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动画与动画电影论文

2022-04-15

中国经济经过改革开放多年的高速增长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国产动画电影作为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发展中存在诸多短板,供给侧改革迫在眉睫。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国产动画与动画电影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国产动画与动画电影论文 篇1:

从国产动画电影看文化自信的培养与生成

摘要:近年来,在文化自信的倡议下,随着《大圣归来》、《大鱼海棠》、《大世界》这样优质的国产动画电影的出现,我们可以看到国产动画电影正在不断升温,尤其是今年的《风雨咒》又一次将大众的注意力集中到国产电影上,同时让人对在坚持文化自信下的国产动画电影的未来充满期待。因此本论文以《风雨咒》为例,通过探讨国产动画电影对文化自信的影响,以及文化自信环境下国产动画电影相对美国迪士尼动画和日本的唯美动画所具有的优势,同时预见国产动画电影在今后坚持文化自信的道路上会遇到的问题并提出建议。

关键词:国产动画电影;文化自信

《风雨咒》是由刘阔执导、陶虹担任制片人,该片于2018年8月份在国内上映,该片一经上映就取得了豆瓣7.2分的成绩,淘票票和猫眼分别是9.4和9.2分,日本动漫媒体甚至用“中国终于凭借自己文化,做出了一部让世界都刮目相看的动画电影”这样的话来评价《风雨咒》,可见对《风雨咒》的肯定。由于《风雨咒》是8月份刚上映,因此有关此的论文少之又少,探索的可行度较高。尽管知网上有关于国产动画电影的研究不少,但是在文化自信的角度下来探讨研究国产动画电影却少之又少。本论文希望通过研究,对以后的国产动画电影创作产生影响,创作出不输于美国和日本的动画电影精品。

一、弘扬传统文化、坚持文化自信

十八大以来,习总书记在多个场合指出“坚持和弘扬文化自信,要提升我们国家的文化软实力,要努力向世界展示中华文化独有的魅力”,“要把具有永久的魅力、跨越时间和空间、具有当代社会价值的文化自信精神弘扬起来,把又弘扬时代精神,又传播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把立足于本国又面向全世界的具有当代中国文化特色的创新成果传播出去”。动画电影由于表达手段的特殊性,在呈现多元化的内容方面有着顽强的生命力,有着超乎想象的发展空间,因此动画电影对坚持和弘扬文化自信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文化自信下的《大鱼海棠》《大世界》《风雨咒》都让中国观众对国产动画电影的发展充满了信心,比如着眼社会底层人群、充满人性揭示和欲望探索的风格独特的《大世界》,该片成为本世纪继宫崎骏的《千与千寻》之后第二部入围柏林电影节主赛单元的亚洲动画电影,这对于坚持做具有中国特色的,原汁原味的国产电影来说毫无疑问是一个很大的进步,我们不再羡慕美国和日本的动画电影,我们也有属于自己独一无二的动画电影。

八月份上映的《风雨咒》是一部取材于中国古代神话故事《山海经》,是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创作的一部武侠动画电影,因此电影的大受欢迎对传统文化的传播、文化自信的树立有着很重要的作用。首先故事题材就是《山海经》中“饕餮”的故事、其次主创团队把电影中“那个村”的设置成半世外桃源,村里人物的服饰、舞蹈、面具、等都是参考借鉴了四川的三星堆的巫觋文化。不仅仅如此,电影中充斥这的主人公自强不息战胜困难的精神以及主人公与母亲深厚的母子情义都是中华民族的特质,它们都通过电影表达出来,不仅传播了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让很多观众认识并对电影中的巫觋文化产生兴趣,而且打破了大多数观众对国产动画电影不如美国和日本的陈旧观念,对国产动画电影的未来充满信心。

二、“欲人勿疑,必先自信”

文化自信就是我们中华儿女及其政党对我们中华民族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并对自身文化的生命力和活力保持着鉴定不移的信心。国产动画电影之所以要强调文化自信,是因为近些年来,由于文化逐渐全球化,再加上全球互联网的迅速普及,全世界各个国家的文化交流更加密切、便捷、迅速,各個国家的文化或者是民族精神很轻易的就通过其影视作品等媒介传递到其他国家,并有可能渗透到当地人的思想中,最近几年国外动画电影对我国的深入是显而易见的,大多数青少年都是日本动画迷或者是美国动画迷,每出来一部动画电影都会成为当下最热的话题,比如新海诚的《你的名字》上映后在国内掀起一阵的热潮,微博、朋友圈几乎都是对这部电影赞誉有加的,或者是美国迪士尼动画《寻梦环游记》等等,因此,在这样严峻的形势下,国产动画电影必须强调文化自信,增强每一个电影创作者的本土原创精神,努力创作出有中国特色的、有新意的国产动画电影精品。就拿《风雨咒》来讲,这部充满着原汁原味的动画电影,不仅让国外眼前一亮,而且也在中国观众间引起反响,一时之间,微博上、朋友圈、口头交谈不外乎是对这部动画电影的肯定,当然避免不了会有些不和的声音,但是这对正在探求自己道路的国产动画电影来说,已经是很大的进步。

