。如果习题大多以静态的方式呈现, 不利于学生的思维发展。教师在设计习题时, 若能用动态的观点处理静态的习题, 则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3.表述习题直观化。数学练习最重要的目的不外乎巩固新知与查找缺漏。因此, 设计作业时要根据学生对新知掌握的情况, 结合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问题, 有针对性地设计作业。这样的作业设计更具针对性, 更能达到减负提质的效果。

4.单一习题变式化。数学习题, 如果只是静止地、孤立地解答一个问题, 那么即使题目再好, 充其量也只不过是解决了一个问题而已。如果对其加以研究, 通过一题多变, 克服思维定势的影响, 不局限于某一方面的思考, 有利于拓展学生的解题思路, 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深刻性, 增强其应变能力, 培养其发散思维。

5.枯燥习题游戏化。游戏是学生喜爱的活动, 教师在习题设计时, 应经常性地把习题寓于游戏活动中, 让学生在游戏中作业。猜测与验证式教学活动经常采用游戏的方式, 不仅能调动学生参与练习的积极性, 而且能巩固新知、深化所学、形成技能, 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智能和创新意识。

三型六化目标规划 篇5

一、坚持科学规划,抓好“三型”建设。

1、本质安全型矿井建设规划。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生产第二”、“安全工作是我们的第一要务”的思想,真正把安全“重于一切、高于一切、压倒一切”的政治任务来抓,绷紧安全这根弦,不能存有松劲、麻痹的思想。杜绝存在早干完活、早上井的思想,忽视安全,违章指挥,违章作业。

对员工的安全教育。不断创新安全教育形式,提高员工安全技术素质,有针对性的对员工的安全意识和自主保安、互保联保意识进行加强,牢固安全第一的观念。

执行规章制度要严,不能存在好人主义现象,放纵员工,工作中不能存在“看惯了、干惯了、习惯了”问题,更不能存在胡干、蛮干、马虎、凑付、不在乎的现象。

2、安全高效型专业队伍建设。规程措施的编制审批要严要细,特别是对一些临时性工作,杜绝存在措施编制不及时的现象,使施工项目作业时有章可循;在措施的贯彻方面要细要透,不能使员工对措施内容似懂非懂,影响了措施在实际工作中很好的落实兑现;在现场落实上,杜绝凭经验干。部分干部员工中存在着认为井下工作天天干,老生常谈,而没有把规程措施的规定要求落实到每道工序、每一环节。

每设计一个巷道、硐室、工作面等,在设计前要认真研究、分析所设计巷道所在位置、详细地质情况、煤层及岩性情况、所在位置压力、巷道布置情况等,然后综合考虑各种因素,认真科学进行设计,保证设计科学、合理、经济。

3、绿色生态型矿井建设规划。以节能减排,保护生态环境为主要目标,发展绿色矿业,建设绿色矿山。

一、完善专业管理责任体系,抓好“六化”工作落实

1、全面推行行动准军事化。规范员工行为,提高素质。按制度办事培养干部职工的执行力和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2、严格推行质量标准化。深化“双基”建设,提升矿井安全质量标准化水平。

“双基”建设工作是安全管理的基础,只有不断拓展、延伸,才能实现矿井的安全质量标准化。大力选树典型,对安全质量标准化搞的好的头面,召开现场会,推广经验,查找不足,以点带面,使“双基”建设工作不断延伸,促进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的提升。

3、积极搞好专业、区队两级内部市场化。

充分挖掘企业潜力,增强企业活力,在提高企业市场运作效率的同时提高企业的整体经济效益。加强对全矿干部与职工推行内部市场化基本理念的导入,使全矿每一个职工人人都来谋划内部市场化,人人都来参与内部市场化,人人都来运作内部市场化,把每一个职工都是企业的“经营者”落到实处。

4、实现掘进巷道监测、通讯、应急救援技术现代化。完善预测预警机制,建立预测预警系统,开展危险源辨识、环境因素识别和风险评价工作,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报告、妥善处置。

5、全面推行管理精细化。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天下难事,必成于精”。一个企业的生存发展,决定性因素在于管理决策的科学化和精细化。充分发掘人力资源,必须经由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调动全体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原因在于,企业员工是第一要素,只有企业员工的素质得到提升,企业的各项管理工作才能落实,才能体现企业精细化管理的效果。因此,一是要让员工掌握精细化管理的基本常识、精细化管理的主要内容、基本方法和重要意义;二是要切合人的实际,通过教育培训,使其掌握精细化操作步骤和技术指标等;三是建立完善的奖惩机制,让勤勤恳恳为企业做出贡献、创造效益的员工真正得到更多的实惠,激励他们为企业精细化管理做出更大贡献。

