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动画电影

2024-05-18

中美动画电影(精选十篇)

中美动画电影 篇1

《白雪公主》源于家喻户晓的格林兄弟童话集中的故事, 一个心肠恶毒的皇后, 因为嫉妒白雪公主的美貌预谋把她杀死, 由于它派去刺杀公主的猎人心地善良, 公主得以逃走, 被森林里的七个小矮人收留。之后, 皇后装扮成一个老巫婆, 把一个涂了毒药的苹果送给白雪公主, 公主吃下后就死了, 后被英俊的王子的一吻又活过来了。

《西游记》则描写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 路径火焰山, 受困于此。孙悟空、猪八戒到翠屏山芭蕉洞找牛魔王之妻铁扇公主借灭火的芭蕉扇, 铁扇公主不肯借予。悟空和八戒与公主和牛魔王经过几个回合的斗法, 终得宝扇, 扇灭火焰山的烈火, 登上取经的路程。

对这样两部地缘上不同, 因缘上相连的动画长片进行研究, 对深刻理解中西方动画片的艺术特征、叙事传统和文化内涵的差异和彼此之间的借鉴具有重要意义。下面主要通过三个方面对两部动画电影进行分析。

一、中西动画的视像差异

美国动画作为工业革命的产物, 是依靠新技术的不断进步不断发展的艺术形态, 并且从20世纪初期开始, 展现出不同的面貌。基于动画的外在表现形态, 可以将动画分为三大类:平面动画、立体动画和混合动画。其中的平面动画主要是通过“单线涂抹”的方式, 用线条勾勒出形象, 然后逐步填上单一的色彩, 最后同背景进行合成, 成为一个完整的画面。

《白雪公主》的画面风格就是基于这样的“单线涂抹”的方式制作而成, 画面中的人物、动物以及景物的线条分明, 具有轮廓感。色彩均匀地分布于线条勾勒图形之中, 并且我们会发现色彩的表现具有西洋画的明暗差异, 构图中有透视感。例如, 七个小矮人在矿洞里工作场景的描绘中, 描写勾画出小矮人的样貌以及岩石上明晰可见的纹路, 烛光的闪烁映出了小矮人的脸部明暗, 他们身后就是延伸下去的隧道。

相比而言, 黑白动画片《铁扇公主》主要是运用中国水墨画的方式塑造人物形象, 将孙悟空、猪八戒、铁扇公主等人物用中国古典绘画的方式呈现, 不拘泥于表面的肖似, 而追求“似与不似之间”。人物的造型以戏曲脸谱为基础, 寥寥数笔勾画出性格生动鲜明的不同形象, 孙悟空的机智灵活, 具有反抗精神;猪八戒的乐观狂妄, 憨态可掬;铁扇公主的英姿飒爽、动作干净利落。

二者不同的视像差异体现了美国和中国绘画的不同艺术追求和审美观念。这是最直观的差异。在形象表征之外, 两部动画对取材于本国文学小说的情节改编, 也隐含了了不同时代背景下的中西方意识形态的迥异。

二、中西动画的叙事差异

《白雪公主》影片的开头, 是一部打开的格林童话故事书, 引用了原文:白雪公主的皮肤像雪一样白, 嘴唇像玫瑰一样鲜艳, 头发像乌木一样黑……但是在具体的画面中进行了一系列改变, 皇后迫害公主的一段仅用一个装心脏的盒子上的具有暗示意味的刀剑刺心的图案来揭示继母的意图。与原著相比, 动画《白雪公主》精简了故事的内容, 保留了重要的故事情节点, 推进冲突和矛盾。仅用几幅图画就交代了故事的起因、人物等内容, 着重对白雪公主流放后的过程进行详述。

《铁扇公主》节选自神话小说《西游记》, 保留了原著的基本故事框架, 顺序式的叙述故事情节, 基本与故事时间一致。只是可能在救国图存的信念的影响, 原著中关于除怪的描写被唐僧师徒四人唤起村民齐心协力战胜困难, 扑灭火焰山的烈火所替代, 突出了群众的作用。

在中国和美国的不同历史时期, 社会的主流追求是不同的。《白雪公主》处于经济大萧条, 残酷的现实环境使得更多的中产阶级进入电影院回味往昔的纸醉金迷。影片中充满了欢声笑语缓和了人们生活中的痛苦, 沉醉在奇幻色彩的童话世界中。《铁扇公主》着重于叙事确立的宣讲抗战的内容, 唐僧开堂讲课宣扬团结才能取得胜利河快乐。借用神话故事的背景、人物和情节, 表达自己的爱国热情。

三、中西动画的文化差异

文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 带有着意识形态, 并且具有历史的传承性和稳定性, 承载着人类精神和思想意识的各个方面。作为文化大系统之元素的艺术, 动画电影的文化价值是其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因为某一特定文化背景下的人群会无意识地接受电影中传达的或隐或现的精神内涵, 并视为理所当然的反应。

首先是取材方面的本土化。迪斯尼动画往往直接取材于具有鲜明民族性的寓言、神话、童话和民间故事, 通过其折射文化。虽然美国是一个“没有历史”的国家, 但是美国人积极吸取外国的尤其是欧洲的文化素材, 进而丰富自己的优良传统使他们自己受益匪浅。同样的中国的《铁扇公主》也是根植于中华文化的背景下, 通过对脍炙人口的古典小说《西游记》中的“孙行者三调芭蕉扇”的故事节选, 塑造一系列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其次, 故事主题的乐观向上。不论是美国还是中国, 主流动画电影的受众主要是少年儿童, 电影的主题、内容、人物形象、形式和结构, 都大量地融入了纯真、质朴、童趣、正义、勇敢等积极的传统元素, 使得动画具有寓教于乐的功能, 同时也适用了儿童的心理接受能力。《白雪公主》, 表现对嫉妒的摒弃和对真、善、美的赞扬, 而在《铁扇公主》中, 除了正义和邪恶、困难与轻易的矛盾斗争外, 融入了政治的意识形态, 片中的“人民大众起来争取最后的胜利”影射了当时抗日战争的民族抗争情绪, 符合时代需求。

四、结语

美国的迪斯尼动画和中国的本土动画, 虽然有着密切的联系, 但由于不同的历史背景, 不同的文化根基呈现出不同的艺术形态。通过对《白雪公主》和《铁扇公主》两部最具代表性的动画电影的研究, 为理解动画片的独特美学形式的表现和其深层次的文化内涵差异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刘易斯·雅各布斯:美国电影的兴起[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 2000.

[2]大卫·波德维尔:世界电影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4.

[3]毛雪茜, 吴恒易:论美国电影的创新之路[J].高校方桌, 2011 (10) .

[4]陈建君:万籁鸣与《铁扇公主》[J].电影文学, 2008 (10) .

动画艺术中美术设计的表现论文 篇2

关键词:动画艺术;美术设计;表现形式

动画艺术是一种集平面设计、色彩设计、三维空间设计为一体的艺术形式。近年来,随着市场对于动画艺术的需求不断增加,动画艺术在美术设计中的表现方式也更加丰富。如,美国迪士尼作为动画创作的先驱,不断探索美术在动画艺术创作中的形式,同时结合3D技术,实现了对动画场景、动画人物的不断完善。美术设计是动画创作的灵魂,没有美术创作,自然也就谈不上动画的表现,从某种程度上讲,美术设计承载着地域文化、传统文化和社会构成,而这也是美术设计赋予动画艺术风格的重要体现。基于此,在动画艺术创作中,注重美术设计的不断完善是丰富创作内容的重要方式。

一、动画艺术中的.美术设计与表现

1.美术设计在平面动画中的表现

平面动画即二维动画,是动画艺术发展的最初形式,美术设计也最为成熟。在平面动画中,由于其表现的空间是二维的,要想体现动态特点,设计者需要手绘大量画作,根据动画人物、场景的变化,将这些手绘作品连续地呈现出来。这种动画创作的工作量非常大,其动画空间无法突破维度的限制。要表现一日时间的变化,只能利用太阳的弧形运动这一简单动态加以展现。当然,这种动画创作也有自身的优势,其流畅的线条和单线平涂的手法,能够将动画形象进行夸张处理,不仅能够增添动画人物的艺术色彩,而且能够提升其娱乐效果。

2.美术设计在立体动画中的表现

随着影视制作技术的不断发展,立体动画已经成为动画艺术发展的主要方向。在动画制作中,设计者利用3D技术将动画人物立体化,不仅能够展现动画的艺术效果,而且能够丰富观众的观影体验。如,近年来大获成功的《冰雪奇缘》《头脑特工队》《神偷奶爸》等,都利用3D技术实现了美术设计的创新。在利用3D技术的过程中,设计者一方面要发挥技术优势,确保美术设计对场景、人物的仿真制作,进而增强动画艺术的逼真效果;另一方面应该注重动画与现实场景之间的差异,利用特有的美术设计呈现出别具一格的动画效果。