众所周知,一说起动画电影,大家最先想到的肯定是美国以数字化电脑技术为主的迪士尼动画例如《超能陆战队》以及日本喷笔绘制的唯美动画比如新海诚的《你的名字》等等,很少有人提及国产动画电影,甚至提起国产动画电影之时竟有种无语凝噎之感,因为大多数中国的观众到现在还认为动画电影是小孩子的专属品,因此大多数创作者创作时都以小孩子的观影年龄为基础,这就是为什么中国的动画电影一直处于一个尴尬的境遇。但是《风雨咒》的出现,让我们看到了,文化自信下,相对于美国和日本的动画电影,中国的国产电影有着很大的潜力和优势,动画电影的核心在于“能否讲出一部好的故事”,而中国又有着历史悠久、极其丰富的神话故事和民间传说、话本小说等等中华民族为之骄傲的瑰宝,可以说这是国产动画电影要想在国际取得一席之位的有力武器。比如以《山海经》为依托创作的《风雨咒》,以西游记为题材创作的《大圣归来》,不仅在票房上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而且在口碑上也得到了大多数民众的喜爱。同时主创团队和观众的陈旧观念也开始改变,《风雨咒》就是一部以全年龄段受众为目标的动画电影。因此,国产动画电影创作者要利用好自己的武器,形成自己的独一无二的创作特点,让国产动画电影对世界产生影响。

目前国产动画电影与美国和日本相比,依然在创意和剧本上存在问题,而且目前的国产动画电影市场还没有成熟到让真正投入做全年龄段动画电影的人得到相应的回报。这两个问题在将会是今后创作动画电影面临的主要问题,因此,我们要在今后坚持文化自信的道路上,有效的把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融入到国产动画电影中,不仅为动画电影增添光彩,而且通过动画电影特殊的表现形式也能将我们中华文化之美传达给世界,主创团队也要坚持将动画电影看作是一个电影类型,而非儿童片。

三、结语

在如今的电影市场中,动画电影的增长速度可以说是很多人都无法估计的,这是动画电影的优势所在。《风雨咒》作为一部具有中国风的非低幼类国产动画电影,虽然没有成为现象级的动画电影,却意味着国产动画电影的蜕变,尽管在蜕变过程中开始显现出诸多问题,但是却不妨碍我们对文化自信下国产动画电影未来充满信心。

参考文献:

[1]曹明哲,陈进.浅析国产动画电影《大护法》的反差艺术[J].大众文艺,2018,09,30.

[2]孙钟玲.关于中国传统文化与国产动画的融合性思考[J].内蒙古艺术,2018,09,15.

[3]苏冠元、刘宝娜.国产动画电影的创作观念探析[J].当代电视,2018,08,24.

[4]张向阳国产动画电影的民族性与现代性诠释[J].电影评介,2018 (12).

[5]刘冬梅.浅析国产动画电影的问题与策略[J].西部广播电视.2017 (22).

[6]王新舒.国产动画电影的多元发展策略[J].大舞台,2013 (10).

[7]马风清.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中国动画创作的未来[J].中国电视.2016 (08).

作者:胡芳媛

国产动画与动画电影论文 篇2:

国产动画电影供给侧改革的现状、因素与路径研究

中国经济经过改革开放多年的高速增长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国产动画电影作为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发展中存在诸多短板,供给侧改革迫在眉睫。

一、国产动画电影供给侧存在的问题

国产动画电影供给侧改革就是调整动画产业链结构,使人员、品牌、资本以及作品等实现最优配置,提高影片供给质量,提升影片口碑和票房,加强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更好地满足广大观众需求,重塑国产动画电影品牌并促进整体产业健康发展。当前,国产动画电影供给侧主要存在以下四方面明显问题。

(一)供给产品数量增长却质量缺失

从2004年到2019年的15年间,国产动画电影年度上映量从2部增加到41部,总票房从百余万增长到70.95亿元,实现数量和票房的巨幅增长。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精品力作脱颖而出,展示出制作水平的进步和创作态度的严谨,提升了国产动画电影的外部形象和内涵品质。然而单部影片的成功无法掩盖整体存在的问题,“低幼向+低质量”的组合依旧是国产动画电影主流,剧本薄弱以及作品同质化等问题突出。难以收回成本的惨淡票房,带着失望情绪的观众评分一次次指向这些环节,成为观众需求强烈与收效有限供给之间突出的矛盾爆发点。

(二)供给主体单片突围却缺少品牌

品牌是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无形资产,是商品最具辨识度的标签。动画电影品牌建立是票房尤其是下游产业链拓展的保障,也是产业发展程度的重要标识。美国和日本动画作品早已是国家形象传播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形成大批具有代表性的公司以及导演等世界知名品牌。相对而言,国产动画品牌之路依旧处于发展初期。中国动画外部形象最成功的构建是“中国动画学派”时期的“东方化”“艺术化”“精品化”,这是国产动画在国际上最浓墨重彩的书写,而进入市场经济后,这一品牌就快速失去光芒。21世纪后的品牌重塑再起步,风云已变,市场难料,在对外学习和自力更生中始终未能实现有效突围。近年来,《大圣归来》《哪吒之魔童降世》等现象级作品带动国产动画电影整体质量的提升,迈出重塑国产动画品牌实质性步伐。但对于品牌构建的系统性而言,这仅是漫长过程的开端。