6、全面建设企业文化。

以先进的企业文化建设理论为基础,培育员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增强我公司企业凝聚力、竞争力、生产力、生产力。

短期理财产品的“六化”特征 篇6

产品种类多样化

目前,市场上可用于短期理财的低风险产品大致分两类。

存款类

也称现金管理类,主要是通知存款,分为1天和7天通知。除了主动办理的通知存款外,有的银行推出了智能型的通知存款方式,如工行的专有积利存款计划,可按最短7天(7天通知存款)或1天(1天通知存款)为周期对通知存款的本金和利息进行自动滚存,还可提供自动转存定期存款服务,即可约定在通知存款存期结束后将本金和利息自动转存为定期存款。

交行推出的双利理财账户,根据资金使用规律,对所持太平洋借记卡,在预设活期账户留存金额(最低5000元)的前提下,将多余资金(最低5万元)自动转入通知存款账户,免去通知存款与活期存款之间反复转入转出的烦恼,在保持资金流动的同时,有机会获得同期相应通知存款收益,实现个人资产较快增值。农行的双利丰个人通知存款则可实现个人通知存款自动转存和本外币活期存款与个人通知存款之间自动转存,且支持存单自动转存和借记卡自动转存。

理财类

近两年来各银行基本上都推出了自己的短期理财产品,如工行的灵通快线理财产品,交行的天添利理财产品,招行的智能理财平台溢财通,北京银行的现金管理理财产品天天金等。有的银行还将存款与理财产品进行了连接,使短期理财产品更加人性化,如工行的利添利账户理财,把活期储蓄存款与货币市场、短债等低风险基金联接。一方面,利添利将多个活期账户的闲置资金自动申购指定的货币市场或短债基金,以获得超过活期储蓄利息的投资收入,实现闲置基金的有效增值,另一方面,当活期账户需要资金时,可自动赎回货币市场或短债基金,保证资金的及时使用,进行便捷的现金管理。

投资起点高端化

根据监管部门的规定,银行人民币理财产品的最低起点一般为5万元,递增金额一般为1000元或1万元。如工行灵通快线超短期理财产品、交行智慧添利7天、14天和28天型、北京银行的本无忧系列产品的起点均为5万元。有的银行会根据产品特点和投资者风险属性不同,规定不同的购买起点,有的则规定较高的首次购买起点,以后追加购买金额可以大大降低。如工行步步为赢理财产品的首笔购买最低金额为10万元,追加购买最低金额1000元,以1000元整数倍追加。

其他一些理财产品的起点也不尽相同,有20万元、50万元、100万元、300万元甚至更高。如深发展聚财宝周末发2010年38号的起点金额为20万元,浦发银行20IO年第二十八期汇理财稳利系列M2起点为500万元,均以1000元整数倍递增。有的产品虽然收益较高,但起点也较高。有的银行短期理财产品会规定单户最高限额,如上海银行慧财0号(10043期)(W2010043B)的单户最高限额为9000万元,中银集富系列滚滚发7天理财产品个人投资者单笔认购金额最高不超过1亿元。

产品期限灵活化

短期银行理财产品按是否具有持续性或是否具有固定期限,可分为两种,一是具有持续性的,如灵通快线系列理财产品。还有专门针对节假日推出的短期理财产品,如交行在原有的得利宝天添利产品的基础上,针对周末股市闲置资金的理财需求推出了得利宝沃德添利(周末版)产品。

二是不具有持续性的,即设定理财产品期限,从几天到几个月不等,到期后该产品即结束,工行稳得利、工银财富、理财金专属等人民币理财产品。不具有持续性的短期理财产品中,也有专门针对节假日推出的理财产品,为不影响像打新股等正常投資,如2010年端午节期间多家银行都针对节日推出了超短期理财产品,且收益较高。