二、动画艺术中美术设计的基本特征

1.符合历史特征

虽然动画中的美术设计是利用夸张的艺术手法展现动画情节,但是在具有特定历史背景的动画作品中,其在设计中必须符合相应的历史特点,从而提高设计作品的合理性。如,迪士尼动画《花木兰》虽然取材于中国古代传说,历史背景不可考,但是在制作中也在场景、人物服饰上体现了南北朝时期的基本特征。

2.体现文化特征

动画艺术诞生于一定的民族文化之中,美术设计必然会展现一个民族的文化特色。如,我国的经典动画《小蝌蚪找妈妈》就展现了我国水墨艺术的独特魅力;动画片《大闹天宫》无论是故事还是人物形象都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学、戏曲的特点。

3.体现明确的时空关系

动画的时空关系主要体现在故事的连续性上,在美术设计中,设计者不仅要根据情节的变化创作出不同的动画场景,而且应该根据时间的变化调整人物的外形。在《大圣归来》中,设计者利用江流儿头发长度的变化体现时间的流逝,这种细节的表现也是动画艺术作品获得成功的关键。

4.重视色彩与造型的变化

在动画艺术创作中,色彩和造型是展现人物内心变化的关键。在《冰雪奇缘》中,设计者通过对艾尔莎的服饰、发型等方面的变化展现其从害怕到无所畏惧的心路历程。在美术设计中,设计者应该把握这两个主要因素,进行创造性的发挥。

三、总结与反思

动画艺术中的美术设计表现形式具有多样性的特点。在美术设计中,通过巧妙的设计体现动画艺术特色,可以有效地丰富动画的艺术内涵。动画艺术的最大魅力是能够通过艺术设计创造一个虚拟世界,设计者只有不断完善美术设计,才能够使这个虚拟的世界更加真实,进而增强艺术魅力。中国动画艺术的发展有着一段辉煌的历史,但是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我国动画艺术前进较为艰难。因此,我们应该遵循现代动画艺术创作的基本规律,从美术设计的角度探索动画艺术发展的新途径,将中国传统文化精髓融入动画美术设计。这样不仅能够创作出优秀的动画艺术,也能够实现传统文化在动画艺术中的传承与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善庆.动画艺术中美术设计与表现.长治学院学报,(1).

[2]张翠竹.造型艺术影响下的影视动画美术设计.大舞台,2013(6).

中美动画电影的差异化研究 篇3

摘要国产动画在各级政府的高度关怀下,近几年取得了很大的发展,无论是制作数量还是质量,都有了很大提高。但是我国动画还存在很多不足,比较中外动画存在的差异,目的是要发现问题所在,找到制约当前我国动漫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以尽快找到适合我国动画产业的发展之路。

关键词动画电影动画制作

国产动画在各级政府的高度关怀下,近几年取得了很大的发展,无论是制作数量还是质量,都有了很大提高。但是我国动画目前还存在很多不足,比较中外动画存在的差异,目的是要发现问题所在,找到制约当前我国动漫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特选择近期表现优异的且有代表性的两部动画片作比较,进行差异化研究:一部是国产动画片《葫芦兄弟》,另一部是美国动画片《功夫熊猫》。

一、动画制作流程比较

(一)从《功夫熊猫》看美国动画的制作流程

1、美国独立制片人根据市场发展状况提出新片构思

一部动画片的生产需要三、四年,甚至更长的时间,需要对未来几年的电影市场进行准确的判断及敏锐的预见性。早在中国申奥成功之后,制片人就构思将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推出一部新作,其中要包括中国功夫,中国国宝大熊猫等等。主要动因是中国国力的迅速腾飞、中国电影市场的渐渐成熟、2008年北京奥运将引发世界范围的中国热等等……。

2、制片人委托美国剧作家协会编写剧本

美国剧作家协会成立于1921年,这个民间行业组织里包括美国大部分作家。协会要根据制片人的构思要求,寻找一位熟知中国元素电影剧本写作的作家作为主笔人。主笔人是成功的关键,剧本好坏决定着作品的成败。

3、成立创作团队

主笔人会组织自己的创作团队,这个团队成员包括负责角色设计的作家:负责对话设计的作家:还有一个负责平衡感的小组。平衡感即经过有经验的作家精确计算一部电影中应该出现多少个“兴奋点”,再将这些“兴奋点”有序分布在整个片子中,最主要的高潮点及大小错落的其他笑点全是经过精密计算的。这类兴奋点在一部电影中至少有20个,正是这些兴奋点,一环扣一环吸引着观众深入到剧情中,是票房成功的保证。

4、成本核算

影片中表现不同的内容,制作费用不同。每个环节上的设计,都要经过精确成本核算。武打动作制作难度大,成本高,如果角色设定作家开始为熊猫阿宝设计了复杂的武打动作,成本核算时会计算这些武打动作元素的制作成本,一旦超出了预算,就必须将熊猫动作进行修订。

5、动画制作

前期策划、角色设定工作完成后,将在世界范围内寻找廉价劳动力进行动画制作。这部令中国观众笑得前仰后合的美国动画片有25%的前期制作是由深圳的一家动画公司完成的。按照目前的市场价格,加工动画片的酬劳每分钟是3000元至4000元人民币。

正是由于充分考虑了市场预期、观众心理、制作成本等各种因素,才为影片的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从《葫芦兄弟》看国产动画片的制作流程

1、上级主管部门提建议

国家广电总局的领导建议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给过去具有很大影响力的动画明星拍续集,并特地提到《葫芦兄弟》,该片早在八十年代就是一部家喻户晓的电视连续剧。希望美影厂用对艺术的一颗真诚之心,探索出一条盘活动画经典资源的道路,让中国原创的卡通明星在新时代再度焕发新光彩。

2、制片方领导接受任务并指定主创人员

美影厂集结了当年的编剧、导演。艺术家们毅然接受了这个艰巨的任务。制片方认为《葫芦兄弟》20多年来始终没有离开过观众的视线,仍旧是人们心目中的经典。美影厂VCD的销售量每年有2000万套左右,其中《葫芦兄弟》就占了总份额的18%。由此可见这部动画作品的价值所在。

3、增加创新元素

为精心打造2008影院版《葫芦兄弟》,吸收了3D、特效、音效、作曲等新人,组成了高水准的创作新班子。他们秉承严谨的艺术态度,从原电视版系列片中千锤百炼提取精华,经过再次艺术加工,力图使故事更加紧凑饱满,更加跌宕起伏,更符合现代观众快节奏的欣赏特点。而崭新的配音、音乐、特效等因素,又透露出更多新的时代气息和审美趋从。

4、尝试市场化之路

通过《葫芦兄弟》影院版的全新拍摄,将电影的制片、发行、放映,音像制品、相关图书及玩具等后期产品开发,以及与电影相关的演艺经纪、广告、电影频道、新媒体等相关产业有效地串联起来。

通过《葫芦兄弟》的创作流程,可以反映出我国动画已经开始尝试市场化探索,也为新片注入了很多时代气息和时尚元素,但是我国动画产业毕竟刚处于起步阶段,各方面都还不成熟。

二、主创人员比较

(一)《葫芦兄弟》主创为两位优秀的老艺术家

由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于1986年推出的,剪纸动画片《葫芦兄弟》是中国动画的经典。凝结了两位艺术家的心血,当年深受少年儿童的喜爱。两位老艺术家更是取得过辉煌的成就,获得过无数国际国内大奖,是我国动画界的代表性人物。

1、编剧姚忠礼为国家一级编剧。中国电影协会、中国动画学会会员。主要作品有系列动画片《葫芦兄弟》、《舒克与贝塔》和《钟点父子》等。曾获开罗国际电影节铜奖、国家政府奖、中国电视金鹰奖优秀动画片奖和最佳编剧奖等。2、导演周克勤为国家一级导演,中国著名动画人、曾任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厂长、上海亿利美动画有限公司总经理兼艺术总监,现任中国动画协会常务理事。导演拍摄了《熊猫百货商店》《猴子捞月》以及《葫芦兄弟》等十多部动画片。曾获加拿大第六届渥太华国际动画电影节儿童片一等奖,保加利亚第四届卡布洛沃国际喜剧电影节最佳短片奖等。