(三)资本阶段性涌入却供给不合理

虽然每年投向国产动画电影的资金并不在少数,尤其在现象级影片出现后,短时间内有大批资本涌入,但“缺钱”仍是行业的总体趋势。其一,对于动画电影而言,制作投入的数量很大程度上决定作品最终呈现效果,但国内对于一部动画电影投资额达到几千万的较为有限,千万以下投资额占据多数。如此一来,创作必将受到掣肘,收益失败又会影响新一轮资金进入的信心。其二,投资是彻底的市场化产物,讲究立竿见影的产出效果。这对于需要精雕细琢的动画电影行业来说无疑不利,往往导致为体现“物有所值”,将精力和财力通过加码技术达到制作层次的提升,忽略影片世界观构建、故事讲述和人物塑造,造成制作之外的硬伤。其三,动画电影相对于动画电视剧和网络剧而言,具有投资大、要求高、周期长以及回报不确定等特点,流入产业中的资金会有相当一部分被分流到其他领域。

(四)银幕数量激增却难掩激烈竞争

银幕数量的多少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电影与观众见面的概率。近年来,国内影院数量急速增长,但电影数量也呈爆发式增长趋势。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全国银幕总数有18195块,2019年达到69787块,增幅为284%。据国家广电总局的票房数据显示,2013年全国电影总票房217.69亿元,2019年达到642.66亿元,增幅為195%。从上映作品数量来看,2013年共上映电影245部,2019年上映850部,增幅为247%。以上数据表明,6年间银幕数、票房量以及放映数三者数量的增长优势几乎被彼此相应增幅所消解。在这种情况下,动画电影本身就因受众群体局限而处于劣势,加之国外优秀动画电影的冲击,生存空间始终未得到质的改变。2013年国产动画电影共上映26部,2019年上映31部,这种相对稳定的数量是最直接的证明。

二、国产动画电影供给侧的积极因素

以上存在的问题正是当前国产动画电影供给侧亟需改革和突破的部分。当然,除面临的问题外,国产动画电影的供给侧仍具有积极的因素。

(一)持续的政策支持

政策扶持是国产动画电影重新起航的重要动力,虽然近年来,已由政府扶持向市场主导的方向发展,但政策支持的基调从未改变。以国家广电总局的年度精品专项资金扶持为例,仅2017年第二批资助名单中就包括《大耳朵图图之狂想曲》《豆福传》《大护法》《十万个冷笑话2》等数十部动画电影,而这些影片都是面向不同受众的佼佼者,国家层面的扶持决心和扶持侧重点得以明确昭示和实施。在“十三五”相关规划中,无论是国家广电总局还是文化部,都继续将动漫产业作为重点行业进行培育,重点打造骨干企业和品牌,并强调不断扩大影响力,构建更加立体的传播渠道,促进动漫与其他领域和产业的融合发展。在创作生产方面,除主流意识形态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外,在国务院办公厅、国家林业局、海洋局、民政局以及体育总局等多个政府部门颁发的规划和纲要中,关于科普、林业、海洋、民政以及体育等专业化题材也都较为关照动漫,为动漫创作的类型化发展提供了更多路径。与对口部门扶持相比,这些政策虽略显零散却代表国家意志,动漫产业发展也被赋予更多时代内涵。

(二)强烈的时代需求

当前,中国正走在民族复兴的伟大道路上,民族自豪感增强,民族自信心提高。其中,文化自信不仅是政府力推的系统性工程,更是国民在新时代中所渴望和需要的精神力量。动画电影作为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乎青少年成长和成年人的多样化需求,更关乎中国动画找回在世界范围内的存在感和优越感。国人对中国动画电影精品的迫切需求,不仅是日益增长的国力之下人们不断旺盛的精神刚需,更是大国崛起背景下观众企盼国产动画电影与时代匹配,讲述中国故事、反映中国文化、具备中国标识、代表中国面貌。这种充满强烈民族意识的表现,正是国人在新时代语境中以更自信的姿态面向世界的直观写照。时代召唤国产动画电影精品的出现,真正优秀的作品也定会受到时代礼遇。

(三)大型资本的介入和布局

国产动画电影的出品方和发行方近年来发生的最大变化就是资本雄厚的大企业增多,无论是万达、光线、华谊等拥有绝对优势资源的传统影视企业,还是具备强大网络基因的腾讯、阿里等互联网巨头,无不争相入局,形成具有中国特色动漫资源的竞争局面。以目前在动画电影领域规模最大、范围最广且影响力最强的光线传媒为例,不仅设立独资子公司彩条屋影业主营动漫业务,更是采用直接注资的方式投资国内多家具备优秀创作能力的动画公司。所发布的片单囊括各年龄层作品,尤其在青年观众层面做了突破性尝试。此外,《魁拔4》《熊出没5》等对国内其它知名IP品牌的介入也是其在国产动画电影领域深度扩展的积极表现。其他大型公司虽未能达到光线在动画电影板块的介入力度,但也从资本、渠道、概念方面逐步涉入,无论是腾讯、阿里的互联网思维,还是奥飞由下而上的逆向模式都可视作对动画电影板块增强布局。