投资对象安全化

由于短期理财产品的期限比较短,或为应付投资者随时进行的赎回行为,各银行需保持理财产品足够的流动性。目前市场上绝大部分银行短期理财产品都投资于信用级别高、风险较低、收益稳定的投资工具。银行理财产品的投资范围也不是一成不变,银行会根据市场环境的变化和理财投资的实际需要,做相应调整,如2010年9月29日,工行对灵通快线和步步为赢理财产品等部分理财产品投资对象进行了调整,增加了“由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管理的机构理财产品”。

从安全角度出发,银行理财产品一般有保本和非保本之分,大部分银行理财产品都是不保本的。如交行智慧添利14天型和北京银行的“本无忧”系列理财产品都表明产品类型为“保本固定收益型”,而平安银行的安盈1088--22期、浦东发展银行2010年第二十八期债券盈计划则表明为“非保本浮动收益类产品”,工行的理财金账户投资型产品是“非保本浮动收益理财计划”。凡表明为非保本浮动收益的,在其产品说明书中一般都会列出产品所可能面临的各种风险类型。

预期收益较高化

目前通知存款的利率是固定的,各银行都执行央行统一规定,1天和7天期分别为0.81%和1.35%,均大大高于活期储蓄存款0.36%的年利率。但各银行推出的短期人民币理财产品的收益却不尽相同。近期,由于加息等原因,各银行推出的理财产品预期收益均有所提高,招行的节节高升一招银进宝之点贷成金83号,理财期限27天,预期最高年收益率高达2.95%,是银行活期存款利率的8倍多。但各银行同期推出的相同期限的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可能会差距较大,深发展的一期聚财宝周末发产品,产品类型为保本浮动收益型,理财期限仅3天,预期收益却达2%,是银行活期存款利率的5倍多。中信银行推出的中信理财之假日赢1035期产品,为非保本浮动收益型,期限也是3天,但预期最高年收益率仅1.34%,与前者相差0.66个百分点。不同银行的期限相同、发行时间也基本差不多的理财产品,其收益率却相差较大,如光大银行的2010年阳光财富“T计划”第144期产品预期年收益率为3.05%,而中银集富系列滚滚发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则仅为1.75%,其主要原因在于购买起点金额不同,其中,前者为3亿元,后者为5万元。

投资具有不确定性,理财产品收益一般为预期收益率,但预期收益较稳定,一是对具有持续性的短期理财产品,在一定期间内收益率相对固定在某一水平上。有的理财产品会根据投资者持有时间不同而规定不同的收益率,持有时间越长,预期收益越高,如工行的步步为赢收益递增型灵活期限人民币理财产品WY1001的预期最高年化收益率分为7档,即:1~29天,0.36%;30~89天,1.00%;90~179天,2.20%;180~269天,2.50%;270~364天,2.80%;365-539天,3-3%;540天及以上,3.80%。

另一种是有固定期限、到期即结束的短期理财产品,其预期收益在整个存续期内一般相对固定,如深发展聚财宝周末发2010年38号3天期产品的预计年收益率最高可达到1.9%。有的银行根据投资者认购金额的不同,规定不同的预期收益率,交行发行的智慧添利7天型-2产品,期限7天,预期年化收益率为:金额5万~50万元,1.80%;50万-200万元,1.81%;200万元(含)以上,1.82%。

产品费用低端化

各银行推出的人民币短期理财产品基本上都不收取认购和赎回费,但会收取产品销售手续费、托管费等费用,总体上来说比较低,但不同银行、不同产品之间差距较大。如上海银行发行的1个月期、预期收益率为2.4%的“慧财”0号(10043期)(W2010043B)的管理费率分为两部分,其中年托管费率0.035%和年管理费率0.10%,合计0.135%;与该产品投资期限和预期收益率均相同的浦东发展银行的2010年第二十八期汇理财稳利系列M1的管理费率(年)则为0.5%,后者是前者的3.7倍。

谨防课改中的“六化” 篇7

一、课程设置“虚化”

全面落实课程改革, 首先要求“开齐课程”, 然后是“开足课时”。很多学校在课改中, 很是重视课程的开齐, 并尽可能地把课时开足。但在实际的教育教学工作中, 只重视语文、数学两大基础学科的现状并没有得到彻底的改变。表现一:音乐、美术、体育、综合实践活动, 品德与生活 (社会) 等学科的师资配置不合理, 要么没有专职教师, 要么专职教师挪作他用;表现二:课程安排与实际教育教学工作不一致。有的学校虽然课表上开足了课时, 但由于种种原因, 在实际教学中没有用足课时;表现三:对部分课程不够重视。学校在课程执行上力度不够, 开设的课程不能一一落实, 有的课程虽然设置, 但一学期下来, 基本没有上课, 而是被挪作了他用, 改上了其他课程。上述三种原因, 使得我们的课程设置“虚化”, 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影响了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这是与素质教育思想相悖的。