(二)《功夫熊猫》主创为两位毫无经验的新人带领着一个充满激情的团队

《功夫熊猫》这部有着浓郁中国风格的动画电影出自编剧兼制片乔纳森·艾贝尔和格伦·伯杰,两位虽然完全没有电影剧本经验,但也不是初出茅庐,两位曾精诚合作了多年且受到过包括艾美奖等奖项的青睐。他们率领着主创团队,从可扩展性的前期设计开始,寻找一种利用空间和维度来讲故事的创造性过程。生产部设计师和艺术导演将来自电影《英雄》和《卧虎藏龙》里的灵感带进制作中,并聘请了武术专家去训练动画师,动画师根据故事情节潜藏的相互逻辑来表现角色。因此一个多达几十亿帧的动画旅程,诞生在一个充满才干,富有活力并能全情投入工作的梦工厂团队之中。

在中国,是艺术家们撑起了国产动画产业,最初的很多美术电影,都是由艺术家们一笔一笔画出来的。而大洋彼岸,是一群商人在做动画,所以说中美动画的差异在于艺术家与成熟商业运作的差异。

三、剧情角色比较

(一)《功夫熊猫》几个主要角色设计和表现都很成功,直指人心

《功夫熊猫》故事发生在中国的古代,熊猫阿波平时傻乎乎的,却有个理想就是变成一代大侠,并向悍娇虎、灵鹤、快螳螂、俏小龙及猴王学艺,面临“残豹”对大家的报复,阿波在终极考验面前终于顿悟成一代宗师。《功夫熊猫》的情节非常简单,但剧中出现的小桥流水场景,袅袅炊烟的村落,以及绵延不断的崇山峻岭,犹如中国传统山水画一般,透着一股朦胧的迷人气息。还有剪纸、泼墨、皮影、书法等大量中国文化元素的运用,体现出影片对市场的敏锐把握,是对08奥运中国年的准确市场定位。

在角色设计方面,影片的主角——胖胖的熊猫波,这个中国国宝是在世界各地都受到欢迎的动物明星。而猴子、毒蛇、丹顶鹤、老虎、螳螂则是中国传统武术中几路最知名且最具特色的拳法武术的代表。“猴拳”、“蛇圈”、“虎鹤双形”、“螳螂拳”等吸引了众多中外武术迷们。在角色塑造方面,《功夫熊猫》的优势则是非常明显的。背景简单,线索清晰。有利于塑造角色。而角色人物越少。每个角色所得到的表现时间就越多,角色形象也更具体。更便于观众接纳和理解。

(二)《葫芦兄弟》剧情和原电视版没有多大改动

传说葫芦山里关着蝎子精和蛇精。一只穿山甲不小心打穿了山洞,两个妖精逃了出来。老汉在穿山甲的指引下,得到了宝葫芦籽,种出了红、橙、黄、绿、青、蓝、紫七个大葫芦。宝葫芦成熟落地成为小男孩,各具异能。他们一个接一个迫不及待地去与妖精拼斗,却一一被妖精抓住弱点,各个击破。最终7个葫芦娃齐心协力与妖精展开殊死拼搏,并打败妖精,把他们收进宝葫芦里。剧情简单。是专门针对儿童创作。我国早期的动画片就是儿童片,定位就是对儿童进行教育。在角色设计方面,七个葫芦兄弟虽然性格各异,但是造形一致,只是葫芦头饰颜色不同,削弱了角色的影响力与表现力。其他角色造型对白也都沿袭了原版设计。

四、其他方面比较

(一)配音阵容

参与《功夫熊猫》配音的明星阵容相当强大,素来钟情老虎的安吉丽娜·茱莉,声演该片的功夫高手“虎公主”,中国的武打巨星成龙扮演猴王,《金刚》中饰演导演一角的杰克·布莱克担任主角熊猫,曾演出《霹雳娇娃》等片的华裔女星刘玉玲出演蛇女。其中成龙为猴王配音在北美获得一致好评。动画电影《葫芦兄弟》的幕后配音由上海少儿频道主持人担纲。从配音阵容表现出《功夫熊猫》着眼全世界,而《葫芦兄弟》则针对国内部分少年儿童。

(二)投入产出比

1、制作成本《功夫熊猫》之所以取得成功,除了具备好的创意之外,还在于它强大的市场运作能力。《功夫熊猫》的制作花了5年时间,制作成本高达1.3亿美元,仅全球宣传推广成本就高达1.25亿至1.5亿美元。而目前我国动画片大多只有几百万元至1000万元人民币的预算。无法望其项背。2、票房收入。《功夫熊猫》在全世界赢得6亿多美元票房,其中北美地区票房为2.15亿美元,北美以外地区票房为4.11亿美元。由于影片浓郁的中国风元素,使得《功夫熊猫》在中国内地的票房直逼两亿元人民币,创下了在内地上映动画片的最高票房纪录。《功夫熊猫》的DVD和蓝光影碟也已上市,里面特别收录了全新制作的动画短片《五侠的隐秘往事》为讲述虎、鹤等“五大高手”的身世与来历。

五、结语

中美动画电影 篇4

一、不同民族文化心理视阈下的艺术风格

美国文化具有“一体多元”特征,在这种民族文化的影响下,美国动画创作大多注重表现人类共同的价值追求。在英雄主义和娱乐至上创作理念的影响下,美国动画具有鲜明的大众娱乐性。“相对于美国文化的个人主义,中国文化更强调团结合作的集体主义,强调天人合一的自然观。”[1]正是因为不同的民族文化心理,中国的动画创作表现出“寓教于乐”的特质,注重动画片对指定受众的教化作用。美国则把动画里的视听元素立足当代、构想未来,用滑稽幽默、精彩绝伦的声画表现当代人的价值观和情感诉求。

在《山水情》中,画面中的层峦叠嶂在悠扬的笛声中晕染开来,水墨绘画技法加上民族旋律:渡口、小船、孩童、老翁,民族文化中的传统意象充满了中国式韵味。片中传达出一种承继关系:恩师传授,师徒拜别,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尊师重教”说。《超能陆战队》则用充气机器人大白与天才少年小宏联手一群小伙伴组建超能战队、一起打击犯罪阴谋的情节设置,表现少年无畏、拯救世界的个人主义英雄观。不同民族文化心理下的创作显示出迥异的艺术风格。

二、空白视野下的写意和直观形象下的写实

中国传统绘画讲究布局和留白,画面中的“空白”就是中国画空间中的“气”,是一种幽远的意境。“空白导致了文本的未定性。空白从相互关系中划分出图示和文本观点,同时触发受众的想象活动。”[2]追求写意和力求写实是中美影视创作中最明显的区别,这种写意和写实的对比在动画电影中也能看出。

在水墨动画片《山水情》中,画面中大多用寥寥几笔表现河水流动、小船前行,水面远处的山川也是于空白处隐约晕染。这就是特属于中国水墨的空白写意,这种空白更能表现出偶遇于山水间的师徒深厚的情谊。《超能陆战队》镜头里出现的是三维动画人物,尤为注重写实。画面中人物的表情、动作多用特写镜头来表现,因为细节描写才能更直观形象地表现真实。虽然镜头里有些画面很夸张,但人物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都和生活中的现实人物形似,这与《山水情》中的神似截然不同。

三、含蓄悠长和率直强烈的情感意蕴表现

鉴赏一部影视作品,很重要的一个依据是情感意蕴的表达。“情感的重要性不容小觑。视听元素的一些局限性,尤其是缺少现实生活的立体感和生命性,这些缺憾的东西,在情感的衬托和环绕下,才更加贴近生活的真实。”[3]相比于其他电影类型,动画电影的情感表达更有难度。怎样更好地赋予动画人物以恰如其分的情感,并把它升华为影片整体的情感意蕴,这是动画电影要尤为重视的。国内的影视作品讲究语言和情感的含蓄性,美国片中的对白往往直截了当,情感表达也直率强烈。

在动画电影《山水情》中,师徒之间的情感表现是沉默的、安静的。水墨动画晕染出的飘逸和洒脱给了这种情感无限回味的空间。《超能陆战队》在情感的表达上则率性直接。小宏的哥哥泰迪火中遇难,小宏的悲痛情感表达直截了当。片子最后大白用手臂弹射出小宏的瞬间,浓烈的情感更是充斥银幕。