(四)互联网的推动力

互联网对各领域的渗透是当下经济不同于以往的最重要特征之一,传统业态已在互联网渗透下发生明显改变。影视动画产业的发展,更是充分借助互联网优势,从题材来源到宣发营销再到跨界融合,每个环节都在悄然变化。如充分学习、借鉴日本动画创作和播出模式的网络动画剧集,已成为互联网在文化产业领域最亮眼的实践者和引领者,其发展为动画电影创作提供了丰富的IP储备。在可预见的未来,这种推动力将愈加明显和普遍。

(五)人才流入

虽然动画电影行业仍然缺乏创作人才,但良好发展前景对人才的稳定性和吸引力依旧呈现出积极态势。此外,票房成绩较好或知名度较高的导演中,《大护法》导演杨志刚以及《启示录》导演毛启超等都是非科班创作人的优秀代表。热爱是他们进入行业的最初动力,而认可他们的能力并为他们提供施展才华的机会是这个行业的包容度和发展空间。因而,国内活跃在一线的导演们不断增加新面孔并注入新鲜血液。除核心人才外,产业向好带动了不同层次制作人员的加入。这些积极转变都将对国产动画电影行业产生深远影响。

三、国产动画电影供给侧改革路径

在中国经济迈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的历史背景下,国产动画电影行业要想在未来取得质的飞跃,必然要在供给侧改革方面下功夫,这是经济环境要求,更是产业发展的阶段性需要。

(一)扩大有效供给,着眼全球市场

供给侧最终面对的是需求侧,针对不同层次的观众群体提供不同的高质量产品是改革最重要的方向。基于当下国产动画电影状况,适当控制同质化低幼作品数量并提高影片质量,增加高年龄层产品的供给规模,优化全年龄层作品的创新水平是改革重点。其间,策划和剧本是所有层次作品存在的共性问题,也是作品能否从单纯供给产品向供给文化转变的关键。如何保证作品具备良好的艺术感染力、融入优秀传统文化、展现国人的情感和风骨、坚守正确的意识形态以及努力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机统一等都是策划期间和剧本阶段必须解决好的问题。而提升企业主体的眼界和担当,强化质量意识与责任意识,改变当前国产动画电影产业机制的不足则是解决以上问题的前提。同时,有效供给不仅只针对国内市场,经济全球化和中国力推的“一带一路”倡议等都是国产动画电影迈向更高水平和更广阔市场的支点。

(二)完善顶层设计,释放政策效用

与时俱进和不断完善的政策是构建中国动画电影事业的基础,也是动画电影产业发展的保障。面对供给侧存在的问题,政策制定更应充分发挥顶层设计优势,用具备前瞻性、务实性、严谨性以及透明化的政策供给,为行业发展作出明确的方向引导和成果预期。如在扩大有效供给上,除市场自我调整,政策更应发挥总体把控作用,保证优秀作品进入市场环节的渠道畅通,并促使其得到有效传播;同时加强审批把关并设置准入红线,对预期效果不好的作品不予立项,对于已立项但成片效果欠佳的作品不予流入市场。从而在数量和质量上进行双把控,保证将有限的播出资源充分留给优秀者,滥竽充数者则被提前淘汰,“良币”驱逐“劣币”,整体提升国产动画电影形象,同时倒逼供给企业进行产品优化。此外,在知识产权保护上强化保障,加强立法工作的推进,加大对违法者的惩罚力度,充分发挥动画电影所具备的价值,为品牌化的形成奠定坚实基础。

(三)推动供给主体,打造领军企业

打造一批具备品牌竞争力的标志性领军企业,是国内动画电影产业向成熟化、品牌化和国际化发展的重点。以光线、腾讯、阿里、奥飞、爱奇艺以及哔哩哔哩等为代表的资本型公司,因在发行、渠道、运营等全产业链方面的强大优势,介入动画电影的形式以联合或收购优质中小型创作公司为主。这一方面可帮助创作型公司解决资金和渠道不足的难题,同时为资本公司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点并扩大影响力,不足之处是这些资本公司并无创作上的指导能力。进一步优化二者关系,充分发挥各自优势,避免资本对创作的干扰,增加对创作成败的宽容度,并不断加码创作团队的竞争力和水平等措施是此种模式不断壮大的关键。以创作起家的大中型公司,如华强动漫、环球数码、追光动画等,具备较好的创作积累和充足的资金支持,是国内动画电影市场持续稳定的作品供给主体。持续强化自身创作优势,不断提升作品水准,并与资本和渠道公司进行强强联合,会使其在产业链构建、品牌化和国际化的道路上发展更加快速。