二、课改劲头“退化”

新课程改革十多年了, 在改革过程中, 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也凸现出不少的问题, 这些问题, 给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一是热情的“退化”。课改初期, 面对新事物, 任何教师需要适应, 各校也积极应对, 对课改热情高涨, 随着时间的推移, 适应程度的提高, 课改也在逐步“降温”。二是力度的“退化”。教育如农业, 而非工业, 课程改革绝非一朝一夕的事, 更非一蹴而就的事。由于课改见效慢, 有的学校为了快速提升影响度, 有另辟蹊径之嫌, 同时, 对新课程改革的保障措施不是十分得力, 也缺乏相应的考核力度。三是思想的“退化”。新课程改革是一个不断深入的过程, 是一个不断产生矛盾、解决矛盾、又产生矛盾的过程, 部分学校和老师, 出现了思想上的退化, 有“穿新鞋走老路”之嫌, 最突出表现在课堂中, 如果是公开课, 则是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 如果是家常课, 则是“涛声依旧”。

三、校本研训“泛化”

校本研训是一所学校的动力之源, 是每所学校根据自身特点而开展的一种针对性强、时效性好的“草根式”的研究与培训, 是课程改革的不竭动力。但目前校内的几种研训现象影响了研训的效果。一是“马拉松式”, 这类校本研训注重的只是时间, 只是为了把每周规定的研训时间灌满;二是“作业式”, 将校本研训布置成各种无效的抄写作业, 便于应付检查;三是“盲目移植式”, 外出考察、参观, 把别人的东西不加鉴别地拿来用。这些形式主义的校本研训不是真正的研训活动, 不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不但无法助推课改, 反而人为地加重了教师的负担, 占用了教师的时间, 压缩了教师能动的空间。

四、课堂教学“弱化”

我们都知道, 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 是落实课改的主阵地。课堂教学效率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就目前来说, 课堂教学有些被“弱化”:一是“课内损失课外补”的思想有所抬头;二是课堂教学忽视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三是课堂教学不重视基础知识与基本能力的落实;四是课堂教学的时间有被各种活动挤压之嫌。这些, 都使得课堂这一主阵地的作用发挥有减弱之势。

五、教师素养“浅化”

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在教师。因此, 教师培训得到空前重视。学校对教师的培训应是一项长期、持续的工作, 但部分学校对教师培养浅化:一是急功近利, 想收到“临阵磨刀, 不快也光”的效果;二是怕教师“流失”, 就不培养;三是没有建立教师培训的校内机制。更为重要的是, 部分教师基础知识差, 基本功差;教师太功利, 不考核不作为, 只教书不育人;教师太蛮干, 无视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教师职业倦怠现象严重, 不少教师从工作中得不到乐趣。

六、教学质量“窄化”

员工培训要“六化” 篇8

随着供电新设备、新技术的不断推广应用, 对员工技能素质和管理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笔者认为, 供电企业不仅要制定相应的员工培训规划方案, 更要与时俱进地坚持制度化、全员化、实用化、多样化、工作学习化、绩效化, 加快提高员工综合素质的步伐。

(1) 制度化。

要用制度保证员工培训, 使制度化的培训促进和服务企业经营管理工作, 形成培训的常态机制。要成立专门的培训组织机构, 及时制定培训计划和培训大纲, 编写培训教材, 配备培训专管人员, 强化教育培训部门的职能作用, 保证培训时间和经费的落实等。

(2) 全员化。

培训对象既要有员工, 还要有领导干部;培训课程既要涉及生产技术、产品营销、规范服务、安全生产等员工应知应会内容, 还要涉及法规政纪、勤政廉洁、劳动合同、劳动保险和劳动安全卫生等管理者应知必懂的知识。

(3) 实用化。

制定的培训规划、组织的教学课程, 要与企业发展、市场形势、员工需求相吻合。培训内容要贴近生产一线, 及时征求员工对培训工作的建议和意见, 采取“缺什么、补什么, 需要什么、培训什么”的原则, 使教育培训工作真正贴近员工实际需要, 服务生产一线, 服务经营管理工作。