动画电影和实拍电影的比较 篇5

动画电影和实拍电影之间到底存在着怎样的异同关系,高科技影像制作手段的发展给动画电影和实拍电影带来了怎样的变化和融合。

动画电影和实拍电影的区分

在这里我之所以用动画电影和实拍电影这种浅显的称呼来区分二者的关系是有原因的。我国在电影种类的划分上分出了四大片种,它们分别是故事片、动画片、纪录片以及科教片,可见动画也是归属于电影范畴内的。在其它的国家里也有把动画片算在故事片范围之内的,比如像美国就把电影分为纪录片、故事片和先锋派三种,而动画片就包含在故事片当中。他们之所以这么划分的理由是从二者的本质上来讲的,因为一般的动画片和故事片都是具有一定故事情节的影片,所以这么划分也不无道理。其实电影分类并没有一个什么明确的标准,只要是在道理上能讲的通,怎么分类都是可以的,所以本文为了避免出现这种在影片种类划分上而产生的歧异,就直接用了动画电影和实拍电影这两种浅显易懂的称谓来区分二者的关系。在过去我国一直把动画电影作为美术范畴中的一种艺术形式,“美术片”一名由此得出。虽然动画艺术在视觉元素中借鉴了好多美术上的东西,但是究其本质我们不难发现动画电影和实拍电影一样也是以画面和声音为媒介,在银幕上运动的时间和空间里创造形象的一门艺术。动画电影所具有的这个本质特征恰恰就是电影艺术的本质特征,所以动画艺术还是应该归纳在电影范畴内作研究并找寻其规律。然而动画电影在电影范畴中无疑又是极特殊的一份子,因为其在制作手段上与实拍电影迥然不同,所以我们不能简单的把动画电影和实拍电影的关系说成完全一样或完全不一样。我们得在“电影”这个大家庭下,来分析动画电影和实拍电影这对本质相同外貌却迥然各异的亲兄弟。

一、动画电影与实拍电影之间的异同

1、本质上的异同

动画电影和实拍电影都是电影范畴中的不同片种,二者都是以画面和声音为媒介,在银幕上运动的时间和空间里创造形象的一门艺术。这使得二者在电影的基本理论上都是相通的。所以我们要想在电影美学、电影哲学、电影的蒙太奇理论、电影的摄影以及电影的声音等这些电影最基本的元素去比较二者的不同是行不通的,必须得回到二者如何不同的出发点,也就是在制作手段上来进行比较。二者的制作手段恰恰就决定了二者在本质上究竟有何不同。我们在下文就重点论述一下二者究竟有何本质的不同。

2、关于逼真性的异同

实拍电影在视觉表现上所呈现的逼真性是动画电影或其它艺术手段无法企及的,这种逼真性主要是外在的逼真性。实拍电影在视觉表现上所呈现的逼真性包括两点:一是能够纪录现实的人和事物,二是还纪录了现实的人和事物的运动和发展,所以这种逼真性使其它的艺术手段只能望其项背。动画片是以绘画或其他造型艺术形式作为人物造型和环境空间造型的主要表现手段,间接记录了现实世界的人和事物的运动和发展。人物造型、环境空间造型等都是来源于现实生活中的造型,只不过是经过夸张、神似、变形的手法来加以表现。动画电影还是反映了一定的生活本质,所以说动画电影和现实比起来其在画面上是不具有逼真性的,但是其在表现内容上却是具有一定的逼真性的。画面的逼真性就是实拍电影和动画电影二者最大的不同之一。

在动画电影中还有一类叫做真人实拍动画电影,在逼真性这个问题和实拍电影也存在一定的不同。首先,从制作手段上来说,实拍动画用的是逐格拍摄手段或者是抽帧的手段来完成的,运动上呈现给人的是一种非自然的运动频率,让我们感到并不逼真,但这却是实拍动画所追求的运动方式。其次,从实拍动画的表现内容上来说,多以夸张的手法来表现人物的行为或动作,主要就是来表现现实中不可能实现的看似荒诞的内容,不是去刻意追求实拍电影所具有的那种逼真性的艺术形式。

3、关于假定性的异同

(1).实拍电影在视觉表现的逼真性上具有假定性。这一点包含了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画面展现的最终不过是现实的影像,而绝不是现实本身。就拿贾章柯导演的《三峡好人》来说,通过这部影片反映了一群人的生活状态,绝非韩三明本人。视觉上虽然很逼真,但是这种逼真性上就具有假定性。第二个方面,画面展现的立体空间和运动本身就是一种幻觉。我们在电影银幕上看到的立体空间是一种光影营造出来的假象,电影银幕本身就是只有高和宽二个维度的平面。电影上的运动就是通过一帧帧静止的画面进行快速播放而产生的幻觉,是具有假定性的。

(2). 蒙太奇将现实的连续时空分切后重新组合,形成了电影时空,这种时空是虚拟的假定时空;蒙太奇连接静止的形象所形成的运动感是假定性的运动感,动画电影和实拍电影在蒙太奇上的运用是完全相同的。

(3). 镜头角度和景别的选择等的运用,渗透着创作者的主观意识;在这一点上动画电影和实拍电影是手段不同本质相通,没有什么本质区别。

(4). 声音与画面的部分结合方式是打破现实中视听逻辑的非现实性结合,在这一点上动画电影和实拍电影也是相同的。

(5). 银幕形象、故事结构、感情意境都是艺术家对现实的选择、提炼以及个性化的创造,并受样式和风格的制约,动画电影和实拍电影也都具有这一特性。

(6).动画电影比起实拍电影来说在这方面还多拥有了一种假定性——高度假定性。

虽然动画电影和实拍电影之间存在着很多的差异,但是,由于现在的高科技影像制作手段的发展使得实拍电影和动画电影相互融合的元素越来越多,这让我们不得不去进一步的深入分析,下面我们就从几部电影中分析一下这个问题。

二、 高科技影像制作手段的发展使得动画电影和实拍电影相互融合

1、 高科技影像制作手段的发展而带来的改变

过去的实拍电影在对非现实一类题材的选择上是很谨慎地,因为非现实题材在实拍电影中光靠道具是很难完成的。但是高科技影像制作手段极度发达的今天使得电脑动画技术也融入到了实拍电影中,例如《阿凡达》、《指环王》、《加勒比海盗》、《罪恶之城》等。电脑动画技术在其中的大量运用,才使得这些非现实的幻想题材随处可见、天马行空的想法得以实现,这就是电脑动画制作技术对于实拍电影的帮助之处。既然这种以动画形式出现的角色和场景大量的出现在实拍电影中,那么我们该怎么定位这些电影是实拍电影还是动画电影抑或二者兼有?

第一种情况就是上面举例的那些片子。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虽然电脑动画制作技术在它们每部片子里都大量的运用,但是电脑动画技术没有发挥自己的高度假定性的特点,而是配合实拍电影去追求逼真性,努力营造一种逼真感,使其能融入到实拍的部分中去。所以这种类型的电影从本质上来讲还是应该归类到实拍电影中去。电脑动画技术只是作为后期手段,去辅助片子的完成其实拍中无法完成的具有逼真性的画面。

第二种情况就是像《黑暗扫描仪》这类的片子。虽然这类的片子在一开始是用了实拍的方法拍摄的,但是经过了后期的处理和修改,其在画面上呈现了动画的风格,也就是在画面上追求的是一种高度假定性。所以这类的片子还是应该划分在动画电影的行列里。

第三种情况就是像《加菲猫》以及《精灵鼠小弟》等这种实拍和动画相结合的方式。这种类型的电影,他们既发挥了实拍电影的逼真性的特点,也不避讳动画电影高度假定性的特点。使二者有机的结合到了一起。

高科技影像制作手段及其发达并且还在继续发展的今天,我们已经得到了太多得惊喜。未来的电影究竟是能发展到何种地步,已经是我们不敢想象的了。

结论

中美合拍《三国演义》动画版 篇6

中美合拍又有新项目传出。好莱坞知名制片人加里·库尔茨(Gary Kurtz)表示,目前正在筹备一部改编自中国古典小说《三国演义》的动画电影。加里·库尔茨是资深好莱坞制片人。他最为知名的监制作品则是与乔治.卢卡斯( George Lucas )合作的《美国风情画》(American Graffiti)以及著名的《星球大战》(Star Wars)。库尔茨正在籌备的这部《三国演义》动画版,中国合作方为苏州天润安鼎动画有限公司。(马巍)

杜比全景声技术在华首展

6月19日,杜比实验室携手上海电影集团及安恒利国际有限公司,在上海影城举行了其新影院音频技术平台——杜比全景声(Dolby Atmos)的公开演示。这是该技术正式命名后首次在中国公开展示。成立于1965年的杜比实验室是全球领先的娱乐技术提供商之一,其在音频和环绕声技术领域最为知名,杜比全景声是该公司近年来最重要的新技术产品。

中美动画电影 篇7

在展开讨论之前, 本文先从豆瓣电影[1]摘录近几年部分中美动画电影的观众评分, 并由这些数据展开相关性的文化阶层探讨与社会形态分析:

美国

《飞屋环游记》2009年8.8分

《里约大冒险2》2014年7.9分

《神偷奶爸2》2013年8.0分

《冰雪奇缘》2014年8.4分

中国

《熊出没之夺宝熊兵》2014年6.2分

《喜羊羊与灰太狼之欢欢喜喜过蛇年》2013年5.2分

《熊出没之过年》2013年7.4分

《摩尔庄园2海妖宝藏》2012年4.2分

由数据入手, 本文有以下判断与分析:

