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我国宏观经济政策体系存在的问题与改革方向研究

2023-02-18

在过去的10年之中, 我国经济整体增长态势变化十分明显, GDP的增速出现显著下行趋势。面对宏观经济较大的下行压力, 我国的经济政策一直都进行着积极应对以及调整, 然而调控结果却差强人意, 既没有缓解经济增速已经出现的放缓态势, 同时还使得经济萧条这一迹象变得更加明显。基于此, 对当前宏观的经济整体这一体系现存问题以及改革方向加以探究十分必要。

一、当前宏观的经济整体这一体系现存问题

(一) 没有理清微观干预和宏观调控间的关系

自改革开放之后, 在我国的计划经济这一时期, 政府通过对经济进行直接干预来进行调控, 不仅对一些行政干预的手段加以保留, 同时还积极运用货币政策以及财政政策。而在市场改革初期, 这种调控思路可以对市场机制不足之处加以弥补。然而, 其弊端就是没有理清微观干预和宏观调控间的关系。所以, 伴随市场改革整体进程不断加深, 微观干预有关手段没有淡出宏观的经济政策这一体系, 依然占据着重要部分。我国进行宏观调控期间非常重视对微观干预有关措施的应用, 同时和产业政策存在密切联系的区域政策、投资政策和消费政策都被划归到了宏观的经济整体这一体系当中。除了财政政策以及货币政策以外, 宏观调控的工具将近30多种, 借宏观调控这一名义进行微观干预这一现象时常发生, 进而对调控效率造成影响。

(二) 货币政策位居从属地位, 降低了宏观调控的逆周期能力

不管是在反危机这一时期, 还是在新常态的经济势态之下, 财政政策一直都是应对如今经济下行这种态势的核心手段, 而货币政策位居从属地位。如此一来, 就使得货币政策具有的逆周期的调节能力明显受到抑制, 这主要在下面几个方面进行体现。其一, 因为要和财政政策进行配合, 货币政策应当重点对信贷规模加以控制这些数量型的调控手段加以运用, 进而阻碍了朝着价格型的调控方式进行转变的整体步伐。然而, 在利率进行市场化的改革以及金融创新持续发展之下, 实体经济具有的相关性、数量型的中介目标具有的可控性以及可测性一直在不断减弱, 这让数量型的货币政策整体效率逐渐降低。所以, 货币政策要与财政政策具有的主导地位进行配合, 就需不断牺牲自身的逆周期的调节能力。其二, 因为银行欠缺独立性, 致使货币政策无法实施预期管理, 从而导致货币政策整体调控效率较低。预期管理一般通过对市场预期依靠的信息集来让公众预期逐渐朝着政策目标进行靠拢, 这样可已有效提升货币政策整体调控效率。然而, 预期管理一个重要前提就是央行应当具备独立性, 这样才可避免受到政治周期和动态差异影响。所以, 我国的货币政策位居从属地位, 同时央行居于的独立性较低, 致使预期管理有关手段很难进行有效实施。其三, 因为货币政策缺乏对于经济下行这种态势的应对能力, 致使国内经济出现了增速下行与实际利率不断上行相背离这种局面。如今, 在新常态这种经济形势之下, 国内经济的下行压力逐渐增大, 然而货币政策由于处在从属地位, 所以一直保持着稳健定位, 虽然央行多次进行降息降准这一操作, 但是调控能力一直不足。这样一来, 就降低了宏观调控的逆周期能力。

二、宏观的经济政策这一体系未来的改革方向

(一) 宏观调控需对短期波动进行逆周期的调节

宏观调控实际源自凯恩斯, 其指出了当经济体遭遇总供给或者总需求这些外部冲击之时, 因为存在工资黏性和价格, 市场资源具体配置在受到冲击之后不会迅速回到之前的均衡状态, 金融导致经济出现紧缩或者扩张的波动现象。所以, 我国政府应能借助宏观调控这些政策手段对外部冲击进行缓解, 进而对经济出现的短期波动进行逆周期的调节。由此可见, 进行宏观调控不是对市场机制进行干预, 而是给市场机制进行自我恢复制造有利环境, 让资源配置可以在短期之内快速重回到之前的均衡状态。而微观干预乃是政府对于市场失灵采用的提高资源配置整体效率的一种措施。其中, 市场失灵指的就是市场本身无法对资源进行有效配置。所以, 微观干预主要是通过构建设计健全法律制度来对市场失灵这一现象进行矫正。比如, 对产权制度加以完善, 可以对产权关系进行明晰, 通过出台反垄断法来破除垄断。除此之外, 应当认清不管是微观干预还是宏观调控, 全都是对于市场机制的一种补充, 但并不能代替市场机制, 例如, 如今我国低消费、高投资以及产能过剩的情况十分严重这些问题, 都是由于政府对于市场机制缺乏重视。所以, 对经济结构进行优化重点在于加深市场改革, 这不能依赖微观干预, 同时也不能依赖宏观调控。

