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经济”模式下,创新高职院校就业模式研究

2022-09-10

1 引言

近些年来, 随着社会就业需求降低和大量学生毕业, 劳动就业问题已经成为我国一项重大经济、社会问题了。在“共享经济”的时代, 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 我们对高职院校的就业模式进行深入研究。

2 就业模式现状

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模式通常有以下五种。

(1) 举办招聘会为学生搭建就业平台。招聘会这种形式按照组织部门不同可以分为校园招聘会和人才市场招聘会。

(1) 校园招聘会。由学院招生就业中心牵头联系企业举办高职高专的院校招聘会, 或者由各专业、系部牵头联系对口企业, 为学生开设校园专场招聘会。

(2) 人才市场招聘会。招聘会可以是综合招聘会也可以是某一行业的专场招聘会。

(2) 学院就业指导中心, 为学生提供就业服务。学院的就业指导中心可以帮助学生推荐工作。每个学校都有就业指导中心。许多企业、公司在招聘人员时, 都会通过学校的就业指导中心联系相关专业的学生, 寻找资源。

(3) 社会招聘网站, 为学生提供就业信息。学生可以登录社会上知名的人才招聘网站, 比如, 赶集网、中华英才网、前程无忧、智联招聘等等。

(4) 通过人脉这种形式寻找工作。通过亲戚朋友等相关人脉介绍工作, 有了亲戚朋友的介绍, 学生对企业信息了解更加深入, 更加全面。同时因为有熟人引荐, 去企业面试应聘成功的概率也大大增加。

(5) 大胆的直接去企业询问。现在很多大学生找工作时, 看好了想去的企业就直接去企业现场询问是否有招聘需要。

3 现有就业模式存在的问题

以上5种就业模式多是大学生常用的就业模式。但是不管哪种模式都有其存在的问题。

(1) 校园招聘会这种模式存在的问题是, 虽然学生可以和企业近距离接触、沟通。方便双方了解信息。但是由于受时间、空间上的限制, 很多高校学生错过了时间、地点就不能和企业接触, 获取相关的信息。而且成本较高。

(2) 学院就业指导中心找工作存在问题是, 就是, 就业指导中心提供的企业数量相对较少, 所以很多学生都不关注就业指导中心的网站上发布的信息, 使得上面的信息关注度较低。

(3) 社会招聘网站寻找就业单位存在的问题是, 虽然这些网站企业的信息较多, 但是针对性不强。

(4) 通过人脉这种形式寻找工作。这种通过人脉来找工作, 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讲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学生们还是靠自己获得的信息找工作。

(5) 直接去企业询问, 这种形式比较直接, 但要是面试人员不在, 其他人员不能做主, 或者企业没有招聘的意向也就白去一趟。

总之, 上述就业模式都有其好的一面也都有其存在的问题。下面我们在共享经济的模式的带动下提出了几个有关就业模式创新的观点。

4“共享经济”模式下, 创新高校就业模式

4.1 在“共享经济”模式下, 对资源整合, 建设高职院校毕业生专有就业平台

建设高职院校毕业生专有就业平台, 就是为了能够使高职院校毕业生更便捷、更精准、更全面地了解到适合自己这一层次的就业信息, 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 而搭建的一个省内高职院校就业信息网。让有关专业人士对毕业生的信息及求职意向进行综合、全面管理。其中, 对企业方面要求对上传到高职院校毕业生专有就业平台上的相关企业的信息进行资格审核, 比如企业宣传资料的审核等, 保证上传企业的信息准确、属实, 为高职院校毕业生找工作把好第一关。对学生方面, 像学生个人信息资料和希望从事的就业方向的信息进行分类汇总。这样平台能掌握大量学生信息, 当有相关企业发出招聘信息时, 可以实现平台向相关专业的学生推送精准企业信息。使企业和高职毕业生更好地对接。企业和学生双方都能快速、精准的得到想要的信息。为了更精准的对接, 要求上传到平台的企业, 招聘对象范围这一栏设定为高职院校毕业生, 这样可以使高职毕业生免去在传统的公共网站上对招聘条件的审核, 为高职院校毕业生和企业更好的搭建沟通桥梁。

4.2 高校和企业资源共享, 改革教学模式, 使学生毕业即就业

高职院校和企业各自有各自的优势。学校的优势就是理论知识的学习比较系统、全面。企业的优势是实践性强, 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可以积累实际工作经验。如果把企业和高校资源共享, 使学生更好地就业。所以要改革现有的教学模式, 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穿插去企业实地实习, 学习。和企业深度合作, 使学校和企业资源更好地融合。同时高校根据学生的选择成立定向学习班, 在大三后半学期, 学生和企业双向选择, 使得学生进入企业学习, 和企业紧密结合, 使学生毕业即就业。

4.3 以创业带动就业, 拓展学生的就业模式

当前就业形势不容乐观, 我们要多渠道创造就业岗位。同时政府工作报告中, 也提出了很多优惠的政策, 鼓励高职院校的学生自主创业, 自谋职业。创业带动就业。

5 结语

综上所述, 所以高职院校的教师要更新学生以往的就业观念, 比如终身就业、铁饭碗等。在给学生做就业指导时要鼓励学生创业, 帮助学生做出自己的职业规划, 引导创业观念, 使高职学生转变就业观念, 更好地服务社会。

摘要:在中国就业需求下降的背景下, 学生的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 传统的就业模式已经不能很好地使企业和学生快速、准确的对接。基于此, 本文对共享经济模式下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模式进行研究。

关键词:高职院校,就业模式,模式创新

参考文献

[1] 石立博.新形势下高校毕业生拓宽就业渠道的途径研究[J].科技风, 2015 (23) .

[2] 李敏.新时期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途径研究[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2016 (5) .

上一篇:军队卫生事业管理研究生教育中存在问题探讨下一篇:民办院校教学管理应用阿米巴经营模式的可行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