直观地从评分的数值上来看, 中国动画的评分普遍低于美国动画, 说明美国动画比中国动画更受欢迎一些。“在美国动画的发展初期, 商业化的雏形已经形成, 而在其中表现相对成熟的就是以动画形象作为品牌特征的商业模式。”[2]早期, 帕特·沙利文通过他所绘制的《快乐的猫》一片中那只聪明然而时运不济的小猫在票房上的成功, 引发了1926年~1928年之间接连出现一批以动物为题材的动画片, 如本·哈利孙和曼尼·高尔德创作的《疯狂的猫》, 乌布·伊沃克斯创作的《青蛙弗利普》, 华特·迪士尼创作的《幸运的兔子奥斯瓦尔多》, 以及华特·迪士尼加以利用和改编的米老鼠系列。中美两国在营销上都注重延续品牌战略的意识。《神偷奶爸》、《里约大冒险》等许多电影都出现了续集的制作, 然而中国的《喜羊羊与灰太狼》、《熊出没》等电影则是以动画连续剧为基础制作的。

从上面的数值可以看到, 中国的动画营销方式以“电视剧———电影”为主, 例如《喜羊羊与灰太狼》这部风靡一时的国产原创系列电视动画片自2005年6月推出后, 陆续在全国近50家电视台热播, 最高收视率达到了17.3%, 大大得超过了同时段播出的境外动画片, 由此, 这部动画片建立了庞大的收视群。就在这部电视动画片建立了扎实的观众基础的时候, 《喜羊羊与灰太狼》趁势拓宽了多元的文化资源输出, 从而推出了一系列的动画电影, 也收获了不低的票房。《熊出没》系列电影的营销模式也是与《喜羊羊与灰太狼》相同的。而美国在独立制作动画电影的方面很有造诣, 美国电视动画片与动画电影基本都是独立分开的。例如凡伯伦动画制片厂在1937年推出的猫鼠题材的著名动画系列《汤姆和杰瑞》 (Tomand Jerry) , 又名《猫和老鼠》也大获成就, 但是凡伯伦动画并没有趁热打铁, 从而推出一系列电影。纵观近几年上映的美国动画电影, 不难发现它们都是一个个全新的创作。

“不难看出, 电影作为一门艺术有其特殊性。电影是科学技术的产物, 它经历了几个世纪、几代人的科学发明、不懈追求, 最终获得了‘活动照像’的成功。它的发展与当时科学技术的发展有着不可分割的密切联系。”[3]迪士尼对于各种电影技术的应用显得十分突出, 他对动画技术有着积极推动的作用, 《蒸汽船威利号》就是一个从无声电影转变为有声电影的典型成功案例, 而迪士尼也多次顶着非议的压力一改制作黑白片的惯例, 突破创新, 开始了彩色片的制作, “米老鼠”、“三只小猪”系列动画都颇受欢迎。而如今, 迪士尼以敏锐的洞察力发现3D技术能够使得整部影片“活”起来, 所有使用了3D技术的动画电影都有着极好的市场效果。中国动画在技术制作和特效方面虽然已经迈出了一大步, 但还不是很成熟。以观众群挑剔的口味来看, 美国动画精湛的制图、3D技术确实略胜一筹。

二、角色原创性:“角色”创造“故事”VS“故事”创造“角色”

以米老鼠为例, 米老鼠的出生, 有着许多传说。华特·迪士尼曾提到过当他在堪萨斯市最艰难的时候, 经常有一只小老鼠爬到他的书桌上玩耍, 于是喂他一点干酪, 随后它就会在华特的手心里蜷成一团安睡。随后, 在华特·迪士尼和乌布密切的合作下, 一个淘气、勇敢、正义的米老鼠形象, 就这样诞生了, 很快地, 迪士尼就推出了两部米老鼠动画片———《疯狂的飞机》和《骑马的高卓人》。如今, 迪士尼早已推出越来越多元化的米老鼠系列动画电视、电影, 且风靡全球。这就是典型的由一个深入人心的卡通形象, 并且以它为主角创作更多故事的例子。

然而, 同时期, 一直活跃于民俗文化的孙悟空, 首次进入中国动画领域。“早在1945年, 张光宇创作了彩色连环漫画《西游漫记》, 这部作品至今还被漫画家、装饰艺术家奉为经典。”[4]《西游漫记》源于张光宇的一段艰苦的逃难生活, 后来, 张光宇参考了《西游漫记》中孙悟空的形象, 融入了京剧脸谱的元素创作出了一个成功的孙悟空造型。这一造型深受人们喜爱, 以致后来一系列与孙悟空有关的动画片中, 都能找到它的影子。孙悟空本源自于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 这便是典型的从故事中走出了一个成功的卡通形象的例子。

米老鼠的形象一直在优化和改善, 它甚至出现在了别的系列动画中, 因为米老鼠是一个自由的卡通形象, 它没有故事背景的束缚, 现在的米老鼠可以穿着唐装给中国人拜年。而孙悟空却似乎只能止步于《西游记》, 在人们普遍的印象中, 孙悟空似乎不能够演替父从军的故事, 也不能够喝咖啡邂逅爱情, 只能西天取经。米老鼠这样的视觉形象得到了更深远的发展, 而孙悟空这个故事中走出的形象却进入了瓶颈期。

三、角色性格:丰富饱满VS平面化

成功的动画电影的角色设置大都有一定的规律可循, 我们把可以这些任务性格特征类型化。然而, 美国动画的角色往往性格饱满, 而中国动画角色的性格略显单薄。以《喜羊羊与灰太狼》系列电影为例, 其中的主角是羊与狼这一对天敌的角色设置非常单一。人物性格虽然拟人化, 但并不饱满, 聪明且总能让羊群的处境化险为夷的喜羊羊、爱睡觉爱偷懒的懒羊羊、学富五车的村长、反派角色有着“好男人”形象的灰太狼等等, 这些角色似乎把性格特征写在脸上, 不需要花费心思去摸索。

然而, 美国动画在这一方面就处理得略胜一筹。以2013年上映的《疯狂原始人》为例, 主角是一组居住在山洞中的原始人家庭, 有着传统却占据家庭主导地位的父亲、贤惠且服从丈夫的母亲、有着强大好奇心的天马行空的勇敢女儿、从文明社会而来的“会动脑”的男孩等等。这是一个看似简单的家庭组合, 但这个家庭内部却包含着一个矛盾。遵守祖先规定、任何情况下都不愿意携家人离开山东的父亲代表着传统与墨守陈规的思想观念, 而总想离开山洞渴望去外面世界的女儿代表着冲破束缚, 代表着希望与梦想。

四、电影台词:深刻、有内涵VS随意、表面化

如果把一部电影比作一个人, 那么主题就是灵魂, 情节便是骨架, 而台词就是一部电影的血肉。现实生活中, 语言是人类不可或缺的表达思想、传递情感的重要手段。电影这样一种以逼真性、纪实性为特点的艺术, 自然不可能没有语言。电影中, 除了对话, 还有音响、旁白、独白等形式, 生动的画面和丰富的语言使得视觉形象更为逼真可信, 且具有感染力。电影中的台词不光能够传达导演思想、塑造人物性格, 还对观众有着一定的教育意义。

例如电影《喜羊羊与会太郎》中的人物对白:

“潇洒哥:画个圈圈诅咒你们。

懒羊羊:既然这样, 先睡个觉再说吧。

红太狼:灰太狼, 你这个笨蛋, 你嘴巴大, 脑袋圆, 长得难看, 家里没钱, 我当初真是瞎了眼睛才找了你这个连羊都不会抓的白痴。”

不比其他类型的电影, 动画电影的受众群一定有一部分是儿童或者未成年, 上述的一段台词略显随意且肤浅, 没有任何正面的引导意义。

例如美国动画《冰雪奇缘》中的人物对白:

“安娜:我甚至不知道什么是爱。

雪宝:好吧, 我知道。爱就是永远把你的安危看得比自己的还重要, 就像, 你知道的, Krist off把你送到Hans的身边然后永远地离开你。

安娜:Olaf!你在融化。

雪宝:有些人值得我粉身碎骨。”

这段台词更像成年人的对话, 更成熟有内涵深入人心、且更广为流传, 一句“有些人值得我粉身碎骨”温暖了多少观众的心。同时, 观看影片的孩童们也可以从影片中得到关于爱的定义更深刻的理解。

五、故事素材:多元化VS单一

“由于中国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 世界各大传媒巨头都在想尽一切办法进军中国的传媒市场。”[5]早在20世纪30年代, 迪士尼动画就曾在上海、北京等大城市的电影院中上映。1937年上映的轰动全球的动画长片《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在中国也颇受欢迎。1984年, 《米老鼠和唐老鸭》进入中国具有标志性意义, 它为迪士尼重新登录中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中美动画的交流自此开始越来越成熟。“2001年8月到中国访问的美国迪士尼公司总裁罗伯特·伊格尔就表达了迪士尼公司希望和中国开展交流的愿望。”[6]