(四)优化平台供给,把握网络机遇

针对院线环节国产动画电影所处的劣势地位,从2004年广电总局《关于发展我国影视动画产业的若干意见》开始,打通其在放映阶段的壁垒一直是政策扶持的内容之一。但多年来这一状况依旧不乐观,充分显示在作品不佳的情况下,“硬倾斜”并不是良策,甚至起到相反作用。政策今后在此方面的倾斜会起到一定积极作用,但坚持市场化“优胜劣汰”的大方向将不会改变。只有在质量过关的前提下持续加强营销发行力度和水平,平台供给才会真正向国产动画电影倾斜。加之政策的鼓励、创作者的诚意和观众包容,“院线之殇”会得到真正改善。同时,互联网的异军突起已成为极其重要的传播路径,国产动画电影更应积极把握机遇,不仅要充分发挥其在传播以及营销方面的天然優势,更应将其打造成极具空间优势和用户黏性的发行平台。由光线操刀,于2017年8月11日上映的首部网络发行动画电影《星游记之风暴法米拉》,已为这种新模式取得良好开端。充分把握网络大电影发展趋势,研究用户付费观影行为,借鉴日本OVA发行经验,实现从内容到营销的精准性,促使该模式不断成熟,并成为可预期的优势平台。

(五)强化工业化开发,推动产业化进程

动画电影项目是一个系统化工程,工业化开发程度是衡量行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指征。工业化代表专业化、标准化和规模化,国产动画电影开发正处于由“家庭作坊式”向工业化转型的关键阶段。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标准和流程,提高前期创意科学性和严谨性,把控中后期制作的技术管理和质量统筹,强化软件开发等基础支持,形成既符合本土实际,又具备国际视野的创作理念,对提升作品质量、传递电影内涵、引导观众需求以及拥有强大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同时,继续推动动画电影行业的产业化进程,关乎到行业发展的生存空间和整体影响力,并且是实现供给侧改革中“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目标的必要手段。充分发挥电影本身的创意核心作用,围绕IP进行下游产业链的深度开发和授权,并积极促进与其他领域尤其是实体经济的融合是产业化发展趋势。当前,以华强方特、环球数码等为代表的先行者已在衍生品、主题乐园等领域做出卓有成效的尝试。文化部“十三五”规划中又着重关照动漫与其他领域的融合问题,并首次提出文创产品扶持计划。这些都为动画电影产业发展提供了富有价值的参考,并指明发展方向。

(六)创新人才供给,发挥教育功能

动画电影领域涉及环节众多,用人要求明显具有广泛性和专业性。针对当前国内人才供给不足的状况,调整供给方式,优化供给结构迫在眉睫,动画教育的转型升级也刻不容缓。首先,要改变当下国内动画教育精准度不足的局面。在注重培养社会责任意识、传统文化以及核心价值观等的人文素养基础上,借鉴美国、日本以及法国等优秀动画教育的成熟经验,重点结合动画电影艺术化属性和产业化特点,清晰定位国内不同层次教育应发挥的不同作用。如培养具有独立艺术视野,注重艺术创新、审美卓著、思维活跃以及可跳脱产业化思维的独立动画艺术人才,应成为部分纯艺术类院校的职责。其余绝大部分院校应以服务产业链各环节为己任,通过对学历教育和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对策划创意、项目管理、技术、营销发行、软件开发、衍生品开发等不同层次人才进行针对性培养。同时充分发挥新技术以及新平台等对教育的促进作用,注重教育的时代性和前沿性。如在近年逐渐兴起的,以北京电影学院、中国传媒大学以及中国美术学院等为代表的动画专业毕业设计进行的网络展播活动,即充分利用网络平台的实时性和传播广泛性。不仅是对院校教育水平的更广范围检验,更是促进教育交流、校企人才流动以及反哺教育质量的良好嘗试。

供给侧改革是当前国家层面力推的大规模经济改革活动,旨在调整与优化当前各经济领域中存在的问题。国产动画电影领域在供给侧存在诸多积弊,只有认清问题,进行针对性改革,才会对未来产业发展产生积极影响,加快中国动画产业整体进程。

【作者简介】  张 娟,女,四川成都人,成都大学东盟艺术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现代中国文学与电影、动画学研究。

【基金项目】  本文系2019年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新时代中国动画学派的重建与民族文化传播研究”

(编号:19ZDA333)阶段性成果。

作者:张娟

国产动画与动画电影论文 篇3:

国产动画电影的困境与突破

近年来,国产动画不断涌现出佳作,早些年是系列化的合家欢动画电影,如《喜羊羊与灰太狼》《熊出没》等。从2015年开始,几乎每年都有一部票房可观、广受称道、热议度较高的动画电影产生,如2015年的《西游记之大圣归来》、2016年的《大鱼海棠》、2017年的《大护法》、2018年的《风雨咒》、2019年初的《白蛇:缘起》等。几乎与此同时,国内受众和媒体对动画电影的关注也逐渐增多。而2019年暑期档的《哪吒之魔童降世》(以下简称《哪吒》),则成功打破了所有国内放映的国内外动画电影票房纪录,以近50亿的票房一跃成为全球高票房的非好莱坞电影之一,不仅是票房黑马,也是“口碑”爆款,其豆瓣评分高达8.7分,是近30年来评分最高的国产动画电影。