(4) 多样化。

要开拓多种途径、多种渠道进行教育培训, 采取自学与集中辅导相结合, 理论学习与实践相结合, 部门授课与外聘教师相结合, 经验总结与创新提高相结合的原则, 适时开展知识技能竞赛, 寓培训学习于竞赛活动中。

(5) 工作学习化。

工作学习化和学习工作化是创建学习型企业的必经之路。“工作学习化”, 即将每一项工作作为一次学习的机会, 从工作中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方法;“学习工作化”即将学习看作一项必要的工作, 坚持每天学习, 汲取新的知识。只有把员工培训与员工的工作、学习相结合, 才能取得更好的培训效果。

(6) 绩效化。

做到德育“六化”,促进学生发展 篇9

关键词:中学生德育教育,“六化”,工作责任意识

中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 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 社会阅历的扩展和思维方式的变化, 他们在学习、生活、人际交流和自我意识等方面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而这些问题的处理直接影响着他们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而且据司法部门的调查表明:近几年青少年犯罪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而这些违法犯罪的青少年在校期间又都是“差生”。加强中学生德育教育, 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和个性特征, 是中学生德育工作的主要任务。而做好这些必须做到“六化”, 即经常化、制度化、管理量化、学生化、知识化、社会化。

一、德育经常化

就是全面贯彻教学方针, 对学生经常进行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社会主义教育, 目标是培养“四有”新人。

每一个中学生都要在初级中学教育中生活三年。在这三年里, 是他们从不懂事走向懂事、从幼稚日渐走向成熟。同时在心灵上经历着重大飞跃的过程, 在生理上也要经历不同阶段的发育与成长。因此, 就应该经常性地给学生以德育教育。刚刚入学的中学生, 尤其是在西藏, 绝大多数是少数民族的学生, 其中很多是从边远牧区而来, 在他们的身上存在着很多不良习惯, 如穿鞋上床、随地小便等。因此, 就应该经常性地教育他们讲卫生、讲礼貌、守纪律、勤学习, 从而使他们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二、德育制度化

所谓制度化, 就是突出一个“管”字。加强管理, 健全相应的制度、目标, 坚定学生的社会主义信念, 制定《学生奖学金条例》、《学生立功受奖条例》、《学生劳动条例》等。另外, 学校在制定规章制度时, 要从学生的各个角度考虑。例如初中生一般是未成年人, 他们相对安全意识较差, 学校要警钟长鸣, 同时订立《安全责任书》。在西藏地区, 大部分学生离家较远, 而且由于气候多变, 在学生到校、回家的过程中, 尽可能地组织各乡镇进行专门的接送, 以减少安全隐患。

三、德育管理量化

就是以贯彻执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四十条为主要内容进行量化管理。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 更好地、准确地考查学生的行为表现, 及时表扬好人好事, 纠正不良倾向。根据《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内容中的第五章、四十条进行常规检查和阶段性检查, 并分别以自尊自爱、注意仪表、遵规守纪、勤奋学习、真诚友爱、礼貌待人、遵守社会公德、生活勤俭、尊敬长辈等项目计分。前三项为常规检查内容, 后几项为阶段性内容, 对见义勇为、扶老携幼、拾金不昧、自觉维护治安者进行表扬加分。将每条内容进行量化, 既便于检查, 又帮助学生正确理解认识、自觉履行、自我管理、自我约束。对违纪的学生按规定扣分, 按优等、良好、及格、不及格分为四个等级, 以班为单位, 每周一小结, 学期中进行初评, 学期末总评, 并公布结果, 以此激励学生积极践行, 自我提高。

四、德育学生化

所谓学生化, 就是让学生参加学校德育工作。学校要处处考虑学生的需要, 通过自治、自愿、自律方式, 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吸引力, 数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使学生满意、高兴。德育学生要注重突出一个“导”字。开展各种活动, 要充分发扬民主作风, 努力为学生办好事、实事, 引导和疏导学生积极向上, 如开展班级卫生评比活动、国庆书画展览、校庆征文、定期出版学生报、举办革命歌曲比赛、广播操比赛、拔河比赛、田径运动会……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中形成助人为乐、互相帮助、我为人人, 人人为我的好风气。