美国动画的故事素材非常丰富, 王子与公主的爱情 (《白雪公主》、《灰姑娘》、《小美人鱼历险记》等) 皇室家族的亲情 (《冰雪奇缘》等) 、海洋里鱼儿的历险记 (《海底总动员》等) 、原始人的奇遇记 (《疯狂原始人》、《勇敢传说》等) 、森林中的王位争夺 (《狮子王》等) 等等。而令人惊喜的是, 美国动画开始取材于东方, 使中西文化完美交融。以1998年上映的动画电影《花木兰》为例, 这部影片被认为是一部激动人心、又去、惊险且饱含幽默和真情的影片。它的成功之作成为迪士尼公司最引以为豪的成就之一。而它的背后还蕴涵着东西方文化的交流、转移现象以及文化全球化的特点。”[7]迪士尼公司一直希望能够拍摄一部取材于东方故事的动画片, 于是迪士尼公司首次将中国古老的传奇故事“花木兰替父从军”搬上银幕, 不仅仅成功为一个中国孝女树碑立传, 更是将花木兰塑造成为西方人推崇的圣女贞德一样的能够跨越民族和国家的女英雄。“花木兰”无疑已经跨越了种族与国籍语言。这部电影成功地让中西文化和谐交融、各取所长, 让这段故事在保留了原来精华的同时, 通过迪士尼动画技术的加工有了全新的演绎。

例如2014年7月上映的《神笔马良》为例, 这是一部由迪士尼中国创意技术支持、中影电影有限公司发行的电影。而故事内容则改编自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洪汛涛先生创作的童话作品《神笔马良》。在华特迪士尼中国的创意技术支持下, 影片使用了最新的电影艺术手法和高科技视觉特效, 整部影片的画风也是以西方理念设计混搭中国写意风, 有机地融合了中国动画与美国动画的特点。

中国动画从早期的《西游漫记》, 到改革开放后的《宝莲灯》, 再到新世纪的《喜羊羊与灰太狼》、《熊出没》、《秦时明月》等, 素材仅仅来自于中国古老的传说, 或者是动物世界, 抑或是虚幻国度, 并没有将多元的文化融入到影片创作中。

结语

由此可见, 新媒体浪潮下的中美两国都锐意求变, 在信息全球化的时代, 中美两国应当互相取长补短, 满足当下观众越来越高的需求性, 使得东西方动画交相辉映, “孙悟空”与“米老鼠”的隔岸守望与对话, 正预示着全球语境下动漫碰撞、交融的新纪元的逐步深化与延伸。

摘要:动画就是发明、创造一种未来。任何一种艺术形式, 包括电影、动画等诸多媒介形态, 在结合了本民族的文化传统或民族精神之后往往能产生巨大的影响力。对于动画这种独特的文化形式, 中美两国都作出了全新的尝试与探索, 并各自取得了傲人的成就。中国动画从以孙悟空为典型的传统文化符号进行多元语境衍生, 由神话传说演变为多元民俗文化的综合体;而大洋彼岸的美国在“米老鼠”的带领下逐渐筑成了属于自己的动画商业王国, 走向了一条商业营销与艺术综合并重的畅销化体系道路。本文将试从影片青睐度、角色原创性、角色性格、电影台词以及故事素材五个方面来比较两国动画文化的视听差异。

关键词:新媒体,中国动画,迪士尼,视听比较

参考文献

[1]豆瓣电影:中国最大与最权威的电影分享与评论社区, 收录了百万条影片和影人的资料, 有2500多家电影院加盟, 更汇聚了数千万热爱电影的人.

[2]孙立军, 马华著.美国迪士尼动画研究.京华出版社, 2009/6:30.

[3]孙立军, 马华著.美国迪士尼动画研究.京华出版社, 2009:29.

[4]孙立军主编.中国动画史研究.商务印书馆, 2011:109.

[5]远东经济评论.“媒体”专题, 2002-12-26.

[6]孙立军, 马华著.美国迪士尼动画研究.京华出版社, 2009:275.

中美动画电影 篇8

一、国内外动画造型风格特点分析

(一)美国动画造型特点

美国动画是世界动画的鼻祖。美国的动画电影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就一直致力于探索大众化的审美趣味,开掘动画本身的媒介特性,逐渐形成了自身独特的造型特征,成为世界商业动画的典范[2]。美国动画的造型一直强调动画角色本身的生动鲜活,在造型上将角色的五官四肢比例夸张化,能够很好地反映角色性格,同时角色的颜色搭配以及道具都需要经过仔细研究。美女和英雄的色彩较华丽鲜艳,巫婆魔鬼则一般着暗黑色系,连居所都是破旧不堪的城堡一类。美国动画的角色动作也比较夸张化,富有弹性(预备动作和瞬时动作的时间艺术化),营造喜剧气氛。由鬼才导演蒂姆·波顿(Tim Burton)执导的《科学怪狗》是2012年迪士尼公司上映的IMAX 3D定格动画新作。它突破式地采用了黑白哥特式风格,融入了很多童话和鬼马的元素。造型上,主角小狗SPARKY体型微胖,眼睛大而突出,鼻子很小,比例夸张生动。后期转制成3D形式,但是人物造型的比例夸张和动作的弹性仍然是不可或缺的元素。

(二)日本动画造型特点

日本动画已有七十年的历史。其可分为六个阶段:战前草创期,战后探索期,题材确定期,画技突破期,路线划分期,风格创新期[4]。在发展初期借鉴了中国的优秀动画,出品了《白蛇传》。1974年以后,在宫崎骏等一批优秀动画大师的带动下,日本动画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和产业链。在造型方面,日本动画的人物比例相比美国动画较为写实,大部分基本按照七头半身的比例,造型修长匀称,赏心悦目,身形完美。《千与千寻》是日本吉卜力公司的代表作品。宫崎骏的作品也会从服装或造型来展示人物性格。造型上她的服装色彩大部分是暖色系,扎着马尾,脸部线条柔和,由此可以看出她的率真。宫崎骏的作品秉承“写实主义”路线。日本动画的写实画风既灵动唯美又容易让人接受,同时结合日本的文化背景,代表作品有手冢治虫《火鸟》《森林大帝》,和月伸宏《浪客剑心》,不二雄《机器猫》,岸本齐史《火影忍者》等等。

(三)中国动画造型特点

我国动画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在造型设计方面题材非常广泛,产生了很多源于古代传说的优秀动画片。有的运用传统剪纸艺术(《猪八戒吃西瓜》),有的以皮影戏人偶为原型(《钟馗嫁妹》),还有具有佛教绘画风格,借鉴敦煌壁画形式(《九色鹿》)。可以说,中国动画造型在艺术表现形式上有很大的优势,也曾有大量的优秀动画片产生,甚至一度占据世界领先位置。

但是,随着日本美国动画充斥着人们的眼球,大大影响了中国少年儿童的审美感官,而中国动画片在文革十年期间零产量使中国动画元气大伤。改革开放至今,中国动画以稳定的飞速发展,但是由于创新意识不强,导致在造型、表现手法、题材方面都没有突破。这段时间比较优秀的作品有长篇动画《西游记》,动画电影《宝莲灯》,系列动画《黑猫警长》等。这几部动画没有一味强调民族特色,而是采用了国际化的造型语言,思想性和艺术性都走在了时代的前面,同时融入商业元素,画质,声音效果都很精细。但剧情和造型还是偏低幼化,始终无法吸引更广泛的年龄群体。

2007年,中国首部大型武侠CG动画《秦时明月》在国内播映,融合奇幻、武侠、历史于一体,体现了当今中国动画的水平。《秦时明月》针对国内外各种年龄群体,融入3D技术,以秦始皇统一天下为历史背景,百家争鸣的中华古文化在此激烈碰撞。《秦时明月》的造型在国产动画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将国外CG技术与民族文化融合,解决了国产动画对于传统文化是否应该传承的问题。服饰都经过悉心考量,融入了如祥云、墨迹、篆刻等具有东方传统的元素,片中的英雄侠客形象多是长发,长剑随身,符合人们心中侠客的形象。主角少年天明以棕色系为主,发型蓬松,嘴角上扬,略带稚气。白色的布袍以飘动的蓝色布带系住,颇具动感。一双鹿皮短靴充满活力与现代感。《秦时明月》在制作阵容上,汇集了一大批动画界的顶级高手,模型、动画、特效方面都制作精良,与国外动画片有一决高下的实力。

二、中国动画发展制约因素分析

时至今日,中国动画依然没有突出欧美日韩的重围,也没有形成固定的风格。总体产量少,缺乏吸引力,具体来说,国产动画发展制约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创意缺乏,原创不足