一、国产动画电影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国国产动画电影经历了较大的发展。国产动画电影曾经历过一段較长的沉寂期,导致动画制作水准甚至技术方面都存在不足。而与此同时,相关部门不断加大对国产动画电影的支持力度,加上早些年为国外动画代加工的发展阶段,特别是游戏行业的带动,使我国在3D技术方面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一些企业甚至尝试将AI技术引入动画制作领域。可以说,我国动画制作技术早已不输国外,甚至一些国外作品技术层面的制作也都承包给我国。

尽管我国动画制作技术毫不逊色,但中国动画电影曾长期走一条低幼儿童路线,认为动画电影都是拍给儿童看的,投资动画电视剧要多于投资动画电影。国外动画电影,不仅老少皆宜,而且,其周边产品行销世界,甚至成为一个国家的文化符号和标识,其对于一国文化或者传统甚至价值观念的输出就更不用提了。这给我国动画电影的叙事格局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使得国产动画电影走上大院线始终步履维艰或难有突破。直到《喜羊羊与灰太狼》《熊出没》等动画院线电影的成功,很多人才看到动画电影的巨大潜力。现今,动画电影的受众已从“低幼儿童”转变为“双重顾客”(儿童观众和成人观众),值此之际,动画电影才越来越多地登上院线大屏幕,并且有越来越多的动画电影翘楚产生。

日本动画电影在世界上声名大噪,对我国带来了非常大的启示,一直以来,本土电影都极力学习日本动画。而国家层面,我国动画产业受到国家政策、资金的大力扶持,税收优惠以及国家牵头的项目带动等,具有良好的发展环境。但在初期,这种良好的发展环境却带来了一些弊端,比如动画制作集数上去了,但却没有叫得响的作品,一些制作方为了拿补贴,不顾质量、只靠数量,使得本土动画电影没有获得实质上的长足发展。

故事是文化产业的核心,动画企业要学会讲故事,尤其要注重故事内核的叙事与张力。比如,“葫芦娃”是一个家喻户晓的IP,非常具有中国特色。但是,“葫芦娃”原著内容太过简单,而且内容少,只有用现在的主流话语去重新编排故事,才有可能发挥其IP效能。我国古代神话体系的题材有很多都是这种情况,当前,这方面仍然是国产动画的薄弱项。

二、国产动画电影《哪吒》的成功之道

(一)关注主流情感需求,充实故事核心内涵

2019年6月,世界知名动画作品《千与千寻》再次登陆院线。早在2001年,《千与千寻》第一次上映就风靡全球,据统计,当时斩获全球票房近400亿,收获了奥斯卡金像奖等殊荣,甚至奠定了日本动漫的整体风格和国际地位,也成为世界上最成功的动画电影之一。正如一些网络评论家指出的那样,《千与千寻》是动画电影,却讲述着成人世界的规则,这是《千与千寻》的成功之道。而2016年的动画影片《大鱼海棠》,虽然受到好评,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很多人分析其之所以没有成为像《哪吒》一样的“现象级”动画电影,就是因为其单纯铺陈善良与爱的主题,并不能很好地吸引受众。

“人心中的成见是一座大山,任你怎么努力都休想搬动”“生而为魔,那又怎样”“你让我做魔,我偏不接受,你让我认命,我偏不认命”“若命运不公,就和它斗到底”“我命由我不由天”。电影《哪吒》的故事主线是“生而为魔却逆天改命”,初始是因为成见而被抛弃,最终不屈服于命运,而成为英雄。改变命运,活得叛逆,这暗合了很多人内心的成长经历或感受,尤其是现代人生活在充满竞争和压力的时代,既有获得正能量支持的需要,也有宣泄情感的需要。而哪吒对命运的挣脱,那种爽快与恣意,对那些在社会上摸爬滚打的年轻人来说,其渴望主宰自己命运的价值观具有非常大的感染力。简单来说,受众也需要一个情感宣泄的出口,只不过《哪吒》表达了。

动画电影也要与现实世界结合。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哪吒》更贴近人们的现实生活,更接地气,更能反映时代群体的需要,尤其是不同群体的情感信念的一种主张和表达,而且,这种价值观的丰满性也是前述相对较为成功的动画所不具备的。在价值观念激烈变化和冲突中,在世俗偏见和商业逻辑下,找到了一个切入口,成功唤醒了人们内心渴望表达而无法表达的东西。正是这一点,让《哪吒》成为了一个区别于简单的灌输爱、勇敢、正义和善良等主题的动画电影。总而言之,这些“网红式”语言或者其所代表的故事内涵也成为电影吸引人或者广为传播的一个要件,达到和受众共鸣,并取得强烈认同的效果。

(二)传统叙事文本革新

本土经典故事文本具有群众基础广泛的优势,但传统文本叙事格局显然不能适应当下受众需求,必须要革新,这就给再创作留下了难题:如何用新文本讲述旧故事,既增添新内容而又不违和?