五、德育知识化

就是通过第二课堂活动, 使学生增长知识和才智, 为振兴中华、建设四化而勤奋学习, 用社会主义思想占领精神文明阵地。第二课堂活动中, 各科老师利用课余、晚自习时间或星期六下午辅导后进生, 使他们跟上其他同学, 提高教学质量, 夺取好成绩。并且开展课余音乐、美术兴趣班, 开发学生的特长和智力, 组织学生阅读健康有益的报刊, 对学习起到促进作用。

六、德育社会化

围绕培育“四有”新人这个目标, 加强学校和家庭、社会的联系, 争取社会的配合, 对学生进行经常性的思想政治教育。

社会是一个大课堂。尤其在西藏这个相对特殊的地区, 新中国成立前, 西藏的经济、教育、文化等方面均较为落后。自和平解放以来, 在党和国家对西藏的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下, 全区的教育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但是, 部分相对落后的地区对教育事业仍不够重视, 学生上学不够自愿。针对这一现象, 首先应该考虑的是如何让学生想上学?这就得大力宣传《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和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重要性, 从而引导和激发学龄期青少年上学的欲望。其次应该考虑如何留得住学生, 要留得住学生, 自愿地在学校里生活、学习, 这就要求老师共同携手为学生打造一个美好的校园文化环境而共同努力。最后要做好家长的思想工作, 让家长自愿支持学生来学校接受教育。

在西藏, 广大群众有着深厚的藏传佛教宗教信仰, 从一个角度来讲, 识别能力和文化素质相对较低的群众可能容易受到达赖集团的反动思想的不良影响。如何正确地面对这个问题, 也是德育工作的一个重点。首先应正确地认识藏传佛教, 也应该严肃地面对达赖集团对祖国统一、民族团结的破坏和对社会的危害性。

“六化”给力运输服务升级 篇10

以市场为导向

当前,运输服务行业治理体系治理能力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还不能完全适应行业发展和行业监管的需求,因此必须准确把握行业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深刻内涵,形成一整套紧密相连、相互协调的制度安排,概括起来就是要实现“六化”:治理导向市场化,治理途径法治化,治理实施创新化,治理手段技术化,治理行为规范化,治理主体多元化。

治理导向市场化,核心是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以客运市场为例,由于对线路、车辆、运价等实行管制,影响了企业的经营灵活性。今后需要围绕激发市场活力、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进行系统总结,从法律法规、发展政策、标准规范入手,理清政府和市场的边界。要通过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一步完善市场机制,创新管理方式,建立起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行业治理体系。

治理途径法治化,核心是要坚持依法治运。要通过立法引领和推动运输服务行业改革,做到重大改革于法有据;要坚持立改废释并举,主动适应运输服务行业发展需要,强化立法前瞻性,发挥好法律对新兴业态的引领和规范作用。

治理实施创新化,关键是要不断引入新的思维和管理方式。针对道路运输安全,美国建立了“合规—安全—责任”的监管体系,从违规驾驶、从业资格等7个方面,量化分析哪些环节企业违法率较高、安全风险较大,并按照“绿—黄—红”三级进行分类评估。根据量化分析和分类评估结果,有针对性地采取发放警告书、加强路检路查、户检户查等分类管理措施,提升监管效率。同时向社会披露,要求托运人员选择“绿色”等级的企业。这些做法,对加强运输安全监管、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等方面均有借鉴作用。

如今大数据、云计算已深入行业,今后将是“权在用、云在看”的时代。治理手段技术化,关键是要更加应用好信息技术。运输服务行业要更加重视信息化手段的运用,通过大数据分析,重点监管违法的运输企业和从业人员,既能提升监管效率、监管效果,又能降低监管成本,减少运管机构的工作量和工作强度。

治理行为规范化,关键是要加强管理队伍建设。要严格按照法律法规授权行使权利,做到法无授权不可为,真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同时,要进一步加强管理队伍建设,增强队伍的履职能力。

民众参与是善治的基石。治理主体多元化,关键是要推进多方共治。要让行业协会、企业、从业者参与到行业治理中来,实现自我治理、自我约束、自我发展。

七大改革优化运输服务供给质量

推进运输服务行业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推进实施的战略任务。其中,加快推进运输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任务重点。

按照大部门体制要求,推进“大交通”、“大服务”改革。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要以“一盘棋”思维,形成“一股绳”合力,建立不同运输方式间协同协作、竞合融合的发展机制。