很多国外动画大片的制作都是在中国完成的,中国公司越来越多地成为外国动画片的加工场。中国动画制造公司的技术精良,但并不代表中国动画具有创意和细节。当下国产动画片,剧情和造型上大多借鉴国外动画片,拼凑多于创造,因此很难形成自己的风格,动画片故事老套,情节简单,也不够吸引人。“原创是什么?它有两个要素,一个是和其他作品有差异性,另一个是在市场有不可取代性”[1]。中国的动画公司,制作上压缩成本,而不去精心地把剧情阐述清楚,提高作品质量。相比之下,外国优秀动画片在原创好剧本的基础上,加之丰富的特效,精良的技术,拥有广阔的市场是理所当然的。同时,中国的教育制度和传统观念限制了创意的产生,热爱绘画的孩子在应试教育的束缚下,天赋得不到发挥,创造意识、想象能力被积压。

(二)取材狭隘,说教色彩浓厚

中国动画取材大多源于革命故事,神话传说,或者是动物的故事。创作模式固定,剧情低幼,无法吸引全民兴趣。作为动画编剧要用心去说故事,精心编纂剧情,生硬地照搬照抄民俗故事是不可取的。“创作者是弯下腰来给小朋友编故事,而不是蹲在地上,平视着小朋友去创作故事”[2]。国产动画说教主义色彩过于浓厚,不及外国动画“寓教于乐”,幽默方式高级多样,是需要用心体会才能感受到的内涵。同时应注意的是,好的剧本是动画片的根基,集创意趣味性和内涵于一身,将正确的价值导向传递给儿童,甚至成人。

(三)创作者投入过少

欧美动画制作十分细腻,无论是角色的神态动作还是场景的刻画,都可以从中看出画师的用心。日本动画声优均采用专业人员。其配乐精心创作,紧密结合剧情的起承转合,人物的情绪变化,题材上集合了冒险、亲情、爱情、环保、复仇,给观者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激发观者对剧情发展的期待。中国动画则更多地在节省成本上做打算,制作人员没有从兴趣出发,更多的是为了生计,完成质量得不到保证。编剧也不够用心,多数题材局限,拼凑借鉴大于原创,对白简单。制作技术上循环动作较多,场景单一,成品固然在艺术性和趣味性上较外国优秀动画略显逊色。

(四)商业价值不足,衍生产品开发不合理

动画产业链的环节包括:动画片的创作生产———电视台,电影院的播出放映或动漫图书出版发行———音像制品的发行———形成版权授权代理———衍生产品开发和营销。中国动画没有产生衍生价值的主要原因也是源于创意方面的不足。没有爆发力的创意,不能深入人心,因此动画就不能产生应有的商业价值。此外,产业链不完整是动漫商业价值没有得到合理开发的另一个原因。美国在这方面就拥有完整的分级制度,从制作,发行,到后续衍生产品的开发,一体化实现。但是中国的产业链却残缺不全,商业价值得不到挖掘。《黑猫警长》画工精湛,是20世纪80年代后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在传统题材之外的全新探索,商业元素颇多,人物造型和道具更加国际化、全民化,给人民心中留下烙印。但是《黑猫警长》没有在产业化的道路上走得顺利,周边产品没有及时开发,十分遗憾。

三、中国动画未来的发展方向

中国的动画产业在经历了20世纪20年代至60年代中叶的迅速发展,70年代的低谷后,现今在世界动画片发展轨迹中保持着稳定发展的步伐。借鉴欧美的夸张活泼画风或日韩的写实唯美画风,同时融入民族色彩,才能找到中国动画发展的正确方向。

(一)从民族特色出发

“作为承载着娱乐和教育双重意义的艺术形式,动画片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意义不容忽视”[5]。民族文化从不是制约中国动画发展的因素,相反,加入民俗特色是中国动画的亮点。《花木兰》《功夫熊猫》等经典的中国形象经过了好莱坞的包装,便可以变得丰富,内容创新,角色鲜活。中华文明中有着太多可以运用的元素,大量的民俗传说,历史典故,丰富的传统艺术表现形式为剧情编纂和造型设定提供了素材。传统文化中的国画、泥偶、年画、皮影、剪纸等艺术形式,是当代中国动画需要的养分。动画是文化产业的一部分,文化产业的特色在于不同种类的独特性,我们的民族性就是促使国产动画个性化发展的根基所在。不仅在角色造型,场景设定上要吸取传统文化的养分,音效,剧情设定,颜色搭配上都要做到民族化,同时利用先进的特效技术,让动画“中西结合”,不仅要被中国人接纳,而且要打开广阔的海外市场,使影片的商业性得以发挥。

(二)合理借鉴,大胆创新

在美国日本等外来动漫作品的冲击下,中国的动漫产业面临严峻的挑战。外国动画在特效、三维技术等方面却有优于国产动画的地方。因此,国产动画要想突破瓶颈,摆脱幼稚的画风,合理地借鉴国外优秀动画是很必要的。可以先从吸收国外先进的技术经验入手,广泛引进人才,使动漫产业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全面改进国产动画的画风、技术及营销方式。1990年以来,除了传统二维绘画技法之外,高科技数字化的动画成为趋势,计算机技术为其提供了发展的平台。始于1994年的CG(Computer Gragh)技术更是革命性地颠覆了原有的动画美学。[6]欧美动画在CG动画方面的发展尤为突出,现今已经基本完全采用电脑绘图的方式制作动画片,相应的软件也相当发达,如逐帧二维动画软件Flash,三维软件3D MAX,Maya等等。中国动画现今是以制作传统二维动画为主,虽也相继推出了一些三维动画,但是在制作精密程度上仍与动漫大国有差异。所以,目前更应该将高科技数字化的发展应用与传统的制作方式相结合。

(三)形成固定画风,让国产动画品牌化

中国动画还没有形成固定的设计模式,人(下转第62页)(上接第52页)物形象刻板,有些动画造型低幼,有些则大量借鉴了欧美的夸张活泼画风或日韩的写实唯美画风,无法形成自己的创作风格。因此,一部代表中国特色的动画作品是当代中国动漫产业所急需要的,它可以带动国内动画向固定的画风过渡。可以角色造型入手,紧紧抓住民俗特色,需要分析和借鉴国外的动画艺术,在使国产动画品牌化的道路上,才能找到适合中国动画的发展道路,引领中国动画走向世界。

摘要:造型是动画中最能抓住观者眼球的元素,造型设计代表国家动画产业的发展情况。国内外动漫都各自拥有个性化的造型风格,美国动画造型夸张幽默,日本动画则造型写实唯美,中国动画造型更应发挥自身优势,同时充分吸收国外优秀动画造型的经验,将中华民族丰富多样的艺术表现形式和特色民族文化融入到动画造型中,从而找到一条破解当代中国动画发展瓶颈的途径。

关键词:动画,角色造型设计,民族风格,创意,发展

参考文献

[1]李航.中国动画造型与欧美日动画造型特点分析[J]艺术研究,2012(,03).

[2]高放.迪斯尼动画电影的造型特征[J].电影艺术,2001(,03).

[3]陈筠.最缺创意——中国动画输在起跑线上[J].生活周刊,2009-7-16.

[4]郭俊华.日本动画发展史[DB/OL].中青网,2009-10-29.

[5]周晓丽.国产动画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扬弃[J].中国电视,2010(,06).

经典文学改编下的中美动画分析 篇9

1941年由万氏兄弟创作的《铁扇公主》的上映开启了中国动画电影的新篇章。而后的中国动画影视作品《大闹天宫》、《哪吒闹海》和《宝莲灯》等一系列秉承专统文化的动画使中国动画创作在世界动画之林独放异彩。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多年悠久文明历史的国家,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体系,深深根植于儒家、道家和佛教学术的传统思想之中。醇厚的文化积淀不乏逸趣横生的传说以及神话,而这些都可以成为动画影视作品的题材。而美国却不同,毕竟对于一个刚刚只有200多年的国家而言,它所蕴含的故事题材相对于中国而言相对有限。中国和美国文化的不同,所以他们存在着不同的表达形式。由于中国的儒家学说一直强调礼仪,它强调人在与人交流时应保持适当的风度。中国人被教导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都要控制自己的情绪,克己律己。因此,通常在中国的动漫影视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大多具有仁爱、礼貌、端庄、谦逊等优良人物品格。而其中的女性形象更是勤奋、贤淑、善良、温柔的女性典范。反观,美国人具有的则是明确的表达和直接的性格。在美国的表达方式的影响下,女性人物形象会被演绎的更具热情、激情和开放。美国人民欣赏幽默的表达方式。而这种幽默诙谐的方式也反映了在整个动漫影视作品当中。

