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我国高校法制教育存在的问题

2022-10-18

自1986年国家教委决定在高校开设“法律基础”课至今, 高校法制教育已经历了二十多年的发展和实践。然而, 近年来大学生犯罪率居高不下, 不禁让我们深思, 高校法制教育真正达到了“培养学生知法、守法、护法、用法的自觉意识”的目标么?我国高校法制教育仍然存在着深层次的问题。

一、高校法制教育内容设置不合理

法律知识主要由两部分组成, 一是制定法中关于规则的知识, 即所谓的法律法规条文体系;二是法律学问中关于原理的知识, 即所谓的法律原理或法律理论。一般意义上的学法、懂法, 就是要求既熟知一些基本的法律法规条文, 同时又掌握一定的普遍适用的法律原理。总体上讲, 这些基本的法律知识可以概括为三方面:“第一, 关于现代法的基本观念和精神方面的知识, 主要是法律的概念、价值、功能和作用方面的知识。第二, 关于一国现行法律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其中主要指一国法律体系的基本架构, 国家主要法律部门的基本内容。第三, 寻求法律保护权利和通过法律途径解决纠纷的程序法知识。”

高校法制教育内容的设置, 仅仅是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一门课中, 3个学分, 48学时。由于课时少, 所学内容却庞杂繁多, 教授者往往只能是简单地进行一系列知识罗列和堆积;而学习者, 往往应付过关考试, 师生都苦不堪言。另外, 大学生大都重视专业课的学习, 在专业课上投入了大量的精力, 而对法律基础课却不予以重视, 应付了事。对于众多高校在校学生来说, 即便是在大学一年级的课堂上认真学习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有限的时间和内容也难以培养学生的懂法和守法意识。当几年后他们步入社会就业时, 社会经验的匮乏足以抵消他们有限的法律常识。

调查显示, 我国高校的大部分学生对于“法律基础”课的开设都是认可的。从思想认识程度来讲, 86.2%的学生认为学校开设的“法律基础”课是有必要的, 对自己是有帮助的;从课堂评价来看, 70%的学生对于“法律基础”课的课堂教学表示满意。但调查也反映出大学生对“法律基础”课改革的要求和期望, 从内容上看, 学生们最感兴趣的是案例分析, 而后依次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内容和常用法律条款的详细解读。根据法制教育工作目标和学生的实际需求, 课堂教学应成为大学生学习法律知识、培养法律意识的主要阵地, “法律基础”课应该紧紧围绕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法律信仰、法制观念这一中心目的, 重点传授法律的原则和精神, 多开展案例教学, 辅之法律条文体系的讲解, 以提高学生的法律实践能力, 同时也要注重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手段增强教学的形象性、生动性。

二、高校法制教育师资结构待优化

对我国高校法律基础课任课教师的调查显示, 担任“法律基础”课教学的教师学历构成为:本科24.3%、硕士49.2%、博士26.5%, 与其他专业教师的学历构成有很大的差距。29.6%的教师担任“法律基础”课教学的时间不足一年, 40%的教师担任此课的教龄为1年~3年。32%的教师认为目前掌握的法律知识能够满足教学需要, 53.3%的教师认为基本满足教学需要, 13.9%的教师觉得需要补充某些方面的法律知识, 还有0.8%的教师需要全面学习法律知识。法律基础课教师反映比较突出的问题是:教学的方式和方法、课时问题、教师培训问题、教材问题和考核问题等。

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培养和提高大学生法律素养的根本保证。新时期, 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立场坚定、知识渊博、经验丰富、能与学生沟通等。所以, 高校法制教育工作者尤其是法律课教师必须提高自身素质, 在教法、守法、用法过程中以身作则, 充分发挥自己的人格魅力, 影响感染学生。高校应该从培养合格人才的高度对“法律基础”教学和教师给予足够的重视, 应根据自身条件, 转变思想, 更新观念, 术业有专攻, 培养骨干专业教师, 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丰富教学方法, 提高教学质量。

三、高校学生自身法律意识的缺乏

众所周知, 法的遵守是法的效益得以实现的最佳形式。而守法的积极性要靠良好的公民法律意识来驱动, 青年大学生群体只有具有了良好的法律意识, 才能使守法由国家力量的外在强制转化为个体对法律的权威以及法律所内含的价值要素的认同, 从而就会严格依照法律行使自己享有的权利和履行自己应尽的义务;就会充分尊重他人合法、合理的权利和自由;就会积极寻求法律途径解决纠纷和争议, 自觉运用法律的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和利益;就会主动抵制破坏法律和秩序的行为等等。

然而, 当前大学生的法律知识水平较低, 法律知识薄弱, 部分大学生对法律的实现持怀疑、不信任的态度。调查显示, 我国高校大多数学生坚信法律的公平和正义, 但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法律的地位和作用表示怀疑, 虽然他们掌握基本的法律知识, 但是并没有真正从心里认可法律的崇高地位, 因此, 在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下, 很容易丧失对法律的信心。超过90%的学生认为知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止违法和犯罪;近80%的学生具备维权的意识, 遇到法律问题, 73%的学生选择“寻求法律咨询和援助, 请专业人士帮忙”或“查找相关资料, 通过法律途径解决”。这表明大学生普遍认可了学法、知法的重要性。但也有17%的学生认为通过法律途径维权的过程付出的代价很大, 可能得不偿失;6%的学生认为通过法律途径解决问题太麻烦了, 能私了就私了。

我国高校大学生违法犯罪现象时有发生, 并具有以下特点:一是贪利犯罪居多, 如盗窃同学手机、电脑、银行卡、自行车等, 这类案件大多发生在校园内部, 发生在学生之间;二是日常生活中因口角、身体冲撞等原因引发的打架斗殴和伤害案件较多;三是因恋爱等两性原因引发的违法案件有上升趋势;四是抢劫、强奸等严重暴力犯罪也有发生, 但比较罕见。分析大学生违法犯罪的原因, 有家庭因素、个人心理因素、社会环境因素等等, 但法律知识缺乏、法制观念不强、法律意识淡漠也是大学生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一个重要原因。

摘要:我国高校法制教育已经历了二十多年的发展和实践, 仍然存在着深层次的问题。高校法制教育性质界定不明、内容设置不合理、师资结构待优化、高校学生自身法律意识的缺乏、高校法制环境建设不完善一系列问题, 影响着我国高校法制教育发展的进程。

关键词:法制教育,法律意识,高校,大学生

参考文献

陈大文.谈谈大学生法律意识教育[J].思想教育研究, 1997, (5) .

上一篇:化工企业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工作如何开展下一篇:急性胰腺炎药物治疗的临床护理体会