(二) 提高货币政策具有的主导地位, 降低财政调控的逆周期能力

因为宏观调控当前重点在于对经济的波动进行逆周期的调节, 而在经济进行常规的波动时期, 我国宏观的经济政策需要选择可已有效、及时应对短期波动有关的政策工具。实践证实, 货币政策乃是应对物价水平不断变化以及产出缺口的最有效以及最灵活的手段。而财政政策通常会受到内在时滞比较长以及政治周期这些因素影响。这样一来, 在经济进行常规的波动时期, 财政政策对于物价水平不断变化以及产出缺口进行调控的效果远远不如货币政策。而我国的财政政策具有的逆周期的调节作用不够显著, 甚至有时还会出现顺周期这一特点, 进而加剧我国经济波动。所以, 经济出现常规波动之时, 宏观的经济政策应当把货币政策当作主导[1,2]。但在少数的时期之中, 经济还会陷入到衰退当中, 例如20世纪的初期, 美国就出现了大萧条, 而在90年代日本经济出现了大衰退。在此期间, 货币政策一般会遇到零下限的约束, 同时操作空间比常规时期会明显收紧, 所以单独对货币政策加以运用很难缓解经济下行这种态势。而财政政策可已有效的帮助货币政策来分担压力, 进而确保宏观的经济政策具有可持续性。同时, 经济陷入深度衰退这一时期比较长, 这让财政政策具有的逆周期的调节能力比较弱的这个弊端渐渐被淡化。所以, 当经济陷入到深度衰退这个时期之时, 宏观的经济政策需要让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进行配合。除此之外, 我国的产业政策需要改变承担着稳增长的调控任务, 并且逐渐退出我国宏观的经济政策这一体系。而在对宏观调控具体职能进行弱化以后, 我国的产业政策需更加侧重于技术创新以及市场竞争这一机制的健全, 进而推动我国经济进行长期增长。

(三) 货币政策需加快朝着价格型的调控方向进行转型

货币政策从数量型的调控朝着价格型的调控进行转变, 可已有效提高货币政策整体调控效率。近年来, 伴随利率管制不断开放以及金融创新逐渐发展, 货币政策这种调控方式从数量型渐渐转向价格型是一种必然选择。实际上, 如今我国的调控政策正在朝着价格型这种调控方式进行转变, 个体对于利率的敏感程度逐渐增强。所以, 央行应当建立健全的基准利率这一体系以及利率传导这一渠道, 并且构建符合价格型这种调控方式的货币机制。如今, 预期管理在国际上早已变成提升货币政策整体有效性的重要手段。针对我国来说, 因为货币政策整体调控效率低下, 所以预期管理能够给货币政策整体调控效率提高提供较大帮助。而强化预期管理, 不仅要提升央行具有的独立性, 同时还需增强央行和市场间的信息沟通, 提高货币政策具有的透明度[3,4]。而且, 货币政策还需增强和宏观的审慎政策间的配合, 特别是处于经济萧条时期, 应当对宽松型的货币政策进行运用, 如果无宏观的审慎政策进行配合, 就可能导致资产泡沫化, 进而提升经济整体运行风险。

结束语:

综上可知, 如今我国宏观的经济政策存在不少问题, 如没有理清微观干预和宏观调控间的关系以及货币政策位居从属地位, 降低了宏观调控的逆周期能力, 致使调控效率比较低。对于此, 我国的宏观调控需对短期波动进行逆周期的调节, 并且提高货币政策具有的主导地位, 降低财政调控的逆周期能力, 进而促使调控效率进行提升。

摘要:在过去的10年时间当中, 不管是在202008年的金融危机时期, 还是在如今新常态这一经济形势之下, 宏观的经济政策一直都很难对国内经济增速不断下行这一局面进行改变。究其原因, 是因为宏观的经济政策存在一些严重缺陷, 致使调控效率比较低。本文在分析当前宏观的经济整体这一体系现存问题的基础上, 对宏观的经济政策这一体系未来的改革方向展开探究, 希望能给有关部分提供相应参考。

关键词:宏观经济,政策体系,改革方向

参考文献

[1] 刘金全, 张龙.货币政策预期与宏观经济效应——兼论货币政策宏观调控多指标评价体系[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2018, 40 (11) :27-40.

[2] 刘伟, 苏剑.中国特色宏观调控体系与宏观调控政策——2018年中国宏观经济展望[J].经济学动态, 2018 (03) :4-12.

[3] 李长河, 吴力波.国际碳标签政策体系及其宏观经济影响研究[J].武汉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4, 67 (02) :94-101.

[4] 黄范章.宏观经济政策的国际合作和国际货币体系改革[J].中国流通经济, 2010, 24 (09) :8-11.

上一篇:腋静脉留置针在早产儿中的应用下一篇:GPSRTK与常规控制测量的误差对比分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