在推进出租汽车行业改革方面,始终坚持“以人为本、鼓励创新、统筹兼顾、依法规范”的改革原则和“增量带动存量改革、细分市场提升运输服务”的改革思路,加快推进改革新政的出台。

在推进道路客运行业改革方面,总方向是简政放权,研究道路客运企业经营自主权、下放道路客运班线管理权限、推行道路客运价格市场化等重点任务,激发道路客运市场活力,优化道路客运资源配置,促进道路客运转型发展。对于道路客运行业的改革,各地要积极探索创新,贵州、安徽的一些市县为促进农村客运发展,实行由一家公司或几家公司按片区经营,这是典型的“用市场换服务”的发展模式,值得借鉴和鼓励。

在推进道路货运监管模式改革方面,监管范围将改变以经营性运输来确定监管范围的做法,建立基于运输车辆总质量及相应安全风险来确定监管范围的制度;监管机制将建立基于企业运输安全风险分析与评价的全链条、闭环式事中事后监管机制,对安全风险高的企业进行持续有效干预,形成市场退出机制;并将监管重点向危险货物运输、长途干线运输倾斜,促进形成经营者安全运输、守法经营、优胜劣汰的良好机制。

在推进机动车维修行业和驾培改革方面,全面实施汽车维修技术信息公开制度,并提出今年推行计时培训、按学时收费、先培训后付费服务模式的驾驶培训机构覆盖率达50%以上,到2018年实现覆盖率100%。

在推进国际道路运输改革方面,按照“一带一路”战略的总体部署,以支撑同沿线国家的经贸往来和交流合作为切入点,加快构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互联互通的新型双多边协定体系,形成开放互联、高效有序的现代化国际道路运输体系。

从安全管理到安全治理

安全是运输生产的头等大事,是道路运输管理的首要职责。今后一段时期,必须把“安全管理”提升到“安全治理”的高度上来,努力实现从治标到治本的根本转变。

首先,运输企业从“要你安全”向“我要安全”转变。当前一些运输企业对安全生产重视不够,深层次原因就是安全生产事故的违法成本低,成本产出比不合理。今后要建立企业安全生产的考核机制,形成目标导向,建立运输企业安全生产激励机制,将企业的安全水平和市场准入、经济效益挂钩。

其次,管理部门从“要你管安全”向“我要管安全”转变。下一步,将依据国家特大、重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相关规定,研究制定道路运输安全监管工作规范,明晰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和道路运输管理机构的安全监管职责、内容及要求,建立“照单履职、尽职免责、失职追责、渎职严责”的工作机制。

最后,管理主体从“单打独斗”向“协同作战”转变。以“道路运输平安年”活动为载体,以危货运输安全监管为重点,加强与公安、质监、工信、安监等部门的协同,完善危险货物运输监管机制;以城市公共交通安保为重点,加强与公安部门的协同,形成城市公共交通安保工作合力。

建设“有用、好用、管用”的运输信息化

这些年运输信息化边建边用、以用促建,作用效果不断显现,这与推进行业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是契合的。运输信息化建设必须体现“有用、好用、管用”的工作目标,今后要努力实现“四个转变”:从原来单个系统建设向建、管、用并举阶段转变;从分系统建设到综合管理服务平台整合转变;从掌握基本情况向加强事中事后监管转变;从简单数据分析向大数据应用分析转变。今后的重点工作主要分布在以下几个方面:

大力推进运政信息系统互联互通。今年要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努力实现20个省份的互联互通,确保2017年基本实现全覆盖。

安全管理要做到全天候、全覆盖、无盲区,信息化工作至关重要。要大力推进重点营运车辆联网联控。今年部提出要实现全国重点营运车辆联网联控系统全覆盖,车辆上线率达9 0 %以上。各地要全面落实企业的动态监控主体责任,加强联网联控系统运行考核,确保车辆上线率达到年度目标。

今年,在大力推进交通一卡通互联互通方面,各地要建立健全长效投入机制,确保完成今年100个城市交通一卡通互联互通目标任务。

客运联网售票是提升运输服务水平的重要举措,也是促进行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手段。在大力推进道路客运联网售票方面,各地要纳入年度重点工作,按照先省内服务、再全国联网的步骤,加快系统建设。此外,要继续深化京津冀联网售票系统建设示范工程,形成多元化投入机制,为全国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上一篇:民事权利体系下一篇:证人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