一个最根本的主张是在保持其原有精神内核的前提下,注入更多时代元素。1979年版的《哪吒闹海》一直是“哪吒”IP的经典之作,尤其是其中的“闹海擒龙”“割肉还母”“托莲重生”等情节,让很多人记忆犹新。但是简单重复一部在1979年已经成为经典的动画作品,很难吸引受众。2019年的《哪吒之魔童降世》则另辟蹊径,人物保留,但形象却颠覆传统,情节和故事也几乎全变。比如,从1979年版绝情的父母变成始终疼爱哪吒的父母,等等。虽然剧情和思路大创新,但故事主线和逻辑架构自成体系,更重要的是,与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观念、价值体系有一定的衔接。

动画电影成为院线电影后一个要改变的思路是“儿童电影观”,即认为动画电影是拍给儿童看的。这实际上束缚了动画电影的价值扩容。而传统叙事文本革新,就是要突破这一限制,让动画电影表达多样的主题,或者借鉴国外模式,进行“深浅层”的表达。比如,2017年美国动画电影《寻梦环游记》,就浅层而言,其卡通造型和欢乐对白获得了儿童群体的喜爱;而深层次上,其对“终极死亡”的探讨,和关于亲情与梦想、憎恨与谅解的思考,给成年观众带去思考的体验。

(三)话题营销,制造热度

关于电影内容的流量创造持续的关注度。《哪吒》的成功,离不开同人UGC的话题助力,或者说二次元圈层的再创作。在《哪吒》上映前后,相关的同人画、coser、条漫、小说、表情包、手帐、混剪视频等持续流出,营造氛围。在一个网民近9亿的国家,网络出圈是非常可能的事。并且,这些话题和内容向贴吧(开帖)、微博(话题)、抖音、聊天群、哔哩哔哩(bilibili)、知乎(问答)等覆盖,使更多的人参与进来。电影营销也讲究“意见领袖”效应,同人UGC就是这个动画群体中的意见领袖,持续的内容产出为电影做宣传,扩大电影影响,同时从小众范围传导到更加广泛的受众。通过网络资源可知,《哪吒》还与其他IP联动,比如与《西游记之大圣归来》《非人哉》《烈火英雄》等电影进行互动,持续制造更广范围的联系和影响,特别是融入其他消费场景,通过跨界合作等方式,释放更多的发展潜能。不管是自发还是宣传行为,这些话题热度都一路跟随者电影高歌猛进,最终造就了一个票房“神话”。

三、我国动画电影发展的困境与突破

(一)延续动画电影的“生命”:IP产品化

动画电影要建立产品思维,IP产品化是实现动画电影价值的“王道”。据统计,在国外,尤其是迪斯尼等知名动画公司,动画衍生品能占到总收入的60%至70%,这让动画电影有了持续的生命力。比如,《米老鼠和唐老鴨》就有百年的生命力。

IP产品化的背后是IP化生产链条的建立。以日本为例,其动画电影一般都有丰富的衍生产品产生,诸如海报、T恤、房屋建筑、人物的发型、手办、公仔、抱枕、衣服、角色徽章、挂件、文具、玩具、服饰、食品、主题乐园等方方面面都被开发出来,甚至成为其他国家游客去日本旅游的一个动因,展现了动漫电影及其衍生品对旅游的深刻影响,而且具有天然的体验性,尤其是情感体验。比如动画电影《龙猫》的成功,带火了龙猫的现实“取景地”,其故事人物、主角形象在日本的各大手办店里高价出售,吸引世界各国动画电影粉丝前来购买。多元营收,才能“细水长流”。

而且,国外动画电影衍生品开发与电影上映几乎是同步的,并且品类齐全。而国内动画电影,制作方和投资方往往更担心电影票房问题,一是制作方没有办法预见影视作品的受欢迎程度,在市场热度尚未形成和作品质量稳定性存疑或飘忽不定的情况下,为了规避风险,从而减少前期投入。二是国内动画电影的惯性思维:缺少对动画周边产品开发的盈利观,更多的是一种“票房盈利观”,即票房是一部动画电影成功的衡量标准。前期在衍生品开发上缺少远见,结果是动画电影一旦成功,盗版衍生品迅速占据市场。比如,在《哪吒》大火之际,一些网上商城已经开始售卖带有哪吒形象的周边产品,但很多并非官方授权,而是非法或盗版生产。

针对这一问题,国内一些动画电影开展的衍生品开发众筹模式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但是其产品品类和开发速度目前来看都是不够的,其影响力也是有限的。而日本动画企业的“产品开发联合投资体系”,则是一个很好的尝试或者解决办法,值得思考。《千与千寻》就是投资联盟体系运作的成功案例,该片由TokumaShoten出版社、Nippon电视网、Densu公司(广告)、Tohokushinsha电影公司等组成的投资联盟共同投资,“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强化了共同目标,使得相关衍生品开发成效显著。

从深层次上来讲,IP产品化是动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生命力,其实产品和动画本身也是相互助推的,遵循让IP成为一个独立于电影之外的产品的思路去运营,即无论电影好坏,衍生品都可以进行自己的销售,实现版权的全方位盈利。实现跨界发展,才能真正展现动画电影的生命力。比如,肯德基、优衣库等,借助这些人流量大的场所或者知名度高的企业,曝光产品和电影信息,销售联名者衍生品等。