二、中美动画影视作品分析

母题,作为对整个作品故事情节的最高归纳,同时也是各种主题作品中的重要元素。在动画作品中母题的类型相对有限,但是通过中美对其不同的演绎,其展现出来的效果也会各有不同。母题我们可以大致分为三类:爱、成长以及自然。接下来我们将从这三种类别角度对具体的动画影视作品进行分析。

1、中美动画影视作品题材来源分析

在对中美两国动画影视作品进行归纳分析后我们发现,在美国,其动画影视作品主要由迪士尼所创作发行的,其主题多以儿童题材为主。故事也多源于童话故事。例如,1937年由迪士尼公司出版发行的动画作品《白雪公主》是改编自《格林童话》,1950年的动画片《仙履奇缘》同样改编自《格林童话》,1989年,迪士尼公司发行的动画片《小美人鱼》改编自《安徒生童话》等等。题材与国别都十分丰富,既涉及了宗教文化,也涉及到了不同民族文化,并非仅限于美国本土的文化。这一点从美国的包容性文化特点就可以看出来。20世纪末,美工动画影视作品发行商慢慢增多,皮克斯和梦工厂的加入进一步丰富了美国的动画电影市场。

中国动画影视作品大多选取自民间的故事和传说以及神话。中国历史悠久,神话传说异常丰富,从上古时期的传说,到各朝各代的民间故事,都成为了中国动画的题材。例如在中国动画影视历史上画上浓墨重彩一笔的作品《铁扇公主》,其题材便是取自于我国的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1965年的动画作品《大闹天宫》则同样改编于《西游记》;1979年的动画影视作品《哪吒闹海》则改编于我国明代著名的神话小说《封神演义》。这样一些故事早已是妇孺皆知,因此改编成为动画作品之后广受中国观众的好评,并声名远播,形成了中国动画影视作品自身的特色。

2、中美动画影视作品母题比较

前面我们已经提到动画影视作品的母题包含爱、成长和自然这三大类。虽然现在中美动画影视作品可能不仅是针对儿童,而是面对的整个社会人群,但是其作品的母题仍旧属于此三类。一样的母题,不一样的表达方式,不一样的展现手法。

1)侧重点不同

美国动画影视作品主题主要偏向于展现英雄主义以及爱的母题。例如,《白雪公主》,爱的母题充斥着整个动画作品,通过细腻、唯美而又对带有神奇童话情节的爱情描述进行推进。如《仙履奇缘》、《睡美人》以及《小美人鱼》等。当然,也有描述亲人之间以及朋友之间的爱,例如《狮子王》。个人英雄主义是美国动画影视主题的主旋律,展现了个人对美好未来的渴望,对自由的崇尚,如《花木兰》、《小马王》等。美国动画影视作品对母题的展现较为现实,不存在太多历史文化的约束力,展现手法和方式更为自如。

中国动画影视作品于美国动画影视作品相比较而言则表达的侧重点有所不同,其母题主要是关注英雄的成长过程。例如《宝莲灯》人物主角除了通过历尽磨难拯救母亲展现母子之情,还通过对沉香英雄式的救母行为进行阐述塑造英雄的成长历程。作为中国比较传统的动画影视作品母题,成长母题具有很强烈的中国化特色,其主要的故事情节大多是描述英雄式的人物在历经千辛万苦,跨过艰难险阻之后终于获得了胜利。英雄多半意志坚定,性格坚强,完美,这就形成了中国式的英雄角色。

2)表达方式不同

1998年,迪士尼的动漫电影《木兰》,改编自中国故事“花木兰”。迪士尼动漫中的木兰,重塑了一个新的花木兰形象,展现了其女性主义精神。美国迪士尼的《木兰》运用了强烈的女性主义批判理论,着重分析了美国女性的自我寻求和新的反传统的社会女性形象形成的历程,它显示了主人公从一个叛逆的小女孩逐渐成熟,成为一位在苦难环境当中拯救国家和人民的一个伟大女性形象。通过对中美花木兰的不同形象进行比较,我们可以发现迪士尼的木兰所具备的勇气和坚强,以及她所散发出的女性主义精神,履行自己义务,如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封建思想与女性主义思想等。

三、结语

中美文化的冲击和融合促进了东西方之间的交流。两种文化的需要对突发事件的大量不同的解释和提供材料的艺术。在世界动画影视作品发展的历史中,中国动画有过辉煌的成就,尽管现在中国本土动画作品数量较少,但是通过相互借鉴一定能够带领中国动画影视行业走向辉煌的明天。

参考文献

[1]王秀丹.解读改编动画对中国动画发展的现实意义,.艺术教育.2012年第3期.

[2]李刚.迪士尼动画的发展给我们带来的启示.现代电影技术.2012年第1期.

[3]刘佳.被观看的女英雄与“花木兰”的当代形象[J].艺术评论,2010.

[4]葛玉清.动画电影叙述艺术[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0.

[5]何斯坦.走进动画——世界动画艺术比较论[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11.

中美动画电影 篇10

美国的动画电影产业一直被认为是国际影坛发展的风向标, 拥有着一批有实力的动画制作公司和发行公司。例如:占据美国动画电影产业首位的迪士尼公司、皮克斯、梦工厂等等, 皆以优秀的创作作品而闻名于世。而今天的中国动画创作总是在盲目照搬国外成功经验的模式, 忽视了本土的实际状况, 追求数量等问题也正是阻碍中国动画难以迅速崛起的重要原因。2008年美国梦工厂出品了《功夫熊猫》, 而后的2011年中国出品了《兔侠传奇》, 在中国的动画创作者看来, 我们是在运用本国的固有文化特色做自己的动画片, 但在广大的观众看来, 这部影片其实就是在仿造《功夫熊猫》, 如果没有“熊猫”的出现, 我想中国根本不会出现“兔侠”。在中国动画创作的领域里, 我们也曾成功过, 但随着年代的变迁, 动画产业却距离国际水平越来越遥远, 姑且不谈动画的技术问题, 我们首先要谈谈中美两国的创作过程。荧屏上不断的播放着来自世界各地的动画电影, 但使我们印象深刻的莫过于美国的动画电影, 耳熟能详的不仅仅是迪士尼的《白雪公主》、《小飞象》等等, 还有美国的其他动画制作公司比如:皮克斯、米高梅、派拉蒙等等。因此, 我想说:对于动画的创作, 其实是专业团队的创作。《功夫熊猫》是美国的梦工厂出品的, 梦工厂始建于1994年10月, 三位创始人分别是史蒂文·斯皮尔伯格、杰弗瑞·卡森伯格、大卫·格芬。他们都是犹太裔, 都没有完整的大学教育经历, 都充满了创造力, 都拥有庞大的个人资源。自1998年推出它的第一部二维动画影片《埃及王子》开始, 梦工厂正式宣布进入动画影片市场。2001年, 推翻传统童话情节, 挑战经典荧幕形象的叛逆之作《怪物史莱克》上映, 为梦工厂赢得了奥斯卡最佳动画长片奖, 同时, 它也带领梦工厂一举成为全球最具竞争力的动画公司之一。2008年三维影片《功夫熊猫》的推出, 使梦工厂在它的成长之路上再次达到一个新的巅峰期。

在创作《功夫熊猫》之前, 为了可以更精准的诠释中国文化的整体大背景, 美术总监研究中国艺术达8年之久。从中国文化、艺术、建筑、山水风光, 在每个细节上都做了深刻的研究。电影制作周期长达5年, 台前幕后多达448人。参与动画制作的人员来自世界各地, 分别来自美国、中国、加拿大、法国、意大利、西班牙、爱尔兰、英国、墨西哥、菲律宾、日本、瑞典、比利时、以色列等。可见好莱坞动画新贵梦工厂对于影片绝对是精益求精。这部影片很好的诠释了中国功夫的精髓。正所谓“众人拾柴火焰高”, 这部片子的成功在于团队协作的力量, 在于美国动画公司坚持不懈的努力的结果。

和美国动画相比, 在当代的中国我们很难去熟知一个响当当的动画团队, 过去的20世纪初到20世纪末, 我们会记住“万氏兄弟”和“上海美影厂”, 因为中国的动画在那时曾经走向过辉煌, 那时的辉煌依然是团队的故事。以《三个和尚》、《哪吒闹海》为标志, 创造过中国动画的辉煌, 上海美影厂曾有着中国最好的动画导演、作曲家、剧作家、美术家、背景设计、人物设计, 动作设计、摄影师、绘景师-可以说, 当时的上海美影厂与迪斯尼公司从创作规模到制作团队可以相匹敌。随着改革开放后, 受商业大潮的种种影响, 美影厂日渐衰落, 随着时间的流逝, 中国的动画产业开始淡出世界动画的舞台。

上一篇:责任与损害下一篇:水源多联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