IP产品化的本质实际上是产品的系列化,实现其价值沉淀。这需要一种工匠精神,不断去打磨IP,最终构造一个有核心的故事矩阵,实现多元化发展,然后不断地植入各种产品。

(二)创造独具一格的中国动画形象

动画形象分布在空间的各个角落、时间的每一帧幅,因而处处都能成为“文化输出”的一个指针。不少本土动画电影取“洋名”,形象设计也趋近于日本和好莱坞等动画电影,同质化饱受观众诟病。即使已经非常成功的《哪吒》,其空间场景中也不免夹杂着另类元素,尤其是在人物角色上。例如,《哪吒》中的“小哪吒”一双超大的眼睛太过突兀,被网友形容为“烟熏妆朋克风”,虽然新潮,但却有种说不出的“熟悉的味道”,像极了好莱坞动画电影《功夫熊猫》中的“熊猫”或者《七龙珠》中的角色;而“大哪吒”和人形化后的龙太子,鼻梁高挺、尖耳、高额等面部特征,与国外《魔戒》等奇幻电影也相似。另外,网络段子式的笑料,如针对肥胖、结巴、娘娘腔、裤裆里掏武器等身体缺陷或低俗内容制造笑料,更像是迎合受众的文化杂糅,不仅受到了部分观众的批评,也反映了我们的制作者还在讨好受众,并没有往树立独特风格方面去靠拢。

这可能是制作方考虑到多年来国内受众受到国外动画的观影影响,动画审美可能受到影响,而人物形象突然转变,或者太过突兀可能转变不过来,所以,吸收了很多国外成功动画的审美元素来构造人物角色形象。虽然迎合受众有其可取之处,但这样也造成国产动画辨识度不高、人物特质不够突出,尤其是将来走向国际舞台,将无法与迪士尼、日本、韩国等生产的动漫区分,不能成为真正有中国特色的动漫。创造独特的中国动画形象,不应该是杂糅,而应该是细节的打磨、切实的中国特色。要实现国产动画的整体超越,必须要拥有独树一帜的中国动画形象、风格。

(三)以质取胜,经典永续

质量内涵是中国动画电影发展的“硬核”。过去,受政策扶持、资金支持等影响,国产动画电影曾经一度产量丰盛。但产量上去了,口碑和票房却并没有上去。而最近几年,虽然动画电影产量下降,却涌现了一批口碑和票房佳作。

毫无疑问,质量才是动画电影的生命线。比如《千与千寻》就构造了故事、技术和背景音乐等三合一的成功加法。故事讲述的是成年世界里容易引起人们共鸣的让人潸然泪下的故事:明明是动画片,却讲述着成年人世界里的各种规则。而技术上最早使用DLP高清显像技术,作画过程中,每个人物的每个细节动作都是经过对现实事物的研究观察,并非来自空想。而剧中的数百种声音,来源于各种场合、各种鞋子的脚步声,且都是实地采集录音的,团队成员的制作极其用心。另外,宫崎骏动画作品即使版权卖给国外,其仍然会在协议中注明保留内容删改的权力。

而这一切并不只是带动一部动画电影的成功,它影响了整个日本动画电影的发展,增强了日本动画在国际上的知名度和辨识度,并且带动了衍生品和旅游业的发展。工匠精神反映在日本这个资源相对匮乏的国度,能够把每一个空间和细节做到极致。而《哪吒》的成功也正是因为有这些因素,比如镜头、特效、配音等都比以往更加用心,团队成员称之为“十年磨一剑”。

质量是生命线,因为质量关乎电影的口碑,而口碑又是排片和后续产品开发能否成功的关键。动画电影是个系统工程,需要全方位、各个细节都做好。好的动画电影也需要衬托,除了具体内容的细细雕琢外,配乐、配音、剧本文案等部分也不可忽视。笔者曾在国家大剧院观赏《赵氏孤儿案》(昆曲版),当时颇为震撼,尽管该故事家喻户晓,但是配上音乐和舞台场景(灯光)等,实现了一种极佳的美感。

结语

《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取材于《西游记》,《大鱼海棠》取材于《庄子》和《山海经》,《哪吒》取材于《封神演义》,这些电影都源自中国经典神话故事,有相当的群众基础。可以说,我国传统文化中的许多经典IP其实是自带流量的,关键是有没有新的故事格局,用成熟的三观去讲述故事,即讲多大的故事、渗透多少文化观念(文化赋能),以及与现代人们生活的融合,加上故事情节的创新,这对经典IP的改编来说是重中之重。而这些IP不仅缺少相对成熟的作品,更缺少周边衍生品,IP产品化才是其发展出路。无论动画电影如何进步,要始终保持中国特色的动画形象。2019是中国动画的巨变之年,展望未来,动画电影做好“故事+产品+形象”,必将走向世界更广阔的舞台。

[责任编辑:祝莉莉]

[作者簡介] 戴士权,长春大学副研究员,博士,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萨满文化研究。

作者:戴士权

上一篇:人口工资收差异调查论文下一篇:手术室